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共12篇)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1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实施明显作用是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理念有了突破性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引入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网络学习等教学模式,而探究学习既是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和难点,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要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方法和精神,而且能够在提高学生感受、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方面发挥作用,扩大学生思考范围和深度,使语文学习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因此,对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所谓高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探究为主教学模式。具体的说,整个教学过程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前提,教师为启发,教材为探究内容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究、表达、质疑、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操作程序包括自读存疑、自主探疑、点拨释疑、自结应用等几个环节,这种学习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自学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一个导师形象出现,其任务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获取知识、锻炼他们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承担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和氛围以便能够促使探究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探究的深度并且能够评价探究的成败。通过上述种种可知,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的教学模式,他们分别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二、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创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模式,采取能够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没有充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要想展开启发教学诱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只能是空想。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生活感受的积累,熟练运用多样的启发方式,使学生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形成。其次,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灵活设计导入形式。如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器材多方面、多角度地诱发学生,激发学生对课文理解与对生活的感悟,使学生品味作品中的人生情感与人物的喜欢悲离,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与人生情感的探究欲望。第三,启发时机的选择是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要素。能抓住启发学生探究活动的良好时机,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机问题不仅是教师对问题提出顺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探究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把握。教师要注重“留白”在探究启发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同时也拓宽了思维的范围与深度。
2.创造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高中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有效结合,因此,高中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探究的过程是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的。所以,只有科学合理的创造探究性学习情境,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使学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3.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兴趣、能力,作为心理特征,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兴趣爱好吸引人去从事某种活动,促进人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并从中得到成果,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更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兴趣爱好,增强能力。于漪老师也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动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新课标同时指出语文学习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科内外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它有着联盛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广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对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会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大大的提高,于社会和国家包括学生个人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要坚持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坚持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熊小林,周慧鹏.高中语文探究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师,2013年22期.[2].叶士娟.高中语文探究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8期.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2
一、借助视频,创设画面美
众所周知,散文往往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画面,我们学习散文的过程就是在画中徜徉的过程,这样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享受,让我们陶醉其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营造的美好画面,我们还要借助视频资料等手段,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感官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体验。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佳作,朱自清用清新的笔调让我们展示了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色,每一个读者都被这篇散文营造出来的美景深深震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篇散文的独特之美,就在教学中使用了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前就搜集了很多关于荷塘月色的视频资料,然后精心挑选其中最美的画面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课件,学生们直接感受到了幽静的小路、婀娜多姿的荷花、朦朦胧胧的月色以及荷塘边的杨柳等意象,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配以轻柔的音乐,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进入了轻柔的意境中去,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很好地享受着如诗如画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描绘进行对照,这样帮助学生体会到了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美,获得最真实的深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视频辅助教学,总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是教师的单纯讲解不能达到的效果。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充分体会散文中营造出的画面之美,这是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咀嚼词语,品味语言美
散文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取胜,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陶醉于文本语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散文,让学生从咀嚼词语入手,品味语文之美是体会散文美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将语言品味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散文语言的独特韵味。
例如在教学《囚绿记》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教师就抓住文本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从而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篇课文的题目,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大家的自主学习中,大家对文本题目中的“囚”字产生了很深的疑惑:“‘囚’这个字在文学作品中很少使用,用在题目中更是少见,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一个字作为题目呢?”这个问题正是教学中需要重点体会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带来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寻找答案。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对于这个字有了深刻的体会:“所谓‘囚’,自然是因为强烈的热爱,爱之不舍才会‘囚’,这就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极端喜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的情感有了自己初步的体会,在这样的体验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学习,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加深刻和真实。
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从课堂导入环节就抓住文本题目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让学生在自主质疑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会,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感知,这样的品味语言的过程,让学生对散文语言之美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体会到散文之美。
三、放飞想象,体验情感美
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散文更要依靠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散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所以,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体验中体会情景交融的美好,掌握文本的主旨,从而实现学生对散文的深度阅读。
在《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在欣赏美好意境的同时,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文本中描绘的五幅画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本中描绘的“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文本中描绘的几种事物来体会,例如文本中的颜色——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等,还有文本中的声音描绘——驯鸽的飞声、衰弱的蝉声等,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身处这样的画面中,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结合教师补充的背景资料,学生体会到秋天的清以及静,但是悲凉的感情可能更多的是郁达夫个人的主观感受,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遭遇是相关的。
散文教学中,充分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每一篇散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美体验是我们学习散文的难点,在放飞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走进文本中的情境,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散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语言优美,形散而神聚,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最好媒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味散文之美,让“美”盈满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散文,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自主探究,美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安之凯.让散文阅读充满活力[J].文学教育(下),2011(7).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80
语文是生活中被人们频繁使用的交际工具,阅读、写作和口语是语文的重要表现方式,新课改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改善,阅读教学的进行是必需的。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他们独特的特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需要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进行,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阅读积累
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步登天,宛如森林需要一株一株的植物方能组成,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日积月累。一些学生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今天不读书,明天读两本也就补上了,殊不知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高中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对学生强调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想法万万不可有,学习如同攀登,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到达顶点。因此,在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求学生注重进行阅读的积累。
第一,教师要重视传统的经典读物。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经典作品存世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能够在几千年的时光中存留下来,必定有其过人之处,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让学生选取一些优秀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无论是先秦两汉的文章,还是元曲和明清小说,都可以归纳到学生的阅读范围中来,学生在阅读经典后能够汲取到一些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开启学生的视角,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例如《红楼梦》,有的人会觉得是写浪漫爱情的悲剧,有的人会从书中看到许多有特色的小吃和精美的食物,还有的人会从书中看到世事兴衰,人们都会站到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这部不朽的名著。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红楼梦》列为必读书目,让学生挤出时间来欣赏这部奇书。除了《红楼梦》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将其他一些名著推荐给学生,例如《三国志》《史记》以及一些适合陶冶学生情操的名篇佳作。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些非常有用的启示,还能让学生的心中渐渐对语文阅读产生较大的兴趣,因此是值得推广的。
第二,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注重品评文章。品评文章是促使学生不断进行阅读,不断进行积累的重要方式。阅读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读,还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来,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见识和扩大学生的视野外,还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品评文章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即便学生们对同一部作品有着不同的看法,语文教师也不需要感到紧张,社会是多元的,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思考问题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百花齐放式的课堂更加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
高中语文教师在遇到学生因紧张或者害羞内向不敢发言时,不需要过分强逼,而是应当以柔和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无论学生的见解是否不合时宜或者显得比较幼稚,语文教师都需要以一种鼓励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要知道鼓励常常是拯救学生摇摇欲坠的信心的一种重要方式。品评作品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先将自己喜欢的作品做一番讲解,如果学生也阅读过这部作品,可以邀请学生也进行点评,对学生给出的评论语文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当然对于学生的见解,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多加肯定。
第三,还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激励。阅读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紧张,学生对于语文的重视可能不够,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够持之以恒,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会上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喜欢的词句背诵下来进行交流,这种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课堂的喜爱程度,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地氛围中来分享彼此的阅读技巧。除了举办交流会以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定期贴上一些推荐的书目,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这些小小的举动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注重阅读积累需要语文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要求读写结合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在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时,也对写作作了重要的要求。阅读和写作其实是两个紧密不可分割的部分,舍弃阅读教学去谈写作或者舍弃写作去谈阅读教学都是不合适的,一个合格的阅读教学课堂,应当是兼顾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进行读写结合,阅读以后一定要动手记下自己的感悟。
语文是一门重视积累的课程,如果学生在阅读作品后不及时的进行记录,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记忆力的话,学生的阅读就会如同将水倒入无底的瓶子,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阅读学习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人是比较感性的动物,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部作品后,学生一定或多或少会有着自己的感想,这个时候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能够加深自己的印象,记忆不一定能够持久,但是将脑海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份记忆就会随着自己翻阅笔记而变得非常可靠。因此,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阅读后有所收获,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需要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使学生有所收获。
探究式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篇4
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情境性原则主要是应在具体情境下开展语文探究性教学。教师要熟练应用电子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手段,比如:范读、游戏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会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和谐、民主的气氛,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要创造适合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此推动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探究对象
实施语文探究性教学时,首先应明确探究对象,必须知道需要探究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探究的关键点,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探究对象可以从文本着手,本文就是信息的集合,我们可以通过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深入探究;针对作品的主题展开探究;对文章中重要语句进行探究。每个文本在选材、语言、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二)合理利用教材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材当做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把教材内的知识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生,使教师本身成为教材的奴隶,没有发挥自身的教学真正任务,这样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就丧失了对内容探究的欲望。因此,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必须合理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联系,延伸到课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只局限在教材内,通过课外知识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考能力,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推动了探究性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删减,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驾驭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删减,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语文学习。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学生要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索正确答案,最终解决所给出问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用自身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
(四)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能忘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潜能。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激发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的深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享受语文带给自己的快乐。
三、结语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语文 写作 思路
无论教育如何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调整和改革,对高中语文教育而言,作文始终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年来最受人们关注的部分,成为每年高考最受关注的焦点。这也说明作文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对语文教师而言,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只有保证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教学新思路,将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注意材料分析,明确写作方向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学生进行写作的第一步都是要审题。而从近十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大部分都采用了话题作文,可以说高中的高考作文已经走进“话题时代”,从实际效果来看,高考话题作文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效果,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进行提升。学生只有在正确审题,正确分析和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把“降低学生的审题难度”、“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文采”、“重视学生想象”等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
做好材料分析,就等于打好地基,如果教师能够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那么,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在材料分析上的专注力,让学生注意审题、选材,还要学会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材料。
当学生面对一些独词式的话题作文时,如“尊严”、“自由”等,学生就必须要在这短短的两个字的“材料”中,寻找写作的方向。材料越短,对学生的考验就越大,这是呈反比关系的。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着手。尽管对“尊严”、“自由”这样的词有所了解,但那是抽象的,是概念上的了解,对写作应该选择的方向,并没有确定的目标。这就影响了学生写作的开展。而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按照通常的方法,学生在分析这一简单的材料信息时,可以采用“词组式”的模式,扩大材料的量,如采用偏正式的组词“自由的选择”,并列式如“自由与责任”,动宾式如“感悟尊严”等,通过确定话题的结构,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命题的方向和写作的方向。
二、灵活转换,正确选择切入点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文,都需要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材料中和话题中提出关键点,进而转换为写作的切入点。而我们都知道材料从生活积累中来,材料从阅读积累中来。由于作文的材料来源广泛,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模式”,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毕竟这样的模式教学,会造成学生的作文产生类型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那学生在审题中如何才能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材料,写自己擅长的作文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大题小做。
高中作文的形式和材料,以及方向是多样的,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根据这些变化进行不断的变化,唯此才能找到正确的切入点。而很多题目给的材料或者话题,往往是“大”的。所谓“大”指的是材料涉及内容、话题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比较大,可写的人、情、事、理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表现多个主题。这无疑是给了学生很大空间,但是也往往会给学生带来难题。
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教师就应该针对此情况,教会学生“大题小做”,用“切割话题”、“限制话题”、“设问构思”等方法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比如以“不满”为话题,学生就可以采用限制话题的方法在此前加修饰语,例如:“我的不满”、“老师的不满”等。
(二)小题大做。
高中作文的出题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具体的,有的是抽象的。面对抽象的题目我们采取的是“大题小做”,而面对较为具体和范围较小的材料或者话题,则可以采用“小题大做”的方式,将所引材料进行思维发散,从小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宽思路。如根据下面一节话以“蝉”为话题写作:
一只鸣蝉被放进一个玻璃瓶里,它迅速地扇动翅膀,想从瓶口飞出,由于瓶口太小总是飞不出来,待它筋疲力尽时,却徐徐地从瓶口爬了出来。
这就是典型的“小题大做”型,学生在面对这种话题时,只要从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去切入,从哲学深度去切入,就能将主题升华,提升作文的内涵和深度。
三、结束语
总之,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正确地把握作文的材料和话题,在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思路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执行,并根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实现知识的转换,将个人情感融入作文中,增强作文的思想内涵。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篇6
摘 要:随着国内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着重研究了探究性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导体教师两方面因素,以期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可行性实施策略有所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探究性阅读是以阅读为本质,将文章的相关信息不断筛选出来,从而提升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目前,高中语文阅读多采用探究性阅读教学,但仍然存在着生搬硬套的情形,因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新课改阅读教学贡献一己之力。
一、对阅读主体―学生的研究
学生是探究性阅读的主体,能否进行探究性阅读以及教学成果的取得,从根本上来说都取决于学生。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珍视学生的个体见解
首先,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和自主探究。传统的阅读教学喜欢让学生大概读一遍文章后即展开教学活动,还未形成独立思考前就进行思想的灌输,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思维懒惰还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知和自主探究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比如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时,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与体会,感受文中对荷塘景致的整体描绘,同时感受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的心境,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深厚的哲学韵味。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经验与文本进行交流。阅读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读者心灵与作者的对话和交融。在探究性阅读中,同样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体悟作品构建的意义,去探究作品所隐含的深层意蕴。当然,学生缘于不同的生活体验对作品的理解不尽相同,教师在保证积极引导下也应该珍视这种独特的理解。比如在讲解《背影》一课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端茶送伞的浅层次中,对于作者在朴实的文字以及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所表达出的对亲情刻骨铭心的体会并未理解。课后老师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父母背影半个小时,用心去体会父母的背影所折射出来的浓浓亲情。通过这种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及体验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及理解。最后,通过往回看的方式,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对一部作品的完整掌握往往需要精读和反复的阅读,对信息进行再次加工,从而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2.探究性阅读贵在培养学生自能发问、自能探究
首先,注重文章关键词语等处的质疑。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注重文章的遣词造句,句子及用词都会反复推敲来达到文章要传达的意境。学生只有反复推敲、品味这些关键词汇,才会理解文章的精华。其次,在文章看似“矛盾”处质疑。比如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忘却”与“纪念”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词汇,作品也正是在这种矛盾中探究作品的主旨。再次,勇于对传统观点进行质疑。传统观点多属于众人长期积累下来的观念,多具有局限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决不可用所谓权威的观点来禁锢学生。最后,对文章无疑处生疑。比如在《智取生辰纲》一节中,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马车等方式进行运送,而是采取最费时费力的人工运送的方式”,问题一提出,老师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说明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对此次押运任务的重视。
二、对阅读导体―教师的研究
探究性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但是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1.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探究
一方面,教师要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自由的情形下进行探究和学习。
另一方面,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入境生情。教师在此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并构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渲染、创设问题、借用多媒体、引发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究
学生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引导。一是对学生的问题及理解予以引导,二是在学生思维活动及探究过程遇到障碍时进行引导。
3.学生探究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延伸
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总结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探究阅读的结果,还要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精神进行鼓励。
总之,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应遵循学生自主阅读的原则,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作家进行对话,更好地读懂生活,探究文章的背后价值,让探究性阅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探究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教育教学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育教学高效课堂 和谐 反思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新时期,为了提高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效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课堂。然而,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不仅应从角色、观念上改变变,更要做优质教学方法的选择,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作为兴洪中学的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阶段英语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
新时期,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特别是高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还带有稍许叛逆,况且英语学科知识相对比较难,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地存在着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老师在主观上做出积极地努力。首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从多方面热爱、尊重学生,不能以权威者或长者身份自居并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更要加倍给予关注,话语态度要慎重,委婉,要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他们的思想,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感到老师没有因为他们的成绩差而放弃他们,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其次,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要主动理解和接纳对方,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并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更加容易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这会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欲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由单一的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认为一节优质的高中英语课堂首先作为教师教学设计要新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教学媒体,以求教学效果最优化,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挂图,实物,计算机,网路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重视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课堂。一堂有活力的课就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同时把教材用活。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只有熟悉新课标,吃透新教材,使新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做到教的轻松、学的愉快。最后,还应该规划课堂时间,给予学生练习。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形式丰富、适量、适度的练习不仅能促进新知的巩固、技能技巧的形成,还起着对教学的反馈与调节作用。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小专项式练习就成为课堂练习形式的首选。它具有针对性强、用时少、题量小的特点、能达到堂堂练、堂堂清的教学效果。做习题的过程就是检验自己的过程,也是考察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地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
三、多反思,多交流,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
每一节课过后,作为教师要多反思,课后反思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每节课上好后,尤为重要的是要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或经验,比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失误、课堂练习题量过多或过少,选择题目的难易不当、教法不适当等,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新的教学构思,这就需要教师课后及时通过反思,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使用。反思过后要及时的改正,同时,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还要多与学生交流,多方面了解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可观察、可评价、可测量的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会有难易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接触与了解学生,拟定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案,比如让善于言辞的学生朗读的,让文笔出众的学生写作的,这样,学生会因为得到教师的赏识而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动力和热情。同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8
【内容摘要】:
关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探究问题,本文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基础,从教师、学生方面探究如何结合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有效性。变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打造有效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网络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网络环境,努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关 键 词】: 多媒体网络环境 有效教学 转变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开放性、强调语文教育要从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转向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学习,强调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应的随之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多元互动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必随之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双向多元互助的“交互性学习”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随着社会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亲密接触”为平面单一的语文课堂注入了鲜活的气息,网络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支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平台。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能充分体现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服务。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就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积极、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
一、信息素养的具备——网络特性促使学生必须具有的条件
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着开放的资源,提供着无限平等的机会,激发着学生学习的动力。中、高年级学生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已具备了基本信息素
养能力、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能力、提炼主要观点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等,能充分适应小学阶段利用网络学习语文的现状。
二、资源库的建设——网络的超文本特性可促使教学信息最有效的使用与管理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有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教材却无法向学生展示,而网络就是资源的最好提供者。学生利用网络学习,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环境,如在互联网环境中检索信息,需要计算机支持下的通讯交流手段等,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与学习大量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们进行了资源库建设和尝试,首先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们使用了百度搜索引擎、美萍反黄软件(用先进的网址拦截技术和网页内容过滤技术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监控)。课前,教师先设置共享文件夹,再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搜索主题进行搜索,指导他们进行分类整理:
1、相应网址
2、相应文章
3、相应文章片段剪辑(复制、粘贴、命题)。学生把各自搜索到的资料放在各栏目的指定文件夹中,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给予技术支持和服务,并进行着监督调控,减少学生进行无意义的或重复的操作。在短时间内,学生搜集的资料会越来越多,从图片到文字,对教材进行着补充、说明和发展。从而,初步建成资源库,教师再进一步把资源库内重复或有问题的资源进行适当的删除或修改,对学生搜集的资料去伪存真,确保资源库能快捷地、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使每位学生通过设置的共享文件夹,可以方便地调阅任何一位同学查到的资料,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㈠自主学习——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自主式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讲的,教师决不包办替代;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火力。
1、要鼓励学生勇于坚持独立
见解。
2、要尊重不同见解。
3、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深入探究……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和超文本性,学生在超文本阅读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点击相关链接,充分利用网络的该特点,进行人机对话,自主学习,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从而能获得更多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内容。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有关春联的背景资料实在太多,我制作了“春联大观园”的网页,根据需要设置了“春联起源”、“春联历史”、“春联集锦”等相应栏目,创造了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栏进行阅读,让他们主动索取、自主选择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欣赏美丽形象的图片,感受各种文字信息,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引导他们汇报自己交流所得。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让学生的阅读进行了横向、纵向的交流,节省了知识获取的时间,拓宽了知识获取的渠道。
㈡合作学习——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单纯渠道式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了较多的参与机会。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网络中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在引导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有关黄山奇松的丰富资源库,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小组组合效果最优化)。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处理工具(word、powerpoind、photoshop等)设计一份展示“黄山奇松”的作品。学生小组中有“信息员”:负责浏览网上信息的;“编辑者”:专门对信息进行编辑处理、修改的;“技术员”:主要任务是对图片、录像、视频等运用Photoshop5.0、音频解霸、超级解霸等进行处理的;“制作者”:对初步处理的信息进行整合、编排;“发布者”:熟悉本作品的内容、特点,对全班进行信息发布。当然,小组成员之间交不是孤立的,学习者之间保持着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话,运用电子留言板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言的均等机
会,为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观点看法的信息平台,在生生对话中,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多方面展开。同时,我们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传到校园网的论坛上或班组主页上进行展示,请求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指导。这样,一张张图片并茂的电脑小报,丰富多样的幻灯片在各种形式的指导下就“新鲜出炉”了。
这种设计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通过熟练使用游戏规则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融于各种愉快的情境中,通过网络,使学习者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优化。
㈢探究学习——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方式。
个别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更要尊重这种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达成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就同一问题情景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在班组或小组中较少发言或表现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索中来。探究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特别强调教师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当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他们的无限创造力就会汩汩地涌动。
苏教版的《生命桥》是一篇激情飞扬、震撼人心的赞歌。通过故事的真切感情,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则乘热打铁:“请输入关键字„藏羚羊‟,浏览相关网站,关注有关羚羊的故事。”学生在输入“藏羚羊”后,点击相应网站,文本、图片、视频信息的有机融合,一个个有关藏羚羊生动、感人的故事就呈现在学生
眼前,宝贵的藏羚羊在遭遇人类的残忍后,流泪、滴血、悲惨的遭遇……激发着学生多种器官的感知,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抓住学生感情宣泄与表达矛盾冲突,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式阐述自己的内心独白。学生则就地取材,直接下载(复制、粘贴、组合)网络资源,设计制作了有关藏羚羊的环保画、标语、海报、宣传小册子等,有的学生甚至合作搭建了网页框架,共建“拯救动物网站同盟”,并通过E-mail、BBS论坛、校园网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作品,让小课堂连起了大世界。
以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学习相互割裂的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现代教育平台,就能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最优化。参考资料:
1、当前中国教育政策问题的媒介话语空间/徐志勇等《教育研究》
2、关于学校资源想实惠教育开放的思考/唐甜甜《教育探索》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9
黄开春
(贵阳一中)
摘 要: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主题――“阅读与鉴赏”为核心,探讨了“阅读与鉴赏”课的重要意义、基本任务以及如何促使“阅读与鉴赏”教学达成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与鉴赏;意义;内涵;有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学习,大约占去学生高中三年语文学习的一半时间,而必修教材的编写者把“阅读与鉴赏”定义为这套教材的主体,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清楚“阅读与鉴赏”这一教学版块的重要意义,并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有效。
在谈“阅读与鉴赏”这一教学板块的重要意义之前,我们需要清楚“阅读与鉴赏”的基本任务。阅读,教材提供了读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则要利用文本让学生知晓怎么去“阅”和“读”,要力求培养学生快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这个着眼于对文本信息的发现和看见。鉴赏,第一是“鉴”,它是在对文本信息发现、看见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对构成文本的各个要素进行相互比照,或者将文本之内的各个构成要素与文本之外的同类信息进行对接或者互相唤醒,这个要求要有眼量;第二是“赏”,“赏”则是在“鉴”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它包括文章用语之精当、文章技法之美和文章情感之美等方面的发现和领悟,进而促进学生高水平的语言实践,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价值观的纯正,这个需要思维和情感的充分参与。总之,“阅读与鉴赏”教学时时刻刻都在考量和培养着学生的眼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阅读与鉴赏”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或者可以随便应付的语文教学活动。鉴于此,持续高中语文教学一年半的“阅读与鉴赏”教学的意义便显而易见:成功的“阅读与鉴赏”教学能把学生吸引在语文课堂;成功的“阅读与鉴赏”教学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收获,且就此形成的能力将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成功的“阅读与鉴赏”教学必将促进必修教材其他板块的学习;成功的“阅读与鉴赏”教学定会助推学生选修教材的学习;成功的“阅读与鉴赏”教学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成功的“阅读与鉴赏”教学必将给高三的语文高考备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要探讨的是“阅读与鉴赏”教学有效性的问题,笔者以为,应该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促进文本教学观念的转变。“阅读与鉴赏”课的真正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基于文本体现出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哪个应该摆在第一位?这是教师要思考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想透了了,我们就会改变一般常态语文课的现状:机械化的操作流程,导入、作者作品背景介绍、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分析,最后基于文章内容,学生就此的感想等,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阅读鉴赏课难以达到有效性。这两个问题想透了,我们的“阅读与鉴赏”课就能从“阅读”和“鉴赏”两个方面真正做到“实”和“透”。
其次,必须准确定位备课的.主攻方向。可以明确地讲,主攻的方向就是“阅读”和“鉴赏”。我们先要根据一定的方法读透文本,发现文本的方方面面,看到其相互之间的关联,能够充分的感受其相互关联之间的艺术趣味。如此,你就可以穿透一篇文章,在教学活动中,就能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举重若轻。
最后,必须以“阅读和鉴赏”为核心,设置不同种类、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阅读与鉴赏课的现场是一场伟大的艺术实践,这场实践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你对上面两个注意的认知和用功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否设计有效的活动形式达成“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四种教学活动形式,但每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又是有层次的,低层次的教学活动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地挑选设计教学活动形式。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语文;探究;策略
G633.3
“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观点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来的。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有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网络,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效的手段是网络化教育,每一位新课程改革实践者都要共同思考运用网络化教育手段来丰富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有效探究语文内涵,突出网络优势
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相整合,通过对互联网中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特有的超链接及交互性让师生在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新模式就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师生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加强师生、生生、生机之间的多维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搜集、整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对于达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一定的好处。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探究性学习模型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查找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学习到教材外的知识,能有效的积累课外知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门户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资源库等查找语文资料的网站,有效合理的选择、整理信息。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中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合作,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讨论组、电子公告板及网络会议等双向交流工具,在网络这个轻松的平台中,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交流,快乐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预习课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补充资料来拓展阅读内容,对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文章主旨有更好的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统一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合理运用网络环境,研究学习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有不同的教学环节,学习策略也有所不同。首先要注意进行课前铺垫,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或者试图了解来探讨即将要学的知识,收集有用的学习信息。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解《兵车行》的内容时,由于学生们已经在学习过的诗歌中了解了杜甫的经历和诗风,对于此诗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就不用在课堂上浪费太多时间对此诗背景进行详细讲解,而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内涵,不仅有利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媒体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意境、确定文本主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性。学生在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学习中,出现兴趣不大或一头雾水的情况,是由于仅凭教师讲解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写景、有的抒情、有的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够,所以不能理解文章内涵。而利用网络相关信息的方式,通过向学生显示形象生动画面的方法来引入文本意境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感知课文,提高自己的课文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孙犁的《梨花淀》时,课文中写了“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制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样一段文字,它从两个部分来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上半部分作者对白洋淀水乡的辽阔无垠和富饶景象进行了描写,而下半部分则对大家对白洋淀的赞美进行表述,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创设意境想象,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分析,当日本人入侵这片土地时,聪慧的白洋淀人民做出了什么反应。
三、贯彻探究学习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升学压力比较大,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状态一直是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来改变学生们课外阅读放任自流的局面,让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1)延展阅读教材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知识之后让学生们对文章进行评价鉴赏,并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并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鸿门宴》之后,让学生们围绕《我心中的楚霸王》这一主题在图书馆或其他网络平台搜集资料,仔细阅读《史记》、《乌江亭》等材料来确定观点。(2)要求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教师推荐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文章或著作,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设计专题讲座,让学生们在阅读思考之后合作完成课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们有益的学习,快乐的进行探索和研究,长时间的积累阅读,对于增加学生阅读兴趣、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好处。(3)引导学生关注报刊,进行时文阅读。在学生阅读书刊的推荐上,教师可以推荐《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报刊,让学生们关注时代,有一个专题性阅读。
总之,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學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的调动,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便是在网络中开展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雅婷.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 教育艺术. 2007(03)
[2]杨吉琳.浅议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学语文. 2006(Z1)
[3]张利勤.习惯决定命运——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 文教资料. 2006(21)
[4]盛承人.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J]. 语文学刊. 2006(12)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11
内容摘要:
如何让学生打好字词这一基础。
一、收放自如自读字音;
二、形式多样理解词义;
三、强化训练积极评价。
关键词:读音、释义、评价、写字
翻开学生的作业,我们会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语句不通顺也是常事,三年级刚接触习作表现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字、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大家都很重视,为何效果不佳呢?
我尝试过多种字词教学的改革,效果不一。在认真学习了新课改的有关材料后,课程标准“以学为本”、“弹性空间”等特点,启发了我。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收放自如自读字音
初识生字,我们往往放心不下,面面俱到。但生字读会了,有的学生读书时还会有不认识的字,一些后进生表现更甚,怎么办呢?
我在指导学生预习初读时,先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后进生读课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读,并及时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指名后进生读时更能暴露问题,所以,课堂上不能只请优等生读,那无异于“掩耳盗铃”,要多给后进生机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
有的生字学生也许在生活中早已认识,就不再是生字。相反,有的熟字学生如果不能再认,对他们而言也只能是“生”字。针对自身情况,读会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连熟字都不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复习,对已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巩固。这就是所谓的“放”。过度的“放”又会使字词教学一盘散沙,显得杂乱,因而,在认识了学生中读错的字词后,我就展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这就所谓的“收”。
这样收放自如地学习字音,重视了“人本性”问题,尊重了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预设的活动,而是生成的。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
如:① “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还可以给学生学习环境。注上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
如:② 按拼音给下列语句填空:
bārénrù
A、昨天,我班又有()()加()了书法班。mùhézuǒ
B、树()()苗()边
如:③ 辨析形近字(说清区别即可)
十——土上——下大——天
左——庄右——石西——两
检测这些题目,可利用荧屏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去写、去做,也可以口答,比较简便易行,可以即时巩固已学生字,并随时掌握学生在某一阶段内的识字情况。
二、形式多样理解词义
以往学习理解词义常常是机械性地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其实,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学的致用,因此,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有何不可呢?我们教了那么多课文,学生真正能运用的有多少?这样学习所得的知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它不能被运用产生新知识,只能是死知识。
理解词语的方式丰富多彩。在解释词语时,学生有的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眼明了,如“花朵”;有的借助实物,具体直观,如“蒲公英”、“牵牛花”等;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趴”、“抚摸”;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如“兴奋”、“低沉”;有的联系实际造句,如“勤俭节约”(××的文具盒虽然有些破旧了,但他还是舍不得扔掉,他可真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其它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近年来一些专家在语言认知心理研究中发现,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以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纬度进行的。因此,考察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汉字的实际运用,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规律。
如:①以“商场”一词为例,农村孩子对“商场”一词的概念不是很清楚,通过“商场里东西真多。”“在商场买东西真方便。”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他们就基本了解“商场”的意思。通过一定的反复后,对这两个字的掌握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在考察时如带上这个语言环境“我在商场里买了许多文具。”要学生认读“商场”一词,学生会比较容易认出。
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加热情更加高涨。
三、强化训练积极评价
小学生机械记忆处于优势,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
(1)、课上提问、练习、设计的题目要兴味盎然。新颖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
如:①“采苹果”。我们用电脑制作了一个CAI课件:一棵苹果树,上面挂满了苹果,每个苹果上标着一个汉字。课堂上当学生指认汉字正确时,鼠标一点,一个青里透红的苹果就滴溜溜地从苹果树上滚下来。这种检测形式学生兴趣大增,谁都想偿试,谁都想多摘几个苹果。
如:②猜谜语。
A、巧夺天工——打一字(人)
B、两个小孩在土堆上背靠背。——打一字(坐)
C、眼前一座山,只能看见尖。
山中两个洞,空气通里边。——打一人体器官(鼻)
以字谜、顺口溜等形式出题检测学生识字,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也有趣味性,能唤起学生兴趣。
(2)、教师评价要富有鼓励性。
同样一组习题,教师在练习前后的引导和评价方式的不同,对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的效果是迥异的。
如:①选词填空。
公工
A、我爸爸在()厂里做(),妈妈常带我去()园玩。自字
B、小红的()写得很好。小青()己去上学。
这类题应该说本身并无趣味,当如果教师提出: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学生都会争先恐后,饶有兴味。老师在学生口答或笔试之后,充分肯定回答正确者“欣欣答得真好!”“莞均答得又快又好!”或干脆给答对的小朋友一颗小红星,对答错者,用“努力”、“下次不能马虎”等激励性评语则同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三、专心致志练习写字。
字词都会读了,理解了,不认真写不行。有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就是写字时只动了手,没有做到眼到、心到,写字就成了机械性的任务,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字呢?
1、指导观察,评析字形。
要把一个字写好,首先是字的结构位置要写得正确。在指导学生书写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如:“垂”字,长横是关键笔画,教师在黑板上边写边指导观察,当学生明确笔画之间的搭配之后,教师立即在田字格中再写一个,让学生再次观察,以利巩固。
2、自评写字质量。
学生每次抄写生字,教师都要求他们用心地按照书上范字的样子写,每个生字要求写4个,然后及时进行自评,看一看4个字中哪一个字写得最好看,就在该字的右上角打上“√”。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书写能力。
3、认真批改和评定。
教师每次批改作业时,要认真细看学生写的每个字,如果认为学生自评正确就在4个字的边上打上一个小五角星,说明自评正确。第二天学生一看到自己的作业,就知道自己的书写怎么样了。
4、组织比赛,集体评析。
教师每个月组织一次写字比赛,比赛后全班集体评定成绩,评出等级奖,并发奖品。这样既鼓励了字写得好的学生不断提高写字质量,又激励那些字写得还不够端正的同学要更加努力。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12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和事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基础学科和技能学科都无法相比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前所未有的被加以重视,并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那么,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呢?
一、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形成学习的良好情感基础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好恶心理倾向,它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具有直接感受事物、认知事物的作用,而且还以一种心境的形式启迪、协调、加强或抑制着认知的强度和效率,是实现知行转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同时,它还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即如果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信息,那么他就会义无反顾地以积极的情感去认可和接受;相反,他就会用消极的态度和否定的情感予以否认和排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在学习中如何发现,如何探究,如何创新,并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交流等活动,尝试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教师作为教学的导演,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认知和情感有机结合。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动机的性质影响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效能,它能够发动有目的的某些行为,又能遏制目的的另一些行为。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中最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不到15%,而数学、英语则高达90%以上,究其原因,许多学生的回答十分干脆:语文没有数理化和英语那样用途大。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不可否认,任何人的学习都是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无用而不学”,这当然无可厚非,同时,我们也不难找出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越俎代庖,忽视主体。语文课探究性学习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景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否乐于去认知事物的意识倾向。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会和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一样自发地活跃起来,并始终如一地保持高昂的情感状态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同时,也对所感兴趣的事物能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一往情深地去探求,去领会。否则,他们就会对学习表现出厌倦、排斥等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要旨就在于此。
首先,要将探究性课题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使学生既有明确的探究科学知识的目的,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习的材料具有趣味性。”趣味性并非外加的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研究中去挖掘,去体味,去感受,并进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内存。探究性学习对客体的确立和材料的选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角度宜小不宜大。角度小了,涉及面就小,容易取材和研究。(2)角度宜新不宜俗。角度新了,能够产生兴趣,激发欲望。(3)角度要扬己之 1
长避己之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认识深刻的,并能展示学生才华的角度。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探究阶段07-24
高中语文阅读探究教学10-27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探究10-06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10-21
高中语文探究题型06-28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预设性探究10-17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06-20
浅谈高中语文探究学习08-22
诱思探究下的阅读教学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