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精选8篇)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篇1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心得体会
学习了《初中物理实验和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体会很深。认识到了很多的问题,拓展了我在这方面的教学思路。如: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是:
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正常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按照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发展。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实践与思维活动,就能使思维按层次展开。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篇2
一、提前准备, 丰富素材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实验前期准备, 一是知识准备, 即准备完成当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 二是素材准备, 包括当次实验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实验素材等。
首先, 就知识准备而言, 在实验前教师要以课前预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天平和量筒的用法、密度的概念都是学生实验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又如, “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前需对重力、密度等概念进行复习。其次, 在实验前教师还要根据实验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实验素材。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对小石块的选择, 因石块的质地不同, 其密度自然有所区别, 在课前教师就可布置学生采集不同的石块进行初步了解。当然, 实验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具,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大胆猜想, 合理设计实验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引导学生猜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 然后再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预设, 还要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在猜想阶段, 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结论作出想象, 而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 其猜想也就不够全面, 故而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 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猜想。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 教师以“纸锅烧水”的实验来引入, 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 学生自然会提出更多的猜想。其次, 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作出猜想。如“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根据“洗澡过程中潜入水中越深感觉越难受”的经验而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最后, 教师要对学生没有猜想到的进行补充,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鼓励合作交流, 丰富体验
“合作才能共赢。”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 而不是只会单打独斗的“英雄”。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 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增强体验, 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来观察、分析实验, 从而获得更好的知识建构。同时, 在合作中, 学生通过分工实验, 角色明确, 任务清晰,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教师在实验中应多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首先,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教师先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 总能处于平衡状态吗”来引导学生交流。当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明确了“不能平衡”时, 教师再追问: “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才能达到平衡呢?”此时引导学生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作出猜想, 那么, 如果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呢?如此, 学生又进入到实验方案的交流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其次, 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感受。如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学生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 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 此时学生就说“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 在讨论中明确了“液体内部有压强”的结论。
四、鼓励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实验不仅需要遵循科学的实验步骤, 更需要创新。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更多的是以指令来让学生完成规定动作、规定步骤, 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教师预设的既定知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因此,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创新, 而提倡创新并不是要让学生打破规矩而自由行动, 而是要在遵循科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构思, 大胆实验, 大胆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篇3
一、提前准备,丰富素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实验前期准备,一是知识准备,即准备完成当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二是素材准备,包括当次实验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实验素材等。
首先,就知识准备而言,在实验前教师要以课前预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天平和量筒的用法、密度的概念都是学生实验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又如,“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前需对重力、密度等概念进行复习。其次,在实验前教师还要根据实验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实验素材。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对小石块的选择,因石块的质地不同,其密度自然有所区别,在课前教师就可布置学生采集不同的石块进行初步了解。当然,实验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具,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大胆猜想,合理设计实验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再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预设,还要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在猜想阶段,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结论作出想象,而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其猜想也就不够全面,故而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猜想。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教师以“纸锅烧水”的实验来引入,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学生自然会提出更多的猜想。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作出猜想。如“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根据“洗澡过程中潜入水中越深感觉越难受”的经验而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没有猜想到的进行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鼓励合作交流,丰富体验
“合作才能共赢。”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单打独斗的“英雄”。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增强体验,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来观察、分析实验,从而获得更好的知识建构。同时,在合作中,学生通过分工实验,角色明确,任务清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在实验中应多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总能处于平衡状态吗”来引导学生交流。当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明确了“不能平衡”时,教师再追问:“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平衡呢?”此时引导学生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作出猜想,那么,如果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呢?如此,学生又进入到实验方案的交流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感受。如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此时学生就说“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在讨论中明确了“液体内部有压强”的结论。
四、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实验不仅需要遵循科学的实验步骤,更需要创新。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指令来让学生完成规定动作、规定步骤,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教师预设的既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创新,而提倡创新并不是要让学生打破规矩而自由行动,而是要在遵循科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构思,大胆实验,大胆创新。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革新观念,从“我做你看”的模式过渡到“我引你做”的模式,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积极交流、讨论,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有效。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篇4
1.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家庭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有一半以上外出打工,又由于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分配,造成了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自谋职业,这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很大的影响,认为认真读书还不如混个初中毕业证就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许多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重视,遇到学生调皮、捣蛋老师家访时,学生家长便会流露出学生不管他成绩好坏,只要读完初中就行。受这些家长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很随意。
1.2 中考的弊端
由于分数论,部分老师还是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认为其它什么“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无多大意义,一概不管,认为学生只要能考试就行。所以有的老师搞题海战术,殊不知,农村初中学生基础本来就差,又有几个能够应付题海战术的,学生慢慢地失去学习兴趣,这就造成了物理教学成绩的大面积下滑。
2.提高质量的反思与对策
2.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情感等个性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研究问题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经自己努力能学懂、学会。我在教学《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节时,先复习创设问题情景,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并分析总结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欧姆定律,然后让学生看课本上欧姆定律的内容。我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成功的探究出了欧姆定律,真了不起。我又把R=U/I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和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再让一位同学上黑板把欧姆定律的公式推导出来,学生都能完成。我就想,学生能够看书解决的知识,老师为什么要作贱自己把它一讲再讲呢,何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可见,我们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2.2 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我的做法是:
2.2.1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上第一节物理课,一定要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好印象。除了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及有礼貌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外,还推心置腹地向学生宣布:无论学习好坏,只要是勤学好问的学生我都喜欢。
2.2.2平等对待后进学生,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好评
对待他们一是不能歧视,挖苦,不能打击他们的上进心,相信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一份爱心,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他们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从实际出发进行因材施教。
2.2.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随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发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3.1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能力,实现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的转化
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来引导学生推敲概念和定律中的重要字句,掌握课本中用什么物理现象及实例说明概念和规律。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弄懂、掌握好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学好物理并不难。
3.2 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
凡教材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书,讨论解决,演示实验,凡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凡能通过阅读教材解决的,就引导他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自己解决。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课时间相对少了,但学生阅读、讨论,动手的时间却增加了。
3.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在教学生会求知上下工夫、做文章,认真研究学习特点和规律,教学中可进行个别谈心,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多督促他们学习,使学生稳步提高物理成绩。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篇5
南关学校靳 强
12月6日----7日,在县教体局电教站统一组织下,对初级中学实验教师在山丹二中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专家关于实验装备,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规范管理及实验教学的策略等知识讲座,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实验教学获得了新感悟,许多教学中和实验室管理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分享和感悟了先进理念和思想,使我的教育生活因收获而丰润,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实现价值的学习和生命之旅。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
二、了解了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
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出现了学生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不做实验的现象。
2、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教师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例如: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
一、陈旧;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
3、仪器准备不充分: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准备。部分教师课前轻视实验的准备工作,有的以为实验内容熟悉、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有的怕麻烦,导致实验时出现缺少仪器、仪器损坏不能用、实验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等现象发生,造成课堂上手忙脚乱,实验结果“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4、不容乐观的实验课开出率:教学实践中以讲代做,“黑板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诸如学生实验中存在着课前不预习,课内不动手,课后不总结,演示实验可见度低,实验成功率不高等问题.
三、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
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人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
四、以校本为突破,增加动手实验,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家庭小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教材上的实验或活动与探究,这些实验中有很多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可根据教学情况“顺势”延伸,需要的时间少。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就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篇6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但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演示实验的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思想上增加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习的效果。优质的物理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
例如:在《气体的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向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易拉罐冷却,学生观察发现易拉罐变形且发出声音。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这个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很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为什么在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封住罐口”?“罐口出现“白雾”说明了什么”?“这种排除空气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哪些应用”?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发展。
二、发挥好实验教学的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教师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教师应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做成一只“铝片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因素”的积极性。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教学应多角度发散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③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案例二: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活跃学生思维,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多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篇7
一、先实验探究, 后分析总结
人的认识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 由具体到抽象.物理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努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通过实验揭示现象,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推理,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加工, 归纳总结建立概念, 导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和规律, 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大气压》的教学时, 运用“水杯—厚纸片”实验导入新课, 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所要研究的现象上,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而且, 实验所揭示的现象本身就提供了思维的方向, 有利于教师因势利导, 引入新课, 并激发学生求知欲.另如, 在《液体内部压强》的教学时, 先通过“玻璃管—橡皮膜”实验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会产生压强”;再通过“三孔圆筒”实验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然后通过“金属盒—压强计”实验得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最后换用不同的液体实验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综合以上实验概括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感性知识作为认识的基础, 依据实验所提供的思考问题的途径, 对分析得出的结论加以整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先理论分析, 后实验验证
物理教学也不能事事从直观开始.学生学过了一些概念、原理、定律、理论后, 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探讨有关问题, 进行分析推理, 得出规律后再运用实验加以验证.例如, 在《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的教学时, 首先根据已学欧姆定律分析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 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另外, 对有关的实验, 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 先论述实验原理, 进而分析推论, 判断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现象和结果, 然后, 再通过实验检验理论分析或推理判断是否正确.例如, 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教学时, 运用这种方法, 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 在学习了理论、原理之后, 配合实验让学生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例如, 学习大气压之后解释“钢笔吸墨水”;学了物态变化之后分析雨、雪、霜的形成;学了光现象后, 破解彩虹之谜等等, 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 采用先理论分析后实验验证的方法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先转变教法, 后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单一的教法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 依据教材实际, 采用边引导, 边实验, 边分析的方法, 可以实现几个转变:一是教师在教学上由灌变为导;二是学生在学习上由以视听为主变为以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为主;三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 在《二力平衡》教学中, 先以日常生活中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放在桌子上的书等保持静止状态的实例出发, 提出问题:怎样的两个力能保持平衡?进而让学生通过“小车—钩码”实验寻找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往往会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错误结论,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 应让学生继续做以下实验: (1) 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 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但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个直线上.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否定了自己的片面论断, 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硬灌的, 也不是自己死记的, 而是通过实验、探索而发现的、有血有肉的知识.与此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先合理设计, 后精心实施
实验是为教学服务的, 要想使实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 安排实验.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时, 首先运用课本上“问题与思考”中的乙、丙、丁三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出课题.然后再用“问题与思考”中的实验甲, 证明物体各个方向上都存在着大气压强;进而增加“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使学生兴趣盎然, 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接下来进行托里拆利实验, 解决提出问题.这四组实验, 一环紧扣一环, 教学内容步步深入,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自然.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特别是组织学生讨论当地广泛使用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双基训练, 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达到了加深理解、巩固应用知识的目的.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物理 探究性 实验教学 学生实验 动手 参与 探讨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实验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过程.因此实验既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本文谈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师实验教学理念
物理实验探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或模式,它的解答会因场合不同、要求不同、观点不同、学生不同,而发生变化,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变局部观念为整体观念;变眼前利益出发为长远利益出发.教师的角色也要相应变化:由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和评判者转变为合作者、协调者、服务者和组织者.实验教学中发现新问题,应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解疑的能力.
二、激励学生身临其境,动手实验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吸引学生听课,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想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习,要我实验”为“我要学习,我要实验”.
学生实验比演示实验能更好地为学生手脑并用创造必要条件,它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获得知识和提高创造能力.例如“平面镜成像”、“测量浮力的大小”、“研究电流强度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实验.教学中可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空间,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实验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实验步骤,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三、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积极参与
在探索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位友好的合作者、协调者、服务者和组织者,千万不要把“让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为教师可以什么都不管,实质上让学生“参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找出更多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了解、学习新的知识.二是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想、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逐步走入课堂.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也不断完善.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多媒体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组织《光的折射》一课的教学时,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设计课堂教学,清晰直观地展现了实验过程.又如:上初三总复习的《液体压强》一节时,也恰当地选取多种媒体参与教学过程.上课伊始,利用电视媒体,复习液体压强的特点,在课前,将“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特点”这一实验拍摄下来,制成录像带在课上播放,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深入烧杯底部的透明薄膜的凹凸变化,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都清晰可见.
五、自制实验仪器模型,增强实验效果
一个成功的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可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材料,自己制作实验仪器.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大饮料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用水和铅笔做光的折射实验等,一些小实验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兴趣盎然.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还使学生明白了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六、培养学生探索实验的科学精神
探索性实验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探索实验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和合作精神.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做到: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多年来的教学充分证明:学生在实验中能对某一问题、某一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大胆创新,讨论、归纳出自己的结论.初中物理书上有诸多重点实验课:如“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研究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贵在持之以恒.
总而言之,探索性实验都有其追寻的目标,教师只要在引导过程中大胆地放手,敢于创新,让全体学生参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体验物理实验的快乐与艰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十分重视实验的方式方法,力求上好每节实验教学课,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实验课堂中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3]赵凯华.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做好初中物理实验05-18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10-09
初中物理实验课06-18
乡镇初中物理实验论文08-30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题05-17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10-2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漫谈07-1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05-1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06-28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