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保护

2024-12-17

鸟类保护(精选11篇)

鸟类保护 篇1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 人类旅游活动的观赏对象已不仅局限于山水风光、人文古迹, 生物资源成为人类旅游活动的重要资源。当人们渴望走向自然、与自然共处时, 观鸟便成为最方便、最富于乐趣的一项活动。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 旅游者观鸟, 欣赏鸟类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 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真正境界。从旅游美学的角度上看, 爱鸟、爱自然的本身, 就是人类拯救自己、提高自身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构筑人和自然相和谐的祥和图景。同时观鸟使人获得知识, 增长见闻。因此, 到大自然中去观鸟是集健身、休闲和学习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项目, 体现了亲近自然的现代观念。

1 鸟类资源的旅游观赏价值

1.1 鸟类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同, 各门类动物在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化过程中, 为自己编织了一套适应环境生存的保护色。鸟类羽毛的色彩在动物世界中独领风骚, 有红色、黄色、青色、黑色、白色、褐色及棕色等各种颜色, 在视觉上给旅游者以极大的享受。

1.2 鸟鸣声在听觉上带来乐趣

大多数鸟类以各自不同的鸣叫方式表达其意, 其此起彼伏的鸣声构成了优美的交响曲。鸟语对人类的音乐创作也有很大的启迪。我国民间乐曲《百鸟朝凤》就是以模仿性的鸟鸣声开头, 意味着吉祥之鸟的歌声, 将给人们带来好运气, 一些地方的民间婚嫁庆典总少不了演奏这只曲子。我们可以通过鸣声认鸟, 同时在鸟鸣声中享受到大自然的无穷乐趣。

1.3 鸟类的体态变化多端, 其形体和活动引人注目

鸟类由于生活的地域或地理位置、气候带不同, 其形体也各有所别。就是在一个地区也因生活栖息环境、觅食结构和方式习惯不同, 以及个性的不同, 差别也极大。如非洲的鸵鸟, 个体大, 腿粗壮, 善跑;而美洲的蜂鸟, 体形小如蜂, 最大者也只有雀的大小, 小巧玲珑。如雄鹰、猫头鹰和鹦鹉, 尽管都有钩状的喙, 因其食性不同, 形体差异也很大。

1.4 鸟类资源为科学家研究鸟类提供了素材

鸟类的种类、外形、羽毛色彩、鸣声、各种奇特的生物学习性、各种鸟类的形状及色彩、鸟类的栖息及迁徙规律、鸟巢的形状及构建巢材、鸟类活动的痕迹都是专家们研究的对象。通过这些研究, 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鸟类、了解鸟类, 为保护鸟类资源做出贡献。有些鸟类吸引专家们研究的原因在于它的珍与稀, 这些研究对于保护珍稀鸟类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5 鸟类资源构成独特的民间文化

在过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人们本着对大自然朴素唯物的认识, 形成了许多自然崇拜与禁忌和民间传说。这些有关鸟类的自然崇拜与禁忌和传说生动有趣, 对观鸟旅游者来说更具有特殊价值。这些包含着生态地理雏形的传说、崇拜与禁忌将会加深观鸟者对鸟类的认识。

2 观鸟旅游的意义

2.1 怡情养性、放松身心、增长知识

现代生活步伐加快, 工作压力加大, 更容易造成精神紧张, 所以人们需要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缓解, 观鸟活动反映了现代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需求。近年来中国各地观鸟活动蓬勃发展, 观鸟人数不断增加, 也是因为观鸟是一种充满乐趣、有益健康、怡情养性的知识性活动。如城市广场的信鸽是最容易接近的鸟类。现在, 许多广场、公园都推出了广场鸽游览项目, 鸽与人和谐相处, 停在游客手上吃食, 陪客人摄影玩耍, 在客人身边飞来蹦去, 一幅人鸟共乐的情景。

2.2 有效的人格教育方式

观鸟是培养人类热爱自然的最好方式之一。欧美国家把观察自然界的野生鸟类列为重要的人格基础教育。青少年、儿童一旦懂得爱护鸟类, 就很少再有鸟掏窝的不当行为, 这是一种很好的颇具成效的及时教育方式。当这些人长大后, 也仍会保持爱心, 善待自然。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保护鸟类资源有很强的借鉴性。

2.3 为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人类开始把观鸟作为爱好始于16世纪。业余观鸟者的观察记录不仅是个人对自然的情感和当时观鸟的回忆, 而且为鸟类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学术研究参考资料。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鸟类控制昆虫密度, 抑制鼠害避免人类使用更多的农药毒害大地。鸟类是很好的环境指标, 通过观鸟方式, 我们可以观察环境变化, 及时采取措施。

3 开发观鸟旅游, 保护鸟类资源的建议

3.1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旅游是以风景资源为基础的, 对生态环境依赖性极强, 而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由极为脆弱, 一旦破坏, 很难恢复。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前提。政府部门要下大力气巩固与发展自然保护区, 严格管理, 发展野生动物产业, 为开发利用、发展经济提供保障。特别是对于濒临灭绝的鸟类, 更要千方百计地予以保护和进行人工饲养与繁殖。

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野生鸟类自然保护区, 大大加强了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比较著名的观赏野生鸟类旅游地有: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青海省青海湖鸟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广东新会小鸟天堂、上海崇明岛东滩候鸟保护区等等, 吸引了大批前来观鸟的旅游者和爱鸟志愿者。

3.2 加强法规建设, 严格执法, 严厉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 积极驯养繁殖, 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要求对野生动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使野生动物资源不断增长。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要对无证从事猎捕、收购、加工、运输和驯养繁殖鸟类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 对以鸟类为原料招徕顾客的宾馆、饭店、餐厅要给予清理。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 公开暴光典型事件, 以震慑犯罪教育群众。

3.3 加大宣传力度, 全面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在过去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开展鸟类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形成全民关心保护的氛围。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图画、报刊、杂志、电视专题报道等形式宣传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保护鸟类资源的重要性。现在有些城市专门设立了“爱鸟宣传周”, 大力呼吁市民去保护鸟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也增加了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许多热心的人们已经开始主动地承担起保护候鸟的义务。旅行社也可以将观鸟旅游纳入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当中去, 做好宣传工作, 让更多的旅游者关心鸟类, 爱护鸟类。

3.4 鸟类资源保护资金投入, 建立生态型动物园

政府部门要把鸟类资源保护当成一件公益性大事, 增加投入建立符合鸟类栖息的环境, 以确保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满足不同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政府可以发展以野生动物为主体, 配以植物造景的模拟栖息地, 建立生态型动物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与野生动物共享大自然, 是未来动物园研究的主要内容。

野外观鸟已从科学考察变成部分公民热爱自然、爱护生态的一种高素质休闲旅游活动。按野外观鸟者的理念, 观鸟与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是相一致的。保护鸟类环境, 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高呼“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旅游浪潮中, 观鸟旅游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发展观鸟旅游, 保护生态环境, 前景广阔。

摘要:观鸟是现在十分流行的休闲旅游活动, 体现了一种亲近自然的现代观念。分析了鸟类资源的观赏价值及观鸟旅游的意义, 提出对鸟类资源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旨在拉近人和自然的距离, 把开展观鸟旅游和保护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观鸟旅游,保护,鸟类资源

鸟类保护 篇2

(一)保护鸟类

记得那年夏天,我和哥哥一起去散步,经过一片稻田,一阵阵鸟鸣声听起来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我们脚下发出极其清脆的鸟鸣声,我和哥哥停下脚步,仔细听了一下,然后拨开禾苗,在禾苗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鸟窝,哥哥小心翼翼地把鸟窝取出来捧在手心,“哇!好可爱哦!”我高兴地对哥哥说。鸟窝里有几只小鸟,哥哥拿起一只幼鸟放在手心里,它似乎在安全地睡着觉,哥哥说:“不如我们把它们带回去饲养吧!”我兴奋地答应了。

哥哥把它们带回家,给了它们一点水喝,可它们不喝,东西也不吃,到了傍晚,这些小鸟“叽叽喳喳”地叫起来,我想:它们大概是想妈妈了吧!我把哥哥找来,说:“不如把它们放回去吧,我们这样会把它们折腾死的!”哥哥不答应,不以为然地说:“死了就死了呗,有啥关系!”我的心里就像翻到了五味瓶,看着那些小鸟,心疼不已。

第二天傍晚,我趁哥哥不注意,悄悄地把鸟窝偷走,然后把它放回稻田,放它的时候我轻声说:“对不起,小鸟,这两天受苦了,现在我把你们重新放回这里,希望你们的妈妈能够快点找到你们,祝你们健康成长。”

回到家后,哥哥知道了我做的一切,把我臭骂了一顿,而我不但没有伤心反而还很高兴,因为我让这些“孤儿”找到家了。

这件事我做对了,因为自然界的生物只有生活在自己的栖息之地才可以健康成长,自然界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家。

(二)保护鸟类

鸟类是自然生态重要的一部分,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珍贵的礼物,人类忠实的朋友。

作为地球生物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鸟类有近万种。从世界上现有的最大的`鸟――鸵鸟和最小的鸟――蜂鸟;从寒冷南极的企鹅到热带丛林中的鹦鹉,它们在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示自身美丽的同时,也以其动听婉转的歌声、绚丽多彩的羽毛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然而,当在我们的生活中再难找到鸟儿的身影;再难听到鸟儿美妙的歌声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在人类的不经意间,已经犯下了无法弥补的过错。也许某一天醒来,人类会发现陪伴着我们的只剩下孤独和噪音,而却不见了鸟语花香。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失去了鸟儿的世界将不堪设想!

让我们尊重鸟儿,爱护鸟儿吧!给它们一个自由的生存空间!伟大的自然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最最强大的人类会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这些比我们弱小的多的鸟儿呢?也许,真应该用我们专注的目光很好地审视一下本应和我们同等地位的同伴们,看看它们是怎样与人类一起生存的。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保护,鸟类一定会得到一个更好的更自由的生存环境,人类和鸟类就能和平共处,鸟儿们就会拥有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快乐的明天!

(三)保护鸟类

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帮助啊。但是人类是怎么对待它们的呢?尽管我们说过一千遍,一万遍的保护小鸟,但是它们依然受到了那么多的伤害。

鸟儿帮助我们消灭了许多害虫。一只啄木鸟,一天可 食森林害虫三千多只;一只家燕一年能吃掉三万多只害虫, 有些能高达五十万至一百万只;一只雨燕一天能灭蚊子、苍 蝇、蚜虫六百多只;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松毛虫一万五千多 条。它们既像医生给植物看病,又像卫士保护着植物。所 以,我们要爱护鸟类。

如果没有了鸟类,那么树木也会一棵棵被害虫吃掉, 青山绿水会变成一片沙漠,人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也会灭 亡的。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沙漠化就是证明。如果 没有了树木,那天气不是狂风就是下雨,没有规律,洪水来 了,没有阻挡的树木,洪水就会泛滥,危害人类。

为了不让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那就让我们携起手 来,共同保护鸟类吧!不掏鸟蛋,不打小鸟,更不能吃鸟 类,小鸟受伤了要保护小鸟,不砍伐树木,破坏小鸟的美好 家园。

卧龙湖湿地鸟类多样性保护策略 篇3

沈阳卧龙湖是辽宁省内最大的平原淡水湖,也是沈阳市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辽河水系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作为一个以鸟类为核心的湿地生态系统,虽然卧龙湖当前的面貌处于历史最优状态,卧龙湖湿地在鸟类多样性保护方面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鸟类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卧龙湖湿地;鸟类;鸟类多样性保护;栖息地

1 引言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直观意义上来讲,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介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像天然的过滤器,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湿地在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享有“地球之肾”和“生物基因库”的美誉。鸟类群落的构成可以灵敏和深刻地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差异和变化,栖息地的特征决定着鸟类群落组成、大小、结构,因此,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对于重要湿地生态质量及管理的评价、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2 卧龙湖湿地简介

卧龙湖原称西泡子,形成于中生代晚期白垩纪,距今已有300万年历史,素有“沈阳北海”、“塞北明珠”、沈阳的“镇市之宝”之称,位于辽宁省北部的康平县中部,康平镇西郊,总面积127.5km2,包括水面、沼泽、塘、湿草地、滩涂等组成的内陆型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卧龙湖地处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科尔沁沙地的南缘,辽河上游西岸,是辽宁西北半干旱区与中部平原湿润区、森林与草原植被过渡带,属典型农牧交错区,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是我国Ⅰ级生态敏感带。该地域对调节辽北气候、防洪抗旱、维护该地区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的重要屏障。鉴于卧龙湖的重要生态作用,在2001年5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沈阳市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

卧龙湖生态湿地是辽河水系上较大的湿地,是辽河水系鸟类迁徙廊道重要驿站,中国水鸟南北迁徙时,从黄河口经过渤海到辽河口,经辽河水系迁徙到黑龙江、吉林、俄罗斯等地。如表1,近几年的调查结果,卧龙湖生态湿地中的187种鸟类中,有110多种为水鸟,目前在卧龙湖繁殖的夏候鸟有52种,其中较多有草鹭(Ardea purpurea)、苍鹭(Ardea cirterea)、小鸊鷉(Tachybaptus ruficollis)、白骨顶(Fulica atra)、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斑嘴鸭(Anas poeilorhyncha)等,是该地区繁殖鸟中的优势种。国家5种一类保护鸟类和18种二类保护鸟类, 其中有白鸛(Ciconia ciconia)、黑鸛(Ciconia nigra)、白头鹤(Grus monach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一类鸟迁徙路经此地。二类保护鸟类有三种是鹤类:灰鹤(Grus grus)、白枕鹤(Grus vipio)、蓑羽鹤(Grus virgo),全世界有15种鹤(中国现存的9种),其中6种在卧龙湖湿地迁徙。

目 科数 种数 比例

鹈形目(Pelecaniformes) 1 1 0.53%

雁形目(Anseriformes) 1 28 14.97%

鸥形目(Lariformes) 1 9 4.81%

鹳形目(Ciconiiformes) 2 14 7.49%

鹤形目(Cruiformes) 3 9 4.81%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4 34 18.18%

雀形目(Passeriformes) 14 51 27.27%

鸡形目(Galliformes) 1 5 2.67%

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 1 2 1.07%

鴷形目(Piciformes) 1 4 2.14%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2 3 1.60%

鸽形目(Columbiformes) 2 7 3.74%

鸮形目(Strigiformes) 1 2 1.07%

雨燕目(Apodiformes) 1 3 1.60%

隼形目(Falconiformes) 2 15 8.02%

表1 臥龙湖湿地鸟类科种组成

Lab1 Birds composition in Wolonghu wetland

3 鸟类多样性保护

总的来说,卧龙湖当前的面貌处于历史最优状态,但是结合对卧龙湖地区的考察,作为一个鸟类为核心的湿地生态系统,卧龙湖湿地周围的环境仍然比较单一,整个卧龙湖湿地仍然比较孤立,虽然已经进行了栖息地的营造,鸟的种类也已接近200种,但是不同目之间鸟类的种数差距过大,雀形目、鸻形目鸟类加起来接近鸟类总数的一半;栖息地只考虑到为鸟类营造一种生活环境而不是保护鸟类的多样性,导致卧龙湖现有湿地生态系统并不是非常稳定。保护鸟类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形同的稳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保护鸟类栖息地类型的多样性

保护鸟类物种的多样性,首要的是保护好鸟类栖息地类型的多样性。因为,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态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与栖息地直接相关的是滩涂底质,简单来说是鸟类活动的周边小环境,环境类型越多, 则鸟类多样性就越高。如果一个地方能够包含泥滩、泥沙滩、沙滩或砂砾岩石滩等各种不同底质的滩涂, 同时附近还能够有坑塘、农田、树林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 那么其鸟类多样性就必然比其它地方高。在栖息地构建过程中可以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实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这不仅增加了栖息地类型的多样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观赏兴趣。

2.增加植被覆盖率与配置复层植物群落

湿地鸟类多样性也与其邻近陆地植被的覆盖情况有关。湿地周围的陆地植被不僅能够提高陆地生态环境的空间异质性,满足不同陆地鸟类的生境需求,增加陆地鸟类的多样性,个别陆地鸟类有时也会进入湿地如滩涂觅食,加入到湿地鸟类群落。另一方面,湿地鸟类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湿地进行觅食等活动,但是,其邻近陆地植被环境则是湿地鸟类的歇息地甚至是营巢地,而且也能给湿地鸟类提供隐蔽场所。邻近陆地植被类型的多样化因此也为一些湿地鸟类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空间。结合卧龙湖周边状况,可以种植防风固沙树种胡枝子、黄柳、沙棘等。

植被结构特征是鸟类识别环境的重要因素[2]。不同的鸟类有不同的生态位,通过多样化的植物物种选择和群落配置来吸引和保护鸟类是保护其多样性的重要方法。高大的阔叶乔木树冠茂密,枝叶舒展,占据的立体空间大,本身具有较丰富的垂直片层结构,可为鸟类提供隐蔽且较安静的栖息环境。而且阔叶树种种类繁多,绿化配置上有较大选择性和较多配置形式。阔叶树一般先花后叶、夏季提供绿荫,有更多的花和果,以及多种昆虫,有利于招引鸟类。林木配置过程中,还应注意保留和培植灌木及草本植物以搭建植被的中下层,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植被,实现植被空间多样性。灌木为鸟类提高食物、草料和营巢地点,而且相关的森林结构异质性可以通过更大的视觉遮敝减少很多鸟类被捕食的危险[3]。灌木层和草本层增加了鸟类栖息生境的异质性,为鸟类提供昆虫、植物果实等食物和隐蔽的营巢地点。树种选择应该多样化,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与自然群落机制,广泛应用各种树种,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乔、灌、草、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复层群落结构。在栖息地营造过程中,还应注重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被的保护,尽量恢复植被的自然性。植物的种植方式也应富有变化,力求孤植、丛植、群植、林植的结合,以营造多样化的鸟类生境。总之,通过配置不同生活型、分枝方式、种类、树龄、高度的植物来营造植被水平生境多样性和垂直结构多样性,为鸟类营造广阔适宜的栖息生境[4-6]。

3.保持、增加湿地面积

根据保护生物学原理,一个区域动物能生存的种类数与该地区的面积呈正相关,如图1,分别用中性模型和集合种群动态模型模拟研究了物种多样性和生境面积的关系,分析出中国境内32块湿地中栖息的鸟类多样性和湿地面积的关系,面积越大,能保护的物种越多。卧龙湖必须保留足够的湿地面积,尤其是滩涂湿地,这将有利于鸟类的栖息和取食。大多数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面积的滩涂或湖泊自然地将越冬水鸟与人类的距离拉远, 人为活动干扰对湿地鸟类的影响也因此得到减弱, 鸟类多样性能够得以提高。卧龙湖湿地的面积已经比2011年康平县对其规划前扩大了一千多公顷,应当对现有的湿地加以保护,在可行的条件下继续加以扩充。

图1 中国境内32块湿地中栖息的鸟类多样性和湿地面积的关系

4.增加食物来源

食物是联系动物与环境的纽带,也是建立动物群落中各种种间关系的基础[7]。丰富的食物来源对于维持水鸟种类、数量,提高水鸟繁殖成功率、越冬存活率意义重大。

保留、补种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卧龙湖湿地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与水生蔬菜的混合种植,借以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进而提高鸟类的多样性。

精养鱼塘在放水收渔时水位降低会出现光滩(泥滩)和浅水区域环境,有些未被收取的鱼类可以为鸟类提供觅食生境,因此要保留适当数量的精养鱼塘,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调控鱼塘水位、适当投放鱼类等食物来增加鸟类多样性。

果树的果实可以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应增加果树树种的种类和数量, 尤其应增加浆果或浆果状的其他类型的果树树种,如葡萄、果桑,充分考虑果树的物候期,保证鸟类食物分布的连续性。冬季及早春着果的果树可以为鸟类的越冬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往往是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关键。果树配置时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仿效自然群落,并顾及各季节甚至各月份间鸟类食源的均衡性。

5.其他

除了上述所述的增加鸟类多样性的策略外,还可以通过降低人为干扰因素,如通过植物配置设置隔离带,保护湖心岛上的植被,在引水过程中注意调控水位,给鸟类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加强遗传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等等。

4 结语

卧龙湖湿地在自然保护、社会与经济效益、生态价值等方面重要的地位,是众多候鸟迁徙、繁衍的乐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年来的生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鸟类的多样性也是衡量卧龙湖湿地优劣的重要指标,对于卧龙湖湿地,我们仍然有很多需要研究的课题需要探索,应对此深入研究,营造更加多样化的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

5 参考文献

[1] 刘振乾,刘玉红,吕国宪.三江平源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241-244.

[2] Lancaster R K, Rees W E. Bird communities and the structure of urban habitats [J].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1979,57:2358-2368.

[3] Martin TE. Nest predation among vegetation layers and habitat types: revising the dogmas[J]. American Natura list 1993,141:897-913.

[4] 毛志滨,郝日明.观果树种配植与城市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1):11-13.

[5] 陆玮.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及其鸟类适应性的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7.

[6] 杨维康,钟文勤,高行宜.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00,17(3):71-78.

鸟类保护 篇4

1 保护区概况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 郑州市北部的黄河南岸滩地, 西起巩义市的康店镇村, 东到中牟县狼城岗镇的东狼城岗村。涉及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市惠济区和中牟县的5个县 (市、区) 15个乡 (镇) 89个行政村。其中保护区巩义、荥阳段属黄河中游地区, 惠济、金水、中牟段属黄河下游地区。

保护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º48´~35º00´、东经112º48´~l14º41´之间[2], 东西长约158.5 km, 南北跨度约50 km, 总面积36 574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 640 hm2、缓冲区面积2 599 hm2、实验区面积25 335 hm2, 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6%、7.1%和69.3%[3]。荥阳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分界处, 桃花峪上游南北两山夹持, 黄河横亘在山地丘陵上;桃花峪下游黄河即冲出高峡, 进入广阔的豫东平原。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点是: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雨雪少, 春季干旱风沙多, 夏季炎热雨丰沛, 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2℃, 1月平均气温-3.0℃, 7月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水量为616 mm, 多集中在6~9月。年平均无霜期227 d,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66 h,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6%, 年平均风速2.5 m/s。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古北界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4]。

2 鸟类资源

保护区内丰富多样的生境类型, 吸引了众多鸟类来此觅食、栖息。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16目40科169种。其中鸭科26种, 占15.4%;鹰科16种, 占9.5%;鹬科、鹭科各10种, 均占5.9%;雀科、鸦科各7种, 均占4.1%;鸥科、科、鹤科、鸱科、啄木鸟科、鸠鸽科、科各5种;科、秧鸡科各4种;雉科、鹳科、隼科、反嘴鹬科、杜鹃科、文鸟科、燕科、翠鸟科、科各3种;鹈鹕科、山雀科、伯劳科、卷尾科、椋鸟科各2种;鸬鹚科、雉科、科、鸨科、燕科、雨燕科、鹎科、戴胜科、绣眼鸟科、黄鹂科各1种。

2.1 区系分析

在169种鸟类中, 广布种鸟类50种, 占鸟类总数的29.6%, 古北种鸟类102种占60.4%, 东洋种为17种占10.0%。在本地繁殖的鸟类有84种 (包括留鸟和夏候鸟) 占本区鸟类总数的49.7%, 而非繁殖鸟 (包括冬候鸟和旅鸟) 有85种占本区鸟类总数的50.3%。在84种繁殖鸟中, 古北界种鸟类34种占40.5%, 东洋种鸟类14种占16.7%, 广布种鸟类36种占42.8%。无论从鸟类总的区系成分还是繁殖鸟类的区系成分均可以看出, 本区的鸟类区系组成成份均以古北种占优势, 其次是广布种, 东洋种比例最小。

2.2 居留型分析

本区鸟类组成的最大特点是候鸟 (包括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 占有较大比重。在169种鸟类中, 留鸟42种, 占本区鸟类总种数的24.9%;候鸟127种, 占本区鸟类总种数的75.1%。在候鸟中夏候鸟42种, 占鸟类总种数的24.9%, 占候鸟种数的33.1%;冬候鸟47种, 占鸟类总种数的27.7%, 占候鸟类种数的37.0%;旅鸟38种, 占鸟类总种数的22.4%, 占候鸟种数的29.9%。

2.3 分布型分析

湿地:主要栖息地类型为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小生境有:河流水面、沙洲、河岸、水沟 (渠) 、水沟 (渠) 边、水塘、水塘边、芦苇丛、香蒲丛、藕池、水稻田、草本沼泽、灌丛沼泽等。

主要分布在湿地的鸟类共有99种, 其中有目3种、鹈形目3种、鹳形目14种、雁形目26种、隼形目9种、鹤形目9种、形目20种、鸥形目5种、雨燕目1种、佛法僧目3种、雀形目6种。常见的鸟类有:普通鸬鹚、大白鹭、苍鹭、豆雁、灰雁、大天鹅、赤麻鸭、斑嘴鸭、绿头鸭、灰鹤、黑水鸡、灰头麦鸡、环颈、银鸥、普通燕鸥、冠鱼狗、白等。

森林:主要栖息地类型为阔叶林。如:杨树林、柳树林、刺槐林、苹果林、桃林、枣林、葡萄园、梨林、银杏林等。小生境有:树干、树枝、树冠、树根、林中空地、林中草地等。

主要分布在森林的鸟类有29种。常见的有:四声杜鹃、大杜鹃、黑卷尾、黑枕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雀鹰、松雀鹰、大山雀、暗绿绣眼鸟等。

农田和灌 (草) 丛:农田主要栖息地类型有水田和旱田。如稻田、玉米、麦田、豆田、高粱、棉田、菜田、谷类等。小生境有农作物和农田;灌 (草) 丛主要栖息地类型为沙地灌 (草) 丛和盐生灌 (草) 丛等。小生境有:灌 (草) 丛和灌 (草) 丛地面。

主要分布在农田和灌 (草) 丛的鸟类有41种:鸢、大、普通、大鸨、鹌鹑、雉鸡、豆雁、戴胜、家燕、金腰燕、喜鹊、麻雀、金翅雀、三道眉草、田等。

2.4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 (Ciconia nigra) 、白鹳 (Ciconia ciconia) 、大鸨 (Otis tarda) 等10种,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大天鹅 (Cygnus cygnus) 、小天鹅 (Cygnus columbianus) 、黄嘴白鹭 (Egretta eulophotes) 等31种 (见表1) ;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79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23种[5]。

3 鸟类影响因素分析

3.1 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影响

3.1.1 湿地水文变化影响

为减少河流洪涝灾害, 解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些国家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相继在黄河上中游建成。水利枢纽工程对黄河水量的综合调控, 改变了自然状态下保护区的水文情况, 湿地水文变化影响了区域内各主要生境类型的数量和分布格局, 从而影响了以不同湿地生境为主要栖息、觅食地的鸟类数量。

3.1.2 气候变化影响

近年来,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保护区温度缓慢上升, 一些东洋种鸟类在保护区开始出现, 一些候鸟在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停留时间延长[6]。气候的改变影响保护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

3.2 人为活动影响

3.2.1 农业开发影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黄河两岸进行耕作。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周边群众对黄河滩区的农业开发不断加强, 造成湿面积逐渐减少, 鸟类活动区域不断缩小。

3.2.2 工程建设影响

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深入带动了黄河两岸经济的高速发展, 为满足两岸交通需求, 目前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已建各类桥梁4座, 在建1座, 桥梁建设及运营产生的废气、噪声、灯光等对整个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石油管道、输电线路等穿黄工程在施工、运营期也会对保护区内鸟类产生影响。

3.2.3 旅游开发影响

随着郑州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兴起, 郑州黄河湿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 各种生态游园、生态农庄等生态旅游餐饮项目也蓬勃发展, 游客数量逐年增多, 交通工具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废气、污水、垃圾不断增加, 保护区内湿地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导致保护区内鸟类受到干扰。

3.2.4 其他人为影响

(1) 滩区内采沙活动改变了保护区局部生态环境, 使鸟类分布格局受到干扰; (2) 滩区周围群众采挖植物、放火、影视拍摄等活动, 破坏了保护区内植被, 减少鸟类遮蔽物, 影响鸟类活动区域; (3) 在利益诱惑下, 保护区周边一些村民在芦苇荡中下铁夹子、布粘网、下毒饵, 进行乱捕滥猎等违法活动, 导致保护区鸟类数量直接下降。

4 保护对策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已达l1.9743亿元[7], 保护好郑州黄河湿地对提高郑州市中心城市地位、打造生态郑州有重要意义[8]。

根据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提出以下保护对策:

4.1 加强宣传,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 来提高全社会对湿地功能的认识, 强化公众湿地及鸟类保护意识。

4.2 加强湿地管理, 严格控制开发。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保护管理力度, 制定统一规划, 严格控制开发, 禁止对湿地资源形成新的破坏。对于已经开发的湿地, 如:黄河风景名胜区、丰乐园农庄、富景生态园、黄河花园口旅游区等生态旅游园区要采用引导、回购等方式加以管理规范, 并与各经营单位签订保护区共管、代管协议, 避免无序或多头管理;对没有人为影响或影响程度较小的湿地区域要进行严格管护, 禁止造成新的破坏。

4.3 限制保护区内各大型工程建设。划定重点保护区域, 对受影响的珍稀濒危动植物采取就地保护措施, 在工程建设中应按法律规定采取生态保护措施, 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营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 确保湿地鸟类生活环境不受大的扰动。

4.4 坚持鸟类资源监测和疫源疫病监测。研究区域内鸟类栖息地类型、分布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和疫源疫病发生规律, 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方案。

4.5 加大管护力度, 严厉打击破坏湿地、乱捕滥猎等行为, 尽力减少保护区内农药、化肥的使用, 积极协调与周边群众的关系, 促使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宪国, 陈克林.中国水禽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及管理[J].野生动物, 1997, 18 (3) :l0-l3.

[2]王恒瑞, 王迪, 赵宗英.郑州黄河湿地大鸨越冬情况及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9, 5 (2) :26-28.

[3]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郑州黄河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R], 2003.

[4]郑光美.鸟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5]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总体规划[R], 2009.

[6]李长看, 张光宇, 王威.气候变暖对郑州黄河湿地鸟类分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8 (6) :2962-2963.

[7]杨朝兴, 卫发兴, 王坤宇.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机制及生态效益价值研究[J].生态经济, 2009 (1) :372-374

《保护鸟类》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观察图,认识7种鸟的样子,知道它们的名称,启发学生观察鸟类的兴趣教育学生自觉保护鸟类。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3培养学生看图理解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根据图画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区别“鹰、莺”字意和“翁、翠”字旁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

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吃树上、庄稼地里的害虫,保持生态平衡,我们要保护鸟类。鸟的种类很多,它们的外形、颜色都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种鸟,记住它们的名称。

二新课

(一)

1预习:

要求:1仔细观察图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是什么鸟?有什么特征?

2读一读图下的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型,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2检查预习情况。

问:1这一课让我们认识几种鸟?哪7种?

挂图:

白头翁

黄莺

喜鹊

翠鸟

麻雀

啄木鸟

老鹰

3问2你最熟悉哪种鸟?它的外外形颜色是什么样子?

师:根据学生说的先后顺序在图下板书词语,并补充说明各种鸟的外形特征及颜色。

weng

白头翁:鸟,头部的毛黑白相间,老鸟头部的毛变成白色,生活在山林中,吃树木的果实,也吃害虫。

que

喜鹊:鸟,形状和乌鸦相似,嘴尖尾长,身体大部分为黑色,翅膀有蓝色光泽,肩和腹部白色,叫声喧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

ying

黄莺: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翅膀的外缘黄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也叫黄鹂。

Maque

麻雀:鸟,头圆,尾短,嘴呈圆锥状,头和颈部是粟色,背面褐色,杂有黑色斑点,尾羽暗褐色,翅膀短小。不能远飞,善于跳跃,吃谷粒和昆虫。

cui

翠鸟:鸟,羽毛翠绿色,头部蓝黑色,嘴长而直,尾短。生活在靠近水的树枝或岩石上,吃鱼虾等,羽毛可做装饰品,飞行速度很快。

ying

老鹰:猛禽鸟类,头部较小,翅膀较大,羽毛黑褐色,捕食山兽和小鸟。

zhuo

啄木鸟:鸟,脚短,趾端有锐利的爪,善于攀援树木,嘴尖而直,能啄开木头,用细长而尖端有钩的舌头捕食洞里的虫,尾羽粗硬,啄木鸟用来支撑身体。

4读词语,个人谈,齐读。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7种鸟,知道大多数鸟都是益鸟,所以我们要怎样?

6板书:保护鸟类

(二)学生字

重点指导“鹊、莺、鹰、翠、翁、啄、雀”

问:这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1“鹊、莺、鹰”都是鸟鸟字旁

鹊:左右结构。同错、蜡区别

莺: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秃宝盖

鹰:半包围结构,广字头里面与“雁”字的“里边”相同,“广”字的撇要稍长,下面是鸟。

2“翠、翁”是羽字部

翠,上下结构,上边羽字不带钩。

翁:上下结构,上面是公,下面是羽。

3啄:啄木鸟用嘴啄木头,左边是口字旁,右边笔画是(依次展开,由于用计算机实现较困难,又考虑时间问题,展开部分没有录入,特此致歉)

4雀:上下结构,上面像“小”,不是小,第1笔是“|”,下面“佳”的撇要稍长。

5抽卡片读生字。

三:综合板书:

14保护鸟类

que weng ying

喜鹊 白头翁 黄莺

cui zhuo ma ying

翠鸟 啄木鸟 麻雀 老鹰

作业练习

1按要求填空

啄,共笔,第九笔是()

雀,共()笔,第五笔是()

鹰,共()笔,第12笔是()

2用音序查字法查下面的字。

3把你认识的鸟写下来。

4读一读,在句子末尾加上标点符号

你见过黄莺吗

翠鸟的羽毛真漂亮

啄木鸟给树治病

鸟类建筑大师 篇6

与它们娇小的个头相比,它们建造的鸟巢可以说是硕大无比。

一条金黄眼镜蛇从一个筑在骆驼刺树上的鸟巢里伸出它黄色的脑袋,它紧咬着两只叽叽乱叫的小鸟,并将它那长达4英尺(1英尺=30.48厘米)的躯体盘绕在遭劫掠的鸟巢里,开始探摸其他小鸟。也许,对于一条成年眼镜蛇来说,偷袭鸟巢只不过是它正餐前的一道小吃,但对于一只能建造世界上最大鸟巢的群居织巢鸟来说,鸟巢可是它们赖以为生的家。

鸟类建筑学上的奇迹

当你看到一群群居织巢鸟掠过沙滩搜寻昆虫和植物种子时,你很难想象这种只有麻雀大小、长着黑色鸟喙的土褐色小鸟拥有“建筑大师”的称号。群居织巢鸟之所以被冠以“建筑大师”,是因为与它们娇小的个头相比,它们建造的鸟巢可以说是硕大无比。如果你从远处看,群居织巢鸟的鸟巢就像一个挂在树上的大草堆。如果你攀爬到树上,从鸟巢的下面抬头往上看,就会看到许多通向各个巢室的入口。巢室一个挨一个杂乱地连在一起,就像蜜蜂的蜂巢,真可谓鸟类建筑学上的奇迹!如果你对这种不起眼的小鸟进行深入的研究,你还会发现,群居织巢鸟之间高效的合作能力和高超的建筑水平,堪称自然界中的合作典范。

在群居织巢鸟的巢穴里并非仅仅居住着它们自己,实际上还居住着许许多多的“房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沙漠大旅馆”。南非侏隼完全依赖群居织巢鸟为它们提供居室,它们与群居织巢鸟比邻而居;喋喋不休的五色巨嘴鸟、红头雀、灰山雀和桃面情侣鹦鹉也经常将群居织巢鸟的巢穴当作它们温馨的家;秃鹰、猫头鹰和鹰喜欢将群居织巢鸟的巨巢当作它们落脚的休息场所;而蜜獾、眼镜蛇和非洲树蛇更是将这些大鸟巢作为它们储存食物的“仓库”。织巢鸟为什么愿意与其他动物分享它们费了很大气力和周折才建成的巨巢呢?也许是因为它们知道,居住者越多,意味着有更多的眼睛监视来自天空和地面的危险。此外,织巢鸟经常通过其他鸟类的觅食活动发现新的食源地。

对于群居织巢鸟来说,巢穴为它们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抵御冬季凛冽的寒风。科学家用温度探测仪检测群居织巢鸟的巢穴,结果发现,即使在气温从63华氏度(1华氏度=5/9摄氏度)猛跌到冰点的寒夜里,有动物居住的巢室温度也从不会降到61华氏度以下。有生物学家通过计算发现,与大多数鸟类构建的开放式鸟巢相比,群居织巢鸟建造的温暖巢室能让它们减少40%的能量消耗。

能量的节省同时也帮助这些鸟儿节约了水的消耗。在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水是比食物更加珍贵的资源,在某些地区,每年的降雨量只有3英寸(1英寸=2.54厘米)左右。群居织巢鸟的需水量非常少,甚至不到一茶匙,它们有时可以一整天都不喝水,这是因为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白蚁体内含有丰富的水分。

尽管群居织巢鸟的巢穴看上去像是挂在树上的一个大草堆,实际上它的内部结构异常复杂,而且针对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小鸟们将较粗大的嫩枝连接起来,为巨巢制成一个坚固的屋顶,将干草插入巨巢的外墙体内,以增加隔热效果。在巢室里,即将孵卵的织巢鸟夫妇将柔软的草花和毛发填塞到杯状的窝内,然后用绿草在窝的边缘制成一个坚硬的隆起脊,以防止卵从窝内滑落出去。一根根尖刺插在通向各个巢室的通道内,以增加入侵者进入巢室的难度。

与大多数鸟儿建造的专门用于繁殖后代的临时巢穴不同,群居织巢鸟一整年都在使用和维护其巢穴。它们有着非常强烈的造巢欲望,即使巢室充足并不需要新巢室时,它们也往往会继续向一个未使用的巢室里填充各种柔软物,使之成为一个既实用又舒适的产卵室,并且还要在它的下面再建一个新室。群居织巢鸟建造的最大鸟巢周长达20英尺,有数英尺高,有100多个巢室,可居住400多只鸟。有时,由于巨巢过重,甚至将整棵树压倒。鸟儿们似乎不知道何时应该停下来。

合作之谜

比鸟巢更有趣的是,建造这样一个巨巢,需要很多鸟联合作业才能完成。群居织巢鸟的这种合作行为引起了自然学家的注意,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选择观点。自然选择观点认为,每个个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自己基因的成功延续。那么,群居织巢鸟为什么愿意帮助其他鸟呢?

鸟类中最常见的合作行为是合作抚养,也就是说,除父母之外的个体愿意帮助其他鸟孵卵和喂养雏鸟。这种行为也叫“利他行为”。在所有鸟类中,大约有3%的鸟在鸟巢中利用帮助者抚养其子女。在绝大多数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这说明,对这些鸟儿来说,确保与自己有一半相同基因的兄弟姊妹的生存,就等于繁殖了自己的后代。

群居织巢鸟的利他行为显然有所不同。群居织巢鸟频繁地建造供他人使用的巢室。非兄弟姊妹关系者经常帮助其他夫妇抚养子女。一对夫妇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它们很可能会为其邻居提供食物。雄性帮助者愿意帮助雌性是否是为了在下一个繁殖季节到来时能诱其交配?帮助者是否在练习抚养雏鸟的技巧,以便为日后抚养自己的后代打基础?这些问题是科学家们努力要解开的谜。

不屈不挠的织巢鸟夫妇

鸟类学家为解开群居织巢鸟的利他行为而努力搜集证据,但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大多数帮助者最终都成了蛇的食物。

群居织巢鸟的主要天敌是非洲树蛇和金黄眼镜蛇。在南部非洲的广大地区,眼镜蛇被认为是一种地栖动物,但是,在卡拉哈里沙漠,这种爬行动物改进了生存技巧,为了吃到鸟卵和雏鸟,它们能在鸟巢里连住数月,有的索性将鸟巢当作它们自己的巢穴。

群居织巢鸟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有科学家曾经见证了一段令人心碎的经历:一对织巢鸟夫妇为了繁殖自己的后代,与一条非洲树蛇整整较量了8个月。

那一年的9月,这对织巢鸟夫妇在自己的巢室产下4枚卵并孵化出幼雏。三周后,一条非洲树蛇掠走了它们的孩子。几天后,雌鸟再次产卵,却依然成为那条树蛇的一顿美餐。到了来年4月,这对夫妇已孵化了8窝幼雏,但是没有1只雏鸟能活到可以展翅飞翔。

在所有鸣禽中,几乎没有哪一种鸟一年能孵化5窝以上。然而,这对不屈不挠的夫妇又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它们这次总共产下了25枚卵!在夏天雨季来临时,它们的第九次努力终于有了喜出望外的结果:一只雏鸟终于活到长出羽毛。当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再次传来时,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的群居织巢鸟知道一条蛇正向它们的巢室游来,织巢鸟夫妇迅速站到巢室通道口,然后转过身来冲着它们唯一有可能飞起来的孩子唧唧喳喳地狂叫。这只喙口还未完全变色的小鸟扇动了几下翅膀,终于与它们的父母一起飞出了巢外……

或许是由于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将它们的爱子培养成人,织巢鸟夫妇对它们的孩子百般呵护,悉心照料,被宠坏了的雏鸟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确保自己的生存优势。在雏鸟经历的头一个冬季里,大部分时间都与父母同居一室,白天则与家庭成员一起飞到地上觅食。在学会飞行的头几个月里,它们也仍然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免费的午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部分北美鸣禽在雏鸟学会飞行的几周内就迫不及待地将其赶出巢穴。科学家发现,会飞的雏鸟的存活率丝毫不亚于成年鸟,尽管它们还缺乏生存经验。

生存危机

群居织巢鸟躲避蛇威胁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将天敌完全挡在巢窝之外。关键是要寻找一棵合适的栖树,树身要修长、光滑,树枝要高,任何滑行动物都难以攀缘上去。事实上,这种理想的栖树并不是树,它是一根电线杆。

“我非常讨厌这些鸟儿。”一名电工抱怨道。他花了整整一个早晨从电线杆上敲下那些群居织巢鸟的鸟巢。他与他的同事们每月要驱车3100多英里(1英里=1.609344千米)去清除群居织巢鸟的巢穴,因为它们的巢穴威胁到了线路的安全。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潮湿的鸟巢导致电线短路时,他们不得不顶着风雨爬到电线杆上去修复被烧焦了的供电设备。

为了能让织巢鸟离开电线杆,电工们在电线杆的下边建了一个辅助装置。但是,织巢鸟的巢穴会“长个”,很快就“长”得与电线杆一样高了。这些鸟儿甚至将它们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南非南部和西南部的无树草原上,在这儿它们只能利用电线杆来建巢。

鸟类摄影略谈 篇7

应记录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地理环境

长期以来,很多鸟友习惯于用长头拍鸟,忽略了记录鸟类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失误。拍鸟人应该有一种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鸟类的社会责任感。

在不同的地方将你所看到的某群鸟或某种鸟群记录拍摄下来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见证事实价值。因此,我拍鸟时总是带上两套相机,一套是配400mm或600mm长焦镜头,用来拍摄鸟的种类和细节,如图1《雨中的孤沙锥》,其个体、色彩、花纹甚至背上的雨水珠都清晰可见;另一套是配70~200mm变焦镜头,这样,当大群鸟儿出现时,可以迅速利用短焦距镜头拍摄,并尽量将地方标识物构图在画面中以证明鸟群所在的地域,如图《和谐生态》,在拍摄大群白鹭和鸥类时,将游人如织的观海场面一并拍进画面,到过北戴河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北戴河湿地人与鸟的和谐景象。

要抓住鸟儿的形态、细节和生活情景

鸟类的社会生活也像人类一样丰富,在不惊扰鸟类的前提下抓拍鸟儿丰富多样的生活情景,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人的某种遐想或反思。

由于鸟类(尤其是小鸟)觅食和飞行速度较快,因此最好使用长焦距镜头和高速快门来拍摄,抓取精彩瞬间。如图《起跑的凤头》,使用400mm长焦距镜头和1/2500秒的快门速度,抓拍到极其清晰的动感图像。又如图《喜鹊东南飞》,利用仰拍角度净化画面,截取好看的松枝作为画面陪体,等待时机抓拍喜鹊舒展翅膀时的形态。

若要记录生活情景,只拍单鸟的觅食、休息、梳理羽毛是不足以感人的,应去抓取求偶、筑巢、育雏、争食、打斗等生动好看的情景。如图《打斗》《筑巢》《爱抚》这些画面记录了鸟类动人的生活情趣,并在散射光条件下使用适当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出中国水墨画的视觉效果。可运用技法美化环境背景烘托被摄鸟儿

记录类作品主要是抓住事物特点,纪实拍摄,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艺术类作品的主旨则在于主观思想对客观存在的概括提炼和美化升华。正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不一定非要拍摄艺术类摄影作品,但应尽量在摄影作品中体现出艺术性。鸟类摄影作品中,环境背景不仅可以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也是营造意境,美化画面的重要手段。

我的做法是通过细心观察,提炼艺术语言符号,再设定快门速度、拍摄角度和拍摄方位。如图《白眉林鸲》通过观察调整自己的拍摄位置,将画面中的鸟刚好放到透光叶子的中间再行拍摄。兴起时还可以玩一些物虚、动虚、焦虚和多次曝光等技巧,如图《等待》利用前焦虚营造大面积的单一色彩来烘托被摄鸟,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图《夕阳下》利用两次曝光创造画面意境;图《漫步》利用逆光隐去细节净化画面,以达到版画的视觉效果;再如题图《百鸟戏雪》利用后期制作升华图片视觉艺术形象,将源于生活的形象上升为艺术作品。

鸟类趣谈 篇8

有羽毛的鱼———企鹅

企鹅,鸟纲企鹅目所有种类的通称。我们都知道企鹅是一群不会飞的鸟类。但它们的翅膀已慢慢演化成为能够下水游泳的鳍肢。1620年法国的Beaulier船长在非洲南端首度惊见会潜游捕食的企鹅时,称其为“有羽 毛的鱼”。

善于比赛的鸽子———赛鸽

赛鸽,也被称为“竞翔鸽”,是专用于比赛的鸽子,人们在养鸽的过程中发现,鸽子从关养到放养的过程中,其有认巢的特性。人们依据鸽子的这一特性,有意识地把鸽子带到乙地并使之再飞回到甲地,这样就产生了通信鸽。当看到鸽子们陆续归巢的景象,人们惊叹于鸽子的神奇本领之余,又萌发了用鸽子竞翔取乐的想法,从而发展成为竞翔这一高尚的体育的活动。人们为了夺取比赛的胜利,各自在繁殖、饲养和训练上潜心研究探索,不断设法改进,终于形成了赛鸽这一个新的品种。我国早在明代中叶时期,就已经开始用鸽子竞翔取乐,还组织了相应的“放鸽之会”团体。

鹦鹉学舌的本领

鹦鹉是鹦形目,是鸟纲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于热带森林中。鹦鹉学舌是因为它们懂得人类的语言吗? 事实上,鹦鹉的“口技”在鸟类中的确是十分超群的。但这只是一种条件反射、机械模仿而已。这种仿效行为在科学上也叫效鸣。由于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因而它们没有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

鸟儿睡觉

鸟儿当然也要睡觉,不仅要睡觉,而且有的鸟还是一只脚站着睡。更令人惊奇的是,人似乎可以向鸟儿施行“催眠术”,按照你的意思让它睡。只要在鸟笼上盖一块毯子,人为制造出一个黑暗的小环境,鸟儿很快就会入睡。最有趣的是,雨燕在飞翔中也能以这种方式睡觉。不过,涉禽类的海鸟,它们睡觉不是按照太阳升落的规律,而是依据潮汐节律。

吉祥的使者———喜鹊

喜鹊又名客鹊、神女,是鸟纲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喜鹊是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此外,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每年的七夕人间所有的喜鹊会飞上天河,搭起鹊桥,引来分离的牛郎和织女相会,因而在中华文化中鹊桥也成为男女情缘的象征。为什么喜鹊会如此受到人们的追捧呢? 原来在《本草刚目》中喜鹊有两个含义: 一是“鹊鸣”,故谓之“鹊”,形容其委婉清脆的叫声; 二是“灵能报喜,故谓之喜”。古书《禽经》中也有记载: “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古人这么多关于喜鹊的记载,难怪现在的人们这么钟爱于这位吉祥的使者———喜鹊。

花开富贵的象征———孔雀

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属鸡形目,雉科,又名越鸟、南客。孔雀因其能开屏而闻名于世。但是能够自然开屏的只有雄孔雀,这是因为雄孔雀身体内的生殖腺能够分泌性激素,刺激大脑,促使开尾屏。因此,雄孔雀的尾上覆羽特别发达,平时收拢在身后,开屏时伸展开来长约1米左右。这些羽毛绚丽多彩,羽支细长。绿孔雀的尾羽犹如金绿色丝绒,其末端还具有众多由紫、蓝、黄、红等色构成的大型眼状斑,开屏时反射着光彩,好像无数面小镜子,真真鲜艳夺目。由于人们喜爱孔雀开屏的美丽景象,认为此景象犹如花朵绽放一般绚丽多彩,因此又“孔雀开屏花开富贵”的说法。

《诗经》中鸟类兴辞探析 篇9

关键词:兴象核心,观念形态,固定句式,抒情场景

有关《诗经》中兴辞与诗意之间的关系, 历来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二者无任何意义上的关联, 兴辞只是诗歌的一种起头的方法, 且重在起调。一种认为二者存在意义关联, 只是这种关联有的表现得较为显明易懂, 而有的则较为隐晦难解。还有一种是试图调和前两种说法, 认为《诗经》中有些篇章的兴辞与诗意有关, 有些则无关。随着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和文学研究的逐渐深入, 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历久弥新, 不断取得新的创获。

在《诗经》中, 以鸟起兴的诗章共有82章;它们分别出现于41首诗中。有些用于引起全诗的歌咏, 有些引起的是一章的歌咏, 而有一些却是出于重章歌咏的需要来使用的。这些兴辞共取象于28种不同的鸟。它们分别是雎鸠、黄鸟、喜鹊、鸤鸠、燕子、雉、雁、鹌鹑、鸡、晨风、鸮、鹈鹕、鹳、仓庚、鸿、鵻 (鹁鸪) 、脊令、隼、桑扈、鸒 (乌鸦) 、鷮、鸳鸯、鹙 (秃鹫) 、鹤、鸢 (鹰) 、凫鹥、凤凰、白鹭。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鸟, 只有一种非现实的鸟。

一般以为, 鸟的种类是解说鸟类兴辞的关键, 所以, 过去的研究往往是先从不同种类的鸟的身上, 找出其特异的生理特征或生活习性, 然后再说明它们的某些特性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或与诗歌意义上的关联。如说“关关雎鸠”, 朱熹《朱于语类》卷八十一曰:“雎鸠, 毛氏认为‘挚而有别’。……盖‘挚’与‘至’同, 言其情意相与深至, 而未尝狎, 便见其乐而不淫之意。此是兴诗。兴, 起也, 引物以起吾意。如雎鸠是挚而有别之物、荇菜是洁净和柔之物, 引此起兴, 犹不甚远。”再如杨慎《升庵经说》卷四“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条说:“师旷《禽经》曰:‘鸟向飞背宿, 燕向宿背飞, 此物理也。’故庄姜以为送归妾之比, 取其背飞之义, 送别之情也。”

如果照此推论, 在《诗经》的鸟类兴辞中, 同一种鸟或具有相同生理特征的鸟, 所引起的诗章的抒情主题就应是相同, 抑或是相近的;反之, 不同种类的鸟则应兴起不同的抒情主题。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在《诗经》中很容易找到不同于此的例证。例如, 同是以“黄鸟”起兴的诗章, 其所引起的诗情便不尽相同。

《周南·葛覃》中的“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与“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所构成的起兴, 兴起的是“女子归宁父母, 以惬其怀亲之愿”的欢愉之情。在《邶风·凯风》中, “睍睆黄鸟, 载好其音”兴起的是孝子感佩母亲仁爱、自责亲过之情。而《秦风·黄鸟》兴起的是“哀三良殉秦”的悲愤之情。还有《小雅·黄鸟》兴起流亡思归之情。《小雅·绵蛮》兴起“微臣刺乱”的忧苦之情。

而在《诗经》兴辞中可以兴起对婚嫁的赞美之情的“鸟”, 至少包括有:雎鸠 (《周南·关雎》) 、喜鹊和鸤鸠 (《召南·雀巢》) 、鸳鸯 (《小雅·鸳鸯》) 、野鸡 (《小雅·车舝》) 等不同种类的鸟。

可见, 在《诗经》的鸟类兴辞中, 仅看鸟的种类及其特征, 似乎并不能最终断定诗章中兴辞与抒情主题的情感联系。

通过比较还可以看出, 鸟类起兴在风、小雅中的意涵及用法较为一致或相似, 而与在大雅、颂中的运用有着明显不同。这有可能与创作年代的不同有关, 也有可能隐含着其他文化信息, 如创作时出于不同背景、场合的需要, 或是由于创作者身份、地位、地域的差异所造成, 等等。所以, 本文将以国风、小雅的诗章为主要研究对象, 来探讨《诗经》中鸟类兴辞的问题。

《诗经》兴辞中对鸟的描写, 有对某一种鸟的个体性特征的生动描绘, 如用“关关”写雎鸠鸣, 以“雝雝”写雁鸣等, 但更多的是描写鸟的通适性的特征, 即几乎所有的鸟共有的鸣叫、飞行、集止、筑巢、羽毛、离于罗等。我们先对有关“鸣叫”的兴辞作一考察。

在《国风》的鸟类兴辞中, 对鸟的鸣叫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直接描写, 大多直接使用动词“鸣”, 并伴以描写鸟鸣的拟声词。如下各章:

《周南·关雎》1章: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郑风·风雨》1章:风雨凄凄, 鸡鸣喈喈。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显然, 在这些诗章的起兴句中, 鸟的鸣叫是核心的意象。这鸣叫不是哀苦的、凄厉的, 而是“关关”、“雝雝”、“喈喈”、“胶胶”、“嘤嘤”等鸟的和鸣之妙音。这类以鸟的鸣叫为起兴的兴辞, 所兴起的情感内容明确而且相近, 都是与人们的婚恋或交友的情感相关;所引发的抒情基调也是充满了怀想、思念和相知相亲的美好感情。

而通过诗中对鸟的“雉鸣求其牡”、“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等自然天性的描写说明, 《诗经》中以鸟鸣作为起兴的兴辞, 之所以能兴起“婚恋”与“求友”的诗情, 大概与先民们最为朴素的生活观察和体验相关。而一当这种“经验”在观念层面成长为“普遍记忆”, 并以某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固定下来, 如“鸣叫”及所有描写鸣叫的种种拟声词, 便成为歌诗创作中, 乃至整个生活观念中特定的情感符号。创作者依此兴发创作灵感, 欣赏者也为之打动、为之喝彩。

正因如此, 《诗经》中所有以“鸣叫”开始的诗, 其艺术功能便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即便在一些采用“赋”法的诗中, 由于用“鸟鸣”作开头, 也同样可以引发这样的情调:

《郑·女曰鸡鸣》1章: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子兴视夜, 明星有烂。

《齐·鸡鸣》1章:鸡既鸣矣, 朝既盈矣。匪鸡则鸣, 苍蝇之声。

另一种写鸟的鸣叫的兴辞是间接描写, 即不直接写其“鸣”, 而是写其“音”。这种写法只有两例:

《邶风·凯风》4章:睍睆黄鸟, 载好其音。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邶风·雄雉》2章:雄雉于飞, 下上其音。展矣君子, 实劳我心。

《凯风》一篇写孝子有感于母亲劬劳, 自责不能慰悦母心。《雄雉》则是写丈夫徙役于外、妇人自遗阻隔的思念。 (在此章诗的兴辞中, 其兴象核心不在“音”, 而在“飞”, 见下文的论析) 。仅从鸟鸣起兴的角度看, 同样是写鸟鸣, 但仅仅是“鸣”与“音”的一字之变, 却兴起了全诗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诗情主题。由此也说明, 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集体记忆”, 必然依托于特定的语言形式。这也是《诗经》兴辞尽管是出于感情的兴发, 却仍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主要原因。

下面, 我们再来考察有关鸟的“飞翔”的兴辞。在以鸟的“飞翔”起兴的兴辞中, 最为典型的固定句式就是“××于飞”。其例如下:

《邶风·燕燕》1章: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之子于归, 逺送于野。《小雅·鸿雁》1章: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之子于征, 劬劳于野。仅从句式上来看, 其首章都是以“××于飞, ××其羽”为起兴;。由它们所引发的诗章的抒情主题也极为相近, 都与“远行”、“怀人”相关;或送远行, 或思远人, 或抚流民。《燕燕》自孔颖达以下, 注家多以为是写“卫庄姜送归妾”的;而近人以为它是一首送远嫁的诗。《雄雉》则《小序》以为刺卫宣公之淫乱;自朱熹以来, 一改旧说, “以为妇人思其君子久役于外而作”。《鸿雁》一篇, 《小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 不安其居, 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 至于矜寡, 无不得其所焉。”自来诸家皆以为是写“使臣”的辛苦, 只有朱熹以为是流民自作, 以追叙其远征劬劳之苦的诗歌。既然都是“远行”, 无论是已远行, 还是将远行, 在古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 所以这些诗章的情感基调便是充满感伤的, 而非欣喜的。

当然, 在《小雅》中也有一处例外, 即《小雅·鸳鸯》第1章:“鸳鸯于飞, 毕之罗之。君子万年, 福禄宜之。”这里的“鸳鸯于飞, 毕之罗之”兴起的是对新婚的贺喜和祈福, 与前面几例相对固定的用法不同。其兴象核心不在“飞”, 而在“鸳鸯”, 所谓“鸳鸯, 匹鸟也”;或者是在“毕之罗之”, 但与《王风·兔爰》首章以“有兔爰爰, 雉离于罗”兴起“忧生之嗟”, 亦不相类。此为特例, 似无规律可循, 只得阙疑, 留待方家。

其他写鸟类飞翔的起兴句, 虽没有采用“××于飞”的固定句式, 但以“鸟飞”的兴象所引起的集体记忆, 构成了诗章相对统一的抒情氛围和情感基调;诗人在此基础之上, 既遵循着某种符合社会文化规约的套路, 同时, 又有根据特定现实需要的即兴发挥和创作, 从而形成对相似情感、情调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如以下各例:

《豳风·九罭》2章:鸿飞遵渚, 公归无所, 于女信处。

《小雅·菀柳》3章:有鸟高飞, 亦傅于天。彼人之心, 于何其臻。

由以上对《诗经》中“鸟”的起兴与起情关系的研究, 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的推断:《诗经》的兴辞包含着某些特定的、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形态, 它们依托于特定的语言形式而存在, 并且在诗中, 通过兴象核心, 以及围绕兴象核心所构成的抒情氛围和场景来呈现其意义、发挥其艺术功能, 而最终起到调动创作者 (或编演者) 与欣赏者情感互动的作用。简言之, 《诗经》“兴”的主要艺术功能就是“起情”。借用刘勰的一句话, 那就是“起情, 故兴体以立”。虽然, 刘勰对“起情”的理解与我们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赵沛霖.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3]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4]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三亚市白鹭公园的鸟类调查 篇10

白鹭公园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 位于我国的热带地区三亚市, 其广阔的滩涂和茂密的红树林成为许多鸟类的理想觅食地和越冬点, 每年春季和冬季都有许多迁徙鸟类在此觅食和越冬, 因此, 开展白鹭公园鸟类的研究, 对掌握鸟类在白鹭公园湿地中的地位、对白鹭公园湿地的保护及生态管理意义重大, 对三亚市的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 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位于北纬18°09′-18°37′、东经108°56′-109°48′之间。白鹭公园位于三亚市东部的临春河畔, 与三亚市图书馆相邻, 向东与市区最高点凤凰岭相连, 向西隔河与三亚市中心相望, 总规划面积为25.7公顷。公园分为椰林风情区、绿岛锦簇区、镜湖银波区、海天一色区、红树迷园区和闲得茗香区等几大区。公园中心约9万平方米的小湖称之为“白鹭湖”。白鹭公园拥有大面积的水上红树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尤其适合一些水鸟的栖息。园中的红树林内生活着大量的白鹭, 在公园内红树林的滩涂、浅水觅食。

1.2 调查方法

为了更全面了解三亚白鹭公园的动物资源状况, 于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对白鹭公园鸟类资源进行调查, 利用20-60倍望远镜对白鹭公园的鸟类每周进行一次调查, 于每天的7:00-10:30和16:00-18:30两个时间段, 采用步行调查, 调查路线沿着三亚市图书馆进入白鹭公园开始以1km/h的速度绕白鹭公园行走一圈。直接记数白鹭公园鸟的种类和数量, 记数方法以精确记数为主, 估算为辅, 并结合“集团统计法”推算白鹭公园鸟的总数以及群体中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比[5], 数量占所记录到鸟类总数的10%以上的鸟种为优势种, 占1%~9.9%的鸟种为常见种, 占1%以下的鸟种为罕见种。种分类系统依据《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6]。

1.3 数据分析方法

鸟类多样性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即H′=–∑Piln Pi, Pi为某一样地中第i种鸟的个体数量占该样地所有鸟类个体数量的百分比。

均匀度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J=H′/Hmax=H′/ln S, S为该样地中的种数, Hmax为最大多样性值, Hmax=ln S。

2 结果与分析

2.1 鸟类种类组成及区系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9种, 隶属于4目15科20属 (见表1) 。其中以雀形目鸟类最多, 有17种, 占58.6%;其次是鹳形目鸟类, 有7种, 占25.6%;接着是鸻形目鸟类, 有3种, 占16.9%;佛法僧目数量最少, 只有两种, 占整个调查记录到的鸟类0.6%;鸟类的多样性为2.61, 均匀度为0.77。

在所记录到的鸟类中, 留鸟21种, 占72.4%;冬候鸟7种, 占24.1%, 而夏候鸟只有一种, 占3.5%。可见留鸟是三亚市白鹭公园鸟类群落的主要成员, 迁徙鸟类中以冬候鸟为主, 夏候鸟所占的比例较少, 这可能与三亚市得天独厚的地理及自然条件息息相关。

2.2 优势种

依据鸟的总数以及群体中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比, 数量占所记录到鸟类总数的10%以上的鸟种为优势种, 占1%~9.9%的鸟种为常见种, 占1%以下的鸟种为罕见种。本次调查的鸟类优势种主要为小白鹭, 家燕和灰背椋鸟, 分别占所调查鸟类个体总数的15.9%、14.4%和14.1%。常见鸟类有12种, 分别为八哥、白头鹎、青脚鹬、大白鹭、鹊鸲、林鹬、矶鹬、暗绿绣眼、家八哥、中白鹭、池鹭、和丝光椋鸟, 罕见鸟类有黄苇鳽、戴胜、灰眶雀鹛、牛背鹭和麻雀等。

小白鹭在白鹭公园拥有较多的数量, 白鹭公园拥有大面积的水上红树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 白鹭晚上可以栖息在红树林保护区中部的红海榄树上, 白天则在红树林滩涂、浅水觅食, 也到周边的河岸、水塘觅食, 为白鹭提供了极佳的生境, 同时白鹭公园也拥有较大的植被覆盖率, 吸引了大群的灰背椋鸟在树上休憩、取食。白鹭公园拥有的大面积浅水湖泊, 滩涂, 且昆虫种类多而丰富, 给家燕也带来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湖面经常可以看见家燕掠过得身影。湖边的滩涂、灌木等也常常可以看见白头鹎和鹊鸲等常见鸟的驻留。

3 讨论

3.1 白鹭公园鸟类资源的评价

与海南省东寨港、青梅港等地方的红树林湿地的比较:2003年至2009年冬季, 李仕林等连续8次通过对三亚市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的调查, 共发现有鸟类11目23科50种[7];1997年12月至1998年10月, 邹发生等通过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的调查, 共发现有鸟类78种, 隶属于26个科, 12个目[8];笔者在三亚白鹭公园红树林保护区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共记录到鸟类4目15科20属29种, 以上可见白鹭公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海南省东寨港、青梅港等地方的红树林鸟类资源相比较差别明显, 说明白鹭公园的鸟类资源多样性丰富度在海南省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其可能的原因是:

1) 由于白鹭公园位于海南省的三亚市, 地处热带地区, 属热带季风气候, 季相明显, 全年可以分为两个季节:干凉旱季、湿热雨季。夏半年在西南季风来临后, 容易生成种种滞留锋, 常有海洋生成的热带气旋来袭, 也就是台风, 由于台风的影响, 会使得乔木毁坏, 影响鸟类的数量。

2) 由于个人野外调查经验不足、调查时间的选择不恰当以及调查的次数不够多等因素, 造成发现鸟类数据可能与白鹭公园实际鸟类种数有所出入。

3) 由于鸟类的居留型不同, 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4)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会影响鸟类的数量, 在白鹭公园活动锻炼的人数很多, 而且走动频繁, 会对鸟类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加之一些市民在白鹭公园的湖面上撒网捕鱼, 对白鹭公园的水鸟捕食和休憩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 由于潮汐的影响, 涨潮落潮对白鹭公园湖水水位的影响导致白鹭公园裸露滩涂面积大小的不同, 这给白鹭公园水鸟的觅食带来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了白鹭公园的鸟类数量。

3.2 白鹭公园鸟类资源的保护

研究鸟类的多样性, 分析其原因, 不仅是资源保护的需要而且也是对环境的变动及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 以及对生态平衡从理论上做出指示, 在城市公园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中, 如何营造多样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那些特殊的栖息地和微栖息地的保护, 这对于维持本地区鸟类多样性甚至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海南正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不可少, 而城市公园鸟类资源的丰富与否与城市环境的好坏有很大关联。

白鹭公园红树林保护区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区的动植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管理机构尚不健全, 一些市民对鸟类的保护观念也很薄弱, 加之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突出, 如在三亚市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 大量游客的涌入及大规模基础工程的建设, 都对当地的生态和鸟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 因此, 白鹭公园鸟类的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希望有关部门予以足够的重视,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白鹭公园的鸟类进行保护:

1) 进行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在保护区内尽量避免大型工程的建设, 同时加大对白鹭公园红树林的保护力度, 避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根据白鹭公园的鸟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再划定鸟类保护小区, 限制游客或市民的出入, 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 为白鹭公园的鸟类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2) 尽管近年来, 三亚市政府加强了对红树林的保护, 也建立了许多红树林的保护区, 可由于有部分市民对红树林湿地、鸟类的认识尚且不足, 因此, 应该加大“爱鸟护林”的宣传力度, 如利用每年3月份的植树节、爱鸟周、4月份的野生动物保护月、10月份的世界动物日等时间, 通过向群众介绍播放濒危鸟类和植物的视频, 发放宣传册等活动向周边市民普及爱鸟知识和红树林保护知识, 提高市民对鸟类的保护意识。

3) 鸟类处于营养级的较高位, 一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到鸟类身上, 而白鹭公园湖水与三亚河相通, 三亚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鹭公园的水质, 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 加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尽力避免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排放, 减少水域的污染。

摘要: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 利用样线法, 每周两次对三亚市白鹭公园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到鸟类4目15科20属29种, 其中雀形目鸟类17种, 占58.6%;非雀形目12种, 占41.4%。留鸟21种, 占72.4%;冬候鸟7种, 占24.1%, 而夏候鸟只有一种, 占3.5%。其中优势种鸟主要为小白鹭, 家燕和灰背椋鸟, 分别占所调查鸟类个体总数15.9%、14.4%和14.1%。鸟类多样性分析表明, ShannonWiener指数为2.61, Pielou指数为0.77, 最大多样性值为3.36。

关键词:三亚市,白鹭公园,鸟类,调查

参考文献

[1]Blewett C M, Marzluff J M.Effects of urban sprawl onsnags and the abundance and productivity of cavity-nesting birds[J].Condor, 2005, 107 (3) :678-693.

[2]Valiela I, Martinetto P.Changes in bird abundance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Urban sprawl and global footprint?[J].BioScience, 2007, 57 (4) :360-370.

[3]陈水华, 丁平, 郑光美.城市化对杭州市湿地水鸟群落的影响研究[J].动物学研究, 2000, 21 (4) :279-285.

[4]李慧, 洪永密, 邹发生.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鸟类多样性及季节动态[J].动物学研究, 2008, 29 (2) :203-211.

[5]H.owes T, Bakewell D.Shorebird Studies Manual.KualaLumpur[M].AWB Publication, 1989:143-147.

[6]郑光美.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7]李仕宁, 苏文拔, 林贵生.三亚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鸟类资源调查[J].热带林业, 2011 (12) .

鸟类的视野 篇11

由于鸟类观察世界的方式与人类不同,因此研究者们通过不断研究来确定飞行器外部照明系统的变化怎样帮助避免鸟类与飞机的撞击事故。

“一些类型的照明方式可能能够增强鸟类侦测和追踪高速飞机的能力,因此,这可以成为减小鸟类撞机事故发生频率的一种潜在方法。”一个研究团队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被发表在了《秃鹰:鸟类学应用》,一个加利福尼亚州库伯鸟类学论坛的杂志中。

根据美国FAA的调查数据,最近这些年鸟类撞机事故的报道数量大幅增加。一份201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相比1990年,野生动物的撞机事故增加了6.1倍,1990年有1851次此类撞机事故报道,而2013年有11315次此类撞机事故报道。在这23年的142603次事故中,97%的事故都与鸟类有关。其余的3%包括陆地上的哺乳动物、蝙蝠和爬行动物。学术界的权威认定,在此之外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事故。

鸟类撞机事故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更多地研究如何避免此类事故,而事实上他们几乎都是为了减少机场附近的鸟类数量。这些项目都是建立栖息地管理项目来保证鸟类们不在机场附近活动,同时使用烟火、警报器、捕食鸟或猎狗来驱散聚集在跑道附近、容易引发事故的鸟类。

“然而,这些方法受到了限制。因为很多事故发生时都不在机场管理范围内。”来自普度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的国家野生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报告这样总结。“这些方法并不能总是将民用飞机的撞击事故概率减到最小。”

视觉认知

这些年来,不断地出现各种通过飞机照明来提升飞机对于鸟类可见度的倡议,而且早期的研究发现,鸟类对于起飞中的飞行器的反应取决于环境光状况。

早期的研究也发现,由于人与鸟类感光能力不同,“鸟类感知视觉刺激的方式与人类存在明显区别”,研究报告中这样说道。

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他们感知紫外线的能力不同,而紫外线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见的。人类在眼部有三种光敏感光器(视锥细胞)——对红色、绿色、蓝色敏感的视锥细胞,而在白天活跃的鸟类具有四种——对红色、绿色、蓝色敏感的视锥细胞以及对紫外线敏感的细胞。鸟类的视锥细胞也包括了能滤光的有色油滴。因此鸟类不仅可以看到紫外线也能够区别出人类无法区别出的类似颜色。同时研究报告中提出:“人类具有的视觉感知能力鸟类却不一定具备。”

此前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已经做过使用白光照明来避免鸟击事故的研究。“然而”,报告补充提到,“使用白光会令鸟类行为反应的解释更加复杂,因为无法确定动物对哪个波长的光有所反应,而且白光中有很多相似的光复合在一起。

研究方法

基于以往的调查报告,白天的鸟击事故数是夜晚时的两倍,研究人员在白天通过使用搭载有单色光光源的遥控飞机,来观测褐头牛鹂的视觉系统对光源的反应。

研究人员设计了两个实验,其中使用了77个雌性和143个雄性的成年褐头牛鹂和一个翼展158厘米、机身长度131厘米的遥控飞机。这架飞机在每个机翼下面都安装了高对比度的LED灯泡;光线可以连续发光或以2HZ频率脉冲闪烁——这个频率不在人类闪烁眩晕的范围内。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对于鸟类非常显眼的光源波长位于电磁波谱的蓝色部分,在大约470纳米左右。

第一个实验用来测试鸟类在光源关闭、光源连续发光以及脉冲闪烁情况下,对于静止飞机的反应是否不同。“飞机静止时鸟类对光的反应行为发生变化使我们能够间接确定动物会不会注意到这些光”,报告中说。研究人员发现在飞机静止的情况下,当光线持续存在或者脉冲闪烁时,与光源关闭时相比,鸟类可以更快地做出紧急行动。

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者比较了飞机在飞过美国北印第安纳州的一片草地上时,鸟类在光源关闭、持续发光、脉冲闪烁出现时的反应。飞机在草地上空飞行时,光源选择和飞机速度都会对鸟类产生影响,报告补充指出,“在对鸟类的影响上,光源选择与飞机速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互相作用。在光关闭时,我们可以发现飞机速度会对鸟类的反应造成强烈影响。当飞机的速度更快时,牛鹂做出反应要花费更多时间。当光线脉冲出现时,飞机速度依然会导致牛鹂反应速度下降,但强度减小了。”

研究人员发现当飞机上所有的八个光源都开启时,与脉冲出现和光线关闭时相比,飞机有了“更高的单位时间发光强度”。“如果牛鹂增加他们对于光源的视觉注意力而不是飞机本身,就可能帮助它们追踪以一定速度范围内飞行的飞机,从而可能减少鸟类判断飞机位置的问题。”研究报告中提到。

更大的物种

研究人员提议对蓝色波谱光对于其他大型鸟类的影响效果进行补充研究,“特别是那些与本次研究鸟类在质量和视觉能力上有很大区别的物种”。

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到,由于牛鹂与更大型的物种包括水鸟、海鸥和猛禽类相比,有更低的视觉敏感度,那些物种可以感知到比牛鹂更远距离的环境变化。

由于飞机在不同飞行阶段的速度不同,飞机上光线的设置因此也需要能够从一个阶段转换到下一个阶段,报告中说。例如,飞机在滑跑时光源可以关闭或者脉冲出现,但是起飞时必须持续存在。

“我们的结果对于机上光源(也就是移动的光)和机场光源(也就是固定的光)减少鸟类撞机事故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报告中说,“一个可能性就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光源类型来改变鸟类的行为,包括在跑道附近的静止光源和在飞机上的移动光源。”

上一篇:TC35模块下一篇:生产技能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