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战略(共6篇)
公益战略 篇1
摘要:以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是现阶段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对于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而言, 投融资过程中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要不要进行投资或融资?投资或融资水平如何决定?本文利用博弈论理论方法, 考察了公路建设投融资中的非合作博弈情形, 并在强势融资方和弱势融资方这两种情形下, 求解出了公路建设投融资激励与约束运行机制的纳什均衡解。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融资战略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 资金的后盾作用也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如何保证工程进行的过程中有低成本而充足的资金做后盾, 就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 合理科学的融资创新模式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以往的运作建立中往往是政府起指导性作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 人口的急剧增加, 对交通枢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急需更大规模新兴交通枢纽的建设,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增多, 政府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规模化的交通枢纽建设需求, 因此探索一条以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充分利用土地储备机制、平衡枢纽建设投资的融资模式道路, 势在必行。
一、国内综合交通枢纽融资主要模式与存在问题
(一) 融资的基本概念
融资是指货币需求者与持有者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过程, 方式主要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经济行为, 包含资金的融入和融出。狭义的融资单指资金的筹集过程, 即资金的融入。
融资的分类有很多, 首先, 按照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是否为同一主体, 可分为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的资金进行融通, 是成本低效率高的一种融资方式, 外部融资是通过企业外部筹集的资金, 资金来源更加充裕, 资金量较大, 有利于工程的开展。其次, 按照有无中介参与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是由资金提供方直接出资的方式, 相应成本较低, 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进行的, 相对成本较高。再次, 按照资产所有权不同可分为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通过股权出让获得的资金, 融资成本较低, 没有还款期限, 债券融资相对成本较高, 有一定的还款期限, 对公益项目尤其是公共综合交通枢纽这种周期长、回本时间较长的工程会带来更大的成本与还款风险。
(二) 融资模式的特点
综合交通枢纽在融资模式上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 建设投资大, 后期运营的成本较高, 对于巨额存量资产的管理和盘活是城市枢纽工程是否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关键。其次, 综合交通枢纽周期性特点明显, 直接经济效益较低, 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和外部效益。再次, 交通枢纽的投资风险较大, 对于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要求较高。总之,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融资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 对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投资者、资金的管理者均有较高的要求, 单纯的政府投入不能满足资金周转的需求, 融资渠道的拓展与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二、国内综合交通枢纽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分类
随着城市交通枢纽的不断发展, 单纯的政府投资主导融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工程的发展需要, 工程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创新的融资战略探索也应运而生。
(一) 内部资源优化配置, 外部融资拓展渠道。
内部优化配置主要是指公司项目单位通过内部的资源优化筹措的资金, 这样的优点是融资方便、融资成本低廉, 但受到内部资源的有限性, 内部融资的数额有限。
1. 通过内部员工债权与股权融资
综合交通枢纽部门可以通过内部员工的债权与股份进行融资, 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筹措与周转的问题, 同时通过债权或股权融资, 将融资成本中的利息和股息发放给本企业的员工, 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是个不错的融资方式。
外部融资是指通过外部的各种资源包括金融中介银行典当等进行借贷、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进行融资, 其优点是渠道广阔、资金较多, 但融资门槛相对较高, 融资成本较大。
2. 通过金融中介融资
通过金融中介融资包括通过商业银行、典当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其融资的特点是融资程序相对简单, 贷款利率相对较低, 是房地产企业广泛运用的融资方式, 这种融资方式能够通过财务杠杆的原理, 充分提升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 但其也要一定的不足, 商业贷款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 利率的波动对地产企业的成本影响较大, 当利率上浮时, 势必会影响其融资成本, 增加风险。典当行融资较商业银行贷款有速度快、程序少的优点, 能够解燃眉之急, 但利率相对较高,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通过债权融资
综合交通枢纽承建部门可以通过发行房地产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灵活多变、专款专用, 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周转情况设定债券的日期与利息, 但这种融资方式的门槛过高, 对承包部门的各项财务指标都有详细而严苛的要求, 因此这种方式只是作为一种补充融资方式。
4. 通过股权融资
通过上市进行融资是被工程承包部门十分青睐的融资方式, 其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无还本付息时限、企业长远发展等优点, 是一种长期稳定、无还本付息压力的融资方式。在A股上市企业中, 大型工程建筑企业占据几十家, 说明了对于这种融资方式的倾向。但股权融资对于工程承包部门的资质、财务、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
5. 通过信托融资
信托融资是指综合交通枢纽部门委托信誉度强的信托公司, 进行信托计划、综合管理、信托资金贷款等程序进行融资, 是一种较为创新、门槛较低的融资方式。
6. 通过基金融资
综合交通枢纽部门还可以通过基金进行融资, 主要包括公益项目承建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基金等, 能够减缓资金紧张的局面, 通过向私募基金融资可以在国家信贷紧缩、利率上升、贷款难批的状况下运营, 有利于增强工程建设的流动性。
(二) 创新经营权转让融资方式
经营权转让融资方式是指将交通枢纽设施后期的运营收益权进行有偿转让, 城市交通枢纽建成后, 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更快手机建设投资、加快资金周转、进而规避投资风险。投资方通过运营交通枢纽项目的特许经营权, 在转让期间进行独立运营, 获取利润并逐步收回投资, 不断进行资产增值, 这种方式是一种双赢的创新方式, 值得推广与借鉴, 但由于这种方式政府初期投入资金过大, 回报的周期较长, 加之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 在进行经营权转让融资时也应科学决策、谨慎判断。
1. BOT模式
B O T模式是指政府将一家或几家私有企业组成项目公司, 并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 在约定的期限内项目公司对于交通枢纽项目有权利进行排他性经营, 通过营业收入获取投资回报并偿还相关债务, 该模式包括了建设、经营和转让三部分, 在合同期满后双方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继续合作或政府收回特许经营权。这种融资模式较之前的内外部融资有着很多的优势:首先, 由于B O T模式是一种私有模式, 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往往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不断的削减成本增加利润, 有着十分充足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次, 通过该模式引进国外私有化资本和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企业建设负担的减轻与风险的有效控制。但此种模式也有其缺陷, 在投资时需要谨慎和注意:首先, B O T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合同期限内属于项目公司, 在通过引进外资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的同时也会使得其掌握一定的项目控制权, 而我国的投资主体的地位相对被动, 无法与外国投资者相抗衡, 且没有发言权, 这需要谨慎论证与决策。其次, B O T项目投资人多为企业或金融机构, 在合同期内双方都不能随意更改合作意向, 相对来说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 加之工程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大, 整个运营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 受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 双方承担的风险都十分大, 从而使得一部分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选择避开。
2. ABS模式
A B S模式指的是资产证券化模式, 将某一特定资产产生的为了预期现金流量分割成小单位的票据, 通过发行小单位票据进行筹资的方式。投资方看好某一项目的的未来发展预期, 一次性支付权益人款项, 投资人获取未来的现金收益权, 权益人通过未来现金收益权的转让, 实现了其在建成项目资产存量的流转和变现, 获得流动资金从事建设投资。投资方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券, 其本息支付主要依靠未来项目的收益。A B S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有效避免借用外资带来的外债压力和产业安全问题。该模式主要使用于预期收益较大、资金流动性查的项目, 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 但由于市场机制与法律限制, 这种融资模式还应继续探索和使用, 并不断进行深入推广。
3. PPP模式
PPP指政府与民间投资人进行合作共同投资的一种融资模式, 政府通过法律程序确定合作的标准并通过筛选和招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投资运营商作为合作者, 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向合作者授予交通枢纽项目的经营权, 在整个过程中, 政府起到的作用是通过对项目的扶持与帮助, 实现参与双方的利益, 并共同承担项目责任与风险。此种模式通过与投资者合作交通枢纽建设运营, 可以有效的弥补财政资金短缺的现象, 减轻政府的负担, 促进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同时有利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促进政府与民间各部门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 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达到共赢。但是, 该模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需要实际运作中加以注意, 首先, 政府在选择合适的投资人方面相对困难较大, 必须重视决策的科学性, 是否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选择合适的合作者, 关系到项目建设与运营的顺利程度, 对政府的决策科学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政府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与风险。其次, 该模式对于政府与合作方的管理能力有新的要求, 整体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管理上协调难度较大, 如果双方的管理能力不足, 便不能胜任整个合作过程。再次, 合理的制定投资回报率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达到两者的一个平衡点至关重要, 这既关系到投资者的意愿程度, 关系到投资者的引入与挑选, 又关系到政府的成本和后续运营期间政府对综合交通枢纽发挥作用的期望。总之,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创新模式, 是一种双赢的融资方式, 国内北京地铁的运营也进行了采用, 为之后的交通枢纽融资创新提供的实际的经营和良好的借鉴。
三、国内综合交通枢纽多元化融资财务风险控制
(一) 做好预算, 严格资金管理
综合交通枢纽财务部门要做好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 确保项目从设计到建设到销售都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在项目预算方面, 财务部门要做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规划、建设成本, 项目预期收益, 资金募集方式等预算工作, 从宏观方面对整个项目进行整体预算。同时, 要认真执行财务预算, 以提高项目开发投资决策时的准确性, 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在资金预算方面, 主要就是要发挥财务预算的监督作用, 确保整个项目资金运转正常。具体来说, 就是财务部门要建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坚持月度分析、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相结合的预算分析和考核原则, 定期进行财务风险评估, 及时纠正不合理的资金流动, 确保工程运转正常有序。
(二) 充分做好工程前中后的综合管理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首先应做好合作前的审查, 要严格合作者的筛选, 保证合作者的资质合格、有相关经验、人才储备充足、实力较强, 严格控制风险, 要选择熟悉和了解当地情况的合作者, 确保交通枢纽与其他设施的兼任性, 保证交通枢纽建设的顺利进行。
其次, 要做好合作中的监督, 政府部门应定期对项目的进度与进展进行跟踪, 并定期核实项目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 防止挪用。针对合作项目的账户进行资金监管, 明确各个环节中的财务收支状况, 防止资金外流。
再次, 要做好合作后的管理, 在项目结束后进行严格的验收和审计, 并逐步建立合作者的数据库, 推荐数据库国内联网, 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合作者采取规避措施, 有效地避免风险。
总之,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交通枢纽融资问题, 探索一条以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充分利用土地储备机制、平衡枢纽建设投资的融资模式道路, 势在必行。只有创新融资方式, 并在融资中不断进行风险控制, 才能保证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赵丽珍.关于综合运输枢纽概念及分类[J].2005, (12) :23-24.
公益战略 篇2
一,中国公益事业的战略危机
--中国的公益事业的背景和国情与西方的不同--中国公益事业的战略方向
有的事物,一出生,似乎就要“死掉”。因为它的发展战略(竞争战略)是错的。
西方的公益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现代西方有发达的社会慈善机制,比如很多慈善团体都有相对固定的筹款模式和捐赠群体,企业和公民在慈善捐赠方面形成共识和习惯。而中国的慈善则存在断层。中国自古也有慈善,从春秋战国到民国一直都有慈善。但是解放以后,消除了私有制,也自然没有慈善了。虽然没有了慈善组织,但是慈善的行为已经转变为国家行为,政府行为,各地政府尤其是民政部门,当然还有居委会,工会等都成了“慈善机关”。“慈善”(扶危济困)在中国并没有因为解放而消失,只不过从个体行为,团体行为演变为政府行为为主导的新模式。
中国消除了慈善组织,但是慈善事业并没有消失。人人都是慈善人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也是过去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引以为骄傲的。
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实行多种经济体制,中国社会开始转型,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慈善能力严重下降,这种下降更确切地说是腐败的迅速蔓延的必然结果。于是慈善力量加大的削弱。而另一方方面,由于社会转型,贫富加剧,出现了很多需要救助的穷人(90年代跳楼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富人的出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得个体慈善,团体慈善有了可能。于是中国开始出现西方式的慈善。由于慈善事业是从空白起步,所以部门不得不照搬西方的模式及其经验,于是出现了csr,出现了基金会等西方模式。
中国从没有慈善到出现慈善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当中国没有慈善的时候,我们有雷锋,人人学雷锋,相当于人人都是慈善家。而今天,雷锋已经名存实亡了。西方社会的慈善机制是在没有社会主义,没有雷锋的国情下经过几百年逐步形成的。而我们经历了,保持了社会主义,出现了雷锋,我们有自己的如此良好的基础却不认真使用,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是否是一种浪费?!
中国出现了慈善,说明中国社会需要慈善,它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造成的,确切地说是良好的社会文化的缺失,更确切地说是90年代以来良好的社会文化不断丧失造成的。部分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民众心态的变化(雷锋精神消失了)。社会文化的变化,是中国出现慈善,需要慈善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做慈善而做慈善,我们不注重社会文化的培育,那么我们的战略方向就做错了。慈善,其实只是我们塑造良好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慈善不是我们的目标。
为什么说中国的慈善事业一出生似乎就要“死掉”,就是因为目前的公益慈善组织太注重具体项目的实施,忽略社会文化的培育。这样无论我们怎样去努力,我们还是难以达到我们的目标。
二,公益与社会变化(向恶)之间的博弈
中国社会在迅速变化,丑恶现象极具膨胀,雷锋精神极快的速度消失,这说明了中国社会文化向“向恶”方面的发展速度极快。公益组织的作用是将中国社会向“向善”的方向转变。这是一场博弈,这是一场战争。那么今天的公益组织能否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打赢这场战争?
1,一场实力悬殊,看起来要输的比赛,要输的战争。
制约公益组织发展的第一个瓶颈就是经费,可是至今也没有成功模式解决这一瓶颈。太多的ngo都盯着少数几个国际国内基金会,公益创投的钱袋子,呜呼,就他们那点钱都“拯救”中国社会文化的吗?福特基金会即使在金融危机前每年用在中国的经费也只有几千万人民币(8000万?),联想创投每年只有300万人民币,而且还要分给好几个项目。很多公益组织一年争取到的资金不过几万,几十万而已。
国际上很多公益组织都很壮大,公益基金会也很富有,因为它们的社会有上百年形成的公益机制。而在中国一切都刚刚开始,中国的公益组织和企业们还没有密切的匹配在一起,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出成熟的公益机制。所以至少几年,甚至10几年内。中国ngo筹款仍是他们发展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中国的ngo很难做大,(即使他们不死掉的话)。
另一方面,中国向恶的势力却相当庞大,前任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不是个巨贪吗?在南京老人摔到都没有人敢去扶,这就是真实的社会文化!
当然,中国社会迟早要形成了类似西方那样的成熟的公益机制,但是你能等得起吗?
你是在赛跑,在与中国腐朽速度,中国腐败的速度,中国向恶的速度赛跑,中国向恶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而我们的那些公益组织对社会文化的改变又有多少?!!
现在看起来,这是一场看起来要输的比赛,这是一场看起来要输的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太悬殊了。
2,中国的ngo先天不足
中国的ngo过于注重实体项目(其实在华的国际ngo也是如此)。做实事不是不对,而是通过你做实事,究竟能带动多少民众做实事。中国的ngo普遍规模很小,社会影响力很低,他们缺乏资金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你做的那点小事对于中国而言微不足道。有人会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在社会文化没有改变,在腐败严重,腐朽严重,公民思想境界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绝大部分ngo甚至没有自己的稳定的充足的资金来源(中国的现实如此)的情况下,它们永远是星星之火,难以燎原。
星星之火本可以燎原,不过是有条件的,平原必须是干燥的,遇火就着。但是今天中国的社会却一点也不“干燥”,“潮湿”得很,到处是腐败,腐朽,民众的思想境界还不高,在南京,老人摔到,大家都不敢去扶呀!这种情况,星星之火如何燎原?你不把平原“烘干”,你不改变社会文化,弄不好星星之火随时都有可能熄灭的。
可惜的是很多ngo还在洋洋自得得展示他们的年报,展示他们做了多少实事,展示他们那点星星之火。其实他们已经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ngo必须找到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ngo必须学会用传播来改变社会文化。但是有谁做到了?有谁意识到了?
三,社会文化的塑造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1,社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心态 ,创新,传播,机制--文化
我们还是用过去尽人皆知的案例作分析
有一个著名故事《为了61个阶级弟兄》。平陆的民工中毒了,需要特效药,于是医院,各个地区的医药企业,空军,船工,司机等为了61个阶级弟兄的生命和时间赛跑,最终挽救了61个生命。
这里首先是各色人等(县委书记,医生,司机等)的心态,大家都急于救人,甚至不顾自身安危,比如黄河渡口的艄公和寻找特效药的医药人员冒着危险深夜度过黄河。正是因为大家的心态,所以才能最终救人。
其次是创新,深夜渡黄河,空军夜投等,这些都没有预案,都是为了救人而创新的举措。有了创新,才有救人成功的可能。
第三,是传播,机制--文化。这件事只是个案。但是经过广泛的多渠道的传播,就会形成机制。首先报纸报道,而且是多家报纸不断转载,然后写进中学课本,教育后人,还拍摄了电影,正是这种多模式,多渠道的广泛传播,使得这一件创新的个案成为一个标准的模型,人们以后在处理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有了参考,这样社会各界再遇到类似的特殊事情的时候,就容易再次作出正确的抉择。这就形成了机制。也就是成为整个社会(民众,企业,机关等)的共识与准则。机制,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不成文的法律。
法律,规定永远是滞后的。
机制可以解决法律,规定的滞后性。机制也可以演变为新的法律,规定。心态,创新,传播,机制,这些就是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这些都有了,社会文化也就形成了。
我们在对比今天的案例。
几年前海南航空曾经拒载一个需要转院异地的急救病人,造成病人失去了最佳手术时间,最后截肢了。如果只是从法律层次,海航没有过错,民航法规对于运输有严格的规定,按照规定,海航可以拒载。但是海航失去了民心,社会舆论基本一边倒。
这里 首先海航的心态有问题,他只想着躲避困难,所以拿着民航条文局做挡箭牌。如果海航心态摆正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
海航没有正确的心态,也没有创新,当然就没有正面地传播,这样在民航系统就不会形成特事特办的机制,良好的社会文化也就没有形成。
如果社会各界都有正确的心态的话,那么遇到特殊的事情就可以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在经过广泛的传播,就会形成机制,继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3,对比今天的慈善公益--如何让整个社会“多背一公斤”
我认为今天中国慈善,公益机构更注重具体的项目的实施,而忽略了传播,忽略了社会文化的塑造。
很多国际,国内的ngo都在埋头苦干,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你问问北京街头的路人,他们知道,听说过多少公益,慈善的事情。你看看北京西单,王府井这样的繁华地区的顾客们关注的是什么?
ngo们有心态(正确的),但是民众们是否有心态(正确的)?如果民众没有正确的心态,ngo们又能发挥多少作用。
也许ngo们在实施项目的时候有创新,但是在传播方面缺乏创新,这样他们做的事情,就很难大范围的传播,这样就无法形成社会机制,就无法成为民众,企业的行为准则。就形不成良好的社会文化。
各类基金会在资助条件中都要求项目具有广泛的复制性,但是那些受资助的项目是否被广泛的复制了?
很多项目表面看来是可以广泛复制的,比如多背一公斤等。但是实际上这些项目并没有在全国广泛复制?为什么?因为传播,因为社会的文化(机制没有形成),因为民众的心态。
多背一公斤,相当于一个创新的案例,但是由于缺乏广泛的有效的传播,民众的心态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就形不成机制,就很难在全国广泛的复制。即使在首都北京(如此政治性强的地区)有多少游客多背了一公斤了?
严格的讲,中国社会最缺乏的不是“多背一公斤”这样的实体项目,而是民众的心态,是良好的社会文化。更确切的说是如何将多背一公斤的“一公斤”转变为全民族全社会背上的“一公斤”。
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传播,尤其是创新的传播模式,提升民众的心态,形成有效的机制,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
传播需要创新,所以笔者提出了通过服饰行业这个特殊的传播渠道做公益宣传(另有专文)。
在华的国际ngo也好,本土ngo也好,都忽略了通过创新来传播。都忽略了社会文化的塑造。
中国的环保问题也好,扶贫问题也好,还是其它的问题,其实都是良好的社会文化的缺失带来的问题。如果仅从环保的角度解决环保问题,仅从扶贫的角度解决扶贫问题,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
我们需要从心态,创新,传播,机制这些环节来塑造中国当代的优良社会文化,文化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四,做公益,还是做文化
1,太多的ngo注定长不大。
我们用联想公益创投分析一下,首期16个项目中虽然有一些项目有传播,但是都是局部的。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自己似乎都没有盈利能力,都需要外界的捐助他们都是嗷嗷待哺的婴儿,问题是联想公益创投一年的经费才300万,每个婴儿能获得多少“食物”?这些婴儿,一出生就注定长不大。(两行泪涌出,嚎啕中......)
不要忘记你是和谁在赛跑,和谁在作战!(向恶的社会文化)。
2,做公益不能只作公益,必须做文化,做整个社会的文化。
做公益不能只作公益,必须作文化,做整个社会的文化。如果这社会老人倒了没有人扶,那么环保肯定解决不好,扶贫也解决不好。整个社会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会说环保方面非常出色,而扶贫方面糟糕透顶的。
要做整个社会的文化,创新,传播是关键。
我们还是用多背一公斤做案例。
多背一公斤是一次创新,但是却没有很好的传播机制和途径。太多的ngo都是依赖媒体传播,但是媒体传播只是一时的公益新闻,时间短,民众记忆差。尤其是现在媒体多如牛毛,媒体上的信息更是海量,豆腐块大的一段文章很难对顾客有多深的印象。
所以我们必须开发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机制,才能让公益创新成为民众关注的对象,从而成为社会行为规范的模板,成为民众的共识,这样才能形成公益机制,才能彻底的改变社会文化。
多背一公斤通过服饰渠道传播了吗?写进课本了吗?拍摄了电视剧了吗? 3,只有文化革命才能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
--做文化,必须整体的塑造文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社会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我们不能只做环保,只作扶贫,那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太多的ngo只是盯着眼前的环保,扶贫等公益领域,你们关心文学了吗?关心影视了吗?
我们看到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那个时代的人民什么弱点都有,愚昧,偏见,自私等封建思想的残余远没有肃清,洋奴思想又兴起了。于是中国有了鲁迅,巴金,老舍,郭沫若,闻一多......还有了赵丹,聂耳,他们用文学,影视,音乐歌曲等手段战斗,唤起民众的良知和民族气概。我们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领域的革命,再加上共产主义的传播,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文化革命都会带来社会变革,而社会变革又会促进文化革命。
胡服骑射,表面上是一次服饰革命,实则是思想领域的革命。从看不起胡人,到向胡人学习,这是中原人民的一次文化革命,从而带来社会的变革--国富民强。当社会变革了,又会促进文化革命的诞生。南宋偏安思想严重,天天歌舞升平,却很快国破家亡。于是有了岳飞,文天祥......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今天的环保问题实际上不是环保领域的问题,今天的扶贫问题实际上不是扶贫领域的问题,是社会变革了,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社会变革了,需要社会文化作变革,也就是文化革命。所以只作环保,只作扶贫,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根本解决环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
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需要整体解决,需要多种手段塑造社会文化。请问今天的ngo们,你们有文学吗?有影视吗?有歌曲吗?(还有服饰等手段),如果没有,那么你靠什么塑造社会文化,进行文化革命呢?!!!4,做公益,做文化,我们需要借助商业力量,需要弘扬我们自己的优良民族文化
鼎鼎大名的联想集团的每年的公益创投只不过区区300万而已。依靠现有的资金来源,中国的ngo不可能长大,为此ngo们需要更多的和商业结合,尽量通过创新将商业活动转变为公益活动。这是当前公益事业发展的战略,更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的最紧迫的问题。
我们中国有社会主义的基础,有几千年积累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巨大的财富),可是我们用了吗?我们的ngo们更多的是模仿,照搬西方的模式。忘掉了自己的优良文化。
那些获得资助的公益项目有多少紧密地和商业结合?有多少整合了公益新闻,服饰,文学,影视,音乐等传播渠道?有多少联系上我们几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它们都快在民众的脑海深处烂掉了!)
5,做公益,我们更需要制造社会的流行
看看今天流行什么就知道今天民众的心态。南宋就是因为歌舞升平而灭亡的。歌舞升平什么对,但是
一个国家必须有忧患意识,必须有远见,否则就有危机。过去我们流行雷锋,那是一个人时代的标志。过去的学生经常那个学雷锋,而今天的学生们谁学过雷锋?
我们的ngo们,今天的公益项目们,谁制造了社会的流行?
多背一公斤?还是红丹丹?
看看今天都流行什么?
芙蓉姐姐,只不过是一个丑女的“东施学步”而已,只不过带给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兔斯基,只不过是网络表情人物而已。
这些都不能代表民族精神,如果太多的这样的流行占据中国民众的大脑,那么我们的公益事业能进行的好吗?
今天有多少公益事物流行呢?
难道这不是ngo们的使命吗?哪个ngo研究了?
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甚矣,汝之麻木!
6,没有龙头,没有协调的的中国公益事业是一般散沙。
表面上看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喜人,但是实际上是一般输棋。首先是没有社会的公益机制,社会的筹款机制,谁能告诉我目前中国全国共有多少资金用来支持ngo?其实,统计出来也没用,杯水车薪而已。
其次目前虽然各个方面的ngo都有了,还有基金会,培训,信息提供等支持机构,但是都是各干各的,处以一盘散沙状态。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是中国社会文化,如此严峻的现状,必须全国步调一致,协同作战。比如多年来全国展开过多种领域的严打,每一次都是全国各个部门统一协调,公检法,工商,税务,纪检,海关等单位协调作战,才能收到成效。
鉴于目前每个ngo是如此的小,就更需要有龙头协调全国ngo及其他资源共同作战。但是今天的ngo机没有龙头,更没有谁有这方面的意识。
很多单位都在给别人培训,可是谁给你培训呢?
本来就是敌强我弱,在这样一盘散沙,有限的资源被无序的分散使用,阿弥多佛,反正大家都在花别人的钱,崽卖爷田心不疼!
比如你搞个全国大学生公益竞赛,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影响到全国的高校,对大学生是一次公益教育。但是大学生根本无法深刻了解社会,他们的方案基本都是在身边的小活动,这对于改变社会文化无异于隔靴搔痒。你在把有限的资金分给各个高校的获奖项目。每个项目几千,几万的分下去,阿米多佛,这点钱能办多少事。他们的项目能持续下去吗?而且每个高校的团队都是自行其是,他们之间没有形成联系,无法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中国的公益事业越是“金融危机”,越是浪费严重。大学校园内的公益浪潮是热火朝天,而校外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些满怀热情的大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它们是被社会所同化还是他们能同化社会?问问那些工作几年内的毕业生们,他们是否改变了社会? 中国公益事业缺乏协调的机制,缺乏龙头。大海航行靠舵手,而今天谁能担当此重任?
各位ngo往镜子里看看,镜子里有舵手吗?
反正中国人好满足,做点好事就欢喜得不得了。反正中国流行形式主义,每个ngo都能在门前挂几朵“小红花”,资助方满意,ngo也有面子。皆大欢喜!如果中国的公益事业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话,他还是一场输掉的战争,输掉的比赛。
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2-0072-05
公益营销(Cause marketing),“是一种使公司、非盈利机构或其他类似组织实现推销互惠互利的形象、产品、服务或信息的目的的行动”,也被称为善因营销(Couse-Reloted Marketing)。自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率先践行以来发展不过三十年,因而对其概念国内外都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把握其内涵:公益营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公益活动或公益事件为对象,以整合营销传播为手段,以政府的支持、公众的参与为基础,以激发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与对企业的信任感为目标,以实现双赢为基本原则。
2009年3月20日,中国出版界首个公益联盟——书海工程公益联盟成立,该联盟旨在帮助出版企业组织公益营销。这说明中国出版界已有公益营销的实践和需要,而走在最前面的无疑是实力较强的出版集团。随着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实践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
1必要性
我国出版集团有无必要实施公益营销战略,是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从出版集团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其现实需求方面考量,是有其必要性的。
1.1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
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求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正如善因营销专家苏·阿德金斯在谈到“善因营销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时所说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变大的同时,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监控作用相对弱化,而社会公共需求却不断扩大,这时,企业的影响力就演变为相应的社会责任,以承担之前本应由政府承担但政府的作用已无法满足的社会公共需求。公益营销战略能使企业在支持社会公益的同时,树立企业作为企业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可以说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手段。因此,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对我国出版集团而言,做大做强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我国出版集团要做大做强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这是出版集团持续发展的保证。核心竞争力以其难以复制性保证企业较长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是我国出版集团必须给予极大关注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产品价格和技术创新优势在商业活动中的地位将日趋衰微……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将因而集中于公司的声誉和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程度”。“而菩因营销活动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公益营销可以作为我国出版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支撑其做大做强。
1.2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出版业要发展壮大,出版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势在必行。但是,我国出版业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出版集团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待提高。同时,国外对中国出版企业存在误读:认为中国出版企业都只是承担政治宣传功能、为政府服务的,从而对我国出版企业及其产品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同规模和实力上都强于我们的世界知名出版企业竞争,赢得国外书商与民众的信任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出版业为此寻求突破之道。出版集团可以通过开展公益营销以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为赢得信任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竞争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可以说,在世界(主要是欧美国家)越来越看重企业社会责任的今天,公益营销战略能为我国出版集团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必要的手段。
1.3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
为了解现实的情况,本文对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见“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情况调查表”(表1)。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出版集团已经有公益营销实践的想法。目前,出版集团开始注意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开展公益营销活动。但是,更多地是公益活动的参与而非公益活动的营销,营销项目也基本限于捐资助学之类,并缺乏有效的宣传。在调查中发现,仅有少数出版集团在其主页上有报道,其他相关报道很少。由于我国出版集团的公益营销实践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是必然的,但是,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出版集团有公益营销的现实需求,急需理论指导。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施公益营销战略,而不仅仅是参与公益活动。公益营销战略理论为出版集团提供了一整套公益营销策划的原则、策略、程序和可供选择的项目模式等,能很好地满足出版集团的现实需求。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的现实需求是基于其实践而来的,其实践又受国内外公益营销实践的启发,要满足现实的需求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公益营销战略是我国出版集团的必然选择。
2可行性
即使有了实施的必要性,但是没有或尚未具备可行性,我们的思考也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从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环境基础、公益营销效用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可行性分析模型”(图1)。
2.1理论基础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出版集团实施公益营销战略是有其理论作支撑的,公益营销理论为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公益营销理论要求将参与公益活动上升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种,整合所有营销资源以传播企业品牌形象,从而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并将企业的产品与公益活动联系起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因此,公益营销成为企业品牌营销传播的新利器。同样的,对于出版集团来说,公益营销为其图书营销和品牌建设这两大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但是,其理论基础不仅限于此,图书营销学连同为公益营销开展提供分析工具与方法的理论,也是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公益营销学和图书营销学一样,与市场营销学关系密切,其中很多营销思想和做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图书营销学理论为出版集团结合出版实践开展公益营销提供了理论基础。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公益营销也要求坚持持续性原则,它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而非短期的行为;这样,战略管理的很多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可以为公益营销所用,也能为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所用。公益营销要以整合营销传播为手段,“把一个品牌的各种营销传播要素在理论和实践上结合起来”,用以传播企业品牌形象,并最终促进产品的销售;因而,整合营销传播学为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和开展手段。以上这些连同公益营销学,一起构成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的可行性理论基础。
2.2实践基础
自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开始践行公益营销以来,国内外和行业内外在公益营销实践上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些都为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提供了实践基础,并让我们看到其操作上的可行性。
我国公益营销实践主要是由可口可乐、摩托罗拉等一批跨国集团引入的,这些企业集团通过公益营销实践,成功地实现了本土化转变,也为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提供借鉴。近年来,国内企业界也积极加入公益营销实践当中,其中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蒙牛,蒙牛的每一次成功与飞跃,其背后都跟随着蒙牛公益营销的身影。虽然整体上我国企业界目前的公益营销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对我国出版集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不能忽视。
国外传媒集团如时代华纳、迪斯尼、培生、贝塔斯曼等也积极投身于公益营销的热潮中,其中时代华纳还获得国际社会责任组织颁发的“企业公益奖”。迪斯尼和美国保护动物协会开展合作,在全美实施一项大受家庭观众称道的环保公益活动。贝塔斯曼基金会和培生基金会则是这两大出版集团为用于本集团公益营销支出而设立的。国内传媒业是最近几年才开展公益营销的,而其中又以电视行业开展较好,央视策划的《春暖2007》大型爱心公益活动掀起了一股电视公益热潮。传媒业的公益营销实践无疑对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更具指导意义。
公益营销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国内外企业公益营销实践的成功,不仅促进了公益营销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传媒业公益营销的成功,更能给我国出版集团极大的启发,同时更坚定其可以实施公益营销战略的信心。
2.3环境基础
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可行性的环境基础包括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
2.3.1社会环境
公益营销以社会公众的参与为基础,赢得社会公众对企业公益营销的接受和认可才能保证公益营销的有效开展。美国多项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美国消费者更青睐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国内虽然还没有相关的数据,但是,从汶川大地震的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积极及时捐助的企业大受追捧,而那些消极或者没有及时捐助的著名企业则受到谴责。这说明社会公众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支持社会公益的要求越来越来强烈。这种要求为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3.2市场环境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企改制后的出版集团也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经营活动,符合公益营销以企业为主体的要求,并使公益营销成为一种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提供了条件。虽然事业单位也可以而且应该开展公益活动,但是,在公益营销理论中,这种活动属于企业的合作伙伴——非盈利性组织的,一般不作为公益营销的主体。现今的市场环境为我国出版集团以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行为方式开展公益营销提供了可能性。
2.3.3融资环境
“公益营销是跨国企业的常规行为,往往每年根据一个固定比例从销售额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拨给企业的公益事业部”。这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支撑能力。已进入资本运营时代的我国出版集团较之单一法人的出版企业而言,其融资环境更优越,也更能保证其资金支撑能力。可以说,出版集团较强的融资优势为其公益营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证。
无论是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还是融资环境都是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所必需的,作为环境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其可行性的保证因素。
2.4公益营销的效用
公益营销效用是公益营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公益营销理论并延伸至出版集团,可以看出公益营销对我国出版集团主要具有以下几点效用。
2.4.1提升品牌的“四度”
品牌学中的“四度”理论指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公益营销突出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和信任,能在产品、品牌、公众之间架构起沟通和信任的桥梁,为提升品牌的“四度”打下基础。出版集团通过公益营销战略可以构建集团品牌,进而带动与促进图书品牌的发展。
2.4.2展示产品
公益营销讲求匹配,既在宣传企业品牌的同时宣传企业产品,与业务有效结合的公益营销策略又体现向公众展示品牌的同时展示产品的目标。而出版集团可采用的公益营销项目如优惠图书进社区、免费科普读物送农民、免费教辅送山区、资助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发表等,都可以很好地与产品相联系,在赢得公众对出版集团好感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展示集团的图书产品,对集团的图书发行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4.3赢得外部公共关系的支持与信任
公益营销其实是一种公共关系营销。“从出版业营销的角度看,出版业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指图书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出版企业开展公益营销主要涉及社会公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以及出版同行这几类外部公共关系。公益营销要求对外部公共关系进行分析,并制定外部公共关系策略,处理好与外部的公共关系,从而赢得外部公共关系的支持与信任。
公益营销具有显著效用是出版集团实施公益营销战略的前提条件,也决定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具有可行性。
总之,在公益营销运动的启发和影响下,我国出版集团也开始投入其中,而只有将公益营销上升为企业战略给予实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用,这也引发我们对我国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的思考。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出版集团实施公益营销战略是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图书出版具备天然的公益属性。出版的本质就是将知识和思想文化‘公之于众’‘传遗后世’的一种有益的公共行为。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曾指出,公益精神应当是出版事业的宗旨和旗帜。但这一宗旨却没有有效地运用在营销活动上”。这又再度说明了出版集团公益营销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公益战略 篇4
关键词:社会公益,媒体品牌,公益品牌战略
2013年7月14日, 一抹鲜亮的红色在炎热季节, 揭开了哈尔滨式文明过马路的序幕, 在随后短短十二天里, 志愿者人数从最初的400多人迅速增加到5000多人;先后有多家企事业单位找到组委会要为哈尔滨市的交通环境献力献策;近十万市民以签名方式表达了对此次创城公益活动的支持;哈尔滨市的不文明过马路现象下降27% (据志愿者统计) ;包括央视在内的几十家中、省直媒体、外地市媒体以及本地媒体对活动做了大量的报道。此次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被志愿者和各主办单位公认为前所未有。哈尔滨广播电视台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单位也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妈妈教您过马路》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媒体公益品牌。
在此次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中, 媒体举办社会公益活动的优势, 以及媒体在举办社会公益活动中的品牌效益逐渐显现。实践证明, 在举办公益活动方面, 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天传统媒体面临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成立专门机构, 做好媒体“公益品牌战略”, 既传播先进理念、推动社会进步, 也可以切实提升自身竞争力, 形成深入人心的品牌影响力。纵观国内外很多有名气的企业, 无一不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媒体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主要优势在于:
一是无可比拟的宣传优势。一次公益活动的成功, 最重要的资源是媒体。在《妈妈教您过马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从预热到活动的全过程, 每一步都有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及网络资源的密切配合, 而且我台利用媒体之间的横向联合, 让央视、光明日报、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最具知名度的媒体为本次活动做宣传。从而让活动的社会意义和理念在市民中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达到了活动预热快、市民知晓快、理念传播快、目标引导快的效果。
二是出色的公益活动策划能力。围绕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策划主题系列公益活动, 对于新闻从业者更加容易。此次《妈妈教您过马路》活动的前期策划, 仅由两个人就完成了全部文案。对于大多数媒体人来说, 活动策划都不是难题。
三是志愿者资源优势。每次社会公益活动最重要的载体是人, 每个媒体、每个节目都有着特定的受众群, 这些资源将是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在《妈妈教您过马路》活动的志愿者中, 仅972经济频率的听众就占一半以上, 其他社会力量占一半。
四是政府资源。媒体与当地政府保持友好往来关系, 媒体可以根据公益活动属性及规模对接政府资源, 获得政府官方支持。《妈妈教您过马路》活动就得到了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全力支持。
五是社会资源的募集。媒体和企业之间一直存在广泛的合作, 每一次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在这方面, 媒体无疑又具有明显的优势, 《妈妈教您过马路》活动的70万元赞助费就是由哈尔滨广电传媒集团和风行汽车共同提供的。
《妈妈教您过马路》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但是还远远谈不上品牌战略, 因为就目前来说, 它还是一次孤立的活动, 媒体要实施“公益品牌战略”, 还要从专业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等方面做文章。
一是成立专业的团队。抽调精兵强将, 对公益活动进行系统规划, 统一实施, 形成固定品牌, 比如“妈妈教文明”系列, 活动常年持续进行, 那么, 经一两次活动之后, 市民和社会各界一看到名字就会知道这是属于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的活动。可口可乐投入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活动——希望工程, 并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1993年至今, 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学, 100多个希望书库, 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
可口可乐在4年前就成立公益事务部, 全力负责公益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跟进工作。在可口可乐公益事务部的电脑里, 存有捐建的52所希望小学的详细资料和信息, 并与28个装瓶厂紧密配合, 一同为这些希望小学持续服务。
二是建立“志愿者联盟”。通过媒体自身力量把有公益心的受众以及社会志愿者组织起来形成“志愿者联盟”, 分类进行登记和管理, 不同的活动主题调动不同的群体参与, “志愿者联盟”成员也将成为媒体最好的消费群体。
三是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营销机制。公益品牌一方面服务于社会文明进步, 一方面也服务于媒体品牌的成长。因此, 媒体既要服务好志愿者, 也要结合公益活动适当做好产品营销工作, 其中包括广告和产品营销。
参考文献
[1]徐晓峰;刘君;品牌的文化底蕴[A];繁荣学术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下册) [C];2010年
公益战略 篇5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活动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与0A国际学术大会组织委员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于2016年11月09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大厦会议厅隆重举行。
本次签约仪式由中国前驻端典、马耳他、马达加斯加的资深大使,外交部原西欧司司长杨桂荣主持,他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相聚在合作的平台上,共同见证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领导嘉宾有: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内参部主任张青荣、《办公自动化》杂志社社长、OA国际学术大会秘书长马慕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活动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高伟龙(以下简称:执委会)、执委会主席助理、办公室主任顾良华、执委会副主席、北京联络处主任秦捷、以及执委会的夏爱君副主席、李杰(东泽)副主席、张焕新副主席以及蔡若明教授、田大方总工程师、非药物疗法技术推广委员会的赵春枝主任、田秀云主任,及OA国际学术大会各论坛的代表们。
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马达加斯加驻中国大使,以及国际友人来自匈牙利的自然健康基金会会长阿央多克.埃利博士夫妇等远道而来的国际嘉宾们及人民网、中国影响力杂志、中国生态环保网、中国国际新闻网等多家媒体。
“合作是硬道理,发展是大爱。”
公益战略 篇6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活动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与OA国际学术大会组织委员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于2016年11月09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大厦会议厅隆重举行。
本次签约仪式由中国前驻端典、马耳他、马达加斯加的资深大使,外交部原西欧司司长杨桂荣主持,他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相聚在合作的平台上,共同见证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领导嘉宾有: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内参部主任张青荣、《办公自动化》杂志社社长、OA国际学术大会秘书长马慕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活动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高伟龙(以下简称:执委会)、执委会主席助理、办公室主任顾良华、执委会副主席、北京联络处主任秦捷、以及执委会的夏爱君副主席、李杰(东泽)副主席、张焕新副主席以及蔡若明教授、田大方总工程师、非药物疗法技术推广委员会的赵春枝主任、田秀云主任,及OA国际学术大会各论坛的代表们。
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马达加斯加驻中国大使,以及国际友人来自匈牙利的自然健康基金会会长阿央多克.埃利博士夫妇等远道而来的国际嘉宾们及人民网、中国影响力杂志、中国生态环保网、中国国际新闻网等多家媒体。
“合作是硬道理,发展是大爱。”
【公益战略】推荐阅读:
公益基金战略合作协议07-01
公益信托与公益基金会10-17
公益广告策划之广播爱心,传递公益05-20
公益电影07-19
公益企业10-15
创意公益10-18
公益原则05-11
公益形象05-14
全民公益06-01
传统公益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