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作文写作兴趣论文

2024-09-17

培养学生作文写作兴趣论文(精选12篇)

培养学生作文写作兴趣论文 篇1

摘要: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可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 不少教师怕辅导学生写作, 而许多学生也害怕上写作课。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从怕写到爱写作文呢?应当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 拨动他们爱好作文的心弦。

关键词:阅读,写作,兴趣

一、留心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往往害怕上作文课,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作文该如何去写, 不明白要写些什么, 于是教师就要用心去给他们讲解, 可是往往写出的作品却是大同小异, 缺少新意。究其原因, 是因为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的意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以生活为源泉、情感为纽带、活动为中心, 放眼看世界, 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丰富写作素材, 才能将文章写好。

例如, 现在是春季, 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呢?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用眼睛仔细去看, 春天的花草树木、人的着装有哪些变化;用感官认真感受, 春天的风还是那么猛烈吗;用耳朵去倾听, 春天的雨又有什么特点……正因为学生有了如此开阔的视野和针对性的观察, 写起作文来才会行如流水、独树一帜。

二、加强阅读, 学习写作方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与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一些名人、名篇, 比如影响至深的经典的童话故事, 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等等。这样, 不仅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果长期坚持不懈地阅读, 日积月累, 那么贮藏于大脑中的妙词佳句就会自然地流露于笔端。同时, 教师也应重视语文教科书, 因为书中所选的课文有不少是经典名篇, 文质精美, 充满着智慧的哲理, 给学生以精神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再说, 学生一边读, 一边品尝, 就会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 从而产生喜爱好文章的情趣, 写作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

三、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愿望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各种爱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 教师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内外活动巧妙地把作文训练寓于饶有兴味的活动之中, 激发、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写课间十分钟, 让学生到操场上仔细观察, 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心去想。课堂上, 让他们相互诉说自己的观察结果:玩的最多的游戏是什么, 哪些游戏有益健康, 哪些游戏存在着危险, 你最喜欢哪些游戏, 它们又是如何进行的?因为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去体验, 通过亲身实践, 感悟才会更深刻, 才更好地激发他们积极思维, 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意。通过这一环节, 学生写的是有板有眼, 有模有样, 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让学生亲临活动, 走进习作, 激发他们的写作愿望。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 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 我有说话的愿望, 便想倾吐, 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 只要我们教师能抓住时机, 适时点拨, 让孩子乐于表达, 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个小作家!

参考文献

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

培养学生作文写作兴趣论文 篇2

在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喜欢作文,爱上作文,乐于写作,自由表达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爱作文,才有可能主动地写作,学习有关作文方面的知识,逐步养成自觉调整和控制学习行为的习惯。

1、游戏作文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课堂上,通过做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表达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教授写话8《这个办法好》时,我便采用了游戏作文的形式。这是一篇看图写话作文。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明确了小鸭想出的办法是:找来一块木板,让小鸡站在木板上,小鸭凫水,拉着木板送小鸡过河。于是同学们纷纷准备了游戏时所需要的道具,并积极主动的分了小组,找到了游戏合作伙伴。同学们的表演赢得了我的赞叹,这更为他们愉快地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我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替小鸭和小鸡多想些办法过河。这一举动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找来救生圈,有的说找只小船,有的说搭座独木桥……学生通过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写出的作文也真实生动。

2、音乐作文

音乐是有声的语言,是传递情感的纽带,课堂上教师可先播放一首或一段能引发学生想象的歌或乐曲,让他们边听边想象,然后鼓励他们把想象到的内容写出来,抒发他们的情感。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点,一次语文课,我播放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都知道母亲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母亲爱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对母亲的爱更胜于对其他人的爱,所以,我确信这首歌曲的播放更能激起学生习作的热情。果真不出我所料,自由表达的形式使得学生的作文完成得快,内容富于灵性,充满情感,一句句动人的话语跃然纸上。就连平时写话一向不是很好的周宏宇同学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妈妈的爱,他这样写到: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更有一个疼爱我的妈妈,和妈妈在一起,我感觉很快乐,因为妈妈会给我讲许多我喜欢的故事,再通过故事给我讲道理。有什么好吃的,妈妈都不舍得吃,总是留着给我吃。现在我上学了,我要好好学习,让妈妈放心。我爱我的妈妈。像这样情真意切的写话还有很多,使我坚信情境的创设,氛围的营造更能增强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二、抓住契机,相机点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乐于习作。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应适时抓住契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又是一节语文课,清脆的铃声响起,我愉快地走进课堂,说:“美丽的秋天来到了,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拥抱秋天吧!”王帅的小手高高举起,我微笑着示意他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王帅大声地说:“王老师,你是要带我们到外面去找秋天吗?”孩子的话让我愣了一下。紧接着小家伙们个个都七嘴八舌地问:“真去吗?”“什么时候去啊?”孩子们的热情都很高,我当机立断,“现在就走。”孩子们雀跃着,飞出了教室。到了野外,我们席地而坐,不一会,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告诉我: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庄稼,他们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秋天树叶黄了,片片树叶飘落下来,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秋天小蚂蚁急着搬运过冬的食物了……这样一份份惊喜,让我由衷的感慨、感叹。由此而来,学生急于抒发的写作冲动就呼之欲出,这时,学生动笔行为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情感喷发的畅快和平衡。

三、相互交流,自我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同学们的一篇篇作文,各有精妙之笔,各有闪光之点,各有可圈可点之处。或美目传神,好题诱人;或情节逼真,描写动人;或语言质朴,纯情感人;或遣词造句,一语惊人……

作文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完成习作的先后,引导学生自由结合,交流习作,然后激励学生“闪亮登场”,全班交流。一次,在以《我的X X X》为题目的作文课上,朱琳同学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弟弟》。她念到:

我的弟弟刘新,今年还不到五岁,红扑扑的小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一笑起来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爸爸妈妈就疼爱地叫他“二旦子”。

弟弟是一个既顽皮又勇敢的孩子。有一次,爸爸正在院子里劈木柴,弟弟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劈了一会,就出去买大米了。弟弟见爸爸走了,马上拿起斧子就劈开了,劈成的小木块还挺均匀。劈着劈着,一不小心,劈着手了。妈妈看见了,急忙问:“二旦,劈着手了把!”接着又说:“嘿!看二旦多坚强,劈着手都不哭。”弟弟眼里含着泪花,对妈妈说:“不疼。”接着又去劈柴了。

……

生甲:这篇文章最大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说的是真事,写的是真话,说明朱琳确实亲临此事。

生乙:文中“目不转睛”的神情描写,“拿起斧子劈开”的动作描写,“含着泪花却说不疼”的语言描写,较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也说明了朱琳对小弟弟很是了解,才能对其富有个性特征的动作描写得很细致。

生丙:老师,朱琳的作文确实写的不错,但我觉得她写得也太夸张了,不到五岁的孩子大人怎么敢让他拿起斧子劈木头呢?

就这样通过交流习作,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借鉴,相互汲取,能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达到心灵审美的自我提升。

通过互相交流,学生还可以反思自己:我学会了哪些知识?在学习时,我是怎样解决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以此提高认知的正确率,并为以后学习同类知识提供借鉴。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篇3

有不少教师认为作文是练出来的,只有勤练多写,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我在这方面也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说,安排学生写日记、练写读书笔记、写片段、写读后感等等。练习一段时间后我便发现,学生的写作质量不但没有什么提高反而越写越枯燥。

实际上,老师安排勤练多写并没有什么错误,关键在于学生怎样练、怎样写。如果仅靠上面所提的枯燥的几种练法和写法,恐怕学生迟早会写不下去或养成事事应付的恶习。因为那样的练和那样的写,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要我写”的状态中,学生个体主观上并无写作欲望。由此可见,只有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才能真正地提高写和练的实效性。

为了转变学生在写作中长期所处的被动地位,八年级的第一学期,我在班里成立了一个“小记者团”。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是记者团的小记者。为了给学生创设情境,也是为了把活动搞得更加规范,我们在教室的墙上设计了一个新闻发布栏。栏内有每一位学生的照片、职务、姓名及发稿栏。既然每一位同学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小记者,那么,你就要履行记者职责——在你的发稿栏内发表你的文章。文章内容不限,可以写景、写事、写物或是写你采访的新闻报道。我们的口号是“大事小情满眼过,只有强者能捕获”!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小记者”都能燃起写作的热火,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每月评出“优秀记者”两名,主要是奖励发表文章又多又好的“记者”,同时还要评出两名“进步记者”,主要是针对那些写作基础差、写作水平低的“记者”。同时,将优秀的稿件推荐给我校的校刊《小星星》以及其他的报刊杂志社。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记者”的同学职务可变为“高级记者”,连续两次发表作品的同学职务可变为“高级记者”。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氛围、一种机制,我发现同学们一天天在变化。他们更加注意留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了,他们的采访行动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班里一名叫李阳的同学,平时作文条理性很差。她最先采访了我校现任校长,了解了为什么学校不组织春游的原因,回来后就写出了一篇非常有条理、有说服力的报道。在报道中她罗列了校长所谈的不组织学生春游的几点原因以及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文章写得可谓有理有据、有叙有议。相信照这样练习下去,她的写作水平还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还有一名叫张瑜的同学,平时写作文总是三言两语、欲说无言。可当她采访了本村村长关于村里搞塑料大棚的事以后,不仅把采访的内容叙述的头头是道,而且还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大胆设想。我给她的批语是“许多大事你们都可以参与,许多事业等着你们去振兴,你的设想也一定会实现!”她备受鼓舞,接连又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报道。这个月她还荣幸地被评为“优秀记者”。此时,她的写作欲望比谁都高。目前,她正忙着寻找她的下一个采访目标,准备写她的下一篇新闻报道。说不定哪一天你到了我们学校,也许就成了她的“采访对象”呢!

当然,其他同学也都不甘示弱,被他们采访的人有学校领导、老师、职工、学生干部、普通同学、社会人士……他们关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学校的未来规划、教师的育人观念、学生的学习方法……一篇篇来源于生活,耕耘于笔下的优秀作品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然而,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做事情的时候缺乏持久性。要想维持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就要不断推陈出新,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于是,我们确立了第二步发展目标,即把记者与报社联系起来。到了第二学期,参加学校《小星星》的成员越来越多。发表的习作也越来越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我们班同学的写作欲望高涨,而且还掀起了其它班同学的写作高潮。作品质量自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篇4

几年来,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令教师棘手, 令学生头痛。实践中, 我逐渐认识到: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入手,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也是从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过渡的, 这个发展过程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以下几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重视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要写出好文章, 必须博览群书, 吸取书中之精华。出自诗人杜甫笔下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诗句, 它道出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现。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时, 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二、留心观察生活, 厚积薄发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留心观察生活、深入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指导练笔、竞赛, 品味习作的无穷乐趣, 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作文竞赛和练笔活动, 这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机, 抓住这个机会, 重点指导学生练笔, 参与竞赛, 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味习作的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增强自信心, 从而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四、认真评改, 鼓励积极性

有人说:“一篇成功的作文, 也是改出来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出炉”的, 这样的修改, 把诗写活了。认真评改习作, 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认真讲评学生作文, 恰当指点, 还要注重学生写作的个性训练, 更要向学生传授修改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改能力、作文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这样, 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得到了培养。

以上几点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浅见, 我深信,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 探索写作奥秘, 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是,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提笔不懂如何开头,写什么内容。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学写作就得多读书,多积累,要做到读得多、读得广、读得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把符合学生阅读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课外书籍借给他们,平时加强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对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熟读成背诵。随着阅读的增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发现不同文章的结构风格,接触到大量优美的语言,长期的阅读,可以使优秀作品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融和在一起,模仿优秀作品的语言并加以创造;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言通顺流畅,出现了新鲜活泼的写法,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知识。

2.摘录笔记。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丰富词汇,除了阅读,还应摘抄,做到读抄结合,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录笔记,教给学生摘录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摘抄的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等大类。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类别地摘抄精彩的片段、句子、词语。全班学生定期交流摘抄本,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词、句、段抄写在学习园地里。摘抄与阅读没有心理压力,所以学生乐于参与。写作文时,学生就可以运用这些摘抄的词语,使习作锦上添花。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写作需要思维有条理性,对现实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要求学生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创造力。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全提,作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本身对写作内容、要求的熟知程度,教师运用别出心裁,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所要写的人、物或事,引起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潜意识里的活力因子。例如,我指导学生写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我首先向学生你提出问题:“你准备写谁?他有什么特点值得你敬佩?”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个学生说:“我要写我的好朋友,他善于帮助别人,学习刻苦,我敬佩他。”有的说:“小华平时比较调皮,可他却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有个同学呕吐了,他第一个抢着去打扫脏物,我敬佩他。有的说:“班主任关心学生,学识渊博,我敬佩她。”学生说得非常起劲,我让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最后学生相互评价谁讲述得具体生动。学生纷纷上讲台来讲,在相互评价中受到启迪,提高了写作水平,所写文章条理性强,内容深刻;学生的思路各不相同,写法标准立异,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

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认为作文是件很难甚至很可怕的事情。对于这些学生,我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

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语,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作文中有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作并不可怕,写作文的自信心随之增强。

四.“听音乐想象作文”教学,培养写作能力。

“听音乐想象作文”是在新教学大纲指导下探索出来的教学模式,包括“听音、想象、说话、作文、评议等几个环节,想象是关键的教学环节。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全体学生自由地进行想向,就能扩展学生的思路,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就会感到有话要说,产生表达欲望,争先恐后发言,并且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我让学生们通过合理想象来编童话故事《龟兔赛跑》。播放枪响、兔子的蹦跳声、乌龟气喘吁吁声,观众的呐喊声、鼓掌声;教师提出问题:“第二次赛跑是怎样的结果呢?让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口头讲给同学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想象的情形和结果各不相同,然而都合情合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创造性思维。也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想象和说话两个环节有效地解决了有内容可说的问题,所以作文就水到渠成。

五.引导学生多写多练多修改,探索写作方法和技巧。

1.多写多练是作文提高的有效方法,我鼓励学生写自由日记。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决定日记写什么内容。例如:“写日出日落、月缺月圆、花鸟虫鱼;身边的人和事、自己高兴、难过、成功的事。”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使身边这些生活小事成为写作的素材。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捕捉到的事物越来越多。这样,写日记就成为学生写作的练武之地,也成了他们宝贵的材料仓库。

2.教会学生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火花会迸发,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随文练笔,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记下来,写成读后感,或根据课文续编故事。写完后,让学生互换批改作文,从标点符号、错别字、句子、段落、再到篇章结构。教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把作文归类,然后指定互批对象,一般是优差交换,让作文差的同学在批改优生作文过程中学习欣赏为主,力争发现对方的不足;让优等生在帮助差生修改时,力争从细微处发现闪光点。最后,把修改的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对批改认真、有水平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学生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又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较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六.教师注重批语。

1.指导型批语。教师批改作文,不应该是大量的修改,而是起一个指导作用,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指导该如何改。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语病,教师不能简单的写“语句不通”,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如何改。指导型的批语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如学生写:“我十分很开心。”批语应写:“十分和很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2.写欣赏型批语。学生习作中有的书写认真、字体漂亮,结构完整。老师可以给这样的批语:“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让人看了是一种享受。”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优美句子,从而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可以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欣赏你的文章是一种荣幸,长大后或许你成为一个大作家。”学生读到这样的批语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3.交流型批语。阅读孩子的作文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与教师的语言交流,但他们会用习作的方式倾诉心声,一位学习成就较差的学生选择了对我说心里话,文中写了他因为学习不够好,爸爸、妈妈老是责备她,同学取笑她。她感到非常苦恼,希望我能帮助她。我写了这样的批语:“你是个聪明的孩字,只要你充满自信,课堂上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多锻炼自己,会取得好成绩。后来,这位学生努力学习,特别是爱写作文,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告诉我,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或学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我在教学“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时,改变了以往单纯局限在教室里,空洞地教给学生要如何去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教法,而是组织学生分组搞一次秋游,把学生带到田野里、果园里,让他们投入到所写环境中充分感受,把田野、果园里的植物,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去观察,去贴近。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鸟儿,兴趣极高。连平时不善于观察的同学也留心起来了。秋游结束后,各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这次作文同学们利用视觉、触觉和听觉效果,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难以捉摸的自然景象,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课后,我调查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觉得此次作文活动挺有趣,写起来得心应手。我觉得应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作文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看、可说、可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平时我注意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开辟感受生活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登山,举行体育竞技活动,参观展览等有益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大大丰富了写作题材。

二、从阅读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我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先进的写作技巧。

其次,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我建议学生订阅《语文报》、《作文报》等有益刊物。对于一些好的作品,就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并讨论它在写作方面的闪光点。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我告诫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注意学习写作技巧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写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定好学年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练中恰当引导,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使学生感到他们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在“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人人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四、在批改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阅历少,但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都很强。肯定成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并产生动力。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首先看的是成绩,然后看的是教师的评语。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当然,如果你的评语中尽是一些批评的语句,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写评语必须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一)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正面鼓励为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文笔很生动,我就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好好努力,发挥优势,汲取养分,老师祝愿你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个学生在一篇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很到位,我就写道:“你很成功,人物的音容笑貌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如一位学生作文的结尾写得很好,就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文章提到了一个高度,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珍惜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之处,多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委婉批评,重在引导

当然,学生作文中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批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棒打死”,不注意学生的感受。我们应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气和地、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提出批评意见,让学生乐于接受。如某个学生的抄写不认真,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能认真抄写必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某个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特多,就可以写这样的批语:“好好利用你的学习助手——《新华字典》,让它帮助你改正作文中写得不恰当的字。”一个学生作文没下功夫写,教师就可以说:“下点功夫修改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可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注重鼓励性,有亲切感的评语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一定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就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7

一、牢牢抓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兴趣带动学生们深入写作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动力, 只有产生了兴趣, 才能积累知识, 培养能力。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 它不只是字、词、句、篇语文知识的反映, 还与阅历、思维、志趣、爱好等有关。提高写作水平, 是提高多种能力的总和。但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们, 让他们明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打开第一扇大门的金钥匙就是“兴趣”。

据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天赋———所谓智力因素是没多大差别的。那么成绩卓著的奥妙在哪里呢?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 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一点也不感到疲倦和厌烦。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思维活动, 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认识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开启成功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这样的例子很多, 举不胜举:牛顿从小对各种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 凡事要问个为什么,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使他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瓦特由水开后而吹走壶盖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些都说明了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非常值得我们在教学当中牢牢地抓住培养学生们兴趣这一关键因素,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就必须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 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即使教师不扬鞭, “小马”也会自奋蹄, 更何况一个教师的知识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兴趣”这位老师, 则会使学生探索到你所不能给予的一切。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 小学生获取知识有两个突出特点: (1) 惰性。 (2) 依赖性。这两个特点顽固地表现在学生写作中, 比如, 模仿他人写作文, 写出的文章没有创新, 缺乏标新立异的内容。教师统一指导, 学生文章千篇一律。上学期我布置了一篇作文, 题目是:《我的×××》。结果作文交上来以后, 我发现有五名学生写的都是《我的妈妈》, 文章当中的妈妈都是勤劳、善良、朴实并且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只注重考试分数, 不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五位妈妈如出一辙, 连例子也是惊人的相似, 通过分析我发现, 这根本不是学生创作欲望的表达, 只是抄袭和套用别人的文章罢了。

如何才能消除这些问题,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 教师要明白:“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对学生作文的第一位要求就是“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语文课本中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鲁迅的《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这是真实生活的再现, 再如老舍的《草原》和《养花》也是这样写的, 这些文章经久不衰, 大家都喜闻乐见。大作家况且如此, 这些在写作上处于萌芽状态的学生们, 我们不可以要求他们写出什么名篇大作。不可以, 也不能, 我们应该客观地、冷静地正视学生的基础, 循序渐进地渗透写作知识, 加强写作技能的训练。过深, 理解不了, 学生厌烦, 不会感兴趣;过浅, 学生一看即懂, 调动不了积极性, 总之, 过深或者过浅, 都不会让学生引起创作兴趣。其次, 要敢于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好的文章要作为范文全班朗读, 并且大张旗鼓地表扬, 形成一种比、学、干、超的氛围。再次, 还要从学生作文的一字、一词、一句中找出闪光的东西, 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文就在我们学生中间, 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不是把作文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敬而远之。只有这样在写作文时才能克服写作困难,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不会惰性地依赖、等待、退却。

三、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加强学生感知、感觉的刺激, 激发学生情感, 向写作迁移兴趣。

一方面在学生接受刺激时发出明确的指令,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例如, 看菊花展览, 如果没有明确指令, 学生感知感觉的反映就是“许多菊花”而已, 如果有明确指令, 请看菊花的颜色、形态、大小等。学生感知感觉的反映就是清晰具体, 不仅是反映许多菊花, 而且可以反映出许多具体的种类、颜色等。另外还要加强学生接受外界东西刺激的机会, 通过看、读、听、说、做等活动增强感性认识。

2. 用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兴趣。

小学生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好奇心特别大, 喜欢问“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肯花大力气和时间去寻找答案, 甚至不怕冒险。一位学生说, 他小时候听到大人说, 冬天早晨用舌头舔铁东西, 舌头就会粘在铁东西上, 当时他既感到有趣却又不太相信, 竟偷偷地用舌头舔铁门, 结果粘去一层皮。这种好奇心是激发兴趣的最得力助手,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它, 激发学生写作上的兴趣。

3. 利用名篇佳作进行赏析,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 从欣赏中借鉴, 通过借鉴发展提高。课程表要设专门的阅读课, 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作文, 学习一些表达规律, 掌握一些写作方法, 如果这时学生有感而发, 主动同自己作文比较, 做自我修改, 这就是欣赏和借鉴。借鉴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能力由低到高的质变过程。欣赏的方法是由学生先主讲, 主讲的学生把文章朗读完后再作评论, 教师和其他学生然后作评论, 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气氛和谐又融洽, 学生保持轻松自然的心理, 容易获得知识。我们对名人名作的欣赏就是需要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能有力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培养作文兴趣 激发写作热情 篇8

一、创造良好条件, 培养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文要有兴趣。写作兴趣的形成, 常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视野不开阔, 觉得无东西可写。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 如日出、刮风、下雨、下雪、花开花落, 等等。我曾带领学生观察盛开的桃花、飘扬的大雪等, 通过观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如百科知识竞赛、文艺联欢, 等等。指导场面写作, 写后进行讲评。这样从直观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把这种兴趣引到课堂的语文教学中来。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观察体验的过程中, 我还指导学生增加知识储备, 提高思维能力, 教会写作方法,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提高写作技能。在讲授每篇课文时, 不定时地进行课文中的词语听写, 积累语言, 咀嚼名篇, 吸收养料。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学生也获得了写作的欢乐, 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学生由怕写、不愿写转为自愿写了。

二、探索指导方式, 培养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还需要教师认真上好指导课,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写作文, 方法越具体越好。如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作文“模式”, 让学生仿写, 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和借鉴, 不要轻易斥之为抄袭而使学生失去借鉴学习的热情。如果学生作文中出现一些“东施效颦”式的笑话, 也不足为怪, 只要不是“克隆”, 模仿痕迹的轻重是不必深究的。因为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作文也不例外。借鉴他人作品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经验,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作品, 这是古今中外一切作家的必经之路。模仿的特点在于有章可循, 有针对性。我让学生模仿朱自清先生的《春》, 写了《家乡的春天》。多数人写出了自己家乡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不同特色, 歌颂了祖国生机勃勃的春意。如学习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之后, 仿照着写了《赞柏树》。绝大多数学生能抓住柏树耐旱、常青的特点, 引申到歌颂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由于作文中的一些困难解决了, 学生对于作文比较有兴趣了, 写作水平也就逐渐提高了。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引导的方法灵活多变, 可让学生在掌握中产生新鲜感。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一文后, 我设想文中的小姑娘还活着, 让学生想象出她现在的境况如何, 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能合理写出小姑娘现在的境况。其实作文是需要一点联想, 甚至是幻想的。语文教材中就有《我梦见…》、《三十年后的聚会》、《假如我当…》等作文题目, 都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 我还指导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象, 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 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卖炭翁》中卖炭翁的炭被抢, 他悲愤交加, 离开“宫市”后将向何处, 我让学生叙写结尾。有的同学写卖炭翁早就恨透了腐败的朝廷, 炭被抢后, 他愤然离开宫市, 走上了杀富济贫、与朝廷为敌的道路。有的同学写卖炭翁离开宫市后, 一路上老泪纵横, 不敢再见卧病在床的老母和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 在村口含泪上吊自尽了。虽然结尾不相同, 但符合想象的要求, 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可能。

三、多鼓励, 少批评, 培养写作兴趣

不管是写作水平高还是水平低的学生, 他们大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或肯定。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激发兴趣, 要特别注意对基础差学生的培养。因此, 平时作文不宜采用“横向比较, 同一标准”的方法, 以免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总得高分, 基础差的学生总是落后。否则, 基础差的学生会丧失信心, 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因而采用“纵向比较, 因人而异”的评分方法, 重点看进步大小。特别对差生的作文要多找优点, 只要某一段甚至几个句子或几个词用得好, 也及时肯定, 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策略探析 篇9

1. 脱口秀——课堂前五分钟的表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作文是说的延续, 人人要写作, 正如人人要说话一样, 岂不是极平常———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文字, 只要会写字, 谁又不会呢?”笔者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了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 学生采用演讲或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谈论热点话题, 说明一个道理, 然后, 同学点评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日积月累, 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同时, 教师稍加引导, 让学生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表达, 有这样丰富的材料, 借助幻想与想象, 学生就会有“米”下锅, 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 这样, 抓耳挠腮、搜肠刮肚, 咬笔杆子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2. 日记——心灵的伙伴。

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记录, 通过日记, 随时记下心灵的火花, 久而久之, 这些火花就会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教师可以抓住机会,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假日里与同学们游山玩水, 兴致盎然, 惬意而归;与朋友谈天说地, 非常投机, 非常契合;看了一本书, 或看电视电影产生了感想, 甚至学习进步, 意气风发;偶遇不顺, 灰心丧气, 等等, 都可写入日记。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生活背景千差万别, 日记是他们忠实的心灵伙伴, 可以让学生在日记中不断回味, 在日记中不断成长。同时, 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培养了观察能力, 培养了“我手写我心”的技能和诚实品质, 写作技能也在知识的积淀中不断提高。

3. 阅读课——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

只有经过大量读写, 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这是在实践中被反复验证了的真理。学生的课内阅读毕竟是有限的, 为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拓展他们知识面, 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就要利用阅读课。每周阅读课, 如同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 给学生展现的是全新的世界。学生往往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般贪婪地汲取营养。同时, 在每节阅读课后五分钟请同学们将自己在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互相交流或将自己读的好书, 通过声情并茂或铿锵有力的朗读推荐给大家。在互相交流和思想碰撞中, 学生的阅读激情被点燃, 写作兴趣自然膨胀。另外, 指导学生从阅读的作品中, 分类摘取写作材料, 如景物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人物心灵美描写、自然现象描写等, 也可以在读书笔记中谈其感想, 写其体会。

4. 校园生活, 社会实践——知识的源泉。

叶老曾形象地说, “生活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校园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身边的素材俯拾皆是, 但又如同一些散落的珍珠, 教师应给他们一双发现的眼睛, 引导观察, 将珍珠串连起来。

例如, 兴趣小组活动。铃声一响, 各种小组热闹非凡, 跑道上你追我赶热火朝天, 篮球场上你抢我夺, 比分交替上升;田径赛场中, 你投我掷, 龙腾虎跃;教室前载歌载舞, 书画小组张张画栩栩如生……活动时, 指导学生定向观察, 观察师生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风度等特征, 使之善于发现身边的“珍珠”, 并且在玩中学到知识。

农村的孩子生活趣事特别多:春天, 沙滩草地, 嬉戏打闹;夏天, 赶海捉蟹, 下河摸鱼;秋天, 随父母在田间劳作, 打枣摘瓜;冬天, 雪地捕鸟, 冰上滑冰。这些都是写作中的生动素材, 璀璨的“珍珠”。

教师还应注意经常开展一些活动, 如朗读比赛、智力比赛、手抄报等。同时,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开展参观、访问、旅游、科技制作、校内外劳动、社会调查等。

总之, 将作文教学寓于有趣味的活动中, 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 既有观察又有体验, 让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或感到有趣的事, 文章也就情真意切、有血有肉了。

5. 鼓励——前进的加油站。

叶圣陶先生曾在《论写作教学》中写到“我们的作文, 呕尽心血, 结果与他所作, 或仅大同小异, 或竟不谋而合, 这种经验差不多大家都有, 因此, 对于学生作文, 标准不易过高, 若论立意必求独创, 前无古人, 言情必求甚深, 感通百世, 那么能文之士, 也只好长期搁笔, 何况学生?”

因此, 我们评判学生作文中的标准不能过高。应提倡分数稍高, 对学生多加鼓励。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和发展, 主要依赖于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受别人的重视。任何人对任何一件事, 付出自己的血汗后都希望有成功的喜悦, 而这份成功又能激发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其中。作文受表扬的同学, 之所以越写越好,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是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受到教师和同学的重视。

在作文教学中, 笔者运用“好花共赏“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 开头好的赏开头, 结尾好的赏结尾, 哪怕只有一词一句精彩也可赏析, 同时, 对优秀作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如:在校刊《梅江春》上发表, 在“校园之声”中播出, 在班级中传阅、展览或寄给家长等。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鼓励下, 唤醒他们的成就感, 必将激起学生作文的更大兴趣。

另外, 培养学生兴趣还应随时随地地抓住时机。如六年级语文第一节课笔者就安排了作文课, 文题是向老师做自我介绍。生疏的面孔, 寂静的教室, 一下子活跃起来, 你说几句, 我说几句, 一节课我们就成了朋友。同时, 笔者还抓住时机, 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如采用图片、音乐等, 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的冲击, 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另外, 在批改中采用面批、师生同批等手段, 也可以使创造思维振荡, 让他们在讨论中撞出思想的火花, 激发写作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一、扩大生活积累,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体验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观察生活, 力求写实。感到无物可写是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指导学生写作, 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 丰富学生生活, 带他们去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创造生活, 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

1、体验家庭生活。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中扮演角色, 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体验长辈的甘苦, 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样, 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2、体验社会生活。社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服务员”、“做一日清洁工”、“我是小记者”等活动, 引领他们走进社会, 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 体验各种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另外,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尽量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的乐趣,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 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五彩缤纷的, 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感悟到知识的魅力, 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让生活和学习都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 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激发学生想象, 培养学生情趣

有人把想象称作“文学的翅膀”, 这是极有道理的。文学如果失去了想象这对“五彩翼”, 那么它一定飞不高, 飞不远。苏联诗人别林斯基说过, 在文学中, 尤其在诗中, 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 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的确, 在写作过程中, 想象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发出由近及远, 由此及彼的联想, 还可以创造出作者没有知觉过, 甚至从未有过的奇想。可以说, 没有想象, 就没有学生的优秀作文产生。为此, 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敏感善思的情趣,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学生把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赋予人的感情和思想, 大胆地去想象, 大胆地去发现那些新奇瑰丽的东西, 并把它们叙写下来。其次, 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引导学生以说促写, 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平时说话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而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 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 而“写”却较少, 没有实践, 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 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进行演讲, 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 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 这样说说写写, 写写说说, 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 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 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教师要多加肯定, 少点批评

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篇11

关键词:作文教学;布置方式;观察兴趣;批改方式

所有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都深深地体会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觉得最棘手的课题,更是众多小学生谈及色变的事情。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将作文教学定格在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可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观察能力较差、语言功底不深厚,常常在作文时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草草完成一篇了事,这样的作文往往条理不清、词不达意,更谈不上内容具体和语言感人了。那么,怎样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章,其关键在于切实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下面是我在长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自己感觉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采取新颖多样的作文布置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不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与技巧,主观性地布置一个题目,武断地提出写作要求,强制学生作文。可是我们的学生活泼、天真,对任何事物充满幻想,作文的内容只是对生活现象的单纯罗列,把作文看作是学习的负担,只是为应付老师而写,这样的作文毫无质量可言。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采取了新颖多样的作文布置方式,效果还真是不错。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分析范文法

我经常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选择课本中的范文给学生加以分析,例如我布置了一篇题目是《我家的小动物》的作文。在写之前我先和同学们一道分析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老舍先生的《猫》一文,通过对本文的分析,使同学们明白了写小动物的方法,消除了他们写作的惧怕心理,具有了写作的兴趣。

2.引导回忆法

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不少的事情,只是自己没有留意。因此在写作之前,我经常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事情,有时,我还先给学生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就更有兴致,这样也就更容易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这样的文章不仅有真情实感,学生写起来也有话可说。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而好奇心强烈,他们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让他们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而产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呢?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

作文之本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观察中才能积累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中才能有的放矢,做重点性的观察。

2.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

虽然生活中的观察解决了作文空洞的弊端,但是还存在着条理不清、思维混乱等毛病。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空间、时间顺序观察事物,这样不仅使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还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写作思路。

三、采用赏识、肯定的批改方式

作文的批改方式决定着学生的作文兴趣,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作文处处不尽人意,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运用常用的面批、眉批外,我还采用学生互批、师生互批的方法。我经常在学生的作文中选出4~5篇,复印后发给学生,然后我们一句一段地进行讨论,分析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对于学生的作文我批改的原则是多鼓励、少训斥,以表扬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我绝不吝惜自己手中的分数,平常的作文,我一般都给出九十分以上的好成绩,还在作文后给学生写上激励性的评语。很多时候,我还让学生上讲台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机会,使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方式对学生加以鼓励,学生的作文兴趣就逐渐提高了,我的作文教学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得心应手了。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教师只有采取多种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才能克服畏惧和厌烦作文的心理,才能由被动的写变为积极主动的写,这样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老师也就不会再为学生的作文而犯难了。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2]语文学习编辑部.写作指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2

我想先让他们学习别人是怎样写的, 从而模仿别人的写法, 于是开辟“佳作共赏天地”。

具体做法如下:发动全班学生齐动手, 去欣赏别人写的作文, 一旦发现好的作文, 就拿到班上来念, 让大家共同来分享。当然刚开始是这样, 后来要求就越来越高, 要从班级中选出挑得好、朗读得好、分析得好的十位同学, 以后就由这十位同学负责寻找好作文, 并在班上朗读给大家听, 大家再对他们做出评价。当发现这十位同学中有朗读得不好的, 其他同学可以向他们发出挑战, 一旦挑战成功, 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在班上朗读。当然在开始时, 为了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 老师要率先行动, 找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念给学生听, 而且稍加分析, 让他们从中找出规律, 学会寻找文质兼美的文章。当然必须采用由易到难的顺序,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刚开始只是让他们找好的文章念出来, 后来慢慢要求他们要加以分析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找出弱点, 才能挑战他们。

经过几个星期的锻炼, 每班十位学生都能找出文质兼美的作文让大家欣赏, 由原来的老师强迫变为自己主动去找。朗读起来声音较洪亮, 咬字清楚, 朗读流利, 精神状态极佳, 信心十足, 既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又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学习积极性高。又从中学习到不少好的写作方法, 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活动形式多样。刚开始, 大家还是就朗读而朗读, 后来慢慢就有了变化。就好像在表演, 可以说是声情并茂。更加可喜的是陈华斌和施荣杰俩人竟然配合朗读了一篇文章, 好似在演小品, 再加上他们绘声绘色的表演, 抑扬顿挫的语调, 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眼球。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活动的形式也渐渐由单一的朗读变成丰富多彩的表演。

不但形式多样, 而且通过活动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佳作共赏的过程中, 只要认真听, 就很容易发现了某个同学朗读时存在的问题, 也就可以向他发出挑战。施由忠同学是一个学习基础不够扎实、成绩较差的学生, 平时连作业都没能全部做对, 说话也说不好, 课堂上根本没有看到他发言过, 可在这次活动中, 他却是班上第一个发起挑战的人。显然, 他在发起挑战之前, 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找作文, 认真查找字典, 把不懂的字注音, 并且认认真真地阅读, 把文章读熟。当他坚定地举起他的手时, 我真的吃惊不小。一个平时连说话都不流利的学生竟然敢上台挑战, 其他学生更是一脸的震惊。他读完之后, 大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真是勇气可嘉。事后我给予充分的肯定。连平时不起眼的小角色都能博得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许多同学更是纷纷举手挑战, 他们相信自己能朗读得更好, 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地增强活动更加充满了火药味, 竞争味更浓了, 当然也就更推动学生寻找好的文章。好的作文就越来越多地被发现, 欣赏的水平也就得以提高, 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教的是俩班, 前面说的只是其中一班, 令一班更加激烈。开始时这班中的陈秀川挑战陈振森。在朗读的时候, 振森读得有气无力、断断续续, 而且声音很低, 秀川发现他的弱点后, 就大胆地向他发起挑战。轮到她读的时候, 她就读得大声、流利, 内容丰富多彩, 得到大家的肯定:挑战成功。振森也不灰心, 继续下大力气, 苦练内功, 终于他也向秀川提出挑战。同时另外俩位——施金毅、张荣钦也向秀川发起挑战, 陈宏民也发起挑战, 还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范围在不断扩大, 真是大战在即, 火药味越来越浓, 学习氛围更是越来越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增加难度。在老师的带动下, 寻找好的作文读出来。接下来就不光是读出来, 还得读得声情并茂, 并适当表演。最后, 不但会朗读、表演, 还得会适当分析, 讲出文章好在哪里, 让其他学生能从中吸取养料, 从而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写起作文来, 就有话可写, 也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一旦写出好的文章来, 就会增长自信心, 也就看到希望, 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语文。有了信心, 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学好语文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和热情, 学起语文来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效果就显而易见。

上一篇:灰色关联度法下一篇:网络资源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