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经济

2024-09-23

新时期农业经济(共12篇)

新时期农业经济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进, 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卫生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然受制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要继续推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 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 因此新时期卫生经济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为我国医疗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动力。

一、新时期卫生经济理论基础及政策

(一) 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 卫生经济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在三大产业划分中, 卫生事业归属于第三产业, 主要提供卫生服务。卫生服务属于准公共品, 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但是随着卫生服务的市场化, 公立医院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 私立医院发展有着强劲的势头, 卫生经济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关注经济效益。

伴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政府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指导方针, 具体应加强对农村医疗的支持, 依靠当前发达的科学技术, 鼓励全民参与医疗服务建设, 积极为社会主义卫生经济作贡献。基于指导方针,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旨在为卫生经济事业发展谋福利。比如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等。

(二) 卫生经济政策

1. 深化医疗改革

新一轮医改, 自2009年起至今已经历经六年, 卫生经济所取得的成果我们有目共睹。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将其提上了议程, 足以说明政府的重视度与关心度。新医改的成果将使全民收益, 它将基本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推向广大群体, 也就是说, 所有人都平等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新时期医改注重对人的关怀, 始终以人为本, 坚持将人们的生命健康摆在医疗服务的第一位, 给予人们基本的健康权益足够的重视。新时期医改的基础依然必须立足当下的国情, 保证其社会主义特殊性质, 既注重对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也积极应对突出现象, 真正做到了统筹兼顾, 互不干涉, 互不耽误。卫生经济政策的导向坚持公平公正性, 同时实现了广覆盖性。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旨在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 增强全面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 为我国卫生经济的发展披荆斩棘。

2. 财政补助与补偿政策

卫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政府也有相应的义务提供卫生服务所需的资金, 保障卫生事业沿着正轨发展, 维护人们的健康权益。卫生事业一般分为农村卫生和城市卫生, 两者在卫生事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政府的工作中都必不可少。目前现阶段我国对城市卫生的财政支持主要体现在社区卫生事业上, 相比城市的卫生支持项目, 农村的项目较为繁杂, 种类更多。具体细分来说, 政府对卫生事业的补助与补偿主要体现在:一是卫生相关的行政以及执法部门的费用开支;二是政府对于城乡与卫生事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资的资助, 涉及到各种医疗设备以及基础建设项目等;三是政府对城乡公立的医疗机构的无偿补助,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经常性的补助项目;四是对流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所对应的开支的拨付。另外, 由于城乡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需要政府适当加大的农村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这方面主要是鉴于公平效率的分配原则的要求以及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财政的转移支付主要以专项基金的形式拨付给农村, 主要分为:农村卫生服务基础建设以及专业的医疗机械设施的购置与维护;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与引进;“老少边穷”地区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以及农村卫生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3. 分类管理政策

新时期下, 国家对卫生经济的管理在注重效益的同时, 也关注公平原则。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卫生服务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 营利性机构占据了大部分, 而非营利性机构只包含乡镇的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针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卫生服务机构, 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政策, 当然两者在收费标准上区别较大。国家对非营利性卫生服务机构给予了充分的优惠, 这也相当于一个政策的引导, 非营利性的卫生服务机构只要是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的收入均享有免税的优惠, 并且国家还有相应的政策补贴。然而, 对于营利性的卫生服务机构, 国家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措施, 也就意味着, 非营利的无法享有政策补助以及免税的优惠, 实行的是自负盈亏。此外, 近年来兴起的医疗保健服务, 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 大部分是需要付费消费的, 但为了保证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国家也在不断尝试利用财政资金购买相应的保健服务无偿提供给公众, 满足公众的需求。

二、新时期卫生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 城乡卫生资源分配欠合理

不容否认, 农村卫生经济发展状况明显有所改善, 人们对于卫生服务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 在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 农村卫生资源却显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30%, 却占据了8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 相反, 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几的农村人口却只享受到了全国卫生资源的20%左右, 这巨大的反差, 体现了卫生资源在城乡分配的极不合理, 分配效率极其低下, 而且绝大部分高优质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且, 农村卫生资源的稀缺不仅是体现在数量上, 更是在于质量的差距。在卫生设施上, 村级卫生设施远不及城市的水平, 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设施陈旧, 不能满足当地卫生服务需求的状况。在卫生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及专业性方面, 城市卫生人员的教育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的储备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这些现象的存在, 很容易导致农村卫生功能的急剧下降, 也将制约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 卫生事业的筹资补偿机制失规范

相比以前看病难的现象, 我国卫生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比与日俱增的卫生服务需求, 财政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这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卫生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卫生事业带有极大的公益性质, 政府严格规定了其低收费的标准, 但是这无法体现医务人员在社会价值上的要求, 并且现存的补偿机制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卫生经济的发展。因此, “想要马儿跑, 必须让马儿吃好草”。更有甚者, 据调查显示, 每年乱收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卫生事业未能规范发展。此外, 各级卫生机构明确了医疗、保健以及预防的各自清晰的界限, 这并不能发挥预防、保健和医疗协同作战的优势, 不能形成系统的卫生服务体系, 行医不规范直接造成了卫生服务的负面效应。加之农村卫生补偿机制的不合理以及补偿渠道的不畅通, 直接造成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混乱, 冲击农村卫生经济的发展。

(三) 尚未建立完善的卫生事业目标体系

尽管卫生事业建立相应的指导方针, 在某种程度上, 这有利于卫生经济的有序发展。但是现存的目标模式过于宽泛, 实际操作性较差。虽然,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下, 卫生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缺乏可持续的能力维持卫生事业的持续运转, 亟需创立较为科学完善的目标模式加以引导。比如:某县在卫生事业的管理上, 过分注重医疗的投入, 而相对忽视了保健和预防的作用, 使保健和预防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名存实亡。因此, 各地区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有所侧重, 但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实施, 只有在多管齐下的情况下, 卫生事业才能持续的发展。卫生事业是一项综合的工程, 需要各环节有效的配合, 各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必须有着完整的保障体系, 才能保证政策落实到位, 否则必将大打折扣。

三、展望

新时期, 卫生经济的稳步发展需要卫生经济政策的有效运用以及构建适用的目标模式。

政策的实施需要充足财政资金作为后盾以及合理的城乡卫生资源分配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卫生经济质量增长的同时, 实行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方臣.论当前卫生经济研究的政策和理论导向[J].临床医药文献, 2015 (2) .

[2]徐玲, 孙晓杰, 李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开展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 2011 (9) .

新时期农业经济 篇2

在新的发展时期,农业经济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都要积极转变,才能真正保障农业经济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注重科学的实施方式,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才能为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特征以及现状,然后详细探究了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作用和优化策略,以期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引 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得到充分重视,才能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管理工作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加强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就比较重要。

新时期医院经济管理问题 篇3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对整个医院的运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控制与管理,从而确保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畅运行,各部门都能够协调发展,对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进行监督,从而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医院的投资越来越少,而医院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形势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医改实施后,部分医院的经济管理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传统的思想观念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创新经济管理方式与理念。强化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严格控制成本管理,合理分配各项医疗资源,创新医院发展方向,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医院经济管理体制,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措施

提高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医院成本意识。医院首先应设置经济控制管理部门,并建立起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通过对管理层员工进行特定的专项培训,造就一支成本意识高、经济管理能力强、业务熟练和医疗卫生服务技术过硬的管理专家队伍。本着勤俭节约、开源节流院的精神,用各种合理的方法降低医疗成本,有效降低医院的开销,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避免或削减不必要的成本。医疗成本的劳动消耗,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甚至可以削减掉的成本。对于患者进行的重复性、无效的检查,高价而非必要的药物,甚至提供给患者与治疗无关的消费品等等,这些都属于不必要且可以避免的成本,这些成本必须减少。

建立并完善规范的财政制度,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医院应建立以节支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每个科室、岗位和个人都需参与到成本管理中,这可以有效提高每个员工的经营意识。这有助于降低医院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经济管理意识

医疗资源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要素,所以对医疗资源的分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发展状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以市场发展形势为导向,对市场经济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合理分配各项医疗资源,确保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医疗人员、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是医院经营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医疗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这三部分进行优化配置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引进高精人才,并且为其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在医院内部为医疗人员创造有利的条件进行医学研究,在临床以及深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可通过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的方式来提升医疗技术。争取先进而足够的医疗设备。为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管理意识的转变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所以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深刻的认识到这点。将以往的以治疗为主转向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工作方式,实现治防结合的新局面,从而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医院的公益性。在服务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为病患提供最为贴心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创新经营形式,灵活经营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模式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对医疗设施的投入逐渐减少,由此增加了医院的经营风险。面临严峻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医院需要适时的做出改变,创新经营形式,以灵活经营的方式促进医院经济的全面发展。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才能够获取患者的信任,从而作为就诊的最佳选择。所以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完善医疗设备,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这些都是进行品牌战略的重要因素,如此才能够打造特色的品牌之路。

服务战略。除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也至关重要,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需要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从病患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最为全面而温馨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价格战略。高额的医药费已经成为很多患者不愿就医的重要屏障,所以医院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中,对于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以及药品价格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执行,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价格可以适当的降低。为了提高医疗价格的透明度,对于医药费用进行明码标价,让患者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从而确保不同消费人群的就医需求。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篇4

农业经济管理, 指的是对和农业有关的经济活动 (包括农产品的生产、交易、运输、消费等环节) 进行有序的调控、组织等相关工作, 并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培训, 从而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农业经济管理, 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 有计划的对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进行宏观调控, 从而对其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并且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根据全球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更加妥善的处理好我国在世界农业产业中所面临的挑战, 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 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 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显然是无法与基本经济体制相和谐的。由于这种经济体制的存在, 在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时, 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管理机制方面有很多地方急待改进。

2.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素质和执行能力。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 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难以跟上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制度、人、技术, 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而人是经济管理的直接实施和参与者, 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管理人员素质, 扩大其知识体系, 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不足。

随着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日益凸显, 而由于处于发展期, 一些管理者的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 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对于党和国家颁布的一些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举措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对于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很多干部和管理者没有重视, 把二者分割进行讨论, 在思想上是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求的。

4. 产品创新性和信息化方面的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农业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些内容, 也包括新型农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只有不断生产创新性强的产品, 才能紧紧抓住市场的眼球, 立于不败之地。而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往往不怎么讨论产品的创新内容, 在营销的手段上, 大部分没有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不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迅速的农业经济管理, 这些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推动途径

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步伐, 加快其适应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的要求,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文献查阅,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 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进化。

农业经济发展, 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 在管理思维上需要进行改变。在思维上, 要坚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对包括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创新, 以创新性产品带来经济效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 保障消费者必有的权益;按照环保的要求, 保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广度进行培训, 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储备足量的综合素质强、知识面广的人才;此外, 要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政治素质进行考评, 作为其福利待遇以及升迁情况的依据。对于农业人员, 通过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 加强对其培训和管理力度, 规范管理体制, 对农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

3. 建立完备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体制, 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 制定合理的规划更是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的重中之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转变管理的模式, 实施合理适当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 让领导、管理者和农业从业人员直接参与, 从上到下的制定合理可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4.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使用。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 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改型, 能够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具有身后技术内涵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其次, 能够吸引更多高素质、能力强、知识面广的人员参与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去, 能够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进而能够为培育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帮助;最后, 其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繁荣、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加强信息化的使用, 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 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意识, 提高群众对于农业信息化技术意义的理解;其次, 吸引和培育优秀的人才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中去;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基础设施的建设, 也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而健全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 必须从大的层面加快对其扶持, 保证资金的到位, 只有领导到位、措施合理、人才保障, 才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条件;规范农业信息的服务体系, 因为过去的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 比如因其农产品生产的过剩, 导致产品滞销降低农民的经济效益, 通过规范信息化服务体系, 能够及时向农民反应市场的动态, 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增收。农业信息化建设, 将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重要的环节, 也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对于解决三农问题,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而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农业经济管理简述的基础之上, 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并结合文献和工作实际, 提出了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明远.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思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 15 (1) :60.

新时期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篇5

新时期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施至关重要.本文从环境经济政策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对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曾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30刊 名:环境英文刊名:ENVIRONMENT年,卷(期):“”(12)分类号:X3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 科学发展观 经济手段 环境保护

经济动荡时期买家采购的新趋势 篇6

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科技、金融、贸易的各个层面在复杂的系统中互动,除了正而推动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也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增加难以预期的灾难和断裂。现今的危机和变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甚至也出现了我们无法掌握的因素,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预计短期内这种趋势不会出现好转。

2009年2月10日,美国情报机构发表的《年度安全威胁评估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危机已成为近期美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危机可能导致世界上1/4国家局势不稳,从而引发破坏性贸易战,报告说,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在未来一年很可能在新兴市场生成一波经济危机。鉴于多个国家发现无法摆脱经济衰退,“破坏性保护主义”可能形成一股浪潮。

2009年2月10日,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宣告停产。这家由法国雷诺公司控股25%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无限期停产,原因是该公司得不到足够供货。该厂在主要市场还面临销售减少的压力。随着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品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暴跌,导致经济衰退,俄罗斯人的购车需求正在减少。工厂拖欠供应商的债务越来越多,资金流存在严重困难。

2009年2月6日,据新闻晨报消息,为了优化在中国的生产制造资源,英特尔将在未来12个月内将其位于上海浦东的封装测试工厂整合到成都工厂中去。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加剧,很多企业的全球采购开始急刹车。即使是出于垄断地位的国际大公司,也不得不面临严峻挑战。南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许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如今持续经营步履维艰。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各类企业突然意识到在面临沉重的销售压力、成本压力的情形下,一切管理方法或措施现在都值得一试。

因此,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需要新的、更有效率的采购环节的控制策略,以解决买家采购、制造和供应链管理问题。

优化供应链

为控制成本,采购商及其他企业正尝试一切可能的办法。许多企业开始频繁与供应商和客户沟通,提升计划和库仔管理水平。有些采购商在尝试新技术,从仓库机器人到帮助供应商提升路面运输效率的软件系统。另外一些采购商则与供应商和客户重新谈判支付和供货条款,集中采购以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探寻更复杂的商品对冲策略,想尽一切方法将能源消耗最小化。有些公司,甚至已经通过渊整了薪酬机制,奖励供应链效率高的管理者。

预测市场需求

很多采购商因为市场动荡而彩响了经营业绩,有些销售上升,但净利润下降;而其他大多数则是销售和净利润都下降。因此,采购商经营中更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市场的预测工作,以使采购、库存与客户需求更加匹配。具体地说,采购商越来越倾向于一种典型的基于预测进行生产的商业模式,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生产正确的产品,并高效地交付给客户。

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通过与供应商分享更多的内部预删信息,让供应商大量地参与了供应链及采购管理,减少库存周期。

此外,全球化经营的企业,要在全球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共享更多的采购与存货信息。如果在一个地区没有足够的库存,那么,从公司内部购买,可能要比从供应商那里购买更节约成本。还有的采购商通过与供应商审核退货权来减少库存积压。

加强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

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IPO(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Office,国际采购中心),规模从两三人到上百人不等。美国的一家家居用品公司的IPO近60人从事中国采购,分6类商品,每类一组10人,其职责是寻找、评估供应商,最后发展供应商。2008年底,迫于业绩和承办的压力,该公司只好裁员,保留几名员工。但其采购工作,借助采购服务机构的支持,基本上维持正常。采购商通过改变采购的管理模式,更多地依赖本地的政府与贸易促进机构:商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节省了采购商的费用。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使采购成本最小化。

拓宽采购渠道

全球经济衰退促使跨国采购商加快了全球采购计划与方式的调整,把部分订单投向成本更低的地区。综观全球,除了中国,还有东欧、南亚、加勒比海周边国家,都被列入低成本采购的地区。

德国零售商TKI有限公司已经停止了中国订单的增长计划。经济危机让他们更加关注产品价格,公司在评估在中国、孟加拉、印度等地不同的工厂成本后最后决定把订单下在哪里。

日本大零售商伊藤洋华堂公司等都在调整采购战略,拓宽中国以外的采购渠道,如他们开始从越南、缅甸等国进口服装及纺织产品,因为价格比中国低15%~20%。与此同时,欧洲部分采购商为了降低供应链成本,已经在距离较近的地中海沿岸寻找成衣供货厂家。

一些采购商开始重新审思“在低工资国家制造产品优于在消费者更多的发达市场制造产品”的传统理论。在某些行业,从中国采购直至货物运输到进口国的成本现在已经超过了被采购产品的成本。因此专家认为,这将进一步刺激“反向外包”的趋势,即就业机会(主要在制造业)回流到跨国公司的母国。另外有些采购商,比如汽车制造商,有可能选择在靠近客户的地区兴建工厂。

灵活应对危机

当前的经济形势使企业高度关注供应链问题,关注一旦在预测及供应链管理的其他方面行动不力,将产生何种后果。全球采购拉长了供应链,并增大了风险,经济放缓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1997年,丰田公司的核心供应商——Aisin Seiki负责生产丰田汽车几乎是每部车(99%)的气门的主体厂房遭受火灾。当时,丰田公司的库存不足一天用量。气门一旦短缺,将导致整个工厂停产。但是,丰田公司立即启动惊人的应对能力。来自Aisin Seiki公司、丰田公司与其他设备供应商的人员组成一支应急团队。这支团队在62个不同地点组建临时的生产线,85个小时内,第一批符合生产质量要求的气门就配送到位,并在两周内,整个供应链就恢复到了满负荷生产的气门部件的供应。

新时期农业经济 篇7

1 农业经济管理调整农业结构

目前, 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着大量的农业人口, 相对缺乏资源, 管理办法不合理, 尚未形成扎实的农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结构。在农业生产以及管理质量方面呈现产量低、效率低。而且, 农业经济发展减小了国际距离, 可以看出目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但是, 也增加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距离, 使得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以科技为先导, 积极管理农业经济[1]。同时,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 优化配置,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完善生产经营组织;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产量, 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尽量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世界竞争力。

为了满足新时期对农产品的需要, 必须加大农业经济管理, 这就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要掌握好大的发展方向, 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及技术支持, 出现问题后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 穿插一些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学科知识,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一体化, 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并结合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将农业经济发展推向更高峰[2]。

2 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业生产

多元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主要就是对农业进行详细的研究, 经济学、管理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实现农业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所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应该加强更深入的研究。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 矛盾在我国非常突出, 怎样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 将农业推向强化、城市化、现代化, 使农业发展更好、更快, 也应该更深入的探索。

这就要求农业经济按照发展的基础努力学习和创新, 以农业经济理论作为发展支点, 但是要根据中国特色为指导, 处理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关系。建立起国际化的发展, 加快农业生产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的发展, 真正实现农民管理、合作经营、股份制管理。农业发展多元化, 将农业生产, 销售, 服务与农业销售市场的分析相结合, 产品流通, 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衔接, 以及供应两种资源, 促进农业发展[3]。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断成熟发展, 为了获得纪律建设资源, 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多样化。

3 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学科进步发展

当今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体现的是整体化、多元化及综合化, 需要综合多种学科进行科技研究, 通过有效的融合一起攻关, 实现不同学科思想的互补、渗透、拓展, 从而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科间的交叉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融合了农业及经济管理两种学科, 具有显著的学科边缘性。经过农业经济的转型,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因此, 必须将这种学科融合性继续保持下去[4]。相关的学科研究者要努力寻求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 从学科的实际出发将经济管理与农业产业问题相结合, 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新时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应从实际出发, 认真分析“三农”问题, 掌握好学科发展趋势, 不断深化研究, 凝练发展方向、突出特色、加强团队建设、培育新增长点, 以实现中国农业经济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现状做出三个方面做出研究, 农业经济管理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学科进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结构,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刘喜江.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22) :43.

[2]刘思成.当今管理学科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思考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4) :376.

[3]马述忠.生物技术经济管理学--关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2) :48-52.

浅谈新时期的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 篇8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经历的变革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有经济部门是由国营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的,在这个时期的国有企业知识我国政府中的一个隶属部门,并未成为真正意义的企业。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经历了数次的改革与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管企业”为主经济管理体制逐步发展并建立,该时期的经济管理体制中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制度的不断完善客观上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外部约束。二是国有企业为了挣脱原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企业内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尝试[1];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公司法》的建立与推进,以及我国一系列经济政策,及法规的推行,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逐步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正是从“管企业”步入了“管资产”阶段。

二、新时期我国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与改革提供了方向,我国国有企业开始了以建立“管资本”为主要目标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逐步从政府部门的一系列监管政策中独立出来,获得了自由与活力,逐步发展成为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独立的企业经济主体。而对于建立何种形式的以“管资本”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管理体制,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国有企业的基本特点建立三层三类全覆盖的经济管理体制更为适合。该体制下主要分为三个管理层次,第一层是我国政府部门的国有经济相关管理部门,第二层是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的运营公司,第三层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营性质的国有企业[2]。通过三个层次各自的作用及相互的配合,推动着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三、新时期我国构建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优化策略分析

1. 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就要继续推进我国政府部门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资委逐步向国经委转变。转变中不仅只是名称上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依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治理体系,以及拥有的治理能力,不断转变治理的观念以理念,推进职能的转变,对国有企业逐步实现简政放权,而只履行授权清单当中的相关核心职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势国有资本投资的运营公司成为我国国有资产中的最重要的管理主体,充分发挥出国有资本当中的运营与管理的相关职能[3]。国经委及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将管理职能集中放置在重要经济政策的制定上,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职责上,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自主管理的权利。

2. 促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建立。

以建立国有资本的运营公司为基础手段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国有资本为基础的运营公司有别于国有资本的投资公司,在主要的投资领域中、投资方式上、考核目标上、资本的运作方式上、企业的运行方式上、产权的组成结构上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应该特别注重以国有资本为基础的运营公司的建立,以促进投资运营公司的运作与发展为契机,推进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

3. 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建设。

应该把握好“管资本”中核心的内涵,引导国有企业的运行逐步步入到企业运行的本质上来。把握“管资本”主要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确保资产取得收益,同时要提升资产的收益水平,“管资本”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不断提升对于资本预算的约束能力,这也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第二就是确保资产的流动性特征,当企业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出现收益水平不稳定或者收益水平较低的情况时就应该从整体上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资本的流动性特征,提升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确保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管资本”为目标的经济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就是要求国有资本在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够始终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做到灵活有效的应对,从根本上提升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

四、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与优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使国有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耀东.浅析在新时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01):112.

[2]肖莹.探讨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9,(20):60~61.

浅谈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 篇9

关键词:乡镇经济,农村,发展

一、引言

乡镇是中国目前人数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是国内行政体系的最基层单位, 也是我国今后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基本组成单元。从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的乡镇数量从多到少, 人数则是由少到多。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的乡镇数量将近7万, 而随着乡镇机构改革, 大量的乡镇被撤并, 目前仅约3万左右, 但是人口数量则由最初的1.7亿到现在的4.2亿左右, 乡镇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收入水平。面对新时期新挑战, 如何快速发展乡镇经济,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也关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乎社会稳定。

二、发展乡镇经济的意义

乡镇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 也是重要补充, 发展乡镇经济, 既可以促进一个区域内的工农业发展, 也可以带动乡镇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可谓意义重大。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依然比较单一, 大多数地区还是以农业为主, 可实现的利润比较少, 要想建设社会主新农村, 仅仅依靠中央财政明显是不够的, 必须要依靠当地非农产业的发展。因此, 做大做强乡镇经济, 既可以对一个地区之内的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升级, 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当前乡镇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一) 经济总体规模上不去

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之下, 下级严格服从上级, 所能调配的资源相对来说要小得多, 因此企业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时候都会与县级以上部门打交道, 落实到乡镇的机会非常少。就目前调查来看, 乡镇经济的规模大概也就相当于县域经济的十分之一左右。

(二) 企业门类少

由于乡镇经济大多立足与当地乡镇, 无论是生产范围还是销路都较为固定, 而且务工人员以农民为主, 素质不高, 这也就决定了很难引进高端企业, 大多数还是以农业加工产业或者矿产资源生产为主, 门类非常少。

(三) 管理方式老化

目前的乡镇经济都脱离不了农村这个大环境, 所以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 家族化管理严重, 很难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这也就决定了这些企业往往并不能走的很远。

四、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举措

(一)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现在全国都在强调可持续发展, 乡镇经济也是如此。由于农业是距离乡镇经济最近的产业, 所以各个地方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到当地的特色产业, 在该产业的基础上扩大乡镇经济。如果有条件的话, 还是尽可能地走出去, 多考察周边的相对优秀的企业, 力争创造出一个地区的名牌产业。

(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来说, 资金的注入是促进经济启动和发展的必须力量。招商引资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大趋势, 不仅带来了资金, 也带来先进的理念。乡镇政府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从大局出发, 打造一批专业的招商队伍, 面向全国, 大胆创新。在引入项目上与本乡镇现有资源相挂钩, 尽量深地挖掘文化特色、资源特色和人文特色, 树立打造特色品牌, 从而促进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 要加强软件建设, 为投资者服务方面, 建立镇招商服务中心、设立基础设施办公室, 为各类投资提供全程立体“保姆式”服务, 进一步强化镇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机制, 建立了项目服务跟踪制、个人负责制, 落实责任追究制等等, 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 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

时代已经证明, 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资源。乡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这种需求甚至比一般企业更为强烈, 优秀的人才有可能改变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具体实施策略上来说, 对积极支持人才服务工作的乡镇和人才服务质量较高、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组织农村人才发挥作用方面工作成绩突出的人才服务站, 县、乡镇应给予奖励;对农民中追求知识、学习科技、崇尚文明、经过培训在知识技能方面提高显著并成才的, 应有奖励制度;对取得较高专业技能资格、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 要像对高考“状元”一样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在农业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并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 应该给予单独的技术补贴。

(四) 搞活壮大民营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 单一的投资体制逐渐被打破, 投资主体逐渐向多元化转变, 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释放, 民间投资日益活跃。然而, 目前乡镇层面的民间投资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涉足领域仍然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拓展民间投资, 引导民间资金更多地进入乡镇经济领域对今后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大民间投资市场准入范围, 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加大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解决因为资本所带来的制约;三是完善价格政策及合理规划土地资源, 对于优秀项目可以在政策上和土地利用上大力支持;四是为民间投资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信息引导以及对民间资本进行法律保护。

五、结束语

乡镇经济的发展地位毋庸置疑, 所以下一步应该在继续深化改革开发的大背景下, 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完善组织管理,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和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来带动乡镇经济发展, 乡镇经济一定能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桂梅.发展乡镇经济的几项建议[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05) .

[2]刘精.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对策初探[J].中外企业家, 2011 (06) .

[3]陶伟.凉山州乡镇经济发展探析[J].新西部 (下旬.理论版) , 2011 (06) .

新时期城镇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篇10

一、旧时期城镇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旧时期城镇经济发展的特征

城镇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间环节,联系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正因为城镇经济在发展中占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所以才更加要重视城镇经济的发展。保证城镇经济朝着科学的发展道路平稳快速的发展,是目前城镇工作进行中的首要任务。城镇经济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在很多经济关系中都起到联系的作用,都处于中间的发展地位。城镇经济实现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农民,象征中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农民,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就要依靠人民,人民是主要的劳动力,是经济建设的活力源泉。

城镇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城镇经济属于一种地域性的经济,是在一定地域范围的经济,所以发展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新时期城镇经济发展的状况

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成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国家对城镇经济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新时期的城镇经济,是开放的城镇经济,城镇经济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发展范围,确立主要的经济发展行业,把这一行业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先做好这一企业的发展,在民间资本有了一定的积累时,再逐渐发展其他的民营企业。在选择主要的发展对象时,一定要结合城镇自身的实际,选择有特点,有特色的企业。这样别的区域经济无法效仿,企业只会越来越壮大。而不会被别的区域经济所取代,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农村城市的一体化经济,不断扩大城镇经济的发展范围,坚定不移的坚持自身区域的经济特点,实现城镇经济不断持续的发展和上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二、新时期城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新时期城镇经济的发展模式较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城镇的经济体制并没有充分的得到解放,城镇经济发展的阻力依然较大。因为城镇经济以农村经济为主要的发展对象,农村经济的企业中一些民营或合营的企业较多,所以基层的权利阶层较多,工作命令的传达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城镇经济的资金积累不足,生命力不强等局限性都是因此形成的。

城镇经济的经济产值低,不完善的发展模式,导致人均GDP的拥有较低。城镇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主要的发展企业,都是对多个企业进行同时发展,这样没有目的性,重点不突出,只会导致城镇经济在发展中,每个企业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资金的后盾也不够强大。这些都是新时期下城镇经济依据旧时期城镇经济改革后仍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新时期城镇经济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城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想要得到合理的解决,就要从城镇经济的自身着手,努力发展适合自己城镇的企业经济。三中全会提出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就是说要走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要走这条道路。努力做到增加农民的人均GDP的增长,调整城镇经济的发展结构,努力实现科学合理的发展。增加城镇经济的发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环境的保护,最好优先发展农村中的环境优势,建设温泉、新鲜蔬菜采摘等发展项目,有山有水,有名筑的地方可以开展相关的旅游项目,争取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的发展模式,全面分析出城镇经济发展的规律、特点等方面,制定出最适合本区域内城镇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以支柱性的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以支柱性产业为中心,其他企业为辅助行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城镇经济的市场地位,有需求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市场,所以经济市场在城镇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四、结束语

新时期下发展城镇经济,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策,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渐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国家富强的全面小康社会。同时还要完善城镇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能为了经济建设就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一但遭到破坏是很难进行补救的。对旧时期城镇经济发展模式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完善发展城镇经济的科学指导方针。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也得到的飞速的发展,城镇经济对将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推动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存在着重要意义,发展城镇经济应该就结合当地的具体的实际特点,形成一套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完善、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城镇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的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关键词:新时期,城镇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

[2]胡晓春.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

新时期振兴东北经济的对策建议 篇11

十几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步入振兴关键时期。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深化改革,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东北实际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是应对当前乃至今后时期严峻挑战的唯一出路。

一、东北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国内总需求下降,国际不利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际汇率剧烈变动、能源价格波动较大。多重因素使得以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东北经济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三省平均GDP增速5.1%,比全国平均增速低出1.8个百分点,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经济稳定和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增速大幅下降

2015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可比价)平均下降1.2%,比上年同期回落6.0个百分点,比6.1%的全国平均增速落后7.3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同比下降4.8%,吉林同比增长5.3%,黑龙江同比增长0.4%,三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分列第31位、22位和28位,整体堪忧。

(二)工业效益严重下滑

2015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932.2亿元,同比下降了3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801.6亿元,同比下降5.3%。同期,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52.6亿元,下降2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07.1亿元,下降2.1%。相对而言,吉林省情况略好。

(三)固定资产投资深幅走低

2015年,东北地区累计完成投资额40033.2亿元,同比下降11.6%,占全国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比全国平均增长率低21.4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辽宁,同比下降27.8%,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同比增长12.6%和3.6%,三省增长率在全国31个省市中分别排名第31,16和29。

(四)消费市场增长明显放缓

2015年,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平均增长8.6%,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落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率2.1个百分点。

(五)进出口显著下降

2015年,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平均下降了24.2%。其中,黑龙江省进出口降幅最大,达到46.1%,其次是吉林省,下降了28.3%,辽宁同比下降15.7%。重点分析黑龙江省情况发现,进出口大幅下降与卢布贬值导致东北地区对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有关,更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钢铁、煤炭以及重工业的不景气和产能过剩,相关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明显放缓,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而原油进口地位举足轻重,致使黑龙江省进口深受影响。

二、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突出领域

(一)内生动力不足,下滑趋势近期内难以改善

首先,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表明,截至2013年末,东北地区私营企业在企业法人总数中占比为58.9%,低于68.3%的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全国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比例约为1:50,而东北三省相关数据仅为1:24,黑龙江省仅为1:12。在每万人拥有小微企业数量方面,全国平均水平为58家,而东北为45家,黑龙江省仅有27家。其次,内生动力单一且转换余地较小。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在东北经济中占比较大、产业结构均衡水平低,当宏观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时,增长动力极易受到重大威胁。

(二)投资驱动依赖度高,去产能化过程比较漫长

投资对东北经济增长起着主导作用,2014年,东北地区资本形成率达到65.1%,最终消费率为44.5%,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率为-9.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北地区的资本形成率比全国高16.6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比全国低5.7个百分点,净出口率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整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因此高投资增长拉动高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投资拉动增长的背后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居民主体消费需求的下降,这样就会在投资高峰过后会形成产出高峰,形成需求屏障,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循环关系的断裂,并表现为产能过剩。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础设施投资捉襟见肘

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和整体经济困境直接威胁东北税收和地方财政平衡。以辽宁省为例,2015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0.1亿元,同比减少428.6亿元,下降22.7%。其中,核心的税收收入同比降幅高达29.4%。与此同时,房地产销售总额和价格增速趋缓明显,致使相关财政收入大幅回落,政府债务压力陡增。另一方面,东北财政支出压力上升。基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在搬迁改造老工业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修复治理生态环境和保障民生等方面,东北财政支出需求不降反增。2015年上半年,辽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8.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9.8%。黑龙江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6.5%,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增长5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9.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5.2%。初步判断,未来东北财政支出需求刚性较强,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趋势较难根本逆转,寄望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振经济的传统做法将遇到资金瓶颈。

(四)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升级转型难度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吸纳科技资源流入等多方面,东北情况难言乐观。从投入角度看,东北研发投入全国占比极低。2014年,东北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计727.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仅5.59%。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最高的辽宁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产出角度看,东北研发产出效能较弱。2014年,东北地区的专利授权量只占全国总量的3.44%,相当于西部地区的30%,中部地区的26%,东部地区的5%。从科技资源流向角度看, 2013年地域统计技术流入合同金额数据表明,全国合同总额中,流入东北部分仅占5%,相当于西部的24%,中部的50%,东部的10%。总体科技发展水平的日益衰落,关键技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导致主导产业部门的源技术在时序上没有跟随科技发展形成一个有序变化,进而导致整个产业的逐渐衰退。伴随产业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传统经济衰落,新的业态模式未能建立,产业结构演进出现断层,停步不前。

三、扭转东北经济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为历史上装备制造业发展基地,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熟练技工相对丰裕,地区工业成熟度高,制造业在区域生产总值中地位举足轻重。同时,东北人民强烈渴望重振制造业雄风,憧憬再现制造业辉煌。未来应把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机遇,依托国家政策、财政投入、科研投入、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扶持等方面的系统性、综合性安排,打破内部的体制机制障碍,树立以市场分配资源的基本理念,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传统工业引入新的发展动力和理念,承接好国家资源,聚集好社会资源,激发出内部潜力,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实现东北制造业的“弯道超越”。

(二)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创业创新实效

党中央和国务院突出强调了创新在发展中的首要作用,聚焦创新发展几乎是实现东北振兴唯一出路,挑战与机遇并行。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既需全新理念和激情,又需实事求是和科学精神;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明了大势所趋;既要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又要善用系统性合力。只有将创新行动全面融入东北建设,才能创新驱动东北发展,实现东北振兴。创新和创业是风险聚集的高质量实践活动,要善于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东北创新必须格外注重符合实际需求,掌握稳妥和积极并行。努力形成风险与双创收益协调平衡机制,掌握好现实与未来发展间的平衡,小步快走,积小胜为大胜。

(三)正确处理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间的关系

各类资本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对于解决不同问题各有短长,准确界定各自定位和职能,就会形成积极合力。东北问题错综复杂,应分门别类各展各种资本之所长。在充分发挥各类资本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定位各类资本的现实作用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打造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间的衔接互补机制是发展东北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振兴东北与国有资本发展、民间资本发展、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是一体多面关系,不可割裂看待,不能偏废,不能厚此薄彼,在不同条件和情况下,可以各有侧重。市场机制存在失灵、政府作用会有越位缺位,彼此协调,实现合力最优是发展方向。

(四)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推动东北振兴

积极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不仅有利于拓宽外部市场,释放东北地区的优质富余产能,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经济技术和人文交流,并承接更多的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从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动力、新引擎。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发展两个大局提出来的对外开放大战略,东北地区要抓好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发挥地处东北亚前沿的区位优势,科学谋划互联互通的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优质富余产能走出去,以创新为动力,以园区为载体,带动东北经济尽快走出困境。

(五)大力发展和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东北振兴

提高存量资本配置效率,大力引入资本增量是扭转东北经济困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从当前和未来时期看,应重点推进以下任务。首先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建设和完善制度、监管、政策、人才、信用环境等方面入手,完善金融产权,改善金融法律制度,构建金融生态的制度环境,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制定金融政策扶持体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其次是充分发掘多元化投资主体,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激活包括民间资本、法人资金在内的私有资本,利用社保基金和海外投资,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最后是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就国际经验来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更适合直接融资,而这正好契合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内涵。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体系,促进银行融资业务创新,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渠道获得支持其科技研发、产品转化和市场推广的必要资金,将东北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与区域内外广泛民间资本紧密融合,充分利用金融资源推动收购兼并,探索加快东北经济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业强.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思考[J].经济纵横,2013(12)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当前西北地区经济运行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3(11)

[3]陈耀.东北困局下“扩大开放合作”大文章怎么做[J].人民论坛,2015(24)

[4]李政.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问题成因与创新转型对策[J].经济纵横,2015(7)

[5]张占斌.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东北现象”辨析[J]. 人民论坛,2015(24)

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篇12

企业根据自己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经济目标, 有效地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 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强化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 优化企业的内部编制, 可以系统地发现和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日常工作的严谨性, 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 使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间不长, 企业尚不具备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新兴加转轨的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几乎没有企业可以在经济管理方面做到尽善尽美, 在不同的管理环节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一) 企业的短期扩张和塑造品牌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这个汪洋大海中, 初出茅庐的中国企业正在试水, 我们还是忍痛看到, “三鹿毒奶”、“双汇瘦肉精”、“竹签水泥电杆”、“韩泰爆胎”。是什么让我们企业进入极盛期却轰然倒下,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 重生产, 重销售, 重竞争, 往往强调做大做强, 一个战略思维是要取得市场份额的无限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分重视短期目标, 而缺乏品牌意识;追求短期市场利润的短视和耐得住寂寞长期塑造品牌成长性企业价值观的缺失, 凸显了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的落后。

(二) 人才观念淡漠, 企业人员流动频繁

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我们的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认识, 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 造成企业难以整合和提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 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 人才成长落后于企业的发展, 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并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用工荒, 招工难、只是表象, 实质是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

(三) 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

我们的一些企业, 利字当头, 忽视产品质量的倾向严重。在生产过程中, 不论是前期采购还是投入生产过程, 都存在着许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 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就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然而, 我们的企业却不能高度重视风险, 在生产的过程中人为地添加不符合或有损产品质量的物质, 以其降低产品成本或“提升竞争力”, 追逐高额利润, 人为地降低了产品质量。

三、有针对性地强化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线, 品牌是企业持久发展的无价之宝。我们的企业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做强,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的劳动力红利时代已经基本结束, 企业的人才战略必将成为企业成长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只有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职工, 爱护人才, 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企业才会充满活力。企业应当具有宽泛的人才观, 要充分认识在企业里不仅专业技术和高级管理人员是人才, 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具有独特技能和稳定地适应各层级工作的劳动者也是人才, 企业只有科学地整合人力资源,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建立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 才能持久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我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产生了一种重销售、轻质量的浮躁的心理。“丰田召回门”警示我们,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消费者至上的世界, 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度、审美情趣、舒适度越来越挑剔。丰田对消费者道歉, 那种失去了产业龙头老大的尊严的一幕, 让我们震撼铭记, 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的存亡生死。因此, 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管理体系都应当以产品质量管理为核心, 形成一个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 严明企业纪律, 严格岗位责任, 使整个运行机制, 服务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双汇门”之后, 双汇才开始“一猪一检测”, 亡羊补牢, 为时晚矣, 但也许是起死回生之举。“双汇”、“三鹿”的教训告诫企业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中国企业文化和西方的企业文化的差别在于中国的企业做产业, 西方的企业做产品。做产业的销售对象是普众的, 广种薄收;做产品的销售对象是特众的, 锁定消费对象, 培育品牌忠诚度。我们看到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的老总不惜违规疯狂追逐茅台、红酒, 80后的靓女对LV包的痴迷, 就不难理解培育品牌的重要。在中国山寨产品充斥市场恶化了产业生态环境, 障碍了品牌的建树。因此中国更应当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塑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开启中国的品牌之旅。坚持从打造国内市场开始, 坚持民族的就是国际的理念, 从锁定国内消费群体, 培养国内消费者的忠诚度入手, 企业要耐得起寂寞, 用一种韧劲, 一种执着, 一种痴迷, 培养中国品牌的魅力, 由中国走向世界。

四、结语

质量、人才、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持久的三大基本要素, 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 是核心内容,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都要服务于这三大要素, 成就百年企业基业。

参考文献

上一篇:前列腺切除手术下一篇: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