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精选9篇)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1
试论新时期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近些年来,师德问题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师德问题的引发的一系列社会负面影响,也越来使人们对我们教师的师德修养质疑。2004年夏季,河南省濮阳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高考舞弊案。这是一起以营利为目的的、有组织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濮阳三中的政教处副主任等10余名教师出于提高升学率、收受红包、借机谋利等目的,在高考中利用手机等现代化通讯通讯工具给学生传递答案。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类似的有悖师德修养的事件还很多,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教师廉洁从教、以德育人的良好形象。而作为一向少人问津的农村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农村学校教师因为体罚学生等等问题而造成的问题,也屡屡得到媒体的曝光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期内。加强对我们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如何来进行新时期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呢?
一、社会要努力营造师德修养的宽松氛围,为师德培养创造舆论环境空间。
一些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人群更为严重。这与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教师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压力。由于社会传统的原因,中国社会往往只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忽视教师个人家庭及社会待遇的提高;强调教师对社会的所承担的责任,忽视教师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赞赏教师的奉献精神,而忽视教师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些现象在农村学校广大教师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例如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相对较低,有些地区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尚不如民工。而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巨大,不仅有社会和家长的期待,还要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分数压倒一切”的评价体制所左右。广大农村教师在生活和教改的道路上可谓举步维艰,为了提高所谓的“教育质量”,他们不得已不进行强制学习的办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在这里我们也呼吁社会要努力为广大农村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避免教师心理失衡以及道德失范行为的出现,令教师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使教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亦不“燃烧自己”,在奉献自我、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教师的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让教师的心灵也充满社会关爱的阳光。
(一)加大社会舆论对农村教师的关注力度。
公正地制造舆论是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加强对农村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气氛,在浓郁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中,农村教师的心性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笔者认为,农村乡镇党政机关平时要经常记挂广大教师的冷暖,深入开展对贫困教师的扶贫问暖活动。每年可利用教师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集中在社会开展尊师重教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张旗鼓的表彰一批在一线教育教育成绩突出特别是师德师风高尚的优秀教师,树立全社会对教师劳动和师德的尊重和敬仰。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软环境建设。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的倾向。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创造一个宽松育人的软环境。要从新时期对教师要求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师德建设放到重要的日程上狠抓落实。要全心全意为农村教师服务,为农村教师办好事,办实事。
二、学校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为师德培养营造宽松和谐的生存空间。学校是师德建设的主阵地,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位。
(一)要注意强调教师的主人翁地位,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领导要在平时学校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全校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杜绝“一言堂”式的家长作风和行为。此外,还要注意关心教师的疾苦、生活、福利、发展等方面。正如一位在师德建设发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某地教委主任所言“我认为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应以事业为核心,以感情为纽带,全面关心教师的十个方面:生、老、病、死、难、、吃、住、乐、忧、烦。”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师德风尚好氛围。
农村学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注意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形成学校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文化品位。重视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充分利用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以及诱人的草坪和花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努力培养校园精神。使学校师生耳濡目染都能收到校园文化和环境的熏陶。特别是教师能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宣传墙等形式宣传本校教师勤于奉献、身正风清、廉洁从教的高尚师德,在学生中造成一定的正面影响。
三、农村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全面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的意识。
(一)勤于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培养良好道德情感。
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理论道德修养水平,也必将对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产生良好影响。农村教师的理论学习要结合自身的文化基础,把学习重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之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在此,笔者也建议我们的农村教师要读那些能够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读书应该读出质量,应反复体味,反复咀嚼,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
教师的道德情感指的是教师在现实的活动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态度体验。教师的道德情感对师德的塑造起着强化、推动的作用。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感,把对学生的关怀转变为无边的师爱,因为师爱能够转化为学生人生旅途中坚韧跋涉的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在爱的感受中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前进,从而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可以说,师爱是人类所有情感中最伟大、最高尚的爱。师爱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二)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对于长期艰苦而繁重的育人工作的农村教师来说,坚强的意志力势必不可少的。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考验,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求自身具有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的超常的意志品质,避开外部世界的纷扰,长葆内心世界的那份专注和执着。只有这样,才能有望达到自己理想的教育境界。具体来说,是教师要学会自我控制。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始终把自己规范在正确健康的轨道上,并沿着这条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但最终一定是洒满阳光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投身教育实践指的是教师要通过和利用一切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德性水平。通过实践加强道德修养,是古已有之的做法。我们农村教师具体来说,就是要真正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后进生,通过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自己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不断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学习,愉快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2
一、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主导
每当提及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可能会感到它大而空, 是“务虚”。有不少人认为, 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具备教育思想。我们认为, 教育思想, 包括建筑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观念、教育信仰、教育理想等, 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导, 它既把握着方向, 又提供着动力。思想支配行动, 没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 就不会有教育热情, 更不会有开拓、改革、创新、进取的精神。所以我们说, 教师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当前, 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可以这样说, 一个教师尽管尽心尽责, 但由于观念陈旧, 仍凭老经验、老眼光进行传统式教育, 那也要落伍。现代社会要求学校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会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 还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中包括关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优良素质, 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上, 应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一定要积极投身教育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 要实现由传统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转变;由重知识、重考分的评价观念向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转变;由以课堂教学、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向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内容的“三元结构”的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大学习观转变。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未来的设计者, 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充分的培养与塑造, 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二、教育能力———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教育能力应包含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大方面。教养能力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辅导、促进的能力;教学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因素, 而且需要教师在非认知方面的素质作为支撑。不同的教师采用同一份教案, 实际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 区别不仅在于执教者的知识水平。成功、高效的教学, 还需要涵盖教师本人认知与非认知水平的教养、教学技能与艺术。
可以说,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 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教书育人的坚实基础。具体地说, 教育能力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教师应是一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人。他应具备本专业丰厚扎实的学科功底, 对本专业相关学科知识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掌握和运用, 有宽广的知识面, 能沟通文、理、工。因为一个教师从教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他的见识、学识和知识, 具体说来就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应该力求全面而娴熟地掌握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 做到学识渊博, 专业精深。尤其是现今,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比老师头脑中储存的知识要多得多, 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所以, 教师并非只是日复一日地宣讲, 而要与日俱增地学习、提高和创新, 力求在学识上动态地保持对学生的领导地位。
(二) 教师应掌握必备的教学程序知识。所谓教学程序知识, 即如何教好课的知识。教学是一门艺术, 只有专业知识, 不懂教学规律、方法和艺术, 也不能搞好教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都属于教学程序知识的范畴。比如, 教师应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 并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些目标, 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所以, 教师要过好三个基础关, 即“备课关、讲课关、动手能力关”, 同时, 还应不断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
(三) 教师应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学基本功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首先, 教师应善于表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全部过程中, 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可以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本身就是教育感化能力的体现, 也是构成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教育手段如何现代, 教学语言的作用也不会淡化到无足轻重的地步。因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交流而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讲授, 更不能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质的变化, 尤其是一些逻辑推理较强的课程, 必须通过教师的表达来完成。同时, 教学是双边活动, 双向交流, 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光接受知识, 而且感受情绪。在这方面, 语言具有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
教学的基本能力还包括教学监控能力。即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监察、评价与反馈以及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体反映在教师的执教方面, 必须做到严肃认真、严密谨慎, 一方面保证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又要熟练运用教学的技能技巧, 时刻注意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避免流于一般化和简单化。同时, 还要做到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认真组织考试考核等等, 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教育能力的第三方面:教育科研能力, 即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需求, 是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的必由之路, 它能够使教师逐渐进入一种全新的角色, 同时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因为教育研究的过程, 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再现能力, 理论思维水平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过程。卓越的研究者有可能并不是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却必须首先是卓越的研究者。这是我们的高层目标。
(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才综合素质的构建中, 创新素质占重要地位。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 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对于创造性的理解,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传统观念上一提到创造性, 往往视之为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认为能导致诞生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有突破性的活动和思维, 可称作“特殊才能的创造性”。从这一点上讲, 创造显然成为少数人的活动。而我们实施的创造、创新教育, 应当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观念。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创造者、创新人才, 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 就是创造性的活动。相对于“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来说, 这可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也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 就是这个广义上的创造性。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原则的。
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 将其运用于教学中, 并具有独特的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点:有创造能力;强烈求知欲;敬业乐业;创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能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讨等。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其基本要求就是教师要实践性地教, 学生要实践性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其教法不仅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法, 影响到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 教师自身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三、教育特质———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
教育特质, 强调的是对教师人格特质、人格品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工作, 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从人格特质看,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需要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 情绪稳定, 注意力强, 善于内省, 乐于人际交往。就人格品质而言, 教师应当公正、宽厚、仁爱、自信、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教育资质, 也就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综合修养和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人文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等等。其中, 师德是诸多素养的灵魂, 即以德立教。可以说, 师德是教师修养的永恒主题, 是教师心中至高无上的法律。因为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体现者。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 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学高身正、以身作则的高尚情操;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优良教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整体意识等。
综上所述,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对教师在素质培养目标上的要求是既高尚又全面的。终身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为人师者更须终生学习, 继续接受教育。力求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塑造良好的师表风范。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教师的思想、能力、素质都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和挑战。我们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不断寻求知与智的最佳结合, 构建美而慧的人格修养, 努力使自己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3]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推进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摘要:该文在激发式教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Speak out激发式教学方法,帮助突破中职英语传统教学的弱难点,对Speak out激发式教学方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英语教育;Speak out;激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27-02一、背景
(一)职业英语人才
职业英语人才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它强调一个人在现代工作环境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社会发展对职业英语人才的需求
国际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各方面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间的交流越发频繁,作为当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备受推崇,无论是国家间交谈,还是企业合作,亦或是学术交流,英语已经渗入到了各行各业中。
(三)经济发展对职业英语人才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不论是进入中国国内的外资企业还是我国的企业都提出了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更高的要求,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经济人才市场化的需要,为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奠定基础,因此,英语的使用能力成为学生今后职场竞争中的重要技能。
二、Speak out激发式教学方式
(一) 什么是Speak out激发式教学方式
Speak out激发式教学法是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各种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学习反应更敏锐、创造力增加,融洽师生关系,活化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内化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畅所欲言,遵从语言学习原则,把英语生活化、社会化,让学生脱口而出,勇敢地用英语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激发式教学法对学生、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课程知识点以教材为主,教师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场景、参考资料、学习时间等,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鼓励学生,肯定其做法,指出其不足, 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
(二) Speak out 激发式教学方法的突破与优势
英语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创新地开展英语教学能够适应学生的客观和主观需求,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角度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实践证明,Speak out——英语激发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具体可行的,它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兴趣,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方法、有头绪地对英语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2.变客体为主体。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利用Speak out 激发式教学方法传授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变自卑为自信。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Speak out 学习方式充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个人语言能力的认可,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训练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敢于开口用英语进行表达、并且能够畅所欲言。
三、speak out 激发式教学方式的实施
(一)制定科学的Speak out 教学方案
采取Speak out激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整体的教学过程把握能力较强,科学的教学方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定位为授课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要把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应用有效的结合起来,一方面提升教学效果,满足Speak out教学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就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在教案的具体制定中,教师要把握职教学生以培养技术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英语教学可以大胆组合,将正常的教学过程按照学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项目研发、与公司同事的沟通交流、技术资料研究等进行组合,把学生当做就业后的工作者由他们当做任务主角进行组合。
·职教方略·试论新时期中职教育职业英语人才的培养(二)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中职教育的学生与综合性学校的学生教学目标有所不同,而且学生个体也有所不同教师要考虑到职教学生的个体特征注意因材施教。一方面对教学大纲要细细研读、准确把握,对既定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完成,要注意与Speak out教学方案的对接寻找两者的共同点。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学生对Speak out教学方案的反映,在学习完以后要注意课后跟踪学生的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做出改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有所取舍不能太难。因此,英语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消除中英文化上差异所造成的障碍。
(三)激发学生积极响应Speak out 教学
教师要积极作为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参与Speak out教学过程。首先,作为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握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开放的英语口语表达环境。 其次,加大对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推广,通过先进设备的使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进一步营造真实的英语教学环境。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下,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真实环境下的语言练习都能够实现。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够提升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个人能力的认可和自信心。多元化的授课方式能够改变原有英语课堂上的沉闷局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口语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激发学生Speak out的自觉行为动机。
(四)根据教学情况完善Speak out教学方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教学情况及时完善、更正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参与及反馈意见的环节格外重视。力求各个教学环节衔接合理、科学,提升学生参与的完整感,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任课教师在教学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恰到好处,在满足教学的要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知识点不能太多、跨度要合适防止出现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情况。
Speak out教学方案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在英语教材知识点支撑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些知识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要注意不能超出他们的基本知识水平。
(五)完善Speak out激发式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
Speak out激发式教学法要结合职业环境与客观条件、学生综合水平、职业道德等内容在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课程标准。而针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主要是从教师自身以及学生评价的角度不断优化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教师的客观评价是推动整个英语口语教学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参与到Speak out激发式教学中来。另一方面能够使任课教师收集到更多的英语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适当的反思和调整,从学生的反映出发完善英语教学模式从而推动Speak out激发式教学。
四、结语
在中职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更多的学习应该伴随其一生的时间,学生在毕业后要接受社会的检验,社会和用人单位将会检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各种技能。由英语教学与学习延伸开去,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兴趣,英语教育是教育学生掌握获取英语媒介所存储知识的重要工具。即通过英语教育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不同于汉语的知识,Speak out激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是一种学习的模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习惯。希望这种生活的态度和习惯能够帮助更多的中职学生在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为自己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琰.关于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11).
[2]徐秋红. 师生关系与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3]刘芬. 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试论新时期的税务稽查体系 篇4
税务稽查在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促进依法诚信纳税,规范日常征管,堵塞税收漏洞,避免税收流失,整顿税收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稽查程序繁多、稽查效率低下、办案时限过长、稽查实施过程中不规范因素较多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建立科学高效的税务稽查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效率优先,简化程序,确保案件查处的及时性
现行的稽查工作规程是在借鉴刑事诉讼法而制定的。当时,税务稽查部门刚刚组建,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规范,税务稽查的基本内容照搬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也是迫不得已。从目前情况来看,原有的税务稽查规程已不适应新形势税收工作发展的需要。当前,行政执法强调的是效率优先,提倡简化程序,减少审批,方便行政相对人,提高办事效率。如行政执法确有差错,还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救济。而刑事诉讼法注重的是公检法部门间的权力制约,强调谨慎和准确,处理案件要求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得当,防止错判错罚,办案时限相对较长。因此,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税务稽查是行政执法工作,不是刑事执法,必须简化程序,效率优先,行政提速。具体来说,要做好三项工作:
1、完善稽查工作规程,简化办案程序。按照现行的稽查规程,一个案件办结需要经过大小38道程序,中间审批环节过多,造成大多数案件超期结案。因此,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修改,必须在税收征管法规定的职责内,充分考虑基层税收工作实际,按照专业分工、精简效能、互相制约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确保稽查工作环环相扣、公平高效、运转协调。考虑到稽查工作规章只是一个部门内部规章,按照行政执法效率优先的原则,除了税收征管法和其它行政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程序要到位外,其它程序能简化的要尽量简化,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更没有必要照搬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不能因为片面地强调程序而影响结果,片面地强调规范而影响“效能”,片面地强调制约而影响速度。必须统筹兼顾,切实简化程序,提高办案效率。
2、科学设置稽查机构。目前税务稽查的重心在市、县两级稽查局。各地稽查局的内设机构,基本上是按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设置内设机构的。四个环节之间按照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实际上,太多县级稽查局只有“七八个人、两三条枪”,严格按照四个环节办案,有较大难度,要么一个案子两三个人“一竿子到底”,要么环环相扣,久查难结。当前实行大稽查模式的市级稽查局,实行“四分离”的办法应该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而县一级稽查局,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可实行AB岗制度,在适当回避的基础上,选案人员可以从事审理工作,检查人员也可以从事执行工作,没有必要按四个环节一刀切,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苦乐不均。同时为减少多头稽查和重复办案,可实行国税、地税联合稽查制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单独组建总局垂直管理的稽查局,以提高稽查效率,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稽查的铁拳作用。
3、完善主查责任制。由于执法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人,加上环节过多,造成许多案件责任分散和责任淡化。今后,除涉及范围广的重大案件外,大部分案件要实行主查责任制,明确主查、辅查人员职责。对查处大
要案件有功的,参照公安有关规定,建立立功授奖制度,论功行赏。对稽查过程中存在渎职失职行为的,要对主查人员严肃处理。
二、人机结合,科学选案,确保案源管理的有效性
选案是稽查的第一步,提高选案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是确保稽查效果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稽查情报管理,注重人机结合,健全稽查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计算机选案系统、纳税评估系统、协税护税系统,为科学选案提供有效依据。
1、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纳税评估。征管和稽查“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税源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导致稽查选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近几年查处的几个大要案件,大多与管理部门平时疏于管理、忽视纳税评估和与稽查部门信息反馈不足有关。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和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严格内部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建立和完善计算机选案系统和纳税评估系统,实现选案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监控网络化、评估及时化。通过信息共享,使稽查部门及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税款入库等方面情况,并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归集分类、整理筛选、分析对比、排列组合,在众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中摸清情况,列出正常、异常、重大异常的清单,进行重点测算和评估,选出最有可能的逃税者,列出稽查重点和打击对象。
2、建立和完善“线人”制度,切实加强情报管理。由于税务部门掌握纳税人的信息必竟有限,再加上偷逃骗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本身就有一定的隐蔽性,稽查人员直接发现线索还是有一定难度。从全国查处的一些大要案件来看,大多数是通过举报立案查处的。因此,要参照公安部门的做法,加强协税护税系统建设,健全举报网络,建立“线人”制度,严格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兑现举报奖金,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踊跃举报税收违法行为,引导和发展一批“线人”,并建立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举报人员无后顾之忧。
三、依法审理,严格监督,确保案件处理的准确性
审理环节是税务稽查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可以对检查过程进行监督,也可以对案件处理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依法及时审理案件,加强稽查案件的事中、事后监督,对于科学、准确、规范办案具有重要意义。
1、注重依法及时审理,强化事中过程监控。审理过程,既是一个对稽查案件定性处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稽查环节进行监督和规范的过程。稽查案件移送到审理环节后,要快审快结,定性准确、处罚得当。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审查检查环节程序是否到位、证据是否真实全面、适用法律是否得当、计算数字是否准确无误。对于检查环节违反规定的,要及时提出纠正意见,证据不足的,要退回补充调查。案件审理委员会要实行票决制,防止“一言堂”,更不能把案件审理会开成“说情会”和“政策变通会”,审理人员不赞同处理结果的,可以提出保留意见。
2、注重结果监督,强化事后监控。受证据条件、检查深度、人情关系等方面因素影响,案件办结后,往往还可能出现问题。如纳税人对稽查处理结果不服提出行政复议,举报人认为稽查没有查实,或者有人反映稽查、审理人员有枉法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要区别情况、认真对待,该复查的要复查,税务人员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则应严肃处理。在建立复查
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稽查质量交叉抽查制度,力求使每一个稽查案件都办成铁案,避免不廉行为的发生。
四、强化执法刚性,优化执法环境
要树立树立税务稽查权威性,离不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强有力的执法手段,应从以下方面抓起:
1、强化执法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违法行为的智能化、集团化、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偷税与反偷税”“逃税和反逃税”、“骗税和反骗税”的斗争越来越艰巨。稽查部门现有的执法权限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由于没有搜查权和限制人身自由权,有时候明知有关违法证据具体在何处,也无可奈何。特别是对于当前表现突出的做假帐、设两套帐偷逃骗税的问题,由于检查权力有限,税务稽查人员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案件已明显构成犯罪,税务部门提请公安税侦部门介入搜查时,有关证据往往已转移或销毁,涉嫌人员已逃走,坐失办案良机。我国税务稽查人员权力过小与国家经济卫士的身份极不相称。从国际上来看,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税务稽查人员拥有比警察更大的权力。建议国家尽快制定税务稽查法,赋予税务人员必要的搜查权和限制人身自由权,确保稽查行动迅速,打击有力。
2、强化科技手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计算机记帐越来越流行,税收违法犯罪的智能化、科技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做好传统的查帐、对票、核物等日常检查工作的同时,不断改进稽查方法,加大稽查办案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要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化的前沿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变革、市场变化、计算机运作、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借助互联网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税收信息,及时调整税务稽查工作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更新现代稽查设备,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重点加强案件检查处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计算机比对偷逃骗税标识、计算机票据识别、计算机鉴别偷税者证据以及税务检查软件的开发研究,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要大力培养一批熟悉税收业务、会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电子警察”,突破税收违法犯罪人员设置的电子密码,严厉打击利用现代科技偷逃骗税的违法犯罪行为。
3、优化税收环境。目前,稽查办案过程中,往往存在取证难、审理难、执行难等方面的问题。稽查部门每办一个案件,基本都有人求情打招呼。有些纳税人遇到税务部门来检查,不是按正规程序提出辩解、听证或行政复议,而是直接找党政领导打招呼,导致许多案件久查难审、久审难结,影响了办案效率。因此,要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加强与公安、法院、银行等部门及党政领导的联系协调,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办案,严格执法。要建立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说情登记制和稽查案件曝光制,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稽查执法的影响,提高稽查办案效率,确保稽查结果公正。同时,税务稽查人员必须正确处理好依法办案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避免因执法不当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五、严格准入,提高素质;公平竞争,赏罚分明
税务稽查需要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纪律严明、高效廉洁的专业化稽查队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严把人员“入口关”。按照逢进必考的原则,认真选拔稽查人员,要求稽查人员必须熟悉税收、会计、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业务知识,思想作风好、纪律严明。
2、严格执行能级管理制。积极推行能级管理制,并与主查责任制相配套,让一些业务突出、业绩突出的干部享受较高待遇,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情况的出现,鼓励广大稽查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3、大力开展实战练兵活动。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积极鼓励以老带新、师徒帮教,在实战中提高稽查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稽查人员整体素质。
4、经常开展案例讲评活动。通过讲评,可以想到交流稽查方法、技巧,为今后办案提供借鉴;同时也可发现已办结案件在程序、证据、文书制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规范办案,提高稽查人员业务水平。
试论新时期高校民生档案工作 篇5
[论文摘要]高校民生档案事关师生的生存与发展。文章阐述了加强高校民生档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三项原则,即以师生的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必须着力推进以教师业绩档案、学生成长档案、名师教学档案、校园文化档案为重点的高校民生档案建设。
[论文关键词]民生档案 高校学生 成长档案 校园文化档案
党的会议明确提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为贯彻会议精神,国家档案局于12月29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自觉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范畴,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9 月1日实施的《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发展的眼光找准建立覆盖师生员工的档案资源,以方便快捷的服务手段为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服务。
一、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民生档案是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共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会议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不仅明确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档案部门必须紧紧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牢牢抓住服务民生不动摇,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当前,高校要把加强民生档案管理作为改善民生服务和推进档案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意识,明确目标要求,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推进实施,着力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2.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高校档案工作要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根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加强心理健康、就业、帮困助学等民生服务,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主体,高校档案工作要服务于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开拓新的服务渠道,提高教师民生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力促进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
3.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档案馆更好更快地开发利用学校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对构建和谐校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档案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过去“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官轻民、重名人轻普通人、重机构轻个人”的观念,转变在档案利用中存在的重学校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学校服务、轻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做法,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真正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和有用性,不再仅局限于政府和学校,而要面向大众,面向师生,要像重视部门利用那样重视学校师生员工的利用,尽快建立方便师生员工的档案利用体系,树立“服务民生与服务业务并重,服务领导与服务群众并重”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建设民生档案的基本原则
高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它包含了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历届师生员工各个时期的活动。多年来高校档案主要是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如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经济建设、宣传教育等服务。但是高校档案中也包含大量民生档案,高校民生档案主要有人事、工资福利、师资培训、职称、教师科研成果、招生、学生学籍、学生就业、医疗、保险、聘用合同等与师生相关的档案。在校工作、生活过的教工和学生如果遭遇各种证明缺失、证件丢失等均可来档案馆查询,并得到相关证明解决学历认证、工龄、工资确认、亲属证明、知识产权等民生问题。
高校民生档案服务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查到相关民生档案资料后可开证明、复印相关材料并加盖档案馆档案证明专用章,复印件即可起到原件的作用。例如利用文书档案进行工作考查和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利用学籍档案办理就业手续,利用人事档案办理出国、买房贷款、遗产继承手续,利用房产档案确定房产权,利用工资档案核实工龄办理退休手续等,这不仅解决了教职员工和毕业生的燃眉之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档案事关师生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定建立民生档案的原则。
1.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对高校档案工作而言,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就是要以师生员工的需要为导向。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认真了解师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抓好民生档案基础业务管理和建设,把民生档案纳入档案管理体制,科学整合和丰富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建立覆盖师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对民生档案优先收集,优先编目,优先整理,优先输入,优先提供利用,使档案工作真正做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维民权、保民安,更好地发挥档案事业在服务民生和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2.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为了更好地建立民生档案,高校档案部门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制度保障,把指导和监督涉及民生事务的部门的档案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督促这些部门做好民生档案材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同时,由于民生档案中涉及公众的诸多私人信息,在提供和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侵权、伤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法规体系,明确民生档案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保障师生的利益不受侵犯。
3.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就必须要做好基础性档案资源建设,建立能满足师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要对馆藏档案进行筛选,整合学校民生档案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服务民生,积极调整馆藏建设思路,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主题,加大与师生员工关系密切的人事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校名人档案等各类专门档案和专业档案的接收力度。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改善馆藏结构,逐步建立面向民生、覆盖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使高校档案部门真正成为学校各类民生档案的保管基地和公共查询中心。
三、高校民生档案建设的着力点
民生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问题,高校民生档案工作要紧跟民生问题的变化,积极拓展服务的渠道和范围,克服过去“编”多“研”少,编研成果跟不上形势的问题,找准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着力点。
1.教师业绩档案。高校教师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又担负着科研重任,仅凭人事档案是不能完全反映教师业绩的。现行的高校综合档案管理是依据《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分类,反映教师特点、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档案材料分散于教学、科研、出版等档案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高校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建立教师业绩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德、能、勤、绩等多方面的情况,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不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对教师工作进行价值判断,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通过间接基础资料的反馈,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调节。教师业绩档案是一项有利于教师个人,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科技成果、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奖励、申请政府津贴以及学科带头人的`申请与考核等工作中都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2.学生成长档案。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学生的个人经历、思想品德、成绩、个性特点、专长爱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客观面貌。作为记录个人学习经历、实践经历、考核奖惩、思想政治状况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在就业、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政审、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有关证明等方面继续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
档案管理人员应规范学生档案管理,重视学生档案的珍贵价值,不断挖掘学生档案信息资源,扩大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充实档案内容,调整学生类档案接收范围,要改变以往单纯接收教学类档案如学生学籍册、新生录取名册、学生登记表、入党志愿书、毕业登记表等做法,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个人资料,例如当前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就业档案等,并把利用率高的学生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做好学生档案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也能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这对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名师教学档案。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学校名师档案是优化人才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名师档案是特定范围内的教学专家在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和记录名师个人科研和教学成果,对国家及单位和个人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件材料。名师教学档案主要包括个人概况、传记、学术论文、教研技术资料、专著书刊、奖状、证书、录音、录像等原始记录。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6
4.1 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创新“跟进式”教育方法 院校要抛弃教师在思想教育中对学生灌输课程的教育模式,进而实行导师制去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导师团队具有爱心,他们发自内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爱,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在校期问全程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育任务通过“进公寓、进社团、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取得学生的信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双向互动”升华、内化德育要求,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教育。院校要建设一种富有主动性、健康性的良好校园文化,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高职学生切实的走进思想道德教育中。
4.2 落实“全面协调”发展观,创新“立体式”教育方法 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校的“加热”功能抵不过家庭和社会的“散热”功能。所以,院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校外的教育,将校内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衔接在一起,使之形成三方互动,共同教育学生的教育体系。尤其是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不良信息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院校还需要依据网络去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要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充分开发网络“隐形教育”功能,拓展思政空间,化被动的“堵截”为主动的“疏导”,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提高网络思想教育水平。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要构建开放的教育体系,走出当前的封闭状态。具体说就是要进行“五大意识”的教育:①全球意识教育,即让学生懂得从全球利益出发对问题进行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形式方式。②规则意识教育,使学生懂得践踏规则,将会给我们的国家利益带来危害。③爱国意识教育,即在国际规则的限制下,学生要做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④危机意识教育,即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危机感。⑤公民意识教育,即使高职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权义观,生活中要与人平等相处,在履行义务的的同时也要维护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权利。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7
自教育部提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来, 各职业院校电子专业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改善了一些课程教学条件, 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教师, 在一段时间内, 提升了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然而, 大部分精品课程使用至今, 其内容和形式多年不变, 适时更新力度不够, 体现不了精品课程的先进性, 从而丧失了精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另外, 由于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专业培养方向与就业岗位偏离, 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基于目前以上情况, 笔者认为, 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紧跟现代电子技术发展步伐,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力度推进新时期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切实提高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 目前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
1. 1 课程内容陈旧, 改进更新不够及时
目前现有的电子专业精品课程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 但大都是早期的研究成果, 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已基本处于落后状态。一些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课件和习题等已是多年的陈货, 适时更新迟缓, 并且改进力度不够。
1. 2 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 不能体现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现有的电子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传统, 依然还是以讲授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教学依然采取传统的多媒体或板书形式, 没有发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作用; 更没有充分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和一体化教学模式, 不能激发职业院校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没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些已不能体现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1. 3 教学团队建设力度不够, 严重滞后了精品课程的发展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长期进行建设工作。然而, 一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获批精品课程后, 在长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方面的执行力度有所下降, 导致多年后的精品课程没什么重大变化, 教学团队的凝聚力下降, 教学团队建设的力度也因此减弱, 严重滞后了精品课程的发展。
2 新时期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几项措施
2. 1 扎实做好教学资源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关键要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 因为它既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者, 又是课程精品的呈现者。所以, 精品课程组成员要经常深入电子企业调研学习, 加强校企合作, 准确把握好市场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 掌握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方向。另外, 还应结合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相关教学文件, 制定现代电子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突出适应岗位要求的课程设置。最后, 应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教材建设, 按照课程标准和实际岗位需要来选用教材; 按照电子产品研发和实际生产岗位工作任务来编写教材, 制作现代化的教学课件和开发其它教学资源, 真正建设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学做一体的精品课程。
2. 2 不断加强教学技术资源建设
新时期电子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技术资源建设, 首先重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些电子专业课程内容很抽象,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一时是很难理解的, 比如说三极管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在电路中又是怎样起到放大作用的, 振荡电路是怎样起振等。
2. 3 长期做好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其内容最终是要体现在网络上,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直接关系到精品课程的含金量, 它是课程教学、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对课程本身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
3新时期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3. 1 重视交流与合作, 规范管理好建设成果
任何精品课程的建设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这个“工程”建设不能单靠一个学校或某个老师来完成, 也不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的。而是要“上、下”联动共同完成, 所谓“上”就是精品课程的管理部门, “下”就是精品课程的具体建设者。所以,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 要重视上下交流与合作, 上面要有具体的要求, 下面要有成果的反馈, 只有上下联动、不断优化、长期合作, 用发展的眼光去建设精品课程, 规范管理好建设成果, 才能打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电子专业精品课程。
3. 2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切实发展好精品课程
教学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它既是建设者, 也是实施者, 更是发展者, 决定着精品课程的质量。
3. 3加强精品课程网站管理, 适时更新好建设成果
任何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都是一项长期工程, 如果课程内容不适时更新, 课程网站得不到及时维护, 就会导致精品课程建设停滞不前, 就会重蹈早期精品课程的停滞覆辙, 从而失去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所以, 新时期电子专业精品建设, 应由教学团队指定专人负责精品课程网建设和维护, 要支持网站建设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保障精品课程建设成果适时更新, 及时维护精品课程网站, 使精品课程建设得到长期发展、健康发展。
4 结语
总之, 在当今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 新时期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紧跟现代电子技术发展步伐, 严格按照建设精品课程设要求, 加大创新力度, 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电子专业人才为己任, 用发展的眼光, 不断对电子专业精品课程进行修剪、更新、补充和维护, 从而推动职业院校电子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电子专业一些精品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够先进等问题, 重点阐述了新时期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几项措施, 最后提出了新时期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8
由于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的要求,并提出了“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人用人,使我党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但在社会变革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干部队伍中,有小部分人对道德标准感到茫然,道德评价标准失衡,从而导致了一些领导干部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的出现,出现了少数蜕化变质的败类。纵观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首先是由于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有些干部在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下,放松了道德修养,违反了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无视党纪国法,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大量的贪腐事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失足往往就是从道德缺失开始的。
因此,全面深刻理解党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对于正确选用人才,遏制各种道德确实现象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贯彻落实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就要把对干部“德”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入手,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从根本上培养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对于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期下加强对领导干部“德”的培养,就要做到立德、育德和律德。
(一)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以立德。
用人导向是一面鲜艳的旗帜,用好用准一个干部,就会对广大干部产生积极影响,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甚至败坏党的风气。让品德高尚、能力出众、作风正派、群众尊重的干部受到重用,让德才平庸、能力不济、作风漂浮、群众信不过的人没有市场,就坚持了“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就能从源头上扼制以不正当手段“跑官”、“要官”,靠年头“熬官”,用钱“买官”等不正之风,营造出任人唯贤,有德有才有政绩才能受到重用的用人环境。
选好用好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和人民赋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保持党的干部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因此,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 要常修做人用人之德。坚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把思想道德水平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德为先识人、察人、选人、用人,做到知人善任,选拔、培养、使用有德之人。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就会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品德修养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更加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立德为官,真干事,实为民,出政绩。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育德。
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都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立身先立志,做官先做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要常怀报国之心。常思国家事,常读圣贤书,始终抱有一颗爱国报国之心,自觉地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三要立存高远之志。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立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四要常怀爱民之心。要牢记民为国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五要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做一个有德之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是统帅,思想是灵魂。”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加强领导干部“德”的培养,是新时期党培养干部的最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对干部的培养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要加强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保持领导干部思想的先进性;要加强宗旨教育,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提高为人民干事,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加强党纪政纪法规和廉洁从政教育,使领导干部明白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做到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坚决同一切违纪违法现象作斗争;要从学校教育开始抓起,以“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宗旨,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小就意识到德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培养高素质高品德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三)规范监督以律德。
干部良好品德的养成,既要靠严格的自律,也要靠规范的监督。领导干部要时时警醒自己,处处把握自己,始终以党纪、党性原則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珍重自身人格、声誉和形象。组织上要规范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要求和监督,完善监督制度,健全和规范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政策、纪律、制度的督促检查,坚决维护党的原则的严肃性;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对干部的约束和警示作用;保证律德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新时期,广大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贯彻落实正确的干部路线,着重加强对领导干部道德的要求和道德的修养,使越来越多的干部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注释:
①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第466页。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
[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4.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9
一、新时期高校收费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由国家、社会、高校、家庭等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是必须的。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可以按照学生培养成本的25%对学生收取学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收益,受教育者应缴纳学费。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服务,其学费不是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而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成本分担。上学缴纳学费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义务,是应该积极履行的。这是对高校办学成本的一种补偿,也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学生缴费情况不好,将会对高校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转带来较大影响,最终利益受损的也必然是高校的学生。
二、目前高校学生的缴费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国各高校学生欠费情况普遍存在,给高校正常运转带来了较大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分担的理解、认同不够。目前我国舆论界对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和依据的宣传力度不够、范围不全面,没有让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这一观念,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和家长缴费不积极,甚至故意拖欠。
2、高校学生收费的软硬件建设不完善,收费标准依据公布宣传不够。目前尚有部分高校还没有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缴费。远程学生缴费仍然是家长—学生—高校的模式,没有实现家长—高校的模式。对于高校的收费标准和依据可能只限于在高校财务处或者是高校网站公布,有的高校甚至不公布。高校部分收费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强,也造成了部分学生不愿及时缴费。
3、高校对恶意欠费和观望欠费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对贫困欠费的学生帮扶态度不是很积极主动。目前高校欠费学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恶意欠费:这部分高校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困难,甚至比较优越,但就是不愿意及时缴费,甚至把家长给的学费拿去当做其他的消费。(2)观望欠费:这部分学费本身愿意缴费,也有能力缴费,但是看见旁边的同学没有缴费也同样可以继续上学,而没有其他什么后果,于是持钱观望,不及时缴费。(3)贫困欠费: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只有暂时欠费。对于恶意欠费和观望欠费的学生,许多高校除了说服教育之外,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办法,导致这些学生不缴费照样可以和缴了费的学生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服务,不承担什么后果。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欠费学生越来越多。对于因贫困欠费的同学许多高校除了履行国家的助学政策以外,没有积极主动地拓展其他的渠道,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三、解决措施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社会原因、高校原因、家庭原因和学生原因等,本文认为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标本兼治,认真去改善并解决这些问题。
1、国家主流媒体和理论界要加强对社会公众教育成本分担的宣传。让社会理解和接受高等教育是准公共商品,应该遵循“谁收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也就是说,个人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收入,由此又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个人的教育收益又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展民主政治、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等教育使社会和个人都获得利益,所以其成本理应由受益者共同分担。
2、高校要做好学生收费方面的软硬件建设。
(1)高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物价局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收费。并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收费的标准和依据。
(2)改变传统的收费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收费。具体包括利用网络和银行PO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缴费。高校实现网络收费,就可以实行远程收费,实现家长—高校的缴费模式,从而可以避免一部分学生拿了家长给的学费,却不缴纳学费,而作其他用途。现在国内各银行都实现了联网,几乎所有的银行发放的银行卡都有银联标志,利用一个银行的POS机就可以实现跨行的刷卡学生缴费。银行POS刷卡是属于消费的性质,目前国内各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对POS刷卡消费都是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的,这样就可以替学生节省一笔不小的手续费。学生只要带一张卡就可以直接到高校财务处缴费而不用到银行去取钱,节省了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安全。同时,利用这些先进手段,也可以避免高校财务出现大量的现金流,这对于高校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3)提高和加强高校收费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如果高校收费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效率缓慢、服务态度不佳,也可能会导致部分愿意来缴纳学费的学生临时改变态度,变为观望欠费的学生。所以高校收费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树立服务意识,更好地为高校收费服务。
3、高校应该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从制度上进行控制约束,对贫困欠费的学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帮扶。
(1)高校可利用多部门合作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进行制度上的约束。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高校可以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不注册。高校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等部门可以协调合作,如果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后,有缴费能力的学生仍然不到财务处缴纳学费,教务处可以拒绝对该生注册。
(2)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对贫困欠费的学生进行帮助。一是积极为贫困学生争取助学贷款。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抵押担保,实行无息贷款、低息贷款和全息贷款结合,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并存,一次性偿还、分期偿还、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和通过社会服务偿还等多样化资助方式。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对学生帮助最有效的手段,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和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利用自身的担保,为更多的贫困学生争取助学贷款。本文认为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地进入学生生源地贷款领域,因为生源地的贷款银行可能对学生家庭状况是最了解和最容易调查清楚的,其调查成本也是最低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人情关系贷款的出现,让助学贷款更公平。二是高校要树立反哺意识,更多地利用收取的学费资助贫困学生,学生资助主要包括助学金、奖学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高校应该不断地提高这些内容所占收取学费的比例,并严格专款专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同时,高校要积极寻求社会资助,建立奖助基金,为贫困学生找到更多帮助途径。
【参考文献】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推荐阅读: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08-27
试论新时期会计管理要有创新精神11-13
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06-25
新时期的教师10-29
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11-29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定位05-29
新时期历史教师的素质06-27
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魅力07-05
新时期教师的多重角色09-05
新时期教师的学生观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