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2024-07-29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通用11篇)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篇1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一、课堂中教学语言的准确运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充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准确掌握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不能给他们带来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能深刻、精准地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讲解“落花生”是花生的别名,不要把“落”字理解成为动词,不要未经查证与核实就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种花生”,造成错误性的理论。另外,还要注意语句的正确使用。

如“对于这个同学的看法,有的学生非常不同意,而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就有两种相反的思路——到底是对前边同学的看法认为是对的,还是对后边学生非常不同意的看法认为是对的呢?这就是一种歧义句,但是小学生还学不到语法这一块知识,如果教师表达的模棱两可,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准确地运用语言,说出的语句是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而不是给学生造成困惑或是错误的学习。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也要抓住重点,突显精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知识,真正达到以简驾繁、以少胜多的境界。

二、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内容繁多,可以说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从古今到中外无所不有。所以,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对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还是陌生且难以理解的。这个时候就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学习这些奇妙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形象生动地传输、再现知识的原理和物体原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知识,从而加快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速度。同时,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学习重点、难点。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方面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理解事物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个限制,它能将抽象的课文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动画,将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有几个动词的排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有这样一段话:“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这句话当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既不知道这些词的表现形式,也不知道该如果使用,这时候我就运用了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把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整个过程制作成了flash动画,重点强调了这三个动词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迎上去就是相对的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目标后方赶上,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目标物体身边。

他们看完了这个动画,这三个动词的表现形式就会留在脑海里,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而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让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给他们提供独立的活动场所,使每个学生在学到知识之后还能再传播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还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让组员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理解的同时再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个环节既有竞赛意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虽然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重要了。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经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参与到探讨中来,给出积极的建议。

四、课外的发现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热爱生活,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懂得文字的力量。所以,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如我曾经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路上的路标、商店牌匾,记住一路上都有哪些商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如果你发现哪家的牌匾写了错别字,老师会有奖励。留这个作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首先,这个做法可以上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发现并记录周围的日常生活,从中感悟生活的多姿多次;其次,这样学生能在日常学习文字字形、理解词语的运用,要比课堂中枯燥的听、说、读、写有趣得多。

小学语文常用字有多少

小学阶段要求掌握多少汉字——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版)》,小学不同年段要求掌握的汉字数目是不同的。

1、第一学段(1~2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2、第二学段(3~4年级)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第三学段(5~6年级)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篇2

一、进行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想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让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就需要有能够吸引他的东西。对于枯燥乏味的东西, 任何人都不会提起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是一项有效措施,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法、惊异引导法等方式, 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形成“十万个为什么”的思维, 积极开发他们的潜能。如今的小学素质教育, 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因而特别重视人的实践性、素质性和能理性。在当下的教学活动中, 学校和教师从事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 采用趣味教学, 更是很好地贯彻了这个中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通过积极开展趣味教学, 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 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二、多进行语言交流,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充分开展互动教学,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语言交流, 与学生良好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 与学生交流思路, 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更深的印象。另外, 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学习课文的感受, 以及学习课文后能从课文中学习到什么, 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 当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束后, 与学生进行交流:学完这篇课文, 你学到了什么? 有学生说我学到了邱少云英勇无畏的精神;有学生说我在邱少云身上学到了为了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 有学生说我从邱少云身上学习到了隐忍与坚持, 即使大火弥漫自己的全身, 为了不暴露目标, 宁可被烧死。学生通过与教师进行课文学习后的交流, 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而且令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更有利于记忆和掌握。

三、营造互动氛围,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月光曲》一文时, 笔者引导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读出心中感受, 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在导入时, 播放《月光曲》钢琴曲, 使学生对这首曲子形成最初感受, 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首美妙的乐曲是怎样谱成的。在课堂教学中, 实现师生角色变换,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老师不再是“教”, 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 而是自主地“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情感朗读:“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教师采用这样的文字激情引导:“盲姑娘怎么也想不到, 在这偏僻的乡村, 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如此纯熟的钢琴声, 酷爱音乐的她猜想眼前这位演奏者很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因此, 盲姑娘又惊又喜地说……”学生仿佛已经和盲姑娘融为一体, 很激动地朗读课文, 感受盲姑娘的激动和贝多芬由同情到遇知音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复杂情感变化。这样, 学生在教师的轻松引导、自己的深入朗读中, 明白了《月光曲》的旋律实际就是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过程 , 巧妙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就要真正解放学生, 不要压学生、治学生, 使教学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让学生在提问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总之,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发现问题, 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 转变意识和思维。提问和质疑并不是挑战教师的权威, 而恰恰是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的表现, 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 也是基础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五、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教学中,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加强训练, 提高语文能力

拓展练习并非题海战术, 要注意拓展练习的有效性。首先, 练习要有创新性, 结合所学课文设计拓展练习, 让学生有话可说。教《月光曲》时, 设计的练习是:请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田园》, 谈自己听钢琴曲《田园》时的所思所想, 再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的题型把课文与拓展练习联系起来, 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 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 学生的作业要精选有针对性的题型。例如:学生经常把“戊、戌、戍”等字混淆, 就可借助句子有意识地组词填空, 以便巩固这几个字。另外, 要根据练习中常犯的错误, 改进备课与教学过程, 真正构建出创新的高效教学模式。

七、构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占主导地位, 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进行规定。教师通过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和学习, 进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构建高效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 进而解放身心, 增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能力。教师综合运用实际生活经验教学和实际问题创设教学的教学方法, 就相应增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能够进一步提高能力和水平。

摘要: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 通过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策略,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浅析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创造条件

小学时期正是开阔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儿童读物作家锡德弗莱施曼指出:“教师要想在讲台上大讲特讲五十分钟而不引起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和厌烦心理,这实在是太困难了。因此有必要来用一些幽默性、戏剧性的调节手法,借以缓冲一下单调和沉闷空气的压力,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放松一下神经。”他还说:“如果幽默被引进课堂中,儿童就会活跃起来,他们会学得更快、学得更牢!”

(一)“开讲”的幽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凡上课认真的老师都是精心设计开头的导入语的,有时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开讲,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主要注意力,引导他们注意到教学内容上去。有时可以紧扣教材来设计导语,有时也可以讲一个带幽默色彩的故事引入。

(二)讲授的幽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讲解或启发学生思考,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听、乐说、乐思、乐读。幽默的讲解可使解词、造字、修改病句、鉴赏文章等看似枯燥的内容妙趣横生。

(三)应变的幽默。

课堂上会随时出现偶发的事件,有时会打断教学的思路,甚至会造成难堪的局面,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则可以活跃一下气氛,并使学生受到教育。师非圣贤,难免出错。出错时不必难堪,可自嘲,可幽默化解。

(四)“断课”的幽默。

好的课堂结尾应让人回味无穷,幽默的结尾方式更加让学生为之一乐,促使学生反思所学内容,渴望新的一课的来临,使学生乐学成良性循环。为了课堂教学运用好幽默的语言,从而取得良好的效益,我们必须尽力做到:A、熟悉语言幽默的常用技巧;B、口头语言与体态语的幽默要协调配合;C、注意发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努力寻求幽默与教学内容的切合点;D、提高自己的素养,多在实践中摸索思考。只要做个有心人,功到自然成。

二、创造互动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月光曲》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在导入时,播放了《月光曲》钢琴曲,使学生先对这首曲子有了最初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首美妙的乐曲是怎样谱成的。在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情感朗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采用这样的文字激情引导:“盲姑娘怎么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乡村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如此纯熟的钢琴声,而且酷爱音乐的她猜想眼前这位演奏者很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因此,盲姑娘又惊又喜地说……”学生仿佛已经和盲姑娘融为一体,很激动地朗读课文,感受盲姑娘的激动和贝多芬由同情到遇知音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复杂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轻松引导、自己的深入朗读中,明白了《月光曲》的旋律实际就是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过程,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解放学生,不要压学生、治学生,使教学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让学生在提问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要转变意识和思维。提问和质疑并不是挑战教师教学的权威,而恰恰是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的表现,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也是基础語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四、加强训练,提升语文能力

拓展练习并非课后的题海战术,而是注意拓展练习的有效性。首先,练习要有创新性,结合所学课文设计的拓展练习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教《月光曲》时,设计的练习是:请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田园》,谈自己听钢琴曲《田园》时的所思所想,再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的题型把课文与拓展练习联系起来,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学生的作业要精选有针对性的题型。例如学生经常把“戊、戌、戍”等字混淆,就可借助句子有意识地组词填空,以便巩固这几个字。另外要根据练习中常犯的错误,改进备课与教学的过程,真正形成创新的高效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篇4

1、多读

语文学习要多读课文,我们经常读课文能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重复的读是加深你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印象,有时候读得多了就会背了。

2、多背

小学语文需要背诵的地方有很多,古诗还有有些经典的课外都是需要背诵的,而背诵也是有技巧的,不能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遗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行。

3、多写

语文除了看除了背之外还要会做,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比如我们可以每天写一篇日记,不要在意字数的多少,只要把一天内发生的事情或者感悟写下来就像,久而久之我们的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多积累

语文是最注重积累的一门学科,除了看课本之外,我们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方式,语文学习是没有一蹴而就的,只有积累到一定的水平我们的成绩才能有所进步。

5、注重基础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5

杏林小学

屈春艳

语文

*** 【摘要】: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自主合作课前预习探究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高效课堂教学尝试,已对高效课堂有了初步认识,现反思如下:

高效课堂的理念和形式不仅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教师走下讲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使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型课堂形态。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因此,为了有效的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首先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预习方法的指导不到位,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

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进一步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同时,我在备课上不只是准备讲什么,怎么讲,还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这个前提自己必须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降低难度,减少难度,增加梯度,密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合作学习,不能只做旁观者。

其次,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把自己预习的成果或自己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指导,要告诉学生怎么展示,展示什么内容。要学生明白展示的是自己本小组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后是要让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质疑、讨论。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黑板,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学习的竞争。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没有系统规范的评价依据,多靠即时的口头表扬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尽管六人小组的学习形式已经建立,但是心连心的凝聚力却还没有形成。在学校数次培训和指导的启发下,我翻阅了大量小组构建的策略和评价策略,制定了简单的课堂加分制度,并将加分的内容、形式、分值制成表格下发到各组长手中,节节做记录,天天做统计,周周做汇报,同时伴以明星组长、红旗小组等各种评选活动,利用班会或者晨会的时间大张旗鼓地表扬。这样以来,小组长的工作主动性被激活,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慢慢增强,大家都不想让自己小组的分数成为全班最低的,于是就有了强烈的上进意识和为集体争光的意识。这样的评价机制运行以后,不但让学科教学变得有序井然,而且激活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运行。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使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落到了实处,人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小组评价开始后,以小组为单位的值周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变化。

最后,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并给足学生总结的时间与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节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篇6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何为“有效”?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实施预习的主人。平时,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预习,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预习应以生字为主,课文为辅。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更短了。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更要突出重点,而且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时间里发挥他的潜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一定要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那么,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1、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气氛:

教学内容是创造课堂艺术氛围的凭借和依据,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的情调一致。教学内容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学气氛应当因文而异。既将课文的主旨无声的渗透,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

2、让音乐营造欢乐的课堂气氛。

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舒缓学生紧张的大脑,放松学生的心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疲劳,营造活泼欢快的气氛,非常适合低段学生。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从玩入手、从奇入手、从趣入手、从疑入手等等。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四、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动和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系列情境,如“生活情境”、“图画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挑战情境”、“问题情境”、“体态情境”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一般说来,低年级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新课。

讲课如同写文章,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很快的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教师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来。教师创设情境,用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2、创设情境,简简单单悟课文。世界是形象的,但描述这个世界的课文却是抽象的文字符号。比如一年级上册《影子》这课,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对“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还不清楚,对“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这些内容还不太理解。如果只是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太小,难以接受。课堂上,我发现外面太阳很大,灵机一动:何不直接到太阳下,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一下影子呢?于是,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纷纷质疑: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为了解决以上疑问,我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排好队,指挥他们分别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孩子们找找自己的影子各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孩子们马上就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我又让孩子们在操场上随意跑,把自己的影子甩掉。孩子们愉快的跑着,不断地有孩子向我报告:“老师,我的影子甩不掉,它像小黑狗一样跟着我。”“老师,我走到哪儿,影子就走到哪儿,我们俩像朋友。”……学生简简单单地理解了课文。

3、创设情境,快快乐乐说和写。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音乐、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较好地展示自己。

4、创设情境,深入浅出拓思维。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识字教学时“街上、车厢里、超市内、商店广告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学走进了生活。

又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这一课时,课文学完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所看到的环境问题,并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这样,在生活中延伸了语文教学。

五、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由于我的浅薄,我没有能力用最新的理论、最精彩的案例来全面的诠释这个“有效教学”。但是,在课堂中,我一直在努力地优化教学设计,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尝试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和谐地位,追求“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篇7

一、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可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 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 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 从搜集到整理, 阅读与思考, 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 为学习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可熟读课文, 学习生词, 理解词句意思, 课堂教学中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教师再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 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 真是事半功倍。

二、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这决定了学生是间接地去体验, 要使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 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小学阶段的孩子欠缺的正是这个基础。就一般而言, 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因此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理论上就具备了语言文字的积累, 但这种积累是非自觉性、无意识性的, 这又使学生在课堂上实际面对和使用语言文字时常处于混乱和不知所措的状况。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 容易引起学生个人的情绪、情感体验, 勾起学生的生活记忆, 调动学生的感情、点燃激情。同时, 它又能为想象提供充足的实例, 并活化所教知识, 这种情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有助于学生把知识、想法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的兴趣。

怎样创设情境才更具有实效性呢?首先, 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情境的创设都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事件,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出发, 只要与学生有关的表象浮现, 其相应的情绪、情感就会出现, 非自觉性、无意识性的积累、记忆由此激发, 学生的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增强。其次, 情境的创设要有趣味性。趣味即生动活泼, 要让学生在他们的年龄阶段能有情绪情感体会, 趣味才能名副其实, 从而获得探究的乐趣、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如, 在教学《观潮》时, 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海潮拍打礁石的录音, 然后问:“同学们, 这是什么声音?”此时学生纷纷猜测, 有些准确地说出是海浪声。接着我投影一张人们在涨潮漫过河堤时嬉水的照片, 然后让学生说说照片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了出来, 有的还说自己也去过照片中的地方。我看时机成熟了, 马上问:“你们到过海边, 看过海水涨潮吗?海潮什么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就说开了。我进一步问:“你们见过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 像一座城墙的浪潮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我国的钱塘江大潮。情境创设水到渠成, 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时, 学生被宏伟壮观的浪潮深深地吸引住了, 最后我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这些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马上翻开书去寻找答案, 课文的学习也就在情境的创设中自然而然地开始。

三、联系教学实际, 搞好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由教学实践得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1) 要突出语文性, 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实, 以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要突出课堂特点, 使一课一得或多得, 一课一新或多新, 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 (3) 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B.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C.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D.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 如: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方式、特色性的语文内容板快、主题型的语文问题系列、指向性的行动目标和简明的设计说明。这部分一般应该详写。E.课后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规则进行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 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 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 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 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 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 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斯霞老师讲得好, “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 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 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 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载体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 要将自己融入课堂, 全身心的投入, 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 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篇8

一、要注重教材整体,突出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一篇篇课文,它们是字词句篇、思想、情感的综合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教材固有的整体性,但是,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从头到尾逐段讲”。在注重教材整体性的基础上,摒弃串讲串问,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过程。

(一)抓一词设计全课

教材中的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在设计的时候,如果能深入钻研课文,抓住这样的关键词,就能带活全课的教学。

(二)抓一句设计全课

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组成的。这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就能串起全篇。

(三)抓一段设计教学

一篇课文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以拨通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章无轻重之分,也可以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各段放手自学,让学生通过合作去完成。《新型玻璃》一课,分别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都是先介绍结构,再介绍用途,教师可重点教一段,总结出学法,其它段落让学生自学;《将相和》一课,三个故事都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记叙,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因此,教这些课文,要牢牢把握教材特点,抓一段,拨通全篇。

(四)抓一点设计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性的词、句、段,教这些课文是不是要逐段串讲呢?答案是否定的。俗話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这些课文,头脑中应有“突破一点,举一反三”的设计策略。选择突破的“点”,要因课而异。

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就要就变“以教定学”为以“以学定教”,在教学设计中着重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可概括为:自读发现活动;朗读感悟活动;质疑问难活动;合作探究活动;背诵复述活动;展开想象活动;情境体验活动;画画演演活动(或读读演演活动);读中练笔活动;讨论争论活动;交流信息活动;语段评价活动;玩玩做做活动等。在教学设计中,不是要每堂课都包含上述所有活动,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3—5个学习活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三、突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重点设计探究的活动。

(一)质疑式探究

这种教学形式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一般的程序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进行拓展。进行疑问探究,“问题”的质量非常重要。它必须是紧扣教学目标的中心问题,必须有较大的覆盖面。

(二)感悟式探究

这种探究式教学主要针对情感性强的文章。主要程序是:读书发现美(以自读为主,发现景美、情美……)——读书体会美(采取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方式,把自己对美的体会说出来,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适时点拨,引导。)——悟法创造美(学习典型句式,练习说写一段话。)

(三)课题式探究

这里的“课题式探究”是指抓住课文中的探究点,确立“探究课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解读课文题目得出探究课题

2.研究课后习题带出探究课题

课本编者设计的课后习题,既是教材的要旨所在,又集中体现训练重点和编辑意图,由此带出的问题,常有较高的效能。

3.在实践训练中引出探究课题

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师若能把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与研读课文有机结合起来,便可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四、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常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在语文教学中,“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分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分辨性问题缺少思考价值,要少问或不问;而要重点设计好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几个角度:

(一)整体感知课文时,问题要开放

如《穷人》一课,初读课文后提问:“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是多样的。

(二)总结全文时,问题要开放

如教学《西门豹》一课,在总结全文时可以提问:“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官?”总结《穷人》一课教学时,可以设误问:“桑娜一家的未来会是怎样的?”总结《新型玻璃》一课教学时,可以设问:未来的玻璃将是什么样的?

(三)品词析句时,问题要开放

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是多元的,因此品味词句时的问题一定要是开放性的问题。像“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意味深长的”、“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说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这样的问题,都是符合这一要求的。

(四)朗读课文时,问题要开放

在朗读课文时,尽量避免更多的齐读,提倡“喜欢读哪一句或哪一段就读哪一句或哪一段,”这就是朗读时的开放性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篇9

下海石小学

2016年7月5日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在本学期,我校各位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及课改精神,并根据学期初制订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各教研组出一名教师进行高效课堂展示,老师的风貌富有活力,教学设计新颖别致,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风格各有特色。但仍有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扬长避短,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的优点

1.扎实践行新理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都能渗透“学展点练”的高效课堂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能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追问,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教师能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始终体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良好态势。比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教师能紧紧抓住单元训练要求的“概括”这一重点巧妙设计,让学生练习用一句话、一个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各段主要意思,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归纳、回答,充分提高了概括能力。

2.注重探索新教法。从高效课堂看出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教改,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法、学法。首先表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受教材的束缚,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的导学意识普遍较强,注重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内容涵盖的广度。如,在教学《欲速则不达》一文时,教师以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主线串连整个课堂:文章写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课堂要素通过这条红线的贯穿得到了解决。

3.时刻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发展需求入手,课堂上教师注重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善于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学习主动有效,学习过程中处处有合作与探究呈现,课堂效果较好。

4.课件制作注重实用、有效。大多数教师的课件实用性强,富有美感,而且有很强的表现力,能把抽象、静态、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鲜活地呈现给学生,使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拓展教学、深化教学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1.深挖文本内涵不够。部分教师挖掘文本不够深,教学内容较肤浅,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教学过程表现为“蜻蜓点水”式教学。

2.2.被课件束缚手脚。有些教师死板地按照课件实施课堂环节,未考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过程的反思性;不能够在重视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同时,牢牢把握教学的目的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因此,课堂表现出教师、学生两张皮,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无暇顾及的弊端。如,教学《囚歌》一文时,在探讨叶挺的品质时,一位学生发言时用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词,可是教师充耳不闻。

3.无效提问太多。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文本和已有知识,通过思考、判断,并组织语言回答。低层次的无效问题不必多问。不少教师把“我们一起学习好不好”、“大家有没有信心”等口头禅反复出现。

4.评价、激励不当。教师要时时关注学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对发言有独到见解的、确实有创意的同学应当给予正面激励评价;对表达不到位或者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做到有效点拨。不能让“很好”“真棒”等溢美之词满天飞,而对朗读不到位、回答不明确甚至错误的理解不置可否。评价不当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发展不利,对其他同学也会成为误导。

三、教学建议

第一,要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课堂呈现出了很好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教师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修正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势、过程、评价等一切内在方面,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我校不少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细化、优化不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口误较多,有的甚至是知识性错误。如,“各位同学们”、“不搞特殊化”等病句,“勇敢地回答问题”中“勇敢”,“慷慨地借给我钢笔”中“慷慨”都用词不当,等等。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加大知识储备,拓宽知识广度,提高执教水平。要通过不断学习与内化,力求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紧扣教学目标的准度,拓展文本解读的宽度,挖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提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篇10

鲍燕

2010年4月10日—11日,我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坛会议。在本次论坛中,十分有幸欣赏到了国家级名师吉春亚、管建刚的教学艺术风采,真让人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本色·生态·高效

——记吉春亚老师

本次论坛,吉春亚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二年级的古诗教学课——《宿新市徐公店》课前吉老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消除了孩子们的紧张心情。课上,老师出示杨万里的图片,并由学生学过他的诗《小池》导入新课,顺势指导“宿”的读音和写法,一并出示“宿”的演变过程,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深刻理解了“宿”的意思。语言功底,文字内涵从这一环节可见一斑。接着:朗读古诗,识记生字,感悟诗意,背诵古诗,指导书写。教学环节简洁,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这种平实的课堂上,你明显地感觉到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不断地一步一步地前行着,生命的灵动,知识的魅力在此展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还语文以轻装,同时也让语文负载它应有的内涵。所以大家说吉春亚老师是典型的“实效高效课堂”的践行者。在课堂上,她强调“学”本位论,把学生的“学”放到核心的位置,以“学”为中心、为目的、为主线。她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引导的话,激励的话。她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她以言语训练为核心展开的课堂教学是那么真实、朴实,扎实!她的“实”体现在“目中有人”:她能根据学生情况确定目标,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发展展开,亮点的显现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以最终达到人人提高的实效效果。

一、目标朴实

说到目标,有些老师可能不太理解,教参上不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写着目标?还用得着你去定吗?没错!事情就有那么出奇,就会有人把不准目标。据说有位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百多名不同学校的老师,就同一本教材,同一本教参,同一个年级的同一课书进行备课,却出现教学目标截然不同的现象!如果定不准目标,那可是误人子弟的大问题了!我们的语文课没有实效,就是与目标随意指定有关。

吉老师确定教学目标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教参,以学生发展为本,去研读自己的学生,在确定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后才去考虑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去一味追求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她尊重学情、因学定教。她提醒我们从参考书上抄的“标”太虚化,泛化,我们老师应做到课课有“标”。“标”应定在学生“外显的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制定“标”应注意三点:

1、看得见的学生提高的行为和结果。

2、主语是学生。

3、把知识能力目标放在一、二位,情感目标放在第三位。

二、过程真实

吉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一丝虚假的成份,返璞归真,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路清晰、简约而不失深邃,三、效果扎实

一堂课的精彩,主要不是看老师的功底有多深,课设计得有多完整,而应看这种设计是否能让学生显性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如果能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情绪盎然地学,他们或品词品句,内化所得,外化妙语连珠;或驰骋想像,用精彩的语言展现想像的成果,或体悟情感,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或沉思默想,书面表达所思所想,„„那才是精彩的!吉老师上课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一心为孩子,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服务。所以她的课上学生总是妙语不断,精彩不断。

总之,走进吉春亚老师的课堂,能让你感觉诗意与扎实并存;朴实与灵动并在!她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富有诗意的课堂以及和学生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向艺术的殿堂,听她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又哪是单单一个“实”字所能囊括的!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原生态”语文吧。

作文教学革命

——记管建刚老师

让我们前所未闻,大开眼界的是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他让我们正视作文讲评这个不知如何操作,极易被忽视的作文教学环节。他在讲评前对班上的作文进行了细致地批阅,对优美的语句,独特的构思进行欣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如“DE”病,“我想”病等,并加以习题训练。大到布局谋篇,小到标点符号。在作文讲评时,毫无痕迹地进行了指导。

管建刚老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这样的三步曲:指导——批改——讲评。

指导怎样做?

“指导”环节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有时可由教师拟定一个话题,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写真话,抒真情。

学生如果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适时地进行些习作技巧的指导,相信写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应该不成问题。那如何让学生将文章写得精彩,通过安排的作文训练使习作能力有所提高,而不在原地徘徊,后两步教学就极为重要。管老师的习作讲评课实践,简单、朴实、有效,为我指点了迷津。

批改怎么做?

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的句子。

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课上找到一个点进行训练。

讲评怎么做?

1、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佳句,通过品读,赞美,让全班学生能感受其文章的美好、乐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老师分析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讲评时一次解决一两个,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免下次再犯。

3、每一次习作讲评课可引出一个训练点,如场面、心理描写等,扎扎实实地从细节做起,因为习作的精彩就来自于细节。

管老师提出,如果过多的进行写前指导,学生的感情就会被禁锢。如果一个人的感情被禁锢,那就没什么写的。写作文既有技巧,又没有技巧。他认为有的是文字技巧,没有的是文心技巧。我的理解是在学生习作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阶段还是应该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我们老师才谈得上进行指导。如果一开始就做过多的文字技巧的指导,学生极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怕写作文,无话可说,再多技巧也无益,那损失就大了。管老师的做法,说法真是发人深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己作文教学的重新审视。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的教学思考 篇11

一、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让学生爱学、乐学。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引起全班同学围绕这些问题对文本进行研读,使学生读有所依。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以升华。教师也可以围绕文本的写作意图,不断地提出新的疑问,使学生持续地产生阅读的欲望。在期待和思考中保持阅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形成能力,达到创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教材进行讲解,而是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实践的机会。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例如,在教《生命的药方》一文中,教者这样设计: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从哪些事例中你感受到了德诺与艾迪的友情?教师给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你想对德诺和艾迪说点什么?这样,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以升华。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见,课前预习的必要性。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教材的大量资料,拓宽了阅读视野,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做好铺垫。课后做好学习笔记也很重要,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作总结,还可以写心得体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写作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还可以在平时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例如,开展读书周活动,利用读书周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写体会、谈感受,同时在班级上交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加以奖励,逐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注重学生的自读感悟

感悟需要联想、想象和善于思考。学会感悟就要学会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因此,我们不但要用心观察生活,而且要善于思考生活,对生活中某一类物、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独到理解,学生的思想才能得以升华、知识才能得以生成;才有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从而才有思维火花的碰撞。这需要教师深入教材,找准切入点,以备以点带面。例如,在教学古诗《绝句》一文中,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雪山脚下的奇异美景。再让学生自读古诗,并提出问题,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你有什么感想?并想象:如果你站在山脚下,你会说点什么?

上一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下一篇:海报打印 我用ExcelEXCEL基本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