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共12篇)
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 篇1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小组合作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个个学习投入,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感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
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格局,采取的通常是3~5人组成小组,通过合理分组,同伴之间展开活动,一个个合作进取、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能很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同时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往的数学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练,气氛比较沉闷,而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与参与,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竭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和热情的帮助环境,并选择时机进行恰当的激励,能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增加了理解、鼓励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合作欲望更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引导学生在简单回忆、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之后,顺势提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呢?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其他相类似的图形。随后,老师就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个成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三、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难免会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从小养成合作的习惯。
在开展小组汇报的时候,教会他们学会合作分工,让口才好的学生讲说,有的板书,有的补充等等。这样,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让大家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个人不可代替的。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 篇2
论小学数学中的合作学习
魏艳丽 长葛市第二小学,河南长葛461500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自从提出以来,它就被广泛地应用到很多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去。在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中开展合作学习是有很多的优势的,它在改善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有着实际的效果。
一、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学生间的优势实现互补。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挑战性,有探索的价值。如当学生对探究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但仅凭个人的认识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时,自主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的时候,遇到开放性题目的时候,这些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如在教学“探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探究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等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了问题的结果,而忽略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检验、总结概括、整理结论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受到鼓舞。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师生互爱
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
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
2.生生互爱
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异质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人格平等
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教师当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合理地组织好人员搭配
由于小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还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分组时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一个好的小组要有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进行组织,要有见解独到、思维敏捷、逻辑性强的同学能够及时对大家的讨论进行升华,要有能够容忍等待别人发言的同学等,而那种为了方便而临时随意组合的小组必定难以达到这些要求,从而使合作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可与探究活动、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可行性强,同时让学生口、手、耳、眼、脑动起来,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应概念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本身就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很快地得到一致的方法或结论,那就没必要进行合作学习了。如果牵强地让学生合作学习,则反而使学生丧失合作的兴趣,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兴趣,则这个数学问题对个人而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若能及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将是积极的,尤其对那些正陷入困惑状态的学生,可能会从其他组员的发言中受到启发。
五、提高教师指导的方向性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讨论;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课过程中,实行合作共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配合,特别能促进面对面的互动互助,能够建立起小组中各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而且能够有效防止组间的矛盾冲突。
一、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发挥学生的合作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立小组的原则,尽量以每组4~6人为最好,这样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当然这个小组要注意优势互补,不能使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这样才能促进每个成员的学习。当学生获得大量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材料,没得到结论的时候,经过小组成员相互的讨论后,在分析这些材料,大家的想法合在一起,才能很快地找出问题的答案,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经过教师点拨,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后,很快就能找到学习的窍门,也能很有效地解决那些疑难问题。比如:在教“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读写钟表上的时刻为9时55分,出现了不同答案:(1)9时55分;(2)10时5分;(3)10时55分。这个时候我没有很快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展开小组分析讨论,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经过小组讨论,学生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弄明白读写几时多的时刻时,应先观察时针,时针走过的数就是几时,再观察分针从12起经过了几个小格,那么这时候的时刻就是几点几分。
二、经过合作练习,有益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在学习的时候,有些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很快,有些学生对于新知识接受得很慢,经过小组讨论练习后,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听,相互讨论各自的见解,相互学习。在合作练习开始之初,可能会有的学生合作意识不够强烈,参与不够积极,这个时候,作为老师一定要加强监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合作练习,并安排特定的时间加强练习,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中出现了好多讨论的题目,可以拿来当做练习的材料,经过练习,不仅对知识加深了巩固,而且还能学习到其他人的好的思路和方法。
三、通过合作评价,有益于思维的批判性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主要指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有自己的见解,不盲从于权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有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评价及时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三听:一要对同学的发言表示尊重,认真听取,不要打断;二要总结别人讲话的重点,积极地收集有效信息;三要在听取别人观点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反思评价地能力。
参考文献:
[1]聂艳军.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3(01).
[2]孙颖.基于写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02).
有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关键 篇4
克服课堂喧哗
在听课和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频繁合作。在教学中,有时一节课教师要组织五六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有许多问题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而教师却让学生反复地讨论;有时,有几个应用题就讨论几次,看似激烈讨论,其实没有实效性,导致讨论后也没有寻求到最佳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意义。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某学生发表意见时,该生就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其后果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下,教师需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首先,一定要让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要保持安静,特别是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尊重别人,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也可以利用“拍掌两下”等来提醒大家。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教师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把握合作时机
有时,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适当控制时间,因讨论问题而定,教师要及时观察,倾听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及讨论的结果如何,不能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刚进入角色时,就拍手叫停下来,急着作结论,如给学生出示几道数学思考题,“看思考题,讨论一下,看谁的想法最多,理解得最清楚。”,学生连题目都没看完教师就急切地说:“停下来,我请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只有边看题目,边想着说,讨论得牵强附会,这会使学生养成一种浮躁、敷衍的不良学习习惯,小组那种互助互补,借助小组合作积极探讨研究的作用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讨论的结果照常是个人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进行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时刻注意抓住契机。
和谐小组内气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都存在差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出指令如“下面请小组讨论讨论”“四人小组开始讨论”等,这突如其来的命令式的硬性的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无所适从,经过细致观察,有的学生便不加思考地“积极”发言,有的在嬉闹,有的呆若木鸡。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根本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这一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解决。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但当他们得到小组的第一次合作成果后,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必须合作才能成功。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慢慢地他们就会和睦相处了。
教师监控到位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尤其是实施合作之初,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
消除误解。实践发现,对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误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
防止冷场。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纠正离题。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向讨论的主题上来。
关注消极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消极学生,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问题预测: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把自己视为领导者,而应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命令———服从”关系,应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保证合作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 篇5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课题的研究旨在于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大班额课堂教学中自主结合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作 者:李顺燕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小学,贵州,六盘水,5534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2 关键词:数学 合作学习 探讨 研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影响文化的发展,所以,小学教育方法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為此,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被提上日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老师所讲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里,笔者主要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现状、必要性以及学习方法作出简要研究。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之下,首先弄清楚学习的目标,然后成员之间各司其职,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更加适合现代教学,也更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益处。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目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不足
在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一节课后,老师常常觉得实际效果比不上预期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全面,这就导致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成绩好的学生常处于主导地位,这就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轻松自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也就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的准备不太充分
拥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为高效率的学习增加砝码。而充分的准备就在于学生是否提前认真预习了教材,对书本上的知识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是否已经做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才无法让自己在学习上得到充分提高。
4.教师的参与度不高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也没有积极参与到其中,这就使学生缺乏一定的监督而造成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不重视,而且老师也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加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显得很胆怯,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比不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能够更大胆地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有利于让他们公平地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增加交流,搞好师生关系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要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好的建议,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仅要通过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通过倾听他人的想法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通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老师,但是在发言后不再听取别的同学的意见,这就不利于学生积极和小组成员合作。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2.教师积极参与到合作之中,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老师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积极纠正他们的不足,才能让学生高效学习。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专心致志,积极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季秋霞.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3).
[2]马腾飞.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2012(33).
[3]顾丽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天津市科技院学报,2013(2).
[4]李晓玲.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篇7
一、把握好时机和时间
合作学习不是每一堂课都可以进行的, 也不一定贯穿整堂课, 老师要抓住时机开展小组互助学习, 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热情。
(一) 在课的引入阶段, 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例如, 学习相遇问题的时候, 为了排除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障碍, 在上课开始的时候, 就可以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模拟“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演示, 就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求。
(二) 当遇到难题的时候, 大家合力解决
如讲“统计”的时候, 播放一段机动车通过的录像, 让学生对各种车辆进行统计。当学生进行独立统计的时候, 认真进行观察和记录, 但还是不能准确地统计。这时候就会有学生提出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统计, 大家都会赞同。这样的情境创设, 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在合作的基础上顺利的完成任务。
(三) 意见不统一时, 进行合作学习
当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冷静地思考, 理智地分析, 更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如在学习“倒数”的时候, 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0有倒数吗?有的同学会说“0的倒数是0”, 有的同学说“0没有倒数”, 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可以在这个时候说:“你能说一下原因吗?可以分组进行讨论。”进行集体交流的时候, 可以从分数的意义进行解释:“0不能作为分母, 那么0就没有倒数。”也可以从倒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找不到与0相乘等于1的数, 那么0就没有倒数。”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数学知识加深了理解。
(四) 解答“开放型”的问题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的过程中要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会多种多样的, 我们就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结论, 可以让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
二、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
如果进行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了, 那么合作仅仅局限于形式。老师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 要有一定的预案, 了解学生目前掌握的知识, 了解合作的技巧。
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以前, 要给学生独思考的时间, 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进行合作以前先思考。在上“圆的周长”这一课的时候, 当展示出圆形和正方形一段路的时候, 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认为哪段路程会更加长一点?怎么样算出路程呢?鼓励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还可以让学生都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学会倾听
合作交流的前提就是学会倾听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不要随便打断其他人的发言, 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意见不相同的时候要学会倾听, 可以教会学生讨论问题的一些用语, 比如:“我感觉××同学回答得很全面……”, “我认为××同学的想法是对的。”在教学的过程中, 留出时间来进行这种训练, 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上升, 他们交际能力就会上升。要想表达要先会倾听, 倾听别人的意见, 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 进而完善自己的观点。毕竟多人多思, 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取长补短, 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
四、学会讨论
为了把讨论的质量提高,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每个小组派一人来进行汇报, 其他人认真听, 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 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可以进行总结性的发言。例如, 上“圆的周长”这堂课的时候, 当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以后,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现有的资源, 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再比较一下, 哪个小组有好的方法。学生都是好动的, 喜欢动手动脑, 抛出这个问题, 学生们就进行热烈的讨论, 气氛就会非常热烈, 在合作的时候, 每个小组都能想到绳测法和滚动法, 老师要在这时候给予学生表扬。
五、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清楚地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 了解到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老师在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的时候, 先进行自我示范。例如, 在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 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全班面前汇报成果的时候, 老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让其他的同学能够听懂这些见解。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更是要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
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 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 抓住机会进行合作交流, 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间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散发出课堂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马腾飞.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 2013 (23) .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初探 篇8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的划分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小组的建立,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浓厚程度以及种种因素, 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次, 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一来, 便于小组之间展开公平而激烈的竞争,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当然, 层次的划分需要教师用心观察, 切莫让学生知晓, 以免影响班级团结, 伤害学生的自尊。
二、人人有责,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地位, 应用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一样。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 相反, 教师应把握适当的分寸和尺度, 在需要指点的时候为学生指点迷津。其次, 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 比如, 在我的班级小组里, 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监管员等等应有尽有, 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之中, 并定期轮换职位, 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三、及时指导, 做学生强有力的后盾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威严的, 因此, 即使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也要用心观察学生的表现, 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做出及时的表扬, 对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比如, 在学习《统计》这一课时, 我将邻班的期中考试成绩表拿到班级, 请学生们帮我一起分析, 其中一个小组意见不统一出现了争执, 我问清楚情况之后, 循循善诱, 教导学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场风波这才平息了下来。此外, 对于一些教学重、难点, 完全交给学生来处理不免有些难度, 教师应稍加点拨, 使学习内容难易适中, 学生不可轻易掌握, 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小小的成就感和成功后的喜悦。
总而言之, 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分数和考试,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将为学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 篇9
一、教师应以合作内容为基础,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配, 选择同桌为一组, 或者邻桌四个人为一组的两种形式, 这样的分组方式优势在于形式简单, 节约课堂时间的同时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一段时间之后, 再根据每一个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适当的人员调动, 小组更换成员能加强学生合作的广度, 提升学习课堂的活跃性。
如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万以内的数”的教学中, 学生不仅需要有效记忆课文内容, 而且需要通过思考后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内容较为简单, 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两个人作为一组, 两个人互相交流和讨论掌握方法后, 由一个学生说数字另一个写出来, 两个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学习内容;接着,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因此学习难度加大了, 教师可以选择四个人为一组, 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 小组成员增加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思考的宽度, 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 敢于表达自身想法能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也体现了小组讨论过程的分工和解题思路,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师要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 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并不需要每一节课都实行,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结合教学实际, 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 适当结合旧知识讲解, 在要求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和复习课时, 比较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同时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选择具有较高价值和开放性的题型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 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并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培养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并举出多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引出轴对称的理论知识,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请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并标出它的对称轴, 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加以评价, 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教师再展示图片, 图片只有一半, 但都是轴对称图形, 请每个小组讨论后利用所学知识画出图片的另一半, 并说出画图的根据和方法,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不断加大讨论问题的难度,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保证课堂的顺利开展,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鼓励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合作, 而且要督促学生积极展开讨论, 并从中总结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如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 需要学生学会不断培养自身的抽象能力, 并以角的知识作为扩散点, 提升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 然而学生学习相关的图形知识后, 短时间内也很难理解什么是“抽象角”, 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外找出与角相关的物品, 让学生正确认识角的表象。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逐渐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同时也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评价与小组合作能否顺利开展相关联, 所以实行积极的评价机制, 能激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一定要全面, 评价方式可分以下两点:一是过程的评价, 即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时, 重点评价过程;二是小组集体的评价, 即将小组集合评价和组员评价相结合时, 重点评价集体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需要教师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 要对每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教师的重视, 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作业的评价是基础题目的作业评价需要按照要求严格执行, 但也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难题或者附加题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应通过奖励的方式表扬学生, 提升学生敢于解决难题的信心, 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应遵循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全面评价原则。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初探 篇10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定义
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把学生们等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最大限度做到实力均衡。很多有经验的人认为,小组学习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其中,从学习兴趣上和思维锻炼上都有推动作用。
数学学习,如果只靠单纯的模仿和死记硬背是效率低下的,只有动手实践参与合作探讨,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活动,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的经验基础之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予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并且在他们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教会他们真正锻炼到数学思维、学习方法,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从而获得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广大教师们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核心,教师充当的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指点学生和帮助他们,而不是站在主导地位,要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发挥,且不要有依赖。因而在课堂上,情景创设就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氛围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为了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且团队间竞争,创造力也能够大大开发出来。这样一来,数学教学才能既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又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1. 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并做好引导者和指挥者的工作,和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比如,在学习1 ~ 10数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猜测数字,增添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手里抓一些糖果,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猜测个数,看谁猜得准确,既可以缓解课堂紧张的氛围,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
2. 创建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合作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建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数学的奥妙,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校平时进出的录像,为同学展示,让同学观察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统计好数字,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自己表达看到的景象,和整理的数字,如果有一些同学没有看清楚,教师可以进行重复播放,这时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增强小组合作的能力和信心。
3. 优化组合,建设合作小组
由于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家庭背景、文化程度都存在差异,所以学生的智力、能力、兴趣都会不同,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合理搭配。教师要将学习成绩优异和成绩较弱的同学搭配为一组,以优带差,共同进步,并且明确组内分工,分别设置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操作员,让每位同学各司其职,并定期交换角色,让每个同学都尝试各个角色的特点,充分发挥所长,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组员可以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资源得到共享。
4. 科学调控合作技巧
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认真审题之后,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做好小组探讨的准备。合作学习是课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以此为中心,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观察情况,及时做好调控,把握好时间,在小组探讨之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表达自己小组的想法和意见,而其他同学则要认真听讲,并发表不同的见解,做好评价,教师也要给予每个小组不同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 抓住时机进行合作教学
教师要把握好适当的时机,要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不能时时讨论、事事讨论,而是要抓住时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合作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手绘时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喜好进行绘画,既可以展现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加学生对于时、分、秒的印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画好的作品向班级同学展示,交流想法; 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时钟,并画好刻度,具体的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和功能,而教师则要观察同学的反应,并做好指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轻松愉悦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6. 养成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对于合作了解的比较少,所以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课堂的内容,让学生的保持好奇心,充满兴趣的进入新课程中,掌握牢固基础知识,再进行课堂延伸,拓展知识面,为课堂搜集新鲜的资料和信息,当学生进入状态之后在进行书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熟练明白合作的分工细则,养成善于合作的好习惯,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长期以往,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数学问题,就不会措手不及,不知所措,从容面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需求。
三、结语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激励
当今时代需要以继承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数学教学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验,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其结构为:创境激趣—自主探索—反馈评价—拓展创新—总结激励。
一、创境激趣
课始教师通过小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一种“不协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们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进行设问。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告诉学生,然后提出:谁能想办法验证这一结论是不是正确呢?多数学生拿起了量角器,用分别测量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的方法进行验证。富有挑战性的设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迫使学生另辟蹊径。
三、反馈评价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
四、拓展创新
此环节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五、总结激励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归纳总结,整理成系统知识,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大胆发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是这样结课的:
(1)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任何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3)你能不能推算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能从中发现有趣的规律!
这一模式的操作,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
但是,在实施这一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学生在初始的活动中,对合作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入,优生往往急于表现自己,会造成后进生的持续退步。所以,我们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分工,有效组织,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规范化
1. 合理划分小组,使成员之间分工明确
目前的课堂讨论在小组划分上的随意性很强,一般教师都是按照学生的座位来划分小组的。这样会造成一些小组全是学优生而一些小组全是学困生的情况,在讨论时间、讨论深度、讨论结果上悬殊。而一些班级实行定期换座的制度,使得小组的成员不固定,默契很难形成。为了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和达到合作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应合理分配学优生和学困生在每组中的比例,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色选取组长和汇报员。此外,在合作进行当中,各成员之间应有明确的分工,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在小组合作计算实际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组长就应该分配好哪一个测量长度,哪一个负责记录数据,哪一个计算表面积,哪一个计算体积,等等,一次结束后还可以交换任务再做一次。这样将整体活动拆分成具体步骤,不仅缩短了活动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2. 选定有效主题,使合作讨论有价值
合作学习需要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所以主题的选定往往决定着一次合作讨论的价值。若是教师口头讲解或是通过课件展示就能讲清楚的问题,却选择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无疑是对课堂时间的浪费。例如,在“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练习题中,一道题目往往可以用多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呢?如果每种方法都试一下显然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强,因此教师不如让小组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但哪里需要结合、哪里需要分配、怎样分配最好,等等,这些抽象的问题一言两语都很难解释清楚,加上每个学生对于“最简”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面对这个问题学生讨论的氛围比较热烈,而且讨论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结果。但是,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形成思维的碰撞与交换,从而达到培养数学思维习惯的目的,所以讨论结果反而变得次要。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组讨论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讨论兴趣,最大程度上发挥讨论的价值。
3. 和谐合作过程,使团队精神得到提高
确实合作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以及注意事项,从细节处入手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也是合作学习模式的主干部分和最重要的部分。
(1)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而集体意识淡薄。针对这个情况,数学教师不仅要经常给学生灌输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教他们适当地为了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克制一下个人的表现欲,同时也应该制订有序、规范的活动步骤,以此来处理好学生个体与小组整体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讨论教学中,首先应给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想想平行四边形都具有哪些不同于普通四边形的特点,并将自己所想到的写在纸条上,做好记录。然后把小组成员的纸条汇总在各组长那里,再由组长整理出每个小组写出的点。之后将每个小组的结果进行公布,全班共同选出写得又多又好的那一组,并给出奖励。只有将小组的荣誉分配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组员们才会更加重视“集体”这个概念,逐步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密切配合的习惯。而且,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仍然保持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学习,使合作能力有所上升也不偏废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2)懂得倾听和表达。在合作中,不仅要注意表达的技巧,“学会倾听”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倾听表现了对人的尊重,组员间的合作也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组长作为这个小团体中的领导,虽然有分配任务和组织协调的权利,但是也要虚心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不能只凭一己之见去处理组内的事。而汇报员在汇总小组成员意见、总结小组学习情况之后,也要注意表达的技巧,将这些情况真实、扼要地反馈给教师。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更明显地表现在“开放型”问题的讨论中,若学生七嘴八舌地抒发各自的想法,讨论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序、轮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之后给予真诚的赞赏,或是大胆地质疑、开展争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合作不断进步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对其进行监督,才能使筹划实施者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提升、完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作评价时,应落实以下几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在原有基础之上谋求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
(1)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教师应采用“延时”的评价方法,即先以观望的姿态看待学生的合作学习,在综合了汇报员多次的学习汇报之后,教师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对学生的表现做一个评定。而过早地下判断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而且只关注讨论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的评定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理智的。因此,教师应设立包括小组工作配合程度、任务完成贡献度在内的评价标准,不能只以小组学习的结果好坏、进步多少来评价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
(2)关注共性,更重视个性。由于在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领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使每个学生的努力都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做一个灵活的改变,在实行统一评价的基础上也配合执行差异评价,必要时还应以差异评价为主导。总之,只有在“关注共性 ,更重视个性”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才能真正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给出一个科学的评定。
(3)关注错误,更重视进步。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对自己还不够自信,对于教师的评价看得很重,因此教师在给孩子评语时应尽量多地突出他们的进步与成长。对于错误和不足不是不关注,而是以一种较为温和、婉转的方式提出来,让学生接受并慢慢改正。同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愉悦心情,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为小组合作注入活力。而教师也要教导学生学会摆正心态,不要因为某一次不理想的学习评价而对真实的行为表现进行过分的否定,这不但会影响到今后合作学习的质量,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造成一定的干扰。
【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07-19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08-29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07-27
小学数学课中的操作性06-17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