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通用8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
高唐县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二节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
学生 分析
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分析 和 处理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教学方法
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延伸
把物理融入到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
教具
激光手电,平面镜、自制光源、实验报告一份、自制反射仪
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内
容 引入 课题
新课 学习
光的 反射 规律 猜想
3分钟
4分钟
3分钟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大胆聪明的学生,大家看到讲台上有礼物吗?老师把它藏在讲台的后面,谁能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让班上的同学都看到礼物。问:你为什么选择平面镜?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反射光呢?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用激光手电射向镜面用泡沫板靠近问,泡沫板上有什么?为什么会有一个光斑呢?你们看到光反射时传播的路径了吗?那么你能用桌上的仪器把光反射时传播的路径显示出来吗? 利用光的反射传播路径依次讲述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反射面、入射角、反射角。
如果老师转动一下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的方向会变吗?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光在反射有没有什么特点和可遵循的规律呢?怎样才能更好的描述呢?你能通过光反射的路径把它们找出来吗?
实验探究内容:光的反射规律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学生疑惑,并试图找礼物
学生兴趣更高,并想办法完成。学生能选择平面镜,总结出平面镜能反射光。
学生回答问题,并猜想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利用提供的仪器把光反射时传播的路径显示出来
学生学习新的物理概念
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己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举趣,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
一步步向学生提问,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
通过光路的显示有利于学生对光的反射规律的认识和探究
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内
容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0分钟
3分钟
5分钟
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 3)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4)其它。
填写好探究结果,老师并巡回指导。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课件展示光的反射规律)老师并进行总结。
通过黑板光路讲述光线从AO入射,它将从OB反射,如果光线从BO入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它将从哪个方向反射出来,老师演示实验。
那你们能用手中的器材做个光路可逆的实验吗?你用平面镜看同桌的眼睛,同桌可以看到你吗?
学习了这么久,老师来给大家玩个魔术。一张清晰的动画投影在盖住平面镜的白布上,正当学生欣赏时忽然拉开白布露出镜子,一下子动画不见了?为什么白布可以呈现出米老鼠而平面镜不可以呢?
大家摸摸自己的衣服和镜面有什么不同?光线入射到光滑的表面和粗糙的表面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用三个自制光源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课件展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
学生讨论、设计并开始实验。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学生交流、讨论并实验。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
学生非常惊讶,激起兴趣,并能积极思考
学生很容易想到反射面的粗糙程度不一样 学生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动脑思考,把所学的光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有关光反射的知识 有利学生自己从这过程中得出光路可逆
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内
容 小组 讨论
光污染
课堂 练习
总结
布置 作业 4分钟
4分钟
2分钟
2分钟
利用光路分别讲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观察物体方向的特点。那么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吗?
为了加深理解,小组讨论:
1、老鼠怎么“不见”了?
2、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3、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吗?
(课件展示:室外光污染与室内光污染)如果你家的房子要装修,利用这节课学的知识,你会给爸爸妈妈提什么建议呢?
课堂练习,老师指导,课件展示有关这节课的相关习题,并指导学生完成。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课件展示。课件展示作业:
1、收集俄罗斯“进步号”无人飞船制造人工白昼实验的相关资料。
2、用玻璃建楼房有哪些利与弊?
学生总结得出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学生能积极回答,得到合理的建议。
通过练习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
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同学总结回答
学生讨论、再一次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光反射的重要性,及光污染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原理
本系统由红、绿、蓝三基色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光敏电阻采样、A/D运算处理和单片机组成。该颜色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同一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系数不同,因此反射光的强度也不同,经光敏采样转换的电压会随着反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该三基色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结构简单,测量分辨率较高。为了实现数字化检测电压经分辨率较高的A/D转换电路处理、单片机进行比较判别后,便可区别物体的颜色。因此,我们用输出电压的一定范围值,也即基准表示电压表示一定的颜色。对于不同光照环境下,各种颜色的基准表示电压可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软件进行补偿,使得本系统具有自学习的功能。也即在区别颜色之前,让系统对要加以区别的颜色进行事先的学习,得到一组基准表示电压值,以此基准做为辨别判断的标准,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系统以单片机AT89S51为核心组成数据处理电路,在检测和控制程序的支持下,对光敏采集输出的电压经过AD转换,送往AT89S51处理并输出相应的识别结果。本系统在硬件上分为4部分:三基色发光二极光驱动电路、光敏采样、A/D转换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二)硬件设计
1. 三基色驱动电路如下图2所示:
上图2所示为光驱动电路,由单片机控制三基色发光二极管光的亮灭状态,使之以红、绿、蓝的顺序循环发射光信号,电位器Rp1、Rp2、Rp3用于调节各种颜色光的强度。
2. 光敏电阻采样、AD转换电路如下图3所示:
如上图所示,三色光依次照射在被测物体上,反射后,反射光被光敏电阻接收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并由TLC549进行AD处理,形成三组数据,经由单片机运算处理,然后进行区分判断,即可确定物体的颜色。TLC431用于输出2.5V的AD稳压基准,避免电压数据超出TLC549的转换处理范围。
(三)软件设计
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其中包含一个自学习子程序与一个颜色检测子程序。虽然同一颜色的物体对不同颜色光的反射系数不一样,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被测物体所处的环境、制造面料、颜色深浅的不同,各种颜色的基准表示电压会有所差别,所以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具有自学习功能的子程序。也即,通过这一子程序,我们事先可对需要区别的几种物体进行学习,得到一组判别的基准表示电压。其中,自学习子程序的流程图如下图4所示:(下转第31页)
例如,要把红球、绿球、蓝球区分出来,我们就可以分别把这三种球放到探头下面检测学习,得到红、绿、黄三色光对红色、黄色、绿色乒乓球的反射数据(AD转换的数据)如下表一所示(数据为五次平均):
从上表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在这种的检测环境中,当三种颜色光AD转换出来的数据大于175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检测的是红球;当绿光照射时AD转换的数据大于205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检测的是绿球;当蓝光照射时AD转换出来的数据大于195时,我们可以认为检测的是蓝球。如此,我们就得到了各种颜色的判别值175、205、195,根据这样的思想我们就可以辨别这三种颜色了。之所以使用三种颜色的光,是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每一种光的时候,总有两种颜色的反射值相当接近,无法把颜色准确地区分。为了提高系统的精确性,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颜色的光。
(四)分析与结果
利用上面的设计方法制作的颜色识别系统,可以对一批同类的乒乓球 (如有红绿蓝三色) 按颜色差别进行分类,把相同颜色的乒乓球归类。通过事先的学习检测可以知道,同种颜色的光对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反射回来的数据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可以很容易区分不同的颜色,准确率很高。如果各种颜色的差别不是很大,如浅绿色与深绿色的物体,由于反射光的强度差不多,容易造成误判,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分辨能力,使系统不能很好地工作。这表明本系统只适用于辨别颜色区分度较大的物体。
(五)结束语
以三基色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与光敏电阻、AD结合为探测器,89S51单片机为运算、控制核心的颜色识别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利用单片机快而强的处理功能,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做出颜色的识别。这在以颜色为标志的过程监控和产品分检中有着广阔的用途。
参考文献
[1]刘瑞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光的折射 探究 数据处理
一、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讲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测定,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首先设计学生分小组探究实验,寻找光的折射中定性规律。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最后教师再用excel快速处理数据结果,验证猜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和帮助者。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在研究光路可逆时,用2支激光笔同时做实验,在对比中更直观的看到光路可逆。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首先回顾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然后重点突出是光的折射。在这一节里,书上还有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使得这一节容量太大,要分2课时。为了知识的完整性,第一课时内容先设计学生实验:用激光仪和半圆形玻璃砖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三)学情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学生初中就非常熟悉,所以教师只要简单演示,学生就可回顾出光的反射定律及光路可逆。所以重点在光的折射,对折射率的理解,教师注意光路可逆原理的综合运用,灵活掌握折射率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反射及折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的含义。
2.理解折射定律,会利用折射定律解释相关光现象。
3.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通过实验先定性观察再定量测量,引导学生正确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归纳,猜想并用excel工具验证,最后通过例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
3.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教育。
三、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概念。
四、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激光仪、大烧杯、铅笔、平面镜、半圆形玻璃砖、学生探究光的折射器材(激光笔、光屏、半圆形玻璃砖),多媒体设备
六、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
去年冬天的时候,上海,江苏等地出现了三个太阳,还发现了倒挂的彩虹。新闻都听说了吧。当时好多人疑心天象有变,是不是有什么征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光学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光学。先来看一下这张图片,是当时出现3个太阳时所拍,拍下了6个太阳,你用初中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二吗啊?
【设计意图】利用最近身边发生的光学现象,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的重要性,因为物理贴近生活。同时也引入课题。
(二)探索过程
1.反射定律
演示:光在到达空气和镜面交界面处时,光被反射回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反射现象: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到达两张介质的交界面处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就光的反射。
由学生回忆、归纳反射定律的内容:三线 共面、两角相等。
学生实验:用两支激光笔观察反射现象中的光路可逆。
【设计意图】这部分比较简单,让实验直观显示反射现象和光路可逆。
2.折射定律
演示实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砖表面时,观看光的反射现象。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演示实验:界面、法线交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交待;入射角折射角交待。
光在折射中会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请大家类比光的反射定律边实验边思考。
分组实验:看折射光和入射光的相对位置及折射角和入射角关系的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这样目的性更强,更有利于发现折射中的规律。
3.学生总结
3.1 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及界面的法线也是共面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2 当光垂直于玻璃界面入射时,入射角为零,此时折射角也为零。(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发生偏折。
3.3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入射角始终大于折射角。
4.深层探索
那究竟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呢?
4.1 自主探索
请同学们定量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好实验数据(建议入射角分别取10° ,20°,30°,40°,50°,60°,70°,80°),猜测两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测量数据,有同学猜测正比,有同学猜测一次函数关系。
教师采用一组同学的数据,输入电脑excel表格中:
【设计意图】在采用学生数据时发现问题,并让其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折射角测量时注意有效数字,根据最小分度,要估读到一位小数点。
nlc202309031807
利用excel中的函数关系,验证正比关系的猜想是否正确:
入射角θ1(度)折射角θ2(度)θ1/θ2
106.51.538
2012.91.550
3019.01.579
4024.81.613
5030.01.667
6034.31.749
7037.81.852
8040.02.000
【设计意图】当出现前3组数据时,学生很兴奋,但看到后面的数据就否定了成正比的猜测。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数据要全面,不能取得太集中;利用excel处理猜想结果,省时又方便,同学们切身体会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
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一次函数关系也不对。那究竟会是什么关系呢?
4.2 引领探索
学生找不出更好的关系,教师提醒:我们分析数据时一般从最简单的正比反比入手,当然再复杂点就是N次幂的函数,但是经前人研究也都不是。
猜不出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聪明,因为这个结论的得出经历了1500多年(学生惊愕)。实际上在公元1400年,托勒密也 曾经认为,入射角与折射角存在着简单的正比关系,但只有对比较小的入射角才大致相符,就像我们刚刚在计算中发现的那样。一直到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在分析了大量数据后终于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弦值成正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的不易。同时教师抓住教育机会,鼓励学生: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持就是胜利的毅力。特别在科学研究中,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3 验证演示
用正弦值来处理数据。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再用三角函数时,先直接用sin()函数,但算到30°时学生发现它的sin值不是0.5,一定有误。合理推算excel中,计算机默认的不是角度制,而是弧度制的,所以改用函数sin(radians())。
【设计意图】用三角函数处理实验数据,对学生有点难度,所以采用教师直接演示的方式。但教师在这里可以故意出错,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表格:用正弦值来处理数据
入射角θ1(度)折射角θ2(度)θ1/θ2sinθ1sinθ2sinθ1/sinθ2
106.51.538 0.174 0.113 1.534
2012.91.550 0.342 0.223 1.532
3019.01.579 0.500 0.326 1.536
4024.81.613 0.643 0.419 1.532
5030.01.667 0.766 0.500 1.532
6034.31.749 0.866 0.564 1.537
7037.81.852 0.940 0.613 1.533
8040.02.000 0.985 0.643 1.532
4.4 探索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我们认为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常数,这个比值对实验用的玻璃砖来说,大约为1.53。
结合刚才的实验结论,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常数
这个比值反应了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反应了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叫做折射率。
游戏:“找相同”(上面的介质相同都是空气,入射角相同)
“找不同”(下面的介质不同,折射角不同
【设计意图】用游戏方式开展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发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同的。
对折射率的几点说明
a.强调:光从真空进入介质,
若光从介质进入真空会怎样呢?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完成光从玻璃射入光后的折射光线。
学生犹豫了一下,最后做了自己的选择。
教师请他说明理由:光从空气射入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应该相反,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设计意图】引出光路可逆。表扬学生,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学生实验:用激光仪和激光笔(或用2支激光笔)对比实验: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所以,当光从介质射向空气时,入射角 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 =
b.真空的折射率为1,其余物质的折射率均大于1.(空气折射率约为1)
研究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这正是发生折射的原因。
某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n=
(三)课堂巩固
录像:隐藏在碗底的硬币在随着水的注入逐渐“现身”
实验:筷子在装了水的烧杯中“折断”
筷子现象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教师指导学生画出硬币的光路图,解释碗底的硬币之谜; 乘机问要是渔夫叉鱼,该如何叉?同样,日出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升起时,其实太阳在地平线以下,也是这个道理,都是折射。
【设计意图】教师把一串的实例放在一起,方便学生理解。筷子现象让学生课后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天空出现三个太阳,叫做幻日,一个是真正的太阳,其余2个是光经过空中的冰晶(天气很冷时)的折射才出现。有时天空出现彩虹或者套挂的彩虹也是光的折射导致。
【设计意图】与这节课的引入相呼应,点出三个太阳的真正来源。
(四)课堂小结
1.反射现象、反射定律
2.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常数
3.折射率:
(1)定义式:n= ,反应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强调说明:
适用光从真空射入介质(θ1>θ2),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时 = ;
介质折射率越大,对光的偏折程度越大;
介质折射率大于1(真空折射率为1,空气中折射率约为1)
(2)决定式:n= ,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折射率越小。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4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2.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平面镜成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内容在光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光的反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 篇5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亲自体验,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
【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谈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穿衣照镜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实验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进行猜想回答。
(二)设计实验
教师通过激光手电、平面镜和纸板初步演示光的反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观察并介绍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完善确认实验方案。
(三)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反射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光路可逆实验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环节三:巩固提升
师生通过生活实例巩固反射知识。
环节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学习归纳总结。
环节五:作业设计
练一练: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找一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作一件简易的潜望镜模型,并说明它的光传播途径,下节课随机挑选两组同学来为大家分享你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概念
二、光的反射定律:两角、三线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6
授课教师:宜昌天问学校
杨琪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分析、列举实例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会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3、通过作图、实验分析、举例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教学难点】
反射定律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资源】
激光笔、平面镜、可翻折木板、量角器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先来一个射击比赛。每组选派一位代表,用手中的激光笔射击屏幕上的靶子,看哪一个又快又准。(学生射击)看来他们都射中了。你怎么射中的?用到上节课所学的什么知识?(光沿直线传播)既然难分高下,这次增加难度。要求不直接对准组号,利用桌面提供的器材射中目标?你怎么射中的?怎么解释?
(利用平面镜反射的光射中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的反射》!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通过实验分析、列举实例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学习活动1:列举实例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除了平面镜,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反射光?
(大理石、平静的水面……)难道表面粗糙的物体就不反射光了吗?
其实所有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光的反射可太重要了。没有光的反射,就算老师站在你面前你也看不见。(学生惊讶!)
我们能够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老师不发光,你们是怎么看见老师的?
(因为老师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二、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会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学习活动2:画出平面镜反射光的光路图,了解相关概念。
在刚才的比赛中,要使红点很快击中目标,必须调整平面镜角度或者激光笔位置。也就是说,光的反射是遵循某种规律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遵循什么规律?(想!)
我们先把刚才光的传播路径画下来就是这种情况。给同学们介绍几个概念:
我们把平面镜叫做反射面,从光源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叫做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叫做入射点,射出的光线叫做反射光线。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画一条线,把它叫做法线。法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条辅助线,所以用虚线表示。那么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请同学们在学案上标出刚才所学的概念。反射面、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板书:
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学习活动3: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出示模型)老师这里有一块泡沫板,我们把它当做反射面。垂直插入一根棍子,就当做法线。(插入另一个棍子)入射光线。这里有许多反射光线,你认为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学生上来找)为什么是这个位置?请你描述这个位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若有,则学生补充。若没有,把反射光线插在另一个平面。但使其反射角还是等于入射角。)追问:“这也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位置呀?”(同一平面)(把棍子插在法线同侧)追问:“这个位置行不行?”(不行,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我们发现,要准确描述反射光的位置,必须说清: 1、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角度关系)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在面的关系;(面的关系)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做实验来探究这三种关系。(介绍桌面上的实验器材)
要求:利用桌面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带器材上来展示。展示要求:
1、本组探究的问题;
2、操作方法; 3、现象与结论。
代表上台展示,其它同学依据以下标准评价展示内容,评价要求:
1、操作是否正确;
2、物理语言是否准确;
3、方案及现象能否验证要探究的问题。
谁还探究出了其他结论?
方案1:学生探究出来,学生展示,学生评价。方案2:老师演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根据刚才展示,谁来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学生总结)总结完后学生齐读。
很好,大家表现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我们做个小游戏──有镜子的同学通过镜子去看你同桌的眼睛,如果同桌也看到他的眼睛,请还他一个微笑。
实验成功的举手。请问怎样解释。
学习活动4: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如果我们知道入射光线的位置,就一定能够找到反射光线的位置。请同学们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完成自主评价4。
学生在学案上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总结作图的注意事项并且归纳出作图步骤)
三、通过作图、实验分析、举例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习活动5: 利用桌面上的纸、平面镜、手电筒做实验,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种反射,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反射面不同,反射光线射出方向不同)
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我们把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射入,反射光如果也平行。我们把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用手电筒分别照射平面镜和白纸,请问这是什么反射?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总结两种反射给人的不同感觉)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例子。
学习活动6:应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们希望黑板发生什么反射?(漫反射。)为什么?(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1、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同学们看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反射?
2、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作为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如何减少“光污染”?说说你的想法。
【课堂小结】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7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了解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及应用.
(3)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4)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会对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的相关现象进行调节.
(5)理解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应用凹透镜解释一些现象.
(6)理解色散及透明体、不透明体的颜色.
[应用举例]
例1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在月球的本影里能看到日全食
B.地球在月球的半影区内能看到日偏食
C.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可看到月偏食
D.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
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由月球和地球形成的本影与半影区如图1(a)和(b)所示.
图(a)中,1是月球本影区,2是半影区(3称为伪本影区).
图(b)中,1′是地球的本影区,2′是半影区.
当地球进入月球本影区1可以看到日全食,在半影区又可看到日偏食(在伪本影区3可看到日环食).
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半影区2′,由于仍有部分太阳光射到整个月球,整个月球是亮的,故在地球上看不到月食.只有当部分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区1′,部分进入半影区2′才能看到月偏食.当月球全部进入本影区,发生月全食(此时看不到月亮),A、B、D都正确.本题应选C.
例2平面圆形发光片甲的直径为D1,圆形遮光板乙的直径为D2,已知D1<D2,现如图2所示把甲、乙与很大的光屏MN平行放置在暗室内,在光屏上可看到乙的本影与半影,则().
A.当甲向左移动时,光屏上本影的面积将增大
B.当甲向右移动时,光屏上半影的面积将减小
C.当甲的直径稍稍增大时,光屏上本影的面积将增大
D.当甲的直径稍稍增大时,光屏上半影的面积将增大
解析发光体甲经遮光板后,在屏上形成的本影和半影区域如图3中所示,由光路图可知:
甲左移时(如移至虚线位置),本影面积减小;甲右移时(相当于从虚线位置移至实线位置),半影面积增大;当甲的直径稍稍增大时,本影面积将减小.所以A、B、C都错.应选D.
例3某人站在木架上,其脚下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光源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4所示,则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解析此题要作图后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求解.
如图5所示,设p为眼睛,Q为入射点,S′为光源S在镜MN中的像.由题意SN=S′N=2m,SP=3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SQ=S′Q,则有SQ+QP=S′Q+QP=S′P,
又△S′PS为直角三角形,SS′=SN+S′N=4m,
即SQ+QP=5m.
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人眼走过的路程是5m.
另外,根据图示分析得到:
SQ+QP=S′P,S′、Q、P三点共线.由此可说明光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时光行进路程为最短.
例4如图6所示,MN为一平面镜,a、b、c、d表示一个不透明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其中b面跟平面镜平行,e是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位置(位于正方体的正下后方),则图中观察者().
A.可以观察到a、b、c、d四个侧面
B.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面和b面
C.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面及部分b面
D.通过平面镜只能看到a面,不能看到b面的任何部分
解析人眼观察到物体的必要条件是: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能直接到达眼睛或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到达眼睛,由图7可知,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c面,也无法通过平面镜观察到d面,A、B错.由于a面各处经镜面反射的光都可到达e处,b面上图中p点以下各处镜面反射的光也可到达e处,所以C正确,D错.本题应选C.
例5游乐厅里的哈哈镜表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那么().
A.表面凸的部分是把人像拉长了
B.表面凹的部分是把人像拉长了
C.表面凸的部分是把人像变短了
D.表面凹的部分是把人像变短了
解析哈哈镜的镜面弯曲不平,有的部分是凸面镜,有的部分是凹面镜.人们所看到的是经哈哈镜所成的虚像.根据镜面成像的规律可知,凸面镜始终成缩小的虚像,而凹面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但像比物大,哈哈镜上表面凸的部分可看作凸面镜,所看到的像应当比实际的物体小,感觉是把人变短了.表面凹的部分可看做凹面镜,所看到的像比实际的物体大,感觉是把人变长了.所以选项B、C是正确的.本题应选B、C.
例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时像就越小
B.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形成完整的像
D.某人通过平面镜能观察到自己的像,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反而有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知识,镜中成像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不会随物体离镜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中的经验和光学知识告诉我们,平面镜前方的物体不论是正前方还是旁边的都能在平面镜中成像,如图8所示.设AB为一个站立着的人,认为人眼就在A处,Q为斜放在地面上的镜子,当人站立在A1B1位置时,由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成像位置在A′1B′1,此时人能看到自己的脸和全身像,我们发现镜子Q的长度比人的高度要小.当人向镜子走近到A2B2处时,成像位置在A′2B′2,此时像
A′2B′2发出的光不能全部到达人眼,因此人不能看到自己的脸和全身像了.选D.
例7如图9所示,天花板上有一不透明的物体P,左侧S为发光点,M为与天花板平行的平面镜,用作图法标出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球右端天花板上的范围.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S′,如图10所示,反射光线好像都是从S′发出的.一方面应考虑障碍物对光线的遮挡,画出对应的光线AC以及入射光线SA;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障碍物的像对光线的阻挡,画出对应的光线BD以及入射光线SB.因此,通过作图可得天花板上照到的范围是CD.
例8如图11所示把两个平面镜垂直放置,一人站在镜面前不断走动,则().
A.在任意位置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
B.最多看到自己的一个像
C.最多看到自己的两个像
D.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三个像
解析由于两平面镜互相垂直,从一个镜面反射的光无法在第二个镜面上再次反射,这两个镜面对成像的作用与一个镜面一样,所以这个人通过镜面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选B.
例9如图12所示,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着一个小孔P.观察者在盒外沿EN走过时,他能几次看到S所发出的光?请画出光路图来证明你的回答.
解析光源不经任何反射直接向小孔射出一束光.另外经两个镜面一次反射后有两束光可射向小孔,第四束光经两次反射后射向小孔.故观察者在盒外沿EN走过时,他能四次看到S发出的光.光路如图13所示.
注意,在作光路图时,根据人从镜中看物体好像是光从像直线射入人眼的特点,为确定从小孔射出的光线,故应先根据对称性作出像的位置S′、S″、S?苁.其中S′是S在MO镜中的虚像;S″是S在ON镜中的虚像,而S?苁是S经MO镜和ON镜两次反射后的虚像,确定的方法是作关于镜的对称虚像.
例10夏天,当阳光透过树荫的缝隙时,常会见到地面上有一个圆形光斑,如图14所示.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L,测得小光斑的直径为d,树高h,试列出估算太阳圆面的直径D的表达式.
解析地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密集的树叶缝隙(小孔)所成的像,简化为图15所示.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得
■=■·D=■d≈■d.
例11已知太阳半径R=6.95×105km,月球半径r=1.75×103km,日全食时太阳与地面的距离H=1.5×l09km,则地面上能见到日全食区域的面积多大?
解析如图16所示,设地面上看到日全食区域的半径为x,由
■=■,得x=■
=■km
=1.57×103km.
例12如图17所示,在平面镜MM′前,有一物体AB,如果眼睛能看到物体AB的全像是在什么范围内?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对平面镜的对称性来确定AB在平面镜MM′所成的像A′B′的位置.
过像点A′,连接A′M并延长A′M至E点,连接A′M并延长A′M′至D点,则在MM′和EM、DM′所包围的范围内,全能看到A点的像.同样,过像点B′,连接B′M并延长B′M至C点,连接B′M′并延长B′M′至F点,则在MM′和MC,M′F所包围的范围内,都能看到B的像,如图中斜线所示的部分.
如果要在平面镜MM′中同时能看到物体 AB两点时像的范围,应在图中EM、MM′和M′F所包围的部分,即图示中斜线重合的部分.
在图示中EMC和FM′D所包围的范围中只能看到物体AB某一部分像,而看不到整个物体的像;在图示中CM、MM′、M′D所包围以外的部分,都不能看到物体AB的像.
例13透过蓝色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气球,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白色气球,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气球,可以看到黑色
D.观察各种颜色的气球,看到的都是蓝色
解析物体分透明体和不透明体两大类,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而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用它观察黄色气球时,气球反射的黄光无法透过蓝色的玻璃,由于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因此看到的是黑色的气球.
用蓝玻璃观察白色气球时,气球反射的各种色光只有蓝光能透过蓝色玻璃进入人的眼睛中,因此人看到的是蓝色气球.
用蓝光观察红色气球时,气球反射的红光无法透过蓝色玻璃,由于没有光进人人的眼睛中,因此看到的也是黑色气球.
用蓝色玻璃观察各色气球时,只有白色的气球和蓝色的气球能反射蓝光,并透过蓝玻璃进入人的眼睛,使人看到是蓝气球.
而黄色、红色、绿色等其他颜色的气球,用蓝玻璃观察时,一律是黑色.
本题应选B、C.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大全) 篇8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的反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1《光的反射》这节课是研究光传播问题的延续,这节课研究的是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课上我问了两个问题:
1、光沿着直线传播,在光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阻碍吗?
2、光在碰到障碍物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认知一致,认为会遇到阻碍;第二个问题对于光碰到障碍物的现象,他们有的认为会被弹回去,会发生反射,有的则认为会发生折射。可见他们虽然知道现象,但是却不知道更加专业、科学的描述,这就正是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纠正或建立正确认知的时候了。于是,我准备了一面镜子、一只红色激光笔、一个装有水的喷水壶,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光照射到镜面的实验。我提出问题:当光碰到镜面发生了什么?或你能观察到什么?学生可以很明显观察到天花板上有红色光斑。但是除此之外他们不能形容更多。然后我引导他们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先画出了入射光线,用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学生立马就能明白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但是,我觉得我可以先不直接照射镜面,而是先打开激光笔照射画出光路和方向,然后在光传播路径上加镜子,两者对比之后,学生是否更容易得出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在演示的时候,教室的窗帘和灯光关闭,尽量营造黑暗的环境,然后朝着光路喷水,这样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光路,可以让学生理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看到反射光线也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但是我准备的激光笔光线稍弱,加之喷水壶中装的是水,现象并没有特别明显,我想如果换成能发更强光的激光笔,水替换成胶体溶液效果是否会更好呢,我还要再试试。当做了这些观察之后,学生对于光的反射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对于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照亮三个目标的活动,以挑战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都乐于参于其中,第一个活动用手电筒照亮书本,第二个活动是把书本立起来让学生思考如何照亮书本,第三个活动增加了难度让学生用手电筒照亮书本后面的笑脸磁铁,我并没有多说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想办法解决难题,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通过学生的实践,会发现,用两面镜子经过两次光的反射可以照亮磁铁。通过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学生已然知道这是运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但对于光的反射的概念他们了解的还不够深,故对于概念的讲解,对于画光的传播路线的认真指导是必须的。
三个活动结束了,对于光的反射以及光的反射过程中的传播路线掌握巩固了之后,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出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的反射原理。当问学生光的反射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时,学生能说出医生学领域额镜的使用,汽车后视镜和军事领域潜望镜的运用,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了简易的潜望镜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对于生产生活的运用。
本节课中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光的传播路线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等地方多画一些,然后反馈。而不是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下,然后讲解,最后画在课本上。这就体现了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更提醒我要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2以前上《光的反射》时,现在白纸上画上“法线”,然后通过教师演示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平面镜将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学生很容易得出光反射所遵循的规律,可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单从掌握知识角度来说效果可能要好,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
采用“探究式”教学后,通过给学生创设光发生反射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都由学生完成,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并且通过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以后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样去探究了。
下面我把这节学生探究环节中出现的新颖的探究方法介绍一下。
我任教的三个班的物理课,做这节课,实验时,学生大都是自己准备器材,然后按照书上的探究步骤逐步完成实验。只有二年五班的王帅同学探究实验,做的非常新颖。本节书中光的反射实验是这样做的:把平面镜平放在桌上,将两块纸板连接起来,垂直放在平面镜上,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但在描光线的径迹时,因为纸竖直放置,没有依靠,画的线的歪斜,影响到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大一些,而二年五班的王帅同学做此实验时,想出了一个新颖的做法:把白纸平放在桌面上,平面镜垂直竖放在白纸上,平面镜较坚硬,比较好控制,然后用激光笔贴着白纸射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沿着纸面射出,用刻度尺、笔画出光线径迹。光线笔直,不歪斜,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误差大大减少。看到这位同学的新颖的做法后,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时对这种做法给予了肯定节实验完成的很好
这位同学的成绩属中等水平,经过这次的经历,他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每次做实验时,都是最先完成,结论的得出也较准确,物理学科的成绩提高的也很快,他学习的自信心也大增。
完成这次探究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究去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31、教材解读
光的反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增加了一个自己设计的通过在水槽中加入牛奶蓝墨水液体,再通过镭射笔进行反射这一分组活动,让学生比较清晰直观地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且通过画下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制作潜望镜的活动,经过以前的试教,这个活动在制作上很费时,如果按照教材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制作潜望镜,通过教研组的讨论,我们认为要把时间更多地利用到促进孩子对于科学概念理解上来,因此对教材的活动进行了一些取舍。
2、整合活动,长时探究
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一直推崇活动版块要简洁,课堂环节要少,教研员邓美娇和特级教师邵锋星在指导明珠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时候,也一直带领我们进行大环节、长时探究的尝试。实践也证明,长时探究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持续性,以及思维延续性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因此我们把这节课的两个活动(任务一、任务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有大块的时间来进行实验,也给予学生充分研讨的空间,体现了这种精神,也符合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提出的大环节、简约课堂的理念。从今天的教学来看,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材料准备
这节课中选用的镭射笔、水槽中的液体起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应该说这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几次的试教中,我们从先前的牛奶到后来的黑墨水、蓝墨水、最后到蓝墨水加适量的牛奶,经过了很多次的实验,终于把最直观的光线呈现在孩子面前。
当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待提高的方面。例如,过渡环节的自然流畅性,研讨活动的时间分配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总之,我们力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性,充分体现孩子主体性,充分培养学生相互肯定、相互质疑的科学精神。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4《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我按照教材要求,对本课进行处理。从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后视镜、额镜)→教室中的运用→科学上的应用军事上的应用(潜望镜)→制作简易潜望镜→光的反射不利的一面→人眼对光线的调节。( 欢迎您阅读为您提供的.资源)
依照这一过程,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也牢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产生兴趣,最后学生能用两面镜子把书后面的圆柱体照亮,从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原理。学生也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以后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样去探究了。
在知道了光的反射原理后,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特意从医院和汽车行借来了额镜和反光镜。在实物的观察中,更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应用广泛。我还让学生制作简易潜望镜,准备好了材料,并把制作的地方都处理好,学生只要安装就行了,既降低了制作难度,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为让学生进行潜望镜原理的分析创造了更多的时间。而且这种制作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总结了知识,又运用了知识,还让学生用潜望镜进行观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有不足之处,教学语言单调直板,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发现本质。也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忽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展示不全面,只叫了一组同学,这样得到的科学结论不够客观。
总之,我觉得科学是求真求实的,平时教学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发现问题,不能面对问题,在一堂堂的科学课上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怎么办”,我们的科学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任重而道远”。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5《光的反射》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对于本课,我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为四个:1。光的反射的定义2。反射光是怎样传播的3。光的反射的应用4。光的反射的危害
课前先是照亮三个目标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都乐于参于其中,第一个活动用手电筒照亮书本,第二个活动是把书本立起来,让学生思考如何照亮书本,第三个活动增加了难度,让学生用手电筒照亮书本后面的玩具。我并没有多说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去想办法解决难题,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一直在动手电筒和书本的位置,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够想到用镜子这一实验器材。在我强调手电筒和书的位置不能动时,他们想到了照亮目标的实验方法,并且实验完成的快速并且准确。我意识到,学生在实验前,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更要让他们清晰实验的注意事项。老师也要走到下面去观察他们的实验情况,个别小组有问题时要给予纠正,对于共性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三个活动结束了,对于光的反射以及光的反射过程中的传播路线掌握巩固了之后,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出示,让学生更加掌握光的反射原理。通过额镜和汽车后视镜,通过看教室墙壁的比较,通过日光灯灯罩的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对于生产生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思考、回答的问题很多。学生能够说的,让学生去说。学生回答不出来的,老师再去讲解。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也要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价。
科学在身边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课后请同学们多多观察,看看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用到了光的反射这一原理。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6《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达,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达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我依照教材要求,对本课进行处置。从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后视镜、额镜)→教室中的运用→科学上的应用军事上的应用(潜望镜)→制作简易潜望镜→光的反射不利的一面→人眼对光线的调节。
依照这一过程,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同学学得轻松,掌握得也牢固。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层层递进,让同学在不时的挑战中发生兴趣,最后同学能用两面镜子把书后面的圆柱体照亮,从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原理。同学也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以后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样去探究了。
在知道了光的反射原理后,让同学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特意从医院和汽车行借来了额镜和反光镜。在实物的观察中,更让同学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应用广泛。我还让同学制作简易潜望镜,准备好了资料,并把制作的地方都处置好,同学只要装置就行了,既降低了制作难度,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为让同学进行潜望镜原理的分析发明了更多的时间。而且这种制作非常符合同学的生活实际,既总结了知识,又运用了知识,还让同学用潜望镜进行观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有缺乏之处,教学语言单调直板,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同学进行考虑,同学的回答往往是在外表现象,没有深入发现实质。也没有让同学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忽视培养同学的质疑能力。对同学实验结果的展示不全面,只叫了一组同学,这样得到的科学结论不够客观。
总之,我觉得科学是求真求实的,平时教学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发现问题,不能面对问题,在一堂堂的科学课上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怎么办”,我们的科学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任重而道远”。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7《光的反射定律》教学反思在《光的反射定理》一节课中,共有三个知识点。
1.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的反射的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导入时候通过图片:平时我们看见光是因为什么呢?
引出光的反射:因为有其他的光照到物体上,然后在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它。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本节课利用微课的地方:光的反射定律探究过程,利用激光灯和玻璃板让学生观察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反射光线如何变化?
最后得出反射定律的内容:虽然课前从电脑上看时候,画面比较清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比较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反射光线也随着改变,即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反射角永远等于入射角。但是到了教室上课的时候,实际情况却不是很乐观,很多同学只能看到入射光线,而看不清楚反射光线,从而无法根据实验视频得出结论,从而无法直观的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这个知识点。也就不能根据这个视频得出逛的反射定律内容的精华。
所以说,微课时不能完全取代演示实验探究的,课堂上即使是时间很短,或者说很难有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的实验,也要积极的去做,让学生明白探究还是要动手去做的,提前录制好的毕竟和亲自动手是不一样的。我课下也在积极的反思:是不是为了做课题研究就可以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呢?是不是呢?还是为了研究课题要一味地去做微课,提前制作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呢?这是不是本末倒置呢?如果这节课再次去上,我会不会上的更好呢?会不会让学生来探究?会不会克服所有的困难让学生和我一起来动手探究?
我必须承认一点:我也不太清楚。教学中的反思是成败得失,但是本节课的困惑还是很多的,现在是怎么解决呢?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8《光的反射》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对于本课,我把它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科学概念: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学会画光的传播路线。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教学难点:掌握光的传播路线。
对于照亮三个目标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都乐于参于其中,第一个活动用手电筒照亮书本,第二个活动是把书本立起来,让学生思考如何照亮书本,第三个活动增加了难度,让学生用手电筒照亮书本后面的橡皮,我并没有多说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去想办法解决难题,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通过学生的探究,会发现,用两面镜子,经过两次光的反射,可以照亮小球。通过照亮小球的三个活动,学生已然知道这是运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但对于光的反射的概念他们了解的还不够深,对于光的传播的路线也不一定知道,故对于概念的讲解,对于画光的传播路线的认真指导是必须的。必须让学生掌握光的传播是直线的,反射光和入射光是不能分离的,大致了解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一样的。
三个活动结束了,对于光的反射以及光的反射过程中的传播路线掌握巩固了之后,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出示,让学生更加掌握光的反射原理。通过额镜和汽车后视镜,通过看教室墙壁的比较,通过日光灯灯罩的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对于生产生活的运用。
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路线,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光的传播路线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等地方多画一些,然后反馈。而不是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下,然后讲解,最后画在课本上。对于由游戏导入的前两个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不一定只让个别学生上来做一做。这就体现了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更提醒我要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9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发现问题——观察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思维拓展——实际应用的方式,得出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加以初步应用。在探究过程中,重点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目的明确,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较好地突破了探究过程中“怎样显示光路?”“如何设计并进行实验?”两个难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到一定张扬,同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尝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光反射时的对称与和谐,绝大部分同学完成了实验,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把较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得到较好体现,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三线共面”的探究略显欠缺,光的反射应用课件展示不够形象丰富,更多学生的表现欲望没有时间满足,以后要在关注全体,保持学生兴趣和热情,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调控方面多下功夫。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10本课当中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体会光的反射原理,效果很好。可是教材改版,没有学生制作潜望镜的镜片,学校的开支也紧,让学生去裁两小快也不现实,潜望镜的制作没有落实。
前天上了光的反射一课,结果按我的教学设计课没上得完,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过多。
二、教学设计没有组织语言,遇到学生对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运用过少的了解认识把握不足,也就是还在自在王国没有进入自由王国。
三、教学准备不够,课前没有给学生相关知识的准备,教学器材也准备不够。
四、板书不够严谨,由于时间不足,抢着想上完课而随意板书,这与教学原则相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11本人基本上是莫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展开课堂教学的,应该说总的效果还不错,但我总得感觉是,上下来,比较累,按理说,《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所不同的是上节课研究的是光的直射,而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即光的反射,学生在过度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一节课下来,在每个班都是满满的,四班还没有讲完,我对自己很不满意。
一:本节课亮点
1:演示实验可见度高,我用的是激光器和光盘,加上光学实验室良好的遮光效果,提高了可见度,尤其是角度的变化,两角相等这个知识点,处理得很到位
2:对反射光路的处理,也是我自己感觉得意的地方:我要求作图必须有6要素,完整,也好记,用了八个字:一面一点二角三线,学生反应不错。
3:反射规律口诀化,也是我的得意之作: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
4: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处理,比书本上到位,尤其是加入光污染等知识,很好的巩固了这个知识点
二:留下的遗憾:
1:三线共面的实验验证太牵强,演示效果不明显
2:反射光路图的画法,很不到位,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没有几个同学做得叫我满意的,主要体现有:垂直不画符号,法线不画虚线,两角相等不做标记,这都是我要求不严带来的。
3:没有强调潜望镜的作用,这是遗漏,今后要注意补火。
4:作业题学生反应偏难,偏多,课堂上没有办法完成,尤其是作图题比较多,要花的时间也比较长,学生叫苦连天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这一节与几何关系密切,要注意补充,复习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互余互补的问题,可以写进预习作业中去
2;三线共面的实验探究,是一个考点,这节课弱处理了,以后要找机会补救,最好是做题,通过做题加深印象
3:反射光路图不是一两天能解决好的问题,要常抓不懈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12《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学规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用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了详细要求。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我平时上课自认为教材很熟,备课时常常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课堂上学生实验的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改进也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实验中的激光灯的光束效果不明显,所以想到了用香火制造烟雾;烟雾需要收集并保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并且就地取材把实验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仪的空盒子倒置过来即可;由于涉及到角度问题,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贴上自画的量角器,并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复斟酌改动多次。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下反思。
二、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光路图来解释。没能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
五、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
六、没有板书设计,在授课时很容易造成板书凌乱,没有条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在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131.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光学的第一节课,做好章节引入非常重要。这节课学生例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光知识,兴趣昂扬,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物理。
2.整节课始终贯穿用光线研究光的传播,通过教师示范,既培养了学生画几何光路的能力,又养成画好光路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双手积极配合。这与老师课前吩咐带足学习工具密切相关。
3.对折射定律的得出,书本上一笔带过。这节课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分析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定性关系。并回顾光学研究历史过程,从测量得数据到得出结论经历了一千多年……,学生充分体验到学科之间联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学好数学和物理的决心。
4.由于是第一节光学课,要渗透学习几何光学的思想、方法,同时这节又是重点内容,内容有多,在应用上时间显得太匆忙了。所以课堂上要好好把握时间分配与上课节奏,课件和实验要做好充足准备。最好在这节课前先安排一节课,复习一下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及其应用,在应用中初步渗透画好光路的思想方法。这样这节课专门学习光的折射、折射率及它们的应用。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14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导入新课的准备是新课程备课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背景、认知结构状况,精心设计和选择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提高导课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致,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在学习《光的反射》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节日的夜晚,礼花炮声阵阵轰鸣,空中的礼花上下飞舞,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它们都争着、强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漂亮的身影。整个城市姹紫嫣红。光把城市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动人。城市中许多景物本身并不发光,而我们能清晰的看见它,这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反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呢?本次课,老师和大家来共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通过简短的导课,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选择导课的方法要依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发展需要,要贴近于学生生活,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导入话语要精炼,内容要全面丰富,形式要新颖,但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不能生搬硬套,不要盲目的追求华丽的辞藻,教师一定要灵活的掌握。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15《光的反射定律》教学本着自主探究、兴趣主导的思想,我在课堂上是这么实施教学方案的。我先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白天和晚上有灯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能看见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同学们思考:是呀,这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怎么也有光线进入我们眼睛?在此时,有同学们在说是光的反射,那么什么是光的发射呢?此时马上演示光的反射试验,当光线沿着白色纸板射向平面镜时,在白色纸板上出现了反射光线,这时,教师顺势画出光路图,介绍光的反射现象,并指出镜面、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
演示了光的反射现象后,我把实验器材介绍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自己举手上台演示实验给大家看,然后和其他同学一起就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由于让他们自己参与实验探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讲台上演示实验的同学非常认真的做着实验,下面的同学积极在提议让演示实验的同学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看看反射光线的角度是不是也随之改变,还有同学看了几次不同角度的反射现象后,马上在议论说反射角和入射角度数一样,还有同学补充几种特殊角度,比如入射角分别为0度和90度时反射角方向会怎样。演示完实验后教师分别用课件展示当入射角不同时候的几种光路图。通过上述观察和想象,学生自然的、逐步的勾画出了光反射时的路径,隐约形成了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猜想。
通过对几种情况光路图的比较和归纳,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能回答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一条辅助线对称”。说明学生对入射光线将被反射到哪儿,已形成了自己的猜想。教师在肯定正确答案的同时,顺势引出辅助线——法线OO’,并介绍反射角和入射角,“谁能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得更细致一些呢?”教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光的反射定律的三条内容,并板书。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教案07-17
《探寻光的路线》教学方案10-23
写光的作文:对话“光”07-17
读《寻找光的小女孩》有感:也谈战争07-15
新课程下的初中理教学06-04
2017中考物理:光现象选择题06-21
北京理综物理试题点评08-09
高考理综物理的复习技巧08-24
2011吉林高考理综物理备考建议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