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2024-06-14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篇1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更加的新颖, 具有时代创新精神,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本身就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一门学科, 在学生今后的社会交流以及人际交往当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更多的交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内容更加贴近自身的实际生活, 这样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能够更加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将抽象的知识点生活化, 让学生更加自主的去探索和学习知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 开展教学课程

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灵活的运用语文知识, 进行人际交往以及参与社会活动, 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状况, 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活动, 让他们在生活环境当中真切的去体会, 当教材上要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比较密切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调查活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当学习到关于环境污染的课程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在小区内进行问卷调查, 让学生和更多的人接触, 在实际的交流中获得想要的答案, 同时也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 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的使用技巧。这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 愿意和人交流和沟通, 帮助学生锻炼语言交流的能力。

二、加强生活体验, 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是很丰富,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一些事物的观察也不是很到位,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 所以说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带领学生认真的观察生活。小学的作文课程一向是让学生感觉到头疼的项目, 缺少写作的素材, 不知道从何下笔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这也是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的。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联系实际的生活。比如, 在学习《春》这篇文章的时候, 文章中生动的描述学生可能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受, 这时如果是适当的季节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踏青, 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大自然当中, 认真的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学生有的观察河边的垂柳, 对于柳树的状态, 发芽的情况以及一些姿态的变化都进行认真的观察, 有的学生则是对初春的小草比较感兴趣, 同时在观察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小草强大的生命力,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强大孕育能力。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学生对课本上的描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能够理解作者的每一种比喻和每一个形容词, 在写作的课程中学生也不会再感觉到迷茫, 有了实际的生活经历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写作素材, 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秋景或者是丰收的景色, 这样的情境在文学作品以及写作当中都是很常见的, 联系实际生活, 增加生活体验, 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 还要跟随着时代的变化注入新鲜的元素,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 这并不能说是脱离了语文教学本身, 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的含义, 有些时候语言上的描述并不能直观的帮助学生的理解, 教师也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所以说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 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的时候, 文章描述荷花的美丽, 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荷花的那一份喜爱之情, 脑海中也会出现荷花的景象,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想象到的荷塘的样子画出来, 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样照顾到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的进行发挥, 学生运用画笔将自己心中想到的荷塘的样子呈现出来, 每个学生都运用不同的图画展现着自身独特的想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了解学生的掌握状况, 同时选出画的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这样的联系生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好语文课程同时还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特长,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发挥。

四、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内容

传统的语文作业的形式基本上就是课文的背诵或者是生字的抄写, 形式单一枯燥, 机械式的作业形式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也应该更加的联系生活, 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习语文知识。比如, 在学习《老槐树》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家庭作业, 找到生活中的槐树, 并且要学会认识槐树的样子, 将找到的槐树的叶子画下来, 了解槐树的生活习惯以及它的花朵和果实的样子, 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觉到比较新奇, 不用动笔但是需要更加留意生活, 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致也会比较高, 这样的作业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了解生活。

总之, 语文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在生活当中也有许多的语文知识,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篇2

一、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

一般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学局限在语文课本,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习,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弱,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将生活融入到语文课堂,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写一写,记录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是不同的,生活中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也是不同的。对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例如,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眼中的生活,将生活融入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写字、认字和写作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班内举行作文比赛,以此来分享学生生活中的语文。

(二)看一看,观察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践中的难免会有一些偏差,或者不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室外活动,让学生观察在生活中忽略过的事物。例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到户外聆听鸟儿的叫声。鸟儿的叫声在生活中是很容易听到的,但正因为如此才容易被同学们忽略。当同学们听到了鸟儿的叫声,了解了鸟儿,才会对课堂知识产生兴趣,以此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一做,体验生活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遇到难以理解的课文或人物传记时,可以组织学生分配角色,演演话剧小品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教师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话剧,让同学参与进来。

二、从生活中创造教学

学习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还欠佳,教师教学时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

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只是会背会写,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带给我们的启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本想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例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德国人都喜欢把花种在外面。花朵都极力地朝路人张开笑脸,这显然是因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这也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这种意境,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开拓学生的思维

书本上的内容都是死板,一成不变的,而小学的学生们更喜欢玩耍,对一切也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天性特点来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或者留家庭作业时可以多让学生实践学习,让他们亲自体验来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放假时,教师可让学生帮家长洗脚或帮忙做家务,让他们去体会家长的辛苦和家庭的温暖,或者组织小组同学一起完成实践作业,体会合作的感觉和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珍惜朋友间的感情。

三、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在生活中,有很多资源可以辅助教师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意的事物、素材我们都可以利用起来。如我们可以组织同学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看一些喜欢的书籍,感受图书馆的氛围;也可以去博物馆感受历史的沉淀,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教室可以设立图书角,分享给大家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同学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书;在教学时播放一些相关的音频资料或者让学生提前在网上查阅教学的有关信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更具有创新意识。学生从学校走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利用好有益的资源,学生就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展现不了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上网查找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在讲课时请同学分享查到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也可以放学后向父母讲述所学的知识,讲述自己认识的圆明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生活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将生活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授课中去,不但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从生活中获得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也了解不到的知识。而且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也避免了以往只重视课文读写的现象,使更具有创新和实践的教学方式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生活化 教学思考 教学思考

引言

语文是实用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复合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生活性。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割裂了,在教学上以应对考试为主要内容,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在新课程改革中清晰地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语文离不开生活,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

1.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使用范围最广阔、最贴近现实、内蕴最深厚、具有趣味性的教育学科,语文课程应该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但是事实上,语文多年学习中,学生依然基础薄弱,阅读面小,学习努力却收获少,造成愿意学习语文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这些都是因为语文教育没有与生活相联系,失去了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文学特质。如果想要挽回不佳状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其获得学生的青睐。

如今,在语文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愈发觉得语文学习的来源是生活,语文教育的外在就是生活的表现,将语文教育限制在应对应试教育中,割裂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不明智的,也是无法办到的。

教育的主要群体是学生,教学的重要参加者也是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当指引学生把生活上的感悟应用到语文中,把通过语文学习得到的理解和思考带入到生活中,做到语文和生活互相触动,从中获得额外的感悟,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充满诗意的文化积淀。为了达到目的,小学语文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基础,做到语文教育生活化。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初衷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将更多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成长中持续得到文化的滋养和生活感悟,指引学生进入一种精神饱满和充满动力的生活。

2.小学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学生参加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和传承者,教师是教学的传授者和解惑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教师的追求。

2.1情境创设。耳闻不如眼见,听说的再多不如经历一次,只有切身体验,才能完全理解。语文教育也是这样,文章里描写的再多,情感再深刻,学生浏览文章再多遍也很难感同身受,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真正理解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带领学生进入到相似的情景中。与此同时,按照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对语文进行体验和理解。

2.2鼓励观察。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大多数文章都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大部分小学生都可以朗读,但是要他们领会文章的思想及其内涵就比较有难度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与学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吸收知识,需要采用更加生动的、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本里的文章中,其描绘的景物大多都是人们有着熟悉认识的景物,也有相当陌生的景物。教师可以针对熟悉的景物,要求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的记录,用记录了解事物,调换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例如对于课文《猫》,小学生对于猫应该比较熟悉,但是仔细观察猫的同学却不会很多,对此,教师可以提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猫的日常。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观察了解到动物的生活,从中知道它们的生活也一样多姿多彩。

这样,小学生对于《猫》的学习就更加深入了,而且在学习后,对小动物进行描写时,他们也能拥有一定的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有些课文和现在的小学生有相当程度的时间距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内容离现在已经有二、三十年了,送总理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是很久之前的大事件,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对于总理的深刻情感,教师难以顺利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前组织学生对周总理进行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积累对周总理的情感,有助于教学的进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3进行表演。每篇文章都是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现实载体,语文教学就是将文章还原成现实体验,让学生得到感官体验。教育生活化是一种在生活中,与生活结合的情景化学习,“在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师可以将课本看做是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把文章变成可以感受到的现实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田忌赛马》一文,小学生思辨思维还不强,还不能体会策略的妙用,教师让学生扮演孙膑、田忌和齐威王,给他们时间思考如何赢得胜利。之后,按照剧本演绎,使得学生加深了对孙膑策略的理解,对田忌和齐威王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2.4想象描绘。小学语文的课本里有许多内容都是语言优美、意蕴隽永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依照对于文章的了解和想象进行绘画。这样使得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5进行讨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物,小学生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阐述观点,在讨论中,寻找共通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理念。

结语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语文,日常生活就是语文生活化,谁都难以舍弃语文。

小学语文课程不是谁凭空想象的,语文的一点一滴都来自于生活,教师应该坚持课堂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让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加接近生活,让知识在生活中得到验证,体现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指引学生进入到一个更加宽广的精神世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和学习的乐趣,紧握生活的主动权。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学习的目的,经历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减少人生的遗憾,不流下悔恨的泪水。

参考文献:

[1]许金霞.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语文研究,2013(06):361.

[2]张丽芳.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语文研究,2013:175.

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篇4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 就是强调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 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进行生活教育, 以生活激起学生对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那么, 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现教育生活化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认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知生活, 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小学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有的内容涉及的人和事件距离现在较远, 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虽然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 但往往又是他们没有兴趣关注或知之甚少的。因此, 教师应当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指导学生用心观察, 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 扩大视野,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对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访问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金色的草地》一文, 蒲公英对于学生而言虽见过, 但真正亲临现场观察它的学生却不多, 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 这样, 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有和小作者一样的发现了,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产生好奇心。再如《农贸市场》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市场, 领略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场面;《校园的早晨》一文就可组织和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不同场景, 进行表述。这样,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加强“说、演、练”的情境教学, 再现生活。

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 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 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概括、提炼、创新。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 激起学习兴趣, 引起高度注意, 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 让学生演一演, 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 教学《从现在开始》时, 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小动物, 把它们的动作、神情等展现在每一位同学们面前, 通过表演体会到了狮子让小猴子当“森林之王”的原因。在这其中, 孩子们表演欲得到了实现, 主体地位得到了证实。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学生熟悉的课文时, 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及每个人物的不同特点。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 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孙悟空这一机智勇敢的形象的理解, 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开展多样课外实践活动, 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生年龄特点是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 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 让学生走出教材, 走出课堂,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前, 我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学校每天产生的垃圾量, 家周围水源污染、垃圾排放、树木砍伐等状况, 自己亲眼目睹的浪费现象、破坏现象……课上, 同学们激动地宣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小村庄的故事启发了我们, 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通过调查, 同学们发现, 原来自己身边存在着这么多不利于环保、危害自己的事情。于是全班同学一致决定, 向社会发出公开倡议:“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这样的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且使他们实现了寻“文章之道”悟“做人之道”的过程。

总之, “生活有多么广阔, 语文就有多么广阔”。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 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做生活的主人。

摘要:教育源于生活, 语言源于生活, 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语文教育生活化越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语文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创造性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生语文教育生活化做一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育,生活化,思考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解析论文 篇5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而看出,语文知识的学习要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必要的,其中赋予语文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课堂基本授课的同时,也要注重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积极地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导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语文知识,感悟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自愿去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语文知识素养,多吸收和领悟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体会语文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创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此,结合我多年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浅谈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配置

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以往不仅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活跃度,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或者积极讨论的问题,优化各种教学模式,有效配置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主的思考能力为重点,强化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寓教于乐学习语文知识。1.优化教学方式。在现代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在有效利用教学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学习真正的做到“活学活用”。其中,教师积极地指导学生是非常关键的,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去学、学了有什么用,从而渐渐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操。同时,教师要扩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把课外教学资源看成课内教学的一种延伸。2.加强开放式教学。进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由的想象力。同时,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就要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感情投入,正确地抒发个人的情感,拓宽视野范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人情操。3.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练习。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盲目作业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体验生活中“语文”。多组织和协调一些社会体验活动,从中锻炼学生语文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一些语文的词句、词汇,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率,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4.完善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机制,来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而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要管理学生彼此之间的评价,深化家长评价机制制度,从而全方面、全方位掌握的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做到有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自愿性。

二、加强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认知感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脱离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不知所措的感觉,这样就会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符合现代素质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化的阳光”照进课堂,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方式的运用,重点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学习真实存在身边,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进行《火烧云》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要学习的内容,让实际观察黄昏后的晚霞,观察和记录火烧云千奇百怪的形状,提前了解要学习的语文内容,感受自然的伟大和感悟作者要写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写下所思所想,提高课堂教学积极性。

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的宗旨是让所学有所用,理念联系实践。在教学中要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创新的教学,让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要求,避免“空无所用”的教学内容,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生活化方面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做到有效而高率教学。落实生活中的“阳光”照进课堂中来,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化的本质要求,发挥出现代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语文教学真正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2000.

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探索 篇6

【关键词】实践价值观情境教育生活化

一、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只注重成绩,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受几千年来“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样的思想下,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是主导地位。教师会教给学生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这样的思想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小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非常少的,他们拥有一颗探索的心,很想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让学生把一节课的时间都集中在课本上是非常困难的。语文课文中,很多内容是离我们现实生活比较遥远的,很多学生会对文章的内容不理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一点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对整体的意思产生偏差。想要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一节课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特别生动有趣的事情,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对于教师而言,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喜爱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

二、 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探索

教师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个“新闻先知”的活动,每天让不同的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奇闻趣事拿出来讲一讲。这样,学生也会关心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情,从而热爱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多,放学回家之后又要写课后作业,很少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在“新闻先知”这样的活动下,学生可以上台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可以对这一新闻进行讨论分析,每个人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每个月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社会活动,例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菜市场为家里买一次菜等。在参加这样的社会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再去敬老院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给老人表演节目,送小礼物。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小学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懂礼貌、懂谦让,树立学生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当我们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知道主动为老人、孕妇以及有需要的人让座;在公共场所的时候不大声喧哗;在出去旅游的时候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环境;等等。

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战争中,我们的革命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人民群众。在那样的情境中,我们能感受到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是那样的可爱。在回想我们现在的生活,2008年的汶川地震,多少解放军战士为了救老百姓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樣高尚的品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学习语文,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领悟我们的民族精神。在这样的情境中,我相信每位学生都会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幸福呢?

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旅游。我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课本上的知识是固然重要。读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关于读书,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箴言:“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但又十分重要的道理:开卷有益,读书有益。“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我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习并领悟了分析和决定,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我的路,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潜质和智慧。“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读万卷书不能代替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也不能够代替读万卷书。读万卷书是知识,行万里路是见识。知识是智慧的前提和必要,从知识走向智慧,需要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有这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人生才能进入较高的境界。

三、 结束语

有关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探讨 篇7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书本的教材是根据大纲早就编册好的, 纳入语文课本的课文涉及多方面, 有说明文形式、诗歌形式、散文形式等, 纯粹出于教学的目的, 与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联系, 老师对这些课文内容的讲解, 很难达到与学生共鸣的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等达到课堂“生活化”目的可以使教学内容遵循多元化、开放化为原则进行发展, 使学生从书中世界感受生活世界,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事先应该找好相关生活中的例子, 结合书中要阐述的知识点, 把学生生活中接触的内容也纳入课堂中来, 对学生进行讲解。

二、合作模式下促进语文生活化教育

将小学语文教育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使学生在讨论中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演讲, 不重视课堂互动, 这样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搞小动作浪费时间, 从而影响学习, 不利于学生发展。生活中语文教育无处不在, 老师要设计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各种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根据随机分组把不同差异的学生分在一组内, 凭借自身的能力分工合作, 通过竞赛的形式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 这样的方式小学生比较有兴趣参与, 还能进行思考, 比平时的图示讲解或者让小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要生动得多, 另外, 还锻炼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扩展了他们的接受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活动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从一方面来讲就是适应社会需求, 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从实际方面来讲, 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生活得更好, 小学生年龄较小, 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 因此, 语文教育就要从这点出发, 积极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学校也要提供相应平台, 让语文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让相应知识点应用在生活中, 让学生走出教材, 走出课堂, 面向社会, 增加生活经验,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语文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 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摘要: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语文是一门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 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中心思想, 被认为是一门交际性学科。现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要把生活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正确引导学生来感知、理解和探究生活, 从而进行真正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玲.语文课程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7.

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篇8

在“新课改”潮流的推动下, 学生在课堂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发现者, 角色的转变使课堂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拓展。学生的课内外作业也一改过去的机械与枯燥, 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 教师将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置于一定的现实生活背景下, 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乐趣, 学生自己联系实际举出例子, 既锻炼了口才, 也符合儿童玩乐的天性。由此, 更加贴近生活, 更具趣味性。

语文教学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去主动挖掘和发现生活中的现象, 并加以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脑和观察能力, 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过去, 学生写作文, 尽管整篇文章都是一些经过积累的优美语句和名人警言, 但举不出具体的实例, 文章显得空洞、乏味。语文教学生活化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缺, 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课堂中的一些具体情境的设置, 使学生在玩乐中接触和体验语文知识, 让整个课堂沉浸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 如听故事、相声似的, 这样大家都愿意尝试。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课堂中的情景设置, 使学生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得到了充分结合, 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 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尊重每个个体的特点,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让他们的特殊性得到展示和发挥。语文教学是灵活的,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书本的作用, 是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一个体现。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对生活的反映和提取, 把课堂教学生活化, 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受到真正的启迪, 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更好地揭示生活的意义, 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互联网的普及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讨论、观看影片动画片以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 使课堂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求知欲、探索欲;通过观看影片, 了解国家的历史以及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与震撼, 用以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

同样,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对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课堂的实际操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为每节课做足充分的准备。切忌产生心理的误区, 认为学生观看影片会减少自己的压力, 而放松对教学的准备。对学生和家长负责, 是我们不变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又充满智慧的氛围, 使学生受到感染。总结近几年我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思路, 有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形成文字的时候往往会变得抽象和复杂, 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难免出现偏差, 有的相对熟悉, 有的闻所未闻。教师引导学生去体味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拓宽了视野, 也更好地理解了文字的意义。

2.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 听、说、读、写、练。听:即听别人表达, 在内心让学生产生共鸣。鼓励学生在课外聆听寓言故事或是听一听最近身边发生的一些事, 当然这里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指导。

说:在课堂上收集学生听到的故事, 让学生主动讲述给其他同学, 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读:课外作业不局限于对汉字和拼音的巩固,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读一篇好文章, 欣赏一首好诗, 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也扩展了知识, 可谓一举两得。只有多读, 学生的视野才能拓宽。

写:鼓励学生课下多写日记、周记、月记。不一定要求他们记录每天做些什么事情, 能够把每天自己所想的写下来、看到的优美句子摘抄下来就行了。

练:酸甜只能自己品尝出来,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和实践生活, 让知识呈现得更为直观, 会更容易理解接受。语文教学的日益生活化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的精诚努力, 需要每位家长、学生的配合与支持, 从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意识还不够强,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同学可能变得懒惰, 找不到目标, 对未来迷茫。这要求我们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 还应经常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必要的心理引导, 通过谈话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困惑, 这也是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体现。我们也坚定地相信这些问题在日益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会得到解决。当然, 反思近几年的教学方法, 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没有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或旁征博引、或巧妙激发, 增加他们的阅读欲望;也还没有真正做到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 也是我需要完善和改正的地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学是相对开放、自由、灵活的,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当代学生教育的正确方法, 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是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注热点时事, 注重社会实践,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让教学过程更精彩, 让学生快乐学习, 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摘要: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一个体现。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对生活的反映和提取, 把课堂教学生活化, 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受到真正的启迪, 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互联网的普及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同样,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通过讨论、观看影片动画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 使课堂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求知欲、探索欲。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生活化 篇9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一些价格。如30.50元、40.15元、2.70元、7.08元、108.00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0.50元、7.08元、2.70元、102.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旨在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造运用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再如,首次教学5+9*2这类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教师是直接把“先做乘法再做加法”运算顺序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其效果大不一样。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这样进行:展示生活情境,出示一个标价为5元的钢笔和标价为9元的书,询问总价。然后再加1本书,标价也是9元,问:“现在这些物品多少钱?”学生列式是5+9+9或5+9*2。讨论“5+9*2”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法,有的说先算乘法。当学生的意见趋于统一时(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结果推算运算顺序),教师应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9与2的积,请根据具体的事例说明。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师寓数学知识教学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学生就会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的过程。”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而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这种恐惧心理呢?其实只要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就能化“难”为“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利息”的有关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应用知识情境:老师有5000元钱,准备存入银行两年,有几种存法?存哪种更好?说说你的理由。再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大厅与卧室的长与宽,然后计算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从而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探究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模拟出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就能变“枯燥地学”为“有趣味地学”,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首先出示了:星期六,我们班黄超和凌坚龙两位同学去新华书店买书,相约下午1∶30在书店门口集中,如果求他们几时从家中出发还需知道哪些信息?学生畅所欲言,得出:需要知道他们家到书店的路程和各自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我又改成:如果他们都下午1∶00从家出发,5分钟后相遇,你能算出两家之间的距离吗?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如果两人沿同一条路同一个方向走,两家的距离实际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差;如果两人沿同一条路相向走,两家的距离实际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和;如果不走同一条路,两家的距离无法确定。然后,再出现例题,让学生自主想出求路程的方法。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相遇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这样,通过再现生活实际情景,既找出解题的方法,学生易理解、运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实际,学生学有所得

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正确的数学观。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去修本班的或家中的坏桌椅。教学土地测量后,让学生步测到学校的距离。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数学的理解”。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还要创造性地运用,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篇10

一、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表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 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 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 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 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另外,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 语文还是文化, 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 是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的, 一旦撞击人的心灵, 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 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基于语文学科的这种性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及生活的联系,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而这种综合素养的培养, 有赖于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要求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 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 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 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语文教育大家吕叔湘曾经这样说过:“语文与其它学科不同, 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 因为它是“母语”, 这就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实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最大可能。听说读写本身就属于他们的生活形式, 本来就是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主要渠道, 因而可以将语文教学生活化, 顺水推舟地把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自然而然变为学生的生活形式。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展个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仅为应试的语文教学必然支离破碎、唯书、唯上、强制、灌输, 缺少生命力。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 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 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 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 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 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 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 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 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 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 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 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 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 如“大富豪啤酒, 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 让您牙口无炎”等等, 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 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 养成写规范字, 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 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说服他人的能力。

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当今社会凸显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点, 客观上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具有开放和现代意识。为顺应社会和教育事业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也在积极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宽泛的,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远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理应以课本为原点,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 由封闭走向开放。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开放语文课堂, 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 让语文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向语文, 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 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 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思想、完善人格, “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 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 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 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 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 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索 篇11

一、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另外,只要教师多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二、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村居》一诗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乡村的春天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课堂教学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放飞风筝,感受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来到花园去接近一下大自然,这时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首古诗的感悟显得具体、精彩,回味无穷。

三、运用生活,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因为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当推销员、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如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启发学生根据学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明白”的方法,让他们做“推销员”,将自己家乡最出色的水果介绍给“客户”,看谁说得好。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将柿子、琵琶、桃子、西瓜等水果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通过这样采用多种“生活化”方式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既学得有味,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的潜能。

四、课外实践的“生活化”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不断提高,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在学完《秋姑娘的信》一课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秋天的落叶,自己动手把落叶拼成图案粘贴在白纸上,并且在图案旁写几句话。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拼成了小鸟在树林里玩耍,还在旁边写着:“树林是小鸟的家,让我们每人多栽一个树,让小鸟的家更漂亮!”有的拼成了小金鱼在池塘里游,旁边写着:“小金鱼,你真了不起,看你游得多自在呀!你愿意教我游泳吗?”……这样的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再如学完《南极来信》一文后,学生对南极这个地方感兴趣,特别是南极的动物,什么企鹅会不会飞、雪豹吃什么等一连串的问号挂满眉头。于是,我带着学生来到阅览室,《南极探密》、《漫游南极》等一本本书吸引着他们。回来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在班级里汇报,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都写着“成功”的喜悦。

漫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篇12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挖掘

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 现行的教材也有了大幅度的更新, 里面的生活化元素更多了, 也更加贴近现实的生活, 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对上互联网相当感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多列举学生生活中遇到互联网的例子, 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情, 激发学习动力, 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的学习要点。

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元素。除了在教材内容中寻找生活元素外,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课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和实践空间的目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出现的语文元素并好好地利用, 那么这些语文元素必将成为学习语文的助推器。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语言不规范的广告词, 例如药品广告“‘咳’不容缓”、灭蚊器广告“默默无‘蚊’”、服饰店名字“‘衣衣’不舍”等, 这些广告词基本都是采用同音词替换, 这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产生了矛盾, 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安排学生主动去查找不规范字, 并主动纠正它们, 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好习惯。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课堂中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课堂是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最重要的阵地。教师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要将生活与课堂学习内容联系起来, 使语文学习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使得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语文, 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 以文字为载体记录下来, 语文教学就是要将这些文字信息还原成生活信息, 从而让学生感知。有一些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难以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使得学生身临其境, 提起学习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反映的情境和思想。例如学习课文《三顾茅庐》时, 教师可以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其中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 张飞做事急躁的性格, 诸葛亮运筹帷幄、器宇轩昂的神情, 会让学生对课文的细节描写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将三国的历史知识向学生介绍, 还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燃起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课堂中体验游戏教学。对游戏的喜爱是儿童的天性, 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学习, 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 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在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 既满足了小学生的天性, 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 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例如, 在小学一年级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可以采用“开火车”游戏, 通过知识点接龙,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对本课内容留下深刻的记忆。

3. 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上一篇:前言下一篇:网络公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