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义的心得体会

2024-10-17

王长义的心得体会(共3篇)

王长义的心得体会 篇1

王乐义同志,1965年入党,现任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政协常委、寿光蔬菜协会理事长。

1989年,他带领村民率先在寿光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并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多年来,他多次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新疆、吉林、山西等地讲课;派出1000多人次到二十多个省市实地指导蔬菜生产;引进、试验新技术、新品种十多个种类,为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路;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连续十九年被评为县市省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评为潍坊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1992年获中国改革勋章;1993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潍坊市技术拔尖人才,并获山东星火奖;1995年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拔尖人才、山东省首届农民科技明星并荣获寿光人民勋章;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农村科技大王;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

王乐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党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

王乐义有坚强的信念,也就是说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有严于律己的言行,事事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村一镇富了不算富,全国的农民兄弟富了才算富”,王乐义同志不搞技术封闭,无偿给全国的农民传授大棚种植技术,他认为三元朱一个村富,是小富,全县、全省、全国的农民都富,那才是大富。从1990年冬开始,他亲手指导全县发展起5130个蔬菜大棚。1993年7月,他带着6名本村的技术员到新疆哈密地区,帮助他们搞起26个大棚。到19,新疆各地的大棚蔬菜就纷纷发展起来了,再也不用一年8个月吃外地

1 菜了。几年来,三元朱村先后派出去4000多人次,指导过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他自己跑了10多个省市区。

二是无私奉献、为民谋利的崇高品德。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是王乐义常说的一句话,1978年,也就是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年,查出得了直肠癌,5月份在济南做了肛门改道手术,做了手术后,腰里挂上了个粪便袋,又化疗了五个月。恰好赶上支部改选,党员群众又一致推选他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当着公社领导和村里党员干部的面,他表示:“既然大家这么信得着我,我就干,我干就像个干的。能活一年就干一年,能活就干10年!”

这些年,他拖着个病身子,跟大伙儿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出去学习,回来钻研,外出推广,除本省外,他还到了山西、陕西、江苏、河南、湖南、河北、吉林、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少说也跑了几十万公里路。他去的地方往往都是些自然条件与我们省差别大、搞冬暖式蔬菜大棚难度大的地方。近几年来,到三元朱参观学习的人多了,他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许多。尽管如此,他还是为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凡来三元朱参观学习的,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他只要在村里,一定出面接待。接待最多的一次,是一天接待了14批3000多人,来自6个省。1991年正月十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派团来三元朱参观,要求他介绍情况。那几天,他感冒发烧很厉害,到了会议参观那天,打完吊针,他就穿上棉袄,裹上大衣,怀里揣着热水袋,躺在大棚头上的小屋子里等。半个小时汇报讲解完,是别人把他从棚里架出来的。

三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王乐义带领群众致富,发明推广了大棚菜,掀起了“白色革命”,进而引发了餐桌上的“绿色革命”。1988年的腊月28日,王乐义的堂弟王新民提着二斤顶花带刺的鲜黄瓜来看他。“这黄瓜多少钱一斤?”“别看这黄瓜平日里不值钱,可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寒冬里,这二斤黄瓜怎么也值二十块钱吧。”堂弟的一句话一下子把2 王乐义长时间憋在心里的疙瘩解开了。“领着乡亲们搞反季蔬菜,说不定就是一条很好的致富路子啊!”

为了学习在深冬生产黄瓜、辣椒、西红柿等精细菜的技术,1988年,王乐义就开始天南海北地跑。两年时间,他跑了6个省,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蔬菜生产模式。他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保温性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大棚的成功与否,只要光照好,保温好,深冬生产精细菜不成问题。王乐义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对原来的大棚进行了五项技术改革。为了减少遮光,王乐义搞了很多小发明小创造,很有效。比如把架薄膜的粗竹竿换成了细铁丝,把架黄瓜的小竹竿换成了透光的塑料包装皮等等。

1989年8月13日,三元朱村首批17个大棚破土动工。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开秤就是每公斤20元,卖到春节后还不落价。大棚户们在春节前就把贷款还上了,17个大棚平均收入两万七千元,最高的挣了三万多。这一年,村里一下子冒出17个“双万元户”。

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占领蔬菜生产的“制高点”,1991年以来,王乐义带领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利用上做了很多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1992年,在北京农业科学院王宪彬教授的帮助下,无公害蔬菜首次在三元朱村开发成功,并取得国家质量监督局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三元朱村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这一年,王乐义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乐义”牌蔬菜商标;20,三元朱村发展了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建成有机质、生态型、无土栽培型蔬菜基地亩,产品都达到了A级或AA级标准。

在经营方式上,王乐义大胆决策,采用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设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服务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检测合格的蔬菜统一“乐义”商标。这样一来,蔬菜有了保证,价格也提高了20%。现在,三元朱村的蔬菜3 还漂洋过海出口到了欧洲人的餐桌上,蔬菜质量全部达到国际标准。

这些年来,三元朱村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7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钩,长期聘请9名专家教授当顾问,帮助进行新品新技术的实验开发,不断提高大棚的科技含量。19,三元朱村成功运用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生物防治、微机控制等多项技术,建立了高标准大棚。年,王乐义决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蔬菜,派人到日本、荷兰学习蔬菜种植、管理新技术,先后引进乌克兰大樱桃、黑宝石李子、太空椒等国内外26类320多个名优品种,试验推广了有机蔬菜、无土栽培等20多项种植技术,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生产技术十多年一直在全国农村处于领先地位。

四是矢志不移、埋头苦干的扎实作风。

1978年,王乐义被党员们推选为支部书记。他对支部一班人说,群众吃不饱肚子,不会真心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和支部一班人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产量不断提高,村民几年内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1988年,三元朱村人均收入达1200元。

土地高产了,农民收入并不高。王乐义意识到,要让农民收入再上台阶,必须再向土地要财富,让土地生金!

1989年以前,王乐义已开始搞大棚菜试验,但用煤炉升温,投入大,效益差。他苦苦思索大棚革新的办法,参照从外地学来的经验,王乐义对本村大棚分别在方向、墙体厚度、塑料薄膜的倾斜度、大棚骨架材料、塑料薄膜的种类五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研制成功了我国北方深冬不需加温的蔬菜大棚技术。

但在推广这一技术时,面对每个大棚5000多元的初期投入,村民们都被吓回去了。王乐义召开了支部大会,17名党员干部率先建起17个示范大棚。1990年春节前夕,大棚到了收获时节,17个党员干部户均收入2万多元,个个成了先富典型。17个大棚,4 像17面高扬的旗帜,使三元朱人看到了方向和希望。第二年,支部未做任何发动,村民争先恐后建起180多个大棚,户均1亩多,亩均效益3万多元。

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村民遇到新难题:家家户户的小生产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接,“卖菜难”困扰了农民。王乐义一边组织骨干营销人员四处开拓市场,一边着手组织一个能将农民与市场联系的“龙头”企业。19,三元朱村与港商办起一家合资企业,实行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不承担风险的做法,由公司集中销售蔬菜,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模式,使三元朱的蔬菜畅销海内外。

五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的党性原则。

有人说,王乐义很廉洁,他说,他只是本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心办事儿,犯病的东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行得正,坐得端,才能在群众中有威信。

1979年3月,公社给他一个招工指标,说让16岁的大闺女出去当工人,减轻一下他的负担。那时一个招工指标,比现在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还值钱。可后来,他把这个指标让给了别人。闺女不愿意了,跑到城里找她三叔,叔叔说:“你还小,人家更需要这个指标,你爷做得对。”孩子回来,她奶奶说了她几句,闺女不懂事,喝了农药,没治过来……家属不理解,乡里乡亲们也掉了泪,都埋怨他太死心眼儿。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也疼自己的儿女,但王乐义觉得自己没做错……

1991年,寿光县委研究认为王乐义为全县推广蔬菜大棚技术立了功,决定奖励他2万元钱,让县委办公室的一名同志给他送去,他说:“是党员干部就得为群众办点事儿,拿了钱就没法交待。”送钱的同志跟他商量:“要不就拿1万元钱吧,你这么辛苦,奖金不要,我们不忍心。”就这样,县委领导派人给他送了三趟,每趟都是原封不动地拿回去。

年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他领了1万元的“如心农业奖励 5金”。拿到钱,他从北京买了3800多元的新种子。回村后,又组织村里的农民去天津学习无土栽培芽菜技术。交上学费,买了材料、种子,又请了技术员,1万元奖金就没了。他家属问他:“去北京领了什么回来?”他说:“领了钱,又花了。”

前,他因直肠癌切除了直肠,医生给他在腰部开了一个排便孔粪便就排在腰上悬挂的袋子里。王乐义拖着病躯,为村里一干就是20多年。由于身体和其他方面原因,村民家家有大棚惟独他自己没有。他家的收入就靠老伴种的几亩果园以及他每年4000元的干部工资,在村里属中下等收入。

王长宏同志“最美警察”事迹材料 篇2

一、心中有着不服输的信念:扎根基层十三年,他以所为家、兢兢业业,带出了一支响当当的队伍。

王长宏2001年通过竞聘从局机关来到了条件艰苦的汤池派出所。这个所之所以艰苦,是因为辖区是个纯农业生产的乡镇,一无矿山企业,二无像样的娱乐、服务业等场所。一句话,派出所想罚点款补充下经费都很难很难。在当年几乎不拨给多少经费的情况下,汤池所是穷得叮当响。有门路的民警想方设法地往出调,想走却走不了的民警只好认命地熬着。队伍士气低落,导致各种业务指标完不成,“考核常垫底儿,排名拖后腿儿”,几乎成了全局的老大难单位。但老家就在汤池的王长宏,没有灰心,没有气馁,更没有服输。他憋着一股劲儿要甩掉这落后的耻辱!

为此,生活中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他处处做到率先垂范。从副所长到教导员、到所长,他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一干就是13年。十几年来,除了外出公差和上级培训,他几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双休日。在一次上级组织的考核座谈中,一个老民警这样评价他:他心里装的全是工作,一天不到派出所,心里就放不下;一天看不到弟兄们,心里就像缺了点啥——他就是个工作“狂人”!

“三基”工程建设中,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和年底验收,王长宏不分昼夜地守在建办公楼的工地上,一盯就是半年多。委屈的妻子几次抱怨他:“自己家的事你从来没这么上心过,就连孩子要升学了你也不管不问!”但他总是一笑置之、一如既往。常年摸爬滚打在一起的弟兄们了解他的秉性,知道劝也无济于事,只好经常和嫂子“单线”联系,看有没有什么急事、重活好帮一下忙。

对家庭他有数不尽的欠缺,但对工作王长宏却毫不含糊。他始终秉承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办案原则,亲自主持和参与办理的治安案件500多起,没有发生一起败诉案件。每次辖区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他都亲自上阵,带头走访调查、摸排线索,10余年里他亲自侦破的重大有影响的案件上百起,亲手抓捕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名。一些所谓的社会上的“混混”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知道他软硬不吃、铁面无私。

民警看班子,班子看班长。王长宏的以身作则,团结并影响了整个班子;班子的率先垂范,带动了全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在大家锲而不舍的共同努力下,汤池派出所的面貌一点点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业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战斗力和凝聚力都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增强。由于表现突出,王长宏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受到上级嘉奖,多次被评为营口市、大石桥市雷锋式政法干警和先进个人。派出所也曾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并多次被评为营口市局和大石桥市局的先进单位。派出所的变化与进步,群众自有群众的口碑,上级领导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2012年的农村警务机制改革中,汤池派出所作为一个非中心所,被破例提格为正科级单位。

二、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勇于负责、办事公正,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这是王长宏始终固守的理念,更是他一以贯之的做法。辖区74岁的李玉湘老人,去年春天因为地界的问题,同邻居家产生了纠纷,找到了派出所。王长宏得知老人无儿无女,每年靠不足2亩地打的粮食维持生活,却从未向政府伸手,心中很是感动。快到中午时,他把这个刚强的老人领到了派出所旁边的小饭店,吃了一顿老人连过年时都没有吃到过的饭菜。临行前,他又把200元钱偷偷塞进老人的衣袋里。第二天一大早,他亲自到村里找村干部和群众进行走访调查,为老人及时化解了地界纠纷。此后,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王所长都要专程去看望老人家。这样的事对王长宏来说,简直是数不胜数。

户籍管理是派出所的一项重要窗口工作,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为解决部分群众的困难,王长宏在2011年就率先推出了预约警务,几年来,他先后上门为患病和卧床不起的群众照相办证400余人次。份内的事如此,份外的事他也毫不含糊。今年2月份,他在受理一起案件时,意外发现患病需手术的16岁小女孩艾某,因为没有户口,办不了合作医疗。细心的他在交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小女孩的父母已经离婚多年,她现在和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长这么大,父母从不关心自己,几次人口普查的机会都错过了,因此她至今也没有户口。现在她上学上不了,打工也没人要,又患上了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生活条件本就不好的姥爷姥姥一家,对此焦急万分……听完小女孩流着泪花的述说,王长宏二话没说,当即表示愿意帮助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户口问题。他深知小孩的病情急需手术耽误不得,当天就来到了小女孩所在的辖区派出所,与所长、内勤民警和社区民警共同进行了走访调查。几个工作日,相关材料和手续很快准备齐全,他亲自去上级部门审批,很快就将小女孩的户口办理完毕。3月5日这天正是学雷锋纪念日,当他来到小女孩家里,亲手把户口本送上时,小孩的姥爷激动地说:今天真是“雷锋”来了,我们家遇见救星了!现在,小女孩已顺利做完手术。

王长宏对待工作的细致耐心和大智大勇,在清网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半年来的行动期间,他率领全所一共劝投和抓捕逃犯8人。二道岭村的于某为孩子打架的事将他人打成轻伤,因为无钱赔偿一直在逃近10年,据所里掌握,逃犯从来没敢回家过。清网中王长宏亲自上门到于家做工作。于某80多岁的老母亲在他的开导下打消了顾虑,同时也是因为思儿心切,将自己这辈子积攒下来的2000元钱全部拿出用于赔偿,但对方的医药费共有5000多元。为了成全这位母亲在有生之年要见到儿子的愿望,王长宏自己掏钱替老人补足了赔偿款。

清网行动中王长宏劝投的一个躲藏18年逃犯的案例,更是经常为战友们所津津乐道。1994年10月的一天,家住三元井村的王某与妻子骑自行车去诊所打针,途中与邻居李波发生刮碰,口角中李波用水果刀扎伤王某的腹部,后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此后李波一直在逃。由于李波是养子,其户口是内蒙古乌海市的,当时全国没有户口联网,很难查到其轨迹。这些年来虽然派出所一直在苦心经营此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案子一直没破。18年来,王某一直到派出所上访,要求破案并赔偿医药费。王长宏每次接待时都表示,在任期间或者哪怕调走了,他都会负责到底,努力侦破此案,还李家一个公道。2012年10月15日,王长宏在网上核查嫌疑人时,突然发现钢都所管区一个叫于海宽的人,是从内蒙古乌海市迁来的。有多年管理户口经验的他立即来了灵感,他查了于海宽在钢都户口的户号,再查从内蒙迁到汤池的于的姐姐的户口户号,结果发现正是来源于同一个户号。这说明于海宽很可能就是当年的李波。经过一番工作,躲藏了18年的于海宽终于在其姐姐的带领下,乖乖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并赔偿了李家全部医疗费用3万元。这起不间断上访长达18年之久的伤害案终于圆满结案。

对辖区人熟、地熟,在百姓中有着良好口碑与人脉,使得王长宏开展工作如虎添翼、得心应手。2012年的9月7日,正值“十八大”安保期间,大石桥市发生了一起有影响的企业家被绑架案。尽管案发地不在汤池派出所辖区,王长宏还是根据嫌疑人曾经在本地工作过的情况,积极进行走访调查。果然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嫌疑人之一的崔某,平时与其初中的三个同学交往甚密,关系很不一般,而这三个人王长宏也正好相识。通过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传教育,这三人都答应,一旦有了联系就帮助公安机关做劝投工作,绝不包庇。9月11日凌晨1点20时许,其中一人给王长宏打来了电话,说嫌疑人崔某经过劝说,已表示愿意投案自首。很快崔某就来到派出所投了案,交代了伙同秦某绑架作案的详细经过,并提供了秦某的去向等重要信息。这起震惊全市的特大绑架案,在案发三天后就及时劝投一名犯罪嫌疑人,为快速突破全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对待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他热情如火、尽其所能,好事做了“一火车”。

十几年的基层工作,让王长宏结识了许多困难群众,他以一个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是见难就帮、逢困必助、尽其所能……他真情帮助困难户建房、热心扶助贫困学子圆上读书梦、细心照料帮助多名孤儿等许许多多的好事,在民风淳朴的大山里早已是家喻户晓。

在2011年的“大走访”期间,王长宏来到了汤池镇东苇村崔承水的家里。年仅40岁的崔承水,因患癫痫病没有了劳动能力,妻子还患有精神病,唯一算作正常的孩子不满10岁,正在小学读书。家里仅有的三间平房,上不遮雨,下不挡风,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更严重的是,粮袋里仅剩下不足10斤的高粱米,眼瞅着就要断炊……这揪心的场景深深烙在了王长宏脑中。次日清晨,王长宏就安排所里的民警为崔家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以解燃眉之急。然后他找到镇领导,将崔家的困难情况做了详细汇报。镇领导为王所长的爱民情怀所感动,当场决定由镇里出资二万元,给崔家解决住房问题。“余下的事由我个人负责。”王长宏当场表态。为了既保证质量又节省资金,几十车沙子、石头,都是他舍着脸向朋友要的。运输车辆,也是他向养大货车的亲戚求的。买砖时,他拉着和砖厂有亲戚关系的民警,一起去同人家砍价。三天两头的,他就得往崔家跑一趟,从房屋设计,到材料购置、质量监督,他几乎事必躬亲,什么都要过问。邻居们以为王所长是老崔家的亲戚,每次碰到他过来,都不无羡慕地打声招呼:“又来帮亲戚盖房啦!”紧赶慢赶,新房总算在入冬前建起来了,王所长的心才踏实下来,放心地赶赴沈阳接受近一个月的培训。可当他结束培训再次来到崔家时,看到新建房子的窗户上,左一块塑料布、右一块纸盒地堵着,房门也用一床五颜六色的棉被遮着……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了装修市场,把安门窗的师傅拉到崔家,量好了门窗尺寸。几天后,价值5000多元的钛金房门、铝合金窗户送到了崔家。看到老崔面带难色的表情,王长宏笑着安慰到:“这钱算我的。”不知情的装修师傅对老崔说:“老哥,你真是摊了个好‘亲戚’啊!”为了表达对王长宏的感激之情,老崔扶着拐杖,亲手把一面写有“为民做主秉公执法,救贫助弱时代楷模”的锦旗送到市公安局。

家住汤池镇三家子村的李雪莹,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石桥市二高中,却因户口、家境贫困等原因面临辍学的处境。李雪莹是随着母亲改嫁到继父家里的。继父体弱多病,还有一个儿子也在高中读书。小雪莹的父母离婚时因债务纠纷,当地村委会不给迁移户口,生父的抚养费也不给兑现。王长宏知道后,又是焦急,又是气愤。16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能因户口问题而被拒之校门外,更不能因家困而辍学。他马上与小雪莹户口所在地内蒙古某地公安部门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次协调,首先解决了雪莹的户口问题。接着,他又来到小雪莹的家中,耐心向其父母讲家贫不可忘读书的道理。临行前,他将2000元钱塞进了小雪莹的手里。开学前一天,他又花700多元钱为小雪莹买了部新手机,并叮嘱她要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尽管和叔叔说,你读到哪叔叔就供你到哪”。王长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每个学期都要抽出时间去学校看望小雪莹,了解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怕她着急上火影响学业。小雪莹把这件事和班主任老师说了,老师非常既惊讶又怀疑。待一次和王长宏见面并交流后,老师这才确认,世上还真有这样的好人!当场就把王长宏就定为学生家长了。2012年,小雪莹成功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学,圆了大学梦,王长宏对她的资助,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王长宏从小在农村过过苦日子,考上辽师大时家里也曾四处借过钱,因此他最理解上不起学的心情。百寨村的陶虹珈,考上了远在浙江的嘉兴学院,一心好学并准备考研的她,在2011年却因发挥失常没能考上。2012年想再考,但由于家庭困难,生活费成了问题,父母也不同意再考想让她上班。听说了这件事后,王长宏就回家和妻子商量,最终拿出了6000元钱资助小陶继续考研。令王长宏万分高兴的是,今年小陶终于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班,并且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王长宏关心和扶助孤儿的事迹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在2011年集中清理户口工作中,王长宏发现,家住高士沟村、正在读高中的崔海燕、崔海礁、崔莹莹三姐妹,从小父母双亡,除社会福利院的固定补助外,没有一点其它经济来源,吃饭和读书都眼看要成了问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到三姐妹所在的村里和镇上民政等部门,几经周折,为她们办理了低保待遇。

同崔家三姐妹命运相同并得到王长宏关照和资助的,还有东苇峪村2岁就父母双亡、靠祖父母抚养的沈恩棋,以及寄居在亲属家今年15岁的沈景苑。王长宏不仅仅亲自为他们多方协调,办理了五保待遇,还将他们的个人信息都存在了脑子里,经常与他们联系,了解他们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情况,并及时汇报给民政部门。每逢年节,王长宏都要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钱和生活用品。由于他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王长宏连续多年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在抗击2012年特大洪涝灾害的战斗中,王长宏面对山体滑坡、交通中断的一系列险情,毫无畏惧,带领民警们始终冲在最前线,连续奋战3个昼夜,先后救出被困在河道大水中的13名遇险群众。抢险结束后,他被营口市局授予了“8.3”抗洪勇士的荣誉称号。

王长义的心得体会 篇3

主持人:研究生考试刚刚结束,分数出来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自己考说或者没考上,还有下一届的孩子们也进入新的考试周期,你有什么建议,给他们一个大致的时间表?

王长喜:争取在3月份,4月份把单词突击掉,应当到一个网站上,他这个网站上学单词,第一,分成一课一课的,一课30个或者40个单词,那么这一课它自动的把这30个单词给你分成三类,只要你答完了,计算机自动分成三类,一类叫黑词,都是通过做练习来的,这样给你分成黑词一类,白词也是通过做题来的,灰词你是半知道,有5个示意,只要有一个没有答上来,就归为黑词,这样在计算机上做的不那么累,而且自动给你筛选出来,哪些是全会的,哪些是半会的,哪些是不会的。5月份把黑词和灰词学一下。6月份就要开始你听讲座也好,还是看书也好,就是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词汇的复现,就是重复出现,同现,就是同时在一起出现,指代,这个代词指什么,替代,然后省略了哪些东西,哪些成分。到6月份,7月份实际上可以学这个。8月份到10月份可以阅读文章了。这个阅读文章至少得100篇的文章,这个阅读可不是说看小说,而是精读的,精读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你能够顺利的用口头翻译下来,笔头太费时间,能不能用口头的复述下来。从11月到12月份,这两个月的时间做模拟题,这个时候找技巧,有的时候7、8月份想听听技巧,也可以,但是别太当回事,你5、6月份基础打好了,7、8月份找一下技巧也不是不可以,无可厚非。到后边的9月份以后每星期就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了,也不需要花那么长时间,但是我们要切忌的是到后半期,尤其是9月份以后开始复习政治和其他学科的时候,每天至少要保持10到20分钟英文的温度,当然也行,词汇也行,阅读就是拿一篇小文章看一看就可以了,别把它当成前一段精读的方式去做就可以了。

上一篇:热机教学反思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