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益

2024-10-25

校园公益(通用6篇)

校园公益 篇1

摘要:本文从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同质性、互补性出发, 探究将二者结合的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可行性, 构建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运作的案例其实在欧美地区、香港、台湾都相对比较常见, 近年国内的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基金会也开始和部分高校的公益组织合作, 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者结合的特点也逐步显现。基于对二者结合现状的分析研究, 将社会公益引入校园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寻找合适的途径, 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 校园公益的作用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 惠泽更多的大众, 校园公益才能长足发展, 永葆青春。

关键词:校园公益,社会公益,模式结合,发展趋势

0 引言

近年来, 一方面, 随着大学校园里日渐增多的暴力事件、轻生事件, 大学生追求物质、精神空虚, 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现象频发, 以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的认识加深, 各类校园公益互助组织应运而生。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的强盛发展, 国人对公益慈善的了解不断深入、需求不断增强, 不少社会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会纷纷成立。校园公益互助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在各自的平台上发挥其职能, 鲜有交集。

然而, 经过对高校的公益组织的调查发现, 大部分校园公益由于面临资金匮乏, 学校对公益组织的引导不够, 组织公益社团的学生本身经验的不足等这些问题, 公益活动开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都局限于给山区孩子的捐款捐物, 而且校园公益的成果往往没有凸显, 结果没能及时公开, 没能满足公益活动本身要求的透明, 这些都对校园公益的成长不利, 更有甚者打着公益的名字却做些与公益互助无关的事, 浪费资源的同时也给校园公益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 让校园公益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社会公益的引入不失为一种良策。社会公益的系统性、组织性可以为校园公益所借鉴, 使得校园公益的发展更加持久;同时, 校园公益可以从社会公益组织获取资金、物品的支持, 以及人员的组织、培训经验。为此, 探寻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即是基于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想法, 寻找适合的途径让校园公益借助社会公益的力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现状

目前, 校园公益互助组织大多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 虽然校方对其给予一定的物资支持, 但由于审批程序复杂、支持力度有限, 学生需要以自己的力量解决组织实际运作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这给学生组织的发展形成极大的障碍。一些学生组织由于资金缺乏、学生经验的不足、管理的不当, 无法可持续发展, 公益活动依然停留在“凭着满腔热血和一颗红心”的初级阶段[1], 往往成立之初干劲十足, 这些一段时间, 之后就鲜少有活动举行。校园公益组织汇聚了一批想法各异、敢于天马行空的学生, 充满激情、活力。

相反地, 社会公益组织面向社会大众, 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受社会各界的捐赠, 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有专业的管理体系, 利于组织活动;组织参加过较多公益活动,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同时, 社会公益组织由于由专业人士运作管理, 有固定的整套模式, 组织活动较为中规中矩, 创新性、活力明显不足。

由此, 校园公益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的不足在二者结合之后可以得到弥补, 社会公益组织给校园公益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物品, 相应的技术支持, 校园公益组织将富有创新性的可行的公益想法提供给社会公益组织, 加强双方的交流, 为社会公益活动注入新鲜血液;二者的优势也可以在共同合作中充分发挥, 实现扬长避短, 相辅相成的效果。

校园公益活动的社会性、学习性、公益性, 只有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校园公益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受益, 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素质, 同时还应考虑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需求, 使广大需要帮助的人接收到大学生的援手, 达到双赢的效果。只有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互利共赢, 校园公益活动才能持续开展下去。

然而, 当前国内校园公益组织与社会公益组织结合处于起步状态, 即使存在, 在二者结合的方式上仍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我们对于将二者模式结合的方法还需更深层次的探究。

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关系

2.1 校园公益、社会公益具有同质性

二者都具有自愿性与公益性。表现为它们是群众自愿参与的一种慈善的举动, 以个人的自愿自觉为前提, 并不是出于政府或学校的规定。它们具有利他性, 不以私利为目的, 而是以更多人的公共利益目标, 从公益实践项目的设计初始便确立“公益”这个核心价值, 具有社会关怀和服务取向。参与者普遍具有热心公益、胸怀理想、有所作为的心理特点, 理想、激情与公益的结合, 将激发出参与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 使得参与者成为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生力军, 并最终达到提升自我、助益他人、有利社会等目标。

2.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具有差异性

从活动组织主体来看, 校园公益的主要实施者是在校大学生, 其公益活动是一种非职业化的行为, 它不是参与者的本职工作。社会公益的主要实施者有一部分是志愿者, 但更大一部分是相关专业人士, 他们以走上了公益职业化的道路, 把社会公益当作终生事业来追求。

从活动形式看, 校园公益主要采取志愿服务、慈善募捐、公益宣传等较为分散的活动方式, 没有形成系统化管理。而社会公益活动则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 包括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志愿服务、志愿者管理、财务管理、反馈评估的完整体系。

2.3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相辅相成, 互利共赢

校园公益实质是广义社会公益的一部分, 因此社会公益是校园公益等公益活动的基础, 发展社会公益也即为发展校园公益提供了基础, 社会公益的发展壮大为校园公益的发展提供了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保障, 为校园公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校园公益的茁壮成长。当前, 我国许多社会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会纷纷成立运作, 社会公益活动如火如荼进行, 一些高校的公益组织借助社会力量举办了有意义有价值的公益活动, 比如“麦田计划”、“诚明国学计划”、“两地一心活动”[2]。这些活动由于社会力量的加入, 获得更加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公益效果。

同时, 校园公益是社会公益在校园的延伸, 发展校园公益也即是发展了社会公益。校园公益作为一种社会公益行为, 首先就要服从社会公益的实施目的, 达到社会公益的发展要求。校园公益的实践目的一定是与社会公益相一致的、相互统一的, 在此基础上, 校园公益又体现出其特性的一面。其活动在符合社会公益的同时, 又要侧重于大学生的互助、大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 体现出大学生公益互助的特点。在进行公益活动的同时, 达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帮助大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很多大学生因为在校期间参加了公益活动, 在公益活动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最终选择社会公益作为职业或事业, 亲力亲为支持社会公益发展, 为社会公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3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案例分析———以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诚明国学计划”为例

3.1 士恒教育基金会的基本情况

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10月, 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昆明银海地产范雁佳董事长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士恒教育基金会为非公募性质, 原始基金200万元来自于银海地产捐赠。士恒基金会以弘扬国学、发展国学教育事业、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使命。士恒基金会希望通过整合社会各界的资源, 共同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国学教育环境, 推动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实践。

3.2 士恒基金会的主要工作

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主要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改善教学条件, 进行校舍改扩建;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建盖图书馆、捐赠国学书藉;组织北京大学儒行社师资, 对所捐助学校的教师进行国学知识培训;组织北京大学儒行社、云南各界志愿者在所捐助的学校进行国学推广和普及教育活动, 增加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对所捐助学校内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资助;对所捐助学校内在国学知识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所捐助学校内在国学教研究和推广中表现出色的教师提供专项课题研修经费。

3.3 士恒基金会与高校公益组织的结合的实例

士恒基金会与北京大学儒行社、云南大学的儒行社联合举办“诚明国学计划”, 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去大理、楚雄、广南等地进行国学支教活动, 主要活动集中在大学的寒假和暑假, 为期一周。下以2012年寒假国学支教活动为例说明。

3.3.1 招募志愿者

通过北京大学儒行社和云南大学儒行社在他们自己的公益组织中宣传, 然后有意向的学生在网上报名

3.3.2 活动流程

整体流程:

3.3.3 活动的效果及意义

对大山深处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讲, 使得这些孩子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 汲取圣贤智慧能量, 收获幸福喜乐;而这些大学生带来的外界的信息, 也使得这些孩子坚定了一定要走出去上大学的理想, 进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梦想, 埋下了未来。从此他们的眼界不再是连绵起伏的山, 而是用每天的积累为那边的生活积聚力量。

对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来讲, 首先, 给山区的孩子上课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前期的备课准备, 上课时的临场发挥也是关键, 为了保证了上课的质量, 大家互相听课学习, 借鉴经验, 这既锻炼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锻炼了大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其次, 大学生在校园里习惯了大城市的优越方便, 在山区贫瘠的土地上生活, 使得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知道感恩生活的美好, 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很大, 同时, 在克服生活中一个个困境的过程了, 他们也收获了坚韧的品质。最后, 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有益于了他们树立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念, 对于他们以后的成功成才, 甚至以后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都是大有脾益[3]。

3.4 对“诚明国学计划”模式的分析

对该模式的组织形式及活动的成效与单纯做校园公益的组织、单纯做社会公益的组织做横向比较、分析, 分析这两者结合的优点及不足。

3.4.1 组织模式

与校园其他公益组织相比:第一, 该模式弥补了一般的校园公益组织资金不足的问题, 该模式的运行资金全部由士恒基金会提供, 据统计, 80%的校园公益组织都因经费问题, 无法保证公益活动的开展, 或者开展的活动覆盖的范围很小。所以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影响校园公益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 该模式大大扩大了公益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活动内容。传统的很多支教活动, 一般是在学校周围, 对支教的需求不大;再者, 支教的大多是培养小孩子的文娱爱好, 学习画画、音乐、手工等, 而该模式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小植入孩童的内心深处。

与社会其他公益组织相比:第一,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涵养的人力资源, 既解决了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的难题, 又提升了公益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这种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工作, 对志愿者有一定的知识要求, 大学生参与这些活动, 能很好体现大学生的独特优势。

3.4.2 结果分析

与校园其他公益组织相比:校园公益的规模一般比较小, 开展的活动内容有限, 受益面较小。而且据奥森的调查, 63.6%的学生认为校园的公益组织对其生活的影响度很低, 未能在校园形成公益的凝聚力及深刻的影响力, 其次为绩效运行效果不佳[4]。而该模式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了筛选, 并对选出的志愿者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提升了他们作为一名合格的支教志愿者的能力, 而且活动开展范围扩大, 使得受益人群不仅是是乡村的学校学生, 而且包括了大学生自愿者本人, 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丰富了校园公益社团活动, 扩大了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与社会其他公益组织相比:该模式有助于增强社会公益组织的影响力, 有利于与校园公益组织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使得参加支教的志愿者有了稳定的来源, 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 服务社会的机会, 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4 结合其他模式的探讨及校园公益未来的发展趋势

4.1 其他的成功案例

4.1.1 香港“两地一心”

香港“两地一心”是由香港一群充满理想及热心的义工组成, 成员大部份为在职或退休专业人士、工程人员、公务员、教育界及商界人士。彼此致力于改善中国偏远山区学童的学习环境, 除建校、助学外, 亦透过筹办山区生活体验的交流活动, 让本地青少年有所成长及培养贡献的精神。“两地一心”曾经与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起, 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内部招募志愿者, 赴云南省楚雄市支教, 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这种合作是短期性的。

4.1.2 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

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 是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服务城市弱势流动儿童,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 改善他们及其家庭在教育、健康、生计方面的现状, 促进流动儿童的全面发展。

该中心与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 每个周末, 由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在云南大学招募志愿支教者, 支教的人数和人员相对固定, 主要是辅导流动儿童写作业以及开展特色兴趣班, 比如画画班、书法班之类的。该模式是长期性的。

4.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校园公益组织及活动的调查, 校园公益有自身的人力资源及正能量, 也举办了很多传统活动。比如, 在校园里组织的清洁校园, 不要乱扔垃圾;食堂的“光盘行动”, 倡导节约粮食;废旧物品的回收, 呼吁对身边朋友的关心等。但是一直没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还是摆脱不了大学社团的性质, 对成员没有约束, 缺乏奖励和激励, 活动的策划往往也是几个学生之间的随性而为, 需要固定的规章制度以形成一种“法制”。校园公益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现在的高校大多都是积聚在大学城, 所以在周边兄弟学校的某些性质相投的公益组织可以联合成一个联盟, 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交流, 有助于把公益活动辐射到更多的学生。这一弊端是, 容易形成官僚作风, 学校之间的攀比之风。而且依然存在校园社团的一些问题。

我们也在积极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让校园公益更加透明和发展壮大。在很多案列中, 我们认为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结合是目前解决两者在公益活动实施中所遇困境的有效方式。

政府应该形成对社会公益的有效管理, 对社会公益组织的建立的审核条件要更严苛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也应该面向社会招聘, 形成优胜劣汰, 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及先进的管理理念, 同时应该渗透公益思想, 并在社会上形成影响, 以权威、科学、人性、关爱的思想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 同时积极在校园里面吸纳公益人才, 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引导公益活动, 培养公益人才, 使有意向投身公益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在这些社会公益组织中长期任职, 解决了志愿者的断层, 实现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双赢”, 同时可以在全部各个高校中形成磁场, 使更多大学生及社会成员受益。

4.3 有助于校园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

校园公益组织依托了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的资金支持, 社会公益组织的文化引领, 社会公益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育, 可以提高校园公益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的能力和影响力。

4.4 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是文化知识全面、专用知识丰富、综合能力较高的高素质人群, 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 也是推动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主力军和生力军。通过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结合, 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的公益理论知识, 而且还能在相关系统的培训下参与或组织一些大型的公益活动, 进行相关的公益实践培训, 这就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公益理论知识, 培育学生的公益情感, 增强学生的公益实践能力, 从而为他们走入社会继续开展公益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就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5 结论

本文从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二者的关系出发, 从理论方面探究了将二者结合的模式的客观可行性;并叙述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实践经验:诚明国学计划, 通过分析该实践的成果, 得出结合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构建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 是目前国内校园公益发展的可行之路。近年, 国内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运作的案例也不断涌现, 比如“两地一心”、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 都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者结合的优势也逐步显现。基于对二者结合现状的分析研究, 得出将社会公益引入校园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寻找合适的途径, 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 校园公益的作用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 惠泽更多的大众, 校园公益才能长足发展, 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汤静]

参考文献

[1]钟一彪.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2:5-30.

[2]钟一彪.大学生公益活动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204-225.

[3]喻晓.高校学生社团隐性功能研究:以J校为例[J].2009 (12) .

[4]周小骥, 杨启金, 秦晶.高校学生公益类社团课程化建设初谈:以成都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 27 (8) .

[5]吴俊.论民间公益组织传播机制:以“麦田计划”为例[J].北方文学, 2013 (1) .

校园公益 篇2

2.求知而来,载知而去——阅览室

3.您的爱心能托起一项事业——希望工程

4.做人讲德,用水思源——自来水

5.懒惰者不会在此留下矫健的身影——锻炼场

6.该出手时莫出脚——门

7.我的形象全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墙壁

8.知道我在等你吗?——垃圾桶

9.不要让我无故流泪——水龙头

10.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阅览室

11.轻轻地弯下腰,指间折射出你内心透明纯洁的光彩。

12.静悄悄的氛围,静悄悄的你,相信聪明的你,过的是宁静的生活。

13.天蓝水清草绿,学风正气氛浓竞争烈,和谐生美。

14.岁月之河常流,流走的是我们无悔的年少,流不走的是我们不变的执着。

15.展示虞中学子新风采,校园美化整洁靠大家。

16.既非能:“出口成章,”又何必“出口成脏”!

17.春学无尽夏亦红遍艳阳天,世世年年;秋止境深冬也绿透黄花地,时时刻刻。

18.一份宽容一份真,一份友谊从中生。

19.学子们,想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吗?那么从小事做起。

20.西风萧瑟冷秋晨,草木摇落霜来早。朗朗书声舜水外,却有闲人姗姗到。

21.灰尘当空,垃圾排队,卷起千层土,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污水向东流。

22.挥一挥衣袖,莫留下一片狼藉。

23.志坚心美,追求不息。

校园公益 篇3

关键词:校园;公益广告;创意思维对于公益广告来说,并不比其他的商业广告简单。首先,公益广告的广告词必须精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们对广告产生反感。其次,广告标语要触动人心,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有一种遵守公益行为的冲动。第三,公益广告必须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避免偏题,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反效果。另外,还要在创意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需要吸引眼球,让人们主动去关注某项公益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本文就校园公益广告中创意思维的提升进行一定的讨论。

1创意是广告的灵魂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广告都是由一定的创意开头,并且遵循这个创意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宣传方式。所以说,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若没有创意,那么一个广告就失去了核心,无论是成型的作品还是为成型的思路,都没有办法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形式而存在,需要在多个方面努力,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性,从根本上杜绝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发生。本文认为,只有那些与众不同、创意独特、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广告才能脱颖而出,使人发生感叹、产生共鸣;才能在一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只有这样的公益观念才有机会被我们所接受,广告才能做到真正有效。所以,在今后的校园广告设计当中,必须提升创意思维,加强实效。

2公益广告要有正确的创意理念

校园作为社会上的一个较大群体,在机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校园的一切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挂钩。校园公益广告必须符合校园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比方说初中校园广告需要在青少年犯罪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高中校园广告需要在早恋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大学校园广告则可以与社会挂钩,将环保观点进行广泛的传播。结合校园中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可以从“节约”的大主题出发,实施以“节约”为主题的校园公益广告创意设计项目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校形成良好风气。另一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人文素质。从节约粮食、纸张、水电等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设计,更为贴切直观地表达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价值所在。无论在什么样的校园中,都要有正确的创意理念才能获得一个较好的结果。

(1)创意必须主题明确。现阶段的校园设置比较健全,硬件设备上获得了很大的提升,LED显示屏和一些广播设施更加完善,而且所应用的电脑软件也比较成熟,完全能够发布较好的公益广告。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创意能否明确。有些校园利用高端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将广告制作的绚丽多彩,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关注,但是由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导致最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主题明确,这样的创意才能被人们接受,并且不断地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2)创意观点必须正确。创意并不仅仅是一种思路或者一个想法,还会影响日后的广告制作、发布、影响群体、受到的效果等一系列的环节。在确定创意的时候,必须保证其正确性。也就是说,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公益广告因其公益性,始终把公众利益、社会进步当己任,倡导人们改正某些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它能对公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举止起到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公益广告所推崇的观点必须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由此可见,公益广告观点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园当中发布公益广告的时候,这个方面是雷打不动的。

3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来说,目前的情况是雷同现象严重。当校园发现某个公益广告的效果较好时,就会发布雷同的广告,虽然效果不及原创者,但是依然收获颇丰。本文认为,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要有自己的特点。校园虽然从表面上看大同小异,但是如果将校园进行细致的对比,势必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就是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重点,也是杜绝雷同现象的主要工作點。比方说,在现阶段的大学校园中,很多的学生不仅仅在学习,还发生了一系列的不良事件,早恋、暴力、专业知识不过关等情况比比皆是。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事情发布一系列的公益广告。例如,濮存昕的预防艾滋病的广告,或者也可以将孙维维与董宇阳(高中学霸情侣被保送清华北大)的事件排成一个广告发布,相信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4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把握好媒体特征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来说,上述的几个方面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意思维,但是还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媒体。校园公益广告在发布、传播的过程中,虽然主要针对的人是校园内的学生和教师,但是我们依然要选择合适的媒体作为载体。比方说,LED显示屏的广告可以二十四小时传播公益思想,广播媒体能够在特点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播公益思想,而报纸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公益广告和创意。当运用合理的媒体时,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思维不仅会得到较大限度的认可,而且变相还原了公益广告根本上的创意思维,相信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成果。

5总结

本文对校园公益广告设计中创意思维的提升进行了一定讨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校园公益广告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提升,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趋于完善。其实,公益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心中的真善美,只要以这个为基点,相信能够在创意思维方面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参考文献:

[1] 陈辉兴.中国公益广告研究述评:19912006[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06).

[2] 徐文策.质疑公益广告的“去商性”[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校园公益广告语体浅析 篇4

校园公益广告是指出现在校园地域内的, 面向校园公众的, 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非商业性广告。它着力向学校公众宣传积极向上、文明道德的主张和观念, 以提高校园公众关心社会、爱护社会、促进社会的文明建设。它包括环境保护、交通安全、节约资源、社会公德、卫生健康、科学救国、自强不息等方面普遍关注的内容, 其中心是“关心人, 关心人的生存状态、关心人自身的完善、关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常见的校园公益广告有文字类、图画类、视频类三种形式。

一、校园公益广告的语体特征

校园公益广告遵循正面宣传为主、提醒规劝为辅的原则, 以简明优美的语言打动人, 以新颖的创意吸引人, 以高尚的情操引导人, 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

(一) 简明性

所谓简明性, 就是指语言简洁, 主题明确。从客观上讲,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能在较小的篇幅中通过有效的字数来宣传, 所以必须用简明的语言表现校园公益广告要宣传的主题, 传达有效的信息, 打动受众的心灵。从主观上讲, 公益广告语言越简洁, 就越容易认知和记忆。[1]例如, “小草微微笑, 请您绕一绕”这一广告语, 它仅仅用了十个字, 就把爱护花草、不践踏草坪的公益理念传达给受众。简单的十个字, 人们在几秒钟之内便可以把它看完, 这样既可以使受众在简短的时间内收到公益广告的信息, 同时也可以使受众对鲜明的主题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 艺术性

所谓艺术性, 是指校园公益广告要有艺术魅力, 能在给受众主体美的感受时, 将受众对广告主体的好感和对广告的执行欲望煽动起来。有人认为, 校园公益广告无非是把公益理念告诉给受众, 因此, 只要语言、图画、视频表意清楚就可以了, 不必讲究什么艺术性。语言、图画、视频表意清楚只是校园公益广告表达的基本要求, 其实能做到表意清楚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校园公益广告并非只是一般介绍性的文字、图画和视频, 它还需讲究技巧, 注重形式美, 亦即必须形象生动、新鲜活泼、饶有风趣, 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2]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是无形的、抽象的观念和思想, 如果校园公益广告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负载这些抽象的观念思想, 人们不但理解起来轻松, 而且会印象深刻, 易于接受。

校园公益广告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语音的优美、词语的生动、修辞的巧妙、画面的直观可感、视频的流动形象等。例如, “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 利用了谐音的妙处, 传达了要爱护图书馆资料的信息。还有宣传“节约用水”的校园公益广告视频, 通过地球只剩眼泪这最后一滴水源的镜头, 给受众敲响警钟……

(三) 新颖性

创意是广告的生命, 新颖别致是校园公益广告的突出要求, 这是为广告受众的求新、求奇心理所决定的。公益广告宣传语言必须新颖奇特才能强烈刺激受众的感觉, 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能完成广告的任务。如果平淡无奇, 就不能刺激受众的感官, 就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 也就不能收到好的广告效果。因此, 校园公益广告要用新颖的手法把话说道人的心坎上, 实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目的。因而, 校园公益广告语体具有突出的新颖性特点。例如:“普通普通, 路路畅通。”这句广告语, 新颖生动, 赋予了推广普通话的全新的境界。

二、校园公益广告语体的功能

(一) 信息功能

作为广告信息的载体, 校园公益广告语体的第一个功能便是承载和储蓄、传递和输送公益信息。这便是校园公益广告语体的信息功能。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的信息;传播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等信息;传播有利于团结和调动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息。例如, “滴滴情深自来水, 请你拭去我的泪”传达的是节约用水的信息;“举手投足间, 别忘了我饥饿的大嘴”传达的是将垃圾扔进果皮箱的信息。

(二) 视听审美功能

校园公益广告, 除了常见的文字类以外, 还有图画类和视频类。静态高清晰图片展示, 达到优美的视觉享受;创意独特、构思巧妙的视频故事, 让受众体会到德育教育摆脱说教模式、以完美的视觉流动形式接受公益信息。寓教育于视听审美形式的公益广告宣传比那些灌输式的说服教育有意义得多, 而且大家也喜欢看。此外校园公益广告还可以通过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歌舞等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来表现, 它就具有了一定的审美功能。人们把接受公益广告的过程当作欣赏一种艺术作品的过程。审美功能越强就越具有感染力, 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就越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我们在认识广告的审美功能时, 不应该只把它当作思想教育的手段, 还应该用它来进行美育教育, 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陶冶人们的情操, 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三) 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

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一个校园公益广告, 不管它采用文字、还是采用图画或视频, 都在表达某种思想、观念, 体现某种价值评判和价值追求, 受众接受校园公益广告的过程就是对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解读过程。校园公益广告所能蕴含和表达的思想观念可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表达深层次的哲理观念, 也可以表达人们的实践观念。校园公益广告的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是在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的情况下产生的, 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它比较容易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 这对公益广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随着校园公益广告的迅速发展, 我们必须阐明校园公益广告的语体特征和语体功能。同时, 只有搞清楚了校园公益广告的语体特征和语体功能, 才能提高校园公益广告的质量, 更好地发挥校园公益广告的作用。

摘要:校园公益广告是公益广告的一种特别形式, 随着校园公益广告的不断发展, 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体特征和功能。本文就校园公益广告的语体特征和语体功能试作浅析。

关键词:校园公益广告,语体特征,语体功能

参考文献

[1]黎运汉、盛永生:汉语语体修辞 (M)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 321

[2]刘继超、高月丽:修辞的艺术 (M) , 室友工业出版社, 2002, 69

校园公益标语 篇5

二、传播正能量,有我必先行。――作者:王翔(土木)

三、等一时风平浪静,让一下海阔天空。――作者:何易雯(化工)

四、不求书声琅琅,且听落笔纸响。――作者:范文明(材料)

五、一袭素衣苦中乐,两袖清风节里学。――作者:汪锐(化工)

六、厚德路,笃学路,崇尚路,尚新路。――作者:王光星(化工)

七、文明无处不在,工大格外精彩。――作者:杨孝景(商学)

八、大家素质高一分,工大形象美十分。――作者:王晨艺(商学)

九、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十、细微之处见公德,举手之间显文明。――作者:凌正鑫(商学)

十一、心连心同做文明人,手牵手共创美工大。――作者:曹菁(商学)

十二、静中显竞。――作者:孙建伟(机械)

十三、人多了一份自觉,工大多了一份美丽。――作者:黄玉榕(商学)

十四、讲文明从我做起,树新风从现在做起。――作者:殷立桔(水利)

十五、下雨请留情,天晴任君行。――作者:陈挺(化工)

十六、人人参与建设,共创工大和谐。――作者:吴梦真(商学)

十七、屋虽小而心宽,人不同而道合。――作者:刘远昌(机械)

校园公益 篇6

如今,在大学校园中广告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甚至可以说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你在校园中漫步时,可以随处看到海报、喷绘、LED宣传灯,还有最最常见的发放宣传单的人员,偶尔手机还会收到广告短信,甚至广告电话等等。那么,校园广告可以说是作为校园环境甚至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了,其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餐饮、娱乐等等,其形式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另外,其广告宣传针对的对象也有一定的固定性,绝大部分是校园内的师生和教职工,都是一些具有高素质、高学历、高修养的人员,这类人群对广告的抵触情绪小,接纳能力强,这加大了广告宣传的认知度。由此,大学校园广告就产生了多重的效益:一方面,广告的校园宣传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的途径,这也正符合一些处在转型之路上的学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锻炼动手能力的宗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但是,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万物的存在皆有两面性,大学校园广告在带来很多益处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弊端:如广告宣传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性隐患,没有任何保障,在为大学生提供开阔视野,锻炼自身的平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非正能量的信息传递,致使一些缺乏社会阅力的大学生误入歧途,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一些扰乱教学秩序的广告,如四六级包过、考试作弊器材、答案等等这些都会扰乱教育的公平性,不利于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商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择宣传手段,例如,随处可见的在校园原本干净整洁的地面上散落的宣传单,进行宣传教育的宣传栏上贴的横七竖八的海报,健身器材上贴的凌乱的广告,墙壁上被贴的五颜六色的广告贴,万万想不到的是厕所的拉门上,竟然也被贴上了广告贴。

综上所述,校园广告宣传在给我们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弊端。校园环境可以起到提供信息交流、沟通交往、提供学术研究空间的功能,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环境的优良直接关系到大学校园师生的精神面貌,身心健康。那么基于校园广告宣传给大学校园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环境,我们亟须建立一个综合管理的中心,规范校园的广告宣传活动。由此,我们提出了在大学设立公益服务中心———“微尘公益服务中心”的实践。

所谓微尘公益服务中心,是将公益性与商业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兴校园服务中心,针对校园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与管理,通过服务中心建立平台,将商家广告宣传与校园内各种宣传形式结合起来,同时通过此服务中心还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该公益服务中心立足于“环境保护、美化校园、商业运作、扶困助学”的宗旨,实现“微尘”+“服务”+“公益”的“3+”模式目标。

一、微尘公益服务中心设立的主要背景

通过调查发现,校园广告的宣传主要有空间广、范围大、时间持续的特点,其中校园广告宣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一)随处粘贴现象严重

商家在校园进行广告宣传的形式手段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比如在进行宣传的同时,为了减少成本和达到宣传目的直接采用随处黏贴的方式,甚至用一些难以清除的一次性黏贴单在校园内的墙体、器材、桌椅、玻璃,甚至是厕所的拉门都不放过,这大大影响了校园环境同时也对校园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这样的校园状况下,长此以往会对校园内师生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对这本应该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变得消沉懈怠失去生机。另一方面,校方在清理这些广告粘贴单时也会难上加难,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大大违背了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二)广告宣传单散落校园

生活在大学校园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发放广告宣传单的派单人员,他们甚至是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内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线”,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扩散度之广。但当这道“风景线”出现的同时,也带来了其背后的问题。派单人员每天发放的广告宣传单,在从商家传递到每个受众者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正确的处理,因此出现了本来应该整洁的地面散落很多宣传单,在给校园环境带来污染的同时也加大了清洁工人的工作难度。

(三)广告内容参差不齐

现代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校园广告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有些是积极健康的,而有些则是违背社会主流,内容有违社会道德,扰乱教学秩序的非主流广告,这些负能量的非主流文化广告未经过严格审查,缺乏监管,随意进入大学校园,对我们这些尚且缺乏社会阅力、判断力、自制力的大学生来说,很可能被错误引导误入歧途,产生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原本以教书育人为主要任务的大学校园失去其真正价值。

综上几种常见的校园广告问题,我们可见校园广告宣传看似简单而正常的现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可以将校园广告进行正确管理与引导的机构,对校园的广告宣传加以规范。

二、微尘公益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

鉴于校园广告宣传所导致的后果,我们认为建立微尘公益服务中心应定位于以下几项功能。

(一)微尘———规范校园广告宣传,美化校园环境

基于校园广告宣传所导致的随处张贴,散落校园的广告宣传单,在给我们校园环境带来污染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的精神面貌。因此,微尘公益服务中心应当立足于规范广告宣传的形式上,以构建和谐美化校园为出发点去合理有序的整合校内广告宣传同时达到更大的宣传效果。

(二)服务———监督广告质量,构建和谐校园

广告内容形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不可避免的有些不健康,非社会主流的负能量广告流入校园,对师生的精神面貌、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产生极不利的影响。因此微尘公益服务中心应当以严格监督审查广告内容为主要任务,将校园广告文化推向主流干道,排斥并打击负能量文化。

(三)公益———扶困助学,反哺校园

通常在校园内张贴,发放宣传单的人员都是校外商家雇佣的在校大学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双向原因造成的,一方面,雇佣在校大学生成本低廉并且大学生对校园内的环境比较熟悉而且时间灵活;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为了体验社会,锻炼自己,或为了勤工俭学减轻家里负担而主动的去寻求兼职。因此,微尘公益服务中心应该给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并将获得的收益的一部分作为助学金提供给家境困难的大学生。

三、微尘公益服务中心的实现路径

微尘公益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就是其功能实现的基础,而功能实现则是其成效的体现。结合校园广告宣传的现实状况与微尘公益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路径实现其功能。

(一)公益化与商业化相结合

微尘公益服务中心通过以服务中心为平台,将校内的各种与校园环境相协调的宣传方式为载体,与校外商家商谈收取一定的宣传费,并通过此服务中心产生的工作岗位需求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以此来达到既保护校园环境,又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与锻炼平台的目的。

(二)严格审查广告内容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微尘公益服务中心必须与学校相关部门商谈建立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严禁一切形式的私自分发与张贴广告行为,同时这也是保护校园环境的一种措施。最重要的,微尘公益服务中心所接收的广告宣传一定要严格加以审查内容质量,保证广告的积极健康性,这样才能达到推动建立健康校园文化发展的目标。

(三)创新校园广告宣传方式

创新的广告宣传方式是吸引商家合作的主要方面,所以必须以创新、有效的宣传效果来增强在广告宣传行业中的竞争力,但在达到最大宣传效果的同时,也要兼顾保护校园环境的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结合当代校园环境建设的前提下,校园广告宣传的管理与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同时也要达到公益人文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5,(12).

[2]卢灿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重要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下一篇:城市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