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2024-08-19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精选12篇)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1

偶然的机会参与老年大学的艺术教育, 至今已经近十年的光景。对老年人的教育问题的思考逐渐增多, 同时也探索了一些适应的教学方法。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步伐, 老龄化社会正在一步步的走近我们的生活, 每个老年人在退休后有充分的享受生活的时光, 而在这个生活中, 达到一个高品质的水平又是与艺术修养分不开的, 目前的老年大学的开课情况也正说明了这点, 诸如书法、国画、油画、水粉、摄影、器乐、声乐、舞蹈、戏剧、表演等等, 已经是几乎全部老年大学课程的全部。由此可以看到艺术教育的普及化在老年大学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些年的教学中, 也充分领略了这个教育与普通年轻人的艺术教育的不同, 同时也对“哄老年人玩儿”这句好似很随意的话, 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哄孩子玩儿——最简单的俗语。这是最基本的幼儿教育的基础, 如何哄孩子, 怎么哄才正确、才适合、才可以达到玩儿的好的地步, 其实这里面还是蛮有学问的, 因此幼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精细的专业,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为众的当下, 这几乎成为一个巨大的教育领域, 每个家长都在努力实现自己对孩子的梦想。

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巨变, 老年人占有的比重越来越不能忽视, 如果你留意一下, 公共汽车上老年人的比例还是十分惊人。随着建国以后的50后加入退休大军, 这个队伍就更加壮大, 而且他们身体健康, 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充满对退休后生活的想往。因此很多条件优异的老年大学课堂位置甚至要采用抓阄的办法才可以获得, 可见大家对再接受教育的期待。那么对于老年大学的教师, 应该如何做好这个“哄老年人玩”的工作呢?如何更好的实现这个老教 (与幼教的对称) 的专业化的研究, 应该是一个值得很深入探讨的问题了。

常言道, “老人如孩”, 这可能是“哄老年人玩”这句话的基础来源, 其实退休后的老年人, 已经经历了几十年人生的历练, 丰富的人生阅历更加使得他们珍惜美好的生活, 如何过好退休后的生活其实是一个人人生的另一个开端, 这个开端的品质如何就是看是否可以“玩”好。

玩——看似简单却高深莫测, 文字学的解释是我们从字典中很容易的就得到, 但看看许慎的《说文解字》可知是:“玩, 弄也。”现在的解释本义是以手玩弄, 泛指通过获得非直接利益来娱乐自身。由此可见, 玩有两个基本的内容条件, 一个是要“弄”, 一个是娱乐自身, 一个是物质的技术, 一个是精神的陶冶, 而艺术教育正好完整地符合这两个方面, 一个是艺的修养, 一个是术的训练。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的品质直接关系到老年大学教学中的质量。看来提高这个“哄”的水平, 是教学的关键。

这里我以分析老年大学艺术教育特点开始, 从比较与基础教育的不同点来分析教学的特点, 并按照这个特点来思考教学工作应该如何展开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也为正在从事这个艺术专业教学的同行提供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 达到我们为提高整体老年教育水平的目的。

1.艺术水平

我们基础的艺术教育, 受众基本是从幼年开始, 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的教育, 都是学习者按照基本的教育学的模式, 就可以顺利的完成程序化的教育。置于很多观念的形成, 则是要等到受教育者今后成长起来才可以慢慢成立。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的水平基本一致, 观念基本一直, 学习的进度以及受教育的效果也基本在一个范围。这样就使得教师可以按照一个通用的管理进行授课, 并在作业辅导等各个方面基本趋于一个范围的统一。

老年人由于经历的原因, 不同的地域出生、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职业岗位、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各种人文环境, 自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特殊的以往, 并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自然形成有自己烙印的对待艺术的态度, 也即是自己的审美观。这是精神方面的不同。技术方面同样, 一个班中, 技术水平从一张白纸到有素的训练, 可谓存在巨大的参差不齐。不要以为搞级别不同的班就可以把他们分开, 其实很多退休后来参加初级班的人, 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从基础学起, 并不是他们没有任何基础, 当然也有很纯粹的一张白纸, 但其中最不缺乏的是幼时的梦想, 很多人来老年大学接受艺术教育, 其实是早就打算好, 退休后有时间来圆梦。

对于这样的艺术水平差异问题, 我采用基本概念新解的教学办法。具体就是对大家平时以为很熟悉的基本概念, 从更加高的层次理解, 而这个理解中, 举例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

这个例子要包含最基本的概念定义, 但更要有一定的高度, 特别是被一些艺术大师诠释的经典例子更是举例讲解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效果对于没有基础的人也很容易接受, 而对于有基础但没有很稳固的学员, 更可以让他们从一个较高的水平去理解那个看似已经熟悉的概念, 从而让他们在教育中得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2.学制与教学内容

基础的艺术教学, 在专业教育范畴一般是四年左右, 当进入研究阶段也只是增加到七年, 基本就达到一个相应的水平, 学制的学分满足后, 准予毕业, 教育阶段就自然结束。

老年大学则不同, 这是一个可以没有毕业时间限制的学校。有些学员从退休后就进入学校学习, 在一个专业一学就是十年以上, 有的还更长。这当中自然有班的不同, 从基础、提高、研究等。虽然有些学校也有结业的仪式和一个基本的年限, 但结业以后学员还一直在学, 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学校的现状是以教师来解决教学内容的不同, 借以解决课程内容问题, 但实际的是每个教师只是一个基本的方式方法的改变, 但教学的内容范畴还是局限在一个简单的范围。

因此这就带来一个教学的内容的组织问题, 而非简单的高级低级之分。我解决的办法是借鉴基础艺术专业教育的整体模式的课程体系内容。

从高等教育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可以清楚, 任何专业的艺术教学,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几门课程来完成的, 而是从基本的专业基础科目开始, 到专业基础课程, 最后到专业课程、乃至研究课程的一个体系, 体系中同时包含有技术基础, 理论, 实践, 综合等等。

有效的借鉴这个体系的课程内容, 就可以很好的充实教学, 在这个内容中尤其是理论的教学更是必须补上的一课。大部分的人对艺术教育基本上都是希望在技术方面得到提高, 这对于基础到中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也是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中级的阶段就应该加入理论的教学, 特别是整体的专业的艺术发展史, 艺术概论, 美学基础等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这对处于中级阶段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最好的营养补充, 而这个营养的补充还要从这个阶段开始, 是学员形成一个良好的接受理论教学的习惯。

实践的引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一般人认为艺术总是要动手的, 也就是我们讲的玩, 弄也。但结合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明确的目的, 结合理论的支撑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才是高水平的训练。我曾见过画花鸟画的学员, 总是在老师的指引下, 完成同样构图的作品, 可谓十年磨一剑, 很多因此而磨灭了原始的兴趣, 甚是遗憾。如果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不同, 引入各个历史时代, 各种风格的作品教授, 一定会是很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个教师有非常全面的技术理论水平, 那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利用理论支撑, 学员眼界放开, 自己需找更好的兴趣点, 教师给予同类的引导和辅助, 不是可以提高这个实践的水平吗!

数年前我曾经以“让我们眼高手低”为由, 讲述在老年书法教学中, 眼的水平的重要作用, 没有眼的高, 手是不可能提高的, 尤其在精神的层面, 提高眼是更重要的。我们的实践其实最关键的不是把作品的水平放在重点, 而更重要的是艺术观点的建立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其实以我上课的过程发现, 对高水平实践需求是十分急迫的, 也很尖锐。开始的简单艺术技能手法的教学, 是可以满足的, 但随着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学习年限的增加就自然会突出这个问题, 任何艺术的创作, 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 是不可能达到一个高度, 而老年人的阅历以及本人的年龄特点, 都具有一定的个人审美。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引导他们步入更高的艺术殿堂, 是我们“哄”好他们玩好的教学方法。

我曾经按照本科的专业教学课时进行过计算。以老年大学的教学安排是可以有十五至二十年的教学内容, 因此我们要放弃简单的单科教学的重复, 进行全面体系化的教学。

以上是第一部分二个问题的提出和思考, 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同行指正。老年大学的教育模式诞生在改革开放之初, 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从简单小规模逐渐壮大, 现在已经发展到占教育总体的一个可观的规模, 尤其是经济发展, 在硬件上更是可谓达到一个连发达国家老年人都羡慕的程度。尤其是艺术教育, 成果还是十分突出, 各地的老年人艺术才华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展览层出不穷, 可谓方兴未艾。这是一个夕阳的辉煌, 也是中国人的老年生活的写照。

希望我的这个思考可以给大家一些提示, 希望我们可以把老年人哄得好, 哄得开心, 玩得好, 玩出水平。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2

本报告根据调研内容要求,结合自身调研情况拟写。

一是本级老年教育现状:隆昌市老年教育起步于1990年,自开办至今,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应该说,我市各级老年教育现状是可喜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好的。老年人参与的热情是积极向上的。隆昌市老年大学就是我市老年教育的一张名片,深受老年人的青睐和拥戴。

二是本级老年大学(学校)发展现状:隆昌市现有市级老年大学一所,镇级老年学校六所,村、社区的老年远程教育教学点及农民夜校339个。

三是老年人入学率和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比例:隆昌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6万人以上,每年参加市级老年大学的老年人达2500人/科次 以上,参加镇级老年学校的老年人达1800人/科次 以上,参加村、社区老年远程教育教学和农民夜校的老年人达5400人以上。全市老年人入学率占老年人的6%,占总人口的1%.学校接受各种形式教育人数达2万人以上,占全市老年人的20%,占总人口的2%.四是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情况:隆昌市、镇、村、社区各级老年教育经费均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除收取入学老年人少量学费外,其余办学经费的不足均由财政补助,基本保证了现有办学规模所需经费开支。

五是民办老年大学(学校)发展情况:隆昌市现尚没有正式申请挂牌办学的民办老年大学(学校)。但民间社会力量、个人举办早间、晚间或下午的广场坝坝舞等形式很多,达200个点以上,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达2万人以上,是一支不可低估的民办老年教育力量,应大力提倡和发展,弥补国家、政府办学的不足。

六是养教结合出现的新模式:我市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在物质养老已奠定基础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求进”的精神养老需求,即“文化养老” “健康养老” “抱团养老”,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感,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

七是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情况:隆昌市的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高。就我市老年大学近三年的招生呈直线上升态势的情况表明老年人希望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开设的专业班数也越来越多,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求学需求,真可谓一个小县城的老年大学也成了“一座难求的学校”.八是对于推进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学校)发展的建议:①各级政府要加大推进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学校)大力发展的力度;②各级政府要出台鼓励民办老年大学(学校)的政策,提倡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③各级政府要满足现有老年大学(学校)的办学场地和办学经费,积极应对和解决“一座难求”的实际困难;④各级政府要明确老年大学(学校)的性质、体制、机制、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等问题急待解决学校名不正言不顺等问题。

隆昌市老龄办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世界图景;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181-02

“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社会发展是必要的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维护统治的工具,是既得利益者的吹鼓手。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教育有必要吗?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怎么根据思政教育发展大学教育?下面,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这些问题。

一、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大学教育

众所周知,大学是人才的生产地。大学要生产人才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人才。一般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1]。这个定义强调了人才的智力属性,但是作为人才的定义明显不足。要了解什么是人才,还必须先了解什么是人。人才是从人的概念生发出来的。生命是宇宙的一种特殊现象,生命是一种有目的的追求自身价值的存在。人作为生命要履行生命的责任,他有生存、安全、爱自我实现等等基本需要。生命是人的本质,在人的生活中,如果去掉了生命的绝对命令,那么人就不称其为人。追求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人才。因此,人才是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人才既是具有一定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专业知识的人,更是具有一定的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专业知识的人。人才应该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杰出能手,他应该具有超强的解决人与自然矛盾,获得物质利益的能力,这是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内涵。从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专业知识方面看,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谈。

人才要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首先要明白什么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归结为一种人生意义的追问。那么,什么是世界的本质与人生的真谛?如何破解生死之谜?对这些基本的人生问题的回答,不是传统专业教育能够承载的,必须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回答,从而树立世界图景。这作为一种潜在的背景制约着人的创造性,是人才的基础内涵。这种能力,可以称之为回答人生基本问题,让人安身立命的能力。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作为人,无论他是领袖名人还是凡夫俗子,都是珍贵资源的结晶体。对于一个打扫卫生的老太太,富翁可能不把她看成资源。但是,这个打扫卫生的老太太可能握有一张选票、可能拥有一个博士儿子、可能忠心耿耿帮富翁守护财产、可能窥探富翁腐败的证据、可能把富翁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向社会倾诉最后给富翁极大的社会压力……也就是说,打扫卫生的老太太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一个人想成为人才,需要社会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善于挖掘这各种资源的人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要挖掘各种资源,除了能够用自己的资源和别人进行交换以外,也需要得到他人的的积极评价,这样才能使人让渡资源(这个资源对让渡人可能是无意义的)。要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就需要树立自己的人文形象。树立良好的人文形象,需要专业本领、需要寻找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能力以及诚实的人格魅力。寻找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画出人生意义的能力。

人在提出各种生命的目的后,他需要进行各种决策为目的画圆,例如,他可能需要说服姨妈和他共同投资;或者需要确定计策、压制各种反对实力取得政治斗争胜利;或者需要采取巧妙手段、压制情敌取得女朋友的青睐;或者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市场情况、推出营销策略,这些,都需要了解物的联系与生命规律,并由此形成创造性的方法,这可以称之为获取人生价值的人文能力。

人是一种目的性存在,人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时呈现出千姿百态、高低不同的各种方式,而这些不同的方式与人的自利性互相支持,形成了人与人矛盾冲突的根源。更加重要的是,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思想政治必然为统治阶级服务,甚至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上经常成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为经济基础服务无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载的。它要提出社会理想,论证社会理想的历史合理性并且以此为基础树立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再运用教育规律内化为人的心理结构。这种能力,可以称之为保障人生价值的能力。

上述所说四种能力,统称为人文能力。人文能力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骨骼。如果缺少了人文能力教育,那么大学生可能没有动力、没有方向、没有快乐、没有坚守、从而没有创造性;如果缺少了专业教育,那么大学生没有实际能力,社会文明无法继承与发展,人停留于纯粹感性阶段,人会逐渐成为与低等生物类似的存在。著名教育家纽曼说:“如果一定要为大学课程制定一个实际的目的的话,那么这个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良好成员。”[2]大学教育的目的无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传统专业教育当然是不够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承载人文能力培养的手段

有人看来,思想政治仅仅只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我国出现了一些剥削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出现了许多腐败者,思想政治实际上是為了维护这些人的利益的,就是说,思想政治是为了维护逻辑上已经丧失其必然性的剥削阶级的一种巧妙伪装。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就是论证已经丧失其必然性的统治阶级的合理性的可笑的人,因此,从真理的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应该存在的。这种看法坚持思想政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是取消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按照上文所说几种人文能力的培养由什么课程承担?专业课吗?综上所述,传统专业课是不能承载的。大学语文吗?大学语文当然可以很好地培养这些能力,但是,其没有哲学基础,也流于具体而失去了系统化。无疑,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属性和现状,上述四种人文能力最好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承载。

其实,从我们国家的现状来看,实事求是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四种人文教育都起了基础的作用。根据中央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直接就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来看,《原理》着重树立人的正确世界图景,了解社会主义理想的必然性;《概论》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纲要》探讨中国是如何与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基础》课则培养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意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有这种自觉的专业意识,至少他们知道自己在传达一种正确的生活价值与生活意义,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个思想政治老师不讲人生意义问题。思想政治老师由于自己有个性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为大学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路径

思想政治的本质是人,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应该针对以上所说四个方面进行思想政治系统工程建设,建立大学科群与大教学队伍。首先是重编思政教材,添加与上述四个方面所说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以《马原》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世界的起源,世界的最一般的规律,世界是否有神,人死后是否有另外的世界,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如何等都要进行回答,奇怪的是,现行教材竟然对这些问题都视而不见。这样又怎么能够搅动学生心灵的底层,与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教材的不足是社会对于思政教育误解与思政低效的主要根源。

其次是重视世界图景构建。信仰,是对于精神事物的坚定的思想感情,包括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或对道德遵从,对于真实生活的热望等,把他们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人对生命的再创造。人在树立正确的世界图景后才有可能有坚定的信仰,人是有死的存在,人是一种从世界寻找永恒的价值的存在,在理解了生死之谜,创造了理想世界的图景后,人的心灵的深层结构得以形成,人由此安身立命,在此基础上才能树立坚定的信仰。树立了坚定的信仰,其他一切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才有良好的基础。

第三是与专业课以及其他人文课程配合,重视对于生命意义的开发,培养学生发现生命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他人心理规律,进行决策取得自己利益的能力,从而形成统一的大学教育体系。人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这需要劳动,这需要培养专业本领;他需要社会协作,因此,他要改革生产关系,规范自身行为;问题是,人生的意义还不是设定的,需要人自己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能力,或者叫做“画人”能力。这样,大学生就由一个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矛盾的人变成了一个懂得人生价值并且能够发现与创造人生价值的人,变成了一个遵守社会规范、奉献社会的人,也就是说变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了大学发展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0L]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2011-

12-25].

[2]John Henry,Cardinal Newman.The Idea o fa University:Defined

and Illustrated[M].Loyola University Press,1987:196.

[3]赵磊.世界图景——哲学安身立命之本[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73-76.

论当代老年大学的教育目标与方式 篇4

关键词:当代,老年大学,教育目标,教育方式

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起源于山东, 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新生事物。时代呼唤教育, 其后这一老年教育形式就像雨后春笋那样在全国成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现在全国已有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数万所, 在校学员达300多万。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稳定, 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中国老年人群会不断增多, 老年学校、老年大学也会不断增加, 因此, 探索老年大学的教育目标和方式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关于老年大学的教育目标

目标是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制订的, 老年教育与青少年学历教育和中青年在职教育不同, 后两者的教学内容和管理国家有统一的要求, 比较规范, 考核要求比较严格, 而老年大学的教育, 按照中央对老年工作的方针是老有所养、老有年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学员在退休前大多是各级干部, 科技工作者和企业职工, 来老年大学学习主要目的是充实自己, 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快乐更健康, 而不是再次谋生的手段。这也是许多综合性老年大学中, 文体艺术类、医疗保健类学员比较多的原因。新加坡把老年教育场所称为“快乐学堂”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的家庭结构和社会道德传统是不论老人在职时职务高低, 在家里统统是“家长”, 老人健康快乐全家高兴, 反之如果老人在校学习不愉快, 也会影响全家人的情绪。由此可见, 贯彻“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应该是老年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些过去需要专业人才掌握使用的设备如:电脑、数码相机等, 已进入寻常百性家, 人们通过电脑打字写作, 通过上网购物、订票;通过上网可更快地了解国际、国内信息;通过上网可以和不在身边的子女亲朋好友进行视频通话, 节假日还可自己制作贺卡相互致意, 微博微信的使用…。外出旅游带上数码相机、摄像摄影, 回来后应用电脑放大、处理, 甚至制作光盘在电视屏幕放映, 更有一番乐趣。现代人的生活已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密不可分。当今很多老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学习这些知识, 无法享受现代科学成果, 因此, 现在迫切地需要通过学习, 尽快掌握使用这些科技成果, 这也往往是老年大学的热门学科, 学员人数众多的原因。如何帮助老人补充知识, 以适应现代生活, 这是老年大学教育的另一个目标。

现在的退休老人许多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当时国家贫困, 教育不发达, 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 接受教育不充分, 许多人上山下乡未经过系统学习, 参加工作后工作繁忙, 上要赡养老人, 下要抚育子女, 也没有时间学习。对于一生未能完成大学学业内心深处总有一些遗憾, 现在退休了, 时间也有了, 想通过老年大学学习来圆这个梦。这就对老年大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应该如何制订教学大纲, 使学员所学专业确实达到大学中的相应水准, 帮助一部分老年学员圆梦是老年大学教育的又一个目标。

二、关于老年大学的教育方式

老年大学的学员入学前都有长期的工作经历, 学习的目的朴实, 没有普通高校学生那种竞争压力、求职压力, 因此, 需要从老年学员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学习特点出发, 研究合适的教育方式。老年学员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学习愿望强烈, 自尊心比较强;二是学习的自觉性很高, 社会阅历较广, 理解能力强;三是记忆力和年轻人相比要差一些;四是各人的基础不一样, 学习的深度要求也不一样;五是关注社会生活、喜爱参与社会活动等。这样, 老年大学要寻找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教育方式。

首先, 要结合实际分专业、分阶段地制订教学大纲, 以便老年学员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有的学校通过在某些专业设置初级班、提高班、研讨班的做法来引导学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通过学分制管理, 使老年学员经过四年左右的时间达到普通高校相应专业的水平。

其次, 老年教育基本上是实用教学。老年人记忆力差, 基础理论的核心要点是精讲, 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实际练习操作中掌握要领。比如学习声乐要讲运气、发声, 学员们往往更希望在练歌中来掌握。舞蹈班学员要学习基本功、身段, 他们更希望通过排练来掌握。学习钢琴要学五线谱、指法, 他们更希望通过练琴来掌握。学书画的学员他们需要学习运笔、用墨、融水、构想, 他们更希望在自己的习作中来体会。同样, 电脑班学员只要了解网络的一般知识就可以了, 更看重网络上机的实际操作应用。因此, 老年教育对于基础理论要点须精讲, 更重要的是提供他们动手、动脑、实习排练的机会, 使他们下课回家利用家庭条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第三, 提倡交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经常交流, 既增进了友谊, 也有利于学习的提高。如摄影班外出采风, 对同样的物景各人取景角度、光线不同, 摄影结果不同, 互相交流一下往往比课堂讲课效果更好。书画班学员的习作过程中, 老师在旁指点或补上一笔, 往往使学中终身难忘, 有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因此, 学校应经常举办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演出、作品展等, 用多种形式开展交流活动, 或通过学报、刊物发表等方式, 对于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确实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均寿命许多超过80岁, 只有那些比较落后的地区50岁左右, 中国的人均寿命现在已到76岁, 今后还会增加, 因此, 老年教育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老年大学的举办必将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自然也会对我国老年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多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潘澜.我国老年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新探.《成人教育》, 2010/02.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5

扫描到手机

2013年07月16日16:44 来源:新华网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  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2013年7月14日,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副校长、爱乐祺国际早教中心专家顾问回春茹教授,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校长助理、五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秘书长连巨涛女士莅临爱乐祺国际早教中心北京旗舰店,与参会家长、各界媒体友人一道见证“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爱乐祺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此次授牌仪式,标志其成为国内早教领域首家将隔代教育纳入教学体系的早教机构。回春茹教授(右二)、连巨涛秘书长(左二)与爱乐祺国际早教中心教研总监关九兰老师共举铜牌 [保存

到相册]

授牌仪式上,首先由爱乐祺国际早教中心教研总监关九兰老师为到场嘉宾致欢迎词,回春茹教授也表达了对爱乐祺工作的高度肯定。回春茹教授说:“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和爱乐祺的牵手是偶然也是必然,我们同样专注于教育,只不过一个是早教,是‘头’,一个是老年教育,是‘尾’,首尾呼应,教育事业才算圆满,而在促成这一合作的过程中,爱乐祺人的诚恳和执着,也为我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授牌仪式结束后,回春茹教授还为参会家长及部分早教中心老师做题为《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力》的专题讲座,普及早教理念,阐述隔代教育、老年人健康对于家庭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讲座中,回春茹教授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教育生涯,理论联系实践,旁征博引,以具体事例阐明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与具体内容,在轻松的氛围中,给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们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家长们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

事实上,普及幼儿家庭早教的问题就是保证儿童的基本权利。即:儿童的受教育权。

众所周知,早期教育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新型事业,需要有一个学习、认识、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通过近几年爱乐祺国际早教中心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早期教育是一项严肃、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是多学科的融合,不能仅停留在学校层面,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和支持,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更关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据2010年新华网调查问卷报告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一位老人曾坦言:“去子女家帮带孩子,说是客,休息不了;说是主人,没有决定权;说是帮忙,又没工钱,还得倒贴。”

虽是笑谈,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下隔代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同时,也孕育了“晚年幸福”这一公众话题。而且,由于年龄跨度过大,时代背景不同,在育子中易造成观念、习惯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再加上“隔辈亲”现象日益普遍,对幼儿过分溺爱或过度放纵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家庭不和谐因素,也制约了早期教育本应起到的作用。

正是有鉴于此,举办此次授牌仪式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力》这次专题讲座,今后,将与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携手并进,以定期讲座配套教学课件,在拓宽家庭早教辅导服务范围、成立“隔代教育大课堂”的同时,补全时下早教领域的一大社会空白,架起一座老年人——青年父母——孩子之间让爱传递的桥梁。

(责任编辑:富芳芳)     

分享: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高校教育 联手

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现象不断增多,大学生自杀、自残、凶杀等现象时有发生。从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到2010年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再到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各高校纷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回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方法大多是强调学校、学生怎么做,强调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责任,而忽略了家庭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大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品质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学校教育是相互补充的。目前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不是高校单方教育可以解决的,需要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起手来,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教育“联手”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的片面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社会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学校抓学生分数,家长管学生吃喝,学生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不用像高中那样拼命学习,家长对学生的管教也应放松。从小到大,学校、家长更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重视,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社会生存能力培养等方面。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自我管理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面对学生产生的问题,一些家长会将责任推给高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也并非都是进入高校后产生的。目前的传统思想认识无形中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家长教育水平的限制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但现实是,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水平有限,在教育孩子上表现得力不从心。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包括德、智、体、美、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是学生成长进步不可或缺的。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家长知识背景的影响,家庭教育内容较单一,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上大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自我管理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溺爱,过分严厉,过度放纵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暴自弃,缺乏责任心等坏习惯,进而导致人格不健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家长的教育水平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局限,家庭教育要实现完美的教育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加以改變。

(三)教育导向的偏差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了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一部分学生逐渐淡化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此外,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家长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只会运用物质奖励的办法,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更加重视物质上的满足,而轻视精神的丰富,个人主义滋长,道德观念错位,奉献意识淡化,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阻力。所以,教育的导向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四)教育理论的不完善

在家庭教育和高校教育“联手”工作中,教育理论的指导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虽然在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还不成熟,没有健全的理论体系。

(五)高校与家长沟通不畅

大学生源来源广泛,家校距离远的现实,客观上导致了高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困难。另外,自我国实行大众化教育体制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专职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事务性管理逐渐成了学生工作的主要形式,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的时间越来越少,感知学生思想问题的敏锐性日益减弱。加之目前整个高等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持续、有效的沟通交流,造成的现实情况就是学生违纪,退学,或者出现突发事件后学校才与家长联系,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影响了教育效果,对学生成长、高校的教育质量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高校教育如何“联手”家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起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高效、互动的运行机制,才能获得系统效益,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的综合效益。

(一)高校努力方向

学校教育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一是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学校要主动和家庭联系,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中,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来加深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如设立家长访校日,定期开办家长座谈会等,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学情况、教学环境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强化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如网站、微博、论坛、贴吧、微信、QQ群等,及时发布校园信息,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搭建学校和家庭双向交流的平台。二是学校要牢固树立“德育为先”意识和全员育人观念,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达到和谐统一。三是学校要站稳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开设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以及形势与政策、法律、心理教育、公关礼仪、职业指导等课程,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攻势。四是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实践育人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以专家学者、指导老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成立研究队伍,密切关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为实践育人提供工作指导和决策咨询。

(二)家庭努力方向

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互补性特点。一是家长要转变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家长要主动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用成熟的理论知识教育子女,做到以理服人;同时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现在子女所处环境的发展变化。家长应注意教育方式,要有合适的期望值,不要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心理问题的发生。三是要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切忌“一言堂”,帮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形成自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机制

要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谐统一的支撑点,以及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為此,一是要畅通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比如请家长通过听课,参加主题班会,观摩学生活动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了解;二是要开办“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讲座或论坛,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三是要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安排家庭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作专题发言,介绍经验,让家长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四是家长应主动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加强信息交流,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家庭和学校一定要形成合力,强化两者相辅相成的教育理念,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庭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学校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文静.家校共育——发挥“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作用新思考[J].高教论坛,2013(03):23-26.

[2]刘伊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J].理论界,2013(08):192-19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4]张黎.在高校继续教育中提升家庭教育功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2):115-116.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7

确实, 老同志受党的教育多年, 有的甚至曾经是领导干部, 过去一直是教育别人的, 都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但是, 随着时间的改变, 岗位的转换,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有些老年人退休后, 无所事事, 心中空虚, 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 也无法解脱, 就更加烦恼, 有时又向往着解放初那种低水平大锅饭生活和清廉政治社会安定的情况, 于是就会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 一直心情抑郁, 病魔缠身, 一蹶不振。有不少老年人退休后, 身边没有什么困难, 抱着心里糊涂一点, 生活潇洒一点的心理, 学习无兴趣, 社会活动懒得参加, 还有的老同志信念发生动摇, 不信唯物主义, 却热衷于求神拜佛, 相信星占, 修炼“法轮功”, 成了唯心主义的俘虏, 干出一些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甚至有极少数老同志党性观念和理想信念淡化, 经不起新考验, 做出一些有损党的荣誉、有损老同志形象的违法违纪之事, 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正是基于上述种种情况, 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5月针对“法轮功”邪教组织蒙骗老同志的现象, 适时指出:“现在看来, 对离退休的老同志, 仅仅从生活上关心是不够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对的, 也还要老有所教, 老有所学。要组织他们学习, 进行必要的形势任务教育。老同志也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否则晚节难保。”由此可见, 老有所学、老有所教, 是新时期对老年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老同志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接受教育, 才能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永远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活力, 在沸腾欢悦的新时代安度晚年。

思想政治教育, 也叫德育。德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老年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主要提高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等基本要素。根据《教育法》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老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以帮助老年人深入理解并积极拥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为之再做贡献为主线, 以积极向上, 老有所学, 参与社会发展为重点, 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发扬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 不断完善自我, 实现老有所为, 安度晚年的生活目标。主要有以下教育内容:

——爱己教育, 即老年人在新的人生阶段和新的历史时期, 要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 自尊、自爱、自重、自省、自强, 不断努力, 继续奉献。

自爱, 即爱惜自己的革命历史和历史荣誉, 坚持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爱惜自己在几十年革命中形成的艰苦奋斗, 追求真理, 不断进取的人格和人生态度。自重, 即爱惜老同志自己的地位和角色, 珍惜社会的道德承认和道德尊重, 不负德高望重的客观要求, 审慎选择自己的行为。自省, 即经常反躬解剖、省察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对自己的言行和动机进行道德评判。自强, 即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 珍惜自己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知识, 经验和专长, 增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信心和自觉性, 振奋精神, 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做贡献。这些都是自律精神的表现, 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期望, 适应老同志的心理需要。

——“六爱”教育。“六爱”, 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党、爱社会主义。

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 辽阔的土地, 丰富的资源, 美丽的河山, 古往今来, 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她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 在社会主义社会, 老年人及其儿女们和祖国息息相关, 因此热爱祖国, 建设祖国, 依然是老年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人民是人类历史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是他们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因此, 爱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者最光荣。离退休老年人虽已不是主要劳动者, 但要充分认识自我价值, 也应适当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工作, 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余热, 再做贡献, 这对老年人自己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科学提倡真, 道德提倡善, 真是善的前提。因此, 老年人只有接受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教育, 活到老学到老, 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 用科学真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才能消除愚昧和迷信, 陶冶自己的品行, 养成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道德品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老同志的亲身经历应该能够充分感受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 就不可能真正建立民主文明、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受党的教育并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 没有理由不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 更是宪法对老年人的道德要求。因为今天的老年人应该懂得,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得到的真理。

——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 并不是天生固有的和一成不变的。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的变化的过程。当今,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 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 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 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等日趋明显, 这些新事物新问题的不断涌现, 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 从而催发人们形成前所未有的新信念, 使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更加复杂。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引, 就会造成人生道路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错误, 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法轮功”邪教组织使一些老年人走上歧途, 便是老年人在社会角色变化以后, 出现了理想信念教育真空地带, 非科学信念乘虚而入的结果。所以,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是加强“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理想, 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选择, 它解决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问题。当前,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老年人应该认识到, 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新兴的事物, 是一个曲折增长的过程, 其中难免有一些问题, 它需要我们共同去克服,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才能把事业建设好。

——形势政策教育。老

年人身心健康的大忌之一便是“视野”的缩小。一些老年人由于对国际国内大事和居住地以外的形势认识不清,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准, 对迅速变革的时代思想准备不足, 因而导致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信心不足, 对党和政府信任不够。因此, 老同志更应加强学习, 主动了解国际国内乃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形势, 紧跟时代步伐, 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自觉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开阔视野。

——法律法规教育。老年人退休后, 没有工作时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的约束, 经常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而产生口角, 有的甚至酿成社会治安或刑事案件。因此, 要在老年人中加强各种法律法规教育, 尤其要加强对《刑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法律常识的学习, 明确自己在法律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 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法律保护意识, 做一名遵纪守法的老年公民。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8

一、“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改革开放已显现出明显成效,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充分享受国家飞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同时, 这也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各种思想、生活理念层出不穷, “90后”可以说是富裕的物质生活和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与之相对应的就是“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新特点。曾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他们, 用“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 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然而, 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 从护卫奥运圣火传递到参与抗震救灾, 他们正在以实际行动改变人们的看法, 呈现出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鲜明个性特征, 是“缺点突出、优点也突出”的一代[1]。

(一) 积极进取, 大胆追求, 热爱思考, 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持久的动力

“90后”大学生大多具有较优裕的条件, 这让他们更加大胆追求, 无所畏惧。他们具有年轻人的热情和新一代青年的创造力且热爱思考, 做事喜欢探索新方法, 但缺乏持久动力, 往往理想空泛甚至没有理想, 对人生的追求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给青年人一些理想、成才、奉献方面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 时代感强, 竞争意识增强, 功利主义浓厚

“90后”大学生生长的年代恰逢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期, 这让“90后”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把握机遇的重要性。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 竞争的普遍化、规范化, “90后”大学生也意识到激烈竞争存在的必要性, 同时自身竞争意识增强, 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确对待竞争和友情, 理性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他们体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 通过竞争, 他们得到了锻炼, 增长了知识, 促进了奋发向上。但竞争也使一部分人对功利的概念愈加片面, 做事目的性过强, 用一种“应试”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工作。有些人甚至过分注重实效性而忽视了事情本身的意义, 无法体会做事的乐趣和它能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当问及“你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设想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 学生的选择依次是白领 (42%) 、企业家 (25%) 、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 (15%) 出国发展 (8%) 。在关于偶像和榜样的调查中, 八成“90后”大学生在选择文体明星为偶像的同时, 还表示自己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 并以他们为偶像或榜样。

(三) 个性特征强, 主体意识强,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抗挫能力不足

“90后”大学生大多具有较明显的个性并且以此为骄傲, 敏感好奇, 追求时尚, 极力想摆脱外界的束缚和干扰, 他们有着较强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期待被了解和认同的内在需要。只有尊重他们的个性, 才能与他们进和溺爱。尤其一些孩子在夸奖和赞美中长大, 心理抗挫能力严重不足。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 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 心理会留下阴影, 甚至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 只有9.4%的学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四) 人际关系网庞大, 获得信息的能力强, 自制力不足

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90后”新生中, 91.9%的学生配有手机, 几乎实现“人手一机”, 各大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供应, 网络使用方便。这些通信工具为他们创造了联系同学、结交朋友的基本条件。学生可以方便地联系同学、老师, 主动获取各种需要信息。调查显示, “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大学生青睐, 仅有17.4%和13.8%的“90后”大学生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 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 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调查显示, 100%“90后”大学生至少有一个电子邮箱、一个网名, 80%的“90后”玩过网络游戏, 还有20%的“90后”拥有自己的网络博客, 10%的“90后”随身携带电子图书。但是由于自制力不足, 手机和网络的娱乐功能也被广泛应用, 有42.3%的被调查者认为互联网娱乐多于学习[2,3,4]。

二、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特点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教育机制和指导思想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积极作出响应。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贴近学生实际,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 注重教育内容的真实性

教育内容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引导的力量和源泉所在, 没有科学的教育内容, 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收到实效。因此, 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的关键, 更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最贴近事实的道理、理论也最能打动人, 有说服力, 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能够收到实效。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上的有机统一。因此, 真正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不可能来自于对客观事实真相的掩盖, 来自于对教育对象的欺瞒, 而是来自于教育内容的真实性[5]。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上一些弄虚作假现象十分反感, 他们要求了解事实真相, 强调务实精神, 这些都是好现象,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保护他们的同时, 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 积极搭建政治思想教育平台, 培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务必将课堂时使他们受到光荣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引导, 增强学生的服务精神, 让学生在奉献中升华自己;充分发挥大学的党团等先进组织的作用, 保证爱国且思想先进者入党, 党员带动整体的进步;运用多媒体等硬件资源进行爱国教育片等积极思想的宣传, 让学生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下熏陶爱国情操;开展实事研讨会等具有参与性的活动, 真理愈辩愈明……

(三) 重视网络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开始关注社会, 并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接触社会, 仅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很难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如果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具体操作比较困难, 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宣传片进行引导、教育。尤其需要注意避免一些消极宣传品的负面影响。例如, 住房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 房奴问题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大学中也引起不少讨论。很多学生甚至已经坠入“蚁族”的担忧之中, 这对政治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建立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说过:“就像牧师是上帝的阐释者一样, 教师是他的时代和国家伟大道德观念的阐释者。”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效果。

(一) 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江泽民同志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24字要求, 希望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6]。精辟地概括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我国文化传统讲究言传身教,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形象。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工作者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 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通过自学, 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储备, 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另外, “90后”大学生大多有比较明显的个性, 讨厌空洞的理论说教, 因而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 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一些教师通过人人网、QQ、BBS等与学生进行交流, 贴近学生的生活, 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另外, 教育工作者面对个性的“90后”必须要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国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间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教育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二) 各个年龄段的教育者各尽其才

年轻的“80后”教师与学生的成长环境更相似, 思想也更接近, 更容易和学生取得思想上的共鸣, 因此, 教高的科学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思维敏捷, 接受新事物快, 但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有的青年教师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深刻理解, 容易产生认识误区, 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对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7]。保证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等于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铺平了道路。

一些资历很深、又颇具人格魅力的老教授、老教育工作者也备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那些专业知识广博又在科研领域有一定成果的老师, 很受学生的拥戴。如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老教授资源, 进行一些基本思想教育, 或者在课堂教育中渗透或者开展一些德育方面讲座, 会有很好的效果, 让学生感受学者风范的同时又得到思想的洗涤, 常常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三) 教育者也是管理人员

辅导员兼任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 责任重大, 需要努力将思想教育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细节, 保证思想端正、爱国爱民的学生得到鼓励和表彰, 思想上不到位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辅导员教师应该具备一些管理学知识, 甚至专门进行一些这方面的学习, 将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 这样可以让教育者少走弯路, 自身获得更多科学可靠的工作经验。

四、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 新加坡道德教育及启示

把公民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重视儒家伦理对公民的教育作用。仅有公民道德意识并不能真正实现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 关键在于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强调国情, 强调国家利益, 强调新加坡特色, 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8]。新加坡的公民素质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如果我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德育, 不仅会为我们培养合格接班人, 而且能使我国全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 日本青少年教育及启示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国家全面干预“道德教育”, 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教育实施的依据,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依据;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相结合, 特别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大力提倡并推广“体验学习”活动, 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9]。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日本教育的成功, 而日本教育的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应该在向外学习的同时深挖中华民族文化精髓, 让我国青年充分享受这无价的文化遗产资源。

(三) 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

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公民教育”大多由政府间接管理、指导调控, 教育内容体现了国家意志, 思想控制是非常严密的, 但在组织上则是进行间接调控;把宗教信仰与政治信念巧妙地联系起来, 并采取多种方法营造公民宗教的浓厚氛围, 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参与政治的能力;着眼于全球化和多元主义, 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比较鉴别中增强青少年对美国精神和信仰的认同;德育工作大都围绕青少年“品质教育”活动展开, 旨在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采取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工作的方式,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10]。

综上所述, 随着新时代的带来,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 主动去了解、剖析新一代青年的心理特点, 及时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教育工作, 力求使“90后”新一代青年人发扬新时代的优点, 摒弃负面影响, 成为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摘要: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 “90后”具有很多特有的特征。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许多新的挑战。本文结合“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针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方面提出建议, 并介绍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 以期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90后”大学生,启示

参考文献

[1]马永春, 李洁.“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5) .

[2]万敏.“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S1) .

[3]张莉.“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辅导员工作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 2009, (22) .

[4]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5]王秉琦, 王成文.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针对性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2) .

[6]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2-09-09.

[7]马辉, 魏薇.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

[8]史永隽, 李海凤.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

[9]李望舒.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4, (6) .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9

关键词:儒家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思想,是世界文化丛林中独树一帜的最悠久的精神宝藏,它在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及整个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都起过巨大的作用。理论和实践证明,儒家思想的优秀成分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如能很好地吸收和运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以仁爱为本,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和”精神。“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它一方面强调为别人着想,另一方面强调自我约束。这种思想不仅提供了人我关系的准则,同时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方法论原则。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正是从这种“仁爱”原则出发,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强调“人和”、“和谐”、“和为贵”、“和气生财”的思想。“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和实现“仁”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儒家这种人本主义原则,体现了人与人相爱互尊、团结和谐的人道主义。这一美德对于我们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矛盾仍然产生着积极作用。今天我们更应该弘扬这种美德,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以集体为本位,强调整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儒家德育推行的基本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在这种以天下利益为重的整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和追寻“廓然大公”高尚境界的道德要求。显示出为国家、民族、集体的献身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成为人民所尊奉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大凝聚力,是中国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这一优秀传统加以改造与继承,必将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尤其是有助于克服利己主义,抵制腐化堕落行为。

3.重视家庭伦理,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人伦在儒家思想中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二是指处在人伦关系中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父慈子孝、君惠臣忠、兄友弟敬”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规定了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这种人伦关系一方面强调下对上的尊、亲、孝、敬、恭等道德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同样强调上对下的礼、爱、慈、友、宽等道德责任和义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其中难免有不适于当今社会的糟粕,但其旨在家庭社会之和谐,至今仍有其启迪意义,诸如:抚养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要求;“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孔子认为,从一个人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可以判断他对别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态度。

4.高尚的精神境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儒家传统道德的灵魂

儒家认为,精神追求是人生的最大快乐。而在精神追求中,最高尚的就是道德追求,以道德高尚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孔子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与信念看作“仁”的最高表现,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这种道德境界,对于我们形成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和人格尊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研究和汲取儒家思想的优秀遗产,直面困难,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质朴的优良品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有功,惰无益”等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标准、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更应广为发扬。

5.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强调身体力行

儒家思想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系统,强调在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实践。孔子讲“修己”、“克己”,提出“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孟子讲“养身”、“养性”;明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都特别强调道德实践,认为这是知善、行善并达到成贤成圣的关键,认为一个人只要立志行仁,而且一以贯之地笃行不已,才能成为无愧于天地人间的高尚的人。

二、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核心是“仁爱”,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了“仁爱”的思想精髓,其他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伦理观点,也是人们所适用的。儒家思想的合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德育目标是相适应、相一致的。通过批判地学习和弘扬儒家伦理思想,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诠释,能够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目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儒家思想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倡导见利思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成长于社会的转型期, 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 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元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他们的时代精神、竞争观念明显增强, 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意识, 诸如主题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民主意识等。这是他们的主流, 是积极的一面。同时, 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简单, 对许多问题缺乏深刻、透辟的认识, 面对复杂的价值环境,容易导致一些人认知与行为背离、价值目标与现实取向背离,而这与价值观都有直接联系。今天,我们用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 一要借鉴其有益的内涵; 二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大学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价值观念; 三要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作为教育的重点。

3.儒家思想倡导胸怀天下、立志报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曾经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党中央先后下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文献,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做了明确规定,使爱国主义教育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并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大学德育工作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把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通过大力弘扬传统儒家所强调的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所倡导的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集体主义思想, 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社会的整体利益同广大青年学生的个人利益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觉地把自己的忠诚、爱心、智慧和勇气、知识、才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繁荣和富强尽自己神圣的爱国义务。

4.儒家思想强调“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主张“谦恭礼让”和“严己宽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且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商品经济影响,受逐渐渗透的西方思潮和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的影响,他们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社会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得理不饶人,甚至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因此,用儒家的“仁爱”精神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不能过分强调自我感受,明白个性的释放应建立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谨防自私心理作祟,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甘愿吃亏、奉献,不求回报。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来讲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用这些思想来教导大学生,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逐步培养宽容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途径

1.吸取儒家思想中健康的伦理道德观

长期以来,高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却忽视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的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倡导经世致用。因此,正确地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应将传统文化引入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2.将儒家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长期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经典文献、制度等形式存在着,而且还广泛地以积淀而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成为“遗传文化”。它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和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活在这种背景之下的大学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承受者。其中绝大部分是间接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的。如何客观地分析、看待、学习、利用传统文化,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应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3、利用现代化手段,传递给学生儒家思想

通过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一些新的信息,从而增强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如电视里百家讲坛中的《于丹心语》,这是专门介绍孔子思想的,也许她的观点不一定符合学术性的严格要求,但是将束之高阁的优秀的东西通俗化,并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也不失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可以增加学生对孔子思想的了解。

4.从时事热点着眼,利用一些新闻热点作为契机,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社会上不时有一些热点问题,如中韩传统文化之争、关于中国龙的形象的争议等,可以用来提高学生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以此来弘扬中国的古老文明,从而宣传儒家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这些时政内容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角度出发来运用和实践儒家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当然,必须看到,儒家思想中也渗透了许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消极作用的成分, 如轻视劳动、等级尊卑、封建迷信等消极观念。因此,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摈弃糟粕和陈旧过时的东西。只有做到古为今用,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拓展和丰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李曼.浅谈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10

在大学生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得当的主题教育, 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得到熏陶、得到启发, 能事半功倍地达到育人的目的。通过多年的实践, 我们认为, 在大学生中开展“主题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展。

所谓“主题教育”即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开展, 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类型活动。它是把学生视为行为的发动者、主动者,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在体验中成长的一项“寓教于乐”的活动。

一、结合实际, 创设主题

开好主题教育活动, 首先要确立与策划好主题。它将决定主题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目的。由于主题教育的发动者和受益者均是学生, 因此主题教育的主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 针对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或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开展。我们认为, 主题教育的主题, 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1. 与校园文化特色相结合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为使新生了解学院的发展历史、社会地位, 可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报告、讲座、参观校史馆和“学院是我家, 管理靠大家”等主题活动, 让新生尽快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结合学校建设工作, 也可适当开展以“校兴我荣”、“优秀校友事迹简介”等主题教育活动, 激励学生热爱学校, 热爱集体, 树立学习的信心, 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心。

2. 与重要的节日活动相结合

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 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 结合革命先烈、爱国人士等的优秀事迹, 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尤其要教育学生把饱满的爱国热情转化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立志成材的目标上来。

3. 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主题教育中要恰当与时事政治相结合。如围绕“八荣八耻”,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主题的主题教育,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如2008年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 我们认真组织了全校师生哀悼三分钟活动。这三分钟对学生心灵的触动, 远远胜过平时对他们的教育;而对于中国神舟七号登上太空, 以及2009年的国庆60周年的阅兵, 我们也及时带领学生观看并组织讨论。针对社会时事、社会热点问题, 展开主题教育, 学生不仅能就“事”论事, 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且能自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更深刻地看待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更是一个感化的过程。

4. 与学校大型活动相结合

每个学校都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 结合学校的特色, 由团委组织策划一系列学习活动,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校之情,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如“学习邓建军精神”、“学习洪战辉精神”, 我们积极配合学校, 将学校的学习活动、红头文件, 具体落实到与学生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中, 如“学习邓建军, 爱岗敬业”, “学习洪战辉, 不向困难低头”, 贴近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 从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将活动的意义融进自己的思想中去。此外, 我们还结合学校一年一度的“红五月”活动, 开展校园十佳红歌歌手大赛、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巡展等主题教育活动。

二、多方合力, 实践主题

根据不同的主题教育, 实践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大体来说, 一个好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在学院的大层面上开展相关的活动。学院可以通过文件形式, 广泛地宣传、发动, 也可通过开展主题讲座、论坛等, 将活动的精神“宣告天下”, 让学生在未参与活动之前, 就能知晓活动的精神、活动的目的。

另一个层面, 也是很多主题教育活动中容易忽视的。即将主题教育融入到各班级的主题班会之中, 融入到各位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之中。让各个班级根据主题, 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教育, 是较便捷、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主题班会,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 将学院的主题活动继续深入下去。例如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除了学院层面的大的宣传外, 各班级没有进行简单的说教, 而是让学生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危险的事情, 然后讨论学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以及如何预防。再比如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活动, 学生自编自演了校园情景剧, 效果非常好。这样的班会,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增加了学生的乐趣, 把思想道德教育无形地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同时, 在主题班会中, 学生还根据不同的主题,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有的通过小品反映现实, 有的通过诗歌, 有的通过辩论赛, 有的就主题进行研讨, 还有的学生拍出校园DV等。

在教师层面, 各学科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 适当引入主题教育, 这样不但能贴近学生, 想学生之所想, 而且能拓展课堂知识, 调节课堂气氛, 起到较好的教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干部的培养,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张磊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摘要:大学生党员、干部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是学校实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各高校要多途径、多举措地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培养, 使其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校园学生党员学生干部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培养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所谓和谐校园, 是指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状态的校园;是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 整体优化的校园;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 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整体效应的育人环境。

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校育人的目标, 也学效果。如职业道德教师结合学校的“邓建军精神”, 在课堂上开展“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事迹”的大讨论;公共关系教师在讲授“诚信”时将“诚信”与学校开展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相结合, 有效地将课题内外结合起来, 让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三、“寓教于乐”, 提高素质

有调查显示, 最能吸引学生的教育是“寓教于乐”式的教育。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我们的主题教育活动, 就是将大道理埋藏于各个有特色的小活动中, 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发现道理, 得到启发。这些活动的开展, 能较好地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 是以学生为主角的活动。在主题教育中,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体验, 最后通过道德的内化来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所以主题确定后, 很多学生就相关主题开始准备。他们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会、校园情景剧等, 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主题教育中充分展示了自我, 找到了生活与学习的结合点, 享受了主题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培养了创新的兴趣, 发挥了创新能力。

2. 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强的精神

主题教育在学生中开展, 参与的人多而广, 不少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口才, 对于将来走上社会充满了信心。

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主题教育中的很多活动是需要多人配合进行的。这种配合的默契是平时的课程中体会不到的。例如以辩论为主的主题教育, 选手们要相互配合;专题研讨的时候, 学生要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 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做好

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目的。学生党员、干部是大学生的先进分子, 既是受教育被管理的对象, 又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不仅面临着扩招带来的自身建设的不足, 还面临着新一代大学生价值观模糊、理想信念淡化、辨别是非能力差等多种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入, 重视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直接关系到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效果, 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及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断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党建方面, 原有的党员教育PPT, 如何在同学面前展示本组的观点, 等等。这些活动,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比如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教育中, 学生收集了大量的青少年犯罪的资料, 做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电子杂志和板报, 深受学生的喜爱。

自2007年9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后, 我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大学生先进典型, 他们中有的团结向上、成绩突出, 有的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有的坚韧不拔、自强自立, 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例如2008年江苏省百名“学子之星”之“自强之星”称号的黄俊鑫, 因脑瘫而残疾的他坚韧不拔, 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各种困难, 在校期间先后获得院“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 并考取了程序员, 软件设计师, 计算机二级、三级和四级证书。

实践证明, 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 能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将道德学习与行为培养主动结合起来,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好的主题教育, 对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涛.新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 2009, (2) .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关键词: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1

一、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每一时期、每一环节的教育活动,并不是某一阶段、某一层面、某一些人的任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专业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实践中逐渐暴露的问题也证实了这点,如将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成立一个部门、开设几门文化素质课,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规范,满足文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忽视,教学教师哗众取宠,选修学生在新的冒险等,这大大降低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教育部部长周济充分肯定了“主流”的实现”,好有意义的结果,并坦率地指出,“许多问题和挑战,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政治和道德上概念模糊,缺乏道德责任和心理失衡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相同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很多大学开设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 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整合的可行性

1,二者目的的合一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从建国前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发展到今天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是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而确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以及科技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重理轻文,轻知识能力,重做的事情轻的生命,如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两处理负面思想和校园生活的腐蚀青年的必要措施影响价值和追求社会转型期。

2.教育内容的交叉互补性。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是不确定的,但认为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已得到广泛认同。在人民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发展方面,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要素。 因为我们国家大学太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更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这从文化素质教育缘起于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理工类大学可见端倪。人文素质教育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法律和秩序,心理”的内容,培养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总之,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已经不是过去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年代了,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与品德”,但是,如果上述五个因素,并将继续与时俱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的内容“两课”陈旧,单一,更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内化,培养“四有”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文化素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是伟大的交叉互补。

3.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相似性。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生如何“生活”,即将进入社会之前,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宜情感熏陶,不宜灌输说教;不应以教师的人格环境影响特征。强大的风暴;高要求的培养,对环境依赖性强。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两种途径和方法,结合直接和间接教育,设置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一起。为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保证主渠道直接教育的作用;强化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渗透进各科教学之中,将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倡个体的感悟与反思,促进知识的内化,最后形成稳定的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巧妙地培养人文素质和道德行为;等等。由此可看见,适合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同样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反之亦然。

4.整合的可行性措施。以南京大学为例,首先从专业到实践,从现实生活中找答案。南大十分注重发挥学科特色、专业优势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鲜活性,像历史系这样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例如,社会学院搭建了传统大型师生活动和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组织的特色主题与特色小组活动,共同构成社会学院师生交流体系。物理学院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共建、商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等一系列举措都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其次,课外做学生贴心的小伙伴。党员学导制是南大创设的一种学生管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在2009年下半年,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最先开始按照1∶20的比例,为新生配备一批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以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陆爱中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年龄接近,陆爱中很快就与新生打成了一片。“每周我都往新生宿舍跑两三次,开始还觉得尴尬,但是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共同话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通过担任党员学导,陆爱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后,鲜活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在不断拓宽教师视野、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南京大学还充分利用科研优势、学科优势,及时将研究成果引进和融入课程教学。几年来,南京大学多名思政教师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等光荣称号,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1] 王枬 王彦 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12

人生或许是生命短促的无奈、失去亲人的想念,人生或许是竞争环境的压力、生活环境的牵绊,人生或许是受尽磨难的苦楚、缺少爱意的冷漠,人生或许是终极自由的遥远、苦多于乐的体验。在这漫漫长夜中,梦想之光出现了。

首先,人是以梦想为目标的存在。气势磅礴、巍然挺立的高山,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长空如洗、皓月清照的天空,这是人对自然的梦。商鞅,不顾他人的流言蜚语、冷笑讥讽,成就了强大的秦朝;孙中山,颠沛流离,矢志不渝,终于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这是人对社会的梦。或强悍勇猛、高大强壮,或者纯洁鲜艳、娇嫩貌美,丰满细腰、凹凸有致,这是人对身体的梦。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人对爱的梦。从古代的“八大奇迹”到现代的航空航天,从原始社会的棍棒、石器到电脑、机器人、纳米技术,还有美味佳肴、诗歌小说等。这是人对生活的梦。追求新奇,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这是人对精神的梦。人生离不开梦想,人生就是一个追梦的过程。

其次,人是以梦想为目标的一种哲学性存在。怎么去追梦?首先必须了解世界。对于世界的本质,有的认为人死先到鬼门关,出了鬼门关,便上黄泉路再去忘川河、奈何桥与望乡台;有的认为人死后才是真正生活的开始;有的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离体的事实;有的认为有世界末日,到时人全部复活接受世界末审判;有的人认为人死后轮回为各种生命,生命不灭;有的认为人可以长生不老,这些图景,是人对世界的本质的梦想。在对世界的梦想的背景下,人树立了或乐观、或悲观的人生态度与理念;于是,他为价值定一个世界规则,这就是世界观。在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时,他还必须正确处理自身体力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必须处理自身短期需要与长期需要的关系,必须处理自身需要与他人需要的关系,必须正确的开发与实现自身的需要,必须正确全面认识自身的需要,这些是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有巨大的能动去追求这个世界,他获得了以梦想为核心的生命。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综上所述,人必须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建立自身,这就是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白日做梦的笑料,也可能有美梦成真的佳话。提出“中国梦”就是强调梦的美,给中国的未来调上五彩。

首先,“中国梦”是一种伟大的理想,是中国人的最高追求。作为一种理想信念,“中国梦”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奋斗梦想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理想的综合体。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笔者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因此,“中国梦”是个人梦想的中国表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就是以梦想为最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其次,“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对于时代与祖先的承诺,是民族的复兴与中国人的苦恋。习近平强调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1]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就是从历史规律的角度,让他们明确个人与国家的同一,明确“中国梦”既是伟大的,又是可能的。

三、以中国梦教育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梦想教育。人是一种以梦想为中心的存在,因此,大学教育是以梦想为统领的专业教育。如何以梦想为统领?这就必须用思想政治调节甚至赋予大学生精神生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人的梦想。

其次,“中国梦”是大学生个人梦的前提与归宿。在诸梦想之中,个体梦想追求离不开集体的追求,“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2]人由于自身体力与脑力的局限以及自身的需要等产生了分工,由此开始合作,结成了社会,组成了政府。通过合作,人的人生价值得到极大的放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个人的物质享受得到全面发展,吃穿住行文明舒适,相当到位;另一方面,人还可以通过各种特色得到人性的发展(如舞蹈、体育等)来移情自己的价值。通过合作,个人的经济利益与能力也得到最大的发展,以社会分工的方式,个人专业生产、个人得到他人生产经验、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竞争、个人能力与个人发展竞争,这些使个人利益与能力放大。社会生产起来独立的形成许多社会样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族与国家。中国以民族的独立性历史长久与文明而著称于世,因此,中国梦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大学生是个人中的杰出者,“中国梦”必然成为他们的最高追求。习近平告诫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1]

再次,以“中国梦”教育为契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系列困境。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对于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排斥心理。其二,应该说,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有忽视个性的情况,不从自我实现开始谈的集体追求使许多大学生看不到兴奋点。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忽视了人面临低下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存在的道德低下情况,因而对社会而言拔高了道德教育要求,经常被社会敬而远之。其三,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多年来也存在忽视现实,忽视调查研究,也忽视自身知识的更新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指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3]因此,“中国梦”教育应该以自我追梦为最高原则,重视自我追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摘要:人有对自然、社会、自身、生活、爱等多姿多彩的梦,人作为逐梦者而存在。“中国梦”是个人梦想的中国表现,是中国人对历史与祖先的承诺。大学生是人对梦追求中的杰出者。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要按照大学生对梦想的追求本性,以梦想统领。然后,以中央“中国梦”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大学生自我梦想实现为号召,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困境反思下一篇:进气道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