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语文教学

2024-10-20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共9篇)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 篇1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摘要: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上升。面对全球经济的转型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中最为重要的语文课程,改革发展也势在必行。在新形势下,改革发展必须基于“六位一体”的改革模式,构建以“六位一体”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为国家培养高职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

六位一体;高职语文教育;改革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必修课语文教育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目前来看,我国语文教育仍旧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积极思考,开拓创新,提出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方案。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致力于“六位一体”课程模式改革之下,并积极把这一模式运用于高职语文教育的改革之中,形成具有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整体化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中的语文教育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阅读信息需要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所以培养语文素养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同时,语文与人际交流等都密切相关。高职院校是以职业化为目标,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的教育场所,我们在培养的时候不仅要灌输语文知识,更要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1“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的“六位”,指高职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必须突出的六个基本要素: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教、学、做”结合及形成性考核。“六位一体”则是这六个要素有机构成、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组合教学模块、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训练素材;根据职业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的规律,“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促使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能力,获取知识;课程考核以平时的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考核为主。“六位一体”的课程模式把职业化上升到了核心地位,让整个教育过程更近贴近学生的需求。“六位一体”课程改革模式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这是一种突出职业教育的目标,面向社会教育的教学模式,最大优化教学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科学的全新模式。

2“六位一体”课程模式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2.1更新教育思维,科学定位教育目标

新时期以来,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时,不能因循守旧,依旧按照之前的教育发展模式来培育学生。从教育制定者到教育实践者,都要积极转变思维,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成果,兼收并蓄地吸收符合我国高职语文教育发展的知识。同时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求知要求来科学地制定教学方式,切记不可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思维的更新是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的,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思想上积极进取,行动上不断创新。平时多进行学习,在教学这门课程中,教师永远是学生,多听讲座,多看相关书籍。同时在课下时候,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好建议一定要牢记,把这些可实行的建议运用于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更新教育思维的同时,还需科学定位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具有引领的作用,我们在制定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开拓创新,制定出一条符合中国高职语文教育发展的科学之路。教育目标作为标杆,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效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上课前要明确课堂目标,在进行人文教育时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尤其对于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育,要把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迈入社会后,能清晰地表达自我的观点,并对事物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在看到一些事物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让其生活不仅仅是机械地向前走,更多地会思考人生。这一体现了“六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2.2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们在进行高职语文教育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者培育的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多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完全忽略了学生本体的作用,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来教学,结果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最终都不尽如人意。这样也是极为不科学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对于高职语文课程来说,就要以审美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依照教材,但不可局限于教材,教师要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穿插一些故事,会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增强。要想获得学生的喜爱,教师在教课时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要多样化,积极践行高职语文教育模式的多元化,通过多种方式来达到认知的目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灵活多样,实现语文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借鉴优秀教师的方法,在不断摸索中奋力前行。在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就开拓了很多的精品创新课程。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体,而把学生作为主体,对于一些接受性较强的文章,学生可以组建小组,通过讨论,选派代表来进行讲解,最后设定了台上台下互相提问的环节,在互动中达到学习目标,通过学生们的表现,教师可以最终纠正研究过程中的错误并且对课文主旨进行总结,对研究方式加以客观的评价。而对于一些感悟性强的课文,可以运用联想教学法,设定特定的情景去让学生感悟与作者相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和作者突破空间,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这样也是让学生感受文学魅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对于一些新型题材的课文,比如戏剧作品,很多课本都选录了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就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排这样一出剧目,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会搜集资料,会体悟人物的感情,会总结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可谓是一箭三雕。通过演出,学生也会对话剧这一文学样式有了更为深厚的理解,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这篇课文所要掌握的知识点都在这一演出中所领悟到。

2.3改革高职语文课程的考核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存在着课程考核单一的现象,一般而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依赖于最终的一次考试。实质上,这种考核模式是极为不科学的。要想改变这种考核模式,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要建立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考核模式。通过互相的监督与评价,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家长的配合能力以及教师的教课质量。第二,我要要对学生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我们的考核标准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过程性考核,这一部分要占最终成绩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学生的上课情况以及课下的完成情况。第二部分为终结性考核,主要就是期末考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出题时,要侧重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要出一份真正能考查学生能力的试卷。第三部分为能力考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也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考秘书资格证等资格证书,同样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演讲辩论能力等可以纳入考查之中。第三,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竞赛活动,并把这些活动纳入最后的考核系统里。比如可以组织普通话大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且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能主动地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中外优秀的文学和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最终的培养目的。

2.4深化教学改革成果,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规定着教学方向,同样,教材也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物化形态的依托。高职教育工作者在选定教材时,在认定权威的基础上要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学生才能配合默契,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育工作者在编订教材时,既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成果,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在选择课文内容上,既要选录经典,如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内容,包括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汉赋、中国古典诗歌,长短不一的宋词,充满市民特色的元曲以及明清时代的四大名著,这些代表着每个时代特定的文学形式一定要选取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供学生学习。但是仅仅吸取古代精华还远远不够,现代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还要选录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文章,包括当代优秀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同样,我们还可以选录一些代表现代社会发展的科技文,培养学生的现代阅读能力。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的教材可以提供下载,教师可以常常关注网络上的新知识,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看一些精品课。这些网络教材虽然良莠不齐,但可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3总结

实践表明,根据“六位一体”目标改革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学方法去除了传统的不科学的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和体系化目标。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树立职业精神,更顺利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材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刘文菊.论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表现环节[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

[5]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6]张晓慧.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7]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 篇2

1 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仍然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课程设置与中等职业课程或者普通本科课程区别不大, 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虽然增加了实习实训课程的课时, 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 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延续。

1.2 过于强调理论教学

技能培养目标不明确, 仍然受“通才”教育理念的束缚, 教学重心没有真正向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转移, 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 没有以必须、够用为度, 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 不能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组织教学;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理论偏深, 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 又使得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1.3 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比例失调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可由于理论课占用了80%课时, 致使实习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1.4 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中, 有的教师仍采用纯理论, 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台上尽职尽责, 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学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 积极性也无法调动,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深化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2.1 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以实际会计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教师要注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了解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需求, 在教学中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2.2 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所解决的是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高职教育, 要面向市场, 不能闭门造车, 纸上谈兵, 更不能理论说教。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会计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 按照公司企业内部会计及相关岗位要求, 规定岗位职责、权限划分及审批程序, 明确各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流程及票据传递程序, 进行全方位模拟实践。

2.3 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压缩理论课时, 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增强课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 体现出很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市场需要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以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实践教学, 摒弃学科理念, 展现实际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与技能要求, 使学校所学与工作所需保持一致。

2.4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 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 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4.1 研讨型教学。

在教学中不搞满堂灌, 留出一定时间, 列出几个今后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研究解决办法。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 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关键点在哪里, 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发言, 道出各自的解决办法, 最后由老师总结, 评出最优解决方案。

2.4.2 现场教学。

当学校因条件限制, 无教学所需设备和资料时, 积极和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 把课堂搬到财务工作一线, 请财务工作人员就有关课题进行示范性讲解,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经同意让学生亲自动动手, 以增强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后,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2.4.3 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具有较强的师生交互条件, 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容易实现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增强教学实效, 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科学技术, 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 培养了多种能力, 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5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师, 既要通理论, 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

2.6 实习基地建设

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 与他们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关系, 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确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合作, 企方能够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实习岗位, 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实习。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中,大学语文课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是毋庸质疑的,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太乐观,大学语文课在高校得到的重视程度很不理想。作为一名从事高校语文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更是深切体会了大学语文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是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评判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在强调人的综合素质的现代社会里,它们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院校存在着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状

大学语文最初定位于工具性学科。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当时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低下的状况,匡亚明和徐中玉先生联合倡议在高校恢复开设“大学语文”并得到教育部的批准,目的在于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1996年,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一些高校将大学语文课作为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的一门主干课程来设置,其教学目标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期望学生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有能力俯瞰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这样大学语文实际上被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这是正确的课程定位。

但在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的份量显然无法与专业课程相提并论,从课程的设置上,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这与中学语文在高考的应试要求下, 受重视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大学语文》就像是中学语文的延续,没有多大的兴趣。加上现在的大学大量扩招,就业压力大,大学生们都比较功利,而《大学语文》恰恰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科,又和他们的专业,尤其是理科专业,没有太多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们的不重视就显而易见了。

二、当代大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欠缺

目前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行的文理分科制,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这些做法致使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理工科学生在母语表达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而且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对语言文学知识的兴趣,有关的知识仍停留在中学课本的水平上,甚至慢慢"退步"到中学水平之下。宁愿看明星的八卦新闻也不选择阅读文学作品,个别读文学名著的也只是看简介,对于很多中外有名的作家作品“一问三不知”。

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展,当代大学生正逐渐让键盘取代双手。他们闭着眼也能飞速地敲打键盘,可睁着眼却很难笔顺正确地书写出一个汉字。大学生们的字迹总体上也令人不敢恭维。错别字比比皆是。

写作能力低下也是目前不容忽视的现状,相当多的大学生写作能力不要说达到“妙笔生花”或“语惊四座”的境界,而仅是“表达清楚、流畅”已经很难。学生们平时的作文语病连篇,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写的招贴等错句错词十分常见。大学毕业时,仍有不少毕业生“费尽心机”写出的“求职书”语句不通、内容凌乱。而字里行间词不达意、滥用方言词、不合规范的现象就更为普遍。甚至包括一些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在文字表达方面都有明显的问题,往往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现象。在当今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大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削弱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三、单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完善的教育效果评估方式

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并不感兴趣,这和教学方法的单调、陈旧有很大关系。受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填鸭特征。语文本来是富含人文内蕴、情感价值和审美趣味的学科,这些常用的教学手法残忍地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分肢解体,使其变成一堆摆设整齐、逻辑井然却了无生气的零件,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枯燥感。目前,大学语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皮”,常见的教学方式多是以老师串讲为主,跟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没有本质区别。

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估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与中学考试题型相近似。如古文今译、问答与作文等题型。对于针对即将参加专升本考试的专科学生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评价内容则紧密结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等未被纳入评价范围,这些评价内容与学生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去甚远。从评价结果上看,考试分数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为了学生就业时体面一些,只要他们修习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师都会给学生一个较好的分数,学生也获得了期望的学分。但从大学语文教师的反映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学习后,其语文知识、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不是十分明显。

四、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大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重新审视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定位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应当承担对人的发展和完善的终极关怀,教育的本质就应该是一种以人类社会文化历史成果为中介的,以实现人的类内质在个人身心素质结构内化、积淀和建构为目的的“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1]以教学科目出现的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或者是母语的教育,它除了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之外,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成员智育、德育、美育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源流,其中蕴涵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而语言,则是这些精神思想的载体。因此工具性仅仅是语文的外在形式,精神教育才是语文的内里。

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仅一字之差,许多学生甚至习惯性地将其视为中学语文的延续,但实际上,后者无论是在课程的定位还是在其重要性上,都与前者有着天壤之别。大学语文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学语文应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基础上,强化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功能。

(二)强化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属性”[2]语文教育是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形式实现的。文学是人学,在这些积淀了人类文化思想精髓的作品中的正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人类自身的,其中包括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思想和品格,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协调,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等。

这些深刻的人学内涵是包裹在文学作品生动丰富的文学形象中的,它通过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审美活动而被发现,并同时激活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与之产生共鸣最终被接。这些被呈示和被感受的人文精神,引导着他们体会生命、感受崇高,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让他们懂得仁爱博大、富于自尊,使他们自觉认识到当前社会物欲的膨胀和人的精神的萎缩,看到作为人的种种的局限性。这样,在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下,他们就自觉有了超越现存生存条件的要求以及形而上的追求,在这种需求中他们个人独立的世界观和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形成具有行为价值导向的人格精神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学语文教学就是运用其特殊的文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使其实现人文修养的跨越。

(三)立足教学实践,持续探索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

首先,以史为纲架构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体,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目前影响较大的教材按体例可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按文选主旨构架,一类按文化文学发展史构架。而前者体例的教材数量较多,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教材并不适合教学。我们认为文本的解读必须结合其历史的语境,否则极易造成误读。如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中主张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离开历史语境,我们只能看到鲁迅对中国文化的否定,却无法体会其急于突破传统,立“真人”以拯救中华民族的热切心情。以史为纲来介绍文化经典,学生的阅读才可以寻根究理。以史为纲的构架可以给学生一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全貌,学生对历代主要作家和作品一目了然,还能把握思想文化的演进过程,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以史为纲构架的大学语文教材,对教师而言就可以依据历史分期更合理地分配教学时数,体现了一门课程的严谨性。对学生而言可以在预习时有章可循,易于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根据自己对经典的了解,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产生最大的阅读效益,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其次,我们还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拓展教学内容,增强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通常偏重于古典文学,学生兴趣有限,可以适当增加现当代文学的比例,增加外国文学名著的赏析,增加文艺欣赏理论的讲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课堂上可以增加富于时代性和趣味性、探索性的内容,如热点话题讨论,有争议的作品分析,网络文学和新世纪作家作品的欣赏,使大学语文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对其人生更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多样化,加强学法的指导。传统的讲授法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信息,但它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使之产生厌倦心理,也妨碍了师生互动,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的 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学生模拟教学、诗歌朗诵、话剧表演、课堂辩论赛等。同时注意运用网络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拓展有限的教学容量和空间,把教学内容延伸至图书馆、互联网。

再次,认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在理性的认同大学语文人文教育意义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这门课程的工具性特点。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说:“我不赞成把大学语文上成了一般的文学欣赏课。大学语文课不等于文学课,不等于文学欣赏课,它还是要有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内容,它是一门综合课。”更何况,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容乐观的汉语言表达现状也要求我们对高校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能等闲视之。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9).

[2]韩军.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3).

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 篇4

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

随着高职院校不停扩招,院校学生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学生考试过级率低,实际应用能力更差.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入手,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以期促使高职英语教学健康稳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用能力.

作 者:谭仕慧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2008“”(z1)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学生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 篇5

3.1 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引进者以教学模式,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 篇6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应用性人才,一些改革走在前面的高职院校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现存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并对高职物流管理的教学方法改革做出初步设想。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现状

目前大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就我们的调查来看,用人单位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综合素质较高;二是专业技能较强。一些中小型物流公司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尤为重视。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目前已就业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以上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物流岗位,但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尤其是管理工作,则只有少数毕业生能够胜任。另外,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市场拓展能力的人才。总之,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依据

在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方案还应遵循以下原则:针对现存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来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方案。遵循和探索教学规律是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还要把握专业教学的特殊规律。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框架。如果教学模式不变,仅有教学方法的改变,那不过是局部的改变,因为教学模式是影响全局的框架。我们认为培养新一代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这种互动应是全方位的互动。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步设想

根据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依据教学改革原则,我们确定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必须尊重教学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宗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借鉴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又要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使他们经过三年学习与实训,由学生转变为准专业职员。我们设想的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可称之为“三阶段教学法”,它的基本内容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职业素质培养阶段,大约用一个学期。第二阶段,综合素质提升阶段,大约用两个学期。第三阶段,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大约用三个学期。(一)职业素质培养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职业实践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通过职业类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职业概念。阶段性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初级职业素质。初级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基础技能。职业意识是指一个人对社会职业的基本认识,由学生向准职员转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树立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是职场上的一般规范,主要包括商务礼仪、企业规章、公共关系,它是学生进入职场必备的基本知识。职业基础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外语、应用文写作三项技能,这三项技能是进入现代职场的基本技能。

1、整体计划纲要

一是时间安排。大部分内容在第一学期进行,基本技能教学要持续3~5个学期。二是主要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外教学,即到企业实习,时间至少安排1个月。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作为物流管理的学生最好要进入物流企业,切实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就业环境。第二阶段为校内教学,时间为3~4个月。在这个阶段要完成政治理论、产业及职业概论、职业道德、经济学原理、法学概论、计算机、外语、会计原理等课程。

新生入学伊始就进行校外教学是本方案教改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新生教学都是在学校进行基础课教学,这种教学对新生来说并没有多少不同于高中的感觉,仍然是以高中生的状态来学习。从教师的课堂讲授来看,由于学生缺少企业实践,很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的讲解需要挑选简单易懂的实例来说明,整体上教学的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设想,高职院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就要让他们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树立职业意识,甩掉高中生心态,明确自己学习的真实意义。这种教学安排也是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规律的。在学生对职业环境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讲授经济学原理、职业道德、计算机等课程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他们不仅有感性认识,而且在实践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由此使得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获得了原动力。

2、教学实施

一是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文件。这里需要着重把握的是教学大纲和学生用教材,应按照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来编写。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主要是按学科划分系部,系部下设专业教研室,这种划分便于专业性教学和学生管理,但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有所不适应。根据我们对高职学生三阶段的培养目标,新的教学组织应分成三大部:一是基础部,负责职业素质培养;二是综合部,负责综合素质培养;论文三是专业教研部,负责专业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应实行“学分制”,这种形式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使能者先行,弱者稳进。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班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所需。另外,各部都应设教研中心专门研究各部的教学。

二是师资配备。根据各部的教学目标来选拔、培训、配置师资,对基础部和专业教研部要配备有企业经历或“双师型”教师,并聘请企业行家做兼职教师。对综合部应配备知识面广、功底厚实、有培训经验的教师。另外,在学历、职称、教龄等方面应有合理的结构安排。对基础部和专业教研部师资的培训,重点放在到企业的挂职锻炼上。对综合部师资的培训,重点放在到名校和资深培训机构的深造上。各部的教师应有一定的人员交流量,各部间也要有经常性的经验交流,这要通过严密、科学的制度来保证。

三是教学过程及方法。本部分的第一阶段是到企业实习,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此阶段教学大体上分三块:一是实习前准备,主要是知识、心理、学习和纪律准备。教学方法采用学校培训和企业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二是企业实习,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一线的工作环境,感受职业的真实含义,对自己未来产生比较真实的预期,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本部分第二阶段是校内教学,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基本技能。互动式教学是主导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是基本教学目标,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

(二)综合素质提升阶段

本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阶段性目标是按照可测量指标衡量,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我们把综合素质分为四个层次:执行能力、拓展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是对任务的理解及完成能力,它需要学生掌握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及经验。拓展能力是指在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能够开辟出新的领域,它依赖学生对任务的深入理解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创业能力是自主开发任务的能力,它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业技术。学习能力是指快速了解和把握新事物的能力,它依靠学生的辨证思维、敏捷反映和科学方法。

1、整体计划纲要 一是时间安排。大体上安排2个学期。二是主要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执行能力培训;第二模块是拓展能力培训;第三模块是创业能力培训;第四模块是学习能力培训。

2、教学实施

这个阶段的教学由综合部全权负责。其教学计划、教学组织与师资培训已在第一阶段作过简要的说明,其教学过程及方法如下: 在此阶段的第一学期进行执行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培训,第二学期进行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训。执行能力可分为一般执行能力和专业执行能力。一般执行能力体现为对常规任务的理解和完成能力,可分解为流程概念、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工作作风,这些内容需要靠团队活动来培训,因此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团队训练。专业执行能力是对专业任务的理解和完成能力,它不仅需要一般执行能力,还必须懂得专业知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开设物流管理原理和企业物流课程,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拓展能力可分解为组织管理力、市场把握力和项目策划力。提高组织管理力可开设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课程;提高市场把握力可开设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课程;提高项目策划力可开设项目学、策划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采用案例法、情景法、讨论法等方法授课。

创业能力可分解为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技术。培养创新思维需要进行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创业精神需要介绍企业家经历,讨论创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掌握创业技术需要开设投资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商业计划写作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开放学校的经营场所,给他们创造小试牛刀的机会。学习能力可分解为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可开设趣味哲学、方法论、科技史、名人传记等课程。此部分主要以讲座的形式授课。

(三)专业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阶段性目标是按照可测量指标衡量,专业能力有明显提高。

我们把物流管理的专业能力分为六个方面:仓储、运输、配送、货代能力、物流信息系统处理能力与物流系统规划能力。前四个能力称为物流管理的基础能力,后两个能力称为物流管理的特殊能力。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应着重于基础能力的培训上。

1、整体计划纲要

一是时间安排。大体上安排3个学期。二是主要内容。根据以上能力分解,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六个模块,第一模块是仓储能力培训,主要完成仓储类专业课教学;第二模块是运输能力培训,主要完成运输类专业课教学;以下类推。专业课教学关键是突出一个“专”字,因此我们在这阶段应按专业方向进行分班教学,即主要分为仓储、运输、配送和货代四个教学班,每个班都重点讲授本专业模块的内容。

2、教学实施

一是教学计划。本部分的教学计划采用讲授和实训紧密结合的方式,尤其是骨干专业课要采用每门课讲授之后或讲授中都必须有实训环节,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到企业去实际操作。到企业实际操作时应有企业的培训师现场指导。大体上安排2个学期的教学,1个学期的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这个阶段的教学由专业教研部全权负责。

二是教学要求及方法。在这阶段每一个专业方向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专业岗位操作人员,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学会专业技能。在知识讲授上要求以专业方向为重点,辅以相近专业方向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流程法和实训法。

浅析高职英语语法教学 篇7

关键词:高职英语,模块教学,语法运用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英语教学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从整体来看, 孩子的英语能力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然而, 高职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相对薄弱, 尤其以英语语法知识明显。传统的语法教学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必不可少, 有助于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对高职学生来说, 这种教学法的弊端体现的比较明显: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课堂没有兴趣,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笔者主张采用模块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英语语法模块的构建

模块教学就是指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在模块教学中, “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 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语法教学中运用模块式教学, 可以避免传统语法教学教师单向传授所带来的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的发生。

得益于这种教学法的影响, 笔者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改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建构了一个在大学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进行建构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包括“基础语法模块”、“语法语篇阅读模块”和“语法情景模块”四个模块。采用诸如“情境创设, 观察指导, 小组讨论, 总结反馈”等几个教学环节来实施教学。

1、基础语法模块

笔者将语法基本知识分为多个语法专题来进行讲解, 比如: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从句, 主谓一致, 独立主格, 非谓语动词等, 并配有适当的练习。这种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是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正处于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的过渡阶段, 对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习惯性, 因此他们对基本语法知识的讲解和精炼比较容易接受, 更加有利于他们在短时间内回忆起以前的知识。有很多同学还表现出对这种传统教学法的喜爱。笔者所带的13级会计班的大一新生曾经对笔者说过:“我特别喜欢高中的语法教学模式。”

2、语法语篇阅读模块

高级阶段语法教学是在初级阶段基本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转向更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 即运用语法知识对语篇进行欣赏, 在语篇的分析中巩固已有的语法知识, 最终能准确把握基本语法知识和语言结构。作为语义单位的语篇同时也体现着语句之间的关系, 这些语句不是随意的组成的, 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语类结构和文体风格。

因此, 此阶段的语法教学, 就是要对语篇整体进行语法分析, 突出在不同的语篇中, 语法基本知识是如何被语言使用者进行灵活运用的。对于这一阶段的实施, 笔者建议可以选取一些和任课班级专业相关的语篇, 启发与引导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去鉴赏与评判语篇。比如笔者选取的是讨论商务环境的一篇名为“Are youready to do business in China”的文章。首先, 该文章采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子来强调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之大:“with its sheer sizeand growth rate, it cannot be ignored”. 同时还采用了诸如:“Chinamay continue to dominate mass manufacturing, providing a low-costmanufacturing base for U.S. and foreign companies.”非谓语动词形式的使用使得句子更加紧凑, 更有说服力。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写作练习中模仿这种用法, 提高自己习作的质量。再如, 条件句和将来时来强调理由:“If you go there assuming you know how to dobusiness better than the Chinese, you’ll get eaten alive. No matter whatpreparation you do beforehand, it’s not until you actually go there thatyou…”强调了在中国做生意的挑战, 让文章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这些语篇的学习能使学生在文章的组织与写作过程中方面更全面的认识语法基础知识, 以便在自己的习作之中灵活运用。

3、语法情景模块

这一模块教学主要体现在运用基本语法和语篇语法对具体情景下的句子作结构上的调整。学生在实际情境下或接近实际的情境下学习, 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 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 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或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即“顺应”。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相互交替, 这就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设计中, 应遵循这一认知规律, 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 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意义建构。

大三阶段的学生语言素养已经趋于成熟, 正面临着将所学的知识付诸于真实的场景之中。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会面临各种问题, 而对于英语来说, 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正确地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之下使用英语, 本质上就是如何正确运用英语语法知识。因此, 笔者创设了一套针对此阶段学生们的语法模块教学模式, 并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 情境创设:在课堂上, 假设不同的工作情景, 并以图像和图形将情景展示;第二, 观察指导:逐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引导学生如何在真实的情境之中正确使用已学过的语法知识;第三,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 然后要求学生们按小组进行讨论, 把与情景相关的内容描述出来;第四, 总结反馈:将出现的语法问题集中起来, 逐一进行解释和强调, 再学生们根据反馈的结果重新来考虑各个情景下的语法使用。

以上协作学习环境, 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 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路与智慧被教师和所有学生所共享, 学习时不仅是学生个体的建构活动, 同时也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建构过程, 学生在协作环境下学习, 既能使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又可以使语法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结论

英语语法模块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 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的需求, 使学生在自然运用中掌握语法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终使得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活化语法教学的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2) .

[2]潘平远.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语法模块教学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4) .

[3]陶文好.语篇语法对高年级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3) .

[4]庄文中.静态语法教学和动态语法教学相结合[J].语言文字应用, 1994 (2) .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浅析 篇8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英语口语素质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师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究更多的对策以改变高职英语口语的现状。

一、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和原因

1.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近年来,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导致生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的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加之学生容易对英语课产生畏难情绪,口语课上学生更是存在“听不懂,也不敢开口”的问题。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着重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套用适当的句型进行交际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的培养目标适合高职学生,但学生的心理很难接受这样的培养目的。他们认为,进入了大学就应该学习更深层的语言知识,而不是实用性的英语,更别提对口语的训练。

3.课堂教学陈旧枯燥。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大多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部分教师依然是着重讲解课文的结构和词汇的意思,而缺少在课堂上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失去了对口语练习的兴趣,这样的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口语课的几条原则

1、“听”和“说”的关系。“听”应该开始于“说”之前,学生通过听,大量地接触英语语言之后,便可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语言学家威尼茨(Winitz)和里滋(Reeds)认为学生听得越多,其掌握的词汇量和语言储备也越多,开口交流、表达思想是他们的愿望,也是大量听的必然结果。语言教学也应遵循这一道理。当然能听懂或能理解的不一定都能复用,但是听懂、理解的愈多,范围愈广,口语能力也愈强。

2、会话的含义。会话必须是思想、信息、感情的有意义的口头交流。会话绝不是对单音、词汇、短语、句子的一种组合游戏或简单的重复,也不仅仅是句型操练。语言学家普瑞特(Prator)认为真正的会话不受任何外界的控制。他建议课堂教学可以从控制的练习慢慢过渡到自由的会话。一般的口语练习课的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活动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复或进行操练。另一种活动是由学生自己利用自己掌握的语言和词汇表达思想,在课堂上与同学自由地对话。我们的教学可以从前者过渡到后者,从有控制的操练过渡到自由运用。

3、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语言学家杜雷(Dulay)和贝特(Burt)说过,不犯错误是不会语言的。学语言的过程中是一定会犯错误的。什么时候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要区别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犯的基本结构错误,应引起重视,避免其泛滥。但是,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即使出现了语法语音错误,此时也不应过多纠正,因为在学生说话中间,尤其不宜打断,交流是此时最重要的目的。学生要依靠自己是纠正对话过程中的错误。

三、如何组织好一堂口语练习课

不同的老师对同一课程的安排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对于口语练习课,相信大多数的英语老师会注重以下三个方面:课堂气氛、上课的前期准备和教学内容。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上,课桌椅的摆放是固定的。老师面对着所有学生,这样上课给人一种正式又冷漠的感觉。我们可以仿效外国学校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围坐成一个圈,老师也是班级的一员,一起上课,这样会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语言学家罗宾奈特(Robinett)曾说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持着对学生以热情、宽容和敏感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上课的前期准备不仅仅是老师的备课,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的了解。每个学生有着他的特点,教师若能利用好学生的特点加以安排,口语课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发音好,但表达能力差;有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但不喜欢开口。有的学生性格活泼,敢于发言;有的内向,不善于讲话;有的胆子小爱面子,怕犯错误;有的机智、幽默,爱用英语开玩笑……老师应该对学生的上述特点保持敏感。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上好一堂口语课十分有利。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他们发挥长处的机会,让他们从别的学生身上得到启示,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上好口语课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然而现代教学法的专家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中心应该是学生。例如:明确一堂课的训练任务;选择口语课的活动方式;讲明口语练习的要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并有足够的演练机会等。老师就像导演一样,非常重要,但是戏还是要由演员来演。口语课就应该是这样,学生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高职英语教材中的课文的语言基本上属于常规语言。每课的课文和练习都围绕一个主题。教师可以在英语课中的口语练习部分提供一些补充性材料,如:与课文主题有关的词语、图画、对话或短文。这些补充性材料应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并提高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同时也增加学生的语言和词汇输入。在口语练习课中学生应该得到启示,产生与课文主题有关的联想,从而激发出表达思想的愿望,让学生主动开口愿意开口;借助于课文及口语练习中所提供的英语习语,经过一定的口头练习的准备,便可进行简单的口头交际。

综上所述,在这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年代,高职学生作为职业人员的后备军,提高英语口语素质十分必要。高职英语教师要联系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建立独具高职教育特色的外语口语教学模式,为提高未来职业技术人员的英语口语素质做贡献。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 篇9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属于专才教育,它强调专业性,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劳动者,使学生具有特定的职业方向,进行特定职业技能训练。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1.要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会计、计算机、信心与管理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那么,如何去具备这些技能昵?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实验课,在引导学生做实验之前,自己应该熟悉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对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也应该熟练掌握,这样才可以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顺应时代的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软件开发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以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2.要努力改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实践氛

会计电算化教学如果脱离实践,只注重书本上的理论,无疑是纸上谈兵。要进行实践教学和学习,必须有良好的实践氛围。首先,要具备配套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所学及时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使指导实践。其次,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要积极与企业或公司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切身体验实践活动,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保证学生在实习时得到有关指导,提高实习质量。如我院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投资建成了个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并为实训室配置了一批能够及时改版升级的正版会计软件;现在又对原有的模拟实验室和两个机房中的计算机和服务器等设施进行了重大改造:升级硬件质量,增加计算机数量,设置网络环境,安装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等。同时,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我院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教室全部改建成多媒体教室。目前我院的教学设施,既能够使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全部采用计算机手段进行教学,也能充分满足学生课内外上机操作的需求。同时,我院通过校企协作的方式,在咸阳及周边等地区建立了数十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前进行岗位实习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机会和条件。为了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和要求,防止搞形式、走过程,我们与协作单位签订了责任明确的协议书。

3.要将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中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电算化教学要使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对会计业务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电算化进行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技能和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教师还可将会计电算化案例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帐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会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我院在每届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之前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模拟实习,先是组织学生在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手工做账,然后再将手工中的案例用到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中,使学生把学习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要合理设置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践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践力度,一是建立、完善实验教材、大纲体系。实验要求具体,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各个训练系列都有其对应的训练目的、内容和指标,使学生学习有目标、实践有依据。二是要调整讲习比例,增加实践操作,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将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验密切组织在一个教学计划中,理论课内容以基础和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而实践时尽可能应用基础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提倡精讲多练,在安排教学时,先排实验室,再排教室,尽可能多开实验课。

5.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因材施教,不断探讨和改革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一是要创造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提供全天候的实践教学条件,提供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求知欲望,锻炼意志,创建良好学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具体组织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及选用以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目标为依据;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开放都面向学生。三是要讲、演、练一体化教学,建立讲、演、练一体化教室,内设大屏幕,配置各种教学课件。这种“学用结合、以学带练、边学边练、以练促学”的学习方式,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当中采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四是课内、课外培养相结合。除了课内时间以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进实验室,帮助教师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小红帽搞笑版剧本下一篇:黑板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