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舞蹈艺术简论(精选3篇)
中专学校舞蹈艺术简论 篇1
美是人所共爱的, 也是必需的, 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就是感染人生, 催人奋进, 美化生活;因为流动的美稍纵即逝, 提撕精神, 令人百看不厌;当代舞蹈艺术的本质是它拥有美、表现美, 创造美, 开启了美的大门, 促进了美学思维;当代舞蹈的时代节奏、精神气质都以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呈现, 注重对美的提炼, 在内涵美、动作美、形体美、线条美、姿态美等诸多方面进行打造, 产生了无声的美, 通过舞蹈者精湛的表演, 通过对美学思维的表达, 演绎了醉人的艺术, 刻画了优美、饱满的形象, 带来了愉悦的享受, 下面逐一例举。
一、当代舞蹈的起源以及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后, 当代舞蹈蓬勃兴起, 一些新潮的舞蹈创作如雨后春笋, 一个又一个的表演大赛风起云涌, 表现了一种相当强烈的民族精神、一种丰润的感情状态。当代舞蹈吸取了传统舞蹈和西方现代舞蹈的精华, 兼收并蓄并有所发展。在第三届“荷花奖”舞蹈比赛中, 经过郑重地协商, 确定当代舞蹈成为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 在中国舞蹈发展历史上, 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代舞蹈艺术注重吸收传统舞蹈艺术之长, 对西方舞蹈艺术的优点同时兼收并蓄, 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极尽表现能力, 充分表现了它的人文关怀之基本品格;当代艺术舞蹈注重已有形态、元素的重新利用, 革故鼎新, 过滤掉了在以往舞蹈当中自我宣泄的弱点;当代舞蹈艺术强调运用各艺术之间横向交叉来重组艺术符号, 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向往, 传递了愉悦、健康、快乐、幸福等信息;当代舞蹈艺术根基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它破臼除窠, 表达形式不拘一格, 彻底打破了一些舞蹈循常习故的习性, 在吸收其它舞蹈流派的长处时, 注重学有所获, 学有所长, 不重规沓矩, 不因袭重复, 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 创作出别开生面的舞蹈, 艺术功能全面, 风格清新。
二、当代舞蹈的大众化
当代舞蹈的表现内容简易明了, 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为普通大众所喜, 当代舞蹈表现的形象动作和民族舞蹈有些相似, 而它的优雅则借鉴于古典舞蹈;当代舞蹈对生活的景象提炼以后, 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 表现了生活中的场景, 由于舞蹈者深刻的理解了生活, 所以在舞蹈的时候, 能够对肢体语言做到炉火纯青的驾驭, 对生活进行解读和表现, 表现了民族的文化, 表达了进步的思想, 体现了精湛的艺术, 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让广大观众有了精神确认性的认同, 产生共鸣。艺术来源于生活, 离开了生活, 艺术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当代舞蹈视角直指现实生活, 同时又与时俱进, 时代感鲜明, 娱乐感强烈, 民族审美情趣丰富, 艺术形象丰满, 时代性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满足了不同阶层的审美要求, 具有无穷的魅力。
三、当代舞和现代舞之间的比较
现代舞是一种视觉行为艺术,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在艺术风格方面主张创新, 反对僵化的动作, 打破传统舞蹈的束缚, 追求艺术技巧, 动作合乎自然, 提倡关注内心的感受, 通过型体的动作变化表达舞者的感情, 追求精神的宣泄, 渴望灵魂的自由, 表达的是新颖和独特的行为艺术。
如前所述, 当代舞蹈注重体现生活, 注重普通大众的情感, 注重大众的表达方式, 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十分相合, 符合时代的要求, 贴紧时代背景, 尽管当代舞蹈的表现手法不一样, 表演的形式风格各异, 但都紧紧围绕着现实生活这一主旨, 让人们喜闻乐见, 让人们感觉到当代舞蹈艺术就是为他们而演绎, 这是因为他们而存在, 只不过增加了艺术的加工, 更加生动鲜明而已。正因为如此, 当代舞蹈艺术才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在中国本土中势如长虹, 迅速发展。当代舞蹈作品如《硝烟滚滚》《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参军》《奋斗》《命运》《深夜归来》《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穿越》等等, 主题鲜明, 人物形象丰满, 能够非常细致地拨动人的心弦, 非常被广大群众喜欢, 说明了当代舞蹈的发展前景广阔。
四、古典文化对现代舞蹈的促进
中国的当代舞蹈起源于本土, 在本土获得了发展, 其舞蹈创作的审美价值在艺术欣赏和社会生活两大领域中, 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在世界各地, 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它各自的特点, 都为各自的社会服务, 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补充自身文化的不足, 不断地兼收并蓄, 不断地取长补短。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 影响深远。中国人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喜欢柔和婉转, 不喜欢直来直去, 喜欢细腻, 这都和文化的传承有关。
群舞《天边的红云》在表现方式上, 整个舞蹈构图层次与立体感很强, 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美丽坚强的女红军形象, 是一部不同于以往革命题材的当代舞作品, 女红军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 壮怀激烈, 女红军在残酷的战争中历尽磨难, 充满了对美好的追求, 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 对生命的留恋, 在壮烈牺牲前, 依然战斗与抗争, 焕发出生命的芳华, 是那么的感人肺腑, 是那么的可歌可泣, 是那么的气壮山河, 堪称绝响, 十分符合国人的审美观点。
五、《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分析
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非常有代表性, 下面我们略作介绍。
这部舞蹈作品表现的是军人的战争生活, 在表现手法方面十分优秀, 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 同时又宣扬了“常思奋不顾身, 而殉国家之急”的伟大真理。
开场之初, 乌云密布, 炮火隆隆, 硝烟弥漫, 英勇的战士负伤, 顽强拼搏, 美丽的救护兵认真搜寻, 救护兵把负伤战士背负在身, 艰难前行, 以便转移到安全地带, 受伤的战士誓死不下战场, 挣脱之际摔倒在地昏厥过去。阵地上, 一朵美丽的小花随风摇曳, 情愫浓浓, 依稀向大地的诉说着它的相思……
救护兵把这朵绚丽的小花摘下来献给了坚强的战士, 战争无情, 战场冷酷, 战争的环境悲壮, 而这一朵纤柔的小花, 为这一切添了一抹浪漫主义的色彩。
爱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爱情能够战胜死神, 已经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生根发芽, 包括战场。
经过包扎治疗的战士要走了, 他还有具体参加战斗, 内心不舍, 双眼依依, 战士和救护兵摩擦出了爱情之火, 分手之际, 吻别在即……
战士激动地抬起手, 向救护兵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冲天豪气, 向观众表达了战士和救护兵一方面是有血有肉、有爱情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 表现了中国军队军人以国家为重的高尚的情操, 为了祖国的正义事业牺牲一切的精神, 把伟大的军人形象、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让观众回味无穷, 击节赞赏。
训练中的功能性运用
系广东广州510500)
本形态定型训练相结合的。首先“眼神”静态功能训练通常与基本手位、基本站式与部位相结合, 来达到对于静态舞姿定型的目的。通常对于静态舞姿下眼部神态的要求是根据所掌握的舞姿质感的不同而进行“眼神”不同表达形式的运用的。如“顺风旗大掖步”从静态造型的性质上来看, 属于舞姿向外舒展且占有空间, 所以此舞姿的形象状态决定了与之配合的斜上方45度“眼神”应呈现具有穿透力的“放势”状态;与此同理“卧云”从性质上看在深蹲、旋拧状态下“眼神”随身与头盘旋至上同样呈现出旋转式的“眼神”中的“放势”感。相反又如舞姿“提筋按掌踏步深蹲”从其静态状态来看呈现出一种安宁的思考状态, 所以舞姿性质以平和的心态呈现出“眼神”的“凝势”状态。从舞蹈形态来看,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静态舞姿与“眼神”的关系其实就是形神兼备的辩证形式。当然舞蹈作为一种流动的艺术形式, 静态造型往往是舞蹈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训练形式, 更多的是通过舞蹈的动态动律连接来体现舞蹈动态中的文化审美意象。“提、沉、冲、靠、含、腆、移”作为身韵课的基本动律元素, 始终体现着形之路线与轨迹。动态动律的连接态势体现了形之动态中的美感特色, 此时“眼神”的配合也更具流动的美感。例如“冲靠练习”, 在斜前、斜后45度按掌和滩掌的交替形式下则与“眼神”的“送放”和“凝收”相结合, 贯穿于“提沉”动律之中, 使得在身形风格基础上更具形象美感。当然, 在“眼神”的训练上, 还有盘坐背手的“眼神”基础“收放”的训练。这些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 “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始终贯穿于我们身体训练与风格训练之中, 在基本定型与习惯运用的基础上, 为情绪、性格的传达提供了外在形式的准备。
二、“眼神”与情绪化组合的表现功能及运用
“眼神”作为中国古典舞表现功能、传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其在“形、神、劲、律”的综合状态中体现的是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远意境。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曾说道:“传神者必以形”, 说的就是“神”作为主观精神与思想感情的外在表露是以人体运动的客观动态为基础的, 内外倚仗, 进而形成一种可感的审美客体。2所以“破其形、扬其神”, 通过对于情绪特征的体会, 通过自觉地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 传达其情绪特征与情感心态。因此可知, 神韵并不是虚无、空洞的东西, 对于神韵的追求, 其实就是其身韵中对于人物性格中对于情感、情绪的把握, 同时也是一种人物的味道之所在。身韵的形成源于对于传统戏曲对于审美风格与人物形象的提炼与整理, 显然戏曲中对于眼神的运用是极为丰富而细腻的。所以在身韵课最后呈现来看, 以基础主干教材入手, 通过对于身法风格的分解练习, 其目的要形成具有风格、情绪的形象特征, 这同样与行当角色的形象特征紧密相连的。如在通常的结业课展示中我们常常以不同的情绪化组合呈现, 这一方面完成了对于基础训练之后的情绪性、风格性的专题训练, 同时又以人物角色出发, 将所学知识活学活
六、结语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发展着的就是有需求的。当代舞蹈艺术之所以如此繁荣, 一方面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就是由于人民群众对舞蹈审美价值的不断提高。中国当代舞蹈艺术, 依托中国文化, 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 表现正确的科学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不与社会的法制与风俗冲突, 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 倾心打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全力弘扬民族的气节, 彰显中国新一代的精神风貌。
摘要:昙花一现, 千古流芬, 因其稍纵即逝, 当代舞蹈之美益复如此。它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它广大精微, 高深洪博, 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如日月中天, 有目皆睹, 它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 反映了中国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本文从当代舞蹈的起源以及特点谈起, 解读了当代舞蹈的大众化, 阐述了当代舞和现代舞之间的比较, 分析了古典文化对现代舞蹈的促进, 最后以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的欣赏结尾。管窥蠡测, 率尔操觚, 一哂之得, 商榷同仁, 敬请矫枉。
关键词:当代舞蹈,起源,艺术特点,大众化,古典文化
中专学校舞蹈艺术简论 篇2
内容摘要:目前中职学校舞蹈艺术教育在管理与训练上存在着难以提高的问题,这跟学生的素质及人生目标定位有一定的关系,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来自是成绩差没有考上高中的,而且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的目标是能够在这两三年学到技能走上社会。因此舞蹈队训练在职业学校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而舞蹈作为学校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及提高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职业学校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字:中职学校
舞蹈艺术教育
一、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团队
舞蹈队是学校是艺术队伍中一支比较重要的队伍。舞蹈队主要担任学校、市、镇各大小活动、比赛的演出,展现学校艺术教育的风采,增强学校的艺术氛围,也是宣传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说,舞蹈队节目的质量、队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艺术团及学校的形象。因此,规范舞蹈队管理,整顿舞蹈队的制度具有必要性。规范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不是一两天能练得出来的,也不是靠一个老师的努力去构建的,如果舞蹈队是由几个老师带,只有一个老师是对队员提出严厉要求而其他几个却没有做到,那么最后也是构建不起来的,所以一定要有一致性。如何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舞蹈队?经过这三年的舞蹈队训练实践,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严守纪律,提高训练效率
无规则不成方圆,舞蹈队各成员必须清楚艺术团管理制度,把自己重新定位,严格遵循艺术团纪律要求,做好签到工作,不迟到早退,有事缺席要做好请假手续,不能随意缺席。在训练过程中也应遵守训练制度和纪律,提高训练效率。
(二)加强集训,提高其整体素质
1、着重提高队员的基本功。在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太急进,基本功是靠长期积累的。特别注意训练前、训练中和训练后的纪律要求。训练前一定要求队员换上练功服和练功鞋并迅速的排好队形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中队员不要随便拖堂或中途离开,更不允许在训练中开玩笑嘻嘻哈哈,训练后要快速整齐的排好队,老师宣布今天练习结束方可离开,最后队员把训练场地整理干净再离开。希望通过纪律上的要求和基本功 的严格训练,让舞蹈队成为一支较高素质的队伍。
2、传授舞台经验。队员们应注意舞台经验的积累。舞蹈队在各大活动、比赛中演出的机会较多,队员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舞台经验,在舞台上做到随机应变,处变不惊,从容迎接表演中发生的一切突发情况。
(三)保持平衡心态,体现集体荣誉
1、注意演出心态的调整。要学会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在舞台上不能过分紧张,应把演出当成平常的训练,发挥出正常的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2、注意整体形象。明确舞蹈队演出是代表学校的形象,外出演出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听从队长的安排,做到演出前后到场地都要集队,不得搞个人主义,离散群体。
(四)善于奖励机制及总结归纳
首先,演出结束后,演员应保护好演出服装,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学校服装室。其次,认真做好总结工作。演出后的总结很重要,要在总结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为以后的演出积累经验。最后,明确奖惩制度。一个学期下来,每一位队员肯定都为舞蹈队、为艺术团付出了心血。应该对参加过演出的同学予以证明,肯定;对违规者,我们也应做出相应的处罚。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目前整个国民教育都在讲素质教育,讲究美育,美德。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开放、适用、灵活变化和市场化的,这些教育都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科相关知识上,还要懂得怎么样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到社会上实践,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对我们舞蹈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除了要教育学生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讲究育德,育人。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教育对相关各科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情操,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自己所学无私的奉献给社会。
提高舞蹈教师强烈的责任感,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信息与新的挑战,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造就一代人格完美,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那舞蹈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呢?
(一)参阅文献
现在是信息社会,很多事情每天都有变化,今天不学习,明天就会落后,教师也是一样,一个修养和学问高的人都是平时爱学习的人。翻阅收集资料,是一种提高知识的方法,还可 以通过收集的资料运用到现实的舞蹈工作中,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总结。
(二)教师的表率作用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通过这两句名言,要是老师是一名品德不健全的人,那他教出来的学生不就糟糕了?是的“表率”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一个自身修养高的老师,常常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模仿的榜样,在教学中其讲述的观点及阐述的内容,也易被学生接纳,其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爱。舞蹈教师则可用愉快的教导语言和学生沟通,定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舞蹈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做好榜样,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优秀人才。
(三)文化和审美修养
具备一定的文化和审美修养,即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高尚的审美情趣,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作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诙谐、优美的教学语言,敏锐的观察力与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健康、饱满的精神与优美的举止和风度。除以上的三点以外,舞蹈教师还应具备1:要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2:理论教学的能力。3:专业演示能力。4:舞蹈创编能力。5:电化教学(课件教学)的能力。6: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7:自我提高与教改能力。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师应该具有教多种科目的能力,随着招生规模与招生地区的扩大,将来我们会拥有很多基本功扎实表演方面优秀的学生,对形体而言,假如专业课教师的素质不够全面,或只能讲授单一课程或者是形体教师本身的形体形象不好,这样的老师很多方面会不及学生,导致学生的水平不会有很大提高,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耽误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像我们有些舞蹈教师,由于本身的舞蹈能力不是很强,在上舞蹈课时,总是在混日子,要么就放电影给学生看,要么就让学的好的学生跟着碟教授别的同学,完全就失去了一个教师的职责,只有综合素质全面的专业老师才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引导教育,教师具有较高的水平,学生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才具有说服力与感召力。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学院派教学,学院派的教学是以从基础的排练厅到广场到专业舞台或者剧院。高密度的学院派舞蹈教学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产物,我们把它比做一座“桥”,是沟通“上下”、“古今”、“未来”的枢纽,有着承前启后的“转折”作用。是整个社会舞蹈教学历史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环节”,它也建立了自己的“发展功能”及“学院流派”。而中职舞蹈教学仅停留在为日后适应幼儿园教学为前提的教学中,尽可能的把学生塑造成多能跳能教能编的多元型人才。如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告诉我们,现在的舞蹈教育不能再用以前的古老的教学方式,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老的教育机制来开展现在舞蹈教育是行不通的。那样只会教出千篇一律、风格统一的表演模式,所以只有不断创新舞蹈教育方式,才能得到所要的效果。只有不断的去创新和探讨教学方式,才会取得教学上的进步和肯定。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个人还是比较推行分层递进式的教学方法。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来自兴趣和灵感,善于个性思维,追求个性的特色、个性的魅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就是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放在事物的特殊面即个性上,在舞蹈教学上,要求从习惯的传统方式中走出来,进行新的课程设置,运用新的教材,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高峰。
1、要做到教师教材的更新,选用特色的教学方法。
但大家所熟知的舞蹈教法便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的模仿对象,但这样往往会导致了学生表演风格的单一性,个性才能形成舞蹈的风格。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按照各自的身体条件及表演特性,分组进行教学,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以特色的题材、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2、挖掘学生潜力,使之与老师形成互动。
老的教学手段只是一味的老师教授学生模仿,课堂很枯燥,而且很多学生本身就懒的学,这样课堂就会变得越来越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不学习更是来火,造成双方僵持不下,如此下去课堂能好的起来吗?学生能喜欢舞蹈吗?职业学校很能有好的艺术氛围吗?所以,要想使课堂活跃,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挖掘他们创造与想象的能力。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学生好的东西,并给予肯定及鼓励。学生得到鼓励,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容易产生出好的东西,只有打破“我教你学式”的教学方式,双方互动互补的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分组别教学
8年的舞蹈教学发现,不管你计划如何的制定,但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完成,不可能一直停着等大部分不会的同学呀,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舞蹈水平分成了不同的组别(基础组、提高组、创作组)并分别施教。基础组教学适合基础一般,待于整体提高的学生,提高组适 合有不错的舞蹈基础,有希望在专业上有所突破的学生,而创作组适合专业过硬、在编导方面有一定想法和能力的学生。分组后,老师集体讲解再选出个别好的学生领练,老师分组逐一指导。实行了分组教学之后,原来就有舞蹈功底或者是学习舞蹈比较快的同学又有了很多的发展空间了。
(三)经过演出实践助推学习
舞蹈是一门集合造型和舞姿的艺术,课外演出的实践尤其重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艺术演出,以及市里的各项比赛、演出,还鼓励学生去参加舞蹈考级,这些不队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让他们积累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经验。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正所谓兴趣胜过老师,教师教人的目的,最后还是为了能让学生学会自知自学。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看视频拔碟,自己学动作和舞蹈造型,让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排出来后,教师再做进一步的指导。其次,还可以接一些舞蹈演出任务让他们多参与,提高他们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再次,在平时训练中,大力的运用队长的作用,进行带训练,教师只出谋划策。当然教师不能把全部的任务都交给学生,在刚开始时最好是训练老师手把手的带,然后再慢慢放手。
中职学校舞蹈队的训练不同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跳舞好的同学他们就不会来职业学校啦,在训练中学生纪律是一方面,时间短也是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学校领导的重视,各相关科室的协助,教师的认真负责、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以及班主任的配合,多参加社会文化活动,这个代表学校文化,也是学校一块招牌的舞蹈队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万象中脱影而出,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欢。我们作为舞蹈工作者责无旁贷,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l]《中职学校课堂舞蹈教学的探索》 《华章》2008年11期
[2] 林德宁《浅谈舞蹈队中的德育渗透》 2009年7月
简论舞蹈美的艺术特征 篇3
如果从美学的高度来审视舞蹈艺术, 就会加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与领悟, 从而有助于舞蹈创作与舞蹈表演。为此, 笔者对舞蹈之美学特征, 发表几点小浅见, 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情感的艺术
一种表情艺术, 它的内在本质属性就是抒情性。素有“艺术之母”之称, 同时, 它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艺术的最高手段与最后手段, 《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 (咏) 歌之, 永 (咏) 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可见, 人的情感表达手段是:语言→歌唱→舞蹈, 舞蹈无法表达的情感, 也就没有其他表达手段了。
因此, 我们可以说, 舞蹈的抒情性不是一般的抒情性, 而是抒情的极致化。中外的艺术史与舞蹈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早的舞蹈都与诗歌、音乐密切结合, 成为“三合一”的共同体。在艺术发展更趋于分工精细化的进程中, 三者才逐渐分离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品种。但舞蹈抒情性之最强、最浓、最大、最烈, 则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有人干脆给舞蹈下出这样的定义:“舞蹈是情感的艺术。”
的确, 舞蹈以情感为动力, 以人体为工具, 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 在一定的空间内含着一定的时间连续不断地运动, 以外化人的思想感情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为主要的美学特征。
舞蹈家在客观生活中受到撞击, 产生自身的感受与情感, 然后把这种感受到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作品之中, 再通过舞蹈表演把这种情感表达给观众, 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最终完成舞蹈创作任务。在这一艺术生产的全程中, 情感自始至终是一条贯穿线。
由此可见, 舞蹈的抒情性是它首要的美学特征。
二、动作艺术
舞蹈没有语言与歌唱, 只有动作, 是一种“哑剧”式的表演, 所以也有人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
动作就是舞蹈的“语言”, 我们称之为“舞蹈语汇”。舞蹈动作有着鲜明的直观性特点, 它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变为有形的外化动作。从这一意义上说, 舞蹈动作超出“哑语”手势的解释, 而是表达情感的“哑剧”式动作。动作是舞蹈的核心元素, 离开了艺术化了的人体动作, 舞蹈便失去了物质材料, 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可能。
当然, 舞蹈动作不同于杂技、武术的动作, 就在于舞蹈动作是由人的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的, 也就是说, 舞蹈的人体, 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 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 内外一体, 这便是舞蹈动作的主旨与灵魂。
三、韵律艺术
节奏是各艺术门类共有的美学特征, 但对于音乐与舞蹈来说, 节奏性更显得重要。节奏的本质, 根源在于运动, 也就是说, 有运动便有节奏。当然, “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朱光潜:《美学书简》第78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 它的节奏表现为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 是旋律的骨干, 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舞蹈是运动的时空艺术, 它的节奏表现为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幅度大小等, 也是舞蹈最基本的要素和表现手段。所以, 舞蹈的节奏就是人体动作的韵律美。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说:“‘舞蹈的表情’, 离开了‘舞蹈的节奏’是不可能存在在的;而节奏如果不通过表情也不可能表现出来。” (《艺术特征论》第323页,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 舞蹈的节奏性, 即动作的起伏变化, 不仅可以表现内容、表达情感, 而且可以形成韵律美。例如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女主人公英娘“反弹琵琶”的独舞, 就通过其舞蹈动作由缓到急、动作幅度由小到大的节奏, 展现了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 塑造出优美动人的舞蹈形象, 同时也表现出其韵律之美。
【中专学校舞蹈艺术简论】推荐阅读:
敦煌艺术旅游中专学校06-01
艺术中专09-13
中专学校09-27
中专学校规划标准10-24
中专职业学校论文09-22
中专学校分层次教学05-26
艺术中专的文化课建构06-13
中专学校学生自我鉴定05-29
中专学校学什么专业好09-07
中专职业学校自我鉴定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