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卫生经济问题(通用8篇)
新时期卫生经济问题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进, 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卫生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然受制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要继续推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 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 因此新时期卫生经济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为我国医疗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动力。
一、新时期卫生经济理论基础及政策
(一) 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 卫生经济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在三大产业划分中, 卫生事业归属于第三产业, 主要提供卫生服务。卫生服务属于准公共品, 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但是随着卫生服务的市场化, 公立医院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 私立医院发展有着强劲的势头, 卫生经济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关注经济效益。
伴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政府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指导方针, 具体应加强对农村医疗的支持, 依靠当前发达的科学技术, 鼓励全民参与医疗服务建设, 积极为社会主义卫生经济作贡献。基于指导方针,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旨在为卫生经济事业发展谋福利。比如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等。
(二) 卫生经济政策
1. 深化医疗改革
新一轮医改, 自2009年起至今已经历经六年, 卫生经济所取得的成果我们有目共睹。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将其提上了议程, 足以说明政府的重视度与关心度。新医改的成果将使全民收益, 它将基本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推向广大群体, 也就是说, 所有人都平等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新时期医改注重对人的关怀, 始终以人为本, 坚持将人们的生命健康摆在医疗服务的第一位, 给予人们基本的健康权益足够的重视。新时期医改的基础依然必须立足当下的国情, 保证其社会主义特殊性质, 既注重对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也积极应对突出现象, 真正做到了统筹兼顾, 互不干涉, 互不耽误。卫生经济政策的导向坚持公平公正性, 同时实现了广覆盖性。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旨在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 增强全面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 为我国卫生经济的发展披荆斩棘。
2. 财政补助与补偿政策
卫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政府也有相应的义务提供卫生服务所需的资金, 保障卫生事业沿着正轨发展, 维护人们的健康权益。卫生事业一般分为农村卫生和城市卫生, 两者在卫生事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政府的工作中都必不可少。目前现阶段我国对城市卫生的财政支持主要体现在社区卫生事业上, 相比城市的卫生支持项目, 农村的项目较为繁杂, 种类更多。具体细分来说, 政府对卫生事业的补助与补偿主要体现在:一是卫生相关的行政以及执法部门的费用开支;二是政府对于城乡与卫生事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资的资助, 涉及到各种医疗设备以及基础建设项目等;三是政府对城乡公立的医疗机构的无偿补助,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经常性的补助项目;四是对流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所对应的开支的拨付。另外, 由于城乡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需要政府适当加大的农村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这方面主要是鉴于公平效率的分配原则的要求以及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财政的转移支付主要以专项基金的形式拨付给农村, 主要分为:农村卫生服务基础建设以及专业的医疗机械设施的购置与维护;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与引进;“老少边穷”地区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以及农村卫生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3. 分类管理政策
新时期下, 国家对卫生经济的管理在注重效益的同时, 也关注公平原则。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卫生服务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 营利性机构占据了大部分, 而非营利性机构只包含乡镇的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针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卫生服务机构, 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政策, 当然两者在收费标准上区别较大。国家对非营利性卫生服务机构给予了充分的优惠, 这也相当于一个政策的引导, 非营利性的卫生服务机构只要是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的收入均享有免税的优惠, 并且国家还有相应的政策补贴。然而, 对于营利性的卫生服务机构, 国家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措施, 也就意味着, 非营利的无法享有政策补助以及免税的优惠, 实行的是自负盈亏。此外, 近年来兴起的医疗保健服务, 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 大部分是需要付费消费的, 但为了保证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国家也在不断尝试利用财政资金购买相应的保健服务无偿提供给公众, 满足公众的需求。
二、新时期卫生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 城乡卫生资源分配欠合理
不容否认, 农村卫生经济发展状况明显有所改善, 人们对于卫生服务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 在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 农村卫生资源却显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30%, 却占据了8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 相反, 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几的农村人口却只享受到了全国卫生资源的20%左右, 这巨大的反差, 体现了卫生资源在城乡分配的极不合理, 分配效率极其低下, 而且绝大部分高优质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且, 农村卫生资源的稀缺不仅是体现在数量上, 更是在于质量的差距。在卫生设施上, 村级卫生设施远不及城市的水平, 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设施陈旧, 不能满足当地卫生服务需求的状况。在卫生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及专业性方面, 城市卫生人员的教育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的储备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这些现象的存在, 很容易导致农村卫生功能的急剧下降, 也将制约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 卫生事业的筹资补偿机制失规范
相比以前看病难的现象, 我国卫生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比与日俱增的卫生服务需求, 财政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这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卫生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卫生事业带有极大的公益性质, 政府严格规定了其低收费的标准, 但是这无法体现医务人员在社会价值上的要求, 并且现存的补偿机制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卫生经济的发展。因此, “想要马儿跑, 必须让马儿吃好草”。更有甚者, 据调查显示, 每年乱收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卫生事业未能规范发展。此外, 各级卫生机构明确了医疗、保健以及预防的各自清晰的界限, 这并不能发挥预防、保健和医疗协同作战的优势, 不能形成系统的卫生服务体系, 行医不规范直接造成了卫生服务的负面效应。加之农村卫生补偿机制的不合理以及补偿渠道的不畅通, 直接造成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混乱, 冲击农村卫生经济的发展。
(三) 尚未建立完善的卫生事业目标体系
尽管卫生事业建立相应的指导方针, 在某种程度上, 这有利于卫生经济的有序发展。但是现存的目标模式过于宽泛, 实际操作性较差。虽然,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下, 卫生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缺乏可持续的能力维持卫生事业的持续运转, 亟需创立较为科学完善的目标模式加以引导。比如:某县在卫生事业的管理上, 过分注重医疗的投入, 而相对忽视了保健和预防的作用, 使保健和预防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名存实亡。因此, 各地区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有所侧重, 但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实施, 只有在多管齐下的情况下, 卫生事业才能持续的发展。卫生事业是一项综合的工程, 需要各环节有效的配合, 各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必须有着完整的保障体系, 才能保证政策落实到位, 否则必将大打折扣。
三、展望
新时期, 卫生经济的稳步发展需要卫生经济政策的有效运用以及构建适用的目标模式。
政策的实施需要充足财政资金作为后盾以及合理的城乡卫生资源分配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卫生经济质量增长的同时, 实行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方臣.论当前卫生经济研究的政策和理论导向[J].临床医药文献, 2015 (2) .
[2]徐玲, 孙晓杰, 李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开展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 2011 (9) .
新时期卫生经济问题 篇2
关键词:新医改;卫生经济;问题
一、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存在的问题
1.医院卫生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新医改环境下,我国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医院的管理也不例外。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长期的影响和深入并不能随时撤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争睹对卫生的管理体制干预仍然较多,导致医院卫生机制缺乏经营自主权和医院卫生机制本身管理调控的缺失,致使医院卫生管理水平无法有更快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较为低下,对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以及可及性都有不好的影响。此外,我国大部分的医院缺乏激励机制或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护人员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导致工作缺乏活力,自然也无法快速达到医院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效。
2.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疏于重视,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认为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因而对于预算工作缺乏科学的指导与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预算与实际的情况并不符合。例如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要求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来编医院的财务预算,但实际情况是,这种零基预算方式所涉及到的预算管理项目较多,不同的预算项目又有着不同的预算规律和预算特点,因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仅仅采用这种单一的预算方式并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造成了预算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卫生院的融资机制一直是内部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公共卫生医疗事业投入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卫生事业的发展进度和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这些投入仍然显得单薄,财政投入效率不高。之前国家对卫生院还会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但目前国家开始将补贴通过健康保险等方式更多地投入到需求方,导致卫生院管理建设资金不足。
二、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卫生经济制度的完善
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要预算的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以统筹兼顾、收支统管、量入为出为预算的总的工作准则,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体制之中。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编制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分配预算、医院的效益预算和收支预算等。财务管理机构在编制本年度的收支预算时可以参考最近几年的实际收支状况,在结合本年度医院的发展计划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之上,以本年度的药品价格变动单、医疗收费标准更动状况、市场物价浮动水准、人员编制等具体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年度预算编制,从而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医疗卫生机构的每一個具体的科室要严格的按照本年度的资金预算标准来进行相应的医疗卫生器械和药品的采购,严禁私自采购超出预算标准、在实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没有太大作用的医疗卫生用品或者器械。通过严格执行预算从而建立起严谨的预算管理和执行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提高内部审计管理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审计认识。提高审计意识包括:医院内部管理层对审计工作价值取向的真正认识,内部审计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传统观念的转变,使医院管理层了解到: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不是为了“专门找茬”,而是对医院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并有效地协助相关组织对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同时在提高医院价值、降低医院的运行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应本着“积极为医院服务”的职业理念,对医院内部审计内容精心管理。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提高监管质量。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系统,使内部控制机制更加的健全。医院应将日常的审计业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医院全部活动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建立数据模型。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全面的评估医院管理风险、合理有效的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3.实现卫生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对监控方面提供帮助,也使得管理机制更为精细化。首先是业务运行方面的监控,通过对业务运行进行监控可以全面有效的掌握财务的运转。其次是对相关费用所进行的监控,通过这一方面的监控可以实现支出的合理科学。关于医院在这方面的相关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预警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它可以对形成的费用纠纷等进行自动的提醒,然后由医院进行干预。与此同时在经费软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相关的功能模块以确保收费方面的透明。建立医院卫生经济发展的评估系统,评估系统对于医院来说极为重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评估并优化该体系,可以使得医院在评估方面实现管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从而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型,同时科学的评估可以加强提高医院员工的效益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结束语
新医改环境下不仅要实现为医院的有效管理,同时要在医院管理下实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保证医患的良性发展,同时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实现医疗市场的过大,保证医院市场化的监管,同时体现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 黎: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12,(2):56-58.
新时期卫生经济问题 篇3
我国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于1990年4月25日由原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实施, 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20 a来,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一成不变, 而我国教育事业不论是办学形式还是办学条件, 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 在这个过程中还衍生出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新情况、新问题, 其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制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时的前瞻深度, 也就是说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现状,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以促进和保障学校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进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 预防性学校卫生监督形同虚设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六条中规定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校舍, 其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 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竣工验收应当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二十八条中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但是实践证明, 绝大多数学校在新建校舍或对原有校舍进行改建、扩建之前都不会 (或者说是不用、不知道) 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相关申请, 更不用说竣工验收了。
20 a来, 相对于预防性卫生监督, 绝大多数学校的新、改、扩建项目一直是处于自行其是的状态。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开办学校, 不必先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不必象饭店、旅馆那样必须在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之后才能开张营业;再者, 建设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教育部门核发办学许可证之前, 不用象工商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那样, 需要事先向申请人索取、核实诸如《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以及环保局的“环评批复”等前置性行政许可方面的证明资料。这也就是说, 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缺乏法律上必要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因此, 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类学校开展的新、改、扩建项目, 经常是处于“事先不知情, 过程不了解”, 等发现的时候这些项目已经竣工或已经投入使用。其在设计、施工等环节存在的卫生学方面的问题乃至隐患, 卫生行政部门只能在事后的监督检查中进行“亡羊补牢”, 但又缺乏相应具有可操作性 (强制性和约束力) 的法律依据。
2 缺乏应对新的办学形式的法律依据
2.1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对学校的解释, 难以涵盖新的办学形式
现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称的学校, 是指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 按当时 (颁布实施时) 的情况, 其所称的学校应该主要是指各种公立学校, 但以现在的实际情况看来, 这样的分类就显得不够明确。
首先, 其中2处“普通”的内涵不够明确, 换句话说是没有限定“普通”的范围, 比如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私立学校 (包括贵族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等) 、民办公助类学校、校外培训班、校外管理班、校外补习班、 “小饭桌”、军训学校、私塾等办学形式。从功能上看, 虽然它们办学的形式、条件各异, 但都具有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及生活场所的功能, 都应该属于学校的范畴。但是它们是否属于上述“普通”之列, 却很难找出明确的答案。
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 卫生行政部门不能违反“依法行政”的原则超越法律权限擅自扩大监督管理范围, 这使上述新的办学形式游离于学校卫生监督管理之外, 而其存在的许多安全隐患却明显属于学校卫生的范畴。
2.2 “市场学校”隐患重重
“市场学校”是指各种私立学校、校外培训班、校外管理班、校外补习班、打工子弟学校、“小饭桌”、军训类学校、私塾式教育等办学形式, 这些办学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们绝大多数是在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出现的。相对于公立学校, “市场学校”大多更注重经营效果, 更强调经济效益。它们办校的宗旨、目的, 特别是对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必要性的理解和自律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由于“市场学校”的办学者对《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缺乏了解, 办学思路各有不同, 办学条件也参差不齐, 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卫生安全隐患。如各种校外培训班、管理班、补习班、“小饭桌”等, 虽然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空间有限, 但都会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多招收学生, 很少或根本就不顾及人均面积、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等卫生学方面的质量和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再比如在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日见增多的打工子弟学校, 它们大多办学条件简陋, 而且半数以上没有取得办学资质, 存在严重的学校卫生安全隐患, 以传染病防治、学生常见病防治、食品卫生方面的隐患最为突出。
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却没有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卫生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面对“市场学校”的存在, 是否对其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学校卫生监督, 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3 缺乏针对新的教学设备、器材及生活用品的卫生标准
随着我国教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许多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新的教学设备及生活用品不断进入学校, 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比如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及器材、手机、MP3及其换代产品、耳机等, 不同类型、型号、品质的产品在质量、科技含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什么类型、型号、品质的产品, 使用多长时间、保持多大的距离才是符合科学的, 计算机、手机的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不良网页的“网络暴力”和“黄色”污染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耳机对听力及情绪的影响等, 这都已成为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遗憾的是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所开展的专题调研工作却相对薄弱、滞后。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时, 由于缺乏与之相应科学、合法的参考依据, 无法给学校提出具有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卫生监督指导意见。
4 建议
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篇4
企业根据自己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经济目标, 有效地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 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强化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 优化企业的内部编制, 可以系统地发现和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日常工作的严谨性, 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 使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间不长, 企业尚不具备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新兴加转轨的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几乎没有企业可以在经济管理方面做到尽善尽美, 在不同的管理环节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一) 企业的短期扩张和塑造品牌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这个汪洋大海中, 初出茅庐的中国企业正在试水, 我们还是忍痛看到, “三鹿毒奶”、“双汇瘦肉精”、“竹签水泥电杆”、“韩泰爆胎”。是什么让我们企业进入极盛期却轰然倒下,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 重生产, 重销售, 重竞争, 往往强调做大做强, 一个战略思维是要取得市场份额的无限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分重视短期目标, 而缺乏品牌意识;追求短期市场利润的短视和耐得住寂寞长期塑造品牌成长性企业价值观的缺失, 凸显了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的落后。
(二) 人才观念淡漠, 企业人员流动频繁
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我们的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认识, 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 造成企业难以整合和提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 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 人才成长落后于企业的发展, 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并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用工荒, 招工难、只是表象, 实质是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
(三) 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
我们的一些企业, 利字当头, 忽视产品质量的倾向严重。在生产过程中, 不论是前期采购还是投入生产过程, 都存在着许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 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就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然而, 我们的企业却不能高度重视风险, 在生产的过程中人为地添加不符合或有损产品质量的物质, 以其降低产品成本或“提升竞争力”, 追逐高额利润, 人为地降低了产品质量。
三、有针对性地强化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线, 品牌是企业持久发展的无价之宝。我们的企业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做强,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的劳动力红利时代已经基本结束, 企业的人才战略必将成为企业成长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只有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职工, 爱护人才, 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企业才会充满活力。企业应当具有宽泛的人才观, 要充分认识在企业里不仅专业技术和高级管理人员是人才, 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具有独特技能和稳定地适应各层级工作的劳动者也是人才, 企业只有科学地整合人力资源,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建立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 才能持久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我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产生了一种重销售、轻质量的浮躁的心理。“丰田召回门”警示我们,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消费者至上的世界, 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度、审美情趣、舒适度越来越挑剔。丰田对消费者道歉, 那种失去了产业龙头老大的尊严的一幕, 让我们震撼铭记, 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的存亡生死。因此, 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管理体系都应当以产品质量管理为核心, 形成一个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 严明企业纪律, 严格岗位责任, 使整个运行机制, 服务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双汇门”之后, 双汇才开始“一猪一检测”, 亡羊补牢, 为时晚矣, 但也许是起死回生之举。“双汇”、“三鹿”的教训告诫企业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中国企业文化和西方的企业文化的差别在于中国的企业做产业, 西方的企业做产品。做产业的销售对象是普众的, 广种薄收;做产品的销售对象是特众的, 锁定消费对象, 培育品牌忠诚度。我们看到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的老总不惜违规疯狂追逐茅台、红酒, 80后的靓女对LV包的痴迷, 就不难理解培育品牌的重要。在中国山寨产品充斥市场恶化了产业生态环境, 障碍了品牌的建树。因此中国更应当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塑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开启中国的品牌之旅。坚持从打造国内市场开始, 坚持民族的就是国际的理念, 从锁定国内消费群体, 培养国内消费者的忠诚度入手, 企业要耐得起寂寞, 用一种韧劲, 一种执着, 一种痴迷, 培养中国品牌的魅力, 由中国走向世界。
四、结语
质量、人才、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持久的三大基本要素, 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 是核心内容,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都要服务于这三大要素, 成就百年企业基业。
参考文献
新时期卫生经济问题 篇5
一、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和加强, 卫生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加强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有利于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落实新医改政策的全面、正确实施, 有利于降低卫生事业单位资金使用风险, 扩大资金的综合覆盖面, 有利于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提高综合财务管理水平, 从而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者认识不足, 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 许多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大多是医学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医学专业知识很丰富。但对于财务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不熟悉, 对各种财政补偿机制、融资法规及管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的综合协调、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等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了解, 大多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管理, 习惯于行政指挥, 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 忽略了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控制等, 没有充分地利用和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 实现财务目标最大化, 从而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协调、有力地发展。
(二) 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意识欠缺
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观念陈旧, 方法落后, 认为只要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审核了凭证, 按规定进行了账务处理, 并及时填报了各种会计报表就算完成了财务工作。对于资金使用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项目重复、浪费的现象,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问题没有进行及时分析比较, 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意识和能力的制约, 没有也无法给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难以胜任辅助决策的角色。
(三) 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内控制度不健全, 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到医疗运营、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 需要各部门的全面协作配合。在单位的运行中, 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 内控环境薄弱。很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不足,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普遍存在各自为营、各管一段的现象, 制度的设计上没有衔接性, 制度的实施上缺乏执行力, 使内控制度的全面协调、有效管理的核心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四) 缺乏风险意识
随着卫生事业的大力发展,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及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在购置医疗设备、进行基本建设等大型经济业务活动中, 需要采用融资等金融手段。由于没有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融资评价体系, 往往导致融资成本高、资金风险大等现象。同时, 在进行这些大型投资项目时, 缺乏全面的可行性研究, 对群众的认可度和承受能力、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单位财务的实际支付能力等缺乏调研和测算, 没有有效的数据支持, 难免造成资金的浪费, 引起财务支付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 许多卫生事业单位在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时盲目求大、求多, 不进行全面、细致的预算审核, 导致财政资金投入的重复、浪费, 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项目执行绩效考评体系
卫生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目前的现状主要是激励不足和激励不当二者共存。一方面, 由于激励政策的制定不够系统完善, 致使部分职工的劳动报酬低于其实际劳动付出, 职工普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存在抵触情绪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另一方面, 在绩效考评制度的执行过程中, 管理意识淡漠、形式主义泛滥、考核不严谨、奖励和处罚不到位, 没有取得激励机制应达到的“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目的。
卫生事业项目执行的绩效考评中, 由于对财务全面管理的评价体系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财务管理的成败即项目执行成败的理念。在考评中, 侧重于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 而对项目执行中的预算执行、成本效益、社会效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性等内容缺乏分析考核, 造成了管理缺失和资金使用不合理, 使项目不能按预算全面执行或执行不当。
三、加强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 树立全新的现代财务管理意识
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该认识到, 加强财务管理是卫生事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 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将财务管理纳入到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 在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和职工中树立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效益分析考评的观念, 发挥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 使单位的财务人员不但能够完成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 而且能够胜任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积极参与到单位的全面管理工作中去。
(二)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及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卫生事业单位应建立财务人员人才建设总体规划, 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坚持奖励自学和强化后期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政策, 制订出培训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同时针对高端人才和业务骨干应采用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出一支具有战略思维、政策性强、业务精、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财务管理队伍, 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三)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应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并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完善组织机构,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岗位责任控制, 完善授权审批制度, 实行重点岗位轮换制;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加强资产内部控制, 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有效评价体系等。通过实施以上内控制度确保单位的财务管理得以全面落实和执行, 从而保证卫生事业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 分析风险形成的各项因素, 加强风险的控制程度
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 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各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度和风险点, 建立风险控制审批制度和预警制度。将风险考核意识贯穿于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 从而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使资金的使用、预算的管理、成本的控制、社会效益的完成度等各项指标得以最优化。
(五)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
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考核和考评, 奖励和惩罚, 就无法保证各项制度的推行和实施, 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合卫生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 确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考核指标, 在考核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切实落实各项考评制度, 奖罚分明。
摘要:如何分析、防范、控制好卫生事业单位医疗营运过程中的资金风险, 并且管理、使用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增长的政府投入资金, 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是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卫生事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剑.试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EB/OL)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12-5-8.
新时期卫生经济问题 篇6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策略
当前我国基层卫生院正处于变革和调整的过程中,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 基层卫生院由原来的自负盈亏改为市财政核补 (公益一类) , 并改变传统的用人方式, 以“定编定岗不定人”为原则, 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分流了大量的员工 (含职工和临工) , 员工的思想情绪波动较大, 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人员减少, 工作量加大, 需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另一方面担心下岗, 因此, 做好当前员工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但是, 从总体上看基层卫生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基础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 基层卫生院还要从多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一、新时期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
新时期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以及作用的认识模糊, 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一些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浪潮下没有什么作用, 基层卫生院管理最主要的是抓经济、增效益, 而忽视了员工思想政治状况和医院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基层卫生院的面临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们不能与二甲、三甲等资质的大型医院相比, 只能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上做文章。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基层卫生院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跟医院发展直接相关的要素上, 而忽视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没有为思想政治工作配备专业化的人才, 也没有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2、政工队伍素质不高
新时期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着政工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这与基层卫生院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是密切相关的, 基层卫生院看不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推动基层卫生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没有为思想政治工作配备专业素质较强的工作人员。实际上, 基层卫生院当前发展的客观情况上, 由于管理体制的变革, 部分工作人员被分流, 造成了基层卫生院工作人手不够。现有的工作人员对满足当前的基本医疗服务来说都显得不足, 更抽不出人手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因此, 基层卫生院没有为思想政治工作配备精兵强将, 从业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没有对这一工作的正确认识, 不具备做现代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的心理知识、沟通协调能力等, 也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因此, 由一些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人员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在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着工作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的问题。工作内容陈旧表现在政工工作人员没有将与基层卫生院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不能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及时地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 医院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认同度不高, 看不到思想政治工作能给自身带来什么帮助。同时, 基层卫生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工作方法落后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就是开会、谈心等, 这些方法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人们的个人意识的增强和观念的变化, 以及信息来源的增加, 人们对原有的工作方式的认同度在降低。基层卫生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要逐步地实现更新, 将一些新的方法和载体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新时期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策略
1、深刻认识改革中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 这种优势和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并且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越是发展, 基层卫生院越是改革, 就越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是基层卫生院最宝贵的人才, 能不能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增强工作人员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决定着基层卫生院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就是人的工作, 通过思想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员工解疑答惑, 特别是剧烈的人事变动和强大的工作压力带来的医务人员思想上的波动, 使员工能够认清我国医改的大方向, 轻装上阵, 更加努力地工作。
2、加强培训, 提升政工队伍整体素质
在新时期的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中, 还要加强对政工队伍的培训以提升其整体素质。基层卫生院的改革引起了员工思想的动荡, 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敏锐性, 要能够及时地发现员工思想上的问题, 并能够有效地和员工进行沟通, 帮助员工克服思想上的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卫生院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通过在医院内部组织培训活动, 或者是将政工工作人员送出去到外部参加专门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其专业素质。由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和知识的人员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逐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3、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 基层卫生院要持续地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并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首先, 基层卫生院要将与基层卫生院改革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比如改革的措施、改革对员工的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以消除员工思想上的困惑。同时, 还要将医患关系的相关内容也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中, 引导着医护人员正确地看待医患矛盾、正确地处理医患矛盾, 营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其次, 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也要进行创新。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员工活动开展等结合起来, 在无形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正处于改革进程中的基层卫生院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基层卫生院的发展就有了思想保障, 做不好这一工作, 则基层卫生院就会出现员工思想状况不稳、员工队伍不稳的问题。因此, 基层卫生院越是发展, 就越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此, 基层卫生院要深刻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增强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并不断地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 全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姚德良.关于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 2011 (8) :32.[1]姚德良.关于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 2011 (8) :32.
[2]李鹏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 :232.[2]李鹏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 :232.
新时期网络经济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篇7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络营销,新疆地区
一、新时期下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 网络技术的迅速革新和普及, 促使网络经济也在高速发展。在2013年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集团和京东商城正式上线启动之后, 也表明我国的网络营销行业发展的脚步在逐渐加快。而且很多传统行业和零售企业都在向网络化方向转变。除此之外,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加, 互联网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和真实性远远超过了电视广告, 截至2013 年, 互联网上的广告已经超过了1000 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以及商业模式的改变, 最新形式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并且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网络经济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以电脑、通信设备、数码设备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收益体系, 主要所指的不仅仅是电脑和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引发的经济模式, 同时也是以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 进行的企业产品销售、售后等相关的工作, 是现阶段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为止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在4亿左右, 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手机用户也在持续增加, 这也为网上购物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国, 网络直销、网上购物方式、电子商务技术每年都在以50%以上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截至2013年, 我国网络广告的销售额度超过了1000亿元, 这些数据标志着我国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网络经济具有超高的发展前景, 也是我国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疆地区, 网络营销的手段还不是特别畅销, 在一些比较大的网站上, 购买商品的邮寄地区很多都不包括新疆, 这也是影响新疆网络营销发展的一个因素, 因此在新的时期还需要结合新疆地区的网络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希望能够改善我国新时期下网络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时期下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问题
(一) 新时期下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网络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 属于起步比较晚的情况, 但是网民的数量却在日渐增长, 而且速度非常快, 由此可见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刚刚具有一定规模, 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情况也在日益改善, 这些都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 我国电子商务等销售平台的收益也在逐年增长, 这种情况激发了我国各大企业加入网络营销的信心, 促进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并且, 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 还有一系列便民服务等也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还有网络中介、电子商务化等也使我国网络经济成为最新时期经济增长的特点。
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来看, 我国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于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问题研究, 通过对网上营销企业的扶持还有给予行业的规划标准, 展开一系列引导工作, 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保驾护航, 有助于我国向和谐社会发展。
(二) 新时期下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现阶段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能够看出网络经济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的趋势:第一, 传统的网络企业逐渐被新型网络企业所代替;第二, 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明确了其主体地位。针对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资本运营企业同时开始对网络经济加大关注力度, 并且通过资本的引入帮助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网络经济对于传统企业来说, 帮助了企业在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充足, 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因此网络经济即将在一个正确的指引下, 朝着完善、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 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在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因为规范性、特殊性等原因, 也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就是因为网络经济缺乏政府和权威机构的统一管理、协调, 导致电子商务市场并不十分成熟, 因此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还需要我国有关部门根据网络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进行合理规划, 引导我国网络经济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 对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发展不均衡的区域展开网络营销发展建设, 提高基础建设的步伐, 同时针对地区网络信息化发展不完善的现状, 加快对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扶持, 以保证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拥有良好的基础。
(四) 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方式
目前, 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 网络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针对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教育和网络信息化应用的具体需求, 我国还应该加快学生网络基础教育, 特别是新疆地区, 因为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 导致网络基础教育缺失。受到课程和教材的影响, 很多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能力还不足, 因此复合型人才使我国现阶段非常需要的类型。正对现阶段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 还需要加快网络经济和基础技术的普及, 通过专业的培养, 促使我国网络经济的快发展。同时企业中也需要发掘实用性人才, 以便于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
三、新时期下网络经济发展对企业的有利作用
随着网络经济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 是我国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性, 企业应用网络技术能够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 提高企业经济中的信息资源配置, 进而给企业提供更多销售的渠道。与此同时企业在网络发展方向进行更专业的发展, 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所以现阶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网络经济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经济发展的初期仅仅是一种媒体, 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市场, 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这也表明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对于网络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更加系统的发展, 并且形成一个具有优势的组织框架, 以便于无形中帮助企业提高其知名度, 有助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网络经济水平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因此网络经济发展还应该结合现阶段的具体情况,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 进行网络经济的改革和创新。我国新疆地区, 由于地区差异的原因, 在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上一直处于落后阶段, 所以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应该侧重发展偏远地区, 以期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同, 共同进步, 在网络经济的体制下, 遵守相关规定, 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周子学.信息网络经济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均衡发展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 2014, 03:11-17.
[2]马杰.网络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26:251-252.
[3]师如男, 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 2014, 22:33-35.
[4]柴用栋, 姜雪, 洪娟.网络虚拟货币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05:106-110.
新时期卫生经济问题 篇8
1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说明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充实企业人力资源。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法宝。企业文化是隐性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制度是显性的企业管理体制,两者有机结合,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满足员工的多种需求,让企业员工了解企业发展、企业的目标、党群关系、利润分配、职工福利等等,对自己的企业产生一种认同感,必然有助于团队建设,是全体员工上下一条心,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成为企业的主人翁。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文化建设为主线贯穿其中,不仅要生产合格地方产品,创造企业的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经济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抹黑了个体经济形象,这是深刻的教训。企业文化构建不仅对内也要对外,对内要培养文化氛围,对外传播企业文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了美誉度,有利于产品的销售,扩大生产经营。因此,生产经营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美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做大、做强,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效应,有利于条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树立品牌,同时有利于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使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企业一争高下。
2 企业文化建设呈现的通病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市场与国际接轨,走向海外市场显得竞争越大。要想提高国内外竞争力,需要企业挖潜革新,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文化,与国外企业并购,有好多案例,虽然兼并了国外企业,但由于水土不服,企业文化不融洽,使得企业运转不良,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没引起重视。直到九十年伊始,迫于经济压力,对企业在品牌提出要求,促使企业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内部的文化来支撑,正因与此,我国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之党和政府对企业文化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任务,企业文化建设才逐渐提上议会日程。
但许多公司领导人只关注公司的业绩,至于公司员工自身的需求,与公司之间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公司到底应该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利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等则很少考虑。由此看来,公司领导过度关注公司经济利益,以致忽视了对人的关心,忽视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有一些企业,例如A市B企业,虽然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曾花费很大的精力开展了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但该企业的文化建设,只是模仿、全盘照搬其他企业的概念、口号和形式,严重脱离企业实际,因而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3 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特色及行业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借鉴古今中外人类文化先进成果,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制度基础,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与时俱进,突出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经济发展中胜出的优秀企业,其特点是构建了学习型组织,企业的学习能力转化为行动的能力。经营中企业不保守不断学习,学习国内、学习国外的,创新管理手段,改变落后,大大提升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取胜的法宝。企业本身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所以更需要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口号,创新体系包括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制度建设创新,人文建设创新等。也就是说,生产上要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管理中要有创新的手段和制度做保障,责权利相结合,人性化管理不拘一格,激励全体员工奋发图强,发光发热。最后企业要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要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致力于营造富于创新意识和鼓励尝试的企业文化。
4 结论
经济发展随着企业文化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力离不开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企业运转伴随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技术创新手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做强做大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受计划就经济的影响,企业文化研究的时间较晚、经验不多。因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与国外研究及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投入较少,加之企业的领导人不重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更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文选择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并力图通过对策研究,提出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调查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在充分了解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的全面分析,结合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理念,以企业文化及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进行研究。
本文的新意主要在于对中西两种文化观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本土文化精华的提炼、归纳和应用,并最终形成自身特点的意见。这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文化,特别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新常态经济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尤显重要,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加,我们必然更加重视企业发展,进而也必需构建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保障,正是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发展应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常态经济时代,求得长远的发展。本文正是立足于新常态经济这个时代,探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质量文化,制度文化,人本文化,学习文化
参考文献
[1]孙金梁.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商,2015,11.
[2]张杰明.简述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5,06.
[3]张丽.对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J].新课程(下),2015,11.
[4]瞿业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08.
【新时期卫生经济问题】推荐阅读:
新时期企业经济06-20
新时期农业经济09-23
新时期农垦改革问题09-01
新时期煤炭工业经济10-14
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08-28
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09-02
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个问题06-07
新时期发挥机关基层党支部作用问题研究08-29
新时期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研究05-09
经济下行时期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