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

2024-08-11

甘肃武威(精选8篇)

甘肃武威 篇1

6月25日, “龍玫花语”芳香产业研讨会在甘肃武威召开

来自法国的世界顶级调香师Isabelle burdel (伊莎贝娜) 女士对“龍玫”系列深加工产品进行现场评鉴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题, 也是甘肃实现精准脱贫,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前不久, 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 出台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在《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壮大富民产业, 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重点鼓励扶持发展玫瑰、油菜等区域性特色优势农产品。

记者从6月25日在甘肃武威召开的“龍玫花语”芳香产业研讨会上获悉, 位于该市凉州区清源镇的华协农业“龍玫小镇”产业园将致力于玫瑰产业综合开发, 包括玫瑰种植园、玫瑰文化园、玫瑰精深加工产业园等板块, 逐步形成集研发、种植、生产、展销、餐饮、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有效改善武威市, 乃至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传统种植业结构。

据了解, 国内由于玫瑰产业地缘限制和销售渠道有限, 中国玫瑰行业企业大多集中在玫瑰种植区域附近, 且大多分布在低端市场, 如玫瑰干、鲜花及花蕾市场等, 产品附加值不大。相关行业调查显示, 中国药用、食用、酒用、化工及出口玫瑰花年需求量达30万吨以上, 而全国总产量不足10万吨, 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因此, 从市场需求来预测, 十年内我国玫瑰产量将供不应求, 中国国内玫瑰产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经济效益将会更加显著。

甘肃华协农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琴女士告诉记者, 下一步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继续扩大生产, 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与当地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扩大“龍玫”种植基地, 促进当地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务工, 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清源镇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方, 将仅仅结合甘肃省产业扶贫的重大契机, 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 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努力在三年内达到2万亩的玫瑰种植规模”, 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党政相关负责人说。

与会专家表示, 中国玫瑰产业尚处在起步成长期, 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高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玫瑰花已被国家纳入保健食品原料, 因此可以研发新产品, 推动中国饮料产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 高端产品是较好的切入点。

甘肃华协农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层表示, 将以市场为导向, 集中优势资源, 加快“龍玫”系列玫瑰新品种种植基地建设, 做大做强“龍玫花語”品牌, 实施主业带动副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以打造玫瑰生态园为依托, 加强对玫瑰种植基地的控制力;瞄准高端市场需求, 塑造“龍玫花語”的高端品牌形象, 通过科技创新与现代信息平台建设来引领玫瑰业发展的新局面, 通过对玫瑰种植基地推行标准化、有机生态型栽培管理模式, 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甘肃武威未成年人被逼卖血黑幕 篇2

涉事采血浆站及附近知情居民向记者反映,出入该血浆站的供浆人员多为结伴而来的年轻人,每到寒暑假或周六,经常看到学生模样的人捂着胳膊从血浆站大厅里走出来。每次采血浆后供浆者可获得100到200元营养费。

这些未成年人是如何通过单采血浆站的审核成为供血浆者的呢?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刑侦二大队大队长董德祥说,在黄某某的授意下,该犯罪团伙有专人负责收集与被害人容貌相似、年龄相仿的成年人身份证。黄某某则利用职务之便,将受害者与虚假的身份信息配对后录入電脑,完成审核。之后血浆站其他工作人员按照黄某某提供的信息,对受害人体检和抽血。

记者了解到,该血浆站仅对初次供血浆者进行现场拍照和身份信息录入存档,在核发《供血浆证》之后,供血浆者进行体检和抽血不再需要其他身份审核。因此,黄某某利用血浆站副站长的身份,在第一次审核中亲自参与控制了对受害者的身份信息鉴别、资格审核和体检,为该团伙实施侵害提供便利,以致该案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迟迟未被发现。有受害学生家长表示,由于缺少和孩子的沟通,事发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被胁迫采集血浆。

在涉事血浆站门口,一名1990年出生的供血浆者小军(化名)介绍,他是2013年初经朋友介绍得知,来血浆站“卖血”一次可以“轻松”赚到200元。当时经济状况窘迫的小军打算试一试。“去年过年的时候,朋友带我来到血浆站一楼大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行了拍照和身份查验。”经过称重和血样化验,小军顺利通过审核,拿到血浆站核发的《供血浆证》。随后,由当班护士带往二楼的采血室抽取了580毫升的血浆。在血浆站的办公楼“二楼和三楼各有8台采血机,一般情况下每台机器旁都有人在抽血”,小军说,“通常情况下,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全部采浆流程,拿到‘卖血’钱。”小军告诉记者,从2013年初到现在,他每月都来这儿一两回,跟经常前来“卖血”的供浆人员都混熟了。他发现这里不时会出现一些穿着校服的学生,拿到“卖血”钱后就离开了。“学生嘛,没钱,‘卖血’这路子来钱快。”他还亲眼看到一名学生在采血浆时当场晕倒,还有隔三岔五就来供浆的。据他说,今年7月,一名频繁供浆者因与他人斗殴被抓,在派出所交代了频繁采浆的事。此事发生后,当地卫生部门介入,采血浆站频繁采浆才被叫停。小军的说法未得到当地警方和卫生部门确认。

小军熟悉的供血浆者约有50人,其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超过60岁,他们都是血浆站的“常客”。“这些人身上都没什么钱,有的是因为工资不够花,还有赌博输光的。”据他了解,大部分供浆者都为生活所迫。

甘肃武威 篇3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 是丝绸之路自东向西进入河西走廊的东大门, 是甘肃省最具优势的天然绿色食品和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副土特产品品质优良、种类繁多。武威市一直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来抓, 以生态养殖小区和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为重点, 大力推进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情防控、饲养圈舍改造、饲草料加工调制和科技培训。截至2012年底, 武威市养牛存栏量达到60余万头, 在甘肃省养牛业占有较大的比重, 但长期较为落后的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导致武威肉牛产业发展面临许多困境。

一、武威肉牛产业面临的问题

㈠生产方式不断转变, 但散养方式仍占主体

武威属于半农半牧区, 肉牛养殖主要以牧区养殖为主, 农区养牛为辅。从传统的养殖方式来看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方式, 农区养牛采用秸秆养畜方式, 育肥甚至不用精饲料, 粗饲料也不经过加工处理, 这样就造成饲料中营养物质供给不足, 饲养周期较长, 精粗饲料搭配不合理, 牛肉品质基础较差等缺陷。近年来, 随着退牧还草等草原保护力度的加大, 在一些农作物产量高且具有传统饲养肉牛的农区出现了相对集中的舍饲强化育肥的饲养方式。特别是近年来, 国家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 养殖户饲养方式虽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但已由完全的散养方式转变为以散养方式为主、舍饲为辅的养殖方式, 逐渐对肉牛进行科学饲养与管理, 改良传统生产方式, 不断扩大饲养规模。

㈡肉牛养殖技术支撑不足, 优质品种肉牛匮乏

养殖户身处相对落后的农区或牧区, 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实践经验的摸索和积累, 缺乏相关技术推广人员的科技指导和服务, 饲养管理方式粗放, 长期存在着品种混杂、养殖技术滞后、饲料配方不科学、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差等问题, 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不良, 肉牛产品档次低, 加工产品档次低的恶性循环。肉牛养殖户对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牛肉等级评定等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因而迫切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现场教授和指导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 在肉牛品种、安全追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牛舍建设和酮体分级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 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养殖户生产实践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㈢营销方式落后, 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武威市及毗邻的甘肃河西地区牛肉的零售绝大多数是经屠宰、粗加工后直接通过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集贸市场进行交易的, 而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屠宰—加工—分割—包装—冷藏”等全部过程中的环境和质量控制, 将产品质量和档次进行区分, 最终全部采用先进的零售方式入店经营。而西部地处偏远, 屠宰加工设备和设施不完善, 这样导致肉牛在屠宰加工过程中未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 导致牛肉产品质量档次低, 缺乏精细加工, 使优质牛肉价格与普通牛肉价格无明显差异。

二、促进肉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建议

根据我国国情和武威市现状,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走产业化道路是推进肉牛产业变大变强, 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必经之路, 促进肉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㈠适度规模与散养相结合, 促进养殖总量的增加

肉牛饲养模式大多延续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饲养模式, 专业化程度低。为适应武威市的地域特点和养殖户的具体情况, 要因地制宜引导养殖户在符合当地条件的情况下适度扩大规模发展, 养殖总量的持续增加, 才能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㈡建立肉牛繁育体系

加快品种培育和优化品种结构, 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加快优势肉牛业发展的基础, 引进高质量的肉用种公牛和冻精, 用于改良当地地方品种。实行统一供种, 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 加快品种改良, 优化品种机构。

㈢重视饲喂策略

饲喂技术对牛肉品质影响较大。从粗料型日粮过渡到精料型日粮, 牛的食欲明显增强, 若不加控制, 采食量自然会大幅度增加, 这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胀。因此, 在饲料转变初期注意控制精料的饲喂量, 采取一日多餐制:即将一天的精料分4~5次喂给, 经过6~7 d的过渡, 待肉牛逐渐适应后改为自由采食方式, 料槽内可以昼夜保留饲料。在鲁西黄牛育肥牛的饲喂中, 可以把精料、粗料、糟渣料、青贮饲料、干草饲料分开饲喂。在枯草期可喂优质干草7~9 kg、青贮饲料20~25 kg, 胡萝卜和饲用甜菜20 kg。

㈣加强肉牛生产基地建设

在牛肉生产优势区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和养殖小区, 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 建设肉牛生产基地, 是发展产业化的基础。扩大肉牛生产规模、逐步解决经营分散的状况, 建立较为稳定完善的生产基地。

㈤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

大学生赴甘肃武威古浪社会实践报 篇4

2007年7月15日到7月22日,我们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和理学院部分学生赴古浪参加社会实践。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里程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古浪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要冲。这里自然条件差异大,是全省18个干旱县和省列41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古浪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以小麦、豆类、玉米为主。

此次赴古浪实践的目的是体验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拜一位农民老师,帮助孩子更好地圆大学梦。返回兰州以后参观两个军工企业,退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工作打良好的基础。

帮助的对象选定在古浪三中,自从2004年以来,我们学校每年派数名研究生去古浪三中支教,不仅带去了他们渊博的知识,而且加深了我校与古浪三中的友谊。我们此次42人一行来到这里为我们双方以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契机。

2008年7月15日晚上集合,领导作了出发前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每个人都带了一摞或两摞西工大附中、附小的同学们捐的书籍。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沉甸甸的书籍,更是古浪三中孩子们走向未来、圆梦的基石!因此,我们格外珍惜这些书籍,生怕丢失或损坏。晚上坐校车驶往火车站,下车后离车站好长的一段路,若像往常两手空空地走过去,小事一桩,但今天有沉重的行李和书籍压在背上、户上,虽然沉,但我们毫不松懈,自打上四季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对古浪三中冲满了希望,对三中孩子的企盼。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需要

帮助的每一个人。

颠簸了一夜的火车在第二天上午11时到达武威。这里没有许多大城市的喧闹,更多的是宁静。给人一种神秘的、朦胧的美感。

下午我们参观了武威市的名胜古迹雷台汉墓和白塔寺。了解到许多历史知识,感受到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白塔寺和凉州会谈有密切联系,而凉州会谈恰恰说明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版块。

17号上午我们来到了憧憬已久的古浪县大靖镇古浪三中。汽车拐了好几个弯才来到了三中的校门口。这里的建筑还是印象中十多年前才有的那种,好多人家的房屋还是破旧的土屋结构住房。唯一比较醒目的建筑是三中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虽然贫穷,但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们深刻地懂得,教育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是孩子走向未来的最好出路。我突然间感觉到很难过,为什么别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比他们早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仅仅是因为他们出生在这里吗?也许上天对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太不公平了,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自己,顽强地生活,繁衍在这片贫脊的土地上,展示着他们异样的风采。

三中的老师和同学们热忱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在他们看来,我们来自大城市,我们高贵无比,将我们置于嘉宾的位置,给予最好的待遇,而我们,仅仅是献出了自己微薄的力量,甚至不算什么,却赢得了他们最诚挚的欢迎。

捐赠仪式是一个比较难忘的场面,看着孩子们抱着书满面笑容,我们

感到很欣慰。这里离市区偏远,书籍对他们就像面包,是营养的精神食粮。

接下来老师安排民宿。来到孩子家,父母热情的接待和关切的问候简直就像回到了自己家。我们本要体验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却被给予最好的待遇,他们拿出家里最好的米、面、油之类的食品招待我们。我们不敢拒绝他们的好意,唯恐伤害他们。

因为干旱缺水,节约用水是一个常提的字眼。虽然主要农作物为小麦、豆类和玉米,但当地政府不鼓励农民种植玉米,因为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太大。所有的农作物一年一季,因为生长周期长,这里的粮食也是特别富有营养,而产量相对减少。不仅干旱少雨,而且这里的田地起伏不平,山路崎岖曲折,给农耕和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我更加感到在这里生存的不容易。

与艰苦的生存条件相对应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企盼,他们每人有一个五彩缤纷的梦,这个梦,就像一个水晶球,纯洁而神圣,不容许有任何杂质的掺和。

坐在孩子们的课堂里,我们仿佛又回到高中时代,看着他们上课时饱满的激情和课下热烈的讨论,我也融入了这种知识氛围中。孩子们肩上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建设自己的家乡,因为他们是家乡人的希望!

老师们认真的授课态度和灵活的授课方法,给宁静的校园里带来了活力,给孩子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兢兢业业的老师们忙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令我们钦佩!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早晨早早地起床来校的早读和晚饭后匆忙的晚读,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校园,引来了无数的飞鸟在校园的上空盘旋迂回。校园的读书场景令人赏心悦目,仰望蓝天白云,早晨迎着懒懒的阳光或是耳边吹来微微的晚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就在我们即将离开的那个中午,我差点失去了相识她的机会。就像她说的那样,或许是因为我们有缘,才在这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点相识。那时我刚吃完饭,在学校餐厅随便看看,更随便地坐到一张只有一个人的餐桌旁边,这个人就是她,我就和她聊起来。她虽然看上去瘦瘦小小,却已参加完高考,成绩不理想,今年准备复读。令我更惊讶的是,她的物理成绩竟然是零分,而她的理综却是150多分,可见她有严重的偏听偏科现象,数学也是一个极令人震惊的成绩。我许诺她回来以后寄资料给她,我也在最快的时间里将物理和数学资料寄了出去。她太不幸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朵即将开放的花蕾受伤。19号,我们民宿结束,在孩子家里的两天中,我们就是一家人,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很难分舍。送别的场面很伤感,我们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祝福他们一切都好。

到兰州以后,我们参观了两个军工企业,书记为我们热情地介绍公司,工人师傅在车间里耐心的讲解使我们看到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好多课本知识的应用还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我们懂得了许多生产的技巧和方法。

甘肃武威 篇5

对此,应改善凉州区金融服务环境,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体系,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凉州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凉州区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1.1 凉州区基本区情及农业发展现状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辖38个乡镇,448个行政村,3779个村民小组,19.7万户,总人口10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5万人。总土地面积5081km2,耕地面积9.18万hm2,人均占有耕地1220.6m2(农业人口人均)。2009年,全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1.23万hm2,粮食总产量60.65万t,蔬菜产量120万t,肉、蛋、奶总产量达8.68万t,全区农业增加值达32.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8元[1]。

近年来,在全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节水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凉州区以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为契机,以建成西北重要的反季节瓜菜生产供应基地和全国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结构调整、关井压田、节水灌溉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探索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使全区设施农业自2006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截至2009年,全区设施农业面积累计已达11万亩,设施农业已成为凉州区区农业节水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肉类供应基地和国家“西菜东运”生产基地。

1.2 凉州区涉农正规金融机构及其服务情况

凉州区能为农民和农户提供融资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其中信用合作社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贷款者角色[2]。截至2010年12月,该区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7.42亿元,其中,“三农”贷款占80%。从凉州区金融服务网点布局看,2009年末上述四类金融服务机构的网点共计131个。其中,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104个,邮政储蓄所14 个,农业银行12个,农业发展银行1个。

金融服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为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

1.3 凉州区民间金融组织发展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程度及农民创业积极性的不断提高,民间融资日益活跃[4]。目前,凉州区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间融资规模很大,远远高于正规金融服务机构;二是民间融资多以经商办企业及子女上学、建房、婚丧嫁娶、看病就医为主;三是农户在借款时主要依托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借款的对象是亲朋好友,即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人情债”。

民间借贷是农村融通资金的传统方式,现阶段仍是凉州区农户之间资金互助的重要手段。随着凉州区农业的发展,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经商办企业创业型借贷需求在增加,在正规金融机构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只有更多的依赖民间借贷。从表面上看,越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民间金融似乎较活跃,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较难,对民间借贷的依赖性越强[5]。可见,随着凉州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凉州区民间融资的活跃与发展是必然趋势。

1.4 凉州区农村地区主要金融业务开展情况

近年来,凉州区农村地区主要金融服务业务开展情况较为喜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款增势迅猛,贷款增幅平稳。截至2009年底,辖内共设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 131家,全区涉农金融服务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8亿、42.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1%和21.82%。二是资产质量逐步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8.8%,比2008年末下降11.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下降19.7个百分点,农村信用合作社下降19.4个百分点。三是经营效益持续好转。2009年底,凉州区全区金融服务员机构当年盈余1.09亿元,比2005年末增盈1.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当年盈利0.11亿元[6]。

2 凉州区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凉州区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是于2011年4~5月期间进行,采用问卷调查以及入户座谈的方式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涉农金融服务机构和其中15个行政村进行的。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调查涉及涉农金融服务机构30个(包括凉州区农业发展银行、凉州区农业银行、凉州区邮政储蓄银行、凉州区农村信用社)和70户普通农户。

2.1 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缺口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良好,货币环境宽松,流动性充裕,银行存贷款利率差较大,金融服务机构不乏放贷的积极性[7]。此次调查中,其中67%的农户认为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大部分农户认为不能自主选择金融服务机构。这表明凉州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严重的正规金融抑制现象。这与近年国有银行从农村刚性退出以及现存的金融服务机构存贷供应不足直接相关。截至2010年底,该区仅存金融服务机构网点131个,从业人员863人,分别比2005年底减少31个和142人。目前,由于受各方因素影响,凉州区的农业保险机构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服务机构方面未能有所突破,尚没有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8]。

2.2 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手段落后

此次调查中,62%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据了解,凉州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款、贷款、汇兑为主,中间业务也仅仅局限于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代签汇票等简单的业务范围内;银行卡业务受区域、品牌等影响,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在城市推出的成熟金融创新产品很难在凉州区农村推广;农村个人金融产品严重匮乏;尤其是凉州区小额农业贷款项目放贷金额偏小,还款周期较短,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对接,无法满足全区农村经济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2.3 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力度不足

在此次调查中,当被问及存在资金困难并且尝试借款的60户农户中,有没有到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借款时,结果显示,其中有45户农户选择尝试向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借款,而得到满足的只有15户,占被调查农户中资金困难农户的33%,占所调查农户总数的19%。分析30户资金没有得到满足的农户,大部分农户认为自己资金需求过大。而该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主要以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为主,仅能满足部分农户简单种养业资金需求。但对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涌现出的“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形式,这样短期小额的农业贷款与公司对周期较长、额度较大的融资需求形成了矛盾[9]。

2.4 系统风险较为突出

据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70户普通农户中,仅仅有34%的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从某种程度上说,凉州区的农业种植常常会因干旱、霜冻、气温、冰雹、病虫害等灾害,使农民的收成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受到严重影响。加之,农业生产存在季节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农产品价格波动较频繁,因此,投资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资金偿还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很多,较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10]。

3 改善凉州区农村金融服务的几点建议

3.1 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监管部门应发挥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作用,依据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起以农信社和农发行为主导、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为辅助、村镇银行和民间借贷为补充,分工合理、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3.2 结合凉州区农村经济特色,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发展

凉州区按照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大力开展以温室为主的设施特色农业建设,截止2009年,全区特色农业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凉州区成为国家“西菜东运”的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增长一大支柱,但凉州区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捉襟见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就谈不上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就目前农村信用社“一社独大”而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业务萎缩的状况,建议政府应根据辖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引导和培育适合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的中小型、合作性金融服务机构,使之成为全区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推进凉州区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3.3 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为“三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的金融需求,如消费信贷、打工贷款以及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融资的特殊需要,政府和金融监管应大胆尝试引进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同时,在乡、组,农户相对集中的地域或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之间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建立起以农信社为龙头,各正规金融组织齐发力,新型民间金融为辅助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以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能力与竞争度,全方位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的各种资金需要。

3.4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创建金融安全区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是解决农业这一弱势产业持久高效发展的保证,政府财政应补贴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人民银行要加大诚信知识宣传力度,做到诚信知识宣传下乡进村,使广大群众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诚实守信自觉性。政府相关部门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提高信用意识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使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彻底改善,创造良好的金融投融资环境。

3.5 规范凉州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完善金融服务水平

农村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内生的制度安排,发挥了民间金融作用,促进了民间金融市场的形成。在弥补农村资金供求缺口、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农村金融秋序,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将其纳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将过量的消费性信贷引向生产性信贷[14]。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抓紧建立民营银行,发展社区银行、民营的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既可以将分散的民营资本集中起来有效地运用,又可以强化金融业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完善金融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武威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徐子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J].农村经济,2010,12(2):15-16.

[3]王文谋.农村金融服务状况调查[J].西部金融,2010,13(3):12-13.

[4]熊建国.中国农户融资的现状分析与民间金融[J].中国农村经济,2006,15(3):15-16.

[5]杨清华.东乡县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2007.

[6]郭晓鸣.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J].经济学家,2005,15(3):15-16.

[7]姜维状.新时期金融工作与银行体制改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8]张益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功能的建议[J].甘肃金融,2010,15(11):15-16.

[9]古明加.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思考[J].行政论坛,2008,15(1):89-92.

甘肃武威 篇6

一、肯定成绩, 分析差距, 增强转型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分析武威市经济发展主要有七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二是项目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五是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六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七是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更要科学地审视武威市发展所处的方位, 客观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看清武威市与其他发达城市的差距, 其差距主要体现为, 一是经济发展人均水平较低;二是实现全面小康压力较大;三是工业比重明显偏小;四是财政保障能力较弱;五是抓项目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六是项目履约率低。

正视成绩, 是为了增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寻找差距, 更是为了自加转型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立足更高平台审视自我, 站在更大空间谋划发展, 着眼更宽领域寻求突破, 切实增强转型跨越、赶超进位的紧迫感, 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 寻风而动, 主动出击, 趋利避害, 乘势而上, 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强化措施, 突出重点, 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当前, 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政策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我们要按照转型跨越、赶超进位、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 以发展凝聚人心, 用项目衡量政绩。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坚持以投资拉动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 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 坚定不移加快发展速度, 努力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一) 注重项目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总量

当前, 我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 最大的矛盾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 最紧迫的工作是推进项目建设。要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 坚持对上争项目、对外抓转移、对内增活力, 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有中生大、有中生辉抓项目, 形成人人抓项目、事事为项目的良好氛围, 确保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突破。

一是认真谋划储备项目。要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两大优势, 准确把握政策叠加、产业转移两大机遇。实现“谋划储备一批、联系对接一批、申报争取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验收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滚动效应。

二是加大力度争取项目。要克服等、靠思想, 强化争、抢意识, 第一时间掌握信息, 第一时间抓住项目, 加快进行策划、申报、对接, 用我们的真诚、智慧、坚韧赢得国家部委和省上的理解和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持, 获批一批投资量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

三是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我们招商引资的重点是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是利用优势资源, 核心是把握政策机遇, 着力点是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一要多元化招商。从节会招商向小分队招商转变、部门招商向主要领导带队招商转变、政府主导招商向以商招商转变、招企业向招园区转变, 充分运用干部关系招商、职工人脉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 形成立体招商、全面招商、精确招商、精品招商的格局;二要多渠道招商。以主动出击招进来, 以要素成本引进来, 以人脉关系请进来, 以优势资源吸进来, 以优质服务邀进来;三要多领域招商。围绕引进产业链上的核心项目, 把招商引资的范围拓展到资源、市场、产业等要素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四要硬任务招商。招商引资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已细化到各个工作部门, 要坚持全社会招商, 力争当年招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四是加快进度实施项目。强化项目建设节点调控, 倒排工期, “挂图作战”, 跟踪服务, 加快推进, 确保在建的进度快、续建的早投产、新上的早开工、储备的早出手。坚持“目标管理”与“进度管理”相结合, 采取“按月通报、季度小结、半年评比、全年考核”的方式, 对项目工作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实行全程管理。

五是落实责任推进项目。认真落实各级包抓项目和招商引资责任制, 建立完善项目责任制、退出制、考评制、督查制等制度, 全方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加大督查力度, 跟踪督查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 严格责任追究, 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 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当前, 武威市工业经济面临着扶持政策叠加、产业梯度转移、发展潜力显现等诸多机遇和条件。我们发展的差距在工业, 潜力在工业, 希望也在工业。要把精力更多地向工业集中, 资源配置更多地向工业倾斜, 政策措施更多地向工业配套, 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紧抓产业培育和优化升级两个环节, 突出延长产业链条和培育新型产业两个重点, 在项目建设中调优结构, 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集聚发展、主体功能突出”的要求, 进一步修订园区产业规划、建设规划。按照“滚动开发、分步实施、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 加强园区基础建设, 完善园区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 保障入园项目用地、用水、用电需求。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步伐, 加快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三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解决好资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要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争取国家的, 用活银行的, 吸引社会的, 管好财政的。积极探索运用BT、BOT、投资入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深入实施“百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项目工程”, 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鼓励支持小额贷款、资金担保、融资租赁业, 积极引进金融企业落户扎住。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立足我省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机遇, 加快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 推进园区建设工作。加强企业节能减排监管, 强化节能降耗预警监测, 加快园区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建设, 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提升效能, 改进作风, 奋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推动转型跨越, 实现赶超进位, 务实为要, 落实为本。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 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 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 紧盯目标, 真抓实干, 确保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一要凝聚发展共识。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提升干部发展经济、工业突破的能力, 增强干部招商引资、推进项目的本领, 坚定不移抓工业, 全力以赴抓招商, 坚持没有任何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无关的人, 没有任何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无关的事, 真正形成建项目、重招商、抓工业、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用足用活政策。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政策和各项部署, 努力把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措施项目, 善于把决策转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学习政策、借鉴经验中拓宽思路, 在抢抓机遇、谋划发展中主动作为, 切实提高抢抓政策能力、识别机遇能力、推动发展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

三要靠实工作责任。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按要求, 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队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 推行“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察倒逼落实”的工作方法, 营造让项目为干部说话、让干部用项目说话的良好氛围。

四要加强协调配合。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协作意识, 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服从发展。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 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统筹抓总作用, 协同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 做到分工不分家、分责不分力、分解不分心, 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做好点上的工作, 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做好面上的工作。

五要转变工作作风。要倡导说了算、定了干和干就干好的作风, 问题不上交, 困难不下转, 矛盾不乱推。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 拼精神、拼意志、拼作风, 抢机遇、抢时间、抢进度, 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 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要始终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要, 把全部心思和所有精力都用到干事创业上。

甘肃武威 篇7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为切实有效地推动和发展设施农业, 努力把设施农业转化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形成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 培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它关系西部地区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全面小康的保证。以调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古浪县泗水镇的具体情况, 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想法。

2 调研地点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镇。

3 调研时间

2012年7月4~6日。

4 泗水镇地理位置及现状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干旱缺水, 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因为常年干旱, 作物经常没有好收成, 当地大多数农户不得不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

泗水镇位于县城东北部, 是出入古浪县的“北大门”。全镇系古浪河灌区, 地势平坦, 属祁连山高寒亚干旱区和河西冷温干旱区。近年以来, 泗水镇把日光温室建设作为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重要举措, 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全镇广大群众建设日光温室、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5 调查问卷数据

关于“三农”问题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表格及数据略。

这是对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镇三坝村的农民进行逐一问卷调查, 随机抽取50户进行的统计。问卷中分别对以下20个方面的问题对做了调查, 每一个问题都有3~4个选项供选择。

第1题:对于国家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新政策 (如农业税费减免、种田补贴、技术支持等) 您了解多少?

第2题:您所在乡镇农业税费减免情况?

第3题:新政策出台后对您的收入有何影响?

第20题:您认为我国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做的怎样?

6 存在问题

起步晚, 技术水平不成熟, 规模小, 专业化水平较低, 大棚利用率低。有的育苗的棚用过之后就闲置在那儿, 其实可以再度利用;地理区域严重缺水, 水价偏高;专业技术缺乏, 盲目随从大众;对产品的稳定收购商少, 处在被动的局面, 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产品推广不出去, 开发商少;政策还没有正真落实到实处;网络技术匮乏, 销售信息缺少;技术力量薄弱, 栽培方式落后;现有部分日光温室结构不合理, 土地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 运营管理费用高, 管理技术水平低, 单位面积产量低;有重“硬件”设施建设, 轻“软件”栽培管理倾向, 配套技术滞后, 单产水平、优质品比率、产品质量偏低, 产后加工技术落后, 产品附加值低, 且远销、外销市场尚未全面打开;日光温室棚内环境调控能力低, 基本停留在手工作业、传统经验管理和粗放耕作的水平上, 距自动化和机械化尚有很大距离。

7 可行建议

7.1 转变观念

设施农业是一个精细农业、技术农业, 与传统农业不同, 需要有不同的种植技术。实现“一亩田, 十亩园”效果, 让多数人去种少数的园, 让少数人去种多数的田。

7.2 政策扶持, 措施得力

让更多的人了解设施农业, 让他们知道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同时, 逐渐向有意向、懂技术的人倾向。

7.3 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

建议场里能够组织技术员和种植户到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的培训, 使大家能够真正懂技术, 懂政策, 进行科学地种植,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7.4 引进专业人才

专业技术缺乏, 能否引进专业人才, 或者通过向学校提出这一专业方向的学生去当地当志愿者, 不但解决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困难, 而且还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7.5 厂家或商家直接和农户签定合同

缺少稳定的收购商, 应该和厂家或商家直接和农户签定合同, 形成固定的产业链。

7.6 制定自村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成立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制定自村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及具体工作方案, 进一步提高自村设施农业建设标准。

7.7 抓好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 抓好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项目申报, 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7.8 加强技术指导工作

围绕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优良品种选育、土壤及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针对瓜菜生产实际情况, 强化瓜菜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产品安全、质量管理, 对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加强监督管理, 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7.9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种植户代表到设施农业发展先进地区进行考察, 制定符合自村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

7.1 0 培育市场

稳步占领本地市场, 下一步要抓紧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农商联手, 扩大营销范围, 通过农业经纪人带动, 扩大营销半径;树创品牌, 通过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手段,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产品品牌, 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7.1 1 建议今后发展方向

生产规模化;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服务专业化;生产环节链条化。

甘肃武威 篇8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东靠景泰县, 南接永登县, 北邻凉州区、古浪县, 西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 西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山脉与交通线交汇的乌鞘岭是地扼东西的通道, 势控河西的咽喉, 地势险要, 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全县辖域面积71.49万hm2, 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 全县有8镇11乡, 即华藏寺、打柴沟、安远、石门、炭山岭、赛什斯、松山、哈溪等8个镇, 东坪、赛拉隆、天堂、大红沟、毛藏、祁连、旦马、朵什、西大滩、抓喜秀龙、东大滩等11个乡, 共22.14万人。天祝地势西部高峻, 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4 000 m以上的大山有马牙雪山、雷公山、牛头山、歪巴郎山、代乾山、干沙峨博、磨脐山、响水顶、卡洼掌等。全县以代乾山及乌鞘岭、毛毛山为界, 也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岭南主要有大通河、金强川河、石门河等为黄河水系;岭北主要有毛藏河、哈溪河、南岔河、响水河、西大滩河等为石羊河水系大小10多条河流, 地表水年径流量10.24亿m3, 地下水补给量4.2亿m3。以乌鞘岭为界, 岭南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 岭北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年均气温-8~4℃, 日照时数年均2 500~2 700 h之间, 相对无霜期90~145 d, 年均降雨量265~632 mm之间。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 小区域气候复杂多变, 常有干旱、冰雹、洪涝、霜冻、风雪等自然灾害发生。境内群山环抱, 峰峦叠嶂, 有郁郁葱葱的苍茫林海, 终年积雪的雪山大川和碧草如茵的广阔草原。海拔最高4 874 m, 最低2 050 m, 属大陆性高原气候, 空气清新, 环境优美, 素有“高原金盆”之称。

全县有耕地2.12万hm2, 草原39万hm2, 天然林地19万hm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豌豆、青稞、马铃薯、大麦、蔬菜等。主要畜种有白牦牛、岔口驿马、高山细毛羊、绒山羊、黄牛、犏牛、驴、骡等。主要树种有云杉、松、柏、桦、杨等乔木和柳、金露梅、沙棘、杜鹃、小檗、锦鸡儿等灌木。珍贵野生动物有雪豹、石羊、雪鸡、蓝马鸡、马鹿、麝、猞猁等。野生中药材主要有鹿茸、麝香、党参、黄芪、羌活、大黄、秦艽、冬虫夏草等。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石有22种, 产矿点134处。物产资源富饶, 农畜土特产品丰富, 有农作物品种400多种, 林木品种100多种, 家禽家畜品种20多种, 还有世界珍稀畜种“天祝白牦牛”, 驰名中外的“岔口驿马”和毛皮肉兼优而享有盛誉的“甘肃高山细毛羊”, 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40多种, 名贵中药材100多种, 山珍名贵野菜20多种。境内水源充足, 有金强河、哈溪河、毛藏河等10多条内外流河, 年径流量8亿m3, 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林木资源种类繁多, 有天然水源涵养林18.6万hm2, 活立木蓄量3.72万m3, 植被覆盖率达80.7%, 森林覆盖率为27.4%;境内文化古迹和景点多, 有始建于唐宪宗年间闻名遐迩的古刹天堂寺, 风景险峻秀丽的“天祝三峡”, 宏伟壮观的“引大入秦”工程。天祝县旅游产业, 现已开辟以“天祝三峡”、石门沟、马牙雪山、抓喜秀龙草原、祁连布尔智为代表的多处旅游专线, 开发景点20多处。

2 生态建设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天祝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注重突出产业优势, 加快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的思路, 即以“十大工程”建设为总纲, 突出实施科教兴县、基础优先、开放带动三大战略, 着力打造中国民族自治第一县、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西北生态旅游避暑胜地、雪域高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大品牌, 集中力量发展白牦牛、旅游、特种养殖、特色种植、藏酒藏药五大特色产业。

从武威乘车到祁连林场, 草原森林面积187.5 hm2, 境内云杉、圆柏、青杨分布均匀, 金露梅、高山柳环绕乔林。林木资源丰富, 有树木10余种, 2008年, 全县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67 hm2, 义务植树135万株, 重点公益林补植补造49 hm2, 补植各类苗木222.4万株, 森林覆盖率达到38.26%。

畜牧业生产, 特种养殖增势强劲。全年实现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94%。种植优质牧草1.1万hm2, 新建养畜暖棚157 hm2, 肉牛繁育示范村7个, 完成退牧还草、禁牧休牧围栏15万hm2, 工程补播改良任务4.7万hm2, 草原补播改良2万hm2, 改良绵羊13.6万只、黄 (肉) 牛1.02万头。发展规模育肥示范户1 000户、规模养殖户1.03万户。天祝白牦牛生长在中国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 因天祝独有, 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在海拔3 000 m的严寒地区, 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畜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低的生态环境, 能充分利用其他家畜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 属半野生畜种, 其肉细嫩味美, 适口性好, 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 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经测定:白牦牛肉每千克中含蛋白质31.13%, 较其他牛肉商1~4个百分点, 球蛋白比例高, 含脂肪1.40%, 比其他牛肉低3~8个百分点, 每千克脂肪中含胡萝素19.1mg, 是普通牛肉的2.65倍;肉内含有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 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比例合适, 易于吸收;白牦牛肉热能值高达2 297.43l kcal/kg, 比普通牛肉高600~1 000 kcal, 对增强人体抗病力, 增强细胞活力、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 利用白牦牛开发加工了系列产品, 白牦牛分割肉系列产品是以屠宰后经低温排酸处理的新鲜白牦牛肉为原料, 在低温下, 通过部位分割、修整、计量、真空包装、速冻等工艺处理, 保持了白牦牛肉原有的风味及色泽, 该产品肉质细嫩, 色泽深红, 高蛋白, 低脂肪, 并含多种脂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是优质的天然绿色食品, 该产品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品种:大腿肉、腱子肉、背脊肉、辣椒肉、肋条肉、共黄瓜条、西冷、牛柳、精牛排等, 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3 生态与畜牧的发展要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祁连山东端的天然生态屏障, 也是少数民族居住区, 而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其生态与畜牧经济的发展应在保护中开发, 和在开发中保护。天祝白牦牛产区天祝藏族自治县, 位于甘肃省中部, 祁连山脉的东端, 青藏高原北边。境内南部有终年积雪的马雅雪山, 东部有毛毛山, 乌鞘岭横跨中部。地势复杂, 地貌类型多样, 沟谷长深, 山系纵横交错。海拔2 040~4 874 m, 无霜期90~120 d, 年均气温-0.2~1.3℃, 气候寒冷, 最低气温-30℃, 降水量300~416 mm。相对无霜期77.8~95.8 d。拥有天然草原39.14万hm2, 灌丛放牧林地11.42万hm2。全县23万人, 饲养各类牲畜60万头 (只) , 其中有牦牛9万头, 牦牛中白牦牛只有3.94万头, 占牦牛总数的40%。

一是天祝藏族自治县具有繁育白牦牛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天祝牧区的藏族人民历代饲牧牦牛, 具有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据藏族牧民介绍, 相传100多年前, 天祝地区人烟稀少, 水草丰美, 藏族牧民逐水草游牧, 在天祝马雅雪山草原上饲牧的牦牛中就有白色个体。在我国明朝的藏传佛经中就有白色牦牛的记载。由于天祝白牦牛不仅是当时给朝廷的贡品, 而且毛能染色其经济价值高, 是远销国内外的珍品, 可制作古戏装和圣诞老人的胡须、蝇拂、刀剑缨穗及假发等, 加之肉质鲜嫩, 食之有野味, 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 来天祝收购毛、肉的商人多, 促使当地牧民历来就注重繁育白牦牛。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重视发展畜牧业, 积极开展白牦牛的选育工作, 使白牦牛的数量迅速增加, 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成立了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领导小组和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 专门从事白牦牛的保种选育工作, 并确定了“肉毛兼用”的选育方向, 制定了选育计划、《天祝白牦牛评级试行标准》及种质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建立了选育区和育种核心群, 使天祝白牦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得以科学有序地进行。可以说, 天祝白牦牛是在原有少量白牦牛的基础上, 经产区劳动人民, 不断选育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在保护中开发, 要有计划的发展这一珍贵品种的现代畜牧产业链。

二是要加快对这一物种的科学研究, 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天祝白牦牛是牦牛亚属的一个白变种, 全身被毛纯白, 密长且丰厚, 耐严寒。从天祝县有关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研究资料显示看:头部发育正常, 眼大有神 (选留黑眼圈的) , 有角或无角, 角粗长, 黄褐色, 角型向外上方或向后上方月牙形伸出, 角轮明显, 角尖锋利。嘴唇圆而薄, 采食灵活。体型结构紧凑, 全身肌肉发育良好, 皮肤为粉红色, 大多数有黑色素沉着斑点。前躯发达, 胸宽而深, 耆甲高, 后躯较前躯差, 但发育正常, 尻部一般较窄。四肢粗短, 结实有力。偶蹄, 蹄形小而圆, 蹄叉闭合良好, 蹄壳呈黑色或淡黄色, 质地致密, 善爬山。尾形如马尾, 体躯各突出部位, 肩端至肘, 肘至腰角, 腰角至髋结节, 臀端联线以下, 包括胸骨的体表部位, 以及项脊至颈峰, 下颌和垂皮等部位, 着生长而光泽的粗毛 (或称裙毛) 同尾毛一起围于体侧, 胸部、后躯, 四肢、颈侧、背侧及尾部, 着生较短的粗毛及绒毛。公牦牛头大额宽, 头心毛曲卷, 眼大有神, 雄性突出, 鼻镜小, 颈粗, 垂皮不发达, 耆甲明显隆起, 前躯宽阔, 胸部发育良好。睾丸较小, 被阴囊紧裹。母牦牛头部清秀, 额较窄, 有角或无角。外表特征是全身毛长。尤其是额部毛很长, 往往眼睛被覆盖, 嘴和鼻孔比公牦牛稍小而瘦凸, 颈细薄, 耆甲稍高, 身躯发育协调, 腹大而圆不垂, 乳房小, 乳头短, 着生均匀, 大小相称, 发育良好。经在天祝白牦牛产区现场对不同年龄、性别白牦牛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活重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 天祝白牦牛体态结构紧凑, 前躯发育良好, 耆甲隆起, 后躯发育差, 尻部一般窄而倾斜, 四肢较短, 骨骼粗而结实, 耳、垂皮小, 体表很少有皱褶, 相对体表面积小, 唇薄灵活, 口裂较小, 属良好的高寒草地肉毛兼用牦牛体型。

三是天祝白牦牛生活在海拔3 000 m左右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条件下, 耐严寒和粗放型的饲养管理。在高寒少氧的特殊环境影响下, 天祝白牦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研究者发现了其具有特殊的生态生理特性:全身被毛丰厚, 进入冷季后粗毛间密生绒毛, 形成良好的保温层, 不怕冰雪严寒;四肢健壮有力, 善爬高山峻坡;嘴唇薄而灵活, 齿质坚硬, 舌端宽, 舌面丝状乳头发达, 对高山草原的低草采食性能很好;鼻孔大, 气管短而粗, 胸部发育良好。心脏和肺叶发达, 呼吸、脉搏快。据测定, 成年公牦牛呼吸为17~18次/min, 脉搏为45~46次, 母牦牛相应为22~23次、50~51次, 使白牦牛在正常呼吸外, 能获得必需的氧气, 以增加血液、肌体组织中的氧容量。在其他家畜难以生存的海拔高、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上, 天祝白牦牛能正常生活、繁殖, 它的肉、毛、绒、乳等产品, 对高山草原严酷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很强。

四是畜牧兽医研究者对其生产性能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 认为天祝白牦牛晚熟, 一般4岁大才能体成熟。初生重公犊牛10~13 kg, 母犊牛为8~11 kg。平均断奶日龄20 d, 断奶重70 kg。初生至4岁, 公牦牛增重200~230 kg, 母牦牛增重160~180 kg, 1~2岁增重最快, 母、公牦牛年均增重58~60 g, 母牦牛相应为57~59 kg。而繁殖性能天祝白牦牛繁殖性能与当地黑、花牦牛基本无差异, 一般母牦牛12月龄第一次发情, 初配年龄母牦牛为2.5~3岁, 初配体重160 kg, 一般4岁才能体成熟。发情季节为6~11月份, 个别母牦牛12月份也发情, 7~9月为发情旺季。发情持续期多为12~48 h, 因年龄、气温、体况及营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强度比普通牛种弱, 不易辨认。发情周期为22.19±5.49 d, 具有一次发情受胎率高的特点, 平均为76.5%。怀孕期为255 d。多为两年产一犊或三年产二犊, 产犊母牛大多当年不再发情, 连产母牛占6.07%~15.02%。产后到第一次发情间隔时间平均为105 d。终生可产犊6~9头, 最高可达20头。公牛一般在10~12月龄时, 具有明显的性反射, 但多数不能发生性行为。在2周岁即具有配种能力, 但实际在母牛群中参与初配的年龄为3~4岁, 利用年限为4~5年, 8岁以后很少能在大群中交配。均为自交, 公母配种比例为1∶15~1∶25。据试验采精测定, 供体种牛射精量为0.5~2 m L, 精子数8.0~13.4亿/m L, 原精活力为0.7~0.9以上。

4 要实施好畜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天祝白牦牛是我国特有珍贵动物, 是宝贵的畜牧资源, 保护和发展天祝白牦牛, 提高其生产性能, 加强产品系列开发利用, 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支援国家建设等,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 有关研究专家建议建立中国天祝白牦牛自然保护区。继续组织实施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 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 进行纯种繁育。重点搞好天祝白牦牛种质保护, 为国家保护和保存优良畜种种质基因, 丰富国家优良畜种遗传基因库, 使这一宝贵的畜牧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活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白牦牛是我国乃至世界稀有而珍贵的牦牛地方品种, 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家畜种质资源, 已被列入《中国牛品种志》和《甘肃省家畜品种志》。2000年, 被农业部列入全国78个国家级畜龠资源保护名录。2006年, 又被农业部列入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天祝白牦牛本品种选育”课题以来, 广大的教学、科研及推广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科技推广工作者, 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在天祝白牦牛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遗传繁育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疫病普查与防治、产品开发与利用、选育方向与技术路线的确定等方面, 进行了广领域多学科的潜心研究, 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 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自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以来, 保护家畜多样性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天祝白牦牛的资源保护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天祝县委、县政府将天祝白牦牛作为振兴天祝经济的优势畜种, 积极开展品种保护工作, 大力发展以天祝白牦牛为主的特色畜牧业, 为天祝白牦牛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使天祝白牦牛育种保护、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做好天祝白牦牛的保种选育工作, 引导牧民群众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应用于天祝白牦牛生产中, 加快种群扩繁步伐, 提高种群质量, 使这一特色物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发展服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天祝有丰富的自然生物资源, 又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 在发展中要在保护中开发研究, 在开发中保护, 特别是在畜牧业发展中对白牦牛这一珍稀物种进行研究繁育, 保护开发, 并将纳入《生物多样性公约》, 保护家畜多样性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一篇:国防与军队改革下一篇:科技改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