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时期

2024-11-13

经济下行时期(共7篇)

经济下行时期 篇1

一、背景介绍

2012年以来, 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国家通过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的效果显得越来越疲软, 国家大环境的不景气以及我国长期以来的内需不足问题难以得到快速的解决, “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显得非常乏力。2012年之后, 我国的很多宏观经济数据和指标都呈现出了下滑的态势, 过去的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 GDP增速从9%、10%开始下滑到7%-8%左右, 经济学界达成普遍共识,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速增长的时期, 经济开始出现下行趋势。随着经济的下行,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在相应的调整中, 温和甚至偏紧的货币财政政策必将成为主流。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的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将收到很大的影响。

二、经济下行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 成本费用上升, 企业利润空间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 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导致了企业的成本费用不断上升, 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首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下滑, 要素价格却在不断的上涨, 土地、原材料、大宗商品等要素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这些使得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费用不断攀升。另外, 一些重要的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非常大, 这种情况使得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难以预测和操作,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 由于用工市场的变化, 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断的攀升,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 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在近些年来上涨非常明显且速度很快, 尤其一些高级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其薪资上涨的速度更是飞快。劳动力成本在企业的成本费用中占比比较大, 在这种背景下, 企业的人力费用不断的攀升, 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另外, 资本这一要素的价格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中。近些年来, 国家的货币政策逐渐倾向温和甚至偏紧, 银行贷款利率处于历史高位, 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提高, 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 一些企业甚至只能付出很高的资金成本来从民间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又被进一步压缩。

(二)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随着经济的下行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使得很多企业尤其是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面临着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 企业的筹资风险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的下行以及国家不断收紧货币政策, 企业进行筹融资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企业在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个人进行贷款时所付出的资金成本提高, 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还款压力。另外,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企业的未来收入能力的不确定和未来支出压力进一步扩大, 企业在未来的偿债能力可能会不断下降, 这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偿债风险, 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越来越趋势不稳定。其次, 企业的投资风险也进一步扩大。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 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活动, 例如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其他投资活动, 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 投资回报率可能非常低甚至收不回投资, 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财务风险。再次, 经济下行会使得企业出现资金结构不合理、收支不平衡等总体的财务结构失衡现象。企业的资金结构可能会失衡,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 流动资金比较缺乏, 随时可能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三)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进一步暴露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 尤其是民营企业一直存在着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弊病,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由于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日益积累, 这一问题会被进一步暴露, 所带来的危害会被不断的放大, 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近些年来, 虽然我国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受到原有的体制与结构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管理仍然集中在少部分的领导层手中, 导致企业的决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企业需要将董事会作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核心, 需要统筹安排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然而,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董事会制度, 很多董事会成为一种摆设, 或者被企业内部人员占据大多数位置, 使得董事会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企业经营管理的随意性和决策的主观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害,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

三、经济下行时期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对策

(一) 企业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提高盈利能力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企业一定要对于挑战和压力有着清醒的认识, 及时的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而保证企业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首先, 企业要不断的对于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例如, 控制企业的成本、精简结构;对于产品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逐步实现外销向内销转变;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保证企业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其次, 企业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使用以及配置效率, 通过技术水平的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从而降低企业的要素成本,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另外, 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战略, 不断引进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 并不断提升企业的产业结构, 通过这些措施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

(二)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企业要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要提高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定期的对于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搜集, 整理和分析, 对于可能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控和防范。一旦发现财务指标或者数据出现异常, 恶化等表现, 要及时的采取措施, 对财务风险进行化解和防范, 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其中, 资产收益率, 获利能力, 经济效率, 偿债能力这几种指标最能充分的反应企业的财务风险。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对企业的经营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分析, 从而确定公司在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根据行业平均的水平, 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资产收益率指标。一旦没有达到预先的要求, 一定要加强重视, 采取措施, 提高资产收益率。因此,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收益状况以及市场情况, 制定最优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经济效率主要是通过资产运营能力来反应的, 其指标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资产周转率等, 其直接反应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主要包括企业规模, 企业业务领域等, 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三) 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企业一定要不断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性, 使得企业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首先, 企业要明晰公司的性质和地位, 要以市场化作为指导, 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的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 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 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 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其次, 企业要要加强董事会制度建设, 让企业的董事会能够真正的在经营管理的决策中掌握话语权, 从而避免因为决策过于集中而给企业带来决策失误风险。要逐渐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 通过职业经纪人的引入, 来规范和稳定企业的发展。另外, 企业一定要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要对于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 充分的对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估和分析, 并深入分析企业经营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市场状况, 从而结合各种因素来制定明确合理的战略目标。

(四) 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 创新融资方式

随着经济的下行以及国家货币政策的收紧, 企业的融资越来越困难, 企业一定要不断的拓展融资渠道, 创新融资方式, 从而保证企业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企业筹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单一, 因此, 企业的融资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股票、债券、贷款等传统方式, 应该不断的拓宽融资渠道, 寻求新的融资途径。首先, 借力大企业, 获得新的融资渠道。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大企业进行配套服务的, 因此, 这类小企业可以依附于大企业, 通过与大企业合作获得大企业的资金支持。其次, 采用如租赁、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多种融资方式。另外,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从而实现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多样, 保证企业的资金充足。再次, 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解决企业和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网络平台, 促进企业和银行之间做到信息透明化, 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 为自己增加业务规模和商机, 拓展市场, 缓解银行体制难以覆盖的融资困难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下行, 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挑战, 企业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不断的调整经营管理思路、扩大盈利能力, 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等,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保证企业的相对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滑, 经济下行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在经济下行时期,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可能会面临着破产以及倒闭的危险。在此背景下, 企业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不断调整经营管理思路、扩大盈利能力, 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扩宽企业融资渠道等,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保证企业相对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经济下行时期,企业,挑战,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珊珊.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对外贸易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陈小安.信贷冲击、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鄂州实证[J].武汉金融, 2009 (5)

经济下行时期 篇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一个下行周期中。如何在在各国经济明显减速、我国国内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 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这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 各地区面临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各不相同。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 农业发达, 工业体系完备, GDP总量位列全国各省市前三位, 分析山东省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 对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而言,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下分别从经济总量和增长周期、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山东省的经济增长, 最后进行总结, 提出对策建议。

二、经济增长周期分析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情况看, 基本经历了3个经济周期, 分别是:1981年-1990年;1990年-1999年;1999年-2009年, 每个经济周期从经济增长、繁荣到下滑持续时间约9年-10年。当前我国经济可认为处于一个从2009年以来的新的经济周期之中, 该周期类似于1990年-1999年经济周期的情况: (1) 初期均是货币超发, M2增长率超过20%, 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受阻, 消费需求不振, 主要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2) 之后是GDP增长率提高, 通货膨胀率升高, 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问题; (3) 相关政策调整, 其中货币政策从过度宽松向正常、适度从紧转变; (4) 预计未来我国国民经济仍将处于调整之中, 调整时间3年-4年, 在“十三五”中期开始一个新的经济周期, 我国宏观经济将迎来一个较长时间的持续向好阶段。

关于山东省经济增长周期, 在1990年-2013年期间, 整体上看, 山东省经济增长波动与全国宏观经济周期基本一致。从山东省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看, 平均高于全国平均2-3个百分点,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相对而言, 在经济上升周期, 山东省经济增长速度增加更快, 而在经济下滑阶段, 山东省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更快。从经济增长的波动趋势看, 1990年代, 山东省经济增长波动相对滞后于全国水平, 2000年以来, 山东省经济增长指标波动则相对领先于全国水平。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调整、经济下行期间, 山东省经济形势将面临较全国平均水平更大的压力。如图1所示。

三、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 又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分别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项指标来统计分析。

从山东省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 1993年-2012年间, 三者平均分别为山东省经济增长贡献45.74%、51.97%、2.30% (贡献率指三大需求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 期间山东省GDP增长率平均为12.82%, 三者平均拉动百分点分别为5.83、6.70、0.30个百分点。可以看出, 山东省经济增长以投资和消费拉动为主, 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的特征, 投资的贡献率比消费的贡献率高出6.24个百分点。1993年-2002年间, 消费和投资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差不大, 各有年份领先, 但2003年-2012年间, 投资的贡献率基本大于消费 (除2008年外) , 尤其是2009年至今, 投资的贡献率高出消费平均20个百分点。

山东省与全国比较看, 2000年-2012年间, 山东省、全国消费贡献率分别平均为45.54%、46.27%, 投资贡献率分别为52.58%、49.63%, 出口贡献率分别为1.88%、4.10%, 可以看出, 山东省较全国平均水平国家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的贡献率差别不大, 而出口的贡献率山东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2个百分点。如图2所示。

四、产业结构分析

1990年-2013年期间, 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 由28.1%到8.67%, 下降19.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在1991年-1993年间、2002年-2004年间表现为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这两个时期均是宏观经济过热的两个时期, 其余年份1995年-2002年间相对稳定略有上升, 2004年-2008年间相对稳定, 2009年-2013年间则有较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除2002年-2004年间下降外, 其余时期均是稳定上升, 其中2009年后上升幅度较大。到2013年底, 山东省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0.15%、41.18%, 第三产业占比落后第二产业9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增长率来看, 第一增长率在1990年代波动较大, 2000年以来则相对稳定;第二产业增长率基本高于山东省GDP增长率, 且呈现出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第二产业增长率增幅高于山东省GDP增长率增幅, 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 第二产业增长率降幅也高于山东省GDP增长率的降幅, 这与山东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同, 表现为山东省整体上依赖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从山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比较看, 两者第一产业占比基本相同, 近年来山东省的略低;山东省第二产业占比在1990年代中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后, 差距逐渐拉大, 在2010年后差距略有缩小, 2013年山东省第二产业占比超出全国水平4.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的表现趋势与第二产业呈相反的态势, 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 山东省第二产业占比与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加大, 在2010年后差距有所缩小, 2013年山东省第三产业占比落后全国水平4.88个百分点。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基本结论如下: (1) 山东省经济增长波动与全国宏观经济周期基本一致, 在经济下行阶段, 山东省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更快; (2) 山东省经济增长以投资为主, 投资的贡献率高于全国水平, 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的特征; (3) 从产业结构看,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落后落后全国水平, 山东省整体上依赖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在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 山东省保持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根据本文的分析,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拟经济周期行事, 在经济下行区间, 政府通过直接投资以及投资引导方式,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持续改善建设民生事业, 同时完善体制机制, 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约束因素, 以此稳定经济增长; (2) 改变山东省过度依靠投资、扩大产能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 (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升山东省GDP中第三产业的比重, 控制第二产业中钢铁、水泥、石化、有色等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产业, 发展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东省优势产业。

摘要:本文从经济周期、三大需求、产业结构三个方面, 对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的山东省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山东省需要减少对投资的过度依赖, 调整产业结构,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促进山东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下行,山东省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01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4年2月28日, 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4/3/6/art_4890_272213.html

[2]刘伟, 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5) :14-21

经济下行时期 篇3

形势严峻

从国际形势看, 2012上半年以来, 欧债危机越演越烈, 正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 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 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 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艰难。从国内形势看, 一方面是房价、物价涨幅明显降低, 全国绝大部分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呈现环比下降, CP上涨3.4%, 物价上涨压力明显放缓, 另一方面是受到汽车、家电、石油及制品等大额商品销售不景气的影响, 消费增速有所放缓, 扩大消费任务艰巨。从广东形势看, 一是外贸出口增长大幅回落, 广东上半年进出口仅增长5%, 出口增长6.8%, 进口增长2.7%;二是消费增速乏力, 广东上半年的消费增速为11.5%, 与15%左右的常规增速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处于低位, 上半年增速仅为10.1%, 远远低于15%的全年目标值。

稳中求进

综合分析, 预计广东全年的经济增长将呈现前“落”后“稳”的发展态势, 针对经济增速回落, 下半年广东的经济工作重点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 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 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 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良性循环, 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是坚持扩大内需。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扩大消费需求既是广东省当前稳增长的迫切需要, 也是广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因此, 必须把扩内需与稳增长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加大开拓国内市场力度, 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大力拓展绿色消费, 健康消费、教育消费、网络消费等新兴消费, 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二是改善国内外的营商环境。由于欧债危机较为反复, 虽然短期不会引发全球性风险, 但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对广东的外需市场影响较大。因此, 广东要进一步完善国内外的营商环境, 促进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向“规范化”转型, 努力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 积极深化对外开放战略, 巩固和发展广东的外向型经济优势, 形成内需外需协调发展、互补长短的新格局。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压力虽然较大, 但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 必须抓紧, 不能放松。要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转型发展, 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特别是要狠抓节能减排和节约用地, 坚定不移推进“双转移”,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下行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篇4

改革需引入竞争机制

这里我们通过几个假设和问题来看金融发展和改革:改革初期, 我们成立有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后来成立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但是现在我们还要发展小贷公司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现有的银行和信用社的功能体现在哪里?假设这些金融机构不是跨区域经营, 而是在一个区域内经营, 那其现状会如何?假设国有银行当初在改制上市的时候, 不是采取整体上市方案, 而是采取其他的方案改制, 比如说分拆改革、分拆上市, 再进行风险管控, 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国进民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假设在金融改革之初, 我们把存款保险制度建起来, 经营好的银行继续存在, 经营不好的银行就退出, 现在的情况会不会就更好些?

我们在总结过去的金融改革经验时发现, 我们似乎是过于求稳了。尽管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改革, 金融改革已经走在前列, 但如果我们的思想再开放一点, 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效率, 会不会能够让金融业做得更强更大些?我举一个事例来说明这一点:最近大家都很关心总理提出的要求互联网降费和提速的问题。因为事关每一位消费者的利益。严格地讲, 这本应该是市场决定的事情, 最终却由政府提出了。这表明我们的市场缺乏竞争机制, 对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也是如此。

改革是出路

现在谈论宏观经济时, 大家普遍会提到新常态。但我们该如何理解新常态?新常态最初提出时, 业界学者普遍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速或中高速转变;二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三是经济动力结构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吴敬琏先生认为新常态有两个要素, 一个是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一个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率性、集约型发展。目前, 我国经济增速的转换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刚刚开始。厉以宁先生认为经济增速在逐步走向中高速的同时, 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那么应该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当前, 有一些观点认为, 结构调整就是政府把过剩产业、过剩企业关停。对此我认为, 经济发展调结构要靠市场, 要通过价格来调结构, 政府的作用是把价格理顺, 由价格引导企业, 让市场和企业做最终决定。

对于经济新常态, 我认为, 经济新常态如果是动手术, 输血、打止疼针是可以的, 如果是光输血但不动手术则是不行的,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以投资为例, 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民间投资下降速度已经超过整体经济投资的速度, 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值得引起关注。应该说,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 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 让民间消费取代政府消费, 让民间投资替代政府投资,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

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因素, 这一经济周期波动也是常态, 即经济下行不是常态, 波动才是常态。通过研究过去的经济发展情况, 我们发现经济景气周期与创新、重组存在逆向关系。即经济景气的时候, 企业忙于生产制造, 没有人关注研发, 重组成本也很高;经济不景气的时侯, 企业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研发和创新, 兼并重组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总体是此消彼涨的关系。

近30年来, 我国经济的改革周期非常明显, 基本都是在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的时候进行改革, 然后经济有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增长。在上世纪70年代,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在这种情况下, 全国围绕着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最终有了改革开放, 随后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同样在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经济处于低谷时期, 国内围绕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展开了论战, 随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我国经济获得新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 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 政府围绕着加入W T O的利弊进行了讨论, 然后推动了国企改革等, 提振了经济的发展。现在同样如此, 没有改革我国的经济是走不出困顿的。

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注意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态势, 就是潜在增长率呈下行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为8.05%, “十三五”期间平均预测是7.0 5%, “十四五”期间是6.35%。因此, 长远来看, 我们只有全力推动改革, 解放思想, 积极创新研发, 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国务院11条举措应对经济下行 篇5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 但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同时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冷静观察, 沉着应对, 未雨绸缪, 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会议强调, 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 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会议要求:

1.要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 减轻企业税负。

2.要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3.着力扩大内需, 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

4.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 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 加快普及光纤入户, 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

5.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 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 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6.认真梳理在建续建项目, 切实解决存在问题, 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7.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

8.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

9.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 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10.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努力实现农业再获丰收, 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1.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会议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特别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淘汰落后过剩产能, 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和科技创新, 苦练内功, 深挖潜力, 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

经济下行对农机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篇6

1 经济下行对农机企业的影响

1.1 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国家经济下行对农机企业的影响, 造成企业运营的成本压力有所增加, 表现在生产成本, 尤其是用工成本增加, 财务成本上升, 各类服务费用增加。而在各类成本持续上升的同时, 产品价格却几乎没有上调空间。

1.2 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 社会各领域对农机的投资热情持续上涨, 但资金的投入重点多在增加产能, 而非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这势必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 而行业内多数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创新积极性, 只能采取简单制造、低价跟进的市场策略, 最终带来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1.3 行业共性技术缺乏

目前行业面临着共性技术研发短缺的窘境, 很多共性技术都在吃老本, 缺乏研究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体系和组织, 无法在重大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上有所突破。

1.4 制造手段亟待提升

目前, 我国农机产品最大的短板当属可靠性差。这带来的影响首先是农民用户不满意, 其次是拉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售后服务费用成为农机企业的一项巨大开支, 产品可靠性差让服务费用居高不下。

2 危机中带来的机遇

2.1 政府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 为企业度危机保驾护航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加强, 2012年,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再创新高, 各地财政也对重点扶持的农机具实行累加补贴、作业补贴和保障性补贴, 一些省市还首次对玉米机等机具实行普惠制补贴方式, 这都对农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拉动效应。

2.2 农机市场发生新变化, 新需求拉动增长

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 为市场增添了购买力, 也增强了市场的可持续性。2012年, 全行业出现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全程机械化、农机使用社会化、农机用户专业化、农机全面替代人畜力等明显转变, 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大型配套农机具、畜牧机械、精深农产品加工设备等高端产品的新兴市场逐渐形成, 促进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2.3“热钱”推动行业发展

近两年, 农机行业一直是资本投入的热点领域, 国内外各类资本的强势进入, 使行业规模和企业单体规模都迅速扩大。随着2012年一批新建企业和骨干企业技改项目的陆续投产, 投资对农机工业的拉动效应也随之更加显著。

2.4 行业生产设备水平和制造能力提升, 企业和经理人信心指数持续增长

2012年, 农机行业对数字化制造技术、柔性生产方式、精益化管理模式等内容的认知有了相当的提高, 且许多企业均已付诸实践。

2.5 政策扶持, 鼓励就业

经济形势一定会影响到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又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每年召开人大会, 温家宝总理都会把促进社会就业列为重要议题, 可见促进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目前各地也在积极出台一些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 这些奖励政策都强有力地帮助了企业,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构建。

3 经济下行企业的发展对策

3.1 用好国家政策, 寻求长久发展

有危机就有商机,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当经济下行以后, 政府都容易采取扩张性政策, 经济政策有利于“三农”工作的开展。国家提出要推进发展现代农业,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 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企业应把握机会, 全面熟悉掌握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相关政策, 积极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趋势, 充分用好用足国家税收上的优惠政策, 最大限度的取得银行信贷支持, 合理利用资源, 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措施收到实效, 实现长久发展。

3.2 利用局部优势, 拓宽市场领域

由于同业竞争激烈, 企业要科学地做好国内外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 并在市场的地域和细分上做一些调整。首先要立足国内市场。在小麦机、中小拖等产品大幅下滑之际, 企业的品牌效应却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加强, 市场份额向有品牌优势的企业集中。为此, 通过品牌效应整合市场资源, 突破配套新领域, 走“精、专、特、优”的发展之路, 用新产品巩固老市场, 用老产品拉动新市场, 通过稳固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产品性能赢得新客户的信赖, 从而实现效能利用最大化。其次, 拓展海外市场。把目光投向海外, 加快国外市场的拓展进度。新的一年我国农机出口也面临着诸多利好因素。一是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二是新一轮全球性的技术革命正在取得突破;三是消费结构升级, 大型高端农机机械需求趋旺, 意味着我们的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农机出口产品技术的日臻成熟, 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出口区域的不断拓展, 将为今年的农机出口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3.3 科技带动提升, 逐步升级装备

“产品常新, 企业长青”, 这是企业界流行的一句格言。没有产品创新, 营销创新就成为了无本之木。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一方面, 充分挖掘现有产品资源进行持续改进和产品延伸, 拓展企业产品系列型谱, 通过产学研项目带动,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同时, 继续推进产品及零部件的持续改进项目, 在关键零部件等专项技术方面寻找突破, 及时提供市场需要的新兴行业配套用机或替代用机, 为市场创造走差异化竞争战略条件。另一方面, 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可以说谁拥有精良的制造能力, 谁就会赢得市场先机。因此, 针对目前有些企业工艺装备仍处于较传统的水平的现状,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智慧, 精细现有工艺规范, 吸收消化新工艺, 使该工艺废品率能稳定达标并逐年降低, 为企业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3.4 导入精细管理, 增值管理效益

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法的发展探究 篇7

一、我国行政法成长环境分析

行政法, 是根植于我国社会环境中的法律之一, 其来源于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并且也最终服务于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 成为其发展的有效助推力量。因此, 想要深入了解行政法的情况, 就必须从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情况入手, 才能获得深刻理解。

建国初期, 我国经济十分落后, 并且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尚不够明确。这个时候的中国, 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程度马克思等经典思想的设想影响, 又对前苏联存在一定程度的追随现象, 因此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化, 并且对社会中方方面面的控制权力高度集中。这种状况更多是考虑到了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而做出的必要准备工作, 并且对于政权的巩固有所考虑。毋庸置疑, 在我国建国初期, 社会化建设的起步阶段, 这种立法内容有着积极的意义, 并且也十分符合我国建国初期的国情。当时我国政权刚刚确立, 百废待兴, 很多方面都亟待整顿, 从经济社会角度看, 许多人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让政府成为社会中最大的所有者、经营者、投资者、管理者和社会产品各个层次的分配者, 对于社会安定团结极为有利, 并且能够给社会一定的时间, 让人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中各个经济主体的生命力开始增强, 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多种组织形式层出不穷, 各种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开始显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我国政府和相应机构再继续扮演社会的管理者以及统治者就显得并不合时宜, 并且曾经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加以限制的法律法律, 曾经对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今天都有可能成为限制社会进步和思想创新的阻碍力量。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从客观上要求着我国法律体系作为上层建筑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行政法更是必须顺应客观规律的演进。

二、我国行政法发展的方向探究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 它强调分权、自治和权利的保障。在我国目前十分注重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下, 我国一直都在坚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因此相应的行政法也必须做出调整。总体而言, 可以进行调整的包括如下几个入手点:

1、转变工作方式

将一直以来的以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工作方式, 转变为以对社会的服务为工作方式。这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基本迈入正轨, 公民的思维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塑, 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明确的前提之下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 微观意义上的如何去发展经济已经不是政府所应该考虑的事情, 对于政府而言, 这个阶段更应当做好必要的支持性工作, 包括对于社会中的所有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确保其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等。对于这一方面, 必要的社会基础支持将成为未来行政法的主要发展方向, 包括必要的职业培训, 人员流向和经济保证等众多方面, 为社会中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2、注重程序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的行政法都相对注重实体, 而对于法律程序存在一定程度的轻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思想涌现, 这也要求相关行政部门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对相关事务进行处理, 于此同时, 各种办事流程也需要趋于正规,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同时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对相应机关的办事效率加以保证。同时, 规范的行政操作流程, 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行政法律的执行主体进行必要的约束, 规范的操作能够有效确保对于经济发展的很多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地落实到位。

3、转变行政法执行对象

行政法在执行的过程中, 其执行对象应当是整个社会。但是由于我国从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中走出, 从建国初期到我国经济起飞前的阶段, 机关的工作都是以对社会的领导和管理为重, 因此行政执法的对象也是面对广大人民。现在人民的主观意识加强, 大部分人都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岗位, 曾经的领导和管理逐渐转变成为了支持和服务, 因此行政执法的对象也应当从简单的“外向型”转变为面对包括机关自身的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此外, 随着经济发展, 机关权力也在面临着商品化, 这种可能想使的行政法必须挺身而出维护机关的正常运行, 成为一种对广大人民的服务与支持的同时, 加强对于其自身的管理和限制, 确保机关部门的职责能够有效展开和落实。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政法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随之做出必要的改变与修正, 在这个修正的过程中, 需要深入剖析社会需求, 把握社会发展脉搏, 才能够有的放矢, 让行政法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保英:《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效率、程序及其和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

[2]马怀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年。

[3]关保英:《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效率、程序及其和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

[4]袁曙宏、赵永伟:《西方国家依法行政比较——兼论对我国依法行政的启示》, 《法学》, 2000 (5) 。

上一篇:TD400下一篇:现代人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