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

2024-10-24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通用12篇)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 篇1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企业管理的高效化离不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企业如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通过科学化的档案管理, 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新时期,档案管理,科学化

1 档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

(1) 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是企业管理的中重要的一环。但在一些单位, 容易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对档案材料的管理杂乱无序, 从而对企业管理决策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有的档案仅保存在个人或各个部门, 当有人员调动或离职, 就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断裂;有的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信息没有及时更新, 甚至对机密档案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 造成信息泄密和信息流失。

(2) 档案管理是企业核心资源的管理, 完善的档案管理, 反映出一个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 是企业核心资源可追溯的重要保证, 也是企业重要决策来原的主要依据。可以说, 档案管理就是对企业重要信息的科学管理。

(3) 档案管理是企业历史信息的管理, 档案管理做为企业的一项基本工作, 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等信息的真实记录, 也是企业发展历史的积淀, 是企业文化的延伸。做为一项基本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体现公司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也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的前提。

2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虽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档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但因其工作属性的原因, 相对其他部门而言还是属于边缘部门, 企业资金和人事安排都不尽完善, 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 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变动频繁, 这些都容易造成档案管理出现漏洞, 档案资料丢失, 机密档案泄密等, 无法给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

(2) 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 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技能培训, 只是依帮传带的传统模式来学习档案管理, 加上档案管理部门在企业各部门中发言权较少, 有的部门不及时将档案整理归纳, 或者借阅档案不细致登记, 都极易造成档案资料流失。

(3) 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档案文件的形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 电子文档、图片、音像资料等成为档案原始记录资料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而因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足, 极易造成电子档案损坏、丢失、泄密、病毒感染等事件出现, 如何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科学化档案管理, 提高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 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来讲任重而道远。

3 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就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通过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保障档案管理完整性、连续性、完全性, 从而为企业决策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做进一步完善。

3.1 外部环境

(1) 加强对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的落实, 建设档案管理检查和执法队伍, 监督和指导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设立诸如《档案法》的宣传月等手段, 使人们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以此规范和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

(2) 积极开展工作交流。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学习和交流, 促进和完善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定期举办地区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 将档案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难题, 通过与同行的交流, 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

(3) 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档案管理的行政部门, 通过对企业档案工作的检查, 发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和指导, 从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使其更科学化、更规范化的做好档案管理。

(4) 借力档案中介服务。在档案管理中, 企业为了节约管理成本, 高效配置人力资源, 可以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委托给档案中介进行管理。而档案中介服务, 做为一个平台, 提供多样化的托管、代管、寄存、整理等服务, 通过档案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供安全的、科学的档案管理, 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需求。

3.2 内部建设

(1)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档案管理工作, 明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效用理念, 创造重视档案工作的企业氛围, 方便档案收集, 积极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让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整理、完善档案资料。

(2) 构建科学化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工作, 要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 需要建设立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 不搞形式, 注重企业档案资料收集的连续性、完整性、保密性、安全性, 充分做好档案资料的价值分析,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检查完善档案工作中发现问题, 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提高档案管理和使用效率。

(3) 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档案信息化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 不仅需要计算机、存储器等硬件的配置, 更需要通过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为档案的方便检索、安全存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 加强档案管理者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与技能培训, 对现代档案管理来讲就显得更为重要。

总之, 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需要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认真思考, 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 完善相应机制和体系, 提高从来人员专业技, 从而是使得档案工作的有章可循, 有法必依, 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 篇2

1企业行政管理的涵义

1.1企业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指的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为了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以制度、法律、其它方式开展的职能性管理的总和。以定义作为视角而言,能够划分企业的行政管理为两种,而狭义的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行政工作者对企业执行的行政环节和其它有关的管理事项,而广义的行政管理是企业的领导负责、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事项。

1.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新时期企业营销管理策略 篇3

一、新时期企业营销管理市场特征

新时期,各类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蓬勃,基于互联网系统组织进行的商业活动更加普遍,进而令市场营销工作理念、具体方式发生了创新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的快速更新,较多企业单位均就其应用优势通过网络查询获取各类企业经济活动有关资讯信息。例如,通过网络系统查询企业应用原材料的购置、生产产品的经营销售以及各类电子支付相关活动,进而构建了虚拟市场,对有形传统市场商品交换形成了显著冲击影响,并构建了完整全面的网络商品应用交换关系,令企业营销管理渠道全面拓宽,营销方式全面更新。

企业营销管理要想获取成功,不但应全面注重现实营销活动,同时应关注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管控。由于目前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各项需求不断丰富,企业开展营销活动需要面向企业客户提供人性化、定制化的专项服务与特征商品,创建优质的客户关系。同时,基于互联网系统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明确客户需求的时期将更为便利。为占领更多市场,企业应针对市场做好细化分配,营销管理阶段中,应全面考量消费者个性化、特征化、多样化的商品需要,进而令企业自身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获得有利地位。

信息时代,同时也是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时期,知识以及人力资本在企业经营生产阶段中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成为影响企业实力的首要问题。知识经济将对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者,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进程的日益快速,令企业发展市场环境也将形成显著的作用影响,原有国内市场将向着国际化水平靠近,同时企业应进一步全面扩充市场,有效的与国际领域接轨,进而持续扩充营销范畴,积极应对全球化市场环境对企业营销管理提出的挑战与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新时期企业营销管理包含的问题

1.新时期企业营销管理呈现出较为落后的观念思想

新时期,我国企业从事经营生产阶段中,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建设,没能对营销管理工作给予必要重视,再加上无法对新时期的信息时代特点全面了解分析,进而无法做好充分全面准备,令其在营销管理工作中欠缺创新意识,观念思想较为因循守旧。具体体现为,企业营销思想观念相对于信息时代特征要求有所滞后,无法形成契合信息时代特征的营销活动经营观念。同时,市场环境之中,一些单位虽注重现代化营销管理理念,对其有所了解,然而实践应用过程中则呈现出灵活性有限的问题,更多的只能生搬硬套,无法依据我国国情状况、现实特征进行合理经营,影响了现代化营销理念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2.无法创建完善健全的营销网络

信息时代,企业从事各类营销管理应确保有效性,因此应创建完善健全的信息网络进而完成企业各类商业信息的快速高效处理传输。然而,由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状况来讲,其信息网络发展建设并不完善健全。传输各类商业信息的工作效率较为有限。一些单位虽创建了良好硬件系统并配备的必要设施,然而应用阶段中却没能做好充分合理的调节管控。营销网络的不完善直接令企业发展运行阶段中,无法良好的收集汇总各类信息。企业营销阶段则会欠缺可应用参考的可靠依据。更为重要的是,编制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阶段中,常会带有一定主观性,令企业行使营销管理决策呈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引发出营销阶段中的各类问题,进而令企业蒙受了较多不必要损失。

3.营销手段较为单一

营销手段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阶段中应用的方式,其优劣性将对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形成显著影响。然而,目前,较多单位营销阶段中应用手段相对单一,欠缺整体优势,而是显现出一定的局部性。再者,营销管理阶段中,还呈现出一定的盲目跟随跟风现象,较多单位通常应用促销方式,例如买一送一,或是打折,该类手段较为落后,无法体现信息时代独特特点。为此,只有全面明确消费者需求,学会应用有效的非价格竞争发展模式,实现各类营销手段的全面集成,方能获取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4.营销管理欠缺科学意识

经济全球化发展大环境下,较多国际知名单位公司入驻我国市场,令企业单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为此营销管理只有同国际形式全面契合,确保一致,方能创设显著效益。然而,由我国企业单位发展建设审视,较多企业欠缺一定业务拓展技能。营销阶段中,产品价格虽然不高,然而仍旧无法为产品找到良好的销路。相反,一些国际机构却能轻松的打入本地市场,应用我国企业各项先进设施以及人力资源为其加工生产品牌商品,该类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我国各企业单位欠缺竞争发展意识,没能明确市场营销管理阶段中应采用有效的品牌策略,进而令企业的发展生存面临了较大的影响挑战。

三、新时期企业营销管理科学策略

1.更新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理念

新时期,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崭露头角,赢取主动,便应更新营销管理理念,引入创新模式,由观念上实现真正的改变,取消传统滞后做法,形成新型营销管理环境。应基于消费者日益丰富的现实需求,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将其作为核心主体。不应单纯的为了自身创造更多利益,而至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应有效的令企业利益同消费者享有利益全面集成在一起,在企业发展经营阶段中,应积极同消费者进行交流沟通,就其个性化需求,制定科学营销策略,提升经济效益。可为各类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产品,还可将产品定位在不同价格区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销活动,例如网络、电话回访、问卷调查、赠品试用、展销会、网络索取免费小样等。应通过及时沟通交流真正的了解消费者内心想法,方能在营销活动中获取最终成功,进而实现长期持久的发展与提升。

浅析新时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企业面临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环境, 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 企业要想获得全面发展, 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必须全盘考虑企业的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与一般的预算管理相比, 全面预算管理更加凸显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企业预算管理活动的引导作用, 通过预测和筹划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利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以及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手段来保证预算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全面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保证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思想,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调配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分配, 实现对企业所有业务全过程、全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积极引导所有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管理过程中, 是一种系统化、全员化和全面化的管理手段。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 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企业管理层依据宏观环境特点、行业发展规律、企业自身实际等企业发展影响性因素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及战略发展目标时, 需要结合全面预算管理, 进一步细化和量化企业发展目标, 将各预算目标有层次、分门别类地具体落实到各有关责任人及相关部门, 提升战略目标实现的可控性及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时, 通过充分明确各有关责任部门预算相应的权、责、利, 激发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预算执行的创新性, 持续提高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效率。

(二) 有利于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展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效控制企业人力、组织、资产等重要资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企业以资源效率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 避免资源浪费, 强化成本管控, 合理配置资源, 有助于提升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 企业各项业务、各部门及各员工都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范围之内, 各部门必须明确相关责任, 加强沟通协作, 统一思想认识, 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 实现有限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三) 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细化企业长远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管理活动以其战略发展目标为中心, 使日常管理不至于偏离发展轨道, 促进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管理的控制, 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还可以全面激发企业员工的预算执行积极性, 使其自觉地树立管理意识并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能。同时, 预算的层层分解及各部门责任的落实到位, 培育了企业全员有效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企业的综合凝聚力得以加强, 管理水平由此大大得到提升。

(四) 为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以后, 可依据企业各部门预算执行相应职责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绩效考评标准及具体考核办法, 对各有关部门及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评, 并辅以相应的激励与惩罚措施, 逐步完善员工全面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 最终可以提升绩效评价的严肃性。同时, 鉴于全面预算管理二重唱一个具体量化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细分过程, 不同层级与部门的职责权限都得到了相应的划分, 为各部门的绩效内部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促进企业科学合理奖惩机制的形成, 并且有利于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三、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一) 充分明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目前来看, 我国许多企业并未完全明晰自身的长远发展规划及战略发展目标, 有的企业虽然确定了自身战略发展目标, 但其目标的确定却并未充分考虑到自身实际, 在此背景下开展的全面预算管理则无法体现出其固有优势, 也无益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全面预算必须依据企业长远规划及战略发展目标而定, 企业应权衡采用何种措施或行动、运用哪些资源、如何分解、实施、控制及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才能完成全面预算。企业充分明确其战略发展目标后, 才能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加快发展速度。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前, 企业应认真调研市场, 对自有资源客观地进行分析, 科学定位经营目标并以此为各期预算编制的基础, 使企业预算具有连续性。预算管理不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突击手段, 而是一种基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常态化形为,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二) 纠正全面预算认识偏差避免预算执行形式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当作是应付上级及各有关部门检查的手段, 日常全面预算的执行也只是走过场而已, 没有真正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 更别说将全面预算与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互挂钩。部分企业是为了预算而预算, 预算对它们而言不是管理手段, 而是一些空洞的数字, 这样的全面预算管理难免流于形式。还有些企业将工作重心全力移到预算编制阶段, 编制完成后就认为万无一失, 预算执行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更有许多企业虽然意识到也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 但囿于预算管理经验不足, 往往将全面预算的执行工作全部纳入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 由单个部门掌握预算全程, 没有切实做到使企业全员积极参与, 员工的预算参与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较低。同时, 由于其他管理部门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单独由财务部作出的决策并非全优决策, 全面预算的实施效果不如全员参与的结果好, 最终会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所影响。企业应尽量避免预算执行的形式化与表面化, 不能片面轻视预算执行将全副精力投入预算编制, 而应有针对性地分配资源, 纠正全面预算认识偏差, 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

(三) 强化企业全面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

全面预算执行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预算管理的成败, 管理层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预算编制完成以后, 企业应着重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控制, 强化绩效考评、明确各有关部门相应的“权、责、利”, 充分利用各有效措施使全面预算切实得到贯彻执行, 逐步实现企业由战略发展目标细化而来的各个分目标, 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使全面预算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此外, 对于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纠偏环节也要给予高度重视, 这有利于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离企业发展目标的预算执行活动, 使企业全面预算执行朝着有利于企业目标的方向前进。

(四) 避免全面预算管理的因循守旧及过度繁琐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认为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 作为企业日常控制与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全面预算应当事无巨细, 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有可能遇到了事项及细节都要作出相应的规定。然而, 这种想法显然没有全面考虑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及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 如果全面预算事无巨细或大包大揽, 势必使企业有限的内部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各有关部门间的工作内容可能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叠, 在过度繁琐的管理目标指引下, 企业运营效率必然有所降低。可见, 全面预算重在“全面”而非“过细”, 其细分程度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经营实际情况及战略发展目标而定,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合理性。

此外, 虽然企业在全面预算编制阶段已经尽可能地想到了未来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在编制预算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但考虑到企业所处宏观与内部环境的持续变化性, 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有发生, 因而预算也不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企业应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 结合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对已经编制的全面预算进行及时检查, 及时发现各种可能导致全面预算偏离企业发展目标的重大变化, 一旦有较大的变化, 就应重新编制预算或对既定预算进行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

对全面预算的执行绩效进行考评是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职能的必要举措, 它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是下次循环的开始也是本次循环的结束。预算考评是综合考查企业全员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 依据考评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的管理活动。预算执行绩效考评有利于预算监督的具体落实,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有助于对企业员工的预算执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也为建立员工预算执行奖惩机制提供了主要依据。预算执行过程监督与控制更多地是引导企业全员正确认识其相应的预算目标以及如何实现预算目标, 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或不应当出现什么行为。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则更多地可以提升员工执行全面预算的积极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奖惩设置, 激励全员努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发挥预算执行潜力, 从而使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的同时, 也促进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何桂霞.探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营销, 2013 (2) :12-13

[2]王珍.试论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 2013 (3) :108-109

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优秀毕业论文 篇5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

企业经济管理,既是指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预设的经营目标,对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及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设计、规划、组织以及协调的过程。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内部审核以及生产等方面的管理[1]。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管理项目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与重视,各个企业也开始不断接受、学习以及探索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以有效减少自身经济管理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社会经济及企业的不断发展,让企业经济管理理论的内容与方式得到了不断的革新与扩充,无论是在管理的层次、幅度上来看,还是管理的复杂程度上来看,都较以往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部分企业仍未能真正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有效引导;有的企业即使引入了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却未能结合自身状况,将理念深入贯彻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跟不上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导致企业发展的严重失衡[2]。

(二)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不全面的经济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出现具体的经济管理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指导依据,不利于问题的有效处理与解决。其二,经济管理制度未能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部分企业未能结合自身实际,过于追求管理制度的先进性,这不仅造成了先进制度的浪费,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三,在制度的执行方面,监督力度不足,这导致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未能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首先,在内部控制的认识上有所不足,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管理控制的认识较为局限,认为仅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控制,达到减少资金在流动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便可完成,却未能认识到管理授权因素的限制作用已决定了对财务管理中的会计进行控制是不能实现企业经济的全面管理的。其次,在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上过低,且许多数内部控制目标都比较简单,形成不了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这使得企业统一指挥与协调的能力得到大大降低。

三、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经济管理理念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经济形势的管理理念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第一步。为此,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及发展目标,以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为重要导向,引进先进的、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并摒弃落后的、不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理念,以对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3]。同时,居安思危,在正确认识、评价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对外界的竞争程度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并不断提升对自身的要求与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尊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经济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管理事务的顺利进行与开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加大企业在经济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与必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其一,‘以人为本’建立全员参与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经济管理不仅仅是企业领导人及财会人员的责任,因此要促进全体员工的参与,将经济管理理念植入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促进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其二,重视内部资源的组合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创新产品开发及运作模式,促进企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其三,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企业应当在保证制度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基础上,对制度的贯彻与执行采取一系列的监督措施,以促进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4]。

(三)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尤为关键的促进意义,其中第一步,便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优化预算控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在财务管理的模式上进行创新,以市场形势与自身实际为重要参考依据,不断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拓充,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丰富。另外,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全局管理,将企业的内部控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

四、结语

新时期我国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考核;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59-02

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预算管理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

一、新时期我国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

1.是企业必要的监督与考核平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合理的平台,使得企业的出资人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从而使得出资人和企业各自履行应有的职责,有利于出资人和企业对相关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奖惩。

2.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及时有效地发觉管理与执行中的相关漏动,进而对现金安排、消耗标准制定等一系列基础性的工作进行改进。企业实施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和计划管理均是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是子系统的管理。这些单独的管理难以有效地聚合力量,整合资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协调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链间的诸多关系为基础,从战略角度明确方向,有利于企业贯彻执行战略,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3.协调分权管理和集权控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协调企业分权管理和集权控制,能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建立预警机制。这有利于明确企业的资金、利润、业务量以及成本费用等责任,有利于企业挖掘资源潜力,有利于协同效益、精细生产与流程再造等目标的实现。

二、新时期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人员认识不足。很多企业的主管部门对企业的预算如何去运作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很多企业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企业能得到其他单位的认可,才制定了一系列看似严格的本企业财务预算制度性文件,然而企业不应该把财务预算作为自身的管理制度去补充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空白,而是应该把企业的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助推手段,我们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度,还应该关注财务预算在企业中实施和落实情况。对预算的实际效应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现财务预算的企业中,财务预算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处理的不好,造成了企业只注重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而没有重视财务预算在企业实际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2.预算监控力度不够。由于许多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只强调上下级的垂直命令与控制,造成下级在执行预算时缺乏内在动力;专门的预算机构和董事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着眼点仅放在预算编制上,执行时随意性大,使得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分离;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对下级单位而言,预算常常是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开展的,常常把预算当成负担,在执行上缺乏内在动力。

3.预算执行信息反馈不及时。由于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及有效的监控措施,预算反馈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较差,造成信息不对称,监管者无法掌握被监管者的信息,预算仍然以事后控制为主,无法做到事前和事中控制。预算差异的分析与控制不足,从而导致企业不能动态、及时地适应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政策调整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4.预算控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缺乏沟通。一般来说,预算的控制部门通常是企业的财务部门,而预算的执行部门是各业务部门。在一部分的企业里,财务部门极少与业务部门就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沟通。

三、新时期我国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必须结合相应的政策法规,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如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宜,提高企业各决策层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并确定企业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预算管理是一项将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以及考评与激励等预算活动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由不同部门和员工分工执行的,因此需要全体员工直接或间接参与预算管理的过程。决策层应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给予极大的支持,沟通和协调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权益与责任,调动各个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以期实现全员预算管理。

2.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可使企业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不可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开展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之前应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从属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而不是简单的企业预测的战术和方法。企业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将直接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预算重点及其需要从哪方面进行重点保障,决定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即定位在企业战略目标上,预算管理才能有生命力。

3.落实预算管理做到刚柔并济。预算管理的重点是预算的实施与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施预算管理要做到刚柔并济。“刚”就是实施预算管理中的刚性。它不仅体现在预算指标的严肃性,而且更体现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刚性。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全体员工都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按照预算所制定的目标努力工作,挖掘潜力,不折不扣完成和超额完成各自的预算目标。“柔”就是预算管理中的弹性,我们在严肃预算管理刚性的同时,还必须实施弹性预算。当市场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变化,使预算目标背离原预算实施基础,就必须实施弹性预算。因为预算目标容易完成或不能完成同样会影响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对预算进行调整使预算目标趋向合理。这也是在预算管理中保持预算实施刚性的体现。在预算管理中应树立全员参与意识,高度重视,让职工参与预算的编制,重视职工的意见,创造一种全员参与、上下互动的内部环境。

新时期企业管理模式创建探析 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创建

一、前言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很多企业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企业在不断摸索生存之道, 创建完善的生产经营模式,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 生产经营活动要想有序科学的进行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模式作为支撑。近几年, 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 生产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很多业内人士特别是企业管理阶层都认识到了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对于我国经济而言,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跨越, 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还在随着形势不断发展。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管理者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指导方针, 科学的对企业的部门和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挥组织, 管理模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保障, 企业管理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企业的财力人力都能稳固运转, 生产经营活动都能顺利的进行。企业最核心的生存道理是满足市场需求, 只有满足市场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支撑和结构模型是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模型, 这两种模型是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能够科学的整合企业生产要素, 两种管理模型能为企业创造出市场价值。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演变可以分成以下阶段, 首先是传统的管理模式阶段, 在这个时期企业做的工作时不断的改进研究管理职能, 最终的目的是想实现生产效率, 为企业创造生产价值。下一个阶段是非理性管理模式阶段, 这个时期的企业不单想要实现生产效益, 也非常强调信誉与企业文化等企业精髓的东西的提炼, 因为这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个阶段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管理模式阶段, 这个时期就把握的比较好了, 既注重了软实力如企业信誉文化方面因素也重视了企业的管理控制机制和生产效益等硬性问题, 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优化, 现在的阶段也就是四阶段, 是知识指导下的管理模式阶段, 对管理人员和企业其他成员的学历等要求不断提高, 企业得以稳定持续发展。

三、企业管理模式的几种类型介绍

(一) 分工管理模式

科学合理的分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分工也是企业为了自身经济效益而实施的一种有利措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就需要科学的生存之道, 简单的分工管理模式就是其重要生存之道, 特别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来说, 这种管理模式尤为适用, 因为其一般是靠生产力来创造价值, 所以需要完善的分工管理模式作为支撑。

(二) 集成整合管理模式

集成整合技术已经在社会中普遍使用, 这种管理模式是通过长期发展完善而不断形成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很多都是技术资源先进企业, 这种整合管理模式非常适合企业管理工作的进行, 集成整合模式使整个公司间的交流变得紧密, 交流的速度更快,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现代信息社会发展要求。

四、新时期企业管理模式的创建

(一) 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应尽量利用已有资源, 回收利用废弃资源

基础产业链的最终一环就是资源, 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资源, 尽量降低能耗, 要避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 企业应该要对这些污染进行及时治理,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管理模式发展也以此为目标, 企业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先进性。生产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很多废弃物, 所以在生产中也要注意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过程, 这项工作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如果企业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都不能重新利用, 那会会对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所以这些环节都是企业应该注意的, 只有各个环节都把握好,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 企业的管理目标才是真正的实现。

(二)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注意对生产过程进行无害处理

环境污染多数是由于企业产生的生产经营垃圾造成的, 所以社会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很高, 企业必须要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中的污染排放, 生产经营目标不能不考虑无害化原则, 生产产业链的最终环节是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这些废气物最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建立垃圾回收利用的目标, 要对产生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厉杜绝企业肆无忌惮的排放各种垃圾, 这项内容也是企业一定要长期坚守的, 坚持的, 这样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重要意义。

(三) 企业管理模式要注重企业内部职能完善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因素,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价值, 企业要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管理机制, 制定明确企业内部的职务分布, 管理模式要符合企业自身情况, 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发展优势, 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造力, 引进最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方法, 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含量, 使企业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五、结束语

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形势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要想长足的发展下去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企业生存之本, 企业竞争力也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尹文专.企业管理模式的时代转变因素与理念的思考[J].商业时代, 2013 (1) .

[2]伍海平.基于制度创新的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基本架构设计[J].中国商贸, 2012 (7) .

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思考 篇8

企业作为实现生产价值, 获取经济收益的主体, 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转型、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及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八十年代,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都相对落后,因此,关于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也相应落后,这导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生产效果也不理想。 自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呈现繁荣场面。 此时,国外发达国家风靡全球的企业管理理论开始会相继引入国内,为我国市场中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改善了我国企业陈旧的管理落后的管理现象,企业管理开始注重方法、技术的运用。 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市场内部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只有从自身管理做起,不断优化管理方案,创新管理模式,将企业中心从市场开拓放到管理创新上,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

企业管理创新并非盲目性进行创新改造, 而是要抓住企业管理中需要迫切进行改善的关键环节进行创新。 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两点进行考虑。

首先,企业管理的创新不能脱离企业实际情况。 企业管理创新要从企业人才管理、科学技术开发、生产设备管理等方面做起。 企业管理人士要扭转传统的管理概念,促使自身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培养自身的管理职责和强烈的岗位责任心, 不断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管理方法,不断完善企业原有陈旧落后的管理制度,为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提供充足能源。 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兼顾管理科学双重属性,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管理经验。 但是,在借鉴过程中要立足企业自身发展实情及发展薄弱环节,不可按部就班采用西方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带来麻烦。

其次,企业管理的创新要将战略管理视作重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化和国际化,企业要加快自身管理创新和改革步伐,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因此,企业管理中不能缺少战略指导。 企业在制定新型管理战略时要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竞争形势,审时度势进行管理战略制定。 此外,还要注重提高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方面,深入发掘企业自身各方资源优势,重点提升顾客价值、核心产品价值等方面。 在遭受市场其余竞争产品的威胁时,及时优化竞争手段,创新产品运作方式,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

只有从企业技术管理创新做起, 才能够为企业运行提供更多先进技术支撑,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技术管理创新包括开发技术和发挥技术优势、创新技术功能等。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竞争和技术竞争,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会吸引更多合作者,还会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誉和市场竞争优势。 在进行技术管理创新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实现内外技术管理创新保障体系的形成。 此外,企业自身也要争取开发自身技术竞争体系, 多引进先进技术项目推动自身发展。

(二)企业制度管理方面

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因此,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应该从企业生产制度、分配制度、技术研发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方面。 要对企业上述制度进行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变革企业制度保障体系,不断探索最适宜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保障, 促使企业在各项制度的保障下拥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最佳经营模式。

(三)企业组织管理方面

作为组织的主体, 企业需要对组织内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并运用具有先进理念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管理,以促使合理系统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创造出更多价值。 企业根据自身管理创新所需,可以废除传统的旧用工体制,创立全新的用工制,完善陈旧的管理机制,补充管理机制中缺少的成分。 此外,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重新作出人才管理、聘任及晋升制,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所以问题。

(四)企业思维管理方面

企业思维创新即要从扭转传统管理观念着手, 打破框框条条和旧管理体制的限制,在进行企业管理之前率先形成先进管理思维,比如革除墨守成规的上下级强制性管理等,企业上级领导要变换自身角色,树立企业公平、民主、平等模式的管理思路。 作为管理灵魂,管理思维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符合新时期市场对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CIS意识、忧患意识、管理意识及战略意识,形成企业上下一条心的管理气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原有情况进行,应立足企业管理实情,从管理思维创新、管理实践创新、管理创新评价三方面展开管理创新。 只有不断对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深入了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才会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最佳管理效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旭升.如何做好企业管理创新工作[J].农电管理,2011

[2]刘婷婷.浅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1

新时期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探讨 篇9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体制,财务管理,问题探讨,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速度的不断加快,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给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给予与挑战。要求企业转变管理思想,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快速适应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的整体变化,让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虽然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新时期背景之下,如何良好的展开财务管理工作,是所有财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但是一些企业却仍然实行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的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发展,改革企业财务会计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可以归纳出财务会计主要面临的几点问题:

1. 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的作用一直都是为企业谋划最大的利益,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金成中,忽视企业员工利益、忽视企业的社会价值以及忽视建立良好的企业面貌等,久而久之成为难以化解的企业矛盾。在新时期时代的背景之下,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来解决这些矛盾,是企业在新经济体制的作用下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2.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要处理的日常信息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要想全盘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难度非常大。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远远满足不了新时期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在新经济体制影响之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盘掌控。

3.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下,财务管理人员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导致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不愿意去主动接受新事物、财务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无法根据市场经济大环境来调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最后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突发的财务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导致企业经济频频出现问题,有损企业的经济效益。

4. 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协调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包括资产运转、统计核算、审计监控、会计等多项经济管理任务不能够进行统一管理,缺乏协调管理,若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各个负责人互相推卸,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运作。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通常与其他部门分离,几乎没有实质上的联系,财务管理范围狭隘,容易导致管理工作出现滞后性与盲目性,取法发挥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优势。

二、新时期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 重视政策落实与资金运用的有效性

铝加工企业的财管人员都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确保政策的落实。通过相关政策,有效管理资金的运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可以创新思路,拓宽资金渠道,适当剥离低效率的资产,从而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其次,争取国家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获取资金补贴,适当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再次,确保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同时,在规范的体制下灵活使用专用基金,能够有效解决资金流转不周的问题。最后,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促进企业内外监管机制的完善,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财务管理工作要服务于企业改革

财务管理师确保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手段之一,企业财管人员应该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参与到企业改革之中。第一,在改革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协调好财务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改革方案的落实提供基础。第二,加强财务监督力度,提高相关法规的威慑力,杜绝出现违规乱纪的现象,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足,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第三,认真研究企业改革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新的财管模式,加强企业财务的宏观调控。第四,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输出的透明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核算,促进财管工作发挥作用。

3. 财管人员要恪守本分,做好财务工作、

企业要想获得合法收入和法律的保护,企业的财管人员就必须按照规定办事,学会科学理财一旦出现违纪现象,就会受到法律以及相关经济法规的处罚。如果一个单位在财务方面经常出现由于财管人员违纪而频频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又没有得到及时的阻止,单位就很难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如何加强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

1. 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制度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首先,通过投资论证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保证制度、财务资产清理制度以及存货资金控制制度等一系列的资金管理制度用来控制财务风险;其次,在企业融资方面,一般的来说,只有在内部融资不能够满足企业资金运转的时候,才应该转向外部融资,以减少企业融资费用;最后,通过调整企业资产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实行股份合作制等方法,来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

(2)财务管理要权责分明

第一,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推行责任会计,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第二,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通过这个方法对各负责人的管理工作的考核提供可靠的凭据,并对财务管理人员实际的管理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反馈作用;第三,全程控制企业的成本。

2. 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公司财务部门在加强财务人才建设这一方面不能松懈,首先,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以内的知识,对于相关经济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当前的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专业以外的知识也要有所掌握。其次,在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风险意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具有防范风险的能力与意识。最后,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财会资源共享平台,加强财务部门与别的部门之间的沟通,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另外,企业领导也要经常向财务管理人员学习一些主要的财务知识,以便能够更好的领导企业。

3.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根据笔者的自身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各种财务改革的案例来说,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加强经济活动的提前预测,并积极进行财务总结,从而提高企业的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为财务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工作任务,奖罚分明,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上进心和责任心。

四、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新时期企业的财产管理工作也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财管人员,就必须树立创新思维,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财务研究,同时注意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纪玉珊.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19).

浅析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问题 篇10

关键词:战略管理,市场经济,企业发展

目前,面临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要保证生存及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科学的建立战略管理体系,从而有效抓住机遇,应对行业竞争以及各方面的挑战。在部分企业发展过程中,特别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导层缺乏一定的战略管理知识和能力,未建立有效的战略发展体系,使企业缺乏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要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企业结合市场经济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实际, 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并有效运用管理技巧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一、企业战略管理特征

企业战略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制定的经营目标。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整体性。企业战略管理是根据企业自身整体经营特点及经营情况制定的将要实施的战略目标,需要从企业整体进行考虑,结合企业总体利益,企业的所有运营活动、管理方针都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长期性。战略管理之所以为战略,因为其是企业经营利益的长期性目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风险性。所有企业战略管理都容易受到整体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经营状况等情况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制定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制定,需要通过企业自身人力资源、技术水平、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次更要结合当前新时期市场特点,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进行战略管理的选择,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一)综合战略

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各方面因素以及市场特点,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以及独特的服务来面对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创新战略

企业要保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在保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 结合市场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及时开发新产品、以及市场运作的创新, 来提升产品的优势,以此做到稳定已有客户群体,并有效开发新的市场。

(三)整合战略

是指通过对同行业或者其他领域企业优势的借鉴与利用,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来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如:中国医药集团对国内优势医药商业的整合;成都红旗连锁在连锁超市行业的整合。

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战略意识和能力不足

集中表现在部分中小企业以及私立民营企业。目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占据市场多大99%。然而,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市场动态的分析以及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的把握,盲目追求利润,在战略管理意识和能力上不足。

(二)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中小企业通过一定发展,都明确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部分企业也制定了企业战略目标,并以目标来进行发展。但是企业缺乏对战略体系的完善,只注重目标,缺乏战略实施方针、战略评价以及根据市场变化特点进行有效调整的完善体系。因此战略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结合。

(三)企业战略目标实施不利

主要在部分企业中,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并予以实施,但是缺乏对过程的控制。特别是当前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自身条件及市场环境不断受各种因素影响产生了变化,而战略目标的实施却一成不变, 致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措施

(一)准确进行战略定位

首先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对市场进行调研并科学分析,从而找准市场发展方向;其次,企业需要对自身经营状况、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消费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及特点; 最后,需要做好同业内市场占有率的分析,总结自身产品不足以及同业者的优势。总体结合以上三方面,来对企业战略进行准确定位。

(二)健全战略体系

主要针对部分企业盲目发展的情况。健全的战略管理体系,是通过战略制定、执行、评价以及调整的完善管理体系。通过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市场情况的综合分析,来对战略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及调整,有效保证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确保企业投资收益以及产品效益。

(三)完善组织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和组织结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完善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基本元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层次不清,且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上有很大难度,对企业的发展阻碍较大。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避免各种漏洞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行业竞争,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力,并有效进行发展,就需要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并进行企业有效的战略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曾忠禄.企业战略管理对竞争情报需求的演变研究[N].情报学报,2014,33(1):4-10

[2]李磊,徐雨森.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探讨与分析--以“沈阳机床跨国并购德国希斯”案例讲解战略联盟[J].中国商贸,2013,(26):69-70

新时期企业成本管理思路分析 篇11

【关键词】现代企业;现代管理理念;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引言

当今世界,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大量不同性质的企业出现在市场环境中,为市场大环境注入强大的力量的同时,也使得市场环境竞争更为激烈。利润是企业追逐的目标,而成本则是企业能否获得最大化利润的关键。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盈利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树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并且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影响重大且深远。然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不重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体制不规范等,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环境混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当前环境下,如何通过规范化企业成本管理,促进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是企业领导者应重视的焦点。在此,针对新时期市场环境,对企业成本管理思路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树立现代成本管理理念,重视成本管理意识

基于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出企业应树立现代成本管理理念,重视成本管理意识。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当前,世界各国将国家工作重心置于“发展”之上,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极为迅速,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制,其成本管理理念保守、落后,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增长速度不符合发展预期。因此,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管理理念和体制建设的不足,在传统成本管理基础上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体制加以变革与创新,树立现代化成本管理理念。第二,社会中同时也存在一些企业不重视成本管理理念以及体制建设,导致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堪忧、成本管理工作混乱、驳杂、体制建设落后等。基于此,各企业领导者应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对成本管理理念更新和体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将成本管理理念更新与体制建设纳入企业核心工作当中,将成本管理体制和理念作为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着力于建设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推动企业成本管理,就要建立与之相符的企业成本管理文化,以此形成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员工的活动都占据重要地位,成本管理中也是如此。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企业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该环境下,其自身心理状态与情绪均能得到熏陶,从而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完善企业管理;相反,错误的、利己的企业文化陶冶下,其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不高,企业本身的发展也会陷入困境。而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成本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和壮大。因此,企业领导人员不仅应当革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以现代化管理理念武装自己,而且还应将现代化管理理念推广至全企业,着力于建设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在健康、有序的企业文化熏陶下,企业人员更易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理念,并树立现代化成本管理意识,有助于推动企业全体成员树立现代化成本管理意识。在集体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质量与水平。

四、基于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并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成本管理体制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规范,是系统的、有序的管理体系,包括成本产生、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完善成本管理的制度,能够对成本信息失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且能够纠正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而言,现代化成本管理体制建设中,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奖惩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將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核心发展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给予优秀的、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员工一定的嘉奖,以此作为基本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工作中仍然选择性忽略成本管理或者依旧沿用落后的、保守的成本管理理念的员工给予批评和惩罚,以此帮助员工树立危机感,保证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接受现代化管理理念熏陶。二是借鉴优秀经验,创建现代化管理方法。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建立的管理方法也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因此,应积极创建科学、规范的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如责任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鉴于多数企业自身能力不足以独立创建科学管理方法,可借鉴国内外企业发展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部分,并加以完善和扩充。

五、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过程,既是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成本的过程,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减去其生产成本,即是企业获得的利润。因此,企业成本是影响其获得利润的关键因素,成本管理在此基础上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意识加强企业领导层成本管理水平,再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将其扩散至全体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氛围和环境,最后再利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综合管理企业成本生产,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质量及水平的有效方法。值得借鉴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姜璐. 长春采油厂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张嘉航. 中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新时期煤炭企业经销调度管理研究 篇12

一、加强经济法基础上的资源税制度的建设。

加强经济法基础上的资源税制度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各方面:国家通过对煤炭资源可采度与广度预测, 建立在和资源理论相关的政策指导的前提之下, 通过向煤炭开发者征收相应的资源税和完善与订货合同相关的制度得到煤炭来保证原计划应该得到的煤炭供应。此部分煤炭资源不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支配, 是属于向国家缴纳的部分, 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所制定的一项强制性的制度, 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对国有煤矿资源的开采过程中, 需要依照有偿性原则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资源税, 并且这种资源税是和相应的社会生产能力适应的, 其需要体现出资源的国有权力, 同时要对无偿开采的状况进行扭转。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考虑到国家计划中的需要和当前采用订货合同的制度所获取煤炭总量情况, 同时要依据煤炭生产的具体状况, 依照资源税的相关原理, 针对各个地区的不同煤种和不同煤矿需要承担的资源税进行确定, 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相应负担的合理性。当对此实现确定并且被煤矿所接受, 此时就应该对其稳定性进行保持, 在国家对煤炭需求的数量增大的情况下, 即使需要相应的调整时, 也要尽量地避免其频率的过快和过大, 通过这些操作来维护煤矿的相关利益。

二、加强煤炭经销管理, 需要建立和完善针对煤价放开的诱导性市场调节的相关制度。

在建立和完善针对煤价放开的诱导性市场调节的相关制度的过程中, 会涉及到放开煤炭价格的事项。煤炭价格的开放也就是煤炭市场的开放, 其具体指的是在煤矿把资源税缴纳之后, 具有把剩余煤炭进行自由买卖的权利。对于此部分煤炭而言, 其不会受到国家计划和物价相关部门的各种限制和规范, 可以随行就市和自由贸易。在这个过程中, 国家和地方以及个人都能够担任煤炭市场买卖人, 不会使用任何特别的行政和法规对公平交易的原则造成破坏, 这些是对诱导性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的基础性内容。

三、加强煤炭经销管理, 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保护性煤炭的吞吐制度来确保煤炭的产销市场实现平稳。

加强煤炭经销管理, 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保护性煤炭的吞吐制度来确保煤炭的产销市场实现平稳。以上两点内容作为我国加强煤炭经销管理改进的可行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工人在商品意识上虽然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其深层意识之中依然存在者“国税”这种思想。其使得国家所需计划内的煤炭供应数量脱离了市场的需求, 而把此放进“国税”的系统之中, 与煤矿所实行的低价政策与价格的各种各样的税费相比, 其具有手续简单和容易使煤矿接受的优势。第二, 开放的煤炭市场可以满足煤矿的市场交易方面的追求, 同时不会受到计划内的煤炭价格因为过低造成煤炭生产的干扰, 这就是煤炭经销中自由交易这种制度的好处。第三, 可以实现煤炭企业和国家利益的兼顾。因为这种做法不需要相应财力的支撑, 因而国家就可以在以资源税的形式实现计划内的煤炭供应的同时, 运用此种行为节省的资本参与到市场的交易, 并且其需要的煤炭总量并不会因此而减少。这种做法从形式的角度来看是失去了原先所实行的低价政策能够得到的相应收入, 但是其可以以市场自由交易的形式得到更多收入, 容易为双方所接受。

以上所讲主要是吞吐制度对于煤炭经销带来的好处, 以下论述其不足之处。这种做法的不足主要是因为其缺少对于煤炭市场进行制衡的相应调控机制, 因此就会引起周期性的波动, 就会使煤炭的产销进入两种循环, 一种是从投资增加到产量增加再到价格疲软和产量下降, 接下又增加投资, 另一种是从提高煤价到产量增加再到价格下跌, 接下来是产量减少和提高价格, 对于这种双螺旋的循环运行, 需要相应的保护性吞吐制度的建立来改进。这种辅助制度将会在价格下跌影响煤炭生产增长的情况下, 使国家可以利用储备制度吞进相应的煤炭, 对煤炭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行保护, 从而免于煤炭市场动荡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调节而不破坏市场的做法, 其重心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对于计划外的煤炭市场的价格稳定性进行维持;第二, 对于产销所引起的波动进行平抑;第三, 依照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 对于煤炭的生产与市场的交易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

四、结语

除了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的有关煤炭企业经销管理的改进措施之外, 还需要建立起“税”与“储”相结合的制度, 以此来保障煤炭计划的相关供应任务的完成。总体来讲, 针对煤炭经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们除了采用本文所论述的各种措施与方法之外, 还需要在煤炭经销的实践过程中, 不断地总结经验, 加强相关研究, 以便为煤炭经销的管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煤炭在我国工业建设中发挥起基础性作用进行必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克淮.谈新时期煤炭企业调度管理[J].煤矿安全, 2008, 05:105-107.

[2]殷作如, 李建民, 高焕民, 安建华, 田云, 贾德毅, 刘克秋, 霍忠锋, 郑晓东, 王俭, 崔立成, 闫秀生.数字矿山技术在煤炭企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 2009:7.

[3]霍红义, 孙玉福, 周志利, 闫平义, 穆一夫, 李卫东, 李国新, 陈亚平, 栗鹏, 牛晋, 刘满娥.大型煤炭集团精细化调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 2010:8.

上一篇:平台收费下一篇:生物菌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