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探析

2024-09-11

高职语文教学探析(共12篇)

高职语文教学探析 篇1

经过高考标准化考试的洗礼,重点院校及本科院校的筛选,高考大军中的一部分学生就进入了各种高职院校,即将成为一名拥有技术专长的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1 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在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人文精神的失落在大学生身上的表现就是人文饥饿,其特征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创造力和想象力、感悟力缺乏;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欠缺等。

其次,现在的高职教育有个严重的弊病,就是从事教育的人都眼睛盯着市场,所谓教育产业化,就是把培养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向市场提供就业人才。学生就业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除了这个功利目的以外,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家,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或者教育部门的管理者,他应该明白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事,而且要学会做人;不仅要知识广博、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

第三,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总是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给打掉了。而许多高职院校对于开设语文课程又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致使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流于表面化,使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一面无法体现。

那么什么是语文的人文性,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对此作出了精辟的阐述:“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1]”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认清这种人文性,只片面地强调语文的的工具性,其结果使步入大学的学生,在语文的人文性教育上存在缺陷。

不少专家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抽调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文性,就会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

黑格尔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脱离本能性和直接性。教育的本质是使单个的人提升为一种普遍性的精神存在。人文修养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铸造灵魂,灵魂主宰着人的一生。大凡一个人所获得成就,其实是人文精神主导下的成就。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实质上就是儒家的教化天下的思想,也就是主张通过诗书礼乐等来塑造符合儒家社会理想的人。北大袁行霈教授曾说,30多年来一直讲中国古代文学,原先认为自己仅仅是在传授知识,后来渐渐觉得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情趣乃至为人。

文学既然使人感悟、升华,那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重中之重、关键所在。

2 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主要源于各个领域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人类所创造的成果,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化与物化。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内在、外在的有机联系,是一种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动[2]。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的规范,虽然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但它强调开拓性和突破性。创造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带有鲜明的主动性,这种思维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体现着新颖性和独特性的社会价值。

刘禹锡的《陋室铭》通篇只有81字,不仅文采被千古传颂,就是文中所体现的创造性思维也堪称一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在歌颂名山大川,而且名山总是以“高大雄奇”著称,川江湖泊总是以“深邃辽阔”而闻名。但刘禹锡却从逆向思维出发,开宗明义地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点要重内涵、重实质,而不能只看形式和外表,从而既为引出本文的主题做好铺垫,又为赞颂其陋室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接着,作者从陋室的环境、陋室中活动的人、陋室中所做的事等三个方面对陋室做了生动的描绘。《陋室铭》之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固然与其绝佳的文采分不开;而作者运用发散思维为它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是功不可没的。毕竟缺乏思想内涵的文采是浅薄,只有与深刻内涵结合的文采才能有永恒的魅力。

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文学作品中较好体现创造性思维的上乘佳作。在宋代之前,歌颂花卉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但多以菊花(颂其“灵隐飘逸” )、牡丹(颂其“雍容华贵” )、梅花(颂其“傲立风雪” )为对象,以莲与荷为歌颂对象的比较少见。周敦颐以“莲”为主题,这体现了他不随波逐流的求异思维。他从内涵、气质去写“莲与荷”。他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众生相的深刻观察,从中感悟出一种最美好、最纯真、最高尚也最难能可贵的品格,然后用拟人手法,借助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通过“莲与荷”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表面上在写莲的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荷花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际上是在歌颂一种“胸怀坦荡,没有私心杂念;朴实无华,不哗众取宠;优秀品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刚正不阿,任凭狂风暴雨宁折不弯”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正是《爱莲说》的强大艺术魅力所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像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只要认真去挖掘,就可以在教学中获得无限丰富的、可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而文学又是人学。希望借助文学的捷径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进而使失落的人精神得到重建,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情趣高雅、心灵自由和人格健全的专业技能人才。

摘要:在许多高职院校不注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失落和高考标准化试题包围的不利环境下,语文教学如何绝处逢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是社会乃至个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必须经过自觉的培养和训练,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必须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善于从失败中学习,才能获得灵感,实现思维的飞跃。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性,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高职语文教学探析 篇2

为服务生产和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全方位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而针对这一目标,高职语文教学的改进需要密切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通过语文教学的改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起到学而有用、学而能用的效果。

二、当前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当今喧嚣的社会,各种潮人充斥着大街小巷,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下,作为对新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高职学生来说,“温文儒雅”的文学被渐渐的忽视,有着不断下降的边缘化趋势。同时语文作为三大主科,家长们往往以功力的眼光,强迫孩子生硬的学习,长久以往,很多孩子对学习语文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另外高职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所需语言,因此对深度的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爱好。

三、制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都是2+1的,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在校外实习一年,这样短时间的基础教学,就迫使语文教学要高效实用。通过改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尽可能发挥语文教育的辅德、益智和健体价值,把语文教育完全渗透到德育、智育中去,是语文教育德育话、智育话。高职语文教育应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教学体系,推动课程改革,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标准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

四、制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第一,调整高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引领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高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的目的。培养学生善于求索的文学追求,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的爱国情感,以及敢爱敢恨的坚贞气节等,通过品鉴优秀的文学作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同时通过文学著作的人物特点,引导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品质,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引用实际的例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从兴趣出发改进语文教学方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牵引着学生的导向。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高职语文教育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贴合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改革。增加文学赏析、举办语文朗诵比赛、进行角色分配表演、固定时间地点举办语文沙龙,让生硬的.文字变成现实的可参与的课程。同时可以通过影片片段和设计教学情景,这种视觉和感官的刺激即丰富了情感、增进了认识也提升了境界。适当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教师要求阅读,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喜爱阅读,使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表在语文学习中的看法,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第三,创造相应的教学背景实施语文教学改革。高职学生所处的时期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的时期,是进入社会的准备时期。高职老师可以通过建立项目教学情景,创立一个虚拟的公司,聘用学生为该公司的员工。学生最初的招聘到最后的上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准备简历、投递简历、面试和试用期等很多公司现实中实际的上岗流程,不仅提前熟悉了工作岗位,而且通过案例展示、完成布置任务,为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辨析和应用了语文的差异,体会到的魅力。把语文教学真正地融入到实际生和工作中,让学生有机会提早感受和适应社会。

第四,通过育人教育改进高职语文教学。语文教育实际是一种育人的过程,而育人教学又是通过美育来实现的,美育教育的过程即是一种贯穿所有审美因素的审美过程。通过长期的美感刺激,语文教育顺理成章地会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向产生深远影响。高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美感,启迪、激发、唤醒和感染语文魅力,采用多种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多元素的教学条件喝氛围。

第五,尊重和引导学生改进语文教学。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承认并维护其在语文素养上的个体差别,欣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赏析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为学生成长提供平等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欣赏和鼓励。高职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克服旧版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为学生营造生硬死板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根据自己内心发真实的想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高新人才的沃土,其培养出的学生要能够立即步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就要求其有较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通过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来培养其观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作为媒介,通过多种途径,探索教学思路,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而且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实现服务于社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叶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2):168.

[2]勒绍华.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1):14-15.

[3]李平.浅谈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才智,2016(25):22+24.

[4]周峰.高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研究1——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语言艺术》为例[J].科技资讯,2016(09):95-96.

[5]石望东.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亚太教育,2016(14):205.

高职数学概念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高职数学 概念教学 问题 策略

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概念,概念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系统的着眼点,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方法的基础,是数学学科系统的精髓和灵魂。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如何进行高职数学概念教学,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一、高职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都要经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表述、概念的辨析、概念的应用(包括概念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等阶段。但在高职数学概念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数学概念不能作为教学重点,只要了解即可,只注重讲公式法则的应用,对概念只作简单解释,导致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缺少数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不注重展示概念的发生过程,尤其是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不进行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数学情境的创设,并且忽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强行地将一些新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

(二)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挖掘不透

没有及时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挖掘,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浮在表面。

(三)分层训练不够

数学概念的获取,离不开概念的应用,只有达到对概念的应用水平,才能认为是掌握和巩固了概念。班内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概念讲授完毕,概念基本形成以后,没有及时分层训练,而学生从自然语言描述到用数学语言刻画有个提炼的过程,认识上存在偏差。

二、提高高职数学概念教学效果的策略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数学概念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可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看懂概念的“字面”意义,而对隐含在“字面”里面的深层意义难以体会。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创设问题情境,加强概念的引入,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产生的背景及解决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时,可以讲儿童时代的高斯计算“1+2+3+…+100=5050”的趣事;在引入等比数列概念时,可以介绍古印度发明国际象棋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补充牛顿、莱布尼兹的故事,数学史上关于这个公式的争议,影响两个国家关系的趣事,既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乐学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知识链接,引导学生领会概念

数学概念是从一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本质属性就是这一概念的内涵,满足这些内涵的全部对象就是这个概念的外延。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知识链接:已有概念——(类比、迁移)新概念——比较(共性、异性)——创造(形成新概念体系)。例如,“对数”概念可从学生熟知的指数运算入手。学生都明白“22=4,23=8”等知识,但是2的多少次方等于10呢?这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必须引入新概念,从而解决“2x=10”中的x为多少,这样对“对数”的引入学生不会觉得突然。

(三)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学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内涵和外延是构成数学概念的两个重要方面。数学概念的内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椭圆的概念教学,先从嫦娥二号的运行轨道Flash演示入手,谈到圆形台面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等等,让学生对椭圆先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请两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相互评价,接着在两图钉之间距离发生变化而绳长不变的条件下对所画图形自主进行探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台板演的那两位同学,更是终生难忘了。在对新概念进行解剖,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的理解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四)加强分层训练,检测学生概念掌握情况

数学概念的获取,还不能离开概念的应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以后,及时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与示范。高职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初步掌握了数学概念后的分层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层训练可以让学生自我检测对概念的掌握程度。针对所授课班级,事先分好A、B、C三层,其中A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牢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B层次的学生对单一的知识点掌握较好,但在复杂、灵活的题目面前束手无策;C层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知识结构残缺不全,经常出现知识的负迁移。根据事先分好的层,相应设计适当的训练题,教学中加强训练,增强概念的应用意识,提高解题能力,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五)充分挖掘课本习题功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典型的示范性、迁移性,是数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本例题、习题,挖掘其潜在价值,并加以运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挖,对例题、习题重组,就能将课本、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课堂上来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完整的认知过程,去启迪学生思考、顿悟、探求,这是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数列的概念教学中,由于习题中涉及递推数列的知识,在本节乃至本章是个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学生掌握了本节概念的前提下,要挖掘这部分习题的归纳,探索其解题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及时归纳反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容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问题若不懂时,他们总是在想肯定是自己错了,至于自己是否真的错了,错在哪个地方却搞不清楚。他们平时看书和做习题比较少,还没有打破教科书上现成的条条框框的理论,认为凡是书上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有的时候不能理解书上的观点,却又不好意思问老师和同学,所以只好被动地吸收书上的观点,自己没有认真地加以理解和消化,因此学到的知识既不牢固也不全面。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教师在每堂课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训练结束后,应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观察学生做题时易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地反馈信息,及时解决,以便学生自我完善或重新学习。一方面,对已经掌握了所学数学概念的学生,教师应表扬他们,希望他们更进一步深化学习,并且再给予他们综合训练题,鼓励学生继续训练,以激励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三、结语

高职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概念教学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课堂上把数学概念枯燥难以接受的内容进行上述精心的教学设计,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达到高职数学课堂上的素质教育目标。学好数学概念只要做到先听懂、再学会、去做对,把“听懂=学会=做对”连起来,数学概念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砚香.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探析 篇4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受到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局限性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存在着几个问题。 (1) 在高职院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只是基础文化课程, 将来工作中也并不实用, 还有些学生初中或高中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 本身对英语学习抱有一种畏难情绪, 不愿意学习英语。 (2) 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受到初、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学习英语的情绪很高, 但学习方法不对。没有听说英语的习惯, 也没有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上经常觉得听力部分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重不高, 自动放弃了听力训练的机会。而对待阅读和写作则不一样, 觉得写一篇作文或者多做几道阅读题就可以弥补听力不好带来的损失。这是一个误区, 也是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3) 学生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花费很多精力去熟记课堂教学中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但他们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考试打高分或是参加英语过级考试, 得到一张证书。这也是学生们观念上的一种误区, 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教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所熟悉的语言去交流, 在班级或学校中形成一个使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有兴趣去学习英语。 (4) 教师的授课方式陈旧老套。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 很多教师依然采用“授之以鱼”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千篇一律, 教师的讲解重点集中在教材上,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该掌握的语法、词汇, 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1) 循序渐进, 逐步实现目标。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弱的特点, 作为英语教师, 对英语课堂效率的提高, 要从最基础的语音语法开始, 教会学生认识音标、读准音标,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音标读单词。在语法知识讲授上, 教师要保证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法知识, 能掌握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用法, 掌握一些必要的关系词和连接词, 有助于学生对从句的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 英语方面尤其是这样。所以, 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在思想和心理上多给学生鼓励和暗示,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并能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让学生们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

(2) 转变观念, 改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向学生大脑的仓库里“装”知识, 属于“填鸭式教学”。而现在, 作为语言工具的使用者和传导者,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做的是要变“教会”学生知识为“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 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更可以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语言工具使用的活动, 多听多看多说, 在课堂上高效率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篇5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重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的需要,成了影响他们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当代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出发,谈了我国当代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作 者:殷昊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郑州,450046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8(1)分类号:H3关键词:口语教学 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探析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 听说教学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34-02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听力和口语教学一直是个棘手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學生不能应付一般的日常英语交际,还需要加强其在英语听力理解及口头表达方面的练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营造英语听说练习的氛围,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同时,自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一些英语考试也不断加大听力和口语所占分值比重,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改革之后听力部分所占分值有原来的20%提高到35%。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设施条件的影响,英语词汇、阅读和翻译虽得到加强,但英语听说能力未能得到很好地训练,致使一些学生在学了多年英语之后,还是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听不懂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针对以上情况,下面我谈几点加强学生英语听说教学方法方面的几点看法。

1 紧抓基础,注重语音和音标方面的练习

首先,进行纠正语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高职院校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音标还没掌握,甚至对于某些单词还不能正确拼读。不会读,肯定就会导致“听不清,说不准”。而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在学生刚入校时,教师就应该注意加强对部分没有掌握好音标的同学进行集中学习,优化语音学习中听音、辨音、模仿发音、独立发音的步骤,帮助他们打好基础,提高学习兴趣,逐渐缩小差距。

其次,在语音学习过程中,注意重音。教师指出每条语句哪些词重音,哪些连读,哪些弱读,并及时发现并给予指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教会学生注意捕捉细小的差别,学会辨别。

再次,注重朗读,注重模仿。英语听说的培养要靠平时注意大声朗读课文并模仿地道的英语,注意英语中特殊的英语发音规则,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对英音和美音的不同进行辨别。

2 设计英语听说学习情境,课堂形式丰富,提高学生兴趣

过去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大多老师是参照课本放录音做练习,听完后找学生回答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一整堂课往往是老师在控制,学生只是在听、在记笔记,却张不开嘴或不能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口语学习环境,加强实践锻炼,这就需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根据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本文基本按照“dialog对话-discussion讨论-debate辩论”过程,是按照认识事物由浅到难的规律安排的,逐渐让更多学生的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逐渐克服紧张的心理障碍以及对母语的依赖性,学生有了更多的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如表1)

英语听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练习,给每位同学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来增加练习听说的机会,听说活动尽量丰富,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情境学习需要学生课下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情境三为英语听说的对话阶段,本情境设计了五个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知识储备-学习计划-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开展教学。学生进行分组成立团队,领取任务,进行角色分配,搜集大量的材料,创设场景,设计完善每个人的对话。学生就在这些学习情境里,逐渐能从开口讲,对话,讨论,辩论,步树立自信心。情境教学最直接地体现了直观教学。它给教学带来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缩短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说教学最后一环—— “任务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这个阶段是总结学生对错,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一环。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学生在表达自己思想时往往犯错误,不知道如何表达清楚以及如何表达才符合中西方国家的语言习惯,因此,教师在给大家上听说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日常会话的基本句型。

3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多彩

3.1 任务驱动教学法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要能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推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实现有目的、可监控的自主学习。具体来说,首先,由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其次,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作出学习计划,并进行设计和讨论;然后,学生实施工作任务(对话、讨论、演讲),进行听说训练;最后进行评价。每个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3.2 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主张课堂教学应摆脱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方式,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学生的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几年来语言学家已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其效果也逐步得到认证。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这样才能根据他们的需求采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而学生则应明确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3 分层教学法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及平时考试成绩,大致掌握学生听说能力的基本情况。对于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我们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布置适量与适度的课后作业,为他们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供更合理的资料;对于听说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我们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听完录音后进行复述大意,听完材料进行翻译或边听边翻译;在课外,我们可以为能力较高的同学选取切合真实语境的音视频材料,以提高他们应对高难度听说材料的应变能力。

另外,看原版影视片,听地道语音,不断加强练习。只有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好地练习听说能力,而原版影视片中生动和近似真实自然的语境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又是学好本民族语言的保证,而经常看电影有利于更好的了解英语民族文化,它包括英语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风俗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电影教学有利于不断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影片中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英语听说练习摆脱枯燥乏味,同时也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忱。

4 结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运用到今后的语言交流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听力和口语方面的练习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场景,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设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及时洞察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学期考试中可以增加英语听力和口语所占分数比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更好地保证大学英语与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 赵芯羽.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J].新西部,2011(21).

[2] 任俊香.英文电影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3] 吴亚雄.论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雁[J].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4] 徐秀芝.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高职语文教学民俗语汇应用探析 篇7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民俗语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语文课程安排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其应用属性,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民俗语汇对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及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深化语文教育本质属性的客观要求。

民俗语汇的涵义和特点

民俗语汇的涵义关于民俗语汇的概念, 曲彦斌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 在《民俗语言学》增订版中指出:“一般说来, 是指那些反映不同习俗惯制主要特征或民俗事象的词语,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俗语和一些江湖切口、行话、隐语等社会习俗语。”

民俗语汇的特点民俗语汇具有自己的特点。如口语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等。在教育教学中, 主要体现其口语特征、传承性以及地域变化。民俗语汇的特点决定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民俗语汇的选择和应用, 使语文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 丰富语文教学的实践内涵, 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效果。

高职语文教学中民俗语汇的应用

课前导入引入民俗语汇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民俗语汇可以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作用充分体现,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发达, 民俗历史文化更是数不胜数, 尤其在当今世界各国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 高校学生更应学习我国的各种传统民俗文化, 接受传统教育, 了解历史, 了解国情, 做一个热爱国家, 热爱民族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语文课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 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穿插民俗语汇对于营造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 我们在学习美国作家洛克菲勒《天堂和地狱比邻》一课时, 可以设计导语为“同学们, 我们经常听说‘上天堂’和‘下地狱’两个民俗语汇,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和地狱么?可以先给大家简要地说一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作家洛克菲勒的《天堂和地狱比邻》。”通过这一导语的设计, 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语言重视民俗语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民俗语汇。在大学课堂上进行语文教学, 适当选用民俗语汇授课, 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风格, 使学生在有效的45分钟内注意力持续保持。民俗语汇是民俗和语言的结合体, 在民俗语汇的背后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信息, 这些民俗语汇绝大多数是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具有深刻的实践性, 通俗易懂, 便于记忆, 所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民俗语汇,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比如, 我们讲课时常提到“鸦片战争”, 其实“鸦片”一词就是民俗语汇。罂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 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后来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 波斯人变“扁”音为“片”, 称其为“阿片”。公元七八世纪罂粟传入中国, 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 从此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通过讲解“鸦片”一词的来历, 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自然会对鸦片战争记忆深刻。

激发兴趣运用民俗语汇大学语文是基础学科, 是民族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继续。无论是理科学生还是文科学生, 学习语文对于提高文学素养, 提升人文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 在讲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守财奴》一课时, 我们通过了解葛朗台典型人物性格分析其社会意义, 教师可以在讲解时引用一些诸如“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钻到钱眼里”等民俗语汇更淋漓尽致地表现葛朗台吝啬的一面。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他们日后从事的主要是高级职业技术工作, 所以他们对专业内容的学习比较认真扎实, 但是对于基础课却稍逊一些, 因此语文课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喜欢语文教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多研究课堂授课技巧, 多用一些民俗语汇, 多学习一些民俗知识, 笔者认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高职语文教学中民俗语汇应用对教师的要求

汲取民族优秀文化语文教师要在平时下工夫, 在备课之余多看一些民族文化的优秀书籍, 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养料, 增加知识储备, 为提升教学魅力做铺垫。我国历史源远流长, 民俗文化深深影响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 通过代代传承, 对规范民众行为, 加强伦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的重要职能是记录文化现象。”语言承载的信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民俗语汇作为民俗的载体在现实社会中更具有直接的现实价值。教师要教育好学生, 除了必备专业知识外, 还要涉猎各种知识。现今的学生接受事物能力很快, 个性意识比较强, 要教育好他们, 教师必须具备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努力成为教学技能多面手。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论语·为政》中的“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 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 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 故不同也。”三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直至今天我们仍特别重视, 而且还提出要以人为本, 重视差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人成才。所以, 身为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了解其成长的背景, 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刀切”、“填鸭式”的教育早已不适用当今时代学生的教育实际, 只有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平等的关系才能教育好学生, 让学生信服, 受学生青睐。

教学风格勇于创新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教学风格不变, 老式僵化, 有的教师教学风格善于变化, 富于创新。现今的学生求新求异, 求变求另类, 如果教师的教学风格几十年如一日, 学生必然会抵触。所以, 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 可以结合民俗学内容、语言学内容进行语文授课, 给学生更多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其注意力, 可以把民俗语汇融入网络语言进行教学, 避免学生消极对待, 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

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富于变化, 要学习一些成语、歇后语、俗语等民俗语汇充实到课堂教学中, 融入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民俗语汇的知识展示给学生, 当成一种兴奋剂, 把很多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促进学生的成长。

语文教师是国家母语教学的承担者, 是中华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民族文化的今天, 语文教师更应承担起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重任。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 就要把民族的文化展示给世界各国, 用最直接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吸引世界各国。所以, 语文教师要具备更多的民俗知识, 懂得更多民俗语汇, 让语文课变成融合知识、趣味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成为发展“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

参考文献

[1]曲彦斌.民俗语言学 (修订版)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3]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9.

[4]王德春, 等.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5]王涛.试论语言教学的文化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5) .

[6]唐莹.语文教学需沐浴传统文化光辉[J].科学教育, 2011, (4) .

[7]闫晶.高职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0) .

[8]史健.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语文教学营养的有效途径[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4) .

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探析 篇8

一、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得以大量出现和推广应用,机械制造业正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主要的技艺型传统制造技术向自动化、最优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精密化方向发展”。[1]与这种变化相适应,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师也应该以此为提高个人技术业务水平的契入点,不但要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具体生产的能力与素质。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钳工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基本功,如锯、锉、剪切、弯板、钻孔等基本功的练习,没有考虑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钳工技能提出的深层次技术要求。钳工机械单调的反复训练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方法的陈旧和缺乏新意的课题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收状态,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加上客观存在的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在工作中容不得一点懒惰,真正工作起来又苦又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于钳工学习的热情。如何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是钳工实习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提高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策略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质量,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改变目前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被动的局面,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对我国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有所贡献。

1. 钳工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我教学和实践能力。

钳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钳工实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专业钳工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能够适应钳工新发展要求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改变过去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旨教学思想。

钳工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并坚持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由于受生源质量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基础知识及其他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能促使基础知识差和缺少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学好钳工技能。如钳工开料计算、装配、定位、误差计算等都需用到中学基本知识,刀具度、刀磨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都需用到钳工技术,补充以上知识与技能能够切实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名师出高徒”,要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高级钳工技术人才,钳工实习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我,不断提高自我教学和实践能力。只有不断争取在校内外等多种渠道的学习与进修机会,才能使自己知识技能得到丰富与提升,从而保证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2.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学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2]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激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追求知识,成为最终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大动力。

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状态来说,绝大部分学生还处在“准成人”阶段。如果在实习教学中采用一种方法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心理感到厌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教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如在学生练习锉削基本功时,教师把操作训练与制作小手锤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训练和制作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钳工实习教学中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3]教师在钳工实习教学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感到学有所得,才能使学生对钳工产生追求心理。

3. 注意学生个体间动手能力的差异,合理设置课题。

“五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高低之分。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育目标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学生个体间动手能力的差异。对此状况,在实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牢固掌握操作技能;对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则需要辅之必要的辅导,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长,掌握操作的技能。

在高职钳工实习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有意安排一些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题,如制作啤酒瓶盖起子、锉配钥匙等。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满足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

参考文献

[1]宋孟娟.浅谈钳工实习教学[J].科技信息,2010,(1).

[2]田德全.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探析 篇9

一、高职院校教学秘书主要的工作职责

(一) 负责阶段性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秘书要将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规定及相关决定或精神等, 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系主任、教研室里每位教师及全系学生, 使教学工作正常有序。比如, 期末考试通知, 教师组卷, 监考安排, 全校调、停课的通知, 学生选课通知, 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通知等常规性的工作都必须及时准确地通知教师和学生, 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 对上级的信息的反馈

系主任工作繁忙, 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两者平日接触不多。教务处与教师、学生有一定的“距离”。领导与普通教师、教务处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任务, 都要由教学秘书完成。比如, 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的某些政策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及意见, 学生对课程和上课安排的有关想法, 院督导成员、教师等在期中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等, 教学秘书都要负责将这些信息加以收集、整理, 及时反馈给教务处, 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 负责教学资料的管理与使用

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均属教学档案。教学档案主要有三种。

1.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课表等信息。

这类资料, 保证了系主任和院教学督导人员随机听课等教学检查工作, 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资源, 也是迎接相关评估检查的重要材料, 必须做好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工作, 为系领导搞好教学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2. 学生记分册、作业本、学生成绩表等。

这类资料, 可以作为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原始记录, 并且方便学生在期末考试后, 一旦发现网上登录的成绩与实际成绩有出入, 就可以申请查询记分册等纸质资料, 以便进行成绩的重新评定。

3. 每年的试卷、系里的日常教务资料等。

这类资料, 既方便了教师和学生查找相关信息, 又为教师年终总结留下了可供查对的事实性材料。

(四) 负责考务和学生成绩管理工作

从学期期初补考, 学期中的各类等级考试直至学期末的期终考试, 学校考务工作贯穿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因此, 做好考务工作对保证考试正常进行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秘书一方面要负责通知教师组卷、油印试卷、封装试卷及合理地安排监考教师等校内考务工作, 另一方面要协助教务处组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和发放等级证书工作。校内考试结束后一周内, 教学秘书将学生的成绩输入成绩管理系统, 最后将学生成绩表、试卷进行存档。

(五) 教师年度工作量的计算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教学秘书应该全面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在一年一度结束的时候, 教学秘书负责系里教师的授课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授课工作量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两个方面, 因此在核定、计算工作量时, 必须以期初的教学安排为依据。科研工作量包括教师的论文、课题, 以及一些获奖成果, 这些都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 教学秘书必须细心、谨慎地计算好每一位老师的工作量, 让每位教师都得到合理、满意的工作回报。

二、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必要的成长推手

如何使高职院校教学秘书更好更快地成长,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教学秘书对自我提高的要求来看

1. 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体保证, 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做好教学秘书的关键。教学秘书作为管理者, 首先要爱岗敬业,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其次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用自己的言行来熏陶、引导、感染和教育学生。最后要实事求是, 按原则办事, 使学校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在工作中, 本着为教师、学生服务的宗旨, 不计较个人得失, 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

2. 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

首先, 教学秘书从事具体的教学事务, 工作量大, 事务繁琐, 头绪多, 时间节点严格, 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教学事故。这就要求教学秘书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 加班加点赶在时间节点前完成工作。其次, 教学秘书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热情、旺盛的精力、乐观的态度,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3. 要有较强的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教学秘书是教务管理部门与各个院系之间的纽带, 是教学主任的参谋长, 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处在教学运转的中心枢纽地位, 起着不可替代的协调作用。在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 教学秘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 与教务处的关系。要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与教务处各个科员都要建立融洽的关系。第二, 与系领导以及教研室主任的关系。要把教务处的教学安排与本系实际相结合, 当好系主任的助手, 把各项教学任务及时地落实给各位教研室主任。第三, 与系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秘书要把教务处的精神和主任的教学要求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各位老师, 把学生对老师的教学疑问反馈给任课教师, 为教学创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环境。

4. 要有较好的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

良好的业务和文化素质是教学秘书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学秘书不断在工作中吸取经验, 完善自我, 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一名合格的教学秘书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做到及时、准确、简洁地进行书面语言写作, 简明、扼要地完整地表达思想。同时, 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时, 也应当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 表现出教学秘书人员应有的修养和风度, 他们也是系对外形象宣传的窗口。

5. 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学秘书工作是一项辅助性工作, 教学秘书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首先, 性格要坚韧顽强。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能够承受失败和困难, 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其次,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秘书工作大都是与人打交道, 在工作中要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因此, 教学秘书对人对事要豁达大度,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 对领导主动热情、细致周到, 对同事热情关心、乐于助人, 对学生要耐心、贴心。

6. 要有勇于创新的能力。

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学秘书, 不应只是一个“传话筒”, 应该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创新才有发展, 教学秘书不是进行机械、繁杂的工作, 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勤杂工”, 而是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紧紧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路子, 树立全新的意识和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 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充分利用OFFICE现代办公软件、教务管理系统、网络等工具,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二) 从学校对教学秘书工作的关注度来看

学校应改变观念, 重视教学秘书工作。

1. 学校应改善教学秘书的待遇。

教学秘书平时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 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取得的成绩得不到领导和同事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可, 从而造成教学秘书积极性下降, 情绪波动大, 不安心教学秘书工作, 离岗、转岗人员比较多, 导致教学秘书队伍不稳定。有的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秘书是兼职教师, 上课之余还需要处理系里的教学事务, 不能够专心于教学管理工作。因此, 学校应该配备专职的教学秘书, 提高他们的待遇, 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学秘书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由教务处牵头, 把教学秘书召集在一起, 开展教学事务上的交流, 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研讨。在彼此的交流中, 可以发现他人的长处, 以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 提高管理水平。

另外, 学校还应该为教学秘书提供到其他院校参观学习的机会, 借鉴好的经验, 开阔教学秘书工作视野, 提高工作效率。

3. 学校应给予教学秘书工作上的关心和帮助。

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重而且繁杂, 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领导应给予理解和宽容, 帮助他们分析情况, 克服困难, 度过难关。

三、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的不断推进,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秘书, 应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树立“四心”的观念———对待工作要细心, 对待学生要热心, 对待同事要爱心, 对待自己要有平常心,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过沟通、协调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全面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 在全面推进学校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薛宝颖.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9.

[2]胡玉玲.教学秘书工作探讨.考试周刊, 2009.

[3]王鸿奎.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初步体会.现代服务, 2008.

高职教学中心理原则探析 篇10

关键词:教学,教师,心理原则

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便成为重中之重,它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高职课堂教学中心理原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积极情绪原则、成功体验原则、合理负担原则、民主自治原则。目前,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中,广大教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一、积极情绪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安全、归属、求知、审美、自尊和受到尊重等方面的基本需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表现出饱满的热情、专注的神情,同时还要让他们经常感受到各种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新奇感、趣味性、愉悦感、轻松感、兴奋感、被老师关注、关心和关爱的满足感等。这是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形成积极态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落实这一原则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第一,高职院校教师本身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要有较强的感染力,要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第二,高职院校教师的教态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第三,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第四,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在这样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每个同学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二、体验成功原则

成功体验实际也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的作用特别重要,所以单独列出加以强调。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最重要条件。要使一个人能够坚持不懈地去从事某种活动,其决定性的因素是必须要能够使他感到他所作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当人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全是白费劲,根本没有任何成效时,他们肯定会因动机的彻底消失而最终放弃这一活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当前高职院校中大量厌学生和学困生的存在,主要原因就是过多使用选拔性考试并人为制造了大批“不合格”的考试分数的结果。这些学生在这种评价机制中长期缺乏成功体验,经常扮演失败者的角色。越学越没有信心,越学越没有兴趣,其结果必然导致学习动机的削弱和消失,最后造成厌学或放弃。

为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要让学生经过努力确能达到,这是创设成功情境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弹性,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第二,教学评价应体现鼓励性的原则,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充分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要引导学生多运用自我评价,多做纵向比较,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第三,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有些教师为了怕耽误时间,往往不愿找那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回答问题。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失去了很多表现的机会,也逐渐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关照,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这对他们的发展有时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原则

在一节课内,教师未能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是职业院校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们往往有两种无奈的处理办法:要么不顾学生感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拖堂将问题讲完:要么教师带着遗憾离开讲台。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之间产生了矛盾。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矛盾、顺利地实现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呢?

必须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置于核心地位,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大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程度。也会考虑全体学生及个性的差异,但是,较少去考虑学生的情绪、心理变化。每节课学生们的情绪和思维会因为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的情景、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充分的估计和应对措施。

必须从职业院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虽然说教学设计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上,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调整,例如,原来设计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问题,这一问题并非教材的重点、难点,本想交代一下就过去的。没有料到,以学生的现有水平,掌握不容易。而这一问题能突出本课在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地位。从建立大历史观及知识的联系要求出发,学生又必须要掌握。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将此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解决,帮助学生把理解教材的立足点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上。

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灵活机动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现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复杂多变的过程。课堂教学的魅力和挑战性就在于它的未知性。课堂教学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时间的限制性。当未能意料的情况发生时,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地作出判断和选择。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力争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是一个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化险为夷”的教师。

四、良好气氛原则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常常同课堂上的心理气氛有密切关系。能否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理想的心理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方式和师生关系的状况。职业院校教师应当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要看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应该同学生一起做知识海洋的探索者。职业院校教师在课堂上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要认为“真理永远在教师一边”,要相信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存在不同观点。这是创设良好心理气氛的必要条件。

为了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职业院校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化的课堂管理,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和保留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第二,师生共同协商制定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应尽可能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去执行。第三,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应以积极的引导为主,以消极的限制为辅;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要善于处理,尽量避免当堂激化矛盾的做法,防止师生间的直接冲突。第四,对违反课堂行为规范的行为,应尽可能通过集体舆论,借助集体压力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黎.浅析中国与美国课堂教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2).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6).

高职体育教学方法探析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方针,大力支持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培养目标,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我国对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高职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各大高职院校也非常注重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淘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被引进各大高职院校,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高职体育教学概述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很多人认为体育教育不再是以健身为目的,而是以健康为目的。虽然近年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不同程度的修订,但对体育课程教育的定义从未改变,其中明确规定: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有身体练习,还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课程上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还要融入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整合多内容、多功能、多价值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教育还是实现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力度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分析

(一)分层教学法

1.分层教学法理论概述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在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能力及学习水平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学习接受能力较低,尤其是选修教学班人数众多,而过去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大都采用平行结构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体育教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是符合教学发展需要的,分层教学的使用,可以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完善体育教学的方法,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分层教学正是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为学生设定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真正在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完成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游戏教学法

1.游戏教学法概述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依靠体育课程做好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娱乐性,但是其教育针对性更为突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教学目的的,因此体育教学也要与学生的职业有所联系,尤其是体育游戏更应该有教育的针对性,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比如,会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主要是在室内办公,坐姿时间较长,同时还要求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注意力,因此,在对这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体育游戏要能够发展学生的腰背力量和颈椎耐力,同时还要加强锻炼学生的手指协调能力。

2.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体育游戏并不是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时机而进行体育游戏。目前,体育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要安排一些运动量小的游戏,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热身,同时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为体育课程进入基本部分做好铺垫。基本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关键部分,它体现着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重点,因此,体育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但要能体现出教学内容,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起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作用。学生在基本部分中体力得到大量消耗,体育教学到了结束部分时要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体育游戏,使学生的体力得到恢复,消除疲劳的感觉,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离不开体育教学,它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在体育运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体育运动不仅能使人体质健康,也能使人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必须深刻体会到体育教育的巨大潜力与深刻内涵,将体育教学与高职教育结合起来,让体育教育真正在我国高等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浩群,徐杰.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2,(11):329.

[2] 邱雪梅.高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浅析[J].考试周刊.2015,(10):9-9.

[3] 薛勇闯.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探究教学方法的实施[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128.

探析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 篇12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是打破以往以系、专业、班级为集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将相同或相近知识基础的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实施差异教学。其理论依据是“承认差异”和“有教无类”。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人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愿望等都是有差别的, 分层教学就是要承认这些差别, 实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最先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 其大致意思是:无论什么人, 只要有心向学, 都可以受教育。在高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确实非常薄弱, 若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高等数学教学, 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上会遇到很大困难, 然而依据“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却又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受教育对象之外, 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实施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实施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为培养人才所需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是: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的, 根据已分好的层次制定相应教学形式, 同时结合受教学生的专业制定各层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办法等。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挖掘各层次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注重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层教学中, “材”主要指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 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每一层次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应相同或相近, 这样实施因材施教才具有可行性。

营造和谐课堂的原则:高等数学课通常采用大班教学, 一个大班的学生数一般在一百左右, 在没有分层的情况下, 学生间各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不排除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 进而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任课教师要想组织好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在分层教学中, 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会更顺利, 教师会照顾到全体学生, 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发牢骚, 进而营造轻松、活泼的和谐课堂氛围。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分层。高等数学通常在新生入学时就开设了, 所以对学生分层最简单的依据就是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 当然若有条件也可以进行一次摸底考查, 这样二者结合, 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 其中应考虑到文、理科差别, 以及专业差别。所分层次最好不要以“差生班、普通班、提高班”这样取名, 以免学生间进行比较, 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所以不妨用字母A、B、C来命名。将基础知识扎实, 学习愿望强烈的学生分在A层, 将基础知识较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分在C层, 其余的归在B层。通常情况, A、C两层的学生会少些, 但各院校、各学年会有所不同。分层编班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意愿, 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阐明分层教学的目的, 各层之间的异同点和最终目标, 以及分层是动态的, 不是一锤定音的, 个别学生可根据今后的学习情况再次选择, 也就是所谓的“转层”。

其次是教学分层。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C层学生基础知识欠佳, 学习不够认真,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其实际情况, 内容的选择不一定要完整与严密, 可适当放宽尺度。该层次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后续课程所需的基本数学概念、基本运算以及高等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实践表明这一层次的学生要得到更多的关心, 教师要经常鼓励, 教学要得法。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学习主动性较强, 任课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相对容易, 但在知识的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得当, 偏难偏深都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适度、够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近代数学内容, 侧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地渗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简单介绍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B层次的学生通常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主要对象, 学生人数多, 基础知识相对一般, 同时游离于A、C层次之间。这一层次的教学应符合“大众教育”的特点, 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遵从“必需、够用”的原则。课堂教学采用板书与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为理想, 教学侧重点上偏向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强调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适度淡化定理的严格证明和运算技巧, 最终让学生掌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

再次是考核方式分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分层必然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分层, 考核方式应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形式。对于A层次学生的考核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 平时作业为辅, 平时作业中适当布置些带有研究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建议有能力的学生撰写数学相关问题的小论文。B层次的考核形式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加权平均综合成绩, 但期末成绩所占比重一般不低于70%。相对来说这一层次的考核方式比较传统, 原因在于学生人数多, 有些考核办法比如上机实验就不大切合实际, 因此, 在期末考试上要多做文章, 考试题型要多样, 内容要实用。C层次的考核方式就存在较大的灵活性, 因为对于这一层次我们的要求是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知识。因此, 这一层次的考核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考勤、平时表现、平时作业、口头答题、期末笔试等。平时作业中还可以布置“谈学习高等数学体会”这样主观性的问题, 期末考试形式也比较多样, 闭卷、开卷都可以, 内容要求掌握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 会进行简单计算即可。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实施分层教学第一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因材施教, 顺利组织课堂教学, 对基础较好与较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第二, 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乐于学习, 乐于受教,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逐步增强;第四, “有所学, 有所得”, 不论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 其数学水平都得到较大提高, 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及格率明显提高, 增强了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第五, 带动了教学科研的开展, 促进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

五、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些问题。分层的结果是教学班级的重新组合, 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系别, 要安排这些学生在一起上课势必增加教务工作的难度, 因此分层教学在实施中要与教务部门充分沟通, 统筹安排好上课时间和地点。分层产生的三个层次, 是以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坏进行划分的, 这样在安排任课教师上就会有矛盾, 有些教师会不愿意或不大适合上C层次的班级, 这就要求教研室一方面做好任课教师的思想工作, 另一方面考查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 对教师的授课任务进行妥善安排。此外, 分层教学还会带来学生成绩评定的问题, 由于各层的考核方式和期末试题的难易程度都是有区别的, A层次的期末试题相对较难, 因此对于该层次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可以考虑乘以1.1的系数后再进行综合评定。当然, 是否有更合理、更科学的评定办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结语

分层教学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一大进步,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的。高职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能为学生获得成功教育创造环境,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分层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深刻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观念和态度, 使学生体验了学有所成的乐趣。分层教学符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不断完善和更新分层教学理论和方法, 将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势必对各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原则, 对高职高等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办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孔亚仙.应用高等数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4.

上一篇:稀疏表示分类下一篇:包容、理性与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