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通用10篇)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1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施家九义校
李朝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有效的组织下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面对升学考试成绩排行榜,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就是坐在他身边的同学。在这种情形中,学生的学习充满竞争,火药味甚浓,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缺少讨论与合作,缺乏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许多学生在学校中的成功,多半是建立在其他同学失败的基础上,而不是相互合作基础上的共同进步,那么,当他们走向社会后,还能够从容地相互合作并坦然地为了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吗?这是一个需要合作的时代,提倡合作学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基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合作学习作了一些探索。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将同桌的2位同学或前后4位同学组合成学习小组,课堂上以机械的讨论方式呈现合作学习,这种方法看似简便易行,但往往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进行更大更广阔空间的交流与合作打基础。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充分地考虑到下列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个性、家庭背景等,即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可以使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从多个视角、多种层面扩大信息量,丰富思维,也学会应对未来真实的社会生活,另外还有利于对不同小组的学习进行比较,形成竞争。每个学习小组以4人为宜,最好不要超过6人。最后还应让学生经常换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具体的教学操作层面,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此,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以下几种教学情景采用合作学习比较适宜:
1、遇到疑难问题时最适合通过合作学习进行。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肯定是自己先去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另外,学生对问题没有独立思考,便展开“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大脑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讨论时也就不知道该说什么,这种合作是无效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首先应该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只有当他们各自积累的资料尚不足以满足自主学习需要的时候;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无法继续进行的时候;当大多数同学思维活跃但难以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的时候;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见解而引发争执的时候,便是分组合作、调动小群体集体智慧的时候了。时机抓得好,合作才有效益,才能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2、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合作学习。
作为农村学校要完成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全部探究实验有极大的困难,而如何让学生能在探究过程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成为农村物理教学的难点。对此,我充分调动了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布置的预习作业包含了下节课必须准备的实验器材。因此,预习作业在独立完成后必须进行小组交流,并分配任务予小组各成员。这样便加强了小组合作的机会及合作的成功,也使物理实验的分组教学成为课堂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在准备实验仪器中得到提高。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还有着明显的优势。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3、收集和处理信息最好采用合作学习完成。
一个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范围较窄,收集到的信息毕竟有限。而不同学生收集信息的内容、范围、渠道往往各不相同,如果能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则可以实现互相补充、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如在《新材料及其应用》、《超声波》、《火箭》、《电流的热效应》等各节教学中,均可要求学生分组去收集相关资料。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或上图书室查资料,或上网进行搜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总在班上汇报、展示,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个人在小组中的角色与责任 比较具体的实例随处可见,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中,出现汇报时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情况,这是因为小组内没有人做记录;而在做电学实验时,学生们总是忙着连接电路,却没有人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等等。出现上述现象,这不仅涉及到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养成,而且涉及到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能否被真正体现的问题。因为小组内没有分工,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原因很简单,合作学习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组员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依赖性,而组内分工关系到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个体责任的形成,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角色认知,让学生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这样既有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技巧的形成。小组角色通常有主持人、汇报员、检查员、记录员和信息加工员等等。若小组成员较少时,1人也可以兼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需要注意让组内成员经常互换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机会,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四、注意汇报的方式和养成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过程各小组间的交流阶段,发言的学生要以“我们”的身份进行汇报,而不是以“我”的身份进行汇报。如果学生以“我”的身份进行汇报,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否则就是在小组交流讨论过程中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交流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表述小组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倾听是指细心的听取。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听别人发言时,眼睛要注视对方,并且要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对方以积极的暗示;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这个发言有没有道理;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必须等别人讲完后再提出来;听取别人发言时,如果有疑问需要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使用礼貌用语等。
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
当然,在物理教学中除了生生合作之外,也不能忽视组组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探讨、改进、反思、校正。将理念变成实践,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曲折艰辛又趣味无穷,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做深入探讨。
2017.6.20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2
1.学习小组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1) 合理分配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历史学习小组一般由四五个学生组合而成, 每名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如有的负责历史资料编撰, 有的负责电脑信息查询, 有的负责演讲, 有的负责表演, 等等, 大家围绕同一个教学主题 (课题) 开展合作。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时, 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情况分配任务, 比如可将它们分为宋代服饰文化组、饮食文化组、文学组、交通及对外贸易资料组等。各小组再根据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任务分解, 将任务落实到个人。这样, 各小组之间、小组内部之间, 就基本形成了互帮互助、分工明确的合作学习关系。
(2) 各小组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为了让各学习小组充满活力, 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命名, 命名力求体现本组和本学科的特点。比如, 可以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历史火箭队”“历史哲人队”等, 只要是学生喜欢的, 又能激发他们向上的词语都可以拿来命名。在学习小组刚组建时, 就让学生为本组命名, 这样可以从一开始就营造民主、合作、创新的愉快学习氛围。
2.教师要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1) 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在本学期、本单元甚至本次课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样学生才能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例如在教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时,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查阅、阅读、归纳有关的资料, 培养学生检索资料, 处理信息的能力; (2) 通过网络查询, 制作软件,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电脑的能力; (3) 通过撰写、报告课题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 (4) 互帮互助, 增强集体凝聚力, 获得集体荣誉感; (5) 对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概括。由于学习内容较多, 而教学课时有限, 因此各小组可以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 要为学生创设可以感悟历史的教学情境。在历史课堂中, 教师要尽量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氛围, 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各种教学情境中, 课本剧表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也是让他们感悟历史的最有效的活动方式之一。例如, 在教学“和同为一家”这一部分内容时, 我让学生在了解唐太宗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基础上, 布置学生尝试以小组为单位编演历史短剧。学生异常兴奋, 各小组分别表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历史场景。表演的学生感情非常投入, 完全进入了角色。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一次体验历史人物情感的机会。
当然, 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更好, 奖励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奖励机制应该包含奖励类型 (分口头表扬、分数奖励和物质奖励等) 、奖励频度、奖励对象 (面向全班、小组或个人) 等方面。通过合理的奖励方式,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学习的价值, 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活动。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3
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协作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自主、更为生动活泼,小组合作学习成了物理教师们的首选。我校物理组着重进行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研究。它对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心理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合作学习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价值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得到广泛的评价,最终在小组内部达成一种共识。班级在进行了小组分配以后,小组内部所形成的共识在小组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就会引发争论,而此时学生的个人见解就很难起到核心的引导作用,最终就需要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认识进行评判、分析正误,并加以点评。这种方式大大促进了师生交流的频率,也能够降低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评价和指点的难度。长期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大大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促进班级内部小组之间的积极性竞争,改善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热情,并提供给教师更为简易和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二、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将同桌的2位同学或前后4位同学组合成学习小组,课堂上以机械的讨论方式呈现合作学习,这种方法看似簡便易行,但往往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进行更大更广阔空间的交流与合作打基础。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充分地考虑到下列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个性、家庭背景等,即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可以使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从多个视角、多种层面扩大信息量,丰富思维,也学会应对未来真实的社会生活,另外还有利于对不同小组的学习进行比较,形成竞争。每个学习小组以4人为宜,最好不要超过6人。最后还应让学生经常换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4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研究的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包括反思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误区和不当之处。
2.合作氛围的创设。包括问题的设计和时机的选择。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
3.采用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目标
1.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不断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4.采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理解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的把握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形式,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复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3.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形成结果。
六.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3月15日—3月20日)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班级.学生.制定试验计划.做一些准备工作。
2.实施研究阶段。(3月21日—5月31日)学习新课改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分析各阶段实验的数据,定期进行理论分析。注重各阶段过程的调控,撰写各阶段的总结,力争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5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四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六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 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 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 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 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 不仅关注
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 以发现,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 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 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 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转变教师的角 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 还沿用传统的方法 和方式进行教学, 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 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 一个整体, 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前所述, 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 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 成人已经完 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 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 种问题, 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 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 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 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
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 因此, 要处理好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个学 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 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 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 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 另一个极端, 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 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 可以用一 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 把每 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 “ 一言 堂 ” 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 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 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 不能光 注重形式, 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 务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 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 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 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 或者让组长做 小老师, 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 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 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 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 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 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 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 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 开放
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 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 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 中, 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 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 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 在需要合 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 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 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做有利于
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 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 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 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 需的有效技能, 因此,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 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 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 通过什么途径, 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 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 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 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 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 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 意合作学习, 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 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 助的关系, 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 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为一个共同的目 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 一部分责任, 不要有依赖思想, 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 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 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 决问题, 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 争议时对事不对人, 始终保持 团结。
(六减少班级人数、提供合作学习的教室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 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 精神,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控制班额,但有些好学校仍然达到每班 60多 人。因此, 学校在招生时, 宁可多招一个班, 也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 50人以内, 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 学校要打破常规, 不按班级分配教室, 按上 课需要分配教室, 每个年级安排一个固定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室。总之, 学 校要从硬件设施上给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6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入课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我县推行的24字教学模式把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了新的高潮,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24字教学模式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现就“小组合作交流”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费时多,收效慢”等现象。由于缺乏了人际交流,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一、合作交流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合作学习是教学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这种互动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只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扩展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2.师生观。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3.形式观。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实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4.评价观。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集体合作达标。
二、合作交流学习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各小组,强化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分组时应作统筹考虑。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按学习的不同层次分1号、2号、3号和4号。成绩最好的为1号,以此类推),这样做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每个小组一般是固定的,小组的组员要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内向型和外向型相互搭配,目的是进行互补,以便进行兵教兵学习。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可放手交给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小组成员承担角色。合作小组拥有共同目的,每位学生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合作小组的成功依赖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例如在回答一个问题时,1号回答正确得1分,4号回答正确得4分,这样会让整个小组成员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月下来要统计每个小组的得分,并进行表彰奖励。
(二)学习中的具体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共同学习的目标下进行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是很必要的。教师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要发言,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是:
1.预习对话或课文。(A)、查阅词典,或上网查阅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B)、可以预先Make conversations。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相互讨论、补充。
2.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习中都有表演的机会。表演形式可以是对话、每人一句讲故事、天气预报等。
3.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一般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小组之间编一个新的对话,然后让学生展开交流,也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小组讨论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并补充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帮助。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控。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操作和总结的时间。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在小组评价时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
三、合作交流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合作活动前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活动时的评价主要检查合作目标的实施情况及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合作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小组间的相互交流等方式解决。
2.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英语学习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Hurry,hurry,don’t worry./Keep up your courage./Never mind./Have a try.等激励学生的话语,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使其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英语学习成绩较好,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同时,评讲反馈应主张以小组为主,个人为辅;多说整体,少说个人,避免言语不慎伤及少数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7
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学生而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这些学生在这阶段学习结束后将直接参与社会实践, 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对他们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 而计算机这种较为复杂的操作性学科需要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其他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也应当积极尝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本文就合作教学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对教学流程做出了分析, 希望能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有所帮助。
二、计算机小组合作教学要点
(一) 合理搭配合作教学小组
开展合作教学的基础是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 在对诸多因素做出详细了解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一般每组以三到四人为宜, 以四个人为例, 配置一名具有带动性的优等生、一名善于组织协调的中等生、一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中等生和一名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困生。善于组织的学生担任学习组长, 确保合作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并负责协调本组成员的学习活动, 让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 在分配学生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 确保每个组都有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带动学习气氛,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做到学习分工明确。在组员组成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对组员组成进行动态管理, 当组员学习特点和成绩发生变化时要进行及时调整, 确保学习小组配置适合学生学习需要。
(二) 开展合作教学前设置合理的学习计划
就学习的本质来看, 学习是一个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职计算机教学合作学习的合理性在解决计算机问题上有很好的体现。而贯穿整个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问题”, 一个合理的问题能够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一个简单的计算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快解决就不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另一方面, 如果一个问题难度较大, 通过较长时间讨论也没能得出结论, 也不能直接进行讨论学习。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要设置合理的学习计划, 设置的问题要对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有挑战性, 要尽量通过多个思想维度才能解决,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这才能突出合作学习的意义。如在根据已有数据做多种计算机数据图表时, 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多个图表数据时就容易思维混乱, 而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可以利用独立同时操作的方式提升更加直观的感官认识, 让组内每个成员根据分数绘制出每组数据对应的图表, 然后汇总到一起, 形成更为直观的数据图表, 能够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现在大多数的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 所以从小在学习生活中都比较缺乏合作的独立意识。因此, 在合作教学之前教师要采用积极的鼓励教学方法, 确保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让学生感受到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努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喜悦, 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加积极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如在PPT制作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将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一组, 让这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整体, 进而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 对学习进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小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活动结束后要对合作学习教学进行及时的课后总结, 总结出合作学习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 并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做好预备工作。
三、计算机合作学习阶段分析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 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 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要在每一节课重复帮助他们记忆知识。学生的合作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教师的准备阶段和学生的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与课程相关的材料与课件, 并且精心设计课堂上的问题和一些可执行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不是目的,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可以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激发他们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准备就是教师给他们布置的任务, 小组要融洽地合作学习, 并进行讨论, 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 同时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具有潜在的认知性。
(二) 学习阶段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学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 进而使学习任务正常进行, 把知识讲解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控制课堂的秩序, 这和小组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 或者去聆听学生的见解, 了解学生在讨论中是否有讲错的内容, 并及时地加以纠正。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对其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 成效阶段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最后的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小组成员和分工, 还要说出自己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然后对其他小组进行简单的评价, 教师也可以把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 最终给出答案。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而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课程结束总结时教师对每一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 并作补充说明。
四、全面考核, 多元评价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考核, 而且要做到多主体考核, 不仅有小组自评, 还应有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合作学习学生评价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互评三种方式。小组自评主要是对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由教师组织, 首先进行互评, 每组派一位代表对本组项目进行汇报后, 由其他小组评价, 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由教师对整个项目组作品进行小组评价, 教师对小组内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对小组作品进行综合性点评, 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 确保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实践证明, 分组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效率上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 在动手实践、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获得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在中职计算机日后的教学课程中, 教师要积极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学习, 确保计算机课程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从而实现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最终目标。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渐普及, 社会各界开始重视对计算机的教学, 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 而中职类院校作为职业院校, 开设计算机课程势在必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 教学中的互动式探讨十分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师生所接受, 这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理解, 还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合作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娜.小组学习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02) :577-578.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8
一、合作小组的构建
合作前,需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在分组时,可考虑两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组员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每个组员都应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员和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还应该角色互换。角色互换,可以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二、合作技能的训练
合作技能主要有讨论、倾听、助人、分享等,学生只有学会了讨论、倾听、助人、分享,才能进行有效合作。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一旦形成则终身受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采用语言激励的方式在合作中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如:讨论技能的训练:“第三小组的成员交流时都在积极地发言,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二小组的讨论不仅能抓住主题,而且语言也比较生动!” 倾听技能的训练:“刚才这小组的同学听得可认真啦!”“四小组的理解很透彻,你能重复一遍吗?”助人技能的训练:“老师发现,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他们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分享技能的训练:“预习课文后,你收获了哪些字词与内容,向小组内的同学展示一下。”“读到这,你有什么想法要与大家交流吗?”“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三、合作过程的指导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呈现小组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步骤、合作的方法、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等,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在本次合作学习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如:口语交际“学会生存”教学中的合作指导:首先以课件创设鲁滨孙及身边一些人怎样学会生存的实例引发交流的兴趣,呈现合作的内容是交流“怎样自我保护、学会生存”。合作的步骤与方法是“1、回忆我们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中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2、小组内交流,要求说的同学要说清这些惊险事情的经过,说出自我保护的策略,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听的同学要注意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小组内将应对惊险事情的策略做一总结并轮流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
之后,教师就转变角色,走到小组中与学生交流,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四、合作时机的把握
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如字词学习、练读美文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当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完成,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教学班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时产生困难,如果这些困难都要老师帮助解决的话,一是课堂上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二是其效果也不如学习伙伴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与互补,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挖掘其学习潜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9
摘要:本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特征,总结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对改进当前初中英语小组学习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探索,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习策略,并探讨了教师在教学操作中应遵守的原则及教师如何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机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问题;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好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有参与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产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一、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一是刚开始时学生还没有养成小组合作的习惯,缺乏团队意识和必要的协作能力,而教师在任务分配上,只给小组简单分配任务,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也未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即使教师向学生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并按一定的学生人数和原则划分小组,确定了每个小组的组长、报告员、记录员和监督员,但那些差生、性格内向的学生仍然在小组活动中很少发言,仅是个别优秀学生或优等学生垄断了小组发言权;二是由于教师对讨论时间未能充分掌握,导致各组汇报中只汇报个人观点,或各小组汇报相同的观点,浪费大量时间但却没有成效;三是随着合作学习次数逐渐增多,讨论渐渐流于形式,学生容易对此失去兴趣,或是部分同学对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未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四是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常用母语交流,影响了小组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方法
随着英语课改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应用,尽管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追求。所以,通过自身教学实验,提出如下实施策略:
1.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教师为了进行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首先必须根据经验,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组员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活跃程度等都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样全班各小组之间就有一定的共同性,为组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的共同性,为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分组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学会与不同的组员进行协作,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引导优秀学生多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和鼓励,争取组内同学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此外,在语言学习中,每组学习人数不宜过多,大约3到6人一组,否则会降低每位学生的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分组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座位做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下来,并让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确定各小组组长,为起到公平的作用,组长最好由组员轮流担任。为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新鲜”度,教师还需要对成员进行经常性的重新分组。如笔者进行的合作学习探索实例,笔者发现教授26个英文字母时,学生的兴趣都不很高,但是这又是基础问题,无法避免,所以必须选择了一个另类的教学切入角度,即让五个或者七个学生一组,寻找身边的跟字母有关的东西,如跟字母有关的物品、标志、图像等,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这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理的讨论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分组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是当学生刚刚进入学习状态,情绪刚刚开始活跃,教师就暂停讨论活动。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作为帮助学生的人,应以监督者和指导人的身份在各小组之间,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查,打破个别学生过于主动,垄断小组发言的局面,充分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为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引导小组中的“强者”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帮助和鼓励小组中的“弱者”树立自信心,增强小组责任感,消除自身的自卑和害羞心理,提高其英语的综合的能力。(3)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心里状态,倾听他们的想法、挖掘他们自身潜力、肯定他们在合作中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如笔者的教课时的一节课堂游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通过快速闪动的带有单词的表情动画,让学生记忆单词,并且进行小组竞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小组合作能力,又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3.变换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钥匙
教师在课前设计讨论内容和课题时,还要认真考虑各个层级学生的要求、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让讨论的话题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尽量做到人人有话说,事事有人讲,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逐渐提高其自
身的英语运用能力
4.杜绝母语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基础
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通过课题的交流互动,提高语言的基础,学会英语交流的技巧,最终树立学习英语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教学过程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导致一些教师在督导合作学习中,只注重最后各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讨论中,未能积极监督学生的英语应用,忽视了英语的运用,常常导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慢慢就用母语交谈,失去了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机会。因此,教师既要注意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合。
5.充分认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当活动开展得顺利时,应及时表扬;当活动出现一定问题时,应现场督导。不能片面追求讨论的完全自主性,这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是极其不利的。而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和促进者,真正的学习主导是学生,而教师的向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意识。提出的任务要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方面来进行引导。(2)参与意识。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即使是学习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有信息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3)协调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懂得讨论是一种互助协作式的交流,每个人发表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而教师应发挥去作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维持学习秩序。
6.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将评价的重点由个人单独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协作达标。在小组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各族的记录,也要对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进行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调动积极性,激发组内竞争,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全体成员平等的原则,体现全员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在交流中调动自身一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去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互帮互学、互助互利的精神。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要素、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智力活动的状态以及创新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差别,因此,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使评价具有创新性和鼓励性。
三、结束语
新课改在很多情况下,鼓励采用活动和交流的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所以教师们都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而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听取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同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合作,发挥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的基础上锻炼综合能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现合作意识的深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敏,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模式的探讨[J],北京:儿童音乐,2003第四期 [2]郑小健,《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荣辱与共”》,2008,3,14;安徽基础教育网
[3]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M],中国教育学刊2004(2)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 篇10
合作,是指两个人或更多人在相对固定的集体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把事情做好,完成共同的目标。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充分地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智慧和能力,共同完成好学习任务。这就是我们当前提倡得比较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极易产生思维的碰撞,产生灵感的火花,能更大程度地启迪学生,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胆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与人交流中、讨论中、甚至争执中明辨是非。因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学校里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不少的共同点。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很多老师都在班上设置了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活动一般都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其二,一般学习小组都有组长,由小组长主要负责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其三,多数小组合作采用就近小组安排原则,邻近的同学微稍挪动身体就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了。其四,小组人数一般在四人至六人左右。其五,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们先没有问题的答案,小组内大家一起通过学习、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比如数学中大家分工合作,记录、计算、实际操作等,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进行学习。还有一种是小组内的交流、讨论,这种形式的合作应该是学生们先有了自己的答案或初步的看法、意见,然后只是把自己的意见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作一个交流、讨论,从而确定找出正确的答案。这两种形式虽然都叫合作学习,但其目标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取这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以达到教学目标。
听了不少课,看了很多教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自己也进行了多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发觉在实际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为了形式上的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设置不当,思维容量太小,学生合作讨论时没有难度,也没有兴趣;有的在分组时很随意,常常在形式上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并不好;有的没有注意照顾全体学生,部分性格内向或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因此,我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和各位同行交流
一、分组忌自由组合,宜综合搭配。
老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要注意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很相同的学生最好不要都分在一个小组内,要将学生进行搭配安排。如几个学生性格都内向,都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如果他们几个在一个学习小组内,那在实际合作学习时肯定不容易达到学习目标。还有,几个学潜生组合成一个组,也不容易开展好合作学习。要注意避免优生和学潜生适当搭配,既注意照顾全面,又给学潜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另外,小组合作时人数应定位于4—6人为宜。人数太少,合作学习不宜开展起来,达不到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合作目的;人数太多,则不宜照顾到全体,人人都发表意见讨论,时间上不允许;学生意见没有发表完,合作的目的又没有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学生多后,极有可能出现少数学生“搭便车”的现象。即只是当观众、听众,作壁上观。因而在组长人选的选择上,教者要选择比较能照顾全面的学生作为组长,这样对于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上更有保证。
二、忌形式主义,宜目标明确。
当前合作学习强调得很重要,有些教师也将其视为教者是否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来看。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进行了合作学习,这堂课就容易成为一堂好课。或者认为每堂课必须要有合作学习,不然不足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于是学生的课堂合作学习就带上很浓的形式主义的色彩。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明确目标,也不管设计的问题的难度情况。有些过于简单的题,学生合作起来意义不大,没经过思维碰撞就找出了答案;而有些过难过偏的题,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合作起来又显得缺乏生气,而且较差的学生根本不容易参与到合作中来,很容易成“旁听生”。
这样做只会造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生被动地进行合作,针对性不强,不能抓住有意义的问题。经常这样的合作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所以我们教师在每设计一个合作学习活动时都应该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为了合作形式而勉强进行。因此,明确的目标、适当的问题设置是学习小组能够真正开展好合作的前提
3、忌作壁上观,宜深入学生。
新课标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我们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巡视,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甚至参与他们的合作学习也可以。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对“搭便车”现象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忌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在讲台上观看,或随意翻书,无所时事,不管学生的实际合作情况。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不注意他们合作学习的情况,部分学生就会调皮,打晃,疯玩,由合作学习的问题说到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是一件自由散漫、轻松玩耍的事情,严重违背了小学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的初衷。
4、忌死搬硬套,宜灵活运用。
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合作学习,于是在课堂中就非进行这次合作学习不可。还有些教师只要教学设计中没有设计合作学习,那就肯定不会进行。这两种过于死板教学思想都是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学中任何的环节变化、偶发事件、甚至学生提的一个问题都有可能使教学不能完全按教者事先的设计意图进行。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灵活处理,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当一个教学环节中需要学生合作学习时,哪怕教学设计中没有,教者也应根据需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马上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教学工作面对的不是工业产品,一成不变、千篇一律。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推荐阅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06-11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07-28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10-20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初探07-26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08-31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11-30
初中物理学习09-17
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10-09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