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生活化探析

2024-10-27

语文学习生活化探析(精选11篇)

语文学习生活化探析 篇1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也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生活化能力的培养, 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众所周知,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 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是通过机械的知识传输, 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就应当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具有很多优势。首先,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阶段, 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比较传统的硬性的灌输式教学而言, 生活化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更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其次, 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规规矩矩, 不能有任何违背教师意愿的举动。这样的教学模式, 势必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影响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可以促进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再次, 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将会融入很多情感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也不再那么生硬。通过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与教师之间不再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和谐的师生关系便自然形成了。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

近年来,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 国家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 教育主管部门也开始对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调整, 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框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但是,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几大教学盲区。例如, 很多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化、成人化, 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种超年龄层次的教学使得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于是, 经常在路上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书包都是拉杆式的。从这个书包可以看出,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多重;其次,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讲, 培养其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因为,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 学生如果对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 那么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 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本就是一门具有人文气息的学科。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祖国的希望,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是培养栋梁之才的有效途径。

(二)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比较有效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生活情境的模拟,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讲是比较有用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 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案例, 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模拟生活情境, 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三) 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的生活化体验来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例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 将很多生活的案例和知识展示出来,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的见识。多渠道的生活体验,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优势, 也是改变传统落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方式。

(四) 开展游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教学的模式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游戏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 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关键的环节是教师有效的设置以及组织。但是, 游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滥用, 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无纪律的现象。

总之, 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比, 生活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3]万子渝.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探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 2014.

语文学习生活化探析 篇2

摘 要: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生活化教育。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水平,不仅是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就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水平相关话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中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化;中职;数学教学

一、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来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提高其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快速地对知识进行运用。另外,教师通过相关的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它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色彩,因此在进行知识传播的时候往往会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疏通,那么就会为数学知识赋予一层色彩,降低其枯燥性。生活化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从自身经历的事情中寻找与数学相关联的东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生活化的学习模式,提倡从现有的生活出发,每位学生都切身参与其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能够吸收知识、展现自我[1]。

二、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略学习过程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甚至部分教师只看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学习方式脱离现实生活[2]。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预设的社会化、成人化的生活模式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走向一种既定的模式,这对学生未来生活的不可限定性是一种莫大的否认,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课堂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久而久之,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虚无缥缈的环境中,就容易丧失应有的想象力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考试成绩自然不会过于理想。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学生能否学好某一门课程,不仅仅在于其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优劣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不对教材知识进行分类总结,那么势必会造成知识与教育手段的不匹配,不利于学生学习。经相关调查可知,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单一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这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抽象的知识难以吸收,不能深刻理解的知识越积越多,因此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另外,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应有的学习能力,以致学习水平不高。

3.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本身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并且有些学生来校学习并不是自己的兴趣,而是家长的推荐,因此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校的教学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教材上的知识,考试合格即可,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讲解职业教学的意义,即便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学生自身认识不到,也同样不利于其学习。

三、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水平的对策

1.导入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生活化知识导入数学课堂,能够增加课堂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活泼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集合与函数”这一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借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知识。假设本班有40名学生,所有学生组成集合A,所有学生的父亲组成集合B,同时教师制定对应的法则为F,然后让每位学生找自己的父亲,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将会出现哪些情况,并对集合A和集合B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集合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

这样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情境引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习印象。

2.构建生活化的大课堂,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所谓生活化的大课堂,是指将数学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发现数学的奇妙,走出课堂,并通过生活化数学知识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实践运用[3],这样就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不等式”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借助春节商场商品促销进行大课堂的构建。为学生出以下几个题目:“一件商品的原价为500元,现商场为了促销,规划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六五折销售,第二种是购物满500元送500元的购物券,券不能兑换现金,并且只能用于本商场商品的购买。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对于顾客来说,哪种购物方案更为划算?”

第一种计算结果为:500×0.65=325元,由此可知该件商品为顾客节省了175元钱。第二种计算结果为:500元钱可以买1000元钱的商品,相当于是打了五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第二种更为划算。

在学习了这章节知识之后,学生明白了以后自己在商场购物可以先计算一下如何购买比较划算,避免了盲目消费,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道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动力。

3.将例题赋予生活化色彩,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例题,但是很多例题并不容易理解。将例题赋予生活化的色彩,不仅需要教师对例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生活中找出相关联的事物,而且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设计出几道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题目。课堂上教师可以择优将其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并评比最佳的结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从生活中入手,找出数学与生活的内在关联性,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资料,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生活化方法探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作为一门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最富有情趣的工具性学科,教师教学时更应该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一、以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保持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生活是语文的根,课堂是语文学习的叶,要做到根深叶茂,教师就必须从生活入手。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范例,而教师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定不能囿于教材,应从生活中寻求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种太阳》一课,太阳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再熟悉不过了,但能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在课前要布置学生去熟悉太阳,了解太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学生明确了观察任务后,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种太阳,太阳对人类有什么作用。这样,课堂中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再如学习《火烧云》一文之前,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晚霞,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领略晚霞的美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有了兴趣,课堂就会活起来,知识也就活起来。

二、再现教材中生活,引其入境

教材中有的课文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教师只有撩去那些作家们的神秘面纱,将作品中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才能更好利用教材。为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激发起学习兴趣,集中其高度注意力,以便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可让学生利用网络主动获取李白及其有关该作品的介绍、写作背景。此外,学生还可浏览网上描绘瀑布的风景画面,根据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进行写话练习。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加以适当点拨,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五壮士在狼牙山英勇牺牲的壮举场面 ,借助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三、咀嚼教材中文字,感悟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们在学会生活本领的过程中获取素材,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渐明白语文的生活意义,引导学生在享受生活乐趣的过程中生成表达生活的兴趣和愿望。

例如,《乡下人家》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钦羡的傍晚阔谈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一家人吃饭聊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又如在教学《我是一条小河》时,学习“倒映”一词时,任笔者一再解释学生也显出茫然的神情,于是笔者便带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小河边观察船只、树木倒映在河里的情景,学生顿时释然。而随着学生的发现,笔者也第一次看到——东西倒映在水里都是有颜色的,黄、红、灰等各种颜色看得一清二楚,对“倒映”一词我也因此有了更深的了解。生活,乃语文之母啊!

教学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知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便赋予了知识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了其全新的意义,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析 篇4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 在词串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想象, 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字词串的“生活画”。如教学“寒流、大雪、北风, 蜡梅、翠竹、苍松, 蟒蛇、蚂蚁、刺猬, 滑雪、跑步、跳绳”一课时, 我首先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寒流侵袭、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场面, 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感觉。有的说:“真冷呀!”有的说:“我要是走在大路上的话, 一定会缩着脖子、低着头, 冻得发抖!”此时, 学生再认读这些词语, 读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几个词语, 更是自己的亲身感受。“那么, 在这么恶劣的气候里, 你们看看它们表现得怎么样?”多媒体依次出现蜡梅怒放、苍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画面, 结合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感, 学生更有感受了。有的说:“它们真勇敢!”有的说:“它们真是好样的, 是个小英雄!”“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些小英雄的名字吧!”“蜡梅、翠竹、苍松!”学生朗读的声音变了, 语调变了, 就连姿态和神情都变了, 一个个腰杆挺直、精神饱满, 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英雄。接着, 我把话题一转:“小朋友们, 你们想不想再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呢?”学生看到三种动物冬眠的图片都笑着说:“它们都在睡觉呢!”“对了, 有些动物到了冬季就不吃不喝, 这叫冬眠。你们看它们睡得多香呀!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纷纷说:“我们应该轻轻地读, 不要把小动物们惊醒了!”在这样的课堂里, 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

二、阅读教学“生活化”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 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 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学中, 我努力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情境, 通过设计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如教学《井》一课时, 考虑到学生很难感受井水“很甜很甜”、“很凉很凉”的特点, 我设计了“拍广告”、“编广告词”为场景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表现井水“很甜很甜”这一特点时, 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一个学生蹲下来当井沿, 另外三个学生演过路人。一个远足干渴的过路人发现了这口井, 惊喜地喊道:“啊, 井, 还有水呢!”于是弯下腰准备喝井里的水, 另两个过路人“闻风”一拥而上, 三人你争我抢, 各不相让。学生的表演主题不够突出, 方式也有些欠妥。这时, 我启发道:“同学们, 井水虽甜, 但人情更重要啊!你们能不能改编后再来表演一次?”第二次的表演就显得主题突出, 非常文明。一个学生说:“井水真甜啊, 请你喝一碗尝尝!”然后几人各捧起碗来“一饮而尽”, 再把碗一举说:“真甜啊!”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表演后的采访更让我感到惊喜, 我问:“你们喝井水时有什么感觉?”一生答:“甜!”另一学生补充说:“很甜很甜!”我本来没打算再问, 因为已经“很甜很甜”了, 不可能再有比这更好的赞美了。没想到第三个学生走到我跟前说:“老师, 喝井水的时候我感觉到人情更甜!”我真的被他们打动了, 笑着说:“你还喝出了人情味!”其实, 学生读一篇文章的感受, 不正如品尝井水一样, 都能品出不尽相同的结果吗?情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激发了学生积淀已久的情怀, 在浓浓的“甜味”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习作教学“生活化”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 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 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 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 要求学生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组织学生开展联系生活的系列活动, 如“感悟秋天”,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悟秋天……通过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 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 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才能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 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每当我欣赏着学生的系列习作, 就会被那浓浓烈烈的生活气息、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 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天真烂漫的灵性飞扬所感动。实践证明, 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习作训练, 才能真正练到学生的心窝里, 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外实践“生活化”

探析生活化的中职语文教材改革 篇5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材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选文更加贴近中职学生现实的生活,未来的岗位需求,彰显职业特点。中职语文教材选文打破了语文教材封闭化和凝固化的模式,选取了很多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优秀作品。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尽量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教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最终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然而学生学习的载体是语文教材,所以语文教材必须面向生活化进行教材改革。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1 体现时代精神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领略时代精神、把握时代的观念的一代新人。所以中职语文教材需要编入一定数量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篇章,这些文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实现他们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载体。如《摇滚情缘》、《十八岁和其他》、《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从卖灯泡做起》;还有很多选文是反映职场经历的文章,是记叙文,因其真实可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源自职业的温情》、《选对池塘钓大鱼》、《爱上你的工作》、《带上三句话上路》、《成功离你有多远》、《万能的求职方法》等;还有展示职业生活的丰富与深度、展示职业精神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叙议结合,启人深思。如《新时代的工人许振超》、《爱上你的工作》、《邮差弗雷德》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2 反映行业信息

在中职阶段学生要了解、认识相关行业的信息,对将来毕业走向社会、走向不同的专业、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大有裨益。生活化的中职语文教材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语文教材的选文适当的反映专业领域、行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互相衔接,使语文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这方面的内容因为紧贴学生的专业生活、行业动态,使之成为学生认识专业领域和行业信息的文本。

如2009年人教版中职语文国规新教材,其中有许多选文涉及到各种行业领域,教材有专门一章是行业扫描,放眼世上“三百六十行”,审视行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品味行业的姿态、品格和精神,从而进一步确定最适合学生的职业和岗位。《百年时尚话汽车》涉及交通运输行业,回顾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品读了汽车文化;《移动的倾诉》讲述信息时代手机的发展变迁,引发了人们对于手机折射出的多棱生活和深刻思考;《Internet 改变世界》反映了互联网领域的巨大变革,对互联网出现后人们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探索;《中国建筑的特征》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九大特征,建筑学的文法理论和世界各民族建筑的可译性问题等。这些反映行业历史或动态的选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某个行业的概况,能激发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对于本行业领域的兴趣和语文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 展现职场生活

职场是成功者攀登高峰的平台,是有志者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多年的所学都是为了最后走上职场,回报社会。站在职场起点,学生要从各方面为职场生涯做好准备。所以,语文教材内容应接近职场生活和社会实际。教材选择一些能够深刻反映职场生活和社会内涵的文章。

中职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的方式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形成某种感性或理性的认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人教版《走向社会》是一篇教子箴言,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深刻地人生感悟浓缩到这一篇短文之中,以肺腑之言告诉女儿,如何用坚强、智慧、爱与欢笑去面对即将步入的多彩“社会”。《源自职业的温情》一文作者紧紧抓住“职场的温情”,从熟悉至极的工作环境说起,抒写了置身其中的悲欢哀乐,以及职场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从物质层面上说,职场是生活的保障;从精神层面说,职场既有付出也有收获,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到合适的位置。《同事》一文列举了同事间的几种类型,分析各色同事的不同表现,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些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中职生来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阐释人性之美

中职语文教材理应承担阐释人性之美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中职学生通过理解课文主人公人性美好的品质,进入对人类心理乃至人性的洞察,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具有重大意义。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阐释人性美的经典文章,如中职语文教材中选用一些阐释人性美的文章,如谈歌的《绝品》,这篇文章中的刘三爷、常先生和王商人的为人,堪称是人中绝品,三个人身上体现出人性美的光辉,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文化的流传,更是一种精神的流传;欧亨利在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当中塑造了贝尔曼这位舍己救人的老画家形象。最后一片藤叶是老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也正是这片由老贝尔曼生命凝结的叶子激起了琼珊对生的渴望。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丝温情,这里闪烁着人性最美的光辉。学生通过分析寻找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格魅力,起到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5 融入企业文化

中职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那么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及相应的价值观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就应该与之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就业独立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需要将企业优秀文化合理的融人到语文教材中。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慢慢沉淀下来的具有自身特性的價值体系、信念、行为准则等等。

所有的企业文化中都有这样的元素:责任、敬业、奉献、沟通、诚信、服从……,这些元素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应的事件素材和相匹配的人物。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境界;美国作家马克·桑布恩《邮差弗雷德》,学生通过学习,领悟到了一个相貌普通的邮递员,真诚地为顾客提供人性化的超值服务,实现了由平凡到杰出的跨越,这体现了一种敬业奉献的精神;中国石化的《员工守则》等被选入劳动版教材,学生通过对员工守则的学习,端正工作态度,懂得只有认真工作、热爱工作,才会有好的工作业绩,就会得到企业的赏识。

总之,中职语文教材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语文课要为专业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语文教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及时更新和开发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编写生活化的中职语文教材,实现多元化格局的语文教材内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杜红.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2003,(22).

[2]彭冰.“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材改革探讨[J]. 职业技术,2009,(1):80-81.

[3]成海涛.论职业技术教育的语文课程及教材建设[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

[4]张晓利.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0-52.

[5]杨丽华.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策略[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35-36.

[6]凌蔚.中职语文教学应引进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J]. 职业,2010,(18):164.

[7]饶洪生.论中职语文应用基础教材的两点创新特色[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0,6(0 4):47—4 9.

高中物理学习中生活化元素探析 篇6

一、电学方面的生活化元素探析

电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的正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力,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电学知识无处不在。

微波炉的发明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方便, 只要将需要加热的食物放进微波炉, 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便可以达到制热的效果, 制热的用时非常短, 热效率非常高, 这其实就是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使用微波炉时, 首先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然后将电磁能转化为食物的热能, 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 这样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完成制热过程, 将电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生活中, 当我们不使用各种家用电器中, 往往会使其处于待机状态。处于待机状态的家用电器的指示灯往往会亮着, 通过电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 处于待机状态的家用电器也会消耗电能, 不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资源消耗的需求。另外, 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中, 会有热量的产生, 会对家用电器造成一定的损害, 不利于家用电器的长久使用。因此, 在生活中, 如果我们不使用家用电器, 需要拔掉电源, 使其处于彻底关闭状态。

二、力学方面的生活化元素探析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和知识也十分常见, 对力学方面的生活化元素进行探索对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掌握力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溜冰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 尤其是在冬季, 大家都很喜欢在冰面上玩耍, 众所周知, 我们在粗糙的地面上是很难进行滑行的, 这就涉及到了摩擦力方面的知识。在冰面上之所以可以容易地滑行, 是因为我们所受的摩擦力相对较小, 在粗糙的地面上之所以较难滑行, 是因为我们所受的摩擦力相对较大。通过这个生活案例我们可以发现, 物理所受的摩擦力与其接触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 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会影响摩擦力大小”这一知识了。

在冰面上启动滑行时, 我们往往会借助旁边墙面的“帮助”, 即通过用手推墙的方式启动滑行, 这是由于受到了墙面给予我们的推力作用, 也就是说在我们推墙面的同时墙面也推了我们,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了。

足球是一项非常受人们喜欢的竞技运动, 进攻方进行射门时, 防守方队员在足球的行进路线给予“拦截”, 可以达到防守的目的。结合物理知识我们可以得知, 物体在不受力时, 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拦截”的过程其实就是给予足球“力的作用”的过程, 通过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使其无法按照之前的状态继续运动, 从而达到防守的目的。通过这个生活案例, 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知识点。

三、声学方面的生活化元素探析

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 通过“声音”的辨别, 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在生活中, 朋友给我们打电话的时候, 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 这是因为声音的一个重要特征———音色, 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 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记住了对方的声音特点, 所以才能根据声音进行判断, 因此, “音色”的特异性可以帮助我们“听音识人”。

在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在菜市场上, 还是在水果市场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顾客用手进行敲击物品, 这是因为通过分析敲击所发出的声音就可以辨别物品的好坏。另外, 在商场中挑选瓷器类物品时, 我们往往也会结合敲击声来判断其品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总结, 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 往往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四、热学方面的生活化元素探析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经过饭店、食堂时, 往往会闻到一股香味, 当我们经过厕所、垃圾堆时, 往往会闻到一股臭味,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热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 其实是因为分子的热运动, 我们才可以在很远的地方闻到味道。同时, 我们还会发现, 夏天时候厕所的臭味往往会比冬天时候浓烈一些, 这又是为什么呢?从上文我们知道, 之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味道, 是因为分子的热运动, 夏天和冬天最重要的一个差异性因素就是温度, 由此可以更好地理解, 温度会影响分子的热运动。

由于存在分子热运动现象, 在经过垃圾堆时我们往往会闻到臭味,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垃圾随意堆放会使周围区域的空气和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因此, 为了我们大家生活质量提升和身体健康, 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不随意丢弃垃圾, 还能积极捡起身边的垃圾呢?

五、结语

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在学好物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用心观察生活, 对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这样的自主思考, 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还有利于我们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对于我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可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元素渗透策略研究[J].好家长, 2014, 47:177.

[2]徐韬.高中物理生活化元素的创新设计教学实践[J].科学中国人, 2016, 15:334.

我对初中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探析 篇7

一、挖掘生活, 打造生活主宰

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 那么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现代社会中, 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单凭教师在大学学到的知识, 是远远不够的。生活是巨大的海洋, 一些学生知道的教师有可能不知道。因此, 教师应注意本身先有渊博知识素质的同时, 经常有意识地接触大自然, 亲自感受一下生活, 在“游刃有余”的态势下打造学生, 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一个“合作”的学习氛围。如果教师不了解钓鱼岛争端的问题, 就很难向学生教授我国国防建设的关键, 如果对因特网不熟悉, 不能听他们谈论互联网的体验, 如果没有听过刘欢唱的《从头再来》, 又怎么能向他们解释“心若在, 梦就在”真正内涵呢?所以教师要贴近学生, 真正进入到他们的世界, 以生活作为最好的大学, 在生活海洋里共同前行。教师只有这样, 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以免被称为“老学究”。

对生活的理论研究的客观重要性要求教师时刻不能放松。“不闻窗外事”和“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 今天的语文教师必须关心一切, 可以和学生谈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品尝、洞察社会、解读和诠释生活, 真正成为生活的主宰。

二、联系生活, 营造生活情景

课堂教学的成败除备课好与差外, 还与营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有密切关系。三尺宽的讲台, 稳定的黑板, 梯田式的桌椅, 严肃的教师, 恭敬的学生……传统的教学环境重于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生活化的课堂, 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运用生活情景教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 我在教《背影》一文中, 为了让学生体会浓厚的父爱, 在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前, 先播放《父亲》歌曲, “父亲是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感人肺腑的歌词, 饱含深情的歌声打动了每个学生, 他们在听完之后眼里饱含热泪。此时此景, 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体验。此时的学生非常激动, 尽情倾吐父亲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在学生感情投入时, 我借机话题一转, 说:“每一个父亲都非常关爱自己的孩子,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解读自己的父亲, 去感受父爱的伟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朱自清那感动了所有人的散文《背影》, 从中去寻找答案吧。”于是学生迅速进入文本。这堂课上, 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对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让课堂有了生命的灵动。

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 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关于生活的思考要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以是社会的某一个问题,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琐事, 也可以是人生哲学。教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困难和作者自身的生活相对比后, 学生深有感触, 进而激发了学生乐观地面对困难, 勇于面对挫折, 学习普希金乐观地生活精神。在这种教学方式中理论联系生活,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难点变得更加容易, 而且让教师很容易地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 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三、贴近生活, 创造生活作品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很多学生写作远离生活, 虚情假意。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可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 引导学生观察社会, 思考人生, 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即生活。语文的学习无时不在, 学校、家庭、社会处处皆是, 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是与他们当时的年代相关的, 所以作家文章里生活时代与中学生生活的时代各个方面难免会有一定的不同, 那么, 我们在教学生学好作家作品的同时, 也要多鼓励学生读现代作家甚至读同龄人的文章, 语文教师应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找到生活的能力, 以前, 教师太注重形式主义, 而忽略了“情”与“理”, 没有把学生视为一个作家。只要学生写的是来自生活的文章, “情”与“理”相结合的, 即使语言表现力差了些, 都应给予一定的赞扬。如果学生以生活为源, 继续文章艺术表演, 将能够创造出突出生活且富有生命的文章。

四、丰富生活, 延伸生活领域

简单的课堂相对与丰富的课外活动而言难免会有些单调无趣, 因此, 教师要善于并且习惯于组织学生经常参加课外活动, 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乐趣, 体会到什么才是“实战”的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好每次活动的时间和平台, 挖掘学生的潜能, 要学有所用, 学有所成, 同时教师要认真辅导, 展现自己的才华, 为学生成长发光散热, 成就他人, 成就自己, 如在活动中学生创编情景剧、生活小品等, 在实践中认识生活, 感悟生活, 使学生达到读“生活之书、行生活之路、做生活之事、名生活之理”, 将语文学习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足以见证, 在一个生活的大课堂里, 仔细用心的观察, 细致的了解、感悟, 可以在使用语言时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因此, 在各种各样活动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 寻找生活和语文的结合点, 在生活和语文学习中全力挖掘, 让每一场语文学习的触角探测到生活的各种领域。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篇8

有心的数学教师都希望能打破学习的闷局, 为这些“无奈”的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带领他们从另一个角度, 重新欣赏他们从前觉得没有感情的定理、冷冰冰的公式、没有灵魂的运算符号, 让他们重新体验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重拾学习的喜悦.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目前数学学习的封闭状态, 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结合平时的教学情况,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善于用数学谈论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既可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遭的事物, 更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使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的生命气息.譬如说, 怎么去理解女士们爱穿高跟鞋的缘由, 怎么去掌握报纸上的广告和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等,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还可以深思平凡生活中一些为人所忽略的数学体验, 将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 用数学的方法描述问题并参与解决.

现在很多高中学校都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来, 这样不仅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为宗旨, 而且切实认识到学生“非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转化的重要性.但我们更应将数学应用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而不仅仅是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

二、用生活化实例引入数学概念

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都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 都有着各自的实际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从实际问题去引入概念, 抽象出概念, 使现实问题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去领略发现的过程, 培养其应用数学的兴趣.而不要简单地把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看成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 同时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后, 也有必要对所依托的实际问题去做更深入的研究.

如在“二面角”教学中, 教材是这样引入的:“生活中, 修筑水坝时, 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 必须使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 也要根据需要, 使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如此引入, 必然会使学生对二面角有了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 但也许是受课堂教学时间及新课内容的限制, 教材没有对其相关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教学中, 本人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些思考题: (1) 如何测出水坝的二面角? (2) 决定水坝二面角的因素有哪些? (3) 如果你作为一名工程总设计师或主管领导, 该怎样修建水坝?甚至可以与三角函数结合去构造更多的实际应用问题.

选用一个实际问题有时仅为引入一个概念, 岂不可惜!充分发挥实例的长效性, 做到一例多用, 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新课题.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 可依托教学内容, 适时引入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作为知识应用的例题,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毕竟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如在讲完《立体几何》中的球面距离的概念及计算后, 笔者曾设置过这样一个实例:上海靠近北纬30°, 东经120°, 洛杉矶靠近北纬30°, 西经120°, 试解释为何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由上海飞往洛杉矶的飞机需飞经美国的阿拉斯加.航线的开辟, 往往要考虑商业、经济客运、货运等诸方面的因素, 但无论如何, 应当使球面距离最短.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的阿拉斯加在上海的东北方向, 接近上海和洛杉矶沿大圆的走向.1993年4月7日,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3航班在阿拉斯加附近受强气流影响, 被迫降落在美国的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

现行数学教材, 对球面和大圆很少展开讨论, 而苏教版教材甚至对此内容已作删除, 这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 是件不大妥当的事情.

四、创设开放的“生活化情境”

1.捕捉“生活现象”, 创设数学情境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 去捕捉“生活实例”, 为课堂教学增添亮点.不难想象,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 如果能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实例去联想、类比, 从具体的感性实例去抽象出数学知识, 不仅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更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两点间距离公式”时引入此例:燕隼和红隼的身体形态特征比较相似, 红隼的体形比燕隼略大.通过抽样观测, 已知燕隼的平均体长约为31cm, 平均翅长约为27cm;红隼的平均体长约为35cm, 平均翅长约为25cm.在某地发现两只形似燕隼和红隼的鸟, 经测量, 这两只鸟的体长和翅长分别为A (32.65cm, 25.2cm) , B (33.4cm, 26.9cm) .问:如何设计出一种近似的方法, 利用这些数据判断这两只鸟是燕隼还是红隼?这一问题提出后, 学生探求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利用“距离分析法”、“垂直平分线法”解决了此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还原“生活画面”, 创设数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许多鲜活的内容并未体现在数学教材中, 若教师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 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 在课堂教学中描绘多彩的“生活画面”, 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例如, 女孩子都爱美, 你知道穿鞋跟多高的鞋子看起来最美吗?在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利用“黄金分割比”进行相应的讨论, 建立数学模型.得到类似的结论:身高153cm, 下肢长92cm的女士, 应穿鞋跟高6.6cm的高跟鞋显得比较美.

3.模拟“生活经历”, 创设数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更是要配置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原型,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体验生活, 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以发挥其主体地位.如在“数列”教学中, 学生较为熟悉的经济领域中的存贷款、证券、期货、保险;社会问题中的人口增加、人口质量、土地及资源的利用及配置;环境问题中的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森林覆盖等等, 都可以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来.

4.拓展“生活时空”, 创设数学情境

数学教学有着时间限制, 教师不可能把课堂教学作为生活化教学的主战场,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地融入生活, 把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 适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 感悟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专题活动, 让学生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如何走进生活.

五、注重教学典型个案的剖析

做好典型数学应用题的解决过程的情况记录, 并做研究和分析, 这种资料对今后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同时, 在教学之余, 要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 整理成材料、案例,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 也可让学生将自己所发现及研究的生活问题形成书面材料, 教师给予指导解决.

只要教师对数学进行生活化教学, 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力、方法上科学, 就能使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以生活化的实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而且应使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思明.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

[2]沈文选.关于中学数学应用研究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1) .

[3]卜月华.中学数学建模教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 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老师, 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 让现实中的生活数学进入到同学们的视野, 使学生有亲近感, 启发他们的内在知识潜能, 让其开动脑筋, 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务实的学习态度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一、走进生活, 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 应引导同学们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探究、掌握和应用数学规律, 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 这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比如,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时, 我们布置同学们到银行去调换零钱, 陪母亲到菜市场去买菜, 自己去结算, 这样实现了数学教学的延伸, 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这样把课堂内外的学习 融合在一起,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 培养了同学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情境,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当注意生活实际与数学的相互联系, 创造愉快轻松的数学教学环境;好的学习情境, 能诱导灵活的思维, 激起同学们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学习“厘米的认识”这一课, 我一开始给同学们提供了探索的材料:牙签、铅笔刀等, 让同学们量一下数学书的边长. 有的量出的是4根牙签长, 有的量出是3个铅笔刀长. 老师这时提问:“同样的教课书, 为什么量出结果表示的数却不是一样的呢? ”同学们依据所测量的情况, 觉得测量材料的长短不是一样的, 所以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这时想到了尺子, 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和用到的, 但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 不是很了解, 这样立刻激起同学们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活动, 感悟数学的实践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 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学习数学基本知识, 了解并渐渐理解数学思路, 努力强化数学意识, 拓展数学教学的视野, 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让同学们有较多的时间接触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 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行为和数学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 我们利用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带同学们到银行去学习参观, 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 让他们模仿储蓄、取钱, 察看银行周边环境, 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 同学们在看、听、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数学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 ”“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怎样计算利息? ”“钱存多长时间合算? ”等等. 对于同学们所发现并提出的这些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答, 要引导他们继续观察分析, 请教银行职员, 然后自己核算一下, 回到教室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教材, 由于是自己发现的问题, 自己又学会了解决问题, 因此, 找到了切合实际需求的储蓄方式. 使同学们注意留意身边事物, 养成用数学的观点去认知周围事物的习惯, 努力把数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使同学们发现的问题具有影响力, 对提升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都十分重要.

四、课后练习, 强化知识体验

我们课堂知识传授过后, 老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有生活趣味的题目给同学们去完成. 主要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并经过课后的操作实践体验来强化巩固课堂知识. 例如, 我们在学习了“浓度”以后, 要求同学们回去依据父母喜好的甜的程度给他们泡一杯糖水, 喜欢吃甜的放两勺糖, 不太喜欢的放一勺糖, 爷爷奶奶身体不允许吃糖的不放糖, 让他们分别尝一下每杯水的甜度, 依据自己对每一杯所放糖的多少与水的比例计算一下浓度. 类似的课后家庭作业非常受同学们的喜爱, 甚至不用监督都能圆满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数学实践构想生活方案

让同学们用数学实践架构生活方案是课后实践活动的重点. 老师要依据同学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 让同学们课后进行拓展延伸.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后, 可让同学们借助积木,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再如行程问题、追击问题等, 都可以用数学实践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学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真实了解并掌握好数学知识和技能, 收获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情趣.

总之, 要让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 最关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 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真切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 营造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 老师一定要做到用具体的生活问题激活课堂, 展现精彩的教学过程, 为学生架设衔接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多彩桥梁, 要寻找身边的数学, 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探究数学, 掌握和运用数学, 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丽菲.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措施[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小教研究) , 2010 (7) .

[2]王翠莲.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4) .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探析 篇10

一、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学习字词、文章的理解等内容,并通过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写作,生活化让学生能够多层次的学习语文知识,并使得教学活动效果更加生动。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乐器、视频等内容充分引入到课堂中来,或者是参加社会活动,可以让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并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内心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活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十分重视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人文精神理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不仅将教学作为重点内容,而且特别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健全人格。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内容

1.教学内容。当前,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首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建立统一的整体,让学生深入生活,从而拓宽视野,进而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有利依据。其次,大力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的活动学习来优化语文知识结构。例如,学校开展辩论和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行编排情境,然后体验文章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从而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对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并逐渐培养其文学素养,进而通过活动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其中。同时,这些活动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学形式。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优化教学形式,从而让语文教师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是让学生体验到更加真实的文章中的各种情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而是通过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去演绎各角色,从而将文章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加以诠释,并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最后,以辩论会的形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对一篇文章有不同见解的情况,当然,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會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所以开展辩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让学生对文章有全面的理解。

三、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省某小学加大了生活化的重视力度,将生活化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小学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文章大意,然后讲述枣树与柳树形状和它们之间的对话内涵。同时,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学校和家中都有哪些树木,这些树木的形状和特点分别是什么,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和生活现象,并将学习的文章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拓宽视野。通过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带着压力去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借助于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进而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总之,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的学生。

小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生活因素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生活化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通过创建生活化情境,并建立健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最终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析 篇11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1.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扮演相应的与生物教学内容相关的角色,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该种情境创设法具有普遍的应用性, 学生在扮演相应角色时会很快地融入其中, 并且会站在角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 进而对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

2.创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渲染情境, 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音乐渲染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设音乐渲染情境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准备学生喜爱的歌曲,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机等工具不失时机地进行播放,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播放相应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歌曲, 如《伞》《改变自己》《梦开始的地方》《送给不知环保的人, 包括我》《蓝色天空》《家园》等, 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地去保护生态环境。

二、引入生活实例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入生活实例, 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采取此种方式, 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降低高中生物教学的难度。

例如, 在 《诱变育种》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最为典型的生活实例———“太空椒”引入课堂教学中, 结合实例教师可以将太空椒与普通辣椒进行对比, 具体如图1所示。学生能够形象地发现“太空椒”的优势,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收到了最佳的生物教学效果。

三、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实际上,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除了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之外, 还应该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以增强高中生物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 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现代生物进化知识问答赛”,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现代生物的进化知识进行了解, 使学生知道自然界的哪些生物实现了良好的进化。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 实际上也是学习生物知识和掌握生物知识的过程。

又如, 在《种群和群落》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小调查员, 对自己所在社区近5年来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等进行调查, 并且将五年的变化趋势通过线性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步入自然, 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 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发展特点。积极开展此类实践活动, 一方面是因为这类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亲身体会, 学到的知识将更加深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综上可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 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的配合度更加紧密, 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学生生物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创设生活化情境, 引入生活实例,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无疑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吴长胜.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 2013 (12) .

[2]龚彩霞.生物教学生活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有效性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4) .

[3]江松青.浅谈构建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 (中学) , 2013 (11) .

[4]陈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教”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3 (6) .

上一篇:CT机质量控制下一篇:培智语文课堂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