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06-14

前言(共12篇)

前言 篇1

本论文集中的40余篇论文均是作者为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所撰写的, 其主题是“新媒体与科技传播”。

2009年9月8日至10日,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重庆市举行, 主题为“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为贯彻年会宗旨, 丰富年会内涵, 经中国科协批准,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中国科协信息中心联合主办了本届年会的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参加并协办此次会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 以网络、手机、户外多媒体广告、校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和速度深刻变革和影响着当今的世界。党的十七大以来, 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新媒体的发展, 并敏锐地洞察到这一趋势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调研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动向。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今年两会前夕, 温家宝总理也亲自上线和广大网民交谈, 听取网民的意见和要求。有专家提出, 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力逐年加大, 对舆论的导向作用明显增强, 正呈现出主流强势媒体的潜力和趋势。

众所周知, 媒体向来是科技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大众载体, 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传递科学信息, 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匡正社会迷信和伪科学的有力武器。传统媒体在科技传播领域的历史作用是有目共睹功不可没;今天, 新媒体的崛起正不断改变着传媒业的面貌, 也无疑将成为科技传播的生力军。

新媒体之于科技传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良基因, 首先是它超大的覆盖面, 我国有近3亿网民, 有6亿手机用户, 由其构成的超级传播网为科技传播奠定了最为庞大的受众群。第二是新媒体实现了由传统媒体的单向线性传播变为双向互动的传播, 为科技传播答疑解难提供了技术支持。第三是新媒体如博客、播客、MSN、网络视频等与科技传播所需要生动、具体、图文并茂、多媒体化的传播特点相契合, 有望成为科技传播的最佳平台之一。值得庆幸的是, 新媒体中的受众年龄结构偏轻, 正是科技传播所要重点关照的人群, 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将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衰。

应当承认, 新媒体目前在科技传播领域内尚未成为主力军, 也没有明确的职业自觉, 在科技传播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方面尚投入不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传播科学理念是每个媒体的社会担当和历史职责, 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业使命, 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措施。因此有必要积极引导新媒体强化科技传播的投入, 创造新媒体自觉扩大科技传播的机制和氛围。举办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为此, 传媒界的同仁们要有责任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动向, 研究新媒体的发展规律, 探讨其在科技传播中的特点和优劣, 发挥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迎接它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同时这也是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和管理部门的新课题。

可喜的是, 我们收到的论文已经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提出了与之有关的新观点、新理念, 提示了新趋向、新动态。不少论文都紧密结合新媒体发展和科技传播中所产生的难题和挑战进行实证性和理论性研究, 也提出了不少可操作性的有见地的对策建议。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同时也期待着今后有更多更好的论文问世。

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经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33分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专家委员会审阅。

前言 篇2

翰墨飘香歌盛事,丹青亮彩写华章。值此2015年新年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展现我县素质教育成果,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推动**书画艺术繁荣发展,县教体局举办此次“庆元旦、迎新春”书画展。

近年来,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县教体局紧紧围绕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主题,遵循“育德、启智、审美”的教学理念,打造了一批艺术特色学校,建立了一支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书法、绘画艺术活动,展现了师生的书法、绘画特长,营造了浓郁的墨香氛围,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称赞。

此次书画展共展出作品二百余幅,有飘逸灵秀的山水墨迹,有遒劲挺拔的飞龙走笔,有清新雅致的红绿色韵,有浓重深刻的斑斓油彩,充分表达了全县师生喜迎新年,憧憬美好未来的热烈心情,展现了全县师生传承文化、提高艺术修养的丰硕成果。

挥毫一展凌云志,造就**学子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在书法绘画教育这片热土上执着耕耘,引导孩子们进入“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开创**艺术教育未来。

写作前言:写信吧 篇3

在征求本期选题的意见过程中,我的朋友赵书苑对我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铭记的话,“办杂志的初衷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加强交流和对话,人与书的沟通,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这句话似乎正是这五年的意义之源——《读读书》把大家的阅读美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在这种分享过程实现对话、交流和融通。《读读书》已然成为少部分读者的秘密“通道”(这种“通道”正是藉由对话、交流和融通筑成),这个通道既可以通往那些饱含智慧的书籍“矿场”,又可以通往那些漂浮着阅读美妙体验的涓涓细流。当然我们更希望读者能和《读读书》建立某种西川所言的“精神上的私人关系”。

这种对话和交流的愿望自然结合到了这期《读读书》(五周年纪念刊)的选题中。我们寄希望于写信这种“古老”的对话手艺,能够再次书写下那种可以和他人秘密分享的“读思”——我们设想当你面对一个你最为“信任”、最能勾起你倾诉的对象时,那些你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所读所思是不是会以一种更为清澈、更为轻盈之势呈现呢?

在苏姗.桑塔格的《致博尔赫斯的一封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博尔赫斯已经去世四年)中,桑塔格说到“书籍现在被认为正濒临灭亡。我说到书籍叫还泛指使文学成为可能和给灵魂带来影响的阅读条件。”桑塔格用这样的书写完成了和博尔赫斯跨越时空的对话,完成她对“阅读”忧郁式的倾述——“而如果不和你发牢骚,我还可以向谁去抱怨书籍的命运——以及有关阅读本身的命运呢?”。

前言 篇4

创刊于1993年5月的《公关世界》杂志,从以“传播公关真谛,铸造智慧人生”的创刊理念,到“构建公关智库,创新共赢谋略”的实战办刊理念,20年来,将全新公关知识、有致信息,有致资讯及公关实战案例和径验提供给受众,赢得了读者长期的关注和青睐。目前是中国公关界的核心期刊,发行遍布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个大中城市,发行量位居中国公关类期刊首位。

《公关世界》的读者中,有很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为了“挖掘艺术魅力,为收藏者领航”,更是为了弘扬书画艺术,展示艺术作品的魅力,提升杂志的艺术气息,从2007年杂志就陆续介绍了具有特色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关注。今年特别开办了“文化艺术”栏目,主要推荐当代极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这既是全面展示艺术家的最佳平台,更是艺术爱好者与收藏者了解艺术家及其艺术风格的良好窗口。多年来,艺术家与条志的交往和交流,丰富并拓展了公关办刊人思维的边疆,在社会传播、文化营养和杂志的美学上都相当给力,目前《公关世界》被社会公认为颇具有艺术气质的杂志。

我们感谢艺术家,并邀请《公关世界》的艺术家朋友们,以“艺术别册”的形式,全新而独特的视觉享受,来展示您新作的魅力。

第二课时前言 篇5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前言、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

(1)分析物理教材的特点,总结历届同学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技巧。鼓励大家对于新的科目在继续发扬认真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物理学习兴趣,提高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

(2)学习习惯培养及作业、实验要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鼓励大家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难点:物理科目的分析及兴趣的培养,物理学科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气体打火机、手钳、茶杯及气球等教具。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教师导学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什么是物理学呢?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1、二个典故:(1)温水煮青蛙(2)03《读者》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内容在最后参考文献)

2、物理学科的特点:

有利因素:与生活联系紧密实验多(纸锅烧水)动手勤死记硬背的少 不利因素观察少(很难形成物理模型)死记硬背 物理就是“悟理”不学成“雾里”

二、学生自学

1、学生代表朗读《温水煮青蛙》、《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

2、学生读《献给同学们》,归纳物理学科的特点。

三、作业要求

1、作业要求:钢笔书写、书写认真、按时交送、有错必纠。

2、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认真思考并及时记好笔记(知道学习目标)。

3、课后及时巩固。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因所教学课程比较多,因此:上午的作业 下午上课课外活动前交齐,下午的作业 第二天打预备钟(上课前)交来,以便老师批改。

四、学法指导

物理学习指导

1.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2.重视物理过程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

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3.重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基础。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基础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下列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4.重视知识应用

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回归生活。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对比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2)课外研究。

物理世界是真实的,也是丰富的。猜想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无声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炉。城市现代化,玻璃墙面的楼房越来

越高,黑夜越来越亮,刺眼的光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减少光污染》。《如果没有摩擦》、《自行车上的物理》……调查报告,课外制作、课外探究都能把物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你带去研究的欢乐与惊喜。

(3)学科交叉。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典故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古代诗词、成语谚语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你可以从语文中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也可以从历史中体味物理学家的优秀品质。你尝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就会愉快地、主动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5.重视情感倾注

(1)合作。

人不是独立的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有些物理问题,单独思考会回答不全面,此时需要集体的智慧。有些实验一个人无法操作,就需要两个人,甚至四个人一起分工协作完成。有时答案五花八门,则需要集体讨论,找到真理。

(2)坚持。

学习物理要能吃苦,爱因斯坦说,“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学习物理要有想法,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学习物理更要谦虚,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物理必须脚踏实地,夯实基础,系统把握,循序渐进,不搞突击。

【参考文章】

“温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过。大意是这样的: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水中中悠然自得。直至发现无法忍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热水中热死。

青蛙真的有那么蠢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做了一次这样的实验(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正好在这个班):同学们两三位一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只青蛙,文火加热,使水温缓缓升高,以符合“温水煮青蛙”的基本条件。同学们激动而焦急地看着显示水温的温度计和容器中的青蛙。当温度缓步升到60度时,开始有青蛙跳出。水温到65度的时候,所有容器中的青蛙一个不拉地全部跳出来了。

女生物老师说:“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度后自动跳走,说明它对水温的本能反应并不因为温度变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异。它们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地步。你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调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那位朋友告诉我说:“那次实验改变了他一生,让他懂得理性思考是何等的重要。”

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

曾经有人采访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比尔盖茨说:因为又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比尔盖茨所说的“成功人士”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甘心。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危机感,最大的陷阱是满足。人要学会用望远镜看世界,而不是用近视眼看世界。顺境时要想着为自己找个退路,逆境时要懂为自己找出路.二.学习力强.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掌握将来.懂得从任何的细节,所有的人身上学习和感悟,并且要懂得举一反三。主要的是,学习,其实是学与习两个字。学一次,做一百次,才能真正掌握。学,做,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达到教的程度,才算真正吃透。而且在更多时候,学习是一种态度。只有谦卑的人,才真正学到东西。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

三.行动力强。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行动不一样,结果才不一样。知道不去做,等于不知道,做了没有结果,等于没有做。不犯错误,一定会错,因为不犯错误的人一定没有尝试。错了不要紧,一定要善于总结,然后再做,一直到正确的结果出来为止。

四.要懂付出。要想杰出一定得先付出。斤斤计较的人,一生只得两斤。没有点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创业的。要先用行动让别人知道,你有超过所得的价值,别人才会开更高的价。

五.有强烈的沟通意识。沟通无极限,这更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技巧。一个好的团队当然要有共同的愿景,非一日可以得来。需要无时不在的沟通,从目标到细节,甚至到家庭等等,都在沟通的内容之列。

六.诚恳大方。每人都有不同的立场,不可能要求利益都一致。关键是大家都要开诚布公地谈清楚,不要委屈求全。相信诚信才是合作的最好基石。

七.有最基本的道德观。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

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记者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哈慈死亡之迷(前言) 篇6

但,还远不止如此。

同年11月,V26的代理商、哈慈掌门人郭立文将全部股权以极低的价格转手他人。新哈慈的主管业务将不再是保健产品。

15年,哈慈创造了哈慈杯等一个又一个奇迹,郭立文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热情、执着、勤奋、和智慧整整拼搏了15年。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15年并不算长,但对于一个中国保健品企业来说,足以堪称“常青树”了。

哈慈的一系列产品虽成功地跑了一场接力赛,维系了哈慈的“长寿”,但每个产品均逃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当这场接力赛因为找不到后续者而中断时,哈慈帝国随即轰然倒塌。

没人能永远幸运。

“前期策划、招商和广告投放”,这是哈慈的“三板斧”,当一个产品被消费者摈弃后,这“三板斧”又抡向下一个产品。

为什么郭立文只会抡这三板斧?

与个人的经历和素质有关。“三板斧”曾经的成功使郭立文认为“我干我必行”。但这不是一个草莽时代,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

与对保健品行业的理解有关。在“保健品就是一个暴利行业”的认识背后,已然接受了保健品短命的宿命观。违背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追求短、平、快,终究会被虽变化万千、但却循一定之规的市场所淘汰。

与中国市场现状有关。中国市场人口基数巨大,哈慈即便只是启动了一群非理性消费者也足以产生巨大的销售业绩。哈慈“以此为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群非理性消费者的兴趣转移也是非理性的,而哈慈却没有建立品牌信任度和忠诚度来吸引大多数理性消费者。

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呢?

除了郭立文,中国保健品行业是不是有很多只会抡“三板斧”、“四板斧”程咬金呢?面对洋保健品安利们的大举进攻,大家都在说中国保健品行业要“自救”,要“迎头赶上”,但路到底要怎么走呢?

我们对中国保健品业近20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粗线长梳理,还对那些曾经红透半边天但却匆匆逝去的品牌给予了深情的一瞥,并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现在仍力拼沙场的点将。

但我们没有很好地回答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编者前言 篇7

三星寻梦,依稀见马迹蛛丝;古蜀历史,仿佛演情节故事。

成都的历史追溯至三星堆古蜀艺术的发现,那里是商周时期古蜀文明的灿烂和辉煌,更是古国古城文化的源头,金沙等六座史前古城址的发现,透露了成都平原上早期艺术形态的曙光,而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和十二桥遗址的惊人发现,充分展现了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特点……

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蜀”艺术文化,带着浓郁强劲的古蜀文化气息,跨过古蜀王国千年厚重的时代门槛,走出如梦如幻神秘莫测的历史,我们来到当代的成都,一座繁华而高速发展的现代都市,携带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由中国文化旅游研究院(成都)、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建筑与文化》杂志(西部办事处),共同发起“艺术人文”专题,共同关注人文与艺术,打开人的历史与未来、沉思生命的价值与存在。自然、社会、人文生态、人文经济,兼容并蓄的艺术形态、层出不穷的艺术人才、活跃的艺术交易市场……构成当代艺术独特的现象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前言 篇8

“北京风味小吃技艺”打包申遗的项目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北京老字号协会就此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调查。截止2 009年底,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已经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豆汁制作技艺、大顺斋糖火烧制作技艺进入北京市级“非遗”项目;“护国寺小吃”制作技艺、都一处炸三角制作技艺、会仙居炒肝制作技艺、白魁老号烧羊肉制作技艺、“户部街马记”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爆肚冯”的爆肚制作技艺、“年糕钱”的年糕制作技艺、“豆腐白”的豆腐脑制作技艺、“小肠陈”的卤煮火烧制作技艺、“茶汤李”的茶汤制作技艺等进入区级“非遗”项目。应该说,北京小吃的申遗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根据下一步“饮食类国家级项目从严掌握”的申遗形势,单项的北京小吃由于文化含量不够和社会影响面不高等原因,再提升保护力度很难了。“北京小吃”只有打包申遗、发挥整体优势,才能进一步获得传承保护和提升发展。

我们称“北京小吃”是文化遗产,并编辑这本专刊,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传承不断。它形成和发展脉络清楚,由汉民小吃、回民清真小吃和宫廷小吃组成,在发展中形成了以回民清真小吃为主体的格局,这突显了北京小吃的民族性特色。流传至今的北京经典小吃,每一道都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带着穿越时空遗留的历史痕迹。它带给我们绝不仅仅是唇舌之间的享受,更是一缕泛黄的记忆和想念。

“北京小吃”文明灿烂,人文厚重。它的文化内容及其丰富,不仅包括技艺文化,而且还包括服务文化、环境文化、营养文化等诸多方面。“北京小吃”传统手工技艺称绝,这是小吃文化的沉积;“北京小吃”品种繁多,工序复杂,十分讲究色、香、味、形、艺,在烹饪技艺上要求高而且多样化,具有应时当令、适应民俗;食料广采博取、优选利用;技法多样、工艺精巧的特点。“北京小吃”十分讲究,随着春夏秋冬四季轮转,什么季节吃什么品种都有说头,这种讲究,就是北京风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同时,北京小吃的吆喝,又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北京小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品尝着有浓郁北京地方特色的小吃,引发出对北京故土的热恋之情,从而引发遐想和自豪,这就是“北京小吃”的魅力所在。

“北京小吃”价值多盈,市场需要。一是北京小吃在京城百姓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得到寻常百姓和社会名流的喜爱,而且已经成为民俗民情食品,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二是北京小吃是发展中式快餐的重要基础,是发展首都特色经济的重要力量,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三是北京小吃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舒乙先生“小吃大艺”的概括,深刻揭示了北京小吃文化的丰富内涵。北京小吃是展示北京地域风情的一页,是北京城市文化的一环,是“大”吃之后,崇尚物尽其用美德的再现;四是北京小吃是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和海外侨胞“寻根追古”联络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北京小吃”不少经典品种已经或正在消失,状况濒危。虽是北京的一宝,但目前也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小吃制作基本是手工作坊式操作,职工劳动辛苦,但收入不高,与洋快餐的生产方式和服务条件相比,都不占优势;二是因老一辈小吃艺人有的作古,更多的人退休,有些特色品种质量不能保持稳定;三是后继乏人,突显濒危状况。

总之,千百年来,“北京小吃”以它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和雅俗共赏的特点,构成了北京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充分反映了“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有世界性”这一真理。借今年“非遗日”编辑出版这本专刊,旨在把“小吃申遗”保护的工作深深根植于北京热土中,让这朵鲜花传承、发展、开拓、创新,永远盛开,造福人类。也希望我们的国人和北京人都能以更大热情关心“北京小吃”,关爱“北京小吃”。

原汁原味令人流连忘返的北京小吃几乎销声匿迹或是难觅踪迹了,如果不抓紧保护突显濒危状况。在市政府、市商务委的重视、媒体的呼吁和京城老百姓的厚爱中,2 0 1 1年7月2 7日“北京风味小吃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北京风味小吃现状调查”工作的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此举被称为是历史性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旨在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促进小吃行业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老字号协会、北京小吃协会、有关专家、便宜坊、华天集团、小肠陈、仿膳、听鹂馆等企业的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现将启动仪式上领导与专家的讲话;“北京风味小吃”申遗暨“北京小吃现状调查”的部分情况,整理编辑后刊载如下,以供读者学习和分享。

《力学诗趣》再版前言 篇9

现应邀参与湖北科技出版社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为迎接共和国建国65周年, 编辑出版的“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予以再版.

新版《力学诗趣》仍保恃原收入的“力学诗话”和“力学趣谈”各10篇文章, 只作了少量的修订, 对书中的“旋涡”一词按《力学名词》改为“涡旋”, 还删去了“野渡无人舟自横”一文中原有数学推导的附录.

希望这本《力学诗趣》, 能使读者体验力学趣味、感受力学魅力, 以诗情画意之美, 增益力学之美, 以力学之美, 体验诗情画意之美.

附《力学诗趣》第一版序

1991年7月, 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力学学会《力学与实践》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武际可教授提议就“身边的力学”为话题, 深入浅出地写一些可读性强的文章, 以改变刊物的文风.后来就笔者在1979年写就, 但尚未发表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文, 作了适当修改, 刊登在1992年第4期《力学与实践》上, 从而开辟了“身边力学的趣话”的栏目.为此, 《力学与实践》当时的主编、北京大学朱照宣教授还写了一段编者按:“本期开辟的这一‘趣话’小栏目, 讲的是我们身边的力学.文体不拘, 或庄或谐, 可长可短.内容则摆事实, 讲力学.要求文质并重, 盖‘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也”.之后, 为使这个栏目不断档, 武际可教授与笔者就一篇接一篇地写了下来.现应南开大学出版社之邀, 将我们二人在“身边力学的趣话”中发表的这些文章, 作了一些修改补充, 并适当加上一些插图, 结集为《力学诗趣》出版.所收录的20篇文章中, 第1∼9篇和第19∼20篇为笔者所撰, 第10∼18篇为武际可撰写.其中部分文章曾为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的《力学文摘》 (REFERATIVNY IVRNAL——MEHANIKA) 所摘录.武际可“捞面条的学问”一文, 1996年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广播电视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奖励.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明珠, 千百年来, 它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过去人们总是从老子、庄子、墨子等一些思想家的著述中, 去寻找古代的力学思想, 但却忘了唐宋诗词中也有一些佳句, 是古人对力学现象的精湛描述.本书上编的10篇文章, 就是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入手, 将诗情画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交融在一起阐述, 所以编名起为“力学诗话”.

力学广泛地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 如何利用力学原理去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力学现象, 不仅对进一步理解这些现象有好处, 而且对掌握和运用力学规律去处理有关问题, 也是有好处的.下编的10篇文章, 多是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情谈起, 风趣地揭示出深刻的力学原理, 编名起为“力学趣谈”.

科学和艺术, 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枚“金币”的两个侧面.她们相互依托, 又相互关联, 其共同基础都是人类的创造力.从历史上看, 曾经有过科学和艺术相互融汇的辉煌时代.后来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二者才逐渐分开.文理本来是相通的, 也只是由于人为的原因, 才在学校的教学中被分割开来.我们在学理的时候, 也都爱好文.中国的传统文化既能陶冶情操, 又能启迪学理的灵感.

21世纪文理交叉融合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反映了我们二人在大学任教40年, 对力学教学和研究的一些体会, 希望能对读者 (特别是大学生) 交融文理、开阔思路,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更好地激发创造力有所裨益.

前言——免疫衰老与老年疾病 篇10

免疫的三大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免疫功能降低将表现出抗感染能力的低下、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会增多和肿瘤的发生率升高, 这些恰是老年人易发、多发疾病。免疫衰老不仅源自免疫器官的老化 (例如发生老化最早的胸腺等器官) , 还与免疫调节能力的降低密切相关。近年来提出的“炎症-老化”理论, 即从炎症这一既涉及固有免疫, 又与适应性免疫关联的免疫应答基本现象, 阐述了衰老的积累过程。已有研究表明, 肿瘤的发生发展实际上伴有炎症的积累, 可表现出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微生态平衡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免疫炎症或称免疫损伤, 系免疫应答调节紊乱所致, 也是免疫衰老的表现。应该指出的是免疫衰老所致的疾病, 并不一定都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 免疫衰老也可能发生于年轻者, 即所谓的“未老先衰”, 同样与遗传和外界环境相关。与年龄相关的免疫器官、细胞衰老的表现参见图1。

环境对免疫衰老的影响源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环境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主要涉及机体的免疫器官的老化和因此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 这种固有的变化一般不随人们的意志而改变;而外环境的影响则是构成衰老可塑性的重要因素, 主要导致再次免疫功能紊乱, 通过对外界环境的干预不仅可直接缓解再次免疫功能紊乱, 还可延缓因内环境改变引起的免疫器官衰老。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营养品的正确使用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均可借助外环境影响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 奶酪可以有效地增加自然杀伤 (NK) 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吞噬功能, 姜黄素也有类似功效。食用奶酪对老年群体可能是一种有益健康、延缓免疫衰老进程的习惯。

免疫平衡是一个机体正常的免疫状态, 在这一状态下可以有效地排除异己而又不引起过度的免疫损伤。随着衰老的进程, 此平衡发生改变并在一种与原来相比相对病态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即归因于免疫失调导致的免疫平衡的变化。事实上人体的亚健康、老年病、衰老和死亡, 就是因免疫平衡失调导致的对自身器官或组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的自杀行为。从这个角度讲, 如同老年病一样, 亚健康、衰老都是病, 是免疫失衡性疾病, 只是时间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同样, 治疗和预防老年疾病, 也应注重从调整免疫平衡入手, 这也是延年益寿的妙策。

《小小留学生日记》前言 篇11

来美国之前,就听说美国的孩子学习压力没有我们中国那么大。他们的孩子成天玩,作业也少,所以一般孩子都喜欢在美国生活。有一次凯茜(Kaycie)的一个问题还真的把我给问住了。她说:“如果美国小孩都不好好学习,为什么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呢?”这可不是个小问题,也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如果让凯茜用最简单的词来描绘她的美国生活,她会说是“好玩”。确实,不论学校的学习还是我安排的课外生活,都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凯茜的鬼马性格,也注定她不是非常用功的孩子。我只有根据她的特点,尽量安排有意思的活动,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再要求她完成我的任务,这样她就比较乐于接受了。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认识:学习并不是件苦差事!

其实,人到中年,常常萦绕在我的思绪中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幸福?回首从前走过的路,发现那些曾经在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早已成为普普通通的人。而那些怡然享受晚年生活的人们,不一定有着多么高的地位或收入。反而大家所谓公认的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却不见得拥有多高的学历,当初在学校时也不见得就是学习最好、最讨老师喜欢的孩子。当然,我绝不是否认勤奋学习、刻苦奋斗的重要性。实际上,我对凯茜的期望也是很高的。有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我只是希望她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要只知道埋头苦干,亦应常常抬头仰望天空,欣赏沿途的美景,努力做一个独立、自尊、自强的人,不仅能使自己生活幸福,而且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因此,在我看来,拥有一颗爱心,懂得关爱别人,拥有健康的心灵、阳光乐观的心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享受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才是更重要的!读着凯茜的日记,我都想返老还童,再去美国当个小学生了!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啊!凯茜一直不是那种考试成绩最优秀的孩子,但她发展得很全面。体育、艺术、品味、见识都不输成人,我真的为她感到骄傲!我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如果没有我的坚持和鼓励,凯茜很可能早就终止写日记了,而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些有趣的文字了!

前言——重视老年皮肤疾病 篇12

研究发现, 老年起病者占所有SLE的12%~18%, 起病隐袭, 缺乏高滴度的自身抗体, 临床表现多样化, 往往会延误此病的诊疗。SLE目前在临床上客观存在多科交叉性, 患者往往因为不同的症状到皮肤科、风湿科、肾脏科、血液科等各科就诊, 诊治此病也需要多科的协作, 因此, 重视此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及其临床特点是有效治疗老年性SLE的必要前提。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 分别从SL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对老年性SLE进行综述, 基本反映对该病治疗的共识和理念, 以供同行医师参考。

老年人是肿瘤的好发人群, 体内肿瘤细胞可直接侵袭皮肤及其附属器, 表现出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皮损。此外, 皮下组织或者皮肤下面肿瘤组织亦可直接侵犯皮肤表面 (如乳腺癌及乳房外Paget病) 。笔者就体内肿瘤间接影响皮肤后的表现, 分如下3种情况加以叙述: (1) 肿瘤相关综合征的皮肤表现; (2) 肿瘤所分泌的激素或特定因子导致皮肤的改变; (3) 内脏肿瘤并发增殖性或炎症性皮肤病。由于有很多内脏肿瘤在皮肤表面有所改变, 皮肤科医生也是肿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早发现上述皮肤表现有利于肿瘤的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

上一篇:做好学校管理策略下一篇: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