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徽县

2024-06-27

甘肃徽县(精选3篇)

甘肃徽县 篇1

徽县金滩子金矿位于陇南市嘉陵镇境内, 是通过系统化探异常查证发现的, 该矿的评价对指导区域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区段围绕北西向展布的印支期中酸性小岩体陆续发现了头摊子金矿、西沟峡金矿及广金坝金矿。2006年通过对金滩子矿区进一步工作, 发现了四个矿段, 并初步确定该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

1 区域地质概况

金滩子金矿位于南秦岭带复杂褶皱带, 甘肃崖湾-陕西尖峰垭锑汞金成矿带东段。区域出露地层为中上志留统、中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二迭系、三叠系。石炭系 (Cy-g) 分布较广, 是区内重要的赋矿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建造。与泥盆系呈断层接触 (图1) 。

1.第三系, 2.三叠系隆务河群上组, 3.三叠系隆务河群下组, 4.二叠系茅口组, 5.石炭系益、略、岷、尕组, 6.泥盆系铁山组, 7.泥盆系蒲莱组, 8.泥盆系下吾那组, 9.志留系卓乌阔组, 10.志留系舟群组, 11.印支期花岗岩, 12.印支期花岗闪长岩, 13.印支期石英闪长岩, 14.花岗斑岩脉, 15.逆断层/性质不明断层, 16.整合/不整合地质界线, 17.重砂异常及编号, 18.水系沉积物异常, 19.水系沉积物金异常, 20.金矿点, 21.铁矿点, 22.汞矿点.

该区主体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 褶皱和断裂构造均非常发育。区内发育多条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该组断裂规模较大, 多横贯全区, 性质以压性逆断层为主。该组断裂多构成不同地层单元的分界线, 并构成该区主要构造格架。另外北东东向及北西向两组压性断裂亦十分发育。这三组断裂构造共同控制着该区的金矿化范围及规模。区内较大规模的褶皱主要为金滩子以东向斜构造, 褶皱轴线方向为近东西向, 长度大于10km, 有向东倾伏特征。

区内未见较大规模的岩体侵位, 但中酸性小岩株、岩脉非常发育, 主要有分布于赵家湾以北的花岗斑岩岩株和岩脉、闪长玢岩脉, 分布于金滩子-西沟峡-广金坝一线的石英闪长岩岩株和岩脉。这些岩株和岩脉的侵位均与断裂活动有关, 其岩浆和热液活动与金矿化作用关系非常密切。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石炭系岷河组 (Cm) , 为一套沉积碳酸盐岩建造, 按岩石组合特征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八个岩性层, 其中Cundefined、Cundefined为矿区容矿地层, 矿化赋存于断层角砾岩、碎裂岩中, 与地层岩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2 构造

矿区总体为一呈北东东向展布的倒转单斜构造, 因受断层切割破坏强烈, 分布较为凌乱。局部发育次级背、向斜构造。

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矿区已发现大小断层近30条, 按走向可大致分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三组。其中北东向断裂规模最大, 形成最晚, 以压扭性逆断层为主, 为矿区一级断裂, 多构成不同地层的分界线, 并切割后两组断裂。近东西向断裂走向一般80°~100°, 长300~800m, 破碎带宽3~10m, 以逆断层为主, 断层角砾岩 (碎裂岩) 较发育。北西西向断裂规模较小, 长一般200~500m, 破碎带宽1~5m, 以压扭性断裂为主, 断层角砾岩十分发育。

金矿化与断裂构造关系十分密切, 其中北西西向断裂为主控矿构造, 已发现的三条断裂中均具金矿化现象。近东西向断裂及北东向断裂以发育于岩体内部及其接触带的断裂含矿较佳, 而远离岩体的断裂则含矿性较差。

2.3 岩脉

矿区中部出露-印支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株, 长700m, 宽100~300m, 呈近椭圆状, 出露面积1.5km2。岩体呈灰白色, 细粒结构, 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 (30%~40%) 、角闪石 (25%~30%) 、石英 (10%~15%) 、黑云母 (10%~15%) , 矿物成份分布均匀, 无明显的岩相分带。闪长岩有少量长英岩脉及石英脉分布, 宽1~10cm, 长1至数米。与围岩呈侵入接触, 外接触带形成宽15~45m的大理岩带, 环绕岩体呈带状分布。

闪长岩中金平均含量达100-500PPb, 内外接触带上的断裂为主要矿化产出部位。可见岩浆活动为区内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源和热源, 而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断裂构造, 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

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 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金滩子-广金坝Au、As、Sb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呈长椭圆状, 长轴方向呈北西西向, 面积达70km2。其中Au异常面积32km2, Au平均含量23.5×10-9, 最高43.2×10-9。异常强度高、衬度大, 浓度分带明显。是区内最具找矿前景的异常之一。

3.2 重砂异常特征

金滩子黄金重砂异常呈椭圆形, 面积3.7km2, 黄金含量一般为5~10粒, 最高达114粒。区内以金滩子及二金滩两地含黄金较富, 找矿前景较好。

金滩子辰砂异常呈长圆形东西向展布, 面积17.5km2, 辰砂在100粒以上者占54.7%, 在500粒以上者占36.31%, 最高含量4123粒。

重砂异常区产出金矿床两处, 汞矿化点一处, 异常位置及重砂富集部位与矿床 (点) 产出位置极其吻合, 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3.3 土壤测量异常特征

矿区经1∶1万土壤测量查证, 共圈出组合异常5个, 各异常特征见表1。

4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 (带) 体特征

矿区分为四个矿段。其中金滩子矿段矿化范围东西长1000m, 南北宽500m, 共划分为三个矿化带 (图2) 。

1.石炭系岷河组: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 2.石炭系岷河组: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 3.石炭系岷河组: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灰岩, 4.石炭系岷河组:灰白色厚层状灰岩, 5.石炭系岷河组:灰色薄-中厚层鲕状灰岩, 6.石炭系岷河组: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 7.石炭系岷河组:灰黑色薄层状灰岩, 8.石炭系岷河组:灰色厚层状灰岩, 9.黑云母石英闪长岩, 10.灰白色次生白云岩, 11.白色大理石, 12.实测、推测地质界线, 13.岩相界线, 14.实测、推测正断层及编号, 15.实测、推测逆断层及编号, 16.实测、推测性质不明断层及编号, 17.倒转岩层产状, 18.金矿体及编号, 19.土壤测量异常位置及编号.

北矿带位于石英闪长岩小岩株北接触带, 呈近东西向展布, 矿带长约300m, 宽约50m, 主要受岩株内接触带和北东向断裂所控制, 矿带内圈定有Ⅰ、Ⅴ、Ⅵ号矿体。中矿带分布于岩株内, 呈向北凸起的弧形, 矿带长约500m, 宽10~50m, 其内圈定有Ⅱ、Ⅶ、Ⅷ、Ⅸ、Ⅹ号金矿 (化) 体。南矿带位于小岩株南接触带, 所圈定的两个主矿体均分布于该矿带内。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 长约700m, 宽30~100m, 主要受岩体接触带和断裂破碎带共同控制。是区内主要的成矿带, 带内圈定有Ⅲ、Ⅳ号矿体。

区内共圈定金矿体15个, 长度一般80~355m, 平均厚一般1.20~6.06m, 最厚12.10m;品位1.28~7.60×10-6, 单样最高品位9.62×10-6, 矿床平均品位3.10×10-6。矿体总体厚度变化较稳定, 品位变化较均匀。矿体沿走向具膨胀、狭缩、分枝现象, 形态呈不规则状、枝脉状、透镜状等。矿体总体产状呈近东西向及北东向展布, 产状分别为180°-200°∠55°-85°、155°∠60°。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石矿物成分及组构

矿石按岩石组合特征及蚀变特征划分为褐铁矿化碎裂状闪长岩型金矿石、褐铁矿化碎裂状大理 (灰) 岩型金矿石两种类型。

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碎裂状结构、网状结构;构造主要有碎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矿物成份较为简单, 金属矿物基本相同, 主要为褐铁矿、辉锑矿、辰砂及少量自然金等。脉石矿物可分为两类:碎裂状闪长岩型矿石以斜长石、黑云母、石英为主;碎裂状大理 (灰) 岩型矿石以方解石及碳酸盐矿物为主。

自然金一般呈浅黄-金黄色, 粒径0.3~0.01mm, 形态呈粒状、弯曲状、树枝状、不规则状等。

4.2.2 矿石伴生有用、有害组分

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为Ag, 含量一般2.75~21.21×10-6, 最高为25.42×10-6。有害组份As、Sb含量均较低, As含量0.26%~1.43%, Sb含量0.12%~0.20%。

4.2.3 矿石类型

矿区矿石氧化强烈, 地表所见矿石均为氧化矿。矿石自然类型为破碎带蚀变闪长岩型及破碎带蚀变碳酸盐岩型两类, 二者分布在不同的矿体中, 与围岩界线较清晰。

矿石品位较低, 金含量一般1.28~9.62×10-6, 以贫矿石 (品位<3×10-6) 为主, 富矿石较少。但由于矿石氧化程度高, 堆浸回收效果好, 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

4.2.4 矿体围岩

矿体围岩有两种:其一为黑云母石英闪长岩, 矿物成份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 金含量较高, 一般100~500×10-9, 与矿体界线不清晰, 主要靠化学样分析结果区分。其二为大理岩、灰岩, 金含量一般小于30×10-9。但矿体顶底金含量明显增高。

围岩蚀变明显, 主要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 与金矿化程度密切相关的为褐铁矿化。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金滩子金矿赋存于石炭系岷河组碳酸盐岩地层中, 矿化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矿体产出部位、分布特征和所处地质环境, 目前认为矿床成因与区内断裂构造、岩浆活动及地层关系密切。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金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及北西西向断裂控制, 成矿是在断裂构造多期活动下形成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热液流动、成矿物质富集和赋存的空间。断裂构造发育的部位, 往往是成矿有利的地段。

矿化集中分布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 有岩脉分布的断裂带矿化较强, 显示了区内金矿化与岩浆活动的内在联系。金矿化发生于岩浆活动的晚期, 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物源和成矿热液。

金滩子矿区位于金滩子-广金坝Au、As、Sb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的西部, 该异常范围大强度高, 经土壤测量验证, 异常重现性好, 为典型的中低温元素组合异常。

目前已发现的大量金异常及金矿 (化) 点、矿床集中赋存于岷河组灰岩中, 沿地层走向呈带状展布, 充分说明了矿化对地层岩性具有选择性, 故岷河组灰岩分布区, 是寻找该类金矿的远景区。

上述分析认为, 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5.2 找矿标志

区内找矿标志明显, 主要有以下标志。

(1) 断裂标志:

近东西向及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 是金矿化的主要赋存部位, 该类断裂的存在, 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2) 岩浆活动标志:

中酸性岩浆岩体、岩脉发育部位, 往往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3) 围岩蚀变标志:

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强度与矿化程度成正相关。硅化、绢云母化主要分布于近矿围岩和矿体中, 远离矿体则明显减弱。褐铁矿、黄铁矿富集部位, 往往形成金矿体。

(4) 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土壤测量Au、Ag、As、Sb组合异常, 是寻找本类金矿的地球化学异常标志。黄金重砂异常, 对寻找金矿具有特殊意义,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可快速圈定矿化有利部位。

6 结语

该区属南秦岭褶皱带成矿条件较为有利的区段, 近年来随着头滩子、广金坝等金矿的开采利用, 使本区成为甘肃东部又一极富潜力的产金矿源地。

区内目前所发现的金矿床 (点) 主要分布在石炭系和泥盆系中, 矿床 (点) 的分布和产出受中酸性小岩株和区域断裂构造的控制作用明显, 尤其是中酸性小岩株与金成矿作用关系非常密切, 这也佐证了近年来有关地质专家提出的“小岩体大矿床”成矿理论。

金滩子矿区位于金滩子-广金坝Au、As、Sb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的西部, 该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其中Au异常面积32km2, Au平均含量23.5×10-9, 最高43.2×10-9。异常强度高、衬度大, 浓度分带明显, 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矿区已发现四个矿段15个金矿体, 找矿成果显著, 目前仅对矿区中5个土壤异常中的AP-2异常进行了地表系统揭露, 通过对另外4个异常开展系统勘查尤其是在成矿有利部位实施深部工程验证, 将极大提高矿体规模和控制程度, 有望实现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

矿区找矿标志明显, 通过进一步野外工作, 可扩大矿床规模, 并指导区域找矿。

参考文献

[1]胡家杰.金矿控矿构造[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89.

[2]殷先明.甘肃岩金矿床地质[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5-212.

[3]殷先明.甘肃西秦岭金矿资源潜力分析和远景评价[J].甘肃地质学报, 2004, 13 (1) :10-15.

[4]李永军, 霍福臣.西秦岭东段侵入岩的构造成因类型[J].甘肃地质学报, 1996, 5 (1) :30-44.

甘肃徽县 篇2

1 徽县自然经济概况

徽县位于川陕甘交界,甘肃省东南部,地处西秦岭南麓的徽成盆地,全县总面积2 772km2,截至2013年,徽县现有人口21.7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8.6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徽县属北亚热带边缘温润气候区向暖温带过渡带,气候温暖,雨量充足,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在700~2 300 m,平均气温12.5℃,年均日照时数1 700h,年均降雨量770mm,徽县土壤碳酸钙含量丰富,pH多在7.2~8.4[2]。徽县的水 土、气候、温度等皆适宜银杏生长,徽县为银杏适生区。

由表1看出,2007年至2012年徽县GDP、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徽县经济、农业、林业均处于增长状态,但林业发展速度不及农业和徽县经济的发展速度。2012年徽县银杏总产值达3 162万元,占林业总产值的25.62%,因此,进一步探寻加快银杏产业发展,是提升林业贡献率的基本途径。

资料来源于徽县统计年鉴。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Hui county statistical yearbook.

2 徽县银杏发展的历史

在中三迭纪植物群中,甘肃就有银杏类化石发现,晚侏罗纪至早白奎纪的陇南徽成盆地东河群亦出现似银杏属和准银杏属等银杏纲植物化石[3]。徽县全县古树为229颗,平均生长年限达800a,嘉陵镇至今生长着153棵千年以上的银杏古树,形成了罕见的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4]。徽县亦有因千年古银杏树而命名的乡村。

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位于川陕交界的徽县一直不知道银杏树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直到1994年,外地商贩来徽县以高达120元·kg-1的价格收购银杏果,使得徽县政府和人民意识到银杏产业发展 的巨大潜 力,开始大面 积种植。2013年,甘肃徽县银杏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 徽县银杏产业发展现状

3.1 银杏种植业快速发展

银杏是徽县林果中 的主导产 业之一。近年来,徽县按照建设西北银杏第一县的发展目标,建设银杏基地。全县现有林业用地总面积22.0万hm2,其中有林地12.9万hm2,县属集体林业用地总面积7.3万hm2。徽县正大力栽种银杏,为银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截止2012年底,发展银杏1.1万hm2,银杏面积 占县属林 地面积的14.79%。

银杏种植遍布全县中部浅山丘陵 河谷区的12个乡镇80多个村,共640多万株,其中:定植园8 533.3hm2,采叶圃3 666.7hm2,四旁及道路栽培400hm2,已建成百亩银杏实验示范采穗园1处,采叶圃333.3hm2,千亩以上银杏示范林50余处。银杏树遍布徽县,银杏飘香,加快了徽县经济、生态建设的步伐。全县现存结果古树229株,挂果幼树1万余株,年产银杏果168t,产银杏鲜叶250t,银杏苗100多万株,良种接穗4万枝,银杏果、叶、苗、穗年总产值达1 000多万元,徽县成为名副其实的“银杏之乡”[5]。银杏成为徽县的绿色银行和名片。

3.2 银杏加工业初具规模

3.2.1银杏加工产业初步成形徽县通过银杏系列产品加工的开展,银杏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雅龙公司作为徽县屈指可数的银杏加工企业,积极带动着全县银杏加工业的发展。徽县雅龙公司依托徽县银杏资源,建立银杏茶、银杏果仁、银杏软黄金胶囊、银杏营养粉、银杏酮速溶茶共五大类十几个银杏系列产品生产线,取得A级绿色食品银杏果仁认证和A级绿色食品银杏茶认证,产品多次被评为名优产品。雅龙公司年生产各类银杏茶20 000盒,银杏果5 000盒,银杏软黄金10 000盒[6],年产值达1 562万元。

3.2.2银杏产品销售前景广阔徽县银杏质量优,果仁淡淡清香,无苦涩味。因此,每当银杏果成熟季节,会有人慕名而来,本地银杏果价格为20元·kg-1,而外地银杏果仅6元·kg-1。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分,徽县、宝鸡、汉中等地的企业从徽县农户手中收购银杏叶,湿叶价格最高为3元·kg-1。徽县银杏苗木十分畅销,一颗小苗(70cm左右)为1.2元,银杏苗木种植密度2万余株·hm-2,银杏苗木 产值为30万元·hm-2左右,相较粮食21 000元·hm-2的收益[7],发展银杏产业前景更广阔。

徽县银杏加工企业中具有代表性 的雅龙公司,其产品主要销往陇南、天水、兰州、宝鸡为中心的周边地区。 徽县本地 销售额约 占总销售 的25%。2008年公司取得了产品出口贸易权,为徽县银杏拓宽销售领域奠定基础。企业主要以专卖店的形式出售产品,并辅助甘肃电视台、陇南电视台和徽县电视台的广告宣传。市场调查发现,银杏茶销售价为104元·kg-1,银杏果仁 销售价为140元·kg-1,由银杏提取物所制成的银杏软黄金出售价高达240元·盒-1。

3.3 银杏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徽县依托古银杏树,建设了银杏生态风情园、银杏博物馆,使得游客在品银杏果、观银杏树的同时,了解徽县银杏的历史和文化,更好的宣传徽县银杏,生态旅游 和人文旅 游同步快 速发展。 至2011年徽县建成“银杏农家乐”接待户33户,大型接待山庄5个,接待荷兰、美国、兰州、天水、西安、宝鸡等地的客人达10万人次,每户农家乐月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创造旅游收入525万元。2012年,实现旅游 收入600万元[8]。徽县2012年旅游接待总人次达49.91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22 811.9万元[9]。2012年银杏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4.29%。

4 徽县银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户种植规模小,增收效益不明显

徽县银杏种植总面积1.3万hm2,总面积虽大,但所种的银杏,并非全为经济林,还包括行道树、生态林等。且徽县种植银杏的农户数量多,约有1 500户,因而农户种植银杏规模小,银杏成片林较少;农户对其银杏树缺乏管理,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树多低产,产量低而不稳,银杏种植产业对农户增收效果不显著。

以徽县银杏之乡田河村为代表。田河村为徽县古银杏群落最大的地方,全村共有6个合作社,194户,853人。作为银杏之乡,田河村里农户却不依靠银杏种植为生,主要依靠古银杏资源,开办银杏农家乐、银杏观光等服务产业,每月收入约1万元。田河村有153颗古银杏树,属于集体所有。产果银杏主要还是以古银杏树为主,每年十月份左右,古银杏树产果15 000kg左右,均摊到人为20kg左右,每家每户每年靠银杏果得到的收入仅为2 000多元,不能满足农户基 本生活需 求。银杏叶的收购为3元·kg-1,收购价钱低,每年约摘叶子10 000kg。银杏苗木种植,每家每户种植在2 001~2 668 m2,面积小,银杏小苗 为1.2元·株-1。银杏苗木虽为农户家的绿色银杏,但农户出售苗木所得收入不是很固定,只有有收购者时,才挖掘苗木进行出售。田河村全村每年出售银杏苗木大约为2万株,全村银杏苗木总收入为2.4万元左右。综合来看,田河村每人每年种植银杏的收入约为500元。2012年徽县农民人均收入为4 391元,以田河村银杏收入为基准,银杏收入仅占农户收入的11.39%,所占比例较小。

4.2 企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徽县银杏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徽县雅龙银杏公司是徽县,乃至全省唯一专业从事银杏加工的企业,受资金短缺的限制,企业发展规模有限,与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还有较大差距。调查发现,当地农户更乐意将自家的银杏果、银杏叶等卖给外来商贩,因为雅龙公司收购价格低于外来商贩。雅龙公司年产值不高,正在发展自己的银杏原料基地,与当地分散的银杏种植户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没有解决好农户和市场的连接问题。企业的带动效应不足,产业一体化程度低。

4.3 企业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雅龙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加工银杏茶、银杏果仁、银杏粉、银杏速溶茶及银杏软黄金的银杏加工企业。银杏茶、银杏果仁、银杏粉等银杏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极易加工,没有充分开发银杏的高附加值。而银杏软黄金使得银杏高附加值得到体现,但企业目前不能生产银杏软黄金的主要成分———银杏叶提取物黄酮,需要从外省银杏企业购买进而包装成银杏产品,亦是简单的初级加工。雅龙公司的银杏产品科技含量低,银杏加工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

4.4 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销售辐射范围窄

据调查可知,徽县银杏产品主要以雅龙公司专卖店的形式销售。徽县银杏知名度不高,不能和邳州、泰兴等地的银杏知名度相比较,因此以专卖店的形式销售不具有主动性。调查还发现,雅龙银杏产品专卖店在徽县仅仅为一家,店面规模小,银杏产品种类不齐全。而且徽县人民对徽县银杏多种加工产品亦不是特别了解和熟悉。在徽县银杏品牌宣传方面,局限于甘肃省境内和宝鸡周边的电视广告宣传,产品辐射范围窄、宣传方法不丰富,没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县银杏产品,没有打开徽县银杏产品的知名度。

4.5 银杏旅游产业发展不足

徽县银杏旅游产业的兴起主要是因为银杏古树群落,但是由于徽县本身地理条件的限制、徽县银杏宣传力度欠缺以及没有足够配套 的服务体系,使得外地游客较少了解徽县银杏,所以来徽县参观银杏古树的主要为徽县临近的市县,没有吸引大量外地游客。

5 加快徽县银杏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5.1 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需要建立银杏种植合作社,提高组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方式,建立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可以保障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而且让公司拥有充足的生产原料,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奠定基础。另外,由于农户银杏种植面积不大,银杏成片林较少,政府应该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方式,让银杏由种植大户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5.2 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加工能力,提高银杏附加值,加快银杏产业发展[10]。雅龙公司作为徽县屈指可数的银杏加工企业,应将其培育为徽县、陇南甚至甘肃省的龙头企业,引导徽县银杏产业发展方向。首先应提高雅龙公司加工能力,与专家进行技术合作,建立银杏提取物加工生产线;在此基础上,不再局限于银杏叶、银杏果的提取和加工,应充分利用银杏食用、药用、材用及观赏价值于一体的特点,多致力于观赏性银杏和木材银杏的发展,争取做到全树利用。其次,政府应该鼓励中小银杏加工企业的成立,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全县银杏产业。

5.3 打造徽县银杏品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为打造“徽县银杏”品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应先制定宣传规划,不但利用广告、微博等平台宣传产品,而且在各种展览会上展示徽县银杏产品,打造徽县银杏品牌;其次健全销售体系,拓展市场,主要是做好完善网店和招收代理商工作。顾客不仅可以在网上直接了解、购买徽县银杏产品,也可以通过代理商的途径来购买银杏产品。同时,企业应该进一步推进银杏产品标准化生产,严格制定银杏产品质量标准,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为徽县银杏产品打开销路,为企业创收,带动徽县经济发展。

5.4 发展银杏休闲旅游,带动周边产业

徽县为小城镇,具有大城市所没有的安静与闲散,利用这一特色着重打造银杏休闲旅游业,使得外地游客来到徽县不再是观光,而是换一种悠闲、缓慢的生活方式。相应的,与之配套的周边产业应该得到大力发展,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交通便捷;其次配套相应的服务条件,如满足游客衣食住行等需求。

摘要:银杏在徽县种植历史悠久,银杏产业是徽县的特色产业,种植年产值超过1 000多万元。银杏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农户收入,也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调查研究,徽县银杏产业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农户种植规模小,增收效益不明显;二是企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三是企业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四是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辐射范围窄;五是银杏旅游产业发展不足。对此提出对策:一是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三是打造徽县银杏品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四是发展银杏休闲旅游,带动周边产业。

甘肃徽县 篇3

黑水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 北、中秦岭接合部位, 处在北秦岭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以南与中秦岭金铁汞锑铅锌成矿带以北的结合地带。区域性断裂太阳寺韧脆性剪切带、袁家坪韧性剪切带各自呈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分布在矿区南北。区内岩浆活动, 前加里东期以强烈的火山活动为主, 加里东期到燕山期转为大面积的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 太白岩体距矿区仅数公里。出露地层有元古界秦岭岩群、下古生界丹凤群、上古生界舒家坝群大草滩组。丹凤群为赋矿层位, 该地层为一套中浅变质的海相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由片岩和少量大理岩条带组成。优越的成矿条件使区内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

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丹凤群木其滩组、黑湾里岩组, 泥盆系舒家坝群何家店组。木其滩岩组为绿泥绿帘钠长片岩, 斜长角闪片岩, 变安山质熔岩夹大理岩;黑湾里组为绢云石英片岩, 绿泥绿帘片岩夹石英岩、大理岩化灰岩, 区部具褐铁矿化。何家店组为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 绢云母板岩。区域上丹凤群Au、Ag、Pb、Zn、Cu、As、Sb、Hg元素呈现为高背景区, 为本矿床的矿源层。

本区发育有一组完整的宽缓开阔复式直立背、向斜褶皱, 背斜褶皱总体向东倾伏, 向斜褶皱总体向西倾伏。构成褶皱的地层为丹凤群。

矿区各级别断裂构造均有发育。根据断裂在成矿中的作用可分为早期主断裂、成矿期控矿断裂和对矿体起破坏作用的后期断裂。

1) 早期主断裂东峪-太阳寺区域性断裂:

为西秦岭北、中带分界断裂, 呈近东西向延伸。产状350-5°∠45-60°, 断裂带宽度大于60m。该断裂早期为韧性剪切活动, 形成糜棱岩;晚期为脆性活动, 形成碎裂岩。晚期活动继承了早期的活动空间, 同时又具多期活动特征, 形成不同方向的摩擦线理及不同期次的石英脉。其上盘为丹凤群黑湾里岩组, 下盘为舒家坝群何家店组, 是本区控岩控矿的主断裂。

2) 成矿期控矿断裂:

走向与主断裂基本一致, 但倾向相反。共查明控矿断裂五条, 呈北东东向展布, 具有延伸长, 可达3.5km;宽度较窄且变化较大, 一般在0.3~3.5m;倾角缓, 多为30°左右, 局部可大于50°的特点, 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以矿化蚀变强烈而与非控矿断裂相区别。

3) 后期断裂:

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 规模不一, 较大者可切穿多条矿带, 断距在数米至40m之间。对矿体造成较大的破坏。一般蚀变较为微弱且简单。

矿区处在天子山二长花岗岩体东南侧、磨扇沟二长花岗岩体西侧、太白岩体北侧, 但区内仅有太白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的边部零星分布在测区西南部;脉岩相对发育, 主要为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和少量花岗岩脉、石英岩脉等, 其中前三种脉岩在普查区中东部相对发育。均与金矿关系密切, 其中石英脉与金矿关系最为密切。

石英岩脉:区内石英脉特别发育, 规模大小不一, 为不同期次的产物。早期形成普遍沿岩石片理分布的深灰色石英小脉;中期形成沿断裂充填的乳白色石英小脉;成矿期形成沿控矿断裂充填的黄铁矿、方铅矿石英脉。

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能, 形成岩浆热液, 使矿源层中的金元素活化转入热液, 热液运而移富集成矿。

2.2 矿带与矿体特征

矿区共发现五条矿带。由北向南依次排列, 各带及其主要矿体特征如下:

Ⅰ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 受脆性断裂控制, 延长近2000m, 地表宽度不超过2m。其中较大矿体Ⅰ-2, 呈薄脉状产出, 沿走向具膨缩现象, 沿倾向自地表向深部有变厚的趋势, 矿体产状140-170°∠40-68 °;矿体长1406m, 矿体厚度0.40-6.15m, 经探工程验证其斜深大于218m。金平均品位为5.50×10-6, 金品位变化系数98.1%;银平均品位121.10×10-6, 品位变化系数59.5%;铅平均4.32%, 品位变化系数80.9%。

Ⅱ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 矿化体分布在低角度脆性断裂带中, 延长约1600m, 宽度不超过2m, 赋存矿体呈透镜状, 规模小, 最大矿体延长仅100m, 金品位1-2.3×10-6。

Ⅲ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 矿化体分布在低角度脆性断裂带中, 延长约3000m, 宽度一般不超过2m, 局部可达10m±。矿体形态呈薄脉状, 沿走向具膨缩现象, 矿体产状130-170°∠42-70°;最大矿体长700m, 平均厚0.92m;矿体品位:金最高20.55×10-6, 银最高498.00×10-6, 铅最高16.81%。

Ⅳ矿带呈南西-北东向展布, 矿化体长约400m, 宽度3m±。

Ⅴ矿带呈南西-北东向展布, 矿化以金为主, 矿化体长约1000m, 宽度5m±。

以上矿带及矿体分布于下古生界丹凤群, 均受断裂控制, 遭受后期断裂破坏, 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块状硫化物型、蚀变岩型三种。顶底板围岩近似, 为绿泥钠长片岩、绿泥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等, 近矿围岩具有较强的蚀变。

2.3 矿石质量

2.3.1 矿石矿物成分

主要金属矿物成分有黄铁矿、方铅矿、辉银矿、毒砂、硫锑铜铅矿、闪锌矿、银金矿、金银矿、自然金、自然银等;其次为白铅矿、硫锑铅矿、锌锑黝铜矿、黄铜矿、铜兰、辉铜矿、针铁矿、斑铜矿、辉铜矿、臭葱石等;主要的脉石矿物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绿帘石、绿泥石, 其次为磷灰石、钾长石、白云石、方解石等。

2.3.2 矿物组合

黑水沟金矿成因类型为复合热液型, 成矿作用以交代和充填两种成矿作用共存, 但以交代作用为主。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矿物组合:

石英-绢云母 (白云母) -长石-黄铁矿-毒砂

石英-银金矿 (金银矿) -黄铁矿-毒砂

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

铅矿物-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铜矿物

石英-绢云母 (白云母) -长石-黄铁矿-毒砂

石英-银金矿 (金银矿) -黄铁矿-毒砂

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

铅矿物-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铜矿物

石英-银金矿 (金银矿) -方铅矿-自然金

从矿物的镶布特征、赋存状态看, 本区至少有四期成矿作用。

第一期为交代成矿作用, 形成细粒浸染状矿石;矿物组合为:石英-绢云母-长石-黄铁矿-毒砂。

第二期为充填成矿作用, 形成细脉浸染状石英脉型及块状硫化物型矿石, 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毒砂-铅铜矿物-银金矿物。

第三期亦为充填成矿作用, 充填在先期金属矿物裂隙中的方铅矿微细网脉, 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石英-银金矿物。

第四期为银金矿物充填成矿作用, 形成沿方铅矿裂隙充填的银金矿物与铅铜矿物, 矿物组合为:硫锑铜铅矿-辉银矿-石英。

2.3.3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

矿石化学全分析表明, 矿石主要成分为:SiO247.33%、MgO1.25%、CaO3.29%、Al2O36.02%、K2O+Na2O1.12%、TiO20.46%、TFe12.25%、TC 1.12%、Zn0.35%、Pb3.29%、Cu0.13%、As2.16%、S9.28%、Au6.84×10-6、Ag164×10-6。

2.3.4 金的赋存状态及矿物特征

矿石中金以包裹金、裂隙金等形式赋存在黄铁矿、黝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物矿物中, 赋存特征见表1。

矿石中的金形成自然金及银金矿、金银矿等独立矿物, 以包裹金、裂隙金形式赋存在金属矿物中, 包裹金的形态有浑圆状、角状、滴状、月牙形, 裂隙金的形态有角砾状、树枝状、不规则状, 此外还有部分显微、次显微金在矿物中弥散分布。金的粒度变化幅度很大, 在0.001~0.08mm的范围之内, 以显微金最小, 浑圆状包裹金次之, 裂隙金最大。

2.3.5 矿石结构构造

本区矿石结构有他形细粒结构、他形不等粒状结构、自形半自形粗粒粒结构、碎裂结构、交代充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

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细脉) 浸染状构造、碎裂状构造。

1) 块状构造:

由粗 (巨) 粒黄铁矿堆积而成。

2) 细脉状构造:

由细粒黄铁矿沿裂隙分布而成。

3) 浸染状构造:

由细粒浸染状黄铁矿、方铅矿等组成。

4) 碎斑构造:

粗 (巨) 粒黄铁矿受构造应力作用产生局部破碎, 形成碎裂状斑晶。

2.3.6 矿石类型

本区矿石的自然类型有黄铁矿、方铅矿化蚀变岩型;黄铁矿、方铅矿石英脉型和块状硫化物型、褐铁矿化蚀变岩型;褐铁矿化 (碎裂) 石英脉型银金铅矿石, 其中前三者是本区的主要矿石类型, 分布在距地表10m以下, 后三者仅分布在近地表3m以上。

2.4 围岩蚀变

各矿体顶底板近矿围岩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蚀变。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大理岩化、碳酸盐化、黄 (褐) 铁矿化和方铅矿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分布最广泛, 与银金成矿关系最密切。上述蚀变不均匀地分布在控矿断裂两侧, 有的部位仅发育在矿体底板。围岩蚀变矿物与矿体矿石矿物呈渐变关系。

3 矿床成因与控矿因素分析

3.1 矿床成因分析

从地质环境分析, 本区处在北秦岭南成矿亚带上。赋矿地层为丹凤群木其滩岩组、黑湾里岩组, 为一套变质的以中基-酸性火山喷出物为主的沉积建造。火山喷出物中银、金、铅等成矿元素含量高, 以致该地层有银、金、铅元素地球化学的高背景, 为成矿提供丰厚的物质。

从侵入岩的分布特征看, 普查区的西北、南部、东侧分别与天子山、太白牙、磨扇沟等具多期侵入活动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相邻。岩浆侵入活动是成矿物质活化、富集的热动力, 同时也可能是一部分成矿物质的母源。

从本区所经历的变质变形条件看, 区内处于长期持续的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之中。变质作用产生变质热能和变质热液, 对成矿可起到积极作用。强烈持续的构造运动则使岩石产生裂隙, 裂隙不断发展而相互沟通, 最终与区域深大断裂相联通。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地表水运移、汇合与循环提供通道, 为容矿提供必要的空间。同时, 多期的构造运动又驱使岩浆、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地表水不断运移活动, 因而反复活化、运移、富集成矿物质, 在适当环境中, 通过成矿物质一次次不断富集而形成金矿体。

上述成矿演化过程与区域到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一致。在整个区域上, 金银铅元素丰度在丹凤群及侵入岩较其他地层偏高。在矿区, 这三种元素进一步富集成矿。形成的矿体赋存在丹凤群绢云石英片岩及绿泥绢云石英片岩、绿泥拉长片岩、绿泥绿帘片岩的断裂带中。

综上所述, 本区的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 即来自于丹凤群和附近的侵入岩浆;成矿的热动力也是多重的, 有变质、岩浆热能;成矿作用为交代和充填两种成矿作用共存, 但以交代作用为主的。故此, 将该矿床成因类型划为复合热液型, 其自然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 工业类型为以银为主的银金铅多金属矿。

3.2 控矿因素

1) 地层:

区内金矿体分布于丹凤群, 原因是该地层中Au含量很高, 一般大于6.4×10-9, Au、Ag、Pb、Zn、Cu、As、Sb、Hg元素呈现为高背景, 可为成矿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

2) 构造:

构造运动对成矿起主导作用。构造运动首先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富集成矿的动力、热能条件之一, 也是成矿物质流动与容矿的空间条件。

3) 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为成矿的重要因素。是岩浆热液及其所含成矿物质的来源, 也是活化成矿物质的主要热源。矿床则形成于岩浆活动的后期。

摘要:黑水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 北、中秦岭接合部位, 处在北秦岭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以南与中秦岭金铁汞锑铅锌成矿带以北的结合地带。赋存于丹凤群地层中, 为一岩浆活动提供热能、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的复合热液型金矿, 是近年发现的小型金矿床, 通过勘查有望扩大为大型的金矿床。该矿由五条矿带组成, 矿石类型分别为:黄铁矿 (方铅矿) 化蚀变岩型、黄铁矿方铅矿石英脉型和块状硫化物型。围岩广泛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大理岩化、碳酸盐化、黄 (褐) 铁矿化和方铅矿化, 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与银金成矿关系最密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该矿的成因。

关键词:黑水沟,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

参考文献

[1]霍福臣, 李运军.西秦岭造山带的建造与演化[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5.

[2]崔文智.含金石英脉型矿床中早期硫化物石英脉的变形控金规律[M].贵州民族出版社, 中国金矿大全第六卷, 1992.

上一篇:摩托罗拉的提升能力下一篇:丙烯酸酯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