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

2024-11-01

甘肃张掖(共10篇)

甘肃张掖 篇1

摘要:目的 了解2005—2013年甘肃省张掖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张掖市2005—2013年梅毒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 535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2/10万,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隐性梅毒为主, 占发病总数的76.55%;6个县区中发病率较高的是甘州区21.54/10万、肃南县19.88/10万, 较低的是山丹县6.07/10万、民乐县3.0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1∶1;7079岁组、6069岁组发病人数较多,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4.50%、21.69%;发病人数较少的是09岁组、1019岁组,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0.20%、0.65%。1月发病最多, 占发病总数的12.18%, 10月、11月最少, 各占6.51%。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 张掖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2010—2011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要进一步规范诊断报告标准, 开展高危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控制疫情传播。

关键词:梅毒,流行特征,张掖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较强、危害较大, 我国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张掖市梅毒发病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2010年以来连续3年发病顺位居于第4、5位, 为了解张掖市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 现对张掖市2005—2013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张掖市法定传染分地区、年龄、职业及月份统计年报表, 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张掖市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 535例, 无死亡病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2/10万,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2006年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 年均发病率为1.62/10万;2007—2009年呈逐年增长趋势, 年均发病率为8.09/10万, 增幅为59.92%;2010—2011年呈现快速增长, 年均发病率为26.33/10万, 增幅为45.18%;2012—2013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较2011年下降了31.94%。报告病例中以隐性梅毒为主, 有1 175例, 占发病总数的76.55%, 其次为Ⅰ期梅毒233例、Ⅱ期梅毒122例, 分别占15.18%、7.95%, Ⅲ期梅毒和胎传梅毒较少, 分别为4例、1例, 各占0.26%、0.07%, 见表1。

2.2 地区分布

2005—2013年全市6个县区均有梅毒病例报告, 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甘州区993例, 占全市总数的64.69%, 较少的是肃南县、民乐县, 均为63例。年均发病率较高的是甘州区 (21.54/10万) 、肃南县 (19.88/10万) , 较低的是山丹县 (6.07/10万) 、民乐县 (3.05/10万) 。

2.3 性别分布

1 535例梅毒病例中, 男性809例, 女性726例, 男女性别比为1.11∶1, 男性稍多于女性。

2.4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70~79岁组、60~69岁组发病较多, 分别为376例、333例, 各占发病总数的24.50%、21.69%;发病较少的是0~9岁组、10~19岁组, 发病数分别是3例、10例, 各占发病总数的0.20%、0.65%。其他年龄组按发病数由高到低分别为40~49岁组、30~39岁组、20~29岁组、80岁组以上及50~59岁组, 见表2。

2.5 职业分布

报告病例中发病数以农民最高, 825例, 占发病总数的护士根据化验结果直接填报传染病卡, 造成假阳性病例增多。以隐性梅毒为主, 由于隐性梅毒没有临床症状, 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 而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因此应加大对高危人群隐性梅毒的监测力度。

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 60~79岁发病人数较高, 与浙江省舟山市、永嘉县报道的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性活跃期人群不同[2,3], 考虑为诊断方法的原因。由于医疗机构要求对住院病人均开展HIV、梅毒及乙肝的筛查, 住院病人中老年人比例高, 且仅凭RPR试验、TPPA试验1项阳性就做出诊断, 导致老年人发病率升高。从职业分布情况来看, 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发病人数多, 提示这部分人群是今后防治的重点人群, 尤其是农民, 文化素质偏低, 接受健康教育机会较少, 性健康意识差和抵御能力弱, 应加强对农民健康性行为的教育, 扩大预防干预措施覆盖面, 以提高其梅毒防范意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报告病例中以隐性梅毒为主, 有1 175例, 占发病总数的76.55%, 提示隐性梅毒增速较快, 应引起足够重视。隐性梅毒基本上是在手术前检查、献血及孕产妇检查时发现的。隐性梅毒因没有临床表现, 往往被患者和医生所忽视, 而其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且隐性梅毒的存在是导致胎传梅毒发生率上升的原因, 提示应加大对不同高危人群的监测力度,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

综上所述, 有效控制梅毒的发病率, 对于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张掖市今后梅毒的防控措施53.75%, 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 病例数分别为297例、169例, 各占19.35%、11.01%, 其余职业发病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工人87例 (5.67%) , 干部职员30例 (1.95%) , 牧民27例 (1.76%) , 商业服务25例 (1.63%) , 其他24例 (1.56%) , 民工16例 (1.04%) , 不详9例 (0.59%) , 学生8例 (0.52%) , 教师7例 (0.46%) , 餐饮食品5例 (0.33%) , 公共场所服务员2例 (0.13%) , 散居儿童、医务人员、渔 (船) 民及长途驾驶员各1例 (各占0.07%) 。

2.6 季节分布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1月发病最多, 有187例, 占发病总数的12.18%;其次为3月183例, 占11.92%;10月、11月最少, 分别有100例, 各占6.51%。无明显的季节高峰。

3 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 2005—2013年张掖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2010—2011年呈现快速增长, 增幅为1 387.57%, 提示张掖市梅毒流行形势较为严峻。分析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感染机会增多;二是诊断、报告不规范。医疗机构为防止漏报, 仅凭梅毒血清学RPR试验、TPPA试验1项阳性即诊断为梅毒, 另一方面为: (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规范诊断报告标准, 加强对梅毒检测质量控制, 提高病例诊断的准确性; (2) 加强对农民、农民工等高危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普及梅毒防治知识,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推广使用避孕套[4]等; (3) 开展综合干预, 倡导安全性行为, 阻断梅毒传播。防治梅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张伟东, 姚建义.1998—2007年中国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09, 24 (11) :830-831.

[2]胡得意, 胡永卫.2004—2008年浙江省永嘉县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 2009, 24 (11) :832-834.

[3]陈国水, 张行钦, 蒲柳艳, 等.2004—2007年浙江省舟山市梅毒报告发病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 2009, 24 (5) :363-364.

[4]纪小霞, 林永玲, 黄慧萌.漳州市梅毒人群的分布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20 (5) :1262-1263.

甘肃张掖 篇2

根据张掖财政局《关于做好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的通知》,甘肃张掖2014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考生,必须于9月1日至9月19日登录“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kzp.mof.gov.cn)自行打印准考证,初级职称无纸化考试于209月20日-24日之间举行。

准考证打印时间:9月1日至9月19日

准考证打印网站(入口):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kzp.mof.gov.cn)

甘肃张掖 篇3

2013年5月9日至10日,甘肃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现场会在张掖市召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对张掖市阳光体育特色活动进行了现场观摩指导,并就张掖市阳光体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王登峰司长在观摩后指出,张掖市及甘肃省在阳光体育方面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面向人人,确保了开足开齐课程,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了人人掌握二三项运动技能,“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观摩的学校来看,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活力充满校园,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到阳光下,参与到阳光体育当中去,师生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这是阳光体育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效。第二是因地制宜,做到了课堂教学规范化、活动组织常态化、运动项目校本化、社团组织多样化、校园活动特色化,从组织领导、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活动载体、科研引领、考核评估等方面初步探索并建立了阳光体育长效机制。这几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点,也是甘肃张掖阳光体育的特点,就是阳光体育的项目能够因地制宜,融合民族的、民间的、当地的、个性化的元素,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使之成为第二课堂和阳光体育大课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在传承文化方面所能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看到同学们沉浸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中,跟我们民族的文化更亲密地接触,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效果,感到非常振奋。这是我们在以后的阳光体育工作中应该大力加强的。第三是投入可观,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各级学校都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各级政府也对阳光体育有较多的投入,这是阳光体育能真正开展起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经费的投入、师资的培养、体育教研活动等等,都成为阳光体育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和保障。

王司长表示,看了张掖市中小学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很受教育和感动,印象十分深刻。

甘肃张掖 篇4

关键词:水权转让,宁夏,甘肃张掖

利用黄河水的灌溉, 宁夏变成山川秀美的“塞上明珠”;甘肃张掖依靠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水滋养, 成为“荒漠绿洲”, 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和十二大蔬菜基地之一。这两个与水有着紧密联系的西部省份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水权转让。2000年, 甘肃张掖向下游额济纳旗开闸泄水, 实现农业灌溉水权向生态水权转让;2003年, 宁夏宁东基地实行了“由工业投资节水, 农业转让水权”, 由农业水权向工业水权转让。这两个同处西北内陆的水权转让案例, 连同我国的“浙江义乌———东阳”水权交易、内蒙古水权转让案例等, 为建立我国的水权交易制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宝贵经验, 也为其他缺水地区提供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范例。

一、两地水权转让基本情况

(一) 宁夏宁东水权转让的基本情况

宁夏降水量稀少, 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是全国水资源最缺乏的省区之一。黄河流经宁夏北部平原, 人们引黄灌溉, 农业、畜牧业得到很大发展, 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全区现有耕地127万公顷, 其中灌溉耕地40多万公顷。多年发展已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宁夏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探明保有储量300多亿吨, 居全国第六位。位于黄河岸边的宁东能源基地, 是宁夏近期重化工基地的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依托规划新建多座煤矿、发电厂、化工厂。上述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新增工业项目需水量为4.37亿立方米, 考虑到能源基地的其他工业需水1.99亿立方米, 工业需水量达到6.36亿立方米, 生态需水量0.48亿立方米, 2020年总需水量达到6.84亿立方米。随着工业的发展, 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分配就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2007年宁夏的取水量为70.18亿立方, 农业灌溉用水为59.59亿立方, 约占总用水量的85%, 而工业用水为2.47亿立方, 约占总用水量的3.5%。农业灌溉用水所占比重很大, 宁东基地新增工业项目用水受到限制, 宁夏的煤炭资源优势就无法实现。从2003年开始, 在保证用水总量不突破国务院分水指标的前提下, 宁夏宁东基地实行了“由工业投资节水, 农业转让水权”即由工业项目投资者出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把农业灌溉节约下来的水量指标用于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需求。在宁夏设了两个水权转让试点, 青铜峡河东灌区和河西惠农渠灌区。通过对青铜峡河东灌区和河西惠农渠灌区的节水改造, 把节约的水有偿转让给宁夏大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和宁东马莲台电厂。这一创新模式, 解决了工业所需用水和农业节水措施所需资金,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二) 甘肃张掖灌溉水权转让情况

甘肃省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水流经张掖, 依靠黑河水的灌溉, 张掖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和十二大蔬菜基地之一。黑河是张掖的主要水源, 全市约65%以上的农业灌溉水依靠黑河水。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 使该市水资源日益紧张。上游黑河水的大量使用使下游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黑河下游的西居延海和东居延海先后干涸, 胡杨林死亡, 草场退化、沙尘暴频发。面对严峻的形势, 国务院决定由张掖市向下游额济纳旗转让生态用水。2000年6月, 黑河流域管理局展开五次调水工作会议。经过张掖政府和人民的努力, 黑河干流实现了“全线闭口, 集中下泄”, 累计向下游集中调水33天, 截止11月19日, 正义峡总共下泄水量6.5亿立方米, 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跨省区分水, 解决了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 同时也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管理上取得重大成就。

二、两地水权转让的不同之处

(一) 水权转让方向不同

1. 按水权基本理论, 水资源的使用权可细分为生活水权、生态水权和生产水权。在生活、生态、生产水权分配上, 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并兼顾生产、生态环境用水的原则。在用水优先级别相同的情况下, 依照用水的重要性或有利性顺序进行供水。我国现行的法律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之外的水权分配优先次序未作明确的规定, 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各地可在各项水权之间进行水权转让。宁夏和甘肃张掖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水权转让, 两地水权转让方向不同。宁夏传统产业是农业, 煤炭化工能源产业是宁夏新增产业, 和农业比较起来经济价值更高, 能加速宁夏发展。农业虽然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 但宁夏农业灌溉用水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宁夏引黄灌区引水工程老化, 沟渠砌护率低, 渗漏严重, 大水漫灌浪费严重。如果投入资金对水利工程加以改造能节约出大量的用水。在维护农业取水权不变的情况下, 决策者做出了农业水权向工业水权转换的决定, 把由于水利工程改造而节省下的水用于新增工业项目的发展。

张掖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 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使用水资源, 影响了下游人们的生产生活。下游额济纳旗的西居延海由于缺乏黑河水的补给于1961年干枯, 东居延海也于1992年干枯。河水干涸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沙尘暴频发, 为了满足下游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所必须的水资源, 张掖开展水权转化, 工业、农业节约用水, 把节约下来的水用于下游生态建设, 所以张掖水权的转让是生产用水向生态用水转让, 黑河水的下泄挽救了额济纳生态环境, 也为水权转让提供了新范例。

(二) 公众参与的程度不同

水权转让涉及多种主体, 其中农户与水权转让利益密切相关, 农户的参与可减少水事纠纷, 有利于水权转让决议的执行。如果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制定的水事政策很难得到百姓拥护, 政策也难以执行。用水牵涉到各方面的用水主体的利益, 因此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模式, 如政治民主协商制度, 水资源俱乐部分配模式等, 广泛征求意见, 平衡双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和甘肃水权转让中公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我国历史上, 因争夺水资源, 经常发生水事纠纷、械斗, 往往需要行政强制手段来实现。清雍正年间, 陕甘总督年羹尧为解决水事纠纷, 曾制定军令分配黑河用水。对于分水决定, 官员不从罢官, 百姓抗拒杀头, 以严厉处罚保证水资源的分配。新中国成立后, 为解决水事矛盾, 以行政命令实施分水方案, 但阻力重重, 1992年、1997年的分水方案都没有很好得到执行。为执行2000年分水方案, 张掖市层层签订责任状, 督查人员日夜在渠口巡查, 有关干部寸步不离地镇守在渠口, 防止群众为了浇灌田地而开闸放水。为真正解决用水矛盾, 不能单靠行政命令, 而要切实解决当地用水紧张的局面和增强决策的认同度。国务院为此对黑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 向张掖地区投资用于灌区节水改造, 调整产业、退耕还林等, 逐步解决张掖地区农业用水比重大的问题。为增强决策的认同度, 张掖市在水权转换的过程中, 将水权层层分解、落实到户, 吸纳村民广泛参与, 以村为单位成立了600多个农民用水协会, 协会内的用户每10-15户选举一名会员代表组成会员代表大会, 参与水量分配、参与管理。协会由农民选举产生, 负责向农民出售水票、调节水事纠纷等。创立了用水户自己直接参与水权分配模式, 通过民主参与决议, 水事矛盾减少, 实现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模式。虽然自己可用的水量减少, 农户还是发自内心的拥护政策, 完成了试点的各项工作。

宁夏灌区的用水管理形式采取县、乡共同监督管理的机制, 成立农民用水协会负责斗渠的运行、向农民送水票、催交水费、按实际面积分摊水量和水费等, 村协会通过制定合理的轮灌制度, 每亩收取灌溉管理费, 但在用水管理、农民参与管理程度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三、效果不同

宁夏通过水权转让, 企业获得生产用水快速发展, 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因为灌溉设施得到改善, 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而收入增加。宁夏“由工业投资节水, 农业转让水权”, 暂时解决了宁夏水资源短缺的瓶颈, 同时满足了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初步形成了符合市场规律的节水激励机制。由企业投入的节水灌溉工程资金, 减轻了国家财政投入, 加快了宁夏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宁夏在不增加用水需求量的同时, 在农业和工业用水间进行水资源的二次分配。

张掖从2000开始连续数年向黑河下游调水, 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跨省区分水, 实现了下游生态修复与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更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从高耗水的农业中节省出水资源分流给下游, 张掖调整种植结构, 降低高耗水农业用水比例, 广泛使用以滴灌、管灌等技术。经过努力2002年黑河水注入干涸10年的东居延海, 一年后, 黑河水又注入已经遍布黄沙的西居延海, 干涸43年之久的大湖重获新生。黑河水的注入使得额济纳旗焕发生机, 万亩胡杨林枝叶繁茂, 额济纳旗也因“额济纳金秋胡杨旅游节”而扬名天下。

两地在水权转让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同宁夏宁东水权转让相比较, 张掖水权转让更深入, 初步了实现全民节水型社会的目标。节水意识深入到干部、农户心中, 水票制度有效激发了人们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与动力。水票代表着水权、水量和水价, 由用水户持水权证向水管单位购买灌溉用水量, 水管单位凭票供水。农户如果超额用水还需用水可从其他的用水户中购买, 农户节约的税票在同一区域内可以转让。而宁夏以政府为指导的水权转让模式, 离“市场引导、公众参与”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宁夏在确定水权价格时, 采用的是以节水工程的投入推算水权价格的方式。这种推算方式没有考虑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运行成本, 没能体现此地区水的真正价值, 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农户节约用水。宁夏的水权转让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的改造实现的, 离水资源量化指标建设还有一定的距离。甘肃张掖明晰水权, 用水指标量化, 以制度建设激发全民节水, 实现全民节水型社会也是宁夏的未来目标和任务。

比较两地的水权转让, 可以得出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成功实现水权转让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水资源调查、测量是水权转让的首要工作。通过测量调查清楚区域内水资源的储备及分布情况, 各行业用水情况、水利工程现状、灌溉面积、产业结构、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水权交易、水资源分配都建立在准确测量的基础上。

2.其次要明晰水权。明晰水权是水权交易的前提。我国逐步建立所有权和使用权、开发经营权相分离的水权管理体制, 在所有权与使用权明晰的基础上, 极力推进水资源量化指标建设, 用水指标层层分解, 通过用水指标的转让实现水资源的转让。农业用水按面积确定用水定额, 工业企业用水以单位产品耗水量和产量进行分配, 生活用水以人口、牲畜数量和用水定额进行分配, 分水到户, 明确水权。

3.建立水资源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在水资源交易市场, 缺水的用户和富余水资源的用户可以进行交易, 实现二次分配。这不仅能够满足缺水用户的需要, 而且能促进节水意识, 用户用水精打细算, 采取各种措施节水。目前, 作为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张掖市, 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水票制, 来实施总量控制、促进水权交易。用水户可以将自己节约下来的水票自由转让, 获取水资源的经济价值, 对未实现交易的节余水量, 由水管单位回购, 保护节水农户的利益。

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的经济资源, 有限的水资源是工业、农业发展的命脉, 通过水权交易制度设计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破解了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继连, 葛颜祥.黄河水资源分配模式及协调机制.管理世界, 2004.

[2].周玉玺, 周霞.水资源需求管理政策:水价效益的理论分析.水利发展研究, 2006, 6.

[3].沈满洪.水权交易制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7.

[4].罗慧.中国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权交易机制研究.中国气象出版社, 2007.

精选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 篇5

南宋投降元朝的一位皇帝在此出家,不当皇帝了,转身却成了一代名僧。[在殿后的藏经阁里,还藏有唐宋以来的佛经6800余卷,其中一部明英宗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为全国仅存的几部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

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张掖,被大佛寺的塑像精美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叹引,曾留居一年之久。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甘肃张掖 篇6

1.1 湿地的历史渊源

张掖, 这片有着2000多年厚重历史的沃土, 因为祁连山的孕育和黑河水的润泽, 使这片土地拥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 并且以其无与伦比的富庶和如诗如画的景色, 被世人冠之以“金张掖”的称号, 而且赢得了“塞上江南”的美誉。“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甘州不甘水池塘”就是张掖湿地优美自然环境、景色宜人风光的真实写照。

湿地之美, 在于水, 在于因水而尽意生长的一片又一片芦苇湿地, 湿地因水而生, 水靠湿地涵养。充分利用张掖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最大限度地将张掖特色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以更加突出的形象体现出来, 将深层次的、原生态的“水”文化底蕴提炼出来, 对于优化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 扩充城市承载力, 推进城镇化进程, 再现“塞上江南”风光, 功不可没。可以说,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社会, 是黑河湿地, 为张掖人民奉献了碧水蓝天, 并提供了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生存环境, 对促进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城市化对湿地生境的影响

湿地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 提供了水和基本的生产力, 无数种类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掖市是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湿地总面积为210420.42hm2,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工农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围垦造田、埋泉造地、开沟排阴、占用湿地搞开发等现象屡禁不止, 导致湿地退化、面积大幅萎缩。加上近年来实施的黑河流域省际调水工程, 没有充分考虑中游生态用水,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大片湿地缺少水源补给, 盐碱化、沙化加剧, 湿地面积锐减。同时,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超标排放, 农药、化肥及除草剂使用量越来越大, 造成湿地水质大面积污染, 湿地植物群落结构衰退, 湿地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的功能减弱, 生物多样性丧失。此外, 由于全市湿地总面积大, 分布范围广, 地理环境复杂, 造成湿地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加上财力有限, 湿地保护经费投入不足, 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 造成了生态环境逐渐失衡, 经济与社会发展矛盾不断加剧, 已严重制约了张掖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湿地现状

2.1 湿地资源现状

张掖市位于古丝绸之路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 地理位置为北纬37°28′~39°59′, 东经97°25′~102°13′。甘肃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38°~42°, 东经98°~101°之间, 主要包括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境内分布的湿地。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反复交替, 形成了境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 生物多样性丰富, 喜湿植物茂盛的内陆干旱区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为野生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春秋两季大量候鸟停歇嬉戏的天堂。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黑鹳 (Ciconia nigra) 、玉带海雕 (Haliaeetus leucoryphus)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 等4种, 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 (Cygnus Cygnus) 、小天鹅 (Cygnus colunbianus) 、鹗 (Pandion haliaetus) 、灰鹤 (Grus grus) 等18种, 国家“三有”鸟类60余种途经这里。

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全市现有湿地2大类4个类型13个类别, 总面积21.04万hm2,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0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9.97万hm2, 占全市湿地面积的94.9%, 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草本沼泽、高山湿地、灌丛湿地、内陆盐沼9个类别;人工湿地面积为1.07万hm2, 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5.1%, 包括池塘、灌溉渠系及稻田、蓄水区、盐田4个类别。按行政区域统计,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高台县、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55100hm2、17450hm2、10822hm2、10257hm2、11653hm2和5139hm2, 分别占全市湿地面积的73.7%、8.3%、5.1%、4.9%、5.5%和2.4%。

黑河流域湿地与森林、草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2005) 》和《张掖市北郊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2008) 》, 张掖湿地内共有高等植物84科399属1044种, 陆生野生动物312种。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裸果木、星叶草、肉苁蓉等6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等16种, 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等44种。特别是位于黑河中游的甘州、临泽和高台三县区, 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 境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 喜湿植物茂盛, 为野生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每年春秋两季, 吸引了大量候鸟在这里做短暂的停歇, 形成了候鸟嬉戏的天堂。

2.2 湿地资源生态功能定位

湿地有多种功能, 张掖市的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定位如下。

(1) 主导功能。首先, 它是黑河流域的滞洪区, 可调蓄洪水, 是张掖市及流域内人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依托。其次, 它是甘肃省的种群源之一。张掖市湿地有鸟类310种, 兽类47种, 爬行类48种, 鱼类122种, 贝类40种, 昆虫类227种, 浮游动物47种, 浮游植物50种, 高等植物476种。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4种, 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鹗、灰鹤等18种, 国家“三有”鸟类60余种。再次, 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

(2) 辅助功能。据统计, 每年有40余种约20万只鸟类在这里觅食、栖息和繁殖。首先, 张掖市湿地是甘肃省最大的连片芦苇湿地。其次, 张掖市作为甘肃省生态文明旅游城市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所有这些优势条件, 随着张掖市湿地的进一步开发必然使其逐步成为甘肃省的生态旅游基地之一。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定位是, 通过对湿地及周边资源的整合利用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亲水游乐、特殊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康复和会议度假等多功能复合型旅游区, 最终打造成张掖市生态休闲旅游名片, 国家4A级风景区。

3 湿地资源功能区划及保护对策

3.1 湖面水域区

多年来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 加剧导致了大量淤泥在湖泊湿地中的淤积, 使湿地面积衰减。天然湿地面积由于过牧、滥牧、开垦等种种原因的影响, 其面积大幅度锐减, 严重威胁了黑河中游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且这种影响是长远的。例如甘州城郊湿地,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 各行各业蚕食湿地,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乱开滥挖排水沟, 以求获得生产和建筑用地。随着张掖市湿地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旅游业的不断升温, 开展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要及时清理湖面的垃圾, 清淤固堤, 维持湖面的水量和水域面积, 治理污染源, 保证水质质量, 保护好湿地环境,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保持湖光水色风貌, 合理开发湿地旅游资源, 开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3.2 水草风貌区

张掖市湿地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天然性良好, 生长着大面积的盐生草甸、沼泽草甸、沼泽、荒漠草原等地带性植被, 是西北地区自然形成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

该区湿地自然风貌保存较好, 有丰富的水草资源, 芦苇生长茂盛, 是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候鸟中转栖息的优良场所。芦苇湿地是保护区内最主要的湿地景观类型, 也是湿地系统内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不但为许多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环境, 也是很多水鸟和迁徙鸟类取食、庇护和繁殖的场所。初春、深秋时节, 黄鸭悠然戏水, 大雁放声嘶鸣, 黑鹳翩翩起舞, 呈现出碧波荡漾、鱼跃鸟鸣的和谐美好湿地景观。

黑河湿地周边人口众多, 湿地实验区内有居民14万人, 由于划定了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他们的生产生活, 同时也造成现有边界管理方面的困难, 所以要对自然功能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正确理顺与居民的边界关系, 确实能够管得住, 管得好, 规划原则要做到:一是有利于保护黑河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鸟类, 控制人为活动, 禁止狩猎、捕鱼和围垦, 有计划地收割芦苇, 收割时要留有鸟类赖以隐蔽的场所;二是有利于各项保护管理活动的组织实施, 有利于功能区多功能、多效益的发挥, 由于苇田的灌溉、收割、烧荒等影响了鸟类的栖息与繁殖, 应加强管理, 协调解决鸟类保护与芦苇生产的矛盾, 采取条带状间断式的割芦作业方式, 为鸟类等提供越冬的隐蔽场所;三是根据保护对象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等情况, 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和区内动植物资源, 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 湿地养殖区

黑河湿地水草资源丰富, 水质清澈透明, 浮游生物多, 适合鱼、蟹等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支持鼓励湿地大雁、红鳟鱼等特色养殖,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此外,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建设, 强化对主要病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 以防为主, 严禁使用有残毒的化学农药,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渔业产量, 逐步建设成为有机农 (水) 产品基地, 并根据张掖当地的特点, 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 使之成为湿地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4 湿地旅游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保护系统, 被誉为“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生态安全的本质要求, 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区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和代表性, 是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生态类。湿地保护区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而保护, 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自然资源合理有序地永续利用, 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的难题, 不能仅靠外部投入, 保护区本身也要寻求自养的道路。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 开展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施资源开发、获取经济来源的首选模式。如青海湖、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开展生态旅游,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收入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是, 相对于黑河湿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来说, 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在控制目前情况的前提下, 保护湿地资源, 改变原有的开发策略, 并根据当地的特点, 使湿地旅游区成为张掖生态旅游的核心部分。

因此,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区, 要在不断加大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和丰富创新城市湿地博物馆展示内容的基础上, 完善购物、娱乐、餐饮等基础设施和景区服务设施、旅游咨询、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开展与宜居宜游相配套的湿地养生、黑河漂流、湿地科普、户外健身等活动, 延长黑河湿地旅游产业链条, 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着力培育张掖黑河湿地旅游文化品牌, 积极推进“大景区、大博物馆、大运动场”建设。

摘要:张掖市湿地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典型的内陆河流域湿地, 针对张掖市湿地资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张掖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针对目前现状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提出了具体开发和治理措施, 在保护好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资源开发, 从而达到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湿地现状,生态功能,开发利用,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建龙.湿地公约履行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佚名.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佚名.中国自然保护纲要[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甘肃张掖 篇7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和机构对金融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Khandker和Faruqee ( 2003) 以大量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 对巴基斯坦国家农业发展银行所发放的农业信贷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论表明, 农业发展银行所发放的农业信贷提升了农户的福利水平, 如消费的增加、产出的增长等。但也有学者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Jensen ( 2000)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资金投入绩效的对比分析发现, 发达国家主导的以市场化融资为主、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为辅的融资政策绩效显著, 而发展中国家主导的政府政策性农贷体系缺乏效率和监管力度。OECD ( 2001) 还对中国农村经济体系进行专门分析, 得出了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所存在的资金流失现象的相关原因, 如农业经营风险大、农户收入水平偏低、地方政府的趋利和寻租行为导致了财政金融资金的低效率和大量非法转移。

国内文献在研究金融支持与农业经济时, 基于我国的现实条件多数集中在信贷与农业经济的增长方面, 众多学者得出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分歧。各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见表1。

就金融支持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而言, 现有研究多数直接采用数据将农业经济发展和金融变量进行回归, 从而得出金融支持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本文认为, 这一类型的研究其结论存在一定的不足, 众所周知, 经济增长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仅仅考虑信贷等金融因素是不完善的, 变量出现遗漏导致结果不可信。另外,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 其经济效益和产出的提高通常一方面来自要素的投入规模, 另一方面与生产率提高 ( 技术进步) 具有密切的关系。当前, 关于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如唐博文等 ( 2010) 从微观角度出发, 将农户借贷难易程度作为农业金融支持水平替代指标, 分析了借款难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借款容易时, 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概率将增加。朱喜等 ( 2011) 运用2003—2007 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 研究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的关系, 发现金融市场要素配置扭曲影响了农业的生产率, 金融市场的改善可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有一些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资本或资金对于农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张瑞德和蔡承智 ( 2011) 从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入手,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农村的数据资料, 并将数据资料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照分析, 据此论证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收入增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金丹 ( 2013) 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市场环境、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制度环境, 为激励企业创新活动、促进区域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 本文正是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理论分析、多要素生产模型和实证分析来验证金融支持对张掖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 并进一步明确金融支持对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作用。

二、张掖市农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概况

( 一) 张掖市农业发展概况1

2006 年以来, 张掖市农业发展步伐呈加速态势, 农村经济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但是张掖市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处于逐步转型中,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新提高。近年来张掖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业机耕、机播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稳步提高 ( 见表2) 。2012 年底,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26. 14 万千瓦, 较2005 年增长34. 85% ; 每亩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0. 67 千瓦, 较2005 年增长15. 52% 。2012 年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2. 28% , 机播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2. 95% , 机收面积占总播面积的50. 26% , 分别较2005 年增加1. 82% 、2. 07% 和22. 77% 。

2.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2012 年张掖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比2005 年提高506 元/ 人。值得注意的是, 农村资本产出率提高速率缓慢且不稳定, 2010 年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较2008年下降, 2012 年该指标较2010 年又有所提升, 说明张掖农村投资的产出效率不高。具体情况见表3。

3. 农业发展规模相对落后。2012 年张掖市农业总产值为138. 66 亿元, 较2005 年增长了135% , 但发展规模和总量仍然相对滞后。2012 年, 张掖市第一产业产值占甘肃省第一产业总产值的10. 48% , 粮食、肉类和油料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11. 35% 、28. 31% 和1. 22% 。

4. 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相对偏低。由表4 可知, 张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稳定增加, 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表明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与甘肃省农业发展指标数值较高的酒泉市相比, 张掖市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偏低。

( 二) 张掖市金融支持农业概况

至2012 年末, 张掖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0. 22 亿元, 其中农业贷款为153. 1 亿元, 占贷款余额的66. 91% , 政策性支农贷款余额为28. 76 亿元, 占13. 45%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业银行是农村信贷投放的主体。至2012 年末, 在全市农业贷款余额中,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占52. 96% , 农业银行占14. 38% , 其它金融机构占32. 66% ,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为支农主力军。

然而, 考虑到张掖市农业深入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金融需求, 金融对农业的支持还存在诸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涉农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农村金融供需结构性失衡、农业的直接融资发展滞后、农业保险缺位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财政支农资金效用低下、农村信用体系发展缓慢、农业企业担保体系不健全和现代农业金融服务机制缺失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因此, 在张掖市这样一个劳动密集而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地区, 配合国家政策和张掖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 金融支持必然将发挥非常关键和重大的作用。为了验证这一作用是否存在和力度的大小, 本文下面建立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

三、理论模型———基于多要素生产函数

根据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 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是资本、劳力、土地等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是由于制度、技术进步等因素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而使得相同的要素投入获得了更大的产出, 促进了经济增长。

为了较准确地分析金融支持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理论模型建立的分析思路如下: 考虑到避免单变量回归出现遗漏变量的问题, 假定参与农业经济生产的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则理论模型的建立分为两步: 首先, 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CD函数) , 经过对数线性化, 采用年度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各要素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主要明确金融支持因素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根据现有研究常用的残差法推算出农业经济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 ( TFP) ; 其次,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现有相关研究, 资本对产业生产率提高即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大, 因此我们第二步通过测度金融支持因素与农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 TFP) 的之间的关系, 来得到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模型构建的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假定农业经济的产出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即:

其中, Y为农业经济的总产出, A为全要素生产率, K为投入农业经济的资本量, L为参与农业经济的劳动力人数, O代表参与农业经济生产的土地总量。α 、β 和 γ 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种要素的产出弹性。另外, 与一些研究中的假设不同, 本文对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的变动不做限定。对上述生产函数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 则有:

要特别进行说明的是, 在我们后面实证检验部分对 ( 1) 式的回归结果中, 常数项 ( C) 是作为历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值得到的。为计算农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 ( TFP) , 并保证一定的精确度, 本文在常数项C的基础之上加上对 ( 1) 式进行回归估计后的残差项RESIDt, 然后再做相应的估算, 即:

在 ( 2) 式中, At为计算出的农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 RESIDt为经公式 ( 1) 实证检验确定各影响因素和农业产出之间关系之后所获得的残差项。

四、实证检验和分析———基于张掖市农业经济的数据

在上一部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我们实证检验和分析金融支持对张掖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产出Y, 我们使用张掖市农业历年总产值作为代理变量, 资本量K使用张掖市农业历年贷款余额作为代理变量, 体现了张掖市农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因素。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使用张掖市历年农村人口作为代理变量, 参与农业生产的土地总量使用张掖市历年耕地面积的实际值作为代理变量。样本区间为1992年至2012 年, 数据来源于甘肃县域金融数据库和各年度《张掖统计年鉴》。使用Eviews6. 0 软件进行实证检验。

为了明确各因素尤其是金融支持因素对张掖市现代农业发展是否存在影响, 考虑到上面的模型为三解释变量模型, 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和E - G两步法协整检验的特点, 由于到E - G两步法更适用于单变量回归, 我们这里选择Johansen方法。首先必须要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我们这里选取ADF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 各变量的数据均为一阶单整I ( 1) 过程, 即原序列水平值为非平稳, 一阶差分为平稳序列。

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4 个变量的时间序列都为一阶单整即I ( 1) 过程, 因此具备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要考察农业总收入和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必须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我们在这里综合考虑对数似然值、AIC和SC信息准则, 最终选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 的VAR系统进行检验 ( 见表6 ) 。

进一步我们运用协整检验来判断4 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根据上面确定的最优滞后阶数2 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结果如表7 所示, 各变量之间仅存在唯一的长期协整关系, 即相当于以农业总收入为因变量, 其余变量为自变量的协整关系。

则我们可以得到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如下:

通过上面的协整检验和方程可以看出, 张掖市农业总产出 ( 总收入) 和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各个生产要素中, 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是最高的, 说明资本投入的情况在较大程度上对促进张掖市农业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 短期动态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上述分析证明了农业总产出和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但并未说明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误差修正 ( VEC) 模型来检验张掖市现代农业经济是否存在短期的自我调整修复机制, 这里运用向量误差修正 ( VEC) 模型来进行检验。则可以得到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如下所示 ( 只保留系数显著的项) 2:

VEC模型中, 调节R平方值达到0. 877, 说明拟合结果可信。误差修正项的系数- 0. 154 为负 ( 5% 置信水平下显著) , 符合反向修正原则, 这意味着现代农业总产出存在一定的自调节修复机制, 即当现代农业产出偏离其均衡产出水平的状态时, 后面的时期将自动降低或升高, 逐步向其均衡水平趋近。另外, 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发现, 滞后1 期和滞后2 期的金融支持因素对现代农业产出的影响均为显著, 说明信贷投入农业到促进农业增长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也说明了农业经济的需要信贷的持续性支持。我们同时也发现, ECM项的系数绝对值不大, 表明现代农业产出向其均衡汇率水平的调整修复速度比较缓慢, 这也反映了其自调节能力较不足, 需要依靠资金、人力、土地等要素的投入或外部政策来促进或恢复这一实际情况。

2. 因果关系检验。我们在已进行的检验中证明了张掖市现代农业产出和各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关系, 但是否各因素可以作为现代农业产出的可信的解释变量, 还需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变量之间的影响方向, 避免出现伪回归结论。

从表8 中农业产出分别与三类影响因素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发现, 在滞后1 至2 期, 金融支持即银行信贷K是农业产出Y增加的重要原因, 但第3 期伴随概率接受了原假设, 说明信贷支持的作用随时间的推移有较大程度的弱化, 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现代农业产出增长需要信贷的持续支持而非一次性投入。在滞后1 至3 期, 接受原假设即农业产出不是银行信贷支持的原因, 这是由于农业产出具有周期性特征, 畜牧、种植等农业生产的回报通常在中长期内才能够体现, 因此短期内农业产出的增长并不能促进银行加大对农业经济信贷支持的意愿和力度。劳动力L在滞后1 至3 期都是农业产出的重要原因, 这一结果说明了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重要特征, 在当前张掖市农业经济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是影响农业产出的重要因素。农业产出Y在滞后1 至2 期接受原假设, 不是农业劳动力L的原因, 但在滞后3 期拒绝原假设,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 即劳动力存在一定的流动性, 当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或不景气的时候, 可能会出现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或原劳动力脱离农业转向其他行业的现象。实际耕地面积O在滞后1 至3 期都是农业产出Y的重要原因, 这说明了张掖市的农业经济不但是劳动密集型, 同时也是土地密集型,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而言, 耕地的面积确实会对农业产出的变动起到重要影响。农业产出Y在滞后1 至3 期都不是实际耕地面积O的原因, 这一点从资源禀赋的角度而言很好解释, 即耕地面积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 相对于其它因素而言具有非常明显外生性的特征, 因而农业产出Y的变动对实际耕地面积并无影响。

3. 金融支持对张掖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检验。接下来我们进行模型的第二步实证检验, 求得张掖市现代农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 并检验金融支持即信贷投放是否促进了现代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 技术进步) 。根据公式: ln At= C + RESIDt可以求得张掖市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数形式如表9。

从表9 中可以发现, 除个别年份之外, 张掖市现代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状态, 尤其在2009 年之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说明张掖市现代农业的生产率和技术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认为, 造成这一进步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近年来张掖市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逐年提高, 例如2010 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约为200 万千瓦, 每亩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0. 97 千瓦, 至2012 年底, 张掖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约为261 万千瓦, 每亩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 32 千瓦, 较2010 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0. 5% 和48. 6% , 而这一机械化程度提高的实现,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大量的资金供给和投入, 因此, 张掖市的金融支持应当在现代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实证检验上述分析结论。

由于资金、劳动力、土地三种因素和现代农业产出之间为长期协整关系, 其回归的残差为平稳序列, 因此ln A也为平稳序列, 但之前的检验显示金融支持变量K为一阶单整序列, 为了检验信贷支持是否导致了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 我们使用K的一阶差分序列 ( 平稳序列) 形式作为代理变量, 运用OLS方法进行回归, 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

调节R平方值为0. 928, DW值为1. 893, 表明拟合优度较好。张掖市对现代农业金融支持的信贷投入每增加1% , 可以使现代农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 85% , 根据前述分析, 信贷应用于农业经济除了各分行业原材料等要素的购买之外, 用于提高农业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应当是对农业整体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促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机械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 可以使单位要素的产出较之以前大幅提高。因此, 金融支持在张掖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大, 促进了生产率的提升, 进而增加了现代农业的总产出水平。

五、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介绍了张掖市农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概况, 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理论模型, 进行实证检验来验证金融支持对张掖市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显示, 对张掖市而言, 从长期来看, 农业信贷支持对张掖市现代农业经济的增长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 且金融支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劳动力、土地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 说明农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好。从短期来看, 当期的农业信贷对当期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 其滞后期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有所削弱。当农业经济增长与各因素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受短期波动的影响时, 从偏离长期均衡状态到回归均衡状态大约需要7 个时期的时间。

上述分析过程和结论表明, 张掖市目前的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第一, 虽然张掖市农业信贷的绝对规模呈增长趋势, 但从相对规模而言, 张掖市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仍然不足, 支农资金投入仍需稳步加强。从农业信贷的供给方来看, 由于资金的趋利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无规模经济的客观现实, 金融机构 ( 除农村信用社之外) 不愿意将资金投放到时期长、效益慢、风险高的农业项目, 以及规模小、分散、缺少抵押担保的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从农业信贷的需求方来看, 农业贷款条件苛刻、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 加之农户和农村私营企业主没有足够的贷款抵押品, 导致即使农村金融机构有充足的资金, 也不能以农业贷款的形式进入农业投资领域。这就使得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冲动将农村资金转向城市, 农户的信贷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但是各级政府在农村金融功能的实现方面还是缺乏有效的管制, 一方面, 政府将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以优惠利率投向农村, 另一方面, 金融机构却又因为资金在农村的收益远低于在城镇的收益, 使其处于亏损状态或者直接将农村资金转移投向收益率高的城镇, 出现了国家农业资金配给大、农村实际金融资金匮乏的局面。

第二, 从实证结果可知, 张掖市农业信贷的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弹性均低于1% , 即1% 的信贷量增长并不能带来农业产出增加存在规模经济增大效应, 并且1% 的信贷投入增加至目前也无法促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超过1% , 因此, 这些都说明张掖市当前农村金融资金配置效率不高, 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协调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 本文认为张掖市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和实施:

( 一) 发挥金融管理层的政策调控功能, 优化农业信贷政策环境

金融管理部门应实行监管与服务并举, 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力促现代农业跨越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金融机构及各类民间组织加大涉农资金投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张掖监管分局以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为导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地方政府应从金融机构引进、财政扶持、“银政农”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加大金融机构对接引进力度, 建立涉农金融机构财政扶持机制。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奖励及风险补偿, 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银政农”合作机制。积极搭建“银政农”合作平台, 组织召开“银政农”项目对接会、座谈会, 建立社会公众金融知识宣传机制, 实现“银政农”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完善征信体系、营造诚信氛围、防范金融风险, 以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提高农村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 二) 充分发挥市县级金融机构对张掖市农业的多元化支持作用

1. 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满足不能通过竞争性金融活动而获得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拓展支农领域, 完善其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 重点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重要农产品收购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发挥应有的杠杆作用。

2. 农业银行充分发挥商业性资金融通功能, 重点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信贷需求。作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骨干和支柱, 农业银行要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 稳定和发展为农服务网络, 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 充分利用在县域资金网络、专业等方面的优势, 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应有的加速度。

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逐步改造成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商业金融机构, 重点满足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从明晰产权关系入手,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保证其将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三农”, 有效遏制农村资金外流, 发挥好为市场化农户服务的主力军作用。

4. 其他商业银行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找准切入点, 积极探索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 简化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手续与抵押方式, 扩大传统业务, 开发金融产品, 创新金融工具, 提高支农贷款的数量和比重。

5. 微型金融机构以满足普通农户的信贷需求为重点, 力促弱势群体的经济发展。要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微型金融机构, 使其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依托, 以小额信用贷款为桥梁, 从多种途径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将普通农户作为基本贷款客户群, 努力扩大农户贷款的覆盖面。

( 三) 大力推进金融支持各层面服务的建设

涉农金融机构应结合张掖市现代农业发展实际, 围绕以下信贷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 例如积极试点订单农业信贷模式、设施农业信贷模式、产业化农业信贷模式、专业化农业信贷模式、集约化农业信贷模式、观光农业信贷模式、创汇农业信贷模式等创新模式。

甘肃张掖 篇8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和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间的关系, 以一定的程序, 从时间和空间关系上科学的组合形式。[2]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 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组织形式就是采用打破自然班级界限, 学校根据本校师资、器材和场地设施情况确定选项项目, 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项目, 把一个年级的学生编成若干个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 为什么要进行选项教学

2.1 理论依据

2.1.1 新时期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1.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分与选项的要求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试行) 》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的精神要求, 我省相应出台了《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该意见要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 高中学生在水平五阶段可以根据自己兴趣与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并且在高中3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 (含田径类项目系列必修1学分, 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 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学分制和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又一改革, 也是历史上的突破。

2.2 现实依据

2.2.1 传统的全班上课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 我国沿用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 采用全班上课的组织形式, 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教学行为都是一样的。而且学生的知识、体能等处于不同的水平上, 他们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速度差异较大, 很难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3]所以, 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 往往使水平较高的学生“吃不饱”而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吃不了”。

2.2.2 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促进思考力和独创精神的发挥, 才会对他们真正领会知识、增长技能等各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选项教学中的学生而言, 他们绝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因此他们内心蕴藏着渴望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极其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 有了这份热情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设置的学习目标来看,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更趋于集中, 如在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中, 不再要求学生像小学和初中阶段那样广泛地学习多种运动技能, 而是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学好一至两项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3 学生怎样进行选项

3.1 确定选项项目

我校自实行新课改以来, 成立了由分管校长和教导处主任负总责, 体育教研组组长具体负责, 体育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召开专门会议根据师资、器材和场地设施等情况研究设置选项项目, 确定各项目的指导教师。按照课标制定的七个系列, 为学生提供适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运动项目, 以供学生进行选择。

3.2 选项实施步骤

(1) 在实施选项前, 体育教研组事先准备好调查问卷, 在新高一新生报到后的第一周, 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体能和技能基础、体育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需要等, 让学生当场填写好, 体育组再根据调查情况, 适当调整项目。

(2) 体育教研组将准备开设的运动项目向学生公布, 并给学生全面介绍, 让学生及时、完整地了解每一个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 引导学生正确选项。在介绍各运动项目特点的时候, 我们还向学生介绍该项目授课老师的情况。

(3) 制定并发放学生选项表, 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并交体育教研组, 体育组根据学生选项意愿进行分组。

3.3 选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3.3.1 合理对学生选择项目进行调整, 保持项目之间的平衡

为了尽可能地使每一位学生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但选择人数过多的某一项目, 教这个项目时就会有很大的不便。为此, 对于人数过少和过多的项目要进行调整。每一项目以不超过40人为最佳。具体调整的方法是:对于选择人数过多的运动项目, 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基础上, 调整到人数较少的那个项目上, 同时我们将这些同学集中起来说清调整的原因, 尽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3.2 再次选项的周期

为了稳定我校体育教学秩序, 加强学生体育技能练习的连续性, 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技能水平, 根据课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采用每学年选择一次的选项周期。

3.3.3 选项教学中的换项

学生对于一学年选项一次的项目, 有可能提出换项的要求。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若是极少的学生, 对于换项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若是较多的人要求中途换项, 我们就要把一学年选一次的情况告诉学生, 以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或者是修改选项的方案来满足学生。

3.3.4 选项教学中学生的管理

由于实施了选项式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 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 要熟悉学生的人数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 每节课前都要实行点名制, 这样就能知道学生的出勤情况。由于体育教学的开放性, 知道了学生人数, 还能预防学生上课中途或教学过程中的流失。

3.3.5 选项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模块教学内容。内容的安排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原则, 教的内容能被学生接受, 并能使学生在课后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

3.3.6 学生体育成绩评价

首先, 我们加强平时的课堂管理, 做好课前常规工作, 把学生出勤率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其次, 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对学生体质进行全面测试, 把测试成绩按较大比例计入评价成绩;最后, 结合一学期所学运动项目, 每学期末各选项项目教师组织进行期末测试, 把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按合适比例计入评价成绩。

3.3.7 学生选项的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应该让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能。因此, 我们在组织学生选项时, 一般不提倡学生“一选到底”的做法建议每一位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至少要选择2~3项运动项目的学习。

4 实施选项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4.1 优先安排体育课表

由于选项教学涉及到若干个班级同时出现, 加上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 因此, 我校课表的安排一般是在体育课表排好的基础上再安排其它科目。

4.2 加强对学生体能的锻炼

实施选项教学中, 不能把学生体质的增强放在一边, 我们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和新课程标的要求, 在每一节课中有针对性地穿插体能练习的内容, 各项目的学习和练习具有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以期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和谐统一的发展。

总之, 高中选项教学的实施反映了时代特征, 受到了高中学生的广泛喜爱, 让学生练习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当然, 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 我们要正确地加以引导, 而且学生的运动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时, 我们就及时进行调整。始终注意在选项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管理, 明确选项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方法, 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 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实处。

摘要:选项教学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 学生选项、实施步骤和组织管理直接影响着选项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我校试行的选项教学, 通过对选项教学组织形式的涵义、进行选项教学的必要性、学生怎样进行选项和实施选项教学时的要求等方面的思考, 为我市实施选项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新课改,选项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秉德, 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甘肃张掖 篇9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小额信贷的试点, 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 小额信贷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成果, 在解决我国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等方面, 发挥过显著效果。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到, 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甘肃是我国由来已久的落后省份。2011年上半年, 甘肃省生产总值仅为1573.61亿元, 位居第27位。如何发展经济, 使广大的农民脱贫致富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发展小额信贷有利于缓解资本匮乏, 促进经济发展。因此, 对甘肃小额信贷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2010-2011年间, 赴甘肃省天水、定西等10个地区实地走访调查, 面向各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负责人共发出问卷55份, 收到有效问卷47份;面向农户共发出问卷321份, 收到有效问卷307份。调查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各区域有效问卷份数占比与各区域的金融信贷机构网点数占比基本一致。

在掌握了大量详细的一手资料后, 通过对当地农村信用社的调查, 结合县联社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进行客观的分析, 并且采用座谈会的形式了解了大量的信息。

二、甘肃省农户小额贷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农民对小额信贷政策了解不够, 宣传效果欠佳

调查结果显示, 74%的农户都有借贷现象, 且有些农户借贷非常频繁, 但只有少数村民对哪些地方可以办理贷款, 贷款期限及申请条件, 优惠政策等有所了解。有的农民将小额信用贷款与财政救济扶贫款混为一谈, 认为收入不理想就可以不用还款或随意推迟还款, 这与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宣传力度不足是有关系的,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额信贷发展。

(二) 贷款力度疲软, 农户贷款供求缺口较大

农户小额信贷比例不高, 同时信贷放款与农民实际需求差距也较大,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贷款期限不合理

在调查中发现, 当前的贷款期限与农业产业结构不协调, 也与农业生产周期严重脱节。甘肃当地许多特色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为1-3年, 加之因难以推销或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很多已贷款的农户希望延长贷款期限, 但是农村信用社多数资金当年回笼, 因此信用贷款期限的不合理性使许多农户对小额信贷望而却步。

2、贷款范围狭窄

调查表明, 农户的长期消费, 特别是住房消费或子女读书的消费, 是一次性大额消费支出, 农民收入和积累一般难以完全承受, 必须通过贷款实现。然而大部分信用社小额贷款的发放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贩运上, 以上提到的长期消费很难获得贷款。

3、服务质量差

一方面, 信用社的信贷人员每人担负着5个-6个自然村的信贷服务工作, 由于人手少压力大, 许多小额信贷把重要的基础工作交给村支书, 加上政府干预, 不少地区小额信贷已经严重偏离信贷规律和准则, 不能及时便捷地满足农户的金融服务需要。另一方面, 由于农户受信息不灵, 技术水平不高等各种条件的限制, 选择项目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信用社只提供贷款不能够提供信息和技术等其他服务, 导致农户微利或亏本, 投入资金难以收回, 从而造成信用社效益偏低, 支农效果不佳。

4、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低, 缺乏专业人才

调查中发现基层农村信用社拥有包括函授等自学性质在内的大专、本科学历的员工不及10%, 很多基层农村信用社因为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差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急需的人才, 并且在业务量大的时候, 有关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处理, 这意味着整体的素质处于较低水平。

(三) 发展方式缺乏持续性

1、小额信贷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一方面, 由于我国政府严格监管存贷款利率, 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在利率上限的管制下, 获得的利息收入无法补偿成本。另一方面, 许多农户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扶贫基金, 数量有限而且品种单一, 国际上常见的吸收存款, 基金储蓄等形式在我国比较罕见或没有。

2、小额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

第一, 农村信用社的覆盖面低, 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 而且品种单一, 缺乏现代规模, 导致业务人员不能对先进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很好的运用, 存在很多管理上的盲区和潜在漏洞。第二, 很多农村信用社对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都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 并且已设立的决策机构和监察机构不少流于形式, 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往往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中在一两个人手里, 主观随意性较大。第三, 由于信贷队伍有限, 需求者遍及乡镇各个角落, 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 每个信贷员有数百笔业务, 因此工作效率低下, 风险增大, 使营运成本增加, 收益降低。第四, 存在资信评定不严的现象。农户信用等级差是造成发放贷款条件苛刻的主要方面, 然而, 贷款中银行管理人员人为提高熟人的信用等级而降低放贷门槛导致资信评定不严。不少地区纪律松弛, 对熟人放宽准贷条件, 放款讲人情与逾期款增加的情况屡屡发生, 从而加大还款的风险, 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增加埋下隐患。

(四) 风险控制问题

主要包括市场风险、银行内部风险、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操作风险:第一, 市场方面“盈利低难收回”使农村信用社陷入流动性偏低的困境, 调查中小额信贷面临的主要对象是农户, 他们的小规模生产经营、种植业、养殖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在遇到自然灾害时, 波及整个地区, 违约风险剧增, 联保机制形同虚设。第二, 银行内部方面, 受较低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局限, 业务人员难以把握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对潜在损失, 内部风险的风险评估欠佳。第三,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等也是重要方面。作为资金的提供者想方设法了解借款人的信息资料, 而作为资金的借入方却千方百计隐瞒对借款的不利信息, 形成了借贷者信息高度不对称, 交易结果势必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直接影响到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偿还结果。第四, 加之由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检查激励机制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等原因导致的操作风险, 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动性, 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

三、针对上述调查现象提出对策

(一) 加大宣传力度

只有让广大农民了解小额信贷, 农村小额信贷才能真正实行起来, 否则措施搞得再好, 宣传不到位, 农村小额信贷仍然难以发挥其真正的功效。宣传主要通过政府和银行两方面来实现:第一, 政府方面。一是确保政令畅通, 保证中央的政策快速、准确、及时地传达到地方。二是明确主管部门, 政府应该明确具体部门来负责了解、总结、分析、管理小额信贷业务。三是积极宣传政策, 政府应该积极宣扬贷款政策, 改变农民盲目地抵制贷款, 认为贷款利息高、还款难的片面想法。四是倡导第三产业, 政府应该积极地倡导第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农民对贷款的需求。第二, 银行方面。一是面向农户宣传小额信贷,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人员应当实际深入基层走入田间地头, 深入民间了解农户需求并推销小额信贷的系列产品, 建立农户经济档案, 推行农户贷款证, 关注发证率和使用效果。二是增加贷款网点, 由于我们调查的有的储蓄所还没开办小额质押贷款, 建议网点的开设不能滞后于农民的需求。

(二) 加大放贷力度, 满足更多需求

1、延长贷款期限

农村信用社可适当进行贴息政策, 同时打破过去“春贷秋收”模式, 尤其针对于甘肃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周期、性质和特点, 放宽还贷期限;应调整投放渠道, 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较好的项目。

2、适度放宽贷款范围

针对贷款范围狭窄的问题, 要在今后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放中, 贷款向农户建房、子女上学以及农户消费等其他方面逐步倾斜, 特别是对现在在农村比较突出的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恰恰是小额信贷应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帮助一些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在某种程度上, 小额贷款对教育的支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改善农村基本面貌。

3、建立小额贷款农户的预报信息, 实施零距离服务

第一, 全面建立客户经济档案, 及时了解掌握农户和个体私营业户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所需资金情况, 匡算出资金缺口, 从而在农业贷款的支持上实现需求情况早预报, 计划早安排, 资金早落实和农户早受益的局面。第二, 把过去的远距离、跨区域服务转变为零距离、面对面服务, 改进服务方式, 要发扬“挎包银行”精神, 送贷上门, 深入田间地头或农家庭院办理放贷手续。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使大家愿放贷款。第三, 把单一的“送资金”变为“送资金, 送信息, 送科技”, 对“三农”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充分发挥信用社资金、信息、科技优势, 并建立联系客户档案, 实行上门服务, 发放贷款, 传授科技知识, 提供致富信息。

4、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

针对人员素质过低的问题, 应采取相应措施, 各小额信贷机构应努力拥有一支受过良好培训、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较高的专职人员队伍。国家政策方面, 应进一步积极鼓励高端人才深入基层, 支援农村金融建设;农村信用社内部不仅应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强化整章建制;还应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处理业务的能力和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水平。

(三) 针对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相关措施

1、资金来源多元化

第一, 政策上允许并鼓励小额信贷机构向同业批发资金。第二,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 小额信贷机构可淡化政府干预, 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扶贫, 进行商业运作, 进一步引入并完善现代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第三, 可以适时通过发行短期金融债券、股票进行融资。

2、完善管理体制

第一,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小额信贷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地得到利用和重新配置资源, 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 随时可能遇到不同程度, 不同性质的震荡和压力。必须建立先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提高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 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先进技术水平并随时准备进入中国的国外金融机构, 农村小额信贷必须立足于当地农村, 放眼周边, 面向全国, 增强市场适应力。第二, 进一步严格农户资信评定机制, 将评定结果与后续放贷紧密挂钩。要将信用评级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的评定, 提高农户诚信意识。同时, 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应加大管理力度, 严格执行贷款程序, 避免“走后门”现象, 法院、政府、银行三部门也应严格监管, 坚决打击逃废债务的行为。

(四) 健全风险保障制度

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防范, 转移和补偿机制。一方面, 借鉴国际小额信贷的通用做法,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基金, 分散和规避以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风险损失。另一方面, 引入农业意外保险制度, 将农业风险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 同时建立并完善小额贷款政策保障制度、新型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制度, 增强农民御灾能力。

摘要:甘肃省于2002年正式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 在近十年的推广过程中, 其发放规模及覆盖面均呈现扩大的势头,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的资金需求,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农户“贷款难”特别是中低收入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文章根据实地调研结果与相关资料, 分析了政策宣传效果、农户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风险控制四个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并提出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农户的有效需求、培育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健全风险保障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M].商务印书馆, 1966.

[2]、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甘肃张掖 篇10

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间的灰色关联,是一种不断变动的关联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各个因子,与农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关联紧密度不同。灰色关联度分析也就是对两种或者多种对象存在关联的分析,这种关联分析呈现显著的离散性序列关系。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能够了解各个对象所存在的关联紧密度,并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维持或者改变这种关联紧密度。

1.1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灰关联因子集X={X0,X1,…,Xn},X0为参考序列,Xi为比较序列。X0(k),Xi(k)(k=1,2,3,…,m)表示X0,Xi在第k点的值,原始评价矩阵X=(X0,X1,…,Xn)。在参考序列、比较序列单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需要对原始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运用初值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X0(k)代表总产值(Xn),X1(k)代表牧业,X2(k)代表林业,X3(k)代表种植业,X4(k)代表渔业,他们的数据序列如下:

1.2 指标选取

通过选取甘肃省张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各个因子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肃省张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套用以上的关联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粮食产业、肉食品产业、蛋奶产业、水产品产业等产业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紧密度。以上资料来源于专业农业信息统计网站,数据信息真实可靠。

求最小绝对差值。由公式△i(k)=|X0(k)-Xi(k)|(△i=△i(1),…,△i(5)。)求差序列,以及时间序列X0(k)、比较时间序列Xi(k)的绝对差i(k)极值。见表1。

绝对差极值MAX△i(k)=1.7031,MIN△i(k)=0.0007。关联度系数(注:x(max)=MAX△i(k),x(min)=MIN△i(k);ξ∈[0,1],ξ取0.5。)将MAX△i(k)=1.7031,MIN△i(k)=0.0007代入可得关联度结果。见表2。

2 结果分析

求关联度。将以上数据代入参考序列、比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公式:,得出γ01=0.9025,γ02=0.8846,γ03=0.6702,γ04=0.5993。从灰色关联度公式的数值可以看出:γ01﹥γ02﹥γ03﹥γ04,这表明甘肃张掖地区的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占据第一位,对农业经济影响最大,其次为种植业、林业、渔业。

3 讨论

以上分析表明:甘肃省张掖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附加值较小、产业种类相对落后,因此张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张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从农副产品种植产业着手,通过改良农产品品种、扩大农产品种植面积,来推动农产品原料供应;其次,还要调整农产品生产的比例,农业部门需要扩大附加值高、发展形势好的农产品种植面积,同时也要减小传统农产品项目的种植面积;最后,农业部门可以通过绿色大棚进行瓜果农副产品的生产,还可以研发无土栽培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除此之外,农业部门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的主要产品为牛肉、羊肉、牛奶、羊奶以及其他肉制品、其他奶制品等。特别是在牛、羊的品种上进行精选,通过成立科研小组来培育肉质产量高、奶产量高的牛、羊品种;在畜牧产品加工方面要成立产品研发生产线,不断研发出市场欢迎、附加值高的肉制品与奶制品。同时,农业部门还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农业发展方案,优先发展自然资源充足、科技与资金条件好的地区;在科技与资金条件好的地区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后,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特色产业发展,最后形成张掖地区农业产业的集群优势,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

4 结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能够指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能够给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各个因子与农业经济发展联系的紧密程度。其中邓氏灰色关联度、线性加权灰色关联度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出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关联度。张掖地区可以根据各种农业产业结构因子的关联度,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帆.浅谈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5).

[2]隋殿海.关于农业市场经济的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6(4).

上一篇:消化出血下一篇:汽轮机转子振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