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论文

2024-08-30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论文(共12篇)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论文 篇1

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高中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他们非常喜欢通俗读物,如卡通漫画、侦探小说、青春小说、恐怖小说等,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究其原因是,古典诗词距离我们年代久远, 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耐人寻味的含蓄之美,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但是学生体悟不到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美,反而认为古典诗词艰深晦涩,理解起来太难,再加上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平时没有时间诵读和研习古典诗词,久而久之,学生对古典诗词失去兴趣,可想而知, 考试中古诗词鉴赏类题目得分偏低。 以上这些,应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正确的途径和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诵读并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然后体验并领悟诗人的心灵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成功源于良好的发端。诗词教学中,导入新课运用得精彩,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 首先教师自身须充分备课,吃透教材,然后采用新颖灵动、极富情趣的开场白,营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高高兴兴学习古诗词。

在学习李煜的 《虞美人》 时,我给学生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 《虞美人》,凄楚哀怨的歌声,直抵学生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使他们初步理解了诗词的内容,领悟了诗人的情感。

多媒体电教手段具有直观 、形象、生动的特点,它的使用具有事半功倍之效。在导入新课环节,放映一段和诗词文本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学生调动视听感官,欣赏有声有色的图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伸张思维的触角,捕捉到有价值的动态信息,为更好地解读诗词奠定了基础。如学习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时,我出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赤壁风景图,并播放 《三国演义》 主题曲, 恢宏壮阔的画面,浑厚沉重的音乐,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赤壁古战场,与词人一起领略长江奔腾浩荡的磅礴气势,聆听惊涛拍岸的轰轰鸣响,何等惬意!

二、反复诵读,其义自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个体朗读、自由读、分组读、学生齐读,在一节课中不妨交叉进行。教师应对学生朗读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指出的注意事项:一是学生朗读时要心无杂念,忘我投入;二是要读出诗词的韵味,尤其是高低起伏和抑扬顿挫;三是把自身情感融入到诗词中,与诗人对话,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学习李白的 《将进酒》,我先示范给学生读一遍,然后找两名同学分别读上下两部分,接着让学生整体齐读。下个环节是对诗歌内容的研习,经过点拨、讨论、探究等几个步骤,学生梳理了诗人的人生轨迹,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脉络。最后进行诵读,“披文而入情”,他们根据诗歌的情感踊跃吟诵,吟诵过程中大多注意到了重音、快慢、强弱,读的声情并茂,读出了几分“醉”意,几许 “狂”味。

三、分成小组,合探解疑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引领者的角色,而高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展现自我。现在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操作流程常见的是:分成小组,合作探究。诗词教学也不妨采用这种模式。 高中古诗词需要关注的几个内容板块: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 内容情感。因此,在学习诗词鉴赏时,我首先把班级同学分成五个小组,让每组选择上面的其中之一,然后小组成员组内讨论疑难问题,归纳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图。接着分小组展示讨论后的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质疑,将知识树搭建起来,提出自己解决疑难、重点知识的办法,做到资源共享。这一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他们就问题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了诗词鉴赏能力。

四、知识迁移,拓宽思路

事物之间总是有联系的。古诗词也概莫例外。所以,在关于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教某一首,要实现高效的知识迁移和变式训练,以达到巩固提高、拓宽思路的目的。例如学习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后,我引入他的另一首 《水龙吟》,让学生就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学生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找到了两者的相似点,又揣摩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借助这样的迁移比较,不仅锤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他们更深入体味辛弃疾其人其词。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论文 篇2

第一,古诗词对提高人文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倘若以古诗词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手段,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遗产丰富,把这一资源利用好,使其为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服务,可以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文化腐蚀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和人文精神,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利用这些美好的作品来塑造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古诗词对完善学生人格具有积极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而古诗词的教学活动可以完成以上要求。曹操的《观沧海》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宽阔的`心胸;李白的《赠汪伦》可以使学生重视友谊;陆游的《游西山村》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出悲壮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诗人为了自身坚守的信念和生命的尊严,毅然舍生取义,如此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古诗词对提高语文的审美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美并且感受美,进而获得情感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以及身心的平定,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厚的精神积淀和健全的品质特征。而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古诗词用凝练的语言就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可以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或者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等。另一方面,倘若教师具备深厚的古诗词文化功底,那么他的美学素养水平也会很高,这样的教师可以更好地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重视朗读积累,在反复吟诵中提高理解能力

诗词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该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思;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激愤,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不读,安能体会得出?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它不仅指出了诗词的可读性,而且向我们暗示了学习诗词的一种方法积累。积累可以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那么,教师就要在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诗词的量的规定上下一番功夫。教学时在课堂上开辟“每课一诗”、“专栏”等,要求全班学生轮流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爱的诗,谈谈自己的心得,并要求学生课后做到两点:第一,讨论该同学的分析是否中肯,谈自己的见解;第二,在短时间内背诵这首诗。这样日积月累,三年下来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品味意境

司空图说诗词创作要做到“思与境偕”,说的就是意境。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的产物。简单来说,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诗词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根据古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感情抒发或者事件叙述,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人创造的意境,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深思的重要问题。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词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诗词画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感受到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魄;有的感受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从而把握住整首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豪放之情,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扩展延伸,提升能力

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名家赏析的文章、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①从课内向课外扩展,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涵咏中感悟陶冶。②引导学生通过专题探索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象与情感、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③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书刊,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名家大师,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④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研究一些作家的传记(评传),走进历史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折射,从而深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和宇宙哲理。生命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手脚架搭建的高度。搭好手脚架,重在让学生积累文化,掌握方法,使其知识和能力相生相长。

浅析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鉴赏

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接受文化洗礼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享受古诗词带来的精神体会。古诗词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让学生对这些财富进行有效利用,吸收其精华,从而使学生在充满诗意化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家都知道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的数量数不胜数,有相当多的作品值得我们对其进行鉴赏和研究。然而,目前对古诗词的鉴赏是在一定的文学层面基础上的,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鉴赏却是少之又少。在这个问题上,语文教材专家也不可否认,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缺乏研究。

(二)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觉得古诗词枯燥乏味,很难理解,背起来很费劲,还得看书下的注释才能勉强看懂内容的大致意思。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古诗词不及学习现代诗歌有趣,现代诗歌多以白话为主,简单易懂。还有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没有什么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几个古诗词进行默写,根本体会不到古诗词中美的所在,觉得那些生活与事物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必要去研究那些东西。这些想法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通过意象体会诗境

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这种不好的现象继续下去,有效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意象体会诗境。例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一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课前准备的幻灯片,将诗词所描述的景象与意境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在配上凄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放幻灯片前给学生一点提示,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带着寒蝉、骤雨、凝噎和暮霭这四个词投入到幻灯片的观看中,让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古人作诗时的意境和心情,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学习与实际相连接

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觉得古诗词离自己的生活较为遥远,与现在的生活不搭边而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将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与实际相连接的方式改进教学。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将这首词所描写的天姥山和现实中的天姥山相联系。在教学时,我们可先让学生阅读诗词,感受诗人笔下的天姥山,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介绍天姥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景色。这样通过比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古诗词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还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写作风格,更好地理解了诗词的内容与意义,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在学习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中,我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古人设置的情境中,想象自己就是当时的主人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然后大胆地将自己所想的画片用语言描绘出来。有学生描绘道:一棵干枯的树藤缠绕在一棵枯老的大树上,秋风瑟瑟地吹动树上的枯叶。昏暗的空中,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使人感到一阵阵悲凉。面前一座小桥下,水面是平静的,秋风轻轻吹过泛起一点波澜,缓缓地流过远处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的门口。悲凉的秋风,孤独寂寞的古道,一个孤独的游子骑着一匹眼看就要瘦死的老马,在太阳就要下山,仅留一点余晖中,孤独寂寞地向前行进着。学生通过对这种情景进行无限制的想象,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作诗的心情,即一个孤独的浪子思家之情。诗人独自走在他乡的道路上,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看到的夕阳西下,燕雀归巢,炊烟袅袅的人家之景无不体现出作者此时心目中的无限思乡之情,并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样深入地去联想与想象诗人的写作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与吸收。

三、结束语

中国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诗词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看的。我们要高度重视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式,通过意境与想象将学生带入古人们的生活领域,通过学习与实际相连接,让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词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激发对古文学的热情与兴趣,接受古文化的精神洗礼。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享受古诗词带来的精神体会,开阔视野,润化心灵。因此,我们要向古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心科.接受美学与高中文学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2).

[2]付春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雁意象.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

[3]王念楼.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7).

[4]黄东晓.谈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1(28).

[5]于兴雷,吕英利.语文课堂“创造性学习”方法探微[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1(10).

浅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篇4

一、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意象往往是学生选择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意象教学即是通过一定的手段, 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帮助学生辨明格律、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活跃思维, 激发想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读诗词, 赏诗词, 抓住了意象, 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例如, 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 学生通过阅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拓印在脑海: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用词精准、凝练,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品味、比较诗词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 让学生沉浸在诗作中, 激发他们的求索热望和乐学情绪。

2.在情境中感受意象。古语“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例如, 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中的“秋色到空闺, 夜扫梧桐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 令人愁肠百结, 其苦之深、其愁之重可见一斑, 无不营造出深入肺腑的感伤和无奈意境。

3.借助意象教学品味诗词意境, 感悟审美情怀。例如, 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特定意象的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杨柳”“残月”“酒”“长亭”等意象烘托出了作者浓重的离别情:此一去, 天涯相隔, 前路迷茫, 愁云惨淡, 如此“相思”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审美情怀自然而然生发出来。

二、通过诵读体会诗词的言辞之美

“诵”即指朗诵或吟诵, 是审美主体感知古典诗词的最主要途径。通过朗读, 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 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 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让学生终身受用。

1.掌握古诗朗读节奏, 读起来才能琅琅上口, 音韵优美。例如,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体会诗词的感情色彩, 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生才能够理解寓藏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

2.配乐齐读, 体会情感, 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例如, 在教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 配上《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朗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 配上一曲古韵十足的《高山流水》。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诗词教学过程,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具有演示方式生动形象、包含信息丰富等明显优势, 可以为诗词鉴赏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 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而在语文课程中, 古代诗词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所以, 教师要恰当、适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让古诗词重放异彩。

1.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 在讲《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 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再现古诗意境和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 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来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借助具体可感的画面去领会文字的内涵, 真切地感悟到诗词意境的高妙。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 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教师要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 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 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

3.调动记忆内存, 创设教学情境。例如, 教授《金缕衣》中“劝君须惜少年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时,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等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形象, 让学生感受到光阴如剑, 懂得珍惜时光。

四、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词的语言可通过整体性语言风格比较来进行。“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 未必理解得透, 必须多揣摩。”这句话点出了咀嚼、推敲的重要性。因此, 要想在诗歌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就要强化诗词教学, 强化诗词教学中的语言欣赏。

1.揣摩咀嚼, 品味作品语言。例如,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抒发的是杜甫的痛惜之心与壮志未酬之愤, 通过揣摩咀嚼语言, 我们可以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等。

2.语言是诗歌的载体,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诗歌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语言的艺术, 要想深入到诗人的内心, 必须细心品味诗歌中的语句。例如, 李煜的《虞美人》用语平淡, 但感人至深。因此, 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上多下些工夫, 才能够深入体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 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诗歌更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 寻找规律, 掌握技巧, 有效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摘要: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感和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诗词鉴赏

参考文献

[1]段正良, 李绮.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健全的人生设计[J].管理与教学, 2008 (27)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篇5

教师是每天和学生见面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一个具有深厚人文修养的出色教师,不仅能够把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理解得更好,也能够凭借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著名学者郦波教授就是凭借渊博的学识得到学生认可的例子。提升教师素质,也要靠多读多练,多读出色的古籍,在备课过程中多参照名人大家的见解,都能丰富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引导学生关注推广古文化知识的媒体栏目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浅议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词教学 本色教学

目前,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虽然教师上得热热闹闹,学生学得高高兴兴,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很少,有的学生连基本知识都没能牢固掌握,也就更谈不上三维目标的实现了。这种教学方法是与我们进行改成改革的初衷相背离的,也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词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它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要求,我们必须让课堂教学回归本色,以教学的本来面貌来面对学生,实施“本色教学”。

一、诗词教学要重视文本,实现文本的回归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目光和侧重点放在了教学的全面、活泼上,创造出了美观的教学环节,但是对于文本本身的关注并不多,教学的重心不再是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而是转移到了课堂活动与课外内容上。在笔者看来,诗词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品、多思,读出自己的新知,品出诗词的意蕴,思考作者赋予诗词的情感。常规的诗词教学应该是以阅读为基础的,只有让学生多对诗词和与诗词相关的内容进行品读,他们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与诗词相符合的意境,从中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从教学的优化入手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味。

(一)诗词教学回归文本是与新课程的要求相符的

1.只有让学生读懂诗词,我们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也才能将教学引入更深的层次。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教师要将教学提升到认知的高度,指导学生的阅读,实施有效教学。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的凭借,要想实现回归文本的目标,就要坚持以教材为主,遵循教材的编排特色。我们经常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就是因为教材这一载体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深入、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要对诗词的内容进行延伸,还是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含义,都要以学生能够读懂为基础。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的体验就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和文本进行接触,学生的任何解读都是虚无缥缈的。

(二)诗词教学回归文本能够使其本身的价值得到凸显

我们所说的回归文本,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而是要对教材进行良好的运用,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写者经过多次的考量才选进来的,对于学生的诗词学习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这两首词是宋词中的经典,形式工整,内容大气,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宋词的精妙,也能对两宋时的词坛流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宋词占据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由这两首词窥得,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运用,不辜负选文专家的一片苦心。

(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朗读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语文水平逐渐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走进文本,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使学生具备语文的意识,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诗词教学必须要读,读过才能体会诗词的意境,从那些平仄之中感知诗人的情怀。如学习《琵琶行》时,笔者就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播放了一些名人阅读这首诗的录音。学生不仅对琵琶女“年长色衰”感到悲凉,也能体会诗人当时“谪居卧病”的凄凉的心境。

二、对诗词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虽然我们强调诗词教学要回归文本,但是学生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之内,要走出课堂,去教材之外寻找一些能够利用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语文学习得到有效的延伸。诗词大多都篇幅较小,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显得厚重且富有文化气息呢?我们可以尝试对诗词教学进行一些拓展,使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文学氛围。拓展是诗词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在实施拓展时,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找准拓展的时机,二是要对拓展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一)对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拓展

诗词学习最基本的就是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的一些主要经历,诗词写作时的背景,以及当时的文风流派等,这些知识都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诗词。但是,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引入这些内容呢?怎样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一般情况下,笔者会把这些内容放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进行讲述,但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差,学生觉得这些知识都是可有可无的,他们的思维就会产生一种惰性,对这类知识变得麻木。于是,笔者就尝试着改变引入的时机,在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深邃的地方引入他的经历、写作背景,或是在学生对诗词有不解的地方向他们讲述作者用典的来历。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启发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通过比较进行拓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遇到了困难,一时难以展开,教师就可以利用比较类的拓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勇于进行创新和质疑。在比较拓展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不用将过多的心思放在一些固定的框架内,只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有发言的勇气,能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顺利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三、抓住诗词的细节

我们教材中的诗词都是文化精粹,每个词语都能体现作者的匠心独具。教师可以在一些容易被学生忽略却又对表现主题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处设置疑问,引入拓展性探究,以便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其对诗词的解读更加透彻。

(一)抓住重要意象进行解读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很多意象历经千年后承载了很多文人的梦想与忧伤,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抓住诗词的意象能够使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解读诗词,将他们的思维带入更高的层面。

(二)抓住重要词语进行解读

自古以来,文人写诗就注重炼字。从字词的细节处出发鉴赏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还可以让学生在揣摩、品味语言的同时,使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

(三)抓住重要的标点进行解读

学生解读诗词时经常会忽略标点。严格地讲,教材中所选诗词的标点都是后人添加的,未必是最恰当的。因为添加者对诗词的解读不同,所加的标点就可能不同。研究诗词中的标点,目的不是找到那个最合适的标点,而是要挖掘潜藏在标点背后的作者的原意或诗词文化的内涵。

总之,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诗词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回归教学本色,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篇7

一、重视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 朗诵一直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朗读能实现语言的两种转换——书面语向口头语的转换以及作者语言向读者语言的转换。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朗读和吟诵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吟诵。古诗词都有韵律在里面, 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平仄朗读指导, 平声有绵延之感, 含强调之意, 教师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感。如诵读一些忧伤的诗词,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的伤心事, 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加强教师的朗读培训。“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 引起心灵的共振, 使读者达到理解的目的。如在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 教师要能入情入境地进行范读, 读出词中无限孤寂悲凉、思恋的情怀, 还应对所朗读的内容配以详细解析, 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悟。

二、让学生学会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司空图曾说过作诗词要“思与境偕”, 所谓意境, 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简而言之, 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诗歌所承载的真善美内容和高妙的艺术精华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高中语文课本收入的诗歌向我们展示出了或雄奇、或壮阔、或浓郁、或淡雅、或深远的意境, 探究诗歌的意境犹如欣赏一件件艺术品, 我们不仅会惊叹它的奇思妙想而且会感到赏心悦目, 还可以从那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学会运用新的方法和角度来学习, 这样才能全面体验诗歌之美, 也能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留下的丰厚文学遗产。

1.从诗题入手, 从字词 (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拟声词) 入手, 从诗眼 (关键词或句子) 入手来把握意象。杜甫的《蜀相》一诗的诗题就是诗歌的眼睛, 一读到题目我们便很自然地想到“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整首诗情因景生, 景因情活, 物我一体, 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诗画结合, 巧设意境。诗歌都有直接形象, 而通过想象, 我们能领会到“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获得间接形象。例如苏轼在《书摩诘蓝天烟雨图》中:“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这类诗歌有一种饱含创作者思想情感的境界, 这一境界即情境, 我们走入情境方能体悟到意境。

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诗歌教学中

诗歌内涵丰蕴、意象抽象的特点使教学设计不太好把握, 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诗歌教学, 使诗歌的美、生活的美、人性的美如一股股甘泉, 无声无息流进学生们的心田, 既能直观形象, 又能增加内容、展示容量。

1.文像并茂, 鉴赏行为美。孟子主张“充实之谓美”, 主要就是要求做“美德之人”。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控制性, 将信息以最适合学生习惯、最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图像, 提供给学生。例如《孔雀东南飞》,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著作, 语言凝练, 人物形象鲜明, 主题深刻。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融音乐、声响和画外音为一体, 适当地再配以文字说明, 营造出特殊的课堂气氛, 强烈渲染烘托出主体的形象, 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触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在受到感动的同时, 陶冶了情操。

2.借多媒体启发想象力, 培养创新精神。“想象是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想象是人类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运用多媒体学习诗歌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富有个性的学习中, 达到诗歌教学目的的最优化。

四、教导学生古诗词鉴赏方法

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是一门独特的审美艺术。因此, 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的方法上应当开辟新的角度, 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品读诗歌语言的动态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 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中国古代诗人特别强调用炼字、炼句来增强诗句的动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诗歌中意境的艺术性创设, 感受诗歌语言独特的内蕴美。例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人格化的“闹”字, 意态传神, 动感十足。

2.知人论世法。诗言志, 歌咏言。诗歌是诗人志向、情感的载体, 其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意境含蓄, 往往令学生难以把握。教师要遵循诗歌鉴赏的规律, 以故事创作情境, 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开拓学生情感的自由空间, 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无数的精粹, 古诗词的意义不容小视,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 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 切实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高中语文教师要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 让课堂不再沉闷枯燥。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 并引导学生对名言名句加以运用, 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摘要:诗歌是人类语言文化精华的体现, 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形式。其中的古诗文更是集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为一体, 值得我们深深品味。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参考文献

[1]郑菊芬.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2 (3) .

[2]邓德刚.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语数外学习, 2012 (3) .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篇8

(一) 课堂教学过程枯燥, 学生缺乏兴趣

首先,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师对古诗词进行简单讲解后, 让学生自主背诵,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掌握古诗词的真实情感, 缺乏对古诗词意境的想象。这种古诗词教学方法是枯燥的、乏味的,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受当前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网络小说、漫画等快餐文学在高中学生的阅读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 古诗词一词多义, 意境深远, 学生阅读起来觉得晦涩难懂, 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与理解, 因此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兴趣不高。

(二) 古诗词教学不被重视, 未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对古诗词教学方法给予足够重视,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囫囵吞枣, 对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没有深切的感悟。另外,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忽略了对古诗词中意境的体会, 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 以应付考试而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无法体会到古诗词的价值。

二、论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习积极性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 ”意思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比如课堂一开始, 巧妙地设计导语, 以贴近生活、形象的事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万里长江进行描述的同时, 追忆了三国时期功业非凡的英雄俊杰。在教学中可以用“三国人物中, 哪位才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作为导语,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三国时期人物, 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他心中英雄的描写, 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更能吸引学生学习。

(二) 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多层次朗读

古诗词富有节奏、韵律轻快,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会读, 更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例如, 对曹操《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 曹操以宏伟的气势, 充沛的感情, 抒发其作为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也有对岁月蹉跎、时光短促的感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竞赛, 集体朗读等形式, 引导学生体会曹操诗中的意境, 以充沛的情感进行朗读, 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也使得课堂学习气氛更加热烈。

(三)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增加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趣味性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结合多种学科、多种教学方法, 增加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趣味性。如引入音乐教学, 古诗词在节奏与音调上有独特的韵律美与节奏美, 李煜的《虞美人》, 柳永的《雨霖铃》等都有现代音乐谱曲, 教师可以播放相关乐曲, 再加以引导, 使学生更迅速地进入角色, 生动地感受到课文情境。另外还可引入绘画教学, 教师选取一些绘画作品, 点拨学生组织所学古诗词对画题诗, 给画配上诗意, 更能引导学生思考与领悟。如选取一幅大海涨潮的图片, 教师对大海的气势与意境进行引导, 学生联想到《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结合绘画将有更深的感触。通过此类教学方法的不断发掘,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 注重课外延伸, 巩固学习效果

教师不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古诗词教学, 更要延伸到课外, 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 使学生知识掌握更丰富, 学习效果更牢固。例如,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前, 可布置学生自己寻找资料, 通过网络搜索、翻阅书籍等途径, 了解即将学习的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灵感。以《过零丁洋》为例, 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时南宋即将灭亡, 诗人被押解逼迫招降, 抑郁无力报国才发出此国破家亡感慨。学生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后对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历史名句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引出其他感叹国家兴亡的诗词, 对诗词中的情感及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 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 而且能扩展掌握更多的诗词, 逐步锻炼学生的鉴赏水平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学好古诗词对高中生的素质与修养有极大的作用, 但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 需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 对古诗词教学方法不断发掘与创新, 使高中生不仅仅会读、会背古诗词, 还要展示出古诗词的丰富内涵, 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思想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摘要:古诗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当代, 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 在高考中占据了一定的分数。但很多高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做好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得高分, 而且对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和道德品质, 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以下, 本文结合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对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教师

参考文献

[1]徐月花, 李春生.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J].学园, 2013 (10) .

[2]佟献忠.新课标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 (4)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篇9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古诗词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学生考试的必考内容。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并不是老师没有重视, 而是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 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1. 教学方法枯燥, 诗词意境浅薄

现在很多的教师为了应付高考, 在古诗词教学上一般都是以背诵为主, 老师在进行古诗词讲解的时候也一般是讲一下大概的意思, 忽略了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 学生并不能对古诗词有一个真正的理解, 所以也很难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 这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目标相背离。在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常常不能领悟到古诗词中的内涵, 也无法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

2. 忽视想象引导, 缺乏独到见解

学习古诗词的时候, 应该要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才能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但是由于老师表达能力有限, 不能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通过语言的描述来显示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 也就不能顺利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学生只能凭借着对字面意思对诗句进行理解, 不能深入分析诗人创作的心境, 而且学生还会因为想象力没有得到发挥而无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进而也就缺少了与作者进行沟通的能力, 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所学的诗句,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诗句的学习, 还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

3. 不能把握重点, 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古诗词在教学上一直停滞不前, 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古诗词把握不了重点, 而丧失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所谓的外部因素, 就是现在的高中生都喜欢看一些课外书籍, 喜欢听音乐、上网、玩游戏, 由于受到这些流行元素的影响, 很多学生都认为与其有时间进行古诗词鉴赏倒不如空出来看小说、玩游戏, 而且现代小说又通俗易懂, 不像古诗词, 都是文言文, 很难理解。例如, 《离骚》, 一共373句, 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很多学生就会觉得篇幅太长, 学习起来特别困难, 再加上老师讲课方式生硬, 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终影响了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二是内部因素, 也可以说是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偏爱理科, 不能对文科的东西提起兴趣, 只要一碰上文科类的东西就犯困, 虽然语文是文理科的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 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认为这是文科生要学习的东西,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为了应付考试也只能死记硬背, 不会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而且背诵的内容只限于考试要考的内容上,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名句”, 但是一到句子的解释上就一窍不通了; 还有很多同学只记忆那些相对简短的句子, 所以他们在学习古诗词上存在着较大的阻力, 这些同学要想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就必须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百倍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他们宁可多花些时间在物理、化学上, 也不愿意多理解、记忆一篇古诗词。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老师要想学生在古诗词上有好的成绩, 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 感情丰富地朗诵诗句

我国的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 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 很多古人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政治抱负和对生活的不满。所以, 只有在朗诵诗句的时候富有感情, 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情感, 才能真正的抓住诗词的重点进行赏析, 才能品出诗词中真正的内涵。例如, 《蜀道难》是诗仙李白的诗, 虽然不是很长, 但是却用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而且整首诗还寄托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所以学生只有自己富有感情的朗读了这首诗歌才能更好的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那种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想象能力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它自己的意境, 所以老师不能再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必须把注意力放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上, 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才能体会到诗中的意境, 才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作者的意图与心境, 才能更加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

3. 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表达能力

任何的词语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特别是古诗词, 更要用美的语言来表达, 才更加能突出诗词所要表现的意境, 所以老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优美的语言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所要表达的精神, 老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这样才能让学真正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 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力, 才能真正为学习古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优化古诗词意境

在古诗词中,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 所以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 要尽量地优化古诗词的意境, 全面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中的美。如《锦瑟》, 这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这首诗看似在咏物, 但却是一首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这首诗创作于他的妻子死后, 所以才会有了第一句的“锦瑟无端五十弦”, 因为据记载古瑟只有25根弦, 只有断了才会有50根, 所以这里的“五十弦”很有可能有断弦的意思, 很可能表达了它对那些美好生活的怀念。而且诗中还大量借用了庄生梦蝶、沧海珠泪等典故, 能够让读者把听觉转化为一种视觉享受, 给读这首诗的人一种朦胧的美, 所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只有将诗词的意境进行优化, 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以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老师更应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才能走出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困境, 才能对古诗词教学提出独特的见解,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切实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工作, 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何书芹.也谈新课改下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J].学苑教育, 2010, 10 (12) :12-13.

[2]程相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 2011, 11 (12) .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论文 篇10

一、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相关内容介绍

在诗词创造的过程中,作者通常会运用意象,这样才能将自己内心世界更好地抒发出来。然而同一种事物在不同诗词和语境当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是不同的。所以,在诗词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意象的捕捉能力,并引导学生从多种意象所表达的含义理解诗词。针对诗词中的意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深入了解意象的文学作用,并帮助学生领会意象画面的美感。在一篇优美的诗词中,意象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通常是由多种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通过对画面的勾勒,从而构建诗词整体环境和思想脉络。例如在李清照的《武陵春》中,教师在讲解“风住尘香花已尽”时,引导学生以风、香气、落花作为意象,看似没有表达感情但是却又通过对意象的描写展现出了一副凄凉、惆怅的画面,使画面感跃然于纸上,在学生阅读该词,并领会其深意后,宛若身临其境,更好地把握思想脉络,并对该词进行科学的梳理,帮助学生开启想象空间。

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应用手段

(一)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意象进行感受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接近、体会意象。通过学生对于意象的把握,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诗词的认识、帮助其实现身临其境了解诗词的过程,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教师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诗词主旨,领会诗词精髓,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文学灵感和文学创造力。如今,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被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成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工具。比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首先,先让学生听一遍关于《水调歌头》的音乐及其他相关的作品赏析,让学生对整首诗词的情绪基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词中苏轼因为面对着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一个人中秋对月,通过诗词中的种种意象宣泄了心中抑郁惆怅之感。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词朗读,从而进一步深挖诗词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理解作者并没有陷在消极的悲天悯人情绪中,最终表达了作者一种超然豁达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意象理解能力

在高中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于意象的认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意象的表达内容,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对意象融会贯通的同时,有可以提高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传授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并带领学生对意象以及意象所表达的深意进行剖析。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接近诗词本身,并更好地理解意象所代表的深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花是我国古代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手法。人们往往通过花草表达自己的情怀。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以莲花作为寄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不为俗世所累的情怀。又如在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又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韦太守的文章清新自然进行了告诉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该诗歌的见解,从而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过度装饰雕琢的文章创作风格。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诗词朗读,使其更好的体验意象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口口相传与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对诗词进行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加接近诗词本身,从而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诗词前期,学生有必要对诗词中的句、词、字进行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学生准确地朗读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对于那些同音、谐音字表达出来的意象,才能有更加准确的认知。由此可见,读准诗词是领会文章的基础。

除此之外,诗歌更是一种彰显作者思想、传递作业情感的一种文化传输渠道。所以在学习诗词时不仅要理解文章字面意思,更要领会文字背后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对于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知也要从朗读开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师带领学生对诗词进行朗读时,要带入情感,做到朗读者与诗词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并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诗词中出现的意象。

三、总结

关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11

一、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透视

新浪网上曾经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一名记者在江苏一所中学采访时看到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诗歌,就随机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全班喜欢诗词的只有两个同学;喜欢散文的有十几个同学;当问到喜欢小说的同学时,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据学生反映,一般一个班50多人,特别喜欢诗词的不过四五个,喜欢小说的几乎是全部。可见,当代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宁可读小说散文,也不读诗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在诗词的国度里长大的孩子这样不喜欢诗词呢?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迎合小市民心理的通俗文学作品越来越走红,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青年读者,诗词渐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词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还可以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后一年当中可以再版三版。一部好诗集尽管很好,但诗人必须自己掏印刷费,多少年以后还可以很容易地买到第一版。这样一来,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诗词也就越来越少了。

2、诗词教学模式陈旧。

学生对诗词的阅读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教材在诗词的编选上重古典诗词而轻新诗,重思想教育而轻审美教育。这些不仅容易造成学生阅读视野的偏狭,也会使不少学生对诗词产生厌恶情绪。在诗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释题——解释字词——串讲诗句——总结思想”的陈旧模式,讲诗总是从字、词、句到主题思想的概括,注重应试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完整和谐的诗词被生吞活剥,逐刀肢解,诗意荡然无存。诗人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说,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生”。诗人写诗往往一气呵成,老师一点点解剖,说成有这样的讲究、那样的雕琢,难怪诗人会这样来嘲讽讲课的老师。

3、高考作文拒绝诗词。

也许是由于很多人认为诗歌的评判自由度很大,会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所以“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这样的字眼多次出现在高考作文的要求里。即使作文命题中要求“体裁不限”,在实际评分过程中,一些优秀诗词作文也会因“不得少于800字”或者“诗歌不得少于四十行”这样的硬性规定而被“打入冷宫”。还有一些阅卷教师怕承担责任,打保险分,写诗词的考生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许多教师在辅导学生高考作文时不提倡学生写诗词,甚至规定学生高考作文不准写诗词。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作为我国第一考的高考,拒绝诗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违背了中国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不利于诗词艺术的繁荣发展;由此还扼杀了部分考生的特长,对选拔人才极不公平。

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当前的诗词课堂教学,一部分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试卷上出现的诗词试题的题型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让学生会背会写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如何品味、如何鉴赏,则是一带而过;或者到了高三复习时让学生机械地记一些鉴赏专业术语和鉴赏一般程式。诗词鉴赏是一项高雅的活动,应该是感受理解与理性评判相结合。在诗词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到诗词的美妙天地。理性评判应该建立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之上。学生真切体会了诗词意境后,教师可适当地点拨,然后尽可能由学生自己作出理性评判。

1、从分析诗词意象入手,明确课堂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显然,在他看来,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诗词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但是诗词又不同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有跳跃性,表意比较含蓄。学生在感受上最容易触摸的恐怕只有诗词中的意象了。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分析诗词要从分析意象入手。教师可根据诗词结构脉络或者感情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领略诗词的意境。

在理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诗歌的第二、三、四、五节重点写了哪些意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些意象所在小节描写的画面。”学生稍微思考就可以回答。这四节写得很美,分别主要写了金柳、水草、清潭、星辉四种意象。我接着追问: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大家讨论后觉得,这四种意象代表了徐志摩的一种理想。我紧接着让学生比较阅读第一节和第六、七节,重点思考:“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什么又‘不能放歌’”?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引,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诗人离别康桥时的苍凉和无奈。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一些诗歌的背景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认识徐志摩。

2、课外诵读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学习诗词非常重要。除了教材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外,教师可利用早读的时间,适当增加一些篇目。在上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我增加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卜算子·咏梅》《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让学生通过毛泽东不同阶段的诗词,感受一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一个阶段背完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诗词的感受,在班上交流。从高一到高三,我让学生补充诵读了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的主要诗词,做到“诵读一家,了解一家”。不仅仅限于诵读诗词,还要通过一个作者的几首诗词的诵读,了解这个作者的诗词风格。

背诵是很辛苦的事情,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但是很快就忘记了。所以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外,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巩固背诵成果。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科学地记忆。这些对提高学生诗词的诵读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3、组织活动,让学生真心爱诗词。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可以主办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诵读之后相互评点。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尝试着写诗词。

高一新生的语文练习册中有这样一道题:

仿照下面的《泥土》,创作一首诗。

不要老把自己看成是金子/那样时刻会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看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我让学生尝试着写,学生多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事物如石子、蜡烛、小草等来写。我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给学生分析了其中的一部分优秀小诗,指出它们的共性:虽然篇幅短小,但都表达了甘愿平凡、低调做人的思想。我进一步告诉学生,只要做有心人,可以把诗歌写得更好。

这次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诗词的领域不再神秘,诗词的颠峰是可以攀登的。

4、加强对诗词基础知识和发展脉络等内容的教学。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有这样一道题: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①处处春光好 ②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显然,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诗歌和对联的对仗能力。虽然不乏优秀的答案,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由此可见,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押韵、对仗等基本知识的传授。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我们要结合具体诗词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词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词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整体的认识。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在对诗歌源流的认识上体现得最为充分。这样,有助于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原则鉴赏诗歌。

5、高考作文接纳诗词是诗词教学的指挥棒。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高考作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教材编选了那么多范文,如果高考作文诗词不受欢迎,教师教授诗词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学生会觉得会写诗词也无用武之地。

诗词写作是学生流露真情实感、舒展才华的平台,作诗词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词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高考作文何不接纳诗词呢?近年来,部分省市对高考诗词作文极为重视,对优秀的诗词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2003年陕西一名考生在作文中另辟蹊径,写出一首仅有209个字的题为《无题》的现代诗歌,被判为满分。2004年福建省的一篇题为《上帝是公平的》的高考诗歌作文也被判为满分。这些都可以看出高考对诗词作文的重视,这对教师的诗词教学和学生的诗词学习无疑是个不小的促进。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当成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来完成。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能够让学生真心喜欢诗词,实在享受到学习诗词的乐趣,那就是成功的诗词教学。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 篇12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方法

中国被誉为诗词的王国, 自古诗词之多, 佳作之多, 浩如烟海,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的文化内涵深厚, 人文潜质丰富, 韵律优美, 结构错落有致, 意境幽邃深远。因此,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的诗词, 高二还有专门的《唐诗宋词选读》, 可见, 诗词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为高中语文教师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那么, 高中语文在实施诗词教学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朗读诗词, 整体感知

朗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 它是学生智慧的源泉, 因此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首先要重视读, 读是吸收和理解语言的根本, 非读无以广识, 朗读是开启诗歌学习大门的钥匙, 通过读体会出诗的意境之美, 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 理解诗意。课堂上教师津津乐道地讲, 即使讲得天花乱坠, 也不如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教师讲得越多, 教学效果反而可能越差, 因为它会把诗词固有的整体美感打破, 使得诗词支离破碎。所以, 诗词教学的首要方法就是要学生多朗读诗词, 整体感知。

朗读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好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自由读、合作读、齐读、配乐读等方式, 对这几种朗读方式要有层次、有目的性地组织实施。例如, 在诗词教学开始阶段, 先是教师或者学生范读, 然后合作读、齐读, 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 领悟意境, 就要让学生多涵咏, 涵咏就是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同时通过涵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艺术美, 享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而热爱上古典诗词, 并由此逐渐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情景创设, 进入意境

意境是诗词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 如果能够让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 那么, 教学就走向了成功。

1. 利用图画, 带领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

古典诗词就像是一幅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读完一首诗词, 闭上眼睛, 脑海中就会展现出一幅画。在情景的创设中, 图画既可以是实物的, 也可以是脑海中想象的。例如,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让学生慢慢闭上眼睛, 边读边回味, 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这么一幅优美的图画, 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

2. 利用音乐渲染, 带领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

音乐可以把视觉的东西转化为听觉, 音乐可以调动人的情感, 激发人的激情。

三、比较阅读, 加深理解

对比性阅读鉴赏诗词在高考中都涉及到, 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采用诗词对比阅读, 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采用比较阅读有两种方式。1.将同一种风格比较阅读, 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这种写作风格的了解, 也便于教师进行总结。例如, 同是婉约风格的词, 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醉花阴》, 其写作的内容都是最具典型的离愁别恨, 写作技巧都是以典型的意象来渲染离别的难舍难分, 从而总结出婉约派的风格。2.将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可以概括出这一时期社会现象。例如, 陆游的《示儿》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都反映了南宋时期爱国志士对百姓的同情, 对祖国统一的渴望。3.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便于从不同的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作家。例如, 杜甫的诗大都是忧国忧民之作, 像《兵车行》, 教师不妨用《客至》进行对比, 让学生看到杜甫除了忧国忧民的作品外, 还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

四、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诗词语言简洁精练, 一个字往往能够表达出无尽的意思, 这是由于诗词的字数很少, 在如此有限的字数里, 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 每一句, 每一字都必须要千锤百炼, 反复推敲, 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 要想领悟内涵, 就必须要仔细品味语言。首先, 了解写作背景, 诗词的写作背景, 就是我们学习、领悟诗词内涵的一根拐杖, 帮助我们越走越远, 越走越深;其次, 抓住关键字、关键词, 这个关键字、关键词是我们通常说的诗眼和词眼, 它对于我们领悟诗词的内涵往往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功效;最后, 找意象, 诗词的意象多是名词, 既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景物, 它主要是渲染气氛, 为诗词奠定感情基调, 抓住这些意象, 可以帮助学生领悟诗词的感情。例如《天净沙·秋思》, 就是借助一系列的名词性意象来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总之,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学生寻找规律, 掌握技巧, 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诗词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让学生自由翱翔在诗词的美丽空间里,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通才.浅谈如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J].语文天地.2005 (1)

[2]王金战.高中语文是怎样学好的.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SH”课堂教学模式下一篇:经济型酒店的员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