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痤疮

2024-09-21

轻中度痤疮(共4篇)

轻中度痤疮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热淋清颗粒用于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轻中度寻常型痤疮80例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施以热淋清颗粒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差异不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热淋清颗粒用于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热淋清颗粒,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效果

痤疮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是在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人体皮脂腺与毛囊慢性炎症的皮肤病[1],主要发于人体皮脂分泌较旺盛的区域,如面部和胸背部等,症状表现为脓包、丘疹、粉刺和结节等[2],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该疾病的发病机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情绪、社交和生活。本文重点探讨热淋清颗粒用于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的疗效,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轻中度寻常型痤疮8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轻中度寻常型痤疮临床症状,采取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5.9±4.5)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7~34岁,平均年龄(25.2±5.4)岁,排除标准:哺乳期和妊娠期患者、肝肾或心脑血管等原发性疾病患者、职业性痤疮等继发性痤疮患者等。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较大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西药治疗: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2次/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热淋清颗粒:冲服热淋清颗粒,1袋/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 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观察患者痤疮皮损变化,主要包括脓包、丘疹、结节囊肿、粉刺大小、颜色和数目的变化,采取4级评分法判断观察指标分值,通过疗效指数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疗效指数=(治疗前的总积分-治疗后的总积分)/治疗前的总积分×100%,其中,疗效指数超过90%,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疗效指数介于60%—89%之间,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为显效;疗效指数介于20%—59%之间,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疗效指数低于20%,患者临床症状为改变为无效。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头晕、腹泻和腹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借用t值和χ2值分别检验数据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整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8例(45.0%)、17例(42.5%)、3例(7.5%)和1例(2.5%),其治疗总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5例(37.5%)、19例(47.5%)、3例(7.5%)、3例(7.5%),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虽然观察组治疗总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间差异不显著(χ2=0.2133,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整理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5.0%)恶心、1例(2.5%)头晕、1例(2.5%)腹泻和0例(0.0%)腹痛;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7.5%)恶心、2例(5.0%)头晕、3例(7.5%)腹泻和1例(2.5%)腹痛;观察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间差异不显著(χ2=1.6591,P>0.05)。

3 讨论

痤疮是临床皮肤科中最常出现的疾病,多发于青春期。目前年轻人爱熬夜玩手机、玩电脑等,且在日常不注意面部清洁,很容易引发痤疮等疾病,因此该疾病发病机率不断上升,其常发于面部、背部,易给患者造成生活中的困扰,多数患者会出现不自信等情况,特别不利于患者健康工作生活。

临床认为引发痤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免疫,患者体液免疫中血清Ig G水平增高,将会直接参与到早期炎症的治病过程。(2)微量元素,患者体内锌元素较低时,会影响到维生A的利用,从而促使患者毛囊皮脂导管异常阻塞和角化,出现皮脂腺功能较亢进、神经内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定殖、宿主炎症反应等[5]。目前治疗痤疮的药物主要有口服类:维生素A酸类药物、抗生素、性激素等[6],外用类:抗生素乳膏、外用型维甲酸乳膏、过氧化苯甲酰等。但如果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将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为此,必须重视对痤疮治疗措施的研究。

热淋清颗粒是经过现代医疗技术提炼而成的中药型药剂,能够起到解毒止痛、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等效果。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经验证明,热淋清颗粒富含抗氧化型抗炎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槲皮苷、槲皮素,可缓解痤疮的炎症,具有抗炎抑菌的效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准确评估患者痤疮的严重程度,选择最恰当、安全的药物,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康复速度。

在本研究中,对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热淋清颗粒治疗,结果显示治愈例数共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说明热淋清颗粒在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中疗效较好,但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其差异不明显(χ2=0.2133,P>0.05)。从安全性的角度分析,观察组患者共出现2例恶心、1例头晕、1例腹泻和0例腹痛,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其差距较小,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6591,P>0.05)。说明热淋清颗粒治疗方式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其具体治疗机制仍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将热淋清颗粒应用在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较好,但其与常规治疗方式差距不大,因此,须进一步研究热淋清颗粒的治疗机制,更好地发挥该药物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召力,李淑香.甘草锌颗粒联合丁苯羟酸软膏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141-142.

[2]李季.红蓝光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134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5,5(1):56-58.

[3]张蕊.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21-22,35.

[4]卢思战,高辉,蔡轶珩等.奥硝唑联合阿奇霉素对部队官兵炎症性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IL-8、TNF-α的影响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4):526-529.

[5]谢道军,谢明.克痤隐酮凝胶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1-123.

轻中度痤疮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痤疮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其中, 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 年龄16~30岁, 平均年龄 (20.76±3.55) 岁。其中轻度患者35例, 中度患者为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 年龄15~29岁, 平均年龄 (20.97±3.58) 岁。其中轻度患者29例, 中度患者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林霉素凝胶 (国药准字H20040314, 厦门金日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每天早晚清洁患处后擦干, 将药物涂于患处[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果酸换肤治疗。将患处用专业清洗剂清洁后, 从上至下涂抹高浓度甘醇酸。停留5 min后, 用中和液中和, 再用冰敷患处减轻红肿。嘱托患者不可用手抠患处, 1周后再做1次, 直至完全脱落为止[3]。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 所有患者接受4个月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 记录患者在治疗后炎症皮疹与非炎症皮疹的脱落情况进行疗效评定。脱落率= (治疗前皮疹数-治疗后皮疹数) /治疗前皮疹数×100%。脱落率>90%为显效, 脱落率为60%~90%为有效, 脱落率<6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记录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44例 (73.33%) 、有效13例 (21.67%) 、无效3例 (5.00%) , 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显效25例 (41.67%) 、有效15例 (25.00%) 、无效20例 (33.33%) , 总有效率为66.67%,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刺痛5例、瘙痒8例、红斑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3%;观察组仅出现刺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痤疮属于慢性炎症, 易反复发作, 不易根治, 多发于青少年阶段。如不及时治疗, 可能由于患者抓挠导致患处感染而留下瘢痕, 对美观造成一定影响。治疗该疾病的根本为抑制丙酸杆菌, 控制油脂分泌以及祛除老化的角质层防止因角质层过厚而堵塞毛孔[4]。以往本院应用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该疾病, 该药物属于半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 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且对痤疮丙酸杆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但并发症较多, 且如果用量过多会导致腹泻甚至结肠炎[5]。果酸换肤是近几年新兴的技术, 果酸是由从多种水果中提取的酸性化学物质组成的, 包括甘醇酸 (提取自甘蔗) 、酒石酸 (提取自葡萄酒) 以及苹果酸 (提取自苹果) 等[6]。高浓度的果酸可对皮肤起到剥离的作用, 加速角质的更新, 使老化的角质脱落, 对皮肤浅表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且能够改善毛孔粗大的现象[7]。该方法治疗虽需时间较长, 但更安全且副作用小, 对患者预后美观无影响[8]。因此, 两药联合可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 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更为安全、有效。本研究表明, 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66.67%)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8.33%) 明显高于观察组 (1.67%)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应用果酸换肤与克林霉素凝胶配合治疗轻中度痤疮患者可更安全有效的根治痤疮,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世华, 袁霞, 刘兰, 等.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重庆医学, 2015, 44 (21) :2977-2979.

[2]黄明欢, 黄懿.果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1) :98-100.

[3]李琳, 夏莉华, 李晓燕, 等.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1) :105-106.

[4]曹文婷, 毛越苹.果酸治疗痤疮的效果观察.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 18 (5) :353-356.

[5]袁冰峰, 俞珊, 何惠珍, 等.果酸配合中药治疗痤疮临床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6) :1004-1005.

[6]黄玉成, 李红文, 李雪莉, 等.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3, 46 (7) :515-516.

[7]付昱, 姜敏, 孙洁, 等.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14, 23 (1) :63-65.

轻中度痤疮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轻中度痤疮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红蓝光组、阿达帕林凝胶组和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组各70例。所有患者中轻度100例,中度110例;男114例,女96例;年龄25~33岁,平均年龄(18.4±5.5)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8±1.5)年。纳入标准:(1)均为Ⅰ~Ⅱ级寻常痤疮的患者;(2)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过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3)均不是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4)均对光不过敏或者非瘢痕体质。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红蓝光组。

给予红蓝光组患者红蓝光照射治疗。红蓝光照射的设备选用JY型红蓝光治疗仪,选取红蓝光的混合模式,其中蓝光的波长为(480±10)nm,红光的波长为(620±10)nm,光功率的密度为45mW/cm2。照射前用温开水清洁患者的治疗区,然后用热毛巾擦拭干净,并为患者的眼睛盖上纱布和戴上防护眼镜。开灯后需等待4~5min直到光源稳定,再打开测光表,其表上的数值至少为50mW/cm2以上。治疗时将治疗头置于患者治疗区上方的10~15cm位置,治疗的时间为14~20min,2次/周,8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叮嘱患者治疗区4d内避免阳光暴晒。

1.2.2 阿达帕林凝胶组。

给予阿达帕林凝胶组患者外用的阿达帕林凝胶。将阿达帕林凝胶涂于患者的患处,1次/晚,连续用药4周。

1.2.3 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组。

给予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组患者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治疗方法与红蓝光组和阿达帕林凝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各个部位各类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的数目,同时,以总积分的形式对患者皮损的炎症程度和数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其具体的评分标准为[3]:1个粉刺记为0.5分,1个直径为2~5mm丘疹记为1分,1个脓疱记为2分,1个直径>5mm的结节记为3分。总积分为各个皮损类型的积分之和。疗效评判标准[4]:根据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区皮损的减少率来评价疗效:减少率=(治疗前的皮疹数-治疗后的皮疹数)/治疗前的皮疹数×100%。其减少率≥90%则为痊愈;减少率为70%~89%则为显效;减少率为30%~69%则为好转;减少率<30%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的例数+显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的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皮损程度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组的皮损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红蓝光组为77.14%,阿达帕林凝胶组为60.00%,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红蓝光组和阿达帕林凝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且一部分人将持续到中年。痤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皮脂分泌过多、炎症反应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若皮脂的分泌和排出出现障碍则将容易引发继发性感染[5]。毛囊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其中由痤疮丙酸杆菌导致的感染最为重要,痤疮丙酸杆菌通常在毛囊紧闭的情况下大量繁殖,最终形成痤疮。目前,临床上治疗痤疮的方法主要有蓝光照射、红光照射、红蓝光照射以及红光+5-氨基酮戊酸治疗等[6]。红光、蓝光主要是由发光二极管所产生,其强度远远低于激光所发出的光。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光子而准确的作用于目标组织———痤疮丙酸杆菌,能够产生卟啉,卟啉积聚于细胞膜上,受波长为(480±10)nm的蓝光照射后,可引起光动力效应的产生,并变成不稳定且高能量的卟啉,被激活的卟啉和三态氧结合后便形成了不稳定的单态氧,最终单态氧便与细胞膜上的化合物结合而损伤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7]。蓝光照射治疗可加快轻、中度痤疮皮疹的消退,缩短病程,并避免瘢痕的形成,同时可促进患者皮肤的新陈代谢,消除有害物质以及炎症等对皮肤的刺激,增强皮肤的弹性,并使毛孔变细[8]。然而,红光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与痤疮相关的红斑反应,能够促进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对组织细胞起到了修复的作用,同时通过调整金属蛋白酶,使胶原蛋白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肤质,并减少瘢痕的形成[9]。红光、蓝光联合使用能够增强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皮肤颜色、纹理、质地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阿达帕林凝胶为人工合成的维A酸类药物,其具有抑制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角化、抗炎、剥离角栓以及粉刺等作用,对于痤疮的炎性损伤和非炎性损伤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0]。

综上所述,红蓝光照射治疗与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明显地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聪敏,丛林,宋克敏.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J].华北国防医药,2008,20(2):71-72.

[2]籍红,郑玲玲.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1):36-37.

[3]傅浩,李洁燕.窄谱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12):798-799.

[4]丁军青,叶晓红,蒋亦秀.综合护理干预在LED-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3):316-317.

[5]赖永平.红蓝光照射联合二丁颗粒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34(3):276-279.

[6]郑小帆,吴玉清,郑力航,等.果酸联合LED-红蓝光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13):102-103.

[7]周浙云,梁裕华,卢娜.疏肝清肺汤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141-143.

[8]吴华红,蔡锦楠,陈松波.红蓝光照射配合传统药物治疗中重度痤疮6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5):51-52.

[9]袁景桃,李俊杰,袁润兴,等.红光联合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4,21(2):131-133.

轻中度痤疮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同意治疗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2)符合Pillsbury痤疮分级法I~Ⅲ级标准[1];(3)男女不限,年龄在18~35岁,皮损数>10个;(4)2~4周内未服用维A酸类及其他治痤疮的药物。

注:#与西药组比较,0.005<P<0.01;*与中药组比较,0.025<P<0.05

注:#与西药组比较,0.005<P<0.01;*与中药组比较,0.025<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处并发有其他明显可能影响到疗效评价的皮肤病患者;(2)重度(Ⅳ级)痤疮的患者;(3)伴有躯干部痤疮的患者;(4)伴有严重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损害疾病及精神疾病者;(5)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痤疮,药物引起的痤疮;

1.3 病例资料

共收纳符合标准的患者120例,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3.6±8.7)岁,病程3.5个月~2年,平均病程(1.2±0.4)年。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每组40例。3组性别、年龄及轻重程度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4 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平痤方中药汤液,早晚饭后30分钟口服中药汤液各1袋;复方组成及计量如下:黄芩15g、双花20g、连翘15g、赤芍20g、丹皮15g、知母15g、丹参20g、枇杷叶15g、生甘草10g、桑白皮15g、生石膏30g、白花蛇舌草30g。自动煎药机煎取中药汤液,每剂2袋,每袋150mL。西药组:每晚睡前用温水清洁患部皮肤并擦干后,给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用(武汉中联集团四药药业有限公司),每日1次。联合组:平痤方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使用(给药途径、剂量、时间)。各组均连续用药6周。用药期间患者少进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腻性食物,尽可能保证合理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强烈阳光和紫外线照射。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期间2周随访观察一次。按四级评分法对患者非炎症性损害(如黑头粉刺、白头粉刺)和炎症性损害(如丘疹、脓疱)进行评估,评价各项指标的分值,疗效评价:(1)基本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退;(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3)好转:症状、体征改善;(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治愈率=基本痊愈例数/总例数,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疗效比较

表2显示:西药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联合组治疗痤疮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或者中药的疗效。

2.2 3组痤疮患者治疗前后分值情况

表3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的平均分值无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分值都有所下降,西药组及中药组之间差异不明显,联合组明显下降,与西药组及中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

中药组有3例口服汤药后出现恶心,停药后症状消失;西药组2例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红斑、轻度脱屑;联合组4例患者有轻度脱屑、干燥。3组不良反应都较轻微,未经用药处理。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肺经血热,熏蒸颜面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脾胃湿热蕴结,复感毒邪而发病,治宜清宣肺胃湿热,凉血解毒。方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枇杷叶、桑白皮清宣肺热;连翘为疮家圣药,《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热、鼠瘘、痈脓、恶疮……”,配双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丹参具活血调经、凉血消痈之功;赤芍、丹皮清热凉血;石膏、知母善清肺胃之热,而且石膏能减少血管渗透性、解热、镇痉及消炎;生甘草清热解毒,并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连翘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试验高度敏感;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有抗雄性激素、抑制皮脂分泌、抗细菌、抗炎症以及免疫调节作用;舌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是痤疮抗菌消炎中不可缺少的要药。异维A酸具有抑制角化细胞增生、防止角质栓塞,抑制蛋白产生,使痤疮皮损消退等作用[2]。异维A酸可减少皮脂分泌,减少皮脂腺管部角化过度,减少与痤疮病因有关的致病菌,减少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等[3]。结果显示,3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所以,采用平痤方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不仅内外标本兼治,而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少,观察时间短,平痤方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具体临床疗效和应用范围及用药时间长短等问题还有待在临床中不断探索与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平痤方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40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平痤方;西药组,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组,口服中药汤剂平痤方,同时夜间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用药6周后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总有效率比较,其中联合组基本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分值明显下降,与西药组及中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平痤方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平痤方,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2]江文,涂亚庭,张国毅,等.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2):891-894.

上一篇:挫折能力下一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