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专题调查调查课程简介

2024-07-23

物流市场专题调查调查课程简介(通用8篇)

物流市场专题调查调查课程简介 篇1

《物流市场专题调查实习》课程简介

所 属 院 部:管理学院课 程 编 码:03070024

所属系(部):物流管理系适 用 专 业:、物流管理

先 修 课 程:《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课 程 大 类:实践环节

执笔人:乔志强审核人:金燕波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完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后为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开展的一项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内容有:

1、练习起草一份市场调查建议书。

2、练习起草一份市场调查合同。

3、就当前一些市场物流相关问题,经实际调研,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使用教材:

名称

《市场调查与预测》 编著者 陈启杰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9 主要参考书:

名称

《市场调查与预测》

《市场调查与预测》 编著者 杜本峰 魏炳麒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9 2002

物流市场专题调查调查课程简介 篇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他们是社会的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是国家各类人才的重要来源。自2003年以来,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式向大众化的转型以及高校扩招的步伐不断加快, 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投入到就业市场当中, 从而导致了大学毕业生供需求严重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 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近700万人, 相比2003年增长了3.5倍, 仅北京就有20万的高校毕业生,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大学生高高在上的形象也随之转变, “皇帝女儿不愁嫁”依稀还在昨天,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的严峻课题又摆在了党和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大学生的面前。作为在校大学生, 必然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才能找到工作, 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只有认真了解、摸清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配合学校有的放矢地提高自身能力, 全面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北京物资学院作为以流通为特色的专业性高等学府,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本文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为背景, 通过企业调查以发现学校培养与社会所需之间的匹配程度, 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为学校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 调查目的

通过对部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实地调查与分析, 帮助北京物资学院在校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从而在校期间有的放矢地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 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帮助学校掌握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动向, 为优化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提供参考借鉴;并对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建议。

3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部分物流企业, 其中包括专业物流公司和设有物流部门的综合性公司, 总计50家企业, 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郑州等大城市。分别采用邮件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总共发放问卷50份, 成功收回45份, 有效回收率为90%。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从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总体数量、企业每年的需求规模、需求方向、需求的岗位配置、招收大学生的渠道等方面, 对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4.1.1 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

我们首先对企业每年招聘大学生的数量能否满足其需求做了调查, 其中A、B、C分别为能满足、基本能满足和不能满足, 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超过80%的物流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企业的需求, 16.67%的企业认为大学生数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要。

4.1.2 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规模:

我们调查了企业每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规模, 其中每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数量在10人以下或50人以上的企业各为33.33%, 招聘人数为10-30人和30-50人的企业各占16.67%, 每年招聘数量在10人以上的企业达到了2/3, 表明物流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就业市场相当广阔。

4.1.3 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要求:

本次问卷调查统计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专业方向的需求, 结果表明:专业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的学生需求量最大, 其次为管理类和经济类方向的应届毕业生;而设有物流部门的综合性公司需求量最大的是管理类和经济类方向的毕业生, 其次是物流方向。

4.1.4 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岗位:

调查显示, 专业物流企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是物流类岗位;而设有物流部门的综合性公司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是管理类岗位。

4.1.5 企业招聘学生的途径:

我们还调查了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途径和渠道, 结果表明:超过50%的企业依次通过猎头网站、校园宣讲会、公司主页、内部推荐和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招聘。毕业生在寻找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些招聘渠道, 有的放矢地推销自我。

4.2 物流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质量的要求

本次调查从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岗位素质能力要求、专业知识与岗位需求匹配要求等方面, 调查分析了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

4.2.1 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我们调查了物流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结果表明:超过7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学历和相关的证书尽管比较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包括专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执行能力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2/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重要。而超过50%以上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性别、家庭住址和外貌不太重要甚至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很多学生对企业苛求毕业生性别、家庭住址和外貌的认识误区。

4.2.2 企业物流类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

我们调查了企业物流岗位对应届大学毕业应具备素质的要求及其重要程度, 结果显示:所有企业都认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是很重要的;超过50%的企业认为物流专业的知识储备、抗压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领导能力很重要;而对于在物流相关企业的实习经历和物流软件的操作能力, 则只有16%的企业认为很重要。通过进一步深入的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 对于从事物流岗位的人员来说, 初入此行时必须从基层岗位做起, 相关实习经验与基层工作经历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此外, 物流岗位对软件操作能力的要求不高, 只要会使用Word和Excel软件即可。

4.2.3 企业物流部门员工的特殊素质要求:

我们以开放性问卷的方式, 了解物流部门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特殊素质。经过对问卷的整理, 我们发现, 与其他部门相比, 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扎实、诚信、勤恳、对产品的理解、工作的细致严谨、有耐心是物流部门员工必不可少的素质。对于有志于从事物流岗位的大学生来说, 应当从现在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上述素质。

4.2.4 物流部门员工所学专业与就职岗位的匹配度:

我们还调查了企业物流部门员工所学专业和岗位的匹配程度, 调查结果统计如图3所示, 其中A、B、C、D分别表示很好、好、较好和一般。

由图3可知:超过71%的企业选择匹配程度较好, 超过28%的企业选择匹配度很好或好, 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匹配程度一般。从中可以看出, 物流岗位员工所学专业与就职岗位匹配程度较好, 企业对该岗位员工所学专业的要求相当高。

此外, 我们还设计了另外一个开放性问题对此进行验证:通过对企业招聘时是否接受跨专业人才就职物流岗位的调查, 我们发现企业一般不接受跨专业就职物流岗位, 除非应聘人员综合素质非常高、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并热爱该岗位。

4.3 物流企业对大学生社会活动的看法

通过调查物流企业对大学生校外兼职、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 我们重点了解其对大学生社会活动的观点和看法。

4.3.1 企业对大学生在校外实习或兼职的看法:

调查结果见图4, 其中A、B、C分别表示很有必要, 有一定必要和不必要。

由上图可知:超过66%的企业认为在校期间开展兼职或实习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超过33%的企业认为有一定必要, 没有一家企业否定其必要性。由此可见, 物流企业对大学生校外兼职或实习持肯定态度。究其原因, 企业认为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或实习有利于其了解学校以外的世界, 不但能扩大视野, 也可以增加其社会阅历, 并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4.3.2 企业对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

所有企业对在校生参加学生会或其它社团组织持肯定态度, 没有一家企业认为这纯属浪费时间、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参加校内社团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能力, 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5 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对学生、学校以及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5.1 对学生而言

作为当代大学生, 首先要勇于直面社会的要求和就业的压力, 热爱所学专业,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首先力争成为一个专才;其次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关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大事, 多了解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 努力做到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再次要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 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兼职或实习活动, 提前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学习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以便今后更快地适应社会;最后, 还可以参加一些校内的社团或学生会工作, 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5.2 对学校而言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更多地联系实际, 及时关注企业的需求, 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 多开展一些实践教学, 并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有的放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尽快的脱颖而出, 为学校争光、为师弟师妹铺好道路。

5.3 对企业而言

企业可以和学校建立双向合作机制, 及时向学校提出订单式需求, 定期组织高水平员工到校兼职授课、讲解物流管理实务, 并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进行定向培养, 共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应届毕业生。

摘要:通过对部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市场调查, 分析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及其对人员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 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在此基础上, 针对学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学生日常学习提出建议: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 增加技术性、实务性课程的比例,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操能力;同学们要本着学为所用的原则, 围绕企业的要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提高素质,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贾炜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2]钟秀英.药品流通企业物流作业岗位职能调查分析与人才培养[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 30 (5) :110-112.

[3]钟秀英.药品流通企业物流操作人员需求调查与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7) :95.

[4]刘小红, 王成宇.物流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调查[J].江苏商论, 2005, (12) :55-57.

[5]马骁, 孟庆雅, 李伟.北京地区物流企业 (园区) 人才需求调研[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 (28) :153-155.

物流市场专题调查调查课程简介 篇3

(1.湖南中医药大学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众多企业愈来愈重视市场调研,以此了解市场、行业、竞争对手、消费者的动态,甄别市场机会与威胁,进而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这必然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市场调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市场调查”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也是其他关联专业的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企业市场调查和预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其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涉及数量统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等课程的知识。因此,以“教师教、学生学”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体现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 “市场调查”课程教学的实证调查与问题分析

为了破除现有“市场调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笔者调查了86位讲授过或正在讲授“市场调查”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和356位学习了“市场调查”课程的本科生,结果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课程体系安排不连贯

调查显示,92%的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的课程是通过“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市场调查”、“计算机基础”四门课程的教学完成。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中,一般是先讲“计算机基础”、“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后讲“市场调查”的内容,这种课程体系安排背离了“市场调查”的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内容顺序颠倒和不连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1.2 教学任务上重“教师本位”的知识传授,轻“学生本位”的能力培养

调查显示,80%的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任务上,体现了“教师本位”,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将所授知识搬入PPT中,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和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而很少涉及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此外,92%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重视从“市场调查”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现有问题出发,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结果是本课程学完,被动接受与掌握了很多市场调查方法的理论性知识,但面对具体的市场调研问题,或对所调研到的数据分析却无从着手。

1.3 课程内容与考核上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

在“课程内容”的问项上,85%的教师用了30课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讲授与市场调查相关的调查原理、原则、方法和步骤等理论知识,并布置简单的作业练习,而学生很少有实践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在课程考核上,也是借助课堂理论考试和平时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上基本都是一些课程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与方法等,忽视了学生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能力、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等的考核。

1.4 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

调查显示,89%的教师在“市场调查”课程的教学模式上,体现“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特征。尽管现在拥有多媒体教学条件,部分老师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讲授案例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没有真实体现案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没有将案例内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

由此看来,“市场调查”课程现有的教学实践,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对其进行改革。

2 “市场调查”课程改革与创新

2.1 结合市场调查的工作过程,有效整合和序化课程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过程的主要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笔者认为必须按照营销岗位的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工作内容与流程对本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突出了以“过程”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

市场调查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市场调查的方法与技术;二是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三是市场调查的实践操作。三部分内容不能在同一层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需要确定各内容的层次关系,实践操作是核心内容,方法与技术是实践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分析软件的应用则处于二者之间,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任务,将本课程设计为五大教学模块:市场调查方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各种统计软件应用、市场预测的能力。在每个教学模块下又设计若干个模块,包括具体的活动项目、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与方法讲授、实践操作训练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2.2 以“课内外联动”为导向,构建两阶段教学模式

为了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目标的预期效果,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模式,开发本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校内课堂讲授、校外企业实践”的两阶段教学体系。课程的理论部分由专业教师讲授,实践部分由学校教师和合作企业共同设计,并共同组织教学。结合市场调查课程内容,合作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拟定相关的调研任务,学生围绕企业调研任务开展实际调研工作,企业项目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在组织学生调研的过程中开展指导和教学,结合具体的调研活动,给学生传授市场调查的基础理论、操作方法与技巧,从而实现“做中学”和“做中教”,即学生在完成具体调研任务过程中的学习(做中学)。教师在组织、指导和监控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施教学“做中教”。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3 以“过程”为主线,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二合一”教学法。即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掌握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理论知识,如市场调研方法与技术,以教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开展。专业能力培养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构建“模拟现实、参与实战”教学实践体系,实施学生在“做中学”。

(2)教师讲授法与示范教学法。在每次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布置本次课程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着讲授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市场调研知识与技能,并说明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此外,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前,教师向学生提供调研的参考范例,以多媒体、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示相关的知识点、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

(3)学生团队协作与角色扮演法。课程实践部分的调研任务,采用小组团队协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通过讨论、共同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调研问卷,共同收集调研数据与分析数据。并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扮演调研员和被调查者,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2.4 以“任务”为载体,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市场调查课程要突出对学生五大能力的检验,就必须改变期末教师出试卷、学生填试卷的传统考核方法,构建以“学生、教师、企业”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强调对学生平时调研任务参与的考核和学习过程的质量监控,每个学习任务模块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质量、完成的及时性来记录成绩;同时还结合学习纪律、团队合作等表现进行综合打分,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作为计算学期总评的直接依据,尝试让学生、市场、企业等也逐渐成为评价主体,并按内容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尽管有关“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且都强调传统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和市场调研能力的提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违背,但其研究成果的实践操作性不强,无法指导学校、教师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承担教学的课程改革。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质的探讨与指引,这些探讨不但适合于“市场调查”课程,也适应于其他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教者参与其中,帮助这个新事物健康发展。

[1] 李卉妍,王浩.《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119-119.

[2] 黄娟.《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角度出发[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73-174.

[3] 王雪.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校本教材开发[J].考试:教研版,2013:30-30.

[4] 刘清云.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研》课程教学设计[J].时代教育,2015,(7):229-230.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 篇4

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物流被业内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其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等方面的作用,较其他形式的物流业占据有绝对优势,物流信息化就是降低成本和节约时间。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为很多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物资企业改制而来,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尽快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另外,由于我国制造业和商业分销领域的集中化程度不高,与其相适应的物流企业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所以,无论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都不高。而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公司,他们早就完成了物流信息化,洋物流杀进来后,众多中国物流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严峻问题。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崛起,分销渠道的进一步整合和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要求物流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全面的配送解决方案。但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协调,让物流活动变成模糊的黑洞,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体位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的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同时,司机只能凭个人经验确定路线,有时不能找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技术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GIS/GPS的应用将构造具有竞争力的透明物流企业。

GIS/GPS简介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目前GIS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OpenGIS的研究保证了用户可以存取在网络上的异构GIS数据和处理单元;关系数据库(RDBMS)和GIS的有效结合,使得许多RDBHS也将支持新的对象关系模型,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持空间数据类型;GIS构件(Component)的开发使得原来的大型GIS系统正迅速走向构件化,分解为基本的GIS构件;WEB(Internet/Intranet)已经成为GIS的新的操作平台;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的发展,为知识发现提供了新的工具。GIS的最新研究成果为GIS技术引入物流管理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条件。

GPS(Geographical Position System,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它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构成,发射装置由若干颗位于地球卫星静止轨道、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构成,不断向地球表面发射无线电波。接收装置通常装在移动的目标(如车辆、船、飞机)上,接收装置接收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的定位信号,就可以计算出它当前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将其坐标信息记录下来或发回监控中心。地面监控中心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GPS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功能,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由于物流运输过程是实物的空间位置转移过程,所以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对可能涉及到的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对各个环节涉及的问

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都可以通过运用GPS的导航功能、车辆跟踪、信息查询等功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无疑将有助于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GIS/GPS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优势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而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GIS/GPS在物流企业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造数字物流企业,规范企业日常运作,提升企业形象。GIS/GPS的应用,必将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日常运作数字化,包括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客户的任何一笔货物都能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不仅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形象,能够争取更多的客户。

2.通过对运输设备的导航跟踪,提高车辆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抵抗风险。GIS/GPS和无线通讯的结合,使得流动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以控制。结合物流企业的决策模型库的支持,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并且由GPS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

利用GPS和GIS技术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报警、通讯等的技术,能够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车辆的空载

现象,同时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自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细节情况。比如在草原牧场收集牛奶的车辆在途中发生故障,传统物流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找到故障车辆而使整车的原奶坏掉,损失惨重。而GIS/GPS能够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

人的因素处处存在,而GIS/GPS能够有效的监控司机的行为。在物流企业中,为了逃避过桥费而绕远路延误时间,私自拉货,途中私自停留等现象司空见惯,反正山高皇帝远,物流企业不能有效监控司机的行为。而对车辆的监控也就规范了司机的行为。

3.通过物对物流运作的协调,促进协同商务发展,让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角色转换。由于物流企业能够实时的获取每部车辆的具体位置,载货信息,故物流企业能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的业务,降低空载率。这一职能的转变,物流企业如果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四方物流的作用。物流企业通过无线通讯,GIS/GPS能够精确的获取运输车辆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让企业内部和客户访问,从而把整个企业的操作,业务变得透明,为协同商务打下基础。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AP)与互联网技术(Web)集成一体,应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领域,国内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一些远见的企业已经看到这块诱人的蛋糕并付诸与行动,招商迪辰系统有限公司就是比较典型的企业,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功能尚未完善,相信随着人们的重视和技术的进步,GIS、GPS、WAP和WEB技术将结合在一起,共同描绘透明物流企业,减少物流黑洞,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在不久将开放的物流市场上站稳脚跟。

09物流2班:李楠

物流市场社会调查总结汇报 篇5

物流市场社会调查总结汇报

一、物流市场的前景

当今,现代物流概念的发展,反映了对内、对外资源统一和集中调用的新思维,也引导了新的业态的产生,如外包业务、企业共同体,专业物流公司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使物流形成了庞大的网络,具有更广泛的拓展性。物流在当代经济社会中已成为人们青睐、关注的热点,乃至被纳入许多城市或地区建设的规划。

企业由最初靠对廉价原材料、燃料的掠夺性开采和利用获取利润,其后领先科技进步,减少资源消耗、综合利用乃至大量人工合成资源来获取高额利润,因此这种做法称之“第一利润源”。

人力资源领域的利润最初是靠廉价劳动力,其次是领先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降低劳动消耗,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形成“第二利润源”。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第三利润源”物流管理领域应运而生。物流领域的潜力逐步被人们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具相关资料表明,在我国,产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总成本的10%,产品的加工时间只占总时间的5%,而储存、搬运装卸、运输、销售、包装等物流环节已经占制造成本和作业时间的绝大部分。显然,物流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已成为使企业获得利润的“第三利润源”。通过加强物流管理,实施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说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

二、物流的基本分类

1、一般物流,即在物流系统的建立和物流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具有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普遍适用于全社会、各企业的物流。

2、特殊物流,即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内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应用领域、管理方式、劳动对象和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它又分为a、按物流对象分为水泥物流、煤炭物流、原油物流、化学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等;b、按数量、形态分为多品种少批量物流、少品种多批量物流、长件物流、重件物流等;c、按服务方式有“门到门”的一贯物流、配送等到;d、按物流装备及技术分为集装箱物流和托盘物流等。

三、绥化市场物流的基本状况

目前,绥市场大小物流公司约有八家。即:

1、哈绥高速路口“长安物流”规模较大,主要以全国空车配货为主营。

2、西直南五邮政局院内的“中邮物流”规模较大,主要以特快专递及小件物品为主

营。

3、绥化呼兰高速入口处“还球物流”规模很小,主要以空车配货为主,目前看处于半停状态。

4、西直北四路“顺达物流”中等规模,以配货为主营,但有自己的专线。

5、东直南五“新桦都物流”小规模,以全国配货为主。

6、东直南二“泰合物流”小规模,以配货为主营,有自己的专线

7、北二路工商局后院“华都物流”规模较大,以全国配货为主营,但有自己的专线,辐射范围较大,并且有自己的商场,运输货源非常充足,在绥化物流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

8、太平路火车站货场边“合顺达物流”、“华宇物流”以全国空车配货及铁路专运线为主营。

9、绥化铁路招待所院内“瑞威物流”以铁路专运线为主营,外表看起来不是很景气。根据以上大致情况来看,绥化现有物流公司大体还都停留在物流基本功能的配货运输、多品种小数量临时保管、配送的基础上。在商品包装、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上还有待开发。那一世范文网

四、我们要开发物流市场的利与弊

我们要想开发物流市场,其优势为:有较大的场地空间及闲置的铁路专运线及单位可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其弊端体现在:第三方物流有别于传统的外协,外协只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比如运输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仓储公司提供仓储服务。这是因为各个行业与各个企业物流服务需求方的业务流程各不一样,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流动的,即使服务于多家企业的大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其服务的营业范围也是有限的,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需求是复杂的,任何一家物流公司都难以做到对各个行业的物流服务都能专业化和规模化。比如机械制造业物流服务、电子产品的物流服务、快速消费品的物流服务、化工产品的物流服务、钢材产品的物流服务、海鲜品的物流服务等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想把物流公司做到大而全,专业化规模化有相当的难度。另外我们没有自己加工生产的主营产品,货源完全

物流市场专题调查调查课程简介 篇6

2一、水果供应状况

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水果实行了放开价格、多渠道经营的政策,使中国果品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果树总面积和水果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1998年全国果园面积已达853.51万hm2,产量5452万t,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1%左右。其中苹果和梨的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水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中位列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

目前国内主要水果价格都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扩大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但是,近年来由于水果生产发展过快,中国水果生产中存在着单独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结构较单一而且供应不均衡。绝大多数是以鲜果消费为主的苹果、梨、柑橘、桃和油桃等,适合不同需要的不同特色产品和不同上市期的品种相对较少,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其中,苹果占果树总面积的30%以上,梨占1O%以上,柑橘占15%左右,3种水果的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60%以上,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国内需求量大的甜橙、香蕉等在世界上的排名则靠后,竞争力不强。在各树种内部,结构很不合理,如柑橘以蜜橘为主,甜橙比重偏低,需要大量进口。与国际市场相比较,中国苹果、梨、菠萝、香蕉等品种价格较低,而部分水果如哈密瓜价格相当,部分水果如甜橙价格则高于国外。此外,中国果树栽培利用的多是山地、丘陵地和沙荒地,自然条件差。长期以来,果农依靠传统经验进行果树栽培管理,难以保证水果优质高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从优质水果率看,目前中国优质果率只有30%左右,50%是大路货,还有20%属劣质果。

二、水果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

(一)食品消费中水果消费比重上升,但目前趋于稳定

80年代以来,我国水果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在食品消费结构中,随着主食消费比重的缓慢下降和副食品消费比重的上升,水果消费在整个食物消费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一是从水果在整个城乡集市贸易交易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这一点,交易结构数据表明,从80年代开始,我国水果消费在整个食物消费中的比重经过了较大

幅度的上升后,开始稳中有降,趋于稳定。1980年这一比重仅为3.5%,之后持续上升,1991年达到最高,比重为8.9%,然后水果交易比重开始缓慢下降,但目前已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6%以上。二是从水果消费支出占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看,它也呈现为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

(二)水果制品消费比重不断增高,今后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水果制品特别是水果汁的消费要求日益高涨,水果加工品在整个水果消费中所占有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是,中国人均占有果汁仅为0.1升,而发达国家则在40升以上,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也达10升左右,我国果汁消费还有巨大增长潜力。预计2010年仅水果饮料消费一项就会增加60亿元。据有关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春、武汉、郑州、兰州等9个城市中对6至15岁城市少年儿童的问卷调查,约有76.3%的城市少年儿童消费水果饮料,年消费额超过了33亿元。

(三)水果消费对自身价格和收入变化比蔬菜更为敏感

根据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各项食品购买量、食品消费价格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我们利用模型分别对蔬菜、水果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蔬菜和水果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0.13、-0.55,结果表明二者均属于低弹性食品(弹性绝对值小于1),即价格的降低对消费增加的影响不太大,但相对来说人们消费对水果价格的敏感性要强于对蔬菜价格的反应,水果消费量的变化更易受到价格的影响。

利用模型计算出蔬菜和水果的收入弹性为-0.32、0.47,结果显示水果的收入弹性相对较高,这表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水果消费增长将更快,水果消费增长的潜力较大。估测出来的蔬菜收入弹性为负,我国蔬菜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一是以前食用大路菜(如大白菜、萝卜等)较多,现在逐渐食用更多的细菜(如花椰菜、生菜、豆角等);二是以前大量食用冬贮菜,废弃比例高,现在则以新鲜蔬菜为主;三是以前蔬菜大多以粗包装上市,现在则逐渐转向精细的小包装上市,大量的废弃物被留在田间。以上原因导致虽然蔬菜消费增加,但购买量却下降。

模型计算结果还表明,在各食品间相互影响关系上,蔬菜消费主要受到肉食品价格的影响,即肉食品价格上涨,蔬菜消费增加,反之则下降;而水果消费则主要受到蔬菜价格的影响,即蔬菜价格上涨会导致水果消费明显增加。

三、水果业发展趋势

(一)水果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分析:

水果市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水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每天在大量购买水果,可以说未来该行业增长率有望达到20%甚至更高。

(二)水果市场的发展、投资前景

(一)的叙述可知,水果市场的前景是相当光明的,如果能占据地域优势,那更会获得相当高的利润,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采访过部分批发商得知,很多水果其实在他们家乡水果盛产区或收购地,水果的价格连现在的批发价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对于一些需求量大、便于长期贮存、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水果,如核桃、枣等其升值潜力较高的可以寻找其货源大批量收购。

对于超市等水果零售商可以对比各个水果批发市场的水果批发价购得相对便宜的水果,从而降低成本,并应根据自身客户量及客户需求找着最畅销水果。对那种可以长期贮存且升值预期较大的水果可以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获得较高利润。

四、水果产业链发展建议

(一)提高产品采后附加值

实践证明,每处理1kg优质水果可以增值0.4元。有关专家指出,要提高水果采后附加值,就要在果品商品化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分级——提高水果的档次;消除病虫害——减少流通领域中的腐烂损失;上色、打蜡——提高果品竞争能力,同时可杀菌并防止水分蒸发;贮藏、加工——提高果品价值,增加延伸效益;包装、挂牌——提高商品性能,扩大知名度;顺畅市场流通领域。这样,中国果品产业才能发展。

(二)调整布局,更新品种

近期,中国水果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确定水果业发展战略,以提高品质、控制产量为主,提高鲜食果品质量和加工型水果比重。全国水果面积控制在866.67万hm2左右,适当调减苹果、柑橘、梨的种植面积,严格限制非适宜区酿酒葡萄的发展,逐步淘汰非适宜区和老劣品种水果,集中发展区域性名特优新水果生产。苹果要稳定西北黄土高原产区,调减和改造渤海湾和黄河故道的老劣果园,适当提高早熟和中熟品种比重,集中发展有一定酸度的加工型品种;柑橘要发展橙类,稳定柚类,调减宽皮柑橘,橙类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梨要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要控制荔枝、龙眼面积的盲目扩大。新疆等地区要发挥特有的气候优势,发展特种优质果品。以苹果、柑橘、梨为重点,组织实施果树“高接换种”计划,调整树种和品种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型水果比例。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要结合退耕还林、还果,集中发展优质水果生产。设立水果品种改良基金和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水果的品种改良与结构优化;建立良种基地,培植和开发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优良品种,为良种供应提供保障。

(三)树立现代果品产业化经营观念

中国作为全球的果业第一大国,目前水果的市场价格已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四至七成,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上广阔的自然条

件,能培养不同类型的优质水果。但在生产规模与营销模式上,却一直处于零散和缺乏整体产业化协作的状况,在面对世界果业产业化风潮时,显得竞争力不足。目前,中国的水果产业总体还停留在低效、小规模的运作水平上。这也让农业的现代化与效率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要鼓励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改造中国现有的水果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经营。同时要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开拓水果产品市场,开辟全面性的水果运销“绿色通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支持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根据目前中国水果批发市场的现状,参照外国的经验,建设高质量、功能完善的销地批发市场,有助于。水果的流通和消费,从而引导中国水果进入消费需求决定生产和流通的阶段。

目前风险性较小的水果营销方式是逐步形成果农、基地、市场之间的链条联系,政府可以建立为果农提供市场信息、资金、价格、运输、储存等方面服务的一体化经营,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对周边地区及全国各地水果市场行情的观察,精心挑选有良好市场前景,有一定前瞻性的品种作为改良开发推广的对象、巧借地利、交通优势,实现水果品种优良化和种植地域布局合理化。此外,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通过国际互联网多渠道为国产水果寻找出口出路的营销方式也颇有成效。(四)推广产业协会制

在美国,相关的水果协会(组织)非常多。协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搞相关产业的科研,一方面从事育种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进行与水果生长有关的其他研究以及贮藏保鲜方面技术的开发;二是协调政府与果农之间的关系,比如对政府的税率提供农民的意见等;三是对产品的促销,协会的经费主要是对水果包装商的强制收费;四是为农民提供及时的产业信息,例如每年的种植量发布、产量发布、库存发布等。长期以来,中国对水果生产总量的信息十分关注,但对于水果销售的信息统计和调查了解十分有限。尤其对水果销售的效益以及销售的途径、方式、梳向和流量等,缺乏部门专门统计,导致了市场交易活动的低效,优果难以优价,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

(五)实行名牌战略,带动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

要促进水果种植向最适宜地区集中,在全国形成果树栽培区域化的生产格局。同时要促进各地区发展优质水果商品基地和适应国际潮流的绿色果品基地,对于中国特有的水果品种,要组织力量提高品质,采取各种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使其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六)国家要在市场经济中准确定位,明确支持重点,促进水果业的发展

物流市场专题调查调查课程简介 篇7

关键词:CDIO,市场调查,教学实践

一、引言

CDIO即工程教育模式,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环节,这一理念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多年研究提出,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CDIO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理念,仅看重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或者以“成果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而是将整个教学看成一个整体,以产品研发到产品的运行、维护和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建立一体化的相互支撑和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CDIO教育理念自产生以来,在美国和欧洲都得到广泛支持并迅速推广,现已成立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自2004年成立以来,国际CDIO工程教育组织已发展到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81所院校成员。2011年,美国工程院院士Edward Crawley教授也因创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而获得美国工程院最高教育奖项“戈登奖”。

二、CDIO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

(一)CDIO教育理论的研究与推广

2005年汕头大学率先引入了CDIO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相继加入CDIO合作组织。顾佩华等(2009)提出以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立CDIO专业培养架构,构建CDIO专业培养标准体系、设计CDIO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体系以及建立质量保障与评估改进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韩燕(2012)以中国民航大学为试点进行CDIO教育模式实践,进行了在CDIO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分析。叶民(2013)进行了工程教育模式适应性转换平台的研究,提出了CDIO平台转换必须把握的三个应用策略。张勇(2013)从人才培养目标与战略、环境、技术、文化四个角度讨论CDIO模式与高职素质教育的关联性。张健沛(2014)从教师职业道德、工程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出发,研究CDIO模式下教师角色转换及能力培养方法。

(二)基于CDIO理论的非工程教育专业教学实践

一些教师将CDIO模式应用于非工程教育专业,大部分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主要有邱清辉(2012)通过CDIO模式与专业实践课程结合,得知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课程引入CDIO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化操作,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有工程化、项目化思想,更接近于社会零距离就业。宁波(2015)通过CDIO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认为该模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其学习力、行动力、协调力和应用里的协调发展。谷岩(2015)探讨了CDIO理念与物流实训教学之间的适应性,强调基于CDIO模式的物流实训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孙欣(2013)通过CDIO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自如地应用英语语言,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姚远(2014)通过系统分析CDIO模式的特征和意义,结合艺术设计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艺术教育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给出了借鉴CDIO模式培养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新见解。张春梅、邹德文(2014)将CDIO模式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ESP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简要评述

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与应用比较,国内对CDIO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对CDIO应用于非工程教育专业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合适的理论与应用体系。在基于CDIO的课程开发应用方面,已有的文献表明,多个专业或者单个课程都开始了探索研究,但是还没有教师将该理念应用于市场调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因此,选择市场调查这一课程进行基于CDIO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CDIO在市场调查课程中的运用

CDIO包括了三个核心文件: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包括了基于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这与我们市场调查课程的基本要求相符,因此,将CDIO引入市场调查课程具有很强可行性。CDIO模式在市场调查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教师德备课授课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课堂作业和期末考核过程中。

(一)C———构思

市场调查课程共可分为五个大的模块:目标确定、内容设计与调查方式选择、调查实施、数据分析、结论与预测。构思阶段实际对应市场调查目标确定阶段。教师在该阶段要注意让学生了解课程流程,进行主题构思,明确自己将要做什么。由于市场调查课程属于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泛,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只能以分组的方式来完成学习,预防“搭便车”现象,每组控制学生人数为4~5人。选择一个自己了解的且具有操作可行性的主题内容。例如调查校园手机品牌、广州地区大学生就业倾向等。教师会鼓励学生选择一些目前比较热点的社会现象,或是企业的需求来作为小组的调查主题。主题内容一旦确立就不能再进行更改,选择好主题内容后,学生才可以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后期的内容编排、角色分配及相关工作准备。

(二)D———设计

主要是对具体过程的设计,分为调查过程和团队分工。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来确定思路和实施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课程模块中的内容设计,学生需要根据前期的主题来拟订方案,与被调查对象初次接触,进行预调查,以确定调查方案选择的正确性及结果的精确性。这个阶段需要学生整个团队以合作、协作、相互学习为主来建构知识。教师要在每一个阶段设置一些指引项,以确保团队合作的效率及学生对调查方法的理解和把握。

(三)I——实现

在经过前期的构思、设计后,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调查实施及数据分析整理。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要根据确定的调查方式,例如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访谈等,进行正式的市场调查。我们会在保障学生安全情况下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教师要扮演监督者的角色,针对学生在实际调研活动中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实地调查结束后,学生要进行数据分析并写出预测报告。

(四)O———运作

每一份调查只有解决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和企业问题,才具有一定意义。因此,我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将调查结果和预测报告与社会热点相联系。

四、结论

将CDIO理论运用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CDIO的引入,使学生有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动力,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调研主题,以团队兴趣为导向,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所调查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让他们从与社会脱节的作业中转化为直接参与相关社会现象的研究,具有更强的激励性。通过实地调查等,不仅提升学生的实证调研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郑宗成,余绵华.市场研究方法第一版[M].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2]田志龙.市场研究:基本方法、应用与案例[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物流市场专题调查调查课程简介 篇8

【关键词】职业能力 市场调查实务课程 “三个维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06-04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方向,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以能力本位取代学科本位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必须了解一线的岗位及岗位群,掌握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设计来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本文以市场调查实务课程为例,设计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维度”教学模式。

一、“三个维度”教学模式的内涵

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仍是以讲授形式为主,简单搭配一些课堂训练,因此,不具备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与职业技能必备的学习条件,必须重新设计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教学模式。对此,可设计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维度”教学模式。

(一)第一维度——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第三产业为依托,以零售市场营销为重点,主要培养懂技术、会营销、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新一代营销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市场营销工作必备的能力有市场分析能力、产品销售能力、市场策划能力以及销售管理能力。而市场调查实务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所以以此来确定本课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维度,即课程的教学目标维度:以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为主要任务、改变原有的课程结构、运用新的教学形式,并且以培育具备综合职业素养的高级技能营销复合型人才为方向。

(二)第二维度——课程的结构

鉴于课程目标的确定,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维度是课程的结构维度。这里要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企业对市场调查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任务安排,总结归纳出“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进行模块化的整体结构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市场调研的基本技能。

(三)第三维度——课程的教学形式

第三个维度是课程的教学形式维度,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是企业了解和掌握市场现状、判断市场未来趋势、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基础。但从企业目前的招聘情况看,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真正能够进行市场调查策划、组织实施,并且进行市场分析的专业化人才很少,因此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在教学形式上应当建立与社会互动的产学合作的实践型课程,将教学形式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增强学生的实战技能,并且在与社会更多的接触过程中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使所掌握的技能更加运用自如、提升综合职业素养,成长为高技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

综上,“三个维度”教学模式是指在确定课程目标,即课程改革的任务与方向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的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市场调研基本技能,同时创建产学结合的崭新教学形式,为培育出具备综合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复合型营销人才作出努力与贡献。见图1。

图1 市场调查实务课程“三个维度” 教学模式

二、“三个维度”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深入企业调研,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1.企业关于“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的要求。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职业能力。在与企业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广西的30家企业(含广西本土企业及各类企业在南宁的分公司)进行访谈与咨询,基于市场调查的具体工作过程总结归纳了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职业能力要求,现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的要求

3.调查结果处理撰写调研报告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

表1是根据市场调查的整个工作过程,即准备过程、实施过程、调查结果的处理三个阶段的具体工作要求总结出的关于“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职业能力要求,总共有11项,下文关于教学模块的设计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都以此为依据。

2.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可着力培养的综合职业素养的内容。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已不只是看重专业知识或者某一项特殊的专业技能,而是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就表1总结的“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职业能力来看,其中也包含对调研人员统筹规划、管理协调、综合分析能力等深层次的要求。

当然高职学生,尤其是刚毕业的职业新人,市场调查员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接受市场调研项目负责人的引领,根据安排的工作任务进行具体的工作,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但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看:市场调查的职业岗位成长的途径为:市场调查员 → 高级市场调查员 → 助理市场调查师→ 市场调查师 → 高级市场调查师,并由此可走上更高层的企业管理者的岗位,这样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就不能仅从培养市场调查员的基本的职业能力出发,而应当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

根据对企业访谈的情况以及资料的整理与搜集,特别是依据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学习中应当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以下综合职业素养:统筹规划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技巧、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肯定与发展自我的潜质,等等。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的整体设计

依据上文总结的企业在市场调查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那么在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相应地将各种实训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

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结构在模块化的整体设计中以市场调查的主要工作过程为导向,即从调研的准备工作开始到具体的实施过程,再到最后的调查成果的形成,根据企业各个工作阶段对相应岗位的一系列“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重新进行课程的整合,形成模块化的整体课程结构,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进行设计,主要可分为6个大的模块,并依据教学大纲的45学时进行如下的分配。

首先,“市场调研的准备工作”中的三项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两个任务模块:一是设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抽样调查方案,预计16学时,具体任务主要有:调研主题的确定、根据与主题的相关性确定调研内容;调研方案的设计;调研经费的预算。二是抽样调查的样本选择。

其次,“市场调研的实施过程”中的七项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三个任务模块:一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市场资料。二是设计市场调查问卷与安排实地调研。三是分析市场调查资料。预计20学时,具体任务主要有:其一,调研对象的确定、信息收集方法的确定;信息的整理。其二,根据调查内容设计调查细目;调查问卷结构、调查问卷问题与答案的设计;主管对市场调研员的培训;实地调研的方法选择。其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最后,“市场调查结果的处理”中一项职业能力的要求设定最后一个任务模块,即撰写市场调研报告。预计9学时,具体任务主要有:撰写调查报告格式、步骤,以及形式与技巧的掌握。

上述的六个模块每个模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它包含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更细化的任务安排,是教师教学的方向、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也是考核与评价的基本单位。课程结构维度是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过去传统的按照章节讲授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这里是通过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根据学习模块进行重新整合,基于市场调查的工作过程,在教师给定的情境或者调研任务下,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职业技能,并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亲身体验市场调研的整个工作过程。

(三)建立与社会互动的产学合作的实践型课程教学形式

企业如今对人才的需求是上岗就能直接操作,减少培训的时间,但如前文所述,高职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实战经验。为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与社会互动的产学合作的实践型课程教学形式,根据营销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强化学生的实战型技能。

1.课程在时间上的延长。在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完成校内学习任务后,通常会安排企业实习锻炼,此时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市场调研工作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第二学期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开设时,由教师结合实习企业对市场调查岗位的能力要求及企业的主营业务设计教学情境展开教学。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双休日或寒暑假的兼职工作中自行组织市场调研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2.课程在空间上的延伸。在校内,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已创办了大学生实验超市,作为管理系的实训基地,超市由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品的需求情况、定价、附近的竞争对手的情况等都由学生根据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活动,形成市场调查报告。而在校外,则应当与签订实习协议的企业进行协商,争取能得到实习单位有计划的轮岗培训,以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

3.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充实。一是邀请市场调查相关工作岗位的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讲座与培训课程;二是任课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的市场调研工作岗位进行实习,掌握课程的能力训练方式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边进行课程学习,边进行工作岗位的相关培训,针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安排进行市场调研的设计,强化学生的实战型技能。

具体来看,在课程的教学中,一是可通过学生在6个大的实训模块中轮流担任组长、副组长来统筹规划工作的实施,做好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参与一些大型的市场调研项目的策划来提升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课外学生兼职以及校内超市实训基地进行的实战型调研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统筹规划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及获取相关领域新知识、新技能与新方法的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得到更快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程教学形式是在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重在强化学生的实战经验,通过建立与社会互动的产学合作的合作模式,能让学生在与社会更多的接触过程中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三、“三个维度”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三个维度”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四个必备的条件,即稳定的实习基地、“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适应高职教育的实训教材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自2007年开始的多年的教学改革,已经基本具备了实施三维教学模式的条件,并在进一步的组织实施及完善中,具体情况如下:

(一)建立多功能的校内与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管目前在校内已经建立了含大学生实验超市以及电脑仿真市场营销模拟实训室、商务礼仪实训室等在内的多功能综合实训基地。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可在校内学习的初步阶段通过模拟仿真实训,以及在超市的实战训练来提升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管理系目前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包含药品、农资(化肥、农药)、电力器材、汽车、房地产等涉及多个行业的企业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由于校外实习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在这一真实环境下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实践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各项其他能力的培养。

不过校外实习基地目前仍待与企业更加深入的合作,切实将课程的实训要求融入到学生的实习中,以及教师如何调整学时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学生的实习中,即教师的参与度必须提高,这里是在课题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

(二)拥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要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专业的指导作用,本身的实践能力也应当加强。为此,“双师”素质的教师培养成为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的重点工作,近五年来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每年都有至少一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此外,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试与国家专业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的人数已超过一半。就市场调查调查实务课程来说,任课教师都曾兼职参与过企业的市场调研项目,实践技能较强,从而为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以及各种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使用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一系列教材

市场营销专业团队目前已经编写了有《职场礼仪实训教程》《市场营销实务》《市场营销模拟实训操作手册》等在内的规划教材和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以项目化教学的形式编写,在理论基础知识够用的基础上,偏重于对学生的实训,能适应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材的编写也已经在筹划中,预计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

(四)建立从学院层面至管理系至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自2007年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促进全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切实做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在学院层面,由学院单独设立督导室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教务处则作为学院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有在监控体系内对教学工作进行布置、检查、管理、指导等职能,同时也负有对监控、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建设的职责。教务处积极支持和配合督导室开展教学监控与评估工作。

其次,各系部作为学院教学的基层,既是实施人才培育的教育实体,又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体。各系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评估文件和工作部署作出本系的评估计划,根据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设定的评估标准,开展评教议教、评管促教等工作。

接下来各专业教研室在监控体系中主要行使下列职能:其一,依据学院和系部制定的评估指标,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进行自评;其二,负责对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自行完成教学质量等级的初步确定;其三,负责组织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评估;其四,对本单位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其五,接受学院及系部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总之,只有建立了统筹规划、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督导室、教务处、各系及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相互支持,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各项教学评估、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市场调查课程的改革必须通过对营销人才需求相关岗位(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08页)的调研,了解企业对市场调查岗位的能力要求,建立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践型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获取营销阅历和实践经验,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同时市场调查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任课教师的创新,还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与配合,增加硬件投资,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明霞.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目标的教学模式研究[J].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徐楠.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3]陈曦,张亚玲.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基于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79)

上一篇:关于家乡春节的600字作文下一篇:关于反思的学生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