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

2024-12-03

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精选11篇)

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 篇1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 上传: 邓绿珠 更新时间:2012-5-29 0:25:24

一、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理论价值

毋庸置疑,课堂上的45分钟对于学生学习至关重要;但是课外那个课堂也是不可忽视。非但不可忽视,而且要更加重视,因为课外课堂所培养的阅读能力是学生们自主选择的所喜欢的阅读内容,这样所渐渐形成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长久。学界关于此的理论价值也非常丰富。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3、心理学观点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的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有效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和积累,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再者,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论点,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4、学习迁移说。

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课题开展的又一理论依据。5、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是关于教学资源与教学产出关系的理论,他所研究的是如何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和效益,在质和量两方面追求教学的最优效果。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实践意义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说直接点就是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在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 篇2

在模仿中练笔是“内化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加强阅读,并从阅读中获得写作文的方法,把课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用的表达技能,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和写作规范,再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

1. 仿句式

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低段学生的仿写要低起点、写具体、练扎实。可从低年级的四素句到比喻句、排比句、总分句等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 仿顺序

课标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

3. 仿结构

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在教材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

二、想象练笔

学生的想象能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1. 画中想象

《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习作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乐于表达。”画中想象的练笔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消除其对写作的惧怕心理,真正做到“用我手写我心”。例如,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语句简练、生动、特别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后,便问学生:“秋天来了,除了山野是一幅美丽的画,还有哪些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很快,学生就说出了他们眼中诗情画意的秋天,有的说菜园,有的说果园……此时,相继要求:“能将你看到的美丽画面画下来后写一写吗?”十分钟后,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优美的小诗就跃然纸上。诗情画意不是天生的,后天的培养更重要。

2. 看文中插图想象

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进行说写训练,既能拓展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执教《可贵的沉默》一课时,课文中有“孩子们高兴地举手发言”与“孩子们沉思”两幅插图,文中只对第一幅图的内容进行了详写,而“孩子们沉思”一图却没有详细地叙述。借此,教师因势利导,将文中两幅图进行对比观察指导,抓住孩子们前后的动作表情,揣摩人物心理,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进行练笔。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怎样感受爱,还懂得了回报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 创造想象

对文章进行创造性想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小猴子下山》等课文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创新思维训练:学文之后,引发学生思考:“如果种葫芦的人再种葫芦,他会怎么做?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又会怎么做?”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极“删改”课文,并讲述“改文”后的主要内容。这个时候,学生创编的新故事以课文人物为“原型”,内容却是“旧瓶装新酒”,十分有趣。

4. 补白想象

补白想象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是课文精彩处,还可以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等等。补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

三、缩写练笔

缩写就是压缩长文,写成短文章。缩写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本来的意思。如《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都是约千字的长文,“小夜莺”与“雨来”机智、勇敢,不怕牺牲、舍身救国救人、誓死保卫国家的小英雄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抓住主要故事情节,把原文缩写成300字的短文。通过缩写课文这一训练形式,使学生的聚敛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

总之,随文练笔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这条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情感扭转的和谐性,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摘要:加强小学语文的练笔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重大意义。作为教师,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开展模仿练笔、想象练笔和缩写练笔,多管齐下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如何开展有效的练笔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写作能力,练笔

参考文献

[1]苏照吉.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12)

[2]卢天淑.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7)

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 篇3

关键词:中职体育;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是由于这个年纪的学生在心理方面还不完全成熟,对外界的认识也有偏差,自身的价值观和需求不确定,同时,由于长期在学校学习,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也有所不足,因此,如何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学体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

所谓社会适应,指的是个人或群体通过改变自身的一些行为,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一个人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身处社会中就需要掌握各类知识,以此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个体;对于最终要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除了必备的学习能力,还需要有认知、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逐渐地学习、调整的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体育活动本身就有相互矛盾的一些特征,如竞争与协同、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强烈的情绪体验、复杂的互动关系等,这些矛盾体让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无法代替的优势,是学生社会化过程重要的推动者。

一、体育为学生提供了社会交往的良好空间

体育活动本身所拥有的一些特性,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学校中的一些社团和体育竞技比赛间接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是其立足于社会的关键,在学校创造的这些社交环境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大多的体育活动都是群体性质的,以对抗或合作形式为主,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乐趣,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逐渐学会交往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竞赛规则有助于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在不触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拥有平等和自由。对于学生而言同样拥有这样的权利,前提是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体育比赛中,学生会依照比赛规则,服从裁判的安排,约束自身,避免出现越轨的一些行为,在友好的氛围中与他人竞争或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也为将来倡导社会道德规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比赛中,有赢就有输,坦然地面对失败,使学生在磨练了坚韧的品质的同时也是学生培养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比赛中的失败者接受失败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心理受挫的训练,这种心理调适的过程也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三、体育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大家对彼此的行为都有期望值。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的行为达到并高于对方的期望值,对方就会对我们产生愉悦反应,从而减少排斥感,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融入别人的群体之中;反之,当我们的行为达不到对方的期望值,对方的愉悦心理得不到满足,对方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我们产生排斥反应。所以,“角色获得”是我们准确了解别人期望的最有效途径。何谓“角色获得”,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体验别人的角色,了解别人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的期望与情感,即换位思考。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活动,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在真诚互动、相互交往和沟通中进行。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数都是在群体之中进行的,有些项目是需要共同配合来完成,如足球、篮球这些项目,必须要有团队配合的精神才能进行下去,不能带有任何的个人感情色彩,要平等、友好,这样,每个人的个人价值都能得到实现,从而满足了个人的愉悦感。只有这样,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获得了正确的角色定位,才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能力,从而有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育。

四、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1.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应从努力加强体育教学及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自我意识,通过培养高尚的道德观,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要学会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利用互换角色的形式,让学生从自身、教师及他人的思考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深刻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团队性质的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协调处理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角色互换的形式中体验不同角色的人生,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

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向上的心态是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生活中的健康心态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积极面对挫折,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育学生要“锻炼自我,丰富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学生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比赛、测试等方式,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接受挑战,最终战胜心理及身体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心理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疲累,切身感受挫折的完整过程。教师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要讲究教学方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得其法,教师可以传授学习技巧,当学生遇事想退时,鼓励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在步入社会时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发挥体育教学评价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多把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能当作重点考察的对象,但是对体育素养、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很少涉及。从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来说,评价应伴随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考查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衡量学生情感体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评价可以由教师、家长、学生、其他社会成员进行。可以使用的评价方法也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育有其教育的特殊性,存在很多人文因素及科学衡量方式,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其评价指标进行深入探究,制订出更有助于学生成长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玉莲,周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5(26).

[2]党卫国.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5).

[3]吴幼林.高校体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2).

[4]杨利军.浅谈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及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

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 篇4

棋 盘 中 学

张 璐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如:“兴趣教学法”,“诱导、启发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等等,归根结底,都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先谈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的需要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其必要性。青少年的特点是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不断增,依靠自己学习,摆脱束缚,表现自我的意识也越发明显。如果将这一特点加以肯定保护和正确引导,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时代在进步,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考,学生背,老师满堂灌”的现状仍旧存在,在这样低效率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厌学情绪越发严重,既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同时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反,如果我们能更相信学生些,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面对新的要求,新的问题,自己带着疑惑去看书学习,得到的结果也更有说服力,印象更为深刻。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从社会的需求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其重要性。当今社会最缺少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和具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就是社会真正需要的社会人,而不是书呆子,并且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即在顺境中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学习,持之以恒,在逆境中不怕苦,不低头,勇闯难关。这样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

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 篇5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因而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当低下。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3、加强协作能力训练。

【关键词】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导致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当低下。害怕写作,“没有写的”“不知道写啥子”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敷衍成篇。内容往往千篇一律,虚假不实;语言干瘪无生气;缺乏想象力。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它能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自主行为。针对当

前农村初中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情况,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积极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

首先,写熟悉的内容,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出,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难以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说真话,说实话。因此,作文命题应开放,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想表达的愿望,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的冲动。可以出一组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个来写。例如:《我的妈妈》 ;《我的爸爸》 ;《妈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或者干脆出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的》”,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再作文,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此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举此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就会谈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具体的想法、做法、结果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各有千秋,各不相同。

其次,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

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而由“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如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将学生作文中优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选到的同学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没有被选到的会拼命努力的学习追赶别人。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相关报刊、杂志单位投稿发表。如学生习作《我的“怪”老师》《抢电视》、《做一朵花的知己》等在《天全教育》上发表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有的还主动交给老师修改。还可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阅读自己的优秀习作。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质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不可能写出好作文。观察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更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有目

标,有顺序的观察事物。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清楚、流畅、准确地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

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校园内的“上下楼道,请靠右行”“请勿喧哗”等警示语。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学生的所作所为,学生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视而不见,上下楼道不分左右,过道时高声喧哗,相互追逐;有的学生特别遵守纪律。回到教室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文,而且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举两得。

最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教师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写作必备的材料,如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千变万化的景物以及情感、哲理都是写作必备的材料。还可以按学生自己的喜好积累其他方面的材料,如名人名言、优美文段或篇章、一些历史事件或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3.加强写作能力训练

3.1从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从写作的角度来对课文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开

头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直接点题。这样,让读者感觉到简洁又直截了当。结尾时又和开头照应,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法。又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一段,是对景物进行细致、多层次、动静结合的描写。还有其他课文中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等。

3.2仿写名篇。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名篇具有用词准确规范、写人记事感染力强、写作特色显著等特点。仿写名篇,可帮助学生很快地吸收名篇中有价值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正确、快捷地进入写作正轨。我们使用教材中有不少名篇。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如作文开头结尾的训练、写景写人的训练,等等。在开头和结尾写景方面,鲁迅的《故乡》的开头和结尾都写景,又首尾照应且情真意切,在深化主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老舍《济南的冬天》在写景方面也非常突出,对学生进行写景训练不妨仿写这些名篇文章来练练。

3.3片断写作与整篇写作的训练。写作基本能力训练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片段作文练习。片段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好片段作文是今后写好一篇完整文章的基础。片段作文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可以暂时不考虑整篇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布局等因素,也不求全,可单就人、事、景、物的某方面或局部做单一性的写作训练。如专门描写人的外貌、记一件事情的片段、写某一季节的特

定的景和物等。写作的字数、方式可不和统一要求。

其次是完整的作文练习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 第一、主题思想的提炼。作文必须根据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先定好主题思想。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关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一般而言,颂扬憧憬美好生活、弘扬高尚思想品德、批评不良行为等,都可作为初中学生写作文时考虑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当然,这些主题的形成都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表达“家庭成员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遇事多从对方立场作考虑” 的主题思想,就是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如果平时学生多关注和思考生活,想想事件给了自己什么启发。那么,写作时要选定好主题思想就不难了。

第二、作文提纲的拟写。文章结构和材料的恰当运用能较好地表达主题思想。列提纲就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文章要写多少段、各段写什么、用什么材料、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等等,都用提纲的形式一一地列出来。先列出提纲,然后再写作文。经过这样经常性的训练,学生就容易把作文写好了。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远远不只这些。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篇6

素质一词在如今这个社会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铺天盖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到“企业需要有素质的大学生人才”再到“国民素质有待提高”,凡此种种有关素质的话是不断被这个进步着的,躁动的社会所讨论着,所热衷着。然而素质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社会究竟需要人有什么样的素质”这一问题却无人来真正回答。有的也只是某某教育界人士的一些上纲上线的空话,套话。让我们这样想提高自身素质的人觉得不知所措,不禁要问:我们的素质究竟在哪里?

在我看来,素质一词的含义太宽泛,它几乎反映了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我们大学生更是如此。你所受教育的程度,你的经历背景,你的品质思想,你的……,总之你的素质是从你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现出来的,那么我们大学生的素质有如何表现出来呢?

首先,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群体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而其本质是一个“人”,所以大学生应具备一个优秀人所具备的素质。这有是一句空话。那么一个人又需要那些素质呢?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在上车下车买票要排队等候;遇到老弱病残主动提供帮助;不说脏话,多用礼貌用语……也许你在想:“得,这位老兄又在大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了!”对,这正是一个社会文明的体现,在这个社会中人群的素质的体现。再来说校园,中午你走进食堂,声音震耳欲聋,遥声呼喊有之,夹塞打饭有之,国骂横飞有之,大学生的素质“蔚为壮观”。中国人的素质早已名扬海外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将中国人批得体无完肤,而我们自己还掩耳盗铃的对自己说“我们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文明优秀”还是“素质低下”,这是一个问题。答案就在你身边。

学会做人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那我们放一放,来谈谈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其实是在提高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但在当代大学生中,我用一句比较片面的话说:文化的主流已成为网络和流行。我并不是说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不该成为主流,当今社会需要感官上的刺激,这也许真的是一种文化的进步,我只想说文化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应该抛弃我们原有的高雅的,传统的文化。譬如歌剧,譬如音乐会。说到歌剧讲几句题外话,前几日我曾经观看过一场以红色为主题的歌剧,当时同学们的表现比歌剧本身给我流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从始至终,“人声,走动声,手机声,声声入耳”也许从小到大我们真的没有学习过如何去观看一场演出吧,也许正因为此我们多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听歌剧的方式吧。说着说着又回到了人的基本素

质上去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大学生嘛,只要现在把学习搞好以后找份好工作,没这些素质又能怎么样呢?是啊,又能怎么样?当代大学生早已对这些不以为然了。整整的“素质”掌握在企业手里,因为我们以后要就业的。那么企业又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这就有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之分。小企业好说,只要你有能为老板牟取最大利益的素质就行,此素质有点不择手段之意,这样的企业往往目光短浅,没有发展前景。那么“大企业”的呢?

那就多了,良好的职业心理,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良好的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再学习的素质……等等,这就是素质的第二层境界了。说到就业,自然想到考研,这简单,只要你有学习的素质,然而学习素质的含义又太多太广。这本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要了解这些问题就参考其他文章。

一个社会要进步,作为社会的每个人都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我一个人一时的想法,有些随意与杂乱无章了,那么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内外兼修”。或许还是应该多重“内”吧!

娴熟流利的英语 正真向上的品质

干净整洁的仪容 积极上进的热情

自信深邃的微笑 自信谦逊的气质

不断完善的经历 诚信负责的态度

从容自如的表达 愉快有效的沟通

从一般的角度讲,在社交时应主要掌握以下心理原则:

一是互酬原则。人际交往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其行为具有互酬性。因此,在我们的交往中,应该常常想到“给予”而不是“索取”;相反,如果取而不予,就会失去朋友。

其二是自我袒露的原则。一个人把自我向别人敞开比死死关闭更能使人感到满足,而且,这种好的感觉也会再次传染给别的人。

其三是真诚评价的原则。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互相议论、互相评价,对人评价的态度要诚恳,情感要真挚,如果恶意诽谤,口是心非,或者阳奉阴违,了会遭致别人的不安与反感。最后是互利性的原则。要解决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就要采用互利的原则,“互利”就是矛盾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节。

那么,什么是好的人际关系呢?美国社会心理学爱舒尔茨认为,一般来讲,人际关系有三种类型,其一是谦让型。其特征是“朝向他人”,无论遇见何人,总是想到“他喜欢我吗?”。其二是进取型。其特征是“对抗他人”,无论遇到何人,总是想知道该人力量的大小,或该人对自己有无用处。其三,是分离型。其特征是“疏离他人”,无论遇到何人,总是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干扰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提高处世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培养良好的个性

如果有不良品质,即使交游很广,也难得有知心朋友;相反,如果你具有促进人际吸引的优秀品质,就会容易被别人引为知已。

善于体察别人的真正需要

这些需要概括起来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但要考虑到对方的个性品质,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因为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互补,只索取而不奉献的关系是很难维持的。

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

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处世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进行交往的。交往方法越好,人际关系越容易维持紧密。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待人接物方面的书籍,有助于理性地理解社会,为走上更广阔的人生之路作好准备。

要理论结合实践,更应重视实践。首先,要看一些提高交际能力的有关书,学习别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其次,要理论指导实践,多与人交际,要知道“实践出真知,交际长才干”在你与许多的人的交往的过程中,你就能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浅析审美能力提高的意义 篇7

一、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个人修养的加强

“意象世界会照亮一个本真的世界”。较高的审美能力, 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审美过程, 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 而个人的心灵也会在这样的审美追求中得到精华和升华。“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两种学说各有千秋, 既有合理的地方也有偏颇之处。现代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结构同形说, 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审美情感的性质和生成原理。“以自由给予自由, 是艺术审美王国的唯一法律, 艺术———审美超越是通过自由体验和体验自由而实现的超越。”人的心灵通过移情等审美途径与世上一切没得东西交流与沟通, 那么久而久之, 在这样一种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下, 个人日常行为和心理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审美情绪, 从而自己对生活当中的诸多问题机会形成较强的化解能力, 让一切美德事物伴随心灵成长, 个人的修养也便在其中得到加强。

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文艺创造能力的增强

大学生的文艺作品的创造能力的增强, 离不开其审美能力的提高, 而这里的审美能力, 包括了审美情感、审美经验等。我们知道, 审美情感关系到艺术创作欲望的萌发、艺术创作对象的孕育, 它能够使艺术家的创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生活底蕴, 也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审美需要的艺术作品。没有审美情感就没有审美艺术, 审美情感消失, 也就意味着文艺创造的消失。因而我们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审美情感对于自己文艺创造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并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使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经验都得到加强。审美体验也扮演者重要的作用, 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一种升华, 作为一个文艺创造者, 必须要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和摄取到生活中的美, 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具体的学习和生活形象, 从中加强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领悟的最基本层次是对不同于“实用”状态的“虚幻”状态的理解, 换言之, 就是要把真实生活中的事件, 情节和感情与审美状态的艺术事件, 情节和感情区别开来。艺术家的领悟与科学家的领悟有所区别, 在艺术家的“领悟”中, 太阳可以是黑的 (肖洛霍夫) “瘦”的 (杜甫) , 促织的叫声象针一样尖 (贾岛《客思》“促织声尖尖似针”) , 莺的鸣唱是滚圆的 (《牡丹亭·惊梦》“呖呖莺歌溜的圆”) , 声音可以有气味 (陆机《拟西北有高楼》“哀响馥若兰”, 贾唯孝《登蜂峰四顾亭》“风来花底鸟声香”) , 寒冷可以有颜色 (杨万里《过单竹洋径》“无声生翠寒”) , 灯光可以象水样冷 (刘驾《秋夕》“灯光冷于水”) 。这些在科学家看来近于痴人说梦, 而科学研究要的是精确的观察, 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假设推理, 科学家的领悟更多理性的基础。而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文艺创造能力的提高, 与自身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三、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增强

审美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审美是创新的源泉, 创新是审美的深化与延伸,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着美好的世界。当今社会, 处处可见创新的事物, 这些创新, 相当一部分与审美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服装设计、汽车的外形设计、房屋的外观设计、雕塑作品、创意产品等等, 因为只有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自己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 才能够更好的根据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设计和创造出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 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大凡出类拔萃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具有令人钦慕的高度发达的审美观察力和感受力, 他们不但善于敏锐地捕捉美, 而且善于准确地把握对象美的感性特征和细节。不仅仅文学家和艺术家, 就连著名的科学家在审美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比如理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弹得一手好钢琴, 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 这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为良好的艺术想象力, 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有效条件, 这里的艺术想象力, 也即是审美能力的一种体现。

四、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增强

审美包含思维, 审美过程便是一个独特的思维过程, 而美学是一门哲学, 审美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活动。因此, 要提高审美能力, 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 审美能力提高, 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现在的一个现象是, 不少大学生养成了一个不懂不会问度娘的习惯, 对于问题, 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因而自身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不少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大学生思维训练的不足。因为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一旦形成, 往往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可以让大学生们在一中良好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环境下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五、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体验能力的增强

审美体验, 指人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 一种极为强烈的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审美体验是指充分调动创作主体的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 结合创作主体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 它是审美主体对对象深入而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 是培养审美能力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可以帮助大学生面对日常生活能够保持积极、自信、兴奋、愉悦、期待的状态, 因为大学生木讷个人体验能力会导致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降低,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打击时显得手足无措。因此, 大学生认识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自身体验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 美作为一种存在, 不能视而不见, 审美能力作为提升自身各种素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不能置若罔闻。因为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本质需要, 审美能力是人拥有的一种本质能力。尤其是在审美能力普遍缺失的大学生群体中, 提高审美能力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在大学教育中, 不论是大学生本身还是学校, 都应该认识到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努力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 为大学生发展创造有效的智力条件和环境氛围,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六、有利于专业知识素养的提高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师德素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灵魂。因此, 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 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 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 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以人格影响人格, 以素质造就素质。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 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努力完善自我,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肩负的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必须树立伟大而高尚的理想, 努力做到“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摘要:审美能力, 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审美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大学生个人审美能力的提高, 对大学生个人修养、文艺创造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试论生态式艺术教育观关照下的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1 (11) .

[2]徐素洁.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赤峰学院院报, 2011 (8) .

[3]欧阳路芊.浅谈当代大学生美学素质的培养[J].内江科技, 2012 (8) .

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 篇8

【关键词】模联 英文运用能力 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团队精神

一、模联的概述

模联即模拟联合国,是指青少年学生根据联合国的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来模仿各个国家的外交官来参加联合国会议和国际机构,讨论国际上的热点问题的活动。在模联中,学生通过对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文化背景、种族和宗教的了解来参与到联合国会议的流程中,和其他国家的同学一起讨论和处理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模联通过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应用来使每个学生通过对世界的了解来实现对于自身的了解以及能力的提高。

二、模联对提高高中学生英文运用及自我组织管理能力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模联的各个流程中,参与模联的人员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学生之间都是通过英语来进行交流的。一方面,学生代表在寻找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都是以英语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在参与大会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通过英语来进行观点的阐述。因此,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加强学生运用英语对于各方面知识的整合。在大会开始前,各小组的学生代表会就自己的议题来查找各方面的英文资料。首先,学生需要根据议题来讨论应用的英文知识点。这样使学生的查找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去查找相关的内容。其次,学生代表可以分工进行查找,每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来查找一个方面,并将这方面有用的英文资料进行整合。最后,当各个方面的英文资料都找到时,学生代表还必须将所有的英文资料进行整合和融汇贯通,将英文资料按照大家设定的思路进行梳理。而在整个模联中,学生都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大会的准备工作能够加强学生运用英语对于各方面知识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英文运用及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参加模联的学生代表都是表现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一起能够互相学习,可以通过他人的优点来发现自身的不足,使自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模联大会中的竞争非常的激烈。这使得学生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必须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来投身到对于大会的英文材料准备中。这种积极向上的环境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使学生具有了一定英文运用能力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4.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学生代表以外交官的身份参加活动时通过讨论的都是一些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所以学生代表必须全面掌握各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并且还要了解全球当下的局势。在学生代表提出动议的同时,不仅可能会涉及到本国的利益,还可能会对同盟国产生支持或者使同盟国有着不满的情绪。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责任感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力量,并且对于同盟国的利益表示一种中立的态度。另外,学生必须要考虑到自己所阐述的观点对本国以后的发展的影响。因此,参加模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5.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在模拟联合国中,各个国家的学生代表在相互依赖的同时也具有了团结互助的意识。国际理解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善良、宽容、公正、平等、诚实等优良品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代表着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有着各自的观点。首先,小组合作需要成员来明确自己所要陈述的观点,学生代表需要共同来讨论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其次,在合作中,各个学生代表都应明确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身份。在参加大会的过程中,学生代表不仅要有人进行陈述,还要有人对大会的内容进行记录。这就要求学生在大会中能够互相合作,提高各个学生代表之间的默契。最后,在大会的发言中,每个国家的学生代表都希望能够找到对自己较有利的合作伙伴,来实现立场文件的通过。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团队精神。

6.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领袖气质。模联大会能够使学生对当下国家以及国际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关怀。另外,模联还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来使学生讨论当下的热门话题。学生在参加模联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联合国的议事规则和议程,而每个学生都会去担任模联社秘书处委员。这样学生以领导的身份来指出其他学生在表现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因此,学生通过担任委员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领袖气质,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综上所述,在参加模联的过程中,学生代表能够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加强对于各方面知识的整合,提高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及责任感,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领袖气质。因此,参加模联能够提高学生的英文运用能力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虹.支架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4).

[2]田占敏.学生英文写作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篇9

枫边中心小学:李跃明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改下的今天,它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说话训练,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说话占有非常重要位置,它与阅读,作文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相互为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

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呢?

首先:必须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学生敢于说、乐于说的情境。要创造这样一种情境,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有趣的说话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如:讲过《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周总理现在就在你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讲过《童年的发现》可让学生回忆小组讨论“你的童年有哪些趣事?能说出和大家分享吗?”

其次:通过复述和讨论的方式,创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除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基本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的方式外,可以经常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或全文内容的概说,或对某一景物的描述,或对某一人物外貌的刻画,都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有好处。如:讲完了《黄河象》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这种复述,由于对原文要进一番增删的处理,或多或少留下学生思维成果的痕迹,对他们的记忆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

1、在课堂上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是针对教学中较难或较重要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研讨,共同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课文《一个苹果》的让苹果的部分中,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你认为谁应该吃这个苹果,为什么?说出你理由。在讨论中,由于彼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反驳或补充他人的意见,思维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他们不仅思考对问题的见解,而且思考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以及用来表述观点的语言文字。如果自己的语言文字不足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需要,它会促使学生对掌握语言即说话产生兴趣。

2、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开展比赛,给学生说话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可以在在一个学期中有计划地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演课本剧比赛等。如:我在讲完了《包工审驴》这一课后,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课本剧表演赛。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投入其中,他们都很想把自己的角色

演好,自然就必须把人物的语言说好,才能演好。这样,在多次的比赛中,学生的说话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说。

1、在“听”中学会说话。

听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人从一出生学说话就是听周围的人说,才学会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时,除了要准备要讲得课文内容之外,还要特别备好自己的语言表达。优美的语言,学生听了陶醉,自然也学到了;一个善于听话的学生,他就会源源不断地吸收大量的信息充实自己。如:有的小孩子看了电视,他能学着电视上的语气把这些语言讲出来。而一个缺乏听力的学生,常常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所接受的信息是片面的,不完备的,久而久之,不但提高不了说话的能力,对学习也会失去兴趣。让学生多听,可以怎么做呢?可以通过让学生经常听新闻、广播、课文朗读录音、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报告等等,培养他们的语感、学会说话,表达。

2、在“读”中学会说话。

读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从一上学就开始与有字之书打交道,“读”是他们从书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贯穿整个语文的学习;一个善于读书的学生,它能从书本中吸收大量的语言文字,一段精美的话,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优美的词语,他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用到自己说话上来,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吸收语言文字,提高说话能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词可吐。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让学生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例如:当学生读过《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描写山、水的优美的句子,学生说话时就可以很好用上。相反,一个不善于读书的学生,他即使能善于说话,他的语言来源是有限的,只能听人家说学到一点,所以只能说些陈词滥调,不能具有自己说话的风格和特色。

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 篇10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作如下探讨: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依此作为突破口,创设化学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化学的兴趣。

首先,在开课前带领学生打扫实验室,整理、检修仪器设备。第一课的地址选在实验室,边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边展示、讲解部分贵重仪器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并在适宜的晚会上做一些魔术试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

其次,向学生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在教学时采用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等教学方法,及时补差并结合增开演示实验,利用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不断强化巩固兴趣。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读。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化学课的阅读方法可分为通读、精读、选读、对比读。

(二)记。“读百遍不如抄一遍”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说明记笔记能有效地积累知识。

(三)练。练即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大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习能力;现实意义;途径探索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高校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敏于创新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在生存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目标诉求而进行自身变革的能力,它不仅包含对自身知识结构的积极调整,也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主动革新。学习能力表征了个体应对外界变化的态度,也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换言之,学习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本质能力,也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范畴都能普遍适用的根本素质。

1.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1.1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针和现实选择。

大学教育阶段是受教育者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受教育者的学习处于更为主动、更为自主的状态,因而成为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一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阶段。同时,高等学校是人类社会教育资源最密集、教学条件最完善、教学环境最优越的地方,是受教育者获取各类知识的理想天堂,因而具备大学生学习能力得以生成的有利土壤与条件。因此,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将现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定位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上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会产生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影响,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更新,也会同时产生一种边际效用。学习能力的提升会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反过来这种促进又会促进学习能力的增强,使学习能力始终保持持续提升的状态。学习力的提升也会使大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根据每个人的个性采取针对性的引导,在现有学科高度精细化的高等教育里,大学生尚未特别意识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也有学生因各种原因无法发展自己的个性,而学习能力的提升会解放大学生个性发展所受到的各种束缚,让大学生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时间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人素质,这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极为有益的补充。同时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也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习能力提升最为核心的结果就是创新,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评价力、应用力等的创新,而这些创新来源于系统的学习和思考,主要体现在知识应用、更新自我、推进创新和变革社会的效果。

1.3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而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就必然会在社会发展中受到制约。大学生作为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即将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队伍的后备军和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形成相互的融合与补充,才能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精神、物质财富的人才,中国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才能赢得未来。

2.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2.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中介。学生学习能力是在掌握各科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各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渠道。各科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一项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任务来完成。其具体方法有:第一,树立目标,即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本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使每个年级、每学期以至每节课的教学都有机地渗透培养学习能力和内容;第二,激发动机,即在教学中调动学生求知、求思、求解和讲究学法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有意识探索学法、培养学习能力的强烈愿望;第三,典型示范,教师在教学中,或者自己对学习能力的有关方面进行示范,或者向学生介绍培养学习能力的典型材料,或者由学习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向本班介绍经验,使学生得以借鉴、学习;第四,创设情境,使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组织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智力技能的情境,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有效锻炼的机会;第五,引导点化,即教师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或能力发展上出现困难时,即时排除障碍,点明关键,指引思路,使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刻迈过难关,步入坦途。

2.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是关键。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999]10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学历、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开发等四个方面。

高校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大学教育的根本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建立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将以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组织的全过程中。

2.3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完善学分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安排”为“主动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利于在教学制度上保障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落实。

2.4树立信念,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

高校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大学生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体系,从源头上规范大学生的成长方向。尊重并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向大学生科学地分析目前社会环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积极引导大学生做好大学规划和职业规划。只有信念坚定、目标明确,内在发展动力源源不断,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才会有正确的载体和方向。 2.5重视网络教学资源

高校应该重视网络化、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揽、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这对于他们适应当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也是十分有益的。

2.6开设专门课程,专门传授有关知识,进行专项能力训练

上一篇:工会幼儿园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暑假安排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