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2024-10-23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精选11篇)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1

校企合作, 顾名思义, 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 双赢”模式。 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 与市场接轨, 与企业合作,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汽车维修需要对具体的汽车进行操作, 比较抽象难懂, 所以有关汽车维修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加强改革创新, 注重学校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 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同时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准备。

一、汽车维修职业技术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意义

汽车维修专业面向“ 汽车后市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汽车维修与检测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 能适应汽车维修及服务企业生产、 管理与服务一线工作岗位需要, 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汽车维修职业技术教育中有关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通过这个平台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维修汽车, 将课堂上笼统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以便于将来工作后更好地服务顾客, 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

二、汽车维修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一) 共建实习基地

为了更好地促进汽车维修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有关学校领导和企业领导应该投入一定资金, 设置一些政策, 为学生建立平台, 以便能够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关学校可以事先与企业达成共识, 定期选拔一批优秀学生, 安排他们去企业学习实践, 适当实施鼓励政策, 或者学校提供花费, 这样学生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 最终获得最佳效果。

( 二) 企业安排员工为学生进行培训, 加强校企互动

有关企业可以选拔一些优秀的员工, 安排他们去有关学校给学生做讲座、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以及专业展示, 等等, 加强学生与员工的技术交流, 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现在企业的最新发展状态, 在交流中促进双赢。

( 三) 促进校企互惠

校企合作双方互惠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应该按照校企合作互惠原则, 比如, 当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时候, 有关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与企业有合作的学校学生, 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这种做法促进校企合作, 同时也为企业选择了更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员工。

( 四) 建立工学交替模式

促进校企合作, 可以适当建立工学交替模式。 其方式就是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 一定时间后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 按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交替。 将这种模式设置为教育大纲, 有关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努力。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 包括教育行业, 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 抓好教育质量, 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 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汽车维修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应该加强校企合作, 与合作企业建立工学交替模式, 按照校企互惠原则, 加强校企互动, 共建实习基地, 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便更好地应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 最终促进国家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方便。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 社会也越来越需要汽车专业维修人员, 国家对于这项技术的培训和教育也很重视。通过对汽车维修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提出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国家在培养人才时注重课堂与实践联系起来,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终有利于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汽车维修,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应用

参考文献

朱文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 :16-17.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2

方:安溪陈利职业中专学校

址:安溪县金谷镇中都村公路上70号

方:安溪华迪一汽大众4S店

址:参内乡城区工业园参阳片区茶学院往永春方向1公里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安溪陈利职校(以下简称甲方)与安溪华迪一汽大众4S店(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就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合作办学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教学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安溪陈利职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见习实习就业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安溪华迪一汽大众4S店技术教学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教学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作为乙方的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校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学历提升等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乙方应对甲方学生开展岗前就业培训。

4.乙方向甲方提供4S店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甲方相应制订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实训计划、员工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5.双方将定期(每学期1-2次)通过讲座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双方共同合作,在相关专业中,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乙方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

2.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乙方应投入一定的办学资源。推荐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合作班级的部分实训教学任务;积极为合作班级的师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与甲方共同开发相关专业课程等。

3.应乙方需要,采取“函授”模式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为乙方员工的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并按照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员工的培养专业和培养方案。

4.乙方有对甲方的“大众汽车合作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人才培养质量。

5.乙方定期选派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技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6.甲方聘请乙方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为安溪陈利职校客座教授,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并参与甲方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需另行明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1.确定合作办学的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并负责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乙方的社会知名度。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每次实习、见习的详细方案,并提前一个月与乙方协商,共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3.按照乙方提出的合作班培养方案,积极推荐并培养一方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为从乙方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和生活条件。5.根据乙方的用人需求,优先并择优推荐毕业生。

6.乙方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优势和影响,根据自身需求为甲方提供实习。

7.按照甲方的培养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习生的指导老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8.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毕业生到本单位就业。以上协议如遇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未尽事宜时,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或备忘录),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一式四份,各双方各持二份。

方:

方:

代表(或授权)人:

代表(或授权)人:

****年**月**日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3

【关键词】 深层次;校企合作;三方受益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the curren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carry out a deeper level of cooperation with the relevant enterprises, through deeper cooperation, so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benefit from the three party.

【Key Words】Deep leve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ee party benefit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1.校企合作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陆续开办了汽车专业,为了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各高职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需研究校企如何更深度的合作,使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受益。

从目前看三方的情况:

(1)用人企业:因汽车上电子故障率的增加,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人员须掌握一定的电学知识,所以现在维修人员主要从高职院校进行招聘,学生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毕业后必须跟着师傅进行长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在这段时间学生创造的价值较低,从本质讲企业是损失方。

(2)在校学生:目前高职院校因招生资源有限,学生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而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维修人员,必须进行机械、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但是通讯技术和电学课程较难,学生学习困难,就业时因学习不扎实而内心对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恐慌最终放弃此工作,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也是受损对象。

(3)高职院校方面,投入了人力财力,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师资方面: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引进的大学生,在教书中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都是建立在理论的教学上,未接触过故障车辆,讲解案例照搬照抄,空洞无力。

设备方面:购置车辆全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因购置产品需进行学校的申报、招标和采购的工作,因时间延迟,无法将设备及时恢复,而导致同批次的实训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为了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学生只看不做,或者少做,学生无法训练,同时,因学生多而工位少,进一步减少了学生训练机会。

现在很多院校进行了校企合作,如聘请维修人员作实践教师,但是因一些原因留不住,在顶岗实习时,因学生安全问题、企业维修效率和维修损伤问题,使学生只能看不能干,仍得不到训练,聘请维修店技术顾问做报告,但是没有大的效果,使维修店反馈学生的质量不高。

2.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

如何让学生毕业可直接上岗,企业可直接创造更高的效益呢。通过多年教学经验,设想了几种合作方法:

(1)订单培养,按需培养

汽车行业就业岗位较多,按照学生兴趣和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进行订单培养,如自动变速器专修岗位、电器维修岗位,钣金喷漆等岗位,把每一个岗位的人员培养成一流的人才,学习不求多,只求精。

(2)维修企业对后备人才的主动培养

为了维修企业的发展,维修企业接受为自己维修店培养的后备员工提供实践机会,实践结束后,对后备人员进行实践考核,对带领实践学生的维修师傅进行技校考核和提供额外的辅导费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性和维修师傅的责任心,为企业发展进行预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3)师资的培养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师下厂带薪实践能够增长实践经验,更能了解维修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对维修人员的要求,学校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长期聘请一些技术专家不定期的给教师进行培训一些最新的技术。

(4)汽车维修厂的引进

学校提供低价场地,引进汽车维修厂,汽车维修厂为学生教师提供实习场所,更换的故障部件作为我们的实训材料,供学生拆解、测量和检查学习,不但学校不用再购置实训设备,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同时能够接触一些更新的技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后的淘汰设备我们可以换取更多的新产品。

(5)政府部门的监督

为了企业的良好发展。为了国家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对汽车相关的企业进行监督,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促使企业主动与院校实质性合作,政府通过院校对企业的评价,评判企业的贡献,给予一定的补助或税收的减免。

3.总结

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真正能达到三方受惠。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及时胜任;企业方面,学生能及时给自己创收,同时政府给予的政策也能减少企业的负担,得到了实惠;高职院校方面:减少了投资成本,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拥有良好的口碑,为后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慧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青年文学家》2013(19)

[2]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石丽敏《高等农业教育》-2006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4

近六年来, 全国高考人数逐年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 地方高职院校想要保持稳定的招生率或扩大招生, 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为此, 高职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服务区域地方产业为宗旨, 依托本地企业硬件基础, 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采用校企联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理论教学、实训基地和企业现场, 循续递学, 逐步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1"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指学校与企业、工厂本着自身的发展需要, 共同培养高职学生的教育合作模式。主要方式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 然后到合作的企业、工厂实习, 熟练实践能力, 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到达学有所用的目的。

2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 行业背景。广安市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 抓住成渝经济区建设机遇, 依托川渝合作示范区平台优势, 在市政府近几年大力招商引资的大环境下, 经济高速发展, 广安地区汽车行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持着高效的增长。广安市主城区2011年汽车保有量在2万辆左右, 到2015年初, 汽车保有量增长到接近5万辆。汽车产业市场蓬勃扩张, 2009年广安区仅有寥寥几家汽车4S店, 到2015年发展到涵盖枣山区和护安区两个汽车产业集群, 包括广安建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安品信汽车有限公司、四川华星锦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安分店等二十余家汽车园区或4S店, 涵盖奔驰、宝马、凯迪拉克、大众等三十多个汽车品牌。

(2) 发展现状。广安职业技术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运用技术与汽车营销与服务两个专业, 至2011年成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以来, 共计培养250余名学生, 学院与广安建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7家汽车4S店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议, 开展如汽车维修、汽车检测等方面实验、实训教学及顶岗实习。学院汽车专业教师对广安市内汽车4S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 分别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销售经理、展厅主管、二手车主管、技术总监、班组长等十多个岗位对象采取了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交流座谈、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到现在广安地区汽车行业的真实现状与发展趋势, 确定了就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 收集到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生产流程, 了解到企业对高职汽车学子的具体要求, 明确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定位, 为汽车专业实现校企联动发展打下基础。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我院汽车类专业的影响。我院汽车类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受教学硬件设备的制约, 实践教学方面比较欠缺, 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分离, 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不相符。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汽车类毕业生专业素质获得明显提升, 就业面向的企业范围扩大, 实训场地、实习基地规模逐步扩大, 实训设备逐年增加, 汽车类专业招生也阶梯式增长。

我院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 一方面从企业聘请一线员工兼职教师, 缓解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 同时注重学院自身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培养, 在假期间将学院教师派送到全国各大知名机构或高校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 建立我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通过学院制动的"名师计划", 培养专业带头人, 打造专业能力扎实教学团队。

(4) 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学院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收获颇丰, 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在: (1) 学院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后续支持力度不够。往往在学院层面, 签订合作协议之后, 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和专门的人员持续跟进, 缺乏与企业和学生的交流。 (2) 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实习期间出现偷工、怠工、甚至离岗等现象。由于没有正式劳动协议保障, 企业无法做到像学校一样将学生完全管理到位。 (3) 合作深度还有待加强。院校的校企合作还主要是在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 然而对一所高职院校来说, 要想在行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赢得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尊重, 充分发挥区域产业特色,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很有必要。

3 结论

通过对我院近几年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 突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真正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不断完善, 我院汽车类专业办学规模一定会逐步扩大, 能够为我市汽车产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摘要:作为广安地区惟一的一所高等院校,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本着立足产业、依托行业、联手企业、贴近岗位、创新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的思路, 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汽车类高职人才培养之路。随着广安地区近几年汽车后市场的蓬勃发展, 学院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汽车类实用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广安地区,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钟志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海峡科学, 2010 (12) .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5

关键词: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校企合作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06-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获得巨大的进步,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需要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种情况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目前,中职汽车营销教学存在教学定位不准确、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和实训设备滞后等问题,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校企合作模式作为新时期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善了中职汽车营销教学面临的困境,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建立互利共赢、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有利于中职院校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的汽车营销教学,从而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营销专业人才。

1 中职汽车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对于汽车营销没有准确的定位

中职院校开展汽车营销教学必须对市场汽车营销进行准确的定位,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职院校和企业对汽车营销的认识不够完善。汽车营销并不是简单地卖车活动,而是需要综合销售技能和专业知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汽车综合交易市场上,有85%的汽车营销人才将汽车营销定位于卖车,使得营销在服务方面的力度明显不足。一些大型汽车品牌专卖店中的汽车营销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营销培训,当客户咨询汽车性能及维护等方面知识时,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不仅影响客户满意度,还会对企业造成损失[1]。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职汽车营销教学的教学定位不准确、不全面,需要中职院校充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1.2 与汽车销售市场联系不紧密

中职院校作为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保障毕业人员能够顺利就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与市场形成紧密联系,但是从汽车营销教学现状来看,学校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程度还较低。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并且自我学习约束力较低,如果教师在汽车营销教学中只是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而不结合市场营销社会实践,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汽车营销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仅仅是对销售行为和技术的概述,难以切实的描述营销的内涵和外延,使得汽车营销教学与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发生脱节,对学生步入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中职汽车营销教学需要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开展教学活动。

2 中职汽车营销教学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2.1 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是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根据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汽车营销人才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这为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提供了发展契机。当今时代,营销市场变得十分繁杂,为提高汽车营销人才的专业技能,中职院校的教学不能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汽车知识和营销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加强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将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到汽车营销教学中,对人才市场的行情进行掌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有针对性的培养汽车营销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2 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是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途径

虽然中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有实习课程的安排,但是一般设置在毕业前的最后半年,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是中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将校企合作模式贯穿于汽车营销教学的整个过程,实现课堂教学与顶岗实训的有效配合,让学生通过在企业具体的工作实践对课堂所学营销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不仅改善了理论教学的滞后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汽车营销工作的期待和向往。中职汽车营销教学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对汽车营销做出准确定位,培养出更加有效的营销人才。

2.3 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真正地实现互利互惠,不仅提高了中职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有利于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可以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优先挑选和聘用成绩优异的学生,这种人才选拔机制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从中获得实惠和利益。此外,企业还可以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增强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为企业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3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 提高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认识

校企合作模式产生的基础是互利共赢机制,中职院校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理论和技能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更加便捷的获得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职院校在进行汽车营销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的含义,以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为教学改革的根本依据,同时,为企业提供积极主动的服务。中职院校要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完善师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实现良好的互动交流与学习。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校企汽车营销比赛,实现校企文化互动与交流,从而对校企合作模式形成科学的认知和应用。

3.2 合理设置汽车营销教学课程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院校要结合汽车4S企业来制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课程,从而使得教学安排满足企业、行业的发展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仿真教学,引进和应用一些汽车营销仿真教学软件,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接触汽车营销的工作流程;二是改编和完善汽车营销教材,教师要利用暑假时间到汽车制造厂、汽车销售企业进行实际的参观和学习,从而全面掌握汽车制造和销售的实践知识,与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完成教材的编写,提高教材的实践指导意义;三是实行小班模块化教学,根据汽车营销实际流程,将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班化教学,减少了课程容量,同时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让学生能够对各个销售模块进行全面掌握,提升汽车营销综合素质。

3.3 不断丰富校企合作方式

为提高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效果,中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构建实训中心,中职院校要在明确汽车营销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模仿4S店企业的经营标准构建汽车营销实训中心,主要包括汽车展厅、结算中心、维修接待中心等,并且由4S店企业提供实训车辆和展厅布置,不仅有利于企业对自身产品、品牌的宣传,还为学校节省了教学成本,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其次,进行顶岗实习,中职院校要选派已经学习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生面试、考核,或者直接推荐优秀学生去汽车营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将实训课堂放置到企业中去,实现校企合作教学;最后,采用订单式合作方式,中职学校与汽车4S店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汽车营销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营销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使得中职毕业生步入社会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面对市场对汽车营销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中职院校要积极与汽车销售类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应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汽车营销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胜任相应的岗位。

参 考 文 献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6

一、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对汽修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1.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汽车产品的高科技化的进步在加快, 如ECT电控自动变速器、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等, 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使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燃料经济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尤其是汽车排放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得到了根本的控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出现, 使汽车在工作原理、维修更换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汽车维修设备的高科技化维修设备。维修资讯网络化, 采用电子和激光等高新技术来检测、维修汽车, 这些先进的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非常熟练地操作这些机器, 从业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培训, 并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充分发挥各种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

二、汽车维修专业在校企合作发展中的意义

笔者认为, 中专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走校企合作的到路, 因为其教育的特点就是快速培养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些专业, 如汽修专业, 汽车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汽车维修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没有跟企业合作的中专学校, 应对市场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 单纯靠学校的力量很难跟上汽车行业发展的步伐, 也很难适应这种市场上的变化, 所以, 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学校这方面的问题。在社会汽车行业发展迅猛的势头下, 中等职业汽车维修专业要想培养一批理论能力强, 动手能力也强的人才, 一定要与企业联合, 只有加强了学员的操作能力, 才能使其毕业后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后能胜任。

一般一名普通的汽车修理工需要学习一年左右的理论基础, 然后加上三年左右的实验基础, 才能胜任一般的汽修工作。所以, 单纯靠理论性的义务实习是达不到效果的。中专职业的校长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更多的实践经验, 具备极强的可操作能力, 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汽修技术人才。

三、汽车维修专业在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成因

困难:要想真正搞好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找到符合职业教育的培训规律, 按规律办事会胜券在握。但是, 我国的中等职业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起步较晚, 虽然也开设了人才实践基地, 与企业一起制定了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专业的教师团队等等, 但是, 这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肤浅行为, 合作不深入, 效果不理想。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简单的校企联合已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其内涵和实施办法还是需要和企业好好的商议一下, 使二者沟通更顺畅, 方法更有效。

师资队伍建设也应该加强, 因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队伍不充足, 更缺少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也需要下大力气培养, 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都应该有大幅的提高。

校企合作一定要有实训基地的构建, 具其项目和岗位都要不断地推进, 万不可止步不前, 一定要不断地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学过程与维修过程对接, 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合二为一, 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高度整合。

成因:笔者认为,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探究深层原因的, 它反映了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深层次的问题。

1. 很多校企合作的教师认识不到校企双方中各自的利益存在, 着眼点更多地集中在了眼前的短期利益上, 并没有从长远去规划这件事。学校和企业还走入了一大误区, 就是只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就业不畅或人力资源短缺的手段, 而没有作为深化改革, 提高企业生命力的突破口, 没有长期参与、规划的、执行的动力。

2. 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涨, 尽管它是作为主角出现的, 国家和地方虽然有政策支持, 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 问题不少, 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声誉, 也没有得到必要的投入资金的补偿。

3. 同时, 企业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帮助较少但期望很高, 而现实是有落差的。目前, 参与校企合作的大企业都感到头疼, 因其实习岗位过少, 形不成规模;而小企业在校企合作上更是困难重重。

且校企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形式, 若两方力量悬殊, 失去了平衡地位, 二者合作就难以为继了。

对于企业来讲, 推行订单式培养, 首先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 保证学员能够接受严格的技能训练, 还要及时调整岗位, 建立适应社会和行业培养人才目标的教学体制及课程体系。

事实上, 与好的学校合作的企业不愁优秀员工, 合作伙伴自然而然也就好了, 反之, 条件不好的学校仅靠关系维持, 一没有相当的实力, 二没有强有力的师资团队, 再好的政策也引不来合作伙伴, 致使大量的中职专业学校找不到合作的企业, 所以,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定要先提升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7

《汽车综合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的教学立足于事故车大修的理论知识, 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操能力与理论运用相结合的能力养成, 强化学生对事故车大修处理的熟练程度, 增强学生的首岗适应能力, 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因此, 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研究。

二、《汽车综合维修》课程开发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 课程开发建设目标

通过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帮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事故车大修的技术标准, 应用技术标准评定汽车技术状况;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类型和形式的车身测量工具, 通过测量车身尺寸来分析操作情况;掌握并熟练操作超声波车身测量仪;能描述车辆在碰撞维修厂内的典型维修流程;能够判断事故车辆的损伤程度并决定是否大修, 并能叙述事故车的基本维修程序;能描述如何目测碰撞操作的程度;能描述汽车各部件的结构, 会分析部件的定位特点;熟练查阅使用汽车原厂维修手册, 并能结合实际车况制订汽车车身部件的拆装计划;正确且熟练使用举升机;正确拆装前保险杠;能根据汽车整车拆装规范, 完成整车的解体;掌握矫正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掌握车辆喷涂作业的一般规则, 以及确定在矫正之前、之中或之后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掌握并能描述钣金工具及喷漆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能根据《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检测修复状况;同时形成一丝不苟, 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 养成严格按服务流程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

(二) 课程开发建设内容

1.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建设

事故车维修是一项技术要求和素质要求极高的工作, 涉及车身测量、钣金、矫正、防腐和喷漆作业, 以及机械、电子系统的检查和维修, 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系统地学习汽车构造、车身结构、碰撞变形和损坏机理、钣金和矫正维修、防腐保护和喷漆等知识, 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和作业流程, 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善于查阅汽车维修和估损资料等。

(1) 模块化教学。基于汽车综合维修整体流程的工作任务将内容分成多个模块:事故车大修认知;事故车辆变形的测量;事故车辆解体及修复;钣金矫正与喷漆处理;竣工检验等5个教学模块, 教学过程完全采用项目模块化的案例教学模式。

(2) 实训教学过程与企业事故车大修业务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事故车大修流程操作规范, 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 着重培养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依托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整车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进行各项模块的训练, 通过前往校企合作企业4S店实地讲解事故车大修维修过程,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本课程共64学时, 采用实训周集中教学的形式, 快速强化学生对技能的认知和熟练程序, 突出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实训项目根据相应教学模块进行, 内容设置循序渐进, 且直接针对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个实训模块教学过程, 首先从工具的认知和使用开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学会使用工具致关重要;然后进行部件结构定位认知, 掌握拆装部件的位置、名称和用途;其次, 根据车辆原厂维修手册及实车情况, 列出操作步骤, 制定相应操作方案, 最后实施操作方案, 进行动手操作过程。实训过程做到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 加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杭州公共实训基地相关实训室作为仿真操作场地。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 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境。因此, 分院给本课程配备了整车实训室中的5台别克君威和相应的发动机整体拆装工具, 以及专业的钣金喷漆工具和原料, 专业车身测量工具如大梁矫正仪等, 可以完成事故车大修模拟实训的全过程。根据事故车大修工作岗位实际工作情况开发了汽车综合维修相关实训项目, 将本课程主要实训项目的具体操作点, 作为单项技能操作, 融举升机使用、前保险杠拆装、车门内饰板拆装、发动机整体拆装等项操作技能为一体, 强化了学生对事故车大修处理的熟练程度。

2.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

将项目模块化实训教学, 设置结合实际工况的模拟情景教学, 充分运用视频案例教学, 实训基地多平台多工位能力养成教学, 校企合作汽车4S店实地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整合到一起, 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 结合事故车大修相关岗位特点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汽车综合维修实训, 使广大学生掌握事故车大修的流程和维修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企业实地讲解实训, 使广大学生一线操作能力, 能很快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

3.教材建设

事故车大修虽然是汽车维修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维修形式, 但针对事故车大修业务课程国内实用的教材却比较缺乏。在充分调研企业工作实际, 研究事故车大修整体流程运行实际的情况下, 与企业共同收集、整理、归纳汽车综合维修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内容, 编写了校企合作项目化教材《事故车大修》, 教材不仅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 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结构体例, 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形式生动, 学生使用后普通反映教材体系合理, 实用性强。

三、课程开发建设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 课程开发建设特色

(1) 为了提升学生在事故车大修相关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首岗适应能力, 本课程将理论结合实践, 课程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岗位要求, 将实训教学课时调整到总课时数的60%以上, 着重安排实训教学, 将本课程打造成实训主导型课程。

(2) 多元素构成的考核体系

本课程以实训为主导, 以岗位为导向, 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也应为此有所改变。传统的考核体系主要由期末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 所占比例分别为70%和30%, 对于汽车综合维修这门面向企业实际岗位, 设定为实训主导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说, 很难真正反映实现教学目的,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保证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理论笔试考核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但应相对降低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为体现实训主导课程的特点, 过程考核和实操能力考核将成为本课程考核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包括平时出勤率, 实训室工作场所卫生清洁情况, 集体实训项目的参与度, 实训项目汇报总结的完成情况, 实训“5S”的完成情况, 单项实训考核项目的完成速度及效果等等;在全国高职院校大力提倡职业素养教育的背影下, 将职业素养考核列入考核项目已势在必行。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考核体系由理论考核、能力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三大部分组成, 组成比例如表1表示。

(二) 课程开发建设创新点

(1) 成立课题组, 进行“汽车综合维修课程整体教学方案”课题研究, 以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导向,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探讨有关课程标准、整体设计以及事故车大修实际工作操作技能, 着力培养学生的顶岗适应能力。

(2) 提升课程相关实训课时比例,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将汽车综合维修打造成为实训主导型课程。

四、课程开发建设效果

(一) 课程开发建设特色

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学习, 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需求, 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 与企业共同开发与建设课程相关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并完成校企合作项目化教材《事故车大修》的编写, 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规范而又有效的理论参考。

学生通过汽车综合维修相关岗位的能力训练和实地认知, 深入了解并掌握了事故车大修流程中各模块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熟练掌握了汽车维修手册的使用方法,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让学生了解企业相关工种的工作环境, 增强学生对相关职业岗位的认同感。

摘要:通过校企合作, 共同设计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综合维修》课程, 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任务内容及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与开发。通过研究, 旨在明确本课程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的水平, 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适应能力。

关键词:综合维修,工作任务,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杨玉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2]于万成.以模拟工厂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3]杨海燕.基于项目模块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建设[J].学术探索, 2012,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8

教学团队, 指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共同目标, 由具备良好团队精神的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等形成的协同合作体。

所谓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指在高职院校中, 依据职业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 以高职学生为服务对象,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主线,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以教学改革为途径, 由一批规模合适、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创新型教学组织。

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 在整体层面上, 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来源。一方面是来自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职教师, 他们通常具备深厚的汽车理论知识, 熟悉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 但是实践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另一方面是来自汽车行业的企业专家, 其以企业工作为主, 被高职院校外聘为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第二, 在个体层面上, 要求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行业经验、较强的实践能力, 即要求每个教师既是汽车专业教师, 又是汽车工程师或汽车维修技师等。

二、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汽车市场的人才需求是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力

根据统计数据, 我国汽车制造业保持每年20%的增长速度, 这自然对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当前, 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汽车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传统维修技术工艺已落伍或淘汰, 而复合智能化的技术要求则不断增加。但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 据有关部门统计, 汽车服务人才队伍的现状堪忧, 汽车维修人员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 高、中、初的比例为26.6%、43.1%、30.4%;而发达国家为35%、50%、15%。工人文化程度偏低, 初中、高中、专科比例分别为38.5%、51.5%、10%;而发达国家为20%、40%、40%。

基于行业实际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 汽车服务业急需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专家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但不得面对的现实情况:大部分汽车类高职学生, 在接受三年的系统化专业学习后, 仍然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具体要求, 还需在就业企业接受为期不短的培训方能上岗。这说明高职院校汽车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和企业要求存在极大偏差。究其原因, 主要是高职汽车专业缺少双师型教学团队。因此, 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二) 高职汽车专业师资现状决定了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必要条件。然而,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 高职院校主要是由以前的中职或者中专学校整合而来。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一般在10年左右, 特别是汽车专业, 是随着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而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以浙江省为例, 目前共有高职院校40余所, 其中, 开设有汽车专业的有24所;而在2004年前, 开设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仅5所。可见, 很多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是近几年汽车市场需求迅猛增加的情况下才增加开设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开设的大幅增加, 造成汽车专业教师师资储备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大量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被引入高职汽车专业教师队伍。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汽车专业知识, 但是由于没有实际岗位的工作经历, 动手操作能力不够。另外一方面, 部分教师虽然一直从事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 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 但是对汽车专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更新较慢, 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目前的高职汽车专业师资现状尚难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 建设专兼结合的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势在必行。

(三) 校企合作在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是培养汽车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利用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 将学校、企业和行业有机结合, 整合有效资源, 互补比较优势。学校与汽车企业建立亲密友好关系, 在人才资源有效利用上建立合作共享的长效机制, 向其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专业教师则到企业定岗实习, 参与企业生产实践, 参与企业的新车型、新技术的培训, 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参与企业科技服务项目等, 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丰富教师的行业经验;学校则可聘请企业“德技双馨”的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聘用技能精湛、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为专业兼职教师, 强调教学的应用实践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促进汽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借助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企业变为打造“亦工亦学, 能做善教”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 以及成为“稳定、规范、实战”的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

(四) 校企合作模式建设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思路

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应遵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整体优化、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深入开展校企人才资源互通、互培、互管的实质合作, 整合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 注重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打造结构合理、规模合适、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 专职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供了平台, 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保障。鼓励汽车专业教师到合作的汽车企业顶岗实践或兼职, 安排教师参加企业的相关培训等。

其次, 兼职教师聘用与培养。兼职教师已经成为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和汽车行业协会, 成立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并以此为基础, 建立汽车行业知名专家和兼职教师的信息库。聘请汽车行业专家和汽车企业有经验的技术总监、服务经理等作为兼职教师, 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包括兼职教师待遇、评聘职称、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 等制度。注重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定期组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切实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保证教学效果。建立有效的兼职教师激励措施, 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关心关怀, 通过一定的考核, 给兼职教师一个合理的评价, 奖优罚劣。

2.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可以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基础。现有的高职汽车类专业同汽车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有很多种, 合作的项目也很多。

第一, 校企合作进行汽车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以建设项目为抓手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汽车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通过与汽车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研讨, 形成符合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及能够反映高职教育培养特点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课程建设等项目为抓手, 以专业教师为班底, 以对应的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人员为补充, 建设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二, 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 以“订单班”为切入点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都同企业合作, 开设有“订单班”。如丰田的T-TEP和F-SEP、通用的ASEP、东风日产订单班、一汽大众订单班、宝马订单班等。通过这些项目为订单班教师提供定期培训, 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订单班教师, 这样可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 实践技能得到提高。以“订单班”项目为切入点, 加强教师的培训, 提升教师能力, 紧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建设以各订单班的教学、管理、企业实践指导老师为基础的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三,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科学研究, 以科研工作为基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来进行。科研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培养教师队伍。同时, 科研是密切校企关系, 推进产学研结合, 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关键环节。紧密结合汽车市场的发展要求, 同汽车行业专家一起, 开展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营销服务方面的研究。校企合作以科研工作为基础, 以提升高职汽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汽车企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质量为目标, 进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三、结论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9

关键词:“四地一体”,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高职汽车类专业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在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之中, 校企合作以及那个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发展模式, 而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融合、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也正在逐步向着校企合作的模式上进行。

一、关于“四地一体”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概述和现状

关于“四地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 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最佳途径, 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而且“四地一体”, 即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教学改革基地、德育基地。按照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 基地具有高技能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它是为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来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然而, 根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指导, 把政府、企业、社会以及高职院校联系在一起, 不仅要满足这四方在校企合作链上的一些必要需求, 并且要让这四方为彼此提供有效的供给, 这样能够在最小的成本之下, 有效的帮助实现这四方彼此之间的最大利益。因此, 基地主要是为了促进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社会这四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

另外, 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不断的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 而“四地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学校成本支出, 同时还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动力, 促进校企合作利益的最大化以及最优化。结合职业教育的直接对象“人才”进行分析, 校企双方属于最为直接和明显的两个主体。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 “人才”属于一种特殊的产品, 而职业院校以及企业则是一种“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对于社会而言, “人才”一方面来源于社会, 另一方面有被社会所接纳;对于政府而言, 因为职业院校、社会以及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促进了政府的高效运转。所以, 关于“四地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首先要突出政府的关键作用, 在启动校企合作时, 政府具有良好的发动以及润滑的作用, 能够有效的克服校企合作时出现的动力不足、责任不清或者是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因为政府的参与, 能够把企业、院校以及社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这样能够保证危机共担、利益共享。现阶段, 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 关于校企合作方面已经累积了一些教育经验, 并且形成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雏形。

二、关于“四地一体”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以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例

结合上文之中, 关于“四地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概述以及现状之中可以看出, 其属于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坚持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中心, 在进行构建的时候, 需要有企业专家的参与以及指导, 同时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另外, 在进行课程的制定以及相关的教育内容制定方面, 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素养以及技术能力,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明确培养机制, 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不断修正传统高职院校教育的教学计划, 以就业和市场为基本导向, 将“四地一体”, 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关于培养方式方面, 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实体现场教学情境, 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获得工作经验。

其中, 在进行校内实训时, 一定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实习环境, 为学生创建企业化的实训基地, 真正实现校企融合, 保证其实训中心具有雄厚的实训设备以及相关仪器, 这样学生可以借助于实践更好地清晰汽车的专业知识, 并且认识汽车的具体结构和性能。例如, 汽车营销仿真展厅、汽车电器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以及整车拆装实训室等都必不可少, 专业教学必须符合行业特性的需要, 以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为基本依托,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充分适应行业发展及变化。同时, 在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校企共建、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 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 保证实训环节要同理论教学相匹配, 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种企业化的实训基地的构建, 能够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全过程融合。在进行构建的过程之中, 首先要成立专门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为其构建专门的保障机制。

然后, 关于基地的场地建设、人才培养计划、设备采购等一系列的问题全部由高校和企业相互协商确定。企业关于企业化配置设备的问题, 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行。实训教学属于我国高职教育的重点环节, 其中实训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而言, 在进行实训设备的配置时,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标准进行。例如, 关于设备的型号等均需要同企业生产相一致, 实现实训和生产的零距离接触。这样在学生上岗时, 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熟悉生产设备, 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并且还有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工况进行学生实训场所的布置,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坚持以企业的生产流程为主体, 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通常情况下, 可以实行两种生产线实训运作方式, 一种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性的技能训练线, 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另一种是学生经过第一种训练之后, 作为准员工而进入的第二条生产线, 它是以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真实的职业环境之中的具体的生产活动方式。在学生进入第二种实训活动期间, 可以实行师徒制, 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对学生进行强化指导, 真正实现实习与企业生产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最后,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过程之中的课程安排, 学校需要根据产业的具体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专业人才的定位培养, 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同企业的发展需要相接轨, 实现技术的创新。在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之中, 学校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 推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 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主要包含有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模块以及文化公共课课程模块等, 同时强化技术训练, 这样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对于不同人才的需求。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10

走出去,建“厂中校”,将“教室”搬至企业。立足学校优势专业,主动选择人才需求旺盛、职业经验要求较高、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协议,对合作方式、内容及年限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双方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抽调专家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攻关。企业开辟岗位,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和顶岗实习;企业推荐专家、工程师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使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引进来,建“校中厂”,将企业和一线生产场所建在学校。学校打造教、学、做一体化平台,将工厂建在校内,使车间变成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融合、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融合、教学评价与产品质量融合、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融合,让学生在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校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实践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生产车间亲自动手制造产品,变消耗性、练习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有效提升对企业和岗位的认知度。

推合作,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密集优势,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技术升级、结构调整、人才培训提供支持。企业利用国家或学校的教育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和完善设备,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实训基地面向江苏及周边区域的15家中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开放,共享企业场地、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

建平台,创办科技园,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学校和政府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企业进驻园区,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学生创业认知实习和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等支持,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构建“专业+公司”培养模式,立足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11个相关专业,推荐人才到进驻园区的公司实习,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以研促产、以产助教、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汽车技术 篇11

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研究,其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课程,重构课程的体系与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新序化。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总体而言,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校企深度合作是相对于校企浅层合作而言的,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

校企合作按合作的深浅程度划分,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需要确定科研方向和进行成果转化,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

2 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的实施

2.1 整合、优化课程内容

以聘请的客座教授为核心成员对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过程实施设计和规划。与研究开发教学仪器的公司友好合作共同开发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新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设备,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关系。选择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修1431班作为教学示范,在该门课程前期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研究的新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设计总思路: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课程设计总思路,对汽车专业课群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把相关及联系密切的几门课程进行整合后形成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

2.2 制定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推行并完善“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我国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汽车行业的专家共同对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目标和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出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对原来编写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实施方案进行修改,编写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课程教材;精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景”的教学方案;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景”的课件及教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教、学、做融于一体。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使学生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的技能,熟悉汽车整车电气系统的线路,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2.3 制定课程考核新模式

好的考核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用心、高效的工作作风。课程的考核要体现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课程考核应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实施的始终,分为工作过程评价、综合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工作过程引入组长负责制,人人过关的团结协助原则。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和工作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信心等给予评价。

2.4 课程教学实施

全体课题组成员一起参与制定课程标准、教学项目。对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项目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编写课件及教案;并选择汽修1431班、1531班作为新教学模式第2轮实施试点;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修改。与广州三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友好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设备,对课程的实践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提出课程的实训内容及方案,然后对这些实训内容进行协调整合,优化实训方案,对课程需要的实训设备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企业资源共享。举办课程相关学生技能大赛,请往年毕业生来进行指导,并让他们当评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 校企深度合作的效果

3.1 校企共建重构课程的体系与内容

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新序化。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课程,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课程研究报告强调课程建设必须走出校门,提出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内容排序标准、能力标准、考核标准、师资标准等)的途径与方法,详述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案例。

3.2 校企零距离的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提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形式、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证融通”的专业与课程建设理念,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整体教改,确定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定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特色等课程建设内容,把握住了课程建设的方向。解决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体系与学生日后从事工作不适应及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

3.3 创新评价方法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双证融通”的实施,本课程建设在考核方面引入创新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工作过程引入组长负责制,人人过关的团结协助原则。主要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借鉴国外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

3.4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职业新技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培训,通过到企业工作锻炼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专职教师获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水平证书,积累了实践经验,提升了职业技能,也提升了课题组成员专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及教学水平。

3.5 教学资源网站建设

依据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出版的教材,以及根据知识技能点要求编写的本课程练习题库、考试题库、微课视频,上传网络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全区高职院校展示汽车电子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高品质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6 实训基地建设

与广州三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友好合作,一起参与研究开发适合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训操作设备,一起进行配套的教学资源及实训场地文化建设,目前具有汽车智能电子车载网络新技术的实训室已投入使用。

4 结论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提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形式、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证融通”的专业与课程建设理念,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解决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体系与学生日后从事工作不适应及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汽车电子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施,课题组教师的整体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由以前的畏惧变成现在的喜欢,让学生真正体会高品质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近2年来,学生参加广西区级汽车维修“电气项目维修技能比赛”连获二等奖荣誉。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远远走在汽车专业课群的前列,也为同类课程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建设起借鉴和指导作用。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不适应及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特点不适应的现象。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时普遍感到知识抽象、难学。而校企合作办学是解决这个难题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研讨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一科研一开发”三位一体,双方一起进行配套的教学资源及实训场地文化建设。通过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教学研究,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 6号)[Z].2006.

[2]黄安定.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旅游经济,2012(8):179-180.

上一篇:距离分类下一篇:雷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