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文兴趣

2024-10-11

提高小学生语文兴趣(共12篇)

提高小学生语文兴趣 篇1

我给学生讲地应该努力学习的理由很简单:“你们家不缺吃穿, 又不买田, 家长辛辛苦苦地挣钱是为什么啊?你们不专心读书, 这个年纪又能做什么啊?”学生都认为我说得有道理, 就这一句口头禅, 把他们现实的责任给明确了。

我还对学生说:“我们学语文的目的有三:一是读懂别人写的文章, 二是学会写一定要求的文章, 三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我的学生认为我说话实在, 因此, 他们对我很亲近。上新课, 我多数时间是根据学生接受的快慢来自然而然地完成的。上课时, 我只要求学生专心听讲, 听懂的学生把知识记在脑海中, 没有听懂的可以下课再问都行。我从不强求学生记笔记, 记与不记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确定, 如果非记不可的, 我就在书上给他找位置记。我也很少给学生留课外作业, 尤其不留难度大的练习题。早读课不强求学生都读课本, 读与语文相关的读物就行, 无论读哪样, 学生根据需要确定, 但不读是不行的。作文教学, 我提要求, 讲写法, 但不强求学生都写我出的题目。为了让学生的写作有话可说, 可按我的要求自拟题目, 这样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创作, 通过总结自己写作成功的经验, 逐渐学会了写作文。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学语文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它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中时刻渗透思想教育, 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詹天佑》一文, 文中提到中国政府要修建铁路, 却受到外国政府的干涉, 并嘲笑说中国能修建铁路的人还没有出生。但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 胜利完成了任务, 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些内容让学生感觉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民族, 并为文中的主人公感到自豪, 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时, 教师可及时联系现状, 让学生看到我们的不足, 激发学生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语文教学要和生活实践相联系, 并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

列宁曾说过:“生活实践的观点, 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观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一样, 不能为语文而语文, 脱离生活实践则会失去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比如,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我们不能让学生去死记文中的内容, 也不能教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 而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知识的能力, 让他们从文中受到启发, 去指导生活实践。例如, 我让学生读《鹰和小鸡》一文。文中说鹰和小鸡同是从蛋中孵出, 软软的身架, 柔柔的翅膀, 但它们长大后, 鹰展翅高空, 而小鸡却只能从草堆飞上矮墙。我问学生:“为什么它们的结果大不一样?”学生们纷纷发表见解, 最后一致认为, 鹰从小向往蓝天白云, 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刻苦锻炼, 但小鸡有几粒草籽填饱肚子就行, 并因怕风吹日晒而躲在树荫下, 才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我进而问学生:“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像谁一样呢?”学生们一致认为, 应该和小鹰一样, 从小具有远大的抱负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不怕吃苦, 努力学习。这样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同时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要以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以前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只让学生去记忆大量的文章内容, 学生死板地接受知识, 对学习知识毫无兴趣可言, 并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缺乏对知识的能动吸收, 造成一些学生的“高分低能”。所以,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死板的知识主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识字教学, 有的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 一个字写几遍, 这样既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最后学生对这个字还是一知半解。如果我们教学“休”时, 把这个字生动形象地说成一个人靠在树上歇息, 让学生感觉学字就像听故事一样, 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字形、字义产生很深的印象, 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让学生在非常自然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语文教学是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综合体系, 在每一节课中都有字、词、句、段、篇, 听说读写, 课文与课文, 年级与年级的联系。比如学习一篇课文, 我们要用到以前所学到的字词知识和形成的分析理解能力, 并在学习中使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的自然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 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

五、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 严爱相济

对于学生, 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教师要认真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原因, 使学生改正错误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而不是严厉指责批评, 更不能简单地进行体罚。这样可防止学生产生反抗心理, 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在生活上, 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从而在学习上互帮互进, 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以此形成一个气氛融洽的班集体。

总之, 要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提高小学生语文兴趣 篇2

教育家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贻的。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猫》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搜集了各种猫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猫朋友,然后用课件出示猫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整节课,读出自己的感悟,书声朗朗,读味十足。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读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后进生的表现,发现其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多帮助他们,了解他们。使学生能充分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上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作业。使优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差生有进步有收获。要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让优、中、差生相结合,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激动人心的充满智慧与感情价值的讨论氛围,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五、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篇3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意义及作用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他总是以饱满的精神和情绪去对待。意志随兴趣的日益浓厚而更加坚强,虽面对千难万险,并不感觉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学习兴趣就象一根绳子一样,经常牵引着一个人的注意力,使之集中深入到事物的内核,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7]”。学习兴趣是内外因最自觉的沟通者,它是能够引导一个人循序渐进地不懈追求,加强记忆的重要因素。人的大脑对有兴趣的事物,最敏感信息也就是这样被接收者的兴趣所吸引,兴趣又被经常接收过来的信息而强化,在大脑里不断形成强兴奋中心,一个人对深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记忆,且能长时保持。学习兴趣是诞生灵感的催产剂,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打开创造思维闸门的钥匙,可使创造性思维的闸门会突然打开,将潜在的智慧挖掘出来,为灵感的诞生催促助力。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时候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未来的成才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充分的准备作用。学习兴趣是人才成功的真正秘诀。

二、培养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10]”。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画面等都能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是要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教学方法多元激趣互补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情趣[2]”。教学就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互补主要有几方面。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其要求是,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如《圆明园的毁灭》和《再见了,亲人》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应指导学生准确地概括。根据这两篇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采用连段意法比较好,中心思想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关键词句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概括。这样一来能更充分地围绕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营造课堂乐学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环境培育人,好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要重视课堂乐学环境的营造,大体方法如下。

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语文教学情趣化产生的学习动能是不可估量的。营造语文教学情趣化,教师必须和学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绝非等级森严。需要沟通师生情感,协调师生关系,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语言等特征,使学生享受友善温馨师生关系。教师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及学习反馈,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时不关心着他们。学生取得了进步,我们一个赞许的微笑,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肯定,师生的感情就发生共鸣,从而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构建课堂和谐氛围。课堂的和谐气氛至关重要,提倡“语文情趣化教学[6]”。就要坚持“学道不忘激之以情,增智不忘引之以趣”的原则,注重语文知识的情趣化教学绝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常教常新,不断地给学生新鲜感,创造一定的环境气氛和一定的任务,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变换一些方式,在语言艺术上可以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不用费口舌就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到知识。

教学再次要生活化,以学生为本。“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语文教学[5]”,增强教学情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极诱导学生对于语文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把生活搬进课堂。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才具有真实性。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如“螳螂捕蝉”这一课中,可以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况,通过课件展示动物生活,进一步来解释寓意。这样更能接近学生心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不紧能活化课堂,教材、教法也能活化。

再其次要实施“语文情感教育[8]”。激发学生情感,要求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要营构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等情感需要。教师还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文本中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得以外在的倾吐,并借助外物使情感得以拓展和深化。

(五)运用新颖先进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单靠语文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很难将文学之美传达给学生,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必需打破单一的口授常规,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手段。大体有如下几点:

1. 运用电教手段

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丰富的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手段的運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的意蕴,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二是引用书法、电影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写字、课文教学随时要新颖化,适当地在教学时把某些书法作品引入课堂,一则激发学生兴趣,二则又能透过书法作品本质地理解写字要求,吸收更容易;综合艺术的电影引入教学,边讨论分析,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韵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情操也得到艺术的熏陶,这样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写字教学中,生字的教学可以用书法有关的知识去吸引学生,能更形象地表达字理,结构使学生更通俗易懂。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4

一、导语激趣,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导语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绘画激趣,巩固知识

《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文,它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站在画家的角度诠释了桥在绘画中的作用,对“桥之美”进行了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读着这篇文章,一幅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芦苇摇曳、石桥纵横、细柳飘丝、长虹卧龙,像朦胧的幻梦,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这样的情景单靠教师一人的想象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我让学生动起手来,把自己头脑里的想象用笔描绘出来,且让一两名学生上黑板,画完之后,让他们讲解这样画的缘由,并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看着这幅画结合吴冠中先生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兴致都很高。尽管很多学生的绘画技巧不是很好,描述不是很流利,但都能把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用绘画加以形象化,用语言加以直观化。这不但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描绘的优美情景,更能使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加以迁移,得到巩固。课后,很多学生把自己的画拿来让我看,并饶有兴趣地给我讲他是如何想的并怎样画的。其实,学生此时已经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绘画与朱自清先生的描绘之中了,真正地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希望的结果吗?

绘画教学,直观性较强,不但让学生动手、动口,更让他们动脑;不但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对旧知识有迁移作用,对学生的潜能有开发的功效,进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问激趣,培养思维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再塑生命》一文时,可设计以下问题:

(1)本文的题目叫《再塑生命》,可不可以改为“我的老师”呢?(巧妙题解,引起兴趣)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重点处设问)

(3)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关键处设问)

(4)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如果让你表述爱,你会怎样说?(难点处设问)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学生既能培养能力,又能开发智力,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四、多种形式,深入激趣

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理解,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演讲比赛。在饱含激情的演讲中,学生不仅听到了动人的亲情故事,增加了写作素材,心灵更得到了洗礼,对母爱有了新的体会。再如学习《寓言二则》一课,课后要求背诵全文,这项作业难度大。讲解课文后,我把学生安排好小组,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练中。最后我把每三个小组安排在一起进行演出,评出最好的一个组在全班演出。这项作业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五、多媒体教学,直观激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像、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使学生兴趣盎然。《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录像,然后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气势,再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得到了熏陶,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提高小学生语文兴趣的方法 篇5

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鼓励学生采取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谈话:这篇课文的作者用朴素而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文中描写的画面引人入胜,令人遐想,我们读了以后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北国。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先认真地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画面。检查预习情况时,我发现同学们预习得都很好,还有的同学把自己阅读的感觉画了出来。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并结合讲读课文内容引导大家读、议、欣赏。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课堂上要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会。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

(1)想象法:教师有表情朗读的同时,发挥想象、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课文中的感情,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

(2)表演法:让小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文中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生动、直观的理解。

(3)比较法: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取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同类型不同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开拓思维空间。

(4)故事法: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东西。挑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激起他们的兴趣。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习兴趣,保持求知欲。

(1)合作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应让学生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

(3)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两位先哲都肯定了兴趣对学习的重大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本篇文章就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兴趣进行粗略论述。

一、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语文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来源于观察。语文这门学科十分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贴近生活的东西一般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语文和感受语文中的生活。例如:在语文作文课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班级,感受户外春天,并且询问每人所感受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还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景,保持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谓“一箭双雕”。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时代在改变,学生也在变,教学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必然跟不上学生的思想,教学成果也可能一无所获。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等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敢于迈出全新一步。教学时勇于转变角色,教学中的“实施者”,转变成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導学生发现语文趣味所在,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语文。在教师可以引进新型技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有人说兴趣是与生俱来,强行不得。我却不这么认为,只要教师在恰当的时间用有效的方法带领学生去发现语文的美与趣,我相信小学生会有学习语文的热情,让他们打心底里就爱上语文。但是切记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恰当引导。

作者简介:冉小立,女,出生于1983年10月10日,学历:本科,就职于重庆市酉阳县丁市镇中心校,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7

(1) 课前推荐美文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上课前我让一名学生推荐一篇美文, 其他同学点评欣赏文章。一方面培养学生广泛搜集, 赏析材料的习惯, 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听说的能力, 同时也满足了推荐者“其实我的阅读审美能力也很高”的心理愿望。同时我还让学生在听推荐美文时, 注意用一句话概括所听到的内容, 用一句话来评析听到的人物, 用一句话提取听到的信息, 用一句话展开想象……这种一句话的活动, 形成了众说纷纭的课堂气氛,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敞开对话的渠道, 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过程, 没有对话就不存在交流, 没有交流的地方真正的学习就不会发生。作为语文教师要放下架子, 与学生实行平等对话。首先, 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权, 做到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其次, 师生之间还要进行心灵对话。教师要找那些不愿讲、怕讲、想讲不敢讲的学生促膝谈心, 或鼓励诱导, 或分析情况, 指出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让学生有问题就要问, 有话就要说, 有话大胆讲。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3) 创设自由阅读的空间, 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只是抱着课本讲到底, 教师自己讲得神采飞扬, 学生听得目瞪口呆。实际上, 真正的语文教学绝不是仅仅听老师的精彩讲演, 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反反复复阅读, 入情入境地体味、感悟。这就要求我们要彻底放开学生阅读的手脚, 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 不断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

(4) 开展创作自己作文集的活动, 培养学生“写”的兴趣。在创作自己作文集时, 我让学生在文集的开头写卷首语, 在每篇文章的后面写自我点评, 可以写优点推荐, 也可以是不足提示, 这样每学期出一本自己的作文集, 文体不限。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创作的习惯,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当然这要求老师及时批阅, 多多推荐。推荐可以是老师同学在班里朗读, 也可以打印出来每人一份, 大家共同点评,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积极认真写作的兴趣。

(5) 开展丰富多彩的剪贴积累活动, 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我每接一个新班, 首先向学生展示我常年剪贴积累记载下的几本资料, 如“美文赏析”“卷首丝语”“人间亲情”“文海拾贝”“诗情画意”“名言警句”等等。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仅在课堂, 更多的是在课下, 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随手丢弃的旧报纸、旧杂志, 都可以将其收集, 然后分类整理便是一本完好的语文资料。这一项活动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广泛阅读, 广泛搜集, 广泛积累完全一致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高涨。

我深知, 兴趣是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束火炬, 它可以照亮学生心扉, 打开他们知识宝库乃至人生的大门。可是, 这一束火炬能燃烧多久呢?它的力量有多大呢?已经激发的兴趣会不会转瞬即逝?又该如何保持下来, 并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长期的内在人生需求呢?虽然, 我们已经致力于课堂、课外乃至考试制度的创新, 将语文生活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兴趣, 并以持之以恒的要求来强化这种兴趣, 但要真正将它内化为个人的人生需求, 使之成为个人能力提高的源泉, 并始终激励自己去积极地观察生活、评价生活, 从而拥有美的生活, 那还是我们必须长期关注的话题。否则, 便会流于形式, 而没有意义了。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8

关键词: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肤浅认识,望同行指教。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培养和激发兴趣尤为重要。语文课堂艺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导入巧妙,让学生变得鲜活灵动,学得兴致盎然,充分享受学习中的无限乐趣。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讲故事、猜谜语、创设情境等方式的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如此持之以恒,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平台,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要高效,首先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因此,语文课堂应成为交流丰富情感,张扬独特个性的平台,这里有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文本间的多层面的互动与交流,而这种交流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心理学也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种感官并用,或巧设问题,积极引导,点拨思路;或巧用身体语言,形象再现;或深情诵读描述,以身示范。让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碰撞出思想智慧的火花。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并不难,但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实际意义,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课上,我先让学生准备了爬山虎的植物标本。在读完描写爬山虎的长势的句子后,指名学生操作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快就了解到了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明白了“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这句话的含义。在实践中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最终也让学生明白“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这两个案例说明在课堂这个充满激情的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者与引导者。我们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改变应试教育中的师道尊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规律,以及学科特点组织教学,要努力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创建平等、和谐、有序、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心灵是自由的,行为是规范的,学习是深入的。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可能实现“师逸”而“善学”,才可能是高效的。

三、读思结合,感悟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更是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体悟、揣摩,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认知,在多种层面的互动中深化情感,在自我展示阅读中培养语感,享受成功的愉悦。而在朗读过程中,自然成了学生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角色是导演,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因材施教,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愉悦的朗读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西门豹》一课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我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在自读自悟中抓住课文重点段落,然后重点引导学生分角色对西门豹、官绅、巫婆、百姓的语言进行反复精读品味,在师生品读中细细体悟人物的心理活动。最后,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跃跃欲试,其身心完全处于放松状态。这里,没有老师无休止的讲解,只有学生声情并茂、入情入境的诵读,充满独特智慧的见解,整个课堂是流动的,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掘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课,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9

那么, 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呢?徐老有条重要的学习经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还告诉学生说:“读书不要贪多图快, 要仔细研读”, 还说:“买书不如借书, 借书不如抄书, 全抄不如摘抄。”可见他是非常重视写读书笔记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 要多指导和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训练学生勤用手中笔:一要用笔勤点圈, 加深对生字佳句的印象;二要用笔勤批注, 帮助理解新词难懂的意思;三要用笔勤摘录, 摘抄词语、谚语、警句、写景状物的句子, 表达细腻感情的语段, 积累语言资料;四要用笔勤记疑难, 以求甚解;五要用笔勤写体会、写心得、写读后感、写观察日记, 提高读写能力, 我们把这些作法叫做“笔下五勤”。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犹如知识的仓库, 善于写读书笔记的人, 他的知识经过整理、消化, 能有条理地储蓄起来, 日积月累, 头脑里就有随时可支取的知识财富, 而且随着知识的增长, 智力也在发展, 于是写文章、分析事理的能力, 也就在无形中增强了。

其次, 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口而诵之, 默而识之”的能力。下面主要说说认真动口的训练, 古人读书大约为两种:一是首摇身随, 放声吟唱, 叫“诵读”;二是踱步庭堂, 默看无声, 叫“默读”, “诵读”而振神, “默读”而揣意。古人说得好,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勤读就是勤在一个“读”字上, 当今读书方法甚多, 根据教学中的实践, 把它归纳为四句话, 一是读名家名篇, 多琢磨, 学名家名著必精心, 也就是反复推敲, 认真切磋, 仔细琢磨, 吸收营养;二是朗读警句、佳作必动情, 对警句、佳作不能平淡一念而过, 必表情朗读, 并动之以情感, 去理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情感, 只有动情地朗读, 才能入神的理解和领会;三是默读典范作品必熟记, 读到情文并茂的典范文章, 一定要学生“默而识之”, 并反复多次, 直到背诵熟记为止;四是粗读一般性文章, 要求做到:弄清全文大意, 学到某一方面的风格和特点。

第三,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 善于思维的本领。这不仅是指导学生自学语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而且是把知识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化为能力的重要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这就告诉我们, 不思而学的人, 是不会获得真知识的, 只有深思熟虑、专心致志, 他才会被书中知识和问题所迷。学生读书若入了迷, 才是真正的得心应手, 这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 又怎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兴趣呢?我认为:除了教师讲课的艺术魅力外, 平时就是要多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广泛阅读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学作品, 提高自学能力;经常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 提高鉴赏能力, 组织参加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朗读会、讲演会, 提高表达能力;并结合课堂教学, 做到三要, 要训练以姿势助说话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背诵一些优秀的抒情散文;要不懂就问, 从懂里求通, 从师中求源。只有这样, 学习中的问题, 才能迎刃而解。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篇10

一、把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前提

小学生年龄小, 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等个性特征, 往往对教师一板一眼的教育不感兴趣, 这就导致课上听讲不集中注意力、搞小动作、说悄悄话、睡觉等不良的学习行为经常出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也提不上去, 教师感到教学费劲, 学生学得辛苦。怎么才能让教师的教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呢?这就看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把握了, 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组织教学。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学生会学得又快又好, 反之, 不会主动学习, 不喜欢学习。像一些知名人物, 他们之所以能在某一领域锲而不舍地进行钻研, 取得成功, 是有兴趣的支撑力。很多学生感觉学习没意思, 提起学习就头疼, 是因为没有学习兴趣, 关键是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兴趣。比如学生提起抄写背诵等学习非常厌烦, 学生会在下面埋怨教师, 又要去背课文内容, 抄写记忆了等, 这样带有情绪的学习学起来真的有些困难。但是, 如果教师让死记硬背变得有规律, 借助活泼的学习方式学习就不一样了, 学生会对知识的学习感到有趣, 积极地投入。我们在语文教学时, 就是要让知识变得趣味性, 吸引学生, 而不是枯燥的满堂灌, 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 这样就会学得更好。

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习惯了包揽,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学习, 按照考试的范围查找知识点, 学生以教师的指令为方向, 学习上依赖教师。他们明白, 做一个听话的学生, 教师才喜欢自己, 才能考出好成绩。正是这种循规蹈矩的教学, 让学生感到学习越来越枯燥, 在矛盾的心理下被动地接受教育, 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 缺乏自己的思维和见解, 致使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知道, 学习不是教师教所能替代的, 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需要学生的探究才能发挥教的作用。所以, 我们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 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一向都是被教师提问, 教师问什么, 学生就答什么, 教师不问, 学生也就不会去思考, 自己去发现问题。我们要改变这种被动质疑提问的方式, 不妨把提问的权利教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大胆提问。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比如,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 学生在思维的矛盾中进而产生质疑。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提一些难易适度、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能走进去分析问题。也可以指点学生从课文的题目中探究,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发现问题。二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预习, 或者让学生过一遍课文就行了, 没有预习的指导和要求。学生即便预习了也是无效的, 做的是无用功。因此, 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要求对课文要通读一遍, 了解大概意思。能从中发现要学的新的内容, 并尝试自己解决, 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等, 不会的要做标记、画出来, 以便课上听讲有的放矢。预习为课上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不再盲目、被动地被教师牵着走, 学习更有信心。

三、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粉笔、黑板、讲解、板书是教师一贯的教学形式, 学生靠听来理解和记忆, 学习比较单调, 久而久之, 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融入了课堂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结合投影、幻灯、录像等设备,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以往的教学, 创设了一个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 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多样化, 变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其强大的冲击力给予了学生最大的感官认知刺激, 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 能近距离地走近教材内容。学习获取的信息是全方位的、鲜活的, 增强了学习的好奇心, 寓教于乐。如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 主要让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 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整篇课文语言流畅, 文字优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 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 如果单凭一张嘴对文本“千呼万唤”, 我想怎样也无法唤起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而借助多媒体, 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进行情境教学, 让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 身处在绿色的海洋里, 学生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 继而对文本畅所欲言呢?电教媒体的使用, 让这节课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 使学生乐于观赏和学习,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的语言讲解还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理解得不透彻, 与学生的形象思维, 感性认知的特点有一定的距离, 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工具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搭建桥梁, 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多媒体课件把知识点转变成形象的画面, 可以进行多次展示, 让学生一目了然, 很快体会到其中的意思。

小学语文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文质兼美, 思想性强, 能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发挥这种人文教育的优势, 通过鲜明的人和物, 配合音乐、文字、视频等综合化的功效, 感染学生, 渗透德育教育,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震撼, 使学生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影响, 这比教师单一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比如, 播放革命斗争的录像, 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他们百折不挠, 为新中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让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珍惜学习的机会, 激发爱国主义思想。

总而言之,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学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么教。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能发现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 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只有从实际出发, 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 发展学习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苦学为乐学。

提高学生语文作业兴趣的策略 篇11

有家长感叹孩子的年级越高对语文学习兴趣越淡,于是我作了一个调查工作。在调查中发现,孩子并不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他们大都喜欢看书,喜欢听故事,喜欢上语文课,乐于表达,乐于交流,而让他们兴趣淡淡的只是“语文作业”。究其原因无非是“语文作业”比较费时、比较费事、比较费脑。当然也有另一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认为语文作业无趣,对无趣的作业就只能被动地完成,当然效果不佳。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作业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业不是一种单一的、枯燥的文本,而是一种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作业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改革是必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应予以足够重视的。作业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和生长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经历,应该是愉悦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的设想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而服务。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作业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1.语文作业生活化。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关注生活化的语文作业的布置。比如,观察田园风光,了解不同季节里的植物生长,写写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等。

2.分层式语文作业。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存在着差异,因此语文作业设计也必须讲究层次性。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我针对所学过的内容,把语文作业设计成几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如:基础题、提高题。

3.选择式语文作业。根据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同优势以及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创设“作业超市”。所谓“作业超市”,就是教师可以提供像超市里花样繁多的货品一样多种符合不同学生口味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等多种形式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在“作业超市”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做的作业。

4.反思式语文作业。在作业设计中我设计了“课后反思”日记的弹性作业,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出这样的几个问题:1.你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是什么?2.你课上的表现怎样,请简单描述一下吧?3.还存在哪些问题?4.本节课对自己的评价等级是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一方面它培养了小学生的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不断进取。

作业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的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学生们才能完成作业,就会有成就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吃饱能够提高,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够做完能够做好,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然后不断进步,那该多好啊。有时候,我们老师总是生气,说学生不努力,不按时完成作业,相互抄作业。其实,也该找找原因啊!一个班好几个个老师都给他们布置的很多的作业,那怎么能完成呢?学生疲于奔命,也只得哪个老师凶就先完成哪个老师的了,该科的成绩肯定要好一点。于是乎,得出结论,严师出高徒。哪知道,严师的成绩是以牺牲其他科目的成绩为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该给那一部分力所不能及的孩子减少相应的作业量,力求少而精。

作业“纸”的改革。以往我们作业用的都是印刷厂加工出来的纸,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审美疲劳”的现象,我们每天接触就会对它失去新鲜感,如果我们换一种作业纸,把作业做在电脑上,不是很好吗?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在现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已经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伴侣了,我们也应该更新观念让孩子在有趣味的空间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学习。

作业评价的改革。

1.改变传统观念。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反馈应具有人文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成功者,自己有能力成功。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去,将学生创造的潜能调动起来。采取“师生共同批改”、“学生互改”或“学生自改”等方式,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

2.作业跟踪,认真审阅。为了有效地实施这种新的作业形式,在每次的作业批改中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与激励性的语言评价,特别是对学困生能完成作业,即表扬学生的进步又感谢家长的支持与帮助。通过这样的跟踪与审阅,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被认可、被表扬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语文兴趣 篇12

一医学院校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

在医学院, 大学语文的开设出现了形同虚设的情形。原因主要有: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学教育的课程开设过于繁杂, 造成学生的课业压力过大, 随着课程负担的增加, 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 医学院学生每年的课程大约开设24门, 这已经比其他专业的课程多出了不止一、两倍, 再设置大学语文这门课程, 一方面学生会觉得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也觉得没有必要。二是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脱节, 使得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由于基础薄弱而造成恶性循环, 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把大学语文当成是障碍物, 抱着考试过了就可以的态度学习, 造成大学语文在审美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的缺失, 使得大学语文教育存在以下的现状:

1运用能力的缺乏

一般情况下, 高校会要求英语水平达到什么级别, 医学院校也是这样的, 要求医学院校的学生英语必须过几级, 这是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有利于学习世界先进的医学知识。但是, 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对于本国语言的学习, 这种学校对大学语文无所要求的情况, 也造成了学生在专业上建树很高, 但是一到撰写论文、专著的时候, 一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 一到写自己的个人简历的时候, 一到写患者病历的时候, 出现错字连篇, 语句不通, 思路不顺畅等现象, 甚至在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的时候, 词不达意, 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语言的运用能力, 是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所必不可少的。作为医学类的学生, 如果缺少了这一方面的能力, 不但不利于自己对于学业的追求, 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造成与人交往方面的困惑, 更有可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交流的过程中存在障碍, 造成工作的不便, 影响自己的前途。

2创新能力不足

现如今的大学生, 应付各种各样的专业考试, 沦为了考试的机器, 这种文化氛围, 使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进行专业的前瞻性问题的思考。医学院学生在这么多门专业课的学习与考试之后, 没有过多的时间了解与深入思考医学界的前沿性问题, 这也造成了创新能力的不足。而医学院的大学语文教育也忽视了对于学生这一重要能力的培养, 仅仅当成是一种教学设置, 完成教育任务即可。通常情况下, 我们提到创新能力往往与专业技能挂钩, 但是创新意识的养成, 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是单单某个学科能做到的, 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大学语文教学中, 应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甚至将大学语文课当成是休息课或者逃课。

3人文精神的缺失

医学院学生同样面临着其他专业学生正面临的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给学生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大学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对生命的重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培养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健全人格。医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使之成为医学院课程设置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之相关的生命教育的缺失, 造成了大学生自杀或者暴力事件的贫乏, 这也是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努力的方面, 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珍视, 避免这种漠视生命的事件的发生。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 生命教育尤为重要, 他们不但要提高对于自身生命的珍视, 也要提高对别人生命的认识, 这对于救死扶伤的未来医生来说, 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学院校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策略

大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医学类学生来说的重要性在上述的论述中已经凸显出来了, 我们不能忽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更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虽然医学院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 那么, 医学院校的教师,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希望为医学院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同时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拓宽医学院校语文教师的知识面, 加强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

作为医学院的语文教师, 与其他高等院校的语文教师的不同之处, 就是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虽然都是差不多大的学生, 但是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是医生或者护士。这就要求医学院语文教师加强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 以便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 就是在选用教材的时候, 可以尽量选择一些与医学有关的教材, 再加上对于医学专业的了解, 将语文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 就是合格的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师了。所以说, 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加强自身的学习, 多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用更加丰富的知识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就更能感染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视度,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具有积极的作用。

2语文教育联系医学现象, 将大学语文与专业课挂钩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 适当的与专业课结合起来,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从内心愿意上语文课, 提高到课率以及上课的效果。比如说, 枯燥的学习大学语文的书信格式, 大学生可能就会觉得,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 干嘛还要学这个, 就不听讲了。如果我们将书信格式运用于求职信, 让学生以求职信的格式来学习书信就不大相同了, 立刻就会意识到书信对于他们就业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作业的情况, 来反思他们在书信格式上、语法上和修辞上的使用情况, 就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再比如说, 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将医学知识引入大学教育, 可以让学生任选题目写一篇医学小论文, 这样就能让那些只重视医学专业课的同学提高学习的兴趣, 并从医学小论文出发, 考察学生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是否符合语法规律和论文格式, 这样既能加深大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又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再者, 可以通过改进考试形式的做法, 将医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大学语文的考试当中, 举个例子来说, 在大学语文考试的作文当中, 要求学生讲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 怎样给患者进行问诊等, 以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提高医学院学生对于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视。

3寓教于乐, 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的活跃性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 要摆脱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尤其是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将来就业等原因还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 大学语文就不一样了, 对这门学了那么多年的课程, 潜意识里就不重视, 认为不学也没关系, 或者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了。所以,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要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我们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将课本的情节转换成舞台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对于课本的研习, 将学习变成学生的自主行为。另外,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锻炼写作能力, 像办班报, 可以让学生设置各种形式的专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写作, 让更好的学生参与进来, 促进大学语文的实用性, 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 将课堂延伸出去, 拓展到课外, 解决了课堂短短几十分钟的不足。

4改变教育观念, 将素质教育引入大学语文教育

谈到素质教育, 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艺术。但是, 就素质教育的本质来说, 还是基础教育。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 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走出课堂, 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比如在舞台剧中, 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作出情节上的变动, 不必拘泥于课本, 拓展学生的思维,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提高大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给更多的学生以关注,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成长。另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总之, 大学语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要采用灵活的形式, 根据学生的情况, 因材施教, 使课堂变得更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将大学语文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 潜意识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果, 培养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杨.大学语文对提高医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现代语文 (理论经纬) , 2012 (3) :25-26.

[2]黄益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益尝试[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汉语言教育) , 2007 (4) :31-32.

[3]王秀瑞.谈谈怎样创造性地培养语文学习兴趣[J].西江教育论丛, 2006 (1) :34-36.

[4]杜建军.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语文兴趣[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 5 (3) :385.

[5]方天云.渗透生命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中[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5 (1) :180-182.

[6]李文, 熊旭东, 丁红姗.医学教育中语文学科教育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 (7) :110, 112.

[7]巴丹.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8) :562-563.

[8]安玮娜.医学类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的缺失与复归[J].现代语文, 2012 (3) :90-91.

上一篇:二维小波变换下一篇:设备接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