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2024-08-05

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精选11篇)

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1

摘要:分层教学的涵义,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实施分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教学

目前,由于普高的扩招和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职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而且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同时数学课由于其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和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又比较高的特点,使得数学课成为最难教学的课程之一.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对这些知识基础、认知基础实际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教学,怎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

分层教学是在一个班级授课条件下,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理论和现代“最近发展区”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合理划分层次

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是搞好职高数学分层教学首先必须要做的工作,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前,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知识水平、数学能力等作综合分析与评估,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理分层.比如,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等.

2.正确制订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预期教学效果”,在现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式下,怎样在统一教学的前提下,辅以个别教学,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反复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之前提出每个层次的目标.目标的制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比如,对差等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对中等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工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训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3.科学组织分层教学过程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确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分层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

课堂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在分层练习中,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基础题要鼓励差等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差等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要求中等生作答,优等生补充完善,教师做出评价后,让差等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等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相互推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建立分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在数学的分层教学中,应该积极推进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的建立.现行的评价机制,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在此,应将评价机制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考试等整个过程之中.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出勤、上课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予以评价;课后作业可以从书写、数量、质量等方面予以评价;对于考试,应做到多元化,防止千人一卷,千篇一律,分层后,一部分学生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开卷与闭卷,但要求他们要诚实地在卷面上注明是开卷还是闭卷,教师应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名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实效

1.运用分层教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分层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后进生的教学力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分层教学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

4.分层教学开发了学生乐学的天地,拓宽了学生乐学的路子,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都能体会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2

摘 要: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而个别教学虽可因材施教,但其效率低,也与我国现行国情不符。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教学中形成了“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加强合作”的分层教学思路。

关键词:个体差??;分层;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68-02

分层教学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在班级框架中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适度渐进,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简便、易于操作的方案,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一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要让学生和家长心里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最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快组命名为“发现”号,慢组命名为“希望”号。学生懂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上课时的纪律比分组前好多了。并且一定要让家长知道这样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配合是分层次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层次的划分和座位的安排

通过多次的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发现号”和“希望号”。由于慢组在教学过程中板书相对较多,所以将慢组安排在老师的右手边。“快组宜让兴趣相投者编座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互帮互学。

三时机的选择

当复式课中有集中识词的内容时,宜选择在开学初或期中考试之后进行。因这时其它课程还没有考试,学生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课后复习。

四课堂设计及实施的原则

1、教学目标和要求层次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各知识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不一样。(1)我将下列与汉语有较大差异,并且学习英语必须首先掌握的内容列为基础目标:A:实词的词性变化:名词的词形变化,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的词形的变化,动词的词形变化B八种主要时态的构成,形容词和副词的词形变化,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及 There be 句型;C:冠词:a,an,the的用法.D:四会词汇的识记;E:初中常用的会话,日常交际用语;(2)我将时态的应用,形容词和副词常用句型,动词的语感,动词不定式复合句和四会词汇及其相关短语,常见搭配,专题会话等列为高层目标。

2、动静结合,讲练交叉的原则。分层次教学必须写两个教案.第一个教案只写教学的几个步骤和时间的分配。第二个教案必须详细写明教学的内容。要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方法和分层练习等。教学内容的制定可根据上面的层次划分法,慢组应以基础目标为主,快组则以高层目标为主。一般情况下,教师?o慢组讲课时(动),快组做练习或者自学(静);反之,慢组做练习时,教师则给快组答疑或讲课。当然,动动结合,静静结合有时也可以穿插在动静结合之间。特别要注意练习的量要适当多一些。不然当教师在一组还没讲完,另一组将无事可做。A:快组教授新课,慢组复习的同堂复式教学的课堂设计:(表1如下)B:两组均为复习课时的课堂设计:(表2如下)两组均上新课也可按照上述原则设计。但要注意教学步骤不宜太多。教学过程设计得太细,教师疲于拼命,学生也会感到无所适从。

1、快组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慢组则采用相反方法的原则:“教为不教,学要会学。”教师要达到不教的目的,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后才会“飞起来”慢组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学会基础目标中规定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慢慢“跑起来”。

2、作业互改,集体讲评为主,教师抽查为辅的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的备课量很大。如果要改全部作业,恐怕很难长期坚持,而且效果未必会好。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小教师(小组长)的积极性。小组长要让各组内中下层学生担任,这些学生做领导的机会少,得到教师的任命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高,工作更认真。

分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层而教,因此能使得教学内容更好的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要求。从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使他们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达到逐步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优势[J].陈建.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00)。

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3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个体差异;培养目标;设计;评价; 鼓励

G633.6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中职学生由过去的挑挑选选,变为现在的一窝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大大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肯定是行不通的,必然会造成“吃不饱”与 “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给我们实际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下面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对分层次教学看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基础知识薄弱,智力水平千差万别,特别对于数学方面尤其严重。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一 摸底测验,根据成绩把学生划分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学生入学后便组织摸底测验,以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甲,乙两个层次。甲层次在贯彻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和“加厚”,为学生升入高职学校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乙层次则侧重于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主要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二、通读教材,精心备课,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甲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于乙层次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一些,难度浅一些,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这样有利于保持和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教学目标一刀切而造成的差生跟不上,优生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

三、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次进行。

教学分层次是課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心中不仅有优等生,也要有差等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充分发挥才能的目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对优等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上课时,分层次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大家看书学习。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层次,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授课时,前20分钟,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启发式教学重点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基本能力训练,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后20分钟,在简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

四、课后作业,分层次设计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简到难成阶梯式。乙层次的学生做基础性作业,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甲层次作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在作业批改上,对乙层次学生尽可能当面批改,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对于集中的问题可利用上课时组织讲评,反复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甲层次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方式进行。

五、分层次评价,及时鼓励。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乙层次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它们的每一点进步,激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甲层次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它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总之,通过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方式,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总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是一种符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现状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对类似于中等职业这样的学校,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甘冶湘 湖南师大出版社。

论机电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 篇4

一、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念

分层次教学是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这个班里不同学生的成绩来制定有关的教学目标, 然后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出现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那些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可以从原本的不懂变成懂, 然后再到学会,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再转向更高的层次, 最后让学生达到一个想学习以及会学习的状态。我们进行分层教学最为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 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二、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专家曾经提出过:从唯物辩证的角度可以看出, 不管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既矛盾又统一的, 如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 那么不管是教师的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会开展得比较顺利, 不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 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如果两者的矛盾统一性遭到了破坏, 不仅学生的成绩没有任何的进步, 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因此要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破坏整个教学矛盾统一性的就是教师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去教那些水平不一样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 设立不同的目标, 才可以达到矛盾统一。

三、机电技术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把分层教学分成这样几个层面: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划分、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立针对他们的学习目标、按照学生层次因材施教, 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测试以及评价。教学环节实施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 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划分

在一个集体中我们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1.学生自己的智力因素。2.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3.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对学生水平的检测可以借助这三个因素来进行,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层次划分, 在学生层次划分的教学工作中, 我做出了这样的划分:

我们对学生做好了层级划分之后, 然后就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把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的结果公布出来, 同时也要想到进行层级划分可能会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 是不是公布划分的结果还要参照学生自己的意愿, 可以把结果直接公布出来, 也可以只有教师自己知道, 然后就是进行编排工作, 划分好合作小组, 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互帮助。

(二) 分层次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课堂教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也是非常难以操作的一个过程。我们把教学实践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如果所教授的课程是全新的, 那就不用进行分层教学, 不管是哪一个层级的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和例题都是可以掌握的, 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式来带领不同层级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比如对于那些C级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做好课前预习, 对于A和B级的学生要让他们自己进行研究。

四、对分层次教学的思考和总结

分层次教学虽然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课题, 但是在实践中还有很大的难度, 特别是一开始的时候。作为教师, 要把自己的态度放端正, 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 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目标, 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 发现如果一个班级的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的时候, 分层教学就会有显著的结果。因为课堂教学是有时间限制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来把随堂练习展现给学生。

总而言之, 在机电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是有必要的,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学生分层,分层教学,分层测试与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成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策略 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差异化学生;分层教学;学习信心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教师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数学课堂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 那么,初中数学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呢?。

一、研究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层次的划分必须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情,这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 、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组(提高层),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B组(发展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學生;C 组(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学生层次的划分方法是灵活的。可完全由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哪一组,个别学生由教师讲清道理,征得学生的同意后进行适当调整,也可向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认识后完全由教师主观分层。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认真钻研教材,对学生实施分层备授课

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组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

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可制定以下目标:①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②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③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培养分析和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能力。

这里(1)、(2)是基层目标,(1)(2)(3)是中层目标,(1)(2)(3)(4)是高层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到层,避免以往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的弊端,强化了针对性、具体性,使教学目标得以具体化。

教学过程要根据情况设置 “全体”、“培优”、“补差”三条线索,在课堂容量上也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还要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有所区别。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击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有能学有所得。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

三、课后练习难度适中,让学生分层练习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一是为低层次学生设计补缺题,二是要求全班同学都能完成的练习巩固题,三是为高层学生设计的深化题。课外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措施。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各层次学生都要完成必做题,B层学生可选做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完成选做题,C层学生必须完成选做题。

四、及时掌握学生课后反馈信息,进行分层评价

1、分层考查。考查也可分两种方法。一种是每次考查题都设有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A组同学选做的,B、C组同学必做的;深化题是供B组学生选做、C组同学必做的。三类题所占分值的比例可各占85%、10%、5%。第二种是考查成绩的标准不同。A组学生40分可合格,B组学生60分算合格,C组学生70分才算合格。教师在考查后,根据不同的结果,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

2、分层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答问,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总之,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激发他们数学终生学习的源动力。也只有在生活中不断运用,在具体的实践中感悟提高,学生在校时所学的数学知识才不会半途而废,才能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助一臂之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做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参考文献

[1] 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10).

[2] 马忠林.魏超群.《数学教育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6

阶段一: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入门

(一) 书写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即有自由的离子存在)

(二) 发生条件: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

(三) 书写规则: (1) 写离子符号的规则:完全电离且溶于水的化合物 (强酸、强.碱、完全电离的易溶盐) (2) 保留化学式的规则:单质、氧化物、难溶、难电离、气体、水、非电解质。

(四) 配平规则:同时满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数目守恒。

(五)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一般方法:

1.反应能否发生, 例如Fe2++H2S=Fe S↓+2H+不能发生, 因Fe S和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2.产物是否正确。例如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其产物为应为Fe2+。

3.离子、分子等化学符号的书写是否符合实际的电离情况。例如CH3COOH与Na HCO3溶液作用应写成:CH3COOH+HCO3-=CH3COO-+CO2↑+H2O, 若把CH3COOH拆开写成H+、将HCO3-拆开成CO32-就错了。

4.是否符合“三个守恒”, 即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例如将2Fe3++Cu=2Fe2++Cu2+写成Fe3++Cu=Fe2++Cu2+就错了。

5.“=、↑、↓、Δ”等用法是否正确。

阶段二:特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一) 少量过量型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经验规则:对少量过量型反应, 可根据“量少全反应”, 把量少物质的物质的量定为1, 再结合参加反应的离子判断产物, 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过量的Na HSO4与Ba (OH) 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 SO4↓+2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Na 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CO2+H2O→C6H5OH+HCO3-

D.Fe 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解析:A项以少量物质系数为1, 1mol Ba (OH) 2电离出1mol Ba2+和2mol OH-, 需用1mol SO42-和2mol2H+来反应;B项漏写HCO3-的反应的, D项中的Br-只是部分被氧化。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 OH溶液:Al3++3OH-=Al (OH) 3↓

B.在硫酸铜溶液中加过量的Ba (OH) 2溶液:Ba2++SO42-=Ba SO4↓

C.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OH-+CO2=HCO3-

D.在Ca (HCO3) 2溶液中加入过量Na OH溶液:Ca2++HCO3-+OH-=Ca CO3↓+H2O

解析:防止忽视过量的CO2使Ca CO3→Ca (HCO3) 2。学生误选D的多,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过量问题处理的原则是“以少定多”, 即量少者应由其化学式组成微粒之比[这里是指Ca (HCO3) 2中Ca2+与HCO3-微粒之比为1∶2]来决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因此, D的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3-=Ca CO3↓+2H2O+CO32-;至于A显然错误, 生成的Al (OH) 3溶于过量的Na OH溶液, 生成Na Al O2,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注意:以下两物质间的反应与其用量有关, 解题中应注意: (1) Na2CO3+HCl (2) Al Cl3+Na OH (3) Na Al O2+HCl (4) Fe+HNO3 (5) Na OH+CO2 (6) Ca (Cl O) 2+CO2

(二) 反应先后型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经验规则:该类型反应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子与另一种反应物反应, 一般用“假设法”判断反应先后顺序:假设任意一种粒子先与另一种反应物反应, 如其产物能与其他粒子共存, 则假设成立;反之, 则不成立。

例3.写出NH4Al (SO4) 2中滴入Ba (OH) 2至沉淀量最大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析:NH4+和AL3+遇OH-都会发生反应, 应判断为Al3+先和OH-反应。这里分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情况为Al3+完全沉淀时, 令NH4Al (SO4) 21mol, 则需Ba (OH) 21.5mol, 此时能产生Ba SO41.5mol, 即共有沉淀2.5mol;另一种情况为SO42-完全沉淀时, 需Ba (OH) 22mol, 此时加入的4mol OH-中的3mol先使AL3+全转化为Al (OH) 3, 剩下的1mol还要判断是先和Al (OH) 3还是NH4+反应, 因Al (OH) 3和OH-反应的产物Al O2-不能和NH4+共存, 即应先和NH4+反应, 此时沉淀量为3mol, 故根据题意应为第二种情况, 对应离子方程为:Al3++NH4++4OH-+2Ba2++2SO42-=Al (OH) 3↓+2Ba SO4↓+NH3·H2O。如该题换成“KAl (SO4) 2中滴入Ba (OH) 2至沉淀量最大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第一种情况同上, 第二种在Ba (OH) 2加入2mol时, Al3+全转化为Al O2-, 即此时沉淀总量为2mol, 应为第一种情况。对应离子方程式为2Al3++6OH-+3Ba2++3SO42-=2Al (OH) 3↓+3Ba SO4↓

(三) 定量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经验规则:该类型方程式参与反应的粒子和反应用量都随题目所给条件变而变。写方程前要求仔细分析粒子反应先后顺序, 确定反应用量, 最终确定反应方程式系数。

例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Ba (OH) 2溶液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混合

C.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g++2NH3·H2O=[Ag (NH3) 2]++2H2O

D.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溶液混合:

解析:注意量对反应的影响。A项中明矾和氢氧化钡是按1∶2反应的;B项中NH4+也会参加反应;D项中等物质的量反应, OH-只和HSO4-中的H+反应。

例5.向含4mol Fe Br2的溶液中通入3mol Cl2, 写出该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析:Fe2+和Br-都会和Cl2反应, 但Fe2+还原性比Br-强, 故Fe2+先与Cl2反应, 剩下的Cl2再与Br-反应, 对应离子方程式为4Fe2++2Br-+3Cl2=4Fe3++6Cl-+Br2。如题目改为“向含4mol Fe I2的溶液中通入3mol Cl2”, 由于Fe2+还原性比I-弱, 故对应方程式为:2I-+Cl2=2Cl-+I2

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分层次教学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 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爱好以及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差异很大, 因此,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这对很多暂时落下的学生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失去继续练习的主动性、丧失信心等。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 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主动练习、交流合作的机会, 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了分层次教学, 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了体育的乐趣, 教学质量也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一、教材分层

总体目标统一, 具体要求不同, 即本节课中教材规定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都应该掌握, 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速度、理解知识的层次、各种练习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球练习, 分运球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自抛自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传接球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 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质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其中A为优等生, B为中等生, C为后进生) , 并分别制定教学目标为创新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基本性目标。创新目标是指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对大纲范围能有所拓宽, 对教材内容有所深化;发展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基础上, 对拓宽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基本性目标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由于体育课程内容不是唯一的, 它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 因而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差别;二是认真备好课, 使课时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显著的针对性。

二、学生分层

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基础, 只有真正的摸清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分层次教学。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 由于他们的生长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差异性, 学生在兴趣和能力方面各不相同。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而言都是一样的, 但是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乃至场地器材, 再参考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同时课程内容也可根据当堂的具体情况而变动。比如, 进行长跑练习时, 依据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的差异, 将学生平等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 可以安排1000米定时4分钟, 并有意识地灌输跑步技巧, 将快跑与慢跑结合起来练习, 同时注重培养他们耐力和速度, 保证他们提高长跑的成绩。针对B层次的学生, 安排800-1000米匀速跑练习, 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跑步时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平稳的跑步节奏, 同时训练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从而提高耐久力。C层次学生则安排1000米跑步和快走交替练习, 即弯道走, 直道跑, 培养学生心理和身体的耐力, 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因而教师要因人而异, 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后, 教学方法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关键, 因而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要起点低、层次多。在体育课堂开始时, 体育教师要尽量地寻求平衡点, 同时要逐渐地展开分层次教学方法,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比如, 在做游戏时, 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A层次的学生较多的采用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方法;B层次的学生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 为他们创造生动的课堂环境;C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教学法, 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总之,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变, 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堂的空间优势, 为能力较强的学生创设发展和提升的机会;对身体一般的学生, 在保证他们原有基础之上, 确保能力有所提高;此外, 要尤其照顾和关心身体相对虚弱的学生, 或者有心理身体障碍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 让他们在观察和反复的训练中体会体育课堂内容的技巧, 并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巧, 提升体育能力和自身的身体素质。

四、分层次教学前提下, 实现有效个别指导

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能力, 还需要注意个别学生, 及时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 同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起来, 营造交流的氛围, 比如进行集体的交流或小组讨论。此外, 对于一些问题的讲解, 要有针对性大家都不会的问题集中将讲解, 个别同学不会的问题个别辅导。对于体育课堂的一个误解是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有课内, 课外无需再看,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纠正这种观点, 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比如武术的学习不仅仅要课上学会动作, 还需要课下进行更多的练习。坚信只要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同时多关注每个学生, 学生一定会对体育产生兴趣, 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祖春、王祖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8

一、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分层, 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

在探究物理问题中, 不但需要学生的基础知识, 还需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综合能力, 如观察与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等。此外, 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会影响着他们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科学地将学生进行分层。可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学生, 如谈话、课堂观察、测试等。同时基于学生意愿, 依据上述差异将其分层:A层, 有较强的探究能力的优秀生;B层, 有一般的探究能力的中等生;C层, 探究能力较弱的学困生。在各层中再划分为3个级别A-、A、A+, 将3层次的学生以组间平衡与组内搭配的原则分为若干小组, 通常每组4人, A层1人, B层2人, C层1人。同时, 将A层学生任命为组长。分层前,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所属层次。每隔一定时间以学生成绩与实际能力来重新调整学生所属层次与级别, 激励学生努力完成或超越老师所设的学习目标, 让他们体验到晋级的喜悦。

二、注重教学目标分层, 明确各层次学生学习动力

在教学目标的分层上, 即以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同个实验中以学生的不同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第一, 根据课标制订实验要求, 即不同学生应实现的统一目标。第二, 分层次制订课时教学目标。以B层的目标作为基层目标, 即可通过物理情境提问, 完成探究, 概括与总结出实验初步结论, 然后以结论对简单现象进行解释;A层, 比基层目标高, 即可提出较专业问题, 通过创新思路与方法来作科学探究, 总结与表述实验结论, 可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探究, 能科学进行误差分析, 解决问题;C层, 低于基层, 即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 能以一般方法来探究, 简单地归纳实验数据以及结论复述, 该层侧重引导其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增强学习信心。

例如, 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的探究教学, 共同目标为:在问题探究中懂得以控制变量法对各变化关系进行探究;能根据设计好的电路来测量;在归纳与总结中发现变量间的定性关系;利用定律来简单计算。各层次教学目标:1.C层:协助实现电路连接, 完成基本实验操作, 如实验数据的记录, 懂得变量间相互关系, 可复述其关系;2.B层:以电路图来连接线路、准确操作, 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图象, 分析出变量间的变化关系, 初步获得结论;3.A层:设计测量电路, 实验操作规范, 由实验数据归纳出各变化关系, 得出较为准确的欧姆定律内容, 可评估实验过程, 分析误差。这样, 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三、注重课堂探究实验教学分层, 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分层即教师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学习要求, 进行适应他们差异性的教学, 是分层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关键。

(一) 学生自学定向

有效学习即学生能明确且达到所设的学习目标。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目的, 提前将教学要求以实验学案或提纲形式发给学生, 如不同层次学生应实现的目标、实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这样, 有利于学生课前自学预习, 把握实验技巧及基础知识。

(二) 教师演示与点拨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 教师对于重点与难点点拨是不可忽视的。课前, 对学案或提纲中的重点与难点、实验技能, 教师应联系事物来展开演示与点拨。例如: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探究实验, 在实验开展之前, 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动手连接滑动变阻器与电表, 同时进行读数练习。其次,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 或引导他们把自己生活中观察与探究实验主题有关的趣味现象或情景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述, 引发思维碰撞, 让学生以情景提出问题, 并以问题切入来实验探究。

(三) 小组实验探究

这个阶段步骤为:各组将同学或老师提出的物理现象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并提出具体问题, 再让C层学生表述, 各组间可互相补充, 而后从师生所提问题中选出1~2个和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重点探究。

首先, 假设与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 发散学生思维。各组讨论之后, 让C层学生阐述猜想内容, 各组可互相补充。

其次, 计划制订与实验设计。基于独立思考, 让B层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包括实验步骤、数据表格及所需器材等, 再组内讨论加以改进或补充, 以确定最佳方案, 然后让C层学生进行表述。最后教师评价各组方案, 优选几个变量易控制且可操作性强的基本实验方案。

第三, 实验与证据收集。由B层2个学生作为主实验操作者, A层学生于课前老师的实验培训后, 常常以指导者身份来督察实验过程, 指出B层的错误之处, 例如:电表读数、电路连接等, 避免出现失误, 而C层学生则对操作过程进行观摩学习, 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 篇9

由于国家政策倾斜, 就业率高等原因的存在, 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青睐。随着职业院校招生范围的扩大, 大批高中考落榜生进入职业院校, 导致学生在知识层次、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等个体素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的教学过程, 必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从而加大两极分化的程度, 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思想水平和性格、兴趣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水平相近的群体, 并区别对待。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很早就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除此之外, 现代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 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现有水平、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 把它们之间的区域----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策略”的理论, 他认为“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 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结合学生学习差异的客观情况, 与我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准则, 分层次教学避免了不分对象“一刀切”式教学方式的弊端, 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三、分层次教学在职业院校中的实施要点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分层模式有: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检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还有职业院校特有的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在具体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模式, 切忌生搬硬套。但无论哪种分层模式, 都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学生分层。

对学生的分层是否恰当, 是分层次教学实践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制定有科学性、针对性的分层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层应当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般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学习素养进行分组, 职业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还应着重考虑思想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判定。学生分层应根据学生变化及时调整, 避免一成不变, 阻碍学生的发展。学生分层需要注意的是,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关注全体学生, 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 目的并非只为培养学习尖子。

(二)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恰当制定, 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差异,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以使学生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学目标还应当注意做到, 不同层次之间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衔接性, 便于变化较大的学生可以及时适应新层次。

(三) 教学内容分层。

分层次教学应紧密结合职业院校正在大力推行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来进行, 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级别的任务。对低层次的学生提出行业中最典型、最基础的任务, 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难度较高的, 甚至是行业前沿的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学习成果带来的价值, 从根本上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动力。

分层次教学并非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以来, 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其中有成功的, 也有失败的例子。职业院校的分层次教学以分层走班模式的形式居多, 但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案的制定、实施都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新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形势下实施分层次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职业院校应在这条道路上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研究与探讨。

摘要:为了使更大范围的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基于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和学业水平差异性的考虑, 有必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 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实现各个层次学生的最优发展, 培养符合社会各层次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幼儿园教学重点的分层次评价 篇10

幼儿行为特点的层次分析

小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在日常教学中,小班幼儿往往喜欢独自操作,表现为独自摆弄玩具;较少与人闲谈;交往范围小,在不危及其玩耍的玩具时,对其他小朋友做出的行为并没有过多的反应。小班幼儿多数有从众心理,以模仿为主,自主创造性较低,各种活动取材仍是源自于生活当中或者电视当中。以绘画为例,在自主绘画时会选择与身边同伴一样的材料或者不断重复之前的绘画作品,如果有变化也只是较为细微的图形变化。在遇到问题时,容易出现中断或者放弃的行为,观望、闲逛态度较多。虽然也会去解决玩具组拼等问题,但多数停留在反复的动作操作上。

中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通过日常观察总结,中班幼儿则由较强的“自我意识”转化为以社会为中心,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也会与同伴主动进行交流,分享玩具。但是,由于他们均处于转化期,还没有形成彼此之间共同的行为规则,容易发生冲突,出现“强强联合”的现象,影响到幼儿的性格发展。在自主创造性上,中班幼儿的创造意识已经突显出来,并且不断付诸实施,尤其是男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变换角度来尝试和探索。在遇到困难时,中班幼儿开始尝试解决,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在不成功的情况下就会选择其他活动。

大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由于年级的增长以及基础知识、礼仪等各方面的积累,大班幼儿相对来说关系较为融洽,喜欢通过合作分工来解决问题。在进行图案美化时,一个临摹图案,一个涂颜色,一个进行最后修整;在进行接力跑时,也会一起讨论接棒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大班幼儿会将日常生活经验与自身的想法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想法。在玩滑梯时,开始是一个滑梯轮流玩,后来是两个滑梯比赛玩,再后来则是双人组合玩耍等。在面对困难时,喜欢相互之间讨论,独立解决,也乐于求助教师。

基于幼儿特点的教师教学评价

小班教师教学应以培养“自理能力”为主 小班幼儿处于成长初期,在生活上比较依赖教师,在心理上自我意识较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幼儿学生生活包办偏多,关心处于过度状态。午休期间,“老师,我不会系鞋带”“老师,我的裤子找不到了”等声音充斥着寝室。这种关心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同时,对幼儿的限制过多,保护过多,“不要乱跑”“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等声音充斥着教室。实际上,从上述行为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的各种能力在慢慢增长,切忌急功近利。在小班阶段,教师应当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为主,同时辅之以各种活动来引导其逐渐向中班学生的行为特征靠近,使其顺利进入中班教育中。当然,教师在小班教学过程中的细心、认真、严谨与负责也是绝对值得肯定的优点。

中班教师教学应以培养“行为能力”为主 如上文所述,这个时期的幼儿在各种活动能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应当注意幼儿各个方面行为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行为能力培养方面的“精细化”还有待加强。比如,在卫生方面,不仅要督促其不乱扔纸屑垃圾、饭前便后洗手,还要检查其桌子、地板、书包以及毛巾等使用情况,并对有不良习惯的幼儿进行教育和长时间监督,使其形成良好习惯。在活动方面,不仅要鼓励幼儿学生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而且要采用各种形式开展主题画演讲、看图讲故事等活动,鼓励其思考问题;不仅要鼓励其以文明的行动参与到活动中,还要鼓励其不断创新活动。此外,教师在中班教学中大胆创新、积极引导、拓展思维应当大力肯定与鼓励。

大班教师教学应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 大班幼兒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后,已经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行为能力,这个时期的教学应当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当以填鸭式的方式教授其音乐、美术以及基础知识,尤其是不能变相的压缩课程来教授其小学课程,切忌小学化的管理模式,而是应当以引导的方式来开发其对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能力。在保证基本教学的情况下,不看其获得知识的多少,而看其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以及提出问题和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能以死记硬背的模式来考核知识内容,而要注重其理解,即使非常表面化的理解也是值得鼓励的。当然,教师在大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与家长的沟通技巧、认真负责等品质同样应该赞扬和提倡。

结束语

人生百年,立于学前。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能够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行为特征,分阶段、分方式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行为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使不同年龄之间的能力成长相辅相成。同时,也希望幼儿在几年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充分激发自身的行为能力,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11

一、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基础进行计算机分层教学划分

对刚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教师在进行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其实际的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实际的应用要求等方面,将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潜力激发出来,同时对其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比如,在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测试时,可以根据结果,免修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课程,而让其选择感兴趣的升级课程,实现按照其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使其计算机操作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使用计算机。通过以计算机操作应用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挖掘信息、获取相关教学文献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运用计算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能力有效提升,他们可以充分运用相关的系统软件,来解决所遇到的计算机技术问题。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基础进行计算机分层教学划分,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目标。

二、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个性进行计算机分层教学划分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的不同,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学生能及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的目的,同时在这一基础上,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定位,帮助其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技能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教师还必须定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以实际考核的结果为基础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而教师则根据考核的结果为学生制定出新的学习目标。而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避免了对部分学生的忽略。

三、根据不同课程进行计算机分层考核划分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考评,主要是以学生的层次因素作为基础。考核内容进行分层次的设置,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收获。同时学生也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知识技能。

分层次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地掌握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而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分层次教学体系作为基础,开发设计相应的网络考核系统。在使用该系统考核时,可以利用其自动分卷以及实时考试的特点,对所有的考卷进行自动评分、自动收分,全方位地实现了信息化考核分析。其主要的操作步骤为:设置与计算机课程相关的考试内容;考核题目的管理;相关试卷的管理;考试难度的设置和管理;试卷的批改以及考试成绩的统计、成绩导出和学生查卷。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计算机课程,在其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计算机系统进入其考试系统的终端完成考试,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考试成绩的查询。通过将网络考试系统运用到计算机课程的分层次教学中,不但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充分地保证了教学成绩的客观性,从而实现了合理、公正地评定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总体而言,计算机课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分层次教学体系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极为显著的提高。而且,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分层次教学法,还有效确保了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提高,并且学生也享受到了平等学习的权利,所以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力推广分层次教学体系,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段丽华.教育公平:制度视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李倩茹,刘艳萌,杨玉荣.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分层分类教学[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03:106-108.

上一篇:网络调试论文下一篇:术后恢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