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儿童哮喘

2024-09-08

轻中度儿童哮喘(精选8篇)

轻中度儿童哮喘 篇1

小儿哮喘是一种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其病情易反复, 好发作在清晨或夜间[1]。近年来, 小儿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和学习, 同时也干扰了患者家庭生活的正常秩序, 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2]。孟鲁司特是新一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结合, 抑制气道炎症, 缓解气道痉挛,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有效控制哮喘症状, 改善肺功能[3]。我院应用孟鲁司特治疗100例轻中度持续哮喘患儿, 效果令人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200例轻中度持续哮喘患儿,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0例。所有患儿经诊断均符合2008年全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4]中哮喘轻中度发作诊断标准:反复发作喘息, 活动时呼吸急促, 谈话成短语, 哮鸣音响亮、弥漫。其中男性117例, 女性83例, 年龄 (4~13) 岁, 平均年龄 (7.6±2.5) 岁。其中观察组男性59例, 女性41例, 年龄 (4~13) 岁, 平均年龄 (7.6±2.5) 岁;对照组男性61例, 女性39例, 年龄 (4~12) 岁, 平均年龄 (7.2±1.4) 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氧气吸入、雾化、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由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日本独资) 生产, 生产批号:J2011009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828, 规格:5mg/片, 剂量为:年龄 (6~14) 岁的患儿, 每次5mg, 每日一次;年龄 (2~5) 岁的患儿, 每次4mg, 每日一次。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测定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 、第一秒末呼气容积 (FEV1) 及第一秒用力呼吸容量占肺活量百分比 (FEV1/FVC) 。

1.4 疗效判定

治疗后记录的连续8周中, 无日间症状或≤2次/周, 无夜间症状和活动受限, 肺功能正常, 则判定为显效;患者日间症状>2次/周, 有夜间症状和活动受限, PEF昼夜波动率>20%, 则判定为有效;患者日间症状和夜间症状均无任何改善或加重, 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来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经过药物治疗后, 两组患儿哮鸣音、喘息、咳嗽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 , 且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

经过药物治疗后,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FEV1/FVC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5) , 且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 1例口干;对照组出现3例恶心, 1例腹胀, 1例头晕, 症状较轻微, 不影响治疗, 停药后症状迅速缓解。

3 讨论

小儿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5], 多数患者可经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6]。该病临床症状常反复发作, 尤其是季节交替时节, 一旦防护不当, 就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发生和加重。这给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7]。目前对该病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主要以解痉、平喘、镇咳以及抗感染等为主, 但以上方法的临床疗效很不理想[8]。

小儿哮喘的病理过程大多是因为炎症反应等因素而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增加, 支气管的管腔狭窄而使得气流受限, 一般认为白三烯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9], 白三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严重介质, 能够刺激支气管收缩以及前炎症反应特性, 当哮喘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时, 气道会释放一下一系列的炎性递质, 主要包括半胱氨酰白三烯等, 这些炎性递质可以与气道上特异的受体相结合, 进而诱导出一系列的气道炎性反应, 主要包括:支气管的收缩、气道粘液以及其他分泌物的增加、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气道纤毛运动能力减弱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激活等[10]。

小儿哮喘患者中, 大部分为轻中度持续性哮喘。临床上药物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物、茶碱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等[11]。目前公认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临床研究已证实, 对轻中度持续哮喘给予早期规范治疗具有明确的疗效, 能明显控制临床症状, 改善肺功能,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12]。孟鲁斯特作为一种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2LT) 受体拮抗剂, 其对白三烯受体有着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和力, 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支气管平滑肌部位的Cys2LTl受体结合, 竞争性阻断Cys2LTl的病理作用, 可有效阻断气道平滑肌以及其他细胞表面的白三烯受体与其肥大细胞核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半胱氨酰白三烯结合, 进而抑制其所产生的炎性反应, 从而能够对黏膜水肿及气道分泌分泌物起到抑制作用, 从而有效控制哮喘症状, 改善肺功能[13];另一方面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减少支气管黏膜的炎性细胞浸润,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起到消炎的作用[14]。相关研究表明, 孟鲁斯特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 尤其是小气道功能,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重塑, 预防哮喘的加重[15]。

此外, 预防工作对于本病的控制也至关重要。哮喘患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气温变化频繁, 季节交替时节, 要做好保暖工作, 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 (2) 注意发病规律, 提前做好预防, 若出现呼吸困难、指甲发紫以及下肢浮肿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3)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生活习惯, 居住环境的空气要保持流通, 保持一定湿度以利于控制和消除烟尘。 (4) 积极控制感染,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 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若出现治疗无效的现象, 需改用其他未用过或者少用的药物, 当感染被控制后, 应立即停止应用抗菌药物, 以免导致抗生素滥用。 (5)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机体抵抗力, 增强患儿体质。

本研究通过孟鲁司特对小儿中度持续哮喘进行治疗, 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儿哮鸣音、喘息、咳嗽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 , 且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FEV1/FVC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5) , 且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轻中度持续哮喘效果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轻中度儿童哮喘 篇2

本研究旨在探討結構化教學法教導中度自閉症兒童認知學習之成效。由文獻探討可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TAECCH方案所發展的結構教學法對自閉症兒童療育其成效,本研究依文獻探討隻理論基礎,針對個案自閉症兒童認知教學研究;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之A-B-A實驗設計法,研究對象為桃園分院復健科早療中心認知啟蒙班之中度自閉症兒童;認知學習成效之分析包括自閉症兒童認知能力之變化、及家長對結構化教學法輔導成效之評估。

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

結構教學法對學前自閉症兒童認知學習之成效

一、自閉症兒童認知能力發展

受試者在「嬰幼兒早期療育課程之評量表」所評量的認知能力發展均有成長;且個別目標進行結構化教學前後之「評量結果」均達到分數二以上,可知實施結構化教學介入之認知能力分數均高於介入前之認知能力分數。

所得之,結構教學法對本研究受試者認知能力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二、家長對實施結構教學法之評估

在家長對實施結構教學法之建議調查部分,綜合訪談與問卷對查資料摘要如下:教養態度方面,家長認為自己的教養態度有所調整,並增進了自己對孩子的瞭解。教養方法方面,家長認為有助於學習教養孩子的方法。

在實施結構教學法心得方面,家長均有運用結構教學法的要素教導孩子,且認為孩子是快樂的、能自由自在的學習,同時也覺得時間表較能穩定孩子情緒,而家長也認為結構教學法對每位孩子都有助益,值得推展。

本研究除了對研究結果詳加討論外,也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以供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結構教學法、自閉症兒童、學習成效

轻中度儿童哮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80例, 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 该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有肝肾功能等严重脏器疾病患儿, 排除了不能长期服药的患儿。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40例患儿, 男24例, 女16例, 患儿年龄为5~12岁, 平均年龄为 (7.9±1.8) 岁。患儿的发病诱因分布为, 22例为呼吸道感染, 8例为环境改变, 7例为剧烈运动, 3例诱因不明。对照组40例患儿, 男23例, 女17例, 患儿年龄为5~13岁, 平均年龄为 (8.1±1.9) 岁。患儿的发病诱因分布为, 23例为呼吸道感染, 7例为环境改变, 6例为剧烈运动, 4例诱因不明。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情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40例患儿给与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 具体的用药剂量为100~200 ug/d, 分早晚2次进行吸入治疗, 吸入治疗后进行漱口[3]。观察组40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再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 具体的用药剂量为2~6岁患儿, 4 mg/d;7~13岁患儿, 5 mg/d, 均在晚上睡前进行服用, 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5个月的时间[4]。

治疗结束后给予两组患儿6~18个月时间的随访,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68,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211,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嗜酸粒细胞和血清Ig 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32, P<0.05) , 见表3。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该次研究中, 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0%, 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5%,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368, P<0.05) ;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211, P<0.05) ;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的患儿的嗜酸粒细胞和血清Ig 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32, P<0.05) 。充分地说明, 孟鲁司特钠作为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能够很好的缓减由于气道变应原刺激而引发的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发生的聚集, 防止了由于白三烯引起的气道高反应和支气管痉挛症状, 从而缓减患儿的哮喘症状[5]。

参考文献

[1]闫梅, 张成, 姚树娈.孟鲁司特钠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IL-8、TNF-α的影响[J].天津医药, 2011, 39 (11) :1019-1021.

[2]黄春容.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d, JD哮喘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9) :1422-1423.

[3]袁大华, 黄贤贵.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5) :960-961.

[4]李富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13、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7) :983-984.

如何矫正中度智残儿童语音障碍 篇4

中度智残儿童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 主要有三类情况。 (1) 构音困难。是指发声器官在构音过程中构音的方式、位置、速度、强度或动作协调发生问题以致发生的语音错误, 主要由于发音系统各器官的损伤或大脑皮层语言中枢损伤造成的。表现为口齿不清, 发音困难、发音不准, 发唇音、齿音障碍较为严重, 语言单调反复, 说话含糊。 (2) 声音障碍。是指在声音的音调、音量方面存在缺陷, 有的声音很尖, 象用假声说话, 有的声音很小, 别人听不清楚, 主要原因是它们对声音的区分能力差, 以及在言语器官上存有缺陷。表现为听音辨音能力差, 不能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 以致造成发音缺陷。听觉感受能力差, 听不准别人的发音和自己的发音, 准确发音十分困难。 (3) 失语症。失语症主要为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 患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的智残儿童, 有的能说出少数个别语音, 不能从语音构成词语和句子, 有的只保留了一些熟悉的单词和短语, 语言重复特别多;患感觉性失语症的中度智残儿童, 能模仿别人说话, 但理解能力差, 听不懂说话的内容, 他们常常说话很多, 喋喋不休。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矫正中度智残儿童的语音障碍。

一、语言运动器官训练操

语言是由于人类的发音器官协同动作产生的, 存在语言障碍的智残儿童由于发音器官缺陷, 造成发声时不协调, 影响了发音的准确性, 我们选用了胡爱华编著的《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必读》中语言运动器官训练操帮助中度智残儿童正确地学习发音, 锻炼他们发音器官的灵活性, 为以后的词汇学习做好准备。训练分为四个部分:

1. 舌头操

(1) 向下舔舌头。 (2) 左右摆舌头。 (3) 来回转舌头。 (4) 向上翘舌头。

2. 下巴颌骨操

(1) 活动下巴颌关节。 (2) 按摩下巴颌关节。

3. 嘴唇操

(1) 碰嘴唇。 (2) 前后牵动。

4. 耳朵操

(1) 鸣天鼓。 (2) 旋耳。 (3) 放响。 (4) 揉耳。

5. 搓头皮操

(1) 搓头皮。 (2) 理头发。

二、模仿正确的发音

存在语言障碍的中度智残儿童, 往往发音不准, 说话含糊, 我要求中度智残儿童听清语音, 仔细观察老师发音示范时的口形和舌位, 并对着镜子反复观察自己的口形和舌位, 体会发音要领, 掌握发音方法, 模仿发音。我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进行了分类, 分阶段为智残儿童制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第一阶段模仿声母、韵母及音节的发音, 第二阶段模仿生字的发音, 如:眼、耳、口、鼻、手等人体各部分名称;第三阶段模仿单词的发音, 如:语文书、数学书、书包等学习用品, 衣服、帽子、裤子等生活用品;第四阶段模仿老师说一句完整的话, 学习简单的句子, 如:我在吃饭, 我喝水, 我在读书等。

三、呼吸训练

中度智残儿童不会运用气息, 表现为吸气不深, 肺活量低, 不能很高的控制自己声音的大小、长短、强弱, 语言流畅性差。老师可以利用吹羽毛、风车、口琴、气球等游戏方式, 所吹之物由轻渐重, 由小到大进行呼吸训练;也可以帮助中度智残儿童做双臂外展、扩胸运动的同时进行呼吸运动;还可在吸气末向下方轻压腹部以延长呼气时间和增加呼气的力量。通过训练让中度智残儿童的气息均匀, 用气流来振动声带发音, 提高肺活量, 对自己的声音有一定的控制力, 不再发音短促或后面拉长音, 说话不再断断续续, 增强语言的流畅性。

四、感统训练

中度智残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动作不协调、配合能力弱、本体感不强。这些容易造成中度智残儿童思维快于语言, 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发音语言运动器官, 从而形成大舌头、口齿不清、口吃等现象。因此, 感觉统合训练 (简称感统训练) , 对矫正他们的语言障碍, 帮助他们正确发音是非常必要的训练。我主要对中度智残儿童进行器械感统训练, 包括圆木、圆桶木、软秋千、大笼球、触觉按摩球、花生球、滑板、触感球、羊角球、独脚凳、万象组合、触觉按摩板等等。

摘要:中度智残儿童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 主要有三类情况。①构音困难。②声音障碍。③失语症。针对这些情况, 我从四个方面来矫正中度智残儿童的语音障碍。

关键词:矫正,中度智残儿童,语音障碍

参考文献

[1]胡爱华.《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必读》.华夏出版社.1995年第1版

[2]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第1版

[3]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4]熊政.《如何矫正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南京特师学报》.2002年.第1期

轻中度儿童哮喘 篇5

关键词:哮喘,变应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集群免疫治疗,屋尘螨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1], 属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 是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单链、含锌、强碱性糖蛋白, 可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2]。在哮喘患者中血清ECP比正常人升高, 且ECP水平高低与变应性哮喘病程及严重程度相关, 可作为变应性哮喘的一项实验室诊断指标[3]。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改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的有效方法[4], 它包括常规免疫治疗和加速免疫治疗, 后者又包括集群免疫治疗、冲击免疫治疗等。目前集群免疫治疗对患者血清ECP的影响, 国内研究少见。本研究通过对屋尘螨致敏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集群免疫治疗, 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哮喘症状评分、药物用量评分和血清ECP值的变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09年11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 参照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5]筛选68例经过变应原特异性Ig E测定对屋尘螨过敏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 其中, 男30例, 女38例;年龄12~60岁;病程2~3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4例。治疗组中, 男15例, 女19例;年龄14~60岁, 平均 (37.06±13.10) 岁;病程2~32年, 平均 (5.14±1.37) 年;合并过敏性鼻炎者10例, 合并特应性皮炎者12例。对照组中, 男16例, 女18例;年龄12~60岁, 平均 (36.85±13.24) 岁;病程2~32年, 平均 (6.07±1.52) 年;合并过敏性鼻炎者12例, 合并特异性皮炎者13例。两组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 哮喘发作时临时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及抗组胺药物应用;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集群免疫治疗。两组疗程均1年。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方案:参照文献[6]并稍加修改, 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 均由经专业训练的护士操作。采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 (商品名:安脱达, 丹麦ALK-Abello公司) , 剂量累加阶段初始治疗剂量为10 SQ-U (standardized quality units, 标准化剂量单位) , 每周就诊1次, 每次就诊皮下注射2次, 每次注射时间间隔30 min以上, 注射后至少留观30 min, 并记录注射后的不良反应, 7周达到维持剂量1 000 000 SQ-U (见表1) , 相当于屋尘螨变应原9.8μg。维持剂量阶段每次注射剂量为1 000 000 SQ-U, 每4周就诊1次, 每次就诊注射1次, 共11次。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 注射次数共28次[4]。见表1。

注:第1次就诊当天注射3次, 每次剂量分别为10、100、1 000 SQ-U, 第2次就诊为满1周, 所以将第1次就诊定为第0周

1.3 血清ECP检测

1.3.1 标本采集

所有受检患者2周内未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停用抗组胺药3 d (息斯敏停药1周) , 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各抽取静脉血2.5 ml, 置于普通玻璃管中, 在37℃下凝血60 min, 1 000~1 350 r/min离心分离血清, -20℃冰箱保存备用。

1.3.2 仪器、试剂Pharmacia Unicap100 System及ECP测定试

剂盒, 包括:β-半乳糖苷酶标记抗ECP抗体、抗ECP包被的固相载体 (CAP) 、底物 (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 、ECP标准品、质控品等均为瑞典Pharmasia公司生产。

1.3.3 测定方法及原理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即将包被的ECP抗体与血清中的ECP结合, 经洗涤后, 加入荧光底物, 在β-半乳糖苷酶作用下, 产生荧光, 仪器动态检测荧光强度, 根据标准曲线, 自动计算并报告血清标本ECP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ECP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ECP值均降低, 两组间治疗后ECP值比较,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均P<0.01) 。见表2。

3 讨论

轻中度儿童哮喘 篇6

一、中度智障儿童生活实践全程体验培养模式的思考

利用生活实践实现对中度智障儿童的教育, 需要注重培养目标, 培养方式和育人载体等。即由于智障儿童具有缺陷的特征, 首先要保障智障儿童能够具有尊严, 另外, 生活实践课程要保证其生活化、真实性等特征。生活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 其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育人, 因此, 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 确保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践课程完善自己。由于生活实践课程是根据真实生活为素材进行的教学, 而并不是所有的真实生活都能够运用到教学中, 因此, 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 明确教学思路。首先, 在进行生活实践课程设计时, 要注重生活实践课程的人性化, 即要保障教师课程中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为学生提供, 同时需要学生在学习时, 能够掌握到越来越多的人性行为。其次, 要保障生活实践课程的真实性, 即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情形, 并对不同的生活情形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从而促进智障儿童人性才能的提升。如学校要为智障儿童提供丰富的关系, 即智障儿童与同学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与服务角色的关系等,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际交往结构。

中度智障儿童的学习环境主要是住宿式, 即可以方便管理, 同时又能够锻炼智障儿童与舍友的关系。另外, 住宿式教学环境, 还能够让智障儿童快速适应环境, 即生活节奏稳定, 生活步骤稳定, 生活内容稳定等, 各种稳定的生活能够有效让学生形成稳定的概念, 从而快速有效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智障儿童达到自觉。在生活实践课程中设计的教学内容, 需要具有逻辑性和生活规律, 帮助学生的有效理解。在住宿式教学环境中, 主要的活动有吃喝拉撒睡、清洁等, 即人类在社会中基础的人性行为, 学校出来保障智障儿童能够完成基础的人性行为意外, 还需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购物、与人进行交往等。

二、中度智障儿童生活实践全程体验培养模式的实践

利用真实生活作为教学资源, 并通过具有生活节律的教学环境, 能够有效培养中度智障儿童的人性行为, 提高智障儿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1. 注重中度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培养和训练时, 首先要保障其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因此, 对其培养的第一步则是训练其能够照顾自身。智障儿童存在一定的生理和精神缺陷, 为了使其能够初步完成照顾自身的能力, 需要从智障儿童的吃喝拉撒睡进行训练, 即慢慢减少他人对智障儿童的帮助, 让智障儿童逐渐形成基本生活活动的行为。随后训练智障儿童逐渐完善基本生活活动, 并能够根据生活环境的变化进行行为的变化, 如能够对生活用品进行保管。由于住宿式的教学环境, 学生必须要进行集中式的教学,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合作关系, 从而能够为别人提供帮助, 并具备雨他人进行交流和共同承担责任的能力。

2. 注重中度智障儿童丰富活动模式的建立

由于中度智障儿童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快速接受相关活动内容, 因此, 为使智障儿童能够建立稳定的活动模式, 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丰富且重复的训练内容, 从而保障中度智障儿童能够通过重复练习, 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 使智障儿童能够逐渐掌握相关的活动内容。虽然真实生活较为丰富, 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也较为多样, 但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 生活内容的统一性和固定性。活动模式的丰富性, 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活动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要结合多种活动形式, 来帮助学生完善理解, 使学生能够在稳定、丰富且具有规律的活动中, 提高自身的能力。

3. 注重中度智障儿童特点的训练方法塑造

由于中度智障儿童的特点, 在对其进行教学时, 主要采用的方式是重复训练, 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智障儿童初期不具备基本生活的能力, 需要通过行为的重复训练, 使学生能够掌握到基本生活行为的模式。当学生的行为满足相应的要求后, 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智障儿童虽然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不能将他们作为机器一样, 只训练他们的行为反应能力, 还需要注重他们的思维能力, 他们对事物都有自身的理解能力, 另外, 还需要满足人性化教育的特点, 将智障儿童作为正常儿童一样, 使他们能够对不同的事物具有各自的思考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都有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 如针对中度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生活实践课程教学, 有效满足了人性化教育的特征。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中度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 并让学生形成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轻中度儿童哮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来凤县人民医院治疗的中度哮喘患者7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40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8.9岁。病史5个月~16年,平均(3.74±2.87)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处于慢性中度持续期,在接受本试验观察前15d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抗组胺药物;1个月内无哮喘急性发作,非哮喘急性持续状态,且2周内未患呼吸道感染及其他肺部疾病。将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西替利嗪10mg口服,每天1次,联合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葛兰素史克公司)50μg/250μg吸入,2次/d;对照组仅给予舒利迭50μg/250μg吸入,2次/d,治疗12周,治疗期间严格限制其他用药,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他平喘药物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1.3 疗效观察[1]

(1)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l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2)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l或PEF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l或PEF到达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3)有效: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l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4)无效:临床症状和FEVl或PEF观测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s)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控制5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控制4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7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其中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注:与治疗前组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出现咽部异物感,1例出现声音嘶哑,对照组2例出现声音嘶哑,1例出现轻度手颤。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平滑肌痉挛和气道炎症。舒利迭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是长效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混合制剂,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代表药物之一,舒利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声音嘶哑、咽部刺激等,认为主要是由于吸入药物粉末残留于咽部而引起,本组资料中共3例出现声音嘶哑,均经用药技术指导后症状消失,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提示吸入舒利迭治疗慢性中度哮喘疗效显著,依从性和安全性较好。西替利嗪为H1受体拮抗剂,为第二代抗组胺药,其作用不但抑制支气管周围黏膜下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过敏物质,而且也抑制血液中嗜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而且西替利嗪为非激素抗炎药,且为亲水性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对重要脏器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本组资料中治疗组采用舒利迭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中度哮喘,总有效率为91.89%,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且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舒利迭联合西替利嗪对改善中度哮喘者的肺功能具有更明显的作用,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轻中度儿童哮喘 篇8

一、以团队为整体进行评价、奖励,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学习“100以内整十数认识”这一单元内容时, 发现学生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可以顺利进行万以内数字的认读, 而有的学生则10以内点数都很困难。面对学生间的悬殊差距,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进行改善,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学前测中, 在班级12名同学中评选出点数棋子的高手赵某。课上要进行棋子点数比赛时, 前测中的冠军赵某显得很得意, 与其他信心不足的同学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老师将其他10名同学编成一组与他一个人对抗, 也没能引起赵某的重视。

第一场比赛, 两个组快速数出100个棋子, 其他同学虽然在一组, 但乱作一团, 赵某获胜后更是傲慢得不可一世。第二轮比赛前, 老师悄悄教给其他同学合作数的方法后, 宣布比赛开始, 赵某刚数到30, 另一组同学已经举手示意完成, 只见10个棋子一堆儿、10个棋子一堆儿整齐地摆在桌面上, 赵某迷惑不解。他虽然数得很快, 但是其他人组成一个团队, 每个人只数10个, 10个人加在一起, 很快就数出100个棋子。在一次简单的比赛中, 学生们意识到什么是“团结”——大家一起做一件事, 什么是“协作”——有秩序的分工合作, 同时对于整十数, 10个10个地数有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对于中度智障儿童生活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第一次尝试,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之后的多次教学实践中, 通过有意对获胜团队进行奖励, 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全面检验合作成果, 保证每一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通常采取异质分组, 然而由于组内成员能力水平不同, 很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同学大包大揽的现象。因此, 在检验合作成果时, 需要考虑小组所有成员是否都参与其中, 有所收获。

在思维训练课《拼图游戏》中, 9位同学分成三个组, 每组有两幅9张小图组成的大拼图。能力水平最好的同学快速拼摆出完整的画面, 在组内起到示范、指导的作用。能力水平稍弱的同学可以模仿学习拼摆。检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时, 三个组的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代表本组参加比赛, 获胜者为本组争三颗星, 第二名争得两颗星, 第三名争得一颗星。保证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保证小组成员与实力相当成员较量的参与兴致。

在类似合作模式的操作下, 学生间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产生了互相学习, 互相提示, 互相切磋的学习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增加了更多主动交流的机会。

三、确保组内成员内部分工明确, 提高合作效率

在普通学校的新课程课堂上经常会出现, 教师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有的甚至一节课安排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各说各的, 表面看来,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事实上根本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不难发现, 教师没有给予明确的任务驱动和必要的引导, 学生也没有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 导致学生在小组里无序发言, 恰似一群麻雀叽叽喳喳。普通孩子尚且如此, 更何况我们的智障儿童, 从注意力、情绪的稳定性到语言表达上都很难独立应付小组合作。

这就要求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尤其是对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学“统计的初步认识综合评估”一课时,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对小组每一位成员具体负责的内容布置好, 例如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填写统计表、描画统计图及应用统计数据解决问题等分别由小组的专门同学负责, 顺利合作完成了调查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 经过之前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提高组内成员参与度的训练, 学生们已基本具备“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意识, 本节课上在没有指定组长的情况下, 能力强的同学主动承担起协调、指导的工作, 提高了合作的效率。

四、主动承担任务, 成功完成实践项目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完成《乘法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教学后, 安排一次实践活动, 即“缴纳4月份餐费”。以往做法通常为老师根据考勤计算好餐费, 直接与家长交流, 后由家长缴纳上月餐费。本次活动的内容是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统计计算4月份每位同学的餐费。

首先, 老师详细介绍活动的内容, 完成任务的流程, 以及可能涉及到的知识技能, 明确工作细则。其次, 老师将具体操作方法的步骤公布如下:

(1) 读取数据, 即按照时间顺序, 对照每日考勤表, 读取每位同学考勤情况;

(2) 整理数据, 即将读取的数据统一整理在一个月的统计表格上;

(3) 利用乘法测算每位同学4月份餐费;

(4) 借助计算器, 汇总整理;

(5) 下发收费通知。

同学们在清楚五个步骤之后, 主动要求“我想读考勤表”或者“我想到黑板上去画”等任务。班里10位同学成了一个大的工作团队, 环节清晰, 分工明确, 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 相互启发, 实现优势互补, 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3]笔者认为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为普通儿童的个性、创造力、想象力及综合能力带来意想不到效果, 同样能为智障儿的缺陷补偿、康复训练提供机会。然而, 不足之处也有待改进, 一是由于智障儿童生活数学课上尝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选取的内容均为操作性较强的内容, 对于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发散性兼顾较少;二是异质分组中, 目前更多停留在“人人有活儿干”的阶段, 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协作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非, 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2.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马加爵事件下一篇:风险导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