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小学语文

2024-07-19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共12篇)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 篇1

摘要:小学生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有助于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围绕农村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课堂进行探究,力求为小学生的成长创设更加优质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高效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出现一定的自主意识, 课堂上有时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语文阅读对他们而言是一门较为无聊的教学内容,并且农村的教学设备有限,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得必有失,笔者认为农村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况,改善自身教学状态的同时让清新的空气及美丽的大自然走入课堂当中,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从而提升小学阅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一、完善自身教学状态,拉近师生关系

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善自身教学状态,降低对课堂纪律的关注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取得更多的收获。 首先,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当中,让学生自行选择文章进行早读,每天都由一名学生进行早读管理,培养学生个人的管理能力的同时为他们带来自由学习的空间。 一日之计在于晨,让学生进行晨读,有助于加深文章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从而提升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之前,依据文章内容对其进行提问,为其阅读找到明确的方向,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文章的阅读方法。 另外,阅读教学的时候除了采用课本中的文章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课外读物到班级与其他学生分享, 让学生到讲台上对书上的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图书互换,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视野的同时为他们参与阅读增添一份别样的乐趣。 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的思想依旧幼稚,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身教学状态, 为学生带来和蔼可亲的感觉, 带动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发展。

二、多元引导语文课堂,提升阅读效率

小学生喜欢趣味性的事物,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 围绕农村小学的优势采用针对性的引导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率。 首先,处于农村中的小学,环境更好,空气更加清新,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与大自然相关的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学生一起到实地进行阅读,让真实的景物为他们带来新鲜感,促使学生沉浸于自然当中,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产生更多深层次的感悟,为学生参与阅读增添一份动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寻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文章鼓励学生说出其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故事。 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解析, 依据探究的结果设计一定数量的问题交给教师,教师把问题提出来由其他的小组进行回答,在班级形成一种开放式的阅读模式,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紧张的氛围,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文章的阅读当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率。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其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 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 篇2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长期的影响,常常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严重地剥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有的采用放羊式教学,表面上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学生在学习中迷失应有的学习方向,继而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高效教学?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阅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语文阅读环节,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设计趣味性的阅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中,通过阅读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在掌握课文深意的同时,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在阅读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阅读范围,让他们在积极的阅读中相互影响和感染,使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发言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能力也不同,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不相同。针对不同的理解,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促使他们的语文思维进行多元化发展,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获得独特感受。在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敢于发言,并大胆地对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提出疑问,并对疑问进行相互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使他们的思路更加清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好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增强他们的阅读动机 阅读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能让他们了解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时能深入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灵活性。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还能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阅读,通过精读、略读等方法对每篇课文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找出单元中课文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和思考进行深入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他们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获得全面提升。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挖掘课文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他们才能领悟到课文的深意,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时重点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通过文字感受作者心情,加深阅读体会。在阅读课文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文中的排比句和长句子,通过阅读和深入感悟,学生在读中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感受他的光辉形象以及人民失去这样一位伟人的悲痛心情,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为了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情感和对课文的深刻体会,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在多媒体辅助作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再次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鸣,通过阅读获得更深的体会,深刻掌握文中的内涵。通过阅读获得的感悟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分享,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地方和通过阅读获得的收获。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理解方式,有利于激活他们的语文思维,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对各种新奇的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的自制能力不强,兴趣的持久度不高。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综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阅读方式的设计,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播放朗读录音的方式,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激发情感,产生读的欲望,从而进行主动阅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绘声绘色地朗读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仔细揣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语言、语气、语调和情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获得深刻的感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阅读的方式,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不同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自主选择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积极的阅读活动。完成阅读内容后,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环节,学生的思维能更加深入,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文字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五、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注重课外阅读拓展,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书籍,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森林大熊》《森林畅游》《月亮不见了》 《夏洛的网》 《时代广场的蟋蟀》《长袜子皮皮》《爱的教育》《犟龟》等。在趣味性的课外书籍中,学生接触到了以前不了解的世界,让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吸取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获得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进行自主选书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选择和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避免读一些内容不健康、思想不积极的书籍,使他们广泛的书籍海洋中畅快阅读,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主意识。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的教学思考 篇3

一、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让学生爱学、乐学。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引起全班同学围绕这些问题对文本进行研读,使学生读有所依。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以升华。教师也可以围绕文本的写作意图,不断地提出新的疑问,使学生持续地产生阅读的欲望。在期待和思考中保持阅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形成能力,达到创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教材进行讲解,而是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实践的机会。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例如,在教《生命的药方》一文中,教者这样设计: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从哪些事例中你感受到了德诺与艾迪的友情?教师给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你想对德诺和艾迪说点什么?这样,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以升华。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见,课前预习的必要性。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教材的大量资料,拓宽了阅读视野,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做好铺垫。课后做好学习笔记也很重要,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作总结,还可以写心得体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写作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还可以在平时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例如,开展读书周活动,利用读书周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写体会、谈感受,同时在班级上交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加以奖励,逐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注重学生的自读感悟

感悟需要联想、想象和善于思考。学会感悟就要学会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因此,我们不但要用心观察生活,而且要善于思考生活,对生活中某一类物、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独到理解,学生的思想才能得以升华、知识才能得以生成;才有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从而才有思维火花的碰撞。这需要教师深入教材,找准切入点,以备以点带面。例如,在教学古诗《绝句》一文中,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雪山脚下的奇异美景。再让学生自读古诗,并提出问题,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你有什么感想?并想象:如果你站在山脚下,你会说点什么?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 篇4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文中的字、词、句,还要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生活经验不足,他们难以跟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循序渐进,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与思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时的无限动力源泉。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

对于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童话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这些书籍中的童话故事符合学生的认知,其中简单的人物与情节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科普读物或是人物传记等,如《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等,这些书籍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见闻,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磨炼学生的心智,使其养成良好的品格。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推荐图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性格特点,为他们选择恰当的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对这篇课文讲述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我便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神态与语言的研究,学生将《晏子使楚》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深刻地体会到了晏子的风趣幽默与机智勇敢,体会到了众大臣的讥讽与不屑,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所表达主旨的体会。并且这样趣味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接下来我便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小故事,以便上课时与同学们分享,学生都积极地进行课下阅读,为创设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

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是发散小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主旨,从而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艺术地运用语言,带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古诗《嫦娥》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交流《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听过的故事都讲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以及对古诗的理解,通过想象编造出一个新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熟悉的故事会将课堂的氛围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首古诗,整齐的节奏、夸张的想象都会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来,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在阅读中得到满足,进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同志的阅读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自主阅读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师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阅读方式。

例如,在教学《窃读记》这篇课文时,我就着重让学生分析课文的第三段,作者跨进店门找书读的情景。很多学生初读这段内容时没有什么感觉,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找出这一段中描写作者的动作与神态的词,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找,找出了“跨”“踮”“挤”“急切”“寻找”等,这些细致的动作与神态的描写,会使得学生在品味中逐渐体会到作者求知若渴的心情,体会到作者对读书的热切渴望,从而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读书热情。并且通过对这段文字的重点品读与体味,学生对整篇文章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

四、增强学生的阅读情感

情感表达是语文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情感感化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也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因此,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情感,并在教学中将自己的体验与想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课文的主旨与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与学习。

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合适的教学道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学生熟悉的事情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在教学《风筝》时,教师就可以拿一个风筝去上课,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并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标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情感,进而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进一步构建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开题报告 篇5

开题报告

青州市逄山初中课题组《推广高效阅读,为语文课改提速》

“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子课题

《推广高效阅读,为语文课改提速》

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一项传统的语文学习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激增使社会对阅读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快速地进行阅读以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已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个非常突出并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与教学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阅读与作文教学在教材改革中提到一个新的位置,进几年,随着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大有提高,阅读量大有增加,学校、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然而阅读方法的改革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国家教育部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不到这一要求。多读需要时间,在时间一定的前提条件下,阅读速度便成为能否达到“多读”目标的关键因素。“写作”普遍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难题,错别字突出,语句贫乏,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突出的一点就是“多读多写”、“多读多得”。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积累,才能多写。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阅读。美国实施“美国阅读计划”,要求3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阅读25本书;日本在青少年中开展“每天晨读10分钟”的活动;以色列向青少年倡导3句话:“书本是甜的;知识和智慧是谁也抢不走的;学者最受尊崇。”陪孩子进书店,给孩子订报刊,是国外许多家庭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径。国内语文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快速阅读与写作的研究与实验。有志之士还成立了从事阅读与写作基础理论及其教学实践专业研究的社会团体,对“快速阅读”、“快速作文”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及推广工作。一些研究者在快速阅读或快速作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操作方案,有的已出版了专著。阅读方面如《实用快速阅读法》(程汉杰著)、《快速读书法》(潘意敏、庄佩敏编著)、《全脑速读记忆法教程》(王学贤、尹炎编著);写作方面如《实用快速作文法》(杨初春编著)、《快速作文真法》(快速写作研究院编著)。毋庸置疑,这些研究都将对汉语的阅读和写作起到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材料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以往研究较多的是写作,后来又转向了阅读,把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说的是非常重要,但一研究起来,又把它们割裂开进行。我们的研究强调在阅读基础上的写作,在写作导引下的阅读。以往的研究或是理论工作者进行的偏重于纯粹的理论研究,从心理基础、生理基础、语言学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探讨,也得出了一些结论,但能否指导实践以及指导的如何却少有具体而能叫人信服的实例;或是一些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却缺乏理论的支撑,往往成为某个教师的活动,难以成为教师群体的实践活动。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在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整体的研究,着手建构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框架和可供实际应用的操作策略。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快速阅读与写作是开发时间资源的利器,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助于尽早获取知识,有利于尽快获得知识,有益于多获取知识,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是成才的催化剂。

(2)有助于教与学的双向提高。我们的研究既是寻求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又是寻求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希望借助于本课题的研究,达到师生能力的双向综合提高。

(3)本课题研究力图寻找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与写作的实践应用方式、方法和策略。期望找到一种适宜于教师群体可大面积进行的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与快速写作的方法。

(4)本课题研究将试图解决长期以来阅读研究与写作研究相互割裂的状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建构阅读与写作的合理的教学融合形式。

三、理论基础与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力图寻找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与写作的实践应用方式、方法和策略。期望找到一种适宜于教师群体可大面积进行的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与快速写作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试图解决长期以来阅读研究与写作研究相互割裂的状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建构阅读与写作的合理的教学融合形式。

“快速”,快与慢是相对的,我们的研究,是指阅读速度在小学每分钟150字的基础上,提高5—10倍。写作速度在小学40分钟300字基础上,提高速度1.5—4倍。“快速阅读与写作”和“传统的阅读与写作”不同,它致力追求的是灵活运用,善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性的阅读与写作。“快速阅读”。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我们的研究是课内以指导方法、探询策略为主,课外以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为主,重在课外阅读。“快速写作”。包括课内写作与课外写作两部分,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以实践为主线,以国内外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依据,在阅读与写作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实验研究范围在小学3-6年级学生。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效阅读内容与方式的研究、提高写作技巧与能力的研究两大重点。具体如下:

a、单项速读训练,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和提高理解率,进行大量阅读。

b、将速读与精读相结合,使学生对所读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全面提高阅读能力。c、将速读与口语表达、写作相结合,在提高阅读速读和阅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d、读写相关因素的研究(读与写与听与说)

e、快速阅读、快速写作的检测及评价

五、研究目标

1、建构较为完整的在理论指导下的“快速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体系和可供操作的适合于中小学实际的检测及评估方法。

2、构建能为教师群体可借鉴的阅读课、写作课的实际操作方法和策略。

3、进行读写相关因素的实践活动与研究,建构读写的相关原则。

六、保障措施及实施策略

1、可行性分析。我校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验;部分教师积极从事阅读与写作课的研究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点的阅读与欣赏、快速作文教学方案。学校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次吸收到课题组的就有他们中的佼佼者,他们中许多人的论文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时间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珍惜,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习就再也不仅仅是小孩子和青年人的事了,而成为伴随人一生的任务。“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并解决的课题,“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是新世纪对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要求。所有的机构和团体都应当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正是快速阅读与写作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时机。

2、加强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资料由专人负责。研究过程中的计划、案例、专题会议记录、图片、录像、实录等要及时收集、及时整理。

3、加强培训。组织教师认真有关理论。向教师推荐和提供相关的理论书籍,要求教师每年必须阅读一本理论专著,教师每学期必须记一万字以上学习笔记。每学期撰写一篇有相当价值的教学论文。

4、从转变观念入手,把转变观念贯穿培训的全过程。要根据课程的实施的不同阶段及时地给教师以指导。以专家讲座、指导与教师在实践中自己摸索自己总结提高相结合。派出教师外出学习、研讨、观摩、参观,学习外地经验。

5、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召开一次大型的校内研讨会。

6、加强图书室、实验室的配备,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7、制定制度,加强过程监控。学校将制定《科研管理条例》,《奖励科研教师的办法》等规章制度。将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时间纳入工作量,对在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重奖,并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加强过程监控。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召开一次大型的校内研讨会。学校领导深入到老师中去,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到课堂中去,不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七、研究的方法

教育调查法:对拟定进行实验的年级,采取普遍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个案调查等方法,了解实验年级阅读与写作的现状。通过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经验总结法:我们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回溯、追因,对本课题的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得出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实现分析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阅读;阅读习惯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重点往往更多地放在课本内容讲解上,对于阅读问题与教学重视程度不高,阅读内容与安排多属于课本内容,教学方式单一,阅读教学效果不显著。为此,从多个维度出发,思考高效阅读教学实现的具体路径,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其全面发展。

一、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小学生阅读动力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关注小学生的群体特征,因小学生年龄偏小,在这个阶段其学习活动与参与程度多受自身兴趣与爱好影响。为此,教师应坚持以兴趣为导向,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也是高效阅读教学实现的基础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激发学生对阅读教材的注意力与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并感触知识所帶来的美好。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个性、爱好,推荐学生所喜欢的书籍来开展拓展阅读。以《成吉思汗和鹰》为例,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插图作为切入点,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让学生联想鹰击长空、鹰与成吉思汗的关系,思考鹰为什么要打掉成吉思汗的杯子?成吉思汗最后有什么感悟?通过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通过问题或疑问设置,促进学生阅读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表现出较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以引导驱动学生开展阅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性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寻找答案,最终解答自身的疑问。以《迟到》为例,课文中讲述了“我”迟到与父亲之间的一些事情,里面有着深深的父爱。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则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同学们有谁迟到过?是不是也有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早上不愿意起床呢?通过这些小问题,引起学生的参与与注意力,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上学与父母之间的故事,看看自己与课文中的主人公有哪些不同等。学生带着兴趣与疑问去阅读,则可以更好地理解迟到与父爱的内涵,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与效果。

三、开展合作探究式阅读,展示学生风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式阅读,关注小组间合作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阅读,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互动,让学生小组针对阅读问题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提出自身的疑问,可以小组之间解答,也可以让老师参与进来,一起讨论。

合作阅读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活跃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且能够展示学生自我风采。以《我喜欢》课程为例,可以引导小组分别说说自己喜欢的内容,有什么特征值的自己喜欢呢,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分小组进行段落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展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触课程内涵,同时也开阔了思维,思考了自己所喜欢的事物。

四、引导自主探究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教师不能主导、牵引着学生走,而是应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发展、兴趣与个性去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并自主阅读。教师应重视并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拓展阅读广度,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教学应在课本阅读的前提下,推动课外阅读,帮助与支持学生去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

事实上,小学时期属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不仅好奇心较为强烈,且记忆能力较为突出,学生阅读整体效果较为突出。开展自主探究阅读,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篇名著等,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以实现学生阅读拓展与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推力。

阅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全面发展等有着积极作用。传统语文教学中多缺乏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且阅读教学整体效果偏低,为此,思考高效阅读教学实现的相关路径,提出坚持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小学生阅读动力,通过问题或疑问设置,促进学生阅读,开展合作与自主探究阅读,展示学生风采,并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多个维度出发,切实采取综合策略,以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与效果,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史小建,樊迎光.语文阅读教学视角探析[J].语文建设,2014(24).

[2]王荣生.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在哪里:广西观课印象及讨论[J].语文学习,2012(3).

[3]许龙梅.语文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介绍的探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7).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探微 篇7

一、教学问题设计应引导学生质疑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不同于学生日后学习的阅读教学,由于年龄与知识量的局限,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借助身边的资源才能真正地理解一篇文章。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课首导入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对内容的印象,设计好教学内容,以阅读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关注到阅读中的细节,体会阅读的内涵与文本素材后面的意义。不要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阶段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与习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本,通过讨论与交流来感受不同阅读观点的冲击,最终为课文的引入打好基础。如在《詹天佑》这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不要给学生灌输课文中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詹天佑,独立设计,自主研究。有学生提出疑问“国外报纸都说中国没有会修铁路的,那么詹天佑的施工知识应该是国外学来的吧?”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当别人比自己强大时,要去学习,而不是拒绝与自我封闭。“詹天佑在国外的同学没有帮他吗?”又有学生问。笔者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詹天佑的同学,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从书本上找答案。“外国的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说明工程很难,何况修建铁路时没有亲临现场,那是帮不上忙的,所以詹天佑只能靠自己。笔者又问:如果你是詹天佑,修完铁路之后你会做什么事?学生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只能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去推断。爱国心强,修建铁路的技术高,执着有恒心这是詹天佑在文章中所展现的性格特点。因此有学生说继续修更多的铁路,有学生说办一家学校,专门培养修建铁路的工程师。这类开放性的问题不需要设定正确答案,旨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文章的细节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进而提高阅读教学高效性。

二、合作学习应创造教学情境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性格与班级人数的现实情况,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时,在阅读时以小组划分人数进行交流与探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每一个阅读小组的阅读方法都不相同,不同学生看到的内容也不相同,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达到集思广益,互为帮助的效果。对于阅读而言,越有交流与共鸣,那么就能激发越多的灵感与感悟,也就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善于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观点进行总结,及时表扬与发现闪光点与学生的创新思想,让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主动去发散文本素材的思想,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平台。基于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重点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课堂氛围,建立起一个教学情境。提高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以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提高理解能力。如在进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篇文章时,教师不要把课程任务过于突出,而要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感受这一篇文章。如可以让学生把文章表演出来,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自己面对选择时的心情等等。可以把课文中的好字好句挑选出来,放在其他的情境里去应用,提高学生对词句的应用能力,对生活的感知能力。阅读教学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流程,而是一个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随机变化,因地制宜的教学过程,只有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阅读的积累。

三、阅读教学应善于捕捉课堂生成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并不得力,老师并没有参与到学生阅读中来,而是任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小学教材为中心的阅读更为少见,对于阅读的思考与深化,引导与提炼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的阅读并未与语文课堂学习衔接起来。而实际上,以苏教版为例,引入的国粹性内容增加了插图,体现了图文并茂的特点,如《学棋》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量,加入了相应的插图作为说明并有大量的拼音辅助,学生可以实现自主阅读。但教学时,老师已经习惯了讲解与灌输,学生的自主阅读倡导较少。学生被动性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主动学习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朗读文章,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中,教师应把课堂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上,多方面去发掘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过程。如在课堂一开始就播放《好汉歌》进行气氛渲染,利用学生常吃的零食里附赠的水浒英雄卡片切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各自喜爱的水浒人物等等。进而引入林冲这一人物的形象与事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越是生动的叙述,越是冲突性强戏剧化的叙述越能让学生聚精会神。所以在语文课堂的组织上,应贴近学生的心理,像讲一个故事,说一个传奇一样。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像《好汉歌》一样在朗读过程中模拟出慷慨豁达的气氛,体会到字里行间的韵味美。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疑惑,都是一线课堂上最直接的反馈。老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快速反应,科学插入课堂教学内容中。

四、善于评价应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阅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自主性的行为,越是有阅读兴趣的同学,就越能在阅读的道路上找到乐趣,进而坚持终身阅读。而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培养时期,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的阅读范围,除了那些开卷有害的书籍,不论是何种学科何种专业的书籍,只要学生有阅读兴趣,就可以鼓励其自主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看到了新世界,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阅读是触类旁通的,更是相互提升的,多元发展,探究为重也就是这个含义。基于此,作为小学老师,应时刻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评价其阅读的主动性,鼓励其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中继续阅读下去。在流程安排上,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课堂时间与课外时间进行协调,鼓励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阅读,同时引入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与生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找到与文章作者同气相求的地方。当学生产生兴趣时,才能对阅读产生自觉性。而为了达到这一点,好的阅读课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然后,慢慢过渡到对文章语言、构架、文章叙事风格上进行教学。如组织学生或者阅读小组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写读后感,交流心得等。还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有哪些,在其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与能力。从这方面入手,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教授学生相关的阅读方法,理解何为粗读,何为精读,何为浏览,何为做笔记。如粗读其本意就是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层次与架构。精读则是在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标注,对自己有疑惑有心得的地方进行标注,并写下感想等。而在阅读中遇到的难点也在此时得以记录,可以在阅读完后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一同讨论交流。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质疑,提出疑问,创设教学合作,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及时表扬,及时评价,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的能力,感受到文章作品的内涵意义,进而为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本文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为目的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若干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如教学问题设计应引导学生质疑;合作学习应创造教学情境;阅读教学应善于捕捉课堂生成;善于评价应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等。以供读者借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高效化初探 篇8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对照《小学语文新课标》反思现在的阅读教学, 可以看到存在以下问题, 这需要我们不断转变教学观念,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 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少, 个性理解流于形式

教师为了把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 在课堂上给学生读文的时间少, 文都没读通、读懂, 何谈感悟?因此, 个性理解流于形式。

(二) 读书感悟少, 提问分析多, 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

教师喜欢采用一问一答式, 把本应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变成了文章的串讲, 使学生失去了情感的体验。

(三) 自主发现少, “牵引”求同多

教师为了实现课前的预设, 符合自己所谓规范化的板书, 千方百计牵引学生说出所需的词语, 得到统一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偏离预设目标时, 教师常常采取回避态度或者批评的态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学生权利的忽视, 对学生创造性的扼杀, 是对学生个性体验、个性理解的轻视。

(四) 阅读训练不完整

从教学内容说, 重精读课文, 轻略读课文。从教学过程方面说, 仍就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还是演员;从技能方面说, 对学生朗读、默读、背诵、略读、浏览能力的培养都有待加强。这些问题的出现, 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偏离了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宗旨。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使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探索新教学方法

(一) 通过“七多七少”,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 多一些自由, 少一些限制

语文学习, 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 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体验, 营造思维开放、自由的语文课堂。如在执教《匆匆》一课时, 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 先出示课文的例句, 然后让学生仿写一段时间匆匆而逝的句子。学生写道“在网上玩游戏时, 日子从指尖过去;玩耍时, 日子从嬉戏中过去;弹琴时, 日子从手指上过去;跳大绳时, 时间在欢笑声中过去……”在这里, 我们感受到学生鲜活的思维, 多彩的想象, 灵动的语言。

2. 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批评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说、多想、多谈、多练, 鼓励他们勇于发言。针对学生们的错误和失败, 耐心点拨, 尤其要特别关爱“学困生”, 使他们不因为错误观点而受到冷嘲热讽, 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恐惧”, 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 多一些自主, 少一些灌输

正所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小组商议—教师疏导”的教学模式, 每一项教育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先去体验、解决、归纳, 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启发引导。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西门豹》一课的成功教学案例其能反应这一点。课堂上, 老师不再包办或唱主角, 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作用, 让小组之间互相提问题, 思考回答。当他们争执不下的时候, 教师及时参与, 讲清道理, 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4. 多一些讨论, 少一些讲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作用,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需要, 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

5. 多一些开放, 少一些封闭

“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因此, 阅读教学可以从教材中走出来,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如学习《影子》一文, 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 融入自然, 关注学生的生活, 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与我们形影不离”。

6. 多一些读, 少一些讲

课堂上要通过朗读、默读、变声读、浏览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透, 不能用老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个性阅读与感悟。不能用“一点通”的答案, 代替学生的个性理解。

7. 多一些学法指导, 少一些讲解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理解的方法很多,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段, 结合精读篇目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方法的学习, 如抓住重点词语、中心语句来理解、谈感悟;通过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谈感悟等。

(二) “以生为本”, “以生定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质疑, 对问题进行梳理, 形成一两个核心问题, 采用“插叙”“倒叙”的方法, 单刀直入, 直奔文章的主题、中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 提高课堂的效率。

1.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进行质疑, 变序讲读, 回读前文, 悟出其中的道理。

2. 从文章的结束语入手, 追根溯源, 理解全文。如执教《草原》一课时, 我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让学生回文阅读, 将各部分与结尾相联系的诗句找出来阅读, 从而理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 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

(三) 运用“四步自读法”, 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四步自读法”, 即“初读—了解大意、细读—理清脉络、精读—体会感悟、评读—拓展延伸”。这种教法的特点, 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翠鸟》一课, 第一步初读课文, 复述课文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 谈翠鸟的外形及特色。第三步精读课文, 如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翠鸟动作的敏捷时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 (1) 介绍了翠鸟什么特点? (2) 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3) 比较句子, 哪一句好, 好在哪儿? (4) 播放录像, 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第四步评读巩固, 进行读写结合。选写一种小动物进行练笔。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中学懂课文的内容、表现手法, 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要想使阅读教学高效化, 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适时传授一些阅读方法:

1.目标阅读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 从遣词造句、思想内容、写作特点、段落层次等方面选定阅读目的。在阅读时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 有详有略地阅读, 把需要的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筛选, 找到真正需要的内容。

2.带着问题阅读法

自己从布局谋篇、主要内容、写作方式等方面设计几个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问题解决了, 文章也就读懂读透了。

3.板块阅读法

通过训练学生扩大阅读视野, 提高阅读效率。通过训练学生三目一行、两目一行、垂直阅读的能力, 提高阅读速度。

4.写写画画达意法

通过指导学生用各种符号圈画、批注, 写下自己的随想。多读多想, 加大阅读的理解深度。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5.博览众书积累法

博览众书指的是读的数量多, 阅读涉及学科的种类多, 也就是所说的“阅读量”与“阅读面”。现在是信息社会, 信息量大, 教师每学期或每月都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帮助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目, 并提示阅读方法, 让学生把平时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利用, 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 篇9

一、引导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佳动力,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与教师一样,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教材的重点知识和相关的讲义盲目崇拜,而忽略了自身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小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文化知识非常的匮乏,对于文章的领悟以及概括能力也非常的缺失,进而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发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借助教材中有趣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促进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逐步展开。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以故事作为开头来让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蚂蚁和蝈蝈》这篇有趣而又带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文章就能够作为阅读课的开始,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先给学生讲述蚂蚁和蝈蝈的故事, 进而让学生以有趣的动物形象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了解到勤劳的重要性。而在故事结束后,教师可以以自己阅读故事的经历来告诉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大脑中故事存量以及对做人道理的感悟,进而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走入阅读课堂中来,提高整个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篇,丰富学生阅读课的教学内容

阅读课的有效开展除了学生基本的兴趣以及课程参与的热情外,其整个阅读课的教学内容也对教学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多的佳作,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并体味各种哲理。但是,单单凭借教材课文中的内容,学生的阅读量很难得到提升,对于课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很难深入。因此教师在小学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探索与教学内容关联的课外资源,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内容。

读书角的创立为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教师在班级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教室的布置,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让学生之间通过书籍的共享来进行资源的补充。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为学生推荐与苏教版同步的《实验班同步提优阅读与训练》《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与拓展》等书籍,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份阅读资料后,在教室图书角进行交流,整个阅读课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丰富,而再通过阅读课堂中教师的指导与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一定能够被不断地强化。

三、培养篇,强化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

除了基本的阅读知识积累外,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通过阅读课的教学,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强化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阅读课为契机,为学生讲授阅读的基本技巧、文章主旨的提取方法以及其他阅读注意点,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阅读交流课是阅读技能强化的一种有效形式,传统教学观念认为阅读课应当尽量地留有时间让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但是如果没有指导盲目进行阅读,小学阅读课只会变成一种形式化的课程。因此在小学阅读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规划阅读的开展时间,并划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整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对其阅读到的佳作进行简介、对其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进行交流,也可以为自己的同学推荐部分优秀的作品。而在讨论的最后,教师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学生对同学在讨论中的观点、表现进行点评,进而通过互相学习的模式,强化学生对于文章概括、信息选择等多方面的阅读能力。

四、实践篇,强化学生阅读知识的应用

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组织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有效地利用苏教版教材中的佳作以及配套阅读书籍外,还应当指导学生对阅读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应用。阅读知识的应用指导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是阅读笔记的创作,即指导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对遇到的优美语句或者是相关的感悟进行记录,以积累自己的素材。例如《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中“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 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就是有效地采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蝴蝶聚集的现象,学生通过阅读笔记的记录,可以很好地进行模仿并应用于作文写作中。第二步骤就是实际的应用,教师在阅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时常进行笔记翻阅,并以段落模仿、日记写作等形式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发挥出来,进而使得整个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应用性逐渐强化。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 篇10

(一) 学校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 当今的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绩,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但是却忽视了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和写作课等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不太合理, 很多时候所谓的阅读课已经成为一种形式, 或者成为了语文教师变相讲课的一种方式, 教师和学校对于这类课程的不重视也让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失去了原本的兴趣, 很难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 教学模式传统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十分不利。语文阅读十分灵活开放, 在题目的设置上和知识的考察上都有着很大的可变动性, 而且从历年的考试考向来看, 阅读理解对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可谓越来越全面, 很多时候都涉及到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面的考察,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仅仅是课本知识和阅读的讲解, 对于那些灵活的阅读内容是很难教会的, 且教师仅仅通过单方面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传达知识给学生, 而对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内涵或者对知识有没有吸收理解都无从知晓,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课堂丢失了语文阅读教学本该有的活跃, 让阅读变得没有趣味性, 学生的阅读成绩自然就谈不上提高了。

(三) 过度挖掘文章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语文阅读的教学之所以效果不大是因为教师对于文章讲解的思路本身就不正确, 有的文章中作者仅仅是不经意间写了一句描写景色的语句, 而经过语文教师的分析后, 这简单的一句话变成了表现作者内心思想感情或者抨击社会现实的经典之句了。由此可见, 过度的挖掘文章, 解析文章也是不合乎语文学科特性的。其实语文的很多文章是需要学生自己用心体会的, 但是随着考试压力的不断增大, 教师已经将语文阅读变成阅读理解的讲解课堂, 所有文章都已经格式化, 从哪些方面分析, 大致以什么思路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学生缺乏自我想象的机会, 过度依赖教师所给的套路, 让语文的学习变得固定化、格式化, 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是怎样的

(一) 自由感受, 突破传统牢笼

其实学生对于阅读是渴求的, 这一点从日常学生的表现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学生都喜欢读一些课外的文学、历史读物, 只要阅读的内容是自由的, 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故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应当充满自由, 给学生选择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章和文字语言所带来的魅力与乐趣, 打破传统教学的牢笼, 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学习。

(二) 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语文的阅读应该是一个十分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过程, 因为语文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日常不同方面的涉猎,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让自己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社会经验。理想的阅读课就是将学生从“死学习”的牢笼中解救出来, 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思考, 并受到感染和启发, 从而在能力和知识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一) 给予空间, 自由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打破传统教学的牢笼, 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救出来。语文阅读本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 学生在当中不仅能够收获知识, 更能提高能力, 转变思维方式。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 很多时候对事物都存在着新鲜感, 且学习能力十分强, 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 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想象, 去亲身感受文章中的深意, 这对日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待人接物的能力以及各种各样的素质培养方面都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 创新课堂模式, 注重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各类知识的掌握, 更多的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故当今的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这一新的要求, 改变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 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并且将课堂变得充满生机, 让学生能够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吸收更多的文化精髓。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组织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 可以是“好文好词”推荐活动, 也可以是各式各样的诗歌创作与朗诵活动, 让学生在这些趣味活动中收获知识, 并且激起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

(三) 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有着很多的直接联系, 同样, 写作在语文的教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果两者能够相互结合, 那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变得容易了许多, 故教师应当抓住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将写作与阅读有效结合起来, 例如不断加强读书笔记的检查, 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 将自己认为较好的那些词句摘抄下来, 或者多多组织一些模拟写作的活动, 让学生学有所用, 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写作中, 这样学生对于语文的实用性就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也会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

语文的教学和创新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当时刻以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 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讨,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爱上阅读, 爱上语文。

摘要:语文阅读具有其特殊性和导向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 对于刚刚接触语文以及语言学习的小学生来说, 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其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故教师应当抓住阅读教学的这一特点, 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兴趣, 用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然而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不管是在设置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 阻碍了语文教育的进步。因此, 本文将分析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坤炽.以教材为生发点, 有效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0 (Z1) .

[2]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 (8) .

[3]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 (2) .

[4]曾瑞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 (1) .

[5]贺丽萍.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27) .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高校教学;路径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没有进行阅读思考的机会,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只局限于文本表面的意思,不能很好的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个性化的、深层次化的个人理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所有教育者追求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源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根本源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能利用阅读教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文字阅读素材产生兴趣,让学生保持高度的阅读注意力,进行语文阅读状态,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的一个主动学习的环节。本来语文文字就比较枯燥,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很难集中精力进行阅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局限于表面意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音乐、图片、诗歌朗诵等等,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段为学生推荐一些有趣地课外读物或者阅读材料,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高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高一些人物传记、科学杂志和历史史事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推荐相关的书籍,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课外书籍。其次,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比较直观具体,对于抽象的文字语言不能很好的进行深入的理解,需要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详细的讲解,让课堂文字语言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更加方便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坐井观天”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让学生根据图片来猜想青蛙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问题来促进学生阅读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艺术进行相应的教学,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文字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在问题探索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进行主动地阅读和探索,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有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利用问题来引诱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探究,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都是漫无目的的进行文字阅读的,对文字阅读没有兴趣,致使课堂阅读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之前,做好感情铺垫,可以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相关信息进行提问,利用相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根据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例如,在“魅力的海底世界”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海洋占地球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那么小朋友们知道海底的世界一个怎样的世界,与我们所处的陆地世界一样吗?通过这些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阅读,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其次,利用一些关键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都具有一些深层的情感,不像表面那么简单,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对文章的理解不能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来培养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阅读、思考是一个整体,都需要进行关注和培养。目前,很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对文章只是一种读而不思的状态,对文章的理解也只局限于表面含义的理解,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体和中心思想,也很难理解作者所要传达出的浓厚情感。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监督和引导,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文章中作者所要传达的深层情感。首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把握学生的思考进度,确保学生可以深入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思考空间,教师要能在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进行课外延伸促进学生阅读

阅读教材不只有语文教材,还有许多的课外读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教材,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状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要明白“学生多读书,要读好书”这个观念,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成长的书籍,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读物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学生才有阅读兴趣,可以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效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在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要发挥出监控和管理的职责,由于小学生的控制力比较差,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语文课堂阅读的效率。此外,课外读物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范围,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阅读教学情境,教师要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主动地阅读,学生可以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教材,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红.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6,31:184-185.

[2]罗嗣敏.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江苏省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活动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厅:,2015:8.

[3]申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1-45.

[4]孙国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5,07:66.

[5]王宏林.能力的突破——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实现路径[J].中华少年,2015,22:32.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 篇12

一、小学语文阅读不足之处分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甚至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夫子老先生的儒家思想至今都对现在的人们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例如, 中国人一向认为读书就应该金榜题名成龙成凤, 所以现如今“金榜题名”式的教学也让一代代老师批量生产出一群只懂读万卷书的书呆子, “灌输式教学”更是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遗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种教学活动下, 许多小孩子学习知识的思维被固定, 教学思维的禁锢, 导致了如今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都不懂得变通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也就出现了课堂效率低下, 家长老师逼着让学生学习、上各种辅导班的局面。就比如说语文阅读中的文体分类, 要想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中得到较高的阅读试卷成绩, 首先应该让学生深刻又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文章所讲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再高度地对文章进行分析概括, 最终缩小范围得到正确的解题答案。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学习高度, 大家应该都知道小学语文教师逐字逐句毫无新意的语文讲解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没有多少阅读积累量的小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是小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老师怎么教就怎么理解的基础上, 学生更应该学着去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然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 这样才能使阅读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阅读理解加深学习到文章中作者的写作特点, 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章。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不管是学生自身的阅读写作还是教学效果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提升。

二、阅读量的大小影响着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现阶段, 很多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在一些教学因素上偏离了小学生所承受的范围, 导致小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度不深。教师应该清楚地懂得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源泉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有时一篇与实际生活有共同点文章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思想情感上的理解也就比较透彻。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 大幅度的理论只会营造出枯燥的课堂氛围和完全没有阅读意义的文章, 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积累不到阅读知识, 写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这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悖, 课堂效率不高, 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例如, 在小学阅读和小学写作中, 老师可以让学生多写日记、周记, 或者说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演讲话题可以是自己回家看的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或者说上学途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 之所以用课前三分钟来训练学生的写作阅读能力是因为这可以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当然, 老师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章写作能力, 比如语文兴趣角、语文阅读角、语文阅读组织、语文阅读写作方法总结小组, 不过语文阅读写作小组的建成需要老师挑选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中不管提出的观点是否优异, 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育还有许多值得老师和学生共同挑战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许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和写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育高段小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和如何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何选择有益的文章, 应用什么方法去理解和抓住文章中心, 使得小学生可以理解并且加深文章的可利用度, 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手段和写作风格, 随之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自己的文章里, 提高文章的优异度, 使得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小学应学习的知识, 让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知识量进入中学。

摘要:语文的学习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持续进行,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行列, 这也为人们良好的交流形成了必要的基础, 但是在某些方面, 九年义务的实施也在一定方面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当然,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以为了改变以往学习语文的缺点, 接下来就一起来探讨关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高段语文阅读写作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量,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符琼霖.农村地区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现状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下一篇: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