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效课堂教学

2024-08-23

高中有效课堂教学(共12篇)

高中有效课堂教学 篇1

一、引言

2001年6月,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基础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 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在该纲要的指导下, 高中教师都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例如, 虽然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错, 但在考试时学生的成绩却不理想;课堂上的时间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等。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束缚着教学手段的改进, 最终也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对如何实现高中课堂有效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如何实现高中课堂有效教学

所谓的“有效教学”, 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取得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我们日常的高中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教学”标准,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归根结底, 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束缚了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探索出了有利于高中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教学”的方法。要达到“有效教学”的要求,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充分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 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协调性和综合性。

1.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1) 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以往的高中课堂教学中, 通常都是老师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然后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 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 老师应该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例如,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到课堂, 把其中和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 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好动的心理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挖掘教材内涵, 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例如, 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是教学中穿插着很多物理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实验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途径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从而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

2.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情况的分析, 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分析等。新的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应该注意把握课堂内容, 最大程度的对学生进行启发, 如果把握不好则可能会出现学生目瞪口呆想象, 陈旧的教学模式会阻碍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不仅仅有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非智力环境条件。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与学的过程, 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深受学生的欢迎, 那么就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兴致也会提高。因此,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切实行动, 通过真诚的语言和动作沟通, 给学生以平易近人的感觉。此外, 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创造。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老师不能放下架子、不能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 则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相反情况下, 如果老师和学生有着融洽的关系, 作为青少年的高中生一般都会通过努力学习知识, 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知识储备。

4.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高中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情况下, 高中教材的编排已经十分出色, 通常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讲解, 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考。对于章节后的思考题,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也能达到提高学生表述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老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 长期积累下去, 就会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 厌恶学习, 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最终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5.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应该注意教育方法的选择。每个学生对于学习成绩的进步是十分渴望的, 教师应该不断地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创造条件,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条件的创造和教师的教育方法密不可分。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特别注意关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使学生更容易活动进步,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小结

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式, 可以最终提高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的水平。实际的教学活动证明,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物理课程的知识点, 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 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改进。作为教师, 只有更新观念, 树立信心, 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就一定能提高高中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 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高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对如何实现高中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可供相关教学人员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罗雅萍.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 .

[2]曹正善.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特征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9) .

[3]黄小莲.形成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培训策略——以100堂课的教学分析为原型[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2, (6) .

高中有效课堂教学 篇2

上传: 陈永华

更新时间:2013-2-3 7:17:03

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部分学生感觉比较难学的科目,同时也是部分教师感觉比较难教的课程,因而尽可能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自主学习,结果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以致“学生负担过重”和“学生厌学情绪”这两大难题长期难以解决。当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即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其宗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效地改变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好效果而实施的行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甚微,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仍属无效或低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辛苦,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对高中物理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必须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有到位的把握。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另外我们要注意到,高中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正在不断地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而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引导。具体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任何人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更何况高中学生还只是一群大孩子,要让他们学好物理首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我认为只要教师肯动脑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在我的从教经历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而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所以物理课堂上我总是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猜想以及实验的结论的得出。这样的实验课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要有趣得多、有效得多。

2、通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幻灯片、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正好能够吸引高中生的眼睛。所以物理课堂中,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使用多媒体,比如在讲天体运动时穿插一小段“探索与发现”节目中有关天体奥秘的视频;讲到牛顿定律的时候播放几张牛顿的照片,这些看似简单的多媒体运用往往能够迅速地吸引住学生。

3、通过物理学家小故事的穿插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都处在追逐梦想的阶段,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或者正在寻找自己的偶像。这个时候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大学生,因为他们也同样期望将来自己能够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名人。

4、通过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注意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的话,那么该教师教的这门课程学生就会很逆反,不再会有有任何兴趣去学习。所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主要必须具备如下一些条件:知识渊博,关爱学生,风趣幽默,乐观向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同样喜欢你所教的课程。

总之,注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保障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例如有的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解决问题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开展,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物理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物理知识能帮助人们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自然观察紧密联系。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教学中由于问题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小车,小球,木块等,更多的是采用学生在生活中能轻松感知的物理事物和现象。例如曲线运动中的有导弹、铅球、雨伞上下落的雨滴、水平飞行的飞机空投救助物资、发生形变的跳板弹起的跳起的跳水运动员,受力分析例子中可以列举加速、匀速、与减速的汽车或电梯,体检时做的心电图、地震仪的记录图、太阳能热水器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1、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前,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像、幻灯或多媒体以此激发兴趣,在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所研究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来。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天体运动的多媒体图像,提出太阳系中的行星为什么能绕太阳旋转?行星绕太阳旋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其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来满足?以上问题,几乎所有学生感到迷惑不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便起到了激活全体学生思维,产生疑惑,急于求知的效果。

2、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物理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古时候的有个典故叫做拔苗助长,告诉我们过于急于求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同样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忌不可以成为那个过于心急的农夫。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的问题:一个很简单的物理问题讲过很多次,学生却老是不会呢。这时我们的处理原则应该是:“允许犯错、耐心引导”。如果学生暂时没有学好,那一定是在某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一味地心急或者教训学生是起不到效果的,又或者教师当作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继续按部就班,那同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害怕物理。正确的做法,教师应该首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误。然后要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解清楚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多样的原因。可能是老师的进度太快;可能是以前的知识没有明白;可能学生畏惧物理;还可能是有其它方面的心理负担等等。教师应当要依据问题的性质、程度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所吓倒。教师应该明白,宽容和鼓励是学生前进的无限动力。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学生才不会从心理上远离物理。才能够不断地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今后的物理学习也就会更加轻松了。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方的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懂得内容可以不讲或者少讲,留给学生更多得时间。如:高一《机械功》这一节内容我采取了学生自学讨论法,让他们自己读书充分思考,不懂得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渗透学习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应介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高中物理的“电场”概念的学习可以与学过的重力场概念加以类比,把电场力和重力,电场强度与重力场强度,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电势能和重力势能进行类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的联系。学过这一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力和能为两条主线,对电场知识进行疏理组成知识网络。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将一章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以某一线索为主组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得到得是“鱼”,缺少了知识结构如何形成这一思维过程得体验即“渔”,学生要将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还需要进行转化和整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是小组协作完成,使他们逐步养成知识整理归纳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增加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尽量把一些演示实验,如研究摩擦定律、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单摆的振动定律、电阻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等改为学生探究实验,首先引导学生猜想,组成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规范的例题讲解必不可少

有实验、有课件,有故事,有探究活动,有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的物理课堂就完整了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错了。高中物理的难点主要就在于这是一门思考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在于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多次地示范。若不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大部分高中生解物理题是比较盲目的。做对了,他很开心;做错了,他不知道错在哪里。常常发生在课堂上听得懂,课后作业却做不了。因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亲自示范解题的时候,规范性一定要特别注意。

比如: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四步: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第二步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以及运动情况,第三步列基本物理方程,第四步求解作答(检查)。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切忌跳步。比如看起来不起眼的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这好像是每一个刚进高中接触物理的同学很容易忽视的一步。若忽视了这一步,在高中物理《力》这一章的学习中就会到处碰壁,稍微复杂一点的受力情况离开了“明确研究对象” 这一步就是无法正确解答的。在此,很有必要强调第三步“列基本的物理方程”。在很多初学高中物理的同学心中,求解物理题的目的好像就是得到最后正确的结论。其实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物理的目的偏重于“理”,而不是数字。什么才是“理”的最好表现呢?那就是基本的物理方程。注意,方程必须是基本的物理方程,而不是变形公式或其它推导公式。而这些也正是高考中所强调的。强调规范,是为了少走弯路,明确方向,这样才能保障前进的步伐,因而物理教师对学生规范解题的训练是保证物理课堂真正有效的关键一环。

六、注重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的环境,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例如在“测定重力加速度的课题”研究中各学习小组先后提出:双线摆法、圆锥摆法、滴水法、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法、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联立求解法„„、当学生完成某一探究任务时,教师应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给予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勤于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又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作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着力点,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学生的相比较,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另外,鼓励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只要有所进步,就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整合 实效 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73-02

在人民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1(以下简称必修1)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再加上必修1教学本身难度就大,要求也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一学期下来,教师的感觉是:很多时候都在赶课;学生的感觉是:历史内容不仅多,而且学完以后,知识难成系统,支离破碎,比我想象中的历史要难学多了。但是,仔细斟酌,新课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难以操作,只要用心研读课标和教材,化繁为简,大胆取舍,就能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现笔者结合必修1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作的一些尝试总结如下,敬请指正。

一、教学内容要精整合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教科书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由于新课程打破了以往通史编排体例,而是完全以“归同纳宗”的专题形式呈现,这不仅是给学生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教师的巨大考验。必修1展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在课本内容编排上,呈现出多而杂、抽象而系统性缺乏等特点。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结合新课标要求,仔细研读教材,将教材内容言简意赅化、提纲挈领化。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要大胆取舍,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整合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主干,减少枝叶,该杨弃的要大胆杨弃,有时甚至要敢于动大手术、作大整合,包括教学目的的重新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等。这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却是历史新课程教学所必须为之的。

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我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是:

(一)大国穷变,面临变化复杂的国际环境

(二)独立自主,从容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1.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3.新中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新中国外交形象的展示: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的整合。

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人民版,岳麓版、人教版、大象版等,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抗战的一些史实,都是从抗日战争纵向发展过程的单一视角来编排史实内容的,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要解决这一缺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比较不同版本的内容,结合图片和课件等,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精整合,生成能体现全民族抗战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活动要重实效

这里所说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历史常规课教学中(不同于独立探究活动课)外显的行为活动,用时少,又能很快吸引学生眼球,具有可操作性,就是所谓教学要注重和学生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水平,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如在《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中,我设计了自导自演的情景短剧《雅典公民帕帕提的一天》:

情境一:帕帕提是生活在公元前399年雅典郊区的一位农民,今年三十岁,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问题1,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召开一次,严重影响帕帕提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

情境二:帕帕提的妻子也想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帕帕提拗不过她,只有带着她一起去。到了会场门口,妻子被门口的保安拦了下来,不准她进入,她只好回去了。——问题2,帕帕提的妻子为什么不能参加公民大会?

情境三:会场里像往常一样热闹,今天他们要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帕帕提不识字,只好让旁边的一个人代他在陶片上写,至于那个人写的是谁的名字,帕帕提不知道。最后贵族李维高票当选,他的种种危害城邦的行为被大家唾骂。——问题3,这种投票方式叫什么?

情境四:公民大会结束后,帕帕提通过抽签很幸运的成为陪审法庭的一名法官,今天他们要审判的是苏格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他的强硬态度惹恼了众人,大大纷纷谴责,最后法庭以“误导青年”等荒唐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问题4,这个例子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缺陷?

这个情景剧在实际教学中是承上启下的环节,问题1到问题3学生都能快速地回答,问题4则涉及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教师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不需学生花过多时间排练,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用到,又能使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的风趣幽默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当他们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热情参与课堂,进行思考、讨论、探索的时候,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证。教师还可以适时设置悬念,巧用音乐、诗歌、图片、历史片断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只要能达到实效、高效

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三、教学要贴近现实

学历史不应该只是学“历史”。不管是老课程的历史课堂,还是新课程的历史课堂,都应关注时事,用时代鲜活的故事和语言去诠释历史精彩的瞬间。如在和学生一起探讨《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我列举了2010年英国大选一例来方便学生掌握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力构成:

英国首相布朗12日在最后一次前往议会 接受议员提问之后,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宣告结束自己3年的首相生涯。英国执政党保守党新任领袖卡梅伦12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取代布朗上台组阁,那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诸多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再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一)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三)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只要问题设置难易程度适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充分集中起来去认真思考,教学效果较好,也能体现历史为现实和未来社会服务的功能。

依史之框,缀史之魂。很多人认为新课改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但我们为何不突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呢?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在黑夜里走路的人。我们是眼睛,学生是手脚。眼睛要在黑暗里寻找光明,同时手脚也要摸索道路,不断前进。期间难免遭遇困难,但我们要用智慧去化解所有问题。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让我们勇敢尝试和探索!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4

高效教学是与低效教学相对而言的。高效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在遵守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 运用一些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规定的教学实践范围内, 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以使学生当堂获得更多知识和更大的发展。那么, 高中历史的高效教学就是要求历史老师尽可能地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达到让学生充分领悟和吸收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历史课堂低效的原因

1. 华而不实的导课。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 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太重, 固守一定模式、套路, 单调死板, 没有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在历史课堂上, 学生学习必须借助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因此, 教师在课堂初始时可埋下伏笔或者设置历史悬念,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 劳而无功的提问。

通常来说, 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是一部分教师在选择问题的时候, 往往没有考虑周全, 没有精心准备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只是对一些简单地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 有的教师只是针对教材中一些非常表面的问题进行提问, 没有促使学生去进行思考和研究, 此类问题通常没什么难度。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效率也非常低下。

三、有效教学的策略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 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已有的经验, 采用自己的方法来获取知识。”有效教学策略就是要求教师在开放教学内容的同时, 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 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已学过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 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赵亚夫教授说过,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 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 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 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 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 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 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 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 那么教学就会肤浅, 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 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 课堂就能深入浅出, 左右逢源。

(3)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 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教学问题, 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改变既定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 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 通过分析, 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2. 有效“提问”与“倾听”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 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和倾听。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有效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有效性, 只有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 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 “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问方式的选择, 音调的变化及问题情境等。

倾听是一种对话, 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等自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亮点, 就是教师在有效倾听时发现并运用个人的教学机智实现的。

3. 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和总结, 从而促进自身教学, 也是促使教师经验积累和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反思, 可以提升自身的教研水平, 也可以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灵感, 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 构建师生互动机制等。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 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 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力求准确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 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 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通过教学反思, 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 教学设计更合理。

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篇5

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王德忠 固始县希望高中,河南 信阳 465200

生物教学中的实验课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课堂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生物学是一门以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而实验是进行生物研究和观察的基本方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照抄书本或沿用旧教案等是不可取的。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重心不该是“怎么教”,而是“教学生怎么学”,故设计教学方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等因素,这样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学生实际,才是有效的。

二、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时,首先要自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讲课,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当然,自信是要有基础的,一个老师只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自然就会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自信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善于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在讲课时会面向全体学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与个别学生的目光接触时,还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的期待、鼓励或信任。讲课的艺术还突出表现在语言和教态艺术上,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规范,富有节奏;要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高低强弱的音调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还要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等作为辅助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如浴春风,得到一种振奋的、美的享受。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实验,学生操作前,老师要进行耐心地示范,示范过程中尽可能细致地讲解实验操作技能和操作注意事项。如在“显微镜的`使用”这一节实验课上,实验前不但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相关录像,老师还要做精心地示范与讲解,包括以下几点:对光时要低倍镜、大光圈、均匀白亮视野;目镜、物镜镜筒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显微镜使用时要注意先低倍镜再高倍镜,低倍镜下找物像要先降后升再来回,高倍镜下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玻片移动方向应注意要看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移动等等。指导完成后再让学生进行反复地练习。

在平时实验课教学中,即便是课堂演示实验,也要尽量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操作中,打破以往只能让一些固定人员参与实验的做法。如果实验条件有限,就让学生轮流地参与操作,保证每名学生都能阶段性地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的乐趣。这样做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防止产生只有少数生物知识扎实的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而被冷落的现象。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可以掌握实验步骤,增强对实验的理解能力,使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

四、建立培养高素质生物学人才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物科学作为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将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思维方式。生物科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有自己独特的对生物体和环境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含了化学和物理的思考方法。重视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对生物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很多成果,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进步。强化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全面改革教学方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篇6

实际操作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交流,本人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教学认识:

一、教师教学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领悟其中真谛,对社会赋予地理课程的意义了然于胸,正真做到教授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种目标维度的整合。现今许多地理课堂教学仍然沿袭着旧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这种现象改变的源头必须从教师思想着手,增强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实现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

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其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领路人。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身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轻松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们具有更广阔的知识,更高的认识。要胜任这个领路人的职责,广大教师们就必须不斷学习再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使自己的思想学识冲在时代的前头,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路人。

地理学科是一门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这一点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能帮助地理教师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应当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观察生活、观察时事、观察自然,来充实自己。

二、学生学习心理

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不停的讲授着知识,不管教师多投入,学生始终是被动者,学生的学习只是个被动接收的过程,学习好些的学生为了成绩,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听,学习差的学生也只有任自己思想神游了。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我们只有从学生自身角度去思考问题。被动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烦恼和压力,甚至造成了许多后进生的厌学情绪。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教学模式,课堂中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归纳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洋流这一节新课时,不妨事先从网上收集大量图片、视频,课堂开始时把有关海洋水体大规模运动的实际图放给学生观看,并把全球洋流运动图与气压带风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海洋水体大规模运动的原因,推断其运动规律……如此一来一堂地理课就变成了一堂头脑风暴课了,即实现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自己主动探索并掌握。前后两种心态决然不同,前者是有压力的学,后者是有兴趣,快乐的发现知识,事半功倍。学生发现式、主动式的学习是实现课堂少教多学有效教学模式。

三、教学手段

1.掌握新课程导入的艺术,使新知识富有吸引力

新课程导入是否得当,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新课的导入应当注意贴近生活,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探讨性。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往往对社会和自然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设计好新课导言,使课堂更具吸引力,让学生主动愉悦的加入到新课程学习中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

2.充分展现地理课堂的独特性,要有浓重的“地理味”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因其自身学科的特殊性和与其它学科的差异性而体现出各自独特的专业性。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识图、析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所以说地理课与图是分不开的,必须做到: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生动化。

有一款软件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再合适不过了,即google earth地图搜索软件。它采用了先进的3d地图定位技术,通过合成三维卫星照片,形成了一个极度真实且能够提供多项服务的地理信息搜索系统。google earth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通过使用该软件,学生既可以从高空鸟瞰某地的地形地貌,亦可以从近地观察地面的细节,足不出户走世界。通过地区对比可以非常直观地实现地理区域差异的教学。还可以用于工业、农业、城市布局等各方面地理热点的学习,该软件引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对现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城市布局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各大洲城市布局的实际图,找出规律,并结合前面气候、地形的知识探讨原因,再给出假设气候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布局会发生相应什么变化,这样的地理课必将生动有趣,而且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

3.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是学生接收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语言艺术掌握得是否完善也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课堂语言应当尽量做到:条理清晰,生动艺术,言简意赅,启发性和鼓动性强。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7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当前历史教学方法低效化的原因是在一堂历史课上,教师总是竭尽所能追求能达到最大的课堂能效,但是结果总是吃力不讨好,归结下来主要是以下几点原由:

(一)华而不实的导课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太重,固守一定模式、套路,单调死板,没有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教学效率自然就难以提高。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学习必须借助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课堂初始时可埋下伏笔或者设置历史悬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劳而无功的提问

通常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一部分教师在选择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周全,没有精心准备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问题,只是对一些简单的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有的教师只是针对教材中一些非常表面的文题进行提问,没有促使学生去进行思考和研究,此类问题通常没什么难度,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答案。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效率也非常低下。

二、有效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来获取知识。”有效教学策略就是要求教师在开放教学内容的同时,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已学过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一)有效地、合理地把情景教学同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巧妙衔接

情景教学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由于起步较晚,一些教师在情景设计上常常出现问题设计直白、简单的问题,引起不了学生共鸣,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现实活素材,实现情境教学的目地。如通过一些电影、连续剧中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来了解历史,就拿连续剧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来说,他是一个晋商,他讲求诚信、不畏艰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进行不断创业,最终发展成为最大商号。这种现实的情境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最大兴趣,这正是历史教学中所产生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要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时效性,就要深刻地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客观情况千方百计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地。

(二)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对有效教学进行评价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对课堂活动的评价、开展主体多元化评价、对基础知识的评价、进行即兴评价等等。例如关于对课堂的活动评价。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尝试很多有益的课堂活动内容,比如制作模型或关系图表、历史故事、绘制历史地图、网页、课件、辩论等。对于这些生动有益的课堂活动,可进行高中历史课堂的活动评价。对于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制作表格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自评或者互评。比如开展历史课堂的辩论会时,就可制作表格进行评比,最后教师可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公布,评价的得分也可加入学生的课堂学习成就评价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文主要从有效教学的含义,当前历史教学方法低效化的原因及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阐述了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及应用。这些策略对高中历史教师改进教学具有较高的操作性以及参考价值。随着高中历史课程的不断发展,针对其的研究也加快进程。教师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先进的、科学的有效教学需求,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进取,发挥自己在有效教学的实践的探索精神,使教学工作进入有效、积极、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新局面,使学生在在充满快乐的同时丰富知识,使教师焕发活力。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往往存在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备课而收不到良好课堂效果的矛盾, 我针对这一现象, 阐述在新型课程教育背景下,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通过分析教师课堂备课情况, 课堂教学的实施及学生对课程的反应等来改善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 《安徽教育》, 2005

[2].曹心意, 《平等对话优化情境多向交流——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J], 《中国教师》, 2009

[3].钱洪潮, 《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 《教育导刊》, 2007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浅析 篇8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 作为一名教师, 你与学生朝夕相处, 教师个人的自身素质、人格魅力都代表了教师的形象。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非常重要, 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影响着你的学生, 倘若你的学生都不喜欢你这位老师, 试想一下在你的课堂上学生们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其次,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知识储备不够, 自身素质不够硬, 不能面对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有什么资本去传授学生知识呢。所以,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 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 恪守教师本分, 师德铭记于心。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才有资格去“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素质高低,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课题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以往学校教学都采用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 对学生课堂施行满堂灌。授课内容局限于课本, 授课方式缺乏新颖, 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式以死记硬背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历史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无聊, 课堂的有效性可想而知有多低。只有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课堂有效性才会提高。首先, 授课方式可以多样化, 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以观赏历史纪录片等媒体教学方式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更加形象具体的把历史事件摆在学生眼前, 加上老师的引导, 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更加容易, 记忆也更加轻松。这样极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次, 历史课堂可以改变以往传统上课形式, 可以把小组讨论、历史事件辩论赛、演讲等形式引入历史教学课堂上。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参与者。再次, 教师授课内容不局限于书本, 可以以当前的时政热点为题材, 与历史知识结合进行教学。同时, 以历史图片、历史故事为教学方式, 也值得采用。通过讲历史故事, 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传输给学生, 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记忆, 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课堂参与度及课堂积极性。通过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授课方式,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可以极大的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三、转变教师角色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 在以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都是充当了主角。满堂课你听到的老师都是老师的声音, 老师在讲台上吐沫横飞的讲解课本知识, 下面学生则是鸦雀无声。这种以老师充当主角, 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效性极低。新课改后, 教师角色应该适时转变, 不能让老师总是当主角, 而是应该让学生时不时的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则应该多扮演辅助者的角色,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 变为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在课堂上要充分挥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会适时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 是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的一大关键。

总之, 提高历史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为重要。好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习知识更容易, 同时老师授课过程也更轻松。课堂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 是学校与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 对学生的人观、价值观等都承担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摘要: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一个难题。新课程改革以来, 广大历史教师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 获取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如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首先,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其次,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再次, 转变教师角色。

关键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效松.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李火英.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3]王淑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2012.

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9

一、教师要透彻领会课程标准

透彻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目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就要以课程标准为教学的评价尺度, 来衡量教学的效率, 要吃透、领会课程教学标准, 能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设计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教材文本的陈述篇段时, 就要透彻领会课程标准, 分析文本中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和词组, 使课文知识和学生的各项能力及情感得到完美的组合, 并划分不同水平层次, 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进行引导和讲解, 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这样才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 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观念,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要分清学生的主体地位, 优先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 使学生的主体地的作用能充分无误地得到发挥。那么, 在新改下, 怎么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首先得尊重学生,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 要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 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定要优先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情, 要落实到位, 并非形式上的确定。要把学生比作夏天的风筝, 教师比作放风筝的人, 线看成是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师要善于掌握教学目标, 根据需要收放自如, 不管风筝飞多高多远, 都要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 而学生是自由的, 在学习中完全可以像高空中的风筝, 自由地去进行发挥。也就是说要想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就要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引导学生用历史主义态度来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虽然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 但是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用历史主义态度来进行历史学习, 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历史。具体地说, 就是要站在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处的阶级、所受的传统文化上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这样才能还历史一个公平而正确的认识。

例如, 在进行《中国近代史》教学时, 其中有一段文字是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说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洋务派的决定所起, 他们不想推翻旧的封建制度, 只想单纯地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 让国家变得富强起来。从字面上来说, 的确看不出任何漏洞, 觉很符合当时的分析原理。其实仔细想想, 在教学中, 还是可以针对这样的分析,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主义态度来进行以下问题的探究:首先处在当时的环境下洋务派有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制度的能力呢?其次就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有没有体现出历史的进步性呢?在学生进行了质疑和讨论后, 就会对这类问题做客观而全面的回答, 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每位高中历史教师都十分清楚, 要想课堂教学效果好,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不比其他学科, 其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 如果教学中, 教师也不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法, 只用旧的教学模式, 照本宣科, 保持一个姿势、一个声调地朗读下去, 可想而知, 下面的学生肯定都睡着了。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结合学生标新立异的心理特征, 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内容, 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 创设出生动有趣、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例如, 在教学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一部电影来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当时的背景, 从而正确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具体做法是在导入课题时, 用多媒体播放《幕府风云》这部历史电影, 当学生看到屏幕上到处是飞来的子弹、到处是四处躲藏的老百姓、到处是穿着铁甲的美国兵和日本武士时, 就会明白当时明治维新前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美国入侵日本和日本武士阶层掀起的倒幕运动所处的背景, 生动的画面, 强烈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 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实现了有效教学。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多采用质疑提问的手法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讲解时, 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提问来创设教学情境:“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吗?”“李鸿章是爱国人士还是卖国呢?”等等。让学生去进行质疑和求真, 提高课堂教学学习气氛,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高中有效课堂教学 篇10

关键词:有效课堂导入,教学效率,悬念,情境,故事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前奏, 是教学中的必需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 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而且能够迅速地将学生们分散的注意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让学生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如何将这有限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教学导课则是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一步.然而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教学前奏的课堂导入也是一样, 如何才能够将课堂导入有效化呢?如何通过课堂导入唤起学生们的求知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上的质量呢?笔者认为, 要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需要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精心的设置课堂导入, 以课堂导入为一个吸引点, 将学生们的注意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接下来, 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一、以悬念导入, 激发好奇心

悬念, 即是指悬而未决的事件, 而这样的事件往往都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内心中急欲探求真相的情绪.悬念式导入, 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学生们思维的启迪也有着很大的好处.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初中的相比较, 更加的抽象与深入, 而这一特征往往成为了学生们畏惧数学的心理因素.如若在课堂教学导入中, 穿插悬念, 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 营造出兴奋的学习状态, 这样学生们则会忘却了畏惧的心理, 只想急切地知道个究竟.作为教师的我们, 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们这样的心理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 添加悬念的因子, 抓住学生们的眼球,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一知识时, 笔者就先问学生们:“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此时,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够答出是珠穆朗玛峰.然后, 笔者拿出一张很薄的纸张, 告诉学生们说, “这一张纸, 我只要对折25次, 其对折后得到的厚度要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张纸与一座珠穆朗玛峰相差巨大, 而笔者这样的论断, 形成了一个悬念, 引起学生们心里强烈的反差, 进而就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理,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 笔者则更轻松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 探知对折25次后的纸张厚度要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真相.

二、以情景导入, 唤起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 情景导入, 即是指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择一定的场景, 将所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寓于情景之中, 让学生们如临其境.而情境的设置, 不仅要与教材内容相联系, 同时还应该贴近学生们的生活, 是学生们所见所闻的, 或者熟悉的事件, 这样才能够容易地唤起学生们学习的激情.如若是学生所不熟悉的, 则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 要从实际出发, 创设生动的情景, 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 在学习独立事件同时发生概率这一知识点时, 笔者就以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为引子, 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诸葛亮与三个臭皮匠比赛, 比赛内容是解决如何运输粮草援救前方战士的问题.诸葛亮能想出主意的概率是0.9, 而这三个臭皮匠独自想出办法的概率都为0.6, 现在诸葛亮独自为一组, 三个臭皮匠相互合作为一组, 那么到底哪一组的胜算更大呢?通过这样的情景, 唤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们想知道结果的急切欲望.此时, 我们则可以借助学生这样的心理, 将学生们引导到这一知识的学习中.这样的方式, 学生们乐于接受, 更快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以故事导入, 增添趣味

故事往往是学生们所喜爱的, 故事特有的趣味性, 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导入中, 我们也可以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 寻找与其相关的趣味故事, 以趣味故事作为一个引子, 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时候, 我们可以引入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匠家庭, 家境贫寒, 但高斯聪颖过人.在他10岁的时候,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 即1+2+3+…+100=?没想到老师刚说完题目, 小高斯就将答案写出来了, 而且运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那么小高斯用的是什么办法呢?我们则可以通过高斯童年的这个故事与小高斯用何办法这个疑问, 引导学生们进入课堂的学习.如此可以看出, 通过趣味故事的导入, 看似枯燥的教学内容, 也能够变得多姿多彩.同时, 通过这样真实的故事, 还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斗志, 向伟大的数学家们学习.

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略 篇11

一、多形式巧妙导入新课

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方法应该多样,可利用时事新闻引入,利用生活实例、身边的现象引入,利用名人诗词、民间谚语、漫画引入等,但都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适当性原则。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凤凰”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讲述水污染时,可结合太湖绿藻事件、吉林石化厂爆炸事件;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学习月相变化时,引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推测出大概是农历何时;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分析环境、资源问题时,还可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引子。实践表明,形式多样的导入可使课堂耳目一新,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以致用,学生就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三、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科学地评价,形成正确理念

科学地評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效教学的又一重要条件,也是证明教学是否真正有效的唯一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这是正确的,也是符合新的中学地理课程三方面目标要求的。在课程改革试验中,中学地理课程必须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与过程,注重评价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效果和进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感念、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因此必须在继续使用书面测试、口头测试、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方法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诊断等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以外,还要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无论使用何种评价方法,都应注意中学地理课程评价的着力点应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活动技能与能力,对人地关系观点的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程度等,而不能是对地理资料的死记硬背。

五、课后及时总结反思

课堂结束以后,要及时反思总结,有哪些成功之处,有哪些失误之处,哪些知识点没有讲到。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三维目标”为导向,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大力促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三法 篇12

一、生动有趣的课件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如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长期的实践证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这一点上,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更为直截了当:“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不少, 其中趣味性课件导入就是个不错的法子.课件导入在所有的导入法中有它的独特优势, 栩栩如生的画面配以轻松优美的音乐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 这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 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学习“正弦定理” (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 为了能很快地切入到新知, 我利用课件导入, 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这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立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黑板前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久负盛名的埃及金字塔, 我国建于古代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雄姿, 紫金山天文观测台的精密仪器, 河流两岸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测量, 然后从左向右飞出一行字:所有对这些几何图形的测量、设计与计算, 都可以转化为求三角形的边或角的问题.在学生思考和疑惑之时, 屏幕上又由内向外推出了“正弦定理”四个大字, 将新知的题目告诉了大家.这样的导入, 动态感趣味性强, 自然能很好地吸引学生.

课件导入的趣味化需要教师在课件制作时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虽然数学课堂以传授数学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为宗旨, 但也不能只顾了知识少了趣味, 那样的话, 学生会兴味索然少了参与的积极性, 会降低学习的质量.

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知识难度, 需要教师的讲解, 但也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 老师一味地在讲台前喋喋不休,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非常必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作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 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 应该身体力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的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为了做对做实做好, 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强调独立思考, 二是促进合作交流.我认为, 没有独立思考, 学生的主体精神不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没有合作交流, 学生不容易打开思路, 狭隘的数学思维是学习能力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比如学习“数列” (同上, 见第二章《数列》) , 有这样一道题:

大千世界蕴含着无数的自然规律, 从细胞分裂到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从树木的生长模式到葵花种子、鹦鹉螺壳花纹的排列……它们各有其消长的方式和特点, 如:

情境1:树木生长规律1, 1, 2, 3, 5, 8, …

情境2:彗星每隔83年出现一次1740, 1823, 1906, 1989, 2072, …

情境3: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1

情境4:我国参加6次奥运会获得金牌总数15, 5, 16, 16, 28, 32.

问题:上述例子有何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题目, 我要求学生至少运用两种学法.必须独立思考, 这里强调的是必须,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大脑, 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 哪怕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全面的, 然后是师生共同讨论, 通过交流, 探究正确的结论, 找出不正确的原因.其实,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 有大量的题目都可以用这样的学法, 教师包办代替是有效教学的大忌.

三、作业批改的聊天方法

作业批改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也是一项复杂性工作.从表面上看起来, 它好像只与教师有关, 其实不然, 它的另一头紧连着学生.不管学生作业做得如何, 教师批改的好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比如, 对作业错得比较多的学生, 如果教师在作业中用红笔画一个大大的叉, 然后写上两个大大的字———重做, 那无疑是打向学生的一记重拳, 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改变批改的方法, 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用委婉的语气指出这名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则拿到作业的学生感受到的是温暖, 看到的是努力的方向.平时作业批改中, 我常喜欢运用聊天的方法, 似与学生在促膝谈心、交心, 这样, 学生“在拿作业本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渴望, 看看老师到底又给了我什么知心话 (一名学生的原话) ”.批改的鼓励语常会因为学生个性的不同、成绩的好差、作业的程度而富于变化, 有时我会这样写:“粗心这个坏东西怎么总是缠着你呢?什么时候将它甩得远远的, 你说呢?”“这次不错啊, 只错了一点点, 如果能全对就更好了!”“这次错得稍微多了点, 出乎我的意料.别灰心, 再来.”

上一篇:车用燃料下一篇:老年肺结核