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2024-06-17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共8篇)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篇1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机械学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machinery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803101021

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使用机械设备的结构、作用原理、功能、理论分析及其性能设计的一门学科。

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使用知识,熟悉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新理论,学会典型农业机械性能设计和典型工作部件结构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农机设计、结构对比分析、试验鉴定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2、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总学时数为4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0学时。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学概论》、《汽车拖拉机学》,相关后续课程有《农业机器维修工程》、《农业机械化管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李宝筏主编.农业机械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参考书:李自华,柯包康主编.农业机械学(上).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下).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张伟主编.农业机械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

高焕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罗锡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宋建农.农业机械与设备.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答疑、作业布置和在线学习。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机械的特性,国内外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机械的特性,熟悉当前国内外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农业机械的特性。

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土壤耕作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耕作的目的、方法,土壤耕作机械的种类,耕层土壤的物理学性质,铧式犁的构造与原理,旋耕机的构造与原理,深松机具和整地机械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耕层土壤的物理学性质,铧式犁的构造与原理,旋耕机的构造与原理,熟悉常用的深松机具和整地机械。

重点和难点:铧式犁和旋耕机的构造与原理。

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播种施肥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播种施肥的技术要求,播种机类型及一般构造,播种机排种器,播种机的开沟器和成穴器,播种作业的监控装置,播种机的使用调整,施肥机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播种机类型及一般构造,播种机排种器,播种机的开沟器和成穴器,熟悉播种作业的监控装置,施肥机械。

重点和难点:播种机的排种器,播种机的开沟器和成穴器。

学时数:5学时。

第四章育苗移栽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水稻育秧过程及其设备,水稻插秧机,水稻钵苗移栽机械,旱地育苗移栽机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水稻育秧过程及其设备,水稻插秧机的一般构造,熟悉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类型及特点,导苗管式插秧栽植机的一般构造。

重点和难点:水稻插秧机。

学时数:4学时。

第五章中耕与植物保护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除草技术与中耕机械,植物保护机械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除草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喷雾机械及技术的类型特点,熟悉中耕机的类型与构造。

重点和难点:喷雾机械及技术的类型和特点。

学时数:2学时。

第六章节水灌溉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移原理,农用水泵,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移原理,节水灌溉的技术体系,熟悉农用水泵的一般构造。

重点和难点:SPAC水分传输问题研究的意义,作物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

学时数:4学时。

第七章谷物收获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收割机的构造介绍,脱粒机的构造介绍,联合收割机介绍,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收割机的构造,脱粒机的构造,联合收割机的收割台和输送装置。

重点和难点:收割机的构造,联合收割机的收割台和输送装置。

学时数:4学时。

第八章设施农业机械与设备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处理机械与耕作机械,蔬菜播种机械,育苗工厂化与无土栽培,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育苗工厂化与无土栽培,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熟悉常用设施农业机械和设备。

重点和难点:育苗工厂化与无土栽培,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学时数:4学时。

第九章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谷物联合收割机监视和自动控制装置,精细农业的主要支持技术。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中的常用电子装备技术,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自

动调节装置,熟悉精细农业的概念及主要支持技术。

重点和难点:农业机械中的常用电子装备技术。

学时数:2学时。

第十章农业机械的开发与研制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技术与经济要求,农业机械产品设计进程模式和战略原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进程模式,熟悉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

重点和难点: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进程模式。

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章农业机械的试验与鉴定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农业机械的产品鉴定。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的性能试验,农业机械产品鉴定的程序,熟悉农业机械的生产试验和产品鉴定类别。

重点和难点:农业机械的性能试验。

学时数:2学时。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实验10学时,实验具体要求见《农业机械学实验大纲》。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农业机械学,创新型人才

农业机械学作为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和农机化专业的主干课程, 长期以来, 由于农机教学内容、就业趋势和行业收入差距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学生不愿意选择农机专业, 即使选择了也不愿意认真学习现象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教学的经验, 对农机课程教学方式、手段和内容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调整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 学生都片面地认为农业机械属于粗大笨重、结构简单的机械装备, 学习起来没有意思, 犹如笔者在调查时听学生说的, “学习农业机械学缺少挑战性”, 加之近年来该专业就业难、收入低等现实问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制约。所以, 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激励。

首先, 在平时接触学生和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农机课程观念的纠偏, 适当调整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白, 从设计方法角度来说, 其实设计机床、车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没有本质的区别。其程序都是“功能划分———确定原理———设计结构”, 特别是现在复杂装备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后, 更是如此, 所以根本不用为学习农业机械没有挑战性而担心。其次,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即在平时授课和课下与学生交流中要多用行业内的名人进行激励, 如农机行业的汪懋华院士、蒋亦元院士等做榜样, 使学生明白,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只要自己肯于钻研, 总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此外, 从内容上进行疏导, 使学生明白农业机械不仅包括结构比较简单的犁、耙、播种机等传统农业机械, 而且有结构比较复杂、精度比较高的动力机械、收获机械等, 同时还包括在精准农业技术推动下的工厂化农业装备、农业机器人等, 且这些机械装备不仅包括纯机械设计的内容, 而且包括机、电、液相结合的内容, 课程内容同过去农业机械学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客观上也要求学生重新认识农业机械。最后, 由于该课程内容具有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特点, 更适合和有利于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学习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当然, 改变传统认识观念, 仅靠教师的说教效果比较有限, 还需要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日常实践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宣传, 使学生及时认识和了解本专业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 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和主要成果, 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树立路标,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同行的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等结合起来, 使学生看到本学科专业知识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农业机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 犹如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一样, 在高校中就业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所以, 对教师来说, 如山东理工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可在平时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多向学生推荐本学科的主要企业、相关对口专业领域以及可供学生选择的企事业单位等, 使学生熟悉本学科以及相关专业的就业领域, 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选择打好基础;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还要在教学过程适时介绍本专业的热点问题、重大技术问题以及技术发展趋势, 以引起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共鸣, 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改变授课方式, 提高设计能力

首先, 笔者从事农机教学多年发现, 如果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由于学生前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 对大部分教材内容基本能看明白一点, 加之学生考研复习的影响, 所以经常出现学生逃课、或者上课并不听讲的问题,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是若能将教学方式、内容根据专业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如从设计的角度出发, 按照图1流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适当调整, 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农机课程的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掌握通用机械设计程序和方法, 即可取得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在授课方式上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 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思考的习惯。比如, 在讲授播种机时, 一改过去那种满堂灌的传统模式, 而是在适当的时机, 将课堂内容进行适当的分解, 适当放权, 就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内容, 去图书馆和网络查找资料, 然后限时在课堂上作出讲解, 教师只是对其中的知识点作出总结与点评, 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虽然在开始执行时可能遇到一些阻力, 但是学生适应后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最后, 为了鼓励学生学有所用、活学活用, 并使学生践行知识, 可以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增加课内设计, 不仅可以检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 为及时调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尽快了解、掌握机械装备开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为后期的毕业设计乃至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机械装备的开发设计奠定基础。

三、利用先进手段, 增加课堂内容, 改善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每个学科需要讲解的内容都在不断增加, 新知识不断涌现。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学课时在不断压缩, 导致许多专业教师深感教学内容任务的压力, 所以许多人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手段先进了, 视觉效果也得到了刺激, 但是由于表现形式的限制, 经常出现学生还没有听明白, PPT的页面就跳过去的情况, 或者一些理论出现跳跃式的推导过程, 导致学生经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表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如果遇到与课堂讲授完全一样的问题, 基本还能解决;如果出现与课堂内容不一致的问题, 就深感知识的不足, 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为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其效率比较高的特点, 及时穿插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 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由于多媒体实现图片、录像、动画等的播放, 可以使学生了解农机工具的工作过程, 弥补学生对农事工艺、农机工作环境不熟悉的缺陷。此外, 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部装, 特别是设计有特点的部件, 可以采用solidworks、UG技术对其进行逐一分解与组合, 不仅使学生能看清楚这些部件的组装与分解过程, 而且可以把一些具有独特结构的部分展现给学生, 为他们日后进行农机装备开发设计积累经验。

四、增加实践环节, 提高设计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 (多数属于独生子女) , 大多缺少实践环节所积累的设计经验, 所以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必要的实践环节。山东理工大学农机设计制造专业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 增加以下实践环节。

(一) 认识实践

一般在上课之前, 要带学生去实验室, 了解农业机械的组成、特点, 使学生对农机结构不仅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如农业机械多数结构尺寸较大, 且整机大多包括机架、工作部件、牵引架、悬挂架等。

(二) 动手实践

考虑学生如果不对农机装备进行整机解体, 只能了解到装备的外部结构和整体布局, 对组成部装的零部件内部结构却不甚了解, 所以山东理工大学在教学实践中, 要求学生不仅了解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外部结构, 而且要了解相关部件的组装形式、内部结构等。如旋耕机、圆盘耙的动力传动方式和结构、圆盘耙耙片的内部结构、收割机伸缩趴齿滚筒的内部结构等, 不仅能使学生建立装备整机的概念, 而且能注意结构细节、装配结构等的设计特点。此外, 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要求他们能够学会举一反三, 如在对仿形机构完成拆装后, 要求学生能画出其机构图, 并说明该装置的特点以及在其他装备上的应用等。

(三) 设计实习

由于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农机装备设计能力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山东理工大学在该课程学习结束后增加了课程设计环节, 该环节主要采用学生自选题目和指定题目两种形式, 其中自选题目主要针对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较强的学生, 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提高其创新设计的能力;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 可以选作指定题目, 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农机装备开发设计的程序,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进行机械装备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五、参加机电大赛, 开阔设计思路

虽然机电大赛不属于农机课程的教学内容, 但是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是对其前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集中表现, 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阅和肯定;加之大部分学生都缺少实践环节, 所以经常出现学生尽管参加比赛欲望很强, 可是到头来却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设计而失去参赛资格。为此, 笔者在农机课程教学过程中, 尽量结合学生在毕业设计、往届机电大赛中存在的问题, 把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进行播种机讲解的过程中, 首先, 从关键部件排种器入手, 接着根据播种对象, 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先以最常见的小麦、玉米为例确定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平时的兴趣点、观察点不一样, 所以一般会出现很多方案。作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每个方案作出评价, 对于结构不合适的指出不足之处;对于比较好的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 促使其把这样的方案作为机电大赛的参赛素材。接着把主题引导到现有播种机上所用的如槽轮式排种器, 并对该型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与学生设计的排种器相比的优越性等进行讲解, 使学生了解到工作原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产品性能, 也是产品能否成功开发的决定性因素。但是, 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好的工作原理并不意味着一个高质量高水平产品的问世, 所以需要引导学生继续分析, 确定评价排种器性能的指标, 这样自然引出株距合格率、漏播率、重播率等评价指标。然后进一步结合教学中的槽轮式排种器, 分析什么参数可能对这些指标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最后, 为了保证这些指标处于较高的水平, 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有利于保证这些参数, 这些结构的参数应该如何选取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学生即可把设计图绘制出来。在带学生参赛的过程发现, 许多学生对图纸的标注、材料的选择、技术要求的填写也存在许多问题, 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中, 有必要把部分典型零件的成熟图纸拿出来, 让学生掌握尺寸标注, 特别是公差标注等尺寸与制造、工作性能、可靠性等之间的关系、技术要求对装配、制造成本等的影响以及材料选择的依据等,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图纸错误, 提高图纸的设计质量。另外还要注意, 对于任何农机装备来说, 除了要进行关键部件的设计外, 还要设计如机架这样的连接件、完成辅助工作的附件等内容, 以便形成一个设计的整体概念。当然, 如果要使自己的设计成为产品, 还需要在基本设计结束后对其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和人机工程的角度进行最后的完善和优化。在加工阶段, 由于学生大多没有车间加工零件的经验, 所以在作品制造阶段, 笔者要求学生尽量亲自去车间, 这样不仅可以了解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过程, 而且可以增加对材料尺寸、规格等的感性认识, 同时还能及时了解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发现自己设计的缺陷, 特别是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等。在作品制造出来后, 为了保证作品的最佳性能, 还需要对其进行调试运转, 乃至改进设计, 在运转稳定后进行必要的试验, 对整个设计进行总结、评价, 为日后的设计积累经验。

总之, 教学改革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当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 内容生动, 也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以及课前的精心准备, 如农机课程经过如上方法改革后, 学生逃课现象减少, 教学效果也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周建平.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失与觉醒[J].江苏教育, 2009, (1) .

[2]田心铭.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两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0) .

[3]吴晓义.国外积极课堂气氛形成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7, (9) .

[4]顾沛生, 李玉清.产学研合作培养农业工程人才的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8) .

[6]戚业国.对本科教育思想、模式、方法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2) .

[7]王义遒.教学方法改革:改什么, 怎么改?[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6) .

[8]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6)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G640

1前言

《农业机械学》是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应用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该课程内容涉及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的各种类型的作业机械,包括这些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调整、设计和试验方法等知识。不仅有农业机械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与农业生产实际联系密切,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教学的经验,对农机课程教学方式、手段和内容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农业机械学是研究农业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调整和典型机械性能设计的一门应用科学。农业机械化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是农业生产新技术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3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之一.我们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精心选定,合理组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能体现出其应有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农业生产工艺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增强,农业生产正在向着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精益制造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现代控制论等理论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农业机械的设计和研究必然向纵深发展。因此,农业机械学的教学内容也必须随之相应地推陈出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技术不断更新,各种新式农机具层出不穷,而原教材已不能全面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水平。如当时联合收获机应用不广泛,普遍应用的是分段收获法,内容编排上将收割机、脱粒机和联合收获机分章着重论述,而目前联合收获法广泛应用,脱粒机、收割机正悄悄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多给学生讲解前沿知识,比如讲解为适应国际农业工程发展形势,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节水农业工程与装备,已成为农业机械的重要内容之一。[1]

(2)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农业机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划分出自学内容和精讲内容。[2]对于一般阐述性内容少讲或不讲,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去归纳总结,去从事基本练习(实际上,许多课程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学懂)。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的习惯,而独立思考和钻研习惯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课程的重点、难点、核心理论精讲。精讲时,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讲课艺术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所讲问题之中。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留给同学课下去思考或查询。这样,师生互动,同步思维,不仅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且,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自学原则”、“启发式原则”是培养本科生科学素质的基本原则,在学科信息量扩大、教学学时减少的实际情况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农业机械学》的授课过程中,需要讲解田间作业机械的构造及部件的运动情况,例如铧式犁的构造、圆盘耙的构造、收割机的构造、脱粒机的构造、联合收获机的构造及各部件的运动和调整等。[3]传统教学中,往往借助大量的农机实验设备进行讲解。由于涉及到的设备较多,而且理解起来需要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学生接受时比较困难。虽然有些内容的讲授可以借助于实物,由于资金的短缺,学校很难将设备统统购置齐全,有些机型或部件甚至无法找到实物;而实物教学又存在许多不便之处,如圆盘耙、收割机的切割器、脱粒机等机械不宜解剖;联合收获机、液压牵引五铧犁等大型机械不宜搬进课堂等。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把各种复杂的机械形态,通过图象演示,变得一目了然,教师无需再耗费大量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学生即可较为透彻地理解,这样就解决了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

(4)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学生对课堂所讲抽象内容的感性认识,是课堂讲授内容的验证、巩固和补充。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农机课的实践教学包括实物教学和实习。在这两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注重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一般,机械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机械的构造、工作过程、使用调整等内容在实验室进行实物教学或课程实习。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既可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节省了大量时间,又增加了实践环节,有利于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5)加强实验室及产学研基地建设

农业机械学实验室可分为机具陈列室、科学研究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和综合测试实验室等部分。实验课内容更注重农业生产需要,加强现场实习的份量,增加了工厂化农业、生产作业等实验环节。[5]在多次外出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现代农机实验室的发展规划、人员、设备配套论证及新实验大纲修订等工作。建立和巩固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创造了有利的实习条件。农业机械学课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动手实验方面的内容,重视学生创作实验室建设;鼓励学生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把在生产上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或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进行毕业设计。

3考试环节的改革

传统的工科类考试大致也分为填空、选择、计算、绘图等。[4]在答题过程中,学生从拿到试卷起就要一直写到考试结束,既要心里有答案,又要表述清楚,还要考虑字迹。如农业机械考试中的计算题,通常是按照解题步骤给分的。而标准化试题则是给出答案,答题时选择一项即可。标准化试题在农业机械学专业课应用中,利于发现学生的专业兴趣,挖掘学生的专业潜质,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细化专业课程结构。考试实际上是一场心理较量,标准化试题也不例外,选择题中的随机性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由害怕考试走向适应考试再到认识考试,最终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自觉从心理上调节学习情绪。

参考文献:

[1]任文涛,宋玉秋,林静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6):55-57.

[2]马淑英,李国昉,邓春岩等.“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78-82.

[3]李国昉,齐玉斌.《农业机械学》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78—82.

[4]印崧.试论标准化试题在农业机械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236-238.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篇4

摘要: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有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学好农机械化可以更好的为农业现代化服务,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教学质量是学好农业机械化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对农业机械化教学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教学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减轻农业劳动负担,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劳动时间,解放劳动力。机械化操作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简单规范,推动了农业生产从散户耕作到大规模统一生产的转变。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能够在农忙时节快速收割以及播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1当前农业机械化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将农业机械化教学深入到农村基层中去,将基层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有效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时候要将教学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而农业机械化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其目标的实现。目前,农业机械化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还不够全面,农业机械化教学设施实验器材的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以及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的学生基础不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1]。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教学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2对于农业机械化教学发展的建议

2.1加大基础实验设施投入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一定发展,实验教学是在当今社会技术飞速发展过程形成的最为直观、具体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专业是一个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所以实验教学极为重要。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实际中,存在实验器材不足、破损的现象,陈旧的设备跟不上机械的更新换代速度,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出现新的配套仪器设备没有补充的现状,对农业机械化教学的开展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大基础实验设施的投入,统一规范实验器材,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切实改善实验器材、设备老旧更换不及时的问题,加大对实验设施的`资金投入,在日常也要注意保养机械设备,规范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度[2]。

2.2注重实践教学

农业机械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农业机械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也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操作能力,注重将各种知识运用到日常实践中去。原有的传统教学缺乏创造性,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是农业机械化教学中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要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3]。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导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实践的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参与到实践课程中来,训练思维能力。

2.3教学内容结合实际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为高校输送人才,更是为了广大农村地区输送专业的农业机械化人才,所以在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注重实际。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种植分布地区广泛、地理条件和环境气候差别大的特点,所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有不同,农业机械种类和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平原地区比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可以在平原使用的机械,在山区根本无法使用,而南北方的机械类型也是不同的,在北方的人们使用小麦和水稻收割机,南方的人们较多的使用甘蔗收割机。所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产环境对于机械的使用都是不同的,在教学时应该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选择性的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对于实际生产中落后淘汰的内容也应该作内容上的调整。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重点知识,对于当地较多使用的机械可以仔细了解,对于较少使用的机械可以简单介绍,真正做到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在学校中对学生的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和实施者。学校的管理建设当中不仅是以学生为主,还要以教师为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起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日常教学的基础,对于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培养,以创新为核心开展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师当中形成良好风气和模范,从而提升整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教师素质水平。作为教师更是要积极学习新知识,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通过交流学习前沿知识,让教师不断丰富新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才能教给学生新的,有用的知识[4]。

2.5优化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机械设备中对于不同机械有着不同内部结构和原理,所以教学方法应采用适合的方式,不能千篇 一律。对于课堂中的机械构造,枯燥的文字比较晦涩难懂,所以应该借助多媒体等方式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有条件还可开展现场实地教学,对照实物讲解,学生可以进行安装拆卸等操作,现场提问解答,加深印象,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收割机时,如果只是单调的在教室里坐着,从书本中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等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并且对相关知识没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而将学生带到收割机旁讲解,就能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操作驾驶,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迅速掌握驾驶技术和操作要领,达到教学目标。

2.6创新教育机制

学校在优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更要创新教育机制,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创新教育机制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以往思想,创新人才理念,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学校应加强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实践教学等环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在教材基础上不断的补充,对于教材内容中的落后的知识也要及时修正;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锻炼;在教学考核时,应当尽量避免单一试卷的形式,避免只用分数考核学生,应该用多元化的方式考核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和锻炼[5];在教学实验环节,应当增强实验课程的设计性和合理性,并且建立教学实验基地,利用社会各领域资源,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互惠互利的模式,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教学应该立足农村、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验实践水平和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学习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便为农业生产输送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对农业机械化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150-151.

[2]王贞肖.提高农业机械化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3):52.

[3]栾贵平.探究基层农业机械化培训的创新机制及模式[J].南方农机,,48(19):22+24.

[4]尹正萍.提高农业机械化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5):91+99.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篇5

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

浙政令第220号

《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保障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机械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农机安全村建设各项措施。

第四条 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并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含手扶变型运输机,下同)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

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工商、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科技、地税、水利、林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农业机械化的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统一调集农业机械投入抢险救灾。

第二章 扶持措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科研机构、院校和农业机械生产者研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投入,并按照国家规定,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

第七条 国家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鼓励引进外资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和生产。

第八条 国家安排对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的财政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九条 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各级财政应当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贴。具体补贴种类和标准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使用财政补贴购置农业机械,应当签订补贴购机协议。在补贴购机协议约定的期限内,不得转卖所购农业机械;对擅自转卖的,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全额收回补贴款。

补贴购机协议格式文本由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补贴购买的农业机械的名称、数量、购买人(单位和个人)、补贴额等情况,每年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第十一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积极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和简便信贷办理手续。

第十二条 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地方税务机关对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服务收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免费提供信息服务。

第三章 质量保障

第十四条 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组织的对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对在用的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情况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第十五条 农业机械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制定企业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按照产品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农业机械产品出厂前,必须按照产品标准进行检验,不符合产品标准的,不得出厂和销售。

第十六条 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在其生产的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农业机械产品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第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定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产品,农业机械生产者必须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依法实行强制性认证的农业机械产品,必须经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和销售。

禁止利用残次零配件和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产品;禁止生产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产品;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产品。

第十八条 农业机械销售者应当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保证产品质量。

第十九条 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负责,并依法承担售后服务责任,凡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 拖拉机驾驶培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实行资格管理。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的机构应当取得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培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的核发条件、程序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各级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

第二十一条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检验合格,领取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后,方可投入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的核发条件、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禁止驾驶无牌无证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禁止转借、伪造、变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

第二十二条 已注册登记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机械所有者应当向当地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应的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手续:

(一)农业机械所有权发生转移的;

(二)农业机械登记内容变更的;

(三)农业机械用作抵押的;

(四)农业机械报废的。

具体办理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禁止违反规定驾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以及联合收割机的驾驶人员必须取得驾驶证,驾驶时,应当随身携带驾驶证。

驾驶证的申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核发牌证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员,应当接受当地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的定期安全技术检验和驾驶证审验。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定期安全技术检验和驾驶证审验的期限和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依法实行强制报废制度。鼓励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及时进行报废更新。

第二十六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从事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维修,应当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应当注明维修类别和等级,农业机

械维修者应当在规定的维修类别和等级内从事维修活动。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申请条件、核发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不得从事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维修。

第二十七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保证维修质量。维修质量不合格的,在维修质量保证期内,维修者应当免费重新修理;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维修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禁止在维修过程中拼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

具有相应资质的机动车维修业户(企业)可以在维修类别和等级内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进行维修。

第二十八条 农业机械使用者应当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茶叶机械、栽植机械、植保机械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农业机械,在有危险的部位和作业现场设置防护装置或者警示标志,确保使用安全。

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培训、教育,履行安全使用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二十九条 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以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使用安全的巡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道路以外作业、停放过程中,发生碰撞、碾压、翻车、落水、火灾等造成人、畜伤亡或者机具损坏的农业机械事故,由县级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由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章 社会化服务

第三十条 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应当面向农民、农业和农村,培训农业机械化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积极开展农业机械使用、维修等应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能力。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各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设备、示范基地和基础设施,保证农业机械适应性试验的需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

支持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二条 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应当根据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需要,提供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化服务。

第三十三条 鼓励、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依法成立或者参加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及其他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作业服务。

第三十四条 推广的农业机械新产品,应当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第三十五条 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发展改革部门,拟订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定期调整。

第三十六条 农业机械生产者要求将其生产的农业机械产品列入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通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进行的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鉴定,取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

农业机械生产者和销售者可以委托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对其定型生产或者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作出技术评价。

农业机械产品鉴定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开展农业机械跨行政区域作业服务,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维护作业秩序,并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安全畅通。

进行跨行政区域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执行。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的,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培训活动,并可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维修的;

(二)超越《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规定的维修类别和等级,从事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维修的。

对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应当予以收缴。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拼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当场予以拆解,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推广未经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的农业机械产品,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推广活动;造成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予以赔偿。

第四十三条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在鉴定工作中不按照规定为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进行鉴定,或者伪造鉴定结果、出具虚假证明,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有关责任人员属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四条 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一)违反国家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权限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以及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

(二)将未取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的农业机械产品列入支持推广目录的;

(三)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的;

(四)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直接发放用于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燃油、购机财政补贴的;

(五)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公布购买农业机械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的;

(六)截留、挪用财政补贴款的;

(七)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七章 附则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篇6

1.我国蔬菜机械化形势如何?存在什么主要问题?

2.保护地蔬菜机械化的主要技术装备有哪些,试举3~4种?

3.蔬菜种植采用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铺膜和相关作业一起进行可以减少机器进地次数、抢农时、降低生产成本,试分析铺膜可以和哪些作业同时完成,并举出一种联合作业机为例?

4.蔬菜收获机械有哪几种?它们主要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是根据蔬菜食用部分的形态与部位吗?还是根据机器的动力形式和挂接形式?或蔬菜的种类与大小?

5.工厂化穴盘播种机的作业过程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作业过程)可画出框图表示。根据你已掌握的知识,这些作业工程如何实现自动化控制?试举2例,画出控制示意图。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篇7

上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以及普通高校扩招等因素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培养基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干部变成了培养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和农业生产对比效益差、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诸多因素影响, 涉农专业出现招生难、就业难现象, 办学规模急剧缩减。2007年我国农林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141所, 比1998年的365所锐减224所。农业类专业的学生则更少, 不足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在校生的10%。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吸引更多学生报考, 全国各地农机校纷纷改变校名和调整专业设置, 逐渐缩小农机 (业) 专业规模, 甚至取消农机专业招生。从全国范围来看, 目前农机专业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模糊,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教改停滞不前, 学生质量下降, 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 办学投资减少,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 农机专业被严重边缘化。据调查, 全国现在除了个别粮食生产大省还保留农机校名称, 继续坚持农机专业招生外, 绝大多数省份已经看不到、听不到农机化学校和农机专业这个名称了。可以说农机中等职业教育处在濒临消失的地步。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原名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创建于1956年, 建校50多年来, 为国家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5 000余人, 短期培训农民工10 000余人, 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农机化事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全国其他农机校一样, 从1995年到2007年, 农机专业几乎无人问津, 生源锐减, 学校经过调研和多方努力, 采用改变专业名称、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定向培养等方式, 也只是断续招收了仅几个班学生, 农机专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国家从2007年秋开始, 对中职学生给予助学金补助, 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 国家又实行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 在这些政策支持下, 学校经过广泛宣传和动员, 使农机专业近几年的年招生保持在50人左右, 但就是这仅有的一点农机专业学生, 毕业后也纷纷走进城市, 学农不爱农、学农不务农现象十分严重。农机专业招生难问题困扰农机类学校多年, 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个专业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二、陕西省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陕西省是农业大省,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发展迅速, 从2004年起, 连续出台的7个中央一号文件和一系列重视支持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政策的出台, 极大地改善了农机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调动了地方政府、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及企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到2010年底, 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引领下, 陕西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达4 704个, 农机经营户达99.4万个, 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112万人, 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但和全国相比,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以及农机经营总收入等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还未从根本上改观, 主要表现在农机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效益低;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少, 农机手集约化经营理念差。归根结底, 是由于缺乏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 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装备的作用。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 迫切需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为此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连续几年在全省农机工作计划中提出坚持农民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主体地位, 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依靠职业院校和县级农机校, “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 在全省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全年培训13万人次以上”, 特别是要加强对每年新增的数万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现代农业装备的使用和经营水平。

三、农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一) 抓住机遇、认真调研, 创新培养目标

党和国家多次出台加快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文件和政策, 从2007年秋开始对中职学生给予助学金补助, 每个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 500元, 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 国家又实行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2010年陕西省财政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为农机专业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 党和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多次出台加快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文件和政策, 另一方面, 大量的农机教育教学资源闲置, 农机专业即使免费也招不来学生。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在陕西省农机局协助下对农机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大量深入调研, 结果显示:16-20岁的中学毕业生没有意愿回到农村从事农机和农业工作;从事农机 (业) 生产工作的大多数是30-50岁的农民;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系统接受过农机专业学习, 不到一半的人通过“阳光工程”等短训项目培训, 仅仅掌握农机具的基本操作技能, 没有经营意识。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一致认为农机专业职业教育不能把培养对象仅仅局限在培养农村新生劳动力上, 更要注重培养百万既有的农机产业大军。所以, 把农机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初中毕业及以上或同等学力, 年龄在35岁以下, 已经或准备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能胜任本地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服务、维修等工作, 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能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二) 加强行业合作、送教下乡、农学结合, 创新办学模式

围绕培养目标, 以农机手为主体, 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 学校和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合作成立陕西省现代农业工程教育中心, 组织专业教师和省市县三级农机局干部、乡镇和村委会干部、农机手多次进行交流, 探讨采取何种办学模式才能使学员解决好学习与生产、生活间的矛盾, 有效投入到学习农机技术中来。在各级农机部门支持和协调下, 形成了以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教学资源为办学主体, 以县级农机技术培训学校为办学依托, 在乡镇、村设立教学点, 以享受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农机手为主要培养对象, 实行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的办学模式, 并结合农时和当地农业发展项目设立灵活机动的培养方案, 学习组织采用农忙时生产实践、农闲时集中学习, 把学校和教室搬到田地头、果树下、大棚中, 力争做到教育的形式方便农民。

(三) 服务区域农业发展, 创新教学内容

围绕陕西省农机化的发展, 在组织专家和教师对本省农业机械化生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对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 在课程设置上既考虑学员作业技能的掌握, 又考虑到学员的人文素质提高, 还注意拓展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员所从事的行业、产业, 分成粮食生产机械化、果业生产机械化、蔬菜生产机械化三个方向, 同时兼顾教学内容要结合拖拉机驾驶员、收割机驾驶员、机防手、农机化经纪人等劳动技能鉴定需求。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教师和相关专家编写适合农民学员的教材, 力争做到教育的内容贴近农民。

(四)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创新教学手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 也是职业教育的客观需要。为切实做好农机职业教育, 学校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 争取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项目资金150万元, 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各类动力机械、植保机械, 建成了3个理实一体化教室, 购置了移动教学车辆和设备, 极大改善了教学硬件设施。充分考虑学员掌握知识的特点, 在拖拉机、收割机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中采用现场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在农机经营项目课程中采用案例参观讲解教学, 利于学员理解经营理念掌握经营技巧;在设备维修课程中采用场景教学, 提高学员分析判断能力。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指导和检查学员的生产实践学习, 力争做到培养的手段适合农民。

(五) 注重技能看实效, 创新学习评价模式

传统的书面考核或者凭记录学员的上课表现来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对职业教育而言过于片面。党和国家对现代新型农民的要求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 那么直接的体现就应该是看学员通过学习后, 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是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是否满足农艺要求、生产经营的规模是否扩大、收益是否增加、生活的环境是否改善等。因此, 在设计学员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到学员是否掌握了一技之长, 不同生产环境中学员对不同技能掌握和利用的实际效果, 对取得职业资格证、获得各项政府奖励、为农村社区管理做出贡献者、在伦理道德方面有模范带头作用的考虑予以学分奖励, 让评价模式真正能激发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 力争做到培养的结果富裕农民。

四、农机专业创新教育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探索实践, 学校在陕西省农机局和各级组织的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下, 2010年组织学员1 200名, 2011年组织学员1 000名, 在全省各地设立了7个教学点50个教学班, 使农机专业规模达到建校以来最大, 教学活力明显增强。2010年学校参加首届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项目比赛, 获得二等奖 (全国第5名) 1个, 2011年又获得三等奖2个,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大多数有农机具的学员参加了各类农机合作社, 积极参加跨区作业, 有些学员从事农机维修, 走上了创业之路。在设点办班的村镇, 村风村貌发生明显改善, 农民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了, 赌博、偷盗、游手好闲等不良风气减少了, 教育效果初见成果。

五、思考和建议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不仅过度挤占农村自然资源, 也严重影响到农村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 我国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城市化水平超过50%, 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 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高达95%。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副业化、农村社会空心化对农业发展来说, 都可能是致命的问题, 这更需要职业教育为“三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2年3月17日至1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河南省农村时指出:不少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了, 分散的土地必然要有人进行规模经营, 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 我们农业职业教育战线应该抓住机遇、不等不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把专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衔接、专业课程与农业生产岗位相衔接、教学内容和生产技能相衔接, 积极投身新型农民培养,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稽裘.再建农村教育的伟大工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4) .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篇8

刘经南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院士等来自农业科学、导航技术两大领域的专家学者跨界对话,在第14次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上展开“北斗 农业=精准农业”的议题。作为拥有数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大国,中国自主创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不断投入实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有望发生本质变化。比如,今后可能真的“没人种地”了。

美国主导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早已应用于精准农业。在农业高度自动化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机械接收卫星定位信号,在大田里循着既定路线自助耕作,甚至发展为智能化农机。刘经南认为,精准农业或者精密农业,对卫星定位精度的要求达到厘米级或分米级的水平。

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2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形成一个巨大星座。天上北斗加之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已可以满足农庄厘米级、全国分米级、全球米级的高精度实时定位导航需求。借此引导,就可以实现大豆等作物“厘米精度”的播种、分米级精度的大田精细管理、米级精度的拖拉机数千公里跨区作业调度管理,达到精准农业、精密农业需求。

备受关注的无人驾驶车真正上路、形成无人车交通系统,可能还需假以时日;那么,大田里的无人农业机械车辆种地,则可能更早实现。刘经南认为,我国农业用车物联网,也就是农机车联网,正在走向人、车、路与环境的协同感知阶段。

“无人自主农机車将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汪懋华院士也认为,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可支持夜间作业,大大减轻农事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今后,晚上可以种地,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也将随之大大提高。

上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施忠表示,智能化农业机械,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光明米业崇明生产基地已将沪上华测公司开发的自动导航系统用于小麦播种机;上海司南卫星导航公司生产的北斗导航支持系统,也在嘉定外闵基地试验。今后,上海将重点发展智能化农机在耕地整地、机械播种、开沟作埂等环节的应用,为进一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控制打好基础。

上一篇: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500字)下一篇:茨沟镇茨沟中心小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