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2024-10-09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精选11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篇1

浅谈语文识字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育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年级识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增强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孩子就能千方百计地去学习。识字教学中,我改变以往教师用的重复书写的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1、加一加识字法。例如:我在教学“故、坛”这两个生字时,我引导学生用“加一加识字法”记字。我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让学生汇报。学生甲说:“故”――故事一般都是古代发生的,或者是过去的事,所以是一个“古”字加一个四笔“文”。接着学生乙说:“坛”――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主要是由土造成的,在云彩的下面,所以“土”加“云”就是坛。“加一加识字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主动学习,识字效果很好。

2、减一减识字法。例如;我在教学“师”字时,因为学生喜欢狮子,所以我先出示“狮子”的词语卡片,再引导学生用比较熟悉的“狮”,把反犬旁去掉,就变成了“师”。最后,我引导学生用“师”和“狮”进行扩词。学生说的词很丰富,有“狮子、狮子王、母狮子、公狮子”和“老师、师母、师父”等。运用“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既让学生比较了形近字,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3、编顺口溜识字法。学生喜欢编顺口溜,顺口溜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对顺口溜记忆比较深刻。利用这一点,我采用了“编顺口溜识字法”。例如:我在教学“跑、泡、炮、袍”时,我引导学生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字。我先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学生进行汇报。学生甲说:“有衣穿龙袍。”学生乙说:“有足才能跑。”学生丙说:“有火放鞭炮。”学生丁说:“有水把茶泡。”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跑、泡、炮、袍”几个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已经喜欢上了编顺口溜识字法。

4、猜谜语识字法

5、肢体语言识字法。学生喜欢做运动,肢体语言比较丰富。我利用这一点,设计了“肢体语言识字法”。我在教学“抱、拍、哭、笑。”时,我引导全班学生做拥抱和拍手的动作,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记字。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哭和笑的表情,让学生在一哭一笑中记住了“哭”和“笑”这两个字。学生好动,善于模仿,利用“肢体语言识字法”记字,课堂气氛活跃,识字效果很好。

二、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儿童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习,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1、“摘苹果”的游戏。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我在黑板上面了一棵大大的苹果树,再贴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同学们望着“红苹果”,立刻被吸引住了。这时,我提出学习要求:把认识的“红苹果”摘下来,再用“红苹果”上的生字说词,说句。同学们,你摘一个,我摘一个,学习积极性很高。

2、“找朋友”的游戏。例如:我在教学“蚂、爸、奶、香”这几个生字时,我准备了“虫、马、父、巴、女、乃、禾、香”的卡片。我把这些卡片发给学生,然后让拿卡片的学生上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游戏中识字,印象非常深刻。

3、“山顶夺旗”的游戏。例如:我在教学“说、话、朋、友、春、高、万、丁、冬、百”这十个生字时。我先在黑板}画了一个山的轮廓,又在山顶贴了一面小红旗,然后把生字忙片贴在黑板上。学生举手上来识字,哪个同学能认识所有的生字,就能拿到一面小红旗。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抢着上来识字拿小红旗。

三、让学生开展识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让妙趣横生的比赛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载体。例如:在教学“呀、蚜、鸦、芽”这几个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同桌说一说这几个生字的异同。接着同学举手比赛说,看谁说得最棒。说的好同学,我还奖励一个“智慧星”。由于同学们准备充分,加上老师们的鼓励,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识字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这样,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趣味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用鼓励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科”这个生字时,我让学生用“科”字来扩词和说一句话。说得好的同学教师将奖励一朵“小红花”。我的话音刚落,几十双小手全部举起来了。这时,一名学生小刚站了起来,我微笑着鼓励他,他却一个词语也说不出。我看到有几名学生在偷偷地发笑,小刚的脸红了。我没有批评小刚,而是和蔼可亲地说:“你能举手并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很勇敢,教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如果你能认真听课,这个问题对于你就太简单了。”接着我说:“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同学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我观察到小刚把“小红花”放在桌上,认认真真地听大家说词说句。一句表扬和赞赏的话能保护孩子们脆弱的童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篇2

一、营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课堂环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爱玩、好动是初中生的天性, 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枯燥感, 在课堂上, 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 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课堂环境.同时, 教师的个人修养, 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会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性格, 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就会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 营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课堂环境, 教师还应该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在数学教学中, 主动地将生活理念融入教学课堂中, 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间架起一座桥梁,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感”, 在特定的情境中, 教师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案, 将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内容, 融入现实的生活, 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原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 在教学活动中,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 认识生活中的数学, 尝试着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获得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情感, 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如七年点是利用折叠出的五个正多面体, 数出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 找出规律.可以通过利用远教资源将现有的课件从色、形的不同角度展现的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让学生找出了各图形中的顶点数 (V) 、面数 (F) 和棱数 (E) 的关系, 得出顶点数 (V) +面数 (F) —棱数 (E) =2的规律.利用“折纸游戏”的方式寻找规律,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性,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以及远程教育资源,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增强学生要求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知识中的规律,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 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给学生创设现实情境, 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 让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教授数学第十二册的《圆柱的表面积》时, 先让算自带的圆柱体物品的表面积是多少, 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的计算的,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猜想, 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运算的过程, 积极地尝试用各种方法, 如用剪或拼接或者补块等方法, 运算结果出来以后, 积极大胆地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能积极主动地“做数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的乐园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答案, 这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发展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青少年;学习兴趣;提高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合适的高中的学生,或者是一些家长把职校当作是“大幼儿园”,把孩子送来学校看管,以免在社会上瞎混惹祸的孩子,这就导致我们的学生现状基本上是文化基础差,整体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有的同学甚至来到学校就是为了混一个中专毕业证,因此对学习缺乏最基本的动力和兴趣。

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教师人才,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关爱学生,培养自信心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职校生与高中生虽然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然而职校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在初中时就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有的人甚至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思想和行为。而我们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们重拾自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我们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要做孩子的亲人和朋友,创造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同学们大都是十五六岁,正处于青春期一个比较叛逆的时段,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都很强,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而我们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不要与学生硬碰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和他们沟通与交往。只有在自由自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同学们才能够更加勇敢的表现自己,从而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为同学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自己主体地位,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培养他们大胆主动,活泼外向的处事风格,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耐心和爱心的教育,从而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修养

过去,我们总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学生可以从网络和电视等渠道上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新鲜事物,并且接受能力比一些教师还要快。面对如此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群学生,就对我们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只有“一杯水”是无法适应现在学生多元化的追求的。因此,教师要不断的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使自己的知识变成一条常流长新的河流,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者,让自己的“水”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储备,更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加强技能的提高。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足以服众,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如何操作。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修养,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三、加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效率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平日的课程除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知识基础课程以外,还包括很多操作性和实践性课程,如钢琴、舞蹈、绘画等。这些课程由于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并没有接触过,可能在刚开始学的时候都还有些兴趣,但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渐加深,课程的操作性越来越强,知识点也越来越难,同学们在学习中便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慢慢的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少成多,便会越来越学不会,加之过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所以就会从一开始的感兴趣变成后来的厌学。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办法加强自己的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用精炼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其次,要适当降低问题难度。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从小没有接触过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没有任何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备课时不一定要完全照搬教科书上的内容和顺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简单、易学,并且具有趣味性为着手点,适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够略有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

四、重视实习与实践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将日常学到的知识能够很好的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锻炼,如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联系一些幼儿园,让学生去幼儿园参加实习,亲身体验一下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以及一些岗位要求,找到自身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的差距,并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去。

通过一系列的实习锻炼,同学们会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更加了解,也会对自己目前的水平更加了解,总结自己的成绩,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就会有更强的动力。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我们更要做一个设计师和艺术家,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复杂多变、个性鲜明、富有主体性的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会学、爱学,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篇4

【摘要】本课题是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结合本人6年青少年篮球运动队执教经验,对篮球教学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探讨,了解一些新的及较实用的教学方法,针对目前篮球课在学校中的开展以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篮球运动及其锻炼的作用和价值,本文重点论述了篮球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并介绍了如何培养兴趣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篮球教学 学习兴趣 快乐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激发, 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 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等, 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我们的篮球教学也不例外, 也要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以提高篮球的教学水平。然而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们的素质、专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起点不一,导致了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和任务的完成。特别是在学生时期, 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将来从事某种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因此在篮球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查阅有关篮球教学、学习兴趣、快乐体育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什么是篮球兴趣

1.直接篮球兴趣。篮球运动特别是篮球比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精彩场面不时出现, 其本身就吸引了广大的学生, 使他们产生了参与的兴趣和向往, 而这种兴趣就是直接篮球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增加直观机会, 它可以使学生产生直接篮球兴趣, 调动其主动参加篮球的动机。

2.间接篮球兴趣。学生参加篮球活动以后, 随着教学的深入, 特别弱点。不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不低估对手, 更不应产生想赢怕输的思想。即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 又要正确评价对手。对对手的技战术特点、个性特征和意志品质等方面也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对自己应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比赛中如何有效地

扬长避短, 对面临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作好充分准备, 知己知彼, 以己之长, 攻彼之短。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于篮球教学的目的、任务以及从事篮球运动所具备的自身素质, 对于从事篮球运动的最终结果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而产生了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这就是间接篮球兴趣。

篮球兴趣的培养以直接兴趣为基础, 以间接兴趣为目的,篮球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只凭兴趣而参与尚且不够;只有产生关心篮球、热爱篮球运动的情感, 才能对篮球运动始终充满热情, 才能在学习中积极主动,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能够克服和战胜, 这样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一过程就是以直接兴趣为基础, 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 以形成间接兴趣为目的的篮球兴趣的培养。

二、篮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篮球教学中应该常向学生进行篮球活动的目的意义教育, 使学生明确篮球运动及其锻炼的作用和价值。此项教学忌呆板空洞的说教, 应多以学生耳闻目睹的实例, 新闻故事等形式, 从正面教育。利用学习间隙、课后总结时间、讲述一些有关篮球明星轶事及为国争光的消息报道, 加深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这样, 不但原来对篮球有兴趣的学生以及对篮球兴趣不浓或不感兴趣的学生, 也应认识到篮球运动的确能增强体质, 敏捷思路, 逐渐由不感兴趣的被动练习向饶有兴趣的主动练习过渡。

2.准备活动多样化。目前,篮球教学准备活动的单一化不利于对学生篮球课的兴趣培养。灵活多变的准备活动, 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并大大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防止出现恐惧心理。准备活动尽量采用有球练习,在准备活动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触球的机会,一方面可使身体的一些部位得到活动;另一方面也等于把基本部分的某些练习内容提前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这样,通过有球练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接触球的时间,不但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在篮球课的准备活动中, 切记单调, 应做到每堂课变换形式和内容, 合理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练习, 结合球的竞赛练习、小游戏、多球练习, 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较快地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方法,灵活运用现有的器材自主编

创趣味性的练习。

3.形象生动且富有情趣的讲解。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 就在于语言修养, 以富于情趣而多彩的语言表达来进行教学, 是一种更合理的教学方法之一。实践证明, 结合教材内容提炼生动的语言并富于艺术性的表述,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要点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记得牢、想得到、联系得上、兴趣高。相反, 语无伦次晦涩干瘪的言语讲解, 使学生因乏味而分散注意力, 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4.重视场地器材布置及教具选用。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兴趣。篮球教学中场地及练习中的标志线, 画得清晰, 曲直分明,都会给学生大脑皮层以良性刺激,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 教学中要善于灵活运用黑板、旗杆、标志物等多种多样的辅助教具, 经常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不使其产生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的感觉。

5.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篮球教学中用示范动作进行知识技能传授, 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基本特点。准确“规范”化的示范动作是无声的语言表述, 它有如舞台上精湛的艺术表演那样给人以深刻而直观的形象感受。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与语言相伴随、互相补充依靠, 动员鼓舞引导学生的篮球兴趣, 促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准确规范的示范在篮球教学中有强大的感染力。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重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学习对象的特点(性别、年龄、篮球基础、身体状况等)、教材结构特点、合理地把握运用示范的时机。在示范的方式上也可以完整或分解地进行等等。总之, 运动示范要恰到好处,既要讲究示范的质量和数量, 还要讲究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的合理性, 以提高学习效果。

6.篮球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篮球游戏是将篮球运动的各种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各自编排起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它有明确的技、战术要求和规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技、战术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篮球游戏可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专门性练习,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加练习的次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开始部分运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准备部分运用活动性的游戏,基本部分运用专门性的游戏。而学习单个基本技术和战术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游戏方法,可见篮球游戏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科学地将篮球游戏的辅助功能与篮球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促进篮球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7.比赛的优势。利用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好学生对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篮球,对比赛所需要的技战术有全面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篮球运动的基本因素安排各种具有竞赛性质的教学活动,如一打一、三打三、五打五以及不同规则范围的比赛。

8.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篮球教学中,要根据课的内容、技术动作实施教学,即突出重点难点,又能顾及教材的系统性、连惯性,即注意新旧教材的联系,又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练习方法上要多样化,富有趣味性,运动负荷要由弱到强,不要波动太大,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并通过掌握运动技能对篮球产生兴趣、消除逆反心理。

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信任教师,对教师批评不会反感并能虚心接受,认识到这是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10.注意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并模仿各阶段篮球技术动作及完整技术动作教学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动作技术的关键,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多媒体教学还可利用其反复重播、回放、慢放等功能,摆脱时空因素对教师的影响,使瞬间的动作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定位,并对关键的动作进行提示,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就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多媒体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观察、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三、篮球教学以快乐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竞技体育为主进行教学的,其动作有较高的技术规范要求。它要求练习者具有较高的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对实践者的身体机

能水平和身体素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学校中众多的学习者只是普通的学生,虽经过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学习的效果上收效甚微,很难达到规范的要求,更谈不上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了。快乐篮球教学应选择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是大家喜欢的,有利于全体同学参加的,适合锻炼的教学内容。避免过分竞技化,可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技术、体验篮球带给他们的快乐。

快乐篮球教学对教学方法总的要求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快乐篮球的教学是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法上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和实际效果,不应过多地强调动作难度、技术精度。

其次,在进行快乐篮球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不应过分片面强调教学的组织纪律性,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生动活泼的带有情绪化状态的体育实践学习,变成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演练,失去了体育实践学习的本来面貌。

其三,在进行快乐篮球的教学中,教师应是一个“导”的作用,甚至是参与其中的一分子,尽量避免以“布道者”或“执法者”的角色出现。不要满堂灌,让学习者被动机械地模仿学习要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快乐并积极参与,使学习过程始终充满乐趣和激情。

其四,要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在学法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引入赏识教学法、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创新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四、结语

1.篮球教学在学校体育中比较普及的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的教学改革是围绕健康第一的原则,同时起到锻炼身体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扩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快乐的课

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在篮球教学中,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快乐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学中乐、乐中学”。

3.快乐体育教学是现代体育课的发展趋向,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快乐篮球也是符合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荣江·关于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4期· [2] 谢振华,郭丁铭·篮球游戏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学园 2011年第10期· [3]张立为, 毛志雄主编.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王家宏主编.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胡南·.中学篮球教学改革之研究,《魅力中国》2010年第12期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篇5

陆玉逵(永靖县第九中学 731601)

【摘 要】兴趣是个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本在于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其重要。【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本在于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其重要。

一、利用演示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后回答问题。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验、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实验在这一阶段学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2).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资源

《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

课改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想想做做”内容,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改变活动方式,保证学生有足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导和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其演示效果明显,为教学服务。

①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②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③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④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此外用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等。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把实际生活中的现实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电话时,利用老师和学生当场“打电话”的表演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打“电话”时,要先提问什么是电话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是什么?电话由什么组成?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把本课内容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当运用物理实验的操作,努力改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学之中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学好物理,服务社会。【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篇6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和农业类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本学科知识点多且碎,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加记忆,而且许多理论知识很抽象,难以理解,再加上这门课程本身并不像专业基础课那样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难度,根本提不起兴趣。结果同学们课堂上机械地记笔记,临考前生硬地背笔记;更有甚者,上课不记笔记,只在考前搜集大量的试题盲目记忆,造成只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加强学生对学好植物生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课外知识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兴趣。

一、加强学生对学好植物生理学必要性的认识,树立学习目标

一般情况下,高等学校都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开设植物生理课。经过一年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和自理生活的锻炼,学生们的思想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因此,上课前和上课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正确性引导,强化学习的必要性尤为重要。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一门从农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可以说,植物生理学的很多基本理论都是农业实际生产经验的总结,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也始终伴随着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而不断努力。因此,学好植物生理学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才能够在日趋严峻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问题面前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植物生理学的价值。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考研的比例日益增大。老师要提醒学生,植物生理学是考取自科类研究生时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甚至有些学校的招生简章中明确的将其确定为必考科目。通过强化考研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重视,以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植物生理学内容颇多,主要分为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信号转导等四块内容,每块内容下都有很多独立的章节,仅是重点和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就很多,更不用提其他琐碎的知识点了。面对这样庞大的知识体系,要想在课堂上面面俱到,争分夺秒地讲也是不够的,加之去年开始又对很多专业的植物生理学上课时数进行了压缩,使原本就不够用的时间显得愈发紧迫。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有限的课堂时间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比较关注的现实问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效果差,因此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相似的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逐步启发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总结答案,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

(一)对比式教学

在讲解新的内容时,多与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逐步引导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学生们不仅强化了对已学知识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到呼吸作用时,不管是从基本概念,还是到更深层次的内容,都与已学的光合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完全相反的过程,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则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认真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呼吸作用,就容易得多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物质”一章时,可重点讲解三种植物激素,其余两种激素可从发现、存在形式、代谢途径、运输形式、生理效应和作用机理等方面依次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最终通过类比五大类植物激素,发现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总的来说是促进细胞生长的,而脱落酸和乙烯是促进细胞的脱落和衰老的。

(二)提问式教学

对于每节课上需要提问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者快要下课时对下节课将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引导式发问。如在讲光合作用前,问同学们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氧气来源自哪里?谁又是人类所利用能源的制造者等?通过这些有趣和看似与课堂知识无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课下积极搜寻答案,不知不觉中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了预习。这种预习方式看似无准备胜似有准备,让学生不自觉的对所学知识就有了大致了解,而且由于学生产生了兴趣,对知识的记忆远比课堂上毫无头绪的强行灌输要深刻得多。二者上课前对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提问,此内容可在上节课结束时给学生们布置好。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可让同学们课下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记忆“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光合速率”、“光饱和点”等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们在饶有兴趣的基础上对基本概念加以记忆,在上课前就对整个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所以课堂上教师对基本知识点可一带而过,节约了课堂时间,富余的时间可以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这种方式强化了学生们对基本知识的记忆,更有助于对难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参与更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三、增加课外知识

传统理论知识生硬刻板,学生们对其有一定排斥性,相反对一些课外知识却颇感兴趣。利用这一点,可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为切入点,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具体分析得出与植物生理学相关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植物生理学相关的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引入,按照特点可将它们分为生活性、趣味性、形象性等。

(一)生活性课外知识

生活性课外知识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些知识是同学们最易接纳的。例如在讲到光合色素时,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秋天来时,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会变黄?”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们一一讲解光和色素的特点,学生们认真听讲,最后分析得出这主要与叶绿素不稳定,温度低时容易降解;而叶黄素比较稳定,不易降解有关。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甚至一个知识点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多个现象。例如在讲到多酚氧化酶时,可向同学们提出如下三个问题:

(1)为什么切开的苹果、土豆等蔬果,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褐?

(2)为什么制绿茶时要把采下的茶叶立即焙火杀青?这二个问题的答案都与多酚氧化酶的特性有关,学生们在查询答案的过程中会对其特性和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运用植物生理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会觉得原来植物生理学这么有用,学习的积极性不自觉的就提高了。

(二)趣味性课外知识

趣味性课外知识是提高学生们学习热情的催化剂,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启发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到花青素时,可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1)艺术苹果是怎么种植出来的?

(2)为什么棉花的花在一天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同学们思考后,教师最后总结归纳:艺术苹果是根据花色素的形成需要光照的原理栽培获得的。在花色素形成期,把剪好的图案或文字贴在苹果皮上,十几天后揭下贴纸,想要的`图案就自然而然地“雕刻”在苹果上了。而棉花的花早上呈现乳白色,下午变为微红色,第二天又变为紫红色,主要与花瓣细胞液泡中的花色素有关,因花色素的颜色会随着液泡pH值的变化而变化。植物的花能够变色,那么“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会在不同的季节开花?”这些饶有趣味的问题势必会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同学们知道所以然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对所学知识点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三)形象性课外知识

形象性课外知识就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比较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让学生们变难为易,加深印象的目的。如在讲授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时,首先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妇孺皆知的唐诗来描述,同学们很容易的就接受了“春暖花开”。但是如若更深一层次的去理解的话,不防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作答。又如讲授日照时间长短对植物开花的影响时,引用唐诗中关于菊花的名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些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名诗词,不仅很形象地说清楚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不会增加同学们的学习负担,反倒是起到了画龙点睛、醍醐灌顶的作用。不失时机地提醒同学们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巧妙的提问和类比式的分析以及恰当的比喻都是为了使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程而精心准备的。经过三年的实际教学,同学们较以往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提高,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明显增强,甚至每次下课后都会有同学主动来问老师问题。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 并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古今中外无数的例子都可以证明,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促进人成功方面, 其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智力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可以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 通过向学生讲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明白, 只要方法得当, 数学也是一门很好学的课程。如此一来, 学生就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了。

1. 组织课前预习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并且把本节课的重要原理、公理等列于预习表上,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如有必要, 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推算相关的原理。这样一来, 学生就不是盲目、无目的地听课了, 而是带着疑问和对本节课的兴趣来听课。预习的过程, 既是熟悉新知识的过程, 更是对旧知识巩固的过程。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 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更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 心里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收获的喜悦感, 他们就会带着饱满的、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2. 鼓励课上积极提问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过程,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埋头教学, 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有时教师光顾着把胸中所学倾泻而出, 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每讲一部分, 都要善于适时“刹车”, 通过学生的表情、反应等外在表现, 体会、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要鼓励学生就自己不懂的问题当堂及时举手提问。学生的积极提问不仅使学生弄懂了学习上的困惑, 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心底对这门课消除畏惧心理, 开始喜欢, 并最终内化为积极学习数学的动力。

3. 及时组织课后复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及时的课后复习主要是课后要留有数量少、题型精、覆盖全的测试巩固题。学生做这些小测验题, 做对了固然满怀欣喜, 做错了正好能发现自己哪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兴趣正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喜悦和成就中培养起来的。

二、借助道具, 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与小学相比, 更注重空间想象能力。它突破了点、线的连接, 实现了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对于部分空间能力差的学生来说, 学习起来就显得尤为困难。因此, 在某些需要空间想象的课上, 比如圆、圆柱、对称、立方体等课的学习, 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AB⊥CD, AB∥CD, 学生肯定不易理解, 甚至诱发厌学心理。对于这些课,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特殊道具, 比如地球仪、篮球、正方体盒子等, 把平面黑板上的知识搬到立体的道具上。在具体的道具里、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一来, 新颖的课堂气氛就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 不仅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兴奋状态, 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生活需要, 自然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情境中。因此, 借助道具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在教师的引导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分组学习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大幅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沉闷、严谨的数学课堂上, 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有时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因为年龄上的差异, 在一些语言表述、表达上, 很可能教师的讲解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这时, 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五分钟的课堂讨论, 往往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教师提出某个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比如在进行“中心对称”的教学时, 先讲中心对称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寻找在他们身边的中心对称案例。这种教学思路, 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把平常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更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生活中, 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 我们完全可以用多媒体为数学教学服务。在进行一些诸如球体旋转、轴对称、函数变化等需要空间转化的课程当中,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使枯燥单调的数学变得生动立体, 而且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摘要:数学新课改已经全面开始, 在新课改中, 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显得非常重要。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8

第一、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著名的外语教育家曾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这里所说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本人对教学本身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最直接的来源是外语教师的情感动力以及对他们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教师,因其教学有方,而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使一些原本对学习没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反之,教学无方,照本宣科则会使一些原本对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反而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而兴趣大减。

初中的学生年龄小,心理幼稚,对教师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我总是不时扫视全班,使学生感到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教师的颜面是感情的“晴雨表”,具有丰富的内涵。心理学家认为:感情表达=百分之七言词+百分之三十八声音+百分之五十五面部表情。另外,当教师不可缺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平时我注意多与学生接触 ,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我相信,教师良好的品质和个性能促进交际教学中的默契配合 。

第二,创造课堂集体学习的安全感

学生在恐惧的情绪下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解除学生困惑、紧张和害怕出错等不利学习的消极心理因素,首先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集体、小组、同桌组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创造一种互助协作的气氛,使学生有学习安全感。

发音较难的单词通过集体跟读和朗读,让学困生有机会自我改正。如果马上指定某位学生去发言,一般情况下学生就会显得很紧张,产生不安全感,所以多种多样的课堂集体活动形式最能创造出学生的安全感。另外,当学生犯错误时,我总是正面鼓励,而不是处处纠错。因为学生是尝试着进行言语操练的,犯点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些初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刚刚起步,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与赞赏。适当中肯的话语对学生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激发学生改正错误、树立奋发进取的勇气和信心, 从而发挥潜能。而直接生硬的话语对学生则有消极的暗示作用。不分性质,见错就纠,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增强他们怕出错的紧张感而失去信心,造成自卑、胆怯的心理。因此,在上课时我毫不吝啬我的表扬和鼓励,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要。

第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特点和思维特点,进行激励和启发。首先,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上课时运用比赛、游戏、唱、跳、演等多种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以求达到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在每一次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检查时,我经常问一些问题,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听写单词、朗读课文、口语对答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由于引入了这种竞争机制,学生们课后互相帮助,课堂上个个不甘落后,争当第一,学习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第四、恰当评估激励,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取得好成绩,成绩好时,他们就信心十足,反之则垂头丧气。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个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估,对成绩略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手段,鞭策他们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再接再厉;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表扬。让所有的学生觉得英语并不难学,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在上课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微小的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都要及时给予Good,Very good,Good job等语言进行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只要有了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学生的优点就会坚持下去,缺点就会越来越少,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每当我用表扬、鼓励之词来对待学生的回答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这些表扬、鼓励之词无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入手,才能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因势利导,从而培养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9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主要从巧妙的情境导入法和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及促进情感交流、营造学习气氛等四大方面来阐述,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入

模式

情感

学生

自信心

数学科不像语文科那样内容丰富多彩,描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相反数学科总是让人觉得枯燥无味,不感兴趣,面对这种情况,任何一个教师都感到非常烦恼,我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改进了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一、巧妙的情境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巧妙导入新课,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愉快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新知识。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我根据小学生好玩的特点和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首先设问:你们想到教室外学习吗?老师带你们到校园走走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然后,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条件,要求先熟悉本节课内容,并根据题中的问题到校园亲身体验寻求新知。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欲望,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预习到例题讲解到练习再到小结。这种近似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上课枯燥无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时,首先指导学生看例题,并提出问题:(1)3除以4不够商“1”应怎么办?(2)例题中算法“1”和算法“2”比较有什么不同,3除以4这步为什么可省略?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认真读懂例题,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最后明确小结。这样才真正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三、促进情感交流、营造学习气氛

作为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和关心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让自己在学生 1

心中不仅是值得尊敬的老师,更是他们可信赖的朋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勿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满堂灌”,这样学生就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淡薄,甚至会产生厌学和放弃学习。教师应在课堂中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认真听好每节课。例如:在数学“统计”一课时,首先,我准备了一瓶矿泉水,并当“调查员”指名学生当“销售记录员”,然后,进行“调查矿泉水销售情况”游戏。教师当然要做到语言既优美又幽默,教法灵活多样。还要精神饱满,态度和蔼可亲。这样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才有利于学生充分投入学习之中。

四、提高学生自信心

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程度来自于自信心,作为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提高自信心。学生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上课听不明、作业解决不了、弄不清解题思路等等。教师要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提高自信心,努力克服困难。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课堂设置难、中、易问题,当学生回答时,教师用鼓励肯定的眼神,让其充满信心和胆量。例如:我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设问:起始格怎样表示?其他格代表多少单位?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对回答错误的同学,当即说:“你虽然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态度逐渐产生变化。由厌学到愿学,最后到乐学他们有了自信心学习兴趣就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就得到保证。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篇10

课堂上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因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主要的要从课堂入手。传统型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解题训练,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习氛围沉闷。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似乎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其教学模式可以用“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来表示,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目标几乎无处着落,它是一种近乎封闭的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的学习态度,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的学习态度,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一个主导的作用,一节课主要由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学生在教师设计和安排之中顺利完成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师因此也完成的教学的任务。而新课改下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要由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方向转变,由论证知识的结构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因此,重视科学过程和重视能力培养,已构成了现代物理教育的基本原则。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民主教学,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机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要从以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就是他自身的需要,学习是一种玩的过程。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兴趣 物理学习 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学科,学好物理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前提。学生怕学物理的状况,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怎样面对这一现实,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一个好的例子,一个好的实验,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或者是一句恰当的鼓励话都能引起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

一、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老花镜看远处物体,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发现鱼会变大,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会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呢?夏天,我们扎泥鳅时应扎得比观察位置深还是浅些?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而课后又是课堂的延伸。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小实验、小制作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二、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原有知识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想迫切地解决,这样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学中必须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动手、体验,得出结论,达到对有关概念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做好各种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并加以推理归纳,得到物理规律、公式、概念。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从中发展和提高活跃了学生思维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同时还增加和改变一些物理实验,突出实用操作与观察中的趣味性,用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积极求知的动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又如,在探究水的导热问题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煮小鱼”的实验,在装水的大试管里放一条小鱼,并用网子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对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学生看了津津有味。这些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以致终生难忘。

三、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书写认真”“解法巧妙”“见解独到”。对已获得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切忌给学生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四、结语

上一篇:浅谈企业如何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下一篇:经典文学三国演义读后感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