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素养语文教学(共12篇)
提高学生素养语文教学 篇1
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广泛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以提高自身素质。
一、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选入中学课本的大多数课文都是作者用笔蘸着心血、蘸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笔者在《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中,尝试着设计了新的训练,让学生与课文之间做了一次情感交流,打动了学生心灵的感触,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斑羚飞渡》是一篇极其悲壮感人的散文。镰刀头羊、老斑羚那种为了种群的生存,毫不畏惧、 甘愿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在较圆满地欣赏了《斑羚飞渡》一文的精妙之后,我尝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我给学生布置了书面作业,要求以“这是一次──飞渡”为题,完成一篇课堂随笔,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填写情况可谓是百花齐放,如“生死抉择的”、“跨越生死线的”, “超越生命极限的”、“心灵升华的”,“启示人类的” 等等。学生一改往日作文的头痛惆怅,写起来神采飞扬,妙笔生花。由此看来,学生经过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后,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心灵的震撼,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表现,是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说教所不及的。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使学生受到理想、情操的教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就必须讲出文章本身的语言美,带领学生 “披文以入情”。如《藤野先生》一文开头的一节中, 说樱花“像绯红的轻云”,辫子“宛如小姑娘的发髻”,是比喻;说“实在标致极了,”是讽刺;而“头上盘着大辫子”,“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则把比喻、夸张、讽刺综合地运用上了。略作分析,那些出国镀金,捞取名利的浪荡子弟们的丑态就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对这样的形象,学生是会油然而生厌恶之情的。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自有名句。”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我们讲析作品,就得通过语言分析,设身处地,把作者描写的“真景物”“真感情”再现出来,用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怀和生动的画面、高度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感染学生,唤起他们丰富的联想,使之动心动情,接受作者借作品体现的审美的感情,逐渐形成自己有血有肉的美丑、正邪、 是非等观念。
三、拓宽学生的视野
人常说:“文、史、地”不分家。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既能丰富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登飞来峰》这首诗时,先利用历史知识向学生讲清楚“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即:由于1069年开始的新法触动了官僚地主和豪强的特权,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使得变法最终走向失败,面对现实的打击与排斥,王安石才发出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叹, 通过这种讲解,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再例如:讲《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时,我运用地理知识导课,即:通过用《中国行政区划》、《云南省地图》、《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三幅地图的展示,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而激发学生游览西双版纳的兴趣,这样就能吸引学生急于去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探索课文中的有关知识。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进阅览室,多跑图书馆,走进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我每月也到图书馆借备一批图书供学生每周的阅读课上阅览。平时阅读多的学生内心会十分丰富,认识事物的能力就增强。。例如,学习了冰心的散文,可推荐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学习了《罗曼·罗兰》 这篇人物传记(节选),可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的 《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平时我也会向学生推荐像 《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小说选刊》、《作文成功之路》 等短而精的时文杂志,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提高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素养语文教学 篇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陈本勇
摘 要: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语文教学既让全体高中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敢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真正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自主;培养;能力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这就使得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进行语文教学。
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所以,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经过模仿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后,进行运用,而后进行创新。
如,我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就注重传授学生赏析散文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我在多媒体上显示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学生一看就来兴趣了:“这是我们初中学过的文章!”“这是朱自清写的嘛!”“今天怎么来学这段呢?不是学习《荷塘月色》吗?”……你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都来了吗!我问道:“你们既然学过这篇文章,那么该怎样赏析这优美的文段呢?”学生开始在下面议论起来,但是脸上一片茫然。
我又展示了一张幻灯片:“这是一幅绚烂而迷人的春花图,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手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的各种情态,并且赋予春花以人的情感,显得特别可爱,仿佛让我们置身于美丽的花丛中。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朗读一遍。我问道:“这段赏析文字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便在下面讨论归纳:一是给画面拟定一个优美的名字;二是从修辞手法入手,并阐述修辞手法的妙用;(www.fwsIr.com)三是从表现手法着眼,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自己的感受;四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黑板上书写着他们的思想结晶。我还补充出自己的见解:五是文段中运用得很精妙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叠词等);六是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七是写景的角度,如视觉、听觉等;八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如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等;九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清新自然、绚丽华美等。学生一边做着笔记,一边念叨着:“我还不知道这些呢!”“这‘菜’好丰富哟,真过瘾!”赏析散文的方法“出来”了!我便布置学习任务了: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赏析示例和依据黑板上的方法,赏析《荷塘月色》第四段。请同学们争取十分钟完成,然后进行展示。
(才华展示)廖玉祝同学赏析:这是一幅优美的.月色下的荷塘图。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彩的荷花,接着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与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写作的层次井然,形象精确。从观察的角度看,作者采用由近及远、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月色下的荷塘的静谧美。同时,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由此看出荷叶的飘逸与美好;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荷花那种欲开还羞的姿态和含苞欲放的羞涩,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从而也表现了作者对这月色下的荷塘的礼赞之情,这也正是作者想要寻找的“宁静”!
你瞧瞧:学生的语文模仿、创新能力不差吧!这样长此下去,学生的鉴赏能力会怎样就不言而喻了。
二、提供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敢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每周写一个周记(600字以上),每月写一个大作文;并且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必须通过网络给我发一篇作文,发作文的同学一次性加学习分2分。每周我就要用两节课进行作文展示:首先让作者大声朗读完文章,然后让全班同学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其次是我阐述自己的见解,最后让“学生老师”给分数。
比如,以“小人物”为话题的作文,陈红同学的开头一段是:夜深人静,独倚栏楼,望尽天涯路,感慨万千。也许,平凡着,没有峰巅的巍峨,但只要有蓄势待发的种子,埋尽岁月的沃土,也可成为参天大树。也许,平凡着,没有沧海的波澜,但只要有欢滕跳跃的浪花,也可汇为奔流江河。也许,平凡着,没有大鹏的潇洒,但只要有奋斗的羽翼,也可翱翔蓝天。人生便是如此,平凡着,依旧精彩,只要有梦想、拼搏、创造。
学生评议:运用了景物描写,而且改用诗句,给人一种宁静之美,让我们激荡的心境平静了;运用了排比手法,使文章开头很有气势,像一瓶浓烈的二锅头,有味够辣(同学们笑了起来!);语言很优美;能够从写作的事物身上感受到一种昂扬的斗志……同学们在别人的“写”中“说”起来了!真好!
三、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真正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陆游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了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语文学习的奥秘。在教授《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选修)》时,我选取了一个单元的诗歌鉴赏让学生备课、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抢着这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最后只得在语文课代表处抽签决定。我给上课的学生提出要求:可以模仿我的上课模式,但必须有自己的创新;在上课之前必须将准备的内容与课件拿来与我商讨,纠正不当之处;学生要对上课情况进行点评,评出优秀者,给予奖励(加小组学分5分,物质奖励)。
如,刘雅洁同学(高级1班)在教授李煜《虞美人》一词时,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自己唱歌很好的优势,教会了学生歌唱《虞美人》,既在课堂上让学生背诵了该词,又让学生领略了词能吟唱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他的言论告诉我,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做出不一样的业绩,那是要历经茫然、寂寞、困难、挫折、失败的,但成功终究属于敢于去尝试的勇敢者。
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事情,我们要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快乐有趣地获取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记得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先生讲授《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并没有过多讲解,而是抓住“死海不死”“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两句话统领全文,使课文内容悬念环生,强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学生阅读兴趣盎然,学生的阅读欲得到充分发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大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生感性,默读会思考。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情境,在默读中思考感悟。尤其在低年级阅读时,学生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大声朗读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多变的句式,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当然,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最好能给学生创设特定情境,如在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课前要充分给学生提供一组桂林山水图片,配以潺潺的流水音乐,学生如身临其境。让学生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去感悟课文的诗情画意。
默读对于训练学生思维,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默读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及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要求及学生的自身特点,使课文内容的学习由浅入深。
三、深入钻研教材,注重学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在进行精读课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教材,逐字逐句熟读,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领悟表达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一是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中“最后把‘?拉成直线‘!,找到了真理。”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各指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二是阅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理清课文思路,体会思想感情。如我在讲授《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中的科学道理,而是出示大、中、小三个圆形纸片,先让大圆和中圆比,中圆显得较小;而中圆与小圆比,则显得较大。这样把视觉的误差、错觉知识自然而然的迁移到“日出如车盖,日中如盘盂”上。接下来我有取出大小一样的圆,让学生认定大小一样后,我将其中一个涂黑,再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都认为黑色的小。这是我把难懂的物理学上“光渗作用”知识浅显易懂地交给了学生,他们的疑惑解开了,探究科学的欲望增强了。
三是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自身情感融入文中,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我校张老师在讲授《掌声》一课,班上刚好有一位跛脚的学生,张老师现身说教,同学们把发自内心深处的掌声送给了那位同学,掌声给了他自信,掌声给了他走向成功的勇气。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勾划等方法阅读,引导他们摘抄优美语句、段落,注重语言积累,做好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为今后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语文课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促进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安排练笔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材的课文,多为名篇佳作,小练笔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讲授《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课文的想象点,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结尾环节也不单指写几句话或一段话,我们要有目地的把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布局谋篇能力适时融入阅读教学中。
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真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合理设计和优化练笔环节。
五、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让他们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在这方面,美国中小学有较成熟的做法,他们学校和社区合作成立阅读小组,学生从阅读小组获得图书,并且设置阅读奖励,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读一本书,并写下读书笔记。完成阅读任务,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多推荐那些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适合学生年龄段、心理特点的图书。如在学习《赤壁之战》一课时,我们可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及衰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他们能在这段时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善于分析、归纳、思考感悟,那么,他们的一生将会更加绚丽多彩。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启发他们进行阅读思考,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生受益。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
一.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语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狭义的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的知识观,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广义的知识把知识、技能和策略都统一在同一个“知识”概念里了。这分类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指明了方向。国标本苏教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这方面的训练, 在“单元练习”中安排了“学习字词句”这种板块的设计, 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 也锻炼了学生写字、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第二册《练习8》中“学习字词句”, 这是一道看图读拼音、识词、组句的综合练习。首先, 以送动物回家的形式, 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动物知识, 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然后, 读拼音识词, 使拼音与字词同时达到巩固, 认识一些动物的名称;最后, 按照动物生活环境与习性, 说出完整的句子。最后一句是在例句上的拓展。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经验, 自己说出句子。这是举一反三的迁移过程, 学生必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关心、了解一些动物, 然后才能完成练习。这样, 练习本身就具有拓展性, 让学生展开想象, 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二.加强能力的整体发展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听、说、读、写既是一种能力, 又是一种手段。它们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第二册《练习5》中“学用字词句”, 这是一道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主动识字、学词、学句的综合性训练, 旨在提高学生主动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第一步:让学生感受转转盘的乐趣。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旁表义, 声旁表音。然后, 引导学生自己找一组形声字, 用转转盘的方法揭示其构字特点。提醒学生, 要以声旁做基础字, 再通过转转盘, 使其与不同形旁组合成新字。第二步:说出形声字形旁的意义。先说书上的例字:灯与火光有关, 所以用火字旁;盯与眼睛有关, 所以用目字旁……然后说说自己找的形声字形旁的意义。第三步:读儿歌。通过朗读, 领会儿歌的意思, 感受语言的优美, 体会形声字的读音与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提高学生主动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
三.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新课程的基本结构———“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非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课程分为单学科 (如语文) 和综合学科 (如品德与生活) 。显然新课程重视学科间的沟通融合。第二册《练习7》第一个项目是“学习字词句”。这是一项把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紧密结合起来, 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性练习。首先是看文字图、写字。“瞧, 一幅文字画!你一定能看出是哪几个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看图猜字, 从而使学生自己有所发现, 有所感悟, 并且通过看文字画, 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 激发爱国情感。进而练习写字, 感受这些字的意义和造型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文字画改画成彩色风景画。这既是运用绘画技巧, 画图、着色;又进一步了解字义, 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提高审美情趣。最后通过介绍自己的画, 让学生把有关生字组合成词, 连接成句, 在现实交际中, 自然完成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言语生成过程。
四.加强书本与实践结合
提高学生素养语文教学 篇5
枣阳市实验中学—张晓玲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品位的方法和途径,这是我们永远的目标。而且,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改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因此,我认为,开展名著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确是一条很好的“捷径”。以下是我在诱导学生读名著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一)开展经典文学阅读,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取经典营养。
我们对学生阅读名著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名著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们开展了阅读名著作品活动,提出了“阅读名著,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在方案中我们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采取一系列的指导措施,来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1)引导学生明确阅读名著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中国的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明清古典小说、现当代美文等文学作品流传久远,具有开朗恢弘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是人文理想的荟萃。阅读这些经典文学,就如同与一个个哲人在对话,学生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形成“内驱力”,就容易以充沛的热情投入其中,品尝大量阅读带来的甜美滋味。
(2)明确目标确定任务。为了克服学生经典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认真制订阅读计划,诸如新课标推荐的篇目或其他的古典名著,还有许多获得“茅盾文学奖”等奖项的当代文学获奖作品,我们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学生根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阅读计划。(3)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为了帮助学生实施并完成预定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常盛的阅读热情,我们也制定了几个规定,要求学生做到:①天天两个“一”——要求学生每天语文课前诵读一首古诗文;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句座右铭或者一篇文学作品;②周周两个“一”——读一篇(部)经典散文或小说,字数必须累计达2.5万字,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二)教学中多方寻求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来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1)以读导读。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把名著阅读内容引入课内。在教学中,我们会不失时机地将经典名著引入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例如讲授《荒岛余生》时,学生了解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为什么会陷身荒岛?”“他如何度过28年的荒岛生活?”因为对鲁滨孙的命运极其关切,学生掀起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热潮,由此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2)以写引读。例如学习《杨修之死》,引出对曹操这一人物的鉴赏。课后让学生结合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曹操》,学生主动参与,热情高涨,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我们还可以先结合授课内容布置题目,诸如“我看杨修的死”、“从《朝花夕拾》中你看到了鲁迅怎样的童年”、“读了陶渊明的诗文,你对他的生活态度有何看法?”等。要解答这些问题,势必需要学生去阅读整部文学作品,这样就提高了阅读热情。
(3)以动诱读。我们经常举行经典知识竞赛等活动,平时在语文知识检测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文学名著方面的题目。在讲授《隆中对》时,请精通《三国演义》的同学谈有关诸葛亮的经历,我班的刘森同学将熟谙的诸葛亮讲述得神采飞扬,深刻又有自己独特的见地,而且把《三国志》里的诸葛亮的情况也作了精彩的解读。他以自己广博的知识赢得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掌声和无比羡慕,这样也激发了其他同学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4)以效促读。以展示阅读成果来强化阅读兴趣。在平时的随笔写作中,我们要求学生多写些经典阅读心得、评论文章。我们把一些写得深刻的文章进行讲评展览,学生在展示作品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强化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推动了整个班级的阅读热情。
(三)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各种方法,力求经典阅读“课内开花,课外结果”。
现在许多学生的阅读经典作品还仅停留在“看书”的层次,用眼睛来“消遣”书本的内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以课文为蓝本,通过对不同类型课文的阅读方法的分析,抛砖引玉,教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传诵已久的经典作品,我们就不惜时间指导学生如何精读作品,体味作品的文化意蕴,引导学生着眼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味。
①品味作品的语言美。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绵绵无期的“愁绪”;“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历史典故巧妙表达人生志向„„透过语言文字,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精妙博大,领略到字里行间产生的意境美。
②领悟作品的形象美。语文教材聚集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可窥见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剖析人物性格,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正确感知作品的形象美。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她的故事有着浓浓的中国情调。教师可以顺着课文的脉络,深入分析木兰身上的熠熠光辉,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③感受作品的情感美。语文课程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课文中闪耀着人文的光辉。《沁园春·雪》展示壮美河山,挥洒壮志豪情„„这些或朴实或激情或沉重的文字,以一种感人肺腑的美,涤荡着人的心灵。引导学生诠释作品中的情感,正是陶冶情操的实践。
④体验阅读的个性美。新课标中提到“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教学《羚羊木雕》,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女儿既然把价值不菲的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她该不该要回来?” 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立刻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课堂上立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种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切己的体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6
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也会使人变得有内涵。这是我从教多年的一个坚定信念。因此,我也把这种思想传递个给我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
不明白这一点,学生们就会讨厌语文。社会上的偏见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的说,学语文不就是多认识几个字吗?有的说,学语文不就是会说话吗?你看某某人大字不认识几个,但口齿伶俐,八面玲珑,比有墨水的强多了。这就是对语文素养的误解。一个有语文素养的人,不仅仅是识字、说话,而是一个人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把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也无时无刻地创造和丰富着这一文化,自结绳记事、仓颉造字起,慢慢演变到文字的出现,它记载了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片面地学习语文,错误的认为学好语文就会成为一名大作家,著书立说,像司马迁那样写一部纪传体通史,像金庸那样写一部部武侠小说,像席慕容那样言情……
这样往往“欲速则不达”。既达不到预期效果,又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书法家田蕴章老师在回答如何练好书法时说过:不要自己设定目标,我要如何达到某人的高度。我在4岁时,有一次到杂货店打酱油,看见卖零货的老私塾先生写的字,当时只是想字还能写得这么好看,看过就是特别喜欢,带着这个兴趣和爱好,其他的就会功到自然成。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情绪色彩的动向。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要对学生有感情,喜欢学生,带有亲情的关爱学生,把自己的全部所学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主动接近你,把你视为朋友,而不是严师。以此为基础,把你作为最可爱的人,这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其次,多鼓励学生,少挖苦;多说你行,少说你不行。让学生得到自尊,学生就会自重、自省。如,我班有一位同学成绩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和老师在课堂上互动,突然有一天,他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不失时机抓住这个机会,在我们之间一问一答,完成了课堂交流与沟通。此后,我发现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再次,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填鸭式”的教学只会使学生感到课堂的压抑和对知识的逆反。这一点我也有深刻的体会,我在百家讲坛上听过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的讲座,他那风趣、幽默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我,枯燥的历史人物评述被他说得有血有肉,娓娓道来,是那样引人入胜。我在不断汲取营养的同时,也将这种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放飞思想,任凭他们发挥,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成于思,毁于随”。良好的习惯可以养成一个人的坚忍不拔之志。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听、写、说。
多读。开卷有益,只要多读书,就会有收获。然后,再让学生学会泛读、精读:泛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精读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并掌握写作技巧。
会听。善于抓住重点,明白对方的观点、主张,掌握关键词、句,了解对方组织语言的方法,学会听就会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
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学习中要养成好动笔的习惯,勤写多练,对好的词、句做好摘抄,把自己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就会变成自己的储备,随时可以应用到写作中去。
敢说。学生们语文知识的积累,最终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这就要求他们敢于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不能茶壶装饺子倒不出”。要鼓励他们与人积极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也可从中查找不足,促使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形成互动和良性循环。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7
语文教育由于面临考试这个功利目的, 不免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 或者探索未知的欲望。因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要改变这种功利的阅读目的, 扩大学生阅读的自由度。
我们知道, 语文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积累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言语材料的积累, 没有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累积是难以想象的。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诵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朗读吟诵的习惯非常重要, 因为朗读是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 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 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 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掌握。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 而且可以激活思维, 引起联想, 培养语感, 陶冶情操。
因此, 读应该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始终, 教师范读, 学生个读, 学生齐读, 分角色朗读, 这些都是常见的朗读训练方式, 另外要注意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朗读方法, 常见的有唱读、念经式、演戏式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教材特点, 发挥各种朗读形式的重要作用, 合理运用, 并加强指导。不是只有学生的读, 还要有教师的读前指导、要求, 做到不是盲目读。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针对具体篇章,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另外, 针对一些文质兼美的要求精读的文章, 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清朝人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吟诵, 是指根据文章需要和自己的需要, 有意拖长腔调, 夸张抑扬, 讲究节奏韵律的一种精读方法。吟诵是增强语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叶圣陶在《精读指导举隅》中说:“吟诵的时候, 对于探究所得的, 不仅理智的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在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吟诵能力, 在课堂上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吟诵文章的精彩部分, 并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吟诵习惯对于语言积累的意义不容小觑。
二.广泛阅读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 包括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体, 在阅读活动中, 我们可以积累言语材料、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清代唐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 经史与古文时文, 不多阅则学习肤浅, 胸中不富。”清代王筠主张读书要“取其多”, 即是说阅读面要广。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 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 为充实自己的生活, 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
高中新课程标准关于颂读篇目和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议,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此, 引导教师抛弃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的教学方法, 改革并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旨在用规定课外阅读总量的办法, 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读书方法, 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阅读目的以及自我需要, 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效率。在当今时代, 尤其要注意速读能力的培养, 快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广泛阅读, 扩大学生视野, 可以丰富其感知对象, 厚积才能薄发。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 既积累语言, 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 适时引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阅读内容, 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 以弥补现行教材的某种不足, 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而且必须是: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没有阅读主体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 势必流于应付、点缀或猎奇。给学生选择读物的自由, 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喜欢阅读什么内容的文章, 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把阅读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在网络时代, 信息接收者有启动筛选信息的自由, 语文教学, 同样要给学生这种自由, 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面对言语信息时, 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创造, 这就决定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柳斌同志在《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座谈会》上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 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教师不应越俎代庖, 用自己的认识去代替学生, 而是作为组织者和引领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现代信息以网状辐射的结构突破了传统信息的线性传输方式, 实现了信息传输路径的革命, 也引发了人类学习的革命。利用网络, 你所要了解的信息瞬间就出现在你的屏幕上;输入一个关键词语, 搜索引擎马上帮你找出一大堆相关的信息。因此, 在网络时代, 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以弥补生活表象、艺术表象等积累不足的缺陷。
扩大课外阅读, 在读中积累语言, 积累生活表象、情感经验。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 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转引自吕学洲《说背诵》《语文学习》)
三.开放语文课堂
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 语文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必修有五册, 选修包括五个系列, 这一课程改革力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普遍提高, 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而这就依赖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才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才能去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和体验, 也才能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 在探究能力的形成过程中, 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是关键!正如洛克威尔所说:“真知灼见, 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启发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在讨论、争论、甚至是辩论中自主解疑, 学会在认识领域自主探究。
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改革机遇, 开放语文课堂, 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学会沟通, 主动参与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积累语言, 提高语文素养。
四.多动手、多练笔
对文章中的精彩语句、优美段落, 对出色的标题或有用的事实、数据等, 可以抄在笔记本上, 并且要标明出处、作者, 以便日后查对, 对一些好文章, 可以剪下来分门别类的粘贴起来, 以便读和查对。
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多练笔, 读到好的文章著作后写读后感, 给报刊杂志投稿, 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摘要:语文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如果语文教育只为了预备考试这个功利目的, 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要提倡自悟, 重视言语材料、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积累, 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关键词:语言积累,超越功利,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语文教学情境论》, 韦志成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篇8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 读写结合是以阅读为基础, 然后仿效一定的原型而引起与之类似行为模式的一种心理活动, 它是感知在行为上的直接反映。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 读写结合是小学生写作的基本规律。小学生的习作训练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照着范文仿写, 仿中练功, 仿中求异。同时, 读写结合能加速语言从理解向使用的过渡。在儿童掌握句法结构的过程中, 运用必须以理解为基础, 模仿加速了从理解向运用的过渡, 大大缩短了从理解到表达的转化过程。再者, 读写结合有重要的智力价值, 读写结合不仅有利于再造思维的发展, 而且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来说,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行读写结合呢?总的来说就是:读中学写, 以读带写;写时忆读, 以写促读。
一
“读中学写, 以读带写”就是学生通过阅读,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积累, 从而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语文课本中的文章, 文质兼美, 语言规范, 适合学生阅读, 要让学生通过多读, 学习丰富的词汇, 体味优美的语段, 从读中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俗话说:“读完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来也会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丰富的语言积累能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文质兼美的课文, 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 让学生身临其境, 读出感情。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祖国》等文章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我能行》、《战胜命运的孩子》等文章能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诚实的孩子》、《美丽的公鸡》等文章使学生知道做人要诚实、不骄傲、有错就改;《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摇篮》等文章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应特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白雪公主》、《牛郎织女》等文章可以使学生从中辨出真善美、假恶丑;《壶盖为什么会动》、《走马灯的秘密》、《数星星的孩子》等文章使学生了解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 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认真观察思考, 处处留心皆学问, 寻求成功的秘诀……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 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 思想逐步深刻, 情感逐步升华,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良好的思维能力、科学的学习方式, 这是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同时, 阅读中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做好仿练。阅读教学中, 在指导学生学会字词、理解内容、受到教育的同时, 还要将课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 如构思方法、表现形式、语言技巧等一并教给学生, 使他们获得具体的写作知识, 并趁热打铁, 及时做好仿练。如《落花生》一课, 写作上三个明显特征是:借物喻人, 先写事后讲道理, 全篇主要通过对话表现。学习后, 可及时让学生发现一些有感触的植物、动物或生活中的物品,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特征做仿练, 使之潜移默化, 逐步达到提高写作技巧的目的。
读中学写, 坚持不懈, 日积月累, 学生的写作知识会逐渐丰富起来, 写作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
“写时忆读, 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的必然。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诸如怎样写景状物、布局谋篇等, 如果通过回忆课文例子思考, 联系学过的文章, 就能促进阅读, 加深理解。这里强调做好两点:
一是写作时要及时联系阅读, 做好回顾。小学生的写作多是记叙文和应用文, 写作前, 如能注意回忆和联系, 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启发引导, 能从读过的文章中吸收好经验、好方法。如在布置写景状物前, 可先让学生回顾写景状物的文章特点:如《林海》、《草原》直接描述景物 (岭、林、花、草原) 的美丽, 《风》从侧面写景物 (风) 的猛烈;《珍珠鸟》重点介绍一只鸟, 《鸟的天堂》写了一群鸟;同样是建筑, 写《长城》从“雄伟、气魄”着手, 写《蟋蟀的住宅》从“细微、精致”处着眼;都写蝴蝶和花, 《林海》写蝴蝶是为了衬托花, 《蝴蝶》写花是为了衬托蝴蝶……经常做这样的回顾, 对学生的文章构思和行文表达会有很大帮助。
二是发现问题, 读中解疑。学生写作总会有缺点和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 有些是不懂, 没有学过, 有些是学习过没有应用好。凡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疑难, 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例子来解疑答难:你标点符号不会用, 看看课文是怎么用的;前后照应写不好, 再读《红玫瑰》、《我的心事》, 看看课文是如何前后照应的;材料选择不合适, 今天学的课文《伟大的友谊》就能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不懂得细节描写, 明天的阅读教学一起来学习《凡卡》……这样下去, 学生的写作知识会一次次得到补充, 写作技能会一步步提高。
做好读写结合, 还应重视下面两个问题: (1) 要把课内读写和课外读写结合起来, 课内指导课外, 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 (2) 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 使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从而更有兴趣地投入到读写中。
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 小学语文课堂必将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 而读写教学更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内容, 当读与写的训练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巧妙结合, 就能够真正引领学生攀登上知识的高地、跨越理解的河流。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 持之以恒, 一定能获得“读写风光无限”的成功喜悦。
摘要: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步入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 如何有效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读写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从而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读写, 是当前教育有效性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应有效立足文本展开想象, 提高学生读写的兴趣;有效立足文本利用语境, 为学生练笔营造氛围。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9
一、提高语文素养的源动力———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 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 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有时候, 一则笑话、一句广告词、一联诗句、一段歌曲、几句声情并茂、形象可感的话语, 都能产生惊奇、赞叹的效果。
笔者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时候, 先在黑板上板书以下三条谜语:1.朱阁枕黄粱。2.金陵地方志。3.碑文 (要求各打一古典文学名著) 。
学生见一上课就猜谜语, 顿时兴趣倍增, 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在老师的诱导点拨下, 聪敏的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前一条是《红楼梦》, 后二条都是《石头记》。教师不但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还顺理成章地给学生讲解了《石头记》和《红楼梦》这两个不同名称的来历, 进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红楼梦》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艺术天地。
二、语文素养的能力储备———广泛开展阅读
语文是博大精深的, 语文的学习材料使整个人类文化, 浩如烟海。庄子《逍遥游》曰:“水之积也不厚, 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些学生语文成绩不好, 根源就在于积淀不丰厚, 苏轼也讲:“厚积才能薄发。”读多了, 见识就广了, 思维也就活跃了, 写作自会有套路了。
直面时代, 聆听风雨, 将全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优化起来为我所用。懂得花木有情, 虫鸟能歌, 让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在通达事理、明辨是非中提高人际关系理解能力, 用思想支配眼睛去观察事物, 去发展好奇天性。用多情兼激情去收获人生感慨, 收获人间真爱。
大量的阅读, 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 思维更敏捷, 思辨能力更突出。让我们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 用纵横驰骋的思辨去探究, 用火热的真情去挥洒。
三、语文素养的展现———个性化的才智
社会越文明, 越需要独立思考, 越需要个性, 因为个性既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 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 包括立意、文体、选材、结构、语言的全面自悟自得, 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感悟, 心灵的舒展, 视界的敞亮, 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 鞭笞丑恶”, 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
在讲授《我与地坛》时, 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拿自己的现状和史铁生比较, 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史铁生年仅二十岁双腿残疾, 而我们不是有健全的体魄吗?史铁生经过痛苦的思索, 终于弄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而我们既然有健康的体魄, 为什么不积极进取、创造辉煌的人生呢?经过这样的比较, 大部分同学被深深触动, 转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的体格比史铁生健壮, 可我的毅力不如史铁生坚强, 我的成就远比不上史铁生, 我真该好好把握自己, 活出生命的精彩来!
平时授课时尽量设计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说写。如课内的, 感一句名言, 评一首歌曲, 释一首诗词等;课外的如“模拟记者招待会”、“话题辩论赛”, 让思维与表达碰撞出智慧之光。在多尝试、多训练中让学生娴熟得掌握表达技巧, 增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要开放, 尊重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给学生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 展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让学生在创作激情和“有话要说”的冲动驱使下, 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与独立创新的理趣与灵感发生碰撞, 拔动写作动机的心弦, 情不自禁地“我以我手写我心, 我以我心吐真情”。把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兴地释放出来, 创造就出最令人满意的作品。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在学习、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上层次的思想内涵、思辩能力、文化品位更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语文素养不是象牙塔里的空想, 也不是编造故事的矫情, 更不是缺乏底气的口号。她是真真切切的对社会、对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是对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情思的升华。
摘要:语文素养是在学习、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应, 更是个性化品质的集中表现, 创新能力的源泉。培养较高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的能力目标, 更是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高学生素养语文教学 篇10
一、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 忽视写作教学。
在很多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以当堂作文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给学生独立的时间写作,但由于时间较短,很可能仅仅帮助学生提升写作速度,而在写作能力方面的提升则十分有限。同时,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在话题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限制,在写作方式创新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
2. 忽视写作指导。
写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作文的批改以及讲评方面,却没有对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行挖掘,不能够从写作方法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忽视学习交流。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写作结构模式化、评价单一化以及观念统一化的问题。这部分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以及兴趣的培养都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且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二、写作教学优化方式
1. 创新写作方法。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拓宽学生阅读面,使其提高认知能力以及洞察能力,老师还需要对自身的写作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创新,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加强学生对资源的利用,包括课本资源以及课外资源;其次,要加强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进行有创意、有思想的写作;最后,要提升自身素质,保证自身的写作知识以及经验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做好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尽可能使学生以真实的经历进行写作,使作品更具真实性,能够以情感人。而在拟题方面要贴近学生生活,如《我的高中生活》《我的梦想》等等,使学生将写作作为生活中一部分、当成一种乐趣,提高自身学习积极性。
2. 抓住教学重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散文以及记叙文可以说是重要的文体类型。而议论文以及记叙文更是重中之重。对此,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文章言之有情。重视记叙文的细节描写,并通过真情的融入使作品能够以情感人;其次,要保证文章言之有理。要想实现该目标,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丰富学生议论文写作库存,在具有充足论据的基础上形成是非评价能力,使文章写得精彩;再次,要保证文章言之有序。对于散文来说,立意是十分关键的,也是确定文章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对此,就需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并提升其抒情能力。如2010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要求以“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通过对该题目写作情况的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着文体意识差、情感缺乏连贯性以及内容单薄的缺点。很多学生写惯了议论文,而不能够对记叙文文体做好把握,实际上,记叙文的立意就是实现话题到标题的转变,并将其以适当的方式演绎成故事并进行表达。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起重视,通过重点的把握进一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3. 结合高考教学。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检验依据就是高考,对此,就需要在同高考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使学生写作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考要求:首先,要做好拟题以及审题工作。在语文写作中,审题可以说是重要的步骤之一,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在做好引导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不仅需要对文章题目中存在的深意进行充分的发掘,同时也需要提醒学生做好挖掘“度”的掌握;其次,要做好文章写作提纲的罗列,即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会打草稿,在做好提纲罗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于作文题目审题以及把握的能力;最后,在完成写作之后,需要及时地做好文章的检查,看是否存在语法以及错别字问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交换,以相互纠错的方式获得各自写作水平的提升。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08—001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呢?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擔。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养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别人交流,商海谈判、演讲、写请假条、留言条等等。如果语文学不好,你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语文与数学》一文中指出:“数学是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一些数学研究生到后来出不了成果就和语文基础弱有关。语文是传承知识的桥梁。目军侵占东三省,让当地人民学习日语、讲日语,就是要从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从而达到彻底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刻》里写韩麦尔先生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本民族的语言,就是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江苏省实施新高考模式后,语文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功课产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教语文的你。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第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语文老师可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弟弟、妹妹,和学生交流情感,从而让学生热爱老师、信任老师。《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当学生喜欢上老师了,他们也就会喜欢语文老师上的课。第二,让学生展示自我。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在人群中都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尊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精讲,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他们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第三,让课堂美起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老师。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而自信的目光,饱满的热情,漂亮的书法等等把学生吸引到身边来,和同学们一起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美的课堂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了,他们就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勤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有关资料,从而能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这样课前预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认真听。在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明白对方讲话意思。除此之外。还可以从音乐、广播中汲取文学素养。
(三)积极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家庭中、社会上,要鼓励学生与人积极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也会得到提高。
(四)广泛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五)大量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文章,身边新鲜的人、事、物、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名言名句等,随时发现,随时记录下来。以日记或周记的方式经常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提高了。
四、树立大语文观
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当然是主阵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阵地,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提高学生素养语文教学 篇12
一、明确略读课文的意义
在阅读方面,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相对应的,在教材编排上,兼顾到学生各个层次的阅读需求,设置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对于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叶圣陶先生给过很精辟的阐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精读为略读打基础,略读为精读作补充。通俗一点说就是,精读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教给学生阅读和分析的方法,略读课文就是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检验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立意上来看,略读课文能让单元主题思想更充实。此外,略读课文还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重要途径。大量课内略读课文的设置,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通过它们学会略读的方法,这对完成阅读任务是十分有效的。
二、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 强调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略读部分,教师要尽可能放手,除了必要的指点外,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使他们逐步做到自主读书,为大量的课外阅读做好引导。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指导和交流。自主阅读并不是教师完全放手不管,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传授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时要顾及到略读课文,因为是同一类型的文章,在阅读上应该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难事。教师还要做一个必要的考察,一方面看学生有没有完成自主阅读,另一方面,也检验一下精读课文的教学成果。
2. 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从根本上来讲,课堂的教学是为了课外的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为了学生用略读的方法去在课外展开大量的阅读,所以,它应该成为课外阅读的拓展点。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或相似的文章,凭借“阅读提示”内引外连,把阅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不但增加了阅读量,也让学生的略读之旅继续下去,使略读课文的学习做到课虽尽而读不止。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掌握分寸,拿捏得当,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要做到教学时间上“略”,而教学方法上“不略”,只有这样,才能让略读课文既节省教学时间,又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起点和归宿,在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略读课文也不例外,如果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区别了。所以,教师在教学前,要设定教学目标,即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要求,确定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对课文的中心、理解方向、学习重难点等做了相应的引导。因此,利用“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安排一个课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要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每篇文章的“点”,即文章的重点,学生关注的焦点,只有抓住这些“点”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使略读课文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效能。而对于其他问题,则可求“略”,这里要强调,所谓求的“略”只是相对感悟的“精”而言,并不是说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对待,如果仅仅是为读而读,不加以思考和总结,还不如不读。其实,略读课文中也可以有精读,文章中的精彩语句、重点段落可以引导学生细读,因为,略读课文也是被精心挑选的名家名篇,它们也不乏闪光点,这样能使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明显和集中,层次化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精读”和“略读”的不同。
【提高学生素养语文教学】推荐阅读:
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10-01
诱导学生读名著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09-10
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09-24
训练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2-16
激活课外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08-25
享受班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0-19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08-28
阅读教学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08-12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11-10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