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电影(共8篇)
公益电影 篇1
农村地域的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慢,很多在城市有公益性的活动在农村都难以开展。在十五计划实行期间,广电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始终把农村电影工作作为电影发展事业的首要任务,以便使农村的电影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出现较好的局面。这就为农村公益电影提供契机,以满足农村文化需要。
1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成为农村新的娱乐方式
就目前而言,农村电影的放映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民的一种娱乐的新形式。近两年以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力,国家在扶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好成绩。国家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延伸和发展,此举动实现和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它不仅是一件惠及百姓的好事、实事、新事,也是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十分重要的途径。但无论是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的“飞天模式”,还是作为农村大省的“河南模式”,亦或东部沿海经济活跃地区的“宁波模式”,虽然说都各具特色。但总得来讲,农民的利益都应该被摆在首位。市场被引入营销,政府更多的是扮演推动者和鼓励者的角色。
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
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农村文化的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党和政府惠及农民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和重点文化工程,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促进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和丰富老百姓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农村电影事业,巩固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农村电影的有序和健康放映对实现“乡村文明”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电影工作是农村建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扶持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又是加强农村电影工作的政策措施之一。农村人口占据了中国的主导地位,为了确保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取得实效,政府采取了领导小组,并将之作为文化下乡的民心工程,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工程来抓。东阳市农村电影“2131工程”于2006年6月正式启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原则,组建了“东阳市银海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本市农村电影“2131工程”。目前,市银海农村数字电影公司有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5套,放映队15支,工作人员17人,自筹资金购置车辆4辆,农村电影“2131工程”已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至2014年3月底止,共放映农村电影场次为2462424场。
在具体操作中,政府将电影放映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着“三农”的主题,积极在推广科技,宣传政策法规,传播文明新风,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文化上下功夫,较好的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开阔自身眼界以及娱乐生活的需求。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里,都会不自觉地产生这样的一种概念,那就是农村的发展远远没有城市的发展迅速。但实际上,最近几年农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人民也住得起楼房、买得起小轿车了。当然公益电影的放映也在逐步的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以前有很多人都不识字,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生活水平有限,太多人家里没有电脑甚至也没有电视机来提供娱乐。如果说农民生活就像一张白纸,那么公益电影的放映就是白纸上的一道彩色风景,它增添了人们的生活乐趣,使得农民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乏味。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当然只靠一朝一夕那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农村公益电影日渐繁荣的背后,也着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观看率不高,与广大农民朋友的审美口味相距较远,放映设备滞后,经费紧张,农村电影市场构建缺乏政策扶持……它们已成为东阳市继续实施“2131工程”的“拦路虎”和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总之,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片源紧张、设备落后、放映队伍涣散及运行机制不健全。2007年8月份,国家广电总局组织了”农村公益电影服务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实地走访、座谈以及阅读大量有关农村电影工作的文献和统计资料,对近三年来全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真实的了解和评估分析。在此调研中,发现在目前的农村放映体系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步减小,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进一步得到实现。农村公益电影的事业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民,不应仅打着“我要过好生活”的口号,更应该积极落实到行动当中去。不仅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农村人们肯定更渴望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和建设。近年来,通过推进实施农村电影的放映工程,农村放映电影的设备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放映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放映能力逐步的提升,放映覆盖面也日益拓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农村电影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与此同时,放映流程也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农村电影放映的技术革新还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我国电影的拍摄早已实行了市场化,每一个电影制片公司都办得风生水起,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电影院。当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补助也不能永远依赖政府,而要思考并且加快电影有偿广告逐级放权的改革制度,最终让电影能和电视广告一样为社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公益电影的建设响应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主战场,新的技术环境为公益电影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电影的发展从来都是由技术的进步所推进的,随着新的创作媒介和新的传播媒介的兴起,现代电影的创作方式以及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电影的生存形态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经典的传统电影美学也处于不断地改写之中。当今世界,技术的日新月异加剧了市场经济此消彼涨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它都需要技术的革新,公益电影的放映也不例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任何新生的事物都在互相影响着,一环套一环。因此,要放眼未来。但面对技术的革新,公益电影之路在何方。纵观世界电影史,就如同翻阅一本电影技术史,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技术革新息息相关,就好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推动着电影艺术一次新的变革。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标准银幕到宽银幕立体声,再到3D电影,那是多大的发展啊。可以想象,技术革新对公益电影的放映的重要性也是不可估量的。
4 结语
如果政府没有实施农村电影放映的工程,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又怎会得到提高,农村人民又怎会了解到现代社会更多的技术,又怎会放眼未来?农村电影事业是越办越好;同时,公益电影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革新对公益电影的放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邹大鸣.宁波市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通讯,2008(5).
[2]童刚.创新观念加强管理推动农村电影工作全面发展[J].当代电影,2010(12).
[3]3刘晖.农村电影的新生命:数字取代胶片[J].电影画刊,2009(4).
[4]邹大鸣.宁波市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通讯,2008(5).
公益电影 篇2
(一)服务器操作液晶屏显示屏不显示。(平时要注意液晶屏的保护)
1、确定电源开关打开
2、重启服务器后任务反应,请联系维修人员。
故障原因:有可能是在搬移或装修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大得震动,是液晶屏连接线发生了松脱,导致无显示,建议放映员不要自行开机检查,避免小故障发展为大麻烦。
(二)服务器操作按键无效失灵
1、个别按键失灵,请联系维修人员
故障原因:长期反复使用的个别按键,按键触点开关磨损失效,或者氧化造成个别按键失灵,解决办法联系厂家更换按键。
2、所有按键失灵,尝试非正常断电关机,重启服务器。故障原因:初步判断为死机,反复几次重启后仍无效,请联系维修人员。
(三)读卡时出现读卡失败
1、确认是否插卡及插卡方向是否正确。
2、确认该卡是本机卡
3、以上确认正确,仍然读卡失败时。请不要反复都卡,反复读卡
有可能造成影片解码卡上信息丢失,可以把卡拿到远程授权的读卡器上读取信息,以确定影片解码卡是否损坏。
4、卡插入后,过5秒再读(卡与服务器之间有个通讯过程)
(四)播放影片时显示播放错误
1、请确认解码卡中是否有该影片的有效授权。
2、请确认影片下载时是否出现错误,如下载错误,可续传或删除后重新下载
故障原因:可能是下载时断电或电压不稳造成。
3、如为断电播放(播放时出现停电,断电现象,服务器会激活断电续播功能),由于目前要求断电累计计时不能超过20分钟,所以超过20分后影片有可能不能续播。
4、请检查本机时间是否设置正确(一般出厂就设置好了和世界时间是一致的,但是有可能出现大得震动后时间出错,导致影片播放错误)
(五)影片播放过程中出现画面定格变形或无声、声画不同步。
1、电压不稳有可能造成此故障,建议增配稳压设备。
故障原因:农村电网处于主电网供电末端,电压工作不稳容易出现,或者当村中出现有一些大型的用电设备在工作时也会出现电压不稳,比如说水泵的使用。
2、出现故障不要停止播放,使用非正常关机,触发断电续播功能,具体操作是,先正常 关闭功放和投影,再非正常关闭服务器。
3、播放前先播放测试影片,确保各个设备之间连接正常,音量大小是否适中。如果播放中途停止播放,该影片的场次将减少一次。
(六)投影机无图像
1、确认投影机和服务器是否都已启动
2、请检查投影机是否按照正确的方式与服务器连接(用户操作手册上面有具体的连接方式),DVI先是否连接牢固。
3、服务器的视频输出模式与投影设置是否相符(一般默认的都是识别DVI,不要自己去改变投影机信号识别的模式)
4、重新启动系统,如仍无图像输出,确认DVI线是否损坏,请关闭系统,切断电源,更换备用的专用DVI线(请不要用在市场上购买的DVI线,因为没有协议传输针脚,播放10分钟后依然会停止播放。)
5、更换线后仍不能解决,请联系维修人员。
(七)功放单声道或双声道无声
1、确认音频连接线是否正确牢固连接。
2、功放音量旋钮位置合适。
3、重新启动系统,如仍无声音,请关闭系统,切断电源,更换音频线(因为长期使用音频线会有老化磨损现象)
4、特殊情况只用一个音响播放时,会出现音量不够,前排的听的见后排的人听不清,从而无限制的增大音量,长期这样会导致功放内部的单独电路过载,从而导致单独声道的烧毁。
5、确保服务器是用的2.1声道而不是5.1声道。
(八)图像缺色(有可能缺红缺蓝缺绿,因为投影机在传播图像时是采用RGB即红绿蓝模式传播的)。
1、先确保DVI线连接牢靠。
2、检查DVI线针脚是否正常,是否有弯曲,断裂等现象。
3、重启系统,如不能解决问题请联系维修人员
(九)投影播放10分钟后无图像 故障原因,DVI线协议针脚出现问题。
检查DVI线是否连接牢固,针脚是否有异常,可更换备用专用DVI线进行测试。平常也要经常检查DVI 线是否正常。
(十)放映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交流电声或杂音
1、检查音响是否摆放平稳,如果摆放的不平稳,音响有可能会出现共振,共振就产生杂音。
2、确认音响连接头是否连接牢靠,如果连接的不牢靠或长时间不清理也会出现杂音
3、在放映过程中像手机等这种交流电干扰源,要远离放映设备。
4、放映后要拔掉功放上得话筒,避免放映时出现消音的现象。
5、功放长期使用老化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请与维修人员联系。
(十一)银幕出现的故障
1、银幕的腐蚀
现在所使用的时PVC材料涂层银幕在清洁的时候要避免使用机洗和水洗,防止使用洗涤剂。折叠银幕时,银幕的涂层面向里折叠,遇到露水时要及时的差掉避免腐蚀。
2、银幕的撕裂
主要出现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因为PVC涂层银幕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再高温的时候会变得很软,在低温的时候会变得很硬。所以冬季如果温度降到零下几度时最好不要使用涂层银幕,可找个白墙来进行放映,这种情况北方地区会经常遇到。南方地区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存在,如果长时间不用银幕,也会影响银幕的播放效果,所以南方地区要经常晾晒一下银幕。
(十二)设备保存
1、南方地区湿气大,容易产生露水(雨水),如果露水(雨水)较大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放映,必须要放映,要做好防水工作,并且经常进行擦拭,排除设备上得露水(雨水)。放映完后,将机器放入箱子,并在箱子里放上一些干燥剂,可以排除机器进水的情况。
2、当进水比较严重时,要快速的切断整机电压,可避免设备进水导致的烧毁。如果设备进水,但并没有通电,就要等水干了再使用,虽然会影响放映任务,但是避免了设备的损坏。但是如果水没干再次通电,就会导致服务器或投影机内部的主板烧毁,这都是得不偿失的。如果放映员不能确定水是否干了,可联系维修人员
(十三)投影机的误操作
由于投影机的功能菜单是开放式的,一般的放映员也能对其进行操作,所以就有可能因为好奇心,放映员把投影机的语言调成了自己不认识的外语,或者把画面调成了倒置等状态,但自己又不懂调回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照一台一样的投影,再同一个菜单下,一对一的对比调试,是其恢复正常。所以建议放映员在投影正常的情况下不要让自己或让他人去调试投影机,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十四)音响线与电源线故障
在农村放映电影,由于流动性和不固定性的特点,导致音响线或电源线都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明显断裂
可从外观上直接看到有明显的破损和铜丝断裂的情况时,在不通电的状态下可尝试重现连接铜丝,并用绝缘胶布将其包好。
2、音响线头故障
线头有松动或脱了等现象时,可打开线头重新连接。如自己不能解决可联系维修人员。就算没有明显的松脱现象,在出现故障时,也可以打开线头先检查一遍连接是否正常。
3、不明显断裂(半断开)
排除以上两个情况后连接设备仍有问题,但是更换备用线后就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线内部受损。内部受损分为全断开和半断开两种情况。全断开的线插上后不会有任何反应,半断开的电源线有可能发生烧断线的情况,要马上断电;半断开的音响线有可能出现音质差,有杂音的情况。不明显断裂一般放映员检查起来很麻烦,需发回公司检查。还有个应急的办法就是,如果线够长,可从中间断开,在断开处接上头子,取能用的一半,线短就不考虑这个办法。
公益电影如何创造善的力量 篇3
《有一天》的精神扶贫
《有一天》由华谊兄弟公益基金历时900天筹款拍摄完成,最早于2014年9月10日开始上映。这部电影共分9个独立单元,讲述了贫困智障儿童、被拐卖儿童、留守儿童、盲童、肥胖儿童、聋哑儿童、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这九类弱势儿童群体的心路历程,每个单元的故事10分钟。
作为一部公益电影,它汇聚了斯琴高娃、周迅、徐帆、韩庚、冯绍峰、张涵予、袁姗姗、王千源等知名演员,他们出演是零片酬,华谊兄弟出品,是一部零分帐的电影,院线放映一张门票5元。
一位北京观众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影片拍得很写实,里面的小朋友们基本都是原型出演,虽然他们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却能把生活中的那份真实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那份真实感也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另一位女观众小刘则表示:“个人觉得整部影片最能触动泪点的是最后一个小故事,小女孩为了探望在监狱里的父亲特意准备了一瓶果酱,然而被问到为什么不把盖子拧紧的时候,小女孩的回答相信触动了很多人。不要以为小朋友们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在经历了别人所未经历的一些困苦后,内心是很强大的。”
2014年12月3日,电影《有一天》作为唯一一部来自中国的作品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残疾人电影节上展映;2015年3月20日,《有一天》的发起人兼制片人孙阿美携同参演小演员顺利母子参加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召开的世界唐氏综合症日,并现场演讲,分享中国的公益电影如何创造更多善的力量。华谊兄弟公益基金在短短半年中,与联合国三次结缘,成为独具国际影响力和特色的公益机构。
爱心接力
“我从2010年底开始做公益基金的项目,在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用爱心人士捐出的‘零花钱’搭建‘零钱电影院’,让孩子们免费“零”钱看电影。”孙阿美非常关注精神扶贫,“电影对于一个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意义可能比捐钱捐物更深远,能开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扇门。”在“零钱电影院”的推广过程中,孙阿美开始思考更多的事情。
2012年年初,她决定要拍一部属于孩子们的电影,用娱乐的方式传递公益理念。这部电影从筹款到完成用了900天。
找不到编剧、导演、演员,每天都在面对拒绝,最长的一次是半年里项目没有人理,但孙阿美坚信这个局面有一天都能发生改变,“演员捐一天时间给我,观众能够拿出一天中的90分钟走进影院,所有看完电影的人对特殊群体的观念能有所改变,是我坚定做这部电影唯一的精神支柱。”随着演员韩庚第一个答应出演,慢慢也有了导演陆续进入,再到大腕们纷纷走进《有一天》,负责压轴收官的是周迅。“在没看剧本的情况下周迅说要拍最后一个故事,还鼓励我拍下一部,每次见面都在问,‘有什么还需要帮助的告诉我?’”孙阿美对周迅的这番热情很是感动。
有诸多明星的加盟,《有一天》完全可以以正常的票价推广,将所得票房收益再投入到更多的公益项目理所应当,但《有一天》的票价却只有5元。“4年前我做过一次北京打工子弟走进电影院的活动,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不坐下,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没进过电影院,不知道折叠的座椅怎么坐。北京打工子弟家庭收入有限,贫困地区的就更不用说了。这部电影本身就是社会筹款实现的,不是要在票房上赚钱,而是要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能走进电影院来看。”
当下5元的票价对影院的压力很大,二三线城市放映厅全坐满才基本收回放映成本,根本没有利润可言。孙阿美说:“我在公司的一次高层会议上说我就是想‘提高世界的温度’,当时有人嘲笑我,我有点急,还拍了桌子。没想到一个月后,老板王中磊就在一次院线大佬的会上用了我这句话,号召大家能加入进来。”
最终《有一天》登陆全国数百家影院,很多地方的学校、爱心人士、公益组织都参与了包场活动。一个多月后电影下档,但这场爱心接力并没有停止,从2014年10月的一个周五开始到2014年底,北京紫光影院每个月再排两天,而其他院线也陆续每月或每两周再拿出一天的档期,电影又被激活了。
公益电影与慈善营销
免费午餐、大爱清尘、壹基金、冰桶挑战……近年来,社会公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影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在发扬公益精神方面一直都没有缺席。
从2006年国内第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的电影《留守孩子》上映开始,《海洋天堂》《幸福梦想》《我要回家》等一系列公益电影陆续上映,还有不少公益电影在2015年陆续开机拍摄。这些电影关注的群体和焦点也许不同,有些关注留守儿童,有些关注空巢老人,有些关注自闭症群体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唤起社会大众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传递社会正能量。
“从创作初衷上讲,大家都有一颗公益的心,想要去帮助别人,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每次拍摄公益电影我都做好了赔钱的准备,一般我都是拿拍摄商业电影赚的钱去拍公益片,一想到有人可能因为看了我的电影而主动去帮助那些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我就觉得我做的一切都值得。”《留守孩子》的导演刘一君说。
演员孙海英在其主演的公益电影《一个人的课堂》新闻发布会上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他说,现在每个人都爱商业片,都不愿意被戳中内心深处的感情,他只能以公益电影的方式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电影作为一种市场化产物,它的主要功能当然是商业功能和娱乐功能,但是除此之外,电影还有文化功能,它应该承担起反映社会现实的责任,这才是电影功能的全部。而公益电影就是电影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表示。
“在如今的商业电影环境中,公益电影的运作应该讲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提到公益就低票价、零分账,‘逮住老鼠的猫才是好猫’,能达到公益目的的电影才是好公益电影。这一点可以参考公益营销的模式,电影的片方和影院可以拿出一部分票房来支持公益事业,这也算是公益电影。”丁亚平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则认为,做公益电影的前提是先电影后公益。因为电影毕竟是市场化产物,市场主体的趋利性就决定了电影不可能完全公益。必须首先遵守市场规律,然后再谈公益才能将公益电影做得更加长远。等国内银幕数量达到饱和、电影市场各方面成熟后,影院自然愿意拿出多余的银幕去放公益电影,以争取更多的观众。“有的观众一听到公益电影就觉得肯定是演员不花钱、小投资制作的烂电影。所以在国内电影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公益电影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提升自身质量。”周星说。
刘一君表示,除了电影制作放映各方面的努力以外,在公益电影的发展之路上,政府不能缺位。“公益电影一般都是亏损运营的,我们个人的力量,甚至是某个公司的力量都太小了,期待政府能够出台一些针对公益电影的支持政策,比如说税收优惠政策、场地优惠政策等,或者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能拿出5%的票房分成的一部分来支持公益电影。”
情感表达——公益微电影创作之核 篇4
一、公益微电影及其自身的创作难度
(一) 公益微电影的概念
公益微电影即旨在为社会公众谋利益和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为目的而拍摄的微电影。它是微电影里一个重要的分类, 也正逐渐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公益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 可以提高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 使公众明确自身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提高公众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自觉性, 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 因为其本身的社会学意义, 公益微电影也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之一。企业投资制作公益微电影, 对提升公司形象, 塑造公司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 公益微电影三大创作难度
公益微电影与其他常规的微电影相比, 有着自身的创作难度。首先表现在创作观念上, 由于自身公益性的目的以及题材限制, 公益微电影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定程度上给受众以说教的感觉。如果创作者再一味地将其当作宣教工具, 采取固有的叙事逻辑和陈旧的思维惯性, 会给观众带来低层次的观感, 甚至会引发受众潜在的逆反心理。
其次, 创作的艰辛来自于创作的顺序和叙述的重心。微电影就像是短篇小说, 篇幅短小, 人物关系简单, 因此它不能像电影或电视剧那样依赖长时间的累积效应来给观众营造不一般的视听经验和情感空间。所以它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自身的故事性。故事是否有创意以及其情节的好坏, 决定了微电影的质量。然而, 与其他微电影不同, 公益微电影是根据事先确定好的主题编写故事的。这样就使得创作者必须戴着镣铐跳舞, 在一个封闭式的结构中说故事。主题上的限制导致微电影的情节本身极易显得生硬, 且随着剧情的深入, 其故事结局大多不出观众的意外。同时, 在创作公益微电影时, 创作者会理所当然地把叙事的重心放在去说明所宣传的公益行为本身的必要性和意义上, 从而忽略了人物的塑造, 弱化了矛盾冲突, 这也大大降低了微电影的可看性。
第三, 公益微电影的受众有着广泛的社会性。这个特性对于公益微电影的传播来说是有利的。但回归创作层面, 没有针对性的受众使得创作者无法对受众心理进行透彻的研究。而由于缺少了解, 使影片不能针对某个主题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使得影片的主题讨论只能一直停留在问题表面, 无法触及问题核心。比如在创作环保主题的公益微电影时, “环保的核心诉求对象至少包括几个群体:一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二是破坏环境的组织或个人, 三是环境破坏行为下的受害者, 四是社会环保机构, 五是社会监督机构, 包括法律界、新闻界和其他社会团体 (比如绿色团体等) 。这些团体或个人都会以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理解和回应环保这一普遍但又各具特色的主题, 因此, 确定核心的表现和诉求对象便显得极为重要。”[1]
综上所述, 一部成功的公益微电影的创作难度在商业微电影之上。而同时, 笔者认为, 解决这道创作难题的关键还是得回到创作观念上。只有在观念上从定位于宣传片式的理性说教转变为关注受众情感诉求的人性化的情感表达, 才能使其他后续困难迎刃而解。
二、公益微电影中的情感表达
(一) 情感与情感诉求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2]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对自身的行为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态度, 它是主体对客体的心理反应, 是一种主观体验和主观反映。因此“情感”属于主观意识范畴, 不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情感”并不等同于“情绪”, 情感强调了情绪产生过程的主观体验, 它是一种心理过程, 偏向情绪的感受方面。“情感”一般存在两种倾向:“凡是能符合需要或愿望的, 引起的体验具有肯定的或积极的性质, 表现为喜悦、喜爱、愉快等;不能满足或违背愿望的, 引起的体验具有否定的或消极的性质, 则表现为悲哀、愤怒、恐惧等。”[3]诉求是将某件事物以一定的方式告之受众, 引起受众的认同, 或是阐述并让受众知晓应该去做某件事的理由。诉求分三类:理性的、感性的和道义的。情感诉求就是采用感性的诉求方法, 达到劝说受众产生预期行为的效果。
人类的情感心理是公益微电影情感表现的基本依据, 笔者认为, 情感诉求应是公益微电影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诉求方式, 创作者应该充分研究受众的心理、动机、情绪, 探寻其中的内在规律, 努力让影片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提高受众的积极性, 使得受众更有意愿投入到社会导向的行为方式中来。
(二) 公益微电影中的两种情感表达
公益广告的情感诉求根据不同题材的需要, 选择不同的情感表达。公益微电影在情感表达上, 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悲情为主, 引发受众的悲悯心理, 常伴有同情、内疚和义愤。涉及到社会问题和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很多公益微电影均属此类。如《吾爱吾师》之《退休的声音》、《身边老师的声音》和《最美的声音》三部微电影关注了教师这个群体因长期讲课造成的咽炎甚至喉癌等疾病;《妈妈的一封信》关注了当今社会越来越显著的“空巢老人”现象;《寻找失去的孩子》关注了2001年发生的“微博打拐”事件, 聚焦被拐卖儿童和失去孩子家庭的痛苦, 涉及到人贩子拐卖少年儿童的黑幕。
另外一种以温情为主, 主要引发受众的感动、高兴、振奋等积极性情感体验。比如运用幽默的手法, 将严肃的行为规范、道德教育通过营造轻松诙谐的气氛, 使受众在愉快开心的心情中不知不觉接受了公益微电影传播出的信息, 产生预期行为或改变对某件事物的看法。比较著名的有国内首部足球公益微电影《另一种温暖》, 以幽默的手法描述了一群孩子的足球梦, 再次燃起了公众对中国足球的热情。还有台湾大众银行《母亲的勇气》、《梦骑士》两部微电影, 曾一度在网路造成“感动狂潮”。它们讲述了最与人息息相关的东西。一种精神、一个故事、几个人物,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迅速抓住观众, 敲醒人内心的某种共鸣。从文学理论家弗莱的文学类型学来看, 以悲情的情感诉求为主的公益微电影, 应属于“悲剧”或“传奇”。以温情的情感诉求为主的公益微电影, 则属于“喜剧”或“反讽”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公益微电影产生的情感效果有所不同, 但生成的过程, 都依赖微电影自身的情感表达, 都有其特定的叙事语法和情感逻辑。
我们不妨以《寻找失去的孩子》这部公益微电影为例进行分析。它是由新浪视频、合润传媒、乐视网共同出品的系列微电影《梦想的力量》中的公益系列, 由“微博打拐公益基金发起人”邓飞和知名作家韩寒共同监制。该系列微电影共有九集, 单集片长约14分钟, 播出后大受网友好评, 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
这部公益微电影形成的情感逻辑是悲情与愤怒, 其唤起的是受众的良知与同情, 还有对社会罪恶现象的愤慨, 通过微电影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打拐行动, 给还在寻找丢失孩子的家庭以希望。
首先, 从取材来源上讲, 这部影片克服了从概念出发来编织情节的模式。该系列微电影前四部主要是以彭高峰和邓飞为主角, 讲述了他们的寻子过程的艰辛和这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后五部叙述了“疯癫母亲”叶金秀的寻子故事以及仔仔这个打拐英雄的故事。它们都取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 新闻为这类题材的影片提供了大量可以通过采访获得的真实的信息。电影主要的情感表达是丢失孩子父母们的悲痛, 此外也表达了对丢失孩子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的极端忧虑。
其次, 从表达方式上讲, 创作者们直面并细致描述了失踪儿童父母这些心理上的悲痛与焦虑, 使得整部微电影处处击中观看者的泪点。以对叶金秀的刻画为例, 在拍摄寻子母亲叶金秀时, 创作者们选取了这样一组镜头:一所小学门口, 每天都有一个带着墨镜的女人在学校周围徘徊、窥探, 试图接近一个十几岁的小孩。虽然常年被人骂是“神经病”, 遭人冷眼指责, 甚至一路上要通过刷盘子、拾废品来继续自己的寻找, 但她从不放弃。这就是由于长期哭泣而无法直视阳光的叶金秀。她对着镜头说的那句“我经常会产生幻觉, 感觉儿子的眼睛在背后看着我, 觉得每个孩子都像是我的儿子”, 让受众感同身受, 叹息不已。
另外, 在即将见到孩子时, 面对镜头, 叶金秀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就想早一秒见到我儿子就好了, 我有这样一种心情, 好像这个日子都特别慢, 晚上好像等不到天亮。”然而第二天一早, 想象了无数次与儿子相拥痛哭的画面并没有出现, “我印象中的妈妈不是这样又老又丑, 你站在我身边, 像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一样。”儿子的冰冷淡漠让叶金秀猝不及防, 18年来一直在脑海中不停想象的儿子在短短几十分钟后就再一次从母亲的世界中消失, 留给叶金秀的只是遥远的幸福的回忆。这种与观众预期心理上的落差, 给予受众以极大的震撼。
除了画面的感性表达, 创作者还在影片中几次重复了一首歌。“夜深了, 宝贝你怕不怕黑;天冷了, 宝贝你在哪里睡。你的脸上是否挂着无助的泪”这首歌的名字叫做《别让妈妈的世界泪雨飞》, 是一家名为宝贝回家网站的主题曲。在彭高峰和叶金秀的寻子过程中, 都被这首歌触动过。歌曲悠扬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 深深打动了观看影片的网友们。
总体来说, 这部微电影并不是将重心放在对事情的叙述上, 而是做到以人为中心。叙述的逻辑和事件的起因、发展方向都是由相关的人来决定的。这样不仅使抽象的公益主题本身变得鲜活起来, 而且也使影片本身透视出了人性的深度, 给受众以强烈的震撼。
总之, 公益微电影的情感表达是社会中的个体对公益情感诉求的外在体现, 处理好微电影中的情感表达, 不仅可以直接传达有效的情感体验, 更能从情感深处获得受众的共鸣。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唤醒人们心中的良善, 引导积极的行为, 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摘要:本文从微电影创作的角度入手, 分析了公益微电影创作的三大难处, 认为人性化的情感表达是解决创作难题的关键, 并归纳了两种基本的情感表达模式。
关键词:公益微电影,创作观念,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何建平:《公益性主题, 人性化表达——论公益型电视电影的诉求策略》, 《电影艺术》2003年第9期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251.htm。
2017农村公益电影工作总结 篇5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迎江区文化委2017年按照省市民生工程相关文件,积极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今年迎江区长风、新洲两个乡共16个行政村每村2400元共38400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农村电影放映。目的在于繁荣农村文化,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区相关要求,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时间表等并严格施行。
二、项目管理
我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各乡分管乡长任成员。明确由区文化委牵头组织实施,各乡人民政府配合,做好此项工作。工程实施中,文化委主要领导多次到各乡就该项工作进行协调和督查,并安排专人负责与各乡及放映单位的沟通联络,及时上报信息。
按照上级要求,我委加紧筹备,及时与安庆市振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其在我区16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电影放映。为确保放映效果,事先由并在每次放映前与当地乡政府和村委会协调做好各项演出准备工作,深入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观看人次。于10月份提前完成全部192场放映任务。
三、资金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户专管,与财政部门加强联系,确保了资金到位及时,到位率100%。同时对放映场次情况严格监督,按进度拨付资金,规范操作程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每场放映要求要求放映单位必须按期报送电影放映场次登记表,并拍摄照片。
四、绩效管理
我们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工作人员下基层宣传,发布通知等,及时将放映信息告知广大群众,使他们能尽量安排时间到场观看,提高观看人次。农村电影放映实施以来,农民看电影难和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受到群众的好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基层文化部门增添了活力,为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迎江区文化委员会
试论农村公益电影的新建设 篇6
关键词:农村;公益电影;新建设
前言: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发展都呈现出较为慢速的情况。不管是在文化塑造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国家将农村新建设的培养转到了思想上,以公益电影的形式来满足农村文化的需要。
一、农村公益电影新建设的背景
为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联合提出在我国农村实施电影“2131”工程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人群上来讲,农民群体是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从主体性来讲,农民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是人民生存的支撑,为其他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在我国经济逐渐得到提升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文化打造成为了目前建设的重点。尤其是农民的精神世界,更应该得到充实。自2010年起,我国广电总局规定,将公益电影作为农村新建设的一部分,以此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这也标志着农村公益电影新建设的里程碑形成,工艺化的服务体系也就此出现。2008年电影以“数字化”形式在各农村区域进行推进,国家也为不同地区的农村提供了相应的播放设备,以此来促进公益电影的发展。各省市也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前农民的需求进行类型选择,数字化电影院也成为了农村新建设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从影片的类型上来讲,也有了深度的变化,科普片、记录片、娱乐片比比皆是。国家加大对公益电影的投入,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在投资人上予以扩展[1]。
二、农村公益电影的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放映环境差且影片品种单一
在农村公益电影的建设过程中,放映环境差与影片品种单一是目前最突出的表现。许多政府对农村公益电影的重视程度都不是很高,对于文化精神塑造,他们更重视的是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放映环境中,许多农村都仍然采用露天的形式,没有室内放映室,观影效果不好,数字化电影设备很容易受到损害。另外,在影片的引进过程中,地区影片的引进数量与国家相关标准不适应。国家有过此类规定,公益电影故事片的数量应该不少于60部,科教片的数量应该不少于30部。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农村根本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数字化播放设备也远远不够[2]。
(二)电影题材的限制性
由于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农民更应该观看一些农村建设或者是与他们农作活动相关的影片。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大多以这种的题材为主,当下,农村人都外出打工,并且去本城市外进行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在影片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向城市化、国家化贴近,并且促进农民见解的提升[3]。
三、农村公益电影新建设的措施
(一)创新发展模式,扩展播放广度
当地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国家以各省市作为主要单位区分,将任务划分到每个领导者的身上。当地部分的领导人员应该成立专门的“农村公益电影新建设小组”,在小组中选择出一位认真负责的成员作为组长,以团体协作的方式对农村市场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当地农村公益电影播放设备的数量,农民喜欢的电影题材以及电影种类等等。建立完善的市场调研机制,选择出农民都比较喜欢的电影类型。其次,扩展电影的播放广度。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农民公益电影应该面向更大的范围,不仅有农民本区域的题材,还应该有城市化题材与国际化题材。这样才能够扩展农民的见解与认知范围。最后,在层次上的选择上,可以加深农民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为他们播放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我国相关历史,如《五朵金花》、《小兵张嘎》等等。也可以多播放一些常识性的科普知识[4]。
(二)发展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题材
只有制作出更多的农村公益发行影片,才能够广泛的促进新农村公益电影建设。客观来讲,国家不可能将所有影片都限定到农村公益电影的范畴。所以,在发行力度的促进方式上,要特别挑选一些具有农村特点,适合公益性发行的相关影片。首先,在公益电影的选择上,一定要体现多样化的方式。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我国文化特点的戏曲作为播放内容,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农民实际生活相关的种植手段、培育方式的科普片作为主要内容,还可以播放一些年轻人喜爱的国外影片进行专项买断。其次,要使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时间与城市主流影片的时间相符。简单来说,农村公益影片应该具有时代性,尽量少为农民播放一些时间相差很远的影片,这样会混淆他们的视听,对他们形成错误的引导。另外,国家应该鼓励更多的影片制作公司进行农村公益电影的投入。为了使促进力度能够更强的体现出来,国家可以给予相关电影制作厂家一些政策上的优惠进行支持,将他们的行为进行宣传与推广[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农村公益电影的产生背景作为出发点,对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农村公益电影新建设的主要措施。从而得出:农村公益电影的建设应该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扩大公益电影的传播力度,将建设任务划分到每个地区当中,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对电影的选题进行优化,扩大公益电影的题材类型,加大公益影片的发行力度,为全面构造农民的精神世界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昱,付发学.探索农村流动电影发展新思路开拓公益数字电影放映新举措[J].中国电影市场,2013(09):35-37.
[2]方昱,付发学.探索农村流动电影发展新思路 开拓公益数字电影放映新举措[N].中国电影报,2013-08-01030.
[3]渭南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全面检查各县(市、区)服务站工作 确保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任务的完成[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08(11):10-11.
[4]黄福兴,王正聪.公益电影“映”亮钦北新农村[N].钦州日报,2011-08-18001.
公益电影 篇7
一、从“亲爱的”到“微博打拐”
今年9月, 年度情感大片《亲爱的》热映, 在片尾出现了湖北男子彭高峰握着手机号啕大哭的一幕。这段影像资料来源于真实的事件。
2008年, 一男子在深圳抱走了湖北人彭高峰3岁半的儿子彭文乐, 这位父亲自此踏上了慢慢寻子路。2011年2月8日, 彭高峰在邳州八义集镇找到被拐3年多的儿子彭文乐……目前, 小文乐已回湖北潜江老家读书, 但他内心的创痕是否痊愈, 我们很难下结论。同样, 那些绝大多数没有找到孩子的父母, 甚至电影中赵薇饰演角色所对应的小文乐的养母, 他们心中的伤痕, 又该如何抚平?
2010年9月, 著名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解救流浪乞讨儿童”, 号召网友用手机拍下有被拐卖嫌疑的街头乞儿, 上传到微博上, 以利解救。这项活动迅速铺开, 引起极大关注。公益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仅仅开博10余天, 就吸引57万多名网民。一些城市的公安部门也参与到网上行动中来, 截至2011年2月, 已有6名孩子被救出。
2012年5月16日,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与著名调查记者邓飞签订了关于共同合作设立“微博打拐公益基金”的协议, 并举行了签字仪式。2013年6月, 由于“女童保护”项目的并入, 两个项目合二为一, 组成“儿童安全公益基金” (简称“儿童安全基金”) 。“微博打拐”仍然会继续, 但是它对微博推动公益事业的进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微博对公益事业的影响
微博对公益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微博打拐”行动借助强大的微博平台, 形成了一次博友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 这是积极的方面。
然而, 在微博发挥其巨大正面作用的同时, 问题也随之而来, 大量的谣言、虚假信息充斥其中, 让人真伪难辨, “4岁男孩刘晨光西安雁塔被拐”、“4岁女童郭佳美辽宁盘锦走丢”、“2岁女孩周萌萌四川彭州被拐”等诸如此类不实消息让微博参与公益的影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大量社会资源被浪费了, 网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也被挫伤了。
三、微博传播公益的困境
当然, 纵使微博是公益传播良好的平台, 但微博也不是万能的, 也表现出种种弊端。微博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真实性、公信度、持续性、纯粹性和互动性等方面。
1、真实性
2012年“宝贝回家”发布一条寻人微博, 随后潘石屹、陈坤等众多微博名人以及官微转发。就当众多网友加入寻人队伍中, 经向南京玄武区警方求证, 却发现涉事小女孩查无此人。“宝贝回家”最后发布声明称, 有人以孩子妈妈名义在网站登记寻找失踪女孩, 但经警方核实为假信息。这样一条虚假信息, 利用社会爱心愚弄了公众, 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2、公信度
用户发布虚假公益信息和谣言还会削弱微博公益传播的公信度, 引发网民的抵触情绪, 从而导致公众的爱心麻木甚至是无动于衷。长久的公信度缺失最终将导致微博公益传播的公信度消耗殆尽。
3、持续性
微博公益传播绝不只是公益信息的传播过程, 它更应该注重持续性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受助对象得到最切实的帮助, 才能保证公益活动落到实处, 才能充分发挥公益传播的作用和效果。
4、纯粹性
微博公益传播的纯粹性指绝对公益性, 以公益为唯一的传播目的。纯粹性与商业性针锋相对、难以共存, 微博公益传播反对出于私利占用公益资源的行为。公益就是指公共的利益, 与私人利益相对而言。所有的公益事业不言而喻地与私利、寻租、搭便车等行为格格不入, 决不允许被私人利用。
四、微博传播公益的探讨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途径, 已然融入到公益事业的实施和传播过程中。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 如何剔除虚假信息、传播正能量,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2013年公安机关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传谣, “秦火火事件”和“立二拆四”被抓, 政府已经从法律法规中介入微博管理。除了介入微博进行规范管理, 相关的法规政策也应制定并实施, 这样, 微博的传播标杆才能更明确、更有力度, 用户在进行微博公益传播活动时才能有明确的尺度与遵循标准。
2. 加强信息把关
加强信息把关, 要求公益传播信息发布者、传播参与者等加强对所传所选的信息加强核查与分辨, 厘清信息背后的存在关系, 尽可能掌握信息全方面的信息。对于不真实的公益信息要及时清除、并利用技术手段对相应用户进行信息封锁、警告等惩罚。同时, 对进行公益传播微博发布的用户进行规范管理, 必须实名制才能在微博上发布公益信息, 让公众更为放心的参与公益传播活动、奉献爱心。
3, 鼓励“意见领袖”更多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人际传播网络中, 类似姚晨这样的名人、活跃分子常拥有大量的粉丝, 他们发表的每一条信息都会引来成千上万粉丝的关注和评论, 影响力非常大, 学界称他们为“意见领袖”。应鼓励“意见领袖”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传播正能量。
4. 加强个人自律, 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微博之上, 人人都成为发言人, 在积极呼吁倡导公民在充分享用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 应谨记自己须承担的责任, 即转发微博时要判断真假, 不能核实但又事关重大的事情不要轻易转发, 通过筛选和辨别, 对积极正面的微博内容进行传播。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博打拐》http://www.mhzdg.com/article.php?pd=free&id=4379055
[2]互联网实验室&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2012-2013微博发展报告》
[3]杨萍:《如何利用微博传播正能量》, [J], 《新兴传媒》, 2014年8月
[4][张潇祎, 申利净, 《微博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J], 《新媒体》, 2012年第9期
公益电影 篇8
一、高校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的现状
2011年佛山小悦悦被碾压路人冷漠事件引发全民讨论, “冷漠”一词刺痛着人们的内心。高校的大学生们集体发声, 通过微电影反映自己的关注和思考。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的学生分别推出10部公益微电影, 用迥异不同的故事和镜头做出同样的呼吁:“拆掉心中的墙, 拒绝冷漠”。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2012年底武昌理工学院41名大学生拍摄的爱心公益微电影《指尖的星光》迅速走红网络, 受到网友热捧, 短短几天点击量高达21.2万次, 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加入到公益微电影的创作中来, 他们的关注的对象包括自闭症患者, 流浪动物, 留守儿童, 空巢老人, 贫困学生等等,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高校大学生因为观察对象和观察角度的不同, 与企业投资创作的公益微电影相比具有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1. 高校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的优势
首先微电影拍摄的门槛低, 制作周期短, 微电影的拍摄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 不需要高清摄像机或者DV, 只需要一部单反相机或者智能手机就能拍出具有完美创意的完整故事。这对于喜好制作电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凡是喜好制作电影的学生都可以拍摄属于自己的微电影。大学生业余时间比较充裕, 有共同喜好的同学可以组成社团进行创作, 也有学校政策支持和专业教师的指导, 大学生拍摄的公益微电影演职人员大多都是同学, 参与度和热情都很高。
高校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的具良好的开放性、和参与性, 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想法, 就可以写剧本、当演员、并且当导演, 制作自己的公益微电影,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或者观众都可以参与, 每一个人的评论和转发都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微电影的宣传和评价过程中。校园公益微电影中多为非专业的表演, 从写剧本到微电影制作完成, 都没有特殊的质量要求, 可以说只要想参与, 就可以参与其中。
创作环境自由, 表达机会更多。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 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 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和传播机制, 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公益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以网络为宣传平台的公益微电影为更多有志于电影创作的学生团体提供了成就自己的机会, 他们的执著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天才想象必将带来更多优秀的校园公益微电影作品。
2. 高校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的特点
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内容原创性高, 大学生拍摄的公益微电影都是取材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宣传上, 注重自己本身观点的表达, 并没有太多商业和功利的气息, 不用过分考虑市场的需求, 不需要像企业投资拍摄影那样用同质化得影片内容去迎合市场的需要, 大多都是学生团体自编自演。所以从内容上讲, 大学生拍摄的公益微电影的内容原创性比较高, 小悦悦事件系列公益微电影, 《指尖的星光》等都是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本身观点的表达, 对原型事件, 人物进行二次创作, 使内容和人物形象都更加的饱满和充实, 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大学生公益微电影多以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 内容贴切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反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由草根阶级表演反映草根阶级生活, 也许最能表达出草根阶级的情感。主题也更加贴近主体观众的的生活, 他们作品的诉求是将向善的思想主题灌输给观众, 一方面肯定“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的传统惩恶扬善观, 另一方面又对观众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强化公益的内涵。
个人风格化与传统影视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微电影的个人化风格突出。从作品的创作到最终的观众接受, 都是个人化的行为。
二、高校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的不足
在创作内容方面, 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更多的还是以校园生活或者某一极端网络事件, 对社会层面的思考还有所欠缺, 在进行内容表达的时候也欠缺手法, 在微电影极端时空条件下, 电影语言的运用比画面设计更加重要, 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叙事手法能力还不足。观众主动追求慈善公益的情感诉求比以往强烈, 剧本内容是公益微电影重要核心。
与企业投资拍摄的公益微电影相比, 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质量有待提高。在拍摄技术方面不足, 技术包含微电影拍摄的方方面面, 包括拍摄, 录音, 剪辑, 调色, 声音剪辑等等, 其中的任何方面都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支持, 大学生大部人员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目前很多作品还停留在使用摄像机记录事件的水平上, 对剧本的撰写认识不深刻, 对于剪辑无从下手, 音效只是简单的录音, 背景音乐只找一些学生间流行的流行音乐。拍摄的画面也不进行调整, 前后容易出现色偏等等, 有时可能出现剧情难以理解的情况。
忽视了影片的互动性的设计, 在微电影的创作中, 互动性也是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些时候“形式”甚至比“营养”更加的重要, 大学生创作公益微电影往往会忽视影片的互动的设计, 良好的互动可以很好的促进公益的宣传, 好的互动能引起观众兴趣并使之有“参与”的感觉, 并能“欲罢不能”地持续参与, 这样才能使得影片要宣传的公益主题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就互动性而言, 观众的转发推送, 续集或系列剧的是否增拍, 甚至演员的选择, 奖项的评选, 都是互动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大学生公益微电影的发展路径
1. 高校大学生公益微电影要注重创意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世界充满竞争的文化环境中,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小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文化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的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原创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也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凝成文化原创力的文艺领域非常宽广, 这些文艺样式密切关联, 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相关领域。大学生公益微电影多以学生创作为主, 创作过程中要将创意融入影片创作中, 要区别于只进行记录而不进行创作的DV拍摄, 要求有创意的剧本和主创人员队伍, 对剧本, 剪辑, 影片色彩, 配音, 互动方面进行创意设计, 对原始事件进行深刻的二次创作, 可以加入地方特色文化, 将地方特色文化特点融入到影片中, 提高影片的文化品位, 提炼来自生活的真谛。
2. 高校大学生公益微电影的发展要提高影片的质量
质量是电影的生命, 提高电影质量才是硬道理, 电影艺术的内在质量——情感和人性。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审美,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愉悦自己精神生活的某种形式, 在艺术中凝聚的是人的情感欢愉和人性美好的追求。大学生创作公益微电影尽管有诸多的因素制约, 但这不能成为影片粗制滥造的借口。在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总体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要注重仔细打磨自己的作品, 从剧本到拍摄, 剪辑, 画面设计, 等等都要注重质量, 向优秀的影片多学习, 学习剪辑技术, 画面色彩, 音效的使用等等, 不能企图蒙混观众, 更不能以低俗的观点来哗众取宠, 对宣传的公益主题要深刻体会。
电影需要观众, 需要市场, 需要与时代同步。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出现, 都推动电影形态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也都意味着电影生产者在争取观众和扩大市场方面的一次努力, 公益微电影的出现和发展就是这种努力的体现。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利用其群体的创作力灵感以及天才的想象力必定会把公益微电影的影响力推向更高水平。
摘要:随着微电影的火爆, 一些热爱公益事业的组织或个人也开始尝试通过微电影的方式向公众传达各种公益精神, 公益微电影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这其中大学生作为创作者创作的公益微电影成为了微电影的组成部分,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水平条件的限制, 大学生拍摄公益微电影有着自身的优势特点和不足, 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微电影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十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文集[J].中国电影论坛, 2004.6.
[2]谢柏梁, 袁玉琴.中国影视艺术简史[J].随园影视, 2005.12.
【公益电影】推荐阅读:
农村公益电影08-30
公益电影留守儿童的08-19
公益电影《杨善洲》观后感600字08-31
公益信托与公益基金会10-17
公益广告策划之广播爱心,传递公益05-20
公益企业10-15
创意公益10-18
公益战略05-10
公益原则05-11
公益形象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