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共12篇)
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篇1
1. 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整体概述
1.1 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概念。
实现语文课堂学习生活化,即将语文教学在整个社会背景下进行,立足于社会现实与生活背景,让学生的学习范围由课堂向整个社会拓展。具体的讲,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应当只局限于在学校生活的45分钟,在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都能成为语文知识获取的课堂;将眼睛、耳朵、嘴巴等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过程中产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获得实际应用范围广的实践知识。还能让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下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学习及生活更加热爱。
1.2 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现状。
当前阶段我国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学生经历过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大都学会了常用的汉字以及相关语文知识,在生活需要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但是一旦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对语文大都会失去最初的兴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初高中的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过分注重,在教学方式上运用不当,课堂讲解中情感表达不够,为了分数使用了各种不合理的手段,例如题海战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彻底失去兴趣。
2. 语文教学生活化实现的有效途径
2.1 学生学习生活化。
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有如下观点:中学教育的共同趋势就是将理论、技巧与实际互相联系起来,让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同时得到锻炼。学校不能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学校生活不能与实际生活脱离。青少年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格,其中一个从事学校中的学习,另一个则从事某些没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学习语文知识,我们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达成对知识的理解,更要做到使这些知识为我们所用,甚至是创造性的应用。下面,我们从以下两个观点来论述学生学习的生活化。第一,,社会生活是学生需要去独自面对的,所以我们在高中阶段应该重视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有明确要求:中学生要能够正确的应用祖国语言。所以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在社会中完成语文知识的教育。例如许多单位门口挂的横幅及许多路边小摊上会有小贩写的价格标牌,其中不乏大量的错字、别字,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在在生活中见到的错别字,进行一场联合纠错活动,在了解时事的同时还能够学到知识。第二,家庭生活对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高中阶段的放假时间,并联系其家庭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练习,例如小王的家长是开服装店的,就让小王为家长设计一句琅琅上口的广告词、小李的家长是卖水果的,就让小李根据这些水果写一篇文章等,让其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完成对自己语文水平的锻炼。
2.2 课堂教学生活化。
想要改变当前语文教学方法中形式单调、内容缺失、过程死板、教学方式固化的缺点,就要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向着自然、现实以及社会方向延伸,构建生活化课堂,即开放性强且充满了活力的教学课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教材生活化。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教育资源之一,教材的编撰层次决定了学生的理解层次,使学生能力培养的依托,要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就需要首先做到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将其分门别类,所有教材都可以细分为三类:再现生活的教材、接近生活的教材和远离生活的教材。在讲课过程中,对不同的教材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完成对学生的正面引导,让高中学生能够在生活过程中勤观察、多体验、重积累,对各种教材内容都能产生自己的感悟。第二,教学生活化。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的文言文。中国文化渊远流长,身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应当担负起推广这些古文化的知识,所以在我自己的课堂上,对于文言文我不仅仅重视对其句式句意等的讲解,还会讲解这些文言文的时代背景故事,让学生能够在理清综合线索后完成对文言文的深度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情境生活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应用案例,比如说走街串巷的小生意人嘴里的吆喝,比如说元宵节大灯笼上写着的一个个灯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能运用这种方式,将吆喝、灯谜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应用搬到语文课堂上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再现各种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教学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实现生活化是现代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生活中的潮流引入语文课堂,将语文课堂上的收获应用于日常生活,最终实现生活与语文的有机结合。但是想要实现这种有机的结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并在实践的道路上付出大量的劳动,这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基层教师应当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为己任,对自己的教学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对外部世界有一定的了解,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邓群.论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研究[J].大观周刊,2012.06.
[2]张琼.乘着生活的翅膀飞翔——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课外阅读:中旬,2011.10.
[3]曾召伟.如何看待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手段[J].教师,2013.03.
[4]李慧.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2.
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篇2
生活化教学是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现实生活,因此一线教师更应该将教学生活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那么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如何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让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直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生活有关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人教版的教材问题探讨很多就来源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必修1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让学生说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教师可以补充为什么喝奶粉的小孩会出现大头娃娃等现象,原因是什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问题探讨中给出的是dna指纹检测在案件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的方面的应用。为什么dna有这些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课题。通过这一系列是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站在生物学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例如我们经常说要对白血病患者通过移植骨髓进行治疗,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会出现抗性等反应。而且能够配型的骨髓也很少,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如何获得可移植的骨髓呢?涉及到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利用学过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生物,安排相关作业,可以打开学生的创造智慧,让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时,除了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植物的其他向性运动,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i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学,时时在用生物学,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应用生活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其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等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利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本身还在发展,并没有定论。比如有关细胞衰老的学说,向光性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教学中可以向学生适当提及其中的争议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思考,获得知识。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关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及变异是否定向的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争论。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
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了他们的生物知识大部分要通过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完成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探寻生物奥秘,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1.在生活实例中唤醒生物知识
高中学生虽然不像初中学生那样稚气未脱,活泼好动,但他们仍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困惑,使他们同样对生物知识充满了渴望。如:天空和大海为什么是蔚蓝色的?向日葵真的向着太阳吗?亲子鉴定怎么做的?有克隆人吗?感冒会传染,乙肝会遗传吗?“爱滋村”可以去吗?„„教师只要善于抓住学生对生活事物的新鲜点,总能引起学生对生物的探究热情。
2.在生活经验中提炼生物知识
学生在学习生物前已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科学知识一致的经验,只要把 这些生活经验稍加提炼就可以形成知识。如在生活中学生常用温水浸泡衣服半天再洗涤,这并非懒抑或忙得没有时间洗,而在实际上已经潜移默化中运用了生物学中———酶的知识:用温水浸泡是利用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影响,浸泡半天是让酶能与污渍充分作用,这样洗涤效果较佳。再如要想柿子快速成熟,拿一个熟透了的香蕉或苹果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因为有植物激素乙烯产生。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知识,比起单纯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更易记住。
3.在生活观察中发现生物知识
生物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可使学生发现生物问题,直接获得生物知识。通过对比正常人与甲亢患者,我们会发现他们生理上的差异:如体温、心跳、食量、体重等,从而得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胖人与瘦人之间的对照可以得出脂肪的生理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可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就在我们身边。
4.在生活体验中感知生物知识
春天叶片是绿色的,怎么一到秋天就成了黄色呢?教师在讲解生物概念的同时,更要设计学生生活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做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分别选取春天的叶片和秋天的叶片),用圆形滤纸片效果会很明显。同样学生会很喜欢尝试做新鲜的事情,你的血型是A,B,AB还是O?亲自去实验室做一下就知道结果了。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不仅让学生感知了生物知识,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情趣。
5.在生产生活中验证生物知识
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的生物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在生活中检验,才更加容易真正吸收。如:在讲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时,联系农民进行棉花摘心打顶、喷施除草剂等劳动进行验证,另外,在我校的校本教材中也介绍到如皋是花木盆景之都,在园艺上也运用到该特点。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在生产生活中检验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巩固。
6.在生活小制作,生活小发明,生活器具小改进中增强生物成就感
学以致用,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例如:在野外郊游时让学生“无心插柳”,看能否“成荫”;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小动物的生活;在学校里引导学生怎样做到节能环保;对课本上的实验怎样利用学校现有器材进行改进;在生活中利用课堂知识动动手动动脑,如尝试制作腐乳,泡菜这些简单的农家小菜,春节发面做馒头也行,抑或制作一个生态缸可供观赏,更重要的是还可研究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发明创作铺平了道路,既提高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激情,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成就感。
基于生活化的高中语文教学探讨 篇3
如何还原生活,联系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本文积极探索的课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生活化语文课堂是开放的,是富有灵气的,语文教学应突破教材,突破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来更好地解读语文文本,实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1.教材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依托,首先,教师应做好备案,熟知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积累生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我会尽量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衔接点,而不只是驻留在教材讲解上,让学生走进生活,这样不仅充实了教材内容,也累计了生活经验,不断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体悟。比如讲授《我的空中楼阁》一课时,我设定了一段自由讨论时间,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自己家里的居住环境,并分享自己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在课文讲授时就更容易产生共鸣。此外,在作文课上,我会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2.教学方法生活化
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总让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讲课时我会有意识地注入生活气息,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讲解《拿来主义》,我会思考如何抓住高中生的心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授课前,我先引入时下的政治热点:某官员借考察为由,实则在国外肆意挥霍,在赌场一掷千金。来引起学生对“如何拿”“拿什么”的思考,为教材讲解做好铺垫。与此同时,我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累计更多的生活体验,比如开展表演、交流讨论、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等。
3.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学实践证明,凡是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动态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学生们更容易接受。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设置的越逼真,学生们更容易身临其境,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对文本理解也就更容易。设置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比如巧设提问创设情境等等,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设置情境。比如在讲解《项链》一课,我让学生自动分成两小组,各小组编制剧本,分配好角色,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在下节课上进行表演。表演前由组长对学生各自扮演的角色做简单的阐释,表演结束,我会根据表演情况进行表演评价和打分。
二、作业设置生活化
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置作业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元素,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养成。”但是很多教师顾此失彼,注重反复,却忽视了作业质量,“统一标准”的语文训练常常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欲。语文很大程度上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教材内容更为广泛,涉及社会、科技、自然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主动去探索、去体验生活。我曾开展“走进社区,走进留守老人”的活动,活动开展前,我让学生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留守老人的心理特征,熟知他们的生活点滴,并让学生收集并整理出陪伴孤独老人的方法,活动结束后,让学生针对此次活动,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再如,学习古诗文单元的时候,我在班级举办了诗文朗诵会;寒假结束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春联、春节故事,并在学期总结会上让大家相互分享。这些探究性、参观性、交流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不仅充实了语文教学,也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动态、关注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特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除却围绕书本,但也要有一定生活的延伸和拓展,一旦拘泥于教材,不知贯通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抑制。比如讲完戴望舒的《雨巷》,我就让学生自己观察每天走过的弄堂、街道、巷子,然后自己写篇《雨巷》,并与戴望舒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这样学生的思维不会被教材所局限,又能更好地观察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总之,在设置作业时,需把握一个原则:深入生活细节,把握学生心理需求,使语文作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总之,语文生活化教学将丰富多彩的、变幻无常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使书本知识更加贴近生活,不仅能赋予文本生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亦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去体验生活,不断收获,不断成长。所以,所有语文教师都应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促进语文教学更有效率的展开。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篇4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的教育意义
1. 高中政治生活化是新课改的大势所趋
新课标指出新课改必须理论与实践并行,其实质是指学生能将所学的各种理论转化为对生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将生活带进课堂,实现高中政治教育生活化。这与之前的教学方式不同,做到既从知识的角度实现教学,还从能力、思想的方面完成教学,紧扣新课改要求,顺应改革步伐。
2. 高中政治生活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思想上的满足,手机电影电视一系列产品由于其内容丰富多彩而占据了人们的视线,以前刻板单调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充满好奇心、思想灵动的高中生。而这时,高中政治生活化的益处就显现出来,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场景,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举措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做到教学以生活为中心,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出发来讲解政治知识,这样才能将学生生活和政治课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
1.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要从热点时事出发
生活化教学应将思想政治课本中政治内容、文化内容以及法律内容和人们生活中具体典型的实例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政治课内容进行理解吸收。
比如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的法制社会建设政策,教师可以举出法制建设不健全时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举出实例,对比法制建设趋于完善之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在这种前后对比之中,对实际的例子作分析,更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2. 加强与学生生活中政治问题的沟通
以写促思,以思促读。唯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政治生活化教学中来,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本次课程内容的热情,激发热情首先就要做到沟通。一个只会和自己说话的演说家是不成功的,因为他没有做到沟通。教师在进行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做到尽量与学生沟通。
教师在课程准备中可以提前和学生进行说明,让学生了解下次课程要学习的知识,要去了解哪些案例,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去查询,课堂之中可以让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发言,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对于一些复杂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讲课之前做到互相交流,一起讨论。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多发言,以小组为单位对重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对其给予点评、改正。教师在课堂之中也可以就学生反映的一些问题、一些见解来讲讲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备受鼓舞,倍感亲切。总之,就生活中政治问题的沟通是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总结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关注生活,与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做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学生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体会政治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摘要:现代社会教育立足于生活,这种理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高中政治便以其特点成为生活化教育的切入点,相关教育部门都在大力推进这一理念。政治生活化可以将纯粹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相关举措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具体举措
参考文献
[1]董慧菊.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实施[J].读写算(教研版),2013(09).
[2]成洁.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素材甄选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7):54-56.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篇5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高中美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传统的被边缘化被忽视的地位,逐渐过渡到被重视的地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美术源于生活,生活即是美术。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美感的养成。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化;问题;策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中美术教育真正的课堂是生活,因此将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能更充分地发挥高中教育的美育功能,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让生活充满更多的艺术气息,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学校对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一些学校一直把美术课当做一门副课,尤其是高中的美术课,一些学校只是在高中的前两年开设这门课程,高三时,迫于高考的压力,美术课往往变成了主课教师的课堂,一学期下来,学生能真正在课堂上见到美术教师的机会很少。在这种“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美术教育往往被无情地打入冷宫。
2.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提到美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品。一些美术教师的教学往往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方式无异,教师拿着教材,向学生讲述美术的历史、美术作品的人物、绘画的基本要领以及如何欣赏一幅艺术品。而学生期待的美术课则更多的是实际操作,是教师带着学生,拿起画笔,真刀真枪地进行绘画、雕刻等。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应的美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针对这种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依然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美术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3.美术课堂的教学远离生活
艺术源自生活,但是一些高中美术课堂却与高中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与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形式息息相关的,同时,它也是高中美术教育中必须讲解的内容。而在现实中,一些高中生的生活往往为试卷和考试所占据,美术书上的那些艺术品在他们看来,都是摆放在博物馆和展览室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如此陌生的东西,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美术课堂教学所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只能成为口号。
4.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方面,一些学校对高中教师的美术教学缺乏一种科学的、具有执行性的标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标准。这样美术教师工作时便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以往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美术教育的弊病,即以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的能力。那些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梦想的美术生,只能先将自己的个性隐藏起来,按照高考的评分标准进行学习和创作,学生的创造性也会因此被扭曲,甚至埋没,这就是单一的、片面化的评价标准的负面影响。
二、美术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学习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品的创作方法、技巧以及如何鉴赏这些艺术品。殊不知,学生在学习如何创作这些艺术品的同时,也从中学习了这些艺术品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艺术品不仅带给人以美感,同时也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高中阶段正是人生精力旺盛的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品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创作艺术作品,不仅是对艺术品的创作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也是对优秀文化的学习。高中生若能在美术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主动进行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实践,久而久之,必能将自己的个性、风格融入艺术创作,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美术教育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美术教育以情和美去感动人,学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中,其道德素质也一并得到了提升。因此,高中美术课堂不仅是一个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课堂,也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课堂。
三、将生活化的教学融入高中美术教育
1.选择紧密贴近高中生生活的美术素材进行教学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如果美术教师能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并且能将学习的内容具体化、趣味化、艺术化,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会被深深吸引。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其对美术的兴趣。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素材时,一定要紧贴高中生生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将美术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每一件艺术品都来自于生活这个大环境。没有生活,艺术从无谈起,美术教育更是无本之木。因此,谈教育就不能不说生活,教育最终必须回归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高中美术教育也必须来自生活,到生活中去,让美术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美术教育实践化,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3.从美术教育中缔造生活的艺术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实际生活中发掘资源,将美术教育中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也会效仿教师,从各个方面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赋予自己的感情和风格后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表现生活的美。
高中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地融入生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美术教育与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0-01
以前高中语文教师只是一味的传授课本知识,而未渗透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最近这些年,新课程在不断地改革,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新的挑战,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习和应用语文,并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所以,怎样在高中语文课堂之上进行生活教学,就是现在语文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介绍。
一、敢于对生活进行挖掘,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
语文这门学科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有关调查显示,一名高中生在一天内说话总量几乎等于两个学期在课堂上讲话的总量,并且高中生在课外进行阅读的总数量要比内容阅读量多10倍。由此可知,高中语文教师想要顺利地进行教学,就是要对生活加以有效利用。当语文教学在生活中进行立足时,学生就可以实际生活当中使自己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出一些同语文知识有关的教学资源与知识。
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自己的理想,又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自然风光,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去领略文物古迹以及探究日常生活与了解各种风俗民情等,并且还应该逐渐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还需要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延伸。同时教师应该对生活场景做课堂化处理,让学生们可以从生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受生活。
二、对生活化的教学气氛进行创设
高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对教学情景进行精心的设置,科学、有效的设置一些同教学情景相符合的教学内容,进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成功。以前的语文课堂之上几乎没有情景教学的部分,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只负责在下边听,并忙着做笔记,这样的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并且教师同学生间还很少进行交流,学生只是将教师讲解的知识机械的记忆在下来,进而慢慢的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而在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必须应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带领学生一同投入到教学当中,并把语文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进而构建出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
譬如: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辩论的时候,教师完全能够把班级作为一共划分成两个组,把班级布置成同辩论赛相同的场景。又如,在对戏剧这个单元进行学习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讲台布置成舞台,并鼓励学生积极的上台演出,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比较逼真的教学情景当中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除此之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录音带、教学挂图、网络、文学名著、光盘与科技读物等诸多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加以应用,进而使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生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三、对作业进行生活化设置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方法的约束,不能只讲述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多从课堂上与课堂以外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对作业进行精心布置,尽量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堂上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都合理的应用到生活当中,让他们可以把实际问题有效的解决。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思索,并且还要秉承处理就是要人能够解出来的原则,并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元素进行信息挖掘,充分分析学生心理的实际需求,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业。同时还应该有效分析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以及心理因素,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来把作业呈现出来,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身心可以健康的发展,还能够起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扮演新的角色,还要担负起新的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应用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挖掘存在于生活当中的语文知识,并在课堂教学当中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合理的对语文作业进行生活化设置。此种语文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还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从语文知识当中感受生活,进而提升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小凤.“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两大误区——以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为例[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2):55-57.
[2]季明荣.捕捉语文教学的生活元素——关于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82-82.
作者简介:
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 篇7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高中化学过于强调理论讲解, 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的地位, 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学习,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自学、探究、思考、创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而且,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效率不高, 教学过程过于枯燥, 化学知识又晦涩难懂, 使得学生对化学提不起兴趣。新课程改革后, 虽然这样的教学现状有所改善, 但是教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已经不够, 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 探究性实践教学减少, 造成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性, 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以, 应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高中化学学习阶段, 化学元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是枯燥的, 不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考虑到高中化学中的很多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较大, 教师应善于从中挖掘出可用的生活化教学元素, 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帮助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来促进知识的消化和记忆,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 讲“臭氧”时,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雷雨天气过后, 空气变得清新的现象来引导学生了解臭氧。雷雨天气是夏季经常见到的, 雨后空气更为清新, 学生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 这样的现实生活经验完全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中来。闪电发生时, 空气中的一些氧气变成了臭氧, 而臭氧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从而使得空气变得清新。通过分析这样的现实生活现象, 让学生对臭氧的性质、作用有了实质性的了解, 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载体, 教学脱离不了教材。新课程改革后, 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 高中化学教材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新增了不少生活化元素。课堂教学中, 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通过提炼为教学所用,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去感知、认识化学知识, 这样能显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如, 讲“有机化学基础乙醇”时, 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提炼出研究白酒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白酒成分是什么?乙醇是白酒成分之一, 而白酒是生活化中常见的, 在学生研究白酒成分过程中便可以更好地了解乙醇, 增进对乙醇的认识, 进而进入学习乙醇相关知识的状态中, 达成教学目标。
(三) 进行生活化的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知识大多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得来的, 教师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促进思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转换, 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性认识。
如, 利用生活中常食用的橘子进行原电池实验, 用食盐水进行蒸发现象实验等, 实验教学既生动又有趣。除了利用生活中的工具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外, 还可以从生活素材中提炼主题进行实验, 如利用生活中材料制作简易电池、研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等。
(四) 布置生活化作业
作业能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自主的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 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 教师可以考虑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增加。
如,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重金属回收的调查作业, 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调查活动。不仅能够在调查过程中增进学生对重金属的了解和认知, 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环保意识, 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极大意义。
总之,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显著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此, 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有效的展开生活化教学, 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 高中化学教学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工作, 生活化教学走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中, 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基于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应试教育,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 2013 (4) :20-23.
[2]门娟.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赤子, 2014 (10) :172.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篇8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教育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在陶行知看来, 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 才可以实现教育的价值, 包括学术价值、实用价值以及实现人的完满成长的价值。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其实也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途径与表现。它继承了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的精髓, 在实施上注重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将教学手段与生活元素相融合,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更多地将内容的表现形式与生活当中的实例相比较、相联系, 在教学评价上要侧重学生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考察, 注重学生的迁移思维的锻炼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最终目的是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运用凸现出来, 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互动学习, 合作学习和迁移学习, 实现概念的具象化和学习的高效化。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学情境生活化, 就是在课程的开设和开始阶段引入生活片段, 用学生经常面对的事物进行新课程的导入, 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知识, 进入课程学习的核心部分。在进行情境营造时, 教师要让热点话题、常见现象等成为情境素材的首选, 使学生能够以熟知的材料去加工未知的问题。同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 利用丰富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展示课程导入部分, 以一定程度的表象刺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进而实现课程第一阶段应达到的目标。例如, 高一生物必修一中第一单元《从生物圈到细胞》中, 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并能够准确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尤其是缺乏足够的设备让学生近距离细致地感受细胞的结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生活案例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具象化处理, 以便于学生能够以合适的路径接受具有一定难度和高度的新知识。例如, 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 还能镊食、排泄, 生长;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 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SARS病毒的复制与传播等。这些贴近生活, 且易于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传播和表达的事物是营造生活化情境的优质资源, 应该得到优先使用。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要求教师要突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的场景延伸到大自然, 延伸到社会当中, 并利用现实的生活道具为学生解释抽象知识。由于生物课的特殊性, 生物课教学内容可以较为普遍的取材于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资助搜集教学材料, 利用生活当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新知传授。在进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一课的教授时, 由于相关实验涉及到使用花生、油菜花等油料作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花生地或油菜花地亲自采摘实验标本。在采摘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 并思考几个问题:菜籽油和花生油主要属于什么化学成分?菜籽油和花生油是从什么材料中提取的?在采摘完实验标本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专业设备进行科学实验, 例如制备花生种子的徒手切片、利用花生种子切片进行脂肪鉴定, 并小组合作完成对洋葱根尖、小麦种子、花生种子、大豆种子的脂肪鉴定。在这里, 教师既通过大自然环境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环境的突破, 同时也实现了用较为现实和常见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新知传授的过程, 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 是对整个教学阶段最核心部分的生活化总要求。教学内容涵盖整个教学过程, 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与生活背景相联系, 在教学处理时也要让知识回到生活当中, 实现概念与实物的对接。《身边的生物科学》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提高学生获取与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并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引入丰富的生活实例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生物课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主动接受、接触和深入的研究它?答案就是让学生亲身体会生物科学的奥秘和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全球变暖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植物行为异常;小核糖核酸分子及其对艾滋病和肝炎治疗的帮助;“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并发现有水的证据……这些新闻报纸经常宣传报道的, 学生能够亲身感知到的内容正是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的点。将生活化的内容真正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传统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一张试卷定胜负”。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实际上, 教育的目的之一, 便是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生成, 自我发展, 自我完满。如果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迁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 那么单一的概念考核和解题策略不会影响到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如果教育评价能够侧重于生活化处理,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注重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 那么知识的流动性就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教育的评价就会深入到评价本身当中, 实现教育的社会效益、个人效益、长远效益。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是一种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 是服务于人的成长、实现教育核心价值的途径。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尤其是教学评价观念,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 构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学科建设规律的新型生活化生物课堂。
摘要: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既有利于对生物知识的生动化处理,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当中进行主动运用来指导日常行为和生活细节。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谢欣荣.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牟丽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S4) :83-84.89.
[3]胡建春.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 2013, (11) :155.
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篇9
教育家华特曾指出 :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所以, “我”认为, “写作教学生活化”这个概念中的“生活”有着较宽泛的内涵:指课文成文所依据的生活情理, 作品内的生活, 教师的生活阅历及体验, 学生接触到的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学生的心灵世界等等。这个内涵可从积累素材、写作实践、写作三个层面表述。
二、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写作提出了如下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 多想多写, 做到有感而发;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结合所学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 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可令人遗憾的是, 可能深受“优秀作文”和“满分作文”以及教师的“高”“新”“奇”的评价标准的影响, 学生的写作中虚假、矫情的文风蔓延, 华而不实、胡编乱造。为此, 笔者认为, 高中作文评价的标准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有法可依”, 而不是“跟着感觉走”;高中作文教学的任务, 也应是让学生写生活气息浓郁的、平平常常的好文章;写平常事, 说平常话, 朴实自然, 不刻意求新、求巧;内容实在, 言之有物。老师在写作教学中不应着力于引导学生如何“选材独特”“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而应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让写作教学生活化。
三、写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一) “读”出生活中的作文, 积累素材生活化
写作以阅读为基础, 学生除了从直接的生活观察积累外, 还应从间接的生活──读书、欣赏影视作品等当中去思考、去吸取, 因为“读”中孕育着“写”。为此, 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自由、自主、个性化的甚至创造性的大量阅读, 广搜博采, 自由涉猎, 间接吸取生活养料;同时也要把写作教学的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 “读”出生活中的“作文”, 让积累素材生活化。所以, 在教学实践中, 我为同学们确定了以下“阅读”着力点:
1.“美读”时文和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关注“今日焦点” (包括社会热点和时事焦点等) ;2. 贴近古典, 如古典小品、笔记和诗词等;3. 和“佳片有约”;4. 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社会经纬》等电视节目;5. 把“流行歌曲”引进写作课堂;6. 关注并超越学生的“本真生活”。
(二) “写”的着力点生活化
1.“模仿”的根本点生活化。
不难发现, 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的症结就在于将写作的着力点更多地停留在对结构形式这个“形”的模仿, 而没有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时将着力点放在对生活情理这个“神”的领悟上, 未将写作教学生活化。为此,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 我一直坚持引导学生深悟文本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时的生活情理, 并调动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来进行写作, 切实走“绿色作文教学”之路。我的具体做法是:打破单元作文的常规,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定向定格、定序定量地布置课堂作文, 让学生模仿课文所体现的生活情理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当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依据“生活情理”而不是仅仅模仿“结构形式”来写作文时, 写作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典型化与生活化。
2.对话与借鉴生活, 写作训练生活化。
由模仿到融化, 再到创新, 这是作文训练“水到渠成”的过程。“文无定法”又“有法”, 这就是写作的法则。“有法”就决定了在写作教学中, 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模仿”;而“文无定法”则决定了学生在“模仿”熟练的基础上, 更应学会融化, 从而学会创新。所以, 在课堂作文、课外练笔等写作训练活动中, 我们应始终如一引导学生对话与借鉴生活。
(1) 对话生活。其实, 只要把写作当成一种“对话”, 写作的难题也就能迎刃而解。那么, 什么是对话呢?对话即交流, 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 也可以是心游万仞、思接千载的跨时空的碰撞与交流。写作既是学生与他人、与自己的对话, 同时也是学生与生活的对话, 即每个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每时每刻都与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生既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同时还要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对与生活有关的回忆进行“修复”, 因为写作,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回忆”。这样, 就使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还要进行“心灵熔铸”, 即学生发现题材后, 不要仓促写作, 不要动情就发。而应对写作素材进行“冷处理”, 反复琢磨、酝酿。在“融化”的基础上, 再创造性地把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感表达出来, 即“再现生活”。所以, 在写作教学中, 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善感心灵”的培养, 引导他们用真实自然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独到的发现与体悟。
(2) 借鉴生活。借鉴生活就是指学生通过借鉴生活中一些“新颖而又特异”的形式来进行写作。生活中有很多与学生惯用的形式迥然不同的较新颖的写作形式, 如电视节目的主持形式、网上交流形式、应用文形式、采访录形式、戏剧小品形式等。这些都可以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借鉴来进行写作。
(三) 回归本原, 写作成为学生栖息心灵、诗意生活的一种方式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探索 篇10
一、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过去单纯地学习知识转向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明白所学内容的同时,有效地将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
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有效地推动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世界、社会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能够独立思考,一旦有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就会积极地探索下去。历史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到社会生活,有许多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然而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依然过分追求考试分数,历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备课、上课,督促学生背诵,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变成受到学生冷落的课程。
历史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素材,采用讨论、辩论、表演等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灵活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国共内战时期,因为有许多战争,这些内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比较抽象和枯燥,于是笔者播放了一些与这些战争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机械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发现。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大量增加,理论性、抽象性增强,如果一味地用高压让学生学习,难以提高学习效率,难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通过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其他学生交流合作,在实践中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
(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历史责任,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从历史教学的内容看,它既涉及人类社会的过去,又与现实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把过去和现在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内容时,笔者联系当下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钓鱼岛和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过去的埋头苦读中解放出来,自主地去发现隐藏在历史课本背后的贴近实际生活的知识。学生通过发现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在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把这些更有效地付诸实践。在进行问题探究时,当个人无法解决,就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养
历史生活化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把历史知识和已有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忽略了现实生活与所教知识的结合,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质疑学习,而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长此以往,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从历史学习中也得不到什么乐趣。历史教学的生活化,给了教师新的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在一些贴近生活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历史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劣。高中历史内容涵盖面广,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经验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可以了解许多新鲜事物,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就很难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历史教学生活化对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成为教学专家,而要具备更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旁征博引。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学习,忽视学生体验感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为教而教,教书本;学生只是为学而学,学死的知识。
传统课堂的“教”,多是照本宣科,教师不是“用教科书教”,而是“去教教科书,一些历史教师只是将教材作为简单的上课工具,对其内涵和价值没有深入发掘,教材知识讲解和运用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学生也只是将教材当作查找问题答案的工具书,对其中隐含的知识内容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掌握教师所教给的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的“一言堂”占主导地位,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在这样的课堂上,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乏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二)重形式改革,忽视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文字、图表、地图、图片、影视、动画等。在历史教学中引进材料,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但是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上课之前搜集了丰富了教学素材,例如图片、故事、视频等,制作了丰富多彩的PPT,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原本作为教学补充内容的东西,反而吸引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真正需要讲解的内容反而被学生忽视,有时候教师也会被课堂上的气氛所感染,不由得脱离了原来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下降。但是不管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要紧扣历史教学目标和方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热衷于故事的特点,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授课,为学生展现真实、准确的历史信息。不管如何生活化,都不能脱离历史课教学的真实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真实的历史过程。
(三)重生搬硬套,忽视生活实际
在课程标准下,有些教师一味地追寻教学改革,而忽视了教学的实质。学校进行的生态课堂中,虽然有分组、有讨论、有讲解,但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运用自如,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合作与探究中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课堂显现出来的以学生为主体只是肤浅表层的或者是虚假性的,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实质性。学生在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情况下,只是为了应付、被动地进行讨论。虽然表面上是将课堂主导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讨论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表面化、形式化比较明显,从而导致了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并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深层次的历史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三、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探索
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倡导生活化的历史教学方法,让历史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历史资源
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好的成绩。在历史教学时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将我市特意打造的连云老街民主路、盐河巷等建筑街区投影给学生,作为导入新课。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网络的视频资源
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今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莫过于网络视频了。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国宝档案》等,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影视资源,让网络视频资源为教学服务,营造一个逼真的历史氛围,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教学《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时,先用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基础知识,再观看《百家讲坛》中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中的一部分视频,最后再做课堂讨论。本段视频的精彩内容有: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秦始皇一生的是非功过,等等。这样的视频教学比单纯的教师讲课更有效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加深。
(三)充分利用教师自身考察学习的资源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深入开展“三严三实”的活动中,笔者和学校其他党员赴枣庄台儿大战纪念馆参观学习,受益匪浅。笔者在进行《台儿庄战役》教学时,给学生展示了笔者当时搜集的资料。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翔实的文物、一幅幅画作、一段段逼真的情景再现,使全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了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和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深刻认识到了台儿庄大捷对扭转全国的抗日局势、鼓舞全民族士气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接着,笔者又给学生观看了台儿庄大战的珍贵历史纪录片,重温了当年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誓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这样的教学不仅摆脱了以往历史课的枯燥乏味、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四)充分用好学生的资源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有差异,让学生的个性优势互补、特长充分发挥,这又是我们唾手可得的课程资源。比如学生的兴趣多种多样,有的喜欢写文章,有的喜欢美术,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等等。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特长,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融进去,活跃课堂,给教学添姿增彩。在教学《西安事变》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话剧表演。为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笔者放手让有学生自己组织。由班长牵头,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设计表演、准备道具、准备服装等。为了演好这个话剧,他们还悄悄排练了好几次。表演的时候,邀请了本班的所有任课教师去观摩,表演活灵活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课堂表演,不仅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教师要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课教“活”,融入时代发展的元素和精神。生活化的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注释
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课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目前在我国的高中教学中,政治课大都枯燥无味、脱离实际,教师只是“填鸭式”地教学,导致学生对学习政治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因此,高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中政治迫切需要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定义
有很多教育家都曾指出将教育和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教育必须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必须走进生活、关注现实。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社会生活出发,将现实生活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案例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吸收知识,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程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知识不再只是书本上枯燥无味的文字。尤其对于政治这门课程来说,如果教师只是传授课本上乏味的文字,而不将知识有机融入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政治教学的要求。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本与现实联系的重要性,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2.帮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要求学生在学习政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实现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根据当代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3.有利于正确发挥高中政治这门学科的真正功能
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长久以来都是采用照本宣科般的教学方式。教师机械地将抽象化、理论化的政治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违背了高中政治学科最根本的宗旨,严重影响了这门学科真正功能的发挥。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切实感受这门学科所带来的理性思考的意义,实现这门学科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
三、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应用
1.创造实际生活情景
在教学中,将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实际生活中,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建立一个开放、高效、科学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再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简单场景,例如买菜,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影响价格的因素都有哪些,之后教师再将课本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构架。
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我国固有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要想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新鲜元素,通过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高科技,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一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在课前下载一些有关中华文化各个方面的视频,如成语大会、舌尖上的中国、汉服等表现中华文化不同方面的视频,在课上放出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再比如,当讲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要求学生找到一个关于当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案例,各方面均可,然后学生上交作业后教师将这些案例分门别类,在课堂上用PPT的形式播放出来,每讲一个案例,就讲一部分与该案例有关的政府知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采用PPT的形式也便于保存这些案例,使学生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更加有效。
时代在不断前进,高中教育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它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其他学科的改革提供经验和教训,也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概念、意义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策略,希望可以改善高中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王桂莲.高中政治教学和时事政治融合的意义[J].学园,2014(10).
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探析 篇12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高中生物教师还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 优化生物教学策略, 创新教学方法, 以高中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提炼生活中的资源, 引出知识点
生物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都有生物学的身影。高中生物教师要学会提炼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引出新知识点, 让高中生在生物课堂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还要联系实际教学内容, 调动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高中生对生物学科有新的认识。在讲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 有的高中生物教师只是比较枯燥和机械的向学生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研究历史, 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和关系, 向学生展示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等知识, 高中生可能会感到厌烦, 于是我进行了创新, 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了光合作用的教学案例, 为学生构建起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如在一些塑料大棚中栽培农作物, 由于光照不足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这时可以进行人工补充光照, 选择适合的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等, 所依据的原理就是光合作用。接下来, 我还组织高中生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金鱼藻叶肉细胞及细胞内的叶绿体, 并且积极的向高中生提问:“叶绿体为什么是绿色的呢?”以此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让高中生对光和光合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帮助学生更好的贴近生物知识要点, 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思考。
二、丰富学生生活经验, 巧用多媒体
开展生活化的高中生物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生物教材, 有效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多媒体等新技术辅助教学, 丰富高中生的生活经验, 让高中生找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 改变对生物学科的态度。高中生物相对于高中数学和语文来说, 是比较抽象的学科。生物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消除高中生的畏难情绪, 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比如, 讲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我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我还进行了学情的分析, 高中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见过这样的现象, 就是把萝卜条泡在盐水中会变软, 而泡在清水中则会变硬。生物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循序渐进的向学生介绍新知识。因此, 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向高中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以此来帮助高中生理解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例如, 我们平时吃一些腌制的咸菜或者连续嗑带盐的瓜子, 我们的口腔和嘴唇都会感到比较干涩, 这就是由于口腔细胞中的水分会通过细胞膜渗出到细胞外;我们在平时洗澡或者游泳时间过长, 皮肤会褶皱, 发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里, 皮肤表层细胞受到了冷热刺激, 并且发生收缩, 最终压出细胞里的水分。
三、构建生活化的情境, 激发求知欲
情境教学法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并不陌生, 很多生物教师都在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情境, 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还满足了高中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高中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 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结合高中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让枯燥乏味的生物知识变成更加亲切, 提高课堂活跃度。比如, 讲高中生物《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这部分知识只能靠教师讲解, 学生不能亲眼目睹, 所以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 精心筛选生活化的教学实例, 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首先给高中生展示了一组我国历年人口增长的数据, 让高中生思考: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有什么特点或者呈现什么趋势?当今社会制约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问题为什么是人口问题?通过构建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的引入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效的生物课堂。与此同时, 我还为高中生设计了课堂辩论活动, 要求高中生对人口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最后双方都要根据学过的知识, 预测我国的人口增长前景。
四、更正学生常识误区, 提高创造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更正学生在常识方面的误区, 对于没有科学依据的生活常识要进行指正, 帮助高中生优化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 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和实践性, 不能为了生活化而生拉硬扯,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让高中生清晰的看到高中生物学科对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等都具有指导作用, 而且高中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是密切相关的。比如, 很多高中生都认为有机食物无农药, 营养高。但是, 事实证明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有机食物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农药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有机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也并不大。虽然种植有机食物的时候使用的是自然肥料, 可是这种肥料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会更大;有的高中生认为酸奶可以防止消化系统紊乱, 平时应该多喝酸奶。酸奶之所以能够起作用的原因是因为含有益生菌, 这种酸奶里“好的细菌”会在在人们的肠胃里活动。可是, 酸奶对人体的促进作用真的那么大吗?答案是否定的, 大量食用酸奶会导致人体肥胖和其他问题的产生, 在喝酸奶的时候最好是配合上热量少的食物一起食用。
五、开展生活化的实践, 拓宽知识面
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把握, 还要善于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探究能力, 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通过生活化的课外实践, 可以让高中生真正的回归生活, 将所学的生物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促进高中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比如,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 主要讲述了人类遗传病的常识性知识, 由于高中生已经学过基因突变和重组、染色体变异、伴性遗传等相关遗传学知识, 所以对本节内容容易理解。在课后, 我组织高中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 以社区或村为单位, 调查周围人群中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高中生都积极的参与, 并且认真记录, 可见高中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可。最后, 学生总结出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大致包括:肝炎、糖尿病、心脏病、哮喘、色盲、先天性聋哑、多指等。这种以问题驱动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了高中生的思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也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作业的生活化07-19
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07-22
高中语文 生活中成语、俗语、诗词体现的哲理十一月份 自助学习08-26
高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11-03
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12-03
高中语文的教法09-23
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09-03
高中语文的诗意教学09-26
高中语文的激励教学11-30
高中语文教学的趋势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