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体育

2024-12-08

新时期小学体育(共12篇)

新时期小学体育 篇1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伴随着可喜的成绩的同时,我国在很多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学体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正在进行着非常大的变革。本文首先对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论述,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在结论中阐明加强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的几点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在近年来,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科学的理论依托不足。

我国关于中小学《新课标》所提出的关于体育教学的理念为“健康第一,激发学生爱好运动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于每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确保每位都受益。”《新课标》还指出,学生需要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足。我们知道,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唯一标准。比如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乒乓球这一项,如果对于乒乓球的理论要领没有经过一个系统性的学习的话,那么也就不能在实践过程中领悟运球及发球的规律性,很显然,乒乓球也就“打”得不好。

2. 教育形式过于“硬化”和“单一”。

新时期下,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模式较为僵化,却没有很好的创新。如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式进行教学;首先沿着操场跑几圈,然后进行热身运动,最后选当堂需要上课的内容进行练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小学体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和“硬化”,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3. 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能很好地确定。

可以这样说,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核心,起着不可磨灭之作用,唯有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课才能称得上是行之有效的体育课。然而,在新课改条件下,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并没有很好地确定,目标表述不明确(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理论目标、技能训练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内容上也比较单一、乏味。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完整的确定。

二、新时期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三点关于我国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在实际训练的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一部分已提出,新时期下我国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科学理论知识欠缺的现象。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灌输,那么就会出现体育学习的无方向性、无目标性、无系统性,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只会蛮干、不讲求科学的方法。因此,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显得相当重要。如在乒乓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针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实际特点,对其进行训练,关于理论知识则显得非常重要,如需要教他们如何进行运球、发球,以及掌握好合适的角度、合适的力量。加上一定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将其运用于实际,学生们一定会觉得不仅学会了乒乓球的打法,而且还能很自信地对乒乓球的打法要领进行讨论和交流。

2.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僵硬,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关于小学体育的一本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遵守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在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要创设情境,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因此,我们需要极力地探索和发现体育的魅力,具体可以做如下四点:创设“故事”情境、创设“练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游戏”情境。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发现和享受体育的魅力。

3. 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前小学体育教育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过于单调等缺陷。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就会局限化,那么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会锐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充实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对体育认识为“跑跑,跳跳,蹦蹦”。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具体可以从如下两点出发:(1)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情感,如可以问学生“100米你大概能跑多长时间”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情感;(2)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很好的融合,可以一起跑步,一起跳绳等。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小学体育教育,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生理及心理素质;2.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是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3.加强小学体育教育,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新时期小学体育 篇2

【内容提要】通过有关高校体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文献的查阅和分析,结合高校体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实践提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宏观思路上要立足转变观念,在中观策略上明确基本要求,在微观操作上要抓住课堂阵地等三个层面的观点,以期促进高校体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摘  要  题】学校体育

【关  键  词】高校体育/宏观思路/中观策略/微观操作

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全面发展的时期,其特点是:科技进步迅速,社会分工精细,产业结构优化,信息传递快捷。《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国际研讨会”的纪要中说:“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在高校体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对待高校体育,应该确立“为大学生终身受益奠基,为新世纪科技竞争育人”的理念来探索、实践高校体育。笔者认为,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探索的勇气,从高校体育的三个层面去实践去研究。

1 第一层面:宏观思路――立足转变观念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决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的方向,也决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质量。树立新的体育观念,可以推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促进高校体育评价机制的改革。

1.1 确立终身体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

高校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走向社会体育的转折点。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高校体育不仅仅是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手段,而且还应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不间断地独立地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主要生活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逐渐增多,人们对生活的意识由工作第一,转变为工作、余暇生活并立。认识到享受运动文化是每一个人的权力,体育运动不仅是人生某一阶段的生活内容,是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努力中,持之以恒以至终身从事的运动。

1.2 明确新的体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标

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一是有新的观念;二是有创新精神;三是善于开拓进取;四是有团队精神,这是高校体育必须承担的目标。

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经历了从“技能”――“体质”――“健康”的演变过程。传统的大学体育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以提高竞技水平的手段来达到所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种目标定位的结果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

长期以来,大学体育目标定位仅仅停留在“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阶段;体育教育;困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29-01

小学阶段在培养孩子成长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体育学科,其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依然存在有体育师资匮乏、场地器材不足等情况,加之教师与家长对于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认识的不足,让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没能充分发挥去其应有的效能。

一、小学体育在儿童小学教育中的价值

1、促进孩子机体健康发展

体育的本质手段既是提升练习者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让孩子的骨骼、肌肉承受一定负荷量的刺激,由此引发孩子机体的应激性反映,以此改善孩子的身体机能,提升孩子身体素质。

2、促进孩子智力发育

有相关研究证明,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小学阶段的体育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基本运动技能、技术,诸如体操、拍皮球、跳绳等,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思维、记忆等过程,最终形成动力定型。

3、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在当前孩子阶段多数孩子表现出娇气、胆子小、不合群、缺乏协作精神等特点,这些独生子女病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通过体育活动中一些团体性项目,能够有效的改善孩子的此种问题,诸如:体育游戏---“抗洪救灾”课例,孩子们各个手托木块,时儿甸甸前进,时儿越过障碍去奋力搭桥的场面,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将桥搭成,小朋友们通过集体的力量战胜了“洪水”,在这个游戏当中,孩子们既可以在紧张而欢快的气氛当中锻炼身体,同时在活动当中,彼此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发展,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二、当前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困境

1、硬件设施方面

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往往是体育教育实施的硬伤,很多学校在校园建设方面更多的是将资金投入了教学设施的建设上,往往没有成型的专用体育场地,尤其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诸多学校把孩子的培养上放在培养孩子的文化素质方面,对于孩子的体育素质方面的关注较少,所以,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不能够满足需求。

2、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置有待提升

小学阶段孩子天真浪漫,当然体育活动也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课程之一,所以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变得至关重要,内容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愿意从事到其中,让孩子们喜欢上体育,并愿意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其中。但反观当下的小学体育内容,内容仍显枯燥,缺乏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参与热情的形成。

3、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另外一点就是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一点与小学阶段体育教师个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的学校当中,尤其诸如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常常由一些非专业人士从事,甚至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可有可无,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更显不专业,教学经验不足。

三、完善小学体育教育不足的措施

1、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配有专门的体育教师,不论多少,至少要有一名专业的小学体育教师存在,能够让教学内容开展与实施方面更具针对性,另外,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适合于学校自身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不仅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再有,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鼓励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探索,并将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形成科研成果,与同行共同分享。

2、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

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我们应给与高度的重视,所以,在学校开办以及建设方面应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对于一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足,应给与督办或是勒令其通过吸纳外界自己或是自身投入等方式,提高硬件场地设施建设,以达到能否满足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条件,另外体育设施建设应选择适合孩子的设施,以便能够更好的发挥其锻炼的效果以及确保孩子的安全。

3、强化校园体育教育规范管理力度

强化孩子园的管理规范化,以确保孩子园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一套符合孩子成长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锻炼的时间,以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教育部门要强化指导及监督小学体育教育的工作,通过专业的指导,将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例如教研员要定期到学校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善意见,将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网上研究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体育教学活动完善,使小学体育教育能够科学操作、规范管理.

小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智力方面有其特有的功效,是其它教学项目所无法比拟的,提高对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体育场所的建设是当前较大一部分学校的首要任务,对于这点我们应该给与重视,加强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专业化建设,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体育教育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陈娜娜,韦宏浩.小学体育教育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09):528-529.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研究 篇4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基础的队列、体操、自编操、太极拳、太极扇等项目,这些项目方便教师开展教学,项目的危险性相对较低,教师在教学中倾向于选择这些体育项目。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新奇、有意思的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这些项目,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小学生的体育需求。

(二)体育教学地位较低

体育教学在小学的教学地位中相对较低,虽然国家教育部一直在提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实施了很多办法来保证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可是实际上小学体育教学地位仍旧很低。学校的领导、教师都将教学的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学生文化课上,体育课教学时常有被占用、停课的现象发生,体育教学被认为是排在数、语、外之后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较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相对缓慢,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地位,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弱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与实施者,体育教师的能力对体育教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师的学历大多是一些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相对较少,教师在科研上投入较少,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教师职后参加的培训与学术交流机会较少,教师对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缺乏了解,很难保障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是保证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关键所在。

二、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分析

(一)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工作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求真务实的体育工作之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科学的进行针对性选择,例如:校园啦啦操、校园花样跑绳、拓展训练等项目都可以进行教学,这些特色的体育项目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身体素质也逐渐有所改善。创建特色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符合学生时代性的需要,与教育发展的步伐同步。

(二)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重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认知度不高,认为体育课教学学生只要能进行一下简单身体活动,别受外伤就可以了,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缓慢。因此,必须要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与学生的认知度,使他们理念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只有真正理念了体育教学的内涵,才能积极配合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快速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三)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体育教学成功与否与体育教师有着重要的联系。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学校也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为体育教师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真正的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小学体育教师团队,为体育教学改革打好基础。

(四)突出体育教学的综合教育功能

小学体育教学有着较为广泛的功能,传统的体育教学偏重小学生体育技术的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与健康知识的传播,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体育教学不仅要实现教的目的,还要实现育的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相互团队协作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促进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提高,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育人夺标。

三、小结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促进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基奠和引导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功能地位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学校、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大力支持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真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教育目标、健身目标与传承目标,真正的实现体育从娃娃抓起。

摘要:随着国家对小学体育教学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当前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策略,希望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体育特色,学校,创新,内容,兴趣

参考文献

[1]徐丽丽.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对策[J].学园,2013(35).

[2]吴锭.兴趣推动课堂运动增进健康——低年级足球教学之探索[J].快乐阅读,2012(27).

[3]陈玉凤.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5).

[4]高静.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科技信息,2011(22).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5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面对高校体育教学是摆在我们高校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思想,实施快乐体育教育,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搞好教学工作,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是我们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笔者就如何上好高校体育课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检验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模式;教师;学生;教学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才智。通过引导,启发和组织艺术的手段去构建每一堂体育课,从而使每一堂体育课都即新颖又多变;即丰富又实效。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是应当不断改进创新,适应当今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所选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很重要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要反复实验与比较,从中选择出合理;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教学中极为重要“妙用”问题,也是一个“水平”问题。下面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而构建的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1课的准备部分

课的准备部分任务是为了完成课的基本内容而进行的教学过程,是为了完成某种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在课的准备部分里,就应该选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机体运动能力,以适应基本部分的活动,为主要教材服务的一些练习。良好的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保证。我们知道,人们的工作效率不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值,所以,在正式进入工作之前必须用一段时间,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各器官机能提高加强,从而克服机体活动的生理惰性,以保证体育课的有效进行。但是,并不是任何准备活动都能对本课的教材内容产生良好的影响,必须根据教材特点、课的任务、学生特点以及天气、温度等条件的变化因素,合理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定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因此,准备活动的多样化,应是我们重视的问题。多样化的准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常常是同求知欲联系在一起的,反之单调的、一个格式的老套路,课复一课课,节复一节,数日如此。这样会使学生兴趣下降,感到枯燥无味,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新的模式是:

1.1编操要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有感染力,所有的体育课都可以像操类课一样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奋性和求知欲。即动作的快与慢、强与弱、动与静、紧张与放松的合理交替。这样编出来的动作有开有合、有高有低、有含有展、有刚有柔,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2编操要与形体结合起来,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因为健与美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3要善于把简单的动作,做得别具一格,有特色,不使人感到单调,生硬,枯燥。我认为简单的动作,可以在队形的变化上多下功夫,充分利用队形的对称,起伏给人产生一种美感。

1.4可以利用持轻器诫做准备活动,但是要表现出器诫的特点。如:棍棒、实心球等。尽可能地发挥它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1.5任何一种准备活动的设计都要和本次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紧密相联。避免为了准备活动而准备活动。使机体、神经、心理都达到最佳状态,服务于基本部分。

2课的基本部分

上好体育课的关键还是在教师,教师的智能及素质。教师的能力反应在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对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对运动规律转化为教育规律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掌握和运用。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法得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也会好起来。教师不应该只限于教技术,还要教锻炼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即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锻炼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技术和锻炼方法能做为终身锻炼的方法,受益终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来自需求,只有唤醒他们的内在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比如在课堂上突然掌握了一个新技术或新的锻炼方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立即被调动起来。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回到教育本质上,教育是培养人的,把培养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放在首位。使他们感受到受教育的快乐。新的模式是:

2.1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就体育技术动作教材本身来讲,大部分是没有思想性的,因而它不能自发地产生教育作用。但是,教材中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它本身的`特点,不同的教材包含着不同的思想教育用因素,抓住这一特点研究它及时进行引导,就能起到不同的教育作用。如:冬天的冰上课,天寒地冻,学生怕冷。这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讲解冰上课锻炼价值,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练习中能体验到自己坚毅、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得到锻炼和培养。

2.2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想恰当的选择练习手段,就得了解不同手段的不同作用,切不可“想当然”办事。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并随着目的变化而变化。如:同样是60米跑,5组和15组,尽管都是发展速度,但是目的就改变了,5组是发展速度,15组就是发展耐力了。又如:在排球课练习发球中,发20球为一组,发二组,一组要求每个球都要发到对方指定区域,另一组不要求发到指定区域,但要有足够的力量,那么不同来的练习方法,就使练习目的改变了。

2.3一个练习手段生命的长短,一是看这个手段的实用价值;二是看这一手段在提高了某一方面的同时,其他方面是否相对稳定或稍有提高。能达到后一要求的这种练习手段效果就比较好。如:采用原地高频率跑来发展步频,虽然步频有了提高,可是抬腿的高度却达不到规格了。而采用跑实心球发展频率,效果就比较好,频率提高了,步长由球距控制,也相对稳定。

2.4练习手段的选择和使用必需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否则,不仅效果不大,往往还会起反作用。体育教学不能以“练”代“教”,以活动代替上课,不能把体育课上成单一项目的训练课或“达标”课,更不要把体育课上成“放羊”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应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实践。

3课的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速消除疲劳,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为地是体育课后更好的进行其他的学习和工作,使人体功能进一步地得到恢复和改善。课程的结束部分,对于消除运动中产生的疲劳有着良好的作用。一堂体育课使学生身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人的生理变化不能随着运动的停止而立即消失。在运动过后随之产生疲劳,如不及时合理的放松活动,势必影响后面的其他课程学习。所以在结束部分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是学生身体恢复到上课前的水平。采用新颖、活泼、符合学生特点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放松活动,不仅从机体上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而且从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充分放松。新的模式是:

3.1采用一些丰富多彩的放松活动很重要,特别是安排一些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蹈练习效果更好。例如:弹簧步、各种小跳步、民族舞、现代舞等。带有艺术性的放松,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3.2结束部分的练习安排要密度较大,强度较小,使学生即达到了放松的目的,又不能产生新的疲劳为准。

3.3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教师以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发之以心,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使全课显得即有节奏又轻松愉快,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一堂体育课。真正达到了消除疲劳的目的。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4结束语

新时期小学体育 篇6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体育教学在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成效是很多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体育游戏的基本内容是体育动作,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属于体育教学方式的一种。这种教学方式具备比较强的娱乐性,同时兼具比赛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

1、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1.1提高体育知识学习积极性

作为人才培养的启蒙阶段,小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与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可塑性比较强,小学体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兴趣又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成效最好的老师。体育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乐意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配合老师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

1.2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體育课堂中应用体育游戏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活跃学生的思维,刺激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的合作力、观察力以及识别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通过丰富的游戏还增加了学生的感性思维。因为在体育游戏中,老师都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实践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提高身体素质。

1.3有利于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如前文所述,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欲望,体育教学形式就要抓住这一特点。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不言而喻,能够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因为体育游戏很多都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合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小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游戏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对自我的优点和缺点、能力等都有很好的认识。

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

2.1体育游戏在教材内容选择上的应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同,心理素质、身体特征都不同,在教材内容选择上也要有所侧重。比如,对于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模仿,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在选择游戏项目的时候就可以选择那些相对比较简单、运动强度不大的小游戏,比如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等,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些小球类的游戏项目,像带球“躲人”等难度稍微增加的游戏。事实上,男孩子跟女孩子喜欢的项目也不相同,男孩可能就会喜欢那些速度比较快、对抗性比较强的游戏,女孩子会喜欢协调性比较强的游戏,这些在教材内容选择的时候都要给予重视。

2.2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在体育准备活动中,也可以运用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这一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下一环节知识的讲解与练习做准备。对于课堂准备活动来说,课堂常规性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根据具体各项内容的不同,在准备活动中穿插体育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常规环节,可以选择那些快速集合游戏、快速报数游戏等等来开场,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堂组织性与纪律性的重要,还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快速反应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一般性质的课堂准备,可以在游戏中编排基本锻炼操,让学生在游戏中热身锻炼,进行肢体的活动。

2.3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新课改要求小学体育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因为运动技巧的形成与训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是相当枯燥的。把体育游戏融进教学内容中,能够用游戏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热情。比如“三条腿走路”游戏、“推车”游戏等等。我们以50米跑步教学为例,可以设计“情报传递”的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把操场当做战场,运用快速跑来传递“情报”,这个游戏对速度的要求高,还要传递情报的人员注意自己的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避免让对方发现,还可以在练习中加入形象生动的道具,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发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体育游戏运动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增强了身体素质。

2.4体育游戏在教学结束时的应用

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来说,一堂课的结束部分主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运动状态恢复到安静的状态。体育游戏能够很好的放松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用健康轻松的游戏来进行体育放松活动,来把学生大脑的运动神经的兴奋点转移,让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因此,可以在借书整理的部分让学生做一些“大家一起来”等游戏,让学生放松关节、调节心理活动,认真体会运动之后的愉悦的感觉。

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不能单纯游戏而忽略教学目标

体育游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是不能单纯的为了突出游戏的娱乐性而不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一堂课下来没有真正的掌握体育技能,运动强度不达标。毕竟小学体育教学虽然不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竞技技术,但是也不是一无所求,要仅仅围绕体育教学目标,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成效,增强学生的体质。

3.2组织不严谨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要注重组织的严谨性,不能因为在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讲解中浪费太多的实践,这就会导致学生参与游戏运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还要注重游戏的连贯性,不能简单的反复,导致下课的时候匆忙草率的结束游戏,没有对游戏过程和结果进行一个很好的总结。要在课堂开始之前认真总结游戏的规则,准备游戏可能需要的器材,考虑游戏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措手不及,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任何课程的教学都要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就小学体育教学本身来说,整个教育活动都是充满欢乐的过程,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把体育游戏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课堂开始之前认真备课,明确体育游戏组织的严谨性,合理安排游戏的内容、规则以及运动程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宏亮.李友生论"游戏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祝旺灵.融游戏于体育,提高学生体育素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

新时期小学体育 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原因,对策

1. 前言

我国的小学体育工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得以迅速发展, 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将“健康第一”作为其指导思想, 促使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 总体而言, 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 小学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猝死、损伤和致残等意外伤害事故日趋严峻, 这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 同时也给学校及体育教师带来教学管理上的不安, 学校及体育教师为避免出现体育伤害事故, 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变得单调而乏味, 缺乏挑战性, 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影响小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2. 认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2.1 内涵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指的是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校外体育活动 (具体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及课余体育训练) 和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及其他体育设施内发生,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2.2 特征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具有三大特征:客观性、损害性及可测定性和可控制性。

2.2.1 客观性

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之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不按教师示范的动作练习、竞赛过于激烈、场地器材不标准、着装不当等种种客观因素都会引起意外伤害。

2.2.2 损害性

意外伤害总会带来损害, 轻则给生活及学习带来不便, 还有可能给接下来的体育锻炼带来阴影;重则给学校及家庭带来种种麻烦, 甚至出现无法弥补的伤痛。

2.2.3 可测定性和可控制性

个别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貌似偶然, 但若对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便可以从中找出一定规律, 完全能够在发生前进行控制。

3. 小学体育教学中易出现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3.1 体育运动自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体育运动具有对抗性和激烈性等特点, 尤其如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很强的身体接触类项目, 在激烈的对抗中, 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3.2 小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3.2.1 生理特点

小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处于平稳发展时期, 其心率、血压和肺活量等生理指标不够稳定, 且与成年人相关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骨骼容易弯曲, 胶质较多而钙质较少, 坚固性较差, 容易弯曲变形和脱臼, 肌肉力量较小, 动作的协调性较差, 血液循环较快, 心跳较快, 不宜进行心脏负担过重的运动。

3.2.2 心理特点

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注意整体, 不够精确, 注意力易分散, 好胜心强, 会过高估计自己能力, 情绪容易冲动, 各种日常行为易受情绪影响或支配, 缺乏自我分析和调节的能力, 由于盲目和冲动易出现体育伤害事故。

3.3 学校方面的管理不善

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 导致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致使运动场地、器材不能定期得以保养和更换,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学生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设施上进行体育活动, 出现体育伤害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

3.4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体育教师若缺乏足够的爱心和责任心, 就难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 将事故防患于未然自然成为空话;教师缺乏过硬的业务能力, 对伤害事故缺乏必要的预见性, 不能妥善地使用场地器材, 示范动作不规范, 学生在模仿练习中意出现伤害事故。

3.5 受客观存在的环境风险影响

环境风险因素表现为自然气候条件及活动场地两个方面, 其中自然气候条件具体包括酷暑、严寒、暴风及雪天等给体育活动造成的不便;活动场地风险因素具体包括学校占地面积过小, 可用于体育活动的场地受到一定限制, 加上运动场地布局不合理, 平整和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都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事故。

4.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避免伤害事故的对策

4.1 引导小学体育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学校应积极引导体育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正确地认识体育安全事故, 要求体育教师时刻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完成技术动作, 强化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 为体育教师提供参加安全会议及培训的机会。

4.2 切实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

体育教师需加强其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前的准备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 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提前检查运动场地及器材的安全性, 将一切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这样才可以将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率降到最低。

4.3 加强对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

体育场地器材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 所以平时要定期检查体育场地与器材, 勤观察、勤动手, 定期保养与检修, 发现问题则及时修复或更换, 确保在上课过程中能安全使用。

4.4 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法制观念

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安全责任事故引发的民事诉讼案趋于增多的现状, 需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法制观念教育, 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体育法》等相关法律, 认真贯彻两个条例, 建立健全学校各项体育管理制度, 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法制观念, 增强其责任感, 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并掌握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学校及学生的合法权益。

4.5 设立体育意外事故保险

可借鉴国外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 把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纳入社保体系, 通过社保解除学生和学校的后顾之忧, 最终由社会、学校及家长共同支付费用, 最大程度上减轻学校及教师因体育伤害事故造成的经济负担。

结束语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只有深入分析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探寻应对策略, 才可以有效规避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确保小学体育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岩, 任菲.中小学体育安全相关因素筛查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1 (5) .

[2]郭艳菊, 谢翔, 彭峰林.中小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J].体育科研, 2012, 33 (1) .

对新时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篇8

学校体育的开设是从小学到大学, 14年的必修课, 2年的选修课。学校体育的任何一门课程没有这么长。这么漫长的教学过程, 学生毕业了之后, 是社会公民。还有几项活动的能力和锻炼的习惯呢?兴趣没有养成, 习惯没有养成, 教师教法陈旧, 器械没有创新等。一方面是在我们体育教学过程中, 没有使受教育者真正学会几项健身锻炼项目, 没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另一方面, 现实社会的教育实践中忽视和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 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例如:早操、课间操、课外阳光体育活动及校业余训练运动队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的指导, 同时上级的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大多是口号指示, 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身体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及社会其他因素等。这些都没有具体实施, 值得探讨。

一、树立新观念, 理解体育课程的本质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已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健康三维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既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去获得短时的运动成绩, 也不能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方面。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的改革, 归根结底是实施素质教育。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掌握新信息, 熟悉新技术, 要做到“一专多能”, 既要有自己的特长项目 (如:篮球、田径、健美操等) , 又能熟悉的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 而是要求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修养, 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善于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 善于总结,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因此, 新课程能否顺利推进, 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都将在新课程实施中经历全新的体验, 还要不断地学习并接受新信息, 努力掌握体育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改变体育课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许多学生酷爱体育运动,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与我们现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竞技, 重技术, 重教法, 重运动成绩, 教法简单, 评价单一, 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讲解、示范的统一指挥下被动学习, 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体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等。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练习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思想。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性;教学评价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强调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树立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掌握一定技能为将来的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需要充分发挥教学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 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自练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锻炼, 掌握体育知识。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重视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温馨的学习环境下, 才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 让汗水、笑声、掌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 真正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融合的境界。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使学生形成重视体育意识, 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2、科学地选择教材的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去选择内容,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 体育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 优化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需求, 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是培养终身体育学习意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 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还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 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以科学地选择新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新时期小学体育 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施策略

目前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面临着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涣散、教师动作示范及教育理念落后陈旧、教学强度不达标等。这诸多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新时期必须要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改革的重点是着力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下文就是本人从多年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具体的改革创新思路及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转换教学思维

随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体育教师先进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思维已经成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思维过于僵化, 根本就没有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来, 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严重的“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 也导致了教师根本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时间一长, 学生就慢慢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所以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和转换教学思维。具体来说要大力营造小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民主、平等及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采取切实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着重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积极更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及教学方法, 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使他们逐渐养成能主动锻炼的习惯。

二、因材施教, 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预先自行设计各种教学方法, 然后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身体基本素质来选用最适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做到因材施教, 从而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他们都能在快乐中学习, 在运动中提高。另外, 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时刻把握每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 要把学生看成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刻围绕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 并且要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能一味强调和要求教学知识及运动动作的统一性, 要通过个性化教育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并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

三、注重对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培养

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保障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及实效性, 所以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明白仅仅学习一些运动技术并不是体育学习的根本目的, 要让他们知道体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身体锻炼中了解体育相关知识, 要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和愉悦心情,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学体育学习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只有让小学生明白了体育学习的目的, 才能更好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四、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

传统小学体育课堂评价对小学生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结果被看成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的评价体系和模式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评价, 是非常不科学的。所以新时期必须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的评价体系除了重视对学生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之外, 还要尽力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及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等的评价结果纳入到学习总成绩评定中来。

总之,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 应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从更多层面来继续加深对改革内容的研究, 在不断创新中总结经验, 努力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丽彬.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11 (16) .

新时期小学体育 篇10

整体而言, 上述政策法规的出台确实为学校体育重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同时也给基层体育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和茫然:今后的体育课以什么为依据、用什么做指导、如何组织和评价等等。如何从观念上客观而又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政策法规是制约其实施的瓶颈。本文在对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整体性地分析, 并提出了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中小学体育政策法规特点

1. 目标的统一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通过改变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 来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状态, 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时间。“体育、艺术2+1项目”是使少年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并具备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技能基础。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工程是以全民健身和“生动、活动、自主发展”为主题, 以推进素质教育和配合“减负”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从而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质标准》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促进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从而淡化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是为了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竞赛活动,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拼搏、团结协作的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使广大学生走到阳光下, 进而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意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总之, 这些政策法规的最终目标均定位于学生的健康、能力的培养、自觉锻炼的意识与习惯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打破了学校体育以往追求“阶段效益”而忽略“长远效益”的弊端。它们彼此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继承性和时代性, 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也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2. 内容的衔接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利用上午或下午的一次课间休息时间并做适当的延长, 一般30分钟左右, 其主要包括:操系列、分组活动系列、队列系列三个部分。“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试行) 中设置了体操、田径、定向越野、球类、民族传统体育和游泳六大类体育项目。每一类体育项目又分为首推项目、任选项目和开放性项目三个层次, 是在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的有机统一体。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是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 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时间, 开展不少于一小时的文体活动或其他课外活动, 包括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校际之间开展各项小型多样、群众性的艺术、体育比赛活动等, 也可充分利用校园和校外现有文体设施和师资力量, 建立稳定的专项课外文体活动训练点, 定期组织各种形式与规模的文体竞赛。《体质标准》是以运动项目、身体形态和机能测试项目及评价指标为依据, 进而达到反映学生的身体成分、心肺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肌肉的力量、耐力、柔韧性等素质。《课程标准》主要针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和解释。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既包括花样繁多的跳绳、双人捆绑踢足球、“铁索夺桥”等各种利用简单工具创编出来的项目, 也含有传统的集体竞赛项目, 满足了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阳光体育运动”是与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意见》在要求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在学校体育领域里, 它们不仅占有各自的空间, 指向不同的方面, 又紧密衔接, 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形式的多样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 于1999年被提升到大课间活动课的层面。“体育、艺术2+1项目”和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都是以一种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 是学校体育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 被认为是评价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标准。《体质标准》是全面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也是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检验的有效工具。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是教体卫司颁发的主要针对运动会的开展状况的指导性文件, 要求集体竞赛项目在突出竞技性和集体性的同时, 又要兼顾趣味性、安全性、普及性和民族性。“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结合《体质标准》的全面实施, 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 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和参与的一系列体育运动。《意见》是保证实施《体质标准》,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执行《课程标准》等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它们充分体现了这些政策法规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

4. 关系的协调性

《课程标准》是学校体育课程管理和评价的基础, 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是顺利推行和真正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的保证;而“体育、艺术2+1项目”充分体现着因地、因校、因人制宜, 是一项惠及亿万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工程, 也可以说是衡量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有效指标。它们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体质标准》是检查和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程度的可靠工具, 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状况的一面镜子。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通过召开运动会、举办体育节等形式, 总结、推广经验, 不断使自身得到丰富和发展, 进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 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意见》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与进一步落实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度保证和依据。在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中, 它们彼此之间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密切联系, 共同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服务。

5. 实施过程的整体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阳光运动主要是在课外和校外进行, “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标准》、《体质标准》是通过课内、外和校内、外共同实现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 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意见》要求全面实施《体质标准》,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等, 同时指出: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 进一步完善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政策保障措施。它为其他相关法规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必然促进“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标准》、《体质标准》的实施和《意见》的落实。所以, 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是“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标准》、《体质标准》和《意见》具体实施和落实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标准》、《体质标准》和《意见》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生集体竞赛项目、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和开展状况的评价依据。在实施过程中, 它们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不仅真正融入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了起来, 而且还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结合了起来;同时也有效处理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关系。

二、关于中小学体育政策法规的实施建议

1. 转变观念, 合理定位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用素质教育来理解和指导改革工作。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龙头和战略抓手, 素质教育只有进入到课程改革层面, 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体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注重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及体质的增强;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并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用这一思想来审视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原来的课程, 无论是课程理念, 还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实施与评价, 都应该有所选择和更新。

2. 明确关系, 整体实施

这些改革举措在被实施过程中, 学校领导和基层体育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在个人态度和认识方面, 首先要明确两层关系:一是中小学体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二是相关体育改革政策法规之间的关系。前者的关系可以认为是种属关系或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 后者之间是相互衔接的顺承关系, 而非简单的重复或是形式上的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各自的主导思想, 把它们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非用“钉是钉, 铆是铆”的思想意识来对待;同时应该做到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3. 整合资源, 多方参与

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发展性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必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来支撑, 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员的共同参与。在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要汇聚、吸纳各方资源, 注重集成和整合学校内外部资源。在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的同时, 优化教育布局, 发挥资源的规模效益, 从而做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学校教育的合力。学校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应该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和增加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 为改革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此外, 通过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互补互促, 进而为政策法规的实施提供一个和谐环境。

4. 完善立法, 抓好落实

新时期开展高中体育教学的新视角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 高中学生 体育教学 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11

不同时期的教学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时期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课堂教学。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会对学生的身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一、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自然是通过体育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动作与技能。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这种传统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更加有效的指导,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能够得到更多成长与发展的机会,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逐渐得到提升。一个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教师,自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体育教师,在实现个人的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体育专业技能,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专业指导,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从多个角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应该积极的学习多种才艺,并将才艺与体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更加有吸引力。只有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体育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

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提出严格要求

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虽然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紧张,然而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打折扣。每一个体育项目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一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那么,不仅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打折扣,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准确、高效的掌握相关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与身体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现代教学使体育课堂肩负了更多的使命,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依然是体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体育技能的教学引起高度重视。

三、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理念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在新时期的教学中需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教学理念,就是终身体育锻炼理念。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一个人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使学生切实认识到人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体育锻炼,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同时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与工作中也才能积极的开展体育训练。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不仅对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以后的体育锻炼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一个新视角,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并不是要求教师违背教学大纲,而是教师在遵照教学大纲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方面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尊重学生的身体特征及兴趣爱好等,本人在选修课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使学生的身体特征及兴趣爱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成就感。为了更好的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需要体育教师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

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定义。健康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的身体强壮,一个人是否有健康的心理,也是健康的重要体现。体育作为一门旨在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的学科,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自然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使学生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还拥有健康的心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说理,不然整个课堂教学会十分空洞,同时也难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教师可以将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技能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既能够感受到学习体育技能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又能够有更多的感触,使学生的身心素质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六、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

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一个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起重视的视角,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体育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体育学科的这一特点,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后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的比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比赛,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小学体育 篇12

( 一)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可知, 海南黎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最南方海南省, 其中90% 的人口聚居在海南琼南地区的农村山区,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共52 项, 根据其活动的主要形式和作用, 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表演类、健身类、竞技类。目前开展比较好的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跳竹竿、射弩、打陀螺、拉乌龟、荡秋千、摔跤、打狗归坡、竹排竞渡、独竹漂和粉枪射击等项目。

( 二)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现状

通过对黎族聚居最集中的乐东、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地的所属乡村中小学校进行调查发现, 海南学校体育主管部门与各学校领导对普及黎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意识不够, 此外, 传统体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教学器材、项目安全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黎族聚集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组织形式上主要以当地政府、宗教团体为主, 学校仅占小部分。

目前黎族聚居区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还是以国家课程为主, 各中小学体育教师依旧照搬原体育大纲的教学内容, 没有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特点, 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发自己的体育校本课程。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挖掘地方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展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主要以打柴舞 ( 一种锻炼人的灵巧、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的表演运动) 、爬杆 ( 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和挑战性的竞技运动) 、拉乌龟 ( 一种比力量、比技术、比耐力的健身运动) 等项目为主。这些体育项目的开展往往是在比较贫困的山区学校 ( 毛阳小学) , 因为没有较好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体育教师只能教授学生对器材设备要求较低、易操作的传统体育项目, 由学生自己主导进行。体育教师只是在一旁附和着学生玩耍。仅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将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到教学大纲规范, 但考虑到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开展的项目仅局限在2—3 个。对于在市区的中小学由于体育设施器材比较完善, 往往开展一些现代体育项目, 如排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

( 三) 农村中小学引入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

1. 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通过对海南黎族地区群众的调查可以看出, 在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中, 熟悉10 个或10 个以上项目的占5. 97% , 熟悉7—9 个项目的占10. 34% , 熟悉4—6 个项目的占33. 62% 。黎族传统体育来自民间、扎根于民间, 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学生在这种民族体育文化氛围的影响下, 会激发他们对这些体育项目的兴趣和主动性。

2.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 它还蕴含着黎族人的心理、气质、文化、道德、风土人情等内容。因此, 黎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 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如竹竿舞 ( 打柴舞) , 它不仅使参与者积极投入到这项运动中去, 并且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竞争。使参与者不知不觉地团结在一起, 感受团队精神。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对于祖国的未来接班人, 这种团结、合作、竞争、交流正是教育的内在要求。

3. 健身性、娱乐性、易操作性符合培养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

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传统体育项目。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黎族人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抵御外来侵害, 因此, 简单易学、运动量较大、独特有趣, 具有较高的健身性和趣味性。如点火竞走、穿针竞走、拉乌龟、顶牛等项目, 这些活动开展方式简单易行, 一旦在中小学推广普及, 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并对推广黎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长远意义。

4. 充裕的“体育教师”资源

黎族聚居区的大部分农村比较落后, 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乡村教师,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但土生土长的他们却对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情有独钟。一些学校在不具备民族体育教师资源的情况下, 可以聘请校外的民族体育骨干担任体育教师。

5. 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水平较高

黎族孩子们经常直接或是间接地参加到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去。乡亲们在农闲时会自发组织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游戏, 学生也可以随同长辈去参加乡里、市里举办的传统体育项目表演比赛。由于孩子从小就接触到这类项目, 自然就会对这些项目有较高的认知水平。

二、开展黎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的困境

( 一) 校领导不重视

随着黎族聚居区经济的发展, 开放程度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校领导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 对体育课关心不够。大部分体育课程都是“放羊式”开展, 唯一注重的就是各市举办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面对当地教育局和文体局联合举办的田径运动会, 各学校也是临时应对, 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的真正价值。体育课得不到重视, 引入传统体育项目的难度可想而知。

( 二) 体育专职教师的匮乏

地处山区的农村学校, 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 体育课教师都是各班的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其上课职责不是如何上好体育课而是学生不要在课上发生意外就可以, 至于课上要进行的内容都是随孩子们的兴趣。兼职体育教师缺少体育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缺少开发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

( 三) 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可度不足

随着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支援中西部计划的开展, 海南省中西部教育得到了较大改观, 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已有起色, 专业体育教师陆续开始输入。一些现代体育项目逐渐开展起来, 如排球、足球等, 然而许多学生却认为传统体育项目只是一些游戏, 并非是体育项目, 不应该在学校体育课上开展。

( 四) 缺乏本土化民族体育教材

民族体育教材是黎族传统体育进入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 应尽快编写适合黎族特色的民族体育教材, 使体育教师有章可依, 学生有教材可学。

( 五) 体育教师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可度、认知度不足

在黎族聚居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乡村教师和高校毕业生组成。乡村教师并不是专职体育教师, 多年封闭的生活使他们渴望传授孩子们一些新事物而不是老辈一代的游戏。来自高校的专职体育教师在大学本科期间, 学习的都是现代体育项目, 对于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几乎没有接触过, 只有琼州学院开过竹竿舞课程, 因此, 他们也不具备教授传统体育项目的条件。

( 六) 教育主管部门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导不足

各级政府部门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都组织开展黎族传统项目的比赛、表演。目的是激励人们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但这些参赛者几乎都是中年人或是老年人, 而且参赛目的也不同。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中小学体育教育没有因地制宜进行管理, 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 在一些运动会或者是比赛中没有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

三、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1)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决定其不仅具有发展的可行性, 更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凭借其内容丰富、易操作及低投入等特点很适合现阶段海南黎族聚居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不仅可以在黎族聚居区的中小学开展, 还可以在整个海南省推广。

( 2) 通过对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开展的现状得知, 制约黎族传统体育运动进入课堂的主要因素是校领导不够重视以及缺乏民族体育教材, 其次是体育教师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可度和认知度。

( 3) 结合当前海南省正处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以及国家的政策导向, 开发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势在必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这些体育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

( 二) 建议

1. 加强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和改造

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与当地的高校合作, 如五指山市琼州学院体育学院凭借高校的雄厚资源, 与时俱进地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和深加工使其更有利于在中小学中开展。

2. 创建黎族传统体育的数字化平台

主持创建黎族传统体育的数字化平台, 开发黎族体育资源网络平台。将黎族体育各项目以3D式的视频呈现, 并配有教学解说等形式进行整合共享,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更利于学生学习。

3. 编著现代黎族体育教材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应以时代为背景, 融合现代文化要素, 组织专家、学者、体育教师对黎族传统体育的理论、技术、方法、手段进行系统整理、挖掘, 编著适合中小学生发展要求的、可操作性强的教材, 促进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4. 以赛促发展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在比赛中体现的更加明显。通过定期开展不同层次的黎族传统体育比赛, 有助于激发学校体育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

5. 创建多元化的教师培养体系

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推动者和实施者, 在很大程度上关乎黎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效果。首先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定期学习有关民族体育知识, 其次是海南省体育院校应将黎族传统体育内容列入到体育专业必修课中, 为黎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提供可持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露露.黎族打柴舞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 23 (2) 7—8.

上一篇:舞蹈教学的语言特点下一篇:非定常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