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能力

2024-09-21

挫折能力(精选12篇)

挫折能力 篇1

幼儿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能力十分有限, 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就更容易遇到失败和挫折。而要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 就必须从小进行挫折教育。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树立承受挫折的意识

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包办代替的太多, 遇到挫折的机会少, 于是许多孩子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 他们怕困难、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作为教师, 首先要帮助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挫折, 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从古到今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 任何人都必须学会在挫折中生活或过一种有挫折的生活。幼儿年龄小, 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 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 或者是教师的亲身经历, 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 让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 真实感知挫折, 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 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

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 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 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二、借助日常生活场景, 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 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具有真实性和自然性, 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景, 让幼儿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 并学会积极地去克服,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比如, 幼儿在生病吃药时, 有的家长及老师总是哄孩子说“药一点都不苦”。事后孩子觉得上当受骗了, 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幼儿了解真相并教给其相应的对策。

再如, 在幼儿园, 可让小班的幼儿逐步学会刷牙、洗脸等;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练习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做值日生等自我服务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 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 就会在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时锻炼提升挫折承受能力。

三、创设挫折情境, 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力

老师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创设和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使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尝试, 不断地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 这对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更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 能弥补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

如, 在识字游戏中我把写小动物爱吃食物的字卡藏起来, 鼓励幼儿扮演相应的小动物去寻找自己的食物;在角色游戏中, 我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 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 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 还经常开展卡拉OK比赛、绘画、拍球、跳绳等多种竞赛活动。

四、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幼儿承受挫折的潜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幼儿期, 孩子最喜欢模仿, 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看图书、讲故事等, 使幼儿认识了解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 让幼儿以这些名人做榜样, 不畏挫折。这些名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同时, 教师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 也应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动为幼儿树立榜样, 教育幼儿勇于面对困难, 面对挑战。

如, 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不要担心, 老师和你一起到卫生室包一下就好了, 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 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会给幼儿很好的暗示, 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 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身边小朋友的良好行为, 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幼儿。例如, 当我班晨晨不敢在大家面前讲故事时, 我便在旁边鼓励说:“别怕, 你行的!”接着又说:“老师相信你会像津津小朋友一样勇敢!”这样, 在榜样的影响下, 晨晨逐步树立起了信心, 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 害怕的心理也逐渐消失了。当战胜困难后, 我又说:“你真行!”教师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鼓励的语言会给幼儿很好的积极暗示, 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面对。

挫折能力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挫折与抗挫折能力的概念;

2、掌握促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什么是挫折与抗挫折能力;促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三).教学难点:如何促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六).教学班级、教师:汽修53班 万东平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插图:爱迪生)1.他7岁时被迫辍学

2.他12岁时因家境贫穷,当上了报童 3.右耳永远失去了听觉 4.发明大王

二、引入课题,讲解知识要点

1、什么是挫折与抗挫折能力?

2、促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1、正确认识挫折

1)什么是挫折?(请同学们举例)

1(插图):家庭贫困,学习生活缺乏经济保障;身体不适;双亲离异;学习不理想;比赛没有获得名次;毕业后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

分享成长中的烦恼:再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插图):失意、受阻、失落、苦恼、紧张、无奈。

诸如此类,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得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就叫挫折。

2)什么是抗挫折能力?

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经得起打击和压力,并摆脱和排解困境,使自己心理和行为保持正常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挫折、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再进一步具有促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能力。

3、促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的方法

(1)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辩证的认识挫折是转化的前提; 读一读案例: 杰出的发明家诺贝尔(165页)请分析他一生事业成功,既拥有科学成果又拥有资产的原因?

☆他能正确认识挫折和逆境,从不气馁、不灰心、更顽强,一直战斗到心脏停止跳动。

(2)保持理智,升华目标,超越挫折是转化的条件;  超越挫折是一种勇气。我不敬佩项羽,堂堂的西楚霸王,竞然连重整旗鼓的勇气都没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他有重整旗鼓的勇气与刘邦决战的话,那么,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案例】德国大文豪 —— 歌德,年轻时曾因为失恋而痛苦万分,几次想自杀,但最终还是做出了理智的选择。他用自己破灭的爱情当作素材,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3)坚韧的意志是实现转化的根本保障;

【案例】爱迪生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4)自信心是转化的内在动力;

【案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5)寻找自我突破的妙法是转化的操作技巧。

 放眼未来  放开自我  不钻牛角尖  努力创造新的自我

三、合作探究

读一读:案例生与死 讨论: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最可贵的精神是:崇高的生活目标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挑战挫折,克服各种障碍,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这些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激发学生自信增强抗挫折能力 篇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拥有自信心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敢于尝试,从而能使问题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种成就感又会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中职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对那些自信心受到伤害的中职生,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促使他们提高成绩。

一、帮助中职生激发自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让中职生不断地获得成功,教师及时肯定成功,促使学生获得自信。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不能打击、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心的中职生,要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给他。例如,有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我先在课下和他交谈,告诉他第二天上课我会提问他一些问题,让他先预习一下。第二天他回答完问题后,我就选择回答好的地方表扬一番。之后一段时间,我对他的作业情况、预习情况经常鼓励和表扬,通过不断的鼓励、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措施,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激发,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

第二是让需要建立自信心的学生去帮助别人。树立自信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帮助别人。“如果要创造自信,关键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地位。”可以建立各种特长小组,让小组成员帮助其他学生。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中等,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但是他的语文学得不错,尤其是作文写得好,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把这个学生和几个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数学小组,负责班级的数学板报和解答其他学生的数学问题。学生也都认为他作为数学小组的一员,理应帮助其他同学,还有一些学生向他请教数学题,这给了他学好数学的信心,久而久之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上去了。发现学生的长处,组建能发挥特长的小组,这是激发自信心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小组要多种多样,最好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影响,潜移默化,提高自信心。

第三是让学生每天运用语言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自我肯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说 “我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我一定要成功”等类似的话。暗示的力量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能做到最好,那他们就会努力做到最好。这样,自信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比如上课之前,让学生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歌曲,就能激发学生自信。如果教师总是在上课前批评学生,只能使学生悲观失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中职生面临的几种心理挫折

除了帮助学生激发自信心,还要帮助他们克服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中职生因为这样那样的挫折一蹶不振,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对中职生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中职生在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都可能出现挫折。据调查,中职生的心理挫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取理想的高中;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等。

二是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不佳等。

三是兴趣、愿望方面。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等。

四是自我体现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却没评上“三好学生”、没被选上班干部等。

三、帮助中职生提高抗挫折能力

现代的中职生,很多都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因此,教师要帮助中职生克服挫折,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提高抗挫折能力。

首先,让中职生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让中职生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其次,让中职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心理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炼。教育中职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最后,帮助中职生摆脱挫折情绪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摆脱挫折情绪的影响,比如组织学生出去旅游或者建议学生和家长出去旅游。还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和学生谈心的方式帮助其摆脱挫折情绪的影响。

以上所提到的仅仅是激发中职生自信心的一般规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激发中职生自信心。激发中职生自信心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

测试你的抗挫折能力 篇4

1.当困难落到自己头上时, 你通常:

A.厌恶之极 (1分)

B.认为这是个锻炼机会 (3分)

C.介于A、B之间 (2分)

2. 如果有令你很担心的事发生时, 你通常:

A.无法安心工作 (1分)

B.工作照样不误 (3分)

C.介于A、B之间 (2分)

3. 对于每次遇到的挫折, 你通常能解决到什么程度?

A.大部分能自己解决 (3分)

B.小部分能自己解决 (2分)

C.大部分自己无法解决 (1 分)

4.当因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自卑时, 你:

A.不想再学习了 (1分)

B.立即振奋精神去学习 (3分)

C.介于A、B之间 (2分)

5. 当老师交给你很难完成的任务时, 你会:

A.竭力把任务顶回去 (1 分)

【结果分析】

总分12分及以下:抗挫折能力很弱;

总分13~23分:抗挫折能力一般;

总分24 分以上:抗挫折能力很强。

(此测试仅供参考)

B.千方百计去干好 (3分)

C.介于A、B之间 (2分)

6. 碰到令人讨厌的竞争对手时, 你通常:

A.无法应对 (1分)

B.应付自如 (3分)

C.介于A、B之间 (2 分)

7. 与周围的人相比, 你对自己的能力素质的自信程度是:

A.十分自信 (3分)

B.比较自信 (2分)

C.不太自信 (1分)

8.在学习中感到疲劳时, 你通常:

A.总是想着疲劳, 脑子也变得不好使了 (1 分)

B.休息一段时间, 就能把疲劳给淡忘掉 (3 分)

C.介于A、B之间 (2 分)

9. 在过去的一年中, 你认为自己遭受挫折的次数为:

A.2次或2次以下 (3分)

B.3至5次 (2分)

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篇5

内容摘要:为使小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也为了使他们在今后充满强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从“帮助学生对挫折有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利用榜样教育;挖掘教材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挫折教育;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挫折 心理健康 榜样教育 教育资源 家校 竞赛活动 心理咨询

如今在报纸上、电视上、网络各大论坛中,一则则小学生自杀的新闻不时地刺痛我们的眼睛。这些孩子,正是充满蓬勃朝气的年龄,原本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然而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往往会不知所措,有的表现出紧张、痛苦、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学习效率降低,影响自身的成长。严重的还会失去心理平衡,引起身心疾病,导致行为失常,甚至在绝望中轻生。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关于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当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挫折既会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失败与成功尤如孪生兄弟,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最后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失败和挫折并不是坏事。它能给人以打击,甚至使人丧志和沉沦,但更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及奋起的勇气。大凡有成就之人都经历艰险和磨难,而在逆境中崛起。挫折和失败打破人们主观的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的幻想,教育学生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用理智的态度面对现实,使学生懂得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所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激发迎接挑战和战胜挫折的内在动力。陶行曾经说过创造的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并告诫学生要懂得“失败为成功之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想要退缩时,教师要适时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面对挫折。当学生因目标过高而产生挫折感甚至引起心理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学会放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例如在这个学期里,我任教的班级里有名学生,成绩一向很好,平时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可有一次考试成绩却较差,她从此一蹶不振,连上课都常常走神。这时我就抓住这件事,利用课前五分钟讲了《无腿小鸭》的故事,使学生们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只有经过失败,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就成功,都可能经过长期的失败才取得成功的。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败都化为零的起点。

二、利用榜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能适时向学生提供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上进心战胜困难。榜样主要有以下三类:中外著名的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的英雄模范;学生身边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如学生因患病对学习、生活感到灰心,教师可以举出榜样让他们学习。故事主人公对待困难的积极精神,乐观态度以及两相对比激起的上进心会不知不觉影响学生,使他们今后遇到挫折就有方法对待。如张海迪桑兰身残志坚犹自奋斗不息,歌星刘若英成名前曾在某著名音乐人的制作室被判为:“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样不漂亮,我看你很难在歌坛有所发展。”但她没选择离开,默默留下,端茶倒水,替歌手拿演出服。别人问她为什么,她郑重地说:“因为这是离我梦想最近的地方。”一直的不放弃一直的努力终于让她站上了梦想的舞台。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女子足球世界杯金靴奖得主孙雯,她最初也是个被拒之门外失败者,可是她也选择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默默努力,最终一鸣惊人。她们用事实告诉我们:经历挫折犹自站在成功的边上储蓄能量积累智慧,终有一天迎来成功。他们用事实证明: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经历挫折不断成长的过程。

三、挖掘教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成的,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味生活。数百篇课文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抗挫折教育的丰富内容。当然,这种教育不是集中有序的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深深地蕴藏在课文中,蕴藏在字里行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教育因素综合且并存的。教师要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抗挫折资源来为学校抗挫折教育服务。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坚韧不拔意志的磨炼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抗挫折教育渗透。例如,讲述患小儿麻痹症的英子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勇敢踏上讲台的《掌声》。又如介绍左腿截肢的博莱克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强自信地与儿童队员们一起出现在波兰国庆检阅的赛场上的《检阅》等课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所以可以采取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挫折是磨练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利器。家长端正了挫折观点后,要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遇到困难要有意识锻炼子女,甚至有意识地给子女制造一些“挫折”,不断地磨练他们。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五、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教师积极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训练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比赛中就会有输赢,就会有人失败。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先让学生明确比赛总有胜负,竞争就会有输赢。当比赛输掉以后,对于学生需要积极的引导,帮助寻找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下次再接再厉。新课程所提倡的激励性的评价在这里就派上用场了,但是绝不能所有的事情都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评价都是肯定,这不见的是好事情。对了得到的是表扬,错了得到的也是表扬,学生听到的都是好话,用得多了也就没有是非之分了。

六、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配备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进行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要给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 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心理咨询外,学校还可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挫折教育,使我国孩子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主编 《21世纪创新学生健康情商》上

2、宋宁、陈世锦等主编 《儿童心理解读》

3、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篇6

缺乏抗挫折能力,是现在的幼儿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从家庭结构、教育意识等方面剖析原因,并着力提出改变该现象,培养幼儿良好的抗挫折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挫折 培养

·【中图分类号】B844.1

记得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讲的是中日两国的孩子在共同去夏令营时面对重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和行动。中国孩子的退缩、胆怯和日本孩子的勇敢、坚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我很震惊,中国最优秀的孩子和日本孩子有这么大的差距,原因在什么?难道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追朔根源,才发现中国孩子所受的保护太多,生活太过甜蜜,缺少挫折意识,无法独立的面对困难。夏令营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孩子的问题。请继续看下面一组镜头:

镜头1:

孩子在攀援,一不小心摔倒了大哭,母亲对孩子又搂又抱,心疼的只掉眼泪,说“我抱你上去”,接着把孩子放到攀缘的最高处,孩子笑了。

镜头2:

父亲和孩子下象棋,结果父亲赢了,孩子大哭,并嚷着:“爸爸耍赖,说好让我赢的。”

看了这两组非常常见的镜头,你是否在觉得可笑之后,还会感到深深的沉重,孩子过分的追求成功,致使“赢得起输不起”,是否预示着孩子心理有问题。原因出在哪里呢?

1、过多的保护捆绑了孩子双手,也束缚了孩子的挑战意识。

家庭结构的多子多孙向4—2—1结构转变,使广大家长对孩子唯诺侍从,却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总认为“才一个孩子,能包办的就包办吧”“只要孩子高兴,依他就依他吧”。于是,饭喂到口里,还要哄半天;下棋还要故意输给他;鞋带不会系,这双鞋就不用穿了等等。过多的保护使孩子一直处于事事顺心状态,不知道“摔倒”的感觉,孩子的双手正渐渐的被扎紧,更令人担心的是:孩子的惰性被充分唤醒,任何挑战都用一句话替代“我不会”“我不要”。

2、过分的表扬使孩子洋洋得意,无法接受失败的现实。

我们一直倡导:孩子年纪小,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表扬为主,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我们有许多的家长也因此而走入了一个误区:对孩子做对的表扬,做错的也要表扬,凡事都表扬,使得表扬失去了真正的作用。孩子无法从家长的表扬中获得辨别正误的经验,无法品尝错误的后果。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的骄傲自满,一旦失败,就显得不堪一击了。

挫折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他对待人生的态度,而幼儿期又是整个人生的奠基启蒙阶段,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积极面对挫折,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值得广大家长和幼儿教育者研究探讨。

一、正视挫折,勇敢面对

著名的心理學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有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家长是幼儿的首任教师,对于幼儿挫折的态度往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对挫折的态度。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首先家长一定要持肯定、坚定的态度,且不可模棱两可,抱无所谓态度。孩子裤子不会穿,家长要热切的鼓励“来来,再试一试吧”千万别“帮你穿”;孩子做一件事做不了,呈现逃避状态时,鼓励孩子“你已经试了很多次了,说不定再试一次就成功了,别怕。”且不可“算了算了,我帮你完成吧。”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不可能真正的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也就不会去考虑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面对困难,他还是会选择依赖或逃避。其次作为家长,应引导孩子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孩子摔倒大哭时,“小事情,你最勇敢了,快站起来继续玩呀”;孩子在交往中失败,鼓励他:“他不和你玩没关系,我们可以想个更好的玩法,说不定可以玩得更开心”;孩子打针后哭了,告诉他“你真勇敢,你的病肯定很快就好了”;孩子学用剪刀,怎么也控制不了“再努力一下,肯定能行的”。只有让孩子不断的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挫折,勇敢的面对挫折,从而去学会战胜挫折。

二、提供机会,放手尝试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它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正如杜威所言“生活即教育”。家长应敏锐的觉察到生活中的小事,提供机会,创设挫折,让孩子身体力行的接受考验。一家人去远足,选择较为崎岖的小路,让孩子走一走;爬过一些较危险的荆棘丛,让孩子自己通过努力穿过;晚间,故意请孩子到一间较为黑暗的房间去取玩具,孩子克服不了“暗”,那么也就无法如愿以偿的玩玩具;幼儿园组织孩子外出,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不加干涉,孩子忘记了东西,第二天就会尝到丢三落四不仔细带来的痛苦等等。家长在提供挫折时,只要适度,不会因为难度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就可以大胆的放手尝试。

三、榜样示范,积极引导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学校,家庭中父母处理挫折的方法、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以,首先,家长应做孩子克服困难的好榜样。面对困难,一往无前,勇敢克服。不仅仅使孩子对你产生敬佩,也更激发了孩子的信心、勇气。请孩子走独木桥,自己先稳稳当当的走过;和孩子一起站在拥挤的公共汽车车上,尽管很累,家长也要表示出毫不在乎,一副津津乐道无所谓的勇敢样子;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回家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轻易显露沮丧、怨恨,心平气和的和家人谈一谈。哪怕孩子是一知半解,他也能感觉到父母在挫折面前的坚毅,体会到每个人都会有挫折。家长冷静,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会坦然的坚强的处理挫折;其次,合理的利用电视、文学作品的榜样激励作用。这些,都是孩子比较喜欢,容易接受的形象,值得启发幼儿。奥特曼碰见怪售是怎么做的?逃走了还是哭了?孙悟空碰见妖怪怎么样?他打不过妖怪又怎么办?等等。用这些孩子喜闻乐见的形象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肯定会成功的。

四、重视评析,积累经验

每次解决挫折后的引导总结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不在于感受挫折,经历挫折,而在于通过经历挫折,找到解决的方法,积累此方面的经验,培养独立应变能力。一味追求经历挫折,而不注重孩子经历挫折后,恰到好处的引导,对孩子的发展同样也是不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经历挫折时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有30%源于年幼时经历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因此,孩子在经历挫折时,父母应予以鼓励或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并且帮助分析挫折出现的原因。如当孩子摔倒后自己站起来了,作为家长,表扬的同时要引导他思考:为什么会摔倒?让孩子知道走路要专心,小心被绊倒。

培养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早日成才 篇7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由于身心尚未成熟, 对学习、生活、家庭中发生的种种事情不会处理, 他们对未来都抱有许多美好的希望和幻想, 当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表现出悲观、失望、沮丧、紧张等不良情绪, 有的甚至经不起父母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而离家出走。因此, 各中小学校在教育教学中, 应切实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帮助青少年战胜各种心理挫折,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维护心理健康, 对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及早日成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问题的解决方法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明确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 而且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它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创造了有利条件。笔者根据上述调查与分析, 紧紧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 缩小问题范围, 以让学生知道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为突破口, 展开了研究与实践。

(1) 以理论课为先导。笔者认为, 充分利用雨天室内课, 让学生理解健康的含义, 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 摆正心态, 懂得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2) 提高认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时期, 容易产生挫折感。其实, 挫折并不可怕。它能给人以打击, 甚至使人丧失意志和沉沦, 但它更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及催人奋起的勇气。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历经艰险和磨难, 在逆境中崛起, 列举一些伟人事件, 激励学生用理智的态度面对现实, 正确对待挫折。

(3) 调整目标。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水平, 既不要过高估计自己, 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当目标始终没有实现时, 应学会调整目标或改变行为方式, 通过迂回的方式或另辟蹊径以达到目标。

(4) 学会暗示。当遇到挫折时, 应通过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没有过不去的坎”等来增强信心, 稳定情绪。

(5) 学会宣泄。可以通过与人沟通, 大声喊叫、踢足球、打篮球、听抒情音乐或痛哭一场等形式, 来宣泄压抑或彷徨, 避免走入极端。

(6) 教学目标有层次。由于学生自身条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差异,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应只是以统一的尺度, 而应有层次性, 一般可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大、中、小目标, 并在课前宣布, 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锁定自己的目标, 树立战胜困难, 挑战自我的勇气和决心。例如:在以发展学生耐力素质, 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为主要目标的耐久跑测验中 (女生800m) , 根据平时学生的学习情况, 按能力大小设定三个目标。目标1:能力较好的女生合格为3'30'';目标2:能力一般的女生3'31''~3'55'';目标3:能力较差的女生3'56''~4'05''。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

(7) 教学内容要适中。新课标要求我们, 体育教师可以大胆地、有针对性地挖掘和创设———些有利于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素材和情景设置, 在保证教学过程安全的前提下, 有时可适当提高内容的难度, 让学生在学习面前有畏难情绪, 但通过自我调节、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教师的激励引导, 最终战胜困难。

(8) 师生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紧张是造成心理障碍, 产生挫折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良好的教学氛围, 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 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在教学中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 理解每个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情感相融, 友好互谅, 亲近依恋的心理关系, 可以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 教师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语言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共鸣, 激起学生奋进的勇气, 增添他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9) 教法运用要灵活。一是提倡自主学习,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 由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过程, 在教师的点拨下,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尝试中认识自己的潜能与同学间的差距, 形成“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为战胜挫折储备内在力量。二是注重分层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 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 在完成较容易的练习后, 可进行高一层难度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对因技术动作的屡遭失败, 运动能力较差或运动伤害事故影响而丧失勇气的学生, 应及时交换练习方法、条件, 降低难度要求, 加强保护帮助, 消除学生害怕、胆怯的心理障碍, 建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而对那些因先天条件好, 素质能力强或因智商高、理解能力强的轻易达到目标的所谓的优秀学生, 则相应增加难度, 如加重器材重量, 延长投掷距离, 提高跑速要求等, 让他们也能在体育学习中体验挫折与失败。三是组织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合作学习中, 学生学会理解, 学会帮助, 学会承担困难和分享快乐, 学会尊重他人, 提高交往能力, 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这样在挫折与失败面前, 学生能消除各种顾虑, 很自然地寻求教师和同学的支持与帮助。四是合理安排游戏与竞赛, 在体育教学中, 积极采用游戏, 可促进学生相互交往, 体验运动乐趣, 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通过公平竞赛,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表现机体、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提高竞争意识, 对学生意志品质锻炼和个性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给我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体育教师应抓住机遇, 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优势, 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挫折和失败及战胜挫折和失败的情感体验, 磨炼学生意志, 有效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有利于学生将来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授人以鱼, 只供一日之餐;授人以渔, 则可终身受益。”教会学生克服挫折与困难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适应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 树立自信心。关注学生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并进, 健康成长, 早日成才。这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教育者的责任。

如何培养幼儿的耐挫折能力 篇8

一、在游戏活动中克服困难, 增强幼儿意志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幼儿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 我在游戏中经常给幼儿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 加深幼儿对挫折与困难的认识, 激发幼儿内在的上进热情, 进而将其转化为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如在游戏《聪明的小狗》中我给幼儿创设了爬着过独木桥的环节, 让孩子们在爬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 我先请一个小朋友爬过去, 让该幼儿树立起榜样, 在榜样的鼓舞下孩子们都产生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正是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只有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 才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在游戏活动中以适当方式给予鼓励, 增强幼儿自信心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 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 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 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 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鼓励, 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 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如在幼儿喜爱的游戏“击鼓传花”中, 有的幼儿开始时不愿意在同伴面前表演, 我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 并给予幼儿鼓励和赞赏, 慢慢地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表演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在游戏中既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 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优点, 克服自身不足的良好品质。

三、在游戏中多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认识。在群体中, 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 如观点不一致, 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 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与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 如何合作, 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折能力。另一方面, 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 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俗话说, “吃一堑, 长一智”。挫折, 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真正地“长大”。有一首歌唱得好,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有时也很无奈。从小到大, 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 使幼儿学会抵抗挫折,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培养小学留守儿童的抗挫折能力 篇9

留守儿童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其次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再次,心理极易出现偏差,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最后,据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在遇到挫折时有4.7%的留守儿童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有0.5%的留守儿童产生过自杀念头。

一、影响留守儿童抗挫折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因素。

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

(二)内部主观因素。

身体素质;已有经验;好奇心与兴趣;安全感;沟通能力。

二、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策略

(一)提高认识,每个人都需要抗挫折能力。

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学业的失败,感情的失败,失去朋友和亲人,人际关系的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而应该积极面对,采取应对措施。可利用和家长交流的机会,比如家访、校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抗挫折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还可利用班会课、学科课程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个人的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一路坦途的,总有崎岖不平,总有挫折,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有抵抗挫折的能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具备了抗挫折的能力,才会成功。

(二)掌握方法,提高抗挫折能力需要一定途径。

不是天生就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很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比如当孩子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是马上给予,而是故意推延给予的时间,并让孩子明白:“每一份给予都应有理由”。明白需要的东西是要靠自己积极争取的,人不可能总是成功,笑有时,哭有时,挫折有时,这是很正常的。要教导学生:遇到挫折时要有战胜它的勇气,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比如成绩不理想时,应尽力从主观上找原因,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还是作业没有认真完成,是没有及时复习还是考试的时候出了什么状况。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制订出解决问题的计划,下次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家长应积极为孩子提供各种训练机会,有意识地从小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在组织这些活动前,先要教育学生:比赛总有胜负,竞争总有输赢。对于输掉比赛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其下次再接再厉。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但是不是一味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评价都是肯定的,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对了得到的是表扬,错了得到的也是表扬,听到的都是好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听觉疲劳”。教师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是帮忙找出原因,克服困难,找回自信;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制造“挫折”,比如考试后批他们的卷子时批得特别严一些,给他们做的题目难一些等。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中,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较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世界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按现代教育的标准,精心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我国孩子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

三、结语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研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抗挫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物质水平的逐步提高, 小学生很难有机会经历风吹雨打, 而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被父母宠溺无度, 逐渐形成无法无天、飞扬跋扈的性格。 然而, 其人生一旦遭遇逆境, 就会变得像玻璃一样易碎, 甚至产生一些过激行为, 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这就要求时常对其进行挫折教育, 以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 唯有如此, 才能确保将来当其遇到难以改变的困境时, 不手足无措, 而是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这样才会有战胜挫折的可能。

一、学校教育中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1.将小学生的抗挫折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中。 班级是抗挫折教育的重要场地, 在抗挫折教育中, 心理体验是一项重要内容, 心理体验有利于小学生抗挫折意识的树立, 以抗挫折意识指导其行为。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认知, 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 而不是处于自我的虚假想象中。 第二步是促使学生进行心理体验, 体验内容包含积极的和消极的及正能量的和负能量的, 比如当获得成功时, 引导学生体验“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豪与自信, 而不是骄傲自大和爱慕虚荣, 每当遇到失败的时候,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 认识到勇于参与就是最大的成功, 而不是自卑自怜。 第三步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 比如遭遇逆境时, 想一想是否自我期望值太高, 从而做出适当调节, 逐步实现对自我的认知, 如此才能使心中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安慰和自我反思, 做到一日三省吾身, 以增强其自我约束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余爱好, 如此才能在挫折来临时, 寄物抒怀, 使挫败感得以宣泄, 促进其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2.将小学生的抗挫折教育融入课外活动中。 小学生都对课外活动情有独钟, 依据小学生各阶段的年龄特征, 制定与其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目标, 安排固定的时间地点, 以专业的辅导老师组织小学生进行科学的抗挫折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快乐, 而且磨炼意志。通过学校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在挫折中学习, 体会挫折, 正面挫折。 学校的活动是多彩多姿的, 班主任应该时常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比如定期开展运动会、野炊、劳动锻炼等活动,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无论做任何事情, 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 只要勇于尝试, 就是最难能可贵的, 因为战胜了自己, 所以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二、家庭教育中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1.家长树立抗挫折教育意识。 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认知:“最爱孩子的父母在中国。 ”此话值得推敲。 我们时常这样形容中国父母对孩子之爱护, 那就是“捧在手里, 含在嘴里”。 他们认为, 孩子还小, 心理尚未发展成熟, 过早地让孩子承受挫折困难, 易使孩子产生无助和痛苦, 所以他们便把孩子当成温室的花朵, 一旦风雨来临, 便会受到摧残而一蹶不振。 研究表明, 孩子适当地受些挫折, 或者更早地受些挫折, 是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只有过早地经历失败, 才会对失败拥有健康的认识, 从而学会在失败中体悟困难, 找到战胜困难挫折的方法, 长期与挫折较量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同龄人更成熟睿智, 其思维也会比同龄孩子更灵活。 因此, 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时常注意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使其拥有社会生存能力。

2.家长要掌握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第一, 要使孩子拥有乐观豁达的性情。 乐观豁达是成功人士共同的性情特质, 只有乐观豁达, 才能使孩子充满阳光朝气, 而不至于死气沉沉。生活中大多数人在困难面前, 会出现消极的情绪, 甚至会造成抑郁症的出现, 这类人总是习惯性地责备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不知道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释放自己的压力, 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可见挫折未必都是坏的, 只有在挫折中换一个角度看待并且仍然享受快乐, 才是人生之道。 所以, 家长要教会孩子笑对挫折。

第二, 适当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小学生对于周遭事物的态度是不稳定的, 受情绪的影响很大。 因此, 当他们身处逆境时, 很容易陷入消极的情境中, 难以自拔, 这个时候, 就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 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鼓励孩子重新燃起斗志, 不断地进行尝试, 并最终战胜挫折。 与此同时, 要把自己的焦虑隐藏起来, 而不能责备孩子。

第三, 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孩子。 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 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还可以促使孩子主动地向成功者学习和效仿, 使他们懂得没有人可以轻易地取得成功, 成功的路, 荆棘遍地, 唯有真正的勇者, 才能披荆斩棘, 夺取成功的桂冠。另外, 父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 可以把自己人生中的烦恼告诉孩子, 使孩子全面地认识人生中的逆境, 从而正确地处理挫折。 与此同时, 父母在面临这些挫折时表现出来的乐观豁达和坚强毅力, 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 成为其人生路上的精神支柱。

第四, 注意保持家庭的和谐。 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 当为之计深远”, 爱孩子而不娇纵孩子, 严格与民主共存, 平等地看待孩子。 如果孩子做错事情时, 不可冲动地对其进行责骂, 而应该先听听孩子的解释, 避免对孩子进行不当的职责, 告诉他下次遇到这种情形时该怎样处理。 父母要用爱告诉孩子怎样正确看待挫折, 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阴影, 保持阳光的生活态度。

三、结语

行动取决于意识, 只要拥有抗挫折的意识, 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就不会手足无措, 怨天尤人, 而是听从潜意识的指引, 找出对抗挫折的方法, 从而战胜挫折。 学校和家庭应该做好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使挫折成为其人生路上的踏脚石, 成为其展翅高飞的力量源泉, 将来为祖国的腾飞贡献出自己的自量。

参考文献

[1]张争光.家庭教育中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J].学园, 2013 (08) .

[2]邰永峰.小学生体育抗挫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 2015 (06) .

六招增强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篇11

(一)善于调节自我抱负水平

自我抱负水平是指个人对未来可能达到的成功标准的心理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规定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规定的标准高,那么他的自我抱负水平就高;如果对自己规定的标准低,那么他的自我抱负水平就低。可见,自我抱负水平是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个人愿望,与个人的实际成就不一定相符合。

(二)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就是指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成长要求,恰当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不足要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实现自我价值。

(三)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

在生活中,人们对行为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归因倾向则对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很大的影响。

(四)增强挫折认知水平

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即挫折一方面对人有消极的影响,如挫折会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挫折能增强个体情绪反应的力量,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个体对挫折的认识水平。

(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融洽人际关系时,首先要掌握交往技能,使自己与别人的交往得以顺利进行。例如掌握基本礼节礼貌,良好口头表达等。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要自觉地择友而交,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对朋友真诚、宽容。第三要把握各种机会参与交往,并保持沟通畅通,以免误解,产生不愉快。

(六)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是挫折发生后人在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备的有意或无意地摆脱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情绪、平衡心理的种种自我保护方式。

挫折能力 篇12

据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调查研究, 各个不同分组专项调查的结果分别显示:32.5%的孩子害怕困难, 34.2%的孩子胆小屈从, 20.4%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19.5%的孩子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由此可见, 在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 开展积极的应对挫折教育, 健全学生的人格,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课题, 更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者和家长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着他们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 阻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挫折教育正是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学生产生受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就学生受挫折的心理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学生受挫折主要与家庭教育方面的偏差、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关。

(一) 家庭方面的原因分析

1. 父母对孩子过度呵护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不仅如此, 父母的教养方式还会与整个家庭的教育氛围、生活情趣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 从而加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一方面,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疼爱自己的孩子, 处处迁就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极力满足, 这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 以为凡是他想达到的目标, 总是可以一帆风顺地实现。另一方面, 家长过度地保护孩子, 遇到问题总是亲力亲为, 事事包办, 使得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独立自主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境, 面对激烈的竞争, 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 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折感。

2.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往往望子成龙心切, 一方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次次最优;另一方面又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特别是物质方面的要求。由于这种思想意识的灌输, 一部分孩子也逐渐对自己形成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 事事争强, 样样想拿第一。当他们遇到挫折时, 不从自身寻找原因, 而是怨天尤人, 嫉妒别人。

(二) 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分析

学校教育的失误, 主要表现在受长期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个别教师忽视学生多方面的追求, 片面看待学生的潜能与优势, 在课堂中有意无意地冷落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些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自卑心理。此外由于要兼顾数量较多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实施方面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难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 当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学习中没有过多地关注他们时, 容易形成消极的心理, 产生挫败感。

(三) 学生自身的原因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面对富于变化的状况, 不能及时地调整心态, 从而导致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的形成, 容易产生挫折感。

二、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 并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措施, 我们主要从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三方面的挫折表现入手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及进行心理疏导。

(一) 学习挫折的心理疏导策略及措施

1. 倾听学生的心声,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当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找机会和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或者是利用班级信箱、网络QQ工具等多种方式倾听问题学生的心声, 帮助他们分析受挫的原因, 找到问题的症结,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道理。我们还有目的地开展活动来引导、教育学生, 例如“我的舞台, 我做主”班队活动、“我自信, 我骄傲”主题队会、“让我们挑战学习中的挫折”活动课等。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设计活动流程, 通过开展活动达到自我教育和展示自我风采的目的, 并在活动的过程中, 抓住时机给予学生最真诚的祝福和鼓励, 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2. 确立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采用合适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确定远期和近期的学习目标。比如学期初, 让每一位学生制订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设想在学科比赛、体育节、艺术节等比赛中准备参加哪些项目, 并为这些项目预先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近期在班级的相关竞赛中准备摘得几颗红星, 等等。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然后朝着既定的方向循序渐进。此外, 还要激发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新目标。

目标制定好后, 我们密切地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 一周后, 让学生对自己本周的表现进行自评和请他人进行评价。同时引导那些把努力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 尽量达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目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地学习。我们力求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并给学生示范适当的自我批评、自我奖赏的方法, 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 和学生交朋友, 帮助学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和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主性,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趋于自然、和谐。这样学生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心理养分, 师源性的心理伤害也会相对减少,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

4. 学习榜样, 树立必胜的信念

信念能使人产生坚强的意志, 积极的信念会使人乐观向上、朝气蓬勃;必胜的信念会使人斗志昂扬, 迎难而上。因此,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给学生树立正面典型, 从大量的名人传记、身边的典型事迹、课文中挖掘心理教育素材, 引领学生积极地向榜样学习, 感受榜样的力量。我们还有目的地让学生收集感人的文章, 布置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 如《小蚬的回家》《一次艰难的决择》《背着父亲上学》等, 让学生读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写一写读后感, 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 一名学生在读了课文《第二次接骨》后, 下定决心要学习文中主人公盖叫天对学习的执着精神, 表示一定要狠下功夫学习。

5. 家校共建, 完善学生的自我认识

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 他们的言行、思想无疑会影响学生, 所以教师要与家长结成伙伴关系, 通过家访、电话联络、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进行沟通, 共同激发学生的斗志、锻炼学生的意志。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和校讯通等工具和家长进行沟通, 并利用家长会举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讲座, 呼吁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开展一些磨难训练, 比如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开展爬山、跑步等大运动量的锻炼活动或带领孩子去体验劳动生活;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采访企业、工厂, 听一听企业家的艰苦创业史。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一些战胜困难、抵抗挫折的体验和知识, 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从实践中体会到挫折不可避免、挫折甚至能成就人生。

(二) 人际交往挫折的心理疏导策略及措施

1. 创建健康、和谐的集体氛围

健康、和谐的集体氛围的创建需要有和谐的外部环境。发动学生参与班容、班貌的布置, 让学生将班务角、卫生角、图书角、植物角排列得美观、合理, 竞赛台、展示台粘贴得醒目, 课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竞争, 增强学生展示特长、推销自己的良性竞争意识, 健全班级干部的管理制度。比如根据班级管理需要, 设立值日班长、纪律监督员、小组长等督察岗位, 在全体学生参与的基础上, 通过自我推荐、个别推荐、集体评议等形式, 公开、公平、公正地参加竞选, 竞聘上岗。

3. 建立健全班级考评制度, 明确评价标准, 帮助每一位学生学会评价自己

从2005年开始, 我们就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了“我的成长记录”教育评价体系, 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的成长记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促使其在德育和智育全面发展的可操作平台, 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成功和失败。

(三) 情绪情感挫折的心理疏导策略及措施

1. 理性情绪疗法疏导

通过讨论的方式, 改变学生偏执的观点, 努力促成其观点的转变。比如观点“我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 转变成: (1) 我希望大家都喜欢我, 而不是讨厌我; (2) 我会做得更好, 这样别人关注我的眼光将更积极。还有观点“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糟糕透了, 我简直无法忍受”, 转变成: (1) 情况糟糕, 是因为我之前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问题; (2) 我不喜欢这样, 但是情况是可以改变的。

2. 引导学生调控冲突时的情绪

当发生调控冲突时, 我们让学生懂得暂时离开冲突现场能使情绪很快平静下来, 能为事后理性地处理问题打下基础。当学生遇到难过的事情时, 引导他将注意力放到开心的事上面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遇到委屈时, 就把自己的委屈和不满通过运动、唱歌、倾诉、大哭等方式宣泄出来。

3. 积极情绪的培养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 充分利用语文课、品德与社会课、心理课程中本身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心理辅导资源来教育学生, 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 加强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引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让学生建立纯洁的友谊。利用美文导读、讲身旁的小故事让学生看到心胸狭窄、嫉妒、自私等情绪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真诚的赞美、善意的批评、谦和的态度是获得朋友之间友谊和尊重的最好方法。

总之,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踏实地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上好心理教育课, 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教学资源,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只要引导得法, 就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摘要:应对挫折能力是人重要的生存能力, 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小学生年龄小, 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而且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忍受挫折失败的能力。一旦受挫, 容易丧失自信心, 甚至产生绝望的心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小学生经历挫折的过程中, 引导并培养小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坚强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细胞神经网络下一篇:轻中度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