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研院所

2024-06-19

国防科研院所(通用8篇)

国防科研院所 篇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又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作为推进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国防科研院所身负重任, 是我国国防安全的保障, 建设和谐的国防科研院所, 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又是科研院所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职工群众合法权利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在新时期新阶段, 只有找准切入点, 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才能在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中做到有“为”有“位”。

一、充分认识工会推动和谐院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国防重点科研单位的国防科研院所, 肩负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职责, 做好各项工作, 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 推动和谐国防科研院所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坚持以职工为本, 推动和谐国防科研院所建设, 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职责。第二, 推动和谐国防科研院所建设是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国防科研院所的持续发展, 出路在于改革, 基础在于和谐。国防科研院所要完成繁重的重点型号研制任务, 就必须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这必然要求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第三, 推动和谐国防科研院所建设是解决职工的热点难点问题、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稳定职工队伍的需要。

二、影响和谐国防科研院所建设的因素

当前, 我国各种关系基本协调, 政局基本稳定, 社会基本和谐, 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新形势下矛盾的多发性、多样性、多变性或多或少地在企事业单位中反映出来。具体到国防科研院所, 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

1.体制机制

国防科研院所大都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创建之初大都是按照“靠山、分散、隐蔽”以及“建设小城镇”的建设方针组建的, 不少厂所远离大城市, 逐步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状态, 建立竞争、高效的新体制时间较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 国防科研院所开放的新体制虽逐步建立, 但由于历史原因, 大多数国防科研院所的管理层次多, 内部组织结构繁杂, 改革推进较慢, 发展速度不快。

2.地理位置

国防产业在加工、试验以及保密等方面的要求, 决定了大部分国防科研院所远离中心城市。高校毕业生到单位后心里难免会产生落差感, 有人形容“出了科研单位的围墙, 外面就是农村”。地理位置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人才的引进和后续发展。

3.单位内部的收入分配

国防科研院所发展的成果, 特别是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为广大职工共享, 这是建设和谐国防科研院所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 工资收入、养老保险、子女就业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已成为基层职工十分关心的热点、难点, 也是影响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职工在医疗、教育、住房、买车、娶亲等方面的压力, 妨碍了职工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和谐的减力因素。

4.工作与生活环境

国防科研院所尽管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 目前工作环境仍存在办公拥挤、手段欠缺、办事效率不尽人意的地方。又因为国防科研院所大多地处城市外围或边缘, 道路、绿化、水电、燃气、教育、就医等远不如市区优越和方便。所有这些难免使员工有怨言并感到遗憾。

以上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防科研院所和谐、稳定的发展。要构建和谐的国防科研院所, 就必须以推动国防科研院所发展为根本, 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 积极维护职工的利益, 消除不稳定因素,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促进国防科研院所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引导作用, 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力, 做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的“加速器”

发展是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的关键。国防科研院所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主旋律, 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认真分析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质量和效益, 以发展促和谐。

工会组织要树立“一盘棋”思想, 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党政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 在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中选好切入点、找准着力点、寻求突破点, 着力搭建职工献身国防的发展平台。引导广大职工认清历史使命和肩负的责任, 主动投身于国防科研院所建设,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自觉奉献、争创一流, 在型号研制中建功立业, 使国防科研院所在可持续发展同时, 职工收入能够同步增加, 实现国防科研院所与职工的“互利双赢”, 不断夯实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的物质基础, 努力形成“共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共谋国防科研院所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2.发挥维护作用, 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做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的“调节器”

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是工会组织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也是建设和谐国防科研院所的首要任务。广大科技人员是国防科研院所的主体, 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防科研院所的前途命运, 因此他们的合法权益必须坚决维护。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创造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等特点, 科技人员大多思想活跃, 民主意识、创新意识强、关心本单位发展、敢于直言、热心参政议政。工会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 就应坚持完善以职代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维护好科技人员对国防科研院所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巩固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的群众基础。

3.发挥教育作用, 提高广大职工的整体素质, 做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的“充电器”

坚持“在服务职工中教育职工, 在依靠职工中宣传职工, 在组织职工中动员职工”的指导思想, 工会组织应注重在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中发挥“充电器”作用。工会组织要结合国防科研院所的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职工”等活动, 积极倡导实干图强、爱国奉献、敬业进取、诚信务实等基本道德, 要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制作板报墙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等形式, 大力宣传所内的先进典型, 让先锋模范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使“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的国防科研院所文化走进岗位、深入职工, 在广大职工中树立“严谨、创新、协力、求真”的国防科研院所精神和“精心、务实、创新、求真”的科研精神, 形成人人学技术、个个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以稳定保和谐, 以发展促和谐, 以创新推和谐, 以公正求和谐, 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育和谐, 不断增强国防科研院所的软实力。

4.发挥帮扶作用, 加大对困难职工的资助力度, 做构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的“助力器”

做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工作, 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责, 又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品牌, 更是工会参与和谐国防科研院所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在生活上对困难职工多关心。从“共谋发展大计, 共享发展成果”的高度,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问题。某国防科研院所对职工就医采取了“四重保险”措施, 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职工医疗补助保险、职工医疗互助基金, 有效地保障了职工生病住院, 特别是重大疾病医治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在情感上对困难职工多关怀。工会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状态、感情状态, 努力当好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要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 耐心教育与热心服务相结合, 想群众所想, 做员工所需, 掌握员工的思想动向, 反映员工的意愿和要求, 力所能及地协助党政做好得人心、鼓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为国防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四、创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 对工会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创建和谐国防科研院所工作的不断深入, 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踏实、业务能力过硬、精神面貌健康的工会干部队伍, 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要具备及时、准确把握政策的能力。

这是由工会组织的基本属性决定的。作为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双向的。但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首先是上情下达。而党委和行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心任务, 对工会工作也有不同的要求, 这就要求工会干部及时准确地学习、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 才能牢牢把握时代的主题, 确保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 工会干部应深刻认识自己在竞争和发展中所肩负的使命,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 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抓住主要矛盾, 解决主要问题。

二要具备敏锐地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的能力。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工会工作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关系着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形象, 关系到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工会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密切联系群众, 体察民情、找准问题, 理顺渠道、对症下药, 真正为职工群众着想,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基层工会干部, 也要特别善于做群众工作。要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 掌握并分析群众心理, 运用恰当的方法获得群众的认可, 为职工争取合法权益, 谋取合法福利。工会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要接地气, 要维护职工的权益, 我们就要沉下心来, 深入基层, 努力做到工作重心下沉、工作力量下沉, 真正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三要具备开拓创新、服务全局的能力。

工会工作纷繁复杂, 涉及面广, 这就要求工会干部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用科学的方法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尽心尽力地服务中心工作, 开拓性地开展各种技术技能培训, 促进工作完成, 创新创造发明等活动, 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攻关、技能比武、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等实效活动。同时, 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工会干部要与时俱进, 努力拓展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新渠道、新领域,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大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推进工会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使工会的各项活动融入增强研究所的向心力、凝聚力上, 全力营造人气顺的工会工作的良好环境, 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四要具备踏实、务实的严于律己的政治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 其实很多时候工会的工作要靠自觉、建设要靠自身、发展要靠党政工协力同心, 所以基层工会干部要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找到凝聚职工的办法。工会干部砥砺品质, 潜移默化, 身教言传, 可以吸引广大职工前赴后继地紧跟组织;工会干部放开步子、积极作为、严以律己、踏实干事, 就可以使工会成为党与群众深深相吸的桥梁;工会干部保持良好作风、积极利用新兴媒体组织活动, 更可以影响职工的认识逻辑和接受方式。各级工会干部也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 保持力度、保持韧劲,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不断取得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这才是工会干部要做到和达到的最高标准。

参考文献

[1]李舒.科研院所工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学习月刊, 2009, 1 (8) :58-59.

[2]周莉.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小型科研院所工会工作[J].中国核工业, 2015, 11 (13) :57-58.

国防科研院所 篇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迅速打破了国家高度集中,地区、行业条块分割,企业无责、无权的计划经济管理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市场开放,多体共存,竞争发展,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它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机制对科研事业计划经济的影响,将为改进科研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研事业仍须实行计划经济管理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表现。特别是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着保护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国防技术仍须具备相对的先进性、严格的保密性和科技成果不可流通性。为了充分发挥国防技术的作用,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国防科研事业必须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探讨 篇3

一、目前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的缺点

1. 定价无依据, 影响科研积极性

国防科研项目计价中传统的“军工八项”是适用于有形硬件平台的, 软件成本只能随之少量计入其中, 且主要以间接费用 (研制费、工资、管理费) 为主, 直接费用很少。因受制于《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如管理费比例不超过直接成本 (即设计费、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试验费) 的15%], 这些间接费用不能任意计入报价, 利润也只能按成本的5%计入。这种计价方法既违背了价值规律, 埋没了国防军工软件的无形价值, 又挫伤了科研单位和软件设计人员的积极性。

2. 不合理的软件维护费用

目前, 由于软件的设计、测试和管理技术还不够完善, 因此软件的可靠性普遍不高。有资料显示, 高技术装备发生的故障中, 约有70%是软件故障。由于软件的技术含量高、维护保障难度大, 致使保障费用昂贵。据统计, 一般软件的寿命周期费用中, 保障费用占总费用的60%~70%。而当前军品的“成本价格模式” (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5%, 是侧重于有形的硬件部分的设计成本的, 完全不涉及软件部分的无形价值。软件中隐蔽性的错误给软件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软件的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维护费, 而早期改正一个错误比后期改正一个错误可以少付出3~4个数量级的代价。目前我国军方与承制项目的科研单位在维护费由谁承担、承担的比例、维护的范围等方面存在争议。

3. 研制开发费用在生产阶段无法消化

软件是一种“无形”产品, 技术含量高, 控制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由于受到种种限制, 使用方往往见到运行原型才能提出准确的产品需求。另外科研人员水平的高低、编制的质量、花费时间都不是容易计量的。科研人员编制的代码语句是软件依附的形式, 不同于可视的硬件的特性决定了军品软件定价缺乏科学合理的预测技术和方法。使用方往往采用经验判断或是简单类比法拨付软件科研经费, 这种根据过去项目的经验来决定未来项目的研制费用的方法导致有的项目经费不足, 影响科研的进度和质量。没有经费拨付的科研项目, 简单的复制往往就是全部的生产过程, 使用方一般不考虑研制阶段的成本, 此时的开发费用承制方无法消化, 增加了承制方的负担, 也不能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

二、浅析国防科研项目中的软件定价

依据本行业特点,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 对军用软件价格分析如下:

1. 有研制经费的国防科研试制项目软件定价

处于研制阶段的科研项目, 可采用成本估算法立项, 使预算成本接近实际成本, 为软件定价打下基础。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整个研制计划根据业务做出详细的计划书, 划分为若干个大工作包。 (2) 大工作包再细化为若干个小工作包, 大工作包是小工作包详细业务汇总。由此建立起一个精密的枝形工作网络, 每个工作包的具体业务、时间节点和所需达到的目标通过这个枝形网来确定。 (3) 相应的费用根据每个工作包的业务量来算出, 所有工作包的费用相加就是科研项目的总支出。这种方法突出了费用和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 使软件设计费用因详细的业务计划而明确。

2. 有研制经费的国防科研生产项目软件定价

已经固化技术状态的生产项目, 包括嵌入式和非嵌入式软件, 其软件部分发生的实际成本应全额确认, 相应的利润率也应该区别于一般硬件装备利润。对于纯软件成本, 目前生产成本报价比较低, 通常报价时可参考开发成本的某个比例, 作为利润的计算基础, 利润率的制定需结合软件的技术性和创新性, 最好能够结合软件行业的成熟程度和承制方的软件研发能力。

3. 无研制经费的生产项目软件定价

随着国家对军品市场逐步开放, 军品生产由垄断逐渐转向完全的市场竞争, 笔者认为确定无经费拨付生产项目的软件价格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现行市价法, 其评估原理是把软件市场上相同或相似的软件作为参照物, 针对各种价值影响因素, 将参照软件与被评估软件逐个进行价格差异的比较调整, 经评估确定软件价格。此处必须注意的是, 对那种难以用数字进行衡量与计算收益的军用软件, 在使用现行市价法时, 必须将收益考虑进去, 共同形成军用软件的价值。

4. 外包采购软件

外包采购的软件, 如通用软件———基本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完全能够市场化, 可采用集合招标采购的方式来定价, 其采购过程可以参考硬件的采购过程。

5. 软件维护费

对于一般软件项目的维护费可以按照合同总额的一定比例拨付, 使用方可以对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酌情增减;大型的软件项目, 承制单位需申请立项, 单独签订合同。软件的维护费用由使用方和承制方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承担, 只由一方承担不利于费用的控制。

6. 提高软件利润率

为降低军品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鼓励军品装备软件化, 支持承制单位的技术进步, 应适当提高软件的利润率, 而不是像硬件一样按照完全成本的5%作为利润率。利润率可根据所从事软件工作的创新度、时间性、复杂性, 分门别类, 由高层次的技术专家来评审认定。基于目前我国低水平的软件工程化管理水平, 纯软件项目可根据国外行业利润标准参考执行。

总而言之, 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工作应与软件工程紧密相连。只有在建立成熟的软件技术市场基础上, 扩大数据采集范围, 完善软件评估体系, 才能提高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水平,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军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软件在国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国防科研项目中的软件定价问题日益突显, 不合理的计价方法, 挫伤了国防科研院所的积极性, 从而也阻碍了军队信息化发展进程。本文分析了目前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的缺点, 从自己的日常工作出发并在充分理解相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既符合规定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方案。

国防科研院所 篇4

随着世界新军事理念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军事装备建设的持续发展, 多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任务逐步增加, 各大高校利用自身学术优势, 承担了部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或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发以及小批量生产任务, 在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企业的科研力量相比, 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企业或专职科研机构无法企及的优势, 如财务风险小、拥有众多专业人才和相对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等。但是, 高校的国防科研体系中也存在诸多矛盾, 如管理体制相对松散, 质量保证体系不严谨等。

2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

GJB9001B-2009标准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 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和专职科研机构, 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B-2009的结合尚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与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资源整合以及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

2.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大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型, 学习科目多, 资源覆盖面广, 大部分人员、设施分布于在其所属的各类二级机构, 少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学科和科研人员更加宽泛。因此在GJB9001B-2009标准范围内整合自身有效的资源优势, 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源整合对于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是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往往由校长担任, 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作为管理者代表, 从组织结构来说, 往下是负责人、财、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 具体的项目组则分布在各院系。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 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更多承担的是服务职能, 在管理方面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有着明显不同, 这些对于贯彻GJB9001相关标准来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

2.3 过程管理繁琐

科研项目的立项、检查、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一直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内容, 项目组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因此, 科研项目的质量等级主要取决于项目研发者的质量观念。企业对科研项目的监管都很严谨, 但是现阶段高校的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严谨的程度远不及企业的质量监管水平。受“重申报、轻过程”思想观念的束缚, 高校科研项目工作往往不重视管理流程, 质量管理相对滞后, 质量管理体系如空中楼阁浮于形式, 缺少实质的行动。

2.4 人力因素复杂

能者多劳是高校在科研工作者的一大特点, 在众多高校中, 一般由具有专业水准的高素质的科研工作者承担大部分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国防科研的任务节点紧, 质量要求精细, 全程可追溯, 对保密要求相当严格。鉴于此, 当前高校从事国防项目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笼络高精尖人才参与国防项目的研究。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也是现阶段高校科研的一大特色, 但这也增加了科研成员的不稳定性。

2.5 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单一的科研生产的特点是其科研方向和工作任务复杂多样。高校可以从多个方向着手进行多个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 如科研项目的类别就涵盖了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和应用研究等多个专业类别, 广泛的研究领域也意味着在确保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要承担更为繁重的科研任务。

3 提高高校国防科研质量的措施

高校与企业在科研方面各具特色, 根据其不同特点, 结合高校现实条件, 在深刻领会研究目的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质量管理的方法途径, 维护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为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笔者着重强调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3.1 设立质量管理机构, 明确质量管理职责, 建立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教学与科研实践齐抓并举是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落实工作场所, 配备科技人员。对于科研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设施的配备, 高校应该体现出不同于企业等社会科研机构特点。高校自身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殊性决定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只能独辟蹊径, 切不可全部效仿企业或研究机构, 甚至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管理经验。高校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只能根据自身实际, 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逐步完善。加强军工及其背景工程项目的管理, 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研发质量, 做好保密工作。在质量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 基于高校实际, 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将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流程体现在管理制度上。

3.2 广泛培养质量管理骨干, 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高校推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科研生产模式, 这就决定其无法对质量管理和保密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高校可以利用教、研结合的优势, 培养通晓科研与质量管理的人才。准确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现状, 通过“点带面”的形式实施质量管理, 使校内科研成员深刻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途径, 促使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逐步总结出管理规律, 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3.3 重点借鉴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 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质量管理

国军标GJB9001B-2009以等同采用国标为基础, 增设了军品的特殊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多个科研领域, 同时能满足多个专业领域科研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 但是由于类别的差异, 每一类科研产品也都其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和侧重点, 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管理要求分类管理高校所承担的基础研究、预研、应用研究、产品研制和型号小批量生产等项目, 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突出重点, 缩减流程;根据质量管理办法来管理应用基础类研究项目, 坚持质量管理中的应有节点, 可重点对文档化要求且适当简略。

3.4 优化重组资源, 局部实现科研生产过程集中管控

高校中资源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高校的科研专业琳琅满目, 各专业领域之间一般跨度较大, 研制过程差异很大, 均采用小批量生产模式生产科研产品, 即使是实物产品形式的工程研制项目, 也只是进行样机生产或新产品试制, 多方参与管理、资源重复投入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资源管理”对人员、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工作环境等的规定, 对批生产任务和产品试制、样机生产的项目, 尽量将科研资源专用、通用, 进行集中管控。

4 结束语

当前, 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以及国防科研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构件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 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现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将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而得以优化, 并有望突破管理瓶颈, 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国防科研力量作为当前国内科研界的一部分, 必将为推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高校科研管理者应该正视管理中的不足, 不断强化自身优势, 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大胆探索, 积极尝试, 切实推进高校国防科研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为高校服务国防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作者分析了当前高校参与国防科研项目的现状, 以及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建立质量体系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科研环境及体制的变化, 满足各类科研用户的需求, 提高科研项目完成质量, 增强学校科研竞争力, 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科研,国防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志生, 刘维亭, 孟庆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薄弱环节的分析与改进[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12) :135-136.

[2]刘征, 吕世峰, 刘珩.高校在科研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 2009 (10) :68.

国防科研院所 篇5

科学研究作为高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发高层次人才资源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国家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基地,又是科研成果产出的基地[1]。高校科研一直是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整个科研系统及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增长。

1 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趋势评价动因分析

1.1 国防工业高校科研特点

国防工业高校作为高校群体中的特殊部分,其科研系统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是国防科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高校科研的基本特征,由此决定了国防工业高校科研必须满足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需要,提供军民两用高技术产品及技术[2],同时也要满足高校科研的需要,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培养国防人才与服务社会。国防工业高校科研在国防科研系统和高校科研系统中的地位如图1所示。根据国防工业高校在国防科研系统和高校科研系统中所处位置,国防工业高校科研特点主要表现为:国防工业高校科研任务多元化、国防工业高校社会价值的多样性、国防工业高校科研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国防工业高校科研成果的保密性。基于国防工业高校科研的以上特点,科研能力对于国防工业高校来说极为重要。科研能力是国防工业高校的核心能力[3],同时科研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国防工业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1.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科研能力趋势评价动因

生态位态势理论认为,任何生物单元都具有“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态”是指生物体单元的状态(能量、生物量、个体数量、资源占有量、适应能力、智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是生物体单元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指生物体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如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速率、生物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占据新生境的能力等[4]。生态位是描述某个生物体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是某生物单元“态”和“势”两方面属性的综合[5]。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基本思想,科研能力也包括“态”和“势”两方面的属性。因此,在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评价中,应同样注重科研能力的发展趋势。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中,时间因素对于国防工业高校来说越来越重要,“缓进则退”的现代理念逐渐取代了“不进则退”的传统理念。对于国防工业高校来说,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已经远远不够,国防工业高校更关注的应该是如何更快地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因此,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发展趋势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2 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趋势评价模型

2.1 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测度模型

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进行变化速度的评价与分析,可以掌握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情况。

令ri(tj)表示在tj时刻第i个国防工业高校的科研能力值,ri(tj-1)表示在tj-1时刻第i个国防工业高校的科研能力值。

式1表示第i个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在相邻两个时间间隔的变化速度,当ri(tj)>ri(tj-1)时,表示tj时刻的科研能力大于tj-1时刻的科研能力,即该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在相邻两个时间间隔中呈现增长趋势;当ri(tj)<ri(tj-1)时,表示tj时刻的科研能力小于tj-1时刻的科研能力,即该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在相邻两个时间间隔中呈现下降趋势;当ri(tj)=ri(tj-1)时,表示tj时刻的科研能力等于tj-1时刻的科研能力,即该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在相邻两个时间间隔中呈现不变趋势。

2.2 科研能力趋势评价模型

由公式2可知vi(tj)为第i个国防工业高校在[tj,tj+1]内的科研能力变化速度,其中vi(tj)=(ri,j+1-rij)/(tj+1-tj)。β为关于vim的函数,根据科研能力发展趋势的需要,构造β的具体函数为:

为单调递增函数,β随v的增加而增加,当v→+∞时,β的值趋向于准=2,当v→-∞时,β的值趋向于0,β(v)具有一个拐点,在拐点之前,β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在拐点之后,β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由于β(v)函数具有以上优良性质,非常适合于描述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激励的要求,该函数的设置体现了平稳适度增长为最适宜增长策略的思想。

设定当v=0时,β(v)=1,表示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没有变化的阶段不进行趋势激励,即可求得ɸ=2。

作为实数变量v的函数,的图像总是正的(在横轴之上)。

(1)当v=0时,,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发展状态乘以系数1,即对呈平稳(→)趋势的科研能力不做处理;

(2)当v>0时,e-v∈(0,1),1+e-v∈(1,2),,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发展状态乘以大于1的系数,即对呈上升(↗)趋势的科研能力给予奖励;

(3)当v<0时,e-v∈(1,+∞),1+e-v∈(2,+∞),,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发展状态乘以小于1的系数,即对呈下降(↘)趋势的科研能力给予惩罚。

3 算例

以工信部直属的某国防工业高校M为例,通过向量规范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得出该高校在2001-2009年内连续9年的科研能力评价值情况如表1所示,对该高校在2001-2009年连续9年内科研能力趋势进行评价,SRC代表科研能力。

3.1 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测度模型

根据表1的结果,按照公式1,计算M高校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t1,t2]为2001-2002年时间段,依次类推。

3.2 科研能力趋势评价

根据表2中的M高校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测度结果,按照公式2,计算M高校科研能力趋势情况,如表3所示,其中[t1,t2]为2001-2002年时间段,依次类推。

3.3 科研能力趋势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到,M高校科研能力在2001-2002年、2003-2004年、2005-2006年以及2008-2009年时间段内科研能力变化速度为正,即科研能力呈现增长趋势,其科研能力趋势结果分别为大于1的实数;M高校科研能力在2002-2003年、2004-2005年、2006-2007年以及2007-2008年时间段内科研能力变化速度为负,即科研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其科研能力趋势结果分别为小于1的实数。

4 结论

基于国防工业高校科研特点构建的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趋势评价模型,根据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的变化速度情况可以得出科研能力的发展趋势,算例研究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运用该模型可以掌握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国防工业高校管理部门以及高校内部管理者的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思路与方法。

摘要:通过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特点的分析,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基本思想,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具有速度特征的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趋势评价模型,并通过算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国防工业高校,生态位理论,科研能力,趋势评价

参考文献

[1]Víctor M.Giménez,and JoséLuis Martínez,Cost efficiency in the university:A departmental evaluation model[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6,25(5):543-553.

[2]周放,韩晓明,张志强.军工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航空计算技术,2006,36(3):128-130.

[3]朱文藻.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18(3):40-44.

[4]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生态学报,1997,17(3):324-332.

国防科研院所 篇6

2010年12月24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18号令, 公布《国防科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2007年4月, 国务院第493号令公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作出了规定。同时, 《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国防科研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该《条例》。

国防科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直接接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工艺技术, 不可避免地涉及国家秘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技术属于高新技术, 对事故机理调查分析的专业要求较高, 而事故原因调查不清将给以后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留下安全隐患。《办法》的出台规范了国防科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明确了国防科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中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为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国防科研院所 篇7

当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防能力的强弱至关一个国家的安全及领土的完整,在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防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其国防科技的领先性。高校是培养凝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是我国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的发源地,是我国高新技术的生长点和辐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成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促进国防科技工作中,高校责无旁贷,通过发挥其在学科、人才、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担国防科技任务,培养高水平的国防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作已成为当代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途径。

2 教育部高校发展国防科研工作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教育部高校发展国防科技的优势

我国高校是培养凝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是我国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的发源地、高新技术的生长点和辐射源,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通过改革30年的发展,高校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或辐射源。

(1)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及队伍。

据统计,高校研究与开发人员从1986年的15.7万元,发展到目前的27.2万元;有两院院士612人,占全国总数的42.7%;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902人,占全国总数的60%;国家优秀创新群体73个,占全国总数的52%。

(2)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及基地。

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0个,占全国总数的63%;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2个,占全国总数的35.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占全国总数的63%。

(3)承担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可转化的科技成果。

据统计,高校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占全国总额的70%以上,承担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占全国总数的2/5左右,发表SCI论文占全国总数的3/4左右,近五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93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55.7%,技术发明奖108项,占全国总数的70.31%,科技进步奖541项,占全国总数的51.5%。

(4)一批高校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军工资质,为全面推动国防科研工作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今年来国家对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实行资质准入制,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单位必须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等军工资质认证,而且要确保各体系能够持续、有效运行。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加强了军工资质体系建设,据统计,共有40多所高校通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近30所高校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逐步了完善军工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军工科研生产管理逐步规范化,较好地满足了国防科研生产资质需要,为高校国防科技工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教育部高校发展国防科研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国防科技专业学科建设及国防科研机构建设相对较为欠缺。

教育部高校的学科建设门类比较集全,但是有关国防科技专业的学科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在教育部高校中设有航空、航天、核、船舰、兵器等相关领域的国防科技学科专业为数不多;在国家建设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目前依托教育部高校建设的甚少,这也说明教育部高校在国防科技专业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有待加强,因没有相关的学科作为支撑,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作为载体,高校的国防科研工作将难以有效开展,特别是难以承担一些重大的国防科研任务,满足不了国家国防科研发展战略需要。

(2)广大科研人员对军工应用背景了解不多。

高校在科研人才队伍及技术积累上均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大部分普通高校与军工集团用户单位的联系不够,再加上国防武器装备的保密性,使得高校广大科研人员了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渠道太少,广大科研人员对国防科研技术的应用背景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很多较好的技术难以在军工领域得到有效的转化应用;另一方面,国防科研生产单位对高校的科研实力与情况了解也不够,是的双方的沟通联系渠道不是很畅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应用于国防领域。

(3)国防科研资源相对较为分散,难以有效整合。

教育部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基地、技术、学科等方面均有着很突出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资源相对较为分散,很多优势的资源都是分散在不同的高校中,即使在同一所高校内部,各课题组也相对较为独立,很难有效地整合。而国防科研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防科技项目具有十分强的跨学科性、系统复杂性,涉及的面较广,非某一所高校或一个课题组能够较好独立完成的,需要众多优势资源的整合才可以实现。但是目前教育部各高校是独立的组织机构,缺乏有效的合作运行机制及资源共享机制,因此很难实现有效地整合来共同承担一些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防科技专项,在一些重大国防项目的争取上与其他科研院所相比,优势得不到体现,争取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的难度较大,使得教育部各高校目前只能以承担配套项目、基金项目为主,而在一些装备型号项目、系统项目的争取上十分欠缺。

(4)国防科研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国防科研的特点及要求与民品科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国防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管理体系要求也不一样。尽管近几年来很大一批高校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等军工资质认证,但由于高校这一组织的特殊性,很难较好地满足军工资质要求的组织机构及职能,军工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譬如高校的军工生产管理相对薄弱,很难满足大规模的军工生产的需要,这与军工科研需要出产品、上型号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承担重大的国防科研生产项目。

3 教育部高校发展国防科研工作的战略定位

高校的国防科研工作要紧紧抓住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加大力度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创新求跨越”的总指导方针;本着“突出国家需求,强化现有基础,突出高校特色,坚持自主创新,推进军民结合”的发展原则;按照“以创新为主线、学科为龙头、平台为载体、人才为根本,突出发展重点、满足国防需求”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国防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组建各类国防科技创新平台,营造国防科技工作大环境,汇聚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队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现有学科优势基础,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力争在一些优势国防科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高校的国防科研活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的需要及军工集团、企业的技术需求紧密相结合,逐步将高校的国防科工作做强、做大、做实。

4 教育部高校发展国防科研工作的对策研究

(1)教育部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宏观规划、顶层设计的作用,整合各高校的优势资源,扶持发展高校的国防科研工作,增强高校的整体国防科研能力。

教育部应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国各高校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宏观规划作用,对高校的优势科研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如可根据国防科研发展的需要,与国防科工局、总装以及各军工集团联合组建一些国防科研机构,联合开设一些与国防科技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2],牵头组织依托一些高校组建一批跨院校、跨学科的国防科研机构,构建能够承担重大国防科研任务的大平台、大团队。此外,教育部应对高校发展国防科研工作给予政策上扶持、资助,如可将国防科技纳入在“211工程”、“985工程”建设规划,引导、培育一些具有较好前景的国防科研项目,可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中,加大对国防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等。通过教育部的统筹协调、宏观规划、顶层设计,有效整合全国各高校之优势资源来共同承担国家的重大国防科研项目,促进高校的国防科研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防科技事业。

(2)各高校要认清形势,提高发展国防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将国防科研纳入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

各高校要充分认清形势,提高发展国防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作,加强对国防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切实将国防科技工作有效地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将国防科研工作视为是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做贡献的有效方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在政策上、资金上、基础条件保障上给予扶持、培育,及时推进国防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及管理办法,建立起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国防科技工作的绩效评价制度,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保障机制,营造开展国防科研工作的大环境,以推动高校国防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

(3)各高校要做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有关的资质建设工作,确保军工资质体系有效运行,为国防科研工作全面开展保驾护航。

为规范和管理国家国防科研和生产活动,确保我国国防科研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自2004年起国家开始实施相关的资质审核认证,对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实行准入,没有资质的单位一律不得开展与武器装备有关的科研生产活动。因此,各高校要更好的发展国防科研工作,就必须加快推进各有关军工资质体系的建设工作,并且要根据体系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建立起符合高校实际情况、具有高校特色的军工资质管理体系,及时进行学校有关管理组织机构调整,建立健全各项体系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并能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引导学校各国防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及个人能够很好地按照各军工资质的要求做好项目的运行管理工作,切实改变目前高校军工资质体系不健全或军工资质建立后,而不按体系要求运行的局面。因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国防科研工作地顺利开展,提高国防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确保高校国防科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4)各高校应积极组建跨学科的国防科研机构,汇聚国防科研力量,增强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能力。

国防科研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防科研任务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系统集成性,非单个科研人员能够较好完成的,必须组建一些具有多学科交叉、众多科研人员集聚的科研机构,各高校应结合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需要,根据学校的现有学科、人才优势,理顺学院之间的关系,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组建一些跨学院、跨学科,具有军工特色的校级研究中心和研究所,通过有效建设运行,争取建设成一些国家级、部级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汇集、整合、优化配置学校的学科、人才、仪器设备等多方面的资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形成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团队,逐步增强高校承担重大国防科技项目的能力。

(5)各高校应加强国防科研管理制度及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防科研创新环境。

管理制度是开展国防科研工作的规则和行动指南[2]。目前,高校的国防科技工作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等制度方面很大程度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国防科研项目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制定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相关政策及管理办法,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保障机制,就国防科研在奖励、考核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一些特殊的管理规定和优惠政策,解决科研人员考核论文、专利要求与因保密原因发表论文、申请专利难之间的矛盾;建立起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国防科技工作的绩效评价制度,对参与国防科研项目的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激励;加快建立健全高校现有民口科技资源和成果的共享机制,促进高校国防科技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此外,国防科研研究工作既需要有如履薄冰的使命感,又要有屡败屡战、不怕失败、不断积累的科学研究精神和为国防事业做贡献的奉献精神,高校应重视、支持国防科研创新文化建设,在高校形成开展国防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这就需要高校在使广大科研工作者逐步形成一种锲而不舍、沉得住气、不怕失败、敢于承担国防科研任务、敢于吃苦、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国防科研精神。

(6)各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战略,抓好国防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工作得关键在人才,国防科研工作更离不开专业、高水平国防科技创新人才。高校的国防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推进实施人才创新战略,推出一些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引进优惠条件和国防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优惠政策,通过国防科技创新平台及基地对学校现有人才进行汇聚,以平台及基地为载体,开展国防科技项目研究,凝聚、培育出一些能啃硬骨头的、能打硬战、愿意为国防科技奉献的高层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和队伍。此外,国防科研管理工作与民品科研管理工作相比,更具有专业性,要求更高、更严、更规范,国防科研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一个高校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是国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目前,高校在国防科研管理水平和经验上与军工科研单位相比还存很多不足,应加大对国防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国防科研管理调研工作,借鉴国防科研院所及军工集团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等。

(7)各高校应积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各军工企业的联系、沟通,了解国防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使国防科技工作做到实处。

高校的国防科研工作要做实,必须首先要了解军工部门和军工企业的技术需要,将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紧密联系起来,要多渠道、全方位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等上级主管部门及军工集团企业的联系沟通和联系,积极宣传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领域,大力推广已有科研成果和成熟技术向国防科技工业转移与转化,并积极通过加强与军工集团的联系,共同提出重大国防科研项目建议,促进高校国防科技工作。

参考文献

[1]科技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科技市,2005.

[2]崔华,赵玉洁.对国防科研院所加强装备预先研究管理的探讨[J].国防技术基础,2006(3):1-4.

国防科研院所 篇8

国防科研一般是指为了军事目的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国防科研不同于其他科研活动, 它有明显的自主研发倾向, 同时具有纯公共物品属性, 是科技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交集部分。招标制是降低科研所需资金的一种有效机制, 它使科研单位积极地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 主动配合管理部门来提高国防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监管是指监管机构在事前、事中、事后过程中, 通过法律授权制定并执行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维护市场秩序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目的是调整竞争关系、控制系统风险、保障运行安全、规制违法行为、促进市场发展。招投标监督机制监督的直接对象就是各项招投标的机制及其运行情况, 实质上监督的最终目标是招投标中的权力运行, 使权力真正按照制度的要求发挥应有的功能, 保障招投标的有效运行。因此, 建立不确定信息下的国防科研项目招投标监管机制, 对于国防科研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政府监管的研究,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 政府监管机构的行为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监管的基础是建立一个法制的社会, 依法行政。曹远征就基础设施商业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模式选择以及政府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必须明确政府监管的目标, 保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增加监管决策的透明度, 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周汉华探讨了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权的配置问题, 就政策部门与监管机构之间、监管机构之间、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机构之间的权力配置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和设想。廖成林、乔宪木等构造了在政府监管下的市场交易人的行为选择的博弈模型, 分析得出失信是市场交易人理性选择的结果, 增大失信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和处罚成本, 将会抑制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本文试图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不确定信息下的国防科研项目招投标的监管问题, 并通过博弈模型的建立与结果的分析, 为国防科研项目提供了监管的方式及理论依据。

二、模型假设

国防科研项目招投标的参与方主要有两个, 即监管机构和项目承担者。

假设一:监管机构对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进行监管, 监管查处所付出的成本为C, 它包含对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招投标交易行为进行调查, 并对欺诈、违规行为的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进行处理所消耗的费用。监管机构成功监管查处违规行为可带来的货币收益为U, 监管者进行监管时发现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有违规行为并进行查处, 处以经济处罚为A。如果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进行了违法违规的行为, 而监管者疏于职守, 则造成的损失为D (用货币表示)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如果守规交易, 则得到的收益为E1, 如果违规交易, 则获得收益为E2, 且E2>E1。

假设二:监管方进行监管的概率为Pc, 则不监管的概率为1-Pc。监管方进行监管, 能够正确查处违规行为的概率, 用稽查的正确率Pr表示, 而监管方进行监管, 但是没有正确稽查出违规行为而进行查处的概率为1-Pr, 且监管部门因为监管不力得到的惩罚为D。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守法交易的概率为Pk, 则进行违规交易的概率为1-Pk。

三、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的国防科研项目监管博弈的战略表达式为:

监管机构的纯战略空间为:S1={A1:进行监管并查处违规行为, A2:进行监管但是没有查处违规行为, A3:不进行招投标监管}。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纯战略空间为:S2={B1: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按照正常招投标持续交易, B2: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违规交易}。

得到双方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实际上监管机构能否正确查处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违规行为, 不受监管方的主管控制, 考虑监管机构稽查正确的概率, 将表1的博弈矩阵变为表2所示的博弈矩阵。

从博弈矩阵中可以看出, 当-C+Pr (U+A) - (1-Pr) D<-D时, 即Pr (U+A) +PrD<C时, (不监管, 违规交易) 是该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 即监管者监管成本太高, 其监管得到的收益与不监管时的惩罚之和也不及监管成本, 使得监管者没有意愿去进行监管, 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 在发展初期, 国防科研效率低下, 监管者发现交易违规弥补的损失对于提高招投标效率并不明显;另一方面, 监管者的经验、手段和技术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低下的阶段, 因而使得监管成本非常高。

当-C+Pr (U+A) - (1-Pr) D>-D, 即Pr (U+A) +PrD>C时, 当监管机构不监管时,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最优策略是违规交易, 当监管机构进行监管时,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最优策略取决于E1和E2-PrA, 只有在E1>E2-PrA时, 即PrA>E2-E1时,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才会选择不违规交易, 因此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现在考察该博弈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可能性。

监管者采取监管的期望收益为:Ug1=Pk (-C) + (1-Pk) [-C+Pr (U+A) - (1-Pr) D]

监管者不监管的期望收益为:Ug2=Pk*0+ (1-Pk) (-D)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合法交易的期望收益为:Uc1=PcE1+ (1-Pc) E1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违规交易的期望收益为:Uc2=Pc (E2-PrA) + (1-Pc) E2

监管方的期望效用为:Ug=PcUg1+ (1-Pc) Ug2

该效用的一阶条件为:坠Uc/坠Pk=-C+Pr (U+A) -PkPr (U+A) - (1-Pr) PkD=0

由此可以看出, 监管成本C越小,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遵守交易规则的可能性越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A越大,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遵守交易规则的可能性越大;由坠Pk*/坠D>0可知, 相关部门对监管机构监管不利的惩罚越大,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遵守交易规则的可能性越大;由坠Pk*/坠Pr>0可知, 监管机构在监管稽查过程中, 正确率越高,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守规的可能性越大, 这与现实情况一致。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期望效用为:Uc=PkUc1+ (1-Pk) Uc2

该效用的一阶条件为:坠Uc/坠Pk=E1-Pc (E2-PrA) - (1-Pc) E2=0

解得:Pc*= (E2-E1) / (PrA)

由此可以看出, 当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违规交易带来的额外收益VE=E2-E1越大, 则监管部门采取监管的可能性越大;当监管部门稽查正确率越低,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金额越低时, 监管的可能性越大, 这与现实情况是一致的。

处罚力度为:A*= (E2-E1) / (PcPr)

由此可以看出, 当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违规交易带来的额外收益越大, 则处罚金额越高;当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遵守规则的概率越小, 监管机构稽查正确率越低的时候, 处罚力度应该越大。

四、总结

根据不确定信息条件下对国防科研交易行为的监管博弈模型分析, 对我国国防科研监管有如下启示。

由纳什均衡解 (不监管, 不违规) 及均衡条件E1叟E2可知, 如果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选择违规交易获得的收益不能够比守规交易获得的收益多时,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将自觉选择遵守招投标秩序, 而监管部门将不用进行监管, 这是国防科研监管最理想的均衡状态。这也说明对于国防科研的监管, 不能一味地采取加强监管力度的单一手段, 应该适当从激励的角度出发, 从整体上提高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科研质量和产出水平,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国防科研违规行为的发生。

由纳什均衡解 (不监管, 违规交易) 及均衡条件E1<E2且Pr (U+A) +PrD<C可知, 如果监管机构对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违规交易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自身监管水平过低, 造成稽查正确率不够高, 同时违规交易能够比守规交易带来更大的收益, 那么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将会纷纷采取违规交易行为, 即使遭受经济处罚也在所不惜。由此看来, 监管部门只有加大惩罚力度, 加强自身监管队伍的建设,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才能降低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的非正当行为。

由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Pc*= (E2-E1) /PrA以及Pk*=1-[C- (1-Pr) D]/Pr (U+A) - (1-Pr) D的分析中可得, 当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违规交易得到的额外收益越大, 监管机构的稽查正确率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越小时, 则需要监管部门以更大的比例进行监管。当监管成本越高,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越小, 监管机构的稽查正确率越低, 相关部门对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的处罚越低时, 国防科研项目承担者进行违规交易的比例越大。

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国防科研监管效率, 不但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也要对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要不断提高监管机构的专业水平, 降低监管成本。

摘要:国防科研项目招标制是降低科研所需资金的一种有效机制, 而建立不确定信息下的国防科研项目招投标监管机制, 对于国防科研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不确定信息下的国防科研项目招投标的监管问题, 通过博弈模型的建立与结果的分析, 为国防科研项目提供了监管的方式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国防科研项目,招投标,监管,博弈

参考文献

[1]宋巍巍、李德全:建筑市场政府监管问题管窥[J].建筑经济, 2004 (8) .

[2]吴敬琏:政府监管机构的行为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J].网络与信息, 2001 (3) .

[3]曹远征:基础设施商业化与政府监管[J].经济世界, 2006 (7) .

[4]周汉华: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权的配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2 (2) .

上一篇:新闻科学下一篇:设计路面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