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共12篇)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篇1
大家知道,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它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的意义,与人交流情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等。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运用基础 ,提高写作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是拿起笔来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不是无话可说,就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枯燥无味,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感。这使我们语文教师深感苦恼与不安。为了尽快地改变作文教学的这一尴尬局面,笔者经多年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学,颇见成效。
一、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教育界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学生能学好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先在学生写作的兴趣上动动脑筋,想想窍门。学生写作这扇大门,将会像打开阿里巴巴的神秘大门一样,让你取得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从学生最喜欢的听故事入手。教师在作文课上讲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如《铁杵磨针》、《怀素习字》、《颜真卿拜师》及本地区的一些民间故事等,学生个个都能全神贯注地听,对故事的内容、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引导,要求学生听后把故事片的内容和情节详细地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附上自己听后的体会和感想。经过几次试验,证明学生不但能如愿以偿把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完整地清楚地写出来,而且能把自己听后的感想真实地表达出来。真出乎意料,连个别较差的学生也能写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文章来。究其原因,主要的是学生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证实了“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句名言。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兴趣是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能源,没有兴趣,思维过程就不会开始,没有强烈而浓厚的热情,思维过程就不能深化、持续。反之,兴趣越大,从思维的过程中体验的情感越强,思维过程的深化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就愈大。因而,笔者根据本班学生作文的实况,在每次作文批改时,有意地注意学生中作文的佼佼者。将个别材料较新颖的选上来,作重点的批改、加工,使之成为优秀的学生范文。尔后在作文讲评课上,把范文读给学生听,并认真进行讲评、表扬、激励。将其作文在班级中的学习园地、作文专刊或学校的校刊上发表,并集中出版《优秀作文选》。对于处于“良级”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公布他们的名单,鼓励、暗示他们:只要再下些功夫就能达到优秀作文的标准。教师并在每次的批改中有意识地让“优”、“良”两个等级中的学生轮流作一次面批和精改,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尝试到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都满怀信心地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在班中和同学们见面。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写作的竞争机制在班级中逐渐形成。自信心一出现,困难将迎刃而解。居里夫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样学生逐渐地从先前怕作文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这是学生作文的一个质的变化。
必须特别提出的是,对那些“及格”或“待及格”的学生,我们必须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运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进行作文教学,这才能让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作文的学习中来。千万别乱加指责,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反抗心理,这便是作文教学的一大忌。
三、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乐趣,把其乐趣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怕”作文向“乐”作文转变,笔者认为:老师不要拘泥于现有的教学模式,应大胆地摆脱现行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少写或不写那所谓的命题作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命题作文像无水之源,毫无儿童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极其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定势。更谈不上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大胆冲破禁锢,开放作文形式,采取规定范围内的半命题作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写真实的事,既能克服学生对作文无话可说的大忌,又可使学生树立诚实的文风。我班有位学生陈XX,每次写命题作文时总是觉得无话无说,每篇作文几十个字,最多也只有一百左右字。有一次他和同桌的同学王XX打架,竟用小刀捅伤了同学的大腿,这事越闹越大,牵动了双方的家长。经学校再三调解,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事后,我及时地把他们叫过来,要求他们俩把事情的发生始末详细地写清楚。并写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事情发生后自己有什么时候体会和感想。我要求他们尽管如实地写出来。这位学生回家后,仅一个晚上的时间竞用了近一千字的篇幅把这件事写出来。且层次分明,有血有肉,表达出真情实感,在最后一段中还真实地写道:“这事我越想越怕,如果当时没有老师及时地阻止,这件事后果将会怎样……我不敢再想下去。我怕,我怕……以后我保证再也不敢动手动脚。”这大出老师意料,也使我深深地感悟到:现行的教学模式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尤其是我们小学的作文教学更要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事,写真实的事。特别重视学生的日记的指导。教师要善于精心发现学生的习作素材,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积极创作。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篇2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合水县三里店小学 王丽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在小学阶段,习作向来就是个难点。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兴趣的缺乏导致了“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个现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出勤奋,出智慧,出成绩,出人才。兴趣带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由低效变高效。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绽放乐趣。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感兴趣、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理论根据: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确定了“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二、实验假设及目标 1.实验假设: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出勤奋,出智慧,出成绩,出人才。兴趣带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由低效变高效。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绽放乐趣。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感兴趣、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水平。
2.实验目的:
① 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② 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③ 撰写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思想意义的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研究体会。
三、研究内容
1、在习作中激发兴趣,解决写什么的问题。2、在习作中学会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3、探索习作的指导策略。
4、学会交流评价,促进提高,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实验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小学习作教学的文献资料,主要借助因特网和有关报刊、杂志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检索。然后按照研究的目的及材料所包含的共同因素,把材料归入各个项目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实践、边调整,摸索出培养习作兴趣的新教学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4、信息反馈法。
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来自老师、学生的反馈信息,论证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实践与操作
(一)、组织开展各种竞赛,首先让学生 “爱说”,继而对作文产生“好感”。
组织学生开展多项与习作有关的各类竞赛,如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自选精彩片段背诵比赛、即兴说话比赛、一分钟演讲比赛、排演课本剧比赛、简单辩论赛、诗歌朗诵、好书我推荐、剪贴精彩句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敢说、多说到会说、爱说,并及时地指导他们用写的形式记录下片段,积累素材。等真正写作时就信手拈来,继而对作文逐渐产生好感。
(二)、注重实践,走进生活,发现素材,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1、写好观察作文。引导学生满怀感情去留心周围事物,观察身边的事物。首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收集写作素材
2、写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第一,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
第二,写自己的朋友、亲人。先布置观察题,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一旦解决材料来源,写出好的作文也就不是异想天开了。
3、指导学生观察,积累作文素材。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事实,但他们并非生来就谈作文而色变。小学生怕写作文,根本的原因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生活中并非真无“米”,真正的原因在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感知比较笼统,总喜欢观察事物的整体却抓不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的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他们参与的各项活动中,4、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要把读课文、学写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为会写作打好基础。教学中,对课文中优
美的章节要让学生下工夫去精读细品,以便从读中学语言,学表达,学写法。其次加强课外“博览读”,丰富词汇,力求做到每读一篇文章,要能说清主要内容、层次思路,说清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以便达到为写作准备的目的。
5、以仿促作,勤于练笔。让学生结合所学课文练习仿写,进行仿思路、仿精彩片断描写、仿语言表达方法等的训练。老师进行仿作分类指导,并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以使其养成自觉仿写的习惯。
6、培养学生自改作文及习作鉴赏的能力。
(1)评改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老师认真批改后,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老教师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师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2)评改周记。按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评改周记,不同的是每学期八篇周记,第1、3、5、7篇由教师评改,学生评改第2、4、6、8篇。这样安排有三个意图:一是在教师评语的引领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掌握习作评改的方法;二是给学生
提供更多提高评改习作能力的机会;三是减轻语文教师的作业评改数量,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找寻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3)一句话作文练习。每八人为一组记写循环笔记,内容由组长定。当日的记写者先用一句话评议前一位同学记录的内容,然后在评语下面开始写自己的读书笔记。日复一日,一句话作文的训练就使学生评议作文的能力得到一点一滴的提高。
(三)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和展示,多方面激励,使学生爱写。(多肯定、巧批评、讲创意。)
1、每次作文练习,都提出一个具体要求,只要能达到这个要求,就可以得优秀了。特别是平时基础较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或进步(一词一句)都加以肯定,鼓励表扬。
2、读学生作文中的佳词佳句,让作文写得好的小作者上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欣赏。在读中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读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在读中揣摩最佳的词语、句子。
3、尝试不同的批改方式,如:组织一些学生互相修改,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及作文的结果进行评价,利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的进步。
4、进行佳作交流,把优秀的作文或有进步的作文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以8人小组为单位,一个月进行一次佳作汇编,利用第二个月的第一次读书课上进行评比奖励,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第一个月:诗海拾贝(仿写、自创小诗)
第二个月:走进童话王国(自编童话故事)第三个月:家乡风景美如画(介绍我的家乡)第四个月:我忘不了他(她)(抓住特点写人物)第五个月:往事如烟(条理清晰写一件事)第六个月:我手写我心(走进读后感)
第七个月:梦想的舞台(毕业感言:我有一个梦想)结题报告:精彩六五班(学生佳作汇编)
5、对不同作文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要努力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6、鼓励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六、研究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1.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浓厚。后测中,有95%的学生比较喜欢作文,与前测(75%)相比,喜欢的比率提高了20%。学生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有乐趣的事,这是对我们课题组老师的最高奖励。
2.学生对目前作文课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后测中,98%的学生对现在的作文课满意,与前测(82%)相比,满意程度提高了16%。学生喜欢作文,对作文课满意,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3.学生有强烈的自由表达愿望。95%的学生喜欢老师出的半命题、自由命题作文。作文指导后,90%的学生没有一味地把老师指导的内容写下来,而是能结合老师的指导加入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思想。
4.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课题组成员大胆实践,勤于探索,积极总结,推出了一套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做法,使课题研究者的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
七、实验后的思考
虽然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困惑和无奈。
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使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感悟的特点。写作正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经历。虽然我们力求使学生多积累,但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个性差异造成学生积累的差异很大,导致习作水平有了相当大的差异。
另外通过实验,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潜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观察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兴趣的保持时间长,因而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级分化。
八、实验结论
本实验经过一年的实验,已基本结束,我们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积累上求实,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在评价上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篇3
关键词:情景;教学;兴趣
学生智慧的进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习作更是一项需要激情、需要灵感的思维活动。想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感受生活情境,积累感性材料
由于学生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的积累较少,因而习作时常常感到“无米下锅”。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体验一下生活。如写“秋天的田野”时,可带领学生到田野里郊游,在现场直接获得体验,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好的积累机会呀!
除了带领学生实际观察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将生活场景艺术地再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校园》这篇习作,为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印象,教师可先录制一些校园的环境、设施以及校园中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和课堂学习的录像。,上课时,教师可谈话导人:你喜欢学校吗?学校有哪些可爱之处?在学生的思维头脑中就会出现学校的各个画面,这时教师可播放录像:优美的校园环境,庄严的升旗仪式,紧张激烈的篮球赛,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学生有话可说、有感情可表达,还愁写不出有声有色的文章吗?
二、创设真实情境,获得亲身体验
活泼好动、爱表现是儿童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课堂上选择社会生活学习中的人、事、某个场面,可以对课中内容进行表演,如课本剧《奴隶英雄》;可以是一简单动作,如擦黑板;可以模拟生活场景,如教师一课突然让班长背上节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班长因为背不出,满脸通红,在学生焦虑、紧张之时,教师宣布本节学习内容是习作《紧张的时刻》,学生虚惊一场,如释重负,教师引导学生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动口、动手过程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以及内心的认识有更深的体会,邀时学生兴致高昂,有话可说,习作自然一气呵成。
三、创设游戏情境,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习作内容空洞不具体是由于观察不细致导致,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在許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为了认识某种事物而去主动观察,而是由于情绪的激发、兴趣的引导不由自主地去观察。而情绪及兴趣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构建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如指导写“记一次活动”习作时。当场组织一次“比手劲”的活动。比赛结束后又让两位选手谈感受,其他学生按比赛顺序陈述活动过程,这样在轻松气氛中讲述作文技巧,学生既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写好习作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样水到渠成。学生轻而易举地把握了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
四、创设交流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文章是个体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与他人交流情感、沟通思想的功能。习作教学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引导学生抒真情、吐真言,表达真情实感,在心与心、情与情的交流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写作热情。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活动,教师就让这些学生把他们的活动经历和感受给大家讲一讲。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习作的真情始终是源于生活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情境教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通向学生心灵演算的桥梁和纽带。在习作中创设情境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篇4
如践中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重在四个关注:何叶的源圣泉一陶, 、先源关生头说盛注过而现:文实, “不生积竭活累。”是素习生材作活。培情, 中经有高兴的常会出现、一悲伤的些意想、苦恼的不到的事、养难忘的收集、, 积只要我们引累这些素材的导好学习生惯养成, 学●作有我文一班就次有, 会位成全学为校生学学不生生守生一纪活起律的做, 一广被部播校分操长。, 生上都流露出张点名批评了。不安回的到班神情里。, 我大没家有脸的长批敏多说, 评这位同只是问学大时家, :你“们当心听到里有校习“集什某体么某抹想太黑法过吗?分?””了有, “学这当生不校是长举给说起我到了们倒手班数:作里一惊第四个:穿难蓝道衣服的同是我?不学对时, , 我我今心兴了一口气。天没有穿蓝”“今天色衣服, 我他挨批长评长了地舒, 趣我那信看里他。一到他定他心会回里改到一掉教定不室很遵里守呆难纪呆过, 律地的坐我毛在相
病。”这时那位学生扑在桌子上伤
心地哭了, 其他学生都不作声了。我说:“是啊, 谁都会犯错误, 只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并且下决心改正, 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谅解, 老师和同学们都期待你的进步, 加油!”当天我就布置了一篇小练笔《他挨批评啦》。在学生的文章中, 有对当时情景生动的描写, 有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刻画, 更有对那位同学的真挚的鼓励。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感受到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连, 作文也可以如此简单。”
二、关注活动, 诱导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活动, 获得第一手材料, 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因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 诵读古诗词、卫生大扫除、写字比赛、作文竞赛、学生辩论会、手抄报等, 这就为记事文章收集了材料;参加旅游, 聆听导游介绍, 这就为写游记文章丰富了内容, 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 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活动中, 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如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做家务》, 写作前布置学生回家认认真真地做一次家务, 习作时让学生回忆在做家务的过程中, 你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你是怎样学会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当时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经历, 并有深刻的体会后, 再去写做家务的过程, 就想得到, 写得出, 并且有兴趣写作,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阅读, 巧设练笔。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范例,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 结合重点训练项目进行点拨、指导, 使学生学有榜样。而随文练笔正是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学习了《珍珠鸟》一课后, 我引导学生:“你养过小动物吗?小动物和你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是怎样培养相互信任的情感的?把你们之间的故事写下来。”有的学生写道:“小狗刚到我家时离我较远, 睁大一双惊恐的眼睛, 一听见响声就竖起耳朵。我拿来牛奶喂它, 它却害怕地向后缩。我把牛奶倒在碗里, 放在它的窝旁, 自己则悄悄地躲在一旁。它见我走了, 便凑到碗边, 嗅了嗅, 伸出舌头舔了舔, 没几下, 就喝光了……时间一长, 小狗和我慢慢亲近了。无论我走到哪里, 它总是跟在我后面。我背上书包, 走了很远, 它还是看着我, 眼里满是不舍的神情;只要一听见我回家的声音, 它便一路欢奔迎接我。”小作者在阅读《珍珠鸟》一文的过程中, 学习运用作家细腻的笔触, 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描写得如此有趣。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练笔任务, 教师可以适当给出片段练笔的过渡语句, 让学生顺着思路写下去, 使他们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无从下笔。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 巧用小练笔演绎作文中的大精彩。同时还应注意, 对于小练笔, 教师不能拔高要求, 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 并且练笔之后要及时反馈和评改。
四、关注积累, 善于表达。
小学三年级习作起步兴趣的培养 篇5
单位:东港市前阳镇石桥岗小学 姓名:王祥芝
小学三年级习作起步兴趣的培养
【摘要】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害怕作文,那么其写出的文章也不会有较高的质量,这样发展下去,会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教学中应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习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培养;兴趣
1.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写游记,演讲——写演讲稿,参观访问——写访问记。当小记者采访家长、老师、同学——写消息、通讯等等,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由于有话可写,感到作文并不困难,逐渐也会熟能生巧,“下笔如有神”了!
课外活动还包括一些游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练笔。游戏一般在室外进行,形式多种多样,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跳皮筋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尽情蹦跳,心情无比欢畅。回到教室后,教师便可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学生们会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讲起来。由于给学生创设了最佳情境,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来习作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练习5中有一篇习作例文《我爱我家的银螳螂》,学后要求写一写自己的玩具,这堂作文课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玩玩具,使他们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夸玩具,就得情注满怀地进行描述,才能让人确认自己的玩具最有趣。再把自己所描述的玩具写具体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3.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3.1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3.1.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即愿说。为写作打下基础。
3.1.2领略语言教材美的情感。语文教材,篇篇佳作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文并茂,反映出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只有走入了作品的意境,使学生的、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情感,养成愿说的好习惯。到学生自己写作时才能够有真情实感。
3.1.3从生活见闻引说。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说给大家听,不仅能提高说话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再把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写时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和说话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那么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就变得很容易了。
3.2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应按照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还要注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浅到深,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因此,在作文课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台阶式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由怕作文向爱作文的方向转变。
如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班上某人的外貌特点,并把他写下来,但先不要写出其姓名,让同学们猜一猜写的是谁。要是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谁,说明他的描写是成功的,否则是失败的。这样有针对性又较为新颖的提法,能使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3侧重鼓励,激发兴趣;信息反馈要及时,否则很难起到作用。作文批改要越快越好,不仅如此,反馈时还必须做到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正反馈,而不是负反馈。
3.3.1评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教师的评语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加强,而不是削弱。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评语,就学生个体而言,具有个性特征。评语若能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学生可以在心理上认同,逐步培养作文兴趣。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时候,往往指出毛病的评语较多,指出优点的则较少。比如一般的评语就是“主题不明,层次不清,语句不通,不具体、生动”等,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得到的只是一个低分或者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往往还是不清楚自己的毛病在哪里,结果还是扔到一边,不了了之。时间一久,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以致产生一种畏惧、害怕的心理。若老师的评语能在指出优点的同时,具体指出存在的不足,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3.4给学生树立榜样,激起他们写的心理;面对五花八门的作文类书籍,大多数学生产生了一种“可读而不可即”的想法,要么盲目照抄,要么死搬硬套,那么怎样让他们走出这种误区呢?
针对学生希望被人赏识,被人肯定的心理特点。①讲评作文时,从小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大到一篇优美的文章,老师应给予大力的肯定;也可以开辟板报等专栏,进行刊登,予以肯定、表彰。②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学生最接近、最关心的是同龄人。因此同龄人的佳作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课本范文。因此,每次批阅学生的习作后,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同学朗读优秀习作或优秀片段,产生一种成功感。之后,再把优秀习作张贴在墙报上。让学生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作文优秀者,就有不怕写作文的人,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会作起当“小作家”的梦。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可能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作自己的“偶像”。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作文教学,作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如果能真正视作文为“乐事”,不再怕作文,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参考文献
1、阴国恩等,《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1996
2、李新华,《作文训练要在“真实”上下一番功夫》-《小学语文教师》,1997
3、李艳霞,《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小学语文教学》,1995
4、刘国正主编的《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所以,在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起步阶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多样活动,体验成功
活动一:每天课前安排1-2名学生在班上或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在平时的阅读中习得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有感情地朗诵,甚至背诵,或谈谈喜欢的原因,教师也要寻找时机参与其中,融入学生群中与学生共同交流,一来可以为学生抛砖引玉,二来为学生树立榜样。
活动二:对于每次习作中涌现出来的学生优秀作文,或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或让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并将其优秀作文认真誊抄,配以精心的配图装饰之后,在班级橱窗中进行展示,或编入班级手抄报中在师生与家长群体中传阅。
活动三:定期在班上开展“作文节”,在小组内每人都选出一至两篇自己近期的得意之作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并给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然后每组再从中推荐一名同学在班上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分享。
此外,要鼓励、推荐、组织同学向各种报刊投稿,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征文竞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充分肯定,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写作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
二、随文练写,逐步过渡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轻松有效地从“写话”过渡到“习作”的要求,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凭借,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在练写中逐步过渡。
如:仿照《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的第四自然段仿写 “公园里的春天真美!……”练习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方式。以《学会查“无字词典”》为依托,扩写爸爸和聪聪酷热的状态,练习将事件写具体生动。借助《三袋麦子》的文本,仿照情节展开想象续写来年的故事。结合《蒲公英》一课的教育主旨,回归生活,进行主题联想拓写练习。
这样的随文练写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儿可写,有范本可参考,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会让学生因一下子提高了写作要求而畏惧写作。
三、重视评改,明确方向
评改是老师和学生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对不同学生不同文章进行对症下药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评改中,对于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好段要勾划出来,可在旁边用一个可爱的小笑脸加以表扬;同样,对于用得不够恰当的词语、写得不通顺的句子可用一个小哭脸加以提示;对于写得不够完整的句子、段落,教师不要用自己的主观认识加以补充,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在相应的位置批注一些如“什么样的?”“怎样做的?”“什么时候?”“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等等的提示性小问题,引导学生将句段写完整,让学生从中明白:作文要写得具体,让读者读后清楚明白没有疑问。
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学生的优点。不能用高年级甚至是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作文,毕竟三年级的学生才进入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是再差的一篇作文,也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生动的词语,或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或一个比以前书写更好的字……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在评价中我们要避免类似“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乱七八糟、中心不突出”这样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而且毫无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评语。尽量用鼓励式、启发式、商量式、谈心式的评语,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赞扬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我家的小狗》评语:“你的小狗灰灰可真是太可爱了,真羡慕你!如果我也有一只像你的灰灰这样的小狗,那该多好啊!”《炒菜》评语:“你小小年纪可真能干,不仅会帮妈妈做家务,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你可真了不起,我真想尝尝你做的番茄炒蛋,读了你的作文我好像闻到了那香喷喷的味道。但以后千万要注意安全哦!”《我的自画像》评语:“看了你的作文,我更了解你了,也更加喜欢你了。你在作文中写到‘我是妈妈的小帮手,能帮妈妈做家务。你能做哪些家务活呢?是如何做的?选择一项家务活在这一自然段中讲一讲,是不是更能让人了解你了呢?……诸如此类的评语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便于理解,每次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都会去认真阅读,沉浸在教师暖暖的评语中,激发学生修改和再创作的欲望,便会期待再一次与老师共同分享自己的作文。
同时,每次交作文和评改的时间不宜间隔太长,等学生平淡了那份激动的期待再来讲评,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评价的等级也尽量不要用枯燥的优良中差或分数来断定,可用优加星或小笑脸等活泼新颖的小图案加以标示,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一切切入点,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爱上写作,勇攀写作的高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篇7
一、创设写作情境, 唤醒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 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唤醒学生的习作兴趣。生动幽默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 在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之前, 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言:“有一天,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 又热又渴。可是行李里只有一个苹果, 怎么分呢?唐僧提议谁把苹果的特点说得详细具体, 这苹果就归谁。 (出示一个苹果) 问:同学们, 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这样, 学生就会置身于这个特定的情境, 他们的兴趣很自然地被唤醒。再比如, 在执教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习作教学《你眼中的秋天》作文指导课时, 首先, 我利用课间带学生观赏秋天的校园, 让学生用各种感官, 观察、感受秋天的景物, 体会秋天的季节特征;其次, 课上组织学生比赛吟诵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和儿歌;再次,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一帧帧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的流动的视频, 再配以优美的音乐,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秋的氛围;然后, 精心创设语言情境,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最后, 指导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成语和句子写作。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写作的方法。正是因为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才真正提高了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深入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写作时, 我们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选择真实的材料, 打开思路。不要总是写捡钱包、公交车让座、扶盲人过马路之类的陈旧话题。作为教师, 有必要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我们的教学, 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春天, 万物复苏, 百花盛开时, 可让家长带孩子到山间、田野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秋天, 大地一片金黄, 硕果累累, 可让家长带孩子到田间、果园里去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与农民伯伯分享丰收的喜悦。也可让家长周末抽出时间, 领着孩子到商场、市场去逛一逛, 让孩子在这司空见惯的地方, 用自己的眼睛去搜寻未曾发现的现象, 观察人们的表情、动作、神态……学生有了感受与体验, 才会激发习作兴趣, 打开话匣子。
记得有一天, 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 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 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 然后走进雾中体会。回来后, 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 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然后, 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后写下来, 结果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 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 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 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续写故事结尾, 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续写是将一个没有结尾或者是结尾不完整的小故事, 加上内容使故事完整。续写的基本要求是续写的内容必须跟所提供的素材一致, 这样完成的文章才能合乎情理, 才能达到“续写作文”的写作目的。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这课后, 我提出疑问:“孩子们向那房子跑去后, 会发生了什么事?孩子能找到他们的‘幸福鸟’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学生在领悟课文的初衷之后, 很乐意为课文续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尾。在学生续写的结尾中, 相同的是:不管是写找到, 还是写没找到, 都充分表达了孩子们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毅力。每个结尾都不同, 因为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真情流露的结尾使整篇文章得到升华。通过续写,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章必须主题统一, 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注重评改激励, 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
要学生对习作感兴趣, 就得让他们尝到习作的甜头。因此, 习作评改中的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习作比赛, 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 品尝成功的喜悦。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 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 谁的过渡句用得好, 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 谁的描写最精彩……这些比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 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即使是后进生的习作写得一无是处, 你也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找到其优点, 并写上几句鼓励、赞扬的话, 以增强他们对习作的兴趣。此外, 我还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首先找出同学习作中的精彩之处, 并写上激励的话;然后再去找文中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学生才会乐意将自己的习作交给别人修改。学生也才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并从中汲取精华, 取长补短。对于学生的优秀作文, 我会打印出来, 贴在班级展览角中, 让大家欣赏, 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篇8
习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阅读量、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习惯将作文写得好与语文成绩优秀挂上钩,努力提高语文习作水平也成为无数学生不想去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一项事实。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由写话正式进入习作阶段,开始完成他们语文能力的再一次飞跃,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文为何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心病?这一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中年级的习作要求在大方向上指出了中年段习作的目标在于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能够不拘一格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语文能力方面,着重要训练的是他们的观察能力。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习作?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盲目地拔高要求,确实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原因,但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习作内容和方式没有贴近儿童的生活,没有指向儿童的心灵,没有唤起儿童的表达欲望。在很多学生看来,习作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编故事”,只要老师希望看到的“规定动作”完成了,一篇作文便也大功告成了。在他们看来,写作文是为了给老师看的,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作业而已。功利化的习作态度中如何能看到个性化的语言在闪烁?!
二、基于儿童本位,转变习作理念
优秀的习作,都是生命最真实、最自然的流露。越想让孩子们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我们就越要走近儿童的生活,读懂儿童,读懂儿童精神。
众所周知,儿童是喜欢游戏的,游戏之于儿童就犹如鱼离不开水一样。儿童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判断。很多优秀语文工作者将儿童爱玩的天性与习作教学相结合,创生出了多种习作教学理念,吴勇老师提出的“童化作文”便是在众多理念中值得推崇的一个。吴老师认为:童化作文的本质是为了儿童,它始终站在儿童立场上,化儿童的需要为作文的需要,化儿童的视点、体验、想象、时尚等为习作的资源,它主张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
因此,基于儿童本位的习作教学就是要求老师将习作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是让学生习作的“生活域”由教师设定的生活转向儿童渴望去分享的生活;就是让老气横秋的习作语言再次焕发出童真的趣味;就是让教师俯下身子,学会欣赏儿童化的原始体验,辨析儿童化的生活发现。
三、走近儿童,呼唤表达诉求
初冬的雨,纷纷扬扬。金黄的落叶铺了一地,整个校园俨然是被一大桶黄色的颜料泼洒了似的。这样美丽的景色,错过岂不是很可惜?于是笔者果断决定要带着学生们去欣赏一下雨中的校园。我们三三两两地撑起伞向学校后面的小池塘附近走去,很多学生看到遍地的黄叶顿时惊呆了,他们纷纷丢下伞,在后院的草坪上奔跑嬉闹起来。一个学生却撑着伞在一旁看着地上的叶子喃喃自语,不一会儿,他跑向我跟我吟诵起他的诗来:落叶,秋天的精灵,当你匆匆离开之后,我们来年还再见吗?我不觉一惊:多么敏感的孩子!孩子真是天生的诗人,要不就带着他们谢谢童诗吧。
第二天的作文课上,我先带着孩子们读了一节课童诗,第二节课做了几个想象练习之后,仿了两首小诗,随后就让他们以《风》为题进行创作了。临近下课的时候,我将孩子们的小诗收上来一一欣赏,孩子真的是天生的诗人,你看李润熙是这样形容他眼中的风的:
风整天东窜西窜,它在干什么?
春天,它跑向公园,带来花香。
夏天,它跑向工地,带来清凉。
秋天,它跑向田野,带来丰收。
冬天,它跑向雪地,带来欢乐。
哦!我知道了!
风是来给人们送礼的。
成天阳说:
……
秋风伯伯谢谢你,
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而在史乐兮的眼中,风却是百变的:
风是个温柔的姐姐,
轻轻抚摸小草、小花
帮柳树姑娘打理凌乱的头发。
……
这次即兴而起的童诗教学收到了意外的成果,学生们连续好几天都意犹未尽,俨然自己真成了一位小诗人了呢!
以上所述的就是笔者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的意外发现。其实十岁左右的儿童是最富有灵性的,他们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善于捕捉,化学生的兴趣为习作的资源,便能够上出一节学生喜欢的习作课。
四、结语及思考
当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著名的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作者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实际上,它是“读者的需求或审美期待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是读者的存在与作用内化生成于作家心中的一种意识”。习作教学,本在哪里?本在课标,本在儿童。只有基于课标、基于儿童来设计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作兴趣的发展,才能提升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习作能力。
摘要:习作教学,本在哪里?本在课标,本在儿童。只有基于课标、基于儿童来设计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作兴趣的发展,才能提升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习作能力。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五步曲 篇9
一、设计趣味导语,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一幕戏的开头, 十分讲究引人入胜, 让观众很快进入到剧情中去, 与剧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或喜或悲, 使观众产生共鸣。习作教学亦是如此, 导语的作用很大。上课伊始, 我们总要设计一些导语。那些富有趣味性的导语, 往往言简意赅、生动有趣, 引起学生诸多联想, 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唤起学生习作兴趣, 激起了他们的创造力。
如我在教学《鸡蛋浮起来了》时, 重点是指导学生把实验的过程有序地写具体, 并从中懂得一些科学常识。为了唤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实现教学目标, 一上课, 我就指着沉入杯底的鸡蛋对学生说:“我有办法使鸡蛋浮起来, 你们相信吗?”一句话, 使那些下课玩得意犹未尽的孩子们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讲台上来, 接着我就开始演示实验了。就在这样神秘而又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开始了愉快的习作训练。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收发基本上是“完璧归赵”式的, 即“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发给学生”, 师生之间是单一的来回线路, 既无“纵向”的联系, 又无“横向”的交流。可是从儿童心理来看, 大多数学生完成习作后, 总有一种被人理解和欣赏的欲望。如果有人把他们的作品拿来读, 就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习作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台等及时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大家交流学习。一些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 组织多个语文小组或文学小组, 用Word等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 让学生发表作文, 自编小报, 也可以打印出版, 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又可以利用教室的终端设备向学生展示, 也可以上校园网供广大学生阅读。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欣赏时, 他们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教师适时“下水”,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教师要写“下水文章”,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提倡。教师以“下水文”示范, 从直观上感染学生, 一方面, 起到“领”的作用。如教学半命题作文《未来的XX》时, 学生看着题目一时不知所措。此时, 我马上给学生读了我的“下水文”《两千年后的我》和《未来的电视》。学生听后思路打开了, 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相互交流着自己要写的内容。另一方面, 教师的“下水文”还能起到“改”的作用。在学生修改习作时, 教师如果能适时宣读“下水文”, 他们修改时就更加有目的、有方法了。
因此, 一篇优秀的“下水文”不仅能帮助学生立意, 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超常发挥, 还有利于学生克服习作中的各种困难, 提高每次习作的质量,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积极组织比赛, 稳定学生习作兴趣
一篇习作总会有优点的, 因此, 我在批阅学生每次的习作时, 总是对一些有闪光点的习作作进一步的修改, 让学生自己誊写, 然后去参加各级各类的小学生作文比赛或送到各报刊投稿。近几年来, 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 帮助他们投稿发表, 参加的学生是越来越多, 成绩也是越来越喜人。当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发表或获奖后, 心情会很激动, 感到了习作的乐趣。这时, 其他的学生也是跃跃欲试。这样以点带面, 学生就会树立持续的习作信心, 从而使学生的习作热情高涨而又稳定。
五、多搞“开放习作”, 发展学生习作兴趣
“开放习作”的实质就让学生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到沸腾的社会中去, 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 充实习作的内容, 发展习作的兴趣。
搞好“开放习作”, 首先要认真上好课内习作活动课。如“吹鸡毛”, 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一边参加活动, 一边仔细观察活动过程, 并把当时的情况写下来。有一个学生对场面的描写很具体, 他写道:“同学们在吹鸡毛时, 有的很惊慌, 有的却很镇定, 还有的就像过沼泽一样艰难。而那些鸡毛却被同学们吹得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像“有趣的绵羊”“学当小老师”“智力竞赛”等这些课内习作活动, 都能使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 也能写出好文章。
巧借自媒体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 篇10
随着网络交流的平台日益增多, 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日益普及, 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日益方便。网络论坛、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介不断出现, 有人称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据MBA智库百科介绍,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 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 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也叫“个人媒体”。自媒体以其个性化、平民化、操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网络和通信交流的常用手段。
自媒体时代让作文教学有了更多创新的助手和平台, 尤其是为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小学生处于作文学习的起步阶 段, 对绝大部分孩子而言,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如何树立小学生习作的信心, 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直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巧借自媒体, 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巧用自媒体, 拓宽小学作文 教学视野
1. 让 自 媒 体 成 为 学 生发 表习作 的免费平台
有些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 甚至怕写作文,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费了很大力气写出来的习作没有几个人能看到。老师是看得到的, 家长有时能看到, 同学就不一定了。就连老师是否认真看, 小作者也不能确定。文章是写给人看的, 没有读者的写作就自然缺少动力, 久而久之, 写作的积极性没了, 学习写作的兴趣也没了。
教师当然也想让更多的习作有发表的机会, 可是, 发表学生习作的报刊太少了, 发表的要求也比较高, 能达到报刊发表要求的习作毕竟是少数。再加上如今很多报刊还以“小记者”的名义变相收费或要求订 阅报刊, 更使得发表学生习作成为一件难事。现在, 自媒体的出现, 让发表习作变得轻而易举。只要下载有关软件, 登录有关网站, 注册成为用户, 就可以方便地免费发表学生习作。
2. 让 自 媒 体 成 为 汇聚鼓励 力 量 的重要渠道
教师利用自媒体来发表学生习作, 不仅仅是为了发表, 而是为了鼓励。事实上, 小学生还处于写作学习的初级阶段, 小学生习作的个性化、文学化和社会化方面的价值并不高, 其实是不能用一般的发表要求来衡量的。我们用自媒体发表学生习作, 是要让更多的学生更切身地感受到写作的交流意义, 知道写作是为了给别人看的, 体验到一种写作的成就感, 从读者的反馈和评价中受到鼓舞, 更加积极地练习写作, 从而培养出浓厚的写作兴趣, 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因此, 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机会和手段, 组织协调好班级的家长和学生, 浏览评价发表的学生习作。教师自己更要把鼓励学生当作重要的目标,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教师帮学生在博客、QQ空间、微信和微博上发表习作时, 要尽可能地加上热情洋溢的推荐语, 要真诚地夸奖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样, 老师的鼓励、家长的鼓励、同学的鼓励以及网络上那些认识的或素不相识的网友的鼓励, 就会形成巨大的激励, 成为学生克服困难、学习写作的不竭动力。
3. 让 自 媒 体 汇聚练 习 观察 表 达 的生活资源
自媒体也是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和表达的绝好平台。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每天的风景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的赞叹也好, 感悟也好, 都会让家长和学生受到启发;身边的人物故事层出不穷, 样样可以拿来品味琢磨, 老师的发现也好, 回忆也好, 也会让家长和学生得到指点。比较具体的、系统的方法指导可以发表在博客 上、空间里, 零散的、即时的感悟和点拨, 则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和微博与大家分享。至于对学生习作中好词好句的赏识、观察与表达技法的夸奖, 在推荐习作或跟帖时随写随发。学生和家长在大量的浏览中, 自然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 学会随时随地观察身边的人、事、物, 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潜移默化地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多用自媒体丰富小学作文教 学方法
1.多用 博客 , 让 更 多 学 生 有 发 表 习作的机会
博客是大家比较成熟的媒介。不但新浪、搜狐这些大的门户网站可以开博客, 而且很多的教育网站 (包括有的学校自己的校园网) 也有博客专栏。教师只要稍加组织, 就可以让博客成为本班学生发表习作的最佳平台。
具体做法有这样几种:一是教师开办一个班级博客, 由教师或是班级小助手管理, 将班上学生好的习作一篇篇发表到博客里, 学生和家长在家里可以随时欣赏到, 教师则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教室里的电脑多媒体上将班级博客打开, 让班上同学欣赏浏览。二是发动本班学生自己开博客, 或请学生家长为学生开博客, 然后大家将这些博客添加收藏为好友, 互相浏览。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博客的地址链接到一个页面上, 便于大家浏览, 发表评论。相比较而言, 第一种做法更好, 使用更方便, 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容易发挥。
2.多用 QQ, 让 更 多 学 生 有 学 习 写作兴趣
与博客相类似的是QQ空间。空间也可以发表很多学生的习作, 一样可以交流和评论。它与博客相比, 开放性稍差一些,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空间内的习作, 必须互相加为好友, 才可以互相浏览。教师还可以申请班级QQ群, 将本班学生组织到一个群内, 共享班级所有优秀习作, 交流习作体会。学生对上QQ还是很有兴趣的, 在QQ上欣赏自己的和别人的习作, 对培养写作兴趣肯定是有帮助的。
3.多 用 微 信 , 让 更 多 家长 有 欣赏 习作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媒介。它借助于智能手机, 让网页浏览与即时通信互相结合, 能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 进行形式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其实一点儿也不“微”, 它传输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是图文, 可以是视频, 原创和转发都非常方便。现在年轻的家长大多有微信账号, 教师可以先自己注册一个微信账号, 然后与本班学生的家长联系, 把他们加为微信好友, 就可以及时把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发到微信里, 让家长及时方便地欣赏到自己孩子的习作。而且, 利用手机拍照功能, 教师不必打印学生的习作, 只需要用手机拍下学生习作或习作的片段即可上传到微信, 非常方便。这样, 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习作状况, 配合教师在作文方面做好对孩子的鼓励和指导。
4.多 用 微博 , 让 更 多 学 生 有 练 习 观察习惯
微博也是手机与网络相结合的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的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 也可以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服务。每条微博发表的内容都比较短小, 一般一条微博只能发送140个字, 而且不讲究排版和格式。教师可以把学生练笔或习作中的精彩句子及时发出去, 让本班的家长及时浏览, 因此发表非常方便;可以用它来表扬进步快的学生, 将学生写得好的语句随时与大家分享。被表扬到的学生受到的鼓舞肯定也是很大的; 也可以根据批阅习作的结果, 随时发表一些指导观察的三言两语式随想, 让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协助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练习写作。
5.多 用 论坛 , 让 更 多 学 生 有 评论 习作热情
BBS即网上论坛 ,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交流形式, 几乎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网络论坛, 供网友交流, 发表意见。论坛的最大特点在于开放性, 任何人都可以登录浏览。有的网络会对论坛帖子进行后台审查, 有的则直接发表。像百度贴吧、西祠胡同、天涯社区等许多知名度极高的论坛, 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喜爱。有不少小学生平时就喜欢在上面发帖或跟帖。教师可以根据便于使用、 信誉度高的原则, 选择本班家长和学生熟悉的网站, 有计划地在上面发一些习作欣赏或习作指导的帖子, 组织本班家长和学生浏览或跟帖, 效果也很好。
三、善用自媒体保持小学作文教 学导向
自媒体对小学生习作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但由于各种自媒体自身的特点, 加上小学生年龄小, 心理上很不成熟, 如果使用不当, 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甚至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因此, 在使用自媒体辅助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始终注意以下几点:
1.做 好 家 长 工 作 , 形成 正 面 引导 合力
自媒体要发挥作用, 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要搭建好有关平台, 注册好相关自媒体的使用账号。其次是要发动本班学生家长和学生加入, 组成相对固定的联络群体。第三, 教师做好管理工作, 或者自己亲自管理, 或者挑选热心的家长和培养学生参与管理, 不断更新和发布学生习作方面的内容, 及时处理家长和学生的跟帖和反馈信息。这里,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家长, 传递积极的信息, 让学生感受到众人的关爱和鼓励, 更积极地参与写作和发表习作, 形成良性循环。
2.关 注 学 生 评 点 , 激 发 积 极向 上 能量
教师在平常的辅导中要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班级集体浏览活动。现在很多班级教室都有电脑多媒体, 可以即时上网。要组织现场评点, 指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习作中的优点, 多交流习作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别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要用善意的口吻提出来, 帮助别人进步。教师自己要带头夸学生, 夸题目, 夸选材, 夸创意, 夸技巧, 夸开头, 夸结尾, 夸过渡, 夸谋篇布局, 夸遣词造句……一句话, 要带头用放大镜仔细寻找, 发现学生习作中一切值得鼓励的地方, 让所有的学生学会鼓励人, 让所有的学生都从师长和同伴的评点中受到鼓励, 产生更多的向上的能量, 更好地投入到习作中去。
3.加 强 心 理 引导 , 避免 不 良 因 素 影响
自媒体是网络媒介, 自然具有网络媒体的特点, 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相当的不可控性。学生的习作一旦发到上面, 会有很多熟悉和不熟悉的网友看到。这里有熟悉的家长和同学, 也有不熟悉的“打酱油的”匆匆过客。面对一篇篇尚显稚嫩的小学生习作,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给予鼓励和肯定的。即使是熟悉的人, 有时出于各种心理, 也会情不自禁地发表一些负面评论。教师一是要做好管理, 及时删除一些不文明的和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话语; 二是加强和家长学生的沟通, 发挥团体的力量,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上个别人恶意的嘲讽和谩骂,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少数人的不良言论。
4.把 握 创 新尺度 , 防止 不 良 习 惯 养成
自媒体平台都要借助于电脑和手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 如果上网的时间过长过多, 容易成瘾, 不仅影响学习, 也会影响身体。因此, 在使用自媒体鼓励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要和家长一道, 互相配合, 合理安排, 加强计划和管理。一是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一两种合适的自媒体即可, 有用就好, 不能贪多。品种多了, 教师往往会自顾不暇, 来不及管理, 家长和学生也来不及浏览, 效果反而会降低。二是教师和家长要控制学生上网和使用手机的时间, 共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防止学生出现沉溺网络或过分使用手机的倾向。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单独上网浏览的时间, 要多使用班级集体浏览, 多请家长浏览后转告学生, 多汇总各种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既受到鼓励, 又不会沉溺于网络, 从而真正让自媒体“为我所用”, 为作文教学服务。
5.遵 守 国 家 法 律 , 保 护 学 生 家 庭 隐私
网络的隐匿性和开放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 加之相关法律还没有能让自媒体完全规范, 使自媒体具有良莠不齐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做好防范。一是引导学生遵守国家和法律, 培养上网的品德, 做守法、文明的网民。二是引导学生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尊重别人的隐私。三是提醒家长注意网络环境, 强化保护隐私的意识。最重要的是, 教师在上传学生习作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不能将含有学生和家长隐私信息的内容上传到网上, 防止无意中引起纠纷, 给别人带来可能的伤害。
论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篇11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不高的原因
1.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常处于失语状态
当前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很大一部分学生都面临着这样的“失语”现状,不知道如何下笔或展开描写。比如,某位教师曾在习作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所有学生有话可说,布置了一篇名为“我的梦想”的习作训练,希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展开写作。然而,学生在习作训练中的实践情况,却似乎和教师预想的不太一样。由于缺乏应有的生活经历,许多学生对“梦想”尚未形成正确认识,也不知道梦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这就导致习作中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或者写了半天也挤不出几句话来,还有的学生由于紧张或缺乏自信,甚至不敢当着教师的面进行书写等。这些写作“失语”状态,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因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时,很容易滋生畏难心理,甚至从心底开始抵触写作训练。长此以往,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就连自信心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2.习作教学模式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当前部分地区的习作教学模式依然非常传统,呈现出“八股化”的培养趋势。一些教师鼓励学生模仿他人写作,甚至罗列出许多谋篇布局的条条框框,还美其名曰“示范性”写作。殊不知,这种习作教学模式只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试想,一篇毫无情感的小学生作文,即使再符合教师的规范要求,又有何美感和艺术魅力可言呢?毕竟,小学生习作的最大特征就是通过发挥他们的无穷想象力,来赋予文章趣味性和生命感。如果教师连学生想象的自由和空间都剥夺了,而只是让学生变成复制作文模式的机器,那样的习作课堂想必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吧。
3.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打压学生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要求过高,也是打压学生习作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部分教师在评析学生作文时,经常不自觉地以某些知名作家的水准来评判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得出一些不恰当的结论。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过分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并且十分享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进行“涂鸦式”修改,导致整个版面都是教师批阅后的红色印记。殊不知,这样做的最大恶果就是让学生误以为自身能力不足,从而心情沮丧,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方案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所以,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起步阶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显得尤为重要。
1.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的习作内容不再脱离生活实际而显得假大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拓宽学生生活体验的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养成写生活日记或观察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互相分享。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举办季节性郊游、户外野炊、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文化纪念馆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通过深入了解生活,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积累更多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真正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写作动机,让学生乐于表达
让学生爱上写作,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最佳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内心情感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体验,通过提升成就感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每节习作课的开头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当众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或者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一栏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出来,供全班学生欣赏点评,营造一种“全民”阅读作文、分享作文的活跃氛围,使学生沉浸在交流心得、各抒己见的情境下。此外,这样做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也为更多处于写作“失语”状态的学生提供了好的榜样,让整体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提升。
3.注重学生思维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
为了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教师还要注重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产生厌倦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缺乏自由的表达空间。例如,部分教师在选择写作题目时从不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不能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而偏偏选择一些学生不愿意或不熟悉的内容布置写作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哪里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呢?其次,部分教师还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没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习作教学中,对写作题目的解析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仍做得不够完善。这都是今后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培养过程中应该避免的问题。
4.教师评价标准合理化,训练体系科学化
教师在设计习作课堂教学时,应该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并且制订相关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实现习作训练的步步为营。毕竟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分阶段性,因此,教学也应该有步骤地开展,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此外,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更趋合理化,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过分注重字斟句酌而忽略了学生行文的逻辑框架和素材选取方面的优势。毕竟小学生中年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低级水平,很多人连一句话都不能表达完整,但他们至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往往新奇、妙趣横生。而这些正是教师应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地方。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篇12
学生是因为不会写, 没兴趣写, 才导致他厌写。因此, 要让学生有习作的自信心, 有习作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 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 其结果, 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 至少也是消化不良, 健康不佳。反之, 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 把食物吃到胃里, 那它就会乐于接受, 并很好地消化它……”因此, 作文教学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 必须使学生对作文“有饥饿感”、“有食欲”。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我觉得要让学生从“害怕写”到“喜欢写”作文, 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 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降低写作要求, 让学生有信心习作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对写作有自信心, 他才会有兴趣去写。我们平常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期望过高, 要求过多, 急于求成, 反而效果更差。面对学生不太喜欢习作的时候,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 更需要有一颗等待幼苗成长的耐心, 多宽容学生, 允许他们出错, 即使他们的习作语句不通顺, 错字多, 也别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记得, 我曾教过一班学生, 他们的语文成绩较差, 刚开始第一篇作文, 我布置写《我的新老师》, 结果第二天令我大吃一惊。全班50人, 只有30人把作文交给我, 20人没交。天啊, 我从没见过一班学生这样交作业。我当时非常气愤, 很想批评他们, 是自己上课讲得不清楚, 还是他们偷懒不写?后来, 我才找出他们不交的原因——不会写。那时候, 我才静下心来反思, 怎么办?那么多学生不会写?于是, 我就对他们降低要求, 不限字数, 容许有错误, 只要肯写就行了。经过半学期的改良教学, 期中自查后, 他们每次习作都基本上能交齐作业, 渐渐地, 学生对写作有了信心。
二、创设自由空间, 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写作文, 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规定内容范围。因此, 一直以来, 我都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由舞台上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写《20年后回故乡》这篇想象作文时, 由于此习作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学生只要想象合理就可以。因此, 写作前先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 让他们畅所欲言, 大胆想象, 再在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对语言表达进行规范要求。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因为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完全不受老师的限制。每当学生谈到20年后一些精彩的场景描写时, 涉及到本班同学的, 他们都听得特别入神, 有时甚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效果非常好。于是, 每次作文, 我都利用一切时机, 让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 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 让学生、家长、老师可以把想说的话尽情倾吐, 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 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为学生的写作道路作铺垫。
三、注重点滴进步, 对学生适时激励
在习作教学中, 班上都会存在一种情况, 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 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 而有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如何令这部分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
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 就有这样的学生, 他每次习作都达不到要求, 不会动笔写, 字数不够, 总是说没内容可写。于是, 我就叫他写班上的事情, 就从最简单的事写起。比如说, 今天的班干部做什么事, 得到了老师怎样的评价, 今天班上发生什么新鲜事……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 应该不难写。尽管他们所写的文章语句不通顺, 错别字多, 字数不够, 我都不会批评他。但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 我会对他的表现作出肯定和赞赏。小小的鼓励, 对我们老师来说只是花了课堂几分钟时间, 但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令一位学困生从不喜欢写到喜欢写, 对他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实施有效点评, 使学生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我的作文评讲课中, 我常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 再由老师批改后再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 我不仅仅会对那些优秀习作进行点评, 几乎全班学生的作文我都会点评。比如,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后, 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写得好的, 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点评, 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 开始有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 从而就消除了他们对习作的畏惧。另外, 我还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 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栏上, 让全班同学将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一次, 并向该同学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再把“成果”发回给学生, 通过互相交流, 达到互相促进。
五、拓展阅读视野, 以读促写
我们都知道,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老舍先生曾经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与输出”的关系。没有大量的阅读, 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写也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很高, 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为目前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太少, 缺乏写作技巧, 因此, 我们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要有大量阅历, 在读中静心, 在静心中享受, 在享受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真正把心放到文章里, 把自己当成作者, 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推荐阅读:
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10-30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08-17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05-09
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07-05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08-26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01-07
习作教学中的兴趣培养01-16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0-23
学生兴趣的培养思路08-18
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