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考应用文写作考查谈略

2024-09-16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考应用文写作考查谈略(共3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考应用文写作考查谈略 篇1

一、融会贯通——熟悉考纲要求

1997年高校招生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对应用文的写作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是“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二是规定了应掌握的八种应用文: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要写好应用文,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符合格式,二是掌握语言特点。

1.关于格式。这八种应用文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行文习惯。试分述之。

(1)书信

①称呼:开头单独成行,顶格书写,后用冒号。称呼用语,要视对方身份及关系恰当而定。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顶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谈自己的事情,若内容多,应一事一段分写。若系回信,应先写来信何时收悉,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接下来再说自己的事情。③结尾:一般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这类用语应视对立身份而定,通常只用“此致”“敬礼”之类。格式一般为:正文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行顶格“敬礼”;也可在正文之后,转行空两格写“此致”,再转一行顶格写“敬礼”。④署名:在正文结尾后的偏右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在名字的下一行右下方写上年、月、日。

(2)启事

①标题:首行正中部位写明“××启事”。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的内容,内容多的,要逐条说明。对于招领启事的有些内容,如物件的数量、特征等不应该写太具体,防止冒领,但联系地点及方法要具体。③署名和日期:正文之后右下方分两行写启事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及启事日期。

(3)通知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②通知对象:一般在正文之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④署名: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有的还要加盖公章。

(4)新闻(消息)

①标题:标题可分为单行题、双行题和多行题。单行题只有一个正题,要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多行题还可在“正题”前加一眉题(引题),用来介绍前景,烘托气氛;正题后一行的则为副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②导语:在开头用一两句突出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揭示主题。③主体:紧接导语,全面具体地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原因。④背景:交代与事实有关的政治历史事件及环境氛围,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⑤结尾:可概括事实,可预示发展,可提出希望。应该说明的是,新闻由以上五个部分组成,但并非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同时具备,要视具体情况而言。

(5)电报稿

①电报上端第一部分由邮局填写,与发报人无关。②收报人:在“收报地名”栏填写“××省××市”,再在下边方格栏填写收报人详细地址和姓名。③电报内容和署名:顶格从左向右写,一格一字,不留空格,不加标点,阿拉伯数字四字以下占一格,按一字计费,电文内容要简明,应准确表达信息。正文后连写姓名或单位。④末尾:电报下端填上发报人姓名、住址和电话,主要备查。此栏内容不拍发,不收费。

(6)广播稿

广播稿没有固定格式。但应按以下要求去写:①内容要有针对性,及时反映群众生活、学习等情况,报道他们希望了解或普遍关心的问题。②形式灵活多样,可用新闻、通讯、总结、短评、说明等多种形式,有时还可采用诗、快板、相声等形式。③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说来上口,听来顺耳。④篇幅力求短小,便于播发。

(7)申请书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上“申请书”字样,也可根据申请书的内容,标明具体名称。如“××申请书”。②称呼:在标题下空两行顶格处写出有关团体、组织、机关、单位名称,或有关负责人的姓名。名称后要用冒号。③正反:名称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转行顶格。申请的事情、理由一般分段写。④结尾:一般写“此致、敬礼”之类表敬意的话,格式同书信,也可不写。⑤署名和日期:在结尾下一行(没有结尾则在正文下一行)的后半行,写上申请人姓名或申请单位名称,在署名后面或下面,写上日期。

(8)说明书

说明书一般分两种形式:一是条款式,一是短文式,介绍某种产品或某项活动,可用条款式,逐条说明;介绍剧情一般采用短文式。写作说明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应通俗易懂;②实事求是,不可夸大;③对说明的事物不仅要介绍优点,而且要说清楚应注意的事项或可能产生的问题;④可在正文前加上标题。

2.关于语言。应用文的语言应该规范、连贯、简洁、平实、得体。

所谓规范,包含:①语言通顺,合乎汉语语言习惯;②用字规范,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不用废止的异体字,不生造简化字。

所谓连贯,指思路清楚,复句内部句与句之间、句群内部都有紧密联系,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句意贯通。

所谓简洁,指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特别注意应用文中某些文言词语,如“届时”“为荷”“莅临”等含义弄懂,正确使用。

所谓平实,指语言力求准确、朴素,把握特征,实事求是,往往不伯铺叙、描写、想象、渲染、抒情和夸张。

所谓得体,一指内容要得体,符合试题要求;又指外部语境,要根据交际的对象、场合、目的及话题恰当选择词句和表达方式。

二、见微知著——研究考查题型

高考应用文写作考查谈略高考应用文写作考查略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考应用文写作考查谈略 篇2

一、近年高考中应用文试题的特点

1. 考试题型日趋多样化、丰富化

应用文写作是历年高考的常见考题, 但前几年的考题类型多是新闻写作, 要么为一则新闻加上标题、拟写导语 (1999年全国卷) , 要么概括新闻要点信息 (2001年全国卷) , 因为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涉及应用写作较多的就是新闻写作, 所以, 新闻写作在应用文体写作考试中一枝独秀是可以理解的。但从2004年以来, 应用写作的考试呈现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出现了图表信息概括 (2004广东卷) 、写广告词 (全国Ⅱ卷) 、解说词 (浙江卷) , 以及争议较多的富含民族文化气息的对联写作等。2005年则出现了拟写公益广告词、旅游资源广告词、请帖等文体, 2006年出现了写新闻点评 (北京卷) 、写建议 (北京卷) 、写欢迎词 (福建卷) 、写留言便条 (广东卷) 、写版面宗旨等多种题型。2007年, 更多的实用文体出现在高考语文卷中, 如人物简介 (安徽卷) 、候选人推荐材料 (宁夏卷) 、民族戏曲简介 (广东卷) 、拟写稿件处理单 (浙江卷) 、修改留言便条 (全国I卷) , 尤其是山东、天津、辽宁都出现了根据图表概括信息拟写建议的题型。200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则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出现了开场白 (全国I卷、辽宁卷、福建卷) 、图片描述 (北京卷) 、设计展板标题 (北京卷) 、拟写宣传标语 (福建卷) 、描写摄影作品 (山东卷) 等应用文体。可以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 应用文体的考试已从单一的新闻题型发展为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题型体系。由此, 笔者揣测, 以后的高考应用文写作有更多、更精彩的题型出现。

2. 考试重点更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许多人根据应用文程式性、规范性的特点, 片面地认为应用文不过是一些固定的格式罢了, 格式学好自然会无师自通, 于是把学习和考试的重心放在应用写作格式的规范和修改上。实际上, 在应用文写作中起作用的不是固定的格式, 不是规范的技巧, 而是个人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成为近年来应用文写作考试的核心。例如, 2008年全国I卷中的求职信内容修改, 就是为了考查学生用语的正确性和得体性。此外, 多个省份试卷中均出现的拟写开场白也在于考查学生在不同场合中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2007年, 全国I卷中的便条修改, 看似考查便条的写作形式, 实则在了解学生用词得体、妥帖的能力;安徽卷要求学生从300百余字的陶行知生平中概括出不超过70字的个人简介, 考查的重心在于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简明、得体的表达能力;辽宁卷要求学生从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统计表中找出异同, 并针对异同写出结论, 难度颇大。这种类似于调查报告写作的新题型, 不但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使学生跳出了学习应用文就是背些固定格式的羁绊, 学会围绕主题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类, 理清思路, 分出层次, 列出解决措施, 从而培养学生严密、深刻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考试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紧贴时代脉搏

以往我们常把应用文写作限制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团体等狭小的圈子里, 许多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还认为写应用文是机关秘书的事情, 与学生无关。实际上, 应用文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类实用型文章, 它既可用于公务也可用于私人, 既可用于政治活动也可用于经济活动, 它是社会生活中使用更广的文体。近年来应用文考试的内容打破了过去常在科技和政治新闻中转圈圈的局面, 紧贴时代脉搏, 密切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 可以说是一幅包罗万象、色彩纷呈的社会图景。从温馨的留言便条到复杂的图表分析, 从欢快的节目开场白到客观的推荐材料, 从优美的景区介绍到严肃的稿件审理意见书, 从音韵和谐的对联到言简意赅的标题,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内容往往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当今人类探究自然、创造社会历史、珍惜深情厚谊、寄托美好愿望的人文色彩。尤其是今年的高考应用文, 更是紧跟时代潮流, 与我国近期发生的大事件联系起来。仅有关奥运的应用文就出现在多份考卷中, 例如:全国I卷“畅想奥运”主题班会开场白、重庆卷奥运火炬登珠峰对联、湖北卷有关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栏标题、北京卷“奥运史话系列展板”标题等。由此可见, 高考应用文试题一定程度上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而这种命题思想将对语文教学加强生活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高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1. 从基本文体入手, 模仿写作, 推陈出新

当今应用文种类不下千种, 编入各种高考试卷的也有三十余种, 要在高中有限的时间内学好所有种类的应用文无疑不太现实。与其面面俱到地把所有涉及高考的应用文逐一讲完, 不如精选十余种文体深入讲解、反复练习, 让学生从这十余种文体的剖析中掌握应用文的语言特征、写作技巧,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就近年的高考应用文题型来说有如下几类。

(1) 介绍解说类。主要是人物介绍、地方文化介绍、景区介绍。这一类题在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如下几点:读懂材料;控制字数, 锤炼语言;句式整齐, 要有文采。

(2) 新闻类。主要有提炼新闻观点、拟写导语或新闻评论等。这一类题型我们可注意如下几点:了解新闻的基本写法, 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背景材料的安排等写作知识, 重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评判的能力。

(3) 根据图表概括信息拟写建议。这一类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学会读懂图表, 历年高考题中的图表都有一个特点, 就是对比鲜明。学生只要能发现这些对比鲜明的数据就能抓住考题中心进行准确回答;学会从数据中找结论;学会从结论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写建议一定要针对图表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写作, 同时要注意观点正确、理由充足, 具有可操作性。

(4) 广告宣传标题类。此类题在历年高考试题出现的频率颇高。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准备:了解写作语境;力求语言对称简洁, 文采卓然。

(5) 节目发言类。对此类题型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清楚开场白的作用, 即介绍主题、激发兴趣、引入活动;语言要紧扣活动主题, 与语境相一致, 并力求准确得体;开场白语言还应具有生活气息, 应饱含激情和感染力, 这样才能调动听众的热情。

(6) 礼仪请帖、求职信、便条类。这一类题重在:称呼正确, 在姓名前多冠以“尊敬的”、“亲爱的”、“敬爱的”等词语以示尊重;正文措辞礼貌、得体、简洁, 注意炼词炼句;格式正确, 称呼、正文、结尾、落款齐全。

2. 从语言积累入手, 反复揣摩, 锻炼思维

应用文章的语言是一种实用性的语言, 它不像文学语言那样, 是描绘性的、表现审美意象和艺术情感的。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应用文语言的积累, 培养学生客观、平实的表达能力和严谨、准确的思维能力。要做到:研读范文, 以读促悟;指出错误, 对比求真;勤于练笔, 培养能力。

3. 利用课内外资源, 加强练习, 开拓视野

近年来高考应用文写作试题越来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但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关此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训练较少, 为此教师首先要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内资源, 如在教学江泽民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 可以重点进行讲话稿、发言稿的写作片断练习;在教学《胡同文化》时, 可安排学生对本地的风土人情进行解说训练;在教学第二册第三单元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时, 可以要求学生写人物简介、情况介绍;在教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社会生活评论时, 可以要求学生写新闻评论或调查资料评析。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应用写作材料过少的情况,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活动设计训练内容, 如利用学生假期要求学生写简短的调查分析报告和新闻消息, 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写通知、请柬、邀请函、便条、公益广告等应用文体, 利用学期期末及开学之机写计划、总结, 利用中秋、春节等节日让学生写对联并进行评析等。总之, 教师要善于开发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资源, 增加学生理解和运用应用文写作知识的机会, 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考应用文写作考查谈略 篇3

1 以基本概念为载体,考查收集查找数据的能力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每一个数学概念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与灵活使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2].高考中与“数据处理能力”相关的概念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标准差、方差、变量相关性、散点图等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高中统计学的基础.为此,高考试题中通常是以这些基本概念为载体,考查学生收集查找数据的能力.而且对这些知识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例1 (2013年安徽卷理5题)某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有30名男生和20名女生,随机询问了该班5名男生和5名女生在某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5名男生的成绩分别为86,94,88,92,90,5名女生的成绩分别为88,93,93,88,9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B)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系统抽样

(C)这5名男生成绩的方差大于这5名女生成绩的方差

(D)该班男生成绩的平均数小于该班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解析 由3种抽样方法的概念可知,该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所以,A,B错误.5名男生成绩的平均数

5名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故5名男生成绩的方差为

5名女生成绩的方差为

所以,5名男生成绩的方差大于5名女生成绩的方差,但该班男生成绩平均数不一定小于女生成绩的平均数,D错误,故选择C.

本题表面上是对统计方法、数据特征等基本概念的考查,但通过对该题的分析可看出,本题是以统计方法、数据特征等基本概念为载体,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区分概念、灵活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理解收集查找数据的实质.因此,此类试题中是通过以基本概念为载体的形式考查学生收集查找数据的能力.

2 以统计方法、统计思想为载体,考查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在高考试题中通过将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试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3].统计思想方法也是数学高考考查的重点.统计思想主要包括抽样思想和统计推断思想.为此,高考试题中通过渗透统计思想方法,在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对统计本质的理解和掌握.此类题型属于中等难度,一般以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例2 (2010年北京卷理11题)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的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由图中数据可知a=______.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3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______.

本题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为背景,通过学生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阅读与理解,考查学生对抽样思想和统计推断思想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创设实际的问题情景将抽样思想和统计推断思想渗透于所考查的知识点中,使学生在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统计思想方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以各种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

图表是一种将对象属性的数据直观、形象“可视化”的手段,具有直观化、可视化、简洁、美观等特点[4].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对统计图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统计图表的学习和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够应用统计图表整理分析数据,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理解图表,并且具有从图表中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高考试卷中主要考查的统计图表有: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条形统计图、茎叶图等.为此,在高考试卷中以各种统计图表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此类试题考查相对灵活,考查的知识点相对综合,主要以学生阅读、理解图表,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为主,在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有考查.

3.1 以频率分布直方图为载体,考查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

例3 (2013年湖北卷理11题)从某小区抽取100户居民进行月用电量调查,发现其用电量都在50到350度之间,频率分布直方图2所示.

(Ⅰ)直方图中x的值为______;

(Ⅱ)在这些用户中,用电量落在区间[100,250)内的户数为______.

解析 根据频率之和等1,可得到(0.0024+0.0036+0.0060+x+0.0024+0.0012)×50=1,解得x=0.044,可得到用电量落在[100,250)区间内的户数为(0.0036+0.0060+0.0044)×50×100=70.

本题以频率分布直方图为载体,将生活中实际问题所涉及到的数据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呈现出来,通过将频率分布直方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渗透到实际问题中,主要考查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图表中所呈现的数据特征,然后抽取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以折线图为载体,考查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

例4(2013年北京卷理16题)图3是某市3月1日至14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空气质量指数小于100表示空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指数大于200表示空气重度污染,某人随机选择3月1日至3月13日中的某一天到达该市,并停留2天.

(Ⅰ)求此人到达当日空气重度污染的概率.

(Ⅱ)设X是此人停留期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Ⅲ)由图判断从哪天开始连续3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方差最大?(结论不要求证明).

解析设Ai表示事件“此人于3月i日到达该市”(i=1,2,3,…,13).

(Ⅰ)设事件B“此人到达当日空气重度污染”,则B=A5∪A8.所以

(Ⅱ)由题意可知,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且

所以X的分布列为

故X的期望

(Ⅲ)从3月5日开始连续3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方差最大.

本题是以综合知识融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情况,在此过程中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也是考查的重点.解决此问题,数据是关键,而该问题巧妙的将所要使用的数据,通过设计试题用折线图呈现出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折线图中所呈现的数据特征,从图表中将数据抽取出来,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过程当中.

3.3 以条形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

例5 (2012年安徽卷理5题)甲、乙两人在一次射击比赛中各射靶5次,两人成绩的条形统计图如图4所示,则().

(A)甲的成绩的平均数小于乙的成绩的平均数

(B)甲的成绩的中位数等于乙的成绩的中位数

(C)甲的成绩的方差小于乙的成绩的方差

(D)甲的成绩的极差小于乙的成绩的极差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的成绩为4,5,6,7,8,乙的成绩为5,5,5,6,9.因此,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为6,所以,A答案错误;甲、乙成绩的中位数为6,5,B答案错误;甲成绩的方差为

乙成绩的方差

所以,C答案正确;由于甲、乙成绩的极差为4,故D答案错误.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复杂,属于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但是要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极差等问题,数据是难点.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读懂试题中用于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从图中读取出甲、乙两人的射击成绩,通过计算出两人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极差,从而解决该问题.

3.4 以茎叶图为载体,考查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

例6 (2013年重庆卷理4题)茎叶图5记录了甲、乙两组各5名学生在一次英语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8,则x,y的值分别为().

(A)2,5(B)5,5(C)5,8(D)8,8

解析 根据题意,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可解得x=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8,可解得y=8.

本题选择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茎叶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从茎叶图中获取数据特征,并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茎叶图是近年来高考中新增的内容,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在使用茎叶图时,一定要注意看清楚所有的数据样本,弄清楚茎叶图的数据特征,在读取数据的时候不能遗漏数据,更不能混淆茎叶图中“茎”和“叶”的含义.

4 教学启示

4.1 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收集查找数据的实质

基本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5].对于学生来说,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在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能力.在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过程中,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收集查找数据的实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强化学生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学生可以掌握收集数据的意义及方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其次,教师应强化学生对统计图表、数据特征中相关概念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支撑着学生对统计相关内容的学习,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使学生灵活的使用概念,也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收集查找数据的实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4.2 重视统计思想方法的渗透,理解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以数学知识为基点,蕴含于数学知识中.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理解数学的本质,启发学生的思维.统计学中的思想方法称为统计思想,主要包括抽样思想和统计推断思想.这两种思想渗透于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抽样思想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然后在统计推断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的特征,进而对实际问题进行推断分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知识点为载体,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思想方法.通过统计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理解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帮助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4.3关注对各种统计图表的表征,提升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

图表是统计中的重要内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图表是整理数据的唯一途径,通过图表可以使杂乱无章的数据有序、明了的呈现出来,使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在统计内容学习中,从统计图表中抽取运用数据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对抽取运用数据的能力考查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对各种统计图表的表征,通过强化学生阅读各种统计图表,使学生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从各种图表中抽取出对实际问题有价值的数据,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5 结束语

在高考试卷中数据处理能力不是单独存在的,能力的综合考查是高考考查的特点,在考查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也涉及到其它能力,如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数据处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查找到数据的整理分析再到抽取运用数据,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到各个具体的环节,使学生在理解数据处理实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2]任子朝,周远方,陈昂,田祥高.高考数学科考核目标研究[J].数学通报,2013,(7):1-8.

[3]刘绿芹.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五大基本能力”探析[J].中学数学月刊,2011,(9):7-9.

[4]刘元利.聚焦高考中数据处理能力考查[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4,(Z1):5-6.

上一篇:全国爱牙日的活动总结下一篇:新swot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