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光的路线》教学方案

2024-09-19

《探寻光的路线》教学方案(精选2篇)

《探寻光的路线》教学方案 篇1

小学科学《探寻光的路线》2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

5、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6、能运用文字、图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

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2、小组准备: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模拟实验。

1、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

学生猜想:建筑物挡住了光线等。

2、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1)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纸箱做建筑物,手电筒做光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内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这一环节希望学生能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光传播的路线,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3、阅读资料。

(1)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阅读课文第17页。

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二、问题解决。

1、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

学生应该有使用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经验,但是可能没有思考过光的`传播这个问题。提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就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2、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3、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师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三、拓展学习。

1、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

在获得结论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将本节课学习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反映了我们科学学习的成果。

2、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

收集查阅资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获得,有过程的体验,更有方法的习练。

第二课时: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相信学生巨大的能量,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

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

运用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

二、设计方案。

1、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方案。

2、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

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进的,只有相互之间的交流才能促进我们不断改进;注意倾听,才可能对别的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议;注意倾听,才可能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反思和改进。

3、自主阅读P28、P29页的科学自助餐。

科学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拓展性的阅读资料,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料帮助我们的教学。阅读科学自助餐的资料,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本组的采光方案,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4、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请大家课下准备材料,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实验,看我们的方案能否成功。

《光的折射》探究式教学方案 篇2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只有对知识点产生兴趣,才有继续学下去的热情。在学习本课的知识之前,先通过两个小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一:变弯的筷子

准备一杯水和一根筷子,把筷子放进水杯里。这时我们发现水杯里的筷子变弯了,把筷子从水杯中拿出来,筷子依然是直的。提出问题:为什么把筷子放进水杯里,筷子会变弯?

实验二:看不到的硬币

准备一个不透明的杯子,把硬币放在杯子的一侧,刚好学生们看不到杯子里的硬币。这时向杯子里注入水,水到达一定高度时,同学们会发现杯子里出现了硬币。随着水的升高,硬币升高了。提出问题:杯子里的硬币是怎么回事?

这时,学生一定很好奇。好奇心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首先教师要创造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这样学生才想继续探索,质疑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并且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的要领。

二、探究式教学方案

1.本课重点

(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

2.本课难点

(1)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

(2)解释在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课题讲解

带着之前的问题,进行提示,并提出新问题。我们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是指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例如在空气中或在水中)传播的情形。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玻璃时,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实验,探索什么是折射?折射的光路图是怎么样的?

1.给每组的学生分发实验用具:一张白纸、一杯水、一块玻璃、一个激光笔。白纸垫在水杯和玻璃下面,再用激光笔分别射向水杯中、玻璃中。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1)记录实验结果,即画出光路图。(提示:当光射入介质中,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

(2)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线的方向,会总结出什么规律。

(3)总结什么叫光的折射。

2.让每组的同学把他们的实验所得的光路图画在黑板上,并总结实验中的得出的规律。

3.教师进行揭秘。

(1)当光从空气入射到水中的折射光路图

(2)当光从空气入射到水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4.由同学们回答前面的两个问题。为什么放在水中的筷子会折断?杯子里的硬币是怎么回事?能否用光从空气中射入介质中的规律解释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两种情况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这时我们要进行探讨,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又是怎样的呢?

经过讨论,最终得出当光从水中入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5.通过空气射入介质中的光路图和介质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得出结论:光路是可逆的。

三、交流总结

1.互相交流在这次学习中,收获了什么?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3.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学生总是把叉子叉在鱼的上方。

有的学生喜欢游泳,看水只有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是什么原因?

海市蜃楼是怎么回事?(播放海市蜃楼影片)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折射的小论文。

作者简介:李福春(1968,6-),男;职称:中教一级。

上一篇:湄洲婚礼词下一篇:首届“康医杯”乒乓球赛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