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共12篇)
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1
出现,使上课流于形式,又要防止不切实际地给学生讲评过难过偏的习题,不能激发学生再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复习的效果。
鉴于以上情况,我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时,决定采用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整理复习提纲、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再在课上进行交流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归纳,并提出问题,再在课上相互进行交流和质疑,按照二期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从本节的展示课及4月18日下午的参赛课的效果来看,这种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上达到了预先的设计要求,特别是在教案的设计方面、师生和生生之间互动方面、多媒体的制作方面、选题方面、学生小老师的表现方面,观课老师均比较满意。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在4月18日下午参赛课后,我们物理组专门进行了评课活动,组内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特别是得到区物理兼职教研员,学校校长刘志勇老师的充分肯定,具体评价如下:(1)通过自制杆秤引出杠杆,再引出“简单机械”本节课的课题,所创设的情景引入复习课比较自然。(2)引导学生发挥自我作用,并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自主学习的培养,形式比较新颖。(3)充分发挥学生小老师的作用,这样复习可以避免老师的简单重复,使学生具有新鲜感,另外,同伴互助的效果很好。(4)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身份举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解释。这样学生、老师交换角色,师生之间建立充分平等、融洽的新颖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内得到充分体现。(5)引入新课的情景,作为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用实物演示的方式将结论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使情景承上启下,以物说理的效果。(6)教师对例题是精心设计的,具有针对性,通过设计一些学生认为比较简单而容易轻视的例题,让学生尝试错误,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即“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冷静思考”;效果较好。(7)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对二期课改中三维目标的落实。(8)希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复习知识时能改变展示方式,避免跟学生展示的知识结构发生重复。建议用动画形式,针对重点知识,用动画进行展示,主要目的还是通过教师的再设计、再创造,使学生达到再学习。
5月18日的展示课是集中了我校物理组的智慧,在综合各位物理老师的建议后,我在以下两个环节作了较大修改。(1)在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时,采用出示动画复习知识点代替仅仅知识结构的展示。这样做避免了跟学生展示的知识结构重复,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例如,用运动的汽车复习动能,用树上的苹果复习重力势能,用天上飞行的飞机复习机械能,用下落的成熟苹果及上下跳动的篮球表示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等。在展示例题的课件背景上也作了一点修改。例如,在展示“神舟五号”这个例题时,将背景更改为“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返回时的照片,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解题时具有直观的感觉,并且又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神舟五号”在打开降落伞匀速降落时,可以得到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的结论。(2)在课的最后增加了一个环节,利用最后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个小练习,并利用实物投影对部分学生的练习当堂进行反馈。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体现复习课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发展为根本,又能检查本节复习课的效果。
展示课结束后,学校组织了说课、评课、研讨活动,区研修中心专家曹云奎老师为本节课作了精辟的点评。他认为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亮点:(1)复习课比较难上,学生缺少新鲜感,执教老师采用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复习,整理提纲,并在课上进行交流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不是创新,以前就有,但将老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效果还是非常好的。(2)整节课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教案中有三维目标,说明执教老师不但有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而且已开始渗透在教案及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如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方面,本节课中有了充分的体现。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围绕“能”这个主题展开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质疑。大
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2
复习课, 对于学生系统学好数学, 发展思维能力, 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 提高教学质量, 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此, 复习课需要精心备课, 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清晰全面、条理分明、知识体系完善, 对复习的重点难点要把握较准, 才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复习课要重视能力的训练, 做到讲练结合, 复习扎实;另外, 复习课要重视拓展宽度和深度, 注意联系实际, 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并呈现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使得复习课的课堂氛围比较好, 不会让学生觉得复习课就是单纯的罗列知识和“炒冷饭”.
因此, 复习课要想成为有效的教学, 应该达到几个目的:
第一,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掌握, 并能灵活运用.
第二, 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 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 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通过复习使老师得到教学上更进一步的发展, 提高融会贯通的能力, 促进自身的成长,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现以“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为例, 简单阐述, 并辅以例题和解说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一、复习相关内容, 引出课程方向
提出问题:
1. 已知二次函数 y = 2 (x + 1) 2 + 1, 当 x = ____ 时, y 有最___ 值, 为 ______.
2. 已 知一次函数 y = 3x + 5 (3 < x ≤ 5) , 则当 x = _____时, y 有最 ____ 值, 为 _______.
答案:1. -1, 小, 1;2. 5, 大, 20.
简单的两道小的函数题目, 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体现, 展现函数、最值之间存在的联系, 并能简单体会, 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在很多时候都是和函数息息相关的.
二、具体问题讲解, 融会贯通知识
(一) 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1,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 E为AB的中点, F是AC上一动点, 则EF+BF的最小值为 ( ) , 并说明理由.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找到两定点间的距离最小值的模型, 以对称点的思考方向讲解几何图形中的定点最值问题的解决方式, 并形成思维的习惯, 遇到这样的问题, 即朝着此方向思考和求解. 此题目作为例题, 教师需要讲解清楚, 为几何图形中求最值问题明确思考的主线和方向. 以此作为同类问题的模型指引.
练习1:如图2, 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 ∠DAB = 60°, E为AB的中点, F是AC上一动点, 则EF +BF的最小值为 ( ) , 并说明理由.
练习2:如图3, 已知二次函数y =x2- 4x + 5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点A (1, 0) 和点B (0, -5) .若已知该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ABP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练习1紧跟例题, 是对知识的一个延续和实时情况的跟踪, 也考查一下学生对于图形的深刻认识, 正方形和菱形的共同点———对称性, 在解决图形最值问题中有关键作用.
练习2是一个拓展, 加入了函数的模型, 但是函数只是一个背景, 实际的类型仍然是例1.
(二) 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2某商店经营T恤衫, 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元.根据市场调查, 销售量与单价满足如下关系: 在某一时间内, 单价是13元时, 销售量是200件, 而单价每降低1元, 就可以多售出50件. 单价为多少时, 利润最大?
解设每件T恤衫降价x元, 销售利润为y元, 根据题意列式为:
当x =7/2时, 利润最大.
因此单价为9.5元时, 利润最大, 最大值为2812.5元.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找到第二种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因此例2采取耳熟能详的营销问题, (1) 降低难度, 会让大部分的学生有着落, 能思考, 能列式, 并能得出结论; (2) 容易总结出这类题目的通法, 一举两得.
例3某饮料厂为了开发新产品, 用A种果汁原料和B种果汁原料试制新型甲、乙两种饮料共50千克, 设甲种饮料需配制x千克, 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为y元.
(1) 已知甲种饮料成本每千克4元 , 乙种饮料成本每千克3元, 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用19千克A种果汁原料和17.2千克B种果汁原料试制甲、乙两种新型饮料, 下表是试验的相关数据:
请你分析如何配制这两种饮料, 可使y值最小, 最小值是多少?
解 (1) y = x + 150.
(2) 根据题意, 可列不等式组为
解得28≤x≤30.
因为y = x + 150中的k = 1为正, 所以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 当x = 28时, y的最小值为178.
所以, 当配制甲种饮料28千克、乙种饮料22千克时, 可以使两种饮料的配制成本最小, 最小值为178元.
函数当中的第二种类型, 方案设计问题, 例3的设计采取分步表述, 一是可以降低分析的门槛, 降低难度;二是可以使学生明晰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 即先有函数关系式, 才去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问题, 基本上懂得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才能真正达到总结模型有用的效果.
另外, 此题的图表可以使形式更多样性, 更清晰化.
这道题目以教师讲解为主, 此题目理解简单, 容易操作, 但是书写过程需要加以分析, 才能完整呈现此题的设计和思路, 特别是对于一次函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的表达需要规范.
三、归纳类型, 深度思考
在本节课的最后, 将上述所讲的内容总结归纳, 总结出: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 我们所能遇到的最值问题, 包括这样三种情况, 一是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二是与二次函数相关联的最值问题;三是有关方案设计问题的最值问题.
用余文森教授关于课堂有效性的认定来结束这篇浅显的论文,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 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 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 而要靠思维过程, 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 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 但同时, 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 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从时间上来说, 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生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 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以前的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 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
初探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实践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手段
物理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探索未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由此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对于课堂教学,复习课是一個重点和难点。本人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对初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并就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浅薄看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
义务教育要求物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物理素养。学生由于先天差异和后天努力的程度不同,使得在物理课业基本知识的掌握上参差不齐。因此,分层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资质,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层级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学习“质量、密度”这一章时,对于知识掌握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历年中考真题给他们去做测试;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这一章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一点明,并对教材练习题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这样分层次的教学要求,可以使学生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许多定律、定理是要通过实验证明而得出的。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实验方法是最直观有效的。因此,在复习课上,实验也是教师要重点辅导的内容。例如,在复习“力”一章时,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能大致理解仪器的设计原理。因此,对于这章的复习,教师可以在实验室边演示边重新讲解知识重点,一边可以配合对应的测试题目供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做强化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刻,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将物理课堂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强调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物理复习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谢利民.现代教学论纲要[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4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乡初级中学。邮编:223001 姓名:王伟华
摘要: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常会发现部分学生新课教学时掌握得还可以,但是一到复习时,好多平时强调的注意点都忘了没有复习到位,复习课效率不高。尤其是九年级老师要有效地开展中考复习工作,复习时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又要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使整个复习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效性。因此,如何全面地、高效地提高物理复习课的效率?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是说“学”需要时时温习。复习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还有其积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复习的积极意义。因此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知新的过程,复习课尤其是中考前的总复习几乎是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要取得满意的复习效果,必须开展有效复习,全面提升复习质量,因此
研究复习课的种类及方法十分重要。复习的种类和方法:
一、复习的种类:可分为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
(一)平时复习
平时复习主要包括引入新课的复习,巩固新课的当堂复习,以及学生课后复习等。1.引入新课的复习
新课教学开始,一般要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的旧知识,这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旧知识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往往又是旧知识的扩展、深化、更高的概括或旧知识在新情况下的具体运用。例如在学新课液体压强时,首先复习固体压强的公式、意义和运用,然后再引导到液体压强上来。经常结合新教材复习旧知识,不仅可以强化旧知识,而且可以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节课的新知识置于整个学科体系之中。通过复习,回忆与新教材紧密联系的旧知识,排除其中的疑问,这就为新知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复习旧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待探索的问题而引入新课,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巩固新课的复习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知识的初步巩固应当在头脑里建立新的联系之后立即进行。所以,在讲授新知识的课中,当堂进行复习巩固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意义识记的效果大大优于机械记忆,因为意义识记是理解为基础的,因此它的效果好,保持持久,且易于回忆。因此,当堂复习巩固,首先要使学生加深理解新的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意义,而不是从形式上机械地记忆定义、定律或公式。其次,要把新课内容跟过去学过的有关知识作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知识的对比、联系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并把新课内容纳入学科知识的总体结构中去。最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到的知识从应用中得到加深和巩固。也可以通过应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2000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视了匀速。找到症结后,老师提出:“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后,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所以,通过当堂分析典型例题或让学生做适当的练习,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复习巩固作用。平时复习中,有时还采用边学边复习的方式。在学习较难时或层次较多的新知识的教学进程中,对于所涉及的旧知识随时加以复习;或者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在新课进行的各个阶段,分段进行复习巩固。3课后复习。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片面重视解题的倾向,学生课后不去复习和钻研学过的基本知识就去做题,结果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规律没有理解,势必造成死套公式、应付作业的现象。为此,老师要教育学生,课后要先复习学过的基本知识,后做习题。课后复习应首先阅读课本,边思考:本课主要认识了那些新的物理现象,学到了什么概念或规律;概念的定义是怎样表述的,它的意义是什么;规律是怎么得出来的,它的内容是什么,应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课后做练习作业,它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教师要精选适量的作业,并教育学生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而认真独立地完成。但应避免作业过多过重过难。
(二)阶段复习
在教学中,只有平时复习是不够的,为了把知识系统化,掌握知识结构,有必要在教材的一个单元、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系统地复习这些教材,在学期和学年末,往往应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总结性复习。阶段复习主要包括单元复习、期中复习与期末复习和总复习等。由于阶段复习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往往需要用整节课或连续若干节课的时间,这些课就是复习课。由于复习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的,如果复习时再简单地重复和讲解学过的知识和做过的练习,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复习课进行之前,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和有关的资料,把前后教材联系起来分析,尽可能清晰地理出教材的线索和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把教材结构变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补足或纠正那些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在进行阶段复习时:(1)突出重点,狠抓关键。
阶段复习内容多,范围广,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突出重点,要向学生明确指出那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那些是关键性问题,在重点和关键的地方要针对学生的模糊概念和模糊认识进行讲解或讨论,使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获得深刻印象,要从不同的角度抓住教材的线索和内在联系,尽可能地进行分析和比较使学生能够得到新的收获和体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2)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疑难。有针对性地通过剖析、讨论来排除认识上的错误,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学生在学习了一段课程之后,往往会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疑难,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行成学习上的障碍,使学生丧失学习上的兴趣和信心,以致加剧学习上的分化现象,所以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阶段复习认真地加以解决,在复习时把学过的零散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加以总结;通过阶段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物理复习的方法
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复习,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讲求实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复习的目的。
1用练习方法进行复习
对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作扼要的概括以后,用少数几个典型的例题或练习题,组织学生边思考边练边复习,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不断改变问题的条件,边讨论、边巩固知识,总结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由于这里的练习主要目的是用来复习,因此在选题和练习讨论过程中,要把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渗透进去。比如在复习热量、额定功率时,可以用下面一道题:一只额定功率是450W的电饭锅,在220V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焦的热量?经计算得出每分钟可产生27000焦热量。然后变换条件,一只额定功率是450W的电饭锅,在220V额定电压下使用,要使电饭锅产生27000焦的热量,该电饭锅需要工作多长时间?或者又改为一只电饭锅,在220V的额定电压下使用,一分钟产生了27000焦的热量,问电饭锅的额定功率是多少?这样一来,我们由计算热量变为计算时间,还可以计算额定功率。题目的已知与未知关系进行换位,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2用实验方法进行复习,根据中学物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用物理实验来进行复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亲自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回忆、领会和验证学过的内容,也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总复习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复习: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要使学生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方法。物理知识最重要是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的效率。运用实验进行复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重做,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和进一步思考;变换实验部件或条件,讨论实验成败的关键及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与课本上不同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思考、边提问、边复习;举办实验仪器和装置陈列展览,等等。如在初三复习《密度》这一章节后,可以做如下实验:在下列器材中,量筒、天平、密度计、盐水、弹簧秤、金属块、细线以及一定量的水从中选取合适器材要求学生设计出多种测定盐水密度的方法,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培养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归纳创新能力。再例如,凸透镜成像实验,大部分学生对像与物的变化关系分析容易混淆,通过实验总结规律,得出“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这样规律,实践证明,这些内容通过实验,比单纯的利用理论讲解复习效果要好得多
3,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构建有效复习课堂。比如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FLASH物理教学软件,将凸透镜成像跟物体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易学易懂,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效率。同时在开展有效的课堂复习中应注意到: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复习过程中,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节省时间和直观性强,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复习还可以将所学知识结构通过图表形式进行综合复习,也可对作图题和实验题目的过程步骤进行剖析。以上几种复习方法我们是分开来谈的,在进行具体教材的复习时,也可以采取其中的一种方法,有时也需要将几种方法配合起来。
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篇5
几年的教学中,我感受到了新课改新理念的新意,并在教学中不断验证,不断应用。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掌握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我也发现能让学生在每周两节课的教学中能学到知识并记住知识是要有效率的。怎样有效呢,那就要将学生从一味的被动中拉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需要。我现在教的这套思品课本通过多种活动的设计、编排充分体现了“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的体验要求。教师就必须尝试采用通过多种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将思想品德课堂还给学生。
1、将课堂变成“座谈会”。
初中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具了小孩与成年人的双重心理。初中生对事物好奇、积极、主动、爱发表意见、自制力差。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此,可以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中学生活新变化”时,讲授的第一个问题:“进入中学的新变化”,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思品课的第一次接触就建立在了一个自由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在思品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还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如何处理适应中学新生活?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何融入新集体?怎样和老师相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都有自
己的不同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2、将课堂变成“辩论赛”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是他们往往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意外。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这种“辩论”式的体验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比如:中学生爱上网,根据这一实际,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的“学会学习”中,就设计“上网对学习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②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拔,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思品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④辩论结束时,老师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将课堂变成“实验室”。
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如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行为。如:在学习“集体的凝聚力”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物理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一张桌子,与从同一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在一起这样方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同时还使学生发现了各个学科之间是可以有相互内在联系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4、将课堂变成“小舞台”。
在思品课中偶尔插入歌曲、小品、游戏、小话剧,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如:在学习“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这一框题时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学法。请几名学生表演一小孩在陌生地为了到达目的地搭乘一辆摩的后,可能出现的几种发展方向。学生一方面能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正真正领会到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穿插了小品、歌曲、游戏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分享到快乐,体验到学习的多面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6
一、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问题
1.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大部分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陪衬者、多余人。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除上述之外,当前教学中还存在放任自由、缺乏监控和班级人数过多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分组活动的开展。
二、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和步骤
1.合理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合理
合理科学的分组是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同时每学期应调整一次小组计划,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2.有效明确分工,组织好组内的学习、探究工作
在分好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之间的明确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它从根本上决定着整个合作学习的效果。
3.有效积极引导,做好各小组的交流反馈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等多种角色进行有效积极引导,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和新知识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有利于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同时各小组的交流反馈可分两个层面进行:(1)研究相同主题的学习小组,由联络员组成“信息中转站”。(2)研究不同主题的学习小组,在听其他小组汇报时,可以质疑,可以求教,也可以与不同主题的小组自由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所有主题的学习任务。这一过程,教师注意不要轻易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及时多元评价与反思,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学生来说,合作学习能提供大量的语言交流机会,促进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获得独立表达自己思想和想法的机会,使内在的语言和思维潜力得以充分的挖掘与发展,而小组内与小组间的.讨论更能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及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中充满着物理知识。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它们有特殊的“亲和力”,能使知识与应用之间建立最紧密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主动学习新知。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物理课的内容,通过对这些事物的观察,让他们了解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许多原理和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应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许多实验的操作,要求学生有灵巧、准确、协调的动作,需要眼、脑、手甚至是全身的协调动作。这些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有益。
当然,除上述之外,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这都将对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物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思想和方法,增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使学生尝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让“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中学)
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7
(1)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偏多而讲课时间却不足。当前, 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往往采用严格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时间安排。这种盲目的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选择与使用, 显然是不尽合理和科学的。比如说一些学校的物理教学内容过多, 时间安排又偏少, 使得教师有些力不从心, 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
(2)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 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 学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践性训练, 也许是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 又或许是受到传统落后教学观念的负面影响。但是, 无论何种因素, 都导致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没有必要的实践环节。
(3) 初中物理教学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根据调查发现,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 这些固有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得物理教学过于呆板, 了无生机, 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显然不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 初中物理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外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很多物理教师非常重视对于课本知识的讲授, 认为物理教材是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根本载体,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应该围绕物理教材展开。事实上, 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有失偏颇的、不科学的, 因为它会让物理教材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桎梏, 让教师和学生都无法逃脱掉教材内知识的限制, 而对于教材外知识存在严重的需求, 那些死记硬背的方法显然不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思路创新及实践探索
我们要尽快采取措施来积极创新初中物理教学, 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来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初中物理教学的新途径。笔者认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与实践:
(1)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这就是说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及时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以积极的姿态来应对和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 真正树立起具有科学教学观和学生观的教学理念, 让物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要人物, 学生也不再是课堂的附庸,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引路人和主人翁的关系。这样的物理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2)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发现学生的探究动机, 确定切入的具体视点。比如说, 在物理课堂上,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物理知识的模拟化世界, 让他们了解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物理知识, 激发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积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中和学习中来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3) 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教学。这就是说物理教学应该不断优化和整合初中物理课堂, 做好物理教学备课工作, 鼓励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同时, 物理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初中物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 精心设计实验方案, 大胆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些小的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还要注意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方式, 增强教学中的实验实践环节, 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从而真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瑞军.初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3) .
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8
一、配合课堂内容教学,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和思考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保证学生自身素养和技能的有效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内容的配合辅助下使实验有效进行,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和学生自身参与技能的有效提升。
例如,学到“摩擦力”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和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铁块、橡胶块等不同物体,在滑面、沙面、毛巾面等不同平面上进行测量,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物体呈现出来的力,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上数值的变化,让学生对于实验有一定了解和熟知,并分析其内部原因和关系。
二、初中学校是培育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基地,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高潮阶段,需要有效保证创新性教学方法,保证高效教学和有效落实
学生在对学习内容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可依据学习内容参与物理实验和思考,真正保证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实。
例如,在学到“压强”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做一个“气压的测量实验”。以液体压强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内,在洗仪器的水池里做相关实验,当水池没有水的时候,让学生用手把池内水塞拔起,记住其中的`力度,再让学生把水池注满水后,重复以前拔水塞的动作,让学生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产生的力,分析液体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综上所述,保证学生在学习参与中得到知识,实现对学生的真正落实培育,培养学生自身素养和应用实践技能是学校一直不断追求和积极倡导的教学宗旨和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学生自身参与和应用技能的有效提升,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硅谷,(16)。
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9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去探索与实践的。
一、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二、有效性课堂提问的实践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探索。
(一)课前准备
1.备教材要“懂、透、化”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3.备问题要“准”
在备透教材、备实学的基础上,再来设计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切入口要准。心理学认为,人的谁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有经验的教师提问,问题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而且要避免低效率的提问。
(二)课中实施 1.突出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2.适时适量: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而当问题提出以后,“不愤不起,不悱不发”,教育要掌握时机,不到学生内心烦闷,想学学不会,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教育他。所以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以“问”代启,指点迷径,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问,可以借“问”提醒,于不经意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把握设问时机的同时,教师要关注问题的数量。太多的设问,甚至“一问到底”,必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使课堂问答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设计了大量问题,教师声声问,学生急急答,其表面热闹,其实学生缺少探究的时间,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太少的设问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既然问题不多,或者老师自问自答,那么学生就只好沦为配角或者成为观众,失去思辨的机会,成为“填鸭式”教学的又一范例。3.掌控节拍:
节拍是指“设问”的表现方法,有时是一次性呈现所有的问题群,同时保证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有时是一问一答接一问一答,分层次慢慢深入,留给学生的时间较短;有时是严谨周密,有时是轻松幽默,掌控好不同问题的表现方法,可以使教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思维动力,减轻学生因为连续思考产生的疲劳感。节拍也指在“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按照心理学研究理论,提问一般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不马上重复问题或请学生回答,而是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问题。总之,掌控节拍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活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只有使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回答、讨论时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才会不断涌现。
4.及时反馈
所有的“问”是为了学生的“答”,而教师及时的点评、反馈又可以使设问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继续设问成为可能。
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火花,通过分享,引导全体同学发现思辨之匙,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纠正探究的偏差,从反面提醒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纠正偏差,提高效率,使课程的学习更加立体、丰富。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能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缺陷,调整设问的方向和方法,使问题的展开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同时学生各具特色的“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如果对他们的答案没有合适、及时的重视,恐怕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过程中丢失很多这样的“宝贵财富”。
(三)课后反思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课后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课堂提问,总结得失与成败,对整个课堂提问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使自己设计与实施课堂提问的能力越来越强。
思考与探索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 科学复习课堂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差距大,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梯度把握困难, 教师课堂教学劳累, 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其典型表现为教学内容的泛化, 将所有的知识像炒冷饭炒一遍, 学生的学习喜好减弱, 学习的主动精神缺失等。平常与其他老师交流, 甚至听到这样一说:复习完了, 会的就会, 不会的还是不会。课堂上没有生命力的焕发和学习个体个性的张扬, 怎么会有效率可言呢?这样的课堂上, 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挑战和学习者内在的愉悦。学生的知识素养没有真正得到有效的提高。收获和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因此, 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 怎样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想我们每个教师对复习课必须深思的问题。
二、对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界定
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没有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学生在学业上有没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爱好到爱好。
三、造成复习课低效的原因
目前造成复习课低效的原因, 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教学目标单一。特别是学业考试复习, 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为好生的选拔性考试作准备, 复习难度和深度会提升, 这造成了中偏下学生没有“果子吃”的现象。第二, 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基础方面的差异, 学习兴趣的不一,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游离课堂, 甚至会有上课睡觉, 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教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不够。第三, 复习模式单一。很多老师会将复习课上成练习课。练习做了完事, 缺乏有效的情境, 造成学生的喜好减弱, 兴趣降低。第四, 课堂上没有有效的设疑问难。部分老师将复习课处理成新课要点的重温, 学生没有一个新的激发点, 学习心理厌烦等。
四、如何提高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 分层目标——为有效复习导航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 也是教学的归宿, 是教学的灵魂。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 支配作用, 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教学目标也是开发课程资源、个性化处理教材、灵活选择教法、科学调控课堂进程和节奏、正确评价课堂的依据。因此, 要上好一堂复习课, 首先要制订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性目标, 以及情感和态度之间的培养目标。由于复习课上面对的学生层次不一, 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应加上对复习目标的定位问题。如果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可分优生 (30%左右) , 中等生 (40%~50%) , 中偏下生 (20%~30%)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兴趣等的差别, 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还意味着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如何让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吃好”, 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要考虑目标的定位问题。即在教师的备课设计中要有分层目标, 既要关注优等生的选拔性的需要, 更要重视对中下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查要求, 尤其是后20%的学生。如在八上第一章6~9节的复习中, 本人制订目标如下:①知道6~9节的溶液为中心概念, 知道溶液的分类、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结晶的两种常用方法 (面向全体) 。②能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药品与器材的选择及相关问题的处理 (优生) , 能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全体) , 能用过滤法除去不滤性杂质 (全体) 。③能用分式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有效复习奠基
现代教学论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复习课上由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 总会出现有一部分学生未参与。当教师复习难度稍大的, 会激起优生的兴趣, 而差生根本吃不消。复习基础的时候, 优生觉得自己掌握了, 参与热情不高。所以教学中怎么激发学生的热情,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复习课中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曾听了两节感受颇深的课, 在此一举。一节是地理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解答。解答的学生上讲台完全充当老师的角色, 运用板书等各种手段来解答。解答不完整, 其他学生来补充。教师适时补充, 引导。基础差的学生在搜肠刮肚寻找问题, 优生也积极地寻找问题, 找“老师”解答。整堂课的教学氛围非常好。另
一节课以小组合作方式来完成概念图的建立, 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差生在优生的帮助下弥补基础知识的漏洞。然后各小组进行基础知识竞赛。平时, 我们有这种感觉, 如果一个班级差生面较广的话, 辅差工作非常困难, 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通过生生合作, 及时有效地解决辅差工作。
(三) 巧选素材——为有效复习助推
如何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种亲近感, 由亲近产生喜好、产生兴趣,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科学课程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 还应当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对我们选取现实材料, 用“生活化”方式呈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个素材选取得当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物态变化》复习中, 有位老师选取了干冰实验, 干冰实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 干冰溶化时的壮观现象牢牢地抓住了全场所有学生的眼球。自然地每个学生也都参与课堂中来, 也都积极思考着相关的的问题。
(四) 问题串线——为有效复习铺路
古人云:学生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达进。质疑问题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复习中, 教师如巧妙设计问题, 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解决问题的热情。在听了温州市精品百课中李聪聪老师执教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后, 感受颇多。整节课由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推进。李老师先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一天中我们的体温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②人体是通过调节哪两个生理过程来维持体温的稳定的?③此时在教室中, 同学们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④在寒冷的环境下, 人们是怎么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稳定?⑤寒冷环境是怎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引起肌肉战栗, 血管收缩的?⑥炎热环境下, 我们又是怎样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稳定的?⑦两种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有哪些共同点?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得出体温调节的概念图。李老师将问题巧妙设计, 适时引导, 将更多的学习空间让给学生, 把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过程。
(五) 课后反思——为有效复习提升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持续反思。经过一次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 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 提升育人的质量。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①学生的表现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吗?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③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有所提升?④本节课还有无更为有效的策略方法?……在反思中, 提升教学质量。
中考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11
咀头初级中学 王秀娟
一.问题提出:
从3月份起初三年级就开始第一轮复习,虽然已是带过几轮,但有俩班的学生都反映初二几乎没学,让我很郁闷,尤其在复习《电学》时,真正让我领教了上复习课让我是如此的无可奈何,上课之余我在不断的、反复的思考,对于这帮孩子,上复习课如何才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得到应有的收效呢?我觉得首先得分析出现复习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我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台上者津津乐道,台下者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灵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我觉得这也就 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办法: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考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充足的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
因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设计方法: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具体方法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等重复出现,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2016物理中考说明》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拉成线,织成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张小翠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12
神池三中张小翠
任教初中物理这几年来,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的多,做的多,学生说的少,做的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难点重现-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推荐阅读:
物理教学难点的突破08-23
用演示实验突破物理习题课难点06-04
重现的童年作文05-21
昨日重现的抒情散文10-22
浅析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难点与多样化策略07-31
百年经典重现09-15
昨日重现作文06-16
综合实践教学难点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