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4-12-21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共11篇)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对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渗透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立机械创新设计类专门课程,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广泛深入地开展机械创新设计的实践活动。

引言

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度制造业开展的重要范畴,机械类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才能对国度制造业的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机械工业工程师的受教育层次和范围数量都已到达了很高的层次,但对机械工程设计人员创新才能的培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探究一套理想可行的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办法,是构成工程创新才能的重要根底[1][2][3]。

依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本科教育的现状和特性,总结出我国目前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办法存在的缺乏,制定一套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状况的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办法,在普通机械类本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

1.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方面的主要问题

1.1创新设计理论教学深度严重缺乏

目前,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理论教学主要依托课堂教学完成,由于机械创新才能的培育需求坚实而丰厚的理论根底,因而,与机械创新设计理论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三维设计》等。这些课程目前的方案学时较少,因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学到最简单的根底学问,而深层次的理论学问却没有控制,使得学生在停止机械创新设计理论活动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

1.2创新设计理论教学平台和理论环境建立缺乏

学生停止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创新设计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制造需求学生经过大量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修正活动才干完成。作品的制造、装配、调试需求相应的实验设备、加工设备、调试环境作为支撑,否则,无论多么圆满的设计,都无法转化为实践的创新设计作品。

而目前国内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创新类实验教学平台普遍缺乏,很多构思类机械创新实验无法展开。

1.3创新设计软件培育缺乏

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作品需求经过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完成设计、理论剖析、强度校核、完善修正后,才进入实践消费制造阶段。在作品的整个设计、制造、调试、修正过程中,三维设计软件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需求强化对学生的计算机三维设计办法培训,让学生可以纯熟控制现代计算机设计软件的运用,从而高程度地完成设计作品。

1.4缺乏企业工程实例教学过程

机械工程方面的创新才能培育,必需严密分离企业实践的工程项目设计、制造、装配、实验等过程。假如没有相应的工程实例教学,学生就无法把所学到的理论学问和工程实践相分离,就不会对理论学问有更直观、深层次的了解。

1.5创新设计才能培育没有与毕业设计、就业相分离

培育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的最终目的是使其在工作以后可以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程设计工作,只要把创新才能培育和毕业设计、学生就业相分离,才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顺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2.创新才能培育经历的学习途径

2.1学习其他高校的主要经历

目前的大学活力械创新设计类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活力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3D设计大赛、全国大学活力器人大赛等,另外,还有与之对应的省级竞赛。能够在参与各类竞赛的过程中,经过交流沟通、学术论坛等活动,学习其他高校在培育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方面的先进经历,从而完善我校的培育办法。

2.2经过参访国度重点实验室、国度工程中心等机构学习培育经历

在机械工程范畴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国度重点实验室、国度工程中心,经过对这些国度级科技创新机构停止学习访问,理解他们在培育人才机械创新设计才能方面的办法和手腕,从而完善我校在这方面的培育办法。

2.3经过教员在职培训引进经历

教员攻读博士研讨生、已有博士学位的教员进入博士后工作站、活动站学习进修,能够大大开阔我校教员的视野,进步教员的科研程度。同时,也能够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方向和创新才能培育办法、体制,从而完善我院的学生创新设计才能培育办法。

2.4剖析企业在机械创新设计才能方面的经历

能够经过走访周边知名企业调研其在培育员工创新设计才能方面的主要经历;经过学生就业洽谈等时机理解企业对学生创新设计才能的请求;经过毕业生回访理解曾经毕业的学生对母校培育办法的意见。

2.5基于各种学生创新设计类大赛学习经历

在指导办法上把各种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相分离;学生培育过程中强调用理论指导工程设计实例,用工程设计实例牵引学生理论学习;在创新办法上强调灵敏运用各类工程设计软件。

3.树立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体系

3.1总体培育体系剖析

能够从学校层面对学活力械创新设计停止制度建立,树立一整套契合本校实践状况的培育制度,主要包括:教员辅导、鼓励制度;学生组织、鼓励制度。

3.2教员辅导、鼓励制度的树立

学生获取学问主要来源是教员,教员在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员对学生创新设计才能的培育完成制度化和标准化,才干稳定持续地施行学生的创新才能培育。教员辅导制度的树立,需求在培育计划制定、教员大纲修正、授课方案施行等方面动手。首先,只要培育计划中包含了与学生创新设计相关的内容,才干使教员对症下药,带着目的停止辅导工作;其次,在教学大纲的修正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相关范畴的最新成果,从而为学生奠定最新的创新设计思想根底;最后,授课方案的施行也起到关键作用,教员只要灵敏控制授课方案的施行过程,才干依据学生的学习、创新、设计过程停止跟踪教学,从而完成因材施教。教员鼓励制度的树立,需求从经济奖励、科研奖励等方面动手,首先,要对教员辅导成果停止考评,依据考评对教员停止合理经济奖励,从而激起教员参与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的动力;其次,能够对参与辅导学生的教员停止科研方面的奖励,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3.3学生组织、鼓励制度的树立

学生是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主题,因而,学生在机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只要把学生创新设计活动及其相关规则完成制度化和标准化,才干稳定持续地施行学生创新才能的培育。学生组织制度的树立,需求从学生发动、学生启示、学生分组完成设计等方面动手。首先,在对学生停止创新设计才能培育之前,需求充沛对学生停止思想发动,让学生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兴味所在,从而自发地参与其中;其次,在学消费生兴味后,需求经过创新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停止思想启示,从而激起学生的潜在发明力;最后,让学生自在组队,依照课题小组长担任制的准绳,使学生可以经过团队协作的办法完成本人的创新设计作品。学生鼓励制度的树立,需求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方面动手,首先,要对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成果停止考评,依据考评对学生停止合理经济奖励,从而激起学生参与机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的动力;其次,能够对参与的学生停止荣誉方面的奖励,让学生感到从事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荣耀性,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4.创新才能培育“双分离”理念

把“双分离理念”,即创新理论与创新设计实例相分离;学生创新理论与创新工具、手腕相分离作为理论学问和教学目的之间的“桥梁”,经过“双分离理念”把理论学问转化为实践创新才能,依照产生兴味→初步理解→了解概念→深化考虑→灵敏运用的次第树立培育办法,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愿望。在此根底上树立起一套契合实践状况的学活力械创新才能培育体制。

5.结语

经过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体系的树立,树立可以同时培育学生“创新认识”和“创新设计才能”的培育办法、相关制度,完善学生创新才能培育的相关制度,进步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程度。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2

1.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学校及教师对该课程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授课时按照课本的具体要求进行课堂讲解, 缺乏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引导与激发。 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教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学, 这一方面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另一方面一味遵循课本, 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2课程安排不合理。

大多数学校将机械制图课程都安排在刚入学阶段, 这种课程安排尽管体现了校方对该课程的重视, 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 机械制图理论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专业性比较强, 这对于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对制图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够, 影响了整体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大量的学习难题, 学习压力也比较大, 会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1.3课程衔接不科学。

目前, 我国的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衔接不够等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与CAD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制图的过程中, 要运用到大量的CAD制图知识, 然而在实际课程安排中, 这两门课程链接不够紧密,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发展。

2.机械制图教学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1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及创新意义, 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机械制图这门学科的性质要求学生要具有创造性思维, 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的设计思路。 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可以采用问答法,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善于引导学生, 听取学生不同的思想与看法, 对于学生的回答, 要多鼓励、善引导, 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2.2融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前,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 能够向学生展示最直观的制图效果, 使学生可以很快领略到机械制图的核心与学习重点。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课件, 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对于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 用图片、视频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 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沉浸于多媒体的新奇中, 忽略了对知识的学习与思考。

2.3实体模型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机械制图教学专业性比较强, 而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实践, 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 可以充分借助实体模型,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教师在对某一章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之后, 可拿出实体模型让学生观察, 将学到的知识与实体模型一一比较, 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在对模型的观察过程中, 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 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当然,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完成模型的创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结语

机械制图教学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教学时,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 采取科学、有效地策略, 充分借助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注重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英妮.浅谈机械制图教学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4) .

[2]肖雷.试论《机械制图》课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 2009 (18) .

[3]付淼鑫.谈制图教学中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1) .

[4]刘建明.培养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1) .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创新能力

目前我國大部分毕业生都存在理论与实践无法,缺乏创新能力的现象。因此,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教学思想

1.教师要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与指导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甚至没有创新教育的意识,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独特的想法加以肯定,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教师自身除具备专业的机械设计能力外,还要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样便于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

2.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机械设计教学的重要目的

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零件设计原理和方法,没有将创新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要进行机械创新,要先掌握机械设计的理论,将基础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最后的考核时,要将基础理论与创新能力一起作为考核与评估的内容,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教学理论

1.创新教学课程内容

传统的教学课程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理论,具有很高的逻辑性,但却严重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空有满腹学识,却不知道该怎样运用,在实践中就会手足无措。教师要适当地将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将机械设计作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新的机械设计课程体系。比如,将机械设计基础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概述的部分、常用机构、通用机构,在概述中又分为设计思想、设计理论、设计工艺,常用机构分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螺旋机构,通用机构分为齿轮传动、带传动、蜗杆蜗轮传动、轴及轴承、连接杆。这样将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采用适当的项目教学方式,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工程中的事例为起点,将解决工程问题作为最终的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先要为学生打好一个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工程实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将理论放在工程实例中,才能发挥教学的作用,保证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比如,全自动洗衣机的出现,全自动洗衣机有机械控制式、电气控制式、模糊控制式,这三类洗衣机除在控制方式上不同之外,并没有其他传动系统的不同,学生通过对自动洗衣机工作原理的分析,便于更好地掌握理论基础,加深印象。学生要通过洗衣机的变化,掌握机械创新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了解到创新不是空洞的想象,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认真研究思考,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就能够完成机械设计的创新。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机械设计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图片、模拟结构运动和三维动画等手段,将文字变“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其运作的原理,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注重讲解机械设计的最新发展成果,创新机械设计手段

教师要及时地更新知识体系,以实际发展为基础,要给学生讲解新的设计理念、手段、标准、方法等等。比如,新的设计软件Pro/E、UG、Adams这一类型的高级软件,新的设计思路,如今倡导绿色的机械产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高度,实现设计手段的先进快捷。

三、创新实验教学

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是为了验证某种机械设计原理,缺乏一定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更新,要适当地改变实验的方式,将以前的演示性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设计,在实验的过程中,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进行减速器拆装的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减速器铸造箱体内结构、齿轮、轴系的结构等基本的减速器理论,还要让学生拓宽知识体系,联系实际,想想在哪些机械产品中运用到减速器,减速器在产品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学校也可以引进一些用于机械创新的综合实验台,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适应社会需要及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探索,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李盛.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09.

作者简介:金韬,1983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机械设计。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4

团队合作包括组织、协调和管理团队、项目等方面的工作。团队精神、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被确定为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企业寻找雇员唯一不变的要求之一是团队合作能力——同他人一起很好地完成工作并成为团队一部分的能力。每个员工必须能够同团队一起工作,而不是纯粹以自我为导向。员工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与团队一起走向成功。这些角色的和谐共处有助于建立一个强大的团体。以自我为中心的角色通常情况下仅仅关注个人目标,在团队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不和谐性。学习怎样成为团队中的一员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一、教学策略

团队合作教学活动被用于农业机械化的课程学习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团队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的能力。这个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些团体活动,如开展演讲、模拟活动、写作论文、组织沙龙等来实现的。每个学生面临的挑战是解决自己团队选择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每个团队由3~5名学生组成,学生自由选择加入哪个团队。以下几个方面被用于合作项目中:

1.每个团队分配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机械化是如何改变食物和纤维的生产方式的?”“目前,正在被生产者使用的不断发展的机械化技术有哪些?”

2.团队决定如何收集背景信息。如通过查看网页,让队员准备一系列的图片来展示机械化技术是如何减少劳动力并增加农作物如玉米、小麦、棉花的产量的。

3.团队建立一个组织代表团队发言。如让学生总结每种新技术的特点,描述新技术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作用等。

4.团队关于问题的解决过程要写一篇总结论文,教师通过学生的写作水平评估学生的表现。

5.团队选择向全班同学展示的方法,如通过演讲和文稿演示。可向全班同学提出团队发现的问题,如“在职业生涯中需要培养什么样的领导关系、人际关系和工作技能?”

6.每个学生写一篇关于亲身体验团队合作学习的文章,以解释自己在团队合作中学到的东西。

教师可以组织讨论会,总结教学成果。开展讨论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相互沟通交流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讨论激发逻辑思维,培养倾听的能力,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帮助自己通过有意义的方式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教学成果

关于团队合作学习的文章被用于评估课堂上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些文章写于每一团队完成任务之后,主要是为全体师生提供关于团队学习的经验。下面的建议来自于学生的文章。

“我认为团队合作学习的方法很好,因为团队成员们的性格互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我们基于相同的兴趣,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平均分配了团队的任务,调动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

“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分为口头上的和书面的,我们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通过讨论合作,完成了各自的目标。”

“各个团队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不一致,但学习方法是相通的,我们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学会了融会贯通的本领。”

“团队合作学习活动将我们每个人都融入学习过程中,促进了合作与学习的氛围。”

在农业生产机械化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是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总结,是针对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证明,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效明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红英,徐丽明,王璐.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农机化,(2):191-193.

[2]王静.由趣味运动会引发的思考——论团队精神与大学教育[J].新校园(上旬刊),(2):212-213.

[3]黄宏强.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结构研究[J].心理研究,,2(4):88-93.

[4]贾剑方.谈职业核心能力中解决问题的能力[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5(3):5-10.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5

晋江市安海职业中专学校 李银清

【摘要】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面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本人根据几年的机械专业教学经验,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创新意识 机械专业 教学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动机是一个人行动的理由。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行为习惯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校期间报着“混”的思想,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才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1、通过不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吸引他们去思考、努力解决。问题难度不宜过简或过难,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最关键的是:当学生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同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会不断增强。教师布置作业、出卷考试都是创设问题情景的一部分,都要注意难度的把握。

2、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亲师,才信道。学生相信、亲近你,才会喜欢你的课堂教学,才会配合教师积极思考,向创新思维迈出第一步。所以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理解到中职学生是“人”也是“学生”,他们同普高学生一样也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真正了解他们所想,深入他们思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遭受失败,尤其是中职学生,遭受的失败可能会更多。很多学生遭受失败后,看上去若无其事,其实已经麻木不仁。他们对待失败已经习以为常。教师要让他们懂得影响成败的因素不仅仅是个人能力,还有很多因素。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克服不足,教会学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不断尝试创新意识提供信心动力。

4、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变社会教育要求为中职生自己的学习需要。简单的说就是“要我学到我要学”。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旨在使中职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职高生的学习责任感,提高创新思维的意愿。

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不断开展技能训练,检验创新思维的成果。在技能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课堂上教师精讲,讲重点、难点,讲分析方法,解答学生疑难,留时间给学生消化、释疑、巩固。课堂练习就起到了消化、释疑、巩固的作用。课堂练习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很快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对教师来讲,能及时暴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防止形成恶性循环。还有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广,知识点包括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普车、数控车、数控铣等技能开展训练、技能比武等活动。本专业不但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应始终是本专业教学的主线,教学中应尽可能联系实际。可多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生活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车间和实习工厂,做好每次实验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组织学生到有关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在工人的指导下,拆装简单的机械,以获取直接参与的经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增加感性认识,职业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最后总结,可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对实训项目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小改革、小设计,进而独立加工完成等。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注重应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深入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各门学科的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最终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各环节,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需要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工科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看模型;课堂下,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各种丰富多彩的机构。让学生置身于模型及实物中,更多地去感受实际。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直觉和洞察力,也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次,实践教学,应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做到授课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很多课程应该由教师在课堂上安排自学,提出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学,并在下次课时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全班进行讨论,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当堂课予以解决。这样有助于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增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观念,营造创新实践的氛围和机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激情,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素梅《教师必备的创新意识》2010-08

2、刘涛川《有效教学方法全集》2004-07

3、贾恒旦 《生产实习规范指导手册(中职技校分册)机电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用书》2009-9

4、睢文龙《教育学》2011-0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6

一激发创新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动机可以来自儿童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儿童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 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各种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长、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上,我结合当时正临近母亲节,设计了一节有关节日礼物的包装设计课,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带来礼物的的外包装进行设计,学生从节省材料、美观新颖、使用便利即环保等多个方面分组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教师为学生提供和学生课前自行搜集的材料把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造热情。设计出了阅览式、书架式、礼品式……等等多种包装设计,同时加深了对长、正方体表面积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新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包装设计一课中,有的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极强但动手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手很巧,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可利用小组合作方式,采用优势互补,同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强化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随时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如在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拓展练习题:“看谁能最快写出五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多数学生都采用常规的思考方法,先是随意写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然后找出一个跟个位、十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刚好能被3整除的数写在百位上。就在将转入下一个练习时,一个男同学突然举手发言,指出这不是最快的方法。由于事情来的突然,我也愣了一下:书上也是这样说的,怎么不是最快的方法?但我还是让学生说出他的见解:“因为要求写出来的数是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而3与任意一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的积都能被3整除,所以只要三个数位上的数相同,写出来的三位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这种方法才是最快的。”这种方法我也没有想到过,不禁为他的讲解折服,带头为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并临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还有其他更快的方法?通过讨论,又有很多不乏很有创意的思考方法:

(1)所有整百的数,只要它的百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2)如果一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3)一个三位数某一个数位的数能被3整除,只要其余两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应当承认这些方法不在我备课内容之内,但庆幸我在平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氛围,才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持续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创新的欲望,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高。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敢于想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够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创新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创新思维在行为上有三个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它们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通过不同类型的课,有侧重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组织和联络所需要的知识和观念;通过语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方面,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循序渐进。以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为例,它们是不同年龄阶段三个有关联的概念,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教师可采用引导概括的方式,逐渐形成概念;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进行概括;在六年级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完全可放手发动学生,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从而主动的形成概念,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其次,对思维的变通性教师可通过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对判断题、选择题的分析研究,及几何公式推倒过程中推倒方法的灵活应用等不同方法加以训练和引导。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佛冈县职校服装厂要做800套校服,前4天做了总数的,照这样的速度,余下的任务还要几天才能完成?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他们首先想出两种常规解法:(1)(800-800×)÷(800×÷4),(2)800÷(800×÷4)-4。随后,我提出还有别的解法吗?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将“800件”这个条件当作单位“1”,按照工程问题的角度来分析解答,列式有:(1)(1-)÷(÷4),(2)1÷(÷4)-4,(3)1÷(÷4)×(1-)。接着,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谁还能想出更巧妙更快捷的方法?要求学生合作解决,最终学生又将其与倍比问题等联系起来推导出两种更新颖、更简单的解法:(1)4×[(1-)÷],(2)4÷-4。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思考、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第三,在发展思维的独特性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扑捉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新异性的想法,另外,可以通过活动课和思训课等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创新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因此,在数学教学必须加强以基本技能力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设计、制作、试验、完善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本人设计了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课件演示摩托车的车轮运动与里程表数字的跳动

第二步:思考车轮前进与里程表数学跳动的关系。

第三步:抽象出数学问题:车轮滚动一周所走过的路实际上是车轮的周长。

第四步:动手实践,直接测量圆的周长。

学生自主探索出用绕绳法、滚动法这些直接测量的方法都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第五步:用数学方法求圆的周长

思考:圆的周长跟它的什么有关呢?

再次动手实践,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实验结果。

最后,学生独立总结出方法:C/d = 定值,从而得出C = πd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增长以及科技的发展,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对于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 尤其是机械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突出表现在对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让更多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2015年5月4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都要求高校从培养专才向创新性人才过渡。

目前,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实验教学、项目导向、科研活动、创新竞赛等视角和模式展开, 本文的研究对于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优化教学体系、构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帮助与经验借鉴。

1 正视教学体系不完善

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各个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 然而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大学生经过十余年应试教育的影响, 普遍具有“考试能力佳、应用能力差”的弊端, 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 而就业形势不断严峻,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步转向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我校在个性化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各专业课实验教学之间的关联性较差, 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涉及的知识面较窄, 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较少。有些实习内容由于联系不到相关的企业, 只能让学生在室内观看录像或视频, 实习效果差。一些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所涉及的题目多年不变, 有不少是验证性和模仿性的, 与工程实际关联不大, 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难以培养出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工程师, 更别提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 深刻剖析反思, 重新布局, 有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2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通过调研, 本校对机械类所有实验课及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进行调整, 独立设置系列课程实验,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综合实训课”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机械类大学生, 在已经开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导论等通识教育课程之后, 陆续开设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 到大二时开设实践课, 如Auto CAD绘图、电子电工综合实验、机械基础综合实验等, 到大三下学期时进行综合实训环节, 即数控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机械设计综合实训和创新设计综合实训等。同时,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以规定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 由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报告形式等。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实训, 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等实验教学平台。

同时, 大力推进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提高学生科技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赛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等科研素质, 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院每年都举办若干次科技讲座、学术报告, 举办学术年会,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南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大学生学科竞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竞争意识、创新理念和团队精神,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4年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六个参赛作品在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全部获奖, 其中一等奖3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2项, 其中1项一等奖入围当年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并最终取得二等奖。2014年的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也获得2个一等奖, 2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些竞赛活动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整合师资和企业等资源

高校的优势是人才资源, 我院一直以来努力打造一支老中新比例合理、懂教学、重实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引进具有社会生产一线经验的老师与本校青年老师的自身培养相结合, 注重充分利用资深教师和优秀教师, 构建“传帮带”和“以老带新”的学习模式, 采用青年教师听课制度、毕业论文评比和竞赛指导教师经验交流制度等, 使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努力打造一支优秀之师。鼓励教师切实在教学中实施学、思、知、行四个方面的有效融合, 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充分引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过程中, 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树立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思想。

同时,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 (2010-2020) 》提出的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 逐渐加强与机械行业企业间联合培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共同建立了组织机制及管理制度、实习协议、培训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等, 实现了企业教师授课, 校企互动, 资源共享等一系列举措和工作, 使学生从学到实践有了更多的保障, 逐渐提升学生的实践动力能力, 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学校积极搭建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内容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如FTP、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资源和信息共享通道。共享平台的资源内容可以涵盖教师授课PPT、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创新创业获奖项目、实践企业基地人才需求、机械行业大师级成功经验交流、各种影音和文献资料、系统设计和软件模块以及相关的竞赛信息等, 以促使学生全方位获取所需资源。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不足, 从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和整合师资和企业资源等方面探讨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彩利, 李宁利, 马士宾.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 2016 (2) :90-91.

[2]张英强, 吴蓁, 徐耀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J].广州化工, 2016, 44 (2) :197-198.

[3]姜骞, 刘晓伟, 胡国杰, 等.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路径选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8 (1) :89-91.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8

结合机械创新搞好毕业设计的选题

选题是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教学实施和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毕业设计课题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的一线,使课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缩短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考察、研究、试验和设计,通过设计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空间,顺利地完成了专用机床的设计、改造任务,其设计方案也被企业采用,通过两个月的毕业设计缩短了学生对工作的适应周期。

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机械创新的一般过程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次综合训练的教学环节,通过从实习、设计、答辩的全面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完成一个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要经过的程序,通过对设计方案的选择、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才能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

机械创新设计包含:①机械总体方案设计。机械的总体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机械的面貌,对机械的性能、成本又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而同一种设计方案又可以有不同的参数组合。②机械的运动设计。主要包括机构主要尺寸的的确定及运动参数的分析,传动比的确定与分配等,如果在运动分析中发现设计方案没有满足预期的运动要求,应审查并修改设计方案,调整运动构件尺寸,重新进行运动分析。③机械的动力设计。主要包括动力分析、功能关系,真实运动求解,速度调节和机械的平衡等。④机械的结构设计。在机械的结构设计中通常要进行强度设计、刚度设计等。所有构件都绘制成具体的零件工作图、部件装配图和机械总装配图,要综合考虑到机械各零件的配合关系、连接方法,特别是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方法对机械设计方法的影响,解决结构的工艺性问题。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

创新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特征,创新设计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毕业设计要着力解决创新设计能力的训练。在毕业设计工作实践中利用总结出的一套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即任何一个机电产品均由基本原理、运动功能、材料、结构、运动参数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构成了产品的基本形态,这些形态在四个层次上进行综合,即原理方案形态综合、结构方案形态综合、功能形态适度综合、参数和材质形态综合。这便可得到三种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即变型产品、全新产品、系列产品。整个创新设计以流程图的形式表达,学生接到任务后进行任务分析明确创新设计的目标,对照流程图找到应在哪个层次上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零部件结构创新设计能力

学生在进行零部件设计时普遍存在结构能力薄弱的问题。为此,利用毕业设计中总结出的一套“三分析,四结构设计”的方法,即可使学生掌握零部件结构创新设计,即实现原理的结构分析、实现功能的原理分析、功能要求分析,分离结构设计法、集成结构设计法、联结结构设计法、组合模块设计法。机器各种各样,零件也各不相同,只有从方法上、能力上去指导、培养学生,让学生掌握零部件设计的共性,才能真正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理论指导实践,毕业设计出成果

通过多年来的毕业设计实践。我们利用现代机械的设计制造方法,结合机械创新设计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结合各企业的设备实际情况,加强了对陈旧设备革新,完善了设备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我们先后开发了缝纫机专用机床多台,设计了造纸打浆机、带式输送机、振动筛、油墨搅拌机等设备,其中有部分设计已转化为产品并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学生也通过毕业设计掌握了产品设计的方法,培养了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打下了基础。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9

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寻求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这种创新能力,都不可缺少这种应变素质。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怎样认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呢?

创新思维即创造型思维,就是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表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灵活、独特、新颖”,而且人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思维包涵有:积极动脑、思维多向、求异;想象大胆、丰富、新颖;口语和书面表面流畅、灵活、生动;接受事物主动、敏锐;与人交往主动、热情、大方;办事有条理、有影响力,就是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髓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学生来言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学习的选择、处理和运用上,也不仅反映在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的发现发明上,而且表现在有没有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和综合选择的能力,有没有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中小学时代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关敏锐观察、直接理解、整体判断、迸出灵感、豁然顿悟、多元求异、创造想象等来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实践能力的含义很广,泛指人们在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有意识的活动中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我认为实践能力不光是指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还包涵以下内容,如: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

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中学语文,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民族素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奠基工程,它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成为自己教育活动的一项基本指向,自己应尽的一项神圣职责,并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并努力提高创新素质。

一位著名教育心理家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时间。

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的科学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传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创新等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树立新的正确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要使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而要善于应变,敢于创新。应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更新知识观念,明确知识在本质上并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怎样取得知识,包括怎样选择处理知识,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会思考、会动手”的优秀人才。破除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果而轻过过程;重记忆而轻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改变重优秀而厌差生;重应试而轻实践、轻素质培养的片面教学思想,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把授知育能育德益身益心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还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创新素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如教师在讲解内容中涉及到科学原理和重大发明等知识时,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发明家等热爱科学、献身事业、无私奉献的事迹。同时要抓住教材中有关的知识点,适当补充、延伸、扩展有关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实际科技内容,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通过质疑、模仿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青少年学生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气。

就实际而言,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交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教师的教学要敢于摒弃学科中那些已被科学发展超越的东西,补充现代与未来科学中具有基础意义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那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适应学生未来变化、创造未来生活、服务未来社会作技术上准备的知识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而灵活地选取“导学式”、“启发式”、“自学讨论式”、“精讲多练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能注重学生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习惯,“着眼于受教育群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最大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还要有创新评价的意识。评价语言讲究民主,对学生不挖苦、不伤害;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多元化,让学生在新鲜、好奇、欣赏中认识自我表现,从而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一、努力为学生创造气氛与环境呼唤学生的创新意识。

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气氛。如可在显要位置张挂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可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可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作为激励自己奋发上进的座右铭,激发起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理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对创新发明的神秘感,进而产生浓厚兴趣,孕育创新意识。

教师审时度势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创造发明的志向,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并善于把崇高理想和优良的个性品质融于创新教育活动之中。

创造思维是人类最复杂的最高级的思维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是人的智力的核心,也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学校及教师力图通过外在环境与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全新的试验,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是教学设施与手段的变革,还是教育思想和理论、教材观念与形式、教学结构与方法的彻底变革。它的具体任务是探索“语言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便改革与优化传统的教学。

新课程理论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目标,要把它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就是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重要位置,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创造思维:

1、创设情境与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教学初探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生动、具体、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容易感兴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文本、图片、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创设学习情景,用以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方法,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让教材中插图发挥好作用。”教材为学生“闻之”提供了前提,插图则为学生“见之”提供了保障。作为教材“第二语言”的插图,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社会教材中配有大量彩图、图片,合理利用好这些插图,既能培养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快捷形象地认识社会,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肯定,鼓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教师对学生在思维上偶有创造性的“信息”、“火花”、“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引起应有的注意,以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激励,如对学生发表了有独创性的意见,写了有独到见解的作文,制作了有创意的玩艺时,都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思维,从而形成学生健全人格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兴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在其《论语·学而》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社会”,认识生活的重要前提。以成就为动机的学习坚持学习的时间更长,即使遇到搓折,往往也归结自己的努力不够,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失败次数越多,创作或制作兴趣越下降。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找到新问题,并在小组内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把尝试与练习交给学生自由发挥。事实上,经过多次尝试学生慢慢尝到了甜头,兴趣产生了,自信心增强了。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在实践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需要经过加工提炼,才能升华为理性知识。自由辩论和科学的引导,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在教师指导点拨下,探索 交流,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实现这个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解读、质疑,尊重学生感受与个人见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对实

际操作进行分析,充分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自由、充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

教师在教学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善于应变,敢于创新。教学设计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会话表达”、“议论评议”、“发散思维”、“迁移联想”、“片段写作”、“短剧表演”“自由辩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课堂气氛更活跃,形式更活泼,极大地解除了束缚在学生思想上的和行为上的绳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蓬勃的创造力。再通过效果反馈的回授心理效应,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确认和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感性观察转变为理性知识。

创设师生互动机会,促成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完成学生获取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创新学习课堂中,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通过讨论、辩论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师导趣、导疑、导思、导创,鼓励质疑,开发奇思异想,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其思维活跃,勇于、乐于展现思想火花。

3、激励学生动脑,培养思维习惯与能力。

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开放学生的头脑。许多优秀的文章总是留下许多空白之处让读者的思维去遐想,去回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去创造;组织学生在矛盾的语言或因果关系中去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现有信息及知识点进行思维创造,解决文章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或情感思想展现;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问题本身,便是学生在思考之下打开创新之门的开始。教师要凭借敏锐的发现与感悟积极寻找知识中的创造教育点,采用启发、引导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以最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有很大好处。

4、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让学生在做中学。荀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动手实践,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之在求知欲驱使下学习,促使思维积极活动,发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和亲手做实验,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这两点是创新能力建立的最重要元素。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努力,实际地体验生活、完成任务,不仅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和集中的注意力,同时也会掌握做事的方法,增进智慧及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相应的忍耐、等待、自强、自信等品德。

社会实践活动是科技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除让学生自然受到科技启蒙教育外,还要引导学生寻找社会周围的不如意的事物,然后通过各种形式把不如意的事物表达出来,让学生相互传阅、参观、思考,再启发学生如何把不如意的事物加加、减减、改改、拆拆,从中引发学生的创新火花。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小设想、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把设想、创造、发明变成现实。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才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0

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训练学生直觉思维方面,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冲破思维定势,摆脱常规约束,允许学生突发奇想,甚至异想天开。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做的: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它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对学生独到的见解或奇异的想法要因势利导,引上思维的轨道,让他们想出点门道来。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特征是“个位上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两组数:(1),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2),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盾,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种探索方法的基本程序就是: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探索规律,验证结论。它就是要让学生先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再通过探究寻找规律,启迪灵活多变的直觉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1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 创新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1-02

引言

创新对人类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突出的地位,成为高科技的人才。高校机械类专业是专业性强、技术性高、难度大的专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由于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参加工程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应该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1.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创新主要是学生对原有产品的改良、新产品的设计以及相应的创新技能等,这是高技能人才应该必备的基本素质。在高校创新能力培养中,要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批判性看问题的能力、对新产品的思考和创造能力。机械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对机械知识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利用,每个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升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创新改良、设计、维护等综合开发的能力,高校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通过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创造出实用的、新颖的、创新的机械产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引导,不断发掘学生潜能,这样就能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

2.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不合理

机械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各门课程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但是它的教学体系设置的不太合理,不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利保障。首先,机械教学模式落后,上课时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没有自主讨论和自主钻研的机会,学生学习时更是完全依附老师,不自主思考问题,造成创新能力较差。其次,教学不能紧跟时代要求,内容陈旧。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并且内容单一,造成学生不能开阔视野,学习前沿机械知识,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实践中,严重限制学生的能力。第三,机械类专业实践性很强,但是很多高校只是一味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进行实践操作,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使理论和实践脱离实际。

2.2 师资力量落后

高校在人才竞争中处于重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很多高校由于缺乏高创新能力的教师,使学校的教师水平不稳定,造成教师不能将本专业的特色发挥出来,就没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很多高校的教师虽然授课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教师很少,严重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这样就不能满足高技术实用性创新人才要求的。

2.3 专业特色定位不准确

很多高校对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定位不准确,在教学过程中专业学习针对性不强,不能将传统专业有效整合和建设,造成人才培养特点不突出。机械类专业实践性较强,而某些高校在专业定位时,不考虑专业特色和市场需求,造成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同其他高校雷同,使学校不能充分发挥其专业特色,不能体现学校的教学优势,更不能适应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

2.4 创新教育不受重视

培养高科技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点,而很多高校只重视专业知识,不重视创新教育。首先,学校评价学生好坏的手段主要是分数,并且单纯依靠理论考试来作为唯一标准,这样培养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其次,学生缺乏思维训练和专业交流,造成学生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学校管理中,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主平等交流问题的能力,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浓,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些都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3.高效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3.1优化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型教学

教育改革中要求实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高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优化教育体系,建设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实践性教学、将各个课程之间进行整合、教学方式多样性等都是好的方法。首先,教学课程应该以广泛的基础知识为基础,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前沿知识和创新思想渗透到教学中,保证教学的先进性。根据时代的步伐,时常更新教材内容,将前言知识渗透到教材中,并要建立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次,要变被动的学习模式为主动的学习模式,时常鼓励学生要有探索精神,善于动手,善于思考。学生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多采用讨论、启发、实践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如对于抽象的机械内部结构,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将其内部结构做成动画的模式来模拟工作过程,还可以采用实物模型、录像等对学生进行生动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3.2 建立创新型师资力量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活动条件。首先,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可以为学生建立金工实习场所、工程训练中心、综合实验室等,并采用开放性管理的模式,保证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其次,要建立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建立创新型师资队伍中,要投入经费引进一批学科前沿的先进人才,使师资队伍有很强的竞争力。鼓励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在招聘教师时,尽量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或者聘任在该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兼职教师,这样教师的整体素质就会有一定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endprint

3.3 根据专业特色,制定创新培养方案

高校机械类专业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机械行业的发展,结合相关的机械化单位的要求,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的专业优势,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定的方向,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泛、特色鲜明的专业创新培养方案,做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机械类专业要求的、先进的学科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通过工程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

3.4 健全创新教育机制,增强创新氛围

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才能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因此应该健全创新教育机制,增强学校的创新氛围。首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创新学分,这样就能督促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发的开展科研活动,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其次,根据学科的需要,定期聘请本专业领域的专家为学生做前沿知识的讲座,这样学生就能从多彩多样的讲座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特别是现在机械技术更新很快,通过各位专家对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的讲解,学生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机械专业动态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兴趣。第三,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创新竞赛,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5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锻炼机会

实践是创新的必备条件,机械类专业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强,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建立科研基地,为具有创新科研想法的学生团队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教师也要为学生的创新科研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帮助,使学生的创新科研工作顺利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如全国机械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今天,高校机械类专业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抓住相应的机遇,不断总结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实时改革,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真正发挥其创新才能的平台,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机械创新竞赛,不断进行专业学术间的交流,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清,易飚. 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3,05:24-26.

[2]周树涛.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5:16-17.

[3]伍俏平,王知知,康辉民. 论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当代教育论坛,2013,04:28-32.

[4]李璐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5]祝建孙,陈俊杰.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信息,2009,36:148-149.

上一篇:《小熊请客》教案下一篇:纪检科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