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调查

2024-08-08

鸟类调查(精选12篇)

鸟类调查 篇1

1 引言

鸟类多样性是鸟类乃至整个生物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在一个地区内鸟类多样化的生命实体群的集合。鸟类多样性能够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鸟类往往处于食物链的较高等级, 因此鸟类多样性的研究是考察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一部分鸟类的种类和多样性正在下降。因此, 调查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统计研究淮安冬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找到使其种类和数量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以增加其种类和多样性, 也能为本地区的生态造林、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2 调查区域概况

淮安市 (E118°12′~119°36′, N32°43′~34°06′) 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境内河湖交错, 水网纵横, 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 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 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 是典型的“平原水乡”。全市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 湖泊面积占11.39%, 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 森林覆盖面积242187hm2, 森林覆盖率24.05%。

3 调查方法

3.1 样线法

(1) 鸟类多样性样区及样线设置。在淮安境内设10km×10km调查样区11个, 样区内相距2.5km设4条样线, 共设44条样线。抽样强度为2%, 样线长度5km, 观察宽度100m。调查样线布设时遵循系统性, 随机性等原则, 力求样线能代表动物主要的生境类型, 且满足对各样区的抽样要求。同时还考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类型、活动范围、生态习性、透视度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 宜选择分层随机抽样。

(2) 样线监测方法及过程。调查成员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对44条样线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一般选择在09:00~12:00和14:00~16:00, 步行调查, 平均速度控制在0.5~1.0km/h, 记录前方、两侧看到或听到的种类, 并对不物候、气候年份对越冬鸟类的影响进行观察记录。

3.2 路线调查

在白马湖、洪泽湖、大运河堤分别设置3条观察统计鸟类数量的固定线路, 利用样带统计法, 在17:00~18:00, 以2km/h的速度对两侧5~10m以内的鸟类进行观察记录。调查工具为使用80~400镜头的尼康D7000长焦相机和8×42倍双筒望远镜。

4 调查结果

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对淮安地区的冬季鸟类多样性以及鸟类的居留环境进行了调查, 共发现鸟类67种, 如此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构成了淮安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4.1 鸟类多样性

淮安地处南北气候交界之处, 地理位置特殊, 气候温和, 环境优良, 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造就了淮安地区的鸟类的多样性 (表1) 。

4.2 结果与分析

笔者调查中, 共有鸟类67种, 隶属于12目28科47属。其中留鸟32种, 旅/冬鸟9种, 冬候鸟13种, 夏候鸟9种, 旅鸟3种;在分布型上有广布型18种, 占26.8%;东洋型20种, 占29.8%;古北型29种, 占43.2%。在珍惜种类上属于国家“三有”保护等级的有58种;国家一级保护有1种, 为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有4种, 分别为白琵鹭、红隼、游隼、小䴙䴘;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2种, 分别为东方白鹳和白琵鹭, IUCN红色名录物种有2种分别为东方白鹳和红胁蓝尾鸲。从目级水平统计, 雀形目种类最多有37种占总数的55.2%;其次是鹳形目和鹤形目, 分别为8种 (11.9%) 和4种 (5.9%) , 从从科级水平上统计, 燕雀科种类最多, 共8种, 占总数的11.9%;其次为鹭科6种 (8.9%) , 鹟科5种 (7.4%) 。

综合来看, 淮安地区冬季的鸟类多样性丰富, 古北型和东洋型在此交汇, 从鸟类组成上明显可以看出南北过渡而古北界特点明显的特征。江苏省野生动物的地理区划一般分为淮北平原省、淮南平原省、长江下游平原丘陵省、宜溧低山丘陵省。淮安地区属于淮北平原省, 具有东洋型种类偏少, 而古北型和广布型占多的特点。因此, 针对淮安地区冬季鸟类多样性的研究, 为淮安的鸟类研究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打造出以保护森林生态和湿地系统为主, 兼具科研试验、多种经营和生态旅游等多重功能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出贡献, 同时也为人们对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多样性及变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4.3 淮安市的鸟类保护

淮安地区地理历史悠久, 生态环境多样, 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白马湖、洪泽湖滩地广阔, 水草茂盛, 食物丰富, 是候鸟越冬栖息的理想场所, 由于生态环境有利, 每年都有大量的侯鸟从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黑龙江等地不远千里迁徙来此越冬。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禽大鸨, 每年10月中旬从我国东北、蒙古、俄罗斯一带来淮安市洪泽湖地区越冬栖息, 越冬数量曾占到其总数的50%~70%, 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大鸨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也在洪泽湖地区多有发现, 很可惜这次调查未见其踪迹。

近些年来, 淮安地区的鸟类珍惜鸟类数量急剧下降。首先是非法捕捉对鸟类种群直接造成的影响, 如斑鸠、环颈雉、黑水鸡等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较高的鸟类遭到大量非法捕捉。其次是人为活动对鸟类种群间接的影响, 主要是对栖息地环境的影响, 如围湖造田, 围网养殖、填湖建设、湖泥淤积等生产、生活建设造成原生植被被砍伐, 湿地环境遭到破坏, 水质污染造成食物链被破坏等。

鉴于此, 为保护好淮安地区的鸟类多样性, 应从多方面入手:第一, 搞好宣传教育通过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来提高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 从而使保护工作成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有份的全民运动中;第二, 加大对非法捕捉野生动物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第三,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场所, 栖息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建立野生动植保护区是保护鸟类以及其他动植物最有效的措施, 保护鸟类和进行科学研究等的重要场所;第四, 合理利用鸟类资源, 淮安的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引导当地农户通过合法的渠道开展特种养殖, 如绿头鸭、环颈雉、珍珠鸡等, 从而一方面为农户提供经济来源, 另一方面保护了淮安地区的鸟类资源。

5 讨论

(1) 淮安市鸟类资源丰富, 但主要分布于湿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南部地区, 特别是洪泽湖和白马湖地区, 是很多鸟类的繁殖地和迁徙季节的停歇、取食地, 其中有不少珍稀鸟类。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杨树人工林面积大量增加造成部分种类鸟大量减少, 因此在以后的造林树种规划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营造大面积的人工纯林, 要注意树种搭配选择一些能为鸟类提供食物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3) 大鸨、白鹳、黑鹳及丹顶鹤等珍惜鸟类虽然曾经在淮安都有分布鸟类, 但目前数量明显下降, 有些鸟近年来都未有观察到有待找出原因。建议对一些珍稀鸟类进行生态、行为方面的深入研究, 加强宣传教育, 设立监测点, 进行长期观察, 以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次调查发现, 淮安冬季鸟类群落总体呈现衰退状态, 这与鸟类生境的生态变化有直接关系。目前, 淮安地区鸟类生境面临以下几个问题:过度的开发利用, 导致河湖滩地等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修建河流沟渠水利设施导致河湖水系连通性降低, 使鸟类的栖息地简单化;水产围网养殖、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及农用化肥农药残留造成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的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影响鸟类食物链。另外,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人为干扰也是影响鸟类分布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费宜玲.江苏省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11.

[2]胥东, 许鹏, 张宇.南京市湿地水鸟种群与分布[J].林业科技开发, 2009, 23 (6) :141~142.

[3]蒲发光.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监测[J].农技服务, 2013, 30 (7) :761~762.

[4]张彤, 齐麟, 付征叶, 等.珠海冬季鸟类多样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2003, 33 (3) :7~13.

[5]郑作新.中国鸟类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6]郑作新.中国鸟类名录[J].中国科学社论文专刊, 1947, 9 (2) :49~84.

[7]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鸟类调查 篇2

徐宁

摘要 青岛湿地总面积为17.76万公顷,约占青岛市总面积16.7%,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成为亚太地区水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青岛湿地是我国沿海水禽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地区,调查观测到的湿地鸟类有12目26科l56种,其中包括许多全球濒危和国家级重点保护种类。鉴于青岛湿地的不断萎缩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现状,为保护湿地鸟类资源,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尽早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水鸟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环境生态改造,为亚太地区候鸟的顺利迁徙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青岛 湿地 鸟类 保护青岛湿地

1.1 青岛湿地概况

湿地,国际通常的定义是指适宜野生动植物生存、具有调节生态环境功能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滨海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或重点野生植物原生分布的人工湿地。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据估计,全球40%以上的物种生活在淡水湿地中。在我国3620万公顷自然湿地中,生存着高等植物2276种、兽类31种、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两栖类300种、鱼类1000多种;同时湿地还是碳封存的容器,固封了1/3陆地的碳,因此一旦退化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调查数据显示,青岛的湿地总面积为17.76万公顷,约占青岛市总面积16.7%,是沿海地区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单位面积10公顷以上的湿地131块,合计面积 106968公顷,占青岛市国土面积的10.04%,适宜鸟类栖息繁衍,其中胶州湾和大沽河湿地列入了国家重要湿地保护名录。青岛的湿地可以分为浅海水域湿地、潮间海滩湿地、河口海湾、河流湿地、湖泊以及沼泽湿地等6类。其中胶州湾湿地是山东半岛最大的海湾河口湿地。

1.2 青岛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威胁

经调查,胶州湾的海湾面积在50年内缩小了33%,海湾的纳潮力小了40%,从1935年~2005年,青岛湿地面积从508.83平方公里减少到436.79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湿地还是以人工养殖池和晒盐池的形式存在。青岛湿地面临的问题有污染、海湾自净能力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如今青岛的海岸线仍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胶州湾推移。湿地水源不足,季节分布不均,面积日趋减少,淤积退化严重,水质污染严重,稀释自净力差,湿地重用轻养,资源衰退严重等等是青岛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威胁。青岛湿地鸟类资源现状

2.1 青岛湿地鸟类资源调查

青岛位于东北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中心,具有多种适于水鸟栖息的生境和安全的隐蔽场所。迁徙性鸟类构成了湿地鸟类的主体,是重要的水鸟栖息繁殖地。在8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中,有47种栖息在湿地中。胶州湾等湿地有23种水鸟,超过全球1%,是具有国际重要保护意义的湿地。目前,青岛共有鸟类19目56科112种属382种,其中留鸟46种、夏候鸟56种、冬候鸟54种、旅鸟2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8种。青岛湿地是我国沿海水禽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地区,调查观测到的水禽共12目26科156种。有39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名录的国际濒危稀有水禽和国家I、Ⅱ级重点保护的水禽如:丹顶鹤、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鹳Ciconiaciconia、金雕Aquila chrysaetos、虎头海雕Haliaeetus pelagicus、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大勺鹬、大天鹅Cygnus、鸳鸯Agalericulata等。在水禽数量方面也已经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以目为单位统计,胶州湾沿岸滨海湿地的水禽中鹆形目种类最多,达42种,占总种数的3O%。其它目的排序为:雁形目(35/25 %)(种数/比例,下同)、鹳形目(20/14.29%)、鹤形目(15/10.71%)、鸥形目(15/10.71%)、鹧鹏目(4/2.86%)、鹈形目(4/2.86%)、鹱形目(3/2.14%)、潜鸟目(2/1.43%)。

以科为单位统计,种数最多的鸭科、鹬科、鹭科、鸥科4科的种数达93种,占总种数的66.43%。其中鸭科种类最多,达35种,占总种数的25%,其它科的排序为鹬科(29/20.71%)(种数/比例,下同)、鹭科(15/lO.71%)、鸥科(14/10%)、秧鸡科(10/7.14%)、鹆科(8/5.71%)、鹤科(5/3.57%)、脯鹧科(4/2.86%)、鹃科(3/2.14%)、潜鸟科、鸬鹚科、鹳科、燕鹃科等科各2种,各占总种数的1.43%,信天翁科、鹱科、海燕科、鹈鹕科、鲣鸟科、反嘴鹬科、海雀科等科各1种,各占总种数的0.71%。

按照迁徙特点划分,胶州湾滨海湿地水禽区系有冬候鸟、夏候鸟、留鸟和旅鸟4种季节型成分。4种季节型成分的种数分别为冬候鸟34种、夏候鸟25种、留鸟7种、旅鸟90种。中国鸟类学会水鸟组将水禽分为游禽和涉禽2种生活型。青岛湿地的游禽包括潜鸟目、蹒鹏目、鹱形目、鹈形目、雁形目和鸥形目等6目11科52种。其中雁形目鸭科种数最多,达35种。涉禽包括鹳形目、鹤形目和鹆形目3目9科92种。

每年春、秋季迁经青岛湿地的鹭类、鹆鹬类水乌有数百万只,其中每年越冬雁鸭类数量可达20000只,越冬鸥类约50000只。同时.每年冬季有小群体的灰鹤Grusgrus、蓑羽鹤Grus virgo、丹顶鹤Grusjaponensis等珍稀候乌在此越冬游荡。

2.2 湿地破坏对鸟类资源的整体影响

随着湾内滩涂的淤涨和水质破坏.对湾内的植被、底栖动物及水鸟资源造成了破坏。滩涂湿地过度围垦、侵占和排污已造成自然生境的大面积破坏.甚至丧失和片断化,中断了河口海湾湿地生物的自然演替过程.致使许多鸟类失去了原本良好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对过路的鸟类种群结构、数量、驻留性质、驻留时间、活动范围等产生了严重影响。

近20年来,许多天然的湿地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芦苇沼泽被开垦为农田、鱼塘,沿海一带许多滩涂被辟为盐田、养殖场及海滨浴场,许多大型水库的养殖业过度密集,人类活动增加,严重影响了迁徙水禽的停歇地的选择。水库建设使河流水面迅速减少。湿地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工业废水、围湖养殖、海岸滩涂养殖,导致湖泊、河流、浅海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危及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人类对自然环境及鸟类栖息地的破坏,使水鸟的栖息地面积减少和质量恶化。使疲于长途迁徙的湿地鸟类难以及时找到适宜的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而大量死亡。

湿地水禽生境面临如下问题。一是湿地环境的退化和鸟类栖居地的破坏。近20年来,许多天然的湿地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芦苇沼泽被开垦为农田、鱼塘,沿海一带许多滩涂被辟为盐田、养殖场及海滨浴场,许多大型水库的养殖业过度密集,人类活动增加,严重影响了迁徙水禽的停歇地的选择。水库建设使河流水面迅速减少,水禽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二是向湿地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大,引起潮间带滩涂、潮下带浅海底质严重污染和水质不断恶化,浮游植物、软体动物的种类、生物量减少,水禽食物缺乏;三是目前湿地内以捕捞作业为主的船只有3500多艘,过度捕捞已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水禽的生存。

2.3 典型案例分析

此次湿地调查范围包括崂山水库、墨水河入海口、白沙河入海口、罗家营水库、胶州少海湿地等。“污染”、“人占鸟巢”、“破坏”等现象普遍存在,墨水河成了名副其实的墨水河,不但水黑,还散发着臭味 ;白沙河入海口,填海造陆,湿地仅剩大约四分之一,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胶州少海湿地现在建设得非常漂亮,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从前候鸟成群,现在几乎看不到鸟类。崂山水库没有被开发是因为它不能被开发,它承载着“水源地”的重负,而罗家营湿地目前没有被开发,是因为那里本身就是一个盐场。

2.3.1 迁徙鸟类被赶往河道

鸟类等野生动物选择的栖息地是生态的一个风向标。鸟类最喜欢的地方能说明,那里的生态还算过得去,鸟类可以在这里生存。不管是白沙河发源地,还是墨水河,甚至是白沙河,鸟类最喜欢的地方已经从大片的湿地转移到了河道,不是说大片水域鸟的数量比河道的数 量多,而是说河道鸟类的密度已经大于大片湿地鸟的密度。这是因为很多大片湿地已经被开发,湿地被硬化,被硬化的湿地,已经不再适合鸟类的栖息,也不再适合很多野生动物生存。所以说,鸟类不是主动跑到了河道,而是被动地驱赶到了河道。河道还可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是因为河道还承担着泄洪通道的责任,谁也不会把房子建在泄洪通道上。

2.3.2 白沙河湿地:填海造陆

在白沙河湿地的时候,对面的塔吊还在转。面向大海,左边是墨水河的入海口,相隔不远的右边就是白沙河的入海口。现在的滩涂小多了,也就是以前的四分之一,大部分的滩涂都被开发了,变成一片片漂亮的洋房。住在这里风景的确很好,可以直面大海,是名副其实的海景房,以前这里就是滩涂。幸好现在这里的河道里还有芦苇,候鸟在这里还能找到食物,能找到栖息地,只是地方不大。只希望河道不要因为被清淤而全部给清除,否则生态就全部被破坏了。在白沙河入海口的位置,还能看到了一块石牌,上边写着“水深危险”,可是,现在石牌后边已经一片干涸。

2.3.3 胶州少海:装扮得很美,生态被破坏

对于人类的居住环境来说,我们不得不感叹,跟以前的滩涂相比,现在的少海的确漂亮了,然而在漂亮的背后却是日益遭到破坏的生态。少海湿地原本和罗家营差不太多,也是大范围的湿地,也曾是候鸟遍天飞的野生鸟类天堂,而现在这里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新城。

跟以前最大的区别是这里现在一只鸟都看不到了。跟棘洪滩水库相比,这里更加漂亮,可以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里为何没有一只水鸟呢?跟曾经可以相提并论的罗家营湿地相比,为什么有了天壤之别呢?这里已经不再适合鸟类生存了,迁徙的鸟类也不再喜欢这里。迁徙鸟类落脚,无非就两个条件,有食物、有藏身之地,水里的草没有了,水变深了,长脚的鸟类不能在这里觅食,丛生的芦苇及水草没有了,野鸭也无法在这里觅食,野生的动物当然不能在这里生存。顺着“珍爱生命,保护绿色”的牌子看过去,有一个湖中岛,能看到岛上塔吊下边建着密密麻麻的别墅,可谓人间仙境,而过去那里曾经是鸟的天堂。由于新城的崛起,附近有了水岸府邸、胶州时代国际中心、太和旺邸别墅、中信森林湖、少海雅居小区等多个楼盘,其中有多层、高层,也有别墅,这些都建在曾经的滩涂上。

2.3.4 胶州湾湿地开发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胶州湾沿线除了不能开发的崂山水库,不管是环湾大道周边,还是墨水河的入海口,甚至是罗家营湿地都面临着开发带来的问题。青岛湿地鸟类资源保护

3.1 湿地保护总体规划

青岛市作为依托胶州湾湿地发展起来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总体城市发展战略。在新一轮城市空间扩展中,更突显出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根据专家建议,胶州湾内大沽河入海口两侧范围,即东至城阳女姑口南,西至胶州洋河口南面积约为 348平方公里(折合3.48万公顷)的湿地区域将划定为胶州湾生态湿地保护范围,按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为6960公顷,缓冲区面 积为10440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7400公顷。

按照规划,对胶州湾生态湿地保护的核心区实行全封闭严格保护措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对湿地缓冲区实行半封闭严格保护管理,禁止非湿地保 护人员进入,禁止采伐生态林或进行填、堵湿地等工程建设以及生产性开发;对湿地实验区,在不破坏湿地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湿地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等可持续经营活动,但应禁止破坏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林,建设工程项目和工业污染项目。

为了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根据环湾保护行动计划,青岛将形成由胶州湾围海填海控制线、湿地保护线、河道控制蓝线、近岸禁止开发区域与限制开发区域控制线等构成的生态保护规划控制体系。建立胶州湾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对胶州湾的生态变化、海水和入海河流水质实行动态、即时、立体监控,所有工作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

3.2 典型案例分析——姜山湿地保护初见成效

姜山湿地总面积20000亩,其中,蓄水面积5000亩,湿地面积15000 亩,是胶东半岛最大的内陆湿地,也是青岛市最大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集散区。如今姜山湿地800多亩的芦苇连成一片,十分壮观,成群结队的白鹭和黑鹤翩翩起舞,令人流连忘返。到了冬季,上百只白天鹅在湖水中游来游去。由于姜山湿地栖息着许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所以该项目采取保护性开发,在保持湿地原有地形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将给湿地的鸟类资源等动植物资源普查建档,专门拿出4000万元对湿地芦苇丛进行保护性开发,栽植水杉树、大青杨、柿子树、柳树、法桐、爬藤等万余株。姜山湿地已经成为了国家保护鸟类的家园,在这里,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原生态景色,与上百种野生鸟类亲密接触。

3.3 加强湿地鸟类资源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

湿地鸟类资源状况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进一步开展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制订各种保护名单,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充分利用国际湿地保护公约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问科研、保护、管理及合作,以点带面,推动整个鸟保护研究工作的开展。

3.4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鸟类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可通过召集会议,举办展览,播放影视节目,选定省鸟及开展爱鸟周活动等途径,增进群众的环境保护及鸟类资源保护意识。小结

建立青岛湿地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改善湿地环境,使滩涂湿地鸟类资源及滩涂生物资源受到严格的保护。青岛湾湿地保护区建立后对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全球性候鸟迂

徙线路的完整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未来青岛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标志,保护区对维护青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完善城市发展功能,增强青岛城市的国际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绪良,谷东起等,胶州湾滨海湿地的水禽多样性特征及保护。海洋湖沼通报,2008.[2] 郑作新。1987。中国鸟类区系纲要。北京:科学出版社。

[3] 张绪良,丰爱平,隋玉柱,等.胶州湾海岸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与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6,25

[4] 张雁云.鸟类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知识就是力量,2003(4):8-9.

鸟类调查 篇3

关键词:鸟类资源;秋季环志;三峡大老岭

中图分类号:S7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3-0055-04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老岭保护区)在2008年10月1日~4日发生大数量鸟类撞墙死亡事故(四天总计死亡鸟类15种、764只),专家结论为鸟类迁徙通道中雨雾条件下灯光诱使的结果。至2013年11月,已顺利进行了5年的环志工作。对大老岭保护区秋季环志鸟类资源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1研究区概况

大老岭保护区位于三峡大坝头库首北岸,地质上处于大巴山脉、武陵山脉与江汉平原凹陷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00°52′47″~111°00′21″,北纬30°00′13″~31°04′07″。

大老岭保护区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三峡库区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的质量和蓄积在全省保护区中名列前茅,涵盖了中山分水岭到水库湿地的生态系统完整谱系,保存着亚热带北部山地特有的多种珍稀植物群落,是我国中亚热带北缘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生物物种基因库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是我国中部候鸟迁徙的大通道和国际极度濒危物种朱鹮野化放归项目区首选区域之一,是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1 ]。

本调查旨在探明保护区秋季环志鸟类资源并分析其区系分布及种群特点,为研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保护与发展措施奠定基础。

2研究方法

在2009至2013年每年的9月和10月每年进行为期约为两个月的环志调查,主要环志点设置在保护区最高峰天柱山和管理局办公地新宫。新宫网场海拔1 350 m,布设40 m×120 m捕网2张,30 m×120 m 3张,24 m×120 m 1张;天柱山网场海拔1 905 m,布设20 m×100 m捕网3张。环志员在环志期内每小时巡网1次,从捕网解鸟,辨别、登记(测量体重、喙长、体长、翅长和蹠指长度等)并环志。其中鸟类识别、类型划分及保护级别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册(第二版)》 [2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3 ]、《中国鸟类手册(上卷非雀形目)》 [4 ]、《中国鸟类手册(下卷非雀形目)》 [5 ]、《中国鸟类分布名录(第三版)》 [6 ]、《中国鸟类系统检索》 [7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9 ]等。

3结果分析

3.1鸟类组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大老岭保护区秋季活动的鸟类至少有11 目28科81属187种见表1,占湖北省鸟类种数521种的36.08%;其中留鸟7目44属63种;候鸟8 目45 属107 种;其余2目14属17种为迷鸟 [10-11 ]。大老岭保护区秋季活动的鸟类中,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3种:红隼Falco tinnunculus、黄嘴角鸮O. spilocephalus、灰林鸮S. aluco、领角鸮O. bakkamoena、领鸺鹠B. brodiei、仙八色鸫P. nympha、小鸦鹃C. bengalensis、鹰鸮S.florensis、长耳鸮A. otus等;省级保护的20种;三有鸟类:94种;中国特有种1种:蓝鹀。

3.2科属构成及居留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大老岭秋季环志鸟类资源具有较大的特征:雀形目鸟类占有绝对的优势比例为157种约为839%,鸮形目8种、夜鹰目1种、鴷形目6种、鹤形目3种、鹃形目5种、佛法僧目2种、鸡形目1种、隼形目1种、鸽形目1种、鹳形目3种。 候鸟占有较大的比重为106种564%,留鸟64种3404%,其余8种由于没有任何记录而暂时定为迷鸟。

3.3结论与讨论

由于本次调查主要以环志的实际数据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仍有较多的鸟类未记录进去,比如白冠长尾雉S. reevesii、竹鸡B. thoracica、大嘴乌鸦C. macrorhynchos小嘴乌鸦C. corone等均为大老岭比较常见鸟类,但因未被环志过因此不列入本文章,由此可推测出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应该远大于此。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三峡大坝库首是三峡大坝的第一道屏障区,其如此丰富鸟类资源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价值,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进一步保护和研究。由于环志时间在秋季,所以对该地的鸟类资源的考察仍不完善,如若条件允许,将对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宋朝枢,刘胜祥.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M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约翰·马能敬,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等.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 ]赵正阶.中国鸟类手册(上卷非雀形目) [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雀形目) [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 ]郑作新.中国鸟类分布名录(第三版)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 ]郑作新.中国鸟类系统检索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8 ]杨其仁,王小立,何定富 等.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3(3):412-419.

[9 ]于天宝,禹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J ].林业调查规划,2004,1(3):34-42.

[10 ]雷进宇,张立影,张叔勇 等.湖北鸟类种数的新统计 [J ].四川动物,2012,31(6):987-991.

[11 ]段成.湖北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生态分析 [D ].华中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唐 岚)

三亚市白鹭公园的鸟类调查 篇4

白鹭公园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 位于我国的热带地区三亚市, 其广阔的滩涂和茂密的红树林成为许多鸟类的理想觅食地和越冬点, 每年春季和冬季都有许多迁徙鸟类在此觅食和越冬, 因此, 开展白鹭公园鸟类的研究, 对掌握鸟类在白鹭公园湿地中的地位、对白鹭公园湿地的保护及生态管理意义重大, 对三亚市的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 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位于北纬18°09′-18°37′、东经108°56′-109°48′之间。白鹭公园位于三亚市东部的临春河畔, 与三亚市图书馆相邻, 向东与市区最高点凤凰岭相连, 向西隔河与三亚市中心相望, 总规划面积为25.7公顷。公园分为椰林风情区、绿岛锦簇区、镜湖银波区、海天一色区、红树迷园区和闲得茗香区等几大区。公园中心约9万平方米的小湖称之为“白鹭湖”。白鹭公园拥有大面积的水上红树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尤其适合一些水鸟的栖息。园中的红树林内生活着大量的白鹭, 在公园内红树林的滩涂、浅水觅食。

1.2 调查方法

为了更全面了解三亚白鹭公园的动物资源状况, 于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对白鹭公园鸟类资源进行调查, 利用20-60倍望远镜对白鹭公园的鸟类每周进行一次调查, 于每天的7:00-10:30和16:00-18:30两个时间段, 采用步行调查, 调查路线沿着三亚市图书馆进入白鹭公园开始以1km/h的速度绕白鹭公园行走一圈。直接记数白鹭公园鸟的种类和数量, 记数方法以精确记数为主, 估算为辅, 并结合“集团统计法”推算白鹭公园鸟的总数以及群体中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比[5], 数量占所记录到鸟类总数的10%以上的鸟种为优势种, 占1%~9.9%的鸟种为常见种, 占1%以下的鸟种为罕见种。种分类系统依据《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6]。

1.3 数据分析方法

鸟类多样性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即H′=–∑Piln Pi, Pi为某一样地中第i种鸟的个体数量占该样地所有鸟类个体数量的百分比。

均匀度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J=H′/Hmax=H′/ln S, S为该样地中的种数, Hmax为最大多样性值, Hmax=ln S。

2 结果与分析

2.1 鸟类种类组成及区系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9种, 隶属于4目15科20属 (见表1) 。其中以雀形目鸟类最多, 有17种, 占58.6%;其次是鹳形目鸟类, 有7种, 占25.6%;接着是鸻形目鸟类, 有3种, 占16.9%;佛法僧目数量最少, 只有两种, 占整个调查记录到的鸟类0.6%;鸟类的多样性为2.61, 均匀度为0.77。

在所记录到的鸟类中, 留鸟21种, 占72.4%;冬候鸟7种, 占24.1%, 而夏候鸟只有一种, 占3.5%。可见留鸟是三亚市白鹭公园鸟类群落的主要成员, 迁徙鸟类中以冬候鸟为主, 夏候鸟所占的比例较少, 这可能与三亚市得天独厚的地理及自然条件息息相关。

2.2 优势种

依据鸟的总数以及群体中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比, 数量占所记录到鸟类总数的10%以上的鸟种为优势种, 占1%~9.9%的鸟种为常见种, 占1%以下的鸟种为罕见种。本次调查的鸟类优势种主要为小白鹭, 家燕和灰背椋鸟, 分别占所调查鸟类个体总数的15.9%、14.4%和14.1%。常见鸟类有12种, 分别为八哥、白头鹎、青脚鹬、大白鹭、鹊鸲、林鹬、矶鹬、暗绿绣眼、家八哥、中白鹭、池鹭、和丝光椋鸟, 罕见鸟类有黄苇鳽、戴胜、灰眶雀鹛、牛背鹭和麻雀等。

小白鹭在白鹭公园拥有较多的数量, 白鹭公园拥有大面积的水上红树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 白鹭晚上可以栖息在红树林保护区中部的红海榄树上, 白天则在红树林滩涂、浅水觅食, 也到周边的河岸、水塘觅食, 为白鹭提供了极佳的生境, 同时白鹭公园也拥有较大的植被覆盖率, 吸引了大群的灰背椋鸟在树上休憩、取食。白鹭公园拥有的大面积浅水湖泊, 滩涂, 且昆虫种类多而丰富, 给家燕也带来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湖面经常可以看见家燕掠过得身影。湖边的滩涂、灌木等也常常可以看见白头鹎和鹊鸲等常见鸟的驻留。

3 讨论

3.1 白鹭公园鸟类资源的评价

与海南省东寨港、青梅港等地方的红树林湿地的比较:2003年至2009年冬季, 李仕林等连续8次通过对三亚市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的调查, 共发现有鸟类11目23科50种[7];1997年12月至1998年10月, 邹发生等通过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的调查, 共发现有鸟类78种, 隶属于26个科, 12个目[8];笔者在三亚白鹭公园红树林保护区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共记录到鸟类4目15科20属29种, 以上可见白鹭公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海南省东寨港、青梅港等地方的红树林鸟类资源相比较差别明显, 说明白鹭公园的鸟类资源多样性丰富度在海南省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其可能的原因是:

1) 由于白鹭公园位于海南省的三亚市, 地处热带地区, 属热带季风气候, 季相明显, 全年可以分为两个季节:干凉旱季、湿热雨季。夏半年在西南季风来临后, 容易生成种种滞留锋, 常有海洋生成的热带气旋来袭, 也就是台风, 由于台风的影响, 会使得乔木毁坏, 影响鸟类的数量。

2) 由于个人野外调查经验不足、调查时间的选择不恰当以及调查的次数不够多等因素, 造成发现鸟类数据可能与白鹭公园实际鸟类种数有所出入。

3) 由于鸟类的居留型不同, 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4)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会影响鸟类的数量, 在白鹭公园活动锻炼的人数很多, 而且走动频繁, 会对鸟类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加之一些市民在白鹭公园的湖面上撒网捕鱼, 对白鹭公园的水鸟捕食和休憩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 由于潮汐的影响, 涨潮落潮对白鹭公园湖水水位的影响导致白鹭公园裸露滩涂面积大小的不同, 这给白鹭公园水鸟的觅食带来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了白鹭公园的鸟类数量。

3.2 白鹭公园鸟类资源的保护

研究鸟类的多样性, 分析其原因, 不仅是资源保护的需要而且也是对环境的变动及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 以及对生态平衡从理论上做出指示, 在城市公园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中, 如何营造多样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那些特殊的栖息地和微栖息地的保护, 这对于维持本地区鸟类多样性甚至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海南正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不可少, 而城市公园鸟类资源的丰富与否与城市环境的好坏有很大关联。

白鹭公园红树林保护区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区的动植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管理机构尚不健全, 一些市民对鸟类的保护观念也很薄弱, 加之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突出, 如在三亚市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 大量游客的涌入及大规模基础工程的建设, 都对当地的生态和鸟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 因此, 白鹭公园鸟类的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希望有关部门予以足够的重视,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白鹭公园的鸟类进行保护:

1) 进行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在保护区内尽量避免大型工程的建设, 同时加大对白鹭公园红树林的保护力度, 避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根据白鹭公园的鸟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再划定鸟类保护小区, 限制游客或市民的出入, 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 为白鹭公园的鸟类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2) 尽管近年来, 三亚市政府加强了对红树林的保护, 也建立了许多红树林的保护区, 可由于有部分市民对红树林湿地、鸟类的认识尚且不足, 因此, 应该加大“爱鸟护林”的宣传力度, 如利用每年3月份的植树节、爱鸟周、4月份的野生动物保护月、10月份的世界动物日等时间, 通过向群众介绍播放濒危鸟类和植物的视频, 发放宣传册等活动向周边市民普及爱鸟知识和红树林保护知识, 提高市民对鸟类的保护意识。

3) 鸟类处于营养级的较高位, 一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到鸟类身上, 而白鹭公园湖水与三亚河相通, 三亚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鹭公园的水质, 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 加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尽力避免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排放, 减少水域的污染。

摘要: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 利用样线法, 每周两次对三亚市白鹭公园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到鸟类4目15科20属29种, 其中雀形目鸟类17种, 占58.6%;非雀形目12种, 占41.4%。留鸟21种, 占72.4%;冬候鸟7种, 占24.1%, 而夏候鸟只有一种, 占3.5%。其中优势种鸟主要为小白鹭, 家燕和灰背椋鸟, 分别占所调查鸟类个体总数15.9%、14.4%和14.1%。鸟类多样性分析表明, ShannonWiener指数为2.61, Pielou指数为0.77, 最大多样性值为3.36。

关键词:三亚市,白鹭公园,鸟类,调查

参考文献

[1]Blewett C M, Marzluff J M.Effects of urban sprawl onsnags and the abundance and productivity of cavity-nesting birds[J].Condor, 2005, 107 (3) :678-693.

[2]Valiela I, Martinetto P.Changes in bird abundance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Urban sprawl and global footprint?[J].BioScience, 2007, 57 (4) :360-370.

[3]陈水华, 丁平, 郑光美.城市化对杭州市湿地水鸟群落的影响研究[J].动物学研究, 2000, 21 (4) :279-285.

[4]李慧, 洪永密, 邹发生.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鸟类多样性及季节动态[J].动物学研究, 2008, 29 (2) :203-211.

[5]H.owes T, Bakewell D.Shorebird Studies Manual.KualaLumpur[M].AWB Publication, 1989:143-147.

[6]郑光美.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7]李仕宁, 苏文拔, 林贵生.三亚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鸟类资源调查[J].热带林业, 2011 (12) .

鸟类调查 篇5

对长白山北坡5个林带9个植物群落25个样地84种鸟类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次生混交林带的红松阔叶林中鸟类种类最多,有48种,占57.14%.对6个鸟类类群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同一类群中的.种类有替代现象.随海拔梯度的变化,鸟类的多样性、丰富度呈下降趋势,均匀度基本相似,鸟类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值在不同林带和不同植物群落中各不相同,以次生混交林带的红松阔叶林(多样性均在2.73以上,丰富度均在4.79以上)和针叶林带的山杨-白桦林(多样性均在2.41以上,丰富度均在3.73以上)最高.

作 者:姜云垒 高玮 王海涛 相桂权 宫亮 姚纪元 JIANG Yun-lei GAO Wei WANG Hai-tao XIANG Gui-quan GONG Liang YAO Ji-yuan  作者单位:姜云垒,JIANG Yun-lei(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春,130118;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4)

高玮,王海涛,相桂权,GAO Wei,WANG Hai-tao,XIANG Gui-quan(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4)

宫亮,GONG Liang(长春师范学院生物系,长春,130061)

鸟类建筑大师 篇6

与它们娇小的个头相比,它们建造的鸟巢可以说是硕大无比。

一条金黄眼镜蛇从一个筑在骆驼刺树上的鸟巢里伸出它黄色的脑袋,它紧咬着两只叽叽乱叫的小鸟,并将它那长达4英尺(1英尺=30.48厘米)的躯体盘绕在遭劫掠的鸟巢里,开始探摸其他小鸟。也许,对于一条成年眼镜蛇来说,偷袭鸟巢只不过是它正餐前的一道小吃,但对于一只能建造世界上最大鸟巢的群居织巢鸟来说,鸟巢可是它们赖以为生的家。

鸟类建筑学上的奇迹

当你看到一群群居织巢鸟掠过沙滩搜寻昆虫和植物种子时,你很难想象这种只有麻雀大小、长着黑色鸟喙的土褐色小鸟拥有“建筑大师”的称号。群居织巢鸟之所以被冠以“建筑大师”,是因为与它们娇小的个头相比,它们建造的鸟巢可以说是硕大无比。如果你从远处看,群居织巢鸟的鸟巢就像一个挂在树上的大草堆。如果你攀爬到树上,从鸟巢的下面抬头往上看,就会看到许多通向各个巢室的入口。巢室一个挨一个杂乱地连在一起,就像蜜蜂的蜂巢,真可谓鸟类建筑学上的奇迹!如果你对这种不起眼的小鸟进行深入的研究,你还会发现,群居织巢鸟之间高效的合作能力和高超的建筑水平,堪称自然界中的合作典范。

在群居织巢鸟的巢穴里并非仅仅居住着它们自己,实际上还居住着许许多多的“房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沙漠大旅馆”。南非侏隼完全依赖群居织巢鸟为它们提供居室,它们与群居织巢鸟比邻而居;喋喋不休的五色巨嘴鸟、红头雀、灰山雀和桃面情侣鹦鹉也经常将群居织巢鸟的巢穴当作它们温馨的家;秃鹰、猫头鹰和鹰喜欢将群居织巢鸟的巨巢当作它们落脚的休息场所;而蜜獾、眼镜蛇和非洲树蛇更是将这些大鸟巢作为它们储存食物的“仓库”。织巢鸟为什么愿意与其他动物分享它们费了很大气力和周折才建成的巨巢呢?也许是因为它们知道,居住者越多,意味着有更多的眼睛监视来自天空和地面的危险。此外,织巢鸟经常通过其他鸟类的觅食活动发现新的食源地。

对于群居织巢鸟来说,巢穴为它们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抵御冬季凛冽的寒风。科学家用温度探测仪检测群居织巢鸟的巢穴,结果发现,即使在气温从63华氏度(1华氏度=5/9摄氏度)猛跌到冰点的寒夜里,有动物居住的巢室温度也从不会降到61华氏度以下。有生物学家通过计算发现,与大多数鸟类构建的开放式鸟巢相比,群居织巢鸟建造的温暖巢室能让它们减少40%的能量消耗。

能量的节省同时也帮助这些鸟儿节约了水的消耗。在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水是比食物更加珍贵的资源,在某些地区,每年的降雨量只有3英寸(1英寸=2.54厘米)左右。群居织巢鸟的需水量非常少,甚至不到一茶匙,它们有时可以一整天都不喝水,这是因为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白蚁体内含有丰富的水分。

尽管群居织巢鸟的巢穴看上去像是挂在树上的一个大草堆,实际上它的内部结构异常复杂,而且针对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小鸟们将较粗大的嫩枝连接起来,为巨巢制成一个坚固的屋顶,将干草插入巨巢的外墙体内,以增加隔热效果。在巢室里,即将孵卵的织巢鸟夫妇将柔软的草花和毛发填塞到杯状的窝内,然后用绿草在窝的边缘制成一个坚硬的隆起脊,以防止卵从窝内滑落出去。一根根尖刺插在通向各个巢室的通道内,以增加入侵者进入巢室的难度。

与大多数鸟儿建造的专门用于繁殖后代的临时巢穴不同,群居织巢鸟一整年都在使用和维护其巢穴。它们有着非常强烈的造巢欲望,即使巢室充足并不需要新巢室时,它们也往往会继续向一个未使用的巢室里填充各种柔软物,使之成为一个既实用又舒适的产卵室,并且还要在它的下面再建一个新室。群居织巢鸟建造的最大鸟巢周长达20英尺,有数英尺高,有100多个巢室,可居住400多只鸟。有时,由于巨巢过重,甚至将整棵树压倒。鸟儿们似乎不知道何时应该停下来。

合作之谜

比鸟巢更有趣的是,建造这样一个巨巢,需要很多鸟联合作业才能完成。群居织巢鸟的这种合作行为引起了自然学家的注意,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选择观点。自然选择观点认为,每个个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自己基因的成功延续。那么,群居织巢鸟为什么愿意帮助其他鸟呢?

鸟类中最常见的合作行为是合作抚养,也就是说,除父母之外的个体愿意帮助其他鸟孵卵和喂养雏鸟。这种行为也叫“利他行为”。在所有鸟类中,大约有3%的鸟在鸟巢中利用帮助者抚养其子女。在绝大多数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这说明,对这些鸟儿来说,确保与自己有一半相同基因的兄弟姊妹的生存,就等于繁殖了自己的后代。

群居织巢鸟的利他行为显然有所不同。群居织巢鸟频繁地建造供他人使用的巢室。非兄弟姊妹关系者经常帮助其他夫妇抚养子女。一对夫妇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它们很可能会为其邻居提供食物。雄性帮助者愿意帮助雌性是否是为了在下一个繁殖季节到来时能诱其交配?帮助者是否在练习抚养雏鸟的技巧,以便为日后抚养自己的后代打基础?这些问题是科学家们努力要解开的谜。

不屈不挠的织巢鸟夫妇

鸟类学家为解开群居织巢鸟的利他行为而努力搜集证据,但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大多数帮助者最终都成了蛇的食物。

群居织巢鸟的主要天敌是非洲树蛇和金黄眼镜蛇。在南部非洲的广大地区,眼镜蛇被认为是一种地栖动物,但是,在卡拉哈里沙漠,这种爬行动物改进了生存技巧,为了吃到鸟卵和雏鸟,它们能在鸟巢里连住数月,有的索性将鸟巢当作它们自己的巢穴。

群居织巢鸟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有科学家曾经见证了一段令人心碎的经历:一对织巢鸟夫妇为了繁殖自己的后代,与一条非洲树蛇整整较量了8个月。

那一年的9月,这对织巢鸟夫妇在自己的巢室产下4枚卵并孵化出幼雏。三周后,一条非洲树蛇掠走了它们的孩子。几天后,雌鸟再次产卵,却依然成为那条树蛇的一顿美餐。到了来年4月,这对夫妇已孵化了8窝幼雏,但是没有1只雏鸟能活到可以展翅飞翔。

在所有鸣禽中,几乎没有哪一种鸟一年能孵化5窝以上。然而,这对不屈不挠的夫妇又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它们这次总共产下了25枚卵!在夏天雨季来临时,它们的第九次努力终于有了喜出望外的结果:一只雏鸟终于活到长出羽毛。当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再次传来时,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的群居织巢鸟知道一条蛇正向它们的巢室游来,织巢鸟夫妇迅速站到巢室通道口,然后转过身来冲着它们唯一有可能飞起来的孩子唧唧喳喳地狂叫。这只喙口还未完全变色的小鸟扇动了几下翅膀,终于与它们的父母一起飞出了巢外……

或许是由于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将它们的爱子培养成人,织巢鸟夫妇对它们的孩子百般呵护,悉心照料,被宠坏了的雏鸟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确保自己的生存优势。在雏鸟经历的头一个冬季里,大部分时间都与父母同居一室,白天则与家庭成员一起飞到地上觅食。在学会飞行的头几个月里,它们也仍然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免费的午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部分北美鸣禽在雏鸟学会飞行的几周内就迫不及待地将其赶出巢穴。科学家发现,会飞的雏鸟的存活率丝毫不亚于成年鸟,尽管它们还缺乏生存经验。

生存危机

群居织巢鸟躲避蛇威胁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将天敌完全挡在巢窝之外。关键是要寻找一棵合适的栖树,树身要修长、光滑,树枝要高,任何滑行动物都难以攀缘上去。事实上,这种理想的栖树并不是树,它是一根电线杆。

“我非常讨厌这些鸟儿。”一名电工抱怨道。他花了整整一个早晨从电线杆上敲下那些群居织巢鸟的鸟巢。他与他的同事们每月要驱车3100多英里(1英里=1.609344千米)去清除群居织巢鸟的巢穴,因为它们的巢穴威胁到了线路的安全。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潮湿的鸟巢导致电线短路时,他们不得不顶着风雨爬到电线杆上去修复被烧焦了的供电设备。

为了能让织巢鸟离开电线杆,电工们在电线杆的下边建了一个辅助装置。但是,织巢鸟的巢穴会“长个”,很快就“长”得与电线杆一样高了。这些鸟儿甚至将它们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南非南部和西南部的无树草原上,在这儿它们只能利用电线杆来建巢。

鸟类调查 篇7

关键词: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冬季,调查,山西灵丘

山西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山西东北边缘灵丘县境内, 位于东经113°59′~114°29′, 北纬39°02′~39°24′, 是晋冀两省寒温交界地带, 地理落差较大, 保护区内最高海拔1 917.6 m, 最低550 m, 气候温暖湿润, 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9.9℃, 年均降水量500~560 mm, 无霜期160~180 d。保护区内小气候特征明显, 山溪性河流较多, 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区内既有高寒植物分布, 又有亚热带植物生长, 区内植被覆盖率为76.8%。该区是太行山系唯一以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珍禽黑鹳命名的自然保护区, 其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禽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羊和珍稀树种青檀及森林生态系统。鸟类与人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调查研究鸟类冬季生存活动情况, 对于探求鸟类活动规律, 寻求有效保护鸟类的措施, 进一步研究鸟类生态规律, 保护好鸟类资源, 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自然保护区义不容辞的职责[1,2,3]。因此, 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底, 笔者对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活动情况进行了为期近5个月的调查。

1 调查方法及地域

相对于夏季而言, 冬季鸟类在北方地区相对减少, 活动领域缩小。针对这一特点, 在自然保护区内采取选择了8条有代表性的带状法调查, 从实验区、缓冲区一直到核心区域, 每条长约3 000 m, 半径约400 m的范围内, 对冬季鸟类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采取人员分组, 每组人员呈S型同时并进的方法进行调查观察, 行走速度1 000 m/h左右。调查时间采取每周1次, 从早晨能看见物体开始到下午太阳落山为止, 共计调查观察16次。调查观察所借助工具有计时器、记录所需等物品、8×12倍双筒望远镜、GPS、鸟类观察识别手册, 用以辅助调查发现各种鸟类种类、数量以及生存环境等情况, 由于鸟类来回飞行, 虽然尽量按照飞出计飞回不计原则, 但有可能也有在同一地域重复记录的情况。调查地域的海拔最高为1 320 m, 最低处为650 m, 8条样线区平均海拔为985 m。调查区间植被地形情况为4种类型, 一是针阔混交乔木林, 主要植被为松柏树、杨柳树等;二是灌林丛, 主要以照山白、胡枝子、茅草等植物为主;三是河流湿地杂草, 主要为沟谷河流及两边湿地及疏林地;四是植被稀疏的岩石裸露山沟地。

2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现记录了不同鸟类7目、18科、61种。在保护级别上国家一级保护珍禽2种, 二级保护珍禽7种, 具有保护价值的鸟类52种。从植被类型方面调查中发现, 鸟类数量最多的地域为灌林丛中及河流湿地边, 以雀形目小鸟种类数量最多;次之为针阔混交乔木林中, 为中型鸟类, 主要有喜鹊、红嘴蓝鹊、戴胜等鸟类、鸡形目雉鸡类为最多;植被稀疏岩石裸露沟谷主要有鸽形目鸠鸽等鸟类、隼形目鹰科鸟类为主。调查到优势种约40种, 常见种21种。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调查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鸟类有9种, 即黑鹳、鸢、雀鹰、大鵟、毛脚鵟、金雕、白尾鹞、游隼、红隼。《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重点保护鸟类有3种, 即黑鹳、游隼、红隼[4]。《中国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保护鸟类有13种, 即黑鹳、毛脚鵟、白尾鹞、鹌鹑、灰斑鸠、寒鸦、斑鸫、燕雀、黄雀、红交嘴雀、普通朱雀、小鹀、田鹀。《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山西省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鸟类有5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鸟类有52种[5]。

3 结论与讨论

在自然保护区内, 不同鸟类群落对于不同的气候环境有着明显的影响, 冬季鸟类数量种类上比其他季节相对较少, 首先是迁徙鸟类和夏候鸟以及迁徙迷失鸟都在冬季不再出现, 由于天气寒冷而且活动范围频率减小[6]。冬季气候环境对鸟类生境选择与栖息觅食活动有很大关系, 河流湿地是鸟类生存栖息的必备条件, 在灌丛、河流湿地草丛中鸟类数量较多。在冬季鸟类大多选择生态植被茂密、具有隐蔽物和有食物、环境僻静、比较向阳温暖的区域。人类活动干扰对鸟类活动亦有重要影响, 调查中发现, 在人为活动频繁区域, 鸟类栖息活动就少, 更谈不上筑巢繁殖, 特别是牛羊群经常践踏的灌丛草坡山地, 不仅鸟儿活动少, 而且对鸟巢是毁灭性的损害, 封山禁牧势在必行[7]。而原生态植被保护好的区域, 鸟类活动较多, 繁殖巢穴也较多, 最多的是一些雀形目鸟类。由于受冬季气温较低, 气候寒冷的影响, 鸟类归巢夜宿时间较早, 栖息时间相对较长, 出巢活动时间相对较迟, 活动时间相对减少, 活动区域相对缩小, 食量相对减少, 鸣叫次数相对减少。由于技术手段以及相关调查知识、器材缺乏, 只能作粗浅的调查, 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注:a为针阔混交乔木林;b为灌木丛;c为河流湿地杂草;d为植被稀疏的岩石裸露沟谷地。

参考文献

[1]刘鲁明, 董锋, 和荣华, 等.云南省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 2010 (2) :232-239.

[2]赵忠俊, 刘江林.阿夏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J].甘肃林业科技, 2009, 34 (4) :23-26, 40.

[3]刘秀生, 方昀, 石小军.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 2003, 28 (4) :27-29.

[4]张正旺.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中国鸟类[J].中国鸟类研究简讯, 2003, 12 (1) :123.

[5]汪松, 郑光美, 王歧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6]黄族豪, 刘迺发, 丛培昊, 等.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消长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 (3) :362-368.

鸟类摄影略谈 篇8

应记录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地理环境

长期以来,很多鸟友习惯于用长头拍鸟,忽略了记录鸟类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失误。拍鸟人应该有一种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鸟类的社会责任感。

在不同的地方将你所看到的某群鸟或某种鸟群记录拍摄下来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见证事实价值。因此,我拍鸟时总是带上两套相机,一套是配400mm或600mm长焦镜头,用来拍摄鸟的种类和细节,如图1《雨中的孤沙锥》,其个体、色彩、花纹甚至背上的雨水珠都清晰可见;另一套是配70~200mm变焦镜头,这样,当大群鸟儿出现时,可以迅速利用短焦距镜头拍摄,并尽量将地方标识物构图在画面中以证明鸟群所在的地域,如图《和谐生态》,在拍摄大群白鹭和鸥类时,将游人如织的观海场面一并拍进画面,到过北戴河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北戴河湿地人与鸟的和谐景象。

要抓住鸟儿的形态、细节和生活情景

鸟类的社会生活也像人类一样丰富,在不惊扰鸟类的前提下抓拍鸟儿丰富多样的生活情景,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人的某种遐想或反思。

由于鸟类(尤其是小鸟)觅食和飞行速度较快,因此最好使用长焦距镜头和高速快门来拍摄,抓取精彩瞬间。如图《起跑的凤头》,使用400mm长焦距镜头和1/2500秒的快门速度,抓拍到极其清晰的动感图像。又如图《喜鹊东南飞》,利用仰拍角度净化画面,截取好看的松枝作为画面陪体,等待时机抓拍喜鹊舒展翅膀时的形态。

若要记录生活情景,只拍单鸟的觅食、休息、梳理羽毛是不足以感人的,应去抓取求偶、筑巢、育雏、争食、打斗等生动好看的情景。如图《打斗》《筑巢》《爱抚》这些画面记录了鸟类动人的生活情趣,并在散射光条件下使用适当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出中国水墨画的视觉效果。可运用技法美化环境背景烘托被摄鸟儿

记录类作品主要是抓住事物特点,纪实拍摄,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艺术类作品的主旨则在于主观思想对客观存在的概括提炼和美化升华。正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不一定非要拍摄艺术类摄影作品,但应尽量在摄影作品中体现出艺术性。鸟类摄影作品中,环境背景不仅可以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也是营造意境,美化画面的重要手段。

我的做法是通过细心观察,提炼艺术语言符号,再设定快门速度、拍摄角度和拍摄方位。如图《白眉林鸲》通过观察调整自己的拍摄位置,将画面中的鸟刚好放到透光叶子的中间再行拍摄。兴起时还可以玩一些物虚、动虚、焦虚和多次曝光等技巧,如图《等待》利用前焦虚营造大面积的单一色彩来烘托被摄鸟,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图《夕阳下》利用两次曝光创造画面意境;图《漫步》利用逆光隐去细节净化画面,以达到版画的视觉效果;再如题图《百鸟戏雪》利用后期制作升华图片视觉艺术形象,将源于生活的形象上升为艺术作品。

《诗经》中鸟类兴辞探析 篇9

关键词:兴象核心,观念形态,固定句式,抒情场景

有关《诗经》中兴辞与诗意之间的关系, 历来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二者无任何意义上的关联, 兴辞只是诗歌的一种起头的方法, 且重在起调。一种认为二者存在意义关联, 只是这种关联有的表现得较为显明易懂, 而有的则较为隐晦难解。还有一种是试图调和前两种说法, 认为《诗经》中有些篇章的兴辞与诗意有关, 有些则无关。随着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和文学研究的逐渐深入, 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历久弥新, 不断取得新的创获。

在《诗经》中, 以鸟起兴的诗章共有82章;它们分别出现于41首诗中。有些用于引起全诗的歌咏, 有些引起的是一章的歌咏, 而有一些却是出于重章歌咏的需要来使用的。这些兴辞共取象于28种不同的鸟。它们分别是雎鸠、黄鸟、喜鹊、鸤鸠、燕子、雉、雁、鹌鹑、鸡、晨风、鸮、鹈鹕、鹳、仓庚、鸿、鵻 (鹁鸪) 、脊令、隼、桑扈、鸒 (乌鸦) 、鷮、鸳鸯、鹙 (秃鹫) 、鹤、鸢 (鹰) 、凫鹥、凤凰、白鹭。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鸟, 只有一种非现实的鸟。

一般以为, 鸟的种类是解说鸟类兴辞的关键, 所以, 过去的研究往往是先从不同种类的鸟的身上, 找出其特异的生理特征或生活习性, 然后再说明它们的某些特性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或与诗歌意义上的关联。如说“关关雎鸠”, 朱熹《朱于语类》卷八十一曰:“雎鸠, 毛氏认为‘挚而有别’。……盖‘挚’与‘至’同, 言其情意相与深至, 而未尝狎, 便见其乐而不淫之意。此是兴诗。兴, 起也, 引物以起吾意。如雎鸠是挚而有别之物、荇菜是洁净和柔之物, 引此起兴, 犹不甚远。”再如杨慎《升庵经说》卷四“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条说:“师旷《禽经》曰:‘鸟向飞背宿, 燕向宿背飞, 此物理也。’故庄姜以为送归妾之比, 取其背飞之义, 送别之情也。”

如果照此推论, 在《诗经》的鸟类兴辞中, 同一种鸟或具有相同生理特征的鸟, 所引起的诗章的抒情主题就应是相同, 抑或是相近的;反之, 不同种类的鸟则应兴起不同的抒情主题。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在《诗经》中很容易找到不同于此的例证。例如, 同是以“黄鸟”起兴的诗章, 其所引起的诗情便不尽相同。

《周南·葛覃》中的“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与“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所构成的起兴, 兴起的是“女子归宁父母, 以惬其怀亲之愿”的欢愉之情。在《邶风·凯风》中, “睍睆黄鸟, 载好其音”兴起的是孝子感佩母亲仁爱、自责亲过之情。而《秦风·黄鸟》兴起的是“哀三良殉秦”的悲愤之情。还有《小雅·黄鸟》兴起流亡思归之情。《小雅·绵蛮》兴起“微臣刺乱”的忧苦之情。

而在《诗经》兴辞中可以兴起对婚嫁的赞美之情的“鸟”, 至少包括有:雎鸠 (《周南·关雎》) 、喜鹊和鸤鸠 (《召南·雀巢》) 、鸳鸯 (《小雅·鸳鸯》) 、野鸡 (《小雅·车舝》) 等不同种类的鸟。

可见, 在《诗经》的鸟类兴辞中, 仅看鸟的种类及其特征, 似乎并不能最终断定诗章中兴辞与抒情主题的情感联系。

通过比较还可以看出, 鸟类起兴在风、小雅中的意涵及用法较为一致或相似, 而与在大雅、颂中的运用有着明显不同。这有可能与创作年代的不同有关, 也有可能隐含着其他文化信息, 如创作时出于不同背景、场合的需要, 或是由于创作者身份、地位、地域的差异所造成, 等等。所以, 本文将以国风、小雅的诗章为主要研究对象, 来探讨《诗经》中鸟类兴辞的问题。

《诗经》兴辞中对鸟的描写, 有对某一种鸟的个体性特征的生动描绘, 如用“关关”写雎鸠鸣, 以“雝雝”写雁鸣等, 但更多的是描写鸟的通适性的特征, 即几乎所有的鸟共有的鸣叫、飞行、集止、筑巢、羽毛、离于罗等。我们先对有关“鸣叫”的兴辞作一考察。

在《国风》的鸟类兴辞中, 对鸟的鸣叫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直接描写, 大多直接使用动词“鸣”, 并伴以描写鸟鸣的拟声词。如下各章:

《周南·关雎》1章: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郑风·风雨》1章:风雨凄凄, 鸡鸣喈喈。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显然, 在这些诗章的起兴句中, 鸟的鸣叫是核心的意象。这鸣叫不是哀苦的、凄厉的, 而是“关关”、“雝雝”、“喈喈”、“胶胶”、“嘤嘤”等鸟的和鸣之妙音。这类以鸟的鸣叫为起兴的兴辞, 所兴起的情感内容明确而且相近, 都是与人们的婚恋或交友的情感相关;所引发的抒情基调也是充满了怀想、思念和相知相亲的美好感情。

而通过诗中对鸟的“雉鸣求其牡”、“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等自然天性的描写说明, 《诗经》中以鸟鸣作为起兴的兴辞, 之所以能兴起“婚恋”与“求友”的诗情, 大概与先民们最为朴素的生活观察和体验相关。而一当这种“经验”在观念层面成长为“普遍记忆”, 并以某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固定下来, 如“鸣叫”及所有描写鸣叫的种种拟声词, 便成为歌诗创作中, 乃至整个生活观念中特定的情感符号。创作者依此兴发创作灵感, 欣赏者也为之打动、为之喝彩。

正因如此, 《诗经》中所有以“鸣叫”开始的诗, 其艺术功能便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即便在一些采用“赋”法的诗中, 由于用“鸟鸣”作开头, 也同样可以引发这样的情调:

《郑·女曰鸡鸣》1章: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子兴视夜, 明星有烂。

《齐·鸡鸣》1章:鸡既鸣矣, 朝既盈矣。匪鸡则鸣, 苍蝇之声。

另一种写鸟的鸣叫的兴辞是间接描写, 即不直接写其“鸣”, 而是写其“音”。这种写法只有两例:

《邶风·凯风》4章:睍睆黄鸟, 载好其音。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邶风·雄雉》2章:雄雉于飞, 下上其音。展矣君子, 实劳我心。

《凯风》一篇写孝子有感于母亲劬劳, 自责不能慰悦母心。《雄雉》则是写丈夫徙役于外、妇人自遗阻隔的思念。 (在此章诗的兴辞中, 其兴象核心不在“音”, 而在“飞”, 见下文的论析) 。仅从鸟鸣起兴的角度看, 同样是写鸟鸣, 但仅仅是“鸣”与“音”的一字之变, 却兴起了全诗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诗情主题。由此也说明, 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集体记忆”, 必然依托于特定的语言形式。这也是《诗经》兴辞尽管是出于感情的兴发, 却仍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主要原因。

下面, 我们再来考察有关鸟的“飞翔”的兴辞。在以鸟的“飞翔”起兴的兴辞中, 最为典型的固定句式就是“××于飞”。其例如下:

《邶风·燕燕》1章: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之子于归, 逺送于野。《小雅·鸿雁》1章: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之子于征, 劬劳于野。仅从句式上来看, 其首章都是以“××于飞, ××其羽”为起兴;。由它们所引发的诗章的抒情主题也极为相近, 都与“远行”、“怀人”相关;或送远行, 或思远人, 或抚流民。《燕燕》自孔颖达以下, 注家多以为是写“卫庄姜送归妾”的;而近人以为它是一首送远嫁的诗。《雄雉》则《小序》以为刺卫宣公之淫乱;自朱熹以来, 一改旧说, “以为妇人思其君子久役于外而作”。《鸿雁》一篇, 《小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 不安其居, 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 至于矜寡, 无不得其所焉。”自来诸家皆以为是写“使臣”的辛苦, 只有朱熹以为是流民自作, 以追叙其远征劬劳之苦的诗歌。既然都是“远行”, 无论是已远行, 还是将远行, 在古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 所以这些诗章的情感基调便是充满感伤的, 而非欣喜的。

当然, 在《小雅》中也有一处例外, 即《小雅·鸳鸯》第1章:“鸳鸯于飞, 毕之罗之。君子万年, 福禄宜之。”这里的“鸳鸯于飞, 毕之罗之”兴起的是对新婚的贺喜和祈福, 与前面几例相对固定的用法不同。其兴象核心不在“飞”, 而在“鸳鸯”, 所谓“鸳鸯, 匹鸟也”;或者是在“毕之罗之”, 但与《王风·兔爰》首章以“有兔爰爰, 雉离于罗”兴起“忧生之嗟”, 亦不相类。此为特例, 似无规律可循, 只得阙疑, 留待方家。

其他写鸟类飞翔的起兴句, 虽没有采用“××于飞”的固定句式, 但以“鸟飞”的兴象所引起的集体记忆, 构成了诗章相对统一的抒情氛围和情感基调;诗人在此基础之上, 既遵循着某种符合社会文化规约的套路, 同时, 又有根据特定现实需要的即兴发挥和创作, 从而形成对相似情感、情调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如以下各例:

《豳风·九罭》2章:鸿飞遵渚, 公归无所, 于女信处。

《小雅·菀柳》3章:有鸟高飞, 亦傅于天。彼人之心, 于何其臻。

由以上对《诗经》中“鸟”的起兴与起情关系的研究, 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的推断:《诗经》的兴辞包含着某些特定的、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形态, 它们依托于特定的语言形式而存在, 并且在诗中, 通过兴象核心, 以及围绕兴象核心所构成的抒情氛围和场景来呈现其意义、发挥其艺术功能, 而最终起到调动创作者 (或编演者) 与欣赏者情感互动的作用。简言之, 《诗经》“兴”的主要艺术功能就是“起情”。借用刘勰的一句话, 那就是“起情, 故兴体以立”。虽然, 刘勰对“起情”的理解与我们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赵沛霖.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3]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4]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开发观鸟旅游,保护鸟类资源 篇10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 旅游者观鸟, 欣赏鸟类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 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真正境界。从旅游美学的角度上看, 爱鸟、爱自然的本身, 就是人类拯救自己、提高自身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构筑人和自然相和谐的祥和图景。同时观鸟使人获得知识, 增长见闻。因此, 到大自然中去观鸟是集健身、休闲和学习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项目, 体现了亲近自然的现代观念。

1 鸟类资源的旅游观赏价值

1.1 鸟类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同, 各门类动物在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化过程中, 为自己编织了一套适应环境生存的保护色。鸟类羽毛的色彩在动物世界中独领风骚, 有红色、黄色、青色、黑色、白色、褐色及棕色等各种颜色, 在视觉上给旅游者以极大的享受。

1.2 鸟鸣声在听觉上带来乐趣

大多数鸟类以各自不同的鸣叫方式表达其意, 其此起彼伏的鸣声构成了优美的交响曲。鸟语对人类的音乐创作也有很大的启迪。我国民间乐曲《百鸟朝凤》就是以模仿性的鸟鸣声开头, 意味着吉祥之鸟的歌声, 将给人们带来好运气, 一些地方的民间婚嫁庆典总少不了演奏这只曲子。我们可以通过鸣声认鸟, 同时在鸟鸣声中享受到大自然的无穷乐趣。

1.3 鸟类的体态变化多端, 其形体和活动引人注目

鸟类由于生活的地域或地理位置、气候带不同, 其形体也各有所别。就是在一个地区也因生活栖息环境、觅食结构和方式习惯不同, 以及个性的不同, 差别也极大。如非洲的鸵鸟, 个体大, 腿粗壮, 善跑;而美洲的蜂鸟, 体形小如蜂, 最大者也只有雀的大小, 小巧玲珑。如雄鹰、猫头鹰和鹦鹉, 尽管都有钩状的喙, 因其食性不同, 形体差异也很大。

1.4 鸟类资源为科学家研究鸟类提供了素材

鸟类的种类、外形、羽毛色彩、鸣声、各种奇特的生物学习性、各种鸟类的形状及色彩、鸟类的栖息及迁徙规律、鸟巢的形状及构建巢材、鸟类活动的痕迹都是专家们研究的对象。通过这些研究, 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鸟类、了解鸟类, 为保护鸟类资源做出贡献。有些鸟类吸引专家们研究的原因在于它的珍与稀, 这些研究对于保护珍稀鸟类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5 鸟类资源构成独特的民间文化

在过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人们本着对大自然朴素唯物的认识, 形成了许多自然崇拜与禁忌和民间传说。这些有关鸟类的自然崇拜与禁忌和传说生动有趣, 对观鸟旅游者来说更具有特殊价值。这些包含着生态地理雏形的传说、崇拜与禁忌将会加深观鸟者对鸟类的认识。

2 观鸟旅游的意义

2.1 怡情养性、放松身心、增长知识

现代生活步伐加快, 工作压力加大, 更容易造成精神紧张, 所以人们需要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缓解, 观鸟活动反映了现代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需求。近年来中国各地观鸟活动蓬勃发展, 观鸟人数不断增加, 也是因为观鸟是一种充满乐趣、有益健康、怡情养性的知识性活动。如城市广场的信鸽是最容易接近的鸟类。现在, 许多广场、公园都推出了广场鸽游览项目, 鸽与人和谐相处, 停在游客手上吃食, 陪客人摄影玩耍, 在客人身边飞来蹦去, 一幅人鸟共乐的情景。

2.2 有效的人格教育方式

观鸟是培养人类热爱自然的最好方式之一。欧美国家把观察自然界的野生鸟类列为重要的人格基础教育。青少年、儿童一旦懂得爱护鸟类, 就很少再有鸟掏窝的不当行为, 这是一种很好的颇具成效的及时教育方式。当这些人长大后, 也仍会保持爱心, 善待自然。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保护鸟类资源有很强的借鉴性。

2.3 为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人类开始把观鸟作为爱好始于16世纪。业余观鸟者的观察记录不仅是个人对自然的情感和当时观鸟的回忆, 而且为鸟类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学术研究参考资料。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鸟类控制昆虫密度, 抑制鼠害避免人类使用更多的农药毒害大地。鸟类是很好的环境指标, 通过观鸟方式, 我们可以观察环境变化, 及时采取措施。

3 开发观鸟旅游, 保护鸟类资源的建议

3.1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旅游是以风景资源为基础的, 对生态环境依赖性极强, 而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由极为脆弱, 一旦破坏, 很难恢复。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前提。政府部门要下大力气巩固与发展自然保护区, 严格管理, 发展野生动物产业, 为开发利用、发展经济提供保障。特别是对于濒临灭绝的鸟类, 更要千方百计地予以保护和进行人工饲养与繁殖。

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野生鸟类自然保护区, 大大加强了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比较著名的观赏野生鸟类旅游地有: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青海省青海湖鸟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广东新会小鸟天堂、上海崇明岛东滩候鸟保护区等等, 吸引了大批前来观鸟的旅游者和爱鸟志愿者。

3.2 加强法规建设, 严格执法, 严厉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 积极驯养繁殖, 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要求对野生动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使野生动物资源不断增长。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要对无证从事猎捕、收购、加工、运输和驯养繁殖鸟类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 对以鸟类为原料招徕顾客的宾馆、饭店、餐厅要给予清理。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 公开暴光典型事件, 以震慑犯罪教育群众。

3.3 加大宣传力度, 全面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在过去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开展鸟类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形成全民关心保护的氛围。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图画、报刊、杂志、电视专题报道等形式宣传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保护鸟类资源的重要性。现在有些城市专门设立了“爱鸟宣传周”, 大力呼吁市民去保护鸟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也增加了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许多热心的人们已经开始主动地承担起保护候鸟的义务。旅行社也可以将观鸟旅游纳入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当中去, 做好宣传工作, 让更多的旅游者关心鸟类, 爱护鸟类。

3.4 鸟类资源保护资金投入, 建立生态型动物园

政府部门要把鸟类资源保护当成一件公益性大事, 增加投入建立符合鸟类栖息的环境, 以确保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满足不同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政府可以发展以野生动物为主体, 配以植物造景的模拟栖息地, 建立生态型动物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与野生动物共享大自然, 是未来动物园研究的主要内容。

野外观鸟已从科学考察变成部分公民热爱自然、爱护生态的一种高素质休闲旅游活动。按野外观鸟者的理念, 观鸟与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是相一致的。保护鸟类环境, 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高呼“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旅游浪潮中, 观鸟旅游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发展观鸟旅游, 保护生态环境, 前景广阔。

摘要:观鸟是现在十分流行的休闲旅游活动, 体现了一种亲近自然的现代观念。分析了鸟类资源的观赏价值及观鸟旅游的意义, 提出对鸟类资源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旨在拉近人和自然的距离, 把开展观鸟旅游和保护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鸟类的视野 篇11

由于鸟类观察世界的方式与人类不同,因此研究者们通过不断研究来确定飞行器外部照明系统的变化怎样帮助避免鸟类与飞机的撞击事故。

“一些类型的照明方式可能能够增强鸟类侦测和追踪高速飞机的能力,因此,这可以成为减小鸟类撞机事故发生频率的一种潜在方法。”一个研究团队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被发表在了《秃鹰:鸟类学应用》,一个加利福尼亚州库伯鸟类学论坛的杂志中。

根据美国FAA的调查数据,最近这些年鸟类撞机事故的报道数量大幅增加。一份201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相比1990年,野生动物的撞机事故增加了6.1倍,1990年有1851次此类撞机事故报道,而2013年有11315次此类撞机事故报道。在这23年的142603次事故中,97%的事故都与鸟类有关。其余的3%包括陆地上的哺乳动物、蝙蝠和爬行动物。学术界的权威认定,在此之外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事故。

鸟类撞机事故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更多地研究如何避免此类事故,而事实上他们几乎都是为了减少机场附近的鸟类数量。这些项目都是建立栖息地管理项目来保证鸟类们不在机场附近活动,同时使用烟火、警报器、捕食鸟或猎狗来驱散聚集在跑道附近、容易引发事故的鸟类。

“然而,这些方法受到了限制。因为很多事故发生时都不在机场管理范围内。”来自普度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的国家野生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报告这样总结。“这些方法并不能总是将民用飞机的撞击事故概率减到最小。”

视觉认知

这些年来,不断地出现各种通过飞机照明来提升飞机对于鸟类可见度的倡议,而且早期的研究发现,鸟类对于起飞中的飞行器的反应取决于环境光状况。

早期的研究也发现,由于人与鸟类感光能力不同,“鸟类感知视觉刺激的方式与人类存在明显区别”,研究报告中这样说道。

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他们感知紫外线的能力不同,而紫外线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见的。人类在眼部有三种光敏感光器(视锥细胞)——对红色、绿色、蓝色敏感的视锥细胞,而在白天活跃的鸟类具有四种——对红色、绿色、蓝色敏感的视锥细胞以及对紫外线敏感的细胞。鸟类的视锥细胞也包括了能滤光的有色油滴。因此鸟类不仅可以看到紫外线也能够区别出人类无法区别出的类似颜色。同时研究报告中提出:“人类具有的视觉感知能力鸟类却不一定具备。”

此前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已经做过使用白光照明来避免鸟击事故的研究。“然而”,报告补充提到,“使用白光会令鸟类行为反应的解释更加复杂,因为无法确定动物对哪个波长的光有所反应,而且白光中有很多相似的光复合在一起。

研究方法

基于以往的调查报告,白天的鸟击事故数是夜晚时的两倍,研究人员在白天通过使用搭载有单色光光源的遥控飞机,来观测褐头牛鹂的视觉系统对光源的反应。

研究人员设计了两个实验,其中使用了77个雌性和143个雄性的成年褐头牛鹂和一个翼展158厘米、机身长度131厘米的遥控飞机。这架飞机在每个机翼下面都安装了高对比度的LED灯泡;光线可以连续发光或以2HZ频率脉冲闪烁——这个频率不在人类闪烁眩晕的范围内。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对于鸟类非常显眼的光源波长位于电磁波谱的蓝色部分,在大约470纳米左右。

第一个实验用来测试鸟类在光源关闭、光源连续发光以及脉冲闪烁情况下,对于静止飞机的反应是否不同。“飞机静止时鸟类对光的反应行为发生变化使我们能够间接确定动物会不会注意到这些光”,报告中说。研究人员发现在飞机静止的情况下,当光线持续存在或者脉冲闪烁时,与光源关闭时相比,鸟类可以更快地做出紧急行动。

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者比较了飞机在飞过美国北印第安纳州的一片草地上时,鸟类在光源关闭、持续发光、脉冲闪烁出现时的反应。飞机在草地上空飞行时,光源选择和飞机速度都会对鸟类产生影响,报告补充指出,“在对鸟类的影响上,光源选择与飞机速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互相作用。在光关闭时,我们可以发现飞机速度会对鸟类的反应造成强烈影响。当飞机的速度更快时,牛鹂做出反应要花费更多时间。当光线脉冲出现时,飞机速度依然会导致牛鹂反应速度下降,但强度减小了。”

研究人员发现当飞机上所有的八个光源都开启时,与脉冲出现和光线关闭时相比,飞机有了“更高的单位时间发光强度”。“如果牛鹂增加他们对于光源的视觉注意力而不是飞机本身,就可能帮助它们追踪以一定速度范围内飞行的飞机,从而可能减少鸟类判断飞机位置的问题。”研究报告中提到。

更大的物种

研究人员提议对蓝色波谱光对于其他大型鸟类的影响效果进行补充研究,“特别是那些与本次研究鸟类在质量和视觉能力上有很大区别的物种”。

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到,由于牛鹂与更大型的物种包括水鸟、海鸥和猛禽类相比,有更低的视觉敏感度,那些物种可以感知到比牛鹂更远距离的环境变化。

由于飞机在不同飞行阶段的速度不同,飞机上光线的设置因此也需要能够从一个阶段转换到下一个阶段,报告中说。例如,飞机在滑跑时光源可以关闭或者脉冲出现,但是起飞时必须持续存在。

“我们的结果对于机上光源(也就是移动的光)和机场光源(也就是固定的光)减少鸟类撞机事故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报告中说,“一个可能性就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光源类型来改变鸟类的行为,包括在跑道附近的静止光源和在飞机上的移动光源。”

鸟类调查 篇12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设计了该探究活动的几个情景创设过程。

在引入过程中,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张鸟类悠然自得的飞行图片,借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并使课堂很快安静下来。接着我顺势问一句:“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吗?”大概是由于平时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再加上家长的管制,学生们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喜欢,但没时间看,爸爸妈妈不准看。”我说:“老师今天就让你们轻松一下,陪你们一起看一看有关于鸟类飞行的录像。”这下,学生们可高兴了。“咦?上课还可以看电视?”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兴致勃勃,边看边大声讨论着。时而对画面中的解说表示怀疑:“真的吗?”时而为鸟类的精彩表现所折服:“哇,太棒了!”伴着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们不知不觉走进了我们这节课的探究主题。

在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中,我兴致勃勃给他们介绍世界和我国的鸟类资源情况,指出我国是一个鸟类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接着,我话锋一转,语调也变得沉重起来:“但现在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使得很多鸟类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比如说朱鹮、丹顶鹤等。”学生们一下子变得安静了:“刚才还在看它们优美的身姿,怎么会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呢?”他们在为那些美丽的鸟儿们担心,同时也在思考着我们人类的行为。学生们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片刻,我说:“关于丹顶鹤还有一个故事,你们知道吗?”学生们又活跃起来。“知道,就是有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献出了她年轻的生命。”“这个故事还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就势问:“你们会唱吗?”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回答会。“那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我在屏幕上放着这首歌的影音资料,引导学生们跟着一起唱。伴随着凄婉的歌声,他们融入了故事之中,找到了人性的优点,知道了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任。我趁势说:“我们课本上有这样一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描写的是什么季节、鸟类的什么行为?”鉴于学生们对语文及科学知识的积累,他们很快答出是秋季、鸟类的迁徙行为。我接着说:“鸟类在迁徙的路途中,翻山越岭、飘洋过海,行程千万里,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但它们永不放弃,这种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呢?这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呢?”有一名学生起来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不要轻言放弃,要为了我们的目标努力去克服困难,最终我们会成功的。”我带头为这位学生精彩的回答鼓掌:“我希望同学们能说到做到,为了你们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

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时,我说:“除了歌曲之外还有很多与鸟有关的诗句。同学们收集了哪些关于鸟类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由于这事是课前布置了的,所以学生们的回答非常踊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他们都争着把自己收集到的诗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探究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设立的,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乐于探究、交流互动、获取结论,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时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活动的情景创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那么学生会对探究活动不感兴趣,也就懒于动脑动手,更谈不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了。我在引入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自主的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并使他们乐于探究。而且,在引入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也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认为这几种情景创设方法不错,效果较好,把它写出来与同行们探讨一下。

上一篇:语文中的朗读教学下一篇: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